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2024-06-20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1篇

综合科2011年重点工作计划

结合省局及我局2011年工作重点部署,结合综合科工作实际,现拟定综合科2011年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检务窗口建设,继续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加强大厅窗口建设,完善绿色通道窗口;配置电子触摸屏方便企业查询,规范办事秩序,提高服务水平。

2、加强质量体系建设,促进检务质量管理规范。结合实际修改完善检务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不断增强整体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促进提高检务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扎扎实实做好检务工作。

3.合理进行岗位设置,注重日常业务的规范管理。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设置AB岗,保证在编人员与协检员基本配备,避免职能交叉管理,从源头防止质量隐患。

4、加大检务业务改革力度,提高流程管理质量。组织实施检务证单流程环节管理,规范证单出门及内部差错的登记跟踪,强化流程挂单清理,提高检务业务流程的规范管理,加快证单验放速度。

5.建立内部工作质量自查制度,查找日常工作薄弱环节,提高工作质量水平。对检务工作涉及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制定检查项目,形成《工作质量检查项目表》,定期对检务工作进行自查。

7、加强优惠政策宣贯,强化口岸协调能力。针对总局不断出台区域性产地证政策,我们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组织产地证优惠政策宣贯继。续强化通关单联网核查机制协调功能,努力发挥检关通关业务协调作用。加强与重点口岸局之间通关业务协调,畅通企业口岸通关绿色通道。

综合科

2011年1月19日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2篇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重点工作安排

2011年有关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总体部署,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为核心,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三深化”和“三推进”为重要抓手,指导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全面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重特大事故,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一、健全完善综合监管工作体系,落实安全监管责任

1.进一步落实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职责。各地要参照《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安委〔2010〕2号),完善本级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安全监管职责。

2.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责。认真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二〔2010〕203号),进一步创新综合监管方式方法,完善综合监管体制机制,研究拟定《综合监管工作条例(草案)》。

3.加强和完善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的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作用,认真落实定期通报、定期会商和联合督导、联合约谈、联合分析、联合检查等制度,完善协作联动机制,形成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以全面推进道路交通动态监管为重点,充分发挥科技在事故防范中的作用

4.加大道路交通动态监管系统推广力度。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有关重要批示精神,在2010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会同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动态监管系统安装应用工作,按照国发〔2010〕23号文件要求的时限,完成“两客一危”车辆(即旅游包车、三级以上班线客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动态监管系统的安装工作。

5.加强道路交通动态监管制度规范建设。会同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研究制定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动态监管系统平台技术要求、平台数据交换和终端技术要求三个标准,进一步规范动态监管系统安装应用工作;研究制定道路交通动态监管系统应用管理办法,强化部门监管责任,规范企业对驾驶员的动态监管,切实发挥好动态监管系统的作用。

6.实现道路交通动态监管全国联网联控。在全国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监控平台和国家、省、市、县、企业五级监控网络,推进“两客一危”车辆实现全国联网联控,及时纠正查处车辆超速、超员等违法行为。

7.推进水上交通和大型起重机械动态监管系统安装应用工作。扩大水上交通动态监管试点范围,在全国沿海省(区、市)推动防碰撞系统安装应用工作,建立区域监控平台。2011年底前,海洋运输船舶和60马力以上机动渔船防撞自动识别系统安装率要分别达到70%和40%。研究制定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相关标准规范,在铁路、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领域的有关中央企业和大型企业开展试点。

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推动“打非治违”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8.深化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深化和拓展“五整顿”“三加强”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实运输企业安全责任制。以道路客运安全为重点,严厉打击超员、超速和非法载客行为;支持配合公安、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等部门,部署开展为期五年的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大力加强县(市、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县、乡级人民政府安全监管责任,降低交通违法违规率,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会同农业部门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活动,有效降低农机事故。

9.深化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协调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铁道、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等部门开展以防坍塌、防高处坠落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认真排查治理施工安全隐患,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涉及的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施工部位和环节的重点检查治理。严厉打击转包和违法分包,以及施工企业无相关资质证书非法从事建筑活动的行为。

10.深化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协调配合公安消防等部门深入开展以人员密集场所和高层、地下建筑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持续组织开展以社会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建筑消防设施设置运行和建筑使用性质及装修等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违规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封堵、自动消防设施损坏等非法违法行为。加强建设工程消防安全源头管理,依法落实有关部门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坚决防止新开工建设项目产生先天性火灾隐患。

11.深化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协调配合交通海事、农业等部门开展防碰撞、防泄漏专项整治。以“四客一危”船舶(客滚船、客渡船、客船、旅游船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船)为重点,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船舶运输、船舶非法载客、超载和非法渡运等非法违法行为。支持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平安渔业”示范县活动,进一步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提高渔船作业人员持证率和渔船检验检测率,提升渔业防灾减灾能力。

