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自主学案

2024-08-25

《圆明园的毁灭》自主学案(精选15篇)

《圆明园的毁灭》自主学案 第1篇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预习学案

一、读课文五遍,有不认识的字和词自行解决。

二、字词:

1、比一比,再组词。

损( ) 莱( ) 销( ) 杭( )

捐( ) 菜( ) 锁( ) 抗( )

2、比一比,选合适的词语填空。

留恋 流连

①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 )在绿树红墙之中。

②游人们依依不合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 )着漓江山水。

损失 损害

①这幢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 )很大。

②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 )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

3、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也是……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仅……还……

4、按课文内容填空。

漫步园内,有如( )流连其间,仿佛( )。

1860年1 O月6日,英法联军( )北京, ( )圆明园。他们( )。

5、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珑( ) 剔( ) 莱( ) 瑶( ) 宏( ) 烬( ) 损( )

皇( ) 杭( ) 宋( ) 侵( ) 统( ) 销( ) 瑰( )

6、按要求写出下列词语:

近义词:

珍贵( ) 销毁( ) 笼罩( ) 宏伟( )

反义词:

毁灭( ) 损失( ) 热闹( )

三、课文理解:

1、有人提出修复圆明园,重现它昔日的辉煌;有人主不修复,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你的看法怎样?

2、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读课文第5段。

4、读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圆明园的毁灭》自主学案 第2篇

烟雾中,不可饶恕的面孔,一炬火把,一张偈子,如一瞬即逝的落叶,迷散在历史的尘埃中……

正待展翅高飞的鸟儿不能失去温馨的家园,听见玲珑的亭台楼阁轰然倾倒,闻见一股呛在中国心里的浓烟,几亿如滚滚波涛涌在前头的民族人民不觉潸然泪下,心颤抖着,如刀割了般。那一年,野心勃勃的英法联军踏入了圆明园神圣的土地,那一年,世界都凝视着这群暴夫刺穿了世纪的“明珠”,一把把染满了血的砍刀砍不下世界的气愤,墙上,大理石上,狡黠的冷笑使中国人齐奏“振奋之歌”!指指点点的讥笑,不使中国墨守陈规!长啸声惊醒了侵略军,冲破苍作文Www.ZuoWEn8.Com/穹的,是我们不屈的心!那明天,将是那样辉煌!

一张张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昔日的“一幅画”,梦中的一幅画,被撕碎,留下的,只是几根残柱,体无完肤的拱门,和民族深深的叹息,就连我们,也不禁问:是谁,如此残暴,耗费了中华儿女一双手一双手建起的圆明园?叩问红领巾,它是国旗的一角,那烟尘中冉冉升起的国旗,证实这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朗朗的读书声,为中国,为世界,打造了一条条康庄大道;敬礼的瞬间是庄严的,我们的肩是挺立着的,承担的是憧憬……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建议 第3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 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激发学生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单元导读“阅读本组课文, 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的要求入手, 教学时,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信息, 让学生“管中窥豹”地看到圆明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的辉煌价值,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悲愤、痛惜等情感, 为阅读课文奠定基础, 做到既要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 勾通课内外知识,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学建议:

一、课件导入, 激发情趣

多媒体课件导入, 引导学生看一则新闻《中国富豪海外天价抢购流失文物震惊外媒》2010-11-1404:28:32来源:新京报 (北京) :本周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购得, 震惊英国媒体。……英媒称中国人正不惜代价买回失去的文化遗产, 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在《每日电讯报》网站, 网友mrbomber留言说, 看来没有人意识到为何中国人会花大价钱买下这只瓷瓶。在19世纪,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抢走所有珍宝, 这是一个大国背负100多年的耻辱……那些花巨资买回被英帝国抢走珍宝的中国富人, 的确有些“愚蠢”, 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从小偷手里买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是一种真正的文明。

学生读了这则新闻, 可能有以下感想:觉得这位中国买家不是“愚蠢”, 而是“一种真正的文明”, 真正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从这件事上看出圆明园的珍宝价值连城, 从而激发出仇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跟随作者一道走进圆明园。

