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观念范文

2024-06-24

环境保护观念范文(精选8篇)

环境保护观念 第1篇

“转变思想观念

优化营商环境”的

心得体会

“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营商环境”是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践行“放管服”要求的实际行动,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环境,推动道路运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努力打造道路运输优良营商环境,凝心聚力,为推动***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破除不求上进的自满心理,树立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者要横向比较学先进。认清当前辖区道路运输行业虽然相比以往,有较好地发展,但进入新时代,区县间发展你追我赶、异常激烈。不进则退,要同妄自尊大、自我满足、小富即安的思维决裂。客观认识辖区道路运输发展的客观情况,理性分析自身存在不足。虚心学习其他区县优秀案例经验,与快者行、向强者比,千方百计抓机遇、时时刻刻思发展,为辖区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谋新篇。

“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破除坐而论道的看客心理,树立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摒弃“只说不练”的假把式。在“兴业兴城 强区富民”进程中,果断决策、及时行动,快节奏、高质量,争当“实干家”,都做“运动员”。身处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身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发扬雷厉风行、不打折扣的精神,攻坚克难,扛起大旗,撸起袖子,认准道路运输行业改革方向,毫不犹豫地使政策落地,措施抓实,推动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转型升级,谋得发展新机遇、新道路。

“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破除办事拖拉的慵懒心理,树立高效便捷的服务精神。克服职业倦怠,办事不拖拉,快速高质完成工作任务。切忌不促不做、不推不动,慢件拖成急件、小事拖成大事、易事拖成难事。作为管理者,也是行业服务者,必须改掉“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不设置“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坚决拒绝“吃拿卡要”等破坏发展环境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要做到态度端正,工作负责,行动积极、服务高质。依法依规,能办的事情立马办,不能办的事情一次告知,能一次办完的事情,绝不分段办,真正做到马上办、一次办,树立道路运输行业良好形象。

“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破除得过且过的守摊心理,树立创优创先的创新精神。克服精神萎靡、意志消沉,暮气沉沉、锐气不足,工作“耍滑头”,办事“踢皮球”,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等问题,树立“干”字当头,要敢干、实干、善干,干出道路运输行业发展新篇章。要摒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出事就是本事”错误思想,满足于“守摊看门”的消极心态,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全力以赴向新时期道路运输行业面临的转型难、转型慢、矛盾多的困难开战,“亮剑”。必须“把工作当成事业做”,用心想事、激情做事、努力干事、干就干好,以勇争一流精神、善做善成的实效,为人生添彩、为发展铺路、为群众造福。

“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破除不敢担当的畏难心理,树立勇挑重担的亮剑精神。丢弃的“不干事就不担责任,干得越多责任越大”的避世心理。遇到问题、矛盾,不能绕道走、掉头走、“打太极”。要善找机遇、善用机遇、善抢机遇,积极向外借力,争取同级部门协助、上级部门支持,扩展做事的宽度和深度;勇于担当,做到在困难面前不推诿、在机遇面前有魄力,该表态就表,该签字就签,对了就坚持,错了就改正。先进地区有的要学着做,没有明令禁止的要试着做,别人没做或没做成的要探索做。不断激发自身勇于担当、勇挑重担的亮剑精神。

总之,“转变思想观念,优化营商环境”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个人自身发展的必求,只有作为个体的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变管理为服务,才能真正地优化营商环境。

环境保护观念 第2篇

海外孤独环境使留学生性观念更开放

据澳洲新快网报道,适应新环境通常意味着个人生活会发生重大变化,很多只身到海外求学的留学生对性的观点也会发生巨大转变。

来自中国的杨玉静(Yujing Yang音译)目前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她是2012年入读澳洲大学的40.2万名留学生中的其中一位。她说:“到悉尼之后,我对性观念变得更加开放。”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高级研究员毛丽明(Limin Mao音译)博士认为,进入一个新环境会对人产生压力。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独立生活,他们要面对文化差异并学习适应另一个国家。“在某种程度上,留学生将性用作一种寻找朋友、连接社会和证明自己的工具。”

三个月前抵达悉尼的一位欧洲女留学生说远离家乡令她感觉孤单。她说:“当有人用手臂抱着我的时候,我感觉比平常好多了。”

