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2024-06-06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精选8篇)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第1篇

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内容包括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建设,以及校园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艺术活动等。它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育人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从目前农村乡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许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已成为制约学校教学质量和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原因:

1.许多学校开办历史短,文化底蕴匮乏。

2.艺体师资配置长期处于缺失状态,改学科教师突出,致使校园文化贫乏。3.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办学效益评估注重于有几个学生升入高中,迫使学校重视统考学科课本知识传授,轻“成人”教育及技能培养,校园文化难以形成。

4.学校制度文化多以强制性的“外在文化”发挥作用,没有对师生行为、学校教育活动产生深层影响。

5.农村不良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价值观的冲突,使校园文化功能退化。

面对乡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在逐步完善校园物质建设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尤其是结合城乡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学校认识到在加强平安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平安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注重对师生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更要注重间接情景的暗示,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建设平安校园文化,创建一个顺应社会发展的育人小社会,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功效:

1.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良好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识。

2.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师生的思想言行具有规范和调节矫正作用。

3.有利于培养师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4.现阶段,我校的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社会,以项城市教育局提出的创建平安校园文化活动、教学质量创优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我校学生进行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协作态度全面教育。

二、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营建我校良好育人环境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应以创建我校优美校园文化入手,营建我校良好育人环境。

1.全面建设充分考虑校园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因校制宜。寓德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韵味并具鲜明的时代感。

2.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硬化、净化、绿化”。请专业设计人员指导,努力让“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环境。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

3.美化校园时还应着重体现出师生在共同思想、价值追求、情感态度等精神文化的认同上。如学习区文化氛围要体现严谨治学的文化主题。无论是各班的教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全体师生在校长领导下完全达到了“洁”、“静”、“雅”。同时,都张贴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及其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三让一树”等内容。学生活动区要注意发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功能。食堂里布置引导学生节约粮食、水电和文明就餐的“就餐文化”。学生宿舍里都张贴具有个人个性的图片和书法等独具特色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我校文化机制建设

校园管理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校在建设平安校园文化时采取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法规和我校建校的办学目标,围绕“和谐校园”这个核心,充分发扬师生民主,经过师生充分的酝酿和讨论,建立和健全我校的各种文化机制。校园文化制度的制定达到:全;细;严。并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大家了解和掌

握,使其转化为师生的行为规范,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校园文化的彻底落实到位,我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文化管理机制。1.我校的文化管理机制管理同德育管理机制接轨,形成校党支部—校团委—校学生会;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两条线的管理机构,两条线之间的配合,形成松弛有度的校园文化管理。

2.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进行评比,优胜获奖者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获奖情况折分计入班级文化考核成绩予以表彰。对好人好事公布名单和事迹进行表扬,对损人利己的行为进行公开点名批评;对卫生班级、文明宿舍授予流动红旗,对污损宿舍和校园环境的学生给予违纪通报;积极组织健康活泼的各种文娱活动,查禁进入网吧游戏的学生;定期组织讲座、热点论坛引导学生,查收学生中的不健康书刊、读物;对卫生、出操、就餐、就寝的行为表现由校文化管理中心检查记分并向全校公布。经过一系列文化管理措施,使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断增强,校园文化文明之风逐渐形成大环境。

3.让校园文化管理学生自己。我校文化管理中心开展在学生中设立各种业余爱好文化组织和文化文明监督队等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蕴藏着的组织和管理的潜能,达到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文化氛围。

四、以课外学生文化为平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中如果课堂时间挤占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不利于健康文化活动的潜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结合我校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情况,我校通过“学校文化平台、师生唱戏”的方式,由学校文化中心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支持,吸引师生一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提出两个建设性的意见:

1.文化活动要遵循“五性”(即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记录、成果、有总结),“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丰富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爱心捐赠活动、语文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法制知识讲座、中学生书画美术作品展示),又要有文娱性的(如各种口技竞技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爱国主义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问题调查、义务劳动服务、学期入学学生军训等),还要设置些全校性的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五月感恩活动、秋季篮球运动会、元旦文娱活动等。努力让大家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

五、以校园文化为核心,促进优良校风形成

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师生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为了使我校师生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就需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言论,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我校文化管理中心从这几个方面达到建设校园文化的目标:

1.通过每周在国旗下讲话、每周学校广播会、主题班会等文化活动平台,加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养成教育,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2.让九年级的学生讲述我校的光荣历史,并全校开展“毕业了,我给学校留什么”等活动,加强“爱校”教育,滋长热爱母校的情感,产生凝聚力,形成我校文化精神。

3.我校文化中心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校园文化。

4.融合我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让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5.校园文化中心坚决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文化空气,消除消极文化,防止影响我校校风的建设。

6.针对学校安全或留守儿童热点文化,文化中心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澄清模糊认识,引导正确校园文化。

7.充分发挥我校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图书阅览室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校风。

校文化中心通过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制度上充分保障,促进学校“形象工程”,也是“灵魂工程”的优良校风形成。

六、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校园文化人际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同时,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提倡学生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和交际能力。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建设班级文化,营造人格文化氛围

建设班级文化,创建班级特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总体目标,在全面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校文化中心结合班级实际的情况,选择中学生行为规范的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的某一侧面作为突破口,分层递进,深化细化教育要求,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事理。在营建班级文化过程中凝聚全级学生的心,形成集体合力。在班级教室布置上要有壁报、艺术角,要“让每一堵墙面都能说话”,用文化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标。

