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2024-06-08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精选10篇)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1篇

--习作教学之管见

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难教,学生习作难字当头,我们教师在积极地探寻和尝试,力图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很难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存储不了丰富的语言词句,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生动流畅的表达;没有积累,就不能在大脑有效存储自然景象、人文景观和人生的历练,就不能积累丰富的体验和习作素材,以致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没有积累,就不能真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怎样促使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抓好积累,厚积薄发呢?

一、阅读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材料。教师指导学生要充分地阅读课内外读物。课内外读物可拓展课程时空,它打开学生的视野,把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阅读,它跨过地域的界碑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在读中充实自我,在读中积淀,在读中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读中领悟写作的技能。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会发现,语文成绩好、习作能力强的孩子,阅读量一定较高。习作能力差的孩子让他多读多思,习作能力慢慢就上去了。因而我们语文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形成习惯。很多学生知道阅读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素养,但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主动去阅读积累,只是把阅读当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任务。为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体验到阅读的重要和乐趣,可采取一些教学措施,比如词句接龙游戏,精彩句段大比拼,读书讲故事、朗诵会等。鼓励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书看起,把印象深刻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开办“你知道吗”的趣味信息交流会,交流学生从书上学到的趣味知识信息。在阅读内容的吸引和活动的指导和促进下,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爱好阅读的习惯。

2、引导阅读,内化知识。可采用教师推荐,学生推荐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好的书来读。要引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并且能内化阅读知识,这是阅读积累的关键。一本好书不一定对孩子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但一本坏书很有可能毁掉孩子。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学生对不健康书籍的抵御能力,并形成一种对阅读内容摒弃的态度,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生读书积累并不是读书的目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有益的书籍中学到知识,能把书中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可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后感、读书收获和读书方法,进行好书推介。这些活动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和习惯,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信息,丰富习作素材,并从文章中获得表达的技能。著名作家路遥,他曾花了一年的时间专门阅读以人民日报为主的报纸,后来才创作了著名的小说《平凡世界》。可见阅读积累对写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生活积累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动笔。让他们在生活中经历风雨,感受人生的苦涩与甜美;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脑子想,用心灵感悟,用口述说、交流,用笔记录倾诉。习作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拓展教学时空,使习作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把社会生活提供给学生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知道人应该如何做人、做事,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感受生命的崇高,精神世界与习作内涵日益丰富起来。

1、学会观察,主动积累。生活教会学生思考,生活给予学生创作的广阔空间,生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和情感,生活充实了学生习作内涵。然而学生如果对身边的人与事,景与物无动于衷,熟视无睹,其习作素养是得不到有效培植的。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这就需要老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培养他们善于观察思考、乐于表达的习惯。我带领学生游赏校园,指导学生掌握有重点、有顺序,注意细节,用观察加联想的观察方法去观察校园景物,并表述出景物的特点和自己观感,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保持留意周围的人与物的注意力,把学到的观察方法予以运用,在大脑中积累生活万象,丰富习作源泉。

2、多写多练,练笔积累。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观后感、读后感、读书笔记、片断描写、内心独白,表述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指导他们在学习中认真完成单元习作,并积极进行一个个小练笔活动;在口语交际及日常生活中,围绕一个个话题,注重有条理有重点的表达交流,说写结合。鲁讯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写作是一种需百般锤炼才能具备的能力,必须在反复的写作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获得写作的技能。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只有多写,坚持多种形式的练笔,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才能下笔如有神。

总之,写好作文的根本在于多读多积累多练习,厚积薄发。只要学生有博览群书的兴趣,有爱好动笔的习惯,学会一些观察和写作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素材,锤练好扎实的习作技能,就能在作文时笔随意欲,内容应笔而生,无话变成有话,不会写变为会写,千篇 一律变为百花齐放,万芳争艳,学生习作水平自然就会提升,使学生习作不再难作,作文教学不再难教。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2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

3、研究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的。

4、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 (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说着说着,荷塘就到了(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

2、看了荷花,听了描述,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挂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得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好的句子,老师为什么只挂出这一句?

