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介绍范文

2024-05-20

孔庙介绍范文(精选12篇)

孔庙介绍 第1篇

今天早上,妈妈带我去遂溪游孔庙,这里的孔庙是模仿山东的孔庙建成的,因为孔子是全世界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湛江市模仿山东的孔庙修建了一座孔庙,里面有文昌庙、孔子庙。妈妈说,如果在这里许愿,就会考一个好成绩,我心里期待极了。

走进大门,有一条凹凸不平的小路,向前走一会儿,就到了文昌庙。在那里,点着许许多多智灯,有个高大的雕像,旁边站着许多比他矮很多的人。我跪下,虔诚地许愿。

如果爬到了顶上,就可以看到孔庙的全貌,从上看下来,汽车小的像玩具,行走的人像爬行的蚂蚁,层层梯田像一个个小方块,美不胜收。

往里走,就是孔庙,孔庙里有一张孔子的画像,在庙里有一口长得像锅的东西,妈妈说这是鼎,里面放满了钱币,还有一些用麻做成的东西。孔子庙的旁边,有七十二个他最得意的弟子雕像,如果你一个愿就能实现,我希望我每门考试不低于九十五分以上。

孔子庙附近还有一个仙女池,里面有许多人扔的钱币,我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扔钱进去呀?”妈妈说:“如果丢进去就有好运气”。我心里开心极了,也扔了一元钱进去。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代表,孔庙也是一座富满文化色彩的孔庙,我也希望努力读书,愿望都得以实现。

孔庙介绍 第2篇

先来到孔庙的大门口,进入第一道大门,迎面是一个牌坊,第一坊是“金声玉振”,两旁有八角石柱,上面刻着莲花,还刻着一个怪兽,威风凛凛的。

第二道大门上是“太和元气坊”,这个石坊据说是以前一位山东的巡抚题写的。第三道门上是“至圣庙坊”,据说是一位以前的皇帝亲自题写的。

孔庙里有十几根石柱,都是深浮雕,有5、6米高,这浮雕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还有让我难忘的那些千年古树,据说年龄最大的已有一千八百岁了,可至今却仍然枝繁叶茂的。

孔庙的由来及海外孔庙 第3篇

关键词:孔庙由来,海外孔庙,儒家文化

孔子逝世, 鲁国国君鲁衰公将其故居旧屋三间改建为庙, 到了清末已发展到九进院落, 巍峨雄伟的大成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 并称东方三大殿。孔庙从曲阜向全国扩展, 到了清朝末年, 全国孔庙已达到1500多座。儒家文化同样对东南亚乃至西方诸国也都产生过影响。作为尊孔的纪念性建筑———孔庙, 也在这些国家相继建立。据统计, 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 (文庙) 1300余座。以上说明孔子思想不仅仅是中国的, 是属于全人类的, 在当今社会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都产生着持久的、巨大的影响力。

孔庙, 亦称文庙, 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历史建筑。按类别可分为曲阜孔庙 (家庙) , 京师孔庙, 地方孔庙三种, 呈现不同的级别,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海外孔庙。下面作以简述。

1 孔庙的由来及曲阜孔庙

公元前479年, 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逝世。第二年, 鲁国国君鲁衰公将其故居旧屋三间 (位于今曲阜旧城) 改建为庙, 内藏孔子生前所用的“衣冠琴车书”, 派兵卒守护, 一年四季予以祭祀。这“旧屋三间”, 便是我国最早的孔庙。历史上最早来孔庙祭祀的皇帝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 公园前195年12月, 汉高祖刘邦途径鲁地, 亲自以太牢 (猪牛羊三牲) 之礼祭祀孔子。到了汉武帝时期, 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从此儒家学说成为显学, 在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居于正统地位。于是, 祭孔活动也倍受统治者的重视, 成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常典。这样一来, 原有的“旧屋三间”已与皇家隆重的祭孔礼仪极不相称, 于是扩建孔庙之风逐渐兴起, 尤其是经过宋元明清四代的扩修, 到了清末已发展到九进院落, 占地327.5亩, 有殿宇466间。巍峨雄伟的大成殿与故宫太和殿、岱庙天贶殿, 并称东方三大殿;曲阜孔庙现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之一。

2 京师孔庙

由于曲阜孔庙距离京师较远, 皇帝亲往祭祀多有不便, 自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始, 首开在京师建立孔庙之先河。太和十三年 (489) 在国都平城 (今陕西大同) 立“先圣庙”。以后历代沿袭下来, 乃至契丹族、蒙古族所建的辽、金、元三朝, 在建国之初便建立了京师孔庙。

