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的作文

2024-06-02

关于高考的作文(精选14篇)

关于高考的作文 第1篇

在如今这个变化万千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安静下来,持之以恒般做一件小事。但不论是身边微末之事的变化,还是宏大的社会政事变化,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万千改变中却总有一些东西历久弥新。它们经历时间的淬炼,依然散发出灼灼的光芒,就如我们头顶的苍穹一般,日升日落,亘古如斯,那便是工匠精神的产物。

“工匠精神”就是生产者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理念,是生产者将其情怀、态度、信念倾注于手中的作品,表现了生产者对产品的一种精神追求。“工匠精神”树立了人们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的负责。这种对工作痴迷的精神和态度,正是我们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所要追求的。

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工匠就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他们干一行爱一行,虽然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劳动,但是他们没有好高骛远,没有停止对创新的追求,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当前,正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实现既定目标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工作。要立足基层实际,讲真话、报实情、求实效。对于上级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要狠抓落实,着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不能依旧停留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要脚踏实地去落实。

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决定事业成长的高度,精是工作质量上的要求,工作做得快更要做得好。事实上,有些党员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和各项指标,工作只是追求迎检过关,往往敷衍了事,不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经常出现疏漏,久而久之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让自己逐渐平庸下去。党员干部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什么事情,都要始终坚持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好。只有以精益求精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工作,才能在工作上更上一层楼。特别是身处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工作都是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工作任务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基层的党员干部工作必须耐心细致,把事情做精做细,让群众满意。

要有敢于创新的工作精神。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对党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当然也会出现更多新的问题。党员干部面对问题,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挑战,要有应对挑战的办法,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展工作,争取更大成绩。

如今,在推进精准扶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将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弘扬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和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关于高考的作文 第2篇

我乘坐时空机来到了未来世界的2050年。那里是一个高科技世界,那里的东西都非常先进。就拿汽车来说吧,各式各样,十分有趣,功能也非常多!

未来的汽车物美价廉,我就买了一辆。它是圆形的,样子非常可爱!车内还有先进的语音变色机,只要你对着它说出一种颜色,车就可以变色了。假如今天你很高兴,就可以给车换上鲜艳一点的颜色,如果今天你很难过,就可以给车换上沉重的颜色。怎么样,有趣吧!我的车是用X钢加上Y金属制成的,这种材料不但十分耐磨,而且还有弹性。这样,就算出了车祸,也不会有太大伤害。

未来的汽车里面,有一个圆形的方向盘,手感特别好!这辆车还配有Z手点控制屏。手点控制屏的功能有很多,比如,世界地图、上网、打电话……真是高科技呀!车上有很多按钮,黄色按钮是休息室,累了一天是该到休息室去休息休息。绿色按钮是游戏室,那里有先进的W游戏机、……就连座椅也有按摩功能,按白色按钮的话还可以启动自动开车功能呢!夏天,车里一定非常热,只要你启动自动开车,再打开天窗,就可以好好凉快一下了。 未来的汽车还有海、陆、空三栖功能。我开我的小汽车,打算到海上看看。我一按蓝色按钮,车就下海了,到了海上,我的车如鱼得水,迅速到达了目的地。如果我想去天上看看,一按白色按钮,我的小汽车马上长出了特别大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飞翔。在陆地上那就更不用说了,和现在汽车不一样的是,我的小汽车时速非常快可以达到500公里。

关于高考作文的思辨性的探究 第3篇

一、审题时的思辨性

1.审题

为考查思辨能力,出题人使试题材料中含有两个话题,考生要把这两个话题都找到。这样,就产生了话题(一对话题,在议论文中就是论题)。话题,就是材料下面要求中所说的“不脱离材料的内容与含意的范围中的“内容”。现在的考试,很少考一个话题,因为一个话题不体现辩证性,考查不出考生的思辨能力。有人问,一定是一对话题吗?我说,十之八九是。训练中慢慢体会。

