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09-21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1篇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电器设备变得日趋复杂,同时,社会和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目前,汽车维修企业需要大量的汽车机电维修人员,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如何使毕业生能较快的适应就业岗位的工作环境,这促使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核心课程改革。

1存在问题分析及教学改革思路

1.1汽车行业人才需求

目前,汽车所含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技术涉及各个机构及系统,使汽车维修对象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现代汽车维修作业,已由传统机械维修转变为强制保养和视情修理,工作强度减低,工作效率提高。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机、电修理人员分离的现象,已逐渐被具有机电一体化维修的复合型人才取代。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急需的是既懂机械又懂电器、电控技术的汽车检测诊断技术人才。

1.2高职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

以往,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分段式学科化设置方式,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开实施,学生学过理论知识后在实践环节不能很好的联系起来,不符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要求。2005年,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在专业主干课程后增设了综合实训课程,自实施以来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仍然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时处于被动地位,由于缺乏实践支持难以深刻理解理论知识的实用价值,大部分学生对汽车电器的结构认识很模糊,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原理与结构知识;而进入实训环节时,又由于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汽车维修中的实际问题。这种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分离,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1.3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教学模式弊端,我们采用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每完成一个知识教学内容即安排相应的实践项目。以汽车起动系统的检修项目为例,教师在上课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创设一个场景,并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讲解起动机的结构和拆装要领,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人左右对起动机进行拆装,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本课程教师利用实物、模型、课件等教学设施,边操作、边示范、边讲解,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教学做合一、心口手并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

2课程改革与实践

我们聘请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人员、汽车行业专家及能工巧匠参加课程改革工作,以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维修工岗位综合能力为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考核要求,重新梳理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对主干专业课和实训课全面整合,开发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项目教学课程,在《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中,采用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汽车维修工实际工作中的工作任务,确定其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若干“教学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完成某个工作任务应该掌握的相关知识和相应技能。

2.1根据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由于没有配套教材,结合学院的教学条件,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将整个课程内容按不同模块重组后,形成了汽车电源系统的检修、汽车起动系统的检修、汽车点火系统的检修、汽车辅助电器的检修、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等五个项目。我们将以往单独开设的汽车电器实训融合到相应的教学项目中,每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中包含汽车维修人员必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在进行汽车电器典型故障观察、检查、检测、分析及排除过程中掌握该项目包含的应知应会知识,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能够掌握相应部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应用到分析和排除汽车电器的故障中。

2.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趋势,将课程的五个项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汽车电器设备课程以汽车电器设备结构、故障诊断及排除为主线,紧紧抓住现代汽车维修的关键,同时也显现了该课程的实用性。课程内容也超出传统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范围,强化了现代汽车新技术的讲解,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熟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环境的引入中,我们运用情景模拟、任务驱动、案例评述等方法,使得学生较自然的进入到教学环境中,通过在教学环境中设置一些问题,使学生对所学部分产生兴趣。在教师讲解完某一教学内容后学生即进入到实践环节,并填写对应的项目单、写出学习体会。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教学环节提出反馈建议。

2.3改革教学形式、考核模式,建立课程题库和技能考核规范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们对课程考试和考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改革。

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改变原来一门课程由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采用知识和技能相结合,期末理论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尽可能贴近职业岗位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对汽车维修工的职业岗位要求组织教学和考核。每个项目完成教学后即进行考核,该项目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例根据职业岗位要求重要程度而定,各个项目考核都设有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考核占40%,实践技能考核占成绩的60%,课程结束时,根据个项目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课程成绩。

理论考核内容为学习完课程后的期末理论考试,是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采用“教考分离”考核方式,授课教师不参与出题,由教研室负责出题,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实践技能考核为过程考核,是以学生在各项目模块训练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的阶段性考核,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及综合技能的应用能力。