著名的北京孔庙, 是国内仅次于曲阜孔庙的第二大庙, 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 大德六年 (1302) 修建, 是元明清三代典型的皇家专用孔庙。清乾隆二年 (1637) 下旨, 除崇圣祠仍用绿琉璃瓦顶外, 其余所有殿宇均以最高贵的黄琉璃瓦覆顶, 俨然如皇家建筑。至清代康熙帝以后, 每一位皇帝都要为大成殿题匾一方。民国初年, 大总统黎元洪也手书“道洽大同”一匾。

在京师孔庙主持祭礼活动室皇帝 (或总统) 的特权, 如若皇帝不能亲临, 也要派出太子或重臣为代表。1914年9月28日, 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使自己大总统的地位再高升一步, 他身穿古礼服, 头戴太平冠, 亲至孔庙主持祭孔大典。在统治者心中, 祭孔是权力的显露, 是正统的象征。

3 地方孔庙

自北魏孝文帝在京师创建孔庙后, 一些州县也在学校内建起了孔庙, 到了唐太宗贞观四年 (630) 正式下诏:各州县都要建立孔庙, 四时祭祀。于是各地建庙蔚然成风, 到了清朝末年, 全国孔庙已达到1500多座。

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各地孔庙的修缮和设施完备。雍正十二年 (1734) , 清廷议准:各府州县孔庙及所设的祭器、乐器如不齐备或有损坏, 该地方官应详细向总督或巡抚申报, 予以备齐或修补。知府、知州、知县和学校中的教官 (按:府称教授、州称学正、县称教谕) , 在离任之际, 要认真做好交接工作。如有损坏、遗失之处, 假若教官已经详报而该地方官不进行修整, 责令该地方官赔修;如有教官未能详报, 即由教官赔修。此项规定, 可谓责任明确, 处罚分明。

4 海外孔庙

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不仅对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文化和观念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东南亚乃至西方诸国也都产生过影响。作为尊孔的纪念性建筑———孔庙, 也在这些国家相继建立。

朝鲜孔庙距今约1800年前, 儒家经典便已传入朝鲜半岛。公元992年, 高丽王成宗在首都开城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建造了文庙。庙内供奉孔子塑像及72贤人的画像。1167年, 四配 (颜渊、曾参、孔、孟轲) 的画像改为塑像。1398年, 李氏王朝在汉城 (今首尔) 建立了成均馆 (即国子监) , 前面建文庙奉祭祀孔子。同时, 各州府郡县的360个学校也纷纷建庙。1952年日本军队焚毁了汉城成均馆文庙, 9年后重建。1701年又仿中国文庙之制, 在大成殿后建立启圣祠。现该庙保存最为完好, 大成殿面阔七间, 上覆黄琉璃瓦。至今仍保留着祭孔习俗, 供太牢, 舞八佾, 着古服。

日本孔庙儒学传入日本较朝鲜稍晚, 至江户时代 (1603-1867) 最为兴盛, 各地纷纷兴建孔庙, 大都保存至今。如东京孔庙大成殿面阔5间, 上覆黄琉璃瓦。长崎孔庙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黄琉璃瓦屋脊上有宝塔、卧龙、和飞禽走兽等装饰, 近年, 又在东西庑前置放72贤人的汉白玉雕像, 除此2处孔庙外, 还有多久市孔庙、足利市孔庙、水户市孔庙、佐贺市圣庙、冈山市圣庙、横滨孔庙、冲绳孔庙等。

越南孔庙, 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末, 儒学便已传入。孔庙的建立约在中国的唐代。现存河内文庙、顺化彝伦堂、茅田文庙、岘港文庙、会安文庙等。河内文庙始建于1070年, 6年后添建国子监, 1253年扩建为国学院, 1457年易名为太学院。庙内建筑有大中门、奎文阁、天光井 (方形泮池) , 此外还有进士题名碑。

印度尼西亚现存泗水孔庙, 并成立了“印尼孔教总会”。

德国位于科隆市, 18世纪由旅德华侨倡建。面阔5间, 重檐歇山式殿顶, 七级宝塔直立于屋脊正中, 楹柱为镂空圆雕, 饰有飞龙。整个建筑显得豪华精细, 充分显示东方建筑的特征。

美国现存旧金山孔庙、萨科拉门托孔庙、华岗大成馆等。还成立了美国孔孟学会, 纽约孔子学会等学术性组织。1983年在旧金山举行了祭孔大典, 东南亚各国均派团参加。里根总统特使及加利福尼亚州长在会上讲话, 孔子第77代孙、台湾考试院院长孔德成参加了这次盛典。

据统计, 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 (文庙) 1300余座, 许多孔庙 (文庙) 都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孔活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05年9月28日, 在儒家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周年之际, 全球首次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举行。中国内地有:北京孔庙、浙江衢州孔庙, 南京夫子庙、天津文庙、福州文庙、泉州文庙、广东德庆文庙、四川德阳文庙等。港台地区有:香港孔教学院、台北孔庙。国外有:韩国首尔成均馆孔庙。日本东京孔庙、德国科隆孔庙、美国旧金山市齐鲁会馆等。这一天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 来自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2556名各界代表冒雨参加“2005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 场面极为隆重。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第4篇

