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2024-09-06

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精选8篇)

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多媒体 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等提要: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笔者拟在本文中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与学方式变革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正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去完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多媒体在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值得探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按我的理解,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自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动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这种投入包括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的调适,并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体验。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到自主积极的学习当中去。尤其是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正确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生动形象,激发兴趣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打破局限,激活创造思维有的家长跟我反映,说孩子以前的画特别“有意思”,天马行空,想象奇特,可是入了学(或幼儿园)以后,反而越来越胆小,一下笔就是小鸟、房子、太阳,造型都一样。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模仿性很强,加上老师示范的影响,他们会产生惰性和惯性。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他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此。为了解放他们的思维,在《海底世界》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将搜集的海底的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操作面版,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有时呈现全景,有时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还让潜水员、潜艇等来了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则开着漂亮的潜水艇去探险。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有个学生刚想出一个情节,特得意,但在跟同桌讨论之后,马上又推翻了,重又进行新的补充和翻新。在上述的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主学习了。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3、改变授受局面,增强学生参与性一般来讲,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如在《有趣的面部表情》一课中,学生一看书上的漫画人物,都说太难,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我先用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我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4、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自信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而且能接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剪对称纹样》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我点击鼠标,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并依次出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图样,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自然好。二,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促使教师改变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引入CAI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在实际的教学中,电脑能取代老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没有实物就只能靠老师口述;上制作扎染时老师只能演示一两种方法或其中的一两步操作,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的全面具体。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这样老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变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变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老师不得不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来应对新课程新设施下的教学。促使师生关系民主和谐长久以来,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永远都是管理者、领导者、指挥者,学生是被管的对象,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置疑都不敢,哪里还能提创造呢。而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象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三、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1、改变传授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课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等。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改变作业模式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似乎没有什么可置疑的,那就是在纸上画——水彩笔、铅笔、颜料、毛笔墨汁,以及做——剪纸、泥塑、扎染等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提高,多媒体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比如我曾看过一节多媒体与美术结合的课,五年级的《绘画日记》。学生从素材库或网上搜集了各种图片甚至声音、配乐,插入自己用软件编辑的“日记”中,用FLASH、PHOTOSHOP绘图,这样一本有声有色的“日记”令人不禁感叹学生的创造力和多媒体的神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画不好而丧失信心,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快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教师要充分、正确地利用多媒体,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画出最美丽最生动的画卷。参考文献: 李国庆著《美育原理》 肖川著《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2篇

【摘要】创设多媒体教学德育情境,陶冶学生情操;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教学特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创设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教学

课堂是学生获取各种知识的最直接场所,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主要途径,也是计算机实现辅助教学功能的主要场所。利用多媒体进行地理课堂辅助教学,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密度,在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实施个别化教育,真正实现地理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利于地理教学中德育功能的落实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教育T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丁作的重点。特别是对中学地理教学来说,同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完成得好坏,是检查教学T作的重要依据。要使德育教育融人地理知识的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手段有独到之处。例如在讲到中国地理“我国T业生产和T业布局”时,利用录像对比新中国前后1二业生产的状况,学生很容易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旧中国T业生产落后,布局不合理;而新中国的T业生产,仅仅几十年,却取得了丰硕成果。学生通过实际材料的对比,自然产生了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特别是讲到我国治理江河、兴修水利、防风同沙、植树造林、抗震减灾、齐心协力、造福于民的事迹时,一组组动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时,更能产生一种震撼,使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中华民族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民族白豪感油然而生。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网成为动态阿,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例如:在介绍我周黄河下游地,卜河成因时,我们LIr以先放一段黄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视,再用动画演示“地上河”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了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原来是黄河中游流经支离破碎、土层疏松的.黄土高原,支流也多。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人黄河,使黄河成为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黄土高原,黄河流人下游平原地区,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慢了下来,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卜.河”。就这样,通过形象直观的图像和影视,既促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地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日.从根本1:改变过去“满常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南时间复习巩闻,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理学科的难点常常是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而多媒体则能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如“影响世界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中,“地球的运动”是难点又是重点,过去只南教师结合课本插图抽象地讲解,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差,很难接受,教师也很费力。现在使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的过程,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同时用音乐、动向和语言显示变化的不同阶段,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统一在一起,生动直观,学生一看就懂,且印象特别深刻。由于微机演示、动画的各个步骤是事先设计好的,所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教师贯彻教学意图,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便于学生观察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利于图文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网,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因此,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是地理教学成功之母,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如果用一般教学手段展示图的内容,有一定局限性。而采用电教手段,就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加图的用量和文字的输入量,根据需要还可以使图形由小变大、F虚变实,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由远到近,提高图的清晰度、透明度和区分度,有利学生读图、填图、图文转换,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少花时间,多学知识。特别是对一些看上去无图而又枯燥无味,需要识记的知识,如果能够采用一定的图像来帮助理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传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多媒体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地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六、利于学生更多地参与地理学习

