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2024-06-12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精选16篇)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第1篇

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

傅聪先生,当今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风度潇洒,多年来蜚声乐坛,饮誉国内外,他的演奏征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被誉为“钢琴诗人”,是第一个在国际性重大钢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的新中国音乐家,为中国人赢得了莫大的荣誉。他的优雅的举止和付雷的家教不无关系。家中吃饭时,要求孩子食不语,不许随意讲话,咀嚼食物嘴里不许发出声响,舀汤时不许滴洒在餐桌上,饭后要记住把餐凳放入餐桌下;家里的物品用完后,要有规矩地放回去,非凡是书,不可以随意乱放;对人客气,尤其是师长或老年人,说话时态度要谦和,手要垂直放在身体旁边,人要站直,即或坚持真理也必须注重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等。从人的谈吐举止便会对这个人有一定的了解,有谁会喜欢和一个不修边幅,拉力邋遢的人交往。反过来,举止斯文,懂得礼仪的人是受大家欢迎的。为此每个家长在孩子小的时间便提出了不少做人的规矩。现在不是几百年前有着繁文缛节,可是最基本的礼仪人还是要做到的。

傅雷先生是一个优秀的父亲。他要傅聪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耕种个各样的困难。感情是人尤其是年轻人面临的重大问题,付雷先生在付聪出国留学的日子里也是花了极大的笔墨来指导他,不是家长教条的口吻和态度,而是平和的语气,自身的事例来诱导儿子。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孩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第2篇

我的童年从此搁浅在六岁。然而,在傅雷家书的字里行间,我却看到了另一个父亲。

昔日的严父,在信中,却写出了绵绵细语。叮嘱着,就像是最有耐心的老师,让人动容。方正的楷书中,每一个钝笔,都像是一只满怀深切的眼睛,永远地凝视着大洋彼岸的子女,写着写着,便掉下感动的泪,化作一个个句号。

傅雷的文字,似和煦的春风拂面,似深秋的露水晶莹,似夏天的烈阳感动,似冬日的火炉温暖,似初升的太阳温和,似深夜的月亮亲切。他的文字,无时不刻让世界上的所有读者掉泪,无时不刻让世界上的所有读者受到这谆谆教诲。

我忽然恍然大悟,世界上的父亲就像是蚌壳类生物一样,在看似坚硬的外壳下却隐藏着一颗流动的心。多少的望子成龙,多少的严苛要求,多少的逼迫,多少的教导,多少的如水一般的父爱啊。父爱像是一口心田上的井,看似是一根针留下的疤痕,可是悄然中,这口井又在滋润这片心田。

无声无言的父爱……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第3篇

在教学中,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

傅雷饱含期望地告诉儿子, 无论是人生的低潮还是高潮, 都要勇敢、坚强。但傅雷夫妇在他们人生低谷的时候, 却选择了自杀, 你觉得他坚强吗? (课件补充作者相关资料:傅雷在“反右派”运动中受到了严重冲击, 1958年4月被划为“右派分子”, 随之引起当时在波兰留学的傅聪出走英国, 而傅聪的出走又使傅雷背负了“叛国分子”的罪名, 最终导致傅雷夫妇上吊自尽。)

“傅雷是否坚强”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的回答与我所预设的一样:有的说坚强, 因为他用生命捍卫了文人高贵而坚贞的尊严;有的说不坚强, 因为生命是可贵的, 面对人生的低谷和苦难, 不能舍弃生命, 而应用坚强的意志去面对、去抗争。

预设开放性的问题, 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辨。然而, 对于傅雷其人, 不能仅用“坚强”或“不坚强”来形容。是不是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傅雷的思想、性格、为人处世?深读文本中的父爱是否应从品读作者开始?