在农村乡镇学校特别我校硬件有了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要使我校文化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不落后于城市学校文化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才能落实和体现新时期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全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循循渐进的,其潜在的文化教育作用将是长期的、全面的。我坚信,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和谐美好的花朵。

2014年5月日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第2篇

本文: 整理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及《2012县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创建规划方案》,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的综合治理,有计划、有部署地推进我校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特制定“平安校园”创建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2012县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创建规划方案》,针对学校在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健全制度,强化责任,落实措施,加强管理,消除隐患,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秩序井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建设“平安校园”活动的广泛宣传,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校园安全防范机制,有效防止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校园不发生伤害师生的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确保校园不发生师生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确保校园不发生师生食物中毒和食品卫生事件;确保校园不发生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事件,努力构建“平安校园”,争取顺利通过市“平安校园”的考核。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

(二)、领导小组职责 :

1、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层层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大力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及早预防,掌握工作主动权;消除各类治安安全隐患;及时打击处理侵害师生权益的各种违法犯罪,抓好校园安全防范基础建设,规范重点要害部位安全防范技防设施标准、考核要求和安全保卫台帐内容;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工作职责任务,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全员参与,争创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

2、具体分工及职责: 把创建平安校园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切实维护校园政治稳定,争做文明师生。

(三)、建设“平安校园”工作办公室:

1、办公室构成及职责:

办公室主任:xx

副主任:xx

成员:xxxx2、办公室主(副)主任工作职责:

(1)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和校园实际情况指导起草“平安校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2)负责组织开展建设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相关会议,调查、了解和掌握各部门建设工作实施情况,协调全校建设工作。

(3)负责做好建设平安校园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3、办公室成员职责:具体实施此次创建活动的相关工作。

四、主要工作与措施

根据《2012县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创建规划方案》的要求,建设“平安校园”涵盖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此次创建活动以安全稳定办公室总负责其他科室协助实施为原则。

(一)、安全稳定办公室工作重点

1、全面负责学校安全稳定方面的各项工作及迎检档案材料的整理

2、完善各项常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体系,坚持制度保平安。一要完善安全基层管理体系:一是加强门卫管理,门卫实行保安化。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台帐。三是建立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配合学校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有针对性地适时对辖区学校及周边环境开展专项整治,努力减少各类矛盾纠纷,有效控制刑事治安案件,坚决防止严重危害影响学校安全稳定事件的发生。四是各校要经常性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检查,重点检查校舍及设施设备、饮食饮水卫生、消防、交通、校车、危化物品、特种设备及校内治安等方面的安全情况,对存在的各种隐患,落实整治措施和方案,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认化解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切实保护校园的稳定。学校要建立各种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机制,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导处的工作重点

1、倡导“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安全管理新理念,全面推进法制、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工程,中小学安全、法制教育课每月不得少于2课时。

2、全面落实法制副校长授课制度,每月到校举办专题讲座必须保证2课时。

(三)、德育处的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弘扬优秀教师群体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师长的和谐师生关系;

2、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宣传道德规范,弘扬道德典范,普及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着力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3、校园周边安全活动。结合放学护送学生的契机,开展“学生远离网吧”和“学生远离无证摊贩”的活动。

(三)、团委工作重点

1、利用校园宣传窗、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班团活动课等宣传阵地,以及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知识竞赛、国旗下的讲话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安全教育。结合安全教育月(周)、119消防日、禁毒宣传教育等活动,对师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毒品危害等多方面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师生遵纪守法观念;认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抵制网络文化中的腐朽、消极内容的能力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健全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对待学习、生活、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四)、后勤处工作重点

1、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切实抓好饮食卫生安全。教育师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腐烂、过期的食品。要加强学校食堂、小买部的管理,严防群体性中毒事件的发生。

2、切实保障“平安校园”建设经费的专项列支,进一步加大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一是按照“消防标准化建设”要求完善消防设施和疏散警示标志。二是在学校校门、教学楼和学生住宿楼入口、实验室、微机室、财务室等重要部位必须安装视频监控和联网报警系统,并接入公安监控网络,此项工作是“平安校园”的必备条件。三是进一步完善校园防雷装置,做好防雷装置维护维修工作,使学校安全防范硬件得到全面改善。

3、搞好校舍的建设与维护,确保学校校舍场馆建筑符合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建筑面积达到规定指标

(五)、切实抓好安全事故问责和责任追究,坚持问责促安。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强化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安全责任感,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管理任务和职责,真正做到安全管理责任到人、任务到岗。

五、工作要求

加强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第3篇

一、加强课程文化建设

我国已进入了第八次新课程改革,其重大意义在于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中心问题。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要通过课程贯彻,学校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改革实现,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要通过课程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心脏[1]。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校园的课程文化建设。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有着模糊的认识,课程成了静态的,固着于教材、教科书,凌驾于教材之上的东西,这种课程观折射出我们的教育观: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实质上,我们试图要带给学生和学生最后实际经历与体验到的一切,都是课程。因此我们在校园课程文化建设中要讲求适应性、高效性与开放性。

1. 适应性。

首先,由于课程是要体现一定社会群体文化的,因此,我们对课程的设置要适应社会的要求,适应农村中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其次,课程的选择要适应农村中学的条件,因地制宜。很多地方开设的地方课程以及很多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等均体现了一定的特色。如: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开设的《常德丝弦》课程便使地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促进了农村校园的课程文化建设。“在我看来,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2]。要实现教育家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愿望,在今天看来,教育内容也要讲求适应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力。

