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24-07-05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精选9篇)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1篇

《数据库与SQL Server》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48 学分:2.5 适用对象:软件工程专业和信息工程与信息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导论等。

考核要求:本课程采用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予以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与考勤,期末考核方式为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据库技术是各种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基础。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功能强大、可靠性较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开设本课程可以令学生掌握数据库的有关概念,熟悉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利用所学习的数据库知识对数据库进行设计、操作。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关系数据库中的概念,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熟练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数据库管理,各种数据库对象管理,索引技术,数据操纵技术。

掌握:系统的安装,服务器的配置技术,安全性技术,数据复制技术,数据的互操作技术,数据完整性控制,Transact-SQL语言。

了解:关系、关系模型、键码、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概念,SQL Server的并发性。

理论教学部分

理论课学时:42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李春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 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联机文档。

一、学时分配

章节 1 2 3 4 5 6 7 课程内容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模型 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数据库设计

SQL Server 2000系统概述 创建和使用数据库

学时 1 2 2 4 4 2 3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创建和使用表 Transact-SQL SQL高级应用 索引 视图

数据库完整性 存储过程 触发器

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 数据备份与还原 数据转换 4 2 1.5 1.5 3 3 3 1 1 1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多媒体辅助授课,注意培养学生设计、管理、使用数据库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基本内容:

信息、数据和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信息与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DBMS的主要功能,DBMS的组成。教学重点难点:

数据处理,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DBMS的主要功能,DBMS的组成。

第二章 数据模型

基本内容:

数据模型,概念模型,数据库类型。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数据的描述,实体间的联系方式,实体联系表示法(E-R方法),关系模型。教学重点难点:

关系模型。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

基本内容: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数学定义,关系代数。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数学定义,关系代数。教学重点难点: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的数学定义,关系代数。

第四章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基本内容:

函数依赖,范式和规范化,关系模式的分解。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函数依赖与属性关系,Armstrong公理,范式的判定条件与规范化,无损分解的定义和性质,无损分解的测试方法,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教学重点难点:

范式的判定条件与规范化,无损分解的定义和性质,无损分解的测试方法,保持函数依赖的分解。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基本内容:

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

局部应用E-R模型设计,总体概念E-R模型设计。

第六章 SQL Server 2000系统概述

1. 基本内容:

SQL Server 2000系统简介,系统需求,SQL Server 2000的安装,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SQL Server服务器的管理,SQL Server 2000的主要组件。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系统需求,SQL Server 2000的安装,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SQL Server 2000的主要组件。3. 教学重点难点:

系统需求,SQL Server 2000的安装,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SQL Server 2000的主要组件。

第七章 创建和使用数据库

1. 基本内容:

查看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和文件,创建数据库,数据库更名,删除数据库。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查看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和文件,创建数据库,数据库更名,删除数据库。

3. 教学重点难点:

查看数据库,SQL Server数据库和文件,创建数据库,数据库更名,删除数据库。

第八章 创建和使用表

1. 基本内容:

建立表,修改表的结构,建立表间的关联,删除表,记录的新增和修改。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建立表,修改表的结构,建立表间的关联,删除表,记录的新增和修改。3.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表,修改表的结构,建立表间的关联,记录的新增和修改。

第九章 Transact-SQL 1. 基本内容:

SQL语言,Transact-SQL基础,Transact-SQL程序设计基础。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数据库的操作语句,表的操作语句,数据查询,标识符,数据类型,运算符,变量,批处理,注释,控制流语句,函数。3. 教学重点难点:

数据库的操作语句,表的操作语句,数据查询,标识符,数据类型,运算符,变量,批处理,注释,控制流语句,函数。

第十章 SQL高级应用

1. 基本内容:

SELECT高级查询,管理ntext、text和image数据,事务处理,数据的锁定,使用游标。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SELECT高级查询,管理ntext、text和image数据,事务处理,数据的锁定,使用游标。3. 教学重点难点:

SELECT高级查询,使用游标。

第十一章 索引

1. 基本内容:

索引简介,索引类型,创建索引,查看和删除索引。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索引类型。

熟练掌握:创建索引,查看和删除索引。3. 教学重点难点:

创建索引,查看和删除索引。

第十二章 视图

1. 基本内容:

视图概述,创建视图,使用视图,视图的修改,视图信息的查询,视图的删除。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创建视图,视图的修改,视图的删除。3. 教学重点难点:

创建视图,视图的修改,视图的删除。

第十三章 数据库完整性

1. 基本内容:

约束,默认值,规则。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约束,默认值,规则。3. 教学重点难点:

约束,默认值,规则。

第十四章 存储过程

1. 基本内容:

概述,创建存储过程,执行存储过程,存储过程的参数,存储过程的查看、修改和删除。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创建存储过程,执行存储过程,存储过程的参数,存储过程的查看、修改和删除。