3课程改革成效

3.1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项目化教学背景下,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实施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教改课程时,学生按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组长担任项目负责人,组织学生制定方案,查找资料、开展讨论,评价学习效果。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锻炼和造就了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由理论型转变为“双师型”,由传教变为指导。由于教改课程的结构和教学内容非常贴近汽车维修实际情况,教师如果只懂理论而没有维修实践经验,没法完成这种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要求专业教师既能讲解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尤其能在现场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通过教改课程的实施,已初步形成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3.3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高

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教改课程“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在08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班级试点后,学生普遍认为这种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实践动手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汽车电器故障的检测诊断能力,通过任务驱动、案例评述、分组讨论以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教学方法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根据08级学生企业实习反馈情况,通过此模式教学后的学生能较快的适应汽车维修岗位,对常见的技术故障能准确有效的排除。

同时,通过该课程教学改革也带动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教学质量整体提高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2篇

摘要:《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科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它能帮助高职生归纳整合所学过的基本知识技能,合理应用于对计算机平面设计的操作运用过程中。该文试析了当前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所存在问题和融入意义,并探讨了它的实际应用过程。

关键词:“高职网页设计与制作”;微课;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实际应用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领域是必修课程,它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性强且注重基础知识内容发挥,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巩固和实操能力培养还是很有效果的。当前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像微课这样的先进信息化教学手段也融入到高职院校的该学科教育体系中,改善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效果。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3篇

一、立体式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高校广告设计专业已经意识到现存教育模式的纰漏和不足。而广告设计的立体式教学改革, 可以打通授与受、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多重关系。立体式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更早地熟悉市场、适应社会, 向应用型设计人才方向发展, 为其就业拓宽了道路。同时, 也为设计行业输送了更多合格且高素质、高能力的全方位的人才, 为我国广告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与国际接轨更具竞争力。

二、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广告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从事广告设计人员最重要的必修课, 它是融合了艺术、科学、美学及市场营销的综合性学科,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 强调对学生的理论掌握能力和市场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培养。目前, 高等院校广告设计教学中却显露诸多的弊端。“广告教育普遍存在专业理想黯淡、专业精神失落的现象, 专业形象一定程度上被社会扭曲, 广告教育界的专业使命出现弱化”。对于广告行业而言, 专业人员稀缺, 缺少高素质的广告人才, 招聘的人员不了解广告的整体流程,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对于学生个人而言, 学生毕业后, 对广告设计的概念依旧很模糊, 很多设计内容空洞肤浅, 与市场脱节, 留于表面, 无法独立完成一份完整的设计。就业压力大, 究其根源, 在于广告设计课程定位不够明确, 导致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充分。一是教学方式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 老师讲、学生听的单方面教学。课堂氛围沉闷、压抑, 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主导的地位, 还是填鸭式、注入式教学。二是教学内容不切实际, 太过注重画面与创意, 忽略甚至无视广告策略的意义, 脱离了实际的市场导向。三是教学实践匮乏, 大多采用老师虚拟或学生臆想出一个产品, 对其进行广告宣传策划。与市场脱节,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理想化的设计。教学命题的空洞且无力, 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设计产品质量低下。

三、立体式教学方法实践

1.教学方式上课堂与市场相结合, 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过度。

避开传统上只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角色互换, 学生是课堂上主体, 教师充当旁观者, 适时地指导和帮助。教师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理论, 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克服困难的毅力、坚持学习的信心。教学地点不能一成不变地定在教室, 而应更多地走向社会和生活。最好学校有定点的企业, 学生可以到企业中去观摩学习。学校应该开设实践基地, 为学生创设实际实地实时的职业环境, 增加课外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这样既能与学校课本相结合, 把理论、技能、实践结合到一起, 突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和满足学生渴望接触社会、直面商业广告的需求, 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识别市场的机会,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今后工作中真实的设计环境, 为将来的就业拓宽道路。