二、深读课文, 突出重点

课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 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 教学时要把自读、范读、默读、诵读等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 读中体会,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1. 理解圆明园的价值。

(1) 自读第1自然段, 理解课文用两个“不可估量”来概括圆明园的辉煌价值。 (什么是“不可估量”?就是不可以估计, 形容数量大、程度重;估量:估计, 推算、计算。) “祖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指的是我国和世界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对词语的咀嚼, 让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的巨大损失。

(2) 出示课件, 加深理解。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 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 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 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 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 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2. 感受圆明园的辉煌。

学生默读第2~4自然段, 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可爱的园林?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这些词语,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 (建筑宏伟, 景观奇特, 文物珍贵) 要求学生用“因为__, 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的句式回答。

(1) 建筑宏伟。

读第2自然段, 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的意思。 (学生查阅词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举世闻名:举, 全, 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名望极大。众星拱月:群星环绕着月亮, 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可以出示课件, 形象地展示圆明园的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 周围还有许多小园, 这就叫———“众星拱月”。)

(2) 景观奇特。

读第3自然段, 思考:圆明园内都有些什么样的景观? (1) 出示课件, 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 配以柔美的音乐。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各地名胜”“诗情画意”“天南海北”“中外风景”体味昔日辉煌的万园之园的风景。 (2) 启发想象。如果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用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很多”想象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来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宏伟。 (3) 引导感受。假如在圆明园内漫步, 会是什么感觉?体味“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所表达的意思, 感受游览圆明园的景观奇特, 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 (4) 激发情感。范读、指名读, 读出陶醉、自豪、愤恨的感受,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 文物珍贵。

读第4自然段。思考: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引导学生抓住“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来理解课文内容。课件展示“2000年5月,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从香港佳士得拍卖行以1593万余港币, 买回了被英法联军掠夺的圆明园文物──青铜猴头像和青铜牛头像”, 听配乐解说:“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 仅从1861年到1866年, 伦敦就进行了大约15次圆明园物品的拍卖。据估计, 散落在世界上47个国家200多个博物馆中的中国古代文物, 至少有100万件, 大量的圆明园文物分散在欧洲的各大博物馆里, 特别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 还有很多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收藏者手中。”看了这些图片, 听了这些解说, 让学生想象出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有多巨大!让人无法想象, 损失不可估量!

3. 痛惜圆明园的毁灭。

读第5自然段, 在文中找出三个字来概括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掠”!“毁”!“烧”!

指导学生具体分析侵略者的暴行: (1) “掠”!“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凡是”是总体概括之词, 指某个范围内的一切;“统统”表示事物的所有部分。两词说明侵略者什么都拿, 毫不留情。“拿不动的”用车拉, 用牲口搬运。 (2) “毁”!“实在运不走的, 就任意破坏、毁掉”。“任意”是任随其意, 不受约束的意思, 突出表现了侵略者的暴行, 想怎样就怎样。 (3) “烧”!“为了销毁罪证”, 他们在园内放火,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 使得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很快化为灰烬。这时, 可以播放课件《火烧圆明园》片段,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让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 进入课文情境, 从情感入手, 透过字里行间掀起学生“可惜、可爱、可憎”的情感波涛, 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 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表达, 最终形成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态。在教师全情感染下, 学生与文本对话, 力使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与怀念, 抒发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 带领学生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 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三、查阅资料, 突破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 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 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了积极落实本组导读的要求,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在网上搜集资料的方法:打开网页输入关键词或者网站, 收索→阅读、选择资料→下载、保存资料→运用资料。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了解八国联军的无耻, 知道今日的中华民族不再是百年前愚昧落后的民族, 知道今日的祖国已经在世界的东方崛起。