3. 教学重点难点:

创建存储过程,执行存储过程,存储过程的参数。

第十五章 触发器

1. 基本内容:

概述,创建触发器,inserted表和deleted表,使用触发器,修改触发器,删除触发器,嵌套触发器。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创建触发器,inserted表和deleted表,使用触发器,修改触发器,删除触发器,嵌套触发器。3. 教学重点难点:

创建触发器,inserted表和deleted表,嵌套触发器。

第十六章 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

1. 基本内容:

SQL Server安全体系结构,SQL Server的验证模式,账号和角色。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SQL Server安全体系结构,SQL Server的验证模式,账号和角色。3. 教学重点难点:

服务器的登录账号,数据库的用户,数据库角色,用户和角色的权限问题。

第十七章 数据备份与还原

1. 基本内容:

备份和还原构架,备份数据库,数据库还原。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备份数据库,数据库还原。3. 教学重点难点:

备份数据库,数据库还原。

第十八章 数据转换

1. 基本内容:

DTS的基本概念,数据的导入,数据的导出。2. 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DTS的基本概念,数据的导入,数据的导出。3. 教学重点难点:

数据的导入,数据的导出

实验教学部分

实验学时:6 实验指导书:李春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基于SQL Server 2000》,清华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数据库技术是各种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基础。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一种使用比较广泛、功能强大、可靠性较高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开设本课程可以令学生掌握数据库的有关概念,熟悉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利用所学习的数据库知识对数据库进行设计、操作。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实验课程配合理论教学,通过实验从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学过的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熟练使用Transact-SQL语言处理各类典型数据库应用问题,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出现的错误和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要求:准备实验,拟定实验方案;组织实验;写出需求分析报告,画出流程图;调试程序;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考核方式:考查;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程序调试占40%,预习报告占10%,实验报告占30%,平时成绩占20%。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SQL Server 程序设计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必做

适用专业 信息

学时 3 注册、配置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表 设计 2 Transact-SQL 设计 必做 信息 3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 注册、配置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表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熟练使用企业管理器、查询分析器与MS SQL SERVER 2000实例连接,进行服务器的注册和配置。创建、修改、查看、删除数据库。创建、修改、删除数据表。熟练使用索引、视图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看。掌握SQL SERVER中有关数据库安全的操作。掌握SQL SERVER中如何进行数据互操作、数据复制等操作。

2、实验内容或原理

使用企业管理器进行MS SQL SERVER 2000服务器的注册,并在企业管理器中对已注册的SQL SERVER实例进行配置。

使用查询分析器与指定MS SQL SERVER 2000服务器连接,并通过查询窗口使用SQL语句查看、修改服务器的配置。

分别使用查询分析器和企业管理器实现创建、修改、查看、删除数据库。在用户数据库中创建、修改、删除数据表。注意表中约束条件的使用。根据要求进行索引、视图的定义、使用、查看、修改、删除等操作。

分别通过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在SQL SERVER实例中对登录账号、数据库安全账号、角色进行创创建、修改、删除和权限的管理。

通过SQL SERVER的数据转换服务在SQL SERVER和其它格式数据文件之间进行数据的转换和复制。

实验二 Transact-SQL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查询分析器在实验二中创建的用户数据表中使用数据操纵语言进行基本数据操作,并使用Transact-SQL进行简单SQL程序设计。掌握数据的高级查询技巧,学习如何处理大数据,练习游标的使用。掌握SQL SERVER中控制完整性的方法,学习存储过程的使用。

2、实验内容或原理

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更新记录、删除记录,按照要求进行数据的简单查询,并使用Transact-SQL进行简单SQL程序设计。通过查询分析器对数据进行高级查询,处理大数据,练习游标的使用。

通过查询分析器练习通过约束、默认值、规则等手段进行数据的完整性控制,练习存储过程的使用,利用存储过程实现复杂操作。

通过查询分析器进行触发器的创建、使用、修改、删除等操作,并利用触发器实现复杂的完整性控制。

编写人:赵光煜

编写(修订)日期:2007.7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2篇

1 课程设置和课程定位

1.1 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每开设一门课程都应进行市场调研, 进行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了解市场对该课程的知识、技能有哪些具体要求, 课程定位是否准确, 课程内容是否流行或落后。每当给学生开设一门新课程或训练一种新技能时, 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所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学习后续课程有哪些帮助,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通过走访调研企业以及对网上招聘信息进行分析等方式, 确定数据库相关职业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

1.2 课程定位

根据对数据库相关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分析, 同时充分了解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技能的形成规律, 为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开发技术, 高职院校一般会选用Access、SQL Se rve r和Oracle三种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教学内容, 其软件开发实训、信息系统和动态网页开发类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一般选择这三种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许多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开设了1~2门数据库技术方面的课程。其中, SQL Server数据库是软件开发和动态网站开发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也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2 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