四、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2.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加快标准制修订进度,健全完善行业安全标准体系。重点推进道路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评估标准化、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水上运输企业体系审核和渡口渡船安全标准化、铁路运输企业安全责任标准化、民航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和电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标准化,督促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13.积极开展标准化优秀班组示范活动。推动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优秀班组”活动,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优秀班组典型,推动企业安全达标。

五、严格事故查处,推动各地区、各相关重点行业(领域)和企业吸取事故教训,强化事故预防工作

14.严格落实事故查处分级挂牌督办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重大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安委〔2010〕6号),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领域)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工作程序,加强沟通协商,提高事故调查工作的实效,切实发挥挂牌督办制度的作用。

15.严肃认真做好事故查处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对事故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建立相关工作制

度,推动事故调查工作不断完善。督促重特大事故按期结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16.切实用事故教训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认真总结分析重特大事故的原因,加强对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对2010年相关行业(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倾向性、规律性问题,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

六、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综合监管履职能力

17.强化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以迎接建党9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发扬学习之风、奋斗之风、奉献之风,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狠抓作风建设,着力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履职能力。

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领域重点推进 第3篇

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采用高效、环保的先进技术, 对资源开采、生产过程中主料、辅料和伴生料综合利用, 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 既可以缓解资源匮乏和短缺问题, 又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资源综合利用包含的内容广泛, 利用的途径也在不断拓宽。近年来, 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正在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如生产的氧化铝、特种硅铝铁合金、超细高岭土、高强模具石膏等产品, 其应用前景和发展势头均被广泛看好。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也已从传统方式拓宽到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燃料、工业原料等多种利用途径。

这个涉及领域如此繁杂的行业, 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需要重点推进。

一是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需要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 提高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的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 重点开展黑色、有色金属和稀有稀土金属矿产共伴生资源的多元利用、梯级利用和高值利用, 发展非金属矿产伴生资源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二是提高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其重点在于排放量大、堆存量大、污染严重的固体废弃物大宗利用和高附加值利用, 继续推进粉煤灰、煤矸石、尾矿、脱硫石膏、磷石膏、冶炼废渣、建筑垃圾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同时加强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余压余热的回收利用。

三是推进废弃电子电器、废旧轮胎 (橡胶) 、废旧纺织品、废塑料、废旧零部件等的回收利用。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4篇

1.科学谋划,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根据长春市粮多,秸秆多,畜禽多,粪便多,农村脏乱差的实际,制定下发了《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计划》。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按照“五整治、五提升”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到2016年,全市农村环境清洁率达到70%,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中心城区环境清洁率达到100%。力争使全市绝大部分村屯环境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新农村。重点实施4项措施。一是百村示范。重点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重点村72个,市级28个,全年完成建设项目199个;二是配套推进。集中整合10个部门11个农村环境建设项目,集中投入,配套推进;三是城乡一体。城区和开发区率先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推广“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的模式,实现农村环卫设施、农村保洁员队伍、日常保洁制度三个全覆盖;四是全域提升。全市集中组织开展春、夏、秋三个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县域所有村全面达到“三消灭、两建立”标准,既消灭垃圾围村、消灭柴草垛进屯、消灭“四害”;普遍建立环境卫生保洁村规民约,普遍建立环境整治“门前三包”。2014年,全市投入环境整治资金2616万元,出动人力25万人,出动车辆6万台次,清运垃圾40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3万个,维修道路1700公里,栽花13万株,专兼职保洁员人数达到6529人。初步解决了“垃圾围村”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加大投入,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长春市获得省补资金3161万元,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1160万元。整合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配套推进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12个环境建设项目。建设农村水泥(油)路1000公里,绿化美化村屯50个,改造农村危房3500户,新建农户科学储粮仓2.5万套,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8个,实施50个村环境连片整治,武装12个乡(镇)和120个村健身器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解决。绿园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整体绿化美化工程,三年累计投入改善农村环境整治资金7780万元。德惠市沿102线布设了“一带十村”,投入1000万元进行了集中打造,建设农村环境的靓丽风景线。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面貌有了根本改观。

