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2024-06-25

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精选6篇)

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第1篇

人教新课标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学会拒绝》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六年级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快速发育时期,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心理年龄处于极其不稳定、不成熟的阶段。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多元价值观的渗透,使得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在接受着各种不良现象的侵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面临严峻的考验。本课教学内容涉及的是当前社会需要青少年急于防范的问题,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课文中所谈到的各类生活陷阱,如:毒品、烟酒、痴迷网络等,确实严重地影响与干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特别是对于处在成长期的青少年学生,一旦接触并陷入其中,所带来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代价也是惨重的。当前,农村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令人担忧,一方面是农村儿童健康的休闲生活相对贫乏,使得他们容易沾染不良的嗜好;另一方面是家庭疏于管理,很多儿童的父母进城务工,由于缺少交流和父母的监管,他们所面临的不良诱惑更大,抵御诱惑的能力更弱。所以,这些孩子一旦或因交友不慎,或受不良习性的诱惑,往往很容易步入歧途。

教材分析:

《学会拒绝》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最后一课,本单元中我们将探讨社会文明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思考怎样去做一个文明的现代人。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着许多的诱惑和陷阱。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所以我们要一起学习研究《学会拒绝》这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体验感受社会生活中有“阳光”,也有“陷阱”,从小应当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陷阱”。

2、能力: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抵御各种危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陷阱”,避免受到伤害。

3、知识:认识毒品、烟酒、痴迷网络对少年儿童的危害。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调查了解学生在吸烟喝酒以及上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调查、访问搜集社会上一些人因掉入“陷阱”而不能自拔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有阳光灿烂的地方,也有形形色色的陷阱。他们会使人不知不觉地掉下去,成为受害者。在我们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呢?

二、体验感悟,合作交流 活动一 远离毒品

1.[播放动画:一个花季少女的独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个女孩的经历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说“吸毒一口,落入虎口”?三个月的强制戒毒,能使她最终摆脱毒品吗?

小结:一日吸毒,长期想毒,终身戒毒!这位花季少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瘾。她的一生,因为毒品被彻底改变了,而三个月的强制戒毒后,也难以保证这位女孩不再吸毒。许多青少年就像她的经历,没能经受住诱惑,导致后悔终生。(板书:吸毒一口 落入虎口)

2.了解有关毒品的小资料。[播放课件:毒品介绍] 3.[播放课件:毒品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危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个课件,你有什么感受?毒品还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你能举例说说吗?

小结:毒品的危害有目共睹。(危害身体 危害家庭 危害社会)4.小组合作设计禁毒宣传标语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毒品及其危害,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认识毒品的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活动二 吸烟危害知多少 1.[播放课件:顺口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你们都听到过这样的一些顺口溜。像这样有关烟酒的俗语你还听说过哪些?这些俗语反映了一些什么社会现象?

小结:从这些俗语中我们看到,人们对烟酒充满了感情,认为烟酒给自己带来了

快乐,生活中离不开烟和酒。

2. [播放动画:吸烟对人体的影响] [出示图片:吸烟前后肺部比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个短片,你对吸烟的危害有哪些新的认识? 小结:香烟燃烧时的烟雾中主要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及烟碱等有害物质。一支香烟里面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小白鼠。焦油是一种致癌物质,70%的焦油沉淀在人体的肺部,损害人的呼吸功能。一氧化碳会使大脑、心脏等多种器官产生损伤。还有烟碱,它会使我们的牙齿变黑变黄,在它经过的口腔、气管、支气管、肺部都会留下印迹。在日积月累中,人们的身体慢慢地被侵蚀,健康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拒绝香烟诱惑,才是明智选择!(板书:吸烟有害健康)。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对吸烟的误区探讨、认识吸烟的危害。】

三、拓展延伸:讲一讲身边亲人戒烟的故事。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毒品、烟对人类的危害,我们要学会对谈们说拜拜。

五、布置作业

劝说身边的亲人戒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接着认识过度饮酒以及迷恋网络带来的恶果。

二、体验感悟、合作交流 活动三 酗酒危害大家谈 [播放视频:酗酒酿惨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了这个短片,有什么感触吗?像这样的悲剧你还听说过吗?你有哪些拒绝饮酒的好方法吗?

小结:酗酒带来的后果是多么严重啊!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过度饮酒,为什么会带来这么严重的后果呢?其实这都是酒里面的一种物质在作怪,酒里面都含有酒精,它对机体组织和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对酒精最敏感的是肝脏,肝脏持续受毒害将会导致酒精肝、肝硬化,直接威胁宝贵的生命。它还会毒害中枢神经系统,让人不断“出错”。酗酒的危害可真是大呀!对于烟、对于酒,我们都应该勇敢而理智地说“不”。(板书要点:酗酒危害大不和烟酒交朋友)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陷阱”,认识到酗酒的危害】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小事例:事例一:2001年2月26日凌晨,浙江省华市区某中学的学生从东市大桥上跳入江中自杀身亡。据了解,该少年今年14岁,从上周五起三天三夜一直未回家,父母到处寻找,结果在市区某网吧找到儿子,在网吧里泡了三天三夜的冯某,被父亲批评后,在回家的途中突然从大桥上跳入江中。

事例二:新疆乌鲁木齐市的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偷拿了爷爷3900元钱,在网吧里呆了22天,渴了在网吧买饮料喝,饿了到网吧外的小饭馆吃饭,困了还有网吧里的沙发可以睡,连春节都是在网吧里度过的。

事例三:据调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网吧里的生意火暴让人惊讶,而中小学生则是网吧里的常客。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就是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

请你思考

有的同学认为,通过玩电子游戏,开发了我的智力。因此,应提倡小学生玩电子游戏;也有的同学认为玩电子游戏对我们有害无益。因此,应该禁止玩电子游戏。对此,你持什么观点?

