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1岁亲子活动

2024-06-01

快乐的1岁亲子活动(精选10篇)

快乐的1岁亲子活动 第1篇

三角形、正方形形状的小卡片若干、两只盒子(盒子上贴上三角形或正方形)

玩法:

请幼儿将混乱的三角形、正方形图形正确分类,并送入相应的图形家。

活动三:小小饲养员 材料:

开口式纸盒两只,分别贴上小白兔、小猫图片;青菜、蘑菇、鱼的卡片若干

玩法:

1、请宝宝根据动物的食性用勺子喂食。

2、鼓励宝宝边喂食边说,如小兔吃蘑菇、小猫吃鱼。

(二)室外: 集体游戏 活动:捡花片 材料:雪花片;筐。 玩法:

1、情景创设,“有好多小花迷路了,找不到家了,请你们帮忙把花宝宝送回家好吗?”

2、孩子弯下腰来,将散落在地上的树叶捡起来,轻轻地放入筐中。教师对孩子说“谢谢”,鼓励孩子回答“不用谢”,看谁捡的小花最多。 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锻炼幼儿弯腰捡东西的能力。

2、鼓励幼儿尝试学说“不用谢”,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带领孩子弯腰捡花片,重点观察孩子是否有弯腰这个动作。

2、指导家长提醒孩子轻轻地将花宝宝送回家。

3、鼓励孩子开口说“不用谢”。

分散游戏: 活动一:踢球

材料投放:皮球、足球门框 目标:

提高幼儿足部的力量,锻炼幼儿踢的能力,并尝试往一定的方向用力地踢。

玩法:

孩子站在指定的位置,用力踢球,将球踢进球门,也可逐渐将距离拉长,逐步提高难度。 指导要点:

1、指导家长先让孩子自由选择起点,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2、指导家长告诉孩子失败的原因:力量不够,再用力些;方向不对,应该朝哪个方向踢。

3、指导能力较强的孩子家长,逐渐拉长距离,鼓励孩子积极尝试。

快乐的1岁亲子活动 第2篇

目标:感知色彩的变化,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材料:人手1份:透明食品盒内放白纸;三小碗颜料(红、黄、蓝各1),碗内放1~2粒玻璃球和1把小勺,每桌一份。 过程:

1、家长带宝宝围着教师坐成半圆,教师介绍面前桌面上的各色颜料,引导宝宝注意颜料碗里的玻璃球。 2、演示滚珠画的操作步骤。

将一张白纸放入食品盒底,用小勺舀起颜料碗内的玻璃球,放入盒内。再将盖子盖紧,双手扶盒两边进行摇晃。最后将盒盖打开,让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再换另一粒其他颜色的玻璃球,按以上方法进行摇晃,打开盒盖,介绍美丽的画纸。 指导要点:

请家长帮宝宝舀好颜色玻璃球,将盒盖盖紧后交给宝宝,让宝宝来摇晃滚珠。如果宝宝愿意尝试用勺舀珠,家长也可以协助宝宝完成动作,帮助宝宝调换其他颜色,让宝宝重复活动,直至纸上滚满各色线条。 3、家长与宝宝一起“滚珠画”,教师随机观察指导。 指导要点:

不要把各色颜料混在一起;注重引导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引发宝宝的操作兴趣;注重过程中语言的提示,提高宝宝对颜色的感知等。 4、操作完后,引导家长带宝宝相互欣赏作品。

快乐的1岁亲子活动 第3篇

1.教学理念上,以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为主

因为婴幼儿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能参加早教机构教育活动的时间有限,因此单纯针对婴幼儿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早期教育活动在教学理念的设计上,应该是定位于面向家长的早期教育指导为主。即以一次教学活动内容为载体,向家长传输围绕此次教学活动内容所展开的相应的育儿理念、知识、方法及互动方式。让在早教机构中所获得的科学规范的育儿知识与方法能够延伸至家庭中,将早期教育的效果最大化。例如一次主题为“宝宝爬爬乐”的早期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会先简要向家长交代爬行对于宝宝发 展的重要 性;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会先示范一些训练宝宝爬的常见工具与方法,并带领宝宝一起做一些爬行的小游 戏;随后开展 自由训练 环节,由家长自己训练宝宝爬行,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解答家长的疑问。整个教育活动,家长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向家长传输了爬行的价值、常见工具与训练方法,并有针对家长与宝宝互动的一对一指导。家长 通过这一 次课程的 学习,回家后将继续在家庭中延续对于宝宝的爬行指导,将一次教育活动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2.内容选择上,紧扣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的发展节点

首先,1岁以前,是大运动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应以大运动的训练为重点,概括为一句顺口溜就是“一抬,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每个时间节点对应一个训练的重点。抬头、翻身、独坐的训练重在家长对孩子的逗引与辅助,因此活动设计的重点在于帮助家长如何运用话语或 玩具去逗 引孩子,并辅助一些婴儿被动操,加强婴儿的肌肉力量。滚、爬、走等的训练建议借助一些感统器 械, 比如斜坡、 滚筒、爬梯、扶栏等,效果会更好。其次,大概5、6个月后,幼儿的手 部精细动 作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这时要逐渐加入对于手部动作的训练。可供参考的发展节点有:5—6个月全掌 抓东西;7—8个月拇指与其他合并四指抓取;9—10个月拇指与食指对捏。因此,1岁以前的活动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家长学会运用响环、套环、球、积木、纸、橡皮泥、镶嵌盒、串珠等材 料来发展 孩子手部 动作。大概1岁半以后孩子开始进入涂鸦期,活动设计的重点又可以升华为引导孩子进行绘画活动。再次,3岁之前孩子的认知基本都停留在直观行动思维的水平,因此训练的重点在于发展孩子的感知觉,引导家长以亲子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感 官。0—3个月可以 设计一些听声辨位、视觉追踪的游戏;4—6个月后,孩子的客体永久性开始发展起来,可以设计一起躲猫猫、掀头巾、找物品的游戏;7—9个月后,孩子开始喜欢模 仿,可以设计 一些欢迎、再 见、拍手等动作类 的模仿游 戏;10—12月后,能开始辨认红黄蓝等基本色;13—15个月后,能开始辨 认圆形等 基本形状,可以利用色卡、拼图、嵌板等材料训练孩子的颜色认知、形状认知以及一一对应、配对的能力。最后,整个3岁前都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活动设计中语言的训练应贯穿始终,以口头语言为训练重点,通过音乐唱游、儿歌、念谣等亲子 游戏帮助 孩子正确 发音、积累基本词汇、掌握简单句。语言是日常生活的沟通工具,因此,要多鼓励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语言交流。