西周初年,宰辅周公封鲁。周公因辅佐天子,派子伯禽就封,带来大量的礼乐典籍,“祝宗卜史,备物典册,官司彝器”,“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形成了融东夷、夏、商、周文化于一体的鲁文化。周公殁后,为褒奖周公功绩,特许鲁国建立太庙,郊祀使用天子礼乐,曲阜成了当时除首都镐京以外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即使到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鲁国仍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晋国韩宣子入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发出了“周礼尽在鲁矣”的感叹。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春秋末期,孔子首倡私人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并删《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了重仁尚礼的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新高峰。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曲阜一直重教向学,学术发达,人才辈出,后世有名者有思想家孔汲(子思)、孟子,文学家孔融、孔尚任,经学家孔安国、孔广森、桂馥。

当然,令曲阜闻名遐迩的,还有孔庙、孔林、孔府。

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历经2400多年而从未放弃祭祀,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庙字,也是中国现存最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孔林延续使用2400多年,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延用时间最长的氏族墓地;孔子嫡孙保有世袭罔替的爵号,因时2100多年,是中国最古老的贵族世家,其府第孔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

孔庙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世界2000多座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

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的第二年,故居就被改作庙宇,保存着他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物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祭祀孔子列为国家祀典,孔庙也[扫国家进行维修。

后经多次扩建,唐代已初具规模,有庙门、正殿、两庑、寝殿等建筑。宋天禧五年(1021年)扩大为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殿阁廊庑316间。金明昌五年(1194年)重修,厅堂黉舍门庑增~55400余间。明代经永乐、成化、弘治三朝扩建,奠定了现有规模。

孔庙是推崇孔子、表彰儒学的纪念建筑,主祭孔子外,还以孔子弟子、孟子弟子以及历代的儒家知名人物配享从祀。配享从祀的名称有四配、十二哲、先贤、先儒以及崇圣祠配祀的先贤先儒。

今孔庙位于曲阜旧城中心,南北全长1300多米、东西最宽处153米,占地14万平方米,现存殿、堂、亭、阁、门、坊等建筑100多座,460余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各代。

孔庙原为孔子故居,今仍保存着孔子当年的吃水井和亲手栽植的桧树。

孔庙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第四进以后庭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供奉儒家贤达的东西两庑,分别长166米。

孔庙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物有建筑、碑刻、石刻等。

孔庙主要建筑有金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侔天地坊,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碑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正殿庭采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常用的封闭祠庙形制少见的遗例。大成殿、寝殿、奎文阁、杏坛、大成门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结构,也是比较少见的形式。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孑L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入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礼器碑、孔庙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颊、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纲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584石的玉虹楼法帖刻石等。

孔庙著名的石刻艺术品有汉画像石、明清雕镌石柱和明刻圣迹图等。汉画像石有90余块,题材丰富广泛,既有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雕刻技法多样,有线刻,有浮雕,风格或严谨精细,或豪放粗犷。明清雕镌石柱共74根,其精品是浮雕龙柱:大成殿前檐10柱,每柱高达6米,最为高大;崇圣祠二柱龙姿矫健,云形活泼,水平最高;另外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的浅浮雕云龙石陛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圣迹图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孔庙宋金木刻增补而成,由曲阜儒学生员毛凤翼汇校、扬州杨芝作画、苏州石工章草上石,共120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

孔庙用料讲究,技术成熟,加工细腻,雕刻精湛,具有全国一流的工艺水平。石刻以龙柱、石牌坊、云龙陛石、碑首为代表,具有构图匀称、线条流畅、技法娴熟的特点。大成殿、大成门、寝殿都是清朝鼎盛时期的雍正年间所建,动用了朝廷内务府的工匠,工程质量很高。用材尺度大,个别甚至超过皇宫。而斗棋的布置和细部做法形式自由,灵活多变。孔庙主要殿堂门房石柱的运用,带来了檐柱比例的粗壮,使曲阜建筑的外观显得更为浑厚凝重。

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旋毁旋修,从末废弃,在国家的保护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埒的庞大建筑群。

孔林

孔子殁后,埋葬在鲁国都城北墙外沫泗之间,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至今延时2400多年,葬人近80世,林内墓冢累累,多达10万余座。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部,封土呈偃斧形。为满足祭祀的需要,汉代开始建斋厅,设人洒扫,受到国家保护。宋代立石仪,元初刻立墓碑,至顺二年(1331年),“始作周垣,建重门”,明代扩至1800余亩,清代扩至近3000亩,新建7公里余的围墙。

汉代以来孔氏子孙始立墓碑,林内现有宋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墓碑4000余块,是中国数量最多的碑林。虽然著名的汉碑已移入孔庙,但仍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大家题写的碑文。