对于某些留学生而言,缺乏父母的监管也会对他们的性观念产生影响。还有些人将到澳洲留学比作是度假。

毛丽明博士说留学生如果留在自己的国家,表现可能会不一样,因为短暂的留学体验以及毕业后是否留澳的不确定性都影响着他们。她指出,虽然大部分留学生都尝试去寻找生命中的“那个人”,但这种观点在留学期间或许会改变。

环境保护观念 第3篇

1 基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绿色建筑材料的必要性

1.1 建筑材料发展趋势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意识的提高, 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西方学者曾提出开发“绿色建筑材料和工艺”, 并且强调健康、环保, 研究出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建筑材料和工艺, 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是西方人的先进认识。上世纪末以来, 西方学者定义材料科学为有关建筑材料的性质及性能、制备与加工、组成与结构之间关系的应用科学, 并且用合成与加工、性质和性能以及组成与结构等要素组成材料科学的内容, 并且构成相互关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 人类要不断反思所用建筑材料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使建筑材料的产生过程与再生过程的各种材料所造成的环境负荷和建筑材料的性能相协调, 相统一。研究绿色建筑材料是为了在满足人们生存以及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减轻对环境造成的负荷, 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人文精神。

1.2 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1世纪人类面临着环境、资源、人口、土地等方面的压力, 为了协调利用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我们迫切需要良性建筑材料。研发和运用绿色建材产品以及设计和建造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 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也逐步成为绿色建筑材料未来研究发展的热点。在这种条件下, 我们要结合市场经济以及人们的健康需求, 变革传统的建材体系以满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经济的需要, 自主创新是必要条件。我们要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的建材产业, 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继续保持建材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3 满足建筑材料与环境的适应性的需要

改革开放后, 我国建筑材料工业走的是一条高资源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能耗的道路, 传统的建筑材料往往追求的是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 但是忽视了建筑材料与环境舒适性和协调性, 迄今为止我国工业发展仍然主要依赖塑料、陶瓷、水泥、玻璃、钢铁等传统建材。由于传统建筑材料通常具有针对性, 主要是针对某些特定场合而研究开发的, 这就造成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多样性, 导致传统的建筑材料无法充分回收以及再生利用, 因此传统的建筑材料的环境协调性比较差。更糟糕的是, 这种情况不可能在近期内发生根本改变, 也不可能以少数的良性绿色建筑材料来取代量大面广的传统建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科学工作者更应该积极追求, 知难而进。一方面, 在设计和生产以及使用传统建材和传统建材再生的过程中、在建筑设计时, 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问题, 加强保护环境措施, 减轻传统建材对环境造成的负荷, 协调好传统建材与环境的关系, 引进高科技促使传统建材自主创新, 最终发展为具有舒适性和环境协调性的良性绿色建材;另一方面, 我们的科学工作者要积极研究与绿色建筑材料相关的基础理论, 提高全民和材料工作者的环境保护意识。

2 发展和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基础

2.1 以绿色建材观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八十年代, 我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指的是把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运用到社会事业和经济工作中去, 它涉及到各个行业的方方面面, 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科技工作者和各级政府。目前, 加速生态经济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同时也是发展生态城市的必要途径。根据生态经济的理念不断调整新兴产业, 特别是包括知识经济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第三产业, 淘汰那些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老产业。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新时期的绿色建材观。首先, 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然后积极开发和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技术, 为实践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保证和技术支持。其次, 建筑材料尽可能地再循环、再利用, 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从而解决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大量废弃物存放问题、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例如目前住宅装修对人居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人们开始高度重视生态住宅问题。第三、我们要有生态环境资本意识, 遵循市场规律, 做好资本运营, 为可持续发展拓宽路径。

2.2 运用创新理念促进技术的推陈求新

绿色建筑材料的推广需要运用技术革新, 采用新技术促使传统建材自主创新, 不断研制开发系列绿色建材, 在技术层面, 需要有创新突破, 例如:从医疗和食品方面运用的抗菌剂预测在21世纪将普遍运用到新型建筑材料和日常生活方面, 从而发展成为兼有净化和抗菌功能的新型绿色建筑材料。这种绿色建筑材料是把传统建筑材料作为载体, 然后加入抗菌剂和催化剂使其具有抗菌和催化的功能;接下来选用适合的催化剂使新型建筑材料催生出新功能;最终开发出一系列的绿色建筑材料, 主要有以下几种:具有空气净化作用的涂料及内墙材料;具有抗菌、除臭、净化功能的卫生间;具有除臭、防射线、抗菌、调光的玻璃窗;具有防污、抗菌、除臭、防霉的室内装饰。

