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2024-07-25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精选8篇)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第1篇

【数据库】人大2005年三季度经济类专题

【文献号】106

5【原文出处】宏观经济管理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50

4【原刊页号】35~37,4

3【分 类 号】F5

2【分 类 名】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复印期号】200508

【标 题】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变动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

【作 者】易瑾超

【作者简介】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商学院。

【摘 要 题】贸易实务

【正 文】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长足发展,贸易总额不断攀升,为国家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1978年—1998年的20年间,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5.6%,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越来越大。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到11547亿美元,增长35.7%,其中,出口额已达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额5614亿美元,增长36.0%。贸易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自“九五”时期以来,外贸经历一个调整阶段,其中包括结构上的调整,而外贸结构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商品结构。

一、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动分析

(一)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动的历史回顾

建国初期,我国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工业制成品比重很低。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53年的20.6%上升到1979年的46.4%,接近出口总额的1/2。20世纪80年代以后,更加明显的体现了这一趋势。1981年我国出口商品中的工业制成品比重达53.3%,第一次超过初级产品比重46.7%,以后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商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实现了两次大的跨越,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我国摆脱了以资源为主的出口结构,进入了一个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导的时期。1995年,机电产品的出口首次超过纺织品成为最大类的出口产品,这次出口结构的跨越比第一次更有分量,为我国实现出口的大国之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1980年—1998年这19年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直占较大比重,特别是目前作为我国最大类出口商品的机电产品,表面上属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但实际上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75%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其中,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增值率很低。这说明同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优势相比,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较低。

同出口商品结构一样,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也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过程。建国初期,我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在1953年的进口总值中,生产资料的比重达到92.1%,占了绝大部分。60年代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和调整时期,生活资料占进口总值的比重由1953年的7.9%上升到1962年的44.8%,生产资料则相应

下降。70年代以后才明显回升。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又发生新的变化,工业制成品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比重,1986年以后一直稳定在80%以上。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的特点

第一,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向合理方向发展。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历经了80年代初的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与90年代中期以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的转变。目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贸易竞争的重要力量。这些转变反映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这种发展趋势同世界贸易的总趋势是一致的。

第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静态效益低下,结构竞争力较弱。现阶段,我国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尚未完全实现,外贸出口以创汇为中心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造成外贸粗放经营,出口制成品大多加工度浅,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特别是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还比较弱。这表明我国依靠产业多样化、充足熟练的劳动力资源使制成品出口健康发展,但还没有在最具活力的技术密集型领域建立起国际竞争优势。

(三)我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动的特点

第一,工业制成品进口稳步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进口主导产品,进口商品结构呈现逐步优化的趋势。1980年以来,随着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大,初级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比重稳步上升。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近年来这一比重有下降趋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进口比重呈上升趋势,成为进口的主导产品。这种变动趋势表明我国一般加工业的国产化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从而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国外先进技术和成套设备的需求日益增加。

第二,进口需求刚性加强,造成进口依存度较高。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进口需求刚性不断加强,造成国家进口依存度偏高。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人均资源量有限,现代化建设中必需的物资、技术设备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支持,形成了强劲的进口需求和较高的边际进口倾向,这就造成了进口刚性。80年代后期曾一度出现原材料(以钢材为代表)进口过度的现象;90年代以来国家吸收外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也带来大量设备、零配件及辅料的进口,使得我国进口依存度节节升高。

二、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动的原因分析

(一)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一国外贸商品结构与其国内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产业结构是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状况和演变趋势制约着进出口商品结构层次的高低。下面就不同历史时期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决定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投入。结果,一方面,造成消费品生产落后于社会需要;另一方面,重工业的发展实际是加工工业的发展,基础工业受到忽视。所以多年来,我国重工业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比重一直不大,而轻工业产品在国内长期紧缺,难以发挥出口优势;反之,生产资料的进口占我国进口商品的比重一直很大。在重工业产品和轻工业产品出口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只能将初级产品拿来出口,以赚取外汇支付进口,造成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居高不下。