在阅读过程中, 至少有三个主体在相互制约, 除了读者主体以外, 还有作者主体和文本主体。阅读就是读者主体、文本主体和作者主体的从表层到深层的同化和调节。在阅读教学中, 有学生、教师、文本、作者的共同参与, 对文本的深阅读应从品读作者开始。

一、从作者的生平经历看文本的历史背景

孟子说:“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其人”即了解作者生平, “论其世”即熟悉写作的时代背景。一篇文章是特定个人写作的, 是特定时代的反映, 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 可以既看到它的正确、积极的一面, 又可以看到它不足、消极的一面, 从而更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主旨, 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更客观地评价文章的品格。

1.知其人, 方能解其深意。

教授《湖心亭看雪》一文, 应着重体现对“痴”字的深阅读。读这篇清雅的小品文, 引导学生感受雪中煮酒的情趣、体会深夜大雪的冷寂、品味“三大白”的浓烈和舟子不解的痴性, 这些都必须有作者生平和背景介绍作为向导。

2.论其世, 方能感其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展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后, 让学生从诗句中分析诗人形象, 以“从诗歌中, 你读出了一个______的杜甫”为主问题, 通过在对话中穿插作者生平, 让学生逐步读出诗歌中复杂而丰富的情感和诗人高大丰满的形象。学生根据自己的朗读体验填出了三方面答案:外貌、处境、情感性格。外貌的赏读中, 以一段作者创作背景的介绍, 让学生理解杜甫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之愁苦;加入“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的解读, 丰富了杜甫这位疼爱孩子的慈父形象;“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在湿冷的秋夜, 杜甫在这不眠之夜, 一定会为家计而愁, 也为百姓疾苦而愁。诗中找不到顾影自怜的“小我”, 而看到了浩然正气的“大我”。最后, 学生读出的是:这是一个有着伟大胸怀和气魄的杜甫!

二、从作者的独特个性体味文本的性灵之美

阅读是阅读主体和文本主体之间由浅到深的同化和调节。而自发的主体图式, 只能同化文本显性的表层, 其封闭性, 使它难以触及隐性的中层和深层。而文本结构的深层, 恰恰是作者灵性的深层。所谓还原, 不仅仅是文本的还原, 而且还是人的还原、性灵的还原。

文本创作往往源于作者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历程, 阅读这些文本, 我们仿佛穿越时空, 与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进行心灵对话, 走入他们不同的人生舞台里, 感受文本中所舒展的个性生命的灵性。

明代的袁宏道就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 他的散文《满井游记》虽是写景的游记, 但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他那不愿受拘束的自由个性, 他所描绘的早春景色处处洋溢着冲破束缚的自由之美。引领学生读出这些景物的自由之美, 是作者崇尚自由的个性体现, 但这并不是终点。“夫不能以游堕事,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惟此官也”, 流露的是作者太多苦涩的无奈。他的往复出仕是传统士子的政治理想使然, 也存在无生计安能抒性灵的无奈。

三、从作者的情感世界看文本的思想火花

作者往往会将他的思想情感浸润在文本的创作中, 真正的阅读就是读者和作者心灵的对话。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文本细微处出发, 体会作者的情感色彩和思想倾向。

1.以品带读, 引领学生感受文本中作者火热的情感。《安塞腰鼓》以其忘情的奔放、狂野的倾泻带给我们力量的奔腾, 生命的升华……文章中的情感折射出来的魅力是无穷的, 这都源于作者那难以抑制的创作热情。学生情感的生发是理解作品的催化剂, 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唤出学生的青春朝气, 学生要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出文本的力量, 在课堂里激起澎湃的情感之浪, 散射闪亮的思想火花。

2.层层解读, 指导学生剖析作者的思想内涵。《背影》的动人之处在于父亲那无微不至的关怀, 而作者起初却忽略了这种关怀, “心里暗笑他的迂”;甚至是公然拒绝:“爸爸, 你走吧。”文章的高潮是, 作者看着父亲为自己艰难地爬月台买橘子, 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显然, 文章有了情感的转折, 才愈显深刻。然而, 只抓住前面父亲的言行, 虽然有连续性, 还不能构成文本的深阅读。从少年自以为是和父亲总不放心的隔阂, 到中年沉郁内敛和父亲孤独易怒的矛盾, 朱自清笔下的亲子之爱和冰心的不同, 不是心心相印的。这里的父子之爱是有隔膜的, 但这便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渗透着人性的深度。

3.巧用留白, 留给学生思考的拓展空间。回想《傅雷家书》的教学, 我与学生的阅读不能止步于此。在讨论之后, 应把学生的视点由课内引向课外, 通过引入傅雷先生好友陈思和的评述, 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留给学生思考的拓展空间。