四、作业点拨, 讨论交流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点拨:爱之愈深, 恨之愈切。作者使用“映衬”手法, 用大量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以爱衬恨, 旨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反思 第4篇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上。体现了“自读发现——选读探究——品读感悟”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交流读书后的感受,在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的感受到了圆明园布局的独特,景色的优美,收藏的珍贵。这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初步感知,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赞美和热爱之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更加升华了学生的感情。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感悟到了这座万园之园昔日的辉煌,感悟到了这种独特的布局中所蕴含的古代劳动人民卓越智慧,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限赞美和热爱,也为后一部分学生对侵略者把这么美的一座园林毁灭掉而产生的满腔怒火埋下伏笔——此时,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景观越是发自内心的爱,后一部分就会对侵略者产生刻骨铭心的恨。

这样一座拥有众多珍宝的园林却毁灭了,我带领学生再读第一段话,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毁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激发了对英法联军的仇恨之情。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我先让学生画出最能体现侵略者罪行的詞语,然后谈感受,我对学生的理解和感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这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指出的:“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无论学生怎样去谈,去理解,对侵略者的仇恨、痛恨是大家情感的共鸣。接着我又通过一段录像,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暴行的理解,此时学生的内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已经达到了极点,我顺势引导学生就带着这种仇恨齐读最后一段。那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朗读,融进了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无限痛惜和对侵略者无比的仇恨。让听的人仿佛有一种心碎的感觉:多么令人惋惜,那无数的珍宝、瑰丽的园林。多么令人愤怒,那些可耻的强盗。

圆明园的毁灭! 第5篇

隔岸昏鸦忆萧鼓,

池边断壁唱黄鹂。

春风又入皇家苑,

只见斜阳拭藓碑。

——题记

每一个来到圆明园的人,所看到的都是相同的风景,那就是一片被战争烟熏火燎后的断垣残壁。当然,这是用眼睛肤浅地去看。如果用心灵深邃地去看,看到的则是一座海市蜃楼。时光是幻影,可以让记忆破碎,也可以让记忆重合。

这座曾经被誉为“万园之王”的圆明园,从失火的那天开始,就在历史的心口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连同北京城乃至整个中国都被灼伤。你脚下的石头还留有被烈焰焚烧后残余的温度,空旷的原野含有一种被掏空的清醒。弥漫在圆明园上空的烟火,呛得你不能纵情快意地思想。有时候,做一个深邃的人,却不如做一个肤浅的人淡泊沉稳。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人间天堂,可是天堂失火了。失火后的圆明园是一盘散乱的残局,昔日的帝王在这里负伤而逃,还有谁可以反败为胜?它不再绝世独立,不再国色天香,被毁了容颜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能倾国倾城。一位脱去了龙袍、摘下了王冠、丢失了权杖的帝王,还能君临天下、叱咤风云吗?上苍夺回了他呼风唤雨的权力,从此连做一个平民百姓的资格都没有了。也许曾经拥有王者之风的圆明园,不屑于做一个凡人,活着时辉煌鼎盛,死去也要灿烂成灰。

大火烧了三个昼夜不熄,烟云笼罩整座北京城,灼伤了万千中国人的眼睛。大清王朝的懦弱,被圆明园这场大火映照得一览无余。体无完肤之后,谁来为它疗伤?

《圆明园的毁灭》 第6篇

于金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圆明园的毁灭 第7篇

做为中国人,谁不想去看看那拥有美丽传说,奇珍异草,举世无双的圆明园呢?可是,这一切,却在100多年前被 血成性的英法军破坏得只剩下几条孤零零的柱子,那几条孤零零的柱子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1860年的一场噩梦:1860年,英法军无视中华人民的尊严,踏进中华国土,闯入圆明园,放肆的夺走园中国宝,破坏园中奇花异草,他们把圆内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中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整个北京城被烟云笼罩,大地在颤抖,人名在哭泣,我国这座举世闻名的精华就这样变成了废墟……

这一切的一切,我们中华民族又何止一次经历过?在那1的噩梦里,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怎能蒙受这样的奇耻大辱?终于,睡狮已醒:中华民族靠自己的力量,用“神七”火箭把宇航员送上月球实行真正意义的“登月”。又通过高科技技术把奥运会搞得轰轰烈烈;巨龙腾飞了,面对罕见的冰雪之灾,突如其来的地震,迅速进行搜救,中国人民自发捐款……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的东方闪闪发光,光彩照人。

