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2024-08-19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精选9篇)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1篇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摘要:简述20 世纪物理有机化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评述了当前物理有机化学各个主要领域的研究,指出物理有机化学是甚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物理有机化学发展的现状和趋 势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理论有机化学,发展,展望,反应机理

理论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等问题的基础学科。作为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 也作为高分子化学和生物化学的理论基础之 一一直是有机化学中最活跃和最改要的一个领域。关于物理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础等都巳有报道, 不复赘述。如我们所知, 物理有机化学和其它基础自然 科学一样, 数年来它也是同时向着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在发展的。一些传统的“老问题”的研究依然具有旺盛的命力,还有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要做。世纪是物理有机化学形成和发展的世纪。本世纪初对有机反应中间体的研究相当活跃。1899年J.St iegliz 首次发表了有关碳阳离子中间体的文章。1901 年, J.F.Norris 和F.Kehrmann 各自在实验中发现了溶液中稳定存在的三苯甲基阳离子中间体。A.Bay er 指出这些物质具有盐类的性质。1900 年, M.Gomberg 报道了对三苯甲基自由基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1914 年, W.Schlenk 和 E.Marcus 报道了三苯甲基自由基能被碱金属还原为三苯甲基阴离子,证明了它在溶液中的导电性, 表明了它是一类带阴电荷的中间体。尽管存在这些较早的实验事实,碳阴离子到1933 年才被正式命名。1912 年, H.Sdaudinger 和O.Kupfer 用实验证明了偶氮甲烷能产生CH2 卡宾中间体。

对反应中间休和过渡态的类型和结构的研究是物理有机化学中具有共同兴趣的“传统”领域。目前巳经发现的活泼中间体有自由基、碳阴离子、碳阳离子,阴离子基和阳离子基、卡宾、芳炔、叶立德等等。根据反应中间体的类型, 常又把研究领域进一步划分为碳阳离子化学, 碳阴离子化学,自由基化学,卡宾化学以及只包含一个过渡态的协同反应等等。对活泼中间体的直接观测具有首要意义。同时对于环境、介质、外界离子等对中间体的反应性能的影响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如超强酸中碳离子的行为,碳阴离子化学中的反离子效应、类卡宾问题等。持续了二十年之久的关于非经典碳正离子问题的争论渐趋明朗,但仍未结束,自由基、碳宾等的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能量裂分和态间跃迁以及它们之间反应能力的差别等问题还很不清楚。一般活泼中间体的激发态和某些低价物种的研究也已开始。对阴离子基、阳离子基中间体的研究由于对深入理解单电子转移反应的机理有重要意义而变得越来越活跃。

对基于动力学研究的有机反应机理的描述已经开始出现, 并建立了过渡态活化络合物理论。1922 年, H.Meerwein.首先应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Wagner 重排反应的机理。A.Lapw orth 报道了对酸催化下酮的烯醇化及HCN 对羰基化合物加成反应机理的研究。到20 年代末,奠定物理有机化学基础的一些关键概念已基本形成。F.Kehrmann提出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 V.Meyer 提出了位阻效应, J.N.Bronsted 提出了线性自由能方程即Bronsted 关系式。对主要的反应活性中间体碳阳离子、碳阴离子、自由基及卡宾等已经有了系统的认识。对影响结构-活性关系的关键因素如立体化学、空间效应、取代基电子效应等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当时化学键理论的相对滞后,对共振、重排、芳香性及缺电子中间体的稳定性缺少很好的解释。C.Ingold 和R.Robinson 把物理学中的电子理论引入有机化学, 用电子偏移原理很好地解释了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性。他们把分子中的取代基对化学性能的影响归结为两种电子效应,即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效应的强弱表明了取代基吸电子或斥电子能力的大小。这种理论最初用来解释芳香环取代反应的活性后来推广到整个化学领域。首先把量子力学理论用于解释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性, 使认识更加深入到本质。

物理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的结合构成了一个重要的边缘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应用物理有机化学的概念和方法去直接研究生物分子及生物体系, 以阐明生化过程机理。第二方面是建立相对简单的模型反应体系来模拟某一生物过程的局部或全部, 其中最主要的是对酶和膜的作用模拟。一般地说,几乎每一种在生命系统中发生的反应都可以 在物理有机化学研究过的反应机理中找到线索。例如羰基反应的酸碱催化理论正是了解水解酶的催化机理的基础,近来对生物过程中的自由基反应和单电子转移过程也进行了并正在进行着详细的研究。对辅酶化学, 氧的代谢, 光合成, 固氮, 模板反应, 致癌和抗癌机理,免疫过程, 味、嗅觉和神经传导中的化学反应等重要生化过程的研究, 也是物理有机化学家积极参与的领域。而当前和今后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是酶的化学模拟或称人造酶的研究。通过人工合成一些具有较小的分子规模的酶模型化合物, 部分的乃至全部的化学模拟某种酶的功能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用胶团体系催化有机反应, 目前还只观察到低水平的催化效率。合成多功能表面活性剂, 改变胶团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有可能提高共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活性中间体是物理有机化学一个经典的,也是一直很活跃的研究领域。对反应机理的认识离不开对活性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研究。物理有机化学认为化学反应通常有某种特别类型的活性中间体(如碳阳离子、碳阴离子、自由基、自由基离子、卡宾等)参与。事实上, 反应中间体的反应性决定着反应的途径和机理。因此对反应过程中活性中间体的直接探测并对其活性进行研究很重要。用于研究反应中间体的主要方法有: 1)时间分辨技术用于短寿命中间体的研究;2)不同的波谱法(如 UV、IR、Raman、ESR、1HCIDNP、MS等),用于反应中间体的探测;3)借助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增加适当的取代基使反应中间体稳定化。应尽量采用最先进的手段探知反应中间体新种类, 发现新的反应类型和机理。