70年代末,我国开始针对国内严重的产业结构矛盾进行改革。首先,加大了对农业投入,使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一变化反映在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中便是从80年代初开始,初级产品比重下降。80年代初,我国实行鼓励轻工业更快发展的政策,连续10多年的轻工业高速增长使轻重工业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轻工业比重从1979年的43.1%上升到1990年的49.4%;重工业比重则由56.9%下降至1990年的50.6%。到90年代初,我国轻重业比例失调问题基本解决。同时,外资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上,所以80年代后期,轻纺产品和以鞋类、服装、玩具等为代表的杂项制品占我国出口商品的比重均有上升。90年代以来,我国加强了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特别是对能源、交通、通讯等“产业瓶颈”投资强度加大,从而重工业重新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在这一时期的出口产品中,办公和电信设备及机器比重有所上升;同时重工业化又带来大量机械运输类商品的进口,矿物燃料的需求也在增加,这两类商品在进口结构中的比重也上升了。另外,受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浪潮的影响,我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额首次超过纺织品,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新亮点。

(二)我国出口商品在世界上竞争优势的影响

一国产品的比较优势总是通过竞争优势体现出来,而且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更易于形成竞争优势,所以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研究商品结构更有价值。在这里我们引入贸易专业化系数TSC(亦称贸易竞争力系数)。其基本公式是:TSC=(出口-进口)/(出口+进口)。1990年—2001年我国主要出口制成品的TSC值最高的是杂项制品(主要为鞋帽、箱包、玩具等),每年都保持在0.7以上且呈上升变化,说明这类行业出口竞争力最强。机械及运输设备TSC值虽全部为负,但负值是逐渐减小的,说明我国这类产业的竞争力正逐渐增强,90年代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大量增加恰好和这个趋势是一致的。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TSC值也全是负值,其变化略有些不平稳,但仍可见其竞争优势逐渐好转。尽管目前我国出口制成品比重占全部出口的80%以上,但竞争力最强的是杂项制品,竞争力最小的是机械及运输设备,次小的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也即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偏低,但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品出口,既是我们的一个长期优势,也是我国经济和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客观要求。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能力与我国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

(三)跨国公司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我国的贸易总量、贸易方式和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来实现的。

1.对我国贸易总量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到我国投资建厂。从而,带来了大量建设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突出的表现是外资企业对我国贸易总量增长的贡献。从1980年到1998年这19年里,我国进出口总额增加了约7.5倍,而外资企业的进出口额占我国总额的比重则从1980年的0.1%上升到1998年的48.7%,接近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

2.对我国贸易方式的影响

我国的外资企业有相当大一部分从事加工工业生产。随着外资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上升,加工贸易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贸易方式中的一个突出代表。

在按贸易方式划分的我国对外贸易构成中,加工贸易项下的贸易额占优势。进入我国从事加工生产的外资企业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既推销它们的原料、零部件和机器设备,又控制了我国对其母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口。这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进出口商品的构成:外资企业要进行加工生产,大量进口原辅料和机械设备,使我国这部分产品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其加工成品的出口又会引起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相应项目的比重增加。

3.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更多的外资进入主要为了抢占我国国内市场。90年代在我国以独资或控股合资公司为投资方式的跨国公司,其出口额对国内销售额的比率远低于全部外资企业的平均比率。这些外资的到来对国内制造业发展体现出明显的产业压制。而我国为了吸引更多外资以促进国内经济建设,实际上给予了外企以“超国民待遇”。这样,跨国公司相对于国内企业,其垄断优势更容易转化为竞争优势。产业压制增加了我国产业进一步升级的困难,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思路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将在更大的范围、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就应从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入手。

(一)以发展支柱产业为核心,推动国家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不可能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短期内迅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定位于发展传统支柱产业,以增强这些行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应通过一定的积累和创新,选择一些具有相对优势和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产业予以支持,逐渐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进而实现外贸商品结构的全面优化。