《圆明园的毁灭》备课历程 第8篇

一、以读为本, 走进文本

面对课文, 我以读为先, 大声地朗读课文, 揣摩文意, 边读边标注出生字、词语、多音字等。字词的问题解决之后再读课文, 这时对课文有了更深的感悟, 慢慢地感觉到:有限的文字不足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及它遭受毁灭后的落寞, 更不足以反映侵略者的贪婪, 必须补充大量的相关资料, 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燎起学生心中的爱与恨。于是边读边琢磨课文的哪些地方需要怎样的资料来拓展, 哪些地方需要什么样的图片来渲染, 成了我备课的重点之一。

二、查阅资料, 了解圆明园

通过浏览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和观看《火烧圆明园》的电影, 我对圆明圆的了解更加深刻。那么, 如何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受便成了我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它关系到课堂的整体基调, 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理解文意, 也关系到我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否在课堂互动起来。在搜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过程中, 我的思路已渐渐明晰。

三、走近学生, 听其心声

通过对课文的钻研, 我对课文已相当熟悉, 对文脉已相当清楚, 教学思路也大致明晰, 但学生到底需要什么, 我必须了解清楚。于是我走近学生, 通过交谈, 我了解了他们搜集资料的内容, 了解了他们的心声:我的心里有点不好受, 清政府无能令人愤怒, 英法联军的贪婪令人发指, 他们如何忍心破坏圆明园?…….看来学生已朦胧地了解了课文内容, 已初步感受到课文的感情基调了。我的任务是要“火上浇油”, 要把学生的情充分调起来, 这就需要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导语、过渡语, 要以情激情, 最终达到师生之情与文本之情共振、共鸣。

四、再入文本, 揣摩文路, 斟酌教路

经过以上的历程, 我必须把学生放到文本里, 把我蓄满的情放到文本里, 有效整合自己、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于是, 我再次直面文本, 此时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已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读书境界。在朗读中, 通篇的布局, 段落的转承, 课中学生的问题及表现, 我的引导语、煽情语、激励语、过渡语、总结语等等课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已了然于胸, 及时写下来便是当务之急。

五、我手写我心

教学过程成竹在胸后, 写下备课教案只不过是我手写我心的过程, 是把心中的教案写到纸上的过程。此时, 整个备课过程也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简单总结备课过程的话, 可以归结为五个字:读, 查, 思, 合, 写。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第9篇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51-02

1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3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3.1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一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3.2針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3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3.3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3.3.1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3.3.2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7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6)(将3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4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你?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出来了吗?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烧毁了______。烧毁了 __________。(交流)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把火,烧毁了……。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Designs

Ma Guo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ated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a class teaching design, divides into: Uncovers the topic to induct, establishes the main key——overall sensation, the sensitization feeling becomes aware——leads the tex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stimulation emotion——development background, deepens understanding——the fervor to write the words, surges the sentiment.

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第10篇

圆明园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各种景点,还有西洋景观。里面不仅建筑优美、华丽,而且规模宏大,更是收藏着上至前秦时期,下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各种价值连城的文物,其价值难以估量。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圆明园内收藏品的价值远超他们国家所有圣母院的所有收藏!

可是如此璀璨的一颗历史建筑明珠,在1860年的一天,彻底遭到了摧残。就在这一年的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用了十二天的时间,把能拿走的都抢走了,拿不动的就用我们自己的牲口帮他们拉走,实在拿不动的就任意毁坏。就这样,我国无数的国宝流落到了国外,和我们的祖国断了联系。他们为了销毁罪证,在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时刻,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悲愤的时刻啊!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软弱,带给人民的只有水深火热,带给国家的只有灾难重重!这一段刻入骨髓的一段历史的耻辱,让我们警醒。毛主席说过“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啊!所以我们从这一刻起,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最大的一份努力!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第11篇