2.1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的岗位能力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以企业工程项目为导向, 按照项目化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将项目分解为多个既独立又有一定联系的小任务, 将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设计在同一教学单元, 融教学做于一体。每个任务都是先提出任务目标, 然后由教师演示任务完成过程, 最后让学生模仿完成类似的任务, 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2.2 教学项目选取

教学项目的选取和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不能闭门造车, 每个项目源于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但又不能照搬, 教师需要按照涵盖的知识点对其进行加工提炼。课程在教学项目的选取上, 采用教学课堂示范项目、学生课堂实践项目和实训项目三个层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笔者选取的三级项目分别是“示范项目-电子商城系统 (webshop) ”、“课堂实践项目-电子商城系统 (webs hop1) ”和“实训项目-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Factory) 等”。

2.3 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围绕三级项目展开, 其中教学示范项目的设计最为关键。示范项目由教师在课堂上演示, 引出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按照数据库创建与管理工作过程, 将一个大的示范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 每个小项目按照“任务目标-任务导航-任务描述-任务完成”等环节进行设计。以“子项目:w e bs hop数据库创建”为例, 下表给出项目化任务驱动式的具体设计:

课堂实践项目与示范项目间知识点要对应, 适合学生在课堂上模仿完成。对课堂实践项目, 教师需要设计好课堂实践日志, 明确给出实践项目的各个任务描述, 以便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当学生完成了课堂实践中规定的任务之后, 在学完整个课程时会发现自己已经创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示范项目和课堂实践项目穿插在一个教学单元中, 以4学时作为1个教学单元, 便于实现“讲-练”循环, 理论与实践交互, 融为一体。

实训项目供学生进行课外拓展, 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 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可提供多个真实的项目, 由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行业选择一个项目, 采用小组分工协作的方式, 划分出每人的工作任务, 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完成。

2.4 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环节设计

由于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强, 知识点多,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多媒体课件+实例演示”, 而且理论课和实验课往往隔了几天, 不能做到及时练习, 及时巩固, 不利于对多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该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即上课上机均在机房进行。在机房利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广播教学, 学生在听完老师讲解和演示后, 可以马上上机实践, 遇到问题,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 教师也可以现场进行解答。讲授与练习同时进行, 边讲边练, 讲练循环, 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学习效率更高。这种授课方式彻底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不论是时间还是地点上都过于分离的问题。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环节具体如下图所示:

2.5 课程考核设计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与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过程组织相适应,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 用以加强课程学习过程的控制,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课程考核成绩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 课堂实践成绩:来自学生每次课堂实践日志中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在设计课堂实践日志的任务时, 就给该教学单元设计一定的分值, 学生完成日志任务的同时也就获得了相应的分值, 逐步累计到学期末。这种任务和分值驱动的考核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热情。 (2) 实训项目成绩:实训项目由学生在课外以团队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 实训项目成绩由项目组长和项目组成员互评, 主要考察学生在项目中承担的工作量以及技术贡献度。 (3) 课程答辩成绩:课程答辩主要围绕数据库知识、技能积累的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课程学习的收获与体会等方面, 答辩组由教师和各项目组长组成。

课程总评成绩按照课堂实践50%、实训项目30%、课程答辩20%的组成比例综合评定。

3 结束语

SQL Se rve r数据库课程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 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 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优势,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学中做, 在做中学, 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过程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有效地将学习过程向学生自觉的学习过程转化, 学生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下, 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 愉快地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

摘要:根据程序员和数据库管理员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技能形成规律, 对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组织环节进行了设计开发。从课程实施效果来看, 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得到很好地训练。

关键词:SQL Server 数据库,岗位能力,认知规律,课程开发

参考文献

[1]刘志成主编.SQL Server2005实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年7月.

[2]刘育锋编著.面向世界的职业教育新探索[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1.

[3]梁小晓著.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SQL Server数据库》教学研究.中国西部科技[J], 2009年10月.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3篇

关键词:SQL Server;项目教学法;课程设计

一、我院《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概述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针对MIS中小型数据库系统开发和动态数据库管理的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而设置,为今后从事数据库设计及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结合我院計算机应用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方向,经过教研室成员讨论把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为三方面:①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及小组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②知识目标:掌握SQL Server 2000的安装、数据库和表的建立、数据查询、视图、SQL语言、存储过程、数据库安全性管理,以及SQL server和其他程序设计语言(VB、ASP)的联合编程等内容。③职业能力培养: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能利用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建立、管理及维护工作;培养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我院《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一直采用大连理工出版社的《SQL Server2000实用教程》作为教材,教材内容较多、较细。最初本课程教学时只是按教材顺序一步步地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以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实例贯穿始终,但发现学生没法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知识应用。待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发现自己很难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库系统开发。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本课程的目标,经过四年对《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师逐步转变教学观念,目前教学中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主要做法是以SQL Server2000数据库的功能为主线,以“教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快速掌握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开发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适合我院学生能力的培养,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是基于探索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教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信息存储的介质和知识的被动接受对象。“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由完成任务来带动学习,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由此可知,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组织。