3.教 学 形 式 上, 以 “动 ” “听 ”“悬”为主

1—2岁:亲子摄影 第4篇

选景——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点评:这张照片中爸爸和宝宝背后的灯光和盆景占了大部分画面,太抢人眼球,主次颠倒了,整个构图显得非常凌乱。

点评:这张照片中宝宝和爸爸很突出。背景也不乱,感觉很清爽。让人一看就知道整张照片的主题就是爸爸和宝宝。

构图——背景清晰,构图饱满

点评:这张照片中人物太多,没有明显的主题,宝宝身边散落的东西太多,而且大人的脑袋挡住了宝宝的身体。看照片的人无法确定照片所要表达的意思。

点评:这张照片抓拍得不错。构图也很到位,突出了照片中宝宝和爸爸脸上灿烂的表情。背景处理得很不错,物品摆放很整洁,而且采用了大光圈,将人物背后的物体进行了恰当的虚化。

抓怕——动作敏捷,呈现重点

点评:抓拍亲子照的重点就是定格一霎那的精彩表情——个特别的眼神,一张调皮的脸蛋,—个有趣的动作。但刻意忙于拍摄就容易忽略重点,如上图宝宝和爸爸后脑勺拍得太多,让人无法看清他们丰富的表情。

点评:这张照片相比左边一张就抓拍得很不错。照片中宝宝和爸爸的表情被拍摄得很清楚,而且还注意了明暗的反差,突出了主题。抓拍不是乱拍,也是需要讲究主题和构图的,在抓拍的瞬间,摄影师的脑海中就要有一个构图的轮廓,有的放矢才能更真实地留住瞬间。

亲子的交流——情景交融,再现亲情

点评:一张好的照片是有内容的,一张好的亲子照是能够从静止的画面中感受到亲情的交流的。所以在拍摄亲子照时要注意亲子交流。这张照片中,爸爸只顾自己“表演”,没有顾及旁边的宝宝,两人各自看着自己的“风景”,像是一张“纪实”片。

点评:要能体现出亲情,拍摄时的亲子沟通相当重要。父母的任务就是与宝宝沟通,尽可能地在交流的过程中调动起宝宝的情绪。就如这张照片,抓拍得非常不错,亲子互动也很到位,妈妈营造了一个非常活跃的场面,宝宝也非常投入。看后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母女亲情。

图片的曝光——采光柔和,适度曝光

点评:在家里拍摄,常会遇到光线太暗的情况,曝光就会不足。像这张照片就有这个问题,光线太暗,宝宝和爸爸的脸上就会很黑,整个画面也都黑糊糊的。

1岁亲子活动 第5篇

1、通过找相同物、配对的游戏,感知常见物的明显特征。

2、在游戏情景中,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游戏材料:方形、圆形、三角形、花形、房子、树、蝴蝶白色图案影子的腰带,以及腰带相对应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宝宝看看说说好看的图片。(方形、圆形、三角形、花形、房子、树、蝴蝶)

2、引导宝宝观察,听指令找找相应的图片。

3、家长围上腰带引起宝宝兴趣。看看说说腰带上有什么?帮助熟悉各种图案。

4、宝宝选择图片去找腰带上相应的影子配成对。

5、家长和孩子共同欣赏宝宝作品,让宝宝体验成功的快乐。

【温馨提示】

六一儿童节1岁亲子活动 第6篇

1、教师导入:“宝宝,我们一起来玩捉小鱼的游戏喽!” 2、请家长围成一个圈,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家长手拉手做渔网,听音乐跟教师边走边唱,另一位教师带领宝宝做小鱼,在“渔网”中钻进钻出。等唱到最后一句“我要抓住它!”时,“渔网”“蹲下”,被拦在网中间的“小鱼”就算被抓住了。

3、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游戏3~4遍,提醒家长做“渔网”转动时。动作幅度小一点,注意前后多看看,不要撞到正在钻进钻出的宝宝。第二遍游戏时,请被网住的“小鱼”和家长一起做“渔网”。

分散游戏: 活动一:小厨师 材料:

1、人手1份:容易撕的彩色广告纸1张,彩色橡皮泥1罐,泥工板1块,小碟、小碗各若干,小刀、砧板各1份,小棒1根。 2、食物图片若干。 玩法:

快乐的1岁亲子活动 第7篇

一、课题的提出

0-3岁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更是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育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经绽蕾”。掌握有关0-3岁婴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和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就可以以此为依据确定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就能正确地组织各项活动,就能科学地实施早期教育,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发展。

然而,这一切,在当今时代,在社会上及广大家长中的认识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主要表现在:①有些家长认为对0-3岁婴幼儿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生长发育,是长身体,等他们会说话会走路之后再进行教育也不迟,这部分家长主要还没有正确认识到0—3阶段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②有些家长认为现在只有一个孩子,一切都应该提供最好的,他们不仅提供孩子成长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并往往从自己的理解、自己的兴趣出发,这部分家长主要是凭经验对孩子实施所谓的教育,因此他们实施的所谓教育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③更多的年轻父母由于他们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而且在婴幼儿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又缺乏专门的机构

可以进行指导和咨询,因此未能和婴幼儿一起共同成长,无形中丧失了教育的良机。以上种种表现,究其根本原因,第三条是最主要的,即研究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指导父母如何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普及社区0—3岁婴幼儿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率,使家长和孩子在共同活动中,一起成长,这是当前0—3岁婴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因此我园依据本园及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在区教育局《幼儿园0-3岁亲子教育活动的研究》课题组的带领下承担“幼儿园1-2岁幼儿亲子教育”的子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以脑科学理论为依据

英国的一份教育文告中明确指出:“如果你不能加强孩子3岁前的教育,就很难确保他未来的发展。”这也说明0-3岁是孩子潜能开发的决定期。简单地说,潜能开发就是脑部开发。从生理解剖方面讲,新生儿出生时脑平均重量为390克,3岁时增加到1000克左右,而成年人的脑重为1200-1400克。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0-3岁时人的脑发育已达60%,是一生中脑发育最快的阶段,这一时期,大脑皮层的抑制机能增强,而且神经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趋于平衡。如果能多给婴幼儿一些新的信息、新的刺激,脑细胞便会长出一个新的神经突起,接收的刺激越多,突起的生成就越多,孩子的潜能便越能发挥到极致。