圆明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至清代中叶,整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已大大落后于西方,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840年(道光二十年)西方殖民主义者挑起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国内又爆发了反抗清王朝统治的“太平天国”。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在广州两度挑起战端,但未达到予期愿望。为了对清政府直接施加压力,就决计陈兵京城。侵略军于1858年5月近逼天津,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俄、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军舰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以英法公使进京换约为幌子,一面武力进逼,一面诱以“讲和”。目的在于陈兵京师,逼清廷就范。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决战清军失利,次日晨,咸丰皇帝仓皇自圆明园逃奔承德避暑山庄而去,造成都城无主,百官皆散,军卒志懈,民心大恐的危机局面。

抢劫圆明园: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绕经北京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军闯入圆明园大宫门。此时,在出入贤良门内,有二十余名圆明园技勇太监同敌人接仗,“遇难不恐,奋力直前”,但终因寡不敌众,圆明园技勇“八品首领”任亮等人以身殉职。至晚7时,法侵略军攻占了圆明园。管园大臣文丰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圆明园可抢的东西实在太多。据一个英军目击者称,在整个法军营帐内满堆着很多装潢异常华丽的各色钟表,在士兵的帐篷周围,到处都是绸缎和刺绣品。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国二等带兵官,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英法侵略者究竟抢走了圆明园多少宝物,由于园内的陈设什物及其帐目都一并被抢毁一空,所以已永远无法说清。以下资料或许可藉以管中窥豹。清室史料表明,圆明园内当时仅陈列和库存的欧洲各式大小钟表即达441件,劫后幸存的只有一件大钟。事后查缴被土匪抢走和侵略军“委弃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达1197件,这充其量只不过是园内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据当时《泰晤士报》一则通讯称:“据估计,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镑”。实际上,被英法侵略军抢走和破坏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实属无价之宝。这摧残人类文化的滔天大罪,实在令人发指!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袍,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火烧圆明园: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额尔金想通过烧毁圆明园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应该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虏等暴行负责的是中国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国老百姓。报复行动的前几天,额尔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张贴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译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放火的主使者把这种行径看作了不起的业绩,而全世界的正直人们却为这野蛮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格兰”。这段话代表着千百万正直人的心声。

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之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劻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衰败过程:

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疯狂地进行洗劫时,就有无数的土匪参与了打劫。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动得用车或者牲口拉,实在拿不走就任意破坏!那群没人性的英法联军选择最贵重的东西抢劫,土匪掠夺剩余的精华,小民则捡拾委弃于道途的零碎,甚至守园太监也有趁火打劫者。易得的值钱物品很快被搜罗了,有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散落、埋没于尘土中的细碎宝物上,他们操起扫帚和簸箕,在园中道路上飞沙扬尘,守园的太监官兵将他们称为“筛土贼”,时有谚曰:“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19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了控制,趁火打劫的人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

民国初期走马灯一样更迭的军阀,都把圆明园作为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场,溥仪时期的档案留下了不少无奈的记录:“军人押车每日10余大车拉运园中太湖石。”实际上,拆卖的情况远比档案中记载的`严重得多。徐世昌拆走圆明园属鸣春园与镜春园的木材,王怀庆拆毁园中安佑宫大墙及西洋楼石料。从此,圆明园废墟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第12篇

第二次**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860年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圆明园”,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禛(后来圆明园遗址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说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10月17日,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将捕获的英法“侨民”十八人虐待致死为口实,照会清政府:“圆明园者,英法侨民所受痛心疾首惨刑而死之地也。(英国)誓必毁为平地”野蛮地命英军于10月18、19两日,将北京西北郊的五园(即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皇家园林焚为灰烬。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妄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

10月18日至19日,是又一个应该用黑色石碑加以标记的日子。

英军点燃圆明园

英法侵略军到达圆明园后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销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大火连烧3天3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英军焚毁圆明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个原因我们史学界有很多的说法,估计有十种以上。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说法是:“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之后,他们为了掩盖劫掠圆明园的罪证,要销赃灭迹”,很多教科书里都这样讲。这个说法,出自一本叫《第二次**战争》的书,1965年出版的。如果这是“文革”前或“文革”中的著作,不够客观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汪荣祖所著《追寻失落的圆明园》中也讲:“额尔金之所以把整座圆明园夷为平地,是有意要销毁劫掠的证据,因此让许多被盗的财宝不能被清点出来。”