2. 高效性。

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侧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繁、难、偏、旧”是我国课程内容弊端最真实的反映。此次课程改革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从时代的发展和终身教育的高度重新审视和调整课程内容,这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传统“课程观”的影响下,教育者生吞活剥地强加给学生脱离现实生活的抽象的一般性知识,受教育者的课程学习方法是把那些死的知识记忆下来,过分依赖理论和记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要更新观念,讲究高效性,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且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可实施性、实效性,课程任务要得当。

3. 开放性。

首先,向教材开放,要鼓励农村中学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与拓展,鼓励他们既深钻教材又能走出教材;其次,要向科目开放,要打破一些科目的界线;最后,还要向教室开放,要将教学活动生活化。拥有开放的眼光与开放的胸怀对于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加强教师文化建设

教师文化代表着学校文化。每一位农村中学教师都应争做美丽、自主、学习型教师。

1. 美丽。

我们要做美丽的教师。曾经有些制度对教师的外在形象有着明确的规定,如:幼儿教师可化淡妆,初高中女教师不准化妆,不准将头发染成红色、金黄等颜色,这些制度都将女教师的外在形象细化、具体化。而我觉得,一位教师的外在形象更要讲究整体效果,教师的仪表要大方得体,女教师看上去漂亮、有气质,男教师看上去容光焕发、仪表堂堂。在注重外在形象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内在心灵美,要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体现教师的美,做一位新时代的真、善、美的新型教师。

2. 自主。

农村中学教师要做自主型的教师,即师生间的共乐成长,对教学过程的自主规划,对教学过程的自主反思,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参与。

3. 做学习型教师。

一是要勤于读书。作为农村中学的教师,知识与信息的获取量相对较小、途经较少,因此,在农村中学里要形成一种读书的氛围,开展“读书论坛”等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绝大部分农村中学都拥有了供师生借阅书籍的图书馆,可是大部分图书馆门庭冷落,图书馆成了学校布局中的一种摆设,因此,农村中学要逐步培养教师阅读的习惯。二是要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要让教师们走出去,让教师们参观、学习;另外,要把资深、博学的专家、教师请进来,举办讲学、讲座供广大教师学习,并且通过一些载体———如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学习。三是在学习中反思。在农村中学里,我们最熟悉的是这样两句话: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其实,抓质量、抓效率的关键是抓教师,要让教师们有事可做,不无所适从,让其学会做反思型教师,使其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三、加强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文化,是学生某一或某些群体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业方式。[4]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青少年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个人至上、物质享受,有些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失去对生活的激情等。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加强校园学生文化建设。

1. 让学生成人。

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 让学生成材。

加尔布雷思在他所著《好社会》一书中说:“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成才。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名著;让学生多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同步发展,要突现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们的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于农村学生来讲,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3. 让学生快乐。

中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我们应让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发掘他们的天性,让他们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中获取快乐。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与课程共成长.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109.

[2][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 1991:4.

[3]石鸥, 刘丽群.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湖南人了出版社, 2003:68.

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第4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乡镇中学 校园文化 路径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教育,同时,教育也离不开和谐的氛围和文化环境的熏陶。中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但还未形成明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新形势下,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不够,过于注重教学,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到学校教育管理的日程上来,以至于乡镇中学的学生思想道德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乡镇中学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乡土民俗建立一种体现学校管理,充分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在思想品德上积极引导学生的良好文化。

一、乡镇中学校园文化

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文化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形式,作为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需要拥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校园文化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设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和整合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1]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发展方式的整合,体现了一个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在整体上体现出学校的文化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精神文化和行为引导。

乡镇中学校园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概念在理解上并无较大差异。校园文化可以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以及行为文化来进行划分,乡镇中学校园文化亦可以如此划分。乡镇中学校园精神文化主要体现的是乡镇学校师生的精神风貌、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人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等;乡镇中学校园物质文化主要体现于乡镇学校的物质构成,即学校教学楼、校园内景观设计、雕塑等,可以说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在思想品德、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外化或表现;乡镇中学校园行为文化还体现于学校规定的行为准则、基本规范,要求师生积极遵守的规章制度,这些行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师生的价值观点和道德观念。

二、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1.目前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1)校园文化建设在乡镇中学教育中的影响不断扩大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塑造人、提升人的育人方式不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发挥,有助于学校师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乡镇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能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自然环境优势,通过物质、精神、行为等方面突出“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在物质层面上注重绿化校园环境、雕塑、教学楼建造等;在精神层面上从学生特点出发选择校园文化精神的链条,即校歌、校风、班风等的宣传;在行为方式层面上,通过中学生行为准则的宣传,以及从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努力整合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各类中学都注重把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也能更好地实现与时俱进。当前,许多地区乡镇中学在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充分结合社会文化,达到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有效传播。在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充分实现教书育人的效果,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不断加大

随着校园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家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不断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很大程度上中学各方面的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2.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空间狭小

在乡镇中学发展过程中,某些地区学生人数分配不够均匀,学校人数较多,校园拥挤,难以有效管理学生,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学校人数不断增多,校园面积无法扩建,影响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要想短时期内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转变是很难做到的。

(2)校园文化建设让位于应试教育

绝大多数乡镇中学在教学理念上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对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在整体规划和制度建设上缺乏完善的机制,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升学率上,学生长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即教室—食堂—宿舍,大量的时间被投入到课本的学习上,学生在此过程中无法获得乐趣。