3 改善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创新举措

3.1 实现技术创新, 以高新技术研发新材料

为了改善建筑材料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采用高新技术来开发绿色建筑材料。诸如具有净化功能的建筑材料有净化室内的除臭材料、净化大气的净化材料、净化细菌的抗菌材料。凡是具有杀菌或抗菌作用的材料都叫做抗菌材料。抗菌材料或抗菌制品通常为制品表面或薄膜上 (下转第134页) (上接第125页) 的涂料, 往往以粉末、块体的形式出现。现在的绿色建筑材料有:可调湿、防远红外、防霉的内墙涂料, 良性高效黏结剂, 不挥发的有机水性涂料, 其中部分产品已经面市, 部分产品还处在试制阶段。

而目前促使传统建筑材料自主创新的新技术主要是指:多孔材料和超微颗粒的制备技术;材料环境和细菌的作用以及优化细菌技术;有害物体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防治技术;制备技术和复合材料设计, 诸如离子交换法、光CVD法、水热合成法等;大气净化和光合作用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和光电化学;光分解、化合以及催化吸收的净化新技术。

3.2 传统工艺改造, 实现材料的循环再利用

把页岩、粉煤灰、炉渣、煤岩石、矿渣等废弃物作为基础材料, 制成砌块、空心砖、实心砖等产品。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取代了粘土砖, 普遍运用于工程之中。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能耗、降低成本、而且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于建设生态环境, 落实科学发展观。经研究, 我们可以把城市垃圾、工业废渣赤泥、下水道污泥等作为原料, 再加入铁粉、薄土、石灰石等经过一定的加工可以制成与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水泥。生态水泥的特点是凝结时间比较短, 在没有添加任何缓凝剂时, 前期强度高, 干缩率不大。然而这种生态水泥中氯离子的含量高, 容易侵蚀钢筋等材料, 所以应用于增强混凝土、PC钢丝以及钢筋混凝土以外的领域, 例如建筑灰浆, 还可以作为固化土壤的材料。研发和应用生态水泥是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另外, 还可以利用刨花板的生产技术制造, 复合板材产品和保温板产品来取代传统木材。

3.3 产学研结合, 开发新的绿色材料品种

现在我国大力提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研发和运用新技术来变废为宝, 开发绿色建筑材料。在新材料的开发中, 能够积极的将企业的发展、市场的需要和国际国内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同时寻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的配套设备以及生产技术, 与国内的科研机构和大学联手合作, 进行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实验和探索。有时良好的产学研结合途径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开发的产品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利用化学石膏制造了一系列的石膏制品, 我们也应该学习借鉴, 采用化学石膏诸如氟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来代替天然的石膏, 保护天然石膏矿藏。利用脱硫石膏的生产技术, 可以减轻我国部分地区的酸雨污染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 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材观, 研究和运用绿色建筑材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了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减轻环境污染问题, 建设生态环境, 我们要彻底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出有利于环境和人们健康的生态建筑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公民,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力所能及地积极推广和使用绿色建材,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科学选材、合理用材、注重循环利用, 加强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现代设计及制造的基础, 本文在分析了现代城市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论述了绿色建筑材料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并提出改善环境状况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绿色建筑材料

参考文献

[1]刘培哲.可持续发展—通向未来的新发展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 vol.4 (3) , PP13-18.[1]刘培哲.可持续发展—通向未来的新发展观[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4, vol.4 (3) , PP13-18.

[2]魏一鸣, 傅小锋, 陈长杰.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魏一鸣, 傅小锋, 陈长杰.中国可持续发展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民间民俗观念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4篇

民俗禁忌大都是杂乱零碎的,也从未见有人归纳总结,于乡人而言则是易记易懂,更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影响性,这影响就是让世世代代的乡人不至那样凶狂地乱砍滥伐和滥捕滥猎,从而始终做到取之有度,使生态保持平衡。