2、学生讨论

小结:生命并不会像游戏中虚拟的人物可以重生,更不能像开关机那样可以重启。无法区分现实生活和虚拟世界的张潇艺落入了网络陷阱,生命的轨迹在13岁这一年里戛然而止,而他留给父母的却是无法抚平的痛苦与思念。同样,也留给我们许多沉甸甸的思考。除此之外,在少年犯罪中,还有很多都是与玩网络游戏有关的。残酷的现实再次提醒大家,正确对待游戏,小心游戏陷阱。(板书:小心网络陷阱)

3、我的金点子

[出示图片:保护青少年文明上网] 引导学生了解,现在各级政府正制订各种措施,从各个方面来保障青少年的权益。不过这毕竟是外力,关键还是要靠我们的自律。学生分小组,就当地存在的问题,出出“金点子”,看看怎样避免网络陷阱。

小结: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控制上网时间、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在生活中多交朋友,用正确、健康的方式上网,合理地运用网络来服务我们的生活。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因网络变得更

精彩!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痴迷网络对身体、对生命、对他人的危害。】

三、拓展延伸

画一画戒烟、戒酒、禁毒的宣传画。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戒烟、戒酒、禁毒的演讲稿。板书设计:

学会拒绝 吸毒一口 落入虎口 吸烟有害健康

酗酒危害大不和烟酒交朋友 小心网络陷阱

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第2篇

1、(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正体现。

6、人大代表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由选民依法选举产生,再进行资格审查,合格才有效。

7、人大代表的权利:P558、我国农村建有(村民委员会),它是村民(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服务)的群众性组织。城市建有(城市居民委员会)。

9、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程序:P574步

10、我们都是国家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11、列举公民的权利:P6012、班干部竞选的基本程序:P6

1第二课祖国走向富强

1、我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成功地解决了占世界近(22%)人口的吃饭问题。

2、(1956)年(7)月(13)日我国第一辆(解放)汽车下线。

3、(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4、(2003)年(10)月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建国以后,人民解放军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部队,建设成为一支拥有(飞机)、(坦克)、(舰艇)和(原子弹)、(氢弹)等比较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军队。

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第3篇

《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的第一个主题《不能忘记的屈 辱》中的第三个话题, 教材以数字和事例说明侵略的血腥及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根据让学生“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这一课程目标, 结合本单元教材编排“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主线串联对历史知识的了解”的基本思路,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通过了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 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血腥历史及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的屈辱与苦难, 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及强国之志。在这一节课中, 我认为通过直击“30多万遇难者”这个点, 剥离出“30多万”这个群体概念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 从而挖掘出“30多万”这个数字背后所隐含的遇难者人数的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引导学生认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 引发学生共鸣。

如“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教学片段:

体验一:了解日本侵略军屠杀的人数之多。

引入课题后, 教师出示一张图———

师:这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一面墙壁。在这面墙壁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一个怒目圆睁的头颅, 张大的嘴巴似乎在呐喊。

师: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还看到一串数字, 是30多万。

师:这面墙壁上这个怒目圆睁的头颅、这个冰冷的数字, 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在告诉我们, 在南京大屠杀中, 有30多万个遇难者。

师 (加重语气) :是呀, 仅仅在南京这一场大屠杀中, 就有“30多万”个遇难者。孩子们, 是30多万哪! 你们能想象一下, 这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没有人举手。 (学生回答不出来)

“30多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是这个教学环节的一个“主问题”。但也许是我所提的这个问题过于统笼、过于抽象, 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于是, 立即调整思路, 换了一个方式提问。

师:我们这个学校有2000多名学生吧, 平时大家在操场上做操, 感觉怎么样? 挤吗?

生:很挤。如果站在二楼看大家做操, 那就是密密麻麻的。

师追问:估算一下, 这30多万人, 是我们学校人数的几倍呀?

生:有100多倍吧。

师再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生数的100多倍。想象一下, 如果30多万人集合在天安门广场上, 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我学过《开国大典》, 课文说参加典礼的群众也有30多万人, 整个天安门广场成了人的海洋。这么多人挤在一起是人山人海。

生:教材里还说, 这30多万人的游行队伍分成两队出发, 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走出会场呢。

师:是呀, 30多万人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哪。这30多万人在那70多年前, 他们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哪, 可是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屠城之后,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此消失了。

师:孩子们, 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 请看课件:

在这场惨无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中, 共有30多万人死在日军的屠刀下!

如果让这些死难者手牵着手, 可以从南京一直延伸到苏州, 长度达200英里。

所有死难者身上的血液重达1200吨, 尸体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此时的追问, 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 为解决“主问题”服务。理解“30多万人”这一个抽象的群体概念中所蕴含的人数之多就是这一个环节的“主问题”。在学生卡壳的情况下, 教师应立即调整思路,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追问“这30多万人, 是我们这所学校学生数的几倍”, 在学生对这个庞大、抽象的数字有一个较为感性的理解与认识以后, 又抛出“天安门广场”这个场景, 再次追问“30多万人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情景”,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五年级所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里关于“30多万与会群众”壮观场面的描写, 从而比较直观地理解日本侵略军所屠杀的人之多、南京大屠杀屠城之惨烈。这样的追问设 计, 就是紧紧围绕主问题并为解决主问题服务,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二:了解惨死在屠刀下的30多万是哪些人。

师:请大家联系你们所搜集到的材料、看过的电视剧、读过的文章、百度到的图片, 想一想:这30多万人是谁呀? 他们都是谁呀?

学生交流。

生:在这些人中, 有被俘的中国军警人员、有官兵、有市民。

生:课文里说“南京超过30多万军民先后被杀害”, 所以这是一些官兵和居民。

“这30多万人是谁”是这一个教学环节的主问题。此时, 学生的回答还停留在浅层次上, 是基于文字表面的, 仅限于他们从课本上得到的信息, 并没有真正理解“30多万军民”数字下这些遇难者具体的身份信息, 未认识到简短的文字叙述下面那些个体生命的存在。他们的体验还是很肤浅的。我继续追问:

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

生:这些人当中有年老的工人、有农民、有商人、有教师、还有学生。

生:我搜集到的资料里是说日军如何残杀小孩子的。有一个小男孩被日军抓去灌自来水取乐, 一直灌到肚子滚圆。然后日军当着孩子父母的面, 像踩皮球似的把孩子的肚子踩破。这些人中, 就有被杀害的小孩子。

生:还有逃难来的难民, 有无辜的村民。

生:我百度到一张图片, 一个孩子就挂在日军的刺刀上。在这一些人中, 就有孕妇、有咿呀学语的婴儿, 也有这些尚在母亲肚子里的胎儿。

生:课文里戎秀英老人控诉, 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妹妹都被日军打死了。日军杀死的都是一些手无寸铁的老人、孩子。

师:这些人都是无辜的受害者!