孔林面积200万平方米,林内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石仪近干件,最早的是北宋为孔子墓刻制的石仪,明清时孔子长孙衍圣公以及官至一品的族孙普遍仿效,以显示墓主的荣耀。石仪大多造形优美、雕刻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为表彰儒家思想、满足祭祀需要,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许多是石构。

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至今还保存有子贡手植的楷树。林内现有树木10万余株,柏桧柞槲槐楷各类大树盘根错节,葱茏茂密,2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9000余株。孔林还有各种药用植物130余种,如灵芝、蓍草、半夏、柴胡、香附、野菊、何首乌、太子参等。

因此,孔林不仅是一座集墓葬、建筑、石雕、碑刻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还是一座天然植物园。

孔府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孙的衙署。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来曲阜祭祀孔子,始封孔子9代孙孔腾为奉祀君,主管孔子祀事和守卫孔子林庙。此后代代加封,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改封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历经宋、金、元、明、清而延至民国时期,子孙代代袭封。1935年,国民党政府始改任孔子77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1949年国民党去台,使孔德成同去,至今未回故乡。

孔子去世后,子孙一直依庙居住。宋代改封衍圣公后,其官署仍置于孔庙东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创建独立的衍圣公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扩建。后经多次重修扩建,达到占地12公顷,建筑物170余座600余间的规模。

孔府采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三路布局,九进院落。中路为宗子衍圣公居住,建筑功能区分明确,排列井然有序。前部为宫衙,是衍圣公处理公务的地方,有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和六厅等建筑。大堂处理公务,二堂会见官员,三堂处理家族事务,六厅是仿照朝廷六部设立的办事机构;后部是内宅,是衍圣公全家生活起居的处所,有前上房、前堂楼和后堂楼等建筑。前上房是礼仪用房,供衍圣公会见近亲或近支族人,举行婚丧寿诞等仪式;最后是花园,有假山、水池、曲桥、水榭、花坞、亭台和花厅,供全家游玩和休憩。

西路前为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和花厅等,供衍圣公学诗学礼,诗文会友。后为花厅,供衍圣公陶情冶性,休憩消闲。

东路名东学,原有供衍圣公读书励志的兰堂、九如堂、宸翰阁、念典堂,现存举行家祭的家庙、慕恩堂以及供次子居住的一贯堂。

衍圣公的主要职责是护卫孔子林庙、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孔府因此保存了众多的祭祀礼器。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不断给以赏赐,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最为著名的是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别颁赐的中和韶乐乐舞和商周十供。衍圣公世代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亦着意搜集历代礼器法物,藏品达10万余件,涉及中国古代冶炼、雕刻、纺织、绘画等方面,尤以孔子画像、元明衣冠、衍圣公及夫人肖像著称于世。孔府最驰名的珍藏还有明清文书档案,它是孔府400多年各种活动的实录,共有30多万件,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孔府建筑物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余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为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

现在孔府仍保持着清末、民国初年的陈设。

修建记事

在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命庙奉祀,故居被改为庙宇,陈列着他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弟子和子孙依时祭祀。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致祭,“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地方官们同时也加意保护。东汉永兴元年(153年)鲁相乙瑛奏准朝廷设百石卒史专司守卫,永寿二年(156年)鲁相韩敕修饰宅府并造奉祀的礼乐器。魏黄初二年(221年)重修庙宇,“又于其外广为屋宇以居学者”。东晋、刘宋屡加修缮。

但到北魏时,孔庙仍因宅为庙,“孔庙即夫子之故宅也,宅大一顷,所居之堂,后世以为庙……庙屋三间。夫子在西,东向;征母在中间,南面;夫人隔东一间,东向”(郦道元《水经注》)。东魏兴和三年(541年)始塑孔子并十弟子像,北齐、萧梁又加重修,但都没有改变孔庙的规模。

隋以后结束了因宅为庙的历史。隋大业七年(611年)县令陈叔毅重修,“粉壁椒涂,丹楹刻桷”、“圆渊方井,绮窗画壁,寝庙孔硕,灵祠赫奕”,已非孔子故宅旧观。

唐乾封元年(666年)“因庙宇制度卑陋”,高宗命“改制庙宇,更加修造”。唐代已颇具规模,“正庙五间,祀文宣王,南向坐,颜子面西配,闵子以下十哲及曾子东西列坐,皆为塑像。两庑二十余间,祀七十二贤,图绘于壁上。庙后为寝庙,祀亓官夫人。前为庙门,三间,甚壮丽。”

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诏命维修孔庙,“鼎新规,革旧制”。天禧五年(1021年)大扩旧制,增广殿庭。此时的孔庙,已成三路布局,四进院落,有殿庭廊庑316间。宋末孔庙遭兵燹,“庙宇与书籍俱为灰烬”。