2.立意

先来看学生常讲的几句话:

* 那些官二代富二代,完全没有竞争力。

* 有钱的、当官的,是坏人,穷人是好人。

* 这个时代(当今社会),人们贪婪、争夺,物欲横流。

* 我们90后,好奇叛逆。

* 逆境出人才。

那些官二代富二代,也有竞争力的,习近平主席就是。当官的有钱的也有好人,穷人也有坏人,好人坏人,和有钱没钱当不当官没有必然联系。贪婪、争夺,物欲横流,和时代没关系,那是人性,自古如此,将来也会如此;当然美德也是。不是90后好奇叛逆,是所有人在少年时代都好奇叛逆。只是有人在逆境中成才,不是逆境更利于成才,顺境成才的人才更多。

为什么学生会讲这些缺少思辨性的话呢?不会将词语进行排列组合。两个词,加上否定形式,会变成四个词,四个词组合,排列组合成四种情况。例如“穷人”与“好人”,加上否定形式,就又产生两个词“富人”与“坏人”。有四种组合情况,穷人是好人,穷人是坏人,富人是好人,富人是坏人。

所以,审题得到的两个词语,排列组合之后,产生多种情况,需要合理判断,正确表述。

示例:河北名师俱乐部2015年11月联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次,学生回家,见几只鸡在树下觅食,便抓起一把谷子撒去。鸡见了谷子,争抢着打斗着。他又接连撒了几把谷子。这下,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奇怪,这些鸡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父亲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这则材料中谈的是鸡的争与不争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的产生的前提条件是鸡吃的饱不饱的问题,那就应该谈“充足与竞争”两个话题之间的关系,可得出最佳立意“物资充足能够消弭竞争”、“不足是常态,要保持竞争力”、而立意“感谢竞争”、“要知足”“安逸让人倦怠”、“充足是人类的理想”“、不争”等只抓住了一个话题,属于偏题立意。

二、表述的思辨性

1.立意表述

审题找到话题后,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阐述两者关系,表明观点。常见的关系有条件、因果、转折、递进关系等。观点句,最好让体现两个话题的词语都出现。条件关系,尤其要说清楚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不能说错。

如:物资充足了,就不必再竞争,人要知足。(因果)物资充足了,仍然要保持竞争力。(转折)物资不充足是常态,不必无休止的竞争。(因果)只要不充足,就免不了会有竞争。(条件)2013年全国课标卷,“既要有经验,还要有勇气”,是递进关系。立意也可以用单句表述,把其中一个点表述成状语,如“在物资充足的条件下,还要保持竞争力”。

示例:

在有些城市,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番景象: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汽车要么减缓速度,要么停下来,司机向行人招手,示意行人先走。每每这时,人们心里总会升起一股暖意,感觉到这种礼让三分的境界是多么美好。然而,有些地方的斑马线经过风吹日晒、车马碾压,已经模糊不清,人流密集时,车来车往,险象环生。

斑马线的醒目程度,表面上是小事一桩,但他却关乎城市的脸面。很多城市把文明的标准理解为楼高路宽,其实文明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表述:在公共事务管理问题上,相关人员关注细节,才能实现文明。不要说成关注细节才能成功。(“成功”不是本材料中的话题)

注:不要用一个话题讲正确的废话,观点虽然正确,却无论述价值。由于只出现一个话题,既不能准确把握题意,也不体现思辨性。比如很多考生讲任意一个话题立意都是“很重要”甚至“最重要”。具体就如“竞争很重要”“竞争无处不在等”这样的观点。

2.标题的表述

标题的表述,也尽可能让两个话题都出现。如:“都有蛋糕吃,哪来恶人事”,“有谷子吃,还得能觅食”,既有比喻的生动,也体现了充足与竞争的话题,就是好题目。

3.论据的选择与表述

关于高考作文的考前友情提醒 第4篇

1.总体原则:贴近生活、以人为本、张扬个性、书写真情。

2.命题规律:摒弃偏怪、观照人性、审慎创新、稳中求变。

3.核心主题:“人”的活动、思想、情感、责任、使命、道德、成长等话题,应是高考作文永恒的主线和核心话题。

4.以下五个方面写作范围和100个核心话题值得广大师生在复习备考中予以关注和重视:

A.尊重自然:风、景、河流、环境污染、资源危机、欣赏风景、正视灾难、敬畏自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或自然现象对人的启发等。

B.回归传统:团结、节俭、平等、规矩、爱国、理想、荣辱、尊重、宽容、谦逊有礼、继承发展、恪守公德、知恩图报、仰慕英雄、同情弱者等。

C.认识社会:网、锁、家、坚持、引导、存在、漏洞、博爱、隔膜、参与、贫富、和谐、秩序、偶像、财富、公平正义、祈祷和平、责任使命、科学思维、忧患意识、关心别人、沟通合作等。

D.关注自我:闯、搏、勤、回首、善良、沉着、期盼、等待、竞争、压力、奋斗、适应、跨越、呼唤、底线、懂我、法纪、知足、苦乐、信念信仰、我很重要、挑战自我、珍爱生命等。

E.学会成长:细节、对手、勇敢、探索、机遇、成熟、释放、脊梁、痕迹、感恩、读书做人、兴趣习惯、直面苦难、无悔青春、幸福快乐、天道酬勤、居安思危、承受痛苦、进退得失、梦想花开、脚比路远、一路有你、规划人生、健康成长、铸造精彩、逆境与成才、充实与空虚、美妙的过程、自信自立自强、常怀敬畏之心等。

二、友情提醒

作为多年奋战在高三第一线,并且参加了七次高考作文阅卷的一名老教师,还想借此机会,对2012年的广大考生,给出高考应试作文如何规避误判、获得高分的六点提醒:

1.审准题意,忌审题失误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应试时要特别慎重!审题准确,必须是“戴着镣铐跳舞”,作文才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审题失误,文笔再好,构思再巧,立意再新,也很难及格。2010年江苏就有16%的考生作文不及格,省均分只有45.83分! 2011年的高考作文,阅后更是“血海尸山”,惨不忍睹!文题为“拒绝平庸”,它应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需要从人的禀赋、智慧、道德、审美等层面去审视、拓展,而很多考生却很难拒绝平庸、跳出平庸,写出灵动、鲜活,让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的不平庸之作!语文省均分只有81分!这与160分的语文大科很不相称!也是对部分不重视语文、把语文当成可有可无的高级副科的考生的一次当头棒喝!值得广大师生警惕!

,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提示语、标题(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准确地理解文题的所有含意,确保“符合题意”,这是理解命题或话题作文的关键。如2009年对“品味时尚”的理解,必须抓住时尚所体现出的审美、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四个主要特征去写才是扣题。再如2010年对作文题“绿色生活”的理解,必须明确:“生活”这个中心词是写作的基本指向,基本义是人的活动,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绿色”是一种隐喻,其核心寓意是生命、生态、最终的指向是自然,还可推及到希望、美好、健康、低碳、积极、和谐、诗意等含义。所以,“绿色生活”主要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理解,才能抓住题目的精髓,写出切中肯綮的优秀作文。在写作时,还必须尽可能在开头点,中间提,结尾扣,多次点题,让阅卷老师在紧张、快速浏览作文时,能受到多次的视觉冲击,这样,对一般同学来说,能在考场写就平稳的扣题文应是起码的要求;对于作文高手,也应带着文题飞翔,伴着主题舞动!