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3篇

一 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专业课教学手段、方式陈旧落后

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 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中, 教学方法表现为, 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 学生使用铅笔和比例尺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 教学效果也低。教师画一步, 学生跟一步, 就存在教师画的时候学生等, 学生画的时候教师等的问题, 光一件西服的结构制图就需要四到五个课时才能完成。另外, 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制图, 由于有许多线条和标注, 有些部位不容易看清楚, 学生在模仿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而且, 服装制图是二维的, 而成衣是三维的, 画在黑板上的结构制图是静态的, 要在黑板上演示出二维制图向三维成衣的转变过程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在制图课中只是纯粹地模仿制图, 换句话说, 只是为了制图而制图, 对制图的目的和意义并不理解。学生学了两三年以后, 只能裁剪、制作老师所教的款式, 面对一个全新的款式时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了。

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2. 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浓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 学校在设置培养目标时, 较多的以实用为原则。服装专业的培养方向以服装技工为主。但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 服装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 大部分学生都能熟悉服装制作和服装制图等专业理论知识, 但对服装制作不感兴趣或兴趣不大。究其原因有三:

(1) 技能训练目标单一, 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服装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两门课程的课时数占所有专业课总课时数的65%。这门课程主要介绍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方法。这样单一的训练目标势必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2) 缺乏对服装企业生产的了解, 影响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学校的服装制作训练是以单件服装的制作为主, 即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仅停留在掌握单件服装的制作上。学生由于缺乏服装工业化生产意识, 进入企业后不能较快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要求。

(3) 教学中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够重视, 重理论、轻实践, 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使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不能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目前我们的服装教学中未能很好地引进新技术及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所教内容落后于现时生产, 造成学生对这些先进技术的不适应, 影响其职业能力。笔者职业教育理应有计划地将这些技术列为专业课教学内容, 专业教学应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要求的合格人才。

要突破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 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大胆改革。从教的方面来说, 积极主动地引进新技术, 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从学的方面来说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服装专业教学中, 一定会给服装专业的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提高教学质量。

二 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优势

1. 促使课堂教学生动化、授课形式新颖化

传统教学的主要工具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板檫, 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单一的, 内容是枯燥的。多媒体进入课堂后, 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 实现了师——机——学生三者之间的对话。教师运用CAI上课时更灵活, 学生的注意力也集中了,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学生也认为有了CAI, 老师的讲课内容更加新颖而充实, 他们面对的不只是过去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些静态的图片, 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 立体感强、图文并茂的世界。

2. 构成开放型学习环境,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借助网络教学系统和服装CAD系统能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提供适合的软件工具作为认知工具, 并对网络学习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糅合, 构成开放型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人灌”演变为稍微艺术化的“电灌”。并开发了一系列适合于课程整合的多媒体课件。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 笔者发现, 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加快了教学进程, 并且有利于课与课之间的衔接。例如, 在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制图没画完, 下课铃却响了, 下节课再画时必须先用10~15分钟时间把以前画的内容再画一遍, 以保持制图的完整性。如果使用软件进行制图课教学, 就不会再浪费时间。教师可以把结构制图存储在计算机中, 即调即用, 从而实现制图课之间的顺畅衔接。