①、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②、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挂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③、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④、你还知道荷花有那些姿态?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⑤、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⑥、(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出: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花瓣中包裹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⑦、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⑧、感情前三个自然段。

⑨、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第二课时)

2、第4、5自然段

①、我听着大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②、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③、自由读课文,当作这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④、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⑥、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四、总结写法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作者是怎样写出荷花的美的呢?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五、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荷花的美,齐读课文。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板书:16荷花

清香活的画变成荷花

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色彩、姿态)

立足新课标扎实中年级习作教学 第3篇

一、注重引导, 扎实训练

段的训练是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跳过了写段环节, 直接让孩子们写篇.为了应付考试, 在习作的入门阶段, 就盲目地要求中年级学生习作字数要达到多少, 大多时候操之过急, 如同赶鸭子上架, 忽视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结果, 学生的习作七拼八凑地把字数凑齐了, 结构却非常混乱, 内容也不具体, 不生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应继续加强词句训练, 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只有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 才能把握训练的梯度, 为大面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奠定基础.

根据中年级学生的特点, 注重引导, 明白怎么练.在这一阶段, 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如何写具体”和“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训练, 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 抓住特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按一定的顺序写”则是连句成段的能力.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在作文时能言之有序, 就得让学生有段的概念, 让其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结构, 掌握组句成段的规律.常见的段式结构有: (1) 总分结构; (2) 并列结构; (3) 承接结构; (4) 因果结构; (5) 转折结构.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的第四自然段.“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桥面有石桥,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互相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真像活的一样.”这一段话是“总———分———总”式的结构.共写了3句话, 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第二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只有教师根据段落结构形式, 在教学中坚持读写结合, 举一反三,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 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会写的能力.

二、开展活动, 丰富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 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平时, 我们就得要求学生多观察、勤记录, 写自己的真实情感, 力争把习作写具体详细, 并要求用上好词佳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只有用心感悟生活, 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才能成为他们习作的素材.

(1) 有目的地组织参观、比赛、游览等有益活动.每一学期, 学校都会相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每次活动后, 我都会及时进行练笔指导, 让学生写下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比如, 针对“免费发放新华字典”, 看到孩子们拿到免费领取的字典那种高兴的神情, 我及时引导他们进行小练笔, 要求孩子们抓住大家当时的表情和动作以及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来写.指导写“六一文艺汇演”等题材, 在活动结束时, 同样要求学生通过心理和场面描写把事情写具体、写完整.

(2) 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学生有了这种直接的生活实践后, 再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 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刷碗》《第一次煮饭》反映真实生活的作文, 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3) 鼓励学生动手种植物、养动物.让学生每天管理它们, 观察它们, 并做好记录.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写起作文来也生动具体.学生有了实践的经验, 又何愁表达不出真情实感呢?

三、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学生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习作水平.要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关键在于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训练, 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揣摩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 培养语感, 加深对语言规律的理解, 这样学生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1)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可以从模仿入手学习别人的表达方法, 找到写作的途径, 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教学《猫》后, 我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具体”的方法, 让他们先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看谁说得好.学生们争先恐后说完后, 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动物的外形和习性特征写出来.通过采用多种“生活化”训练方式, 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既巩固了知识, 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 积累是为了运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经过由仿到创, 开创一条写好习作的捷径.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 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地积累山奇、水秀、动物野、人乐的好词佳句, 朗读背诵山奇、秀、怪、多姿的优美句段.再如教学《生命生命》一文时, 先让学生自己初读, 在书上圈点批注.针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用换词法, 让学生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 并领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在读中去加深感悟.通过让学生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 反复品读, 想象画面和角色置换, 感受了生命的美丽, 再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 从身边珍爱生命以及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的具体事例中, 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 做到读写结合, 也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四、精心讲评, 指导修改.

在习作教学中, 批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中年级习作教学处于起步阶段, 教师一定要适度把握习作的“评价尺度”, 要求不宜太高, 以充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力为出发点, 让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 即使是一个精彩准确的词, 一句具体生动的话, 也要把它找出来, 多鼓励、多表扬, 让学生对习作先不惧, 而后喜.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时说:“老师修改不如学生修改, 学生个人改不如共同修改.”在教学中, 我是先采取先让学生自读自改, 接着互读互改, 最后再由教师评改, 这样“三步走”的习作评改方式.这样的评改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寻找需要改善的地方, 而且通过伙伴的帮助使自己得到提高, 进一步改好自己的文章, 还能让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评价习作, 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学生从中知道怎样更好地写作, 也让老师从繁重的习作评改工作中解脱出来, 真可谓一举多得!