(二)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也需注意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较大的区域差异。沿海地区技术和资金力量比较雄厚,有较强的科技开发能力,应抓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高增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内自给,同时促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西部地区的优势是劳动力和资源丰富,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竞争优势,应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与知识密集型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三)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为先导,化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出口商品结构上的差别,已不再是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差别,而主要是传统制成品与高科技产品的差别,是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差别。要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必须以科技为先导。要实现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于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四)要特别强调有效提升现阶段加工贸易质量和层次

从宏观上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较变,把一味地追求数量扩张的目标转变为依靠提高加工贸易产业的经济效率、产品质量和技术附加值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度,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中上游产业,以促进加工贸易原材料和中间投入品的国产化。

(五)以外资为媒介,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要围绕我国优先发展的产业吸引外资,特别是引导大型跨国公司将资金投向基础产业,投向设施和设备亟待更新的行业,以提高其整体的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并通过外资企业对标准生产、配套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发挥其对其他企业和行业的关联性,以实现外资引进与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良性循环。

(六)继续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增加高科技含量进口商品的比重

我国要改善外贸商品结构,客观上要求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必须与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同步。一是要注意进口商品与出口商品在品种和特色上的互补性,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二是要增加科技含量高的进口商品比重,以充分提高我国可利用的技术存量,学习并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

(七)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还有赖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

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必将进一步减少对国内出口企业的财政补贴和保护措施。所以,加快金融发展,促进贸易结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金融业的发展,可为制成品产业和出口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融资渠道,以高效的资本配置机制支持其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升级,有效地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的地位。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第2篇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成分分析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很大的,作为对外贸易的基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按产品附加值大小可以将出口商品划分为十类,对按结构划分的`中国出口产品进行主成分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出口数据的规律性.通过对数据分析,说明中国应扩大出口,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作 者:蒋茂军 JIANG Mao-jun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刊 名:经济与管理英文刊名:ECONOMY AND MANAGEMENT年,卷(期):200519(10)分类号:F259.23关键词:商品结构 附加值 主成分分析 累计贡献率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第3篇

1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1.1 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已经从初级产品为主转变为工业制成品为主。到1995年,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比重已经上升到了85.6%, 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 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持续增加, 并在2005年上升到93.5%, 表明我国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来拉动的。从横向比较来看, 与国际水平对比,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 2000年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为88%, 比国际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 比高收入国家高5个百分点, 比中低收入国家高30个百分点。

因此, 我国制成品出口比重不论是与国内历史水平对比, 还是与国际水平比较, 都是相当高的, 这与我国生产能力提高, 产业结构提升, 劳动力资源丰富, 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都有关系, 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结果。

1.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加快, 出口占比迅速上升

由于很好地利用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速增加。从1995年到2006年,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从6.8%上升到29%, 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制成品。横向比较,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和许多技术先进国。

但是,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贸易主体多为外资公司, 三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具有绝对优势,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的份额都非常低。因此可以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实际上是由外资公司主导的。

2 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2.1 初级产品中的能源、原材料进口占比上升迅速

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是以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为辅的。在初级产品进口中矿物燃油、润滑油以及有关原料占了绝大部分, 并有保持继续升高的趋势, 表现为其所占初级产品进口比重从1996年的69%大幅攀升到2006年的92%, 反映了我国进口能源大幅增加的事实, 这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需要。

2.2 中间品进口占比上升, 资本品进口占比下降

按商品的最终用途划分, 我国进口商品中消费品所占比重很小, 并从1995年的大约5%下降到2006年的大约3%。中间品和资本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进口, 其中, 中间品进口增长最快, 在进口中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68%增长到2006年的74%;资本品所占比重则从1995年的26%下降到2006年的19%。这一进口结构进一步证实了我国作为世界产业链转移承接者的角色, 同时, 资本品所占比重的减少也说明我国资本品替代生产能力的增强。