3.加强领导,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

一是统一部署。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情况,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高广滨进一步明确要求:綜合整治农村环境是推进幸福长春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要突出重点整治内容,努力为农村农民办一些实事好事;二是会议推动。去年7月,长春市召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召集各县(市)区、开发区的行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现场观摩7个县(市、区)和开发区,23个乡(镇),105个村。姜治莹市长亲自带队参观检查并讲话,对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三是宣传引导。组织长春日报、晚报、交通之声、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对环境卫生春季攻坚战的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宣传。并制作了专题片《长春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纪实》和宣传画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剪影》,系统展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果;四是推广模式。在实践中,长春市探索出多种长效管理模式,比如绿园区“城管下乡,城乡一体”管理模式;榆树市恩育乡红庙村“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管理模式;九台市政府“政府扶持,农民参与,村级组织”的管理模式;农安县陈家店村“建农民新居,实行社区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的积极推广,对全市面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五是部门联动。注重明确部门责任,分兵把口,形成合力。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印发了《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方案》,围绕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民俗特色和乡风文明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量,开展长春市首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提升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在全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3月份,下发了《长春市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月活动方案》,对全年的整治任务明确部署,逐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会议精神,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合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建设美丽乡村,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做出努力。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5篇

一、关于综治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情况

根据区政法委的工作要求,**街道综治办积极贯彻全市加强和创新综治领域社会管理工作推进会精神,专门召开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推进会,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持。会上,街道根据会议精神,制定了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方案,成立了以*书记为领导的创新办公室,并形成2011年综治工作新思路书面材料,注重更新思维,树立综合治理工作新理念;努力创新方法,实现综合治理工作新突破;积极完善机制,开创平安创建工作新局面。

会后,根据会上制定的创新方案和工作思路,将“抓平安就是抓发展”、“促平安就是促稳定”、“保平安就是保民生”、“创平安就是创和谐”这四大理念贯穿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环节,紧抓重点,以增强“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为基调,以加强专项整治为契机,以强化综治基础建设为后续,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重点,以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加强综治宣传和培训工作为阵地,拓展综治工作新思路,进一步整合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等资源,将街道综治部门建设成为服务大局、方便群众、维护稳定、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的平台,切实做好各项综治工作。同时,积极学习市、区创新工作精神,撰写有关调研报告,实现街道综治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

二、关于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管理平台运行状况

自*月*日**区综治工作会议在**街道召开以来,街道根据区政法委的工作要求,积极投入到社会矛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中来,对此机制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安全认证、深度应用、社会效益和预算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实现矛盾纠纷及时登入、及时分析、及时汇报,使整个矛盾纠纷解决过程透明化、信息化。

街道建立了分析研判制度,每月都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信息开展分析,目前,在街道层面,此平台运行良好。具体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关于程序的问题,都已基本解决。

三、关于街道的技防建设和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情况

为了完成技防城建设,今年街道加大投入,对街道范围内的技防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通过对街道店铺、社区、安全小区、学校及幼儿园安装技防设施的检查,目前街道范围内辖区*个社区全部安装技防设施,有*套CK报警系统、*只探头,已安装防盗门*扇,共有技防安全小区*个,监控仪器*套、探头*只;对今年重点技防建设小区东环新村投入资金*万,设立总监控室、布设监控探头,于今年*月份基本布设完毕。

**街道目前有无证幼儿园*家,已于今年3月份对其开展卫生、消防检查,并将根据区下达的整治标准,于今年年底完成清理整治工作。

四、关于**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登记评定情况

街道现有二级综治工作中心一个,拥有办公面积*m2,工作经费*万元,专职工作人员*名,司法所工作人员*名。街道将根据综治工

作中心等级评定标准开展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等级评定,将之列入年度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强化指导和督查,层层负责,落实责任,推动综治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街道准备于今年11月份前申报一级街道工作中心,加强对综治工作中心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做好常规工作,确保综治工作中心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四个到位”;达到综治工作中心牌子、标识、制度、程序、台帐“五统一”。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6篇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摘要

内容预览:……局等部门,结合新农村、中心村、地灾搬迁安置、造福工程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批组织实施对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居民外迁安置。目前全区已新修编完成炉下镇、赤门乡总体规划,峡阳镇、南山镇大坝、凤池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炉下镇斜溪村等66个行政村建设规划,正在建设大横镇四朵洋、塔前镇茶林、水南街道后谷等多个村镇住宅试点小区。根据省建设厅安排部署,计划于起,对部分条件较成熟的沿江居民集中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截污和集中处理试点工作。 (三)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方面情况 截止10月21……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达标排放工作的监督落实方面 xx区辖15个乡镇,沿江乡镇11个,其中茫荡镇、夏道镇、西芹镇纳入城区环卫统一管理。沿江的峡阳镇、王台镇、来舟镇、大横镇、南山镇、太平镇等6个乡镇,分别于20**年、20**年建成垃圾处理场并经省家园办验收合格,正常投入使用。我局采取每月巡查的方式对已投产的`乡镇垃圾处理场加强运营监管,督促有关乡镇对垃圾渗滤液采取过滤池、沉淀池、芦苇丛等多种形式有效处理,基本达标排放。 ……为保护作者权益,此处省略,需要浏览全文请注册或登录…… ……体意识。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 1、继续开展清洁家园“回头看”活动。督促有关乡镇村进一步完善已建的垃圾处理设施,健全相关清扫保洁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确保设施的正常有效运行,巩固家园清洁整治效果。 2、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与区人大城乡委、区效能办等有关部门,按规定的方案,加大巡查、督查力度,通过《**建设信息》、有关媒体等渠道予以曝光通报,并对整改情况跟踪督查。 3、继续积极深化开展家园清洁行动。把未通过验收的沿江6个行政村和塔前镇及其他行政村纳入20整治任务,扩大家园清洁行动的开展范围。