新课标理念下习作教学的援助策略 第4篇

一、降低难度,平稳“起步”援助

现在的中小学生写习作,大多犯着一个毛病——习作恐惧症。病因是什么呢?一是习作训练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评价标准太高,学生无所适从。二是缺乏写作训练,能想出来,但不能写在纸上。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接到一个新班的初次习作时,就让他们感到,习作并不神秘,习作并不可怕,习作就是反映生活反映自己亲身经历过、感受过的人和事。经过多年的观察,笔者初步把《我的学习生涯》确定为第一次习作的题目。这个题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完全有材料可写,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写前指导。上课开始,笔者先启发谈话,谈小学、初中学习的快乐与忧愁,谈学校生活的繁忙与乐趣,当观察到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笔者大声宣布:同学们,如果你有一肚子苦水就倾吐出来,如果你有满腔的热情就表达出来。最后评讲时,笔者满腔热情地、认真负责地肯定所记之事,所抒之情,大胆地舍去章法、语言等其他项目,只要与教育有关,与自己有关,都充分地给予肯定,让每一个学生在高一的第一次习作中就感到成功的快乐。降低起步难度,为学生以后的习作训练奠定了轻松的基调。

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援助

传统习作批改讲究“细”,小到错别字、句子,大到内容增删、结构调整,都留下了教师辛勤劳动的痕迹。这种批改有三个弊端:一是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批改完全是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二是教师发现的问题,并不是学生发现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注意;三是教师的批语很“权威”,不便于学生争议。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出发,笔者把习作批改权交给了学生,使批改成了写的后继环节,学生自改或互改,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援助。写前和学生一道钻研单元写作训练目标,明确训练目标的内涵与外延,制订批改的依据。改前帮助学生拟好两项内容:一是基本项,包括字、词、句、标点符号、结构布局等;二是专门项,该次习作训练的各项目标要求。学生依据训练项目,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发现自己或别人的问题,自己改正自己或别人的问题。

为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笔者不时变换着评改形式。有时笔者和学生一起改评,有时笔者先改,学生后改,各自把对该篇习作的看法写在纸条上,最后一起“摊牌亮相”,寻找差距。在改的过程中,审视眼前的习作,有不同意见最容易引起争议,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一次写了一篇《谈自由》的议论文,一部分习作对自由大加批驳,笔者也跟着装糊涂。终于,一个学生沉不住气了,他说,不该把“自由”一棍子打死,要分清场合、地点、条件。于是,全班展开了一场关于“自由”的大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笔者从这次讨论中得到的体会是他们自己通过思考、辩论得到的结论,比直接“批发”给他们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三、设计有坡度的“台阶”援助

学生读课文,大部分内容能理解、能掌握,而一旦要仿照范文写习作,就一时语塞,不知所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范文的层次高。学生习作,内容上还达不到那样高的认识;章法结构上还不具备那样的技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减缓坡度,降低难度,把较大的跨度设置成一个个小台阶,让他们轻松自如地练习。例如学了《论权威》《讲讲实事求是》《个人和集体》这个单元后,要写一篇驳论的文章,而学生不知道驳什么。笔者把这个习作题分解为几个片段,第一阶段,从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列举班上的不良现象,予以驳斥;第二阶段,从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列举校园内的不良现象,予以驳斥;第三阶段,列举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予以驳斥。经过以上三次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学生很快掌握了驳论文的写法。

四、平时练习“工具”援助

我们常说,语文是工具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那么,它也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为大凡“工具”,都需在实践中去练。就如使用锄头须在锄草的过程中练一样,听说读写须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练熟,否则,到用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我们平常在写作中遇到的“想得很美”但写不到纸上的情况,就是没有把“写”这个“锄头”练熟。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写这个“工具”就要在平时日常生活的“田野”里练习。多观察生活,多思考生活,在这方面再没有比传统的写日记更好的方法了。

指导学生写日记,起步最困难。有的学生写过日记,后来中断了,有的根本没有写过,不知写什么。这时候教师要耐心指导,从写当日上课的教师、学习的课程、打扫卫生等简单的事开始,逐渐过渡到记叙完整的一件事,以及对事件的感想和评价。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在取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进行评讲、张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直至养成良好习惯。