文本不是简单的文字, 而是记载着作者传奇的故事与生活经历;文本不是重复的符号, 而是镌刻着作者个性的烙印和人生轨迹;文本不是冰冷的文字, 而是蕴含着作者火热的情感与智慧思想;文字是有感情、有思想的, 语文是有生命的。因此, 深读文本, 应该从品读作者开始, 还原文本后的生命本质, 学会在咬文嚼字中剖析, 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潜能。由此, 学生就会被语文的独特魅力深深感染, 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读、写、思和对话, 尽情释放自己的生命激情。

参考文献

[1].金圣华《傅雷与他的世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明]张岱《陶庵梦忆》, 上海古籍出版社。

[3].刘永平《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教育科学出版社。

《傅雷家书》收获与笔记600字 第4篇

傅雷说: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回报,但是它至少可以使我们心灵更加充实。我相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我认为只有在互相鼓励和互相支持下,有着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傅雷说他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我觉得读《傅雷家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内心,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让我们茁壮成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

《傅雷家书》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充分体现了作为爸爸对儿子的心意。写在纸上的都是些家常话,,心里怎么想的,笔下就怎么写,用不着担心读者。正因为这样,感情才那样的纯真挚朴,没有半点虚伪《傅雷家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家庭的范围。书中无处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子女都疼爱有加,但在疼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众多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能有几人,因为这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博学多才,儿子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家书》读后感及收获 第5篇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像傅雷那样积极的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一名明智的父母。

当孩子出生时,父母那样欣喜若狂,只要看着他就会很幸福,因为它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看着他那么小,生命那么脆弱,不时地就会想到我要对他负责…………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是世界上很珍贵的一种感情,那么,从《傅雷家书》中可以看出傅雷那明智的父爱,因为,他对傅聪经历的许多事的评价十分合理。是一个有头脑的父亲!

孩子的人生发展历程中父亲是十分重要的,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发展孩子的大脑想象力,以及培养各种兴趣爱好,以便于孩子以后的发展,给他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

其实,父母还是稍微严厉一些比较好,对于儿女的管教之方应该更加明智。当儿女犯了错误是不要太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加强对他的管理,听一下他的理由,并进行思想上的开导。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好孩子!

在这个时代,或许像傅雷那样的父亲越来越少了,大多数子女与父母交流的很少,也就淡化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当然,血浓于水,无论如何亲情还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那浓浓的“亲情之韵”让人读起来似云游世界,家书中的词句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句句真理,它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傅雷与傅聪之间的那份真情,直白又易懂,是一本值得我们好好欣赏的书籍!

其实,衡量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并不是读此书的人数,而是看他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对人们有没有帮助,这样的书籍才是最好的书籍。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写父亲对孩子教诲的,还更深层地写出当时的社会背景继续多做人的道理。

2022《傅雷家书》读后感 第6篇

犹记得当时读完家书,思绪万千,心情极不平静,为人之父的傅雷先生,它规定孩子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大气之成,有待雕琢。在长子傅聪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作为父亲的傅雷所倾注的心血……

傅雷先生告诫在异国求学的傅聪:“单纯的乐观是有害的,一味的向前看也是危险的。古人说‘鉴往而知来’便是教我们检查过去,为的是要以后生活得更好。”这段话给了当时正要的我感触很深,几次向父亲讨教:“我是否已走出单纯的乐观?我是否已知道去回顾自己的不足?”‘鉴往而知来’几乎就成了我初涉世事的座右铭。

在我反复多遍的阅读中,这段话给了我无限的感慨和激情,也使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冲破了一些艰险与磨难。与人为善,快乐求生。傅雷先生是这样说的:“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傅雷先生在婚恋观上,亦对傅聪有多番指教:“对终生伴侣的要求上,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幻想多了未免不切实际,而主要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相互尊重、谅解、宽容当是最重要的……”这封家书对我影响之深,是我一生都为之欣慰的。在我还是年少轻狂,对爱情懵懵懂懂的时候,这番话给了我一个明确的交友方向,让我不会再爱情这条道路上走上歧路,找到适合自己的男朋友或丈夫,这怎能不让我对《傅雷家书》感怀、难忘……

《傅雷家书》37条金句 第7篇

以下是《傅雷家书》中的三十七条金句:

01.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02.在公众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

03.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04.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05.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06.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畏,真正的解脱。

07.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08.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09.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

10.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得渺小一些。那么自然会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坦,工作反而会顺利。

11.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12.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13.假如你能掀动听众的感情,使他们如醉如痴,哭笑无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调度千军万马一样的大将军一样不动声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艺术与人生最高的境界。

14.一个人没有灵性,光谈理论,岂不成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专家也鲜矣!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15.艺术家与行政工作,总是不两立的!