安监局综合科重点工作(明白纸) 第7篇

一、积极开展“基层基础强化年”各项重点行动,督促重大安全隐患整改

一是及时部署“基层基础强化年”四次重点活动和“打非治违”、隐患治理等专项行动。

二是根据重大隐患整改情况,适时起草并报请领导签发《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令》。

工作要求:及时上报各项重点活动、专项治理行动的方案(红头文件)部署、工作总结和活动成果简报等文字资料;按照区政府安委签发的《重大隐患整改令》,督促有关单位全面落实整改措施,保障安全,及时上报整改信息。

二、全面推进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

按照省政府213号令和总局36号令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力度。对于矿山项目,生产、储存危险物品项目,使用危险物品为生产原料和设施、设备构成重大危险源的项目,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建设项目以及化工、建材、轻工等行业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必须办理建设项目“三同时”手续。

工作要求:对于在本辖区拟落实并投入建设的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必须到安监部门办理工业生产建设项目设

立安全审查手续(“三同时”的第一步)。对于列入市、区两级观摩的项目,“三同时”手续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三、强化应急管理工作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月期间“应急救援演练周”集中演练活动,强化现场指导,提高演练质量,保障演练效果。

二是积极推进全区重点行业企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工作。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8篇

(一)为什么是重点

综合改革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事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校政企合作、协同创新等,其中人事制度改革是重点,而建立具有长效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及以“去行政、破官本”解决高校管理人员的队伍结构复杂、管理模式混乱、技术职务混杂、晋升渠道狭窄等问题为核心的高校职员制又是重中之重。

(二)为什么是难点

最早在1993年国务院实施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出“职员”概念,到2000年7月中组部和人事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直到2011年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高校的职员制推进因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缺乏相关部门的配合及高校自身观念的滞后、职位设置的不合理及缺乏完善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等因素,真正具有长效激励机制的职员薪酬制一直没能有效建立,直到今天,作为职员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一直是制约高校职员制推进的一个难题。

二、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建立具有长效激励机制的职员薪酬制度的工作思路及操作

工作思路:实行职位、职级相结合,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按学校实际需求聘任,岗位按合同管理并能有序晋级。

工作方法:通过梳理岗位精简内部管理的层级,重新打造简化管理流程;按岗位复杂程度定薪、实施优绩优酬的薪酬制度。

工作目标:从“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打造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建立将个人能力和岗位职责、所得报酬三者有机结合的具有长效激励机制的职员薪酬制度。

三、建立职员制的具体操作

(一)科学设岗

为减轻改革阻力,过渡期实行职员职位与职员职级相结合,保留政府机关下文任命的干部职级,在此前提下,按需设岗。根据学校实施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工作重心下移二级学院。具体措施,可组织所有职能部门、教学教辅部门改革工作流程,可聘请专业团队通过对各个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和科学论证,在理清工作的难易繁简程度并对有效工作量进行核算的基础上确定各部门的岗位设置方案。

(二)职员职位设置

借鉴区外试点单位的经验,职员的聘任条件考虑到学校现有人员的情况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即存量学历条件放宽、放低(专科起点,有些岗位可以更宽),增量新聘职员本科以上,35岁以下,同时注意避免人才浪费,如重复性操作性工作岗位专科能做的不聘本科,本科能做的不聘研究生,同时也能较好地节约用人成本,降低财政支出。对体现员工管理工作层级的职员职位经过分析论证进行设置。学校的职员职位可按校级正职、校级副职、中层正职、中层副职、主管及文员六个层级设置,原则是能反映职员从事该岗位工作的能力和专业素质,并能体现其管理工作的经历及取得的业绩。

(三)聘岗方法

科学设置岗位后,按照方案在保证公开、公正和公平原则的前提下,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聘任。参照我校全员竞聘方式,为保证聘岗工作的有序推进,各部门、二级学院正职暂时不做变动,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职员制改革工作。整个聘任工作保证程序公开透明,最终聘任的结果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公示,给所有应聘者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四)考核办法