除了写日记,还可以通过办墙报、黑板报、写总结、开展调查、校园广播等应用性很强而非“正式习作”的形式进行练笔。这种形式具有隐蔽性,对患有习作恐惧症的学生最有疗效。

五、批改讲评“导向”援助

习作指导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写前指导和写后评讲。前者是显性的,具有启发性。后者是隐性的,具有导向性。这里主要说说后者。所谓导向性,就是你肯定这个,他们就向这方面努力,就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你否定那个,他们就回避那个方面的事,回避那个方面的素材。假如你肯定这次抄袭来的习作,下次或以后就满是抄袭或“剪贴”之作。因此,教师评讲习作要紧紧围绕训练目标,不仅注重科学性、艺术性,更要重视导向性。例如。学了《项链》《守财奴》《装在套子里的人》《母亲》这个单元后,写作训练练习确定为心理描写,参考题目是《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发言的时候》或《当我受到表扬的时候》。笔者认为光这两个题目还不足以挖掘心理描写方面的素材。于是笔者告诉他们还可以写其他方面的,比如初恋、受到挫折、遇到选择等棘手的事情时,都会涉及心理矛盾、斗争冲突,这些都可以写。果然,除了课本上的题目之外,还有许多写得好的,笔者都给予充分肯定。其中三篇写得很有特色。一篇是《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一篇是《当我想家的时候》,写得情真意切,笔者在评讲时给予了鼓励。学生从教师直接的肯定中会悟出:老师是真的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事,以后,他们就朝着这个方向观察、思考、写作了。值得一提的是,有的教师虽然口头上喊要写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但稍一“越轨”,就横加指责,学生刚露点写实的迹象,这次一受挫,下次就不敢再写了。

六、潜移默化“身教”援助

“身教重于言教”这句名言不仅适合于思想教育,也适合于习作教学。如果我们假大空地谈论写作的重要性,假大空地谈论这文体“如何如何”,那文体“怎样怎样”,而自己从不动笔,没有写习作的习惯,学生肯定会发生疑问:“你说写作重要。为什么你不写?你说我们不会写,为什么你也不会写?”学生一旦有这种想法,除了那些个别要升学的之外,花多大力气指导他们也不会开“窍”。相反,如果语文老师养成写日记写文章的习惯,那么,它产生的作用将是多方面的。教师观察、构思、遣词造句,体验到了写文章的甘苦,就不会随意对学生的习作横加指责,而是给予中肯的评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教师写作的行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促进、感染、感化和激励。“老师都在写,我有什么理由不写。”英国一位教师说:“为了做一名心悦诚服的授业解惑者,教师必须在自己所教的领域内身体力行,参与该领域的各种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语文教师为例,如果学生看到老师同自己一起写作,他们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 我们常提倡教师写“下水”文,笔者觉得这还不够,这未免有点被动和勉强,语文教师的写作应该是自觉的经常化的行为。就拿笔者来说,尽管多年来没有写出什么东西,但笔者动笔的行为却影响了学生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拿出自己的消息、通讯、杂谈等小豆腐块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他们从笔者的“作品”里看到,笔者写的不是伟人,不是高楼大厦,不是城市繁华,而是农村的人、农村的事,偶有牢骚感慨,也是农民加教师的折衷,由此,他们更明确了写自己身边事的意义,也就在这种写繁琐的事和“繁琐”的写作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5篇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写翠鸟外形的,读懂描写翠鸟捕食小鱼时动作敏捷的句子。能说出第三节的主要内容。

3、认读本课生字,理解“透亮、灵活”等词语,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希望、愿望、失望”的词义,积累词语10个。

4、背诵第一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认真朗读课文,读懂每一节的意思。弄清课文从哪几方面抓住特点描写翠鸟的外形的;并读懂描写翠鸟抽鱼时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其动作的敏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通课文,自学生字);

2.课外收集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翠鸟,又名“叼鱼郎”、“小鱼狗”。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它是一种很可爱的小鸟,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2.这篇课文是通过动作、住处、外形三方面来描写的翠鸟的(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这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然后给这三方面排序,说说哪几节写了这三个方面,。

3.检查,出示:外形美丽(1)

动作敏捷(2、3)

住处安全(4)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外形

1.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电脑填色游戏,出示一幅翠鸟白描图。

同桌互相帮助,把第一节背出来。哪一组先背出,老师就请哪一组上来做填色游戏。(请2-3组)

2.齐背。

3.师:课文对翠鸟的描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言之有序地描写的。

4.课外补充:

《丹顶鹤》《可爱的燕子》《鹦鹉》

①齐读;②你最喜欢哪一篇;③请你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整体到局部;有生动的比喻)

5.同学们在课外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对鸟外形描写的精彩片段,所以知道任何一篇文章要把它写好,都要做到言之有序。请拿出自己收集材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动作敏捷

过渡:翠鸟的外形是那样得美丽,它的动作更是敏捷。

1.默读课文2、3节,划出表现敏捷的词句,请你用朗读表示出来。

2.指名一生朗读,大家评价一下,他哪些词句读出或没有读出表现翠鸟敏捷的词句。

3.生边交流,师边在电脑上红色点出。然后齐读。

疾飞,一眨眼,锐利,隐约可见,像箭一样,刹那间,叼,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看录象《翠鸟捕食》。

5.读课文2、3节,读出语气。

(三)住处安全

过渡:这么可爱、机灵的小生灵,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呢?

1.请同学自由朗读第四节,找出表达作者喜爱的词语。交流,朗读表示。

2.出示选词练习口答(题3),多媒体出示

3.老师和同学配合朗读填空。

4.老师读老翁的话,你们读作者喜爱的话。

三、总结

1.今天,我们不但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外形美丽、动作敏捷、住处安全,而且课外还收集了资料,说明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

2.通过对翠鸟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对翠鸟产生了感情。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6篇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我们认识了8个方向,是哪些呢?请在下面的括号里写出来。

()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来绘制的。

3、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后边是(),()是北,右边是南。

1.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二.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40÷5640÷8

2、课堂小结: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2.估算

教学内容:16页例2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二.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教学反思:

3.口算练习

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8÷480÷4800÷48000÷410÷22×560÷320×3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

三、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5×840÷5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教学反思:

4.笔算除法

教学内容:19页例1

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难点是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

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

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

6.试一试。三.巩固练习

第21页第2题。前两题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学反思:

5.教学内容:20页例2(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

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算

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观察:共有多少元?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

300÷3=10030÷3=1012÷3=4

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

342÷3=114

二、新授

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

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

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

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

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

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

1.第21页第4题。

教学反思:

6.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80÷568÷498÷7864÷4936÷2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教学反思:

2课本第22页教学内容:例3

教学目标: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2.出示74×4=29652×7=364

296÷4=364÷7=

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284÷4=350÷7=

16÷4=14÷7=

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出示例3。

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

(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

(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

(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学生说,教师板书:238÷6=39……4

4.试一试:156÷3

集体订正

5.计算。

378÷6425÷5

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

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

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二、练习

1.做一做:156÷3434÷8605÷5863÷7

2.计算。

176÷2456÷4381÷3495÷5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3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

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

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

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

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

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

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

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7篇

在14课检阅中,我们在儿童队员们的沉默中体会到了他们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幅沉默图(出示沉默图),同学们请看图,他们怎么了,为什么而沉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学习17课《可贵的沉默》。

二、初读课文,提出质疑

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围绕课文内容共同商量,给大家提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关心的问题。把问题写下来。看看哪组的问题提得最好。

三、创设情景,感受理解兴奋图

师:老师也有一个疑惑:在沉默之前,教室里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学生回答完毕后出示相关图片)

师:你从几个自然段知道的?

生:1----9自然段。

师:这一部分内容很有趣,愿意和老师一起把这一热闹兴奋的场面在课堂上表演吗?

生:(踊跃举手)

师:要想表演好,请你们用横线划学生说的话,用波浪线划老师说的话。

师:叮铃铃,上课了,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生:知道!知道!

师:我怎么发现你们回答的声音这么整齐呀!这叫做--

生:异口同声。

师:不同的口里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就叫“异口同声”,还有哪个词也是这个意思。

生:不约而同。

师: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生:当然祝贺了!祝贺的!

师:爸爸妈妈给你过生日,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现在暂停一下,老师想请同学们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给你们过生日?(指名逐个说)

生1:我生日时,爸爸妈妈带我去红辣椒吃大餐。

生2:我妈妈给我买了漂亮的裙子。

生3:我十岁生日时,妈妈请了好多好多的客人与我一起过生日。

4:我每年生日妈妈都给我买了好大好大的蛋糕。

生5:我今年生日那天,妈妈给我买了电脑。

生6:妈妈给我买了芭比娃娃。

师:看你们说的时候多快乐呀,除了快乐还有什么感觉呢?能有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除了快乐,还有幸福。

师:看到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指一名很神气的同学)老师看你很神气,为什么啊?

