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成长的理解

2024-07-07

谈谈对成长的理解(精选8篇)

谈谈对成长的理解 第1篇

谈谈对管理的理解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管理问题。管理,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就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约束,二是理,就是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各方面的效益最大化。

1、管,是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约束。管有两种理解,一是狭义的理解,就是人治,是权力的体现,往往体现决策者的意志,体现当权者的武断,有人甚至把管与官联系在一起,官能管人,当官就是要当管人的官,当官就要讲话算数,也不问“管”的是否有道理,“管”的方法是否得当。

二是广义的理解,管是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约束,这种约束可以是纪律的,法律的、规章的,还可以是道德的,当然也可以是人本位或官本位的。古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圆就是一种良好的秩序状态,所谓“管”,其实就是用规矩去管,通过管达到形成一种良好的秩序。管,能否起效果,能否为被管的人接受,关键看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管一方面的,管的出发点、目的性、价值性意义等,二是来自被管一方面的,就是自觉性、主动性和定向性的服从意识。除了人本位或官本位的管,在管上可能带有主观性或功利性或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但无论是法律、法规、纪律,包括道德方面的约束,往往是全社会或一定人群范围内认可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人文化的,大众化的,民俗化的,即使是带有政治色彩,也是在一定政治背景下为政治服务的。另外,管还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体现以制治校的原则,学校为了维护学校及更广大教职工的利益,制定了一些具有约束力的制度与规章,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社会为了促进人类文明健康,人们还共同形成了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下的伦理与道德,这些都是“管”的依据,都是约束人们操行的软硬件,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针对个人的,而是对全社会或全校教职工都有约束力的。另一方面,针对这些客观约束的存在,管理对象首先应该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应该清楚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拿国家奉禄的职工,其言行应该受到哪些约束,应该时刻主动地意识到这些有形或无形的约束力的存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只能做到什么程度,哪些是事情属于特殊要求,哪些事情需要自我克服。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要想一想这是否与常规相冲突,是否与学校的管理规定有矛盾,是否与道德情感相违背,是否与大家或集体利益相抵触,是否与为纪律、法律所不容,是否是个人情绪化的表现,是否是个人功利化的趋动,是否是个人自由化的指向。我想对被管要有一种全新的理解,我们被管不是去服从谁,也不是向权力的屈服。因此,管,实际上是一种推行制度与措施的过程,管,是促进学校发展与进步的一种手段,管,也是道德与思想、行为的一种有形或无形的约束。“管” 的条条再多,“管”制度再健全,管理者水平再高,管理对象没有约束意识、规则意识,而是有意或无意去对号如座,不给管,不服管,甚至无理取闹,再高明的管理者也无法进行管理。所以,管理者之所以有时难以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有管理者的问题,更有管理对象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职工都有一种约束意识,我们的教职工都能按学校规章制度和要求、教师的职业操行去行为,我们的管理者也就轻松了,我们也就不会遇到矛盾了,也就不可能存在无理取闹的了。管与被管,本身虽然是一对矛盾,但绝不是有指向的、激烈的冲突,更不是战争,但我们的管,有些情况下往往会演化为冲突,甚至是战争。我们平心而论,我们的管,哪一项不是为了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为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为了保护大多数或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的需要呢?种了人家地,荒了自家田要不要管;不备课、不布置或批作业要不要管;缺课、缺勤要不要管;班主任收费不公开要不要管?等等!不管不行,不管只能使学校跌入万丈深渊,只能损害更广大教职工的利益。