诸如民间的风水观念。古人往往聚族成居,那时在屋场四周都植有众多的树木,其风水说法就是“屋场要暗,农田要光”。一棵棵大树簇拥屋场,即是起着“藏风聚气”的作用,四周荒凉空旷,屋场便显得气脉微弱,此将导致人丁不旺,种养不盛,财气不畅。所以旧时屋场之人尤为看重屋场树木的存在,无论树木之大小或有多大用途,均不得砍伐而将其永久性地保存。保护树木是屋场人的共同原则和意识。我乡原有一处名叫“湖背樟林”的风景地带,那地带长有大大小小数百棵樟树,1958年大办食堂,伐樟作柴薪,后只剩下区区两棵。其中一棵长在一名叫刘荛钦的退休教师家门口不远。1985年,大屋场之农户拆房另建,处理公产时,要将这古樟砍伐平分。唯刘老师不同意砍树,却又说服不了大家。砍树那天,待锯木匠到来时,刘老师一头躺在树下,任人劝说也不为所动。他说:“要砍树,先砍我!”众等相持不下时,倒是锯木匠给以解围:“我看这样,既然刘老师爱惜这树,也就算了,十七八户人家,每户只分得几十块钱,耽误我这半天功夫也算啦。”直到1997年,刘老师一病不起,还遗言儿女,将他安葬在古樟树下,说是活着在世守住了这棵古樟,死后也要与其相伴,儿女也真的将他安葬在树下。

那时,每处屋场的树上都藏有众多的各种鸟类,一天到晚都是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有的鸟叫尤为悦耳,使屋场呈现一派欢乐祥和景象。树上的鸟,树穴中的蛇,屋内天井的乌龟,那是禁止任何人去打去捉的。偶见树上有幼鸟丢下来,即有人拿来楼梯,捡起幼鸟,送回鸟巢里。秋季采摘果实,树顶上的果实留与鸟食。大雪天里,有人于屋场空坪及附近山上的空地扫开冰雪,撒几把谷物喂鸟。

屋场之外,民间寺庙、祠堂处的树木更没人敢砍伐,因那将会冒犯和冲撞神灵及列祖列宗。我乡一地有一靠近庙宇的千年红豆杉,乡人将其作为神树而每去树下祭祀。传说很早以前有异地人在此山区伐木烧炭,烧炭师傅掂量这棵红豆杉足可烧上千斤木炭,便决定砍伐这树,砍树这天,师兄师弟来到树下,于树前起誓念咒,接着焚纸烧香以祭妖魔鬼神,弗料,待师傅杀雄鸡后,即刻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另有师傅随即“喊煞”,才将倒下的师傅救起,几个人“飞”也似地离开了现场。另有故事传说,往日偶有打铳套猎者,于红豆杉地带既打不到也套不到猎物。曾有人一铳打死红豆杉树上的一只斑鸠,斑鸠双脚挂在树枝上就是不落下来,打铳人吓得面如土色,即便落荒而逃。这类故事传说在地方民众中就起着一种警示作用,让人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这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保护古树名木的作用。试看民间许多寺庙、祠堂旁存有的古树,甚至一些庙宇早已拆除,但其庙地仍屹立几棵大树,若非如此,岂不早已化为灰烬。

此外即有鬼神妖魔类的心理影响。民间大众对妖魔鬼怪的存在向来深信不疑,人皆谈鬼色变,即便少数不信迷信的人也尽量做到敬而远之。旧时,民间父母对孩子于此常有相关的劝告,诸如不得在庙地撒尿拉屎,不得捡拾古树下的干柴枝,不得爬树捉鸟,不得去古树下玩耍,上山砍柴需留下笔直的树苗,此叫“让刀”。在靠江河的地方,相关河段及岸边的古树下,虽鱼类成群,但不得去这些水域摸鱼撒网。这类警示,让孩子们自小养成一种敬畏心理。