“重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品德与社会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对于学生来说, 他们已经搜集到大量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信息资料, 难的是对现有资料的加工与有机整合。此时教师“这军民里面都有谁呀? 他们是些什么人”的追问,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帮助他们围绕问题就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 丰富学生的感知, 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学习愿望。所以在交流肤浅处追问, 能激活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在高层次继续思考,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出重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体验三:了解日本侵略者屠杀手段的残忍。

师:在这些人中有老弱妇孺。他们有的是年老的居民, 有的是可爱的孩子, 还有的是血气方刚的年轻军人……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生命呀, 可现在他们变成了……

师停顿了一下, 追问:变成了什么?

生 (呈现图片) :我搜索到的这一张图, 图上是日本侵略者把遇难者的头颅摆在一起, 而他们就在这些头颅后面合影。所以, 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已经变成了一个个惨不忍睹的头颅。

学生哽咽, 教室空气似乎凝固。

师:这些侵略者, 杀完人后, 竟然把头颅摆在一起照相, 这说明他们是以杀人为乐, 以杀人为豪。这真是一群———

生:一群没有人性的禽兽!

师:在侵略者血淋淋的屠刀下,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成了一个又一个恐怖的头颅, 看着这些头颅,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不甘与恐惧。此外, 他们还变成了什么?

生:他们变成了缺头缺胳膊缺腿的残骸余骨。

生:他们变成了一具具血淋淋的尸体。

生: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 约19万人, 被零散屠杀的约有15万人, 这些死难者人数太多了, 多得数也数不过来。所以他们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师:这些无辜的受害者, 这些鲜活的生命转眼逝去, 只给亲人留下永远抚平不了的伤痛。

通过“他们变成了什么”的追问, 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揭开, 历史的真实、历史的真相, 也在被逐步还原。通过教师的追问, 再一次告诉学生, 遇难者是无辜的。通过追问, 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 呈现出“30多万遇难者”遇难后的惨状, 强烈谴责日军以杀人为乐的兽行。这样的追问编织起一个强大的气场, 震撼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追问是为突破难点服务的,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那么他们是怎么被杀的?

生1:我从电视上看到日本侵略者还常常把无辜的村民抓去活埋,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就有一个“万人坑”。

生2:有的村民被他们浑身浇上油, 点火烧死。而日本侵略者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生3:他们有的是被当做活靶子射杀的。

生4:有的是机枪扫射的、被集体枪杀的。

生5:有些战俘被拉去注射含有鼠疫、疟疾病菌的血清。当他们濒临死亡时, 就解剖他们。这是一个原日军731细菌部队的士兵在为中国受害者出庭作证时所说的。

生6:这些死难者中, 有的是被刀劈死的, 有的是被鬼子强奸后杀死的。

生7:我找到一张图片, 是一个孕妇被侵略者挑开了肚子, 她的孩子就挂在刺刀上……

师: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令人发指。那么, 这一群无辜的村民, 放下武器的战俘, 他们又为什么被杀?

生1:他们把我们中国人当实验白鼠, 称为“马路大”。很多战俘不是被集体枪杀, 就是被送到731细菌部队, 被注射细菌折磨而死。

生2:我搜集到一段资料, 说两个日本兵举行杀人比赛, 看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满一百五十个中国人。他们看见中国人, 不论男女老幼举刀就杀。比赛结果是一个杀了105人, 一个杀了106人。这两个野兽一个叫向进敏明, 一个叫野田毅。他们是把杀人当做游戏, 以杀人为乐。

生3:他们还喜欢往人的身上浇上煤油, 活活把人烧死, 说这是“点天灯”, 然后他们看着身上着火的人惨叫乱窜, 他们却非常开心地大笑。

师:他们是把杀人当游戏呀。我们中国人的命在这侵略者的面前轻如毫毛!

生:日本侵略者说, 中国人连猪都不如, 因为猪肉还可以吃。

……

师: 侵略者蔑视我们中国人, 把我们中国人当做实验白鼠, 任意宰杀。他们在我们中国犯下了滔天罪恶! 杀人手段令人发指! 不管是哪国人, 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惨无人道, 灭绝人性”! 他们是一群———

生:他们是一群禽兽, 不, 他们是禽兽不如!

师追问: 为什么? 为什么这群禽兽敢在我们中国大地撒野、横行?

生:当时我们中国太贫穷太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

师:是呀, “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贫穷积弱的国家的百姓连生存权都没有, 还怎么能谈得上尊严?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生命 感受和体验。此处的追问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 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追问, 把这些遇难者一个一个地剥离出来, 还原他们遇难时的情形。在追问中, 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及心灵上无法抚平的创伤;在追问中, 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被杀害者的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的残忍; 在追问中, 进一步感受到什么叫做“惨无人道、灭绝人性”;在追问中, 激发出爱国之心与强国之志, 体验不断加深, 情感不断升华。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教师出示“南京炼狱图”。

师:孩子们, 这是一幅“南京炼狱图”, 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表示看到了侵略者举着血淋淋的屠刀在狂笑、堆积如山的尸体、头颅随地打滚、鲜血染红了土地、可怜的宝宝绝望地哭泣、悲愤的僧人还在不停地搬运尸体……

师:这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军在南京城里烧杀淫掠, 无所不为。整整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呀, 大火连天, 几天不熄, 无数的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大街小巷都横陈着被害者的尸体! 这就是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震惊世界的滔天罪恶“南京大屠杀”。这是一个血腥的日子, 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日子, 一个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 30多万中国人倒在了血泊中 , 南京城“江边流水尽为之赤 , 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南京城到处血流成河, 到处残垣断壁, 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

展示“南京炼狱图”, 给予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教师追问学生“从图中, 你们看到了什么”再一次直击“30多万”遇难者人数之多、被杀害对象的无辜、日军杀害手段的残忍这三个层次, 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悲怆与激愤。此时的追问, 再一次把学生的思维聚焦, 凸显主旨, 把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目标明确画龙点睛, 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

师:周恩来总理说过, “可以原谅, 但是不可以忘却”, “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孩子们, 面对这些受难的同胞, 你想说些什么……