16.世界上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

17.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

18.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象征。

19.惟有肉体禁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20.只要是先进经验,苏联的要学,别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也要学。(50年代怀有如此“反动”的思想,相当不易)

21.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22.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23.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地称过。

24.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25.现在我深信这是一个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

26.生性并不“薄情”的人,在行动上做得跟“薄情”一样,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个并不调皮的人耍调皮,而结果反而吃亏,一个道理。

27.汉魏人的胸怀更近原始,味道浓,苍茫一片,千载之下,犹令人缅怀不已。

28.艺术特别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里,会缺少反省的机会;思想、感觉、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归纳。

29.而且究竟像太白那样的天纵之才不多,共鸣的人也少。所谓曲高和寡也!同时,积雪的高峰也会令人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平常人也不敢随便瞻仰。

30.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31.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

32.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部的感情深入。

33.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34.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须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35.事情主观上故盼望必成,客观方面仍需有万一不成的思想准备。

36.经历一次折磨,一定要在思想上提高一步。以后在作风上也要改善一步,这样才不冤枉。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37.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甚至一些有名的演奏家也犯这个毛病,不过程度高一些而已。

2022傅雷家书读书心得体会 第8篇

读完《傅雷家书》整本书,觉得有一个会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分隔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换做是我,绝对是做不到的,父母对自己是如此关心,而傅聪却让父母担心,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可以给父母莫大的慰藉吧。

2022假期傅雷家书读后感 第9篇

之前看到很多宣传推荐《傅雷家书》是经典育儿书,于是很多家长很功利地当做育儿攻略,实在不能苟同。

诚然,书信读的过程中常有共鸣,比如再三叮嘱要注意理财,注意身体,对感情始终如一,对待亲朋要感恩……经济困难时向儿子索要经济帮助却未得到回应的难过和惭愧,等信的煎熬,收信后幸福得飘飘然,这种真挚的情感通过一封封书信显得绵长动人,这是所有做父母良苦用心,在育儿方法上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第10篇

我也是做家长的,虽然对孩子的管教还是很严,但是比起傅雷的耐心和爱心,相差甚远。读了这本书,学习了很多,其中傅雷教育儿子的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我觉得这段话对于我的孩子应该很有用,他也是属于明白道理,但是没有行动的那种,我想我会把这些道理讲给他听,在学习上像傅雷一样耐心地引导他,让他能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心意。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这段话对我们做家长的同样受益,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犯很多的错误,但是怎样对待犯错?怎样的减少犯错?相信这段话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读了这本书,傅雷的博学多识和极高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学习,正是他的言传身教和循循善诱才培养出了杰出的儿子。为了孩子,让我们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关于傅雷——只谈翻译不谈家书 第11篇

傅雷治学态度极其严谨, 在文学翻译方面, 他不仅对作品的“信”、“达”、“雅”要求严格, 就连译作的选择也十分谨慎。

1. 选材

在所译原作的选择上, 傅雷的首要原则是作品是不是具有时代精神, 是否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读者的需求相符。根据自己的经验, 傅雷提出了两个原则:首先, 在文学类别方面, 译者应认清自己的所短所长, 根据自己擅长的类别选材;其次, 在文学派别方面, 译者应根据自己最适宜的进行材料选择。

2.严肃认真永不满足

傅雷钟爱文艺工作, 他在法留学期间曾接触到大量的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 在他心中, 翻译文学作品与介绍艺术品无异。他曾表示, 若“介绍一件艺术品不能还它一件艺术品, 就觉得不能容忍, 所以态度不知不觉地变得特别郑重”。由此可见, 傅雷把对艺术完美的追求也融合在了翻译之中。

为追求翻译的准确性, 在遇到专业性较强的词语时, 傅雷常常向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请教, 有时为了推敲一个词语, 常常不食不寐。

