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精神 书面学习资料-11.1

2024-06-25

学习十九大精神 书面学习资料-11.1(精选9篇)

学习十九大精神 书面学习资料-11.1 第1篇

书面学习资料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习近平同志主持大会。大会完成各项议程后,习近平在热烈的掌声中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同志在作十九大报告时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习近平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关于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后,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

学习十九大精神 书面学习资料-11.1 第2篇

学习十九大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如今,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中国共产党的“赶考”踏上新征程。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昂首阔步新时代,顺利答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考卷”,广大党员必须以“赶考”精神迅速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精神动力、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

学出一份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诚是共产党员的第一品质,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并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保证。共产党员入党之时都曾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要“对党忠诚”。但入党后,一些党员干部却经不起考验,淡忘了自己立下的誓言,信仰丢失、精神迷失,最终跌跟头,教训发人警醒。广大党员必须学会时刻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铸就忠诚之魂。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与党同心同德。

学出一份自信。学习十九大报告的过程,就是感受中国共产党强烈自信的过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5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国内生产总值由54亿元增长到8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降到4%以下。这些了不起的成就,足以让包括8900多万党员在内的每一位中国人感到自豪与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广大党员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矢志不渝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学出一份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新论断,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吹响了踏上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的嘹亮号角。“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新征程上不是一路平坦,也有险路弯路;不是一路鲜花,也有荆棘野草,各种风险和挑战横在前进前路上,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尚未结束,“四种危险”尚且存在,广大党员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要以铁一样的肩膀扛起铁一样的责任,切实把十九大各项要求牢牢记在脑中,扛在肩上,坚定不移地把十九大的各项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

学习十七大精神振奋精神扎实工作 第3篇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 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创新、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 都是坚持解放思想的结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每一次思想的大解放, 都必然迎来观念的大更新、社会的大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 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 就是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新世纪新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矛盾, 我们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顺应的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实现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 影响和决定着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

总书记的报告第一次把“民生”二字直接写进党代会的工作报告并作了长篇阐述。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明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而且把民生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十七大继续从六个方面提出改善民生的举措。一是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六是完善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收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卫生健康问题、社会管理问题, 这都是关于民生的根本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个必经阶段。能不能实现这个目标, 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不断迈出的坚实步伐表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吸引和激励着我们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对于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阐述更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同时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因此, 我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努力奋进, 教书育人, 当人民满意的教师。

通过参加集中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再结合自己反复学, 深入想, 慢慢悟, 感触颇深。十七大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 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成果和取得的宝贵经验。报告成绩令人自豪, 光辉前景催人奋进。全国上下,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就是深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如何把党的十七大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 把十七大精神的髓结合到实际工作中, 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 要准确理解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 层次分明, 目标明确, 要求清楚, 是今后我们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指针, 是未来一个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建什么样的党, 明确指明了中国的前进方向, 发展道路。对大局而言, 我们的党表明了对世界的态度:和平共处、共同繁荣、在和平中发展, 在发展中促进和平。我们的党在报告中明确地指出: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报告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项建设作了详尽的描述, 勾画出了宏伟的蓝图。具体来讲, 报告中对各项各业, 各个领域, 各个单位都作了原则性的要求, 乃自对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有具体的要求。因此, 十七大的报告既是我们工作的指针, 也是我们工作的航标, 既具有历史的重大意义又具有我们工作的现实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第4篇

学习十九大精神 书面学习资料-11.1 第5篇

宁阳县八仙桥街道西关小学四年级一班 王浩冉

2017年10月18日上午,带着渴望和期盼,怀着激情和敬意,我们迎来了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倍感骄傲,尽管我对十九大提出的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有点不太理解,但我知道祖国的强大,才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国家的栋梁,国家的强盛寄托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少年身上。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向习爷爷对我们少年儿童成长提出的殷切希望那样,发奋图强,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从小要学习做人。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既要有知识,又要有责任。我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要学会做人的准则,就要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礼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我们少年儿童人生的脊梁。我们要注意培养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从小听党的话、跟党走,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新时代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从小要学习勇于创新的品质。祖国的繁荣昌盛不会从天而降。伟大祖国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时代总是不断发展的,等我们长大了,生活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科技也会取得巨大进步。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动手、勇于创新的小能手。将来用我们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创造祖国的新生活,中华民族、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十九大设计的宏伟蓝图,与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今后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小学生不仅要用心读书,还应该关心时事,关注国家发展,从小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在党的指引下,做一个努力学习、不断进取、自强不息的新时代好少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争光添彩。