三、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该课程教学中,尽量淡化数据库理论知识,将SQL Server作为一门技能型课程来讲授。选用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教学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先演示SQL Server 2000安装,提醒安装注意事项,并介绍几个主要工具,让学生熟悉SQL Server 2000开发环境,接着直接从创建数据库出发,到如何创建表,如何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然后到分析实施数据完整性约束,创建视图、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最后产生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中的teachdb数据库。笔者用VB 6.0作为界面开发工具,完成教学管理系统的全部代码,让学生实现其中的几个模块,从而掌握在VB 6.0中如何访问SQL Server数据库,如何执行查询和调用存储过程等。此外,笔者还设计了一系列小任务,作为课程实践,课后让学生上机去完成。通过完成“教学管理系统”项目从而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数据表设计及数据管理、数据查询、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数据安全管理等。

由表中可以看出,笔者在进行项目教学时,始终紧密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展开。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将大项目逐步分解成独立的子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再分解,这些任务中覆盖了SQL server 2000的所有知识点,让学生逐步理解各个知识点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最终形成大项目。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SQL server 2000应用。

2.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任务同步。为完成项目中设计的小任务,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章节进行调整,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在教学实施中,汲取以前的教学教训,不能再按照固定的章节进行线性教学,而是根据任务展开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围绕具体的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如上表教学安排中,学完数据库查询后,学生对于SQL server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各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进而巩固知识,因此,将SQL server系统应用实例部分调整至前面,通过VB窗体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查询、浏览,让学生对《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在实际中的作用有所了解,进而明确学习目标,这部分安排8个学时。接着继续后面章节“transact-SQL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安全性管理”学习,最后进一步完善在VB中基于多窗体的教学管理系统。最终完成“教学管理系统”项目设计。这个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课程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通过完成任务达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3.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组织。项目教学法具有“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走到学生中间启发、指导,与学生交流、探讨和共同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接受情况,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适时指导;在指导中发现存在普遍的问题和新思路、新方法,实时地解决问题,有个别独特思路的学生,请其演示自己的程序,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鼓励学生提出新方法,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个别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予一定的引导,在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后,鼓励其进一步完善任务;最后及时做好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工作,对学生成绩的肯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鼓励学生创新、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协作学习精神。

四、以课程设计展开,进一步深化课程项目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程教学中,完成“教学管理系统”项目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课程学习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项目教学,将通过课程设计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巩固、测试。具体做法:教师提供课程设计参考的题目(如:图书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鲜花订购系统、机房上机管理系统等)供各小组(3~4人)选择,或为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问题而设计相应的系统,其中各组设立小组长,负责监控小组项目开发过程,各小组对各自项目进行讨论,合理分工,任务细化到人,人人参与,让每个同学都能根据教学进程分工合作地完成各自的任务,最后完成课程设计。这一阶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进行系统开发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前台开发工具,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资料,促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来辅助系统的开发设计。设计结束,各小组应提供完整的系统说明文档和相应的源程序。最后各小组演示程序并进行一定的解说,来检验本课程的学习效果。课程设计在本课程的考核成绩中占40%,因此,大部分的小组成员都能认真对待,各显神通,经过一学期教学,均能出现优秀的作品。

笔者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经过对我院07级、08级、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实施项目教学法。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培养我院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可以顺利实现整个项目拓展,促成我们教师授课环节相扣;学生通过完成完整的项目,可以把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最后通过课程设计融会整个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力.SQL server 2000实用教程(第三版)[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9.

[2]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徐国庆.项目教学法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7).

[4]刘引涛.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在SQL SERVER 2000)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4篇

目前Internet上正在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网站、系统平台到应用软件、终端用户都在不断地变化。网络课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开发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课程成为了摆在面前的研究内容。在网络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思路,ASP+SQL具有开发难度小,对象建立的过程简单和可操控性强等特点。因此本研究内容就是基于SQL数据库,依托ASP设计环境进行开发的网络课程。

2 功能设计

2.1 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2.2 网络课程功能

(1)课程资源模块

课程资源主要老师发布网络课程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资源浏览、下载的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布自己的网络课程,学生可以进行浏览、学习、进行下载课程,对自己拥有的网络资源可以提供上传服务。

(2)课程模块

课程模块包含课程导航、学习内容、作品展示、设计实训、内容检索、学习驿站。教师可以申请设计、发布网络课程并进行对网络课程的管理,协助学生进行学习,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

(3)交流模块

包括在线交流系统、在线答疑系统及学习论坛3个子模块。用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

(4)团队协作模块

主要用于学生或老师参与或组织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通过此模块,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合作以解决某一任务。此模块包括发起任务管理、任务进程管理、内部资源、内部交流等功能。