因果报应的说教在民间的影响更为广泛,报应说在民间是一经常性的话题,许多人常将“报应”二字挂在嘴上。某人做事太绝导致恶病折磨,不得好死;某人杀生太多,导致不得善终并断子绝孙一类的民间事例多得不可计数。诸如乡里一宰牛屠夫,某夜客至,为着待客,他去牛栏里抓住一头于次日将要杀害的牛头,掰开牛嘴,一刀割去牛舌,用其与客下酒。后来这宰牛屠夫患一种喉舌脓肿的恶病,长时间剧痛让他扑地打滚,大汗淋漓。四方求医,无以施药,最后舌头肿涨窒息而亡。这类报应故事的传说让一些作恶之人在行为上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杀生行业中,素来存有许多禁忌。这就让从业人员不至那样地滥杀无度,诸如猎人方面的禁忌。旧时凡师传的猎人有“不打阳春之鸟,不打孵卵之鸟,不打过路候鸟,不打带崽母兽,不打病躯之兽,不穷追逃脱之兽,大雪封山时段不打猎”等教规禁忌。打猎中又有”打大不打小,打强不打弱,打肥不打瘦,打公不打母”等规矩。打猎时间放在先年寒露节至次年惊蛰节之前。打猎中还有“多打有害禽兽,少打有益禽兽”的规矩。何为有害和有益禽兽?古时动物品种繁多,数量更丰,猎人对禽兽均有本子记录。诸如各种鹰类,因其经常叼走农家鸡鸭,又如斑鸠、锦鸡等数种鸟常偷食地里撒播的农作物种子,故被列为害禽。兽类中的豺狼虎豹及野猫野猪,常对人畜家禽及农作物造成损害,故被列为重点猎杀对象。即使如此,在猎杀有害禽兽时,对其幼雏幼兽仍要放弃。这是古人的一系列的猎规,师傅给徒弟传教时,即要重复一遍猎规,徒弟跪在师前,说些若犯规将遭雷轰、火烧一类的誓言。这样,在其后的打猎生涯中自是不敢轻易犯规。偶尔不慎犯规,即要举行悔罪仪式,并自我戒猎三年。

于江河边从事捕鱼为业者,同样有禁忌。一是在清明至小满节时段为休渔期。每年从春分至立夏期间,有草、鲑、鳙、青、鳊等家养鱼翻白于水面,此为产卵,这段时间,任何人不得下水捞鱼是一条常年遵守的规矩。二是有捕大不捕小的原则(长不大的鱼嫩子与虾类在外)。专业捉龟鳖者,一斤以下的龟鳖均要放弃。三是不轻易干塘捉鱼,每年只放进鱼苗,只在秋冬之际捕捞。

屠宰行业讲究一刀毙命,让牲畜痛快死去,若杀个半生不死,令牲畜久久不能断气,即是犯忌。若是不慎杀了孕畜,即要跪在畜前,烧纸燃香以悔罪。严重者即请道士做道场以减轻罪过。杀猪屠夫大都拒绝杀牛。旧时许多屠夫至五十岁时即停业。个别的停业后还去庙里念经拜佛,那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意思。

深山伐木烧炭者,不可将满山树木砍光,必须将几棵古老的大树留下。其意是深山有妖怪,留树即是让其有生存之地。

旧时,众多农家是不让子孙从事打猎与屠宰行业的。农家饲养的母猪与耕牛,在其衰老之时,一般不杀害,宁愿费时费物而饲养至老死。农家不慎死了耕牛,一家围着大哭,故有哭牛如哭子之说。旧时的乡人大多不食龟鳖蛇蛙。龟的谐音即“亏”,蛇的谐音即“爷”,蛙在民间叫“哈蟆”谐音为“下马”。均为不洁,并含有“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也有寺庙僧尼放生的影响。

古人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很低,有关思想道德及做人处世的准则并无多少文字,然在社会生活中却有许多谚语流行于乡人口头之中,这同样起着很好的教育效果。其核心思想就是积德行善与仁义厚道。诸如:“做点好事修点德,人不晓得天晓得”;“崽女前世修,种子先年留”;“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见蛇不打三分义,见簕不捡三分罪”(荆棘有刺);“鱼死眼不瞎,打鱼一世没财发”;“为人一世不归正,又捉团鱼又打铳……”不杀动物被看作是一种积德行为,所以谚语一向在民众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民间许多旧时姓氏族谱上同样立有保护生态环保类的族规。如“天生材物,固供人用,然必存不得已而用之,方能用度相继,需处处刻意保护”。