金皇统二年(1142年)、正隆二年(1157年)、大定十九年(1179年)多次重修。明昌二年(1191年)大修,至五年工竣,“凡为殿堂廊庑门亭斋厨黉舍合三百六十余楹”,“殿庑皆以碧瓦为缘,外柱以石,刻以龙文”。金贞祜二年(1214年),孔庙再遭兵火,“殿庭廊庑,灰烬什五”。

元代数次重建,到大德六年(1302年)始恢复孔庙规模,至顺二年(1331年)衍圣公奏准朝廷,周建围墙,四隅添建角楼,仿王宫之制。

明代是孔庙的大发展时期,历经洪武、永乐、成化、弘治数次扩建重修,基本奠定了孔庙的规模。永乐十五年向南扩成现在的范围。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又展大成殿为九间。弘治十二年(1499年)孔庙毁于雷火,皇帝拨银152600两重建,奠定了孔庙现在的规模。正德八年(1 513年)“移县城卫庙”,形成了孔庙雄踞曲阜城中央的布局。万历年间又于孔庙正门前的城墙上新辟县城的正南门。“重城皋门,以象朝阙”,更加突出了孔庙的地位。

清雍正二年(1724年)雷落大成殿,火烧孔庙中心部位,次年动工重建。雍正对修庙十分重视,“凡殿庑制度以至祭器仪物皆令绘图呈览”,“亲为指授,遴选良工,庇材兴造”,特许使用黄色琉璃瓦,采用和玺金龙彩画,提高了孔庙的规格。此次重建,不计瓦件,用银157600两。

曲阜孔庙是最高规格的儒家纪念建筑,自汉高祖刘邦过鲁以太牢致祭后,汉明帝、章帝、安帝、北魏孝文帝、唐玄宗、后周太祖、宋真宗、清圣祖、高宗过曲阜也亲自祭祀孔子。清圣祖、高宗甚至亲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每逢皇帝即位、追封孔子等大事,还派遣官员做为皇帝代表专程到曲阜祭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孔庙升为大祀,成为中国最高祭祀规格的庙宇之一。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葬鲁城北泗上”,墓冢封为偃斧形,高四尺,弟子们于冢前以砖瓦砌成祠坛,方六尺,仅与地平,并无祠堂等奉祀用建筑。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陵墓受到重视。东汉永寿三年(157年)鲁国国相韩敕始修孔子墓,墓前祠坛改为石砌,并造神门一间,斋厅三间,墓园始具规模。汉末,林内已有子孙墓葬50余座,“铭碑三所,兽碣俱存”。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拨给鲁郡郡民五户洒扫墓园,禁止在孔林刍牧,添植松柏五百余棵。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元)孝文帝到曲阜拜祭孔子墓,又命起园栽柏,修饰坟垅。

唐咸通四年(863年),拨给林庙五十户供洒扫。

宋景德四年(1007年)诏增二十户守墓。宣和元年(1119年)始为孔子墓刻制石仪,五年立于墓前,有石表、石人各一对,石兽二对。

金代时墓又增加享殿、思堂等建筑。蒙古乃马贞后三年(1244年)51代衍圣公孔元措始为孔子等立墓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54代衍圣公孔思晦以“樵采难禁”,“始作周垣,建重门”。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始建林门木坊,弘治七年(1494年)添建二门城楼。嘉靖元年(1522年)辟成直对县城北门的神道,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林道上又添建了“万古长春”石坊和两座碑亭。

孔子葬后,子孙接冢而葬,墓地日见挟促。历代封建王朝为褒扬圣道,借以宣扬仁义礼治,不时对墓园进行增扩。明代时地已扩至120万平方米,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奠拜孔子墓,因见坟积墓累,拊葬无隙,淮衍圣公之请,赐田将墓地扩至200万平方米,并赐银新建了八公里多长的围墙。 孔子子孙依庙居住,直到宋代册封为衍圣公,衍圣公的官署仍附设在孔庙内,位置约在今孔庙、孔府的相接处。

明洪武十年(1377年),56代衍圣公孔希学奏请皇帝批准,始将孔庙、孔府分立,建造新的衍圣公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又将衙署东移,使衙署宅第建于一条中轴线上,形成前衙后宅的布局。

明末清初,东西两路陆续添建了部分建筑。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衍圣公奏请皇帝,“发帑兴修”,耗银66400余两进行一次全面维修。光绪十一年(1885年)内宅遭火,前后堂楼、东西配楼、佛堂楼等七座楼房被焚,次年耗银81300多两按旧式重建。

孔庙、孔林、孔府现在长年对外开放,参观人数众多。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是历代封建王朝严格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精心设计刻意建造起来的,现存的孔庙、孔林、孔府最后完成于明清两代。明代中叶曲阜建筑达到鼎盛,征调了大批京畿和各王府的能工巧匠汇集曲阜,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根据现有资料,在1911年以前,有记载可查的重大维修活动共有60多次,其它经常性的岁修就无法计算了。