(5)管理模块

主要包括网络课程管理、用户管理、数据库管理3个子系统。网络课程管理对于教师可设的网络课程进行管理,如添加删除网络课程,修改网络课程的内容;第二个子系统主要完成对教师用户管理,并对开设课程的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决定其是否合适开设相关课程;第三个子系统主要是对数据库中学生信息的管理,如删除申请某门课程但没有按时完成网络课程学习的学生信息。

2.3 登录功能

系统登录者分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3种角色。用户登录时系统将判断其用户所属的角色类型,根据不同角色进入不同的模块,获得相应的权限,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如图1所示。

3 SQL关键数据库设计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同各种数据库建立联系,进行沟通。该数据库具有以下特点:可信任的,高效的,智能的。

表1,表2分别标示出了网络课程中的关键字。表1标示出了网络课程中的学生编号、课程编号、学生学号、学生申请网络,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否毕业,学生获得最终成绩;表2标示出了网络课程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时候积极参与在线测试,即参与在线测试的试卷编号是多少、课程编号、试卷名称、试卷状态。

4 数据库与动态网站的连接

SQL Server数据库是目前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之一,由于对服务器的要求较低,因此也是最适合大众安装并上机实践的完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站的结合是当今Web技术的一个热点。有了数据库的支持,可以扩展网页的功能,可以方便地设计出交互式页面,构造功能更加强大的后台管理系统,可以为网站的更新、维护提供极大的方便。数据库与网络课程链接的关键代码如下:

5 结语

网络课程是开放的,在目前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很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又可以转化成教师的资源,成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对SQL进行设计的网络课程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蕾,徐汀荣.基于Web服务的SQL数据库访问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

[2]刘卫宏.SQL Server200实用教程.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5篇

关键词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SQL Server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5-017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市场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使得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基于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数据库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则可以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主要内涵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目标 岗位定位教学最终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能够发现实际工作存在问题并可以有效解决的人才。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良好的职业操守。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 在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设置过程中,在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板块,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理论、实践教学。在教学任务的设置过程中对每一个模块应该再进行细致划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模块在教学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规划。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中,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能力,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岗位定位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的确立是以满足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为目的的。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根据时代发展特点以及新技术发展趋势,并结合在市场经济中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渗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基于岗位定位的教学模式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岗位需求制订 合理的教学计划 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是为了符合社会市场对人才需求。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为课程进程做好的合理规划,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应该把握新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技术的介绍。依据SQL Server数据库发展技术,在新的教学活动中补充新的内容。以人民邮电社出版的、曾长军主编的《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为例,在教学进度计划中将“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内容和步骤”内容增加到第1.4节;删除了第11章的部分内容;将第4章的视图整合到第5章后面;将第6章调整到第8章后面;在开始案例教学时增加“常用的数据库连接方法”的内容。

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 SQL Server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呈现出时代发展的特点,要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应该体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库的维护,教学的重点在于SQL Server的维护,其核心课程有安装和配置Microsoft SQL Server、管理数据库和文件、管理安全、灾难恢复、监控SQL Server、数据转换、自动化管理任务、管理高可用性、数据库复制介绍;二是培养数据库的管理人员,其对人才进行培养的目的在于实现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管理,其核心课程包括设计SQL Server基础结构、设计SQL Server安全、使用SQL Server设计高可用的数据库解决方案、SQL Server数据库和服务器的管理与自动化、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故障排除与优化;三是数据库开发人员,其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其核心课程主要有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文件、创建数据类型和表、使用XML、创建和调整索引、实现数据完整性、实现视图、实现存储过程和函数、在数据库中实现托管代码、使用Service Broker。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在进行知识传授时,教师讲课的重点以及学生学习的重点都是理论知识,学生首先要掌握的是基本概念。对于实践也只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解进行理解,而真正的实践环节缺乏。这样虽然学生掌握有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也是由浅入深,但是由于轻视实践的关键性作用,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基于岗位定位的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制定过程中,要加强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由各个小组轮流提出专业领域的问题,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探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本文根据时代发展特点,提出岗位定位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对人才要求的互动。在SQL server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这样不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闫序.浅谈SQL Server数据库的特点和基本功能[J].价值工程,2012(22).

[2]冯艳.SQL Server数据库运用及其性能优化分析[J].软件导刊,2012(3).