环境保护观念 第5篇

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事业科学发展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作为肩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任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深入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切实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直接关系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建设进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以“一优双创”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创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增强学习意识,做更新观念的表率。树立良好的学风,对于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做好各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干部职工,必须联系实际刻苦学习,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着力解决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首先,要学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危机感来,形成“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后学”的良好循环机制;其次,要学出认识实际问题的眼界和眼光来,在监管工作中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使监管工作富有前瞻性、预见性和可控性;再次,要学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来,把知识体系的“论”与“理”转化为谋划工作、凝聚团队、解决问题、成就事业的思想和方法,还要把学习成果应用到推动工作的实践上,切实把食品药品监管的法律法规、政策要求与本岗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学会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进一步增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做服务大局的表率。良好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当前,部分干部缺乏服务意识和全局观念,不能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监管与发展、公众利益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不能很好地解决“怎样监管”这个根本问题,不能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这与树立和实践科学监管理念、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很不适应。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心系全局,切实做到管好质量、服务发展。因此,在贯彻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执行上级方针政策时,要科学把握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的立法宗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适应我市企业实际的监管措施,确保不因药品安全而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要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坚守“确保质量安全”这一底线,严格执法,严管重罚,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并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要强化服务观念,树立“以服务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的工作理念,切实运用教育、指导、帮助等人性化手段,帮助企业提高业务素质,增强自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充分激发企

业自身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的内在动力,促使企业走“以安全促发展,以发展保安全”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药品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进一步增强实干意识,做恪尽职守的表率。近几年来,通过广大食品药品监管干部的努力,全市药品质量整体上安全可靠,药品监管步入理性、有序、可控的发展道路。但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仍处于风险高发期,监管形势严峻。我们濮阳也存在着诸风湿哮喘类假药屡查不绝,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偏小、质量意识不强,边远沿黄滩区及与河北、山东交界地农村诊所药品安全仍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监管形势和亟需解决的存在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干部必须真抓实干。一是求真务实。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

研究,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成果和办法上来;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谋实招,办实事。二是严格要求。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的主要职责,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细节,追求完善,竭尽全力,决不能满足于“基本上”、“差不多”、“大概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做法。对于已经确定的工作要加强督促,搞好检查,切实抓好落实。

进一步增强和谐意识,做团结协作的表率。要继续深化和谐机关建设,首先,要团结协作。团结出战斗力、出政绩、出干部,也出健康;不团结则风不正,风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劲不足,劲不足则事难成。要以领导干部的团结和谐来巩固和发展上下和顺、左右和睦、全体和谐的良好局面。领导干部还要增强民主意识,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善于团结共事,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抓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发展。其次,要大度谦和。在营造友爱的氛围中互相信任、互相欣赏、互相形容、互相拥护,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多看自己的短处,既要容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有健康的心态、宽阔的胸襟、谦让的气度和闻过则喜的修养。再次,从严要求。团结要讲原则,不能表面上一团和气。从严要求,严格管理,既是对同志高度负责,也是对事业高度负

责。要严格学习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要增强管理意识,既要抓工作,又要抓管理,要坚持用大道理管小道理,不能只见工作,不见思想。要通过严格管理,努力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设成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机关。

论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研究 第6篇

一、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

从教育理论层面看,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促进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另一个是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化机制。现代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过程正是由这两个主要内容互相作用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其中促进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是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最终目标,而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化机制是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方法。没有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方法就不能保障目标的实现,方法为目标服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的实质就是实现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

从教育实践层面看,要实现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需要着重做好两个教育环节。首要环节是改变受教育对象一贯被动学习的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艺术课程的教与学之中,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自我表现与发展。只有这样环境艺术的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获得自己需要的、向往的、思索探求的,使受教育者在环境艺术的学习中获得归属感,在学习及运用环境艺术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思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艺术的学习之中并形成独特的个性思维呢?这就需要做好另外一个实践环节,形成系统而形式多样的特色化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积极接受环境艺术教育教学。在实际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程式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与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只对环境艺术课程中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等的感性实践类课程保持兴趣,而排斥理论、思维等抽象理论课程。由此证明在实践教学中,特色化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个性发展的保障。因此如何使受教育者不断自觉地加强提升自身理论文化与综合修养是环境艺术特色教育实践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民族文化观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长河里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特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尊崇的最高生活准则,环境艺术教育观念首先应将受教育者的基本精神生活规范涵盖在本民族精神特色之下。环境艺术教育应当承担弘扬极具个性精神化的民族特色教育责任,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本土民族化的引导。特别是在我国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中华民族特性,适应本国国情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以本民族独特的面貌培养本土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