2.立意创新,忌低俗偏激

“意高则文胜。”高考作文立意,除了正确,还要力求“深邃、高远”。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既考察智商,也考量情商。要多关注以下几方面:①见解不凡,独辟蹊径;②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类;③体察历史、现实,展望未来;④健康的审美情趣与高尚的思想情操;⑤哲理的思辨和个性的张扬。凡思想偏激、低幼,立意隐晦,渲染暴力、早恋、阴暗、庸俗、颓废、反动、轻生等情绪的作文,都将被列为问题卷,甚至被判处极刑而打入地狱。

3.重视体裁,忌文体不明

“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特征鲜明,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情。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考生则以议论文为首选。

4.选材新鲜,忌千人一面

写作素材关系着作文的品质。屈原、司马迁、项羽、苏轼、牛顿、居里夫人以及感动中国的人物等一大批古今中外的名人素材被广大考生使用,每每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这些素材不是不能再写,只是很难写出新意、透出灵气、显出才情!所以应选择精当、典型、鲜活、新颖,具有文化气息、蕴含人生哲理、闪耀情感光华、积极健康、引人向善、启人心智而点击率又不是很高的那些古今中外的其他各种材料,并把它们写深写透,写出个性来,力避选材撞车,千人一面,似曾相识,雷同抄袭等。

5.讲究首尾,忌虎头蛇尾

开篇精彩,开门见山,或妙用名言,先声夺人;或设置悬念,扣人心弦;或铺陈渲染,烘托气氛;或叙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修辞,浓墨重彩;力求做到“一简二美三有哲理”,让开头就成为一大亮点,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心悦诚服。结尾要遵循三个原则:内容上言简意赅、卒章显志,形式上结构圆合、首尾呼应,语言上机警华美、勾魂摄魄。或画龙点睛,收束全文;或照应开篇,浑然一体;或引用诗文,点染升华;或抒情言志,余音绕梁;或启人心智,豹尾余响,让人流连忘返,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作文阅卷老师担负着一项为国家遴选人才、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神圣使命,也是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要努力给阅卷老师一个完整、美好的印象。

6.文采文面,忌卷面模糊

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等是高考作文阅卷着重抓的六个重点。那些活泼生动、灵气睿智、底蕴深厚、文采飞扬、妙用修辞、摇曳多姿的语言往往最受阅卷者青睐。文面如脸面,那些有字迹不清、勾画较多、书写潦草、错别字多、标点随意等问题的考场作文的文面,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的情绪,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高考关于善良的作文 第5篇

“来,快来,新鲜的凉茶清热解暑。”不远处有一个刚刚摆好的茶摊,只见老板娘一边吆喝,一边扇扇子。

一听有凉茶,路人纷纷停下,走到棚内,坐了下来,开始边喝茶边聊天。

“老板娘,你可来得真及时啊!”

“可不是吗!这茶又凉有解渴,真是夏日必备,”那人说完,便一挥手,又要了一碗。

“哪里,哪里。”老板娘不好意思的又倒了一碗,“小本生意,服务群众啊!”

“哈哈哈……”整个茶摊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

不远处,一个老年人正神情木然地看着茶摊,那古铜色的脸上已爬满皱纹,嘴唇干得已开裂子,脸色显得很难看,头上不时滚下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他穿着一件早已褪了色的衬衫,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

“大爷,过来喝一碗吧。”看见老大爷没动,老板娘又补了一句“大爷,我看你站了挺长一段时间了,不如来座座,喝喝茶,解解热啊!”

大爷露出了难堪的脸色,他的汗越流越多,喉结上下艰难的蠕动着,“算了吧,我……”他使劲地往下咽了口口水,篡起拳头,转身就走,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大爷,天气这么热,就过来坐坐嘛。”

“是啊,要实在没钱,我们请你!”一旁的茶客也纷纷附和着。

老人迟疑了,缓缓的转过身,看着茶摊,犹豫了片刻,似乎下定了决心,便径直走向茶摊。

老板娘为他斟了满满的一碗茶。“咕噜,咕噜……”他太渴了,三口两口就将一大碗茶喝下。老板娘见状,又连倒了一碗。

老大爷连喝了两大碗凉茶,依依不舍地放下碗,脸色渐渐恢复了红润,他用手擦了擦嘴,显得非常满足。

“老板娘,能把这碗卖给我吗?”老年人一脸的恳求。

“为什么……”