对于已出版的作品, 傅雷也永不满足, 伏尔泰的《老实人》, 傅雷先生改过八遍, 而长篇小说《高老头》也在三十年里改了三次。傅雷自己也说:“文字总难一劳永逸, 完美无疵, 当时自认为满意者, 事后仍会发现不妥。”通过此番话语, 尽显傅雷先生作为翻译家在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而傅雷先生又分别在1951年和1963年两次将1944年初首次译的《高老头》进行重译, 所有这些, 无一不让人对这位在翻译上孜孜探索的翻译家由衷尊崇与钦佩。

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 傅雷先生总结出了一些十分珍贵的翻译理论:

1.“化为我有”

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 不厌其烦, 尤为要著。任何作品, 不精读四、五遍绝不动笔, 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 (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 化为我有, 方能谈到译。”

2. 神似论

虽然有大量的翻译实践, 然而傅雷先生真正关于翻译的文章仅仅有《翻译经验点滴》和《〈高老头〉重译本序》两篇。此外, 在致翻译家罗新璋的信中, 傅雷提出“重神似不重形似;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的翻译观点。对于“神似”一说, 傅雷先生曾解释道:“领悟为一事, 用中文表达又为一事。”东西方文字词类、句法构造、文法与习惯不同, 民族思想方式、感觉深浅、观点角度、表达方法也不同。所以“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 必须像伯乐相马, 要‘得其精而忘其粗, 在其内而忘其外’”。译文是为中国读者所服务, 所以应是“纯粹之中文”, 但是当纯粹的中文无法尽数将原著信息表达时, 傅雷先生主张“采用西洋长句”, “创造中国语言, 加多句法变化”。

3.“以艺术修养为根本”

傅雷说:“译事……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 无热烈之同情, 无适当之鉴赏能力, 无相当之社会经验, 无充分之常识 (杂学) , 势难彻底理解原作, 即或理解, 亦未必能深切领悟。”傅雷先生曾翻译了罗曼·罗兰的两部作品:《贝多芬传》和《约翰·克利斯朵夫》。两书的原作者罗曼·罗兰是法国巴黎大学的音乐艺术史教授, 在贝多芬的研究领域也十分权威。其中, 在傅雷的译本之前, 《贝多芬传》的中文译本有三个不同版本, 然而当傅的译本出版之后, 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此后再没出现过无重译本;傅雷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 并将其附在译本后面。而《约翰·克利斯朵夫》则是罗曼·罗兰根据贝多芬的生平所作的一部传记体小说。正如贝多芬的交响乐一般, 罗曼·罗兰的这部作品气势恢宏, 行文结构磅礴大气, 文章中还不时有作者对于许多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评论, 读来仿佛是在欧洲古典音乐中徜徉一般;文章的语言却十分朴实, 丝毫不浮夸, 如潺潺溪水一般令人沉醉其中。对于这样一部优秀且专业性较强的文学作品, 仅仅有深厚的翻译功底是不够的, 译者必须爱音乐、懂音乐, 才能胜任翻译的工作。据说, 傅雷当时就是一边研究音乐史、听音乐, 一边进行翻译——作者讲到海顿他就去听海顿的交响乐, 提到勃拉姆斯他就去听勃拉姆斯, 及至后来听贝多芬竟听得哭了起来, 傅雷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中跌宕起伏的情节紧紧相连, 最终译完了这本书。

文学作品的题材多种多样, 不同的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要想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上有所建树, 译者就应尽可能多地涉猎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知识。

作为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傅雷先生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翻译精神令人佩服, 其独到深刻的翻译见解值得大家学习。傅雷先生说:“艺术的高峰是客观存在的, 绝不会原谅我的渺小而来迁就我的。取法乎上, 得乎其中, 一切学问都是如此。”

以此共勉。

摘要:傅雷是中国现代文学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将诸多优秀文学家如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的作品翻译成中文, 为中外文化传播做出巨大贡献。此外, 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在大量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的翻译理论也为中国翻译界所推崇。

关键词:傅雷,译作,翻译思想,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怒安.傅雷谈翻译[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3