2、理,是使各方面的效益最大化。理,是梳理,理顺的意思,具体一点就是理事,就是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各方面效益最大化,它体现的是一种合作意识、一种协调意识、一种理解意识、一种配合意识、一种责任意识、一种规则意识和一种补台意识,体现的更是一种奉献精神、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牺牲精神。理,本身就是为规则与规矩服务的,离开了理,无论是纵的关系,还是横的联系都不可能协调,工作和思想也就不可能顺畅,最后管也就成了空话,措施与职责也就不可能落实到位。当然,理也必然要求管理对象给理,讲理,要求在理,言语在理,行为在理,人在理中,理在情中,理在规矩之中,理在法规之中,理在道德之中,切不能不可理喻,也不能强词夺理,更不能无理取闹。作为管理者,理也需要讲究方法、注意策略,理更需要管理对象的理解与支持,管理者要会理、在理、有理,也应该以理服人,以理理事,以理行为,以理治理,以理理顺关系,以理求得理解,理在理智之中,理在理性之中,理在理解之中,切不能不知所理,也不能以权代理,以势压理,更不能不讲道理,目无法理。因此,理也应该是双向的,没有高度自觉、高度配合、高度责任感、高度规则意识的管理对象的支持,没有会理、懂理、善理的管理者的自觉、主动、用心去理,上下的气就不能顺,管理者的威信就难以提高,我们的一些规章就难以落实,我们家就不能和,学校也就不能兴,事业就不能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大家都是理事者,只是理的依据有所不同,理的内容不同,理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这些不同是因为权限和职责问题,那么理的效果不同更多的则是主观上的问题,很可能存在理的方法、理的能力、理的策略问题。我们广大教职工的平时工作就是理事,职员同志就是要把学校分配的工作和本职岗位工作干好,而且知道什么时候理什么事,如何理?教师就是要理好教学上的大事,要理顺学科内与学科间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还要理顺学科教师之间的默契,更要理顺学生与教师、班主任与教师、班主任或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好在教学过程如何实现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

因此,我想,无论是管,还是理,都离不开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的配合、支持、协调、理解、自觉、主动,特别是主人翁意识与爱校如家的精神,每时每刻地都要想到我生活在社会之中,我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我们的行为就应该有一些有形或无形的约束,就要时刻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意识,时时要理学校发展大事,理个人事业进步大事,理教书育人大事,还要成为谋事之人,成事之人。我们还要有强烈的是非感,要用事实、用良心说话,不要无中生有,惹事生非,如果没有一点人情味,没有一点是非感,没有一点正义感,没有一点善恶感,那不等于行尸走肉了吗?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同志都要有正常而平静的心态,在观念上、在行为上有一个大的转变,真正把以诚待人、以善处事的工作思路落实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在工作之中。

谈谈对成长的理解 第2篇

新天小学:肖振南

日子如落叶般飘散于岁月的长河里,不知不觉间,我在三尺讲台上已走过了几个春秋。行走于其间,虽然不时也会有云影在上空徘徊,但更多的却是满目的葱茏和艳阳的天光,使我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更多的理解。我认为身为老师首先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书斋里寂寞但干净,很多寂寞久了的人渴望热闹就好象爱吃苹果的人渴望香焦一样,更有一些人走下三尺讲台,抖落满身的灰尘投身到那种喧闹之中忘乎所以。我认为能塑造人类灵魂的人一生都应该有一颗圣洁的心,当过老师的人一生都不应该摒弃老师的气质与庄重。

身为老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这话说起来简单,做好很难。三者之间最数授业容易。我认为传道并不是单纯的把规定俗成的或经别人归纳总结的道理机械的讲给孩子,而是把对生活对人生的领悟一事一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和感受,要有自己的独道之处。以一双无形的手带领孩子到生活中寻找快乐发现美、懂得感恩懂得爱。想解惑就必须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和信任度,如果学生不信任你,心里话就不对你讲,不知道他们疑惑什么何谈解惑?如今的孩子很好笼络,爱他们的人很多,理解他们的人很少,他们对爱的感知最敏锐,一个眼神、一个手语、一个暗示他们都心神俱会。他们欣赏积极进取又个性率真的老师,他们喜欢既个性而又不脱离群体的老师。

谈谈对教材编排意图的理解 第3篇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追求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因此, 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存在着繁、难、偏、旧的问题, 教学目标要求过高, 结构重叠, 面面俱到, 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 也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令教师最感头痛的是在规定的课时计划内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人教版教材进行了大量修改, 例如2001年版本的人教版教材, 虽然把“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还是按一节课来编排的, 但与95版本相比, 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课题用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相比不乏味, 既显得新颖有趣, 又能体现红军的长征精神, 还联系到了毛泽东的诗词, 使历史和语文相结合,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真可谓是“一石三鸟”;其次对内容进行了大量的删减, 只用了“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两个子目来交代, 内容简单多了;最后, 课后编排了“活动与探究”这样的作业, 在改变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走出了可喜的一步。