本着“简约教学”的理念, 在这一节课中, 我并没有准备大量影视资料, 而是紧扣教学目标, 利用一个数字两幅画, 设置三个“主问题”:“30多万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他们都是谁”, “他们是怎么死的”, 然后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随机应变, 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将“主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相整合 , 用巧妙的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聚焦学生已有的认知, 引导学生理解南京大屠杀被杀害的人之多、遇难者之无辜及日军杀人手段之残忍, 层层推进, 带着学生穿过历史的隧道, 走近历史真相。在追问中, 学生认识到侵略者的残酷本性; 在追问中, 学生碰撞信息交流情感, 知道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种种苦难;在追问中, 学生从内心深处激起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在追问中, 学生懂得“不能忘记过去”、“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巧妙追问, 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被引向纵深。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追问是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服务的。要追问有效, 教师就要深入解读教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置“主问题”, 然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紧扣“主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开拓学生思路, 激活学生思维。有效追问源于正确的教学理念与灵活的教学机智, 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握好追问的契机, 在关键点上有效追问, 就能演绎精彩课堂,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实效, 从而让品德课堂教学魅力无限, 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第4篇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第5篇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三单元 走进信息时代 一、单元目标及课时划分 ○教学目标 1.感受现代通讯和现代传媒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现代通讯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2.了解通讯方式的变迁,感受现代通讯的飞速发展,体验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3.了解并遵守网络使用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带来的方便和乐趣。 4.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我调控能力、节制能力。 ○课时分配 根据活动目标与各校的实际情况,课时内容有多种分配方案。下面的方案可供参考: 走进信息时代(共11课时) 1.坐在家里看世界 a.通讯改变生活(1课时) b.通讯的变迁(2课时) 2.沟通无极限 a.古来而常新的邮政(1课时) b.不断出新的电话机(1课时) c.异彩纷呈的传媒世界(3课时) 3.我的信息生活 a.我选择,我快乐(2课时) b.不要在网上迷路(1课时) 通讯改变生活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以及自己的切身体验等方面来了解通讯改变生活,感受信息时代的来临,感受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捷与快乐,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了解现代通讯的种类和方式,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活动准备: 1.课前学生收集各种自己与外界联系所用的物品、资料和图片,并搜集与之有关的故事。 2.教师制作课件,查找“网上购物”、“家校通”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感受信息时代 1.教师展示课件:同学们,你从这一段短片中了解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你想跟大家说什么呢? 2.你是怎样理解“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呢? 3.关于信息时代,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呢? 二、我眼中的信息时代 1.足不出户知天下 (1)请你说一说,你认为哪些东西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什么? (2)你是从哪儿知道这些的? 2.我与通讯零距离 (1)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图片、物品,说说自己与物品之间发生的小故事,互相交流通讯如何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 (2)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教师抓住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图片和物品进行总结,感受现代生活的信息化。 (3)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41页,说说每张图,并联系生活实际,你是否接触或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3.现代通讯炫酷秀 (1)现代通讯设备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最酷、最炫、功能最强大的通讯设备是什么呢? (2)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能把它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展示图片、文字或模型辅助说明。) (3)学生展开想象,设计多功能的通讯设备,列举出它的多种功能。甚至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4.现代通讯乐处多 (1)引导看教科书第42页,说说你们家里什么时候、哪些地方会要用到现代通讯方式,这些现代通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乐趣? (2)你认为信息时代的通讯有什么益处?为什么? 5.一个真实的故事 (1)教师讲述《一个手机与128条生命的真实故事》,提问: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你也有这样的小故事吗?说来听听看。 (3)独立阅读教材第43页的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给大家听的呢? 6.现代通信多宝盒 现代通讯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和乐趣,把你的看法写在空白卡片上,写得越多越好,每个小组的卡片集中放在一个多宝盒中,看看哪组的想法最多最妙。 三、我的通讯生活 1.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讯为咱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与快捷,你能想象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通讯设施,会是怎样吗? 2.活动:没有通讯的日子(布置学生回家后,离开一切通讯设施,如打电话、不看电视、不上网生活一天,谈谈感受)。 通讯的变迁 活动目标: 1.了解现代通讯的种类、构成以及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加深学生对现代通讯设备的认识,感受现代通讯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类通讯方式变迁的历史,深刻感受科技的进步所带给通讯方式革命,引导学生对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通讯方式进行探索。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各种通讯工具的特点及功能,准备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趣 1.教师:喜欢做游戏吗?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 2.游戏:快乐传真(选几个小组的同学,老师传一句话给第一个人,往后传话,到最后一个人,看哪组准确率高,判得胜,体验古代的传信方式。) 3.你从游戏中感受到了什么? 二、探究通讯变迁 1.通讯资料储备箱 (1)你了解通讯吗?你知道通讯到现在经过了多少次的变迁吗?你知道古代的通讯是怎样的吗? (2)学生集体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古今通讯的各种方式或相关名词,同时出示各种图片、文字等资料辅助阐释、说明。 2.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1)教师用课件演示,从古到今通讯的变迁。 (2)你从刚才的短片中了解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 3.小小专家故事多 (1)你是一个小通讯专家吗?你知道很多关于通讯的故事吗?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教师:看样子,你们对通讯还真是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也说明,通讯和我们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甚至可以说息息相关。 4.我的通讯家族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是我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呢?用表格的方式列出多种通讯工具的功能及特点,四人为一小组活动并汇报成果。 现代通讯家族成员名称 特点 功能 最新动态 电话 手机 计算机 电视机 5.离不开的通讯工具 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种通讯工具使用频率高,有些什么用处,如果离开了这些种通讯工具,可能会给大家带来哪些不便。 三、制作小小资料卡,布置展示栏 选择你所了解的一种通讯方式,制作成资料卡,并与同学交流介绍这种方式或工具(如:手语、盲文、信号灯、发报机、求救信号等),同时将学生作品布置成展示栏。 小小采访员 活动目标: 1.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通讯方式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的`情况和结果、优点和缺点等等。 2. 对学生进行采访培训,使学生能抓住重点设计问题,能注意用词礼貌,问题要简洁, 记录如实且详尽。 3. 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通讯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广泛影响, 并生动形象地感知通讯的变迁。 活动准备: 1. 采访题卡 2. 在采访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一、课前培训 1.同学们,你知道什么是采访吗?你会采访吗?如果咱们要以“通讯与生活”为题材做一次采访,你认为我们应该了解些什么呢? 2.你想采访哪些人呢?你认为你们选择的这些人对通讯可能会有怎样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呢?你为什么想采访他们? 3.想一想,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二、制定提纲 根据大家的回答,共同拟定如下采访提纲: 被采访人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姓名 年龄 年轻时使用何种通讯方式 最常用的 现在使用何种通讯工具 最方便的 通过采访,我认为(知道了): 三、课堂交流 1.说一说你的采访经历吧! 2.你认为采访过程中什么是让你最难忘记的? 3.你通过采访有怎样的收获? 4.通过和大家的交流,你有什么新的感想吗?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和大家的交流,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人,对通讯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今天,在我们熟知了手机、电脑、传真机,熟知了电子邮件、因特网之后,通讯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信息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成为信息时代新的弄潮儿! 古老而常新的邮政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体验、熟悉邮政,体会邮政的发展变迁,感受现代邮政的“常新”是融入现代技术,如航空信笺、自动分拣机等,了解更多的当代通讯方式,如邮政。 2.学习邮政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它为自己服务,感受现代通讯反映社会的需要与进步,懂得遵守邮政的相关规则和道德规范,深入了解邮政发展的历史和特点,了解现代邮政的不同方式与作用,感受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 活动准备: 1.学生分组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邮政发展的历史和邮政工具的使用情况,并记录下来。各组选一个现代邮政形式为主题进行研究,研究包括其特点、适用范围、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并进行记录。 2.各学习小组准备信封、各种面值邮票各一枚。 3.教师也要作好相应的知识准备以及图片资料准备。每组准备好一张调查总表,上课分组交流使用。 活动过程: 活动一:邮政的历史 1.师:古往今来,许多国家都曾有过邮政的悠久历史。你知道古代世界的邮政是什么样的吗? 2.学生交流图片、文字等资料,让学生了解邮政的历史。 3.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邮政是古老的事业。 活动二:信件的旅行 1.出示两封信件,一封是将要寄出去的信,另一封是从外地寄来的信。 2.提问:你们知道信件是怎样从一个城市寄到另一个城市的吗? 3.播放课件《信件的旅行》。 4.讨论:根据规定寄信时要使用国家统一的信封,并按规定格式书写,还要写上邮政编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师小结:通信事业简便安全、消费低廉、受到了大家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邮政的事业中有了自动分拣机、航空信笺,现代技术的融入使信件流通得更快、更便