不同的民族与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把从传统中汲取的营养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就会孕育产生符合民族与国家时代精神的新的极具个性化特色的艺术设计形态。经过历史检验与完善的这种艺术设计形态,终将发展成为这个国家与民族未来的传统成分。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也将在这种循环中变化发展。因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传统设计风格的继承发扬,应融汇于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之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与厚重传统文化的国家,绵延发展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烙上了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现代环境艺术教育同样需要保持足够的民族特色,从而培养出蕴含中国文化特质的环境艺术设计师。

我国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要实现教育的本土民族化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求。一是注重环境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成分。教育学生学习与环境艺术学科有密切关系的文、史、哲等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文学科内容,以保持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二是要对立统一地看待环境艺术教育中民族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关系。如今文化信息全球化,环境艺术教育要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辅相成的结合发展,才能获得教育体系中本学科独特的地位与特色。具体来讲,在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以往只注重环境艺术专业技能教授而轻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态度倾向。比如,可以通过逐年提高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入学文化分数线的方式来提高入学生源的文化素养水平;在教育教学模块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比重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选修或第二专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学科交叉学习能力;增强外语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增强新技术新材料的获取与运用能力等。其次,在环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规划中增加具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课程。比如,让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回归到环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之中。通过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工艺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统设计符号表达,在设计中自发继承传统设计精神理念,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豪情感。最后,努力转变现有环境艺术教育中“重技巧轻理论”的教学态度。理论指导实践,只有不断丰富的理论素养才能使得设计之路走得更远,因此在环境艺术教育课程规划体系中需要强化相关设计理论课程的教育。这些理论课程包括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密切相关的设计史类、方法论类、工程管理类、法律法规类等丰富内容。

三、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地域差异观

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正视环境教育的地域性差异,保留并培养各地区不同的环境艺术教育特点。比如,我们国家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环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各地区的环境艺术教育立足本地实际,保留各地方性传统文化特色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的体现,尊重强调各民族文化传统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的继承发展。同时还要正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要求的各个地区学校环境艺术教育目标的差异性。教育真正做到立足本地为地方服务,实事求是地为本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专业培养作出努力。环境艺术教育的地域差异特色还体现在合理布局各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类型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建设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本地环境艺术人才市场需要,明晰自己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准确定位本地本学校的层次与类型,按照各自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扎根地区实际,挖掘区域特点,明确层次教育,专注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才能让自己的环境艺术毕业生被市场认可,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

四、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校园文化观

谈教育就离不开学校,学校不同的教育环境会影响受教育者不同的个性发展。现代环境艺术教育同样注重营造自己独特的学校教育环境,抓好学科优势突出环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特点,这也就是如今环境艺术教育观念中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学校对各专业办学理念的尊重与支持,它直接影响着各专业在学校中的办学发展方向与方式,制约着学科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即可成为学校特有的文化风范。独特的校园文化风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与特色学风的形成。由于环境艺术教育的独特性,拥有环境艺术教育学科的学校,在建立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时,应针对环境艺术教与学的特征支持帮助环艺院系建立独立的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方法体系,营造具有环境艺术教育独特氛围的院系文化。这些都将融合涵盖在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系之内,以实现各系科各专业文化既独立又互相交融影响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丰富环境艺术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公共阅览图书量;设立专门的环境艺术图书媒体资料室;定期举办环境艺术学术交流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规模的环境艺术设计比赛与作品展;积极主动联合环境艺术设计市场企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实践;建设具有专业文化特点的教学与生活环境等,以此来营造浓厚的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氛围,突显学校特色教育的文化特征。

综上所述,形成环境艺术教育个性化的过程就是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各个国家与区域的环境艺术教育要承担继承和创新本民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功能责任,就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种层次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满足设计市场需要,也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个拥有环境艺术教育学科的学校要保障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样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艺术教育中弥足珍贵的就是保持艺术本身的特色,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秉承特色教育观念,实践特色培养教育方式是环境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外许多著名的设计大师们正是在学校或自我多种方式的特色教育理念下,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设计实践,才创造出了那么多举世经典的设计作品。相信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指导下的中国环境艺术教育,必将不断培养出更多世界级的设计大师。

参考文献:

[2]陈太明.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王受之.扫描与透析DD世界著名美术院校教育丛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环境保护观念 第7篇