3. 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 获得了更多成功体验

有了兴趣, 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由于职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基础差, 对文化课普遍有畏惧心理, 专业课的教学不能使学生有畏惧心理, 而应让学生全身心投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原因, 而学习成功也是导致兴趣产生的原因, 因此, 要使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兴趣, 就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创设成功的机会。然而, 在传统的服装专业的教学中, 学生是否成功, 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看衣服做得好不好。据了解经过二至三年的学习, 在服装制作方面取得成功的学生只占极少部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没有成功的体验, 自然对所学的知识很难产生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充分融合到服装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包括服装设计、服装制图、服装材料、服装工业化生产、服装营销等。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在服装制作方面不成功的同学, 可能会在服装设计方面取得成功;在服装设计方面不成功的同学, 可能会在服装营销方面取得成功等等。此外, 信息技术本身所具有的高效、精确等特点, 又可以帮助同学们取得成功。比如有些同学由于性格比较马虎, 总是把制图纸搞得很脏, 又常有简单的计算错误, 如果使用电脑制图法, 这些问题将轻易得到解决。

4. 达到课堂教学“减负提素”的目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 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真正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 使乐学落到实处。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联系, 其练习效果非常好, 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的被动为主动, 化抽象为具体, 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 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 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做到“减负提素”。比如在练习中, 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绘图题等, 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性, 根据练习的情况, 给予必要的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

5. 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学生往往对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有直接兴趣, 因为在电脑上可以玩游戏, 和人聊天, 听音乐等。但要其在网上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则往往兴趣不大或没有兴趣。我们可以把学生对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直接兴趣迁移到学习专业知识上来, 实现兴趣的迁移。比如对上网听音乐很感兴趣但对查找有关专业方面的材料不感兴趣的学生, 可以在其完成上网查找专业方面资料的任务后, 允许他们在网上听十分钟音乐。为了达到听音乐的目的, 学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查找专业方面资料的任务, 这样就将学生听音乐的直接兴趣转移到查找资料的间接兴趣上来。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在查找资料过程中逐渐形成对专业知识的直接兴趣, 那么兴趣的迁移就实现了。

6. 激活创造性思维, 拓展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与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相比, 学生在多媒体与网络条件下的学习, 不仅开拓了思维, 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往的服装专业受教学条件的限制, 很难进行服装设计的大量训练, 信息技术的融入则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 提高了服装设计能力、服装排版等高于服装缝制技术的能力。

7. 明确主体,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 教师更多地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 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利, 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 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 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 各种感觉器官就更灵敏, 记忆力会大大增强, 联想也会更加丰富, 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教师的角色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即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总之, 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从当今的职业教育现状看, 课堂教学的改革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指导下, 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 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缺乏多媒体技术能力, 将不适应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 毕业生就会失去竞争力, 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基于多媒体的数学教学模式变革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多媒体;变革;数学素养

学校教育正在向教育现代化迈进,现代信息技术正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柱。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将改变传统单一的信息呈现与流通形式,给数学教学模式带来深刻变革。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复杂的思维过程,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信息呈现的变革

数学信息是丰富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这些方式可以是形象、抽象、直觉、逻辑、情感的;也可以是文字、数据、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它们往往交叉融合在一起。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传统的说教方式,向学生提供多样性、非线性的网状信息,这符合学生知识记忆和认知规律,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同时多媒体能较好地呈现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容易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获得充分的感知。模拟演示是教师常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常规教学手段的条件下,教师的示范、演示往往收不到想要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功能却能很好地实现,使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界域。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空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圆柱的概念,先让学生想象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图形是什么?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所得的旋转体是什么,直观教具演示也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时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演示,呈现出长方形旋转时的轨迹,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样的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教学。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再现知识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立体和动态等方面的不足;还可以增加练习容量,教师预先编制好不同层次的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呈现练习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教师应创设学生乐学、好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学习方式的变革