卡宾化学方兴未艾。对类卡宾的研究是卡宾化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些类卡宾如硅卡宾、锗卡宾、锡卡宾等, 通式为 R2E(E = Si, Ge, Sn)。寻找产生这些类卡宾的前体是研究的首要工作。有报道指出, 7-杂降冰片二烯衍生物在热解或光解条件下能方便地产生这些类卡宾。如7, 7-二甲基-1, 4, 5, 6-四苯-2, 3-苯并-7-硅(锗)杂降冰片二烯能用作产生Me2Si 或 Me2Ge的前体,并且用1HCIDNP 和激光急骤光解技术研究了这些类卡宾生成反应的机理。近来, 应用复杂的实验技术和量子化学计算等方法研究了硅卡宾、锗卡宾、锡卡宾与各种试剂如Lew is碱、烯烃、炔烃、芳香烃甚至偶氮化合物形成的分子络合物;研究了这些短寿命络合物的光谱性质、电子结构、立体结构和反应性。当这些类卡宾与Lew is 碱形成分子络合物时不仅能改变这些类卡宾的反应速率常数,还能改变它们的反应机理。

自由基化学的研究对有机合成, 生物化学反应机理,自旋标记,工业催化过程, 特别是聚合作用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均相体系中自由基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研究已相当成功,但对非均相体系中自由基化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尤其对一些不可再生的非均相体系如细胞、组织、生物体的自由基化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新的仪器和方法研究自由基反应动力学, 为最复杂的非均相体系建立理论模型。自由基化学与对流层化 学、大气光化学相互交叉渗透, 必将加深人类对地球大气环境的认识。对其它不常见的不稳定体系如激发态分子体系、反芳香分子体系等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把金属元素引入到有机化合物中得到的各种有机金属化合物,从元素组成上看,打破了仅仅由碳、氢、氧、氮等少数几种元素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局限。由于几乎所有的元素能与碳成键,或为键,或为键,使这类有机物的元素组成扩大到周期表中几乎所有的元素,因而使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能显得更加复杂和多姿多采。有机金属试剂具有极高的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它在催化和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它方面的应用研究也正在兴起,如应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合成特种材料。Grubbs 用环辛四烯以CpT i= CH2 催化聚合得到了具有导电性的聚乙炔。黄耀曾等用全氟丁炔-2 或全氟炔腈以-二芳烃铬催化聚合得到了具有金属光泽的聚全氟丁炔或聚全氟炔腈,它们都具有导电性。有机金属化合物兼有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特点,其电子结构多变,引起了人们对其固体物理性质(如导电性、超导性能、磁性能、非线性光学特性等)的研究兴趣。合成新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研究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发现其新的用途,研究过渡金属有机物的基元反应等将是 其主要研究方向。

物理有机化学在20 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但随着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物理有机化学还有许多重要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有待突破, 新的研究领域有待开拓, 新的概念、新的原理有待认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精密、更复杂、更有效的仪器将会为物理有机化学提供更强大的研究工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力和智力会有更大的投入,相信物理有机化学在新的世纪里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参考文献:

1.黄耀曾.漫谈金属有机化学[ J].大学化学, 1990, 5(1): 1.2.物理有机化学基础研究 上海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 9 8。

3.蒋锡夔, “关于物理有机化学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有机化学 ,1 9 8 2,2 1 6 4.胡文祥,王建营.协同组合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5 ~ 207.5.胡文祥,恽榴红.科学通报,1994,39(1):302 ~ 304.6.高守海,胡文祥,恽榴红.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20(2):232 ~ 236.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2篇

化学材料是人们制造工具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材料科学技术就是研发各种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然后将其运用到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历史也可称之为材料发展史。

1 化学材料的发展历史

材料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条件,历史学家经常把材料作为划分时代的依据。在人类出现的最早时期,生产水平极为低下,人们都是寻找天然石块磨制成石器聊以生存,被后人称为“石器时代”。后来因为开始使用金属铜和铁,人们相继进入“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资本主义革命结束后,机器开始被大规模地使用,人类进入“钢铁时代”。1920 年以后,化学合成工业得到发展,大批的高分子化合物被合成,很快就遍布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于是又进入了“高分子时代”。现在很多新兴技术都需要用到性能特殊的材料,科学家就将古代的陶瓷进行变革,研制出精密陶瓷材料,我们即将面临“新陶瓷时代”。从人类诞生到1920 年之前,人们都是在观察中对材料产生认识,创造和使用的都是比较单一的材料。近些年来,因为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再加上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从宏观阶段过渡到微观阶段,从晶粒、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去分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尤其是超高温、超低温、强磁场和高真空等条件,让人们能够从本质上认识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材料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一方面需要利用多种学科理论和成果去解决科学研究问题,另一方面它研究的问题本身就自带综合性,是从各种材料制造和应用中提取的。材料科学与多种学科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是多种学科和技术互相结合形成的产物。它涉及到物理、化学和力学等学科知识,而材料科学的发展,又可以带动这些学科的进步,为其提供研究课题和资料。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材料科学与多种学科互相联系、共同发展。

2 化学材料的未来展望

世界将要面临一场新的技术革命,而新兴技术的核心物质就是新材料。新技术要想发展就需要新材料,从而促进了新材料的不断发展,而新材料的发展又促进了新技术的革新。此外,军事工业的国际竞争形势激烈,这也是促进新材料发展的一大因素。现代战争就是科学技术之间的较量,也就是新材料的主战场。在经济实力和战斗力相近的情况下,谁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更具优势就可以胜出。现代技术的发展为新材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发展历经简单到复杂、宏观到微观和经验为主到知识为主三种过程。近几十年来,材料结构和功能又得到深度开发,利用新技术可以弥补材料中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制备工艺和手段。新技术的革命引发了新产业革命,这也意味着新材料给新技术出了一个更大的难题,红外技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和能源开发等新型技术对材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成功解决这些难题,材料科学正在逐步向多质合成、超级工艺和分子设计等方向发展。

分子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综合运用了物理、化学、数学和生物等理论知识,再加上激光、计算机和电子等技术,辅以先进测试仪,用来研究材料的性能,或者利用原子理论预测材料在未来可能具备的性能,并根据需求设计新的分子和才俩。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完善,就可以颠覆材料的研制方法,让材料科学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复合材料是材料发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和树脂基高强度材料。表面涂层则是另一种复合材料,其适用范围广,且经济实用,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多质复合材料是采用有机和无机法合成的,能够制造出耐热、耐腐蚀和使用寿命长的材料,已经取代了钢铁等金属,一跃成为新型结构材料。这些材料的不同质类主要体现在结构上,打破了单一材料的局限,通过扬长避短提升了性能。信息功能材料主要是增加材料品种、提升性能,主要包括半导体、红外、液晶和磁性材料等,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生物材料拥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其一是生物医学材料,可用于修复人体器官、组织或血液;其二是生物模拟材料,譬如反渗透膜。低维材料具备体材料没有的性质,例如零维的纳米金属颗粒是电的绝缘体,采用纳米制成的陶瓷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塑性,一维材料有有机纤维和光导纤维,二维材料有金刚石薄膜和超导薄膜,这些材料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