我们讲民族感情、民族立场和历史的科学性应该是一致的,我们为了民族的立场,不能够不顾历史的科学性,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就值得商榷了。为什么?第一,持这种观点的人没有翔实的史料根据,我们搞历史的人,不能信口随便说,要有根据。第二,持这种观点的人,带有很大的想当然的主观臆断的色彩。一些清宫的影片、小说、故事里面讲,清宫里的太监把皇帝的一些宝物偷出来卖掉。后来怕败露,就放把火烧了。这是我们看小说经常看到的一段描写。但是,英**烧圆明园是光天化日之下进行的,公开进行了三天,放火已经无济于事了。从逻辑上说不通。第三,英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其实英国人他们自己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说法。英军总帅格兰特说:“因为清政府对于所捕获的英人大半加以杀害,额尔金爵士和我都觉得必须对清帝加以严厉的责罚,并且留些报复的痕迹才行。”额尔金的秘书也讲:“彻底焚毁圆明园,不但可以留下不易泯灭、永久保存在人们脑海的痕迹,而且可以证明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领了北京。”这是他们自己讲的为什么要烧圆明园。

还有一种说法是,英国人烧圆明园是因为清政府在圆明园里面把他们的战俘虐待致死,所以烧圆明园。按照这个逻辑,战俘是不是在圆明园被虐待致死的,是需要讨论的一个问题。如果清政府真的在圆明园把战俘虐待致死了,英国人烧圆明园或许还有一点理由。但是史料证明,清政府一共抓了39个人,最后21个人死了。这些人有的是在前线被杀,有的在监狱里面被虐待致死。这都没有问题,我们一定要承认。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有他的错误。但是,英法俘虏绝对没有被送到圆明园里面去。

英法被俘人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巴夏里为代表的9个人,他们9个人在打仗时被扣留,直接送到北京,送到北京的刑部南北二监。后来,英国人、法国人要求清政府释放他们,清政府把这些人提出来,放在德胜门积水潭的北边。英国人说不放战俘就要炮轰北京城。清政府就把这些人送到德胜门外的英军军营。其他战俘被分押在北京周边的一些州县的监狱里面,肯定没关在圆明园里面。清政府怎么会把“蛮夷”士兵关在皇家园林里面?1861年3月30日,巴夏礼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谈了怎么谈判、怎么样被扣留、怎么样送到北京,中间怎么转移出去……就是没有讲过他被关在圆明园里。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第13篇

○海南省儋州市那大第一小学陈丽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第21课。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 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恨, 激发人们不忘国耻,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课是第七单元“不忘国耻”这一专题的开篇之作。本组课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 这一重点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课程资源丰富, 适合指导学生搜集、运用资料。作为本组课文的开篇之作, 这一课的教学在单元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指引和铺垫作用。

[学生分析]

对于圆明园, 学生的了解是不多的, 这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问家长、查阅书籍、上网等多种途径收集圆明园的资料, 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是本课的难点。

[设计理念]

多种形式激发情感。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情境激情、以史实激情, 特别重视以读激情。

[教学时间]2课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查阅圆明园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阶段:课前活动

1.将本课学习目的告诉学生, 并向学生提出本课问题:你了解圆明园吗?将研究设想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一切信息收集方式, 收集信息。

2.指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指南自行形成小组, 分工协作。

3.学生上网找寻有关圆明园的图片和相关介绍, 学生通过家长了解爸爸妈妈所知道的圆明园的情况, 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4.各小队成员一起制作自己小组的手抄报或制作演示文稿:“走进圆明园”, 以备在上课时介绍圆明园。

第二阶段:上课

第一课时

一、感知圆明园

各小组代表用自己收集的材料制成手抄报或演示文稿介绍圆明园, 初步了解圆明园。

(评:注重评价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成果。在激励性评价中进一步激发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二、感知课文

1. 学生自学生字、词。

2. 读通课文。

3. 找出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4. 读一读。用“……是……也是”把后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5. 讨论:人们给圆明园怎样的评价?