(二)以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

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0-3岁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有利阶段。

快乐的1岁亲子活动 第8篇

一、“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1. 何为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 顾名思义, 亲——代表亲人, 有血缘关系的成人或每天照料婴幼儿的成人, 子——代表宝宝, 需要照料、护理和教育的对象, 亲子活动就是宝宝和家人 (宝宝周围亲密的成人) 一起进行的有助于宝宝各方面成长、有助于家人扩展或知晓宝宝各方面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活动。总之, 是父母 (家人) 和孩子共同进行的具有情感交流和教育价值的各种活动。

2. 理解“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明了方向。0~3岁阶段是大脑发育最重要的、也是最迅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的婴幼儿需要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与成人、同伴和年龄较长的幼儿的互动;也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刺激大脑的发展, 获得每一天的经验, 并利用每一天的经验学习获得新的经验, 因此, 与人交往, 尤其是与更具经验的成人的交往、互动是0~3岁早期教育的关键、基石和核心。

因此, 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家长 (亲人) 增加和宝宝交流、沟通的机会, 不断观察体会宝宝传出的互动信息, 并做出适当反馈以不断促进宝宝各方面的发展。“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就是这种注重为婴儿建立情感、环境互动关系前提下的亲子活动。

3. 分析“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的重要特征

·亲情第一, 强调体现在时时刻刻的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 给宝宝以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

·婴幼儿在不断和周围发生关系时, 不是自己在和玩具互动, 而是始终伴随父母的语言、情感和玩具、环境互动。

·强调和孩子建立情感联结和依恋的关系:拥抱、吻和长时间的凝视, 给宝宝安全感和支持感;目光接触、皮肤接触、语言、微笑和抚摩, 使宝宝大脑受到刺激、练习和成长, 有助于宝宝更容易对他人产生积极的情感。

·以身体发育、情感发展、智能发展为核心, 让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以及多种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 促进宝宝整体的、全面的发展。

·家长和宝宝在参加亲子活动中共同成长。

二、“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设计

1. 确立亲子活动目标

通常每一次的亲子活动都要围绕一些目标的达成而设计, 目标主要针对宝宝和家长两者的需求而定, 目标所涵盖的各个方面应通过一次亲子活动中的不同活动内容来体现, 具体活动内容和难易程度的安排则要依据宝宝的不同发展水平。主要体现在宝宝的发展、亲子的情感交流、家长科学育儿等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促进婴幼儿良好的发展, 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帮助家长获得科学育儿方式方法

·增加父母 (家人) 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沟通

·扩大婴幼儿交往范围, 促进交往能力的提高

2. 明确亲子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和相应方法

在亲子教育活动中通常安排以下五类活动:一类为调动和训练感觉器官的活动, 目的是让婴幼儿在视、听、触、嗅等感受中刺激脑细胞和中枢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比如:游戏《谁在叫》, 让宝宝看动物图片2~3个, 游戏中发出动物的叫声, 请宝宝找到动物的图片;第二类为引导婴幼儿进行大肌肉和精细动作的训练, 以发挥各种器官的功能, 促进身体的全面发育。比如:感统的各类运动锻炼平衡、攀爬等大肌肉运动能力;第三类是对婴幼儿进行形象化的语言教育, 有效地开发孩子语言的感知力和接受力。比如:手指游戏中伴随形象生动的语言, 边玩边说中刺激手部的触觉。第四类是通过适当的艺术感染和熏陶, 启动其心灵和智慧, 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丰富情感。比如:音乐的运用在亲子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 除了音乐的自然渗透外, 也有音乐律动、美术游戏等专门的游戏活动。第五类是发展婴幼儿的认知能力, 通过对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好奇心等的培养, 促进感觉经验的获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认识形状, 触摸形状, 找相应形状的物品, 促进对形状的感知和分辨能力。

3. 在设计亲子活动中应遵循的原则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0~3岁婴幼儿和他们的家长, 一个班通常8~10个宝宝为宜。我们常常把婴幼儿分成五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班级, 即6~12个月、13~18个月、19~24个月、2岁~2岁半、2岁半~3岁, 并给他们拥有一个形象可爱的名字, 比如:6~12个月叫“爬爬班”;13~18个月叫“走走班”。

亲子活动所服务对象是为目标、准备、过程、家庭延伸、相关资料五个部分。在制定亲子活动计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适宜性。亲子的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 确定活动目标, 并安排与目标相配套的活动内容。比如:0~6个月的宝宝所做的体操为被动操, 而6~12个月的宝宝就可以做主被动操。亲子活动通常1个小时左右, 由不同类型的活动构成不同的活动块面, 形成动静交替、集体和自由活动相结合, 灵活地将身体的、智能的内容相穿插, 且环节安排合理有序。

2.指导性。教师作为亲子活动的专业人员, 不仅带领家长和宝宝一起游戏、学习、锻炼, 还要向家长结合具体可操作行为传递科学育儿的理念。每一新内容的引入, 都要设计宝宝的玩法以及对家长的指导。

3.互动性。在“以关系为基础”的活动中, 这—特点是贯穿始终的, 所设计的亲子活动中要不断增加亲子间、机构人员和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建立高质量的与人的关系, 关注家人和宝宝的一对一互动, 宝宝和老师的一对一互动, 宝宝和其他宝宝的互动以及宝宝和环境、材料的互动, 同时也要注意到安排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一对一互动。比如:在音乐律动中安排宝宝和宝宝在音乐的最后一拍, 相互拍打小铃;在自由时段安排和家长一对一交流育儿问题等。

4.开放性。亲子活动的内容安排和方式选择, 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可以在活动室、可以在室外、可以在公园, 也可以是晚会型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始终有宝宝的家人参加。

三、“以关系为基础”的亲子活动组织

对教师来说, 每一次的亲子活动组织都是一次示范教学, 有明显的现场示范性、指导性与实践性特点。教师是婴幼儿和家长的双重指导者和引导者。亲子活动这种形式的独特性和教师双重角色的独特性, 形成了亲子活动组织过程的独特性。