2.教学过程上命题——作业——汇报——评分, 完成互动交流教学。

教师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 应改变传统的一学期一份作业, 几张纸一个分数的检查方法, 最好是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要以实际出发, 不做虚拟的假设和臆想, 最好是以实际存在的产品或物质作为命题的载体, 要求学生小组分工通过市场调查、问卷, 深入产品企业, 观察消费群体等一系列的方式, 得到信息和材料, 对信息和材料进行分析归纳, 得出对自己命题有用的, 进行编辑和设计, 在汇报时以小组进行, 教师作为评委, 其他小组成员观摩和评判。汇报分为市场调研结果、策划案演示、广告创意设计、广告作品陈述四个方面进行, 而评委也是客观分点评分。这样的教学内容改变不仅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增加合作意识, 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完善技能, 丰富设计, 也可以使学生直观且切身地感受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行业,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改革在教学维度上实现市场调研—材料归纳—完成创意, 完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程学习。学生参与到所有的环节中去, 更加全面地了解广告设计的流程。

3.教学内容上引入真题设计, 完成应用性案例教学。

不再以校本课程为主, 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 而是应引入各种案例, 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分析其优缺点, 其设计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及其产生的影响。从成功的案例中汲取成功的原因, 结合自身在失败的案例中发现不足和改进地方。避免了空洞匮乏的讲解, 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教学的内容, 化抽象为形象。课堂氛围活跃, 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结语

通过立体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增加了学生实践应用的机会, 在实践中激发创新思维, 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促使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设计能力、把控策略能力和创意呈现能力。在校期间使学生掌握广告设计原理, 各种广告媒体的特征, 懂得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及编排制作与广告相关的一些知识, 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成为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型人才, 为其职业转化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韩冬.广告设计课程中立体式教学改革探索.美术教育研究, 2012, (11) :131-133.

[2]孟祥芸.论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改革.世纪桥, 2008, (10) :144-145.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4篇

关键词:联合教学;课堂生态;创意;职业能力

广告策划与设计课是市场营销类课程中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从教学历史发展上看,有多种教学模式被教师使用,如教师讲授式、案例教学式、学生自学式等,通过观察和思考,这些教学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整体过程进行创新改造,对教学的人员选择、课程的实际流程和步骤设计、创立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科学的设计和考核,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1 教师人员的选择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的主体作用不荣忽视。教师选择得当,就会呈现活生生的课堂生态,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才能科学体现。

1.1 专业教师的选择

专任教师应具备对自身课程设计、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能把科研成果进行转化,每年要有一段时间到广告公司、策划公司挂职调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应有双师资格,还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能够运用启发式、开放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懂得高职教育的一般教育规律。专任教师应该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能够利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原则和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在课堂内容的组织上、课堂纪律的掌控上和教书育人的诸多方面都要有所提示和引领。

1.2 兼职教师的选择

要求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战经验,应为广告公司或策划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或业务骨干,能够胜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设计能力及较好的培训技巧和教学能力,能够把企业鲜活的案例和企业实际的操作过程翻转到学校的课堂上。兼职教师应该是企业中熟悉一线设计、创意、策划的人员,他们了解当今商品设计的最新潮流、趋势和动向,能够将这些最新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无缝化衔接的形式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

2 课程的实际流程和步骤设计

科学的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是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流程和步骤,并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本出发点。

专任教师在开设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程之前,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根据教学进度使同学们带着问题事先在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库、信息中心获取进度内的相关信息资料,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初步理解进入课堂。专任教师对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的教学组织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开课之初,应该提请大家注意利用一切手段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对学生产生吸引的内容应该和课程内容、时事、育人内容相一致,接着进行理论的阐述。理论的阐述应该是介绍这门课程的原则、规律、概念和方法,接着介绍这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论讲授,使学生了解掌握标志设计的情况和商标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方法和表现方法。接着列举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和说明,让同学们对列举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练习,给同学们一定的思考和设计想象的时间。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进行演示和说明,请同学们对这种演示和说明提出优缺点。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兼任教师对广告策划与设计课进行实例分析,可以历次在全国广告策划与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实例分析,指出其中的创新点和构思。兼任教师可以对广告策划与设计课进行作业练习和组织开展课堂辅导。