6.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等理解。

(评:新课标指出,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这个环节让学生查找关键句子, 从关键词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这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

三、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自然段。抓住关键词语“不可估量”初步理解圆明园毁灭是祖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评:在本课教学中, 尝试指导运用计算机技术新模式, 注重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实践探索, 以自发探究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设疑探究

复习文章中三个高度评价圆明园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二、走进圆明园, 感受辉煌

重点教学第三自然段。其余的写“辉煌”的两个段落, 由扶到放, 放手让学生自学, 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1. 读一读重点段落, 说说圆明园里有什么?

2. 看一看图片和学生交流他们搜集的资料, 直观感受辉煌。

3. 创设情境, 加深体验。

让学生选择一个景观, 漫步其间, 感受这人间的奇迹、这人间的天堂。我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收集了解到的资料和刚才出示的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流连其间, 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评:教学这一重点难点内容, 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创设情境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层层深入, 加深学生的体验, 化难为易, 突出了单元学习重点, 也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说话、倾听能力。初步指导学生注意搜集和资料运用能力的培养。)

4. 美读指导

(评:语文教学, 以读为本。)

多层次指导学生朗读、美读:“漫步园内……”这段话。在读中感受圆明园的确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直面毁灭, 引发思考

演示课件切向圆明园那一片片废墟图。

(评:一美一毁, 一扬一抑, 会在学生心理产生强烈撞击。)

1.默读学习第五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你想追问些什么?

2.补充、交流文本资料。这么多棘手的问题, 这就是解决的办法。

(评:学生研读课本, 说说他们知道的英法联军如何洗劫、毁灭圆明园。学生还会对这段屈辱的历史会提出很多问题, 涉及到许多书上没有的史实。补充资料省了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述, 初步培养了学生快速浏览资料、查找资料的能力, 初步为单元其他课时教学重点做铺垫。)

3.观看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段。

4.渲染氛围, 加深体验。“这火, 把耻辱烙印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这一片片废墟, 一根根残垣断壁, 毁灭的是什么, 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5. 写话抒情, 升华情感。

此时, 学生心中一定是波涛汹涌:愤怒、悲哀、惋惜、痛恨、不屈。

(评:这环节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史实激情。学生在写中感悟, 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四、自选练习拓展提高

设计几种不同类型的作业, 供学生选择:

1. 思考: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2. 读读后感

3. 你认为国家重建圆明园好不好?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4. 课后选作题 (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 了解新旧中国的变化)

(评:这些自选练习有本课写法的引导;有加强整合单元学习的指导;还让学生在搜集和运用资料上反复实践, 以有效的培养这方面的能力。这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有拓展学生知识, 提高学生能力作用。)

[总评]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内容比较抽象, 生僻的词语和复杂的句子也比较多。一般教师会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实施教学。但是, 陈丽老师的教学设计却坚持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着重教给自学方法, 训练学生自主研索, 自行解决, 从而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在第一课时充分预习和查找资料的基础上, 陈老师精讲第3自然段, 教给学生划分层次、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方法;然后“扶读”第4自然段, 放手让学生当启发之下, 学生不仅理解了难词难句, 说出了各段的主要内容, 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产生了对疯狂掠夺我国文化遗产的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仇恨。这节课的成功说明, 只有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坚持“教”为“学”服务, 小学阅读教学才会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第14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不可估量、玲珑剔透、青铜礼器、众星拱月”等词语。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记住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一、揭题导入。

看来同学们对圆明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的确,圆明园曾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

那么辉煌的圆明园还存在吗?(不存在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读通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呢?

2、检查反馈。

三、梳理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那前面的4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呢?