[2]、金梅.傅雷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3.5

2022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第12篇

《傅雷家书》是1954年至1966年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信摘编。那时,傅聪在国外留学,在生活、思想和艺术追求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而这位伟大的、用心良苦的父亲用他充沛的情感和智慧书写着一封封家书,让它们跨越海洋给儿子带来精神上的慰籍,并给他指引方向。透过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我明白了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侮辱、迫害,甚至陷入绝境,但终不会被掩埋,会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家书》的内容十分广泛。他告诉孩子如何进行艺术研究,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等。在生活中,他对儿子关怀备至,在事业上,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容不得一点马虎。

我不禁想到我们父母,他们在生活上给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上又是严格要求。前几天,我完成了一篇阅读,最后一个题目因为是开放题,我懒得写就随便写到:我赞同,没有为什么。老爸看到后,对于我这种学习态度极不赞同,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学习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不允许有半点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听了老爸的话,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心想下次我再也不这样了,一定认真完成。第二天做作业时,我的懒筋又犯了,只想草草了事,我突然想起爸爸的话,想起傅雷写给儿子的`信: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最不赞同了。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你的心迹。是啊!空口说的比什么都漂亮,但却毫无作用,只有用实际行动去努力证明才能改正错误。想到这里,我赶紧收起自己的那点小心思,沉下心来,仔细看题,认真思考,工整书写,不仅节约了时间,完成的质量也很高,老爸检查的时候还以为我看了答案呢!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第13篇

初中的时候,就有老师向我们推荐这本书,但是当时并没有在意,而这个寒假,恰巧我在图书馆中借了这本书,利用寒假将它看完了。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与子女沟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对孩子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从家信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爱子教子的精神实则令人感动。

傅雷家书让我们了解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了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地阐释出来,它不仅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家书中父母的淳淳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透露的亲情同样令人感动。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许多丰富的精神养料。父亲时时给他指导,鼓励及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我认为傅聪这样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子啊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第14篇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一封封家书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在傅聪成长过程中记录的点滴小事,但就是透过这一件件小事却显示出了傅雷与傅聪之间最伟大、最真挚的爱。傅聪在二十岁时出国深造,而二十年后傅聪再一次回到故乡时,却没有看到父母的笑容,而是墓园里多出的那两座新坟。

当你在一万尺的高空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到你的微笑;当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时,爱的力量能够感受的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规律的跳动!在儿子傅聪出国深造时,傅雷写给儿子一封又一封的家书,而更为难得更为可贵的是,那一封又一封的家书被儿子傅聪保存的完好无损。通过读书,我了解到,傅雷在文革中不幸被打成了右派,尽管如此,傅雷还是一如既往的给儿子写信,并不断的激励儿子,做儿子的精神支柱。花儿因为有小草的衬托而美丽,大树因为有雨水的滋润而高大,傅聪也因为父母的鼓励而成功。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与孩子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雷也曾对傅聪说过:“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乃至世界上也不多。”不过在孩子心里,并不认可傅雷这种苛刻的爱,他喜欢的是那种所谓的“溺爱”。傅雷为了教育傅聪,苦心孤诣,呕心沥血,这种爱虽不被认可,但是却不能否认。

大爱无疆,爱不是空空的支票。傅雷就将自己的爱付诸于行动之中,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而傅聪也在父亲这种特别的爱中逐渐成为一个人才。用大爱无声这四个字来形容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间的感情,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 第15篇

了解孩子们的个体认知差异, 在多子女的家庭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针对个体认知三个维度的差异, 即一般认知能力、专门领域知识以及认知风格三个方面的差异, 傅雷先生对两个孩子采取了不同教育方式, 当然了, 这并不代表他的其他一些教育理念是完全正确的。

傅雷在孩子童年时期家教特别严, 近乎没有人情。当我具体了解相关资料后, 我竟然觉得傅雷好可怕。他非常强调孩子的纪律, 甚至有一些在我们现在看来显得不可理喻。所以, 傅雷早年很少同孩子嬉乐, 也未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捣蛋表示欣赏。不仅如此, 他对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等都有规定, 如进餐时, 咀嚼饭菜是否发出有失礼貌的声音等。他责罚甚严, 有时甚至不近情理。有次傅聪练钢琴时, 中途停顿了一会, 他就抓着儿子的头往墙上撞。这种情况造成孩子们在他面前的时候总会很小心, 只有当他不在家的时候, 才敢尽情地玩耍、嬉笑。可见傅雷先生的严厉教育对孩子们造成了一种压抑。他的这种做法对傅聪、傅敏兄弟俩的性格有极大影响, 现在也有很多类似情况, 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认为棍棒出人才, 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又往往会用直接粗暴的压迫式的方式管教孩子。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行为主义者的作风。虽然严格的教育培养出了人才, 可是这种方式的培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而傅雷先生早年的这些行为不仅使孩子们身心受到伤害, 也使其妻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而留下后遗症。当然了, 傅雷先生后来也慢慢意识到自己往日对孩子过分苛责的错误, 所以在《傅雷家书》的开篇, 就是对子女沉痛而诚挚的道歉:“可怜我过了45 年, 父性才真正觉醒。”