兼任教师和专任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和操作流程上有所不同。兼任教师主要是要带领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一线进行参观、考查和学习,将最新的、引领时尚和潮流的、被市场认可的设计和创意介绍给学生,同时要把这些符合时尚潮流获奖产品的设计思想、设计源泉和设计过程向学生们进行深刻的剖析,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是模仿,然后是创新,接着就是产生新的作品。兼职教师的这种引领作用主要是启发式和创新式的。

3 创立真实的工作环境

选择有利于教学的教学环境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兼任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公共场所的商标。采用照相、速记、素描和手画等手段记录商标的一般影像,根据调查结果,以审美、求实的观点进行问题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新的商标设计或修改设计方案,使得项目课程取得良好成效。兼任教师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这门课程中应该将相当大的课时用于带领学生去企业现场、博物馆和展览馆进行参观,模拟一个真实的创作场景,描述创作人员在场景中的创作过程,如描述创作人员当时对于某一个创作产品的灵感、创作原则、时尚、创作需求的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具体的物象进行产品设计。一个优秀的设计产品,它不可能一蹴而就。设计的灵感出现以后,对设计的产品进行初步的描画,对设计产品的造型、色彩、形制进行初步的摹画,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一定是基于社会生活的积累,不断地完善,最后成型。优秀的作品一定要经过多次的修改,最后才能够完成全部的设计。这类的作品至少应该在某一项上有所突破。在这整个过程中,兼职老师应该进行深度的、宽幅的、细致的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们创立和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4 学生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各种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工作能力应该包括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4.1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是指学生能够设计、创意一些产品和商品的能力。在广告策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种教学的目的和功能向学生们传达清楚。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兼任教师一定要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大量的为学生布置各个类别的产品和商品的设计任务,让学生们对各种不同的产品和商品进行设计、构思,以便提高动手能力。

4.2 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

在广告策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中,专任教师不仅仅是介绍这门课程的原理、原则、规则和方法,更主要的是要提示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要有合作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是要求学生具备合作的意识。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单个人的力量极其有限,必须多人集体合作,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产品。一个优秀的设计团队应该具有多种能力,如每个人的专业能力。团队中每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奉献能力都要在团队合作中得以实现。

4.3 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学生要在广告策划与设计在这门课程中经过完整的学习能够创立、创新产品和商品,能够为企事业单位设计、构思、创意一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这种能力的提升,是在经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共同教学过程以后,学生长期大量地对社会进行考察,根据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和这些产品的设计原则、原理、方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设计产品的基本特点,首先是满足人民的基本物

质文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色彩、造型、构思、创意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真正地创立和创新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产品和商品。

广告策划与设计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不断地对课程的实际流程和步骤进行设计,并创作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深刻地理解工作环境中人员的创作过程,加大对创立过程的讲解深度和广度,同时在课程的设计上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以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珺霞.合作式教学法在高职课堂中的运用——以团队建设理论为基础[J].高教论坛,2013(10).

[2]崔刚,顾巍.合作式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的运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2).

[3]杨积凤.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现代教育理念下传统教学法优势的研究[J].职教研究,2011(3).

[4]晏玉荣.试论“主题合作式”教学法[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5]曹长德.合作式案例教学法的形成及功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张婷.以合作式教学法突破多媒体教学的瓶颈[J].考试周刊,2008(10).