(3)校园文化建设中隐性文化缺失

乡镇中学在地理条件上受到限制,在获得信息的渠道和速度上远不如城市中学。许多乡镇中学在认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硬件设备上力求改头换面。但是,在学校面貌大改变的状况下,却忽略了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精神面貌上没能跟上硬件设施改善的步伐,无法实现隐性校园文化与硬件设施的结合。在学校里缺乏相应的弘扬本校学习和劳动精神的观念,师生在精神思想上缺乏凝聚力。许多乡镇中学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业余时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忽略了学校校园文化的档次,无法实现隐性校园文化在弘扬主旋律方面的作用。

(4)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结合自身特色营造的一种氛围。但就目前许多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来看,往往忽视了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只是盲目地追随其他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其校园文化建设缺少个性,并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反映本地区的现状和特色。

三、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

1.经济基础薄弱

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体上落后于城市,其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经济基础薄弱,在于校园文化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和改善的力度不够。首先,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与城市差距比较大,人力资源投入相对较少。由于生活条件和收入方面的差距,许多骨干教师不断向上级流动,优秀师资力量不断流失,影响着学校校园文化的开展。另外,学校基础设施配备相对比较落后,物质文化建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2.思想意识落后

就目前看来,许多学校领导或教师在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上并没有长远的认识,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实践活动,这主要是由陈旧的观念和文化偏差导致的。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把校园文化建设归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并没有将其放到本学科教学中来进行。许多教师还片面地认为教学本身就是进行知识的传播,学生考出好成绩,学校有较好的升学率就是自身的贡献,而忽略了在教学工作中应有的道德行为教育和文化教育。在许多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并没有发挥自身应有的价值,其往往变成一种简单的口号,素质教育在升学率面前只能作为一个空架子,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表现。

3.外来文化影响校园文化有序开展

中学生身心发展还未趋于稳定,很多时候表现出叛逆、追求新奇事物、追求独特的特点。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影响下,他们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尤其是一些外来的非主流文化在中学生身上的影响表现得比较明显,例如:欧美流行的圣诞节,日韩的小说、漫画等在中学生中备受喜爱。长期在外来文化影响下,学生的关注点出现了错位,非主流的外来文化在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中反倒成了主流。在农村地区,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留守学生数量不断增长,许多正处于叛逆阶段的中学生因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正确引导,在外来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染上一些不良习惯,这些非主流文化不仅冲击着本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4.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乡镇中学并未把校园文化融入到学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以及学校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上,没有形成有效的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建设上缺乏文化性质和文化精神。由于其固有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许多乡镇中学虽然有一套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和规划,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却并未充分发挥过其作用,甚至只热衷于做表面工作。一些乡镇中学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仅仅是把学校规章制度作为一种文字标语展示到墙上,在很大程度上这种规章管理就是通过罚款来实现的。这种较为僵化的学校管理制度在整体上缺乏创新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并没有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1.加大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确,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信息资源获取渠道比较单一,长期以来城乡差距比较大。要实现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就需要从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乡镇中学要从学校的布局、校舍的建造、校园环境的美化、教学资源设备的配备等层面作有效规划,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并充分优化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积极的、与时俱进的观念能够更好地促进事物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和塑造人的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政治观点、价值理念。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培养人的重要途径,需要有效地发挥其引导人、熏陶人的功能。目前,校园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获得普遍认同,但在广大的乡镇地区,许多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还留存着原有的、固化了的思想观念,简单地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一般的文娱活动,在他们的认识里升学率是主要的。因此,只有在乡镇地区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师生、家长心目中树立起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全方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理念,才能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在乡镇中学得到有效的开展。

3.开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活动

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心理波动较大的阶段,在众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下必然会出现价值观等方面的偏差,这就需要积极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其心理、生理方面的发展。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依托于积极向上、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文体活动知识讲座来进行,如:以演练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拒绝毒品、拒绝诱惑的知识讲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学习兴趣小组、社团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开展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有效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也激发了其拼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摆脱外来低俗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4.建立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

校园文化建设得以开展,必须有一个完善有效的制度作为依托。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只有建立在完善的管理机制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乡镇中学应该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其规划体系中来,充分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对此,一份结合实际、凸显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方案对于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要有完善的体系,并且切合实际,不仅要有时效性,还要保证长期性,方案一经确定就应该做好准备,积极开展,全员参与,而不是把实际行动和方案的建立背离开来。

道德的生活方式比单纯的课堂道德、规范化的德育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影响更为深远和持久。因此,拥有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不仅是学校特色的体现,也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乡镇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其自然地理优势,也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师生的主体性,切实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成为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 赵玮,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陈万柏,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张想明.中国显性德育探讨[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10).