3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1 有利影响

(1) 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原材料与技术设备。我国目前的进口商品结构中资源、能源品和机械设备分别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进口中所占比重的提高,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

(2)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的比较优势。我国目前的出口商品中制成品的比重在不断上升, 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开展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发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 促进经济增长。

3.2 不利影响

(1) 资本品进口不足, 有碍进口贸易中“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资本品进口能够通过“技术外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增强一国总体的技术装备水平, 但我国目前资本品的进口比重较低, 难以充分发挥资本品进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 自主研发所占比重小, 有碍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我国自主研发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是很低的, 这是我国被动地利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所造成的。这导致我国在高新技术产品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 企业缺乏自主研发的动力与压力。在技术上依靠外资公司使得我国外贸发展受制于人, 存在脆弱性, 不利于外贸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论[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3.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1.

[3]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陈雯瑛.我国进口贸易品技术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 2009.

[5]丁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4) .

[6]魏浩, 毛日昇.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历史演化与优化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7]樊纲, 关志雄, 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 2006.

[8]徐光耀.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系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07, (2) .

[9]江小涓.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趋势[J].经济研究, 2007, (5) .

影响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因素的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资本密集型;研发创新;产业结构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

该选题对于研究出口商品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原因进行直接说明,得出不同的出口商品结构对一国经济的促发展和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这篇论文,让我们冷静下来,不要沉迷于我国的表面繁荣,实则问题重重,有许多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变。

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动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地位持续提升。货物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16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4年的143912亿元人民币。年平均增速20%,高于我国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世界份额则从1978年的07%持续扩大到2014年的122%,中国连续第二年居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

出口货物的高端升级,由世界贸易体系的小国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贸易大国。因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快速增长的良好前景。

出口产品可以分为两类,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初级产品的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和高附加值制成品,基本上可以代表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拥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基于1981 - 2013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个粗略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

图2-2 1981年到2013年中国出口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占比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占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率越高,表明出口技术含量越高,该国经济更发达,反之亦然。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第一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明显下降,从1978年的2819%下降到2013年的94%,第二产业波动不明显,仍高,第三产业的比例显著增加,从1978年的2394%到2013年的469%。这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一步一步的生产方式是合理的。

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增加的影响在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是不容忽视的。

三、实证分析

1,变量构建;本文将影响出口商品结构Y的主要因素设定为:产业结构X1、研发创新X2以及外商直接投资X3。

出口商品结构Y用于制成品的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例,X1的工业结构测量使用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和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创新X2过去研发基金数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外国直接投资在历年的X3实际外国投资。

构造线性回归模型Yt=β0+β1X1+β2X2+β3X3+ut

对Y X1 X2 X3进行单位根检验;

变量ADF统计量临界值(5%)结论

y-1.69-3.00不平稳

x1-1.88-3.62不平稳

x2-2.13-3.63不平稳

x3-1.50-3.62不平稳

Y(-2)-5.41-3.66平稳

X1(-2)-4.29-3.67平稳

X2(-2)-7.65-3.64平稳

X3(-2)-6.02-3.66平穩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处理全部用eviews6。

由结果可知,Y X1 X2 X3都属于不平稳变量,但是同属于二阶单整,可做协整检验,如下,先对回归模型做最小二乘估计,再用ADF对回归残差进行协整检验;

回归方程为Y∧=-0.18+0.15X1+5.85X2-1.84X3

(-1.97)(4.34)(2.26)(-1.2)

R2=0.97 DW=0.77 F=200

对上式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不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由SIC准则确定滞后阶数,结果如下:

由结果可知,残差在10%水平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得到原来的几个变量是协整的。

四、通过本章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产业结构对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大力发展第二与第三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所以我国要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但是从现实考虑,第一产业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我们不能放弃,还是要稳定发展。而站在环境的角度来说,第二产业对生态环境破坏巨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综合考虑,我国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保证第二产业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平稳发展,不能放弃第一产业。