北师大教材与人教版教材不同,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

(1) 很好地把握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 立足于中学教学的实际, 不过分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 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原则下, 重新构建了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课程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难与繁的现象, 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避免了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等, 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因素, 变难学为易学。教师不再为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时间紧而苦恼, 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

(2) 教材首次将活动探究单独编成一节课, 突出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在课文的展现方式上, 注重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精选了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遗址图、文物图等, 大大增加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4) “每课一得”和“材料阅读”, 大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素材, 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每课的活动建议, 大都能贴近学生的能力水平,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合理的建议, 极具参考价值。此外, 课文中的思考题,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北师大版教材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教科书虽然有很多的优点,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第15课, 首先课题编写为“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子目用“红军不怕远征难”, 显得特别新颖有趣;其次在学生了解红军长征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又设计了“图说红军长征”活动探究课,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1) 由于第15课是把“红军长征”用一个子目“红军不怕远征难”来叙述的, 内容有些简单, 对于“长征”的过程, 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象。受教材篇幅的限制, 教材没有交代红军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情况, 而是直接从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写起, 这样一来, 学生无法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前四次反“围剿”胜利进行对比, 无法突出毛泽东的英明指挥, 无法突出遵义会议的重要意义。我个人认为, 教材是否可以先简单提一下红军进行了五次反“围剿”, 其中前四次取得了胜利, 然后适当叙述一下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情况, 这样教师就可以把它和第五次红军反“围剿”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 让学生明白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多么的重要, 为以后讲解遵义会议奠定基础, 可以进一步突出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2) 对红军长征的过程叙述过于简单, 对于遵义会议前红军长征的情况一字未提, 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经过又简单地叙述为:遵义会议以后, 红军不畏艰险, 排除万难,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翻越终年冰封的雪山, 穿过杳无人烟的草地, 挥师北上。这样的叙述编排, 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差, 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红军长征的基本内容。

(3) 贯穿本课内容的线索是“探索”, 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召开, 这三件事正好能反映对于中国革命领导人的选择, 是在中国革命的不断探索中解决的。这样编排, 线索将会更加清晰。

谈谈我对军歌的理解 第4篇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经典的战争音乐,无情的战争往往能毁灭一切,却毁灭不了战争中流传的战歌。我军也正是踏着铿锵节奏的军歌,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一路高歌跨入新世纪,也正是这一首首雄壮的军歌,激励着我军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高唱军歌,早已成为我军优良传统的重要成份,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成为我军精神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军歌,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一种延伸,已成为我军做好官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时下,社会上一些歌曲媚俗、迷茫之风颇盛,虽然迎合了某些流行口味,却因为缺少精神“钙质”,无法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思想激励。部队不是真空地带,官兵的价值取向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因此,大唱格调高雅、旋律激昂的军歌,对于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我军战斗力的提高,包含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在部队,唱一次军歌,就等于上了一堂政治课;唱一次军歌,也等于磨砺了一次钢刀,激励了一番情怀。音乐以号角式的呼唤鼓舞士气,凝聚军心。必须充分认识高唱军歌在凝聚军心士气、激发战斗精神、锻造打赢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官兵创作、学用军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有效履行使命上来。我军素以纪律严明而著称。严守纪律,是形成和巩固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军队能够打胜仗的法宝。贯彻执行条令和纪律是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是树立和维护军队形象的重要前提。红军时期产生的一首著名的纪律歌曲,也是我军传统的纪律歌曲,并逐渐成为重要的“标识性”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不仅成为红军官兵的行为准则,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树立和维护了红军的光辉形象,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成为人民军队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

毛主席曾这样高度评价抗日歌曲在八年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胡主席明确指出:“要在全军深入进行强化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战斗力的强弱始终是军队的生命,纵观古今中外,鼓舞士气,激励战斗精神,也一直都是军歌最重要的功能。在部队,高唱军歌,已不是纯粹的娱乐行为、简单的文化活动,也不仅仅属于个人喜好的范畴,它已经被赋予了凝聚军心、鼓舞斗志、激发勇气的特殊功能。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军歌都以其潜移默化、无所不在的特性,始终激发着我军的战斗精神,始终培养着官兵的意志品质,始终促进着部队战斗力的不断提高。