自主、合作、探究是数学教学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增强。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将会被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所取代。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面对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需求来择录信息,择取课程内容,甚至受教方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尝试、交流、讨论、质疑、解惑,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的建构,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增养创新能力。

例如,学习“圆柱体的体积”时,可作如下设计:①回顾旧知。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你会计算哪些图形的体积?②探索新知。“圆柱的体积会计算吗?怎么算?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体积?同学们回忆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再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讨论出方法,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圆柱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的。③拓展延伸。你还有什么疑问?你还想知道什么?④课堂小结。通过自学,你学到了什么?你受到什么启发?

多媒体技术让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也有利于差异化教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习方式改善。

三、信息获取的变革

在网络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书本、教室和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仅有渠道,“师之所存,道之所存”的传统教育观已经发生改变,教学时空已扩延至校外、家庭、社会,甚至超越时空界限。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研究、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十分必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丰富多彩,各种信息以多媒体化呈现,能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让学生处于一种震撼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成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课前在家上网查阅有关地球、月亮和太阳三个天体的背景知识以及它们的运行规律。了解年、月、日的来历,是怎样产生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联,从而掌握很多相关天文知识,开阔视野。实现学生学习形式的多样化,信息获取网络化。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深入应用,但还不能说教育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现实中,很多情况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加现代化手段。真正意义上说,只有现代多媒技术而没有现代教学理念的引领,只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使用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停留在灌输式、演示型的教学,“人灌加电灌、人机一起灌”的教学不是教学的现代化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教育现代化的趋势是通过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建设现代化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来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精神,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晓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促进学生数学学习[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11)

[3]杨瑞芳.有效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轻松学数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作者简介:

运用多媒体促进小学音乐教学 第5篇

YY 【摘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音乐教学 ; 兴趣

多媒体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和成熟的。它是指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传达形式的综合。在这里可理解成在计算机平台上对信息载体,包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再现,使信息表达更具综合性和表现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音乐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日新月异地发展,对于音乐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已经不能适应课堂的需要了。在教学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辅助教学早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并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强大的作用。在教学中为学生欣赏、表现音乐创设一种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这样,不仅既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以下是我自己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 激活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现在的学生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他们早已不满足传统的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趣味性等特点,已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渐渐会感到音乐课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从而 让生硬的书本知识变为生动的教材,弥补过去音乐教学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缺陷,使枯燥的音乐教学富于趣味性。

例如,过去在欣赏《牧童短笛》这首钢琴曲时,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欣赏不能同步进行,破坏了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即使教师介绍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但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并肢解得支离破碎,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削弱其艺术魅力,这种教学很容易产生与音乐审美相悖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就能使音乐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加鲜明。首先,简介乐曲内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电脑软件,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依次出现一幅幅淡淡的图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以及在草地上、溪水边快乐嬉戏的情景。这样,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大大地激活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小企鹅》时,由于学生没有去过南极,很少看到过企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我也骑马巡逻去》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光录入硬盘,再配上二胡独奏曲《赛马》,在导入时,先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正骑马扬鞭奔驰在茫茫大草原上,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再如,《十面埋伏》是一首描绘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垓下最后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 2 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历史场面,可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优化教学,培养分析能力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电脑多媒体系统可以将过去光靠耳听的教学方式改变成“视、听、唱”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地直接体验和体会音乐意境和音乐表现手法,准确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例如在欣赏管弦乐《龟兔赛跑》时,可以先向学生讲《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引出表现乌龟、兔子形象的乐器(大管音色低沉,速度缓慢最适合表现乌龟,单簧管音色甜美,可以表现出兔子的灵活)启发学生在欣赏时注意分辨表现乌龟和兔子形象的音乐特点。在听音乐过程中,教师边放音乐边看课件演示的龟兔赛跑的情节。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看动画中龟兔赛跑时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故事、音乐、动画结合的做法,一下子就让陌生的音乐拉近了学生,从而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曲子所要表达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能够优化音乐欣赏教学,改变旧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是当前提高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最佳选择。