1. 活动环境空间的变化运用

通常亲子活动的场地布局分为2~3个区域, 其中有集合区、器械区、游戏认知区等。集合区以地垫颜色的不同和其他区域分割, 是宝宝和家长进行集体亲子活动的地方;器械区 (动态区) 主要摆放感统训练的相关器械, 比如:滑滑梯、摇摇乐等, 可以让宝宝自由游戏或者运动探险时段进入;游戏认知区 (静态区) 则为小型的动手操作区或者扮演区, 比如:搭积木、看布书等, 可以在自由游戏中进入。为了给宝宝和家长增加新鲜感, 一般2~4周会根据亲子活动主题调整区域位置, 亲子活动室的环境布置还可以有一些宝宝参与的作品, 但不要过于满而复杂。

2. 组织活动环节的自然衔接

亲子活动中环节的过渡组织应自然流畅, 多以儿歌韵律或者教师说唱为主要形式。衔接时间短, 需要助教密切配合, 在组织中要善用宝宝熟悉的歌谣、亲子游戏、音乐等。时间, 问候的方式可以不同, 问好、表演才艺都行, 但每个宝宝都要逐一到老师那里问候, 其他宝宝需要学会等待和鼓励;紧的时候体现在收拾整理进入下一环节时, 比如:彩虹伞时间结束前的收伞, 老师通常都会安排在游戏中, 快速自然地收拾和整理。

在组织每个活动中都要把习惯、礼貌培养蕴含其中;活动中的环节安排要体现动静交替;活动中的指导中要让歌谣和动作同步、用某种方式让宝宝能够感受到活动的开始和活动的结束;组织中重视引导亲情的互动伴随触觉、抚触、微笑、身体拥抱在亲子游戏的过程中, 亲子游戏是亲子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活动形式, 比如:手指游戏、膝上游戏、生活游戏、益智游戏、运动游戏、音乐游戏等等。

3. 教师组织过程的角色转换

教师在组织亲子活动中, 有时要对宝宝说话, 和宝宝交流眼神、语言, 有时要和宝宝的家人说话, 尤其是一个新的游戏出现时, 先告诉宝宝游戏的名称, 再告诉家长操作方法和此游戏的价值、玩法以及注意事项。在此过程, 要引导家长关注和宝宝的身体接触、目光交流以及语言和动作一致, 使宝宝安全舒适地接受新的内容, 如果宝宝有拒绝行为时, 教师要指导家长用宝宝喜欢的方式安抚和等待。

4. 儿歌韵律音乐的多重运用

婴幼儿对于声音和音乐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性, 每个婴幼儿都具有学习音乐的潜能。儿歌韵律音乐在亲子活动中运用就如同语言的作用一样。

常用的几个时段:1.自由时间又称为唤醒时间, 在这个时段的音乐应选择轻柔、流畅、旋律简单、有亲和力的音乐, 所选音乐应可以起到情绪感染和愉悦身心的作用。2.线上活动又称为亲子走线, 所选择的音乐是可以伴随音乐的节奏, 进行身体律动。像波尔卡、圆舞曲等活泼、节奏明朗、节拍适度的中外经典曲目较为适合。3.环节过渡, 一环节到另一环节, 选择可以随时自由哼唱的童谣、儿歌。比如:我们常常会配用简单的曲调哼唱:“坐下来, 坐下来, 大家一起坐下来。”4.专门的音乐韵律活动, 可以选择大调旋律、节奏规整、简单重复的音乐或童谣。比如选用《三只小猪》, 在明快的音乐和童真的歌曲中, 宝宝和家长随简单的节奏动作和朗朗上口的童谣, 发展宝宝对音乐的敏感性, 享受美妙的音乐。5.儿歌融合韵律, 在吟诵儿歌中加入节奏, 有助于宝宝感受节律, 增进节奏感的形成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敏捷。

5. 各类感统器械的有效利用

0~3岁是婴幼儿的身体触觉、平衡觉等感觉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 感觉统合就是把外界的各种信息综合到大脑, 然后转化为行为的这一过程。

常备的感统器械有大滑板、小滑板、吊缆吊网、彩虹隧道、大陀螺、触点大龙球、平滑大龙球、羊角球、海洋球、软体积木、软垫、跳床、太极平滑板、滚筒等。每一种器械的不同玩法, 其发展价值也不同。比如:大龙球在宝宝身体上来回滚动, 能刺激宝宝的皮肤触觉;宝宝趴在大龙球上来回滚动, 强化宝宝前庭机能及颈部张力;让宝宝坐在大龙球上, 锻炼宝宝平衡和感受主控重力感。亲子教师要能科学合理使用不同的器械, 促进婴幼儿更好地利用感统器械得到锻炼和发展。

1-1.5岁亲子教案 第9篇

一、亲亲热热——绕花园

指向:喜欢和家长一起做游戏,愿意展示自己。

1、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坐成半圆,教师挥手与家长、宝宝打招呼,家长带宝宝挥手回应。

2、教师:“宝宝,小猫走来了,绕着花园走呀走,我们也来学小猫绕花园。”依次请家长起立带宝宝边唱歌曲《绕花园》边做模仿动作,教师和其他家长一起协助唱歌并拍手打节奏。每做完一次游戏,教师问宝宝:“小猫咪,叫什么?”家长带宝宝回答:“我叫XXX。”其他家长、宝宝一起拍手表扬说:“XXX、XXX,你真棒!”