[5] 成文凯,李印霞,赵永峰.农村中小学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6] 王作亮,伏荣超.建构乡村学校学习共同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作者:马超润(1989-),女,云南昆明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第5篇

和谐平安校园建设汇报材料

一曼中学是以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烈士名字命名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学校建成于1965年,原名耕读中学,先后更名东方红中学、尚志县第二中学,为纪念1936年8月2日在这里英勇就义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986年学校正式命名为一曼中学。学校现有初高中教学班共39个,学生2100余名,教师170名。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创建工作,按照以人为本,落实安全、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事关师生安全、卫生等突出问题为重点,着力抓好规章制度建设、安全卫生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和师生和谐建设,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以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广大学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学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将所做的具体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1、成立组织,分工明确。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关于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工作的精神,成立了一曼中学“和谐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一曼中学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工作方案》,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安全、健康的各项制度,实行了平安创建责任制和安全责任追究制。学校领导在做好带头示范作用的同时,并与每位教师签订了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层级管理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治安、防火、调解、帮教、法制教育、学困生转化、环境整治等小组,加强整体系统的协调控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教育,班主任利用班会和团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区域,每一个角落。

2、健全制度,提供保障。

根据学校实际,先后制订了一曼中学“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对“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制定了《法制教育制度》、《值周教师工作制度》、《预防学生伤害事故暂行规定》、《安全保卫制度》、《学困生帮教制度》、《校委会议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票否决制度》、《重大外出活动审批》等多项安全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要求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了“文明学生”、“文明教师”、“文明班级”评审表彰奖励制度、师生上下课、校园礼仪等相关的文明礼仪制度,新学期之初,都要对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奖励,每天都对师生常规礼仪进行检查,并纳入对班级、对师生的考核之中;分别制定和完善了“一曼中学学生一日常规” “一曼中学学生十不准”要求、落实公民道德教育20字规范,严格督察,严肃纪律,确保“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发展。

3、加强教育,营造氛围。

在“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中,动用我校一切媒体围绕主题,突出重点进行宣传,起到了很好的营造氛围的作用。例如运用校园广播、宣传窗、墙报等媒体,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发挥学校现代多媒体等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防盗、防交通事故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片,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安全知识。发《创建平安校园告家长一封信》、《倡仪书》等活动宣传“创建平安校园”目的意义,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4、领导带头,带好队伍。

学校领导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认真学习,将“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与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快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行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进程。将教育行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通过开展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先进典型、师德演讲比赛等教育活动,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坚决查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取好处等严重违纪事件,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建立个人师德档案等活动,用自己身边的事,用自己的亲身感受畅谈作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结合创建人民满意学校活动,在学校开展教师评领导、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活动,把行风建设同学校的“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起来,不断强化领导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学校服务家长的意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在测评中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达到100%。加强安全管理,各功能室、教室专人负责,教学楼内外、寝室、校门口都配备了电子防盗监控设施,加强“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设有保卫组,专职校警3人,具体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实行24小时巡防制度,并对其工作职责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校园内只要有一名学生,保卫人员就不得离岗,确保安全工作不出差错,不出事故。加强了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维网络联系,充分利用教育管理资源,聘请辖区第三派出所所长作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到学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上事实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遵章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识。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明水平。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

坚持以平民教育思想,办负责任教育的理念,探寻和思考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结合点,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制作了多块宣传展板,重新修订了校训、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一是致力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构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对校园环境布局、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办公室内部的陈设布置,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标语、书画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外显形象和内部设置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和理念,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与约束功能,从而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使师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二是致力于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演讲比赛、书法展览、体育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构建美的校园制度文化,塑造有效的管理机制,注重校长、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要求学校领导要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出谋划策,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优良业绩、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全体教职员工,从而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要求全体教师规范学校的制度管理,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使学校更高雅纯洁,更温馨快乐。

2、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

明确“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实国家“阳光体育”工程;开展大课间活动;定期召开体育运动会和单项比赛;每年冬季定期开展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实行了师生健康工程,组织教师集体体检,并且做好每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检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卫生、保健、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课外和校内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强化安全与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安全卫生防护能力。为了使学校制定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停留在口头上,学校采取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一是严格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使安全工作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凡因管理不善发生安全事故的班级,教师值周期间所在的岗位内发生安全事故的或因检查监督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及时的相关班主任或责任人,都将追究责任,扣发班主任奖励津贴,年终不得评优选先,不得晋升职称,不得评为合格以上等次,情节严重,造成伤害的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二是组织学校安全保卫人员、总务后勤管理人员及政教处负责安全工作的领导,每周对学校的安全设施、学生的活动场地、体育器材、消防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三是积极和疾病防控中心等有关部门配合,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活动,严禁摆摊设点和“三无”食品出售,消除一切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行为;四是把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作为突破口,上班时间禁止教师和学生随意离开校园,学生有病需由班主任签条家长来接;严格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要进行认真的登记;五是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加强学生纪律、安全教育月,加强师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并通过学生上下楼应急演练,防止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紧急疏离;六是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值周工作,由校领导亲自挂帅,值周教师、值周学生和学生会分布在学校各个楼层、操场、校门口等巡视,指导学生文明活动,消除安全隐患。

四、注重德育实效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德育承载着育人的功能,在一曼中学,德育还成为寻求突破的载体工程,抓住重点,以德育人,落实德育为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活动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和提升人格修养,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不留教育的“死角”,使德育工作真正走上重视实践体验、重视教育过程、身心和谐发展的科学轨道。

学校要求教师的眼光要关注每一名学生,关爱这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丰富多样以适合不同天资、兴趣、爱好和个性的学生;精心设计德育的每一环节和活动,克服形式主义,少说教,努力创设德育情景和情境,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和个性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开展“家长民心工程”,赢得家长的信任,提高教育实效。编印致家长一封信,及时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动态,掌握学生在校情况。实行班任家访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家访或电话访谈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各学年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会上,学校领导及学年深入领导做有关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教育的讲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家长对学校有了深入了解,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信任度。以诚心、爱心、真心和教育理智之心赢得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提高了教育合力,从而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建一个更完善的教育网络。