一、三、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第6篇

课 题:

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我能行”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树立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知多少”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岗位竞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第四部分“我能行”课外实践活动。

两篇教案的设计有以下共性特征:

※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画面或是带入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

※ 参与活动,回归生活。育教于乐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特别是这门学科不能生硬的讲大道理,要想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才会在轻松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震撼心灵,开启心智,形成有益的道德认识,这正是所说的知理先动情。两篇教案都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认识自我。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改变对自己价值的认识。如教学环节中 “猜猜我是谁?”,还有“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们的“演一演,说一说”;“展佳作,谈爱好”现场展示各自的优势,在欣赏他人的才艺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感染力、震撼力,达到鼓舞和激励的效果。

※课后拓展,教育延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节课上完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务。教育是有延续性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在实践活动中进步,在学习他人欣赏他人中得到提升。特别是这门学科,更要关注的是教育的延续性。如教案中“成长记录园”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

课 题:

天生我材必有用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我能行”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树立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和发扬自己的优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提供每个学生的家住地址。

学生准备:

1、同学之间互相走访各自的家庭进行调查,搜集信息完成“他人眼中的我”。

2、学生准备才艺或作品。

3、每个学生准备自己的竞岗演说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生活就像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在这万花筒里我们会看到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把这些长处、优势发挥出来,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精彩。请看——

1、出示课件,播放歌曲《我要飞翔》。(课件展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优势或特长,也可以是生动的影像资料。)

2、学生交流课件上展示的同学们的优势或长处。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发挥这种优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出示课题: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认识自我

过渡语:你就是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吗?说说看,看看你了解自己有多少?

认识“我眼中的自己。”

1、出示课件,引出活动:

生活中的我结实有力,像个小小运动员。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

(1)演一演,说一说。

让学生们现场表演才艺展示各自的优势。如会弹琴的同学弹一首,会吹笛子的同学现场吹一段,会拉二胡的同学现场拉一曲,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画的画,还有讲故事说相声等等才艺的展示。

(2)展佳作,谈爱好。

学生也可以将其作品拿来进行展示。如:泥塑、手工作品、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爱好专长,如集邮、打球、烹饪、标本制作等等。

三、多面了解

过渡语:生活中,其他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在这些镜子里,你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漂亮的带有信的背景图案的课件——有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邻居眼中的我;亲戚朋友眼中的我„„)

了解“他人眼中的我”

1、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每一封信,读信了解他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此活动是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调查了解。)

2、谈读信后的感受,启发学生谈信中令你出乎意料或是令你感动的地方?

四、教师总结

听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后,你一定看到了以前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优点,这些可能都是以后成功的基础。现在,你肯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那么,在需要你的时候,请你大声地说一声:“我能行!” 第二课时

一、举行竞选

开展“我能行”岗位竞选班队活动。

过渡语: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优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一次竞岗演说。

1、同学们一一登台进行竞岗演说,说适合这个岗位的理由,阐明自己这方面的优势,表达努力为大家服务好的意识。

2、根据演说和同学们的投票选举,最后评出适合自己又被同学们认可的岗位。(教师多设立些岗位,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优势及为同学服务的机会。)

二、课内拓展

过渡语:如果你是一个运动健将,那你一定要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如果你能歌善舞,在文艺表演上可以一展风采;如果你是个勤快能干的人,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也是有意义的事;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很不错„„总之,你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各个方面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可以在运动会上________________

我可以在文艺演出中 ______________

我可以在家里帮助父母 ____________

我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1、“我能行 伴我行”——成长记录园(此成长记录园张贴在教室的后面。)

2、举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活动可以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评出在“我能行”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如智慧星、劳动星、节俭星、摄影星、绘画星、巧手星等等。以丰富多彩的鲜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这个教学环节目的体现是课程的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通过学生们的“演一演,说一说”;