还没等老板娘说完,只见,那位老年人缓缓站了起来,不安的说:“俺有肝癌,怕传染!”便放下钱,揣起碗,走了……

关于代沟的高考作文 第6篇

对于买鞋买衣服,我和父母有不同的概念。父母注重舒适度,而我注重外表,就像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时我们会因为买东西的概念不同而争执起来。

对于食物的看法,我们也有所不同。我的父母认为汉堡、可乐是垃圾食品,没营养,不可多吃。在他们的印象中,汉堡就像是用垃圾做成的,可乐是用来洗马桶的。但是我毫不在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像火车进出山洞似的。他们对奶茶,持有绝对的反抗,说夸张点:觉得喝奶茶就是喝下水道的污水、喝珍珠奶茶就是污水叫老鼠屎、喝椰果奶茶就是污水加塑料。但我觉得奶茶如同仙露琼浆一般,真渴望能天天喝到。

要说我的父母“文化低”,倒不如是跟不上潮流。一天放学回家,开车接我的父亲,脸上像刷油漆一般黑,一股热气。怒气值像水坝里的水一样,只要多加一滴水,水坝就要被冲垮了似的。又像火山快要喷发岩浆,但被巨石给堵住了似的。我疑惑不解——空气像被冻住了一样。

之后我母亲批评,我说我的微信名称为什么是“丧”。说这个是关于死人的——我惊呆了,他们难道以为我要轻生还是做出什么傻事?我连忙解释说这是表示一种心情糟糕,没有精神。我的母亲半信半疑,没有底气的,接着批评我。还有一天,因为值日而精疲力尽,在我的母亲抱怨了一句“我颓废了”我的母亲立马不高兴了,脸像揉成一团的白纸,批评我说“你这是在骂你自己!不许这样说!“我又疑惑不解了,像网络上流行的黑人疑问表情包(我估摸着他们也不知道这个)我不再解释,只好说”说好好好,我错了。“显然我们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时代帮我们的思想分割的截然不同,过多的解释也弥补不了这个距离呀。

奇怪的是——即使我和父母之间有明显的代沟,我们还是能互相谅解——喝奶茶的时候,他们会一边批评,但是并不能阻止奶茶落入我的肚子里。在理解错误理解对方的字词意思后,我们也能互相宽容,即使还是没能懂对方。也许这就是爱,爱让我们之间没有距离,它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和父母。像炉火融化了被动被冻住了的空气,让包容温暖了我们。

关于温暖的高考作文 第7篇

听着,听着,我仿佛已经不感动那么冷了,心中只有春天般的温暖,仿佛寒冷的冬天已去,我就是一朵花,爸爸的爱,犹如甘甜的泉水滋润着我。

聆听窗外的风,似乎已经不刮了,可能是被爸爸这犹如春天般的受所感动了吧。

关于高考的作文 第8篇

一、处理材料常见误区

(一 )照搬照抄 ,不知变通 。 致使行文不简洁 ,不概括 ,因为评卷者对原材料耳熟能详,极易产生反感情趣。

(二 )抛弃材料 ,另起炉灶 。 这就背离了新材料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

(三 )位置不当 ,无的放矢 。 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引述材料 ,或漫无目的地引述。

(四 )材料和观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过渡 、融合 ,材料和观点成为“两张皮”。

二、引述位置及方法

(一)开头巧引原材料 ,引出话题或中心。开篇巧妙引用材料、精当转述或概括原材料精髓,引出话题或中心,能凸显主题,切合“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文章开篇在引用原材料时,要以概括主要情节或中心话题为主,切忌对原材料照抄照搬。在转述原材料后,此时原材料为审题立意提供了引子或启示,不能就事论事,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发散思维,弄清材料的旨意所在,对材料进行精练的点评,用议论或抒情方式提出观点,展开写作思路。