材料科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利用新科技改变材料的使用方法和制造手段,对传统材料进行加工重新利用,让新型材料拥有特殊的功能,以达到生物、能源、通信和航空等领域的需求。目前新材料领域出现了一门新学科———高分子智能材料,主要是通过有机合成法,让没有生命力的材料变得有生机。这种材料已经得到应用,也成为各国的新研究课题,不久的将来应该会进入我们的生活当中。此外,建立材料系统工程,建设好材料信息网,合理使用各种材料,将材料、环境和能源三者平等视之,以达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这也是材料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3 结论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3篇

“十一五”以来, 石油和化工行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自主创新, 不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以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来共评出行业年度科学技术奖1273项, 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33人;共有152项石油和化工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其中, 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推荐, 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共33项, 《超大规模MDI制造技术开发》、《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行业科技发展趋势

面对资源短缺、能源紧张、环境压力大等世界性难题, 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正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 循环经济理念贯穿整个生产流程, 低碳引领未来化工发展。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资源加工型原材料行业, 高度依赖能源与矿产资源。而我国资源利用率偏低, 并伴有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 由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增长中的能源与资源供给跟不上更快增长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我国石化产业面临巨大的供求矛盾压力。为此, 在对现有石化产业新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 要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理念, 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方式和少排放、多利用的消费模式。

第二, 产品开发向高性能、低成本、高附加值和专用化方向发展。产品的高性能化、精细化是世界化学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通过改性提高材料性能, 是当前材料高性能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用塑料的工程化、专用化, 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已是世界各国聚合物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和热点。精细化工产品的专用化、高附加值化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满足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 而且能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第三, 技术开发向技术集成创新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和不断渗透, 特别是系统论思想的广泛传播, 当代技术开发和创新模式已发生质的转变, 由注重单项技术创新向注重技术集成创新转变, 达到从整体上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的目的。

第四, 原料结构及其生产路线有了明显调整。依据我国“富煤少油”的资源情况, 积极发展油气勘探技术、现代煤化工技术和生物技术等, 促进原料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突破资源制约, 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第五, 新型催化、分离和化工过程强化等关键共性技术仍然支撑产业技术升级。未来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 将主要依赖新型催化材料与技术、先进的分离材料与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的进步及发展, 这些先进共性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将改变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模式、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推动节能减排。

第六, 纳米、信息等现代技术正得到广泛应用。纳米技术在化工材料中更为宽泛的应用已成为支撑化工材料高性能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信息技术在石化产业中应用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此外,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等新兴技术也将在石油和化工行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 其发展必须以科技为先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 应放弃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模式, 积极主动地拓宽原料路线, 把低碳节能和可持续发展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贯彻与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产业发展现状, 为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支撑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产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提高产业竞争力, 需要创新和发展行业核心技术。我国石化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新产品制备技术和深加工技术, 延伸产业链, 拓宽产品幅度, 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化、专用化、绿色化和高附加值化, 才能优化产品的结构, 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为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

二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提高节能减排水平, 需要大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增强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石化工业行业众多、发展不平衡, 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 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量利用率,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石化工业, 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推进节能减排, 促进产业升级。

三是突破原料制约瓶颈,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需要发展原料多元化、低劣资源高值化等技术。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提高石油、磷矿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 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 实现化工生产原料多元化, 才能突破资源“瓶颈”, 保持石油和化学工业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转变发展方式,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更加需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作为传统产业的石化行业, 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由于研究工作起步较晚, 技术难度大, 我国普通处于发展初期。只有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集中精力开发一批支撑石化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才能实现石化产业结构由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总体目标

到2015年, 在石油和化工科技开发及技术创新领域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突破80~100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 其中20~30项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自行研制10~15套大型成套石油和化工装备,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开发一批高性能化、绿色化和高附加值化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并实现产业化, 精细化工率由“十一五”末的45%提高到50%;

3.大力开发和积极推广低碳技术, 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 “十二五”末高耗能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能耗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再下降15%。COD和氮氧化合物排放总量均减少10%,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12%,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8%;

4.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建成8-10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5~8个国家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 8~1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20~2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

5.培养和造就一支技能大才、经营管理人才、科研人员协调发展、相互补充的石化行业人才大军, 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 人才竞争优势明显提升, 为“石化强国”目标实现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重点任务

为实现“十二五”战略目标, 针对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技术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科技需求, “十二五”期间, 行业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工作应突出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重点突破和发展大宗合成材料、关键材料高性能化、低成本化技术, 重点突破和发展产品精细化、专用化、高附加值化技术。“十二五”期间, 要重点突破和发展大宗合成材料及关键合成材料高性能化、低成本制造技术, 开发低污染纺织染料、高性能汽车颜料、电子化学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清洁制备技术, 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将我国精细化工率提高到50%, 推动我国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二是围绕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大力发展新催化材料与技术、新分离材料与技术、化工过程强化技术及节能减排技术等。“十二五”期间, 要重点发展新型催化、分离及过程强化等共性技术, 提高反应和分离效率, 大力发展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 从而降低废弃物排放, 减少能量消耗, 推动行业节能减排, 实现产业技术升级。

三是围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 大力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子午胎、绿色农药、高性能染料、清洁油品等制备技术。“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 高性能合成橡胶,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低硫、高烷值的清洁燃油, 轻质高强飞机轮胎、节油轿车轮胎、特种工程轮胎, 特种涂料、环保涂料和高档润滑油脂等高性能、安全环保的化工材料及应用。

四是围绕突破资源、能源、环境制约, 着力发展新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重质油等劣质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生物技术等。“十二五”期间, 要重点发展新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生物技术制L-乳酸、1, 3-丙二醇、丁二酸、纤维素乙醇、生物质乙烯等基础化工原料, 进而制备生物基质的合成树脂、橡胶等化工新材料, 降低石化行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重点发展中低品位化学矿和重质油等劣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废旧化工材料的高值化再利用技术,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减少污染物排放。