以“致力于创造展示学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思路,精心设计学生作品展示台,寻找学生心灵的突破口。核心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适合自己的、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关怀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每个学生的生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心一切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体验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都能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积极上进,热情活泼,有理想、有潜能、有个性、善合作的现代文明人。教室里,每班都辟有一个文化角——班级作品展示台;学校公共处,如一楼大厅、楼梯间、宣传橱窗等,形成多级别的展台,定期展示学生书法、绘画、作文、手抄报等等作品,展出量大,内容丰富,展出频率高。在学生的作品中,展示着一颗颗纯洁的心灵、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感悟和创造。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彰显个性。学校定期每年举办校园艺术节和运动会。教育是互动的,通过这样的朴实的做法,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增加了他们对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

重视学生和老师的法制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每学期均进行法制教育和卫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年级发生的一些学生违纪违规等问题及时和学生谈心,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及时接收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结合安全教育日,开展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和谐平安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和老师的安全和法制素质。

在评价体系上,通过建立学生综合、动态的成长档案,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个人成长记录的档案资料是多方面的,如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学期、学年终结性评价的结果以“成长记录袋”的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评定、学业成绩评定、兴趣和特长,还有学生的自评、同伴的互评,更有“爸爸妈妈的话”和“老师的话”,每个人都参与到考试评价中,学生关注自己的成长,教师和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成长,让他们在肯定与鼓励所带来的快乐体验中充满自信。

五、今后要改进的工作:

1、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把“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做实做好。

2、加大对学校安全隐患的排查力度,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重点解决哪个环节问题。

3、会同有关部门,注意掌握情报信息,及时了解和排除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类不安定因素。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第6篇

为了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平安合川的决定》,保障和促进合川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合川委办法【2009】号)精神,特制定本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依法治校,按照“安全、稳定、健康、文明、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综合整治,扎实抓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安全文化建设,保护师生身心健康,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努力打造安全保障型校园,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目标

按照区委政府制定的“一年中学、二年中心小学、三年镇级小学、四年幼儿园”的平安校园建设实施步骤,我校的目标是,2010年创建成校园及周边秩序良好、师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平安校园”。

1、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实现全覆盖,课程设置率达到100%,师生的法制观念、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抵制西方敌对势力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道德风尚良好、师生关系和谐的环境,校园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学校安全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安全稳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安全稳定管理机构和人员按相关要求得到配备。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学校安全隐患得到全面的排查和整改,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

3、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学校安全基础工作全面加强,校舍建设和教学设施设备等安全要求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学校及师生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办学条件更加优化。

4、安全事故进一步减少。积极防范群死群伤事件发生,积极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积极防范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暴力恐怖事件,积极防范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病发生,积极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发生。

5、矛盾纠纷进一步化解。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进一步完善。使我校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9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6、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学校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机制健全,使社会闲散人员以及违法犯罪分子在学校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之间的涉暴事件得到有效防范,学校和师生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师生政治思想教育

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作用,努力加强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全力维护政治稳定。采取有效措施,严密防范和抵御有复杂国际背景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和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活动。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腐朽思想和防范邪教的能力。

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纳入法制安全课堂教学。逐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对待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二)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全面加强法制安全教育。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安全为首”的安全管理新理念,着力构建教育系统安全宣传教育新机制。学校要做好安全教育资源开发,全面推进法制和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程,将安全、法制教育落到实处。法制安全教育课每月不少于2课时,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经费”五落实,进一步深化学校法制副校长聘任制度,每学期开展法制安全专题教育不少于2次。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举办法制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应急演练、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等多种渠道,使广大师生受到系统的公共安全和法制教育,切实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要大力开展学校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大家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无小事”的思想观念,努力营造“人人重视学校安全教育、个个维护校园稳定”的安全文化氛围。

(三)加强安全管理体制建设 进一步加强安全稳定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信息建设、学校门卫、学生宿舍、食品卫生、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大型活动、外来流动人员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预警机制。坚持以源头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安全稳定工作形势和可能引发安全稳定事件因素的分析和研判,做好预警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

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相关工作流程,制订和完善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完善信息保障、物质保障、人员保障,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健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安全稳定的信息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稳定工作信息网络建设,落实专人专管。

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定制。完善集指导、监督、检查于一体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进行责任追查和追究。

(四)加强安全防范体系建设

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不断加大投入,严格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五统一”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学校安全防范硬件等建设得到全面改善。进一步完善学生意外伤害和重大疾病保障体系。全面推行校方责任保险,积极参与社会医疗保险,鼓励和引导学生家庭为学生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切实增强师生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加强维护稳定工作机制建设

建设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长效机制,最大程度净化、优化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坚决防止严重危害影响学校稳定事件的发生。

不断创新和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保障师生合法信访权利,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建立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努力推进矛盾纠纷及时有效解决,做到“小事不出学校、大事不出镇街”。

(六)加强组织机构队伍建设

学校建立相应的安全稳定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学校要通过委托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的教育培训。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我校广大师生要充分认识建设“平安校园”是构建“平安合川”、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从“平安合川”建设大局出发,增强抓好“平安校园”建设,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平安合川”建设的统一部署,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把认识统一到落实区委、区政府“平安合川”建设战略思想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平安校园”建设的奋斗目标上来,做到思想统一、认识清楚。

(二)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成立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与工作职责,将“平安校园”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

学校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平安校园”建设的领导责任,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和“一岗双责”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分解,把建设“平安校园”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宣传发动