学习十九大精神 书面学习资料-11.1 第6篇

在学习了十九大报告后,大家更坚定了一种信心:十九大一定会让中国在未来更加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国际社会所期待的正能量,推动世界向更美好的未来大踏步前进。

首先,报告用了一连串数字对我国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作了深刻阐述,而这串数字本身就极具鼓舞性,比如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XX亿斤;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等等;其次,面向未来,报告还为我国今后三十多年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许多新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报告通篇来看,气势磅礴,散发出划时代和里程碑的光芒,体现了一个大国的战略定位、智慧和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篇之作,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奠基佳作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国家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弘扬十九大精神,将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融入我们的企业发展中去,并不失时机的抓住十九大的改革红利、抓住新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宏伟蓝图机遇:改革机遇、战略机遇、环境机遇。

改革机遇,主要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非常有深意,但也很明了。那就是“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在制造业领域,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而这本身也无疑是为中国的制造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无疑是为我们民营企业明确了制造业领域的商机所在,指明了目标。

战略机遇,主要是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机遇,而这个国家战略不仅是指我们常常谈到的一带一路倡议,还包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等。预计未来五年,国家战略发展带来的机遇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民营企业一定要有战略规划,早做准备,积极投身到国家战略发展中去参与竞争。

环境机遇,主要是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机遇。众所周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主体地位,但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这也是自十六大报告以来连续四次党代会报告都坚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表述的重要原因。但与以往报告不同的是,十九大报告还特别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有利于形成一个全社会尊重、关心企业家的氛围,打造一个适宜企业家生长的环境。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观点,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创造了巨大空间,预计未来民营企业被重视的程度还将大大提升,扭转曾经饱受争议的“国进民退”趋势将指日可待。

如何抓住这些机遇,这就要求企业家在十九大后,要树立“四个意识”、摒弃“四个主义”、注重“四个方面”:

学习十九大精神 第7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习十九大精神,共铸辉煌中国梦,走向幸福生活》。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总书记代表向大家作了报告,其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在新时期、新环境、新形势下,我们党召开的一次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盛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客观回顾了过去五年来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绩,对于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进行了科学概括。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些年来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祖国对于我们的关怀就在身边:每年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国家领导人慰问我们回族同胞;总书记到我们宁夏视察都会到清真寺看望回族群众;我们的父母种田不交公粮,国家还发放农田补助;我们手中的课本是免费的;《学习之友》练习册是免费的;我们住宿不仅是免费的,每学期还给我们补助生活费75元,对于贫困学生每学期再补助500元……党和祖国带给我们的幸福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身处今天的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学习并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十九大精神是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祖国的发展方向,明确我们奋斗的目标。

学校既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训练场。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必须通过学习、改进和锻炼,努力将学习和实践结合;同时磨砺自己的品格和意志,以保持学习上的积极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御错误思想,并做到学以致用,体现自身价值。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对同学们的精心培养。

十八大精神学习与训练 第8篇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通过了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通过了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 》的决议。认真研究十八大会议的文件, 准确领会会议精神, 对于高考备考意义重大。

第一部分十八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科学发展观新定位

【报告原文】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 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报告解读】

1.十八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并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章。

2.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 总结十年奋斗历程, 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考点链接】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需要, 是人民的愿望。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十年奋斗历程, 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阐述

【报告原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是五位一体,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报告解读】

1.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道写入党章的意义。

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2.怎样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 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

4.五位一体总布局意义重大。

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的产物, 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考点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体现了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与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体现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五位一体总布局则是联系的观点和系统优化方法的生动写照,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集中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八个“必须坚持”) , 本身就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考点。

三、全面小康社会新要求

【报告原文】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报告解读】

1.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建设”是过程, “建成”是结果。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

2.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

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十八大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 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发展、完善, 目标更高, 标准更严。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依据。

(1)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基于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上, 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考点链接】

1.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新目标?