在《傅雷家书》中, 如此忏悔的言辞不少, 孩子在回信中表示已经原谅了父亲的过失。对于儿子的原谅, 作为父亲的傅雷感到异常兴奋, 如释重负般地松了一口气, 他很高兴和儿子终于成为朋友。

这种父子间的对话, 非常让人感动, 因为很多父母就怕在孩子面前失了家长高高在上的尊严, 所以不会做出向孩子道歉的事来。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因为家长的威信不在于他们是完全正确的, 而在于家长严于律己、实事求是, 这样才能获得孩子的尊敬和信任。

傅聪最终原谅父亲也体现出一个心理学调查结论, 即父母的道歉能改善亲子关系。

此外, 傅雷先生尤为重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在傅雷的家书里, 很大篇幅都体现了对儿子的心性人格的教育。人格,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性, 在心理学上, 人可以看作是意向性的存在, 具有个性人格文化。“做人”是傅雷对孩子的第一要求, 傅雷给傅聪写的家书中, 总是用一种平等的语气。可以说, 傅雷先生对儿子的爱也是一种互动式的对话, 也是一种言传身教, 通过自身与儿子的平等对话, 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子对他人也要如此互相尊重, 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摘要: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家庭教育不仅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傅雷家书》用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 开创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典范。本文将从最浅显的几点出发, 结合教育心理学知识, 简单地论述《傅雷家书》中的教育思想, 为今天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傅雷家书,因材施教,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沈炜元.“先为人, 次为艺术家”——重读《傅雷家书》[J].戏剧艺术, 2002, (4) .

[2]袁茵.傅雷音乐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1) .

[3]张惠熙, 齐娜.浅议《傅雷家书》体现的艺德修养与审美观[J].内蒙古艺术, 2010, (1) .

[4]祝东江.解读翻译家傅雷[J].文教资料, 2010, (6) .

[5]徐莉.有对自己的期许——读《傅雷家书》[J].福建论坛 (社科教育版) , 2006, (9) .

[6]薛海兰.个人书信与修辞说略[J].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4, (4) .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 第16篇

这是一部极好的教育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亲子的教育佳作,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无非是要儿子知荣辱,通文事,晓艺术,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其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雷家书》里,饱含着为人父母者的责任,充满了对子女炽烈而深沉的爱: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盲目模仿傅雷早年奉行的中国传统教育”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认为”慈母出败儿“,却不善身教,高标准严要求地去要求孩子,只能让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而黯然失色。傅雷一个”打“字,结果将孩子打到了国外,虽然后来傅雷悟通了,可是甚至连孩子在国外娶妻生子也见不到,最终也没能等回自己亲爱的儿子,生命就这样遗憾地划上了终止符。

他的晚年虽然饱受折磨,但他和儿子仍成了最知心的朋友。作为家长,我也希望我们能像傅老先生那样与自己的孩子之间不存在隔阂代沟,那对父子,亦是知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心事埋在心里,不愿意说出来。傅雷是严父,是良师,也是益友。身为家长,我们很想成为孩子的好父母,好导师,好朋友,在生活中努力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022《傅雷家书》阅读收获】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名著阅读07-09

傅雷家书阅读范文05-29

傅雷家书阅读指导07-10

傅雷家书整本阅读07-10

傅雷家书读后笔记05-23

读《傅雷家书》心得08-25

傅雷家书1范文05-21

读傅雷家书范文05-21

傅雷家书的范文05-22

傅雷家书心得范文05-29

上一篇:简笔画教学教案大全下一篇:关于端午节的现代诗欣赏:端午节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