1、树立正确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交易科做为房产处的服务窗口,在以后从我做起,转变行业作风服务,端正态度,对待办事群众要笑脸相迎,改变过去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的作风。

2、狠抓廉政建设,促进软环境建设;

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现象的发生做到不该办的证不办,违背原则的事不干,坚决克服部门权力个人化倾向,多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宁当排头兵不做拦路虎。

加强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权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软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几乎集中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人,做为行政执法人员,我们坚决

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一定使自己保持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彻底打破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发扬标准严要求的工作作风,开成清正廉洁,真抓实干的良好风尚,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

交易科

转变教育观念, 发挥环境作用 第8篇

一、“变”——切实转变思想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是贯穿新课程始终的灵魂,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 观念的更新成为找准新课程中教师定位的最基本条件, 要塑造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角色, 归根结底就是要教师能真正形成与新课程相吻合的体现终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静”——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环境教育体系

本着“环境塑造人, 环境教育人”的原则, 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充分挖掘多种教育资源, 让幼儿分分秒秒置身于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要从单纯的环境创设发展到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环境教育体系, 使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发挥出整体效应。

(一) 营造动态亲近的活动环境

要积极引导并发展幼儿的好动性, 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锻炼思维, 动手创造, 健康成长。要建架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校园和教室的环境由教师一手操办, 学生只能观看不能随意触摸的作法。教师可以将教室周围墙面的美化任务交给幼儿, 让他们根据自己喜好和收集到的材料去装饰墙面。教师要支持和帮助幼儿的这一行为, 使幼儿对于周围的环境有认同感, 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

(二) 营造良好品德的德育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如果幼儿没有适宜的环境, 他的精神就不能发展, 而一直处于虚弱、乖戾和与世隔绝的状态。这种幼儿会成为不可思议的人。可见环境在幼儿德育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要注意环境对幼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对其良好习惯的培养, 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德素养。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要言传身教, 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幼儿。

当幼儿做了错事时, 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 而不能粗暴地训斥, 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三、“动”——广辟多种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途径

在积极营造教学环境的同时, 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的改进, 转变填鸭、硬灌的模式, 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教师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引导幼儿的学习方向, 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 鼓励探索

树立每个幼儿都具有创造能力的信念, 为幼儿的探索创造活动提供宽松、愉快的氛围。在不同的情况下, 教师分别运用夸奖性的语言, 赞赏性的表情, 鼓励幼儿的多元思维和发散思维, 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 肯定和欣赏幼儿的新观点、新想法和新作品。保护他们高昂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促使他们养成敢于想像和亲自动手的行为习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 打开幼儿思维的空间, 促使幼儿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让单纯的教转变为互动的学。

(二) 重视表扬

当幼儿出现了我们期望的行为时, 应及时表扬。表扬不只是语言上的表达, 也包括非语言的表达。不同年龄的幼儿应用不同的方式表扬, 训练他们知觉的精确性, 提高他们协调动作的能力, 帮助他们在意识内建立起正确的行为判断标准。教师应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幼儿进步, 恢复自尊心和荣誉感, 形成是非观念, 增强抗诱惑能力。在幼儿有进步的时候及时地肯定和表扬他们, 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 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学, 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 耐心引导

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不解, 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问号。所以大到冰箱、彩电, 小到一根针、一粒石子, 他们都要摸摸、玩玩, 忙个不停。这可能会使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不能转移到与教学向一致的方向, 这就需要通过教师的耐心引导,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提问、游戏等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增强注意力的集中, 引导幼儿跨越。

可以说, 新课程目标归结到一点就是: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这一理念贯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个过程中。秉承这样的教学理念来完成教师观念的转变, 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 才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以此施行的幼儿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才是良好的教育, 也才是实现幼儿自我综合发展, 提高综合能力的教育。

摘要:本文围绕如何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引下找准教师的新定位, 通过实现教师价值的最大化, 取得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双赢这一核心问题, 秉承新《纲要》理念, 结合日常教学经验, 进行了深入思考, 提出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发挥环境教育作用, 广辟教学途径努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实现“一切为了幼儿的发展”的最高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新定位

参考文献

[1].叶澜主编,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文集》, 三联出版社, 1999

[2].潘涌, 《论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转型》, 《教育研究》, 2001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教育科学出版社

[4].钟启泉主编, 《课程设计基础》,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上一篇: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自助服务终端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