五是围绕培育化工新材料、新型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积极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制备与产业化技术。“十二五”期间, 重点开发特种工程塑料、膜材料、特种纤维 (主要含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氟硅新材料等新兴材料制备技术;与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的化工产品与技术, 包括生物化工产品、电子化学品、高性能涂料、关键中间体等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制备技术, 着力培育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关联及展望 第4篇

彭雷清,广东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摘要:市场营销組合理论历经4P、多P、4C、4R和4V理论的变革。本文在回顾营销组合理论发展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其发展的历程,揭示其发展原因及理论间相互联系,并提出研究展望。

关键词:4P;4V;4R;营销组合理论

Neil Borden上世纪50年代初提出了“市场营销组合”概念的定义,即市场营销人员依据营销目标和营销战略综合运用并优化组合多种可控因素以实现其营销目标的活动的总称。McCarthy1964定义“市场营销组合”为,营销经理指导下的旨在满足目标市场的全部因素的组合。McCarthy &Perreault1987定义“市场营销组合”是旨在满足其目标市场,可以协调的可控变量。Kotler 和Armstrong1989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以为了在目标市场上产生其想要的反应的而融合一套可控营销变量。Kotler,Armstrong,Wong,& Saunders2008对“营销组合”的定义:企业用来为了在目标市场创建所期望得到的反应的可控制的一套营销工具组合。[2]总的来说,“营销组合”是组织旨在达到其所理想的营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企业可控的因素、活动或变量。

一、市场营销组合的演进

Jerome McCarthy1964在Borden提出的市场营销组合12个要素基础上,提出了4P理论,即产品Production、价格Price、渠道Place、推广Promotion。Philip Kotler1967进一步确认了这一以4P为核心的营销组合。

6P:Philip Kotler1986提出,企业为解决政治壁垒和公众舆论,应该增加政治Politics和公众关系Public Relation,即6P。7P:7P组合的产生是伴随服务营销而提出来的。1981年,Booms&Bitner在4P基础上增加了三个“服务性”P,也就是参与者Participants,有学者也称之为人(People)。10P、11P:科特勒提出,应当在6P策略要素基础上加上4P战略要素:探查Probing、分割Partitioning、优先Prioritizing和定位Positioning;同时,从服务营销角度,重新强调了“人People”的重要性。即11P。[4]12P:另外,也有学者在10P基础上新增包装Packaging、人员推销Personal Selling or Peddling,从而形成12P,但这基本上都可归结到产品或促销策略。

Brunner1989提出4C组合——概念Concept、成本Costs、渠道Channels、沟通Communications。但是由于与4P没有本质区别而没有被广泛认同。Lauterborn1990发表了他著名的“4P退休,4C登场”论文,提出4C组合: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顾客成本Cost to the Customer、便利性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并提出企业应该多去考虑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5]4C组合从一出现就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顾客满意管理的理论基础。但4C更多关注顾客的短期需求和利益,而在解决如何建立企业与顾客之间长期关系的问题。

目前占主流4V组合是吴金明2001提出的:差异化Variation、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价值Value、共鸣Vibration。并认为4V是不同于于4P和4C的第三代新的模式。在行销学界掀起了一场风暴。

4R理论有两种表述。Schultz提出:关联Relation、反Reaction、关系Relation、回报Reward。Ettenberg提出:概念Concept、成本Costs、渠道Channels、沟通Communications。4R体现和实施了关系营销的基本思想,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描述了市场营销的构架,与4P、4C、4V相比,其更具互利性、互动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6]

二、营销组合的发展分析和相互联系

营销组合的变化体现了随着时间的变迁营销理念的更替和营销理论的演变。营销组合理论的发展变化还体现了外部竞争条件的不段变化。各种营销组合理论是一脉相承,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产品承载了顾客价值,价格代表了顾客成本,渠道为企业和顾客之间创造便利性以及以促销加强沟通。4P属实际操作层次,以企业视角为基础,市场导向为核心;多P理论是介于4P与4C之间的发展阶段;多P的发展出来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之外,还逐渐融入了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视“顾客”。4C属于行动指导思想层次,以顾客导向为基础,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4R企业战略层次,以利益共同体为基础,以建立主动性关系为核心;4V属于社会和系统层次,是以价值导向为基础,差异化为核心。舒尔兹4R组合和艾登伯格4R组合相比较于4P组合和4C组合而言,从企业与顾客见战略伙伴的视角,强调了企业与顾客之间要建立长期关系。

而且,对于同时针对4P、4C、4R理论的发展或者对比研究,也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4C、4R是4P理论的发展,可以代替4P。另一种观念认为,4P、4C、4V、4R是一种平行理论。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是分别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营销组合系统观的角度辨析的。总的来说,4P、4C、4V、4R理论并不矛盾,但是也并不平行,而是企业在进行营销组合策略中战术、指导思想、战略和社会及系统四个不同的层次。而且,不同的营销组合适合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所以,不存在谁替代谁,谁颠覆谁。与此同时,4P、多P、4C、4V、4R等营销组合理论只是对营销理论的概括和抽象,任何一个组合都不是企业营销唯一的、长久的策略。企业在利用影响组合理论的时候,应该既注重短期的交易关系,也不能忽视建立企业与顾客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既要站在顾客的角度关注顾客的具体需求,也要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关注如何影响和满足顾客的需求。结合自身情况及相应发展阶段,灵活运用各行销组合来是实现企业目标。

三、研究意义及展望

营销组合使得营销便于操作,允许营销活动从企业其他活动中分离开来以及把营销活动委托给专家。营销组合的不同组成还可能改变一个企业的竞争地位。一方面,可以从研究组合构架的拓展入手,如拓展4P、4C、4V或者4R的框架。6另一个方面,可以从营销组合的概念和组成因素方面进行拓(如Dr.Muhammad Tariq Khan,2014)2,也比如之前把4P拓展到6P、7P、11P甚至12P。(作者单位:1.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广东财经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

课题资助信息:

正式控制对销售人员行为的影响:中国人传统性的调节作用,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2,12YJA630095正式控制对销售人员行为的影响,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GD11CGL07

参考文献:

[1]Neil Borden.The Concept of the Marketing Mix[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0,(11):71-84.