[3]李岩.SQL Server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4]彭文惠,吴小刚.提高《SQL Server数据库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6篇

关键词: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优化与改革,项目导向

1《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优化与改革的必要性

我院自开设的数据库以来,先后主要有《Visual Fox Pro 6.0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和《SQL Server数据库》,其教学模式主要是传统模式,即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教师的教育教学缺乏创新性、教学中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等弊端。目前,很多高校对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课程考核采取的都是比较单一的形式,考核手段仍然停留在知识的考查为主的方式,没有真正体现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1]。抹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积极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2]。因此,提出对《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进行优化与改革。

2《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优化与改革的内容

2.1 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来构建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是以“建库、用库和管库”工作任务为线索进行设计,包括“数据库基本原理”、“SQL Server的安装”、“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创建和管理表”、“操纵表中数据”、“创建和管理索引”、“创建和管理视图”、“创建和使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SQL Server的安全管理”、“SQL Server的数据转换”、“SQL Server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等11个学习项目。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出相关专业知识;以数据库应用为基础,展开数据库管理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由易而难,多采用观察、分组讨论、实践、师生互动的课内外活动形式,给与师生以创新的空间。

2.2 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的设计,设计出学习项目,对照各个学习项目中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与细化,划分为具体的学习性工作任务,以此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下面以数据查询为例来设计学习情境,如表1所示。

2.3 教学模式的改革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当前学生课堂学习不够主动,上机实训上网,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布置的作业等问题,通过项目导向,围绕项目,设计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分配任务给小组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理论教学以“工作过程,项目导向”来构建。

理论教学以项目任务叠加的方式进行,把知识体系分解到每一个任务中,将理论融合到项目开发步骤当中,使得学生在阶段学习中能体会到自己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分析设计与实现。

3)实践教学采用开放型教学模式。

课程实习采用任务驱动机制实现,课程设计以项目小组方式,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一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安排和要求,改变过去部分同学课程设计不做或拷贝别人成果的现象。

4)建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平台。

高等职业教育考核平台,不能以以往一张试卷确定最终考核成绩,而应当注重平时的考核,在《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教学考核中,采用形成性机制,即注重平时每个项目的学习,给出每个项目的成绩,最终综合而成该小组及成员的课程成绩。具体做法是项目完成后,项目小组须提交成果,并用PPT进行展示成果,汇报代码,现场演示程序代码,对项目运行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其他项目组的同学可以现场提出问题,项目组汇报人或小组成员予以回答。项目评价由自评、互评、师评组成。项目总评分值为:组内自评占20%、组间互评30%、教师评价占30%、工程文档占20%,最终折合成该项目的成绩。

3 总结

通过对《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达到了将复杂的SQL Server数据库学习变得简单化,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沟通协作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波.本科《数据库系统》教学改革的尝试和体会[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3):35-37.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新课程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96-0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已经在中学基本站稳脚跟,如何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向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规范信息技术教学行为仍然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的。在学习了李冬梅老师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后很受启发。这里结合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验,对信息技术新课程设计的原则进行一些思考。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最基础的工作。要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而教学思路必须遵循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原则,这样才能把知识、教材和学生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才能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搞好课程教学的基础,是教学实践的蓝本,要搞好教学设计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与传统文化课程的差异

传统文化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更新,但就总的知识体系而言始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知识系统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教学设计模式也就难有根本性的突破。无论怎么思考,知识的量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都是相对稳定的。而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普及现代科技的学科,有它建立的基础体系,但这个系统是不需要普通信息技术人员所掌握的,普通信息技术人员重在对信息技术成果的应用。我们原来选用的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就侧重了前者,而我们现在选用的人教版的教材就着重体现了后者,因此我们感觉到人教版的教材更适合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和学。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特色,不能把信息技术设计成理论课,它的特点就是应用。如果一堂信息技术课走进了传统文化课的设计思路,既失去了课程开设的意义,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是对现代教学设备的浪费。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跳出传统教学设计的思维范畴。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基本目的应该就是在中学阶段普及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传授基本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由此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技术素养。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基本信息理论的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指导学生对基本信息工具的应用。注重体现“学习——理解——应用——创新”的基本教学设计思路。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喜爱QQ聊天,喜爱玩游戏等等,就是体现在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兴趣。学生对教师按计划准备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就是还没有深入到教师所设计的环境。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喜爱接受的形式,还要进一步的思考。同时教学设计还要能体现允许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体现学生吸收知识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本课程的发展特色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最大的特色,就是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和突破的学科。到现在为止还不能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完善,也许今天传授的信息技术知识明天就要被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所取代,就会成为历史。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理论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存有生命力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原理,这点现实已经证明了,很多过去的信息技术知识就已经淘汰。我们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性,要体现指导学生思考原理,而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已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死记硬背。要注意引导学生设想知识的延展性,这同时有利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体现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要结合中学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行组织。首先是要充分考虑学校信息技术硬件基础条件,一个脱离了基本硬件条件的教学设计,只能是一种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是不可能很好落实的。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是中学,城市和农村就存在极大的差异,同样是农村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虽然教学大纲有要求,但落实起来同样要因地制宜,不能按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要求学生。