(二)主体运用原材料 ,中流砥柱 ,增强文章说服力。开篇巧妙引用材料之后,原材料的使命并未终结,行文主体引用原材料亦十分重要。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把原材料作为主体部分的情节或论据使用。使用时要有加工和创新,用概括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笔墨引述,摘引述材料中能表现主题的关键词语、语句,不能对原材料进行大段的抄录,否则难免会令评卷老师生厌。这种写法既紧扣原材料,又不是原“料”实录,而是一种灵活运用,充实文章内容,加大文章的论证力度。在行文主体引用原材时,要把材料中能表现主题的关键词语、语句和写作素材、主题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原材料关键词语、语句与写作素材、主题的完美融合,防止出现材料关键词语、语句与写作素材、主题相互脱离,成为“两张皮”,造成机械的引述,有杂凑之嫌。另外,还要处理好与上下文的联系,做好衔接过渡,使行文起承转合过渡自然。最后,运用原材料的位置也要恰当,应放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以突出、“点击”主题,同时让评卷者感到行文“紧密联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达到一箭“三雕”的艺术效果。

(三 )结尾巧引原材料 ,突出深化主题 ,照应题目或开头。古人写文章有“凤头”“豹尾”之说,开头与结尾引述原材料同等重要。可摘取原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词语画龙点睛,突出、深化主题,卒章显旨,达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照应题目或开头,使行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严谨。最后,引用时对原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词语可采运“原词重现”“近义替换”“比喻替换”等表达方式表达,语言简洁精要,切忌凝滞、呆板。

三、引述材料的方法

(一)照搬法。 此法适用于语言短小的材料 ,可根据写作的需要适时地照搬运用。

(二)概述法。材料的篇幅比较长,内容比较丰富,适用此法。因为评卷老师对材料耳熟能详,照搬照抄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从而影响得分。引述时可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加以浓缩概括,可以先删去不太重要的句子,拎出其中精髓部分入文,再把主干句连缀起来,特别是故事型材料,可用“××人在××时候××地点因××原因干了一件××事情,事情的结果或意义如何”这一答建模式概述。

如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报载:19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实验人员把一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之际, 奋力跃出锅外安然逃生! 可半小时后,他们把这只死里逃生的青蛙丢进放满冷水的大锅里,并在锅底偷偷地加热,把青蛙置于温暖、舒适的“安乐窝”中,青蛙开始还悠悠地享受“温暖”,等到它意识到危险时,却全身无力,欲跃不能,终于葬身锅底。

用概述法引述,请看:

青蛙被冷不防地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能奋力跃出锅外;可当他被丢进慢慢加热的锅后,却乖乖地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最终葬身锅底。

这样引述材料,行文精要,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保留下来,突出材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旨意,引述很有特色。

(三)关键词法 。 材料的篇幅较长时 ,要摘引述材料中能表现主题的关键词语、语句,进行引用。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在苍茫的大海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可周围暗礁遍布,岛上住着长着鹰的翅膀的塞壬女妖日日夜夜唱着动人的魔歌引诱过往的船只。它们的歌声非常优美动听。每看到有船只经过,它们就在岛上放声歌唱。而那些船只经受不住歌声的诱惑, 前往小岛, 结局只能是触礁,船毁人亡,成为妖怪们的猎物。

请看用关键词法引述:

古希腊神话中的塞壬女妖, 利用她那充满诱惑力的歌声令无数过往的船只成为她们的猎物。现实生活中,诱惑更是无处不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陷阱,我们要理智,要有一双明辨是非的慧眼,还要有抵制诱惑的意志。

这样的引述,把材料中能表现主题的关键词语、语句,进行引用,突出主题。

(四)夹引式。 不将所给材料连贯地引入议论文 ,而是边引边议,边述边评,这种引述方式一般适用于议论文体写作中。

总之, 高考新材料作文引述材料时, 离不开对材料的思考、加工、整合与创新,要适时、简洁、有度地巧妙运用,做到原材料与写作素材、主题的完美融合,巧妙衔接过渡,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达到“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获得理想的分数。