(题图:孔庙鸟瞰)

孔庙作文300字 第5篇

我们《宁波晚报》小记者组织去慈城孔庙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们来到孔庙的大门边上,看见了一个下马碑,导游阿姨告诉我们,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下轿,走路进去,因为孔子是大家都尊敬的圣人。走进孔庙内,我们参观了许多孔子的石、塑、雕像,都惟妙惟肖,生动至极。接着我们来到了孔老先生教徒弟们读书的地方———明伦堂。在那里我们了解了怎样穿汉服,以及汉服的特点。走出明伦堂,我们来到古县衙。里面有逼真的县老爷端坐在上堂,旁边还有栩栩如生的护卫等人排列在一边。墙边还有十八般兵器。另一个房间里放置着古代著名清官的塑像,里面有人人都知的包青天、林则徐等人物。穿过曲径通幽的小路,我们还来到了古代肃静的考场———教士馆。导游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知道了许多有关古代科举考试的知识。

不知不觉结束了孔庙之旅,坐车回家的路上,想着来时的期盼,心里便涌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孔庙作文600字 第6篇

坐了两个小时车,终于来到孔庙。首先映入眼帘是一座城门,据说有几百年的历史呢!我们走着走着,渐渐来到了“大成殿”。这个殿仅次于“太和殿”,是皇帝亲自下令重建的,大殿建在高高的台上,四周石栏环绕。红色的墙壁,金黄的重檐,在蓝天下显得特别巍峨壮丽。“大成殿”有十根龙柱,每根柱子上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龙。据说,乾隆皇帝来过九次,每次来大家都会预先用红布把龙柱包起来。这就是民间传说的:即使是天子也要隔着红布看龙柱。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后花园,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皇帝下令种植的。原来,历代皇帝上任后都会来此祭奠,每年住在孔庙里的孔子后代都会得到皇帝给的赏赐,连太子的启蒙老师都是孔子后代。为什么皇帝对孔子如此重视?孔子的学说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回家以后我一定要好好读读孔子的书。

进入孔府,这里面房间又大又多,灰色的外墙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房间并不整齐,但错落有序,两两相对。这样的布局构成了许许多多的石墙和折角,不认识路的人一走进去就会迷路的。走过大殿,看见了一个门。这个门只有孔子和皇帝才可以走。来到孔府,导游给我们介绍,这里十分森严,比如:男仆从外面把水挑进来,女仆在里面接,中间有堵墙,墙底下有个洞,水就从洞里流进府内,男女仆是不允许见面的;府里面的仆人犯错要罚跪,连小孩也不例外。

来到这里,我学习到了许多古代的规矩,还见识了许多书法真迹。孔庙之行为我了解孔子打开了一扇窗,真是受益匪浅。

孔庙作文400字 第7篇

孔庙,其实也是古代的学堂。在孔子之前的年代,办学由官府垄断,寻常百姓想上学那是很困难的事情。孔子兴办私学,突破了官府的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学生达3000多人,贤良72人;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温故而知新”,把学和思结合起来。所以,孔子也被尊称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孔庙的正大门是给状元、榜眼、探花进入的,中间的一座大桥就是状元桥,另外两座分别是榜眼和探花桥。在古代科举考试3年考一次,十分隆重,考全国第一,拿个状元,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孔庙中还有土地祠,由于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祠中只有土地公公。古代中国是个农耕社会,祭祠一般只能用猪、羊两种牲畜,私自杀牛是犯法的.。可当祭祀孔子时,必须用猪、羊、牛,缺一不可,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孔庙大成殿匾牌 第8篇

清代崇尚儒学,祭孔成为国家常典。每到天子即位,都要到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临雍”后,便将皇帝御笔的题词制成木匾,悬挂在孔庙大成殿内。这些题匾的内容,都是对孔子的颂扬之词。木區长约6米、宽2.5米,每字一米见方,金字书写,四周雕有群龙戏珠图案。自从康熙皇帝亲自写了隶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人们便称颂孔子是“万世师表”。

从康熙朝至宣统年间,大成殿内已有9块御制匾额,依次为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帝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帝御书“与天地参”,嘉庆帝御书“圣集大成”,道光帝御书“圣协时中”,咸丰帝御书“德齐帱载”,同治帝御书“圣神天纵”,光绪帝御书“斯文在兹”,宣统帝御书“中和位育”。

“万世师表”是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御笔题书。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民主表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意为孔于是千秋万世的老师和表率。

“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公孙卫》:“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匾文意为尊祖千古以来,从未有若孔子之至高无上的圣贤。意为自有生民以来,世上就只出现了这一位圣人。

“与天地参”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御笔题书。《中庸章句》:“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其寓意为赞誉孔子品德与天地并而为参。