生:我爸爸妈妈最爱我了。

师:是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读到这里,我想知道你们有没有感受到爸爸妈妈对你的爱.。除了过生日的时候,你还在什么时候也能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

四﹑入情入境,感悟理解沉默图

(一)小结引入与沉默图的学习

我们的父母都知道我们的生日,并且每年都在我们生日的时候给了我们礼物和祝福,我们在尽情地享受着父母的爱,在快乐地交谈着父母的爱,为什么教室一下就沉默下来了呢?

师:(出示课件:沉默图)谁能告诉老师答案。

生1: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说不出来。

生2:爸爸妈妈那么爱我,我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好丢脸。

师: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大家看教室里安静得快不快?

生:快

师:你是从哪个词出来的?

生:霎时

师:对,“霎时”表示速度快。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它?

生:

(二)入情入境,想象理解沉默图。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13)自然段,圈出所有表示安静沉默的词语来。

生:(默读,圈画)

出示课件(11--13)自然段的文本。

师:(检查按要求自学的情况)

生:“安静、依然安静、沉静、寂然无声、沉默着、沉默着”。

师:谁能说说“寂然无声”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一点声音也没有。

师:能从我们以前在《检阅》一课里找出一个四个字的近义词词来代替它吗?

生:(抢答)鸦雀无声

师:那谁又能用这一自然段里的有关语句说说“寂然无声”的意思呢?

生: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师:(竖起大拇指,用夸张的语气)你真棒!现在我们班级中能出现这样寂然无声的情景呢?

生:(马上安静了下来)

师:让我们在这样的寂然无声的情景中去试着读出这份安静和沉默吧!(指名读)

生:(齐读)

师:孩子们沉默着,想想孩子们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生1:我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很惭愧

生2:我很不好意思。因为爸爸妈妈在我的生日时每次都买了漂亮的衣服,还吃了蛋糕,还请了很多的客人,我却连他们的生日是哪天都不知道。

生3:我真混,怎么还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

师:就这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可爱恰恰在那……神色之中”,问: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

生: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师:你们都是会反思的好孩子,你们内心愧疚不好意思是对的!能认识到自己做得不够。

师:老师也和你们一起沉默着,在沉默中等待,等待你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一种东西,那老师是在等待什么呢?

生1:等待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生2:等待我们承认自己的不对。

师:孩子们,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那我们该怎么去“亡羊补牢”呢?

生:父母爱我们,我们也要懂得爱父母,要回报父母的爱。

师:对,你说到我的心坎里了。我就是为了你们能告诉我这个答案而和你们一起沉默着。

五、延伸点题,升华情感。

师:(小结)看,在沉默中我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我们反省到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我们思索到了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回报父母的爱;我们还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理解和感受来读读课件上的这些文字吧。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思索着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回报父母的爱;

在这一分钟的沉默里,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板书回报爱)

师:(结合泡泡看板书小结)在沉默中,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在他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那就是--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看着板书齐答)在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回报爱。

师:那么孩子们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的呢?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不但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你回报父母的爱了吗?以后准备怎么做?

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父母高兴。

师:我想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而感动,我也相信你说到的也一定能做到。

(二)小结点题,升华情感。

师:(回顾整个板书)看,孩子们,在这短短一节课中,我们在享受父母爱的同时感受到了无比的快乐与兴奋,同时我们又在沉默中学会了感恩,懂得了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去回报爱。孩子们,你们在沉默中有所收获,我,作为一个老师,也同样在沉默中有着巨大的收获。“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师:“我”指的是谁?为什么说沉默给了我很大的享受?

生:

师:这片沉默除了给我享受外,还给谁来了享受?

生:孩子们、爸爸妈妈。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填空)

(引读)

师:同学们,爱是永恒的,也是相互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爱自己的父母。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要对爸爸妈妈说吗?