五、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要体现灵活的评价方式

SQL Server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第8篇

关键词:负载均衡,ORACLE,SQL SERVER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数据量急剧膨胀。早期搭建的SQL SERVER服务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量数据增加带来数据库服务器性能下降,导致应用程序响应时间不能满足客户需求。虽然微软数据库SQL SERVER不断升级,但是改造现有状况很难。不断增长的数据量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如:查询、添加、更新数据等操作响应时间变得越来越长,尽管应用程序不断的优化,也不能满足用户体验的需求。

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扩展服务器性能,增加服务器吞吐能力,在硬件上扩展现在的需要。但是,已经退下的旧的服务设备,实属资源浪费,单节点的提升会对整个系统产生瓶颈,仍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性能是失败的。另外,这种单一硬件提升整个服务的性能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方案,不是一种可取方案。

2)SQL SERVER升级到ORACL平台,采用“RAC”来解决,ORACLE“RAC”采用共享缓存(Cache)的办法,来是实现锁的互换,多个实例同时分担负载。不但能负载均衡而且扩展也很方便。同时也和微软集群(MSCS)和SQL2005镜像作了对比。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解决问题,但是要将应用移植,代码要重新编写,关键是有好多旧系统在里面,当时开发的人员都离开了。所以这将是一个即费财力、物力、人力,同时还要面临很大风险的一个艰难过程。

3)在原有基础上,进行SQL SERVER2008上进行集群。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都只有“热备”的解决方案,而没有“负载均衡”和“集群”完备的解决方案。如果在原有硬件、软件没有发生改变情况下,完成数据库的负载均衡,是一种比较优的解决方案。那么,如何完成这种集群呢?

2 数据库解决方案

1)SQL SERVER2008数据库解决方案

SQL SERVER2008通过提供各种高可用性解决方案,大大缩短应用数据库的宕机时间,解决方案保障用户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访问数据,有效的提高数据库运行性能,提高了数据库的高可用性。数据库提供了各种的Always On功能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能,大大缩减停机时间并可以获得满意级别的可用性,并减少了由于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数据库而导致的冲突,但是配置比较麻烦。

SQL SERVER 2008高可用和数据库恢复解决方案,体现在数据镜像、事务复制、日志传送、备份/还原、故障转移群集、数据库快照、数据压缩等技术上(如图1简单SQLSERVER数据库构架)。

备份压缩,通常情况下,减少压缩备份所需的设备IO,减少了备份所需的存储空间,大大提高备份的速度。但是,明显占用CPU,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数据压缩,将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存储空间,提高传输效率,它是对数据通过算法将数据有效的重新组织,并减少冗余和存储空间的一种技术方法。在存储、传输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应用。

数据镜像,当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主体数据库,其他数据库为镜像数据库或备用数据库,并实现多个数据库之间进行数据同步。当主体数据库服务器出现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换到备用数据库中,并标识为主体数据库。因此,当数据库出现状况时,并不影响用户的体验。

SQL SERVER 2008处理海量数据来说,执行的性能降低,为提高数据库服务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负载均衡和集群的解决方案。当用户来请求时,对用户的SQL语句进行平衡、并对SQL语句进行优化,已提升数据库服务器的执行能力、安全能力。

2)ORACLE RAC数据库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ORACLE RAC在所有的服务器使用和管理同一个数据库环境下,为了减少每一台服务器的工作量,需要两台以上的服务器组成集群,另需要一个共享存储设备。还需要具备集群软件和RAC组件,而且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必须是同一个版本。RAC可以自动进行负载平衡、故障修复和规划停机时间,以支持高可用性应用程序。如图2 ORACLE RAC负载均衡设计。

3)数据库服务器存在以下问题

1数据库的两个节点分别是运行时和备份用的,当出现故障时,备份节点开始工作。

2虽然两个节点同时工作,但是计算机在性能上还是得不到提升,备份节点不能解决运行发生时的作用。

3只是追求更高配置的机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性能问题。

4从细节上讲,当一个节点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个节点接管业务又是需要一定的步骤和时间。如:

Node2首先必须识别出Node1出现故障了;必须通过软件的方式使Node2与共享磁盘保持透明;Node1中创建的IP地址也必须在Node2中创建;Node1中创建的网络名称也必须在Node2中创建;管理Node1的数据库服务必须在Node2中重新启动;

上面的步骤必须连续的进行(共享磁盘和网络连接好后SQL Server才能启动,IP地址成功后网络名称才能构创建。)

3 集群中间件设计

SQL SERVER 2008在原有基础之上,实现数据库集群,采用独立数据库存储,不使用共享存储,并将n个节点数据库实现同步,可以通过镜像完成。但是将n个节点平等对待,没有主服务器和辅助服务器区分,只是在负载上有所侧重,通过一定算法实现节点的负载工作分配。它将植入在SQL Server内核的中间件集群软件,完成负载均衡(如图3实现负载均衡)。