对受聘人员,分类管理。每个岗位以聘任合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考核。具体办法如下:根据受聘人员的实际情况,学校可分3种类别签订合同:甲类为校内正式职工;乙类为学校2012年新聘的签有合同的聘用人员;丙类为以劳务派遣形式聘用的其他人员。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每类职员与学校双方的具体权利和义务,每个职员应该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享有的待遇,履行合同的期限以及违反合同应承担责任、解决合同争议的办法等。

四、构建学校职员薪酬制度的构想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职级晋升及相应的薪酬增长机制

建立职员制度旨在使职员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职级晋升,从而激发工作积极性。因此,在整体设计职员的薪酬制度时,还应该重点考虑如何建立正常的职员考核及晋升制度,可采取诸如在每个职员年度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每个职员两年或三年晋升一级;还应该考虑每年应该给予够条件的职员一次职级晋升的机会,使职员的晋升有畅通的渠道,使其规范化、制度化;针对优秀群体,如工作业绩突出者或年度考核连续三年优秀者可晋升一次工资。通过这些有效的薪酬增长机制,激励职员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此条的实施必须要有资金上的适量投入。有所投资才会有收益,建立合理有效的职级晋升及其薪酬增长机制的改革尝试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二)在职员薪酬分配制度中要体现公平

整个薪酬分配制度的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公平性,这个公平既指过程的公平也包含结果的公平,总之就是要保障职员的劳动业绩得到校内各层级人员的客观认可,不应从事岗位做工作的容易性而贬低或歧视其劳动,保证其所得的劳动报酬应该与其个人的投入和贡献大小基本相当,没有高低之分。

(三)加强岗位管理与规范考核,提高绩效工资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

学校管理岗位众多,不同岗位的政策水平与技术含量不尽相同,其忙闲也不均等,所以统一划分的制度不能符合所有岗位的特点,也不可能合理地拉开收入差距。因此应根据职员岗位的不同,强化岗位、淡化身份,实行分类管理。把工作业绩作为发放薪酬的重要依据,激励各类不同岗位职员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工作。再有就是要规范考核制度,尤其要加大效益工资的奖励额度,体现优劳优绩。这样每个职员的待遇与其绩效挂钩,体现了知识、能力的价值。今后工作还要考虑逐步提高绩效工资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

(四)职员的工资标准应参照专业技术职务系列

在设计职员工资制度时,考虑历史及现实因素,其标准工资应参照向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原因在于原有职员中,尤其是各学院、部门负责人,都是已经评上较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而且按照双肩挑的做法和本着工资分配政策中历来执行的就近就高原则,绝大多数实施的是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另外,现代意义下的职员制,职员也应当是具有专业化、职业化特征的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系列。因此,在职员工资标准的设计中应该参照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起码是向其靠拢。

(五)执行薪酬分配要量力而行,视学校财务资金“总盘子”科学设置职级晋级年限

晋级年限的长短直接决定着各个级别职员的数量、增量及增量的速度以及总量。学校在校内津贴的分配上,一般来讲是简单地按人员的类别、职务等划分。在管理系列中,较深资历人员和较浅阅历人员的津贴往往没有或只有很小差距。考虑到学校的财力状况,在制定分配标准时,可将薪酬分配的年限划分得长一些,这样做既可以使职员因工龄的差异所产生的资历贡献得到承认,又能促进工资制度更趋合理。

(六)切实重视并解决好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问题

薪酬除了经济报酬外,还包含职员的个人成长、工作责任、工作环境、在职培训等,要做到同工同酬同待遇,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无论采用实名编+非实名编的用工还是实名编+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同工同酬、岗位管理是核心。

(七)绩效工资标准及其系数档差的设计

按照现行的绩效工资标准,专业技术人员工资高于管理人员工资,职员制的实施是以并轨为前提,也就是管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应该全面体现职员的职位、级别、责任、绩效等因素,向专业技术人员靠拢。职员制实施后,其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原则:一是实行岗位问责制和满负荷工作制,岗位任务和责任相对增加,职员人数减少,奖励性绩效工资应该略有提高;二是奖励性绩效工资的系数要体现职员级别高低,岗位责任轻重;三是年度考核系数设置成一个在一定区间内可以随着职员年度考核结果进行调整的动态系数,以便加强考核的激励作用。

在设置奖励性绩效工资系数档差时,应该先分析所有岗位找出不同岗位之间的劳动差别,以合理确定各岗位的系数。在分析和评价岗位时,应依据任职要求,工作岗位责、权、利等因素,注重向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关键岗位倾斜,要同简单性重复劳动的岗位系数有所区别,拉开收入差距,从而达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激励职员队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五、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核心的关键环节是要进行实地调研,避免闭门造车。诸如绩效工资标准及其系数档差的设计、工资待遇总和的核定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设计等要前往试点工作成效较好的2-3所学校实地调研。