“展佳作,谈爱好”现场展示各自的优势,在欣赏他人的才艺中起到了较强的教学感染力、震撼力、鼓舞和激励的效果。

选取居住相近的同社区或近邻的同学们相互做“他人眼中的我”的社会调查,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又是一次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真切的体验与感悟。在实践中发挥自我优势,又是锻炼提高自我的平台。

“成长记录园”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是体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节课上完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务。

教育是有延续性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进步,在学习他人欣赏他人中得到提升。

《我要向你学习》设计说明

课 题:

我要向你学习

教学目的:

1、行为目标: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情感目标:既不为自己拥有的长处而骄傲自满,又不因为自己有缺点和短处而自卑消沉;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不取笑伙伴的短处;

3、认知目标: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有利于自己成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我要向你学习》一课是激发学生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的好材料。“取长补短”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孟子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人们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一贴良方。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不断重申“取长补短”思想的重要性,更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切身体会了“取长补短”所带来的收获。可见,安排《我要向你学习》一课进行“取长补短”和欣赏他人教育非常有必要。

本课提供的两个设计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点,都采用小品、故事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创设了许多活动的形式,在动中求知,在动中熏陶,在动中养成。

但两份教学设计也有明显的不同。前一份教案大体遵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一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但在两个方面又有所突破:一是把动之以情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目的,把动之以情渗透和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搭建“宣言台”、“慧眼pk”、“优点卡”评比等舞台,利用音乐、画面营造宽松和谐交流氛围,其乐融融;在讲故事和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求更具“煽情” 的力量。另一方面,两课时分别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认识道理,先“认识到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认识“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发展进步”这一道理,而导行也与之相适应地分成两个层次。这样的两个层次分别体现在两个课时之中,显示出一种“步步为营”的风格。同时,分层次导行也分解了教学难点,克服了一般的品德课教学没有在学生行动上落到实处,学生“上课热闹,下课忘掉”这一弊端。除了课时分解之外,为突破教学难点,该设计还循序渐进地采用了不少教学的手段。第一课时由发现并罗列自己的优缺点到发现、欣赏宣传别人的优点,这既是本课时的实践性环节,也同时为下一课时的进一步实践做好了准备;第二课时的导行设计更为细腻,先引导学生行为辨析、“虚拟取长”,再让学生把前一课时的两个表格合二为一,制定“取长补短”的规划表,然后重点突破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写下“补短计划”,最后还让学生填写“拜师学艺”书交给自己的取长对象。这样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切近日常生活实践,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实现了课堂的巨大张力。

前文讲到,“取长补短”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在这一方面,两个设计通过格言、故事、画像等都有所渗透,增强了品社课的历史底蕴。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新时代人才。

课 题:

我要向你学习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看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

2、初步学会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逐步地完善自己。

3、懂得每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学难点: 看到并真正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好课件,排演小品,设计制作好“自知”、“慧眼”和“取长补短”三种小奖章。

学生准备:

制作好“我的自画像”,观察同学的长处;预习语文课文《陶罐和铁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话题。

1、课前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播放flash小电影《骆驼和羊》)

2、以“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组织谈话。

3、教师小结:“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能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能很快成才。”揭示课题“取长补短”。教师点出:“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孟子就用‘取长补短’来教育我们了,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让自己进步得更快。”(课件出示孟子画像)

二、寓言深入明理。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卡通图片,引导让学生回顾语文书上“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

2、讨论:为什么铁罐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如果遇上两只罐子被摔又会怎样?

3、“世间万物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看看这些动物的长短处分别是什么。”引导看书11页,在书上完成选择题。

4、视频展示学生答案,共同校对。

三、情境促进自查。

1、“世间万物都不是万能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长。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2、“人类虽然贵为万物之灵,也同样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长处和短处的孩子,才算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承认自己有不足或短处并不是让人羞愧的事情。”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课件出示“自查镜”画面。让学生拿出“我的自画像”,先自己说说长短处。

3、引导学生下座位和自己最信赖的小伙伴组成四人小组拿着“自画像”。互相帮助认识“我的短处”。

4、在自画像上面贴一张表格,并填写完整。

我的长处 我的短处

填写好的学生,不足、短处发现得比较贴切的给以鼓掌祝贺、表扬,教师或者学生干部奖励以一枚写有“自知”纪念章。(媒体出示放大的小纪念章)

四、比赛学习欣赏。

1、出示一组讽刺漫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后的感想,引导学生明白“社会上常有一些人总是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优点,用缩小镜来看自己的缺点;用放大镜来看别人的缺点,用缩小镜来看别人的优点。这样的人不容易进步。”

2、谈话激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不能做像漫画中表现的那种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用看自己的优点,用看自己的缺点; 用看别人的优点,用看别人的缺点。

3、组织“慧眼pk”。课件出示比赛场景画面,播放单元前《我要飞翔》歌曲音乐。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发现哪位同学具有什么长处。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自愿走上事先准备好的“宣言台”,大声说出自己发现的他人的长处和向他人学习的决心。说得好的,授予“慧眼”奖章。

4、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自己的小邻居、小亲戚、小伙伴等同龄人,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在书上的表格中写下来。

五、作业指导实践。

1、出示课后作业: a课外制作“优点卡”,从自己身边同学、邻居等同龄人身上发现长处,并且把他们的优点用几句话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制作一些“优点卡”。b你发现身边的人有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并且进步了?能够把他进步的故事写下来吗?