[7]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8]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

[9]曾振平,沈振锋.论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10]李建英.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7).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5篇

1.1应用现状

微课作为当前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被引入到高职院校当中。以学校中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它就首先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营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并以微课作为切入点来推动教学改革进程,某些学校也推出了像“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育活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是具备专业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的,它所谈到的“设计”主要对应于艺术层面,而“制作”则与技术层面相对应,所以可以将其称为是一门技术综合艺术的复合型学科。在具体的《网页设计与制作》操作过程中,应该将每一个知识操作点都作为微课视频来制作,即通过微课视频形式来导入课程案例,并整合知识点,深化教学课程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1.2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它也存在一定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或来自于教学本身,也来自于学生和学校,具体来讲可以总结归纳3点内容。

首先在教学方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本身在学术性质方面存在复杂性,即它所涉及的知识点体系规模非常庞大且复杂,可能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理解和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举例来说,它就涉及Css语言、Html语言、Dreamweaver、Photoshop软件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有关“Photoshop的图像与图形基础处理”技术,也要综合多种软件来教会学生在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的软件应用功能转换能力。但实际上,由于知识体系太过庞大和复杂,高职生很可能无法做到多点知识技巧兼顾,也常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

其次在学生方面,客观讲高职生的文化与专业能力都存在严重的参差不齐,相比于普通高校学生有一定差距,这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所一直存在的弊端问题,难以回避。高职生整体素质偏差,特别是基础教育功底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表现出定力和认知能力不足的严重缺陷,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微课在《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运用和作用发挥。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6篇

摘要:目前我国技工院校的学生受自身基础条件制约,对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他们虽自控能力不强,纪律意识欠缺,但是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思维活跃,接受和动手能力其实并不弱。《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应用性强、覆盖面广、普及率高的学科,是当今不少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必备技能。因此,作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线的技工院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方面,如何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该文所要阐述的重点。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破冰游戏、课程导入、分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7-0157-02

1技工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技工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年龄在16-18周岁,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习惯不好,进入技工院校后,普遍存在基础比较差、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对文化基础课没兴趣的现象。但同时也有自身的优势,他们一般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

2传统的教学方法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通常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进行,这时教师是中心,教师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安排把自己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对于每个学生接受程度如何很难把控,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程度停留在表面上。

现在很多学校都对分组教学、行动导向性教学、项目教学进行了尝试,教师会通过总结的方式给出“参考答案”,这样无形中会把自己的观点传输给学生,这并不利于技工院校学生的思维发散以及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这个背景下,笔者讨论在技工院校教学中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和时效性。

3参与式教学法的内涵

参与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心理学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可以积极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4参与式教学法的设计案例

近年来,笔者主要担任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应用参与式教学法,取得的一点经验,现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项目二文档版面的编排”参与式教学案例为例,将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做法叙述如下:

4.1活动实施步骤

教学时长为2节课,共计90分钟,教学地点在计算机多媒体机房,活动具体设计步骤以及分配时长如下:

4.1.1“破冰”游戏(10分钟)

“破冰”是参与式教学的首要环节。所谓“破冰”,就是指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每个人的距离,让参与者之间能快速的熟悉,从而为后续的“参与”提供基础。

可以用作破冰的项目很多,一般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开展,比如可采用打字比赛来破冰,先让学生随机分组,然后教师选取一段文字,小组内部分工,每人负责录入其中1-2句话,输入法不限,依次进行录入接龙,规定文字录入结束后,用时短且正确率在95%以上的小组获胜。

“破冰”游戏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让同学们思想放松并变得乐于交往。因此,不一定要与专业紧密相关,也可采用其他游戏,比如一元几毫、你说我猜、马兰花开几朵、猜猜我是谁等等游戏形式均可。

4.1.2分组(5分钟)

分组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分组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按宿舍分组、按床位分组、按座号分组,当然也可以沿用之前“破冰”游戏的分组。进行分组后,要确定一个组长。通过组内学生的交流、各组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小组荣誉感,从而促进参与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4.1.3课程导入(5分钟)

课程导入环节以教师为主导,例如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文档版面的编排”,主要由三个学习任务组成,分别是:

任务一:文档的页面设置;

任务二:在文档中应用艺术字;

任务三:在文档中应用图片。

教师在课程导入时,根据所要进行的任务,提出学习的要求:

1)基本要求

①掌握纸型的选择、页面边距的设置、文档网格的设置;