从以上计量分析结果看出研发创新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作用非常明显,即R&D资金的投入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接近6个百分点。这就为我国日后优化商品结构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不管是作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在创新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力鼓励创新,在未来,会给我国带来光辉的前景。但是从现实来讲,对于我国的传统产业不能抛弃,这是由比较优势理论决定的,同时对于拥有全世界最大人口基数的国家,就业问题始终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国应该保持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在高新技术产业上不吝投入。

根据模型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并不十分明朗。其中涉及到很多细节问题,有待研究,这也是我接下来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所以,在这一点上,暂时不能提供更多建议。(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逄锦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J].财会研究,2010.

[2] 孙晓飞.FDI 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 邱翼民.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型中的外资效应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7.

[4] 林毅夫、李永军.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求导向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3.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第5篇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等。

一个国家的外贸商品结构归根到底是由该国的产业结构决定的,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要依赖于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不同的产业结构制约着该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按

照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状况不相同,从而生产商品的相对价格也就不相同,拥有丰富要素的产品、产业就获得了出口优势。

另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该国的产业发展有着导向性的作用,必然会影响其产业结构。

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外贸易的特点,并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体现在出口对国内生产要素供给的影响和出口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上。

第二章简单介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几十年以来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较详细的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商品贸易结构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章主要内容是我国的对外商品贸易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本章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和服务贸易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外贸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测算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的竞争力非常弱。

第四章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技术进步和“新经济”等角度出发,就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出了具体的策略。

本文通过对中国外贸商品结构构成状况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目前外贸出口商品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关于商品的外贸英语 第6篇

competing article

有用物品

useful article

有害物品

hazardous article

已通(海)关商品

approved merchandise

未准通(海)关商品

unapproved merchandise

货主不明的货物

unclaimed merchandise

货车||火车

merchandise train

商品贸易

merchandise trade

商品的分配

commodities allocation

商品买卖介绍人||商品经纪人

commodity broker

货物买卖经纪人

produce broker||produce exchange||produce partment

囤积货品

commodity corner

商品美金(美)

commodity dollar

物品集散、批发中心

commodity distribution center||produce distributing center

商业汇票

外贸英语商品样品例句 第7篇

1.本公司相信, 4月18日寄出的纪念品必已收到。本公司极为乐意知悉,此批货物是否合于贵公司的意愿,请来函告知。

We trust that the samples of souvenirs sent on the 18th April have reached you. We should be greatly obliged if you would inform us whether these goods are suitable for your purposes.

2.如能提供下列各种高档印刷用纸,请寄样品。

Will you please send us samples of the best printing papers you can offer of the following kinds:

3.贵公司的纸张如能符合我方要求,而且价格合理,可否提供样品? Can you send us samples of paper that you can guarantee in this respect, and that will also be reasonable in price?

4.下列品种的高档书信用纸如能供货,请寄样品。

Will you please send us samples of the best note-papers you can offer of the following kinds:

5.请寄给我们春季用的衬料新品种样品,库存或现生产中的布料均可。

You might also send me patterns of any new linings in stock or on the looms, for the spring.

二、寄送样品

1.贵公司昨日的来信收悉,我们将送去下列样品。

We have received your favour of yesterday’s date, and have pleasure in enclosing you our samples as follows:

2.今日送上第三号混合燕麦样品,请查收。报价为F.O.B.旧金山,每夸特(28磅)10美元。

We have this day sent you, per sample post, a sample of No. 3 mixed oats, which we quote $10.00 per qr., f.o.b. San Francisco.

3.现送上我公司最近发行的目录一份和几件样品,贵公司对此可能感兴趣,我们静候回音。

We are enclosing a copy of our recent catalogue with a few samples which may possibly interest you, and shall be glad to hear from you at any time.

4.今天,我们冒昧送去小麦样品。

We take the liberty to day of sending you samples of wheat.