2、小结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骆驼和羊》的故事,知道了陶罐和铁罐性格,登上了“宣言台”,经历了“pk赛”,在这些活动中大家的表现都不错,能够放大别人的长处而缩小自己的长处,这样我们就为取长补短打下了基础。下节课我们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才能“取长补短”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一代有内涵和历史厚重感的新时代中国人。氛围的营造很重要。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和教师亲切的表情和教学语言等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有助于融洽交流的教学目的。

比赛的形式和“慧眼”的动人称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发现并宣讲别人长处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喜欢各种各样漂亮卡片的心理,让学生设计“优点卡”,顺应了这一心理规律,学生因为喜欢、乐为而没有负担感。

第二课时

一、评比复习导入。

1、优点卡展示评比。课前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点卡统一摆放在教室四周的空桌子上,旁边附一张纸注明制作者和制作说明。课中让学生在教室中走动参观,并且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几位制作者记录下来。教师根据学生投票的情况评选出优秀奖,并当场公布、颁奖。

2、教师谈话:“前一节课同学们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完成了有意思的作业,收获很大,本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怎样取长补短,相信同学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案例分析明理。

1、课件出示学生照片,简要介绍事例:学生葛某很聪明,上课发言积极,学习成绩也不差,因此他瞧不起同桌,认为她笨,反应慢,常常对她嗤之以鼻。同桌沈某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很好学,总是悄悄地关注他的学习方法,并且暗暗地模仿和练习。课件出示根据真实事例编排的小品视频《同桌》(之一)。

2、学生试说观后感:“这两位同学的优缺点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请同学们设想一下。”

3、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和设想后,再视频出示小品《同桌》(之二)。(主要情节:在期末评优的班会课上,葛同学和沈同学角逐“三好学生”的最后一个名额。葛同学以为胜券在握,洋洋自得。没有想到自己被沈同学打败了,同学们评说的理由是:由于沈同学虚心好学善于取长补短,所以不仅原来书法好、品德好、体育好、纪律好等优点继续保持而且各科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和葛同学不相上下,是当之无愧的“三好”;而葛同学虽然成绩不错,但是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也没有把同桌写字、体育、品德、习惯等方面的优点学到手,那些方面还是他的薄弱环节,因此他不够“三好”。)

4、出示两只各有一个短板和一个长板的木桶卡通图片。动画演示:水从木桶的短板上方流出,这时两只木桶各从另一只上取长板的一截,补在自己的短处,水不再外泻,越装越多。在个别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让我们的短处自然发展,很可能会演变成缺陷,将让我们停步不前,受到影响或者不能成才。取长补短可以让自己不断完善,全面发展,早日成才。

三、典型激发情感。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同学非常虚心好学,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取长补短、争取进步。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这样的事例,下面就来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采写到的相关事例。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和评价。

2、给被同学提及的、善于取长补短的小朋友奖励一枚写有“取长补短”字样的小纪念章;给说得好的学生继续颁发“慧眼”奖章。

3、教师谈话:“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个你很在意的不足或者缺陷,你也不要伤心和悲观。只要我们学会了‘取长补短’你就一定能弥补这个不足,和所有人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就像那个故事所讲的一样。”在电影《不能没有你》主题曲《我从头想》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讲感人的真实故事——《海伦凯勒号舰队》。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故事内容附后)

四、行为辨析导行。

1、课件出示课本“评议角”所列的四种“取长补短”的方式。教师谈话:“同学们,你看图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样刚刚上完了《取长补短》一课,他们变得很善于向他人学习,小东、小青、小明、小亮分别是这么做的,他们做得对吗?你来说说看。”

2、小组合作进行评议交流,在书上写下评议的综合意见。

3、指派四个小组代表进行评价,不够到位的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课件出示一个人物虚拟人物——小强。教师谈话:“同学们,这是小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你看课件中都已经作了说明。根据你自己的不足,你来说说看你准备选择他的哪一点进行学习呢?”

5、课件出示小强几个特点:上学时总要带一些零食 偶尔乱拨电话取乐上课勤做笔记 课后热心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回家给妈妈盛饭,给爸爸泡茶 每天晚上看书1小时周末进游戏机房打泡泡龙 写得一手很好的硬笔书法

6、学生思考后指名做答并说明理由。

7、小结:取长补短的目标首先要健康有益的,然后选择自己不够而别人恰恰在此做得特别好的进行学习。

五、计划牵引实践。

1、让学生取出上一节课写好的“自画像”表格,在后面补充表格变成以下的样子:

我的长处 我的短处

2、和四人小组的学习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表格。

3、选择其中一个“补短”的方面,完成 “补短计划”。

4、发给学生“拜师学艺”书,指导学生填写。

六、格言诵读结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这么认真,这么虚心,这么善于取长补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另一位圣人——孔子。”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孔子就是一位最善于取长补短的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件出示)”教师给学生讲孔子虚心向他人求学,取长补短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一代圣贤的故事,再课件出示另一句格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教师结课谈话:“一代圣贤孔子和孟子早在2000多年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大家要善于‘取长补短’,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在取长补短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使自己成长为新世纪的杰出人才。最后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朗诵孔子的两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品社课!”

4、学生齐读。下课后,要求学生把写好的“取长补短计划表”贴在自己的小书房,把“拜师学艺”书即刻递交给自己学习的对象,以取得同学的帮助和监督。

七、电影课后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观看根据真人真事即故事《“海伦凯”勒号舰队》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看后和同学、父母交流感受。把真实的事例改编成小品。并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情节进行讨论,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懂得了真实的道理,明白了“取长补短”是多么重要。

因为教师在前一课时已经布置了这项课堂作业,面对本环节,学生已经是有备而来,这就为三年级的学生完成本次讨论降低了难度。

引入一个虚拟的人物——小强,以人物为中心训练学生辨析他人真正的长处,训练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自己特别有用的他人长处进行学习,为下环设计计划表做铺垫。《拜师学艺》书的设计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取长补短”的意思,用此和《补短计划》结合在一起,可以真正把“取长补短”落到实处。用古代伟人的事迹结课与课首相呼应,古代圣人“取长补短”的事迹是学生不竭的精神动力。用流传千古的格言结课铿锵有力,余音绕梁。增强了课堂的张力。《竞争与合作》设计说明

课 题: 竞争与合作

教学目的:

1.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2.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是解决知行脱节的关键。唯有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

1、组织实践活动,开辟体验的渠道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真正,不插嘴,专心听,孩子们成了学习的容器,磨圆了个性,掐灭了创新的火花。而活动是体验的基础,也是体验深化、发展的载体。因此为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这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例如:学生了解班级中的小干部、运动会上的运动员、联欢会上的小演员、数学竞赛中的参赛选手„„这些机会都要去竞争才能获得。之后让他们想想:心中有什么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竞争去实现的。先填一填“我的竞争宣言”(《学习活动手册》第13页),一会儿说给大家听。这样通过录象,例举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竞争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竞争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并且通过练习-写“我的竞争宣言”,强化学生的认识,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