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2)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3)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4)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 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5)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2.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3)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4)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5)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变化题:怎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3.怎样认识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1) 符合实际, 是可行的。这一目标的制定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这一目标是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

(2) 生产决定分配。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基础。因此, 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3) 生产决定消费,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这一目标的实现, 必将带动我国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双飞跃, 是扩大消费、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的基础。

(4) 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一是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二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保护合法收入, 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

四、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理论

【报告原文】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报告解读】

十八大以前的党代会提到过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指出,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 这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观点。

十八大报告首次定位经济体制改革核心, 有助于明确政府职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使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 让公平和效率回归各自的责任主体。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理论, 是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考点链接】

1.为什么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内需。城镇化不仅是引发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增长的重要途径, 而且是培育创业者和新型农民、实现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手段。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上。城镇化要与工业化相协调, 建立在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实体经济基础上, 防止“产业空心化”;城镇化要与农业现代化相协调, 加快城乡统筹, 通过农业现代化释放更多劳动力, 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缩小城乡差距, 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城镇化要与信息化相协调,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来提高城镇化质量。

2.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市场在国家 (主要是政府) 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国家 (主要是政府) 宏观调控必须自觉遵循市场规律。

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政府必须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 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 但政府的职能及其对市场的作用不是无限的。

从哲学角度看, 政府和市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只有自觉遵循市场规律, 按规律办事, 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3.怎样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3)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五、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新观点

【报告原文】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 让人民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报告解读】

1.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2006年2月, 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 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 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这是报告的一大亮点,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协商民主, 是对毛泽东协商建国思想与实践的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追求民主历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 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 具有里程碑意义。

2.怎样看“四个监督”?

中国共产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 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探索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方面重要经验和实践成果的总结, 是立足新时期我国权力运行现状、从权力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上作出的创新性探索, 表明我们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系。“四个监督”对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定不移反对腐败,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考点链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巨大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民主形式的伟大创造, 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它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 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反映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和优势, 确保人民当家做主, 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概括

【报告原文】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解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 从三个层面浓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 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 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 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百姓易于理解, 更易于转化为行动, 因此, 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考点链接】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荣辱观, 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七、生态文明建设新论断

【报告原文】

建设生态文明, 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报告解读】

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令人耳目一新。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 标志着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思想的形成,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 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考点链接】

1.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 都离不开自然。因此, 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意识的能动性原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树立正确意识。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这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八、党的建设新思想

【报告原文】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报告解读】

1.党的建设理论新亮点。

(1) 把党的纯洁性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中, 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了更坚实的保证。

(2) 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放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前面与之并列, 说明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也指明了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

(3) 提出“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要求。过去讲执政能力建设, 主要是党执掌政权、领导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能力。十八大针对党的自身建设明确提出这四种能力, 反映了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对自身建设规律性的认识, 体现了党对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提高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

(4) 首次提出建设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目标, 这是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目标的重要创新和显著亮点, 对于加强执政党建设, 实现执政方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的重大意义。

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后,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就是党代会的代表有权在党代会开会期间, 就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等问题提出提案, 并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和解决。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是一个新生事物, 标志着党内民主又迈出了坚实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

【考点链接】

1.为什么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1)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 党的执政地位、执政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 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3) 党的执政地位、党的性质决定了, 必须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为什么要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1) 党代会代表提案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措施, 有利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 促进党科学民主决策,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有利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第二部分十八大精神创新训练

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十八大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章。

(1)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

(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 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是十八大报告其中真意。请指出“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政治学依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请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

3.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 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1) 用联系的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关系。

(2) 请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知识, 说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哲学依据。

4.阅读材料, 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在党的文献中,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是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一决议开宗明义指出,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 互相促进。由此形成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在我们党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

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

胡锦涛同志2005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十七大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写入党的章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 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 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1) 请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思想形成的原因。

(2) 请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 谈谈你对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思想形成的认识。

5.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材料一收入分配改革关乎我们的发展大计。一方面, 收入分配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另一方面, 解决好分配不公问题, 也是缩小城乡、区域差距的有效途径, 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材料二解决当前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需要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 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其次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需要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 包括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增加公共服务支出,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材料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农业技术人员的地位至关重要。因此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一方面, 要提高基层在岗的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 收入水平与基层事业单位的平均水平相衔接, 激励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要转换机制, 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 严格上岗条件, 落实岗位责任和绩效工资, 推行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考评办法。

(1) 依据材料一, 运用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的分配”知识, 阐释国家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依据。

(2) 根据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说明在解决当前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3) 阅读材料三, 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 分析为什么既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又要落实考评办法。

6.2002年,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发表《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让绿色发展成为一种选择》, 阐述中国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所面临的诸多挑战, 并提出中国应当选择绿色发展之路。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十六大以来,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党中央相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 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 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说明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

(2) 用“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知识, 说明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意义。

7.对于中国应该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我们党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逐渐认识到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 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形式, 前一种一般称为“选举民主”, 后一种可称为“协商民主”。党的十八大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1) “协商民主”体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点?