如抗美援朝时期,面对武装到牙齿,拥有绝对优势的美帝国主义,志愿军将士们高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发扬我军不怕牺牲、英勇顽强、敢于胜利的战斗精神,以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主义气概,取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辉煌胜利,硬是把曾经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逼到了谈判桌上,从而造就了世界上第一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支美军没有战胜过的军队。1998年那场席卷大半个中国的特大洪水,全军将士在《为了谁》《你就是英雄》《抗洪精神之歌》的激励下,战惊涛,斗恶浪,不怕苦,不怕死,涌现出以李向群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抗洪精神”。歌曲充分展示出我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光辉形象,使新时期的人民军队更加受到人民的热爱,更加得到人民的拥戴。

音乐能在人们的头脑里产生各种各样、生动复杂的形象思维。尤其对那些长期背井离乡、妻离子散、饱尝战争苦难、已陷入绝境的官兵,当他们听到思乡的歌曲或伤感的音乐时,有的人会想起年迈的父母、有的人会想起妻子孩子、有的人会想起可爱的故乡等等,从而产生共鸣和想象,进而影响官兵情感世界。我们只要充分利用音乐这种特性,在战场上就能够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从美学的角度看,军人在唱军旅歌曲的时候,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合二为一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是双重审美过程。例如当代歌曲《神圣使命》歌,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军将士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征途上,“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履行神圣使命的万丈豪情。它所反映战场的复杂性、危险性,需要军人有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视死如归的使命意识。培树这种意识,可以发挥军旅歌曲战斗性特点,给官兵以激励和振奋,从而培养军人的高尚情感和献身使命的人格精神。

谈谈对爱岗敬业的理解 第5篇

爱岗敬业,是当今社会对人民教师提出的要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爱岗是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

爱岗敬业是一种职责,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书育人也就成了教师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教书育人一事,看似简单,实则繁难。这就要求教师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力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教诲不倦。

爱岗敬业就是爱学生。曾经听过一位语文老师用这样一句话形容自己的“甘为渡口一只船。”老师就是学生的渡船,把学生摆渡到幸福的彼岸。我认为,老师爱岗敬业,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因为自己的教育得到幸福。老师的职责除了传授以外还包括关心学生的生活,在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困惑的时候,作为老师应该耐心的为学生解决,用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影响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未来通向幸福的道路。

谈谈对微课的理解 第6篇

教师:林小灵

在写这份感想前,看到作业的题目,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微课?经过学习,了解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视频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电子终端设备上实现便捷的移动学习。因此“微课”区别于传统上课形式和拍成教学视频的教学实录形式,是在两者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形式。

幼儿园3---6岁《指南》明确说明,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珍视幼儿游戏好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经验,形成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贯彻《纲要》,实施《指南》的最终目的是,科学、全面、真实地了解幼儿,支持、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健康发展。归纳起来,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与学习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社会化形成,一定得与周围的人沟通; 2.重现实感受与实际体验,形成基本概念; 3.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玩中学,学中玩。换句话说,幼儿学东西,就是有样学样。按照“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参与式学习,就象小狮子学母狮捕捉猎物一样。这其中学到的东西,我们甚至可以不把这些当做知识来理解,因为太基础,太生活化,可以理解为是本能生存技能的延伸。

在幼儿教育阶段,我认为应该运用微课来改善幼儿学习,因为微课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起以下重要作用:

一、使用微课的形式还解决了幼儿个体差异问题,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幼儿动手能力有高低,使用手电筒的速度有快慢,观察影子的过程会因为其他幼儿的状况而产生干扰,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集体游戏会导致幼儿制作过程不充分、观察思考的过程更不充分。而通过微课形式,幼儿可以在成人的引导下,在自主的空间学习和反复操作试验,根据接受知识的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幼儿园微课教学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规律,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