3、游戏继续,直到每个宝宝都被介绍到。

二、做做玩玩——敲球台

指向:学习使用锤子,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准备:人手1份:三层球台,小球放在小盆中。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

2、教师介绍活动材料,演示游戏方法。

教师出示三层球台:“宝宝,这是一座三层的小房子,上面有几个洞洞,我们来看小球怎样一层一层地下楼梯。”

从盆中取出小球,将小球放在球台顶端的入口处,然后握锤敲击球台口上的小球,将小球敲入球台内,请宝宝观看小球沿着球台的通道逐层滚落。

提示家长:宝宝以前玩过敲锤盒,对使用锤子有一定经验。本游戏中的三层球台,趣味性明显高于只有一层的锤盒,可以激发宝宝的操作欲望,对提高宝宝手臂的力度和控制哪里有更大作用。

3、家长协助宝宝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并和宝宝一起玩游戏。

教师观察宝宝和家长的操作情况,给予提示或指导。如请家长指导宝宝对应放球,及时用语言提示小球的颜色,引导宝宝丰富对颜色的感知;允许宝宝用多种方法玩球,如手掌按球入洞等;指导宝宝正确使用锤子,提醒宝宝锤子步可以到处乱敲,注意防护宝宝安全等。4、15~20分钟后家长带宝宝一起収归玩具和工作毯。

三、走走跑跑——和小动物一起走

指向:锻炼走步能力。

准备:人手1个推竿玩具,拱形球门,软球。

过程:

1、家长带宝宝面向教师围成一圈,教师出示推竿玩具,介绍推竿玩具上的小动物。

“宝宝,看!小鸭子,小鸭子走得好快哟!”在地上推动推竿玩具,引导宝宝观察“小鸭子”上快速滚动的“小脚”。

2、教师将推竿玩具发给每个宝宝,家长带宝宝取推竿玩具自由练习。

提示家长:引导宝宝认一认、说一说手中推竿玩具上小动物的名称并指导宝宝练习推动;防护宝宝举起推竿玩具碰伤别人。

3、组织家长带宝宝进行推玩具走的比赛。

四、玩玩说说——滚珠画

指向:感知色彩的变化,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准备:人手1份:透明食品盒内放白纸;三小碗颜料(红、黄、蓝各1),碗内放1~2粒玻璃球和1把小勺,每桌一份。

过程:

1、家长带宝宝围着教师坐成半圆,教师介绍面前桌面上的各色颜料,引导宝宝注意颜料碗里的玻璃球。

2、演示滚珠画的操作步骤。

将一张白纸放入食品盒底,用小勺舀起颜料碗内的玻璃球,放入盒内。再将盖子盖紧,双手扶盒两边进行摇晃。最后将盒盖打开,让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再换另一粒其他颜色的玻璃球,按以上方法进行摇晃,打开盒盖,介绍美丽的画纸。

提示家长:请家长帮宝宝舀好颜色玻璃球,将盒盖盖紧后交给宝宝,让宝宝来摇晃滚珠。如果宝宝愿意尝试用勺舀珠,家长也可以协助宝宝完成动作,帮助宝宝调换其他颜色,让宝宝重复活动,直至纸上滚满各色线条。

3、家长与宝宝一起“滚珠画”,教师随机观察指导。

提示家长:不要把各色颜料混在一起;注重引导宝宝观察白纸的变化,引发宝宝的操作兴趣;注重过程中语言的提示,提高宝宝对颜色的感知等。

4、操作完后,引导家长带宝宝相互欣赏作品。

五、开开心心——小小鸡

指向:在家长帮助下,学习追逐和躲闪。

准备:小鸡、老鹰手偶各一个,场地上有小房子或屏风。

过程:

1、家长带宝宝围着教师站成半圆,教师出示手偶小鸡和老鹰,边演示边讲述《老鹰抓小鸡》。

2、教师扮演老鹰,请家长带宝宝学做鸡妈妈和小鸡,一起玩游戏。

家长带宝宝在场地上四处走,教师走出来:“老鹰来啦,要来抓小鸡啦。”家长:“宝宝快跑,老鹰来抓小鸡了。”“老鹰”追逐“小鸡”,家长带宝宝躲闪并带宝宝躲进小房子或屏风后。

3、向家长提出指导要求:用积极的情绪投入游戏,协助宝宝学习躲闪;注意防护宝宝安全,不要相互碰撞等。

教你一招:家中的饮料瓶、奶粉桶、筷子、笔等都是宝宝喜欢的敲打玩具。

在家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用家里的各类物品、玩具(如娃娃、玩具小动物、家具、电器等)和家人玩替换歌词游戏,让宝宝通过熟悉家中环境,体验亲子游戏的快乐。

2-2.5岁亲子教案:小手真能干

一、亲亲热热——大皮球找朋友

指向: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介绍自己。

准备:大皮球1个

过程:

1、请家长带着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教师跪坐在家长和宝宝的对面。

2、教师:“宝宝看,这是什么?这是皮球。今天,皮球要来找朋友,如果皮球找到你,你就抱着皮球到老师身边来,把球还给老师,再介绍自己。”

3、教师边拍球边说:“大皮球︱找朋友︱咕噜 咕噜︱找到了你︱。”然后将球抛给宝宝,宝宝接到球走到教师身旁边递球边招手说:“大家好,我是XXX。”大家一起拍手说:“X X X︱X X X︱欢迎︱你—。”

4、请家长鼓励宝宝独自走到教师面前大胆介绍自己,直到每位宝宝都上来介绍过自己。

二、做做玩玩——玩米漏

指向: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体验不同玩法的乐趣。

准备:饮料瓶、漏斗和大、小勺子多余宝宝人数,2~3个周转箱(内放大米半箱)。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

2、教师介绍活动材料。

出示米箱,用手抓出米箱中的米说:“这是什么?米。”接着抓抓、放放、边抓边说:“今天我们来玩米。”

逐一出示并介绍饮料瓶、小勺和漏斗。

提示家长:这个游戏是让宝宝观察玩米过程中的不同现象,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做事的专注性。在游戏过程中,可鼓励宝宝大胆操作,感受玩米的快乐,并提醒宝宝不要把米撒出来。

3、家长和宝宝一起到米箱旁玩米。

教师逐一观察宝宝和家长的操作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如鼓励宝宝自己玩米、不干涉宝宝的多种玩法、建议宝宝将材料组合后玩米等。4、15~2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音乐,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収归玩具。

三、说说唱唱——手指歌

指向:喜欢歌唱活动,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准备:指偶娃娃(教师事先在手指上作画),音乐磁带《手指歌》。

过程:

1、教师介绍手指名称。

教师伸出大拇指:“宝宝好,我是谁呀?”请宝宝说一说“大拇哥”的名字。

逐一出示“二拇弟”、“三中央”、“四小弟”、“五妞妞”指偶,请宝宝与它们一一问好,熟悉它们的名称。

2、教师先将手藏到背后,边唱边问:“大拇哥︱大拇哥︱你在哪︱里—︱?”动作夸张地将手从背后拿出,大拇指相互弯一弯,说:“我在 这里︱我在 这里︱你 好不︱好—︱。”