三、收到样品

1.贵公司5月20日寄来的样品和价目表均已收到。

Your esteemed favour of the 20th May, with samples and price-list, is duly to hand.

2.贵公司寄来的价格表、折扣率、成交条件和样品均收到。对以上诸方面,我们均感到满意。

We have received your samples, with a price list, also your scale of rebate and terms of settlement, all of which we find satisfactory.

3.贵公司的样品已收到,现已转给用户。

Receiving your samples, we have shown them to hteir buyers.

4.贵公司6月1日的来信、葡萄酒样品和价目表均已收到。经试饮,品质很好。不足的是价格比我们的通常价格高出太多。 ?

We have duly received your letter of Jun 1, with samples and price-list of your wines, which we have tested. The qualities are satisfactory, but your prices are considerably above our usual figures.

四、目录、价目表

1.希望能寄给我们贵公司的目录以及大批量订货的报价。

I shall be glad if you will send me your catalogue, together with quotations for large quantities. ?

2.随信寄去目录表一份,并附有批量订购现货的报价。

We are sending you by this post a catalogue, containing quotations for large orders taken from our existing stock.

3.现寄上一份适合贵公司业务的,并附有图解的机械目录付本。

We have pleasure in sending herewith a copy of our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the machines suitable for your business.

4.随信寄去新修改的目录和价目表,希望这些商品能适合贵公司的业务。

中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第8篇

一、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传统影响力系数计算的缺陷

影响力系数是指国民经济某一个部门增加1个单位最终产品时, 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该系数一般用符号表示, 传统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undefined

式 (1) 中, 分子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第j列之和, 表示只有第j个部门提供1单位最终产品拉动n个部门总产出之和, 即影响力;分母为里昂惕夫逆矩阵列和的平均值。如果Fj大于1, 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超过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如果Fj等于1, 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如果Fj小于1, 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生产的波及影响程度低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沈利生认为式 (1) 的计算有两个缺陷:影响力系数的传统计算是以总产出为判断标准, 不具有合理性, 应该以增加值为判断标准;影响力系数由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不合理, 应该由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出。此外, 他认为影响力系数的大小可以用影响力的大小来替代。

(二) 细分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内, 国产中间产品和进口中间产品之间有本质的区别, 即前者进入国民经济流通体系内, 是构成各产业关联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是在境外实现的增加值, 本身并不直接进入到国民经济流通体系。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将二者等同对待, 会夸大对国内各部门的消耗, 导致式 (1) 的分子被夸大。但是通过后续的研究发现, 将竞争型投入产出表转化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不够妥当。因为加工贸易是我国主要贸易方式之一, 2007年之前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2008年才开始稍有下降, 为48.1%, 2011年降为44%。而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和一般贸易有很大差别, 所以忽略加工贸易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表1是Robert Koopman等编制的细分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在横向上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注:上标DD代表国内产品用于国内使用和一般贸易出口, DP代表国内产品用于加工出口, MD代表进口产品用于国内使用和一般贸易出口, MP代表进口产品用于加工出口, D代表国内产品, P代表加工出口, A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undefined

由上式可得出里昂惕夫逆矩阵B为:

undefined

以各部门增加值率为权重, 计算出逆矩阵各列元素的加权和, 就得到各部门影响力的大小, 即:

P= (AundefinedAundefined) B=[Aundefined (I-ADD) -1 Aundefined (I-ADD) -1ADP+Aundefined] (2)

由于中间使用将加工出口细分出来, 因此部门的增加值率也分为两部分, 对应的行向量分别为Aundefined和Aundefined。在式 (2) 中, Aundefined (I-ADD) -1中的元素表示归属于国内使用和一般贸易出口部分的各部门的影响力;Aundefined (I-ADD) -1ADP+Aundefined中的元素表示归属于加工出口部分的各部门的影响力。对这两部分按照各自出口比例进行加权平均, 就得到整体上各部门的影响力, 用矩阵TP表示为:

undefined

在式 (3) 中, te为出口总额。由式 (3) 得出的部门影响力引入了以增加值为判断标准。

二、对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分析

(一) 评价的基准及数据来源

1.评价基准。

由式 (3) 计算出的影响力的基础上, 即可对出口贸易的结构是否合理作出判定。理由如下:

在表1的分析框架内, 进口产品分为三个部分:国内使用和一般贸易出口、加工出口和最终使用 (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 。进口商品结构是否合理取决于前两个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 最终需求在对国内增加值影响的过程中, 会有部分增加值通过这两个部分漏出。令u={1, 1, …, 1}, uAMD (I-ADD) -1中的元素表示归属于国内使用和一般贸易出口部分的部门, j (j=1, …, n) 在国内需求增加1个单位时, 所有部门的进口总额, 即增加值漏出额;uAMD (I-ADD) -1ADP+uAMP中的元素表示归属于加工出口部分的部门, j (j=1, …, n) 在国内需求增加1个单位时, 所有部门的进口总额, 即增加值漏出额。所以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角度看, 如果进口商品在增加值漏出额较大的部门所占的比例较小, 那么这样的进口商品结构就具有合理性。

Robert Koopman等人的研究表明, 分别归属于上述两部分的各部门在影响力和增加值漏出额上具有以下关系:

Aundefined (I-ADD) -1+uAMD (I-ADD) -1=u

Aundefined (I-ADD) -1ADP+Aundefined+uAMD (I-ADD) -1ADP+uAMP=u (4)

上述等式关系表明, 进口商品在增加值漏出额较大的部门所占的比例较小, 等同于进口商品在影响力较大的部门所占的比例较小。因此, 可以对进口商品结构与影响力的排序进行比较, 计算进口商品的合理度指数, 二者越是趋于反向一致, 进口商品的合理度指数就越小, 就说明进口商品的结构越合理。综合来看, 无论是出口商品还是进口商品, 其结构是否合理都可以在部门影响力的基础上进行判定。因此, 本文以部门影响力作为评价的基准, 判定我国外贸商品贸易结构的合理性。

2.数据来源。

各部门影响力的数据来源于文献Robert Koopman等人的“How much of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 made in China?Assessing domestic value-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各部门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比例由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得出。其中, 在计算进口贸易的结构比例时, 各部门的进口额均先剔除了用于最终使用的部分, 然后再计算结构比例。各部门进口剔除的比例也是来源于此文献, 共列出了2002年83个部门的影响力, 2007年91个部门的影响力, 还有少数部门的影响力数据未列出, 且都是以现价计算得出。所以, 要以此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进行跨年度比较并不十分适宜, 本文仅对二者排序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二) 外贸商品结构与影响力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1.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

这是一种对多配对样本进行检验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Kendall协同系数定义为秩和的函数:

undefined

其中, undefined是个体总秩与平均秩的偏差的平方和, undefined是平均秩。n为被评价的部门数量。m=2, 表示对外贸商品结构与影响力的排序进行评价。在实际计算中, 只要n大于7, W就近似地服从χ2 (n-1) 分布。当χ2的p值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时, W值显著大, 就拒绝原假设, 说明出口商品结构与影响力的排序具有一致性, 即出口商品结构具有相对合理性;反之, 则不能拒绝原假设, 意味着出口商品结构不具有合理性。需要说明的是, 为了满足检验的假设条件出口商品结构与影响力的排序均以降序形式给出;进口商品结构的排序则是以升序的形式给出。如果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 说明进口商品结构与影响力的排序是反向一致的。

2.检验结果。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检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最后一行看, 显著性概率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的只有一项, 即2007年进口商品结构与影响力的排序。这说明二者在排序上具有反向一致性, 说明相比2002年进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而在出口方面, 无论是2002年还是2007年, 都无法拒绝原假设, 说明出口商品结构均不具有合理性。由于本文没有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进行测算, 所以无法判定2007年出口商品结构的不合理性相比2002年是否有所减轻。