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是幼儿认知过程的主导形式,并逐渐开始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在微课内容中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无论有没有老师、家长的陪伴,幼儿都能通过观看微课的视频,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比如:我们设计了科学活动《好玩的影子》,通过使用手电筒、各种物品手电筒的照射下,显示不同的影子,从而启发幼儿观察不同物品在手电筒的远近照射下会出现不同大小的影子等环节,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孩子在观看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引发幼儿深层地探究和思考“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三、教师对微课的制作和运用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在选材和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深层次地思考教学目标和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口,充分地根据班级学情,做到课堂无幼儿,心中有孩子,这本身是一个“备教材、备孩子”的教学准备过程,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微课短而精,弥补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弱点,但是必须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教学要领清晰地展示出来,在这里就要求我们教师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并易于幼儿理解。于是教师不断地锤炼语言,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化成长。

我们微课的主体是微视频,制作微视频就必须掌握PPT演播、平时课堂中的手机拍摄、录屏截屏、摄像等技能技巧以及后期制作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比如:我们上角色游戏中,每个孩子都会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活动,在这过程中,我们教师可用手机及时抓拍孩子在游戏进行中表演,等到活动评价中,可再回放给孩子们看,这就有利于孩子在评价中,能更直观的实行回忆,达到评价的良好效果。

谈谈我对基金的理解 第7篇

——丁克进 0730301033 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上,常见的金融工具有五大类:一是股票;二是债券;三是组合金融工具;四是衍生金融工具;五是实物金融工具。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称基金)属于组合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组织形式,它与股票、债券的关系较为密切。

一、基金的定义及其分类

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实际上就是委托专家替投资人理财。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基金可分为多种类别。(1)根据募集方式不同,可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2)根据能不能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可分为上市基金和非上市基金;(3)根据运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4)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5)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期权基金,认股权证基金等;(6)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7)根据投资理念的不同,可分为主动型基金与被动(指数型)基金等等。

二、基金的风险和收益

2的期限,期满后,投资者可按持有的份额分得相应的剩余资产,在封闭期内还可以在交易市场上变现;开放型基金一般没有期限,但投资者可随时向基金管理人要求赎回。

虽然几种投资工具有以上的不同,但彼此间也存在不少联系: 基金、股票、债券都是有价证券,对它们的投资均为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的划分类似于股票:股票是按“股”划分,计算其总资产;基金资产则划分为若干个“基金单位”,投资者按持有基金单位的份额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契约型封闭基金与债券情况相似,在契约期满后一次收回投资。另外,股票、债券是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在国外有专门以股票、债券为投资对象的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

四、基金的价格决定

开放式基金的价格主要由基金单位净资产值加上购买或赎回手续费形成。基金资产净值是在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即每一基金单位代表的基金资产的净值。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其中,总资产指基金拥有的所有资产,包括股票、债券、银行存款和其他有价证券等;总负债指基金运作及融资时所形成的负债,包括应付给他人的各项费用、应付资金利息等;基金单位总数是指当时发行在外的基金单位的总量。

封闭式基金在发行后基金的份额不再发生变化,投资者如果想增加或减少持有的基金份额,只能从其他投资者手中买入或卖出,类似于普通股票,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可以利用普通股票的价格决定公式进行计算。

基金可以上市进行交易,与股票一样存在市价,有收盘价、涨跌幅,折价率与净值。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基金须在每个交易日对基金资产按照市价估值。计算净值时的主要原则是:(1)任何上市流通的有价证券须以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收盘价(开放式基金)或平均市价(封闭式基金)估值;估值日无交易的,以最近交易日的市价估值。(2)配股和增发新股须以估值日在证券交易所挂牌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3)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按成本估值。(4)证券交易所市场未实行净价交易的债券按估值日收盘价减去债券收盘价中所含的债券应收利息得到的净价进行估值;估值日没有交易的,按最近交易日债券收盘价计算得到的净价估值。(5)如有确凿证据表明按上述方法进行估值不能客观反映有价证券的公允价值,基金管理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与基金托管人商定后,按最能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开放式基金需对外公布每个交易日的单位净值,而封闭式基金仅需每周对外公布一次单位净值,一般对外公布每周五的单位净值数。