[2]Dr.Muhammad Tariq Khan,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Mix and its Elem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4,(2):95-107.

[4]盛敏.营销组合模式的演变和发展[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5,(2):48-51.

[5]艾略特·艾登伯格着,文武等译.4R营销—颠覆4P的营销新论[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5篇

公司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将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及时发送学习资料,供大家决策参考。本期学习内容是工信部新发布的《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对全文进行了摘要(见附件),如果需要学习全文和其它几个子规划,请联系我们。

工信部2012年2月5日全文发布《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以及《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危险化学品“十二五”发展布局规划》、《农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四份子规划。根据《规划》,氮肥、农药、氯碱等多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将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提升。

多个行业集中度提升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石化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增长到14万亿元左右。《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炼厂平均规模超过600万吨/年,石油路线乙烯装置平均规模达到70万吨/年以上。氮肥、农药、氯碱、纯碱、电石、轮胎等行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行业销售收入过千亿的企业达到10 个以上。

具体而言,在化肥方面,到2015 年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支持钾肥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整合,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为主的集约化产业格局。

农药方面,将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优势企业跨地区整合农药企业,促进原药、制剂上下游一体化;实现农药企业大规模、多品种、国际化经营。到2015年农药原药生产企业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的达到20家,培育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药企业集团。

建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基地

作为国家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领域,成品油仍然是“十二五”石化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规划》指出,成品油“北油南运”状况“十二五”期间

要得到改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三大石化产业区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形成3-4个2000万吨级炼油及3个200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配合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东北、西北、西南石化产业布局。

对于煤化工方面,《规划》指出,传统煤化工布局分散状况将得到改善,现代煤化工产业向资源地集中。突破现有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格局,鼓励石化化工企业与煤炭、电力等企业联合,形成若干个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煤电化热一体化”产业集群和大型煤化工生产基地。

鼓励发展高端产品与新材料

“发展高端石化产品是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工信部原材料司有关人士解释说。

此前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则将新材料作为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化工新材料又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石化高端产品将以发展化工新材料为主。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十二五”全行业要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化工新材料及中间体、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石化化工产品。一是大力发展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等先进结构材料,促进结构材料的轻质化;二是加快发展以氟硅材料、功能性膜材料为代表的非金属功能材料;三是加速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四是注重发展电子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化学品、环保型塑料添加剂等高性能、环境友好、本质安全的新型专用化学品。

我国化学灌浆技术发展与展望论文 第6篇

摘要:结合水电工程建设,概述了50年来,我国化学灌浆材料、技术及设备,从无到有的发展及应用成果.并根据其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化学灌浆技术近期发展的方向.即开发推广无公害、耐久性好、适应工程各种要求,且价格低廉的化学灌浆材料;改进提高化学灌浆技术;促使化学灌浆设备、仪器生产的定型化、系列化、成套化、标准化和环保化;制订化灌施工规程、规范和全国性的行业标准等.

关键词:化学灌浆无公害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盐酸性水玻璃化学灌浆泵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7篇

摘要: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叶子却有诸多功效,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却并不清楚这些功效的具体原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尤其是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的完备,茶叶中的以茶多酚、香气成分、生物碱、皂苷、甾醇、有机酸等为代表的主要功效成分及其对应的功效原理已逐渐为人所知。并且,在这种新背景下,我们可以展望茶的未来,为其寻找到更多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字:茶叶;功效有机物;药效及原理;发展前景;茶文化。

1.茶多酚

一、茶叶历史简介 茶多酚是从茶叶中提取出来的最主要、对人体最有益的精华成分主要成分为黄烷—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神农百

3—醇衍生,俗称“儿茶素”。因为前三种物草经》中有这样一句记载,“神农尝百草,日

质都具有2—苯基苯并吡喃的基本结构,所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其

可统称为类黄酮化合物。茶多酚主要具有以实就是“茶”的本字。可见,在我国有几千

下功能:

年的饮用历史的茶,最早是作为药用解毒之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茶多酚通过物而被发现的。根据发酵度和制作工艺的不降低机体的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等)、免疫细同,茶可分为绿、红、青(乌龙)、白、黄、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红细胞等)及免疫分

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来内的过氧化物含黑和花茶等六种。不同制作工艺使茶所含成量,调节免疫功能,消除人体内的过量自由分、含量不尽相同,但其种类基本相同。中

基。

国茶最早向西方输出,也是作为“神奇的东

减轻吸烟危害,保护肝脏——茶多酚可方之草”因其药用的价值而被西方人接受的。

有效清除烟草燃烧时产生的脂质自由基并且早期在西欧的一些国家,人们只有在药房才

可以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茶多酚可有效降能买到茶。但随着茶种植的扩大,中国茶也

低血脂,促进不饱和脂肪酸对低密度脂蛋白开始在民间慢慢普及了,并且为越来越多的的酸化作用,使脂类物质形成胆汁酸和裂解人所喜爱。到目前,茶已和可可、咖啡并称

产物随粪便排出体外,从而保护肝功能。

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减肥美体,美容祛斑——茶多酚能够阻那么,看似普通的茶叶为何有药用价值

挡紫外线和清除紫外线诱导产生的自由基,呢?这还得从茶的组分说起。茶叶中的干物

从而保护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也可抑制质除了不到10%的无机物外,其他大部分均是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包括茶多酚、香气成分、酪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减少黑色生物碱、皂苷、甾醇、有机酸等主要的功效素的分泌,阻止脂质过氧化,实现祛斑美颜。成分,以及脂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色调理肠道,通便排毒——茶多酚能够抑素、维生素等常见成分。茶叶的药效成分主

制肠道内的有害菌、促进有益菌,从而改善要是由功效成分体现出来的。

人体肠道菌群组成,维持微生态平衡,增加

二、茶叶的主要功效成分及其药效肠道免疫功能。并且,茶多酚还能与细菌蛋

白结合,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细菌作用

死亡,进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

降低脂血压,防脑疾病——茶多酚能够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其机理在于它能与脂类结合,并通过粪便将其排出体外。同时它能促进血管内膜斑块中的胆固醇较多地逆向转运至肝脏,并在其中将代谢生成的胆固酸排出体外,从而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延缓衰老,抗肿瘤——茶多酚作为强抗氧化剂,不仅能够清除过量自由基,而且还能竞争性地与自由基结合,终止自由基的链式反应,从而预防或减轻自由基的危害。茶多酚将清除过量自由基作用和调节免疫作用相互关联,起到了延缓衰老的功效。