音乐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总之,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创设音乐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美;引导艺术创新,发展学生创造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普及,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还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其技术的先进性、优越性、智能化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克尔.《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2002版第四期

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6篇

作者:游子平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十二小学

摘要: 运用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差异和实际需求来综合编排。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教唱几首歌曲和一些简单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时期,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正被引入课堂,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当属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在新兴的多媒体课堂中,如何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改善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内容广泛且有待挖掘的课题。学生的学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相互提高的统一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明显感到,对小学生而言,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中的热情、兴趣、态度、情感、意志、倾向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及学生人格的完善等都十分重要。因此,作为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该把多媒体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学有道,育人有方。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学生学习音乐“持久的情感态度”。的确,相比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架电子琴或一台录音机的教学办法,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它利用声、光、影等多种要素,使教学过程变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教师既可以直接在多媒体中播放、演示各种相关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组织、有目的、有意识地编排整个课堂。我们知道,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有着定向作用,它把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贯穿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用于记忆、想象和思维所学习的内容。例如:在欣赏《小青蛙》音乐时,我采用了教多媒体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美丽的月色;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的采用,课堂变得新奇、有趣、活泼;通过多媒体互动,还可以更直接实现人机之间、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较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些都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热情、耐心,使他们变得乐学、想学、勤学,而不是厌学、惰学,这使得小学音乐课堂紧凑而不生硬,流畅而不松散,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促进他们自己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教学环境,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 化深为浅,攻克难点

音乐课以其特有的载体和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视觉、听觉等因素在激发人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综合驾驭各种现代化的信息媒体,从而能够较好地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的理想、信念尚未成熟,他们对学习的选择性,多靠已形成的兴趣左右,特别是由具体形象事物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根据心理学的有关资料,小学生注意力一般维持在二十分钟内,上课时,他们不能长时间地专心听教师讲课,经常集中较短一段时间后,精力就开始分散,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的事难免发生,但他们又容易为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它涉及到乐曲欣赏、器乐欣赏等内容,在乐共欣赏中,又包括了民族管弦乐和西洋交响乐等;在民族乐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乐、丝竹乐、民乐重秦和民族管弦乐等五种。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最好是利用多媒体录音、录像、图片等现代教学媒体。因为通过录像,学生不但能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乐特点、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利用录音、纱像的暂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辩、鉴赏,还可以达到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对于以具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乐于接受,易于接受,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多手段、多形式的教学,教师可以灵活地将语言讲解、电脑演示、实际操作、影音播放等综合起来,根据小学生情绪的变化,科学搭配,合理运用,化深为浅,攻克难点、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

三、情境引导,激发创造力、想像力

一个毫无创造意识的人,即使知识再多也不可能有所发明和创新,所以,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音乐教学中就有不少培养创造意识的机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不少学生所描述的语言比音乐、画面本身还要优美!比如:学生在欣赏完《小白船》音乐以后,是这样说出自己感受的: “我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思绪很集中, 脑海里浮想联翩,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自己好象在月光的映照下,在月亮上嬉戏、玩耍,沉浸在醉人的月色当中,显得格外迷人……”