系统架构能够在SQL Server上构建多种集群,可以实现自动平衡负载和故障恢复,它可为您提供数据库从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系统采用横向扩展,取而代之的是硬件的追求,在原有系统基础上,发挥每一个节点的功能,达到安全性能不降低、提高系统的性能。

数据可以存储在每个机器自己的存储介质中。对机器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互相连通就可以完成系统的集群架构。

采用灵活,方便在SQL Server上构建多种集群,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平衡负载和故障恢复,它可为您提供数据库从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采用此中间件设计在SQL SERVER 2008高可用性基础上,把含有n个节点的数据库服务器组成数据库集群。增加SQLServer内核的中间件,和以往不同的是让简单的备份工作的节点也要承担工作任务。主要工作是负载均衡、同步数据、SQL语句优化、故障转移、备份恢复等。

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和运行数据库服务器共同承担数据备份功能和共享服务器压力,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减少单一节点完成服务的压力。

4 软件测试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 R2

数据库版本:SQL Server 2008

服务器A:10.0.0.1

服务器B:10.0.0.2

虚拟IP:10.0.0.15

集群的搭建完成后,就可以开始对集群进行测试。首先是负载均衡测试。负载均衡的测试办法是使用压力测试工具,然后分别查看两个实例的分析。

负载均衡的算法是默认根据两台服务器的过去一段时间采集的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优先将查询导到负载低的服务器中,但集群刚搭建的时候没有历史数据,则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下面是我使用SQL Query Stress进行负载均衡测试的结果,如图4所示。我开了100个线程,每个线程循环10次,来进行一个非常简单的查询。

5 结束语

本文在原有框架下进行改进,并发挥各自的功能,在此架构下,主要完成负载均衡算法,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数据库集群系统中各执行节点的负载进行运算,根据阈值对该集群系统进行负载均衡,避免硬件的浪费,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性能,使各个节点发挥它的作用。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第9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前言

在机械类专业中,机械设计是专业技术基础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专业实践课。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机械设计能力,并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并有效的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单一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题目大多数都以减速器设计为主,对于机械设计教学来说,减速器能够覆盖所有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使得学生更为全面的掌握机械设计知识。基于这一点,在各个高校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题目都选择了减速器,但是减速器设计题目过于单一,设计过程没有任何变化,学生在利用减速器进行实践时,只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去模仿设计,无需动用大脑去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得不到锻炼,时间久了还会让学生失去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兴趣,使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另外,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必须要对课程设计题目进行相应的改革。

1.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不恰当

当前,机械类专业普遍的教学模式都是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的自学时间比较缺乏。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学生对减速器的工艺设计缺乏感性的认知,对于减速的工艺过程也不了解,比如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等工艺过程,这就造成在出现工艺问题时,学生没办法很好地去解决。

1.3学生缺乏独立应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都能够独立的、灵活的应用各科综合知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当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时,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差,比如轴的强度计算,需要用到材料力学的知识,但是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应用材料力学知识。另外,还有部分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所以出现按照图册来抄袭的情况,使得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2.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2.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为了改进这些弊端,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今昔女机械设计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就需要在现有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对设计内容进行完善和丰富。设计题目的选择要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包括原动机、传动装置、工作机三部分内容,教师可以从自身的科研项目或者工程实际中来选择符合要求的题目。在设计具体的内容时,除了要具备原来理论设计计算和结构设计内容,还要具备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设计内容,这样让学生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有效的提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2.2加强计算机的应用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可以采用辅助软件来设计教学。在设计领域,比较典型的计算机辅助软件有CAD/CAM/CAE,而且这些辅助软件的广泛使用标志着机械制造业进入数字化时代。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机械零件的结构设计和机构运动仿真可以采取CAD教学辅助软件,对机械零件的力学性能分析可以采用CAE教学辅助软件。教学辅助软件的利用使得整个设计所展示出来的效果图更接近于真实的状态,从而便于学生的理解。另外,教学软件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还可以巩固学过的专业知识。

2.3重视并加强教师的设计指导

随着高校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实际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的重要,但是教师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指导,所以就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指导的实际意义。现今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都采用计算机复制教学,机械绘图的时间由学生自己来掌握,为了避免学生浪费时间或者出现抄袭的现象,教师要尽量的让学生在集中的教学时间提交设计稿。学生的设计稿交上来以后,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批阅,将反馈结果告诉学生,并对设计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2.4重视实践环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接触实际的工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机械设计与机械工艺之间的密切关系。具体的实践方法可以是去工厂参观,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实际工程的工程中提高自身的工程设计能力。

3.结论

在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进行改革之后,课程设计内容更加贴近工程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解决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良好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健,起雪梅.基于加强教学环节的“机械設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09):183.

[2]范雪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多理念融合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69-70.

上一篇:酒吧活动策划书下一篇:地产公司营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