2.香气物质

香气是茶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茶的香气成分,在茶中的总含量虽是微小的,但种类繁多,不下400种。其中构成鲜叶的香气种类较少,约近50种。就成品而言,绿茶较多,约有 100余种,红茶的种类最多,约有300余种。

茶的香气不仅使茶具有了各种各样的风味特征,也使其具有一些重要的药效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深入,这些药效作用逐渐为人所知。典型代表就是由茶叶香气制成的精油,可以调节精神状态、抑制血压上升,同时还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老化等功效。美国卫生基金会名誉会长魏斯博格博士看法是:每日起床后,用点绿茶精油,可以振奋神经、提神醒脑,如同机械使用前先暖机,渐渐带动全身器官做准备,给你精神活力的一天。

茶中的香气物质除了茶叶本身所具有的之外,还能根据茶叶的吸香原理,用人工的方法加入一些其他的香味物质。这样一来,茶香物质的种类与药效就更加多样化了。

3.生物碱

茶树体内主要是嘌呤类生物碱,也有少量嘧啶类生物碱。在茶叶中发现的嘌呤碱有8种,即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和拟黄嘌呤等。茶叶嘌呤生物碱以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为主,咖啡碱占干重的2%~4%,可可碱约0.05%,茶叶碱约0.002%。咖啡碱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是茶叶中含量最高的生物碱,一般含量为2%-4%,故也是茶叶的特征性物质。那这三种碱又分别有哪些药效呢?研究表明:

咖啡碱对人体具有兴奋作用,能强心、利尿、提神等作用。对咖啡碱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报告中的结论是在人正常的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等作用。

茶碱功能与咖啡碱相似,其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能力较咖啡碱弱,但能强化血管和强心作用、利尿作用、松弛平滑肌作用比咖啡碱强。

可可碱的功能与咖啡碱和茶碱相似,其兴奋中枢神经的能力比前两者都强;强心作用比茶碱弱,比咖啡碱强;利尿作用比前两者都差,但持久性要强。

4.甾醇

甾醇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按其原料来源分为动物性甾醇、植物性甾醇和菌类甾醇等三大类。动物性甾醇以胆固醇为主,植物性甾醇主要为谷甾醇、豆甾醇和菜油甾醇等,而麦角甾醇则属于菌类甾醇。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是植物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所有来源于植物种子的油脂中都含有甾醇。植物性甾醇不溶于水、碱和酸,但可以溶于乙醚、苯、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相关研究表明,茶叶中的甾醇主要有以下功能:

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植物甾醇可促进胆固醇的异化,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内的生物合成,并抑制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抑制肿瘤作用——植物甾醇具有阻断致

癌物诱发癌细胞形成的功能,β-谷甾醇等植物甾醇对大肠癌、皮肤癌、宫颈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促进新陈代谢——甾醇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维持第二性征,其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浓度。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调节激素水平——碍胆激素吸收的作用,降低人体激素水平,当人体激素水平低于正常值时,植物甾醇会“转化”成人体所有的激素,提高人体激素水平,从而达到平衡。常见的含植物甾醇的有瓜蒌仁(俗称吊瓜子)等。调节人体激素水平,在抗衰老等方面都有特殊效果。

5.有机酸

茶叶中有机酸种类较多,含量约为干物质的 3%左右。且这些有机酸多为游离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制茶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有棕榈酸、亚油酸、乙烯酸等。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 25 种,有些有机酸本身虽无香气,但经氧化后转化为香气成分,如亚油酸等;有些有机酸是香气成分的良好吸附剂,如棕榈酸等。虽然茶叶中柠檬酸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可以促进体内钙的排泄和沉积,如长期大量摄入,有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6.皂苷

茶皂俗称茶皂素,为一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的混合物。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非离子型天然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发泡、乳化、分散、湿润作用,并具有抗渗、消炎、镇痛、抗癌等生理活性。皂苷可用于制造多种类型的乳化剂、洗涤剂、发泡剂等,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茶皂苷的生产及应用不仅对日用化学工业的发展而且对充分开发利用茶籽饼这一天然资源都有较大的意义。

三、茶叶的发展前景展望

目前,茶主要是作为一种健康饮品而为广大消费者所追捧。那么,能否利用现代思维给茶的发展寻找一些其他的方向呢?

1.茶食品

利用茶的色、香、味形等特征及其药效保健功能,除了制大家比较熟悉的茶叶蛋以外,还可以制作出其他更多丰富多彩的茶食品。例如,在那些高脂肪食物中加入一些茶,以茶的清香来减少油腻感,以茶中的茶多酚来降低使用者体内的脂含量,既防发胖,又防脑疾病。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原本被视为“不健康”的高脂食品也变得老少皆宜了。一旦这一销路打开,市场会立即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会去琢磨怎样让茶这一神奇的物质与更多其他的食物建立起联系。所以说,将茶引进餐桌不仅能促进茶叶的发展,大大激发茶叶的需求量,还能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变得更健康。

2.茶保健品

既然茶有很多的药效作用,那么,除了以配角的身份进入日常的食品菜肴中,茶也能以主角的身份进军保健品行列。目前市场上保健品的种类繁多,难免鱼龙混杂。很多保健品都是打着天然、健康的旗号,而暗中以人工伪劣原料坑骗消费者,从中谋取暴利。如果能踏踏实实地将茶这种保健品做好,让茶成为广大消费者绝对信任的天然保健品,那么其销路必会大开。为了使茶保健品的功效更好,可以在以茶为主要功效物质的基础上,再针对不同人群,加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使茶保健品变成名副其实的超级保健品。3.茶文化

茶的药效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注意到,以前的人只是凭借经验而得知的,他们在悠闲地品茶、享受茶带给自己的清新感受时,却无法得知茶的药效原理。为什么这种普通的小树叶能有如此大的功效?到底是什么给力它神奇的力量?或许古人们思考过这些问