学生在赏析每段音乐的时候,能很容易地区分每一段乐曲的力度、速度、乐器音色以及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由此可见:多煤体的恰当运用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从视、听、想等方面综合的去欣赏音乐,从叙述的角度去分析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感受、想象、理解及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深化,培养情操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审美教育。通过音乐文化艺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音乐与人类、音乐与生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在唱歌和欣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对深化音乐教学中的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浅显的、直观的,抽象的说教难以让他们理解和接受,言语的表达难以触动到他们的心灵,而多媒体以其独特的魅力,可以化教条为形象,能把音乐艺术之美上升到人性之美,把课堂之美扩展到社会之美,从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去认识、辨别生活中、社会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当他们对某些事物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会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情感。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安排:首先播放国歌,同时展示国旗在世界各地高高飘扬、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登上领奖台热泪盈眶地望着国旗冉冉升起、天安门前万众瞩目庄严的升旗仪式等情景,然后再学唱歌曲。教学效果表明,这不仅是一堂音乐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多媒体教学被激发出来,深深地表现到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在多媒体音乐教学中,适当扩展教学内容,课堂深化,精心组织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有时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将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愉悦的兴趣,展现了优美、生动的声像效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有更进一步的提高。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必将成为未来音乐教育及其他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5。9.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2、《中国音乐教育》

3、《中小学音乐教育》

4、《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基础》

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7篇

【摘要】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对特教初中化学教育起促进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现代教育技术,从手写板书到多媒体运用,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使得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更为多样化,产生了更高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相互促进”三个方面对多媒体对化学教学的促进进行新的解读。

【关键词】化学多媒体运用促进特教

当今,时代在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也普及到了教育教学中。如何在特教初中化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促进特教教育教学的发展,有待我们去验证和总结。

一:多媒体资源的信息共享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多媒体在这个时代运运而生,很快普及开来。存在即是合理的,有需要才有发展,多媒体的不断发展,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很多的优秀资源。多媒体可以利用这个资源优势,对信息资源进行去伪存真,留住有参考价值的材料,进行整合。在特教化学教育中为学生提供便捷的信息资源。多媒体资源依赖计算机来进行,因此作为特教教师必须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懂得“计算机的特点、应用及分类”。如在初中特教化学教育中必须知道可以运用计算机对所需化学上课资源素材进行必要的收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共享。多媒体是对教科书本的必要补充。特教学生面对的是一群失去听力的孩子,甚至是其他先天性缺失、脑力发展不全的孩子,教师课上的很多化学教育“猛料”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查找归类,按照特教教学进度的要求,循序渐进的把所要呈现给特教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好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通过每个学期各科任老师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多媒体的运用,提升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特教学校的信息在网络上相比于普通中小学是比较少的,如果能够实现校与校的信息共享,定期开展学术研讨,教师们通过多媒体倾情奉献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同时,可以促进特教化学教育的发展。

二:多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

多媒体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对促进特教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及其有利的。这个资源整合,首先可以是学科之间的整合,比如化学和化学之间,不同班级不同年级,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们如能定期的进行资源的有效交流整合,将不断促进特教化学教学的成长。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书信、电脑、手机交流等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可以依靠很多现代的方式,如口述、电话交流、电脑交流、多媒体交流等,真正的实现资源共享。这些整合中多媒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教化学教育中,教师们面对的是一群特别的孩子,他们有的是聋哑孩子,由于学生听不见,教学中察言观色,懂得通过看去理解掌握知识就显得极其的重要。多媒体就是给学生通过看掌握知识的很好的工具。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展示,在化学教育中可以使得学生更真实的了解化学实验的全过程。化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模式对化学教学进行更为深入的教学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操作技巧和化学程式。学生能够更快的懂得化学知识。初中的学生正在发育的成长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的愿望很重很迫切,因此就需要一种工具来帮助教师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点传输给这群求知的孩子。一些化学课上需要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现给学生观看,通过多媒体这样一个工具,可以很好的辅助特教的教师进行初中的化学教育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师生走得更近,让师生之间的教育教学变得更为直接,更为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这种和传统模式不一的新时代工具―多媒体,对教育教学关系的悄然改变,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能让人们对多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期待值不断提升。多媒体资源是应对特教化学教育教学的一种个性化、立体化、三维视角的教育教学方式。如今任何人,在信息发展的时代里,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引爆者”,这个引爆者的个体可以是老师、学生、家长或社会上某一学科的专家或其它芸芸众生。往往一个学科的论坛,如化学论坛等;一个微信图片、一个QQ内容的转发,就会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道理,在社交媒体广泛运用的时代,学会主动的运用多媒体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是特教学校应当长期坚持走的路。