又如:这学期江干区将进行数学小能手的竞赛,现在我们就进行数学参赛选手的选拔,谁愿意来试一试?学生举手踊跃参加,教师出示考题,学生试做,集体出示答案,教师公布答案,宣布比赛结果和参赛选手名单。通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感受到竞争的快乐。明白要化竞争为动力,化竞争为一种上进心,胜利了不要骄傲自满,失败了也不要放弃,只要找出失败的根本原因,便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游戏《火线出击》的这一游戏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儿童通过学习知道了团结合作是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

我们深感,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持,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教学应该把学习者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体验后感悟。新世纪的教育日益凸显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与协调精神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品质。本教案针对“竞争与合作”这一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游戏、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什么是竞争与合作,怎样竞争与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德育实效性。

例如:新年就要到了,学校要进行手抄报评比,希望各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设计最佳手抄报参加学校的评比,自由组合后小组长来领表格,小组填写。通过实践导行这一环节,把行为实践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由组合设计新年手抄报,提供行为实践的机会。体验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2.创设多种情境,融入体验的氛围

良好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活跃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灵感。通过情境的创设,生成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相应的体验。

(1)再现生活情境,萌动学生内需

再现生活情境是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看录象:瞧,一年一度的拔河比赛又开始了,3(1)班和3(2)班分别选了10位同学参加比赛,场上欢呼声震耳欲聋,竞争真激烈呀„„你们同意参加这样的比赛吗?为什么?通过画面生动的录象,让学生讨论明白竞争需要公平,这是有序竞争的重要因素。

(2)创设故事情境,诱导自主融入

从身边的故事《竞选班长》谈起,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王晓梅能不能当上班长?为什么?首先让学生明白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告诉学生参与竞争的重要性。又创设“美丽的小天鹅邀请我到动物王国去参观游览”这个情境,通过路上遇到大雁并与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是大雁生存的关键。这样从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入手,激发兴趣,理解了合作的意义。

课 题: 竞争与合作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2.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教学难点:

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奖励卡(星星)

铅画纸、书法稿纸、口算纸、毽子

学生准备:

调查了解社会生活、父母工作中都有哪些竞争;空白的书签、收集的合作格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愿意参加吗?(课件出示“小赛场”作背景)这次比赛的内容有:画画、踢毽子、口算、书法、唱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教师安排场地,把参加同一类比赛项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师留意观察,发现有的学生一个项目也不参加)

2、(走到这几位学生身边)你们为什么不参加?

这几个学生陈述理由

(问全班同学)他们说的有道理吗?谁愿意来帮助他们。

学生各抒己见

3、我们一起来看个小片断(课件出示:竞选班长)(问不参加的学生)看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有行动表示吗?

二、参与活动,体验感悟(课件回到“小赛场”背景)

1、教师分发材料,宣布规则:踢毽子、口算1分钟;画画、书法5分钟。(先结束的先评比,给优胜的同学发星星)

2、教师随机采访:

a 采访优胜者:你参加竞赛后有什么感觉?(通过竞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有自信了!)

b 采访没有获星的学生1: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难过吗?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啊,在每一次竞争中,我们都在进步,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更棒!)

3、总结:同学们,竞争能够使我们得到锻炼,不断进步,让我们更有自信,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竞争。(边说边课件出示:竞争)

板书:得到锻炼

不断进步

充满信心

4、你曾经还参加过那些竞争?通过这些竞争,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三、联系生活,深化明理

1、其实,不但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竞争,在社会生活中、在工作中也都充满了竞争。(课件出示:电视机的价格战;人才市场招聘会)(以新闻形式出现)这些竞争的结果是什么?(老百姓得到实惠;人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课前你还调查到哪些竞争?这些竞争带来什么好处?(师生交流课前调查)

3、总结:是啊,竞争不但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竞争。

四、明辨是非,规范行为

1、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课件出示:老师说:“明天班队课,我们进行班干部竞选,请同学们好好准备。”学生1(对妈妈):妈妈,我要当班长,你帮我和老师去说说。学生2(对另一同学):咱们那么要好,到时投我一票。学生3(对另一同学):我们竞赛场上见。学生4:好。)辨析对错

2、总结:我们要积极参加竞争,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的竞争才具有意义。

以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提高课堂实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比赛结果不是这堂课的目的,奖项可以多设立几个,(特别是对竞赛有恐惧心理的孩子,只要他能参与到这次竞赛中来,就给他一个“参与奖”或“进步奖”。)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收获,感受快乐,从而使他们愿意参与到各种竞争中去。说说竞争的优势,能激发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竞争,竞争不但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白竞争是有规则的,不正当的竞争是可耻的。

第二课时

一、旧知引入,温故知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二、参与活动,体验感悟

1、这节课,我们再进行一次比赛,愿意参加吗?(课件再次出示:“小赛场”背景)(随意选出10位学生)这次我们比赛“两人三腿走”(随意组合)

2、活动结束后,教师随机采访

a采访失败的学生:知道为什么失败吗?(只顾自己、互相埋怨„„)

b采访成功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能走得又快又稳?(事先商量,团结协作„„)

3、总结:是啊,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事先商量,互相配合,一起前进,这就叫做合作。(课件出示:合作)

板书:事先商量

互相配合

三、共同参与,活动体验

1.我们开展一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撕贴画:海洋世界。想拿到好成绩,第一步该干什么?添加板书:合理分工

2、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表格提示相互讨论如何合作)

为了我们小组获得胜利,我们要好好合作。

作品内容

小组分工

我们的口号

3、指名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各组高喊合作口号,为自己小组加油鼓气。

5、学生开始撕贴画竞赛。(时间5分钟)教师巡回,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6、展示和欣赏学生作品。请学生们谈谈刚才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完成作品的?并分发“合作之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合作的事例吗?(值日生、搬饮水桶、运动场上„„)评价:是啊,生活处处有合作。教师出示生活中其他合作的事例(课件出示图片:搬家、医生动手术、灭火„„)

五、学习格言,互赠格言

1、自古以来,关于“合作”的格言有很多。(课间出示格言,读读,说说意思)

2、学生交流收集的格言

3、把格言写在书签上,同学之间互赠格言。

4、总结:生活中离不开竞争,更离不开合作。让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一同努力,共同进步。

(课件出示:竞争与合作)

上一篇:七年级暑假数学练习题下一篇:交接班管理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