题,却没有答案。答案是在现代科技发达,有机化学理论知识完备之后,才逐步分析,使得茶的药效原理逐渐为人所知。如今,有着悠久历史的茶已发展成一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括深厚的精深文明层面。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凭借技术将茶剖析,弄清它的组成、药效以及药效原理,让神秘的茶变得普通。但我们却永远无法靠科技来解析蕴藏在那小小的叶子背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也不应该盲目地以科技和知识来挑战茶文化的光辉,因为茶是我们伟大的祖先历经艰苦才发现的,茶的很 多药效作用是爱茶的先辈们在不知原理,而完全靠无数的经验才总结出的。它折射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高深智慧与高尚情操。从某种意义上说,茶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科技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知识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的。如果说想把它们同茶文化联系起来,那么必定是靠它们来更大程度地挖掘茶无穷无尽的潜力,让神奇的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让中华茶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他们一同感受中华茶文化的光辉。这是我们的荣耀,也是我们的责任。

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

参考文献:

[1].郑毅:《绿茶(茶多酚)的功效与应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徽州茶文化研究中心安徽黄山 [2].周芸,周菊峰,陶李明,徐满才,刘文奇:《大孔PMVBS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研究》 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郴州423000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长沙410081 [3].刘秀华,谢云,钟志京,邓义:《龙井茶叶热解气体产物中有机物的分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化学研究与应用》 2009年2月第21卷第2期 [4].谭和平,叶善蓉,邹燕,陈丽:《茶叶中生物碱的分析方法概述》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21 [5].谢光:《茶叶生物碱对为蛋白酶部分梨花性质的影响》四川大学

硕士申请论文 2006年4月25日 [6].江和源:《茶叶功能成分的开发利用与提取制备》

化学材料的发展与展望 第8篇

1 化学材料的发展历程

材料是一切社会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 故历史学家常用材料名称来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在人类的童年时代, 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人们找寻天然石块以及磨制有一定棱角的石器与自然界作斗争, 这一时期被称之为“石器时代”;后来由于金属铜和铁的使用, 人类迎来了“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后, 大规模地使用机器, 人类又进入了“钢铁时代”;本世纪20年代以来, 化学合成工业迅速发展, 一大批自然界本来没有的高分子化合物被人工合成出来, 并很快普及到社会生产和人类社会各个角落, 人类进入了“高分子时代”。由于现代许多新兴的技术部门需要使用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科学家们把人类在古代就使用过的陶瓷材料来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研制出一大批具有优越性能的所谓“精密陶瓷”材料, 未来学家们又指出, 我们将面临一个新的“陶瓷时代”。

从人类社会开始到本世纪20年代以前, 人类对材料的认识基本停留在表面的观察和经验性的积累方面, 所能创造和利用的主要材料几乎都是单一的。近几十年来, 由于现代物理学和现代化学、特别是固体物理和固体化学理论的进展, 加上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武装起来的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 使人们对材料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 从而有可能在晶粒、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物质结构以及发现不同的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现代尖端技术创造的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超高压、强磁场等条件, 使人们能够从本质上去认识材料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能。

材料科学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一方面它要利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解决材料研究中的科学问题;另一方面, 它所研究的问题本身带有综合性, 是从各种各样的材料制造和应用中综合起来的。材料科学技术与多种学科和技术相联系, 它是多种学科和技术互相沟通的产物。它广泛涉及到力学、物理学、化学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材料科学的发展, 又为这些基础学科提供了研究的课题和资料。总之, 材料科学技术与多种学科和技术互相联系, 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 协同发展。

2 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世界正在面临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而新兴核技术的物质承担就是新材料。正是新技术的需要促进了新材料的不断发展, 而新材料的发展, 又反过来促进了新技术的飞跃。另外, 军事工业的国际竞争激烈, 促进了新材料的高速发展。现代战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对抗, 就是新材料的的战争。在经济实力和战斗意志相近的情况下, 谁在武器的材料和其他相应技术上占优势, 谁就可能支配未来的战争。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新型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材料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由以经验为主到以知识为主的过程。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 对材料内部结构及其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可以利用一系列新技术成果控制材料中的杂质和缺陷, 完善制备工艺和检测手段。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新产业革命的兴起, 不断向材料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难题。空间技术、能源开发、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学技术、红外技术、环境保护等新的技术应用领域对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 解决这些难题, 材料科学技术目前正在向分子设计、多质合成、超级工艺的方向发展。

分子设计主要是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基础理论, 运用计算机、激光、超声、电子等尖端技术手段, 配合一系列先进测试仪器,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材料的性能, 或利用原子结构理论预测未知材料的性能, 并根据指定性能和要求, 重新设计分子和新材料。如果这项高难技术能够趋于完善, 将会根本改变目前研制材料的方法, 使材料科学技术来一个划时代的飞跃。

复合材料是结构材料发展的重点, 其中主要包括树脂基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碳碳基复合材料等。表面涂层或改性是另一类复合材料, 其量大面广、经济实用,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多质复合材料是用有机合成, 特别是无机合成的方法, 制造质轻、高强、耐热、耐腐蚀、长寿命的材料, 代替钢铁等金属作为新型的结构材料。这些材料是多种不同质类的材料在微观结构上扬长避短地结合起来, 突破了单质材料的局限, 性能大大提高。

信息功能材料增加品种、提高性能。这里主要是指半导体、激光、红外、光电子、液晶、敏感及磁性材料等, 它们是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生物材料将得到更多应用和发展, 一是生物医学材料, 可用以代替或修复人的各种器官、血液及组织等;另一是生物模拟材料, 即模拟生物的机能, 如反渗透膜等。

开发低维材料, 低维材料具有体材料不具备的性质。例如零维的纳米级金属颗粒是电的绝缘体及吸光的黑体, 以纳米微粒制成的陶瓷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超塑性纳米级金属铝的硬度为块体铝的8倍;作为一维材料的高强度有机纤维、光导纤维, 作为二维材料的金刚石薄膜、超导薄膜等都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另一个方向就是利用一些最新科学技术来改变材料的制造工艺和使用方法, 对传统材料加以新的利用, 并使新型材料具有特异功能, 以满足宇航、生物、能源、通信等技术领域的需要。

目前在新材料领域中, 正在形成一门新的分支学科-高分子智能材料, 也有人称机敏材料, 高分子智能材料它是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 使无生命的有机材料变得似乎有了“感觉”和“知觉”。这类材料在实际中已有了应用, 并正在成为各国科技工作者的崭新的研究课题, 预计不远的将来这些材料将进入到我们生活中。

另外, 建立材料社会系统工程, 抓好材料信息网的建设, 做到各种材料的合理使用。开展对材料——能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综合研究以节省能源、保护资源、减少污染等问题也是材料技术所面临的课题。

摘要:化学材料是人们用来制造工具和产品的物质, 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用材料作为时代划分的标志, 有“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钢铁时代”“高分子时代”, 目前, 一大批新型材料相继问世, 材料科学技术目前正在向分子设计、多质合成、超级工艺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材料,发展,历程,特点,展望

参考文献

[1]王德胜.现代科技精华[M].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 1.