2.既然是改革就意味着改变原有条条框框的束缚,需要南宁市人社局、财政局等主管单位的大力支持。

3.处理好外部关系。改革不能让试点成为孤岛,干部及教师的交流、调整在其他学校不动的前提下会成为阻碍因素。

4.实行职员制后,实施的是聘任制,这就意味着需要打通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互转的通道,也就是职员制转岗竞聘如何做。

摘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进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任务,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要求,又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是教育部2015年的工作要点。我区教育厅为贯彻中央精神也确定了“1个构建、2个完成、3个提升、4个达到、5个突破”即“12345”工作目标。其中,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有新突破作为五个任务之一,教育厅也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试点院校之一。

关键词:高校改革,组织工作,职员薪酬

参考文献

[1]王军.从我国高校薪酬制度的历史沿革谈高校教师薪酬发展趋势[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1).

[2]张蕊.我国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9).

地理要抓重点知识与归纳综合 第9篇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10篇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新党发[2011]21号)和《中共喀什地委、喀什地区行署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喀党发[2011]17号)精神,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稳妥推进我县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发挥水价对水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根据《关于推进自治区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水价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业生产主要引用叶尔羌河水。叶尔羌河属季节性河流,年内径流受季节影响十分明显,来水季节分布不均,致使农业灌溉用水春旱、夏涝、秋缺、冬枯的特点十分突出。灌溉管理粗放,田间节水措施力度不大,大水满灌、串灌等现象仍然存在,灌水均匀度差、质量不高,农作物灌溉定额居高不下,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7,农业用水效益低下,每方水生产的农业生产总值不到3.5元。农业用水比重占总用水量的98%以上,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忧患意识,节水意识、水商品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水价运行机制不合理,水价不到位,水利工程管养维护经费得不到有效保证,大量水利工程长年老化失修,末级渠系“有人用,无人管,建管脱节,责任不明,管理粗放”,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严重制约着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是促进节约用水,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转,促进水利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在水资源配置、用水需求调节和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作用,对于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价综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自治区、地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水利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健全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充分发挥水价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节水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按照“一次定价、分步到位”的原则,农民承受能力和促进节约用水“两兼顾”的原则,水资源公益性、商品性实行差异化水价政策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三)目标任务。农业水价力争到“十二五”末达到水成本价的70%,“十三五”基本达到水成本价。农村二轮承包地、粮食生产之外的耕地实行资源水价。工业和服务业实行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环境水价、农业节水补偿水价的完全水价制度。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逐步实行成本水价供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

三、水价综合改革工作步骤

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将根据中央、自治区、地区的要求,按照自治区、地区即将出台的水价综合改革指导意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稳步推进。

(一)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地区核定的农业成本水价的基础上,确定***的执行水价,通过地区行署审核备案后,分步执行到位。全面推行水管单位水价加末级水价的终端水价政策,末级水价由农民用水者协会“一事一议”自行确定,报县物价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执行。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制度,超定额50%以内(含50%)的,超过部分按照成本水价的1.5倍计收水费;超定额50%以上不足1倍(含1倍)的,超过部分按照成本水价的2倍计收水费;超定额1倍以上的,超过部分按照成本水价的2.5倍计收水费。

根据农业水价“十二五”末达到水成本价的70%的目标要求,成本水价确定后,现行水价与70%的成本水价的差额部分,从2012年起分四年到位,每年调整幅度为差额部分的25%。成本水价剩余30%的部分,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到位,到2020年达到成本水价。

农民定额内用水实行成本水价,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制度,超定额部分的水价,按照确定的超定额水量级数和相应的加价幅度计收。

农村二轮承包地、粮食生产、牧民定居饲草地之外的耕地

定额内用水实行资源水价,超定额用水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资源水价的具体计收标准、每级超定额用水水量和加价幅度由县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利部门按照自治区、地区有关规定,结合***水资源量实际拟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超定额部分水费纳入水利建设基金管理,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村自来水水价改革

农村自来水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原则,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保本微利)和工业生产用水(成本加合理利润)分类计价,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持续健康发展。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实行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偏远贫困乡村的自来水厂给予电费补助,农村人畜饮水(用水定额为40-60立方米/人·天)逐步实现成本水价,执行水价与成本水价差额部分由县乡给予补助。

工业生产用水按照成本水价加合理利润的原则核定。农村自来水基本定额、具体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县物价主管部门会同财政、水利等部门根据自治区、地区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拟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施行。对于农村公共供水管网供水、城镇规划区外使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延伸供水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暂不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

(三)城镇公共供水水价改革

城镇公共供水价格分类简化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用水三类。其中:非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工业、经营