生:写话

师:从你们的只言片语中,从你们的真情流露中,我们都明白了一个真理:父母的爱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也知道了要回报父母的爱,今天的作业是:(出示课件作业)。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8篇

一、2011版新课标的变化和要求

2010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与时俱进, 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教育部委托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了此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审议工作。与2003年5月颁布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实验) 相比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审慎设计等特点。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构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在新课改进行了十多年后, 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2003年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实验稿) 的基础上正式出炉。本文对二者进行对比, 从《前言》《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 就其中一些体现了新课标新要求的变化进行阐述。思想品德这门课程, 目前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 基本脱离了应试教育, 但是, 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思想品德课教师掌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尺度, 正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道德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对现行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知识结构的认识

通过学习和教学研究, 我认为人教版九年级的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结合, 它的结构思路应该是:贯穿九年级教材的情感主线是要求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知识主线是党的基本路线。

教材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是对七八年级教材的概述。七年级是成长中的我, 要求我们对自己负责。八年级是我与他人的关系, 要求我们对他人负责。九年级是我与集体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要求我们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而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集中体现就是热爱祖国。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热爱祖国就要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 就要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 根据基本国情制定党的基本路线, 教材知识结构围绕着党的基本路线展开。第二单元中四五两课解读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要实施的具体途径。其中, 第四课是解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即应坚持哪些国策与战略;第五课是解读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即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是解读党的基本路线的前三个目标, 即富强民主文明的具体内容及文明中学生如何参与其中的问题。第六课讲的是民主, 即人民当家做主, 要求青少年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第七课讲的是富强, 即实现共同富裕, 要求青少年学会合理消费;第八课的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要求青少年加强道德修养, 抵制不文明行为。

第四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 其中第九课继续解读了党的基本路线中和谐的目标。要求青少年全面认识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 自觉地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第十课, 笔者认为是对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进行心理情感上的提醒, 在成长的道路上要有正确的心态。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者的用心良苦。

三、对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根据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 (全一册) 新教材在全国各个实验区的实验情况, 结合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 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近年来在各种重大场合的讲话、发言中提出的新精神、出台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对原先的教材相应作了一些修改, 替换了一些已经过时的材料、数据, 对字、词、句进一步作了完善。

(一) 建议课程结构合理优化调整

2003版课程标准提出之时, 党的基本路线还只是“富强民主文明”三个目标。随着时代的变化, 现已增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这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要实现的目标, 甚至是党的基本路线提出的最主要的目标。如果在教材的编排上把“和谐”纳入到第三单元, 和“富强民主文明”这三个目标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则将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化认识, 加深对这个目标的理解和情感升华。

第九课“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内容和第五课中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内容上同质。如果将这两课的资源很好地整合, 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很好地融合与对接, 则会更好地强化青少年对这种精神力量的认识与追随。

另外, 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结合,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二者互相融合, 可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 建议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完善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它确立的不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构的指导思想。但教材在此方面的知识结构内容太少太笼统, 重要性难以显现。虽然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难点, 但它关乎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 关乎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方向性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应要用更多篇幅强化它的引领作用。

关于创新精神的解读, 教材在两个地方讲创新, 一是科教兴国战略 (P62) , 讲了要加强科技创新;二是21世纪对我们素质有更高要求时 (P141) , 用一句话概述了创新的作用。然而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结构的基本内容。现在全社会都倡导创新, 特别强调创新要从孩子抓起。如果将教材上创新知识很好地整合, 从多角度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例如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文化创新等, 再增加一些启智思维的引导, 则将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且具有时代气息的好教材。

四、对人教版教材新的期待与展望

一套好的教材, 不仅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而且要做到知识结构严谨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 同时要接受时间的考验。人教版教材做到了, 且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往我们比较注重教材的严肃性, 忽视学生的接受性;注重理论知识的严谨、系统, 忽视学生的内心体验, 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学生主体地位, 容易导致学生盲目迷信书本,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材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道墙。新的教材寓理于具体事例之中, 寓情于可亲可近的活动之中, 少了一板一眼的说教, 多了入情入理的引导、选择, 学生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融入教材,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行文风格看, 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平等交流、共同探讨的气息。标题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人性化语言, 提问是探讨式、合作式的, 叙述性的文字是交流性的。即使结论性的文字, 也不是纯理论性的阐述, 而是情景交融的对话。

新的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和条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感悟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 面对同样的问题,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感和选择。对此, 我们不是视而不见, 而是倍加尊重, 以开发学生潜能,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教材中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人而异的, 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的。

人教版九年级教材曾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及广大青少年学生以很大帮助。使教师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 指导我们教学;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很好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激发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以上是笔者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总结, 也是对思政课教学的认识与思考。相信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 九年级人教版教材会以更新、更完善的知识结构展现在我们面前, 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塑造完美人格。

摘要:人教版九年级教材曾给教学一线的教师及广大青少年学生很大帮助。使教师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新课程标准, 指导教师教学;使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很好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希望结合2011新课标的要求, 使之日趋完善。

关键词:课程标准,知识结构,思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洪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有哪些变化?2012-02-23人教网.