学校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宣传引导作用。利用广播、专栏、板报、集会等广泛宣传建设“平安校园”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步骤和重大意义,宣传创建活动的有效做法、成功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加大宣传力度,把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师生的参与意识,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广发支持和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建设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第7篇

奈曼旗实验中学现拥有48个教学班,2800多名学生,教职员工152人(专任教师132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旗级教学能手76人,高级教师23人,中级教师34人)的全日制、全封闭式的普通高中学校。学校有整洁幽雅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教学设施。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男女生宿舍楼,有学生专用餐厅、浴池,拥有设备先进的理化生物实验室,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校园宽带网,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

在旗委政府和旗教体局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师生不懈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被评为奈曼旗“学校管理先进集体”;通辽市 “实验教学先进集体”、“先进实验室”、“精神文明单位”、“三育人先进集体”、“安全文明小区;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普通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青少年文明礼仪基地”。

学校领导班子秉承“健康、勤奋、超越”的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制度严、人心顺、上下同心同德的良好风气。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习氛围,学校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严格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2年我校的平安创建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贯彻旗委旗政府和旗教体局下发的关于平安创建的文件精神,一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始终把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注重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坚持以法治校,促使学校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切实维护校园稳定、确保师生生命 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1、学校成立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赵志文校长亲自任组长,、由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各处室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政教处负责,使创建工作有了组织领导保障。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具体创建工作由平安校园建设办公室负责,由政教处负责实施,其他处室协助。根据形势发展和学校周边治安严峻形势的需要,学校建立了保安队组织,负责学校的保卫和对校园每天24小时的值班巡逻、处理偶发事件等。严格门卫制度,实行外来人员来访登记制度,学校有了一支从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队伍。

2、学校每大周星期一上午召开行政扩大会议,凡涉及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问题都要在会议上讨论研究。及时分析和研究校园治安综治、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面临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落实等,做到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和整改,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学校制定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了各种应急预案,并把“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在年初,法人代表与各处室及时地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各处室、各年段、各班主任,各岗位层层分解安全管理目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部门、各教研组与教职工评优评先一律实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一票否决制,使全体教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是学校工作头等大事,务必认真抓实抓紧抓好,从而上下一条心,大家齐努力,开创了学校良好的校园治安局面,建设了优美和谐的治安环境。

4、为了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未成年人犯罪,学校特邀了派出所指导员姜向燕同志为学校法制副校长,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的领导,平安校园领导小组成员每周一给全体师生开展一次法制讲座,参与学校综治、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安全等教育,使学校依法治校进一步加强、为培养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不断健全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学校严格年段、班级负责制,课任教师、晚自习老师点名制与安全工作责任制,进行了教职工安全责任与评优评先等一票否决制,制定了各种安全工作防范预案,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大大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群防群治机制。

二、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1、学校与派出所联系紧密,设立了校园警务点,加强了警校联系,学校的安全工作有了可靠的保证;学校还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教学区、办公区、校园围墙重点地段设置了红外线监控系统,为保证师生的交通安全,针对校门口车流量比较大的情况,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隔离桩。提高了学校的治安工作“技防”、“物防”水平。

2、学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制度和来访人员的登记、验证制度,学生出入校园验证制度,保卫人员夜间值班消防安全巡查制度,保卫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和来访人员登记记录。

3、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寄宿生管理制度。学校实行寄宿生全封闭管理,寄宿生每次放假返校,由校领导、年段领导和班主任组成检查小组,对返校学生进行核实检查,防止校外人员混入学校,防止学生将管制刀具和棍棒带入学校;学生出校时必须有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来带,班主任开具假条,不然一律不准出 校门。每晚熄灯前,生活教师按宿舍逐一清点人数,并及时报告舍务办,学校还要求生活教师要认真执行夜间消防安全巡查,并做好记录,确保在校住宿学生的安全。

4、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对食堂管理非常重视,要求食堂服务员、厨师必须持有健康证;学校还不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制度,严把“病从口入”关,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总务处主任、医务室等人组成的食堂管理领导小组,进行随时检查督促与指导,保证食品卫生。不断完善食堂管理机制,学校值周领导每日到食堂就餐,总务处还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监督小组,日日监督,月月汇报,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安全。

5、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环节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要求任何一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岗位安全负全责,学校领导多次重申,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自己学科岗位的第一负责人。学年初,每位教师都要与学校签订安全责任状;实验室管理方面,不断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员和上课教师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对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实行“双人双锁”。

6、认真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学校对安全事故有严格的报告制度,由政教处负责,决不允许缓报、瞒报或不报的现象发生。

三、扎扎实实抓安全教育 防范于未然

1、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预防溺水、预防违法犯罪等教育,除了每周一节的法制教育课以外,学校还举办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图片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消防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了对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包括外出社区活动、实践活动等)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学校还印发了消防安全材料、交通安全、安全知识手册,《关 于安全工作告家长一封信》等发分给师生,不断加强师生的法制、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安全防范的教育力度,增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能力。学校还与派出所、交警队联合定期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讲座,对学生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按照旗教体育局统一部署,每年的三月份最后一个星期和十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我校都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和安全宣传教育月活动,为了保证教育活动的落实,政教处经常组织人员下到各班级进行观摩,有力地促进了主题班会课的质量的提高;学校能够借助开学初、国庆节、元旦、五一等重大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通过告家长书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并要求家长共同负起安全教育责任;学生参加劳动生产实践、勤工俭学活动,必须要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精心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保障学生的交通、饮食、人身的安全。