服务业用水和行政事业用水等;特种用水包括宾馆(饭店)、洗浴(桑拿)、游泳池、足浴、美容美发、洗车行业等以水为原料的生产企业用水。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适时逐步实行阶梯水价制度,在基本定额标准以内的部分,按照基本水价交费;超过基本定额标准的,加价收费。用水量在基本定额标准以内的(用水定额为80-120立方米/人·天),供水成本计收(不包括生活类污水处理费用),用水量超出定额标准20%以内的(含20%),按2倍成本水价计收,超出定额标准20%以上的,按3倍成本水价计收。具体收费标准由县物价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城建、水利等部门根据自治区、地区相关规定拟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同时,要兼顾城镇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可实行优惠水价政策。

对非居民生活和特种用水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定额用水量以内部分执行综合定额水价(包括资源水价、环境水价、工程水价、农业节水补偿水价的完全水价制度,完全水价根据水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容量确定),超定额用水量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制度。

火力发电、化工、纺织、果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超定额用水量部分按照最高不超过综合定额水价的4倍执行。

其他非居民和特种用水超定额用水部分按最高不超过综合定额水价的3倍执行。

积极推进城镇绿化、公共基础设施用水(包括工矿企业绿化用水和行政事业单位用水)计量计价制度,参照非居民生活

用水确定的综合定额水价执行。

具体收费标准和加价幅度由县物价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城建、水利、税务等部门根据自治区、地区相关规定拟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同时要妥善处理招商引资用水优惠与水商品化利益补偿的矛盾,对国家、自治区明确的收费项目要做到严格征收,应收尽收。

超过基本定额标准加价部分的水费,由供水企业在收取水费时代收,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纳入水利建设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用于供水、节水的相关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保证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成立以县人民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城建等部门和各乡镇场为成员的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工作,负责做好水价综合改革中协调、监督和考核工作。同时各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抓好、抓出成效。

(二)高度重视,密切配合

水价综合改革任务艰巨,涉及面广,社会敏感度高,因此,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场务必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做好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努力形成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级党政大力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

围,为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创造条件。

(三)加快推进用水计量管理

加快推进农业用水计量点的延伸工作进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置量测设施和计量点,确保水量计量的规范、准确。加快居民生活用水一户一表改造,严格落实一户一表计量用水制度。积极推进工业、服务行业用水计量管理。

(四)积极推进末级渠系改造和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化建设 末级渠系是农田水利设施发挥效益的关键环节,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必要保证。农民用水户是水价改革的主力军,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农民用水户的切身利益。《***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规划》、《***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规划》、《***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化建设规划》已通过自治区水利厅审查,在抓好2011-2013年度中央小农水项目以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农业、林业等涉水项目实施的同时,依托规划,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加大对末级渠系改造和农民用水者协会规范化建设力度,确保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顺利推进。

(五)扎实做好调查摸底工作

做好调查摸底是确保水价科学、合理制定,顺利推进水价综合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由县水价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各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各成员单位务必密切配合,大力支持,为水价综合改革提供真实、准确的基础依据。

(六)把握政策,严格运作程序

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 第11篇

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的通知

龙政办〔2010〕1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政府《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意见》(闽政[2009]16号)、《2010年度闽江、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闽政办[2010]125号)和龙岩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龙政综[2009]276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重点流域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龙岩市2010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年五月二十八日

龙岩市2010年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

龙岩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一○年五月

一、总体目标

力争2010年底前,流域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工业污染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全市各重点流域省控监测断面及交界断面水域功能区达标率具体目标为:①九龙江北溪流域省控断面及交界断面水域功能区达标率达85%以上,主要支流与干流汇入口水质达标率达70%以上,中心城市内河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达60%以上。②闽江流域沙溪连城段省控断面及交界断面水域功能区达标率达90%以上。③汀江流域省控断面和县际交界断面水域功能区达标率达95%以上。④龙岩中心城市、县(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5%、90%和85%以上。

二、重点任务

1、扎实推进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重点抓好禁养区养殖场关闭拆除和禁养区外养殖场的治理工作,严密防止“回潮”、“反弹”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畜禽养殖场动态数据库,进行规范管理,促进全市畜牧产业有序发展。研究建立全市畜禽养殖年审制度,严格控制养殖规模,加强排污监管。对外排污水的,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依法征收排污费。严

格依法行政,对达不到治理验收规范要求的,或者业主疏于管理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的,严肃查处,限期整改,到期整改不到位的责令关闭拆除。加强全市新建养殖场监管,对未经审批兴建养殖场的,一经发现立即组织强制拆除。