3、教师完整范唱,边唱边做动作,引导宝宝感受歌曲的旋律。

4、教师和家长、宝宝一起玩手指游戏。

教师边唱边问,宝宝和家长边唱边伸出相应的手指回答。

5、鼓励宝宝把手藏在身体的不同部位,继续进行歌唱游戏。

家长可帮助宝宝想出藏手指的不同地方,并伸出与歌词内容相同的手指进行游戏。

附儿歌:手指歌 1=C 2/4

5︱3 4 5︱5 5 1︱5-︱1 5 5 5︱1 5 5 5︱3 2 3︱1-‖

大拇哥,大拇 哥,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二姆弟,二姆 弟,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三中央,三中 央,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四小弟,四小 弟,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五妞妞,五妞 妞,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动作建议:

第1段1—4小节:大拇指伸出,其余四指握拳,双手藏背后。

第1段5—8小节:手臂伸直,伸出大拇指,按节奏弯曲大拇指。

第2-5段各小节:根据各段歌词伸出不同手指,动作同上。

四、开开心心——炒蚕豆

指向:练习双脚起跳动作,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玩具铲子1把。

过程:

1、家长与宝宝围坐成圆圈坐在地毯上,教师出示玩具铲子。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炒蚕豆’的游戏,我来念儿歌《炒蚕豆》。当念到‘噼里啪啦’时,大铲子就会来铲宝宝的脚。铲到哪个宝宝的脚,爸爸妈妈就要赶紧抱起宝宝,让宝宝跳起来,别让铲子铲到宝宝的脚。”

2、教师与宝宝、家长一起学念儿歌。

3、开心游戏“炒蚕豆”。

教师手拿铲子站在圆心,边念儿歌边做“铲”的动作,家长和宝宝边拍手边念儿歌。当念到“噼里啪啦”时,教师用铲子逐一去铲宝宝的脚。铲子快要碰到宝宝的脚时,家长立即抱起宝宝跳起来。

附儿歌:炒蚕豆

炒蚕豆、炒蚕豆,炒了蚕豆吃蹦豆。

蹦豆脆、蹦豆香,我炒的蹦豆脆又香。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家庭延伸:

在家可为宝宝准备不同的游戏材料(如各种豆类、吸管、大瓶子、小瓶子、各种勺子等),与宝宝一起舀舀、倒倒、洒洒、漏漏。有了家人的参与,宝宝会玩得更带劲呢

声明:中国婴幼儿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来源: http:///

2-2.5岁亲子教案:小手真能干

2011-03-10 16:00:35 作者: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一、亲亲热热——大皮球找朋友

指向: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地介绍自己。

准备:大皮球1个

过程:

1、请家长带着宝宝面向教师席地而坐成一个半圆,教师跪坐在家长和宝宝的对面。

2、教师:“宝宝看,这是什么?这是皮球。今天,皮球要来找朋友,如果皮球找到你,你就抱着皮球到老师身边来,把球还给老师,再介绍自己。”

3、教师边拍球边说:“大皮球︱找朋友︱咕噜 咕噜︱找到了你︱。”然后将球抛给宝宝,宝宝接到球走到教师身旁边递球边招手说:“大家好,我是XXX。”大家一起拍手说:“X X X︱X X X︱欢迎︱你—。”

4、请家长鼓励宝宝独自走到教师面前大胆介绍自己,直到每位宝宝都上来介绍过自己。

二、做做玩玩——玩米漏

指向: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体验不同玩法的乐趣。

准备:饮料瓶、漏斗和大、小勺子多余宝宝人数,2~3个周转箱(内放大米半箱)。

过程:

1、教师以标准姿势取工作毯和玩具托盘。

2、教师介绍活动材料。

出示米箱,用手抓出米箱中的米说:“这是什么?米。”接着抓抓、放放、边抓边说:“今天我们来玩米。”

逐一出示并介绍饮料瓶、小勺和漏斗。

提示家长:这个游戏是让宝宝观察玩米过程中的不同现象,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做事的专注性。在游戏过程中,可鼓励宝宝大胆操作,感受玩米的快乐,并提醒宝宝不要把米撒出来。

3、家长和宝宝一起到米箱旁玩米。

教师逐一观察宝宝和家长的操作情况,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如鼓励宝宝自己玩米、不干涉宝宝的多种玩法、建议宝宝将材料组合后玩米等。4、15~20分钟后播放収玩具音乐,提醒家长和宝宝一起収归玩具。

三、说说唱唱——手指歌

指向:喜欢歌唱活动,能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准备:指偶娃娃(教师事先在手指上作画),音乐磁带《手指歌》。

过程:

1、教师介绍手指名称。

教师伸出大拇指:“宝宝好,我是谁呀?”请宝宝说一说“大拇哥”的名字。

逐一出示“二拇弟”、“三中央”、“四小弟”、“五妞妞”指偶,请宝宝与它们一一问好,熟悉它们的名称。

2、教师先将手藏到背后,边唱边问:“大拇哥︱大拇哥︱你在哪︱里—︱?”动作夸张地将手从背后拿出,大拇指相互弯一弯,说:“我在 这里︱我在 这里︱你 好不︱好—︱。”

3、教师完整范唱,边唱边做动作,引导宝宝感受歌曲的旋律。

4、教师和家长、宝宝一起玩手指游戏。

教师边唱边问,宝宝和家长边唱边伸出相应的手指回答。

5、鼓励宝宝把手藏在身体的不同部位,继续进行歌唱游戏。

家长可帮助宝宝想出藏手指的不同地方,并伸出与歌词内容相同的手指进行游戏。

附儿歌:手指歌 1=C 2/4

5︱3 4 5︱5 5 1︱5-︱1 5 5 5︱1 5 5 5︱3 2 3︱1-‖

大拇哥,大拇 哥,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二姆弟,二姆 弟,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三中央,三中 央,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四小弟,四小 弟,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五妞妞,五妞 妞,你 在 哪 里? 我在 这 里,我在 这 里,你 好不 好?