“圣集大成”是嘉庆皇帝于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御笔题书。语出《孟子·万章》:“孔子之谓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也,智主事也,终条理者,圣主事也。”这里用音乐作比喻:孔子善于把单个的音符,按音乐规律组成美妙的乐章,意即孔子能把古圣先贤的美德集于一身,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圣协时中”是道光皇帝子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意为孔子的学术思想、个人情操,都是能顺应时代潮流,合乎客观实际的。寓意为尊崇孔圣之道协和万邦,凡事处置得体,恰如其分,以求事业顺畅发展,国泰民安。

“德齐帱载”为咸丰皇帝于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仲民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复帱。”这里的意思是:孔子是顺就天时应运而生的圣人。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

“斯文在兹”,是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光绪皇帝御书。语出《论语·子罕》:“子谓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将之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合?”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

“中和位育”是清末代皇帝溥仪题书。匾文“中位育”意指,按照孔子的中庸之道,就能达到“中和”,世间一切事物都能达到和谐的境界。因此匾意是,称公布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达到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

这些區额几乎是一样的规格和模式被仿制于全国各地的孔庙建筑之中。

杭州孔庙作文 第9篇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和妈妈来到了杭州孔庙,参观第二课堂,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国现有孔庙3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是山东曲阜孔庙。

走进杭州孔庙,第一道门叫棂星门,进去后发现,树上挂满了灯谜,妈妈说:“先去看了孔子再来猜灯谜吧!”

我们又进了一道门,眼前就是大成殿,写着“万世师表”四个金色的大字,里面有孔子塑像,

孔庙作文600字 第10篇

到了“三孔”,我发现那里人山人海,有刻章、卖孔子三宝的,有以孩子的名字题字作诗的,还有来来往往的外国游客。为了能更多地了解孔子,我们找了个导游。听说是为我讲解,导游费该八十元只收了我们五十元。

走进孔庙的大门,导游讲,大门上的字是金黄色的,代表了孔子的思想非常灿烂;大门的颜色有红、蓝、灰色三色组成,红色表示孔子的思想很受人敬佩,蓝色和灰色表示孔子的思想很厚重。

顺着中间的 路往里走,经过几道门,来 到一个碑亭,里面一个乌龟 驮着一块高高的石碑。导游告诉我这块碑是整个孔府里面最重的碑,是其他碑的二十多倍,从运河运到孔府用了好几个月。这个碑太 重了,累得乌龟都张着嘴大口喘气。我仔细一看,还真是呢,那个乌龟张着嘴伸着舌头好像很累的样子。

走进一个院子,我发现有两棵树长得很奇怪。其中一棵树上又长出弯弯曲曲的小树附在大树上,导游解释说这棵树是龙树,有一年皇帝来时走累了,往这棵树上倚靠休息,树得了皇帝的灵气就长成了龙的样子,有龙就得有凤,导游指着和这棵龙树挨着的已经枯死的古树的枝头让我看,上面的形状还真像个大鸟,估计就是凤凰了吧。

在孔庙的正殿,有很多柱子,上面都雕刻着精美的龙的图案,奇怪的是都用红布蒙着。导游告诉我,是因为皇帝到孔府来,孔子怕冲撞了皇帝惹皇帝生气,就把龙柱蒙起来。皇帝问原因,孔子说,您是真龙,我们这的龙是五爪龙,怕您看了不吉祥呢。

孔庙作文600字 第11篇

一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两旁挺立着一颗颗苍翠欲滴的柏树,它们被园林工人修剪得平平整整,看上去像是威武的士兵在列队欢迎我们的到来。

沿着小路往前走,来到了圆桥。桥,长七八米,宽两米,桥栏用汉白玉石砌成,在阳光下银光闪闪。桥下的半圆形半池被圆桥一分为二,池水碧得发亮,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仔细一看,偶尔还能看见几条小鱼快活游玩的身影。听解说员说,半池在古代是用来蓄水,防火,洗砚。我仿佛看见身穿长袍,头扎长辫的学子在这西毛笔。

走过圆桥,抬头一看,便看见大成门。只见十几根圆形大红柱像力大无穷的巨人稳稳地托起大成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两根龙凤柱,上面雕刻着一朵朵祥云,祥云上飞舞着一只凤凰和一条龙,栩栩如生,似乎随时准备飞临人间。解说员说,这可是古人用一整块石头雕成的,我的心里不由得赞叹:古代劳动人们的手可真巧!它们的技艺可真高啊!

走过大成门,一眼看到的就是雄壮美观的大成殿。屋宇上,飞檐翘角,像一只只向往蓝天的鸟儿正展翅欲飞。屋宇下一盏盏精美绝伦的宫灯随风摇曳,莲花瓣的斗拱让人赏心悦目。走进大成殿,一座座金光闪闪,形态逼真的铜像映入眼帘,正中央那个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是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两旁也是古代学者荀子和孟子。左右靠墙的是安福历代名人,它们为安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看着栩栩如生的铜像,我仿佛看见他们正对着我微笑,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安福乃至中华的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孔府、孔庙、孔林 第12篇

记者:孔府、孔庙、孔林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谭明: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 三孔”,它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因其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曲阜也因此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记者:孔府的建筑特色是什么?拍摄时应当如何入手?