②掌握艺术字的创建方法、艺术字填充、形状、大小、阴影等效果的设置;

③掌握图片的插入、裁剪,以及图片版式、大小、位置的调整方法。

2)提升要求:如何让排版更加合理、美观。

4.1.4参与式教学实施(60分钟)

1)教学情景设计环节:5分钟

根据分组,假设每个小组的角色为一家图文店,组长即为店长,需要对自己组员的最终学习情况负责,在最后的评比环节中将根据小组完成情况来确定组员特别是组长当堂课的练习成绩。

2)自主学习环节:15分钟

根据课程导入时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课本、网络等途径自主学习相关的操作要领,鼓励同学们了解更多实用的操作方法,比如组合快捷键的使用。组长要监督每个组员都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为下一个例题操作环节做好准备。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引导,营造轻松而又有序的课堂氛围。

3)例题操作环节:25分钟

自主学习环节结束后,由教师布置例题集进行??践操作,例题集中例题围绕学习任务的要求出题,题目由结构和要求相似的若干题构成,并以任务单的形式派发给每个组长(店长),每个组长接到任务后,组织组员进行解题,了解教师(客户)的要求,然后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这个环节中,组长必须保证本组全员参与,每个同学都应当操作至少2道例题以上。

4)完成情况评比环节:15分钟

任务完成以后,将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比。各组将完成的任务发给教师,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从正确率、排版美观性等各方面点评各组的完成情况,特别重点强调排版的美观及主要注意事项。然后以各小组互相评价f60%)+教师评价(40%)的方式进行打分,给出各组的当堂练习成绩,期间,将随机至少抽查两位同学的学习情况。

每个组员的成绩则以小组成绩结合个人平常表现情况,由教师评分。

完成情况排名第一的小组,将给予额外的小奖励,可以是小礼品也可以是成绩加分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活跃气氛。

4.1.5教师总结及课后任务布置(10分钟)

总结“文档版面的编排”这堂课的主要要求,强调掌握文档编排对今后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强调组合快捷键的使用,鼓励同学在今后的操作中灵活运用快捷键来提高操作效率,特别应指出版面的编排应注意空间的合理利用,包括行距和页边距的正确设置,艺术字以及图片的规范运用,让版面的整体效果美观。最后,教师布置习题作为课外作业,同学们完成后以邮件形式反馈,下堂课前进行现场抽检。

4.2案例实施效果评价和分析

本次教学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与探究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探究讨论再到教师归纳总结,由此一步步将学生引入教学主题,由学生自主讨论任务要求,自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过程中即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4.3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的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进行,但是因为个人原因以及一些学生对学科兴趣不大,因此即使采取了游戏、情景设计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但是很难做到百分百全员投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提高个人的素养和人格魅力以此感染调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5结束语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7篇

调整课程结构,实现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减少重复也是目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的主要出路之一。在环境设计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及课程特征,实现课程内容、结构、时间安排上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符合本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积极推进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结构顺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各种相关知识串联及互融理解的能力,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存在着很多相关联的地方。因此,课程结构顺序的调整有利于实现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能够相互强化,最终灵活地运用知识,形成创造性思维,也决定了学生能否对各课程知识内容加以有效组织。为此,我们应更加关注设计类课程间的联系,尤其要准确、全面把握基础教育课程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

2.2改革与创新课程内容

针对传统环境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课程内容不能适应专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比重不合理以及课程间内容的分离与重复等情况。因此,笔者认为环境设计课程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要实现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讲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充分认识到环境设计专业本身较强的应用性特征,让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尽快适应其工作岗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环境设计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应根据市场需求适当的调整各专业课程比例,注重对学生未来就业能力的培养。例如,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将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工作中。因此,他们更希望能够在晚上走出居室去放松心情,这时候就要求环境设计能够关注对夜环境的塑造,做好亮化工程建设,为人们提供一个能够享受夜生活的环境。再如,室内照明设计作为营造氛围的最佳要素,也是环境设计需要重点研究的重要内容,市场上非常需要照明设计方面的人才,照明设计在室内外环境中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而国内很少有院校开设这个专业。二是要结合目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的不合理之处,适当地减少基础课程课时,增加和细化专业拓展类课程。