[2]吴泳.新课标新要求———2011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探.《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7) .

[3]九年级思想品德 (人教版) 新教材修订说明.

[4]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培训———新理念、新形式、新教法.

[5]教育部思政司组编.思想道德修养.高等教育出版社.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9篇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有余数除法6%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四、教学进度: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习作论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教学论文) 第10篇

数学

三年级上册

横沥中心小学

盛洁

2006年11月

课题赌场揭秘

活动内容: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118、119页“掷一掷”。

活动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

3、通过观察、猜想、试验、交流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随机现象的体验。

4、通过教学揭示赌场上操作的欺骗性,提高学生的识辨力。

活动工具:每人两粒骰子

引入课题:师在空罐中放入两粒骰子,夸张地摇晃。问:这种招式你在哪儿见过?

师:对!在一些赌场和娱乐场所,有些人这样玩骰子以定输赢。这种玩法里面有许多数学奥妙,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

活动过程:

一、 可能性的猜想

一起掷骰子得到两个数,想一想,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

师引导:不可能有1。

不可能是13。

生猜想:可能有2、3、4、5、6、7、8、9、10、11、12。

二、 可能性的验证

1、理论论证

如果一个骰子的“1”朝上,投入另一个骰子,“1”碰到另一个数可能是什么?(1、2、3、4、5、6。)

如果一个骰子的“2”朝上,投入另一个骰子,“2”碰到另一个数可能是什么?(1、2、3、4、5、6。)

依此类推,用课件依次展现下列网状图:

11

2 2

3 3

4 4

5 5

6 6

将网状图规化成表格,并求和。

骰子1

骰子2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2 3 4 5 6 7 8

3 4 5 6 7 8 9

4 5 6 7 8 9 10

5 6 7 8 9 10 11

6 7 8 9 10 11 12

由上表可以看出,和会出现2、3、4、5、6、7、8、9、10、11、12。

2、实践证明

每人都掷一掷,把面朝上的两个数加起来,记录在纸上。

依次求和是2、3、4、5、6、7、8、9、10、11、12的同学站起来,让老师作统计。

人数

次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一次掷 1 3 5 5 4 6 5 7 3 3 2

第二次掷 2 2 4 6 5 4 7 6 4 3 1

师:通过实际操作,我们验证了我们刚才猜想的正确,即一起掷的两个骰子,和确实出现了2、3、4、5、6、7、8、9、10、11、12的各种情况。

三、 赌场上的数学

师:从上表我们看到,我们一共得到11个不同的和,我们把这些和分为两组,

一组和为2、3、4、10、11、12。(6个和)

一组和为5、6、7、8、9。 (5个和)

现在,我们继续来掷骰子:

凡是和为5、6、7、8、9的同学请都站起来!

凡是和为2、3、4、10、11、12的同学请都站起来!

师根据操作的次数和人数,进行统计。

次数

人数

和 第一次掷 第二次掷 第三次掷

5、6、7、8、9 29人 34人 33人

2、3、4、10、11、12 15人 10人 11人

师:从这个统计表的结果来看,大家能发现什么?

和为5、6、7、8、9的人数总是比和为2、3、4、10、11、12的人数多得多!

师:这就是赌场上的秘笈所在!那些庄家(赌主)利用赌徒的无知,总是很大方地说,“来吧!我只拣五个数字(和),而你们有6个数字(和)。”同学们,谁赢,谁输,你知道吗?

师:那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现在回过来再看这张表。

骰子1

骰子2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7

2 3 4 5 6 7 8

3 4 5 6 7 8 9

4 5 6 7 8 9 10

5 6 7 8 9 10 11

6 7 8 9 10 11 12

(将和为5、6、7、8、9的数字用红色笔突出)用我们最近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就是:

和出现5、6、7、8、9的可能性大

和出现2、3、4、10、11、12的可能性小

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赌场数学!

上一篇:开展精益生产管理下一篇:中学生在课堂上吵架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