教师小结:文章分三部分,先写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再介绍曾经的辉煌,最后写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四、研读辉煌部分。(2-4段)

初读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你能体会出什么。(出示句子)(板书:不可估量)

那你读着读着,会有什么疑问呢?(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2—4段,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可以在旁边写点感受、批注。

(板书:珍贵的历史文物 宏伟的建筑)

汇报并讨论

A、研读第3段“宏伟的建筑”。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lóng)剔(tī)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出示课件)

(1)请你读读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板书:(有……也有……)

看看“有”和“也有”后面部分的描写?截然不同的建筑。

(2)、指导朗读。

那你是否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来呢?

谁能来评价一下?(指名读——范读——齐读——男女读)

2、园中有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1)这一段除了这些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还有哪些景观呢?(出示句子,指名读)

那你能用上“有……也有……”说说文中的这些景观呢?生答。

(2)同学们说的这些景观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出示图片比较)

看完之后,你知道有哪些特点?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美在哪呢?能否用词语来形容。

“圆明园里有 的 ,也有 的 。”

(3)那你在课外了解过圆明园里还有哪些建筑和景观呢?向小伙伴说说。

圆明园里有 ,也有 ……

3、这么多风格完全不同的建筑,美不胜收的景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美美地读读第3自然段。(师生合作读)

B、研读第2段“众星拱月般的布局”。

过渡:走进圆明园仙境般的园林,深深地感受到了圆明园不愧是“万园之园”,不愧是“世界园林的典范”。那远看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呢?

1、学生读。

2、是的,这也是圆明园举世闻名的一个特点就是众星拱月的布局。(板书:众星拱月的布局)

赶快读一读第2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众星拱月”,你从“众星拱月”这个词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指名读这句话。

C:研读第4段“珍贵的历史文物”。

刚才我们远看了圆明园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近看圆明园宏伟的建筑,下面让我们走进圆明园,看到的是什么呢?

读读第4自然段,想想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读)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1)文物很多:有哪些文物呢?理解“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那你们知道有哪些名人字画、哪些奇珍异宝呢?(课件出示文物)

(2)年代久远。

(3)珍贵:年代越久远,文物就越珍贵,文化积淀越深。那你知道它们的价值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组数据。(课件)

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博物馆、艺术馆。”(出示课件)

那博物馆和艺术馆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五、升华第一段。(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

六、总结。

圆明园的毁灭

众星拱月的布局

不可估量 宏伟的建筑 有……也有……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第15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那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书中的话说一说)

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我们说它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

二.剖析课文

1.同学们自由读2—4段,采用读或讲的方式告诉大家圆明园里有什么?

2.学生汇报

3.出示句子:所以圆明园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生齐读)

师:读到这里,作为人,你感觉怎样?谁能理直气壮,自豪地读一读这句话?

三.引读,欣赏画面渲染气氛

1.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2.师:所以我们由衷地感慨(出示句子齐读(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2)圆明园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师:我们也用“是······也是······”把这两个句子合成一句,那就是(齐读)

4.思考:圆明园里究竟有什么?(师:透过你所看到的,跳出你所体会到的,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

5.师:原来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圆明园里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就是这个不可估量的文化,却成了不可估量大损失。那是因为1860年······(引读)

6.思考:你能用举例或用自己的理解讲讲英法联军是怎样掠夺的?

7.生汇报

四.播放录像

1.师:不仅如此,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放起了大火,大火笼罩整个北京城(播放录像)

2.引读:看哪,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成了一片灰烬,从此圆明园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没有了(齐读)也没有了(齐读)不仅没有了(齐读)还没有了(齐读)那些仿造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都没有了,那些上自(齐读)没有了,下至(齐读)也没有了。

3.师:一句话,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彻底地毁灭了。刚才我们用那么多那么多的时间去体会圆明园所拥有的不可估量的家产,可就这3天功夫却被毁灭了。课文为什么不直接写没有了什么,或按课题就写毁灭,而偏要写有什么,还有什么呢?

4.生讨论探究

5.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想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记住的不仅是损失,留在心里的,引起我们思考的还应该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131页,这是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读后的愤怒与惋惜,此时此刻,请你们拿起笔,任选一幅图题个字,题个词或写一句话,一段话。

6.倾听学生来自心中的愤怒与惋惜

五.

上一篇:刑法总论教学大纲下一篇:天鹅湖公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