理论有机化学的发展和展望 第9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理论;发展趋势;现代化;财经理论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知识经济取代,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导致了重大的变化,主要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方面。在此背景下,财务会计理论也要符合市场需求,主要变化是在会计理论和准则上,这给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和动力。因此,为了促进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充分探索现阶段的变化,并且掌握其本质,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研究。

二、财务会计理论的主要内容

1.会计主体

在新的世纪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计算机和互联网变得越来越流行,并且数字信息处理技术也进一步加强。在当今时代下,会计理论能够打破国界的制约,开展国际联盟和分组。这将提高会计科目的变化,会计主体认证的难度增加,所以会计核算的范围是很难定义的范围。

2.会计基本前提

根据现代经济,会计的基本前提是指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会计主体,在会计各个组成部分方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都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

3.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包括提供信息的对象、原因以及主要内容等。在传统模式中,会计信息用户通常被看作一个整体,它提供了一般的会计报表。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可以及时通过网络在会计信息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交流,决策模型在信息提供者研究后,考虑其金融需求,并提供详细的财务报告,因此,在当今时代,会计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型提供特殊的财务报告。

4.会计分期

为了提供会计信息及时按照企业的决策和要求是会计分期的目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取得了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会计操作的及时性和监管。企业网站相关信息需求可以及时了解相关的财务信息,因此,在现代经济中,会计分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5.持续经营

在知识经济的前提下,企业通过项目的内部需要和特点,利用互联网来辅助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合作企业就会自动解散。在当今经济时代中,这种临时的企业联盟已经很常见,因此,连续操作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概念。

6.会计要素

传统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创新作为新经济的核心,无形资产已成为企业生存的根本,会计要素最重要的逐渐变为知识。

7.货币量

网络的应用,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活动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市场波动逐渐增加,这将增加货币计量上的困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扩散,将会产生一种通用的全球货币计量单位,因此,会使国际金融和贸易更方便。

8.会计权益理论

以往的会计平衡公式主要反映财务资本所有者的切身利益,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不能够反映,然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创新能力,知识,信息将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因素,企业的金融系统不仅包含非人力资本,同时应该体现人力资本。因此,有必要更新最新的会计权益。

三、现代财务会计的状况

1.持续经营的概念转变

可持续管理的企业可预见未来情况,可以继续进行运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企业的多样性和可变性在发展过程中,都可以像以前那样继续运行,在持续运营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变化,业务时间是不可预测的,在此状况下,为了符合全球经济的发展,可持续管理的概念将会改变,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将同样进行相应地改变。

2.会计分期的概念转变

会计分期的概念主要是指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及时使用做出相应决定,在知识经济在新形势下,通过现代技术掌握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具体的信息来源,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最新的信息的分享。为用户提供便利的信息,及时获取最新的信息并且进行使用。新知识经济冲击下,会计信息也受到影响,也将会提供越来越多的渠道,会计变更与月度会计期间假设生成,会计分期这一概念也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3.货币计量的概念转变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代,货币计量和货币的价值将会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中发生变化,货币价值以往是恒定不变的,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货币的价值也将会改变,它早以不能满足财务会计理论的要求,经济体制也将影响货币计量,所以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及时应对全球一体化。

四、现代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从上所述,我们发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使得财务会计理论元素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意义概念和实现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探索会计理论快速发展的趋势,把握它的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其包括以下发展趋势:

1.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

会计人员是使用者和学习者,他们要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创新,扩大他们的知识,增强综合素质,使自己的成长为专业的新会计人员。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从业人员所拥有的知识结构必须多样化进行发展。

2.会计基表假设得以创新

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基本表面临着新挑战。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这让会计主体的特征发生变化。可持续管理的意义也更新为“经济一体化从形成到业务目标实现的时间”。在最初定义的基础上,会计分期有了越来越多的灵活性和包容性。针对一些暂时联合的企业来说,是可以拖延实现分期假设的,并且把报告期安排在事务期。货币计量在原始的测量范围外,还存在非货币计量。

3.理财观念得以强化

会计管理的概念坚持的原则是以人为本。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要载体就是人类,知识取决于人类创造、发现并且进行发展,因此,人类是知识经济的主体部分。相比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源有更高的增值。因此,现代财务会计理论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责任相结合的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专业人士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调动会计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理论。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因素影响着会计理论,会计信息的安全性也增加了。在此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系统必须更新及时并且加强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风险的概念,在会计理论内部规律的基础上,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实行合理预测,加强风险意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信息采集速度和数量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更新信息管理的概念,相关网络技术进行熟练把握,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

4.网络会计得到普及

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网络会计随之产生。网络运行环境也就是网络会计所面对的一是指国际贸易中国际发展的企业信息;二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交流共享的加强。在当今发展经济中,企业的运营管理涉及到生产、财务以及销售部门,这几个部门都要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网络会计使每个企业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会计信息,使企业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了解及时更新的财务信息。

五、结束语

总之,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财务会计理论带来了机遇,同时,随之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各种财务会计理论元素组成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应对新问题对现代经济领域的影响,会计、财务会计理论必须确定发展方向并且及时进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立志,关于财务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论的科学基拙分析思考[J].商,2013(18).

[2]王玉明,论衍生金融工具对现行财务会计理论的冲击[J].商场现代化,2011(20).

上一篇: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下一篇:单位公积金销户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