3、开发学校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学校墙报的宣传作用,学校在主要通道开辟了文化长廊,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各班级每月刊出一期安全知识的板报,学生在闲暇时间受到一次次很好的安全教育,教室的黑板报是主要安全教育宣传阵地,每次的评比活动都能够引起班主任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评比内容涉及:版面设计,内容、书写等,通过评比活动,各班的黑板报一个个班级都精心准备,学生十分乐于驻足观看,政治处把每次的黑板报都拍摄下来,精选部分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使安全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

4、加强法制教育,建立教职工学法制度。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及考核内容。学校行政领导能够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教工例会、法制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对全校教职工的法制教育,学校领导带头学法、用法,掌握国家基本法律法规,通晓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走上 了法制化的轨道;建立学生法制教育制度。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效果五落实。法制宣传形式多样,每周星期一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墙报,每学期一次或两次的法制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或法制征文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很好形式,学校已把学生的法制教育制度常态化,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大大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师生关系和谐的气氛中有序开展,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学校专门开了心理咨询室,负责学生的心理咨询;学校还了举办了由本校教师讲授的心理教育讲座,及时纠正学生中存在着的一些心理障碍和不良倾向;政教处每年都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排查、分析,锁定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报政教处备案,并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多疏导、教育,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以便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6、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负责,加强对网络痴迷者、学习困难者、生活困难者、严重心理障碍者和经常违纪者等学生的教育管理,学校有一支敬业的班主任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积极关注这些学生的发展,政教处要求班主任要做好转化工作,制定相关的措施,转化的结果要上报政教处,并把这项工作列入班主任的工作计划,并组织考评,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7、加强消防安全建设,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维修充实消防设施;利用板报、橱窗、和校园广播积极进行消防知识宣传;为使全校师生掌握一旦发生火灾和地震时正确的避险方法,熟悉火灾和地震发生时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火灾地震来临时,我校救灾应急工作能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灾伤害。我校每学期 开学初,都要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火灾逃生演练和地震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8、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每次学生放假,政教处都要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并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学生到家后要电话通知班主任,使班主任和家长双方放心。同时为加强我校师生安全交通意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障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10月24日我校联合奈曼旗公安交警大队和旗团委在学校礼堂组织召开了安全知识讲座,王浩然警官从五个方面讲述了安全出行的实效性和目的性,师生感受很深。

四、抓好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

学校把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单位的工作计划,积极参加“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与派出所和辖区街道办共建、配合公安机关对学校周边出现的治安问题齐抓共管,学校配合辖区派出所在校门口及校内设置了80多个监控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既保证了学校自身的治安秩序,又对学校门口的交通安全、治安等起到了监督作用;学校积极贯彻落实自治区、通辽市、旗政府关于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精神,把周边的社会治安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加强。推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发挥广大师生加强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努力使我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来源:考试大-公选领导干部考试

总之,在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中,我校积极行动、认真总结、结合实际、抓住重点、突破薄弱,取得了新的进步,使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不断探索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的新路子新经验,为全校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 境。

奈曼旗实验中学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第8篇

学校成功的德育总是要在特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中进行的,学生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道德习惯的形成以及知识才干的增长,都要受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容忽视的且具有潜移默化功能的德育资源。

农村中学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校园文化建设曾相当滞后甚至是一片空白,德育渗透更是无从谈起。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这种状况虽有所改观,但整体上仍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在农村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地考虑其德育的渗透作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校园物质文化,营造良好的德育场所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里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资料,如教室、实验室、办公室图书馆、运动场和宿舍等设施。它是校园其他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校园建设中,我们要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场景都能育人”,让学生生活在团结友爱、生动活泼、文明向上的集体当中,体验成功教育、成功教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学校的图书馆也是传播知识、陶冶情操的又一重要阵地,学生在学校图书馆中借阅的书籍多是经过筛选的,这些书籍的内容会对学生道德形成带来正面的影响。

二、建设校园文化,注重其对农村文明的引领作用

当前, 我国农村地区文化还相对落后,科技和法律常识普及很不到位,文体活动几乎空白,农民的业余生活枯燥单调,加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低俗文化趣味的影响,使赌博、封建迷信等社会不良现象在偏僻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地阻碍了农村文明建设的进程。因此,建设健康向上的农村校园文化不仅可以熏陶和影响在校的中学生,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学生连结千家万户,释放出强大的引导和制约力量, 促使广大农民的个体行为符合社会公共道德的要求, 有力地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建设校园制度文化,保障德育的有序进行

众所周知, 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是学校精神的外化。它虽带有强制性,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师生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和习惯, 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有章、有序、有效的进行。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 可以把那些重要的规章制度贴到学校显眼的墙壁上,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时时见到, 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规范他们行为的作用。班级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个班级也要制订出能集中体现各班精神风貌的班级公约, 提出本班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 让班级公约较好地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当然也对树立良好的校风起着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四、建设校园行为文化,提高它的感染效力

校园的行为文化包括师生以教学为中心的各种行为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建立各种行为文化,如开学典礼、校庆、升旗、入团和成人仪式等教育仪式,这些行为文化可以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品格朝良性发展,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当前的农村中学,在这些方面做得较少,有的学校甚至多年不举行升旗仪式,更不要说入团仪式了。因此, 农村中学要积极主动地将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建设之中, 贯穿于学校党、政、工、团的工作之中,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环境,创造出优雅和谐的教学环境,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以便更好地影响、带动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上一篇: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经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