谭明:孔府是孔子嫡孙的官署,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最为典型的官衙与宅第合一的建筑群。孔子嫡孙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在建筑风格上也受到儒家礼仪的制约,留下儒家宗法制度与伦理观念的烙印。孔府沿用中国传统的前堂后寝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东学、西学,供处理公务、会客之用,是对外活动的场所;后寝部分有内宅、花厅、一贯堂、是家族生活的场所。建筑功能分区明确、排列井然有序。

孔府建筑原有170多座,560余间,现存152座,480间。其中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内宅门、前上房、迎恩门、家庙等是明代建筑,其他均为清代建筑。古建筑面积现存12740平方米,从元、明、清古建筑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规制和特点。有了这些了解,我们针对建筑特点去拍摄就能清晰地再现那些年代的建筑规制。除了大量的建筑,孔府还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历代封建皇帝为显示对孔子的尊崇和对孔子嫡孙的优渥待遇,不断给以赏赐。从帝后墨宝、御制诗文、儒家典籍到礼器乐器、文房四宝,无所不赐。而孔子嫡孙也留意搜集历代法物,不断充实文物库藏。如果允许拍摄,可以用拍摄静物的手法去展现各类文物的风采。

记者:孔庙内的碑刻非常多,数量仅次于西安碑林,孔庙的碑林和西安的有何不同?

谭明:西安碑林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过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1087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西安碑林以其广博的收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庙则保存了汉代以来历代的碑刻,且是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珍贵史料。乙瑛碑、礼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钢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收集名家书法刻成的584块“玉虹法帖”石碑等。孔庙碑刻堪称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孔庙碑林是以家族为中心历代沿袭扩充发展而来,其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记者: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它区别于皇家墓地的地方是什么?

谭明:孔林面积200万平方米,林内墓冢累累,碑碣如林,石仪成群,古木参天。有孔子以来历代子孙墓葬十余万座,除汉碑移入孔庙外,地面上还有宋、金、元、明、清、民国等时代墓碑和谒陵题记刻石等四千余块,保存着宋、明、清各代石人、石马、石羊、石狮、望柱、供桌和神道坊等近千件。为表彰儒家思想、满足祭祀需要,还建有门、坊、享殿、碑亭等六十余座明清建筑。孔林埋葬孔子长孙已至第76代,旁系子孙已至七78代,从周代至今,从无间断。作为一个家族墓地,它的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是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所居统治地位的产物。孔林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这正是孔林最突出的特点。

而各朝个代的皇陵最看重的是选择风水宝地,是以风水理论为依据的。风水理论认为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皇权永固。以清代为例,首先,它的陵寝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置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其三,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宏整,而且富丽堂皇。

记者:去孔府、孔庙、孔林游览的最好的季节和路线是什么?

谭明:去三孔游览,任何季节都不错。当然,每年的4到5月、9到10月气侯较为凉爽,更为适宜。首先可以根据天气来选择,如果下雨,可以游览孔府,因为基本在室内参观。天气若好则孔庙孔林都可以。要是细细地游览我想这三处每处一天基本可以保证。孔林稍远一点,先看神道,再进孔林。最好提前做好功课,了解一下三孔的具体内容,这样游玩起来就会比较从容。

附:三孔景点介绍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现有楼、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明清文书档案和大量文物。孔府有“天下第一家”之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

大门: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重光门: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

大堂: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场所。厅堂面阔5间,进深3间。

前上房:内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

后堂楼:过前后抱厦,进入后堂楼院。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后花园: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孔庙:现在的孔庙的规模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

金声玉振坊:“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

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

十三碑亭:13座碑亭,南八北五,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块,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

大成门: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为大成门,是孔庙的第七道大门。“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他说:“孔子之谓集大成”,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此处,五门大开,将孔庙分作三路:东为承圣门,内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大成门,三门并立,左掖金声门,右掖玉振门。中路主祭孔子夫妇,并以历代先贤先儒配享从祀。

杏坛:相传这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子杏坛设教记载最早见于《庄子 · 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北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但是原址在哪里却无记载。宋天禧二年(1018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后移扩建,以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代始于坛上建亭,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

大成殿: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大成殿内正中供奉孔子塑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天子礼制。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

神道: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苍松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初建时所刻,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洙水桥:由至圣林门西行为辇路,前行约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

旅游贴士

门票价格:通票:150元;孔府60元;孔庙90元,孔林40元。

上一篇:历史访谈报告范文下一篇:村代会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