(2)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哪些政治意义?

参考答案:

1. (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2) (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充分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 可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政府权威的源泉。

2.

3. (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2)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4.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发展是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是重要原因。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是坚持辩证否定观。

(2) (1) 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思想的形成, 就是这样的过程。

(2)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新起点而不是终点。

(3)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表明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 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思想是对三位一体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要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的认识。

5. (1) (1) 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

(2) 收入分配改革,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和谐。

(2) (1) 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针对工资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 政府要转变职能, 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中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 解决工资分配领域中的问题, 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 但不能包办一切。

(4) 公民要支持政府的工作, 监督政府的行为, 保证政府在解决工资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时审慎用权, 科学民主决策。

(3) (1)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促进公平分配, 整体上提高待遇, 才能维护农技推广人员的权益, 调动其劳动积极性。

(2)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完善岗位责任和绩效考评办法, 可以确保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提高经济效率。

(3) 分配要做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既要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 防止分配不公, 又要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以促进效率的提高, 做到公平与公正。

6. (1) (1)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因此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2)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 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2) (1)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 科学执政, 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说明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提高了党科学执政的水平。

7. (1)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2) 不断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

(1) 实现民主与团结的统一。协商民主, 注重求同存异, 在保障人民民主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协调各方面关系, 减少内耗, 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团结稳定。

(2) 巩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既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提高中国共产党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水平, 又有利于保障民主党派参政地位。

(3) 密切党、政府和人民的关系, 树立政府权威。协商民主既有利于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又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和实施;既有利于党和国家机关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又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 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 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 又关注决策的过程, 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协商民主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 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 从而拓宽了民主的广度。

学习十七大精神,投身新课改 第9篇

教师角色意识的变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有人说,传统课堂中教师相当于唱独角戏的新闻播音员,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则是穿针引线的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从“播音员”到“主持人”的转变,意味着教师在教学各环节中会带着激赏、肯定、赞扬的情感来跟学生互动,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角色意识的另一个变化是,教师的发展应由“经验型”向“反思型”和“科研型”转变。守着传统教育观念裹足不前不思学习的教师,必定会在新课改中迷失方向。新型教师应该善于把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边教边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一名反思型科研型的教师。

课堂形式的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齐参与的“众议厅”。为响应十七大报告中的“深化教学内容方式改革”的号召,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多思考“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譬如我在执教“新闻写作”这个专题时,就放弃课文中一些选材雷同的篇目,增加自选的《中国空中加油试飞第一人》这篇人物通讯。学生读完通讯后,对“国防英雄”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见时机成熟,我告诉学生“谢凤良英雄就是班上××同学的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得非常高涨,接着我们假定要對“国防英雄”做个专访,请同学们拟出访谈用的问题。师生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把新闻写作、访谈技巧这些教学内容完成了。当然,这只是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中的一堂。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可以是唇枪舌战的辩论赛,可以是优美高雅的朗诵会,可以是跌宕起伏的故事接龙,可以是唐诗宋词的发现之旅……只要你是一名勤思考愿探索的语文教师,你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充满期待。

学生质量评价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以前,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唯一标准是考试分数。实施新课标后,学生学习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重分数变为重能力,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我校2007届莫小龙同学尽管学的是理科,但他语文素养非常好。他清晰的思维,流利的表达,开阔的阅读视野给评委老师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最后他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论成绩,石门中学还有一些同学比他好,却没有被清华大学提前相中。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是清华大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更是整个社会对学生质量评价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我们现在评价学生,由单一走向多元,由选“考生”走向选“学生”。我们有理由坚信,认真学习十七大,坚持推进新课改,这种变革还会继续深化。

上一篇:一次惊险刺激的尝试-写事作文700字下一篇:恒大集团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