例如,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三门课程是目前很多院校将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基础必修课程,这部分课程常分在不同学期、不同时段依次完成,在整个基础课程中占了相当大的课程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该部分课程累赘重复,还会造成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不连贯的现象。所以,将这三门课压缩,整合设计为一门课,并通过一次性完成三大构成内容的教学,重新修改教学大纲,压缩整体课时,使之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在避免重复教学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综合性、系统性的掌握三大知识构成。三是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缩减技能类课程比重,在以往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选修课程一般较少,而技能类课程相对较多,从大二之后,基本以技能类课程为主,占大学整个课堂教学的三分之一课时,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SketchUp、Photoshop、3dsMax,设计表现技法:马克笔、水彩手绘表现。此外,目前的环境设计课程时间安排与课时比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了误导,让学生错误地认为软件学习及效果图的绘制是设计师最主要具备的要素,使得他们由于理论知识不充分,设计思路狭隘,创新性不足等问题而不能在设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采。实际上,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思维及设计创新才是设计的灵魂,软件只是设计表现的一种工具。因此,应增加专业选修课程,减少技能课程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专业选修课设计要遵循学生兴趣以及当今设计界的热点和焦点,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以一种宏观的视角来对待本专业的未来发展前途。比如在本专业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建筑艺术与世界名园欣赏、诗词鉴赏等人文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设计人才。

2.3强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类课程比重小是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力的发挥。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建筑速写实习、植物认知实习、外部环境测绘、工程与技术建造实践、专业基础实践、设计师业务实践等实践环节。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亲身感受来理解创作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设计专业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在未来就业中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体来讲,可以从两方面来着手:首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实地调研融于一体,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堂教学体系的融合,让学生通过对现场调研发现问题,并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终找出相应的合理的解决措施,这种理论讲解、方案设计与实地调研互动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对学生设计方法、设计能力的培养,改变了传统教学单纯侧重不同空间类型设计规范和经验的传授的现象。其次,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实习学时,实现实践技能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教师应遵循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根据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环境设计课程体系,构成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为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依据。

3结论

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第8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广告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课程教学与实际的广告市场需求相脱节1

数据显示, 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却不容乐观, 很多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后无法适应岗位的工作节奏, 课堂上老师的谆谆教导在现实面前似乎并不适用。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 广告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真的能成为具备创新实践能力的广告人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课堂的主体, 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唯一仲裁者, 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主观能动性被打磨殆尽。在这种压抑的学习氛围中, 课堂成为教师与空气的对话, 学生无需也无力参与其中, 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同时, 在课程安排上, 也存在不可取之处。广告设计是一门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 而多数学校仍以理论灌输为主, 他们秉持着“理论在课堂, 实践去公司”2的信条开展教学活动, 对实践教学课时进行压缩, 学生只能通过短时间的专业实习来了解广告运作的实际环节。总之, 教学模式的陈旧和社会实践的不足, 导致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技能与广告市场的真实需求相脱节。

(二) 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

广告设计的课堂本应是鲜活的, 充满创造力的, 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陈旧与古板, 课堂失去了光彩。所以教学过程中, 学生厌学成为常态, 尽管教师采用课上布置作业、点名签到等诸多形式来确保学生到课, 但收效甚微。学生对枯燥乏味、缺少实用价值的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相比之下, 他们更倾向于在课外探索更利于自身发展的其他知识。于是课堂成为教师的独秀场, 没有了学生的互动与配合,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大打折扣。结果必然导致课程学习氛围不好, 学生无法从课堂上收获真正适用的知识, 教师也不再全身投入, 这成为传统教学模式下, 广告设计课堂的又一突出问题。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面对学校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实际所需技能不相匹配的尴尬现状, 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引入与实施便是广告设计课程教学的可行方法之一。