三: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促进特教化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指出:“第一个充分意识到这一力量并将其与新的学习技巧联系起来的国家就会在教育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多媒体它可以高效便捷的为化学老师提供化学课上所需的材料。但计算机的广泛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也可能造成资源共享后的千篇一律,就会造成教学缺乏创新。所以多媒体它是一把双刃剑,“一切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所以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是多么重要而有意义。多媒体教学给了特教教育教学一种全新的视角,以前沿先进的眼光,信息的共享,资源的有效整合,多人智慧的结晶,阐释了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可以促进特教化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通过多媒体的有效整合,从小方面讲将不断提升初中化学教育,从大方面讲将不断促进特教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当然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孕育和创新课程资源,创造有创造力、个性化、规范化的教育教学新思路。那么特教的发展也将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谋发展,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合理运用,不断促进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

在新的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结合了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的不断变化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使得特教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学习、探索,特教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进步,多媒体教学丰富了信息时代的要求,促进了特教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科技化、信息化使得人们在多姿多彩的信息时代中有更多的选择,多媒体正是抓住这个大好环境,在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为我国的特教初中化学教育添辉增彩。

参考文献

[1]中学计算机教材编委会《计算机文化基础》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运用多媒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第8篇

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笔者及所在的单位以课题为引领,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深入江西、广西、福建、山东、湖北、辽宁、吉林、甘肃、山西等地的15所典型农村中小学,通过调研、问卷调查、听课和座谈等形式,了解、掌握农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倾听教师和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和建议,并将我们研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无偿提供给学校师生使用,进行教学实验。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除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外,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变革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更加认识到多媒体教学资源对改变广大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普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学历不高和知识更新不足,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落后。教师的授课方式倾向采用“满堂灌”,教学内容匮乏,教学过程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效果较差。为了解决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改变农村中小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对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由五个基本的要素构成,即教学思想、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和效果评价等。[1]

教学模式包含的基本要素中,“教育思想”是教学模式建立的理论依据,虽然其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根本创新和变革,但是构成教学模式其他要素发生变化,都有可能会对教学模式的发展产生影响。在教学模式各要素中,“实现条件”是教学模式发挥其功能所需的条件,教学资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媒体形式存储在一定载体上,当这种教学资源引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后,能够促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进而引发教学模式的创新。[2]

1.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更新

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接受进修的机会较少。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其设计、开发和制作中体现着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蕴含着课程设计专家、教材编写专家、学科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优秀一线教师以及制作人员的智慧和经验,教师能够从中汲取、借鉴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很大一部分农村教师会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学习和理解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听一堂公开课并进行评课与分析仍是对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活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提供声情并茂的教材解读、课堂实录、说课点评等内容,为教师理解课程精神、学习教法创设一定的情景资源,提供了一次自我培训和提高的机会;而多媒体资源提供的电子教科书、课件、图片等实用资源,既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又包含了各种素材和参考资料,支持教师的备课工作,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和备课效率,使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和科研探索,为教师提供更多提升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的机会。

2.促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与依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一定要注重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3]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视听结合、声情并茂、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表现形式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信心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传统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转变。