2、从严控制工业污染排放。继续严格控制新、扩建氨氮、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的项目,禁止在九龙江北溪、西溪流域范围新、扩建造纸、制革、电镀、漂染行业和以排放氨氮、总磷等为主要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严格控制在闽江流域两岸新、扩建制浆造纸、制药、印染、制革、电镀、农药、铅锌采(选)矿、化工、氟化工等重污染项目,以及利用阔叶林为原料的木材加工等资源消耗型项目。落实全市重点流域工业企业氨氮减排计划。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管理,对未经环评审批或未落实“三同时”制度的新、扩、改项目,责令停产停建;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或已配套治理设施但不达标的企业,责令停产,限期治理,逾期未达标的予以关闭。继续推进石板材产业综合治理,实施差别电价,规划建设集中加工园区。2010年底前未建成集中治理设施的集中加工区域或未搬入园区的建筑饰面石材企业,由当地政府予以关闭、拆除设备、断水停电。加快全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10年底前县级以上工业园区建成并投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或将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3、加强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抓好各县(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工作,督促各地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确保负荷率达60%以上。动工建设龙岩市污水处理厂二期(5万吨)工程建设。着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化、小型化治理工程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程。加快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步伐。加强对各县(市)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监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按省、市政府部署继续推进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完善乡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乡村保洁员制度。

4、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继续推进县、乡饮用水源保护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完善各级保护区围网、标志牌、隔离网建设。完善水源保护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全面完成长汀县城饮用水源上游七古村、正平村的居民整体搬迁工作。加快规划实施黄岗水库上游永定县增坑村居民的整体搬迁和库区周边违法建筑物的拆除工作。

5、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继续开展矿业清理整顿,加强禁采区矿业开发监管,落实持证矿区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和环评审批要求。加强流域范围内“青山挂白”治理。落实流域一重山生态林建设与保护规划,强化封禁和管护措施,禁止种植巨尾桉,逐步减少林事施用化肥、农药。加强河砂开发利用监管,禁采区内严禁采砂活动,严厉打击超量开采、盗采滥挖河砂等违法行为。继续暂停审批新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开展九龙江

流域水电站清理整治工作。落实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制度,按省政府部署在2010年底前完成各流域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设备安装任务。加强沿江沿河保洁,研究建立水域保洁长效机制。科学规划、合理控制水产养殖,制定各流域重点库区水产养殖规划,对超过规划控制总量的,在2010年底前削减到位。

6、加强藻类防控。完善全市水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发生水环境污染事件时处置工作有序稳妥推进。同时,做好人员、物资、技术储备、准备工作,确保一旦发生重大水体污染事件时,能够及时化解危机,保障下游群众饮用水安全。

7、加强各流域水质日常监测监控。定期开展省、市、县控断面水质监测工作。强化枯水期、重点河段的加密监测监控工作。加强对水质监测数据的科学分析工作,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及早预判,及时预警。继续开展九龙江流域乡(镇)交接断面监测考核工作,研究部署其他重点流域、支流监测考核工作。加强水质监控中心联网建设,实现流域内重点工业企业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实时传输。

三、保障措施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强化“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明确水环境保护各级各部门职责,调动各方参与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省、市、县督查组工作职责,加强对各级各部门整治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必要时开展约谈和行政问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部门职能分工,分解落实整治责任制,将综合整治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当地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确保工作到位,力度不减,目标不变,要求不降,思想不放松,措施不减弱。继续实施断面水质责任制、督查核查机制、项目化运作机制、流域整治保证金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促进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持续化,保障全市水环境安全。强化对2009年未完成项目和2010年度整治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按期完成。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每月10日前向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环保局)报送上月工作进展情况,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上报。

2、进一步强化行政监察力度。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市监察局、效能办、环保局负责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整治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考核结果列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未完成治理任务以及在整治过程中失职、渎职的地方政府、部门以及责任人,由监察部门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进一步依法依规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

政府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对发现的各类环境违法问题予以严厉查处。

4、进一步强化经济激励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设立辖区流域整治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坚持多方位筹集整治资金,及时申报、积极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和污染防治资金支持,落实当地配套资金投入,确保整治工作顺利开展。完善重点流域水环境工作考核保证金制度。加强整治专项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效益。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沼气发电、畜禽粪便资源化、石材废渣综合利用加工等项目享受循环经济项目同等优惠政策。乡镇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业开发区污水管网建设享受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同等优惠政策。

5、进一步加强协作联动。各县(市、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加强对辖区流域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协作联动,合力推进整治工作开展。加强指导和督促,决不允许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加强与上级领导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兄弟地市的技术、资金支持。

6、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整治良好氛围。应用各种手段积极调动流域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群众参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综合整治的良好氛围,形成综合整治合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邀请各级人大、政协对整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整治氛围。

附件:龙岩市2010年九龙江、汀江、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表 2010年龙岩市九龙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项目表.doc

上一篇:管理中的数字游戏下一篇: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