(一) 何为工作室教学模式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引入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3的重大尝试。理论知识作为奠基性的背景材料, 作用不容小觑, 而在理论学习的同时, 这种探索更注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于空有理论外衣, 缺乏实战经验的广告设计专业学生而言, 无疑是一种福音。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是项目化教学。它是以项目4为线索,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具体项目有机连缀起来, 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达, 又鼓励学生在实际参与项目的过程中, 将课上知识活学活用, 在实战中将知识转化为经验。项目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独大”的格局, 要求师生之间的协作配合, 教师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从设计、执行到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进程中, 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通过竞争与合作透视近乎真实的职场环境, 处理真正棘手的广告项目, 学生们能更早地适应广告人的工作日常, 同时, 在不断的学习、参与中积累经验, 也将对学生大有裨益。

(二) 在广告设计课程中应用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1. 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 活跃学习氛围, 拉近师生关系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最大特色在于, 以教学过程为载体, 将课堂、课程内容和实战等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在项目化教学中, 教室的大门不再紧闭, 课堂也不再只是一方讲台上教师、黑板和粉笔的配合, 而是延伸到课外——图书馆、自习室、虚拟的网络空间, 甚至是真实的广告市场。这极大地缩短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师不再只是枯燥知识的传播者, 他们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导游, 学生也不再被动接受灌输, 而是紧随其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吸收课程中的养分。这种将实际广告项目涵盖于教学内容的更开放的教学模式, 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同时也让他们在实战参与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课堂更加生动了, 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 教师更加了解学生, 学生也更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

2. 提高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把握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追求知识的通达, 而项目式教学却截然不同, 它的主要目标是, 在具体的项目工作中, 积累学生的实战精神和岗位技能。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会将有关单位的设计项目引进课堂, 会请行业内的成功人士来辅助教学, 会结合具体岗位来确定学生的培养方案。这种教学模式是重实用性的, 它有效地扩展了传统教学内容形式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提升学生进入职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企业交流、市场调研等诸多活动, 让学生在毕业离校前就有机会参与到多样化的实践工作之中。用所学知识直面企业, 在真实的广告市场中强化技能, 积累工作经验, 进而完善自我。

4. 培养与时俱进, 更具创新教学资质的教师团队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考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有高超的专业知识素养, 还要具备卓越的实践教学能力。传统意义上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受到威胁, 为了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们也对自身知识储备、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众多高校纷纷启动校企合作的模式, 将积累了众多实战经验的业内人士请进课堂, 这种学界与业界的交流与互动也有效地促进、提升了高校的教学氛围, 更利于打造一个与时俱进、更具创新教学资质的教师团队。

(三) 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于广告设计课程的具体操作

广告设计工作室, 一般以四人为单位最为理想。;人数过少, 工作任务相对繁重, 若人数较多, 则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 有失公允。四人之中, 一人负责文案, 一人美术, 另两人则承担创意工作, 负责设计。但人员分工是灵活机动的, 以确保成员对各项工作都能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体会。通过竞选选出组长, 负责组内事物的统筹规划, 工作室内部团结协作, 而与其他工作室呈竞争关系。当项目较大时, 在教师的协调下, 由三四个工作室组成一个创意群, 通过相互配合共同开展任务。广告设计工作室, 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战和竞合能力, 但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组织分配的重要角色。所以这是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也是工作室之间及工作室成员内部的有效沟通与协作。

将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实战能力, 为社会、市场贡献了一批批优质的广告人才。但是, 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社会也不断对广告人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而, 今天的工作室教学方式还远非完美, 仍有很多改善提升之处。

注释

11.王禹、于清.广告设计教学的工作室模式试行探索[J].艺术教育, 2011, 5:221-222.

22.张锐、庞大庆.广告设计课程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8:194-195.

33.曾青.工作室教学方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文化教育, 2015, 1:209.

上一篇:淘宝美工年终总结计划下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