动作建议:

第1段1—4小节:大拇指伸出,其余四指握拳,双手藏背后。

第1段5—8小节:手臂伸直,伸出大拇指,按节奏弯曲大拇指。

第2-5段各小节:根据各段歌词伸出不同手指,动作同上。

四、开开心心——炒蚕豆

指向:练习双脚起跳动作,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准备:玩具铲子1把。

过程:

1、家长与宝宝围坐成圆圈坐在地毯上,教师出示玩具铲子。

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炒蚕豆’的游戏,我来念儿歌《炒蚕豆》。当念到‘噼里啪啦’时,大铲子就会来铲宝宝的脚。铲到哪个宝宝的脚,爸爸妈妈就要赶紧抱起宝宝,让宝宝跳起来,别让铲子铲到宝宝的脚。”

2、教师与宝宝、家长一起学念儿歌。

3、开心游戏“炒蚕豆”。

教师手拿铲子站在圆心,边念儿歌边做“铲”的动作,家长和宝宝边拍手边念儿歌。当念到“噼里啪啦”时,教师用铲子逐一去铲宝宝的脚。铲子快要碰到宝宝的脚时,家长立即抱起宝宝跳起来。

附儿歌:炒蚕豆

炒蚕豆、炒蚕豆,炒了蚕豆吃蹦豆。

蹦豆脆、蹦豆香,我炒的蹦豆脆又香。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家庭延伸:

亲子游戏:1-2岁 第10篇

目的:让孩子尝试以人的身体来搭“拱桥”,探索和体验身体的功用。

玩法一:单人“拱桥”

1、一人双手和双脚着地,腰弯曲,头低下。这样,他的手、头、背和脚面形成一座弯曲的“拱桥”。

2、一人坐在地上,双脚并拢着地,膝盖弯曲朝上。这样,弯曲的腿面形成一座“拱桥”。

玩法二:双人“拱桥”

1、两人相对而站,间隔一定距离,上身前倾,双手搭在对方的肩上,头碰头低下。这样,两人的身体形成一座大的“拱桥”。

2、两人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而坐,上身向后仰,用肘部支撑着地,双脚并拢前伸,与对方的双脚合拢。这样,两人的下肢形成一座低矮的“拱桥”。

提示:在玩这个游戏时,爸爸妈妈应在旁边加以指导和保护,也可播放活泼欢快的乐曲,以增添游戏的气氛和趣味。

默契大考验

准备: 形状、大小不等的积木若干。

玩法:

1、将积木分为两组(两组中各有相同大小及形状的积木),您和孩子各拥有一组。

2、孩子和您都闭上眼睛各自选取一块积木,握在手心。

3、由孩子发号施令:“一、二、三,张开眼睛!”然后打开手心,看看彼此所拿的积木是否相同。若是,则拿出来放在一旁;若不是,再重复进行游戏。

拿苹果

目标:练习双手双膝着地向前、向一定目标自如地爬行;认识红色。

准备:新鲜的红苹果、篮子。

玩法:

1、在房间一端放上洗干净的红苹果一篮,孩子坐在另一端(中间相隔3~4米),让孩子看清篮子里有许多红苹果,告诉他可以爬过去拿红苹果。

2、让他双手双膝着地爬过去从篮中拿取一个红苹果。孩子拿到苹果后,成人鼓掌表示鼓励,并把苹果奖给孩子。

用碗倒米

目标:练习手眼协调,双手协调。先学习倒大米,以后可练习端碗倒水而不撒出。

准备:报纸、两个小碗,一个装上1/3碗大米。

玩法:

1、把报纸铺在桌面上,让宝宝把碗中的大米慢慢倒进另一个碗内。宝宝端碗时胳臂可以支撑在桌上,先使两个碗靠近,盛米的碗抬高一些,小心不让米撒在桌上。

2、宝宝要反复练习,逐渐可以做到胳臂完全不必支撑,单手将碗端平,左手扶持空碗,直到米完全倒完而不撒出。

找五官

目标: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并熟悉五官的位置。

玩法:

1、妈妈和孩子一起边拍手边说:“眼睛,眼睛在哪里?”

2、孩子边拍手边说:“眼睛,眼睛在这里。”(在最后一拍时,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

3、指鼻子、指嘴巴等的方法同上。

手指碰碰

目标:锻炼手指的灵活性,熟悉各手指的名称、特征。

玩法:

1、妈妈先伸出一手指,说:“伸出手指头,快来碰碰头。”孩子则伸出与妈妈相同的手指头。

2、看孩子伸出手指是否对(也可由孩子自己来判断对否),对了则两手指头碰一碰,“手指碰头了”,妈妈与孩子一起说。若手指伸错了,则必须纠正后,手指才能碰头。

3、当孩子熟悉后,可适当加快速度。

拉大锯

目标:发展孩子手臂动作。

玩法:

1、妈妈与孩子两两相对而坐。

2、两人双手相握,随儿歌有节奏地做手臂伸屈运动,身体自然摆动。附儿歌《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你也去,我也去。

大家一起去看戏。

打电话

目标: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及反应能力。

玩法:右手半握拳,同时伸出大拇指和小指当电话筒,凑到耳边打电话。妈妈或爸爸先问宝宝:“喂,你是谁?”“你家住哪里?”“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他在哪儿上班?”……孩子按家长所提的问题一一回答。

小马运粮

目标:锻炼孩子的耐力、钻及爬的能力。

玩法:宝宝手膝着地当“小马”,爸爸俯在地毯上,两臂伸直撑住身体当“山洞”,让“小马”钻过去。爸爸再躺着当“山岭”,让“小马”爬过去。爸爸将一本书放在“小马”背上当“粮食”,再拿两张报纸当障碍物,让“小马”绕过去,“粮食”不能掉下来。

吹球进筐

目标:训练孩子的耐力,增强肺活量,增添家庭的欢乐气氛。

玩法:桌沿下放只塑料筐,桌上放几只乒乓球。爸爸、妈妈和宝宝轮流吹球进筐。看谁进球多。

青蛙过河

目标:培养孩子的跳跃能力。

玩法:爸爸、妈妈面对面坐在地板上,两脚分开,脚心相对,组成“小河”。宝宝双脚跳入“小河”再跳出来。爸爸或妈妈也可跳,宝宝与妈妈或爸爸组成“小河”,以增加趣味性。

拿笔

目的:

1、提高孩子小肌肉活动的灵活性。

2、加强孩子的想象力,为孩子学习绘画奠定基础。

玩法:

1、教孩子用笔。可以选用各种笔,让孩子对笔产生兴趣。如:蜡笔、油画棒、彩色水笔、铅笔等。2、1岁半之前,可让孩子随意握笔在纸上戳戳点点,训练孩子手的灵活性,提高手对笔的控制能力。3、2岁左右,可训练孩子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笔,笔尖向下画出笔画。

端杯

目的:

1、训练孩子手眼协调的准确性。

2、培养孩子形成自理的好习惯。

玩法:可选择色彩鲜艳、不易摔碎的、有把的杯子,让孩子训练端杯喝水。不用担心水洒出来,只要他自己喝就行了。

具体步骤:先练双手端杯,再练单手端杯。

找东西

目的: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并增强孩子的记忆力。

玩法:准备一些孩子平时常用的东西,如:积木、小动物玩具、小画书等,要求孩子:“宝宝注意看,妈妈把小熊藏起来了,宝宝能帮妈妈找到小熊吗?”,可先让孩子看见东西藏在哪儿,逐渐过渡到不让孩子看见东西藏在哪儿,让他寻找。藏的东西,可逐渐增多。

想象与模仿

目的: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玩法:

1、指导孩子做模仿日常生活情节的游戏,开始可由妈妈提醒孩子:“娃娃该睡觉了。”让孩子帮娃娃脱衣服,盖好被子,然后再提示:“娃娃该起床了。”让孩子给娃娃穿好衣服,带她出去玩。或让孩子模仿成人牵狗散步的生活情节牵着玩具狗出去散步。

2、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丰富他想象的内容。如,看四季的变化,观察自然现象,观察小动物走路的姿势等。

倒过来

目的: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玩法:把一块糖或一个小玩具当着小孩的面放进一个细颈的透明瓶子里(如:矿泉水瓶),让孩子把瓶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观察孩子用各种方法尝试,如果偶然倒出来了,马上夸奖:“真棒!倒过来就能拿出来了。”给孩子示范一次,再让孩子重复一次,如果孩子不能马上用“倒”的动作,可用语言提醒:“倒过来,把瓶子倒过来。”

“灌篮高手”

玩法:父母把大球放在地上画的圆圈中,在距圈子2-3米的地方挂起一个比宝宝稍高的篮子,让

宝宝走到圆圈旁边蹲下,宝宝双后拿起大球,走到篮子前面将球举过头顶,扔进篮子里。

父母可限时间,计算宝宝投中的次数,给予奖励。

提示:此游戏可训练宝宝手、眼协调一致的能力,父母可多准备两只球以便宝宝交换“灌篮“,并逐渐增高篮子的高度。

拿玩具

适合年龄:7-11个月

游戏目的: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

游戏方法:

让孩子俯卧在软垫上,两肘展开撑住身体上半身,爸爸把玩具放在孩子前面吸引他的注意,使他产生想要的愿望。然后,妈妈扶着孩子双臂,让他的身体向前行,快拿到玩具时,再向后拉孩子的双腿,使他的身体成平趴式后退。重复进行。

认识身体

适合年龄:1-1.5岁

游戏目的:增强幼儿认知能力

游戏方法:

父母当老鹰,老鹰要咬孩子的身体部分,孩子必须将该部位遮起来。例如:妈妈说“老鹰咬耳朵”,孩子就要用手将耳朵遮住。

摇摇船

适合年龄:1-2.5岁

游戏目的:强化孩子的平衡能力

游戏方法:

孩子躺在薄被中,爸爸妈妈各抓住被子的两角,左右摇晃,每次20下或用薄被横卷孩子身体,妈妈推孩子身体来回滚动10下,再拉被子一头让孩子侧滚出来,反复进行。

双人滚翻

适合年龄:1-2.5岁

游戏目的:促进幼儿触觉神经发展

游戏方法:

父母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并抱在一起滚动,或父母趴在床上双脚伸直当障碍物,孩子自行侧滚到父母身边,并翻滚过父母的身体。可将角色互换,父母滚过孩子的身体。

打斗

适合年龄:1-3岁

游戏目的:培养孩子身体的敏捷性及协调性

游戏方法:

利用模仿各种动物角色的行为和孩子产生互动,如螃蟹剪刀夹肚脐、斗牛刺屁股、鸭子咬小脚等。

打电话

游戏目的:训练孩子数的概念

游戏方法:

电话是孩子非常喜欢的“玩具”,用它来玩游戏,不仅仅是能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妈妈可以告诉孩子每只动物的“电话号码”,叫他给小动物们“打电话”。然后妈妈假扮各种动物,跟孩子在电话上聊天。刚开始先让孩子拨1位数或2位数的“电话号码”,以后随着孩子能力的增强,再逐渐增强电话号码的位数。

撕纸

活动名称:撕纸

活动目标:

1、锻炼孩子手部小肌肉;

2、让孩子体验纸的质地、性质;

3、学习“撕”的动作。

活动准备:薄厚不等的白纸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将宝宝抱在怀里,拿出一张最薄的纸,抖动发出声音,吸引宝宝的注意;

2、轻轻的将纸撕开,示范撕纸的动作2-3次;

3、当宝宝有想要纸的意愿时,将纸递给宝宝;

4、鼓励宝宝不断地重复撕纸动作。

5、可以逐渐增加的厚度,对于宝宝撕不开的纸,家长可以把纸撕开一个小口子,再让宝宝撕。

注意事项:注意不能用报纸。因为报纸含铅量比较大,对婴儿身体不利。

捶捶背

游戏目的:

发展幼儿滑和爬的能力,增进亲子感情。

游戏材料:

两只靠背椅或凳子。

游戏方法:

1.爸爸妈妈面对面端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伸直呈斜坡状。

2.妈妈抱住宝宝,宝宝面对爸爸,爸爸逗引,让宝宝从母亲胸部下滑直到脚背,爸爸趁势拉住宝宝的手,宝宝再从爸爸的脚背——腿——胸一步步向上爬(爬的位置可根据宝宝年龄,逐渐增加至肩上)。

3.宝宝搂着爸爸的头颈,爸爸亲亲宝宝,宝宝亲亲爸爸;宝宝捶捶爸爸肩,爸爸拍拍宝宝的背。

4.接着孩子可从爸爸身上滑下再爬到妈妈身上,以此循环。

玩圆珠珠游戏

上一篇:企业中层干部工作总结下一篇:活出自我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