(三) 出口商品结构比例较大的部门影响力

在上述协同系数检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问题。图1列出了2007年出口结构比例前11位的部门影响力, 这11个部门出口总额占91个部门出口总额的50.48%。其中, 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以及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均属于高技术部门, 其出口结构比例分别位于第1、2、4位和第11位, 这几类产品出口总额又占这11个部门出口总额的48.48%。然而从图1可以看出, 它们的影响力均低于50%, 也远远低于纺织服装、鞋、帽等劳动密集型部门以及金属制品等部分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影响力。

本文所讨论的部门影响力以增加值为评判标准。根据陈锡康等人的研究, 部门影响力实际上也可理解为部门j (j=1, …, n) 在国内需求每增加1个单位时, 对所有部门增加值的国内部分的诱发比例 (即增加值的国内成分) 。由式 (3) 和 (4) 可知, 用100%减去该诱发比例, 即得出前面提及的增加值漏出比例。由于增加值的国内成分较低, 优先增加这些高技术部门的出口, 从贸易利得来看, 我们仅截留了较低比例的附加值, 如1单位出口所诱发的增加值中, 在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国内仅截留33.9%, 在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国内仅截留32.3%。但贸易保护主义者仅看商品的进口总量, 并不考量进口中所包含的我国所获得的低附加值比例。仍以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为例, 《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 (2011) 》显示2008—2010年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总额的29.1%、31.4%和31.2%, 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的30.8%、33.1%和32.9%。从贸易特化系数 (贸易差额/贸易总额) 来看, 该系数在2008—2010年分别为0.1、0.1和0.09, 间接说明我国从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所截留的附加值比例仍然较低。

三、外贸商品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据WTO统计, 1995—2010年, 我国已连续16年成为受全球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并自2006年以来连续5年成为全球反补贴措施的“重灾国”。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发布的《全球贸易摩擦研究报告 (2011) 》显示, 目前, 国外对我国贸易摩擦涉案产品逐渐走向高端, 对华贸易救济调查肯定性裁决占比不断加大;碳关税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发达国家严格限制高技术产品对华出口, 我国引进国外的高端技术更趋困难;消耗资源性产品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必需的原材料或成为国外对华贸易保护的重点。显然,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能再依赖量上的扩张, 这样只会面临更加频繁的贸易摩擦。

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化有助于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以上分析表明, 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化要求增加具有较高影响力部门的出口比例, 因为有较高影响力的部门也是那些国内增加值成分较高的部门;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化则要求减少那些具有较高影响力部门的进口比例, 进口替代的作用不可或缺。综合而言, 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合理化的着力点应落在提高部门影响力上, 也就是提高增加值的国内成分。这意味着政府不能一味地鼓励增加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以及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制造业的出口, 而应先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帮助这些部门突破核心技术的制约瓶颈, 减少进口中间产品的投入比例。此外, 还应重新审视利用外资问题, 因为外资的流入大多只是出于整合投资国国内低廉要素成本的考虑, 无意于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国内成分。

参考文献

[1]沈利生, 吴振宇.外贸产品结构的合理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8) :66-72.

[2]杨丽华.外贸商品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 2011 (8) :14-23.

[3]沈利生.重新审视传统的影响力系数公式——评影响力系数公式的两个缺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2) :133-141.

[4]刘瑞翔.中国的增加值率为什么会出现下降?——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框架的视角[J].南方经济, 2011 (9) :30-42.

[5]Robert Koopman, Zhi Wang, Shang Jin Wei.Howmuch of Chinese exports is really made in China?Assessingdomestic value-added when processing trade is pervasive[EB/OL].http://www.nber.org/papers/w14109.

[6]Lawrence J.Lau.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 2007 (5) :91-98.

上一篇:拥抱阳光初中作文700字下一篇:中奖确认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