以英语教学为例,学习语音是学习英语的基础,而语音是靠不断模仿和反复实践练出来的。在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主要靠模仿教师的发音来学习英语,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发音并不准确,也不具备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很难调动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高质量的配套音频资源(录音带、CD等)不仅提供地道的英、美国家的英语口语,学生可以跟从朗读者的发音学习语音、语调,规范发音,提高听力,加强语感,促进口语练习,告别“哑巴英语”,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动力;录音中还配有真实的背景音以创设语境,极大地增强了声音内容的真实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与传统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相比,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以及获取方式的便捷性为学生提供了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安排学习进度的可能性,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样以英语学习为例,学生在课堂之外也可以利用录音带、CD等,根据需要进行跟读、回听、重读、录制对比等等,实现自学;而专为英语听说练习开发的多媒体软件,以多媒体的形式提供与课文配套的朗读内容,学生自己通过简易操作,便可以实现在情境中听范读,练习跟读,也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进行对照比较,实现发音的自我修正。

3.促进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中小学带来极大的帮助,多媒体的教育资源改变了传统资源单一文本化的呈现形式,它可以把教学内容以多种媒体形式呈现并拓展,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的内容,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包含大量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文字等教学资源和精彩的教学设计案例,各种多媒体素材还可以进行另存、复制、粘贴、放大、播放等操作,方便教师随意制作课件或直接用于课堂教学,为教师高效率地工作提供支持。视频资源可以复现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现象,展现那些受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限制的实验,呈现具有很强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画面。教师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资源来辅助教学,如同掌握了得心应手的工具,就不难体会备课的轻松和教学的乐趣,更易于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4.促进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情景式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并适合学生认知心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单调乏味的讲解分析;教师也可以开展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帮助学生掌握教学难点;教师还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多媒体教学资源为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满足农村中小学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发了一套“小班教学”系列视频教学资源,创设了一位教师与六位学生构成的小班课堂,模拟教学的场景,呈现出完整、真实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主体,体现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运用该资源,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实现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过程。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农村地区,教师可直接使用该资源进行播放教学,在此基础上辅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资源欠缺的地区,教师课前利用资源进行备课,课堂教学时,根据需要适时、适量地组织学生观看。该资源进入课堂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给课堂教学融入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

5.促进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拓展了学生参与的空间,帮助学生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地、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实践的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乐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必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与农村中小学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深刻体会到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能显著提升教学吸引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期待着教师将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带进课堂。

三、适合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研究入手,对农村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模式进行了研究。我们在一线教师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与归纳,探索了一些适合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模式。

1.情景导入——激趣促学模式

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环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阶段,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动态的影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实现教学信息多形式呈现,改变了传统的听老师讲的单一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其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在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农村中小学课堂最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模式。

2.化虚为实——难点突破模式

朱智贤在《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对教学中利用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讲解、展示或非常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呈现,使其成为将知识由“抽象”转化为“形象”的桥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影像、声音、图片、文字等资源应用于教学的最佳作用点上,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直观感受与间接经验,从而降低难点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理解掌握新知识。

3.情境营造——理解感悟模式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和思维总是存在于一定的文化情境中,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设计丰富的情境性支持以保证情境的真实性是情境学习的实施策略之一。[4]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和再现教材中文字描述的环境、氛围和场景,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和一定的想象,实现“浸入式”体验,更深刻而准确地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难以言传的意境,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古诗词的教学。

4.模拟演示——归纳总结模式

通过多媒体技术把难以直接观察或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实验过程、事物发展过程,以视频、动画的等形式模拟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晰观察,直观感受,再经归纳总结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模式非常适用于科学、化学、物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尤其是对实验器材相对不足、实验条件落后的农村中小学来说,非常适合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录像资料,来展示那些对器材有特殊要求、反应过程难以观察以及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

5.问题引导——合作探究模式

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围绕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一系列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资源进行必要的启发和讲解,学生经分析整理和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是影响整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目前农村的基础教育还存在很多的困难,解决的对策既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也要对农村教育加大投入,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扶助,同时还要推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我们作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者,会努力为广大农村中小学师生开发适合农村课堂实际的优质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以期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效益,逐步缩小基础教育领域中存在的地区间差距,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理论建构与实践例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5-6.

[2]郭绍青.正确认识国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三种硬件模式与教学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45.

[3]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上一篇:建行开户委托书下一篇:【艺术考级】中国美术学院办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