五、如何选择和购买基金

谈谈对英语非谓语动词的理解 第8篇

关键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

英语的非谓语动词有三个:动词不定式 (the Infinitive) ;动名词 (the Gerund) ;分词 (the Participle) 。分词又有现在分词 (the Present Participle) 和过去分词 (the Past Participle) 。

动词不定式 (以下简称不定式) 、动名词、分词, 它们在英语语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其语法形式复杂, 固定用法多而令人挠头, 使得其学习难度相对增大, 学生花了许多时间去预习和复习, 但在实际运用中, 还是有许多疑惑和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用法,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 从如下两个方面谈谈对非谓语动词的理解。

1 非谓语动词的主动语态表示被动意义

我们知道, 一般来说, 非谓语动词作定语, 它和所修饰的词之间是被动关系时, 应用被动形式表达, 但当非谓语动词与它所修饰的词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时, 或在一些特殊词或结构中, 我们就要考虑这个非谓语动词的形式是主动式还是被动式, 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对此分别说明如下。

1.1 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1) 不定式作there be句型中主语名词的定语时, 可用主动形式 (但有时也用被动式) 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There is a meeting to hold.[=to be held] (要举行一个会议。)

There are many books to sell.[=to be sold]有很多书要卖。

There are two desks to repair.[=to be repaired] (有两张课桌要修理。)

(2) 不定式作定语, 其逻辑主语就是句子的主语, 它与所修饰的名词是“动-宾”关系时, 一般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We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to be done] (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

I have a meeting to attend this afternoon.=[to be attended] (我今天下午要出席一个会议。)

We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to solve.[=to be solved] (我们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3) 不定式在“be+形容词+不定式”结构中作状语, 又在逻辑上与句子的主语构成“动-宾”关系, 这时, 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This lesson is difficult to understand.[=to be understood] (这课难以理解。)

The question is very easy to answer.[=to be answered] (这问题容易回答。)

又如, 不定式在“too……to”结构中作状语, 和上述情况相同, 一般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The suitcase is too heavy to carry.[=to be carried]

The house is too expensive to buy.[=to be bought]

(4) 不定式to let (出租) , to balme (责备) , to seek (寻找) 等在下面的表达中, 一般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如:

The house is to let.[=to be let] (这房子要出租。)

He is to blame.[=to be blamed] (他该受到责备的。)

The reason is not far to seek.[=to be sought] (原因不难找到。)

1.2 动名词的一般式表示被动意义

(1) 在动词need (需要) , want (需要) , require (要求) , deserve (值得) 等词后面, 用动名词的一般式表示被动意义。如:

My car needs repairing.=My car needs to be repaired. (我台车需要修理。)

The boy wants washing.=The boy wants to be washed. (这个男孩需要洗澡了。)

His clothes need mending.=His clothes need to be mended. (他的衣服需要缝补。)

Good people and good deeds deserve praising.=Good people and good deeds deserve to be praised. (好人好事值得赞扬。)

(2) 在特殊词中, 如, 在作表语的形容词worth和worthy词后面接非谓语动词时可有三种结构:”be worth+doing”, “be worthy to be done”, “be worthy of being done”, 其中“be worth+doing”的动名词doing表示被动意义。如:

This book is worth reading.这本书值得 (被) 一读。

1.3 分词中, 过去分词 (只有一般式形式) 本身表示被动意义

(1) 过去分词作定语时, 它所修饰的人或物是动作的承受者, 表示被动意义, 而现在分词则表示主动意义。如:

过去分词:developed countries (发达的国家) , fallen snow (落在地上的雪) , boiled water (开水) 。

现在分词: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的国家) , falling snow (正在下的雪) , boiling water (沸腾的水) 。

(2) 有些表示感觉的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本身表示被动意义, 即“人被引起某种感觉” (但其现在分词表示主动意义, 即“令人有某种感觉”) , 如:

a moved student (一个受感动的学生) , a frightened voice (受惊吓的声音) , a disapointed look (失望的表情) 。

这类词还有:amused (被给予乐趣的) , satisfied (使满意的) , encouraged (受鼓励的) , inspired (受鼓舞的) , surprised (受惊的) , bored (引起厌烦的) , puzzled (使迷惑的) , excited (使激动的) , delighted (感到高兴的) ……等。

2 非谓语动词的特殊用法

许多学习者都觉得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复杂, 使用中要考虑很多方面, 例如, 哪些动词后面跟不定式?哪些跟动名词?哪些动词可以跟不定式又可以跟动名词?它们有什么区别?哪些动词要求不定式作宾补等等问题。其实, 只要我们把这些非谓语动词的一些特殊用法加以整理、归纳, 就会使得这些用法一目了然、并方便记忆和理解。要想学好非谓语动词, 那么就得弄清楚下面这些用法。

2.1 不定式中省去to的用法

(1) 不定式在这些动词的后面作宾语的补语时, 不定式不带to.如:have (叫) , let (让) , make (使) , hear (听见) , see (看见) , watch (观看) , notice (注意) , look at (看) , feel (感到) , listen to (听) , observe (观察) …等, 但在help后面带不带to都可以。

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使役动词, 如:have, make, let等, 此类动词可构成“have/let/make/…+宾语+不带to的不定式”。例如,

短语:make the machine run (使机器转起来) , let me do it (让我做这件事) , have him go there (叫他去那里)

注意:若这些动词在被动句中作谓语时, 不定式前面则要加上to。例如:

I was made to clean the room. (我被叫去打扫房间。)

The child was let to do it. (允许这孩子去做那件事。)

第二类是视觉、感觉和听觉的动词, 如:see, watch, notice, look at, feel, listen to等。此类动词可构成“see/hear/……+sb. (宾语) +现在分词”和“see/hear/……+sb. (宾语) +不带to的不定式”, 如:

短语:look at the horse running (看那匹马在跑) , listen to the girl singing (听那女孩在唱歌) , feel my heart beat fast (感到我的心跳得很快) , see him come (可见他来) , help me (to) carry the box (帮我提箱子) 。

在这里, 要注意在动词s e e, h e a r, watch, notice等后, 现在分词和不定式都可以作宾语的补语, 但意义有些不同。现在分词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不定式表示发生了这件事或强调动作的全过程。

I saw him go upstairs. (我看见他上楼去了。)

I saw him going upstairs. (我看见他正在上楼。)

The students see the teacher making the experiment.此句强调看正在进行的实验。

The students watch the teacher make the experiment.此句强调看做实验的全过程。

(2) 在“in order to (为了) 或so as to (以使) +不带to的不定式”结构中, 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不定式不带to, 并且作目的状语。例如:

He got up in order to catch the first bus. (他早起为了赶上第一班车。)

The bus stopped so as to pick up the passengers. (公交车停下来以便接纳乘客。)

(3) 在下面划线的固定表达中, but或than之后的不定式不带to, 例如:

I can but walk slowly. (我只能慢慢走。)

I cannot but speak. (我不得不说。)

I cannot help but take the medicine. (我只好吃药。)

I cannot choose but stay at home. (我只得呆在家里。)

I did more than finish the work. (我仅仅完成了这项工作。)

I could hardly do less than lie in the bed. (我只好躺在床上。)

I could do nothing else than wait. (我只能等待。)

又, 在下面的情况中, 作表语的不定式可以省略to, 例如:

All we do is (to) work. (我们所干的一切就是工作。)

All that I want to do now is (to) drink water. (我现在想做的事就是喝点水。)

The only thing to do is (to) have lunch.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吃午饭。)

What I want to do is (to) take a holiday. (我想的是休假。)

2.2 一些常见的谓语动词后面只能跟不定式作宾语

如:want (想要) , hope (希望) , wish (希望) , agree (赞同) , decide (决定) , manage (设法) , promise (许诺) , refuse (拒绝) , desire (想望) , expect (预期) , mean (打算) , pretend (假装) ……等, 例如:

The students managed to finish their homework. (学生设法完成了作业。)

He hoped to become an engineer. (他希望成为一名工程师。)

2.3 一些常见的谓语动词后面只能跟动名词作宾语

如:avoid (避免) , consider (考虑) , excuse (原谅) , finish (完成) , mind (介意) , enjoy (喜欢) , suggest (建议) , practise (练习) , imagine (想象) , risk (冒险) , give up (放弃) , put off (延期) , keep on (继续) , succeed in (成功) , can′t help (不禁) , can′t stand (不能忍受) 等。如:

We must 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我们必须练习说英语。)

He couldn′t help laughing. (他情不自禁大笑了起来。)

2.4 一些常见的动词后面可以跟不定式或动名词, 有的含义相同, 有的含义不同。如:

(1) 在begin (开始) , start (开始) , continue (继续) , love (喜欢) , like (喜欢) , hate (讨厌) , prefer (喜欢) , intend (打算) , attempt (尝试) 等动词后, 两者意义大致相同。例如:

Edison began selling (to sell) newspapers on the train at 12. (爱迪生12岁开始在火车上卖报。)

I love working (to work) with Tom. (我喜欢和汤姆一切工作。)

一般来说, 用动名词时, 表示一般的动作, 用不定式时, 表示一次性具体的动作。

(2) 在remember (记得) , forget (忘记) , regret (懊悔) 等动词后, 用动名词时, 其动名词表示过去的动作;用不定式时, 其不定式表示将来的动作或过去未做的动作;而stop (停止) , try (试着) 等动词后, 两者意义则不同。例如:

I remember seeing him once in shanghai. (我记得曾经在上海看见过他。)

Remember to post the letter on your way to home. (记着在回家的路上发这份信。)

I regretted not going there. (我后悔没有去那里。)

I regret to say that I can’t attend your party. (很抱歉我不能来参加你们的晚会。)

I forgot to post the letter. (我忘记发信了。)

I forgot posting the letter. (我忘了信已发出了。)

He stopped singing. (他停止唱歌。)

He stopped to talk with his friend. (他停下来 (正在做的事) 去和他的朋友谈话。)

You should try writing letters in English. (你应该试着用英语写信。)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 (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3) 在permit (准许) , allow (允许) , advise (劝告) 等动词后, 如有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作宾语时, 其后要用不定式。如:

The boss allowed him to have a rest. (老板允许他休息一会。)

The teacher advises Liming to go to college. (老师劝李明上大学。)

2.5 在某些句型中和习惯语后使用用动名词例如:

It’s no use (useless) telling him. (告诉他是没有用的。)

It’s no good waiting here. (在这里等是不好的。)

It’s worth visiting the Great Wall. (游览长城是值得的。)

It’s shame/dangerous/a waste of doing that. (做那样的事是羞耻的/危险的/浪费的。)

这里, 用it作形式主语, 把真正主语即动名词短语放句末。

又, 在这两个短语后面也要用动名词:

I feel like writing a letter to the newspaper office. (我想给报社写一封信。)

He is busy preparing his lessons. (他忙着复习功课。)

2.6 在使役动词构成的“have/get+宾语+现在分词”和“have/get+宾语+过去分词”的结构中, 两者表示的意义不同

现在分词表示主体让客体做的或主体使客体处于某种状态, 而过去分词表示的动作是别人做的。例如:

He had the fire buring day and night. (他让火日夜燃烧着)

Mary had her dress washed. (玛丽叫别人洗了她的衣服)

2.7 由现在分词构成的习语

例如:generrally speaking (一般地说) , roughly speaking (粗略地说) , strictly speaking (严格地说) 一般在句子中作插入语。

2.8 现在分词和动名词都可以作名词的定语, 它们的区别是

分词和它所修饰的名词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而动名词没有这种关系, 它表示所修饰名词的用途。试比较:

a sleeping child=a child who is sleeping. (正在睡觉的孩子) 这里的sleeping是现在分词。

a sleeping car=a car (is used) for sleeping. (卧车) 这里的sleeping表示用途。

3 结语

要学好非谓语动词, 除了要掌握非谓语动词的形式、时态、语态以及非谓语动词的语法功能外, 还要弄清楚非谓语动词中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的情况, 以及正确理解非谓语动词的一些特殊用法, 这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真正要把这些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仅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非谓语动词这个语法项目, 我们需要学习的内容还有很多, 还要进一步了解其它一些有关的用法和要点, 还需要做许多练习和强化训练, 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存昌.英语知识手册[M].北京:大连出版社, 2002, 7.

[2]王绍芳, 陈琦.中学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5.

上一篇: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一) 课时教案下一篇:1-2月英国留学申请相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