摘要:高考新材料作文如何处理材料,一直是困扰广大考生的问题,或不用材料,另起炉灶;或照搬照抄,不知变通;或不知何处运用,无的放矢。因为对材料运用不恰当,背离新材料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的要求,从而难求理想之分。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创造,适时、创新运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

关于高考的作文 第9篇

“任务驱动型作文”自2015年出现之后,在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可谓全面开花。作为一种命题提法,主要源自于英美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其核心是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国内部分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學。在此基础上,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张开明确提出“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作为命题的创新尝试,其主要特点是增强了立意的限控性与思考与感悟的针对性。立意表达集中在相对性区域内,不能信马由缰。思考与感悟必须切近材料或材料所指向的领域。从文体限制的角度看,因为高中作文教学强调思辨性,所以一般高考作文都适合写议论文,而对记叙文的写作限制较大。如浙江卷就明确限定写议论文,而多数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出现“谈谈”“阐述看法和理由”等提示,因此,记叙文的写作空间越来越小。据此,高中作文教学应该训练学生将议论文作为高考作文的必备文体,而记叙文则是选备文体。

【李正浪/供稿】

关于温暖的高考作文 第10篇

上个月,奶奶因为慢性胆囊炎住院治疗,住院时共付住院费一万元,出院结算后,通过报销,结果个人只承担了三千八百元,政府给报销了六千二百元。还有这样好的事,我全家都感到特别高兴。但为什么政府会给报销呢?这让我感到特别困惑。

我把困惑说给妈妈听,妈妈笑着告诉我:“因为你奶奶入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呀!以前,许多农村的老人,因为没有经济收入,儿女也不愿给老人出钱看病,他们只能活活地被疾病折磨,他们那无助的眼神,我一生也忘不了。现在,国家的综合国力上升,国家为了减轻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根据我国的国情出发,便规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时,只要出示参保人的有效证件,通过工作人员的检查,确认了是参保的农民,就可以报销住院的费用,减轻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听完妈妈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同时也明白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这一惠民政策,从根源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

高考关于疫情的作文 第11篇

的寒假,一次突如其来的疫情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斗,却饱含着人民的泪水。这场战斗没有枪没有炮,却使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这场战斗中不曾流血,却让许多人丧失了生命。

我大概已经有四十多天没出过家门了,这本来是在学校里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日子,望着窗外那么晴朗的天空,路上却一个人影儿都没见到,我不禁咽了咽口水,心想:如果,我能下去玩一会儿,那该多好呀!可是我不能,妈妈告诉我:我们的祖国妈妈生病了,生了一种叫冠状病毒的病。冠状病毒是一种形状长得像皇冠一样的病毒,它像一只狡猾的蚊子,稍不留意,你就可能被它盯上了。因为它,我们出不了门;因为它,原来的热闹的城市变得安静;因为它,我们的祖国妈妈生了病。我讨厌它。我回到学习桌上,重新打开课本。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的学习通过网上教课。全新的方式、全新的理念,让我有不一样的感受。当老师出现在镜头前为我们授课的时候,我认真听讲、理解每一句话、分析每一道题,我大脑不停的转动、去思考。

因为我知道,只有我现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长大后才能帮助祖国,成为像英雄那样的人。

关于高考作文的解读 第12篇

(一)符合题意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一道高考作文题可以分解为“标题”“材料”和“注意”(或“要求”)三个部分。但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题都必有这三个部分,“标题作文”就可能没有材料,“材料作文”也可能要你自拟题目,“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提倡考生自拟题目。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哪一项审读漏了、理解错了,都可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是高考作文的致命伤。因为任何一篇作文,即使符合评分标准的其他要求,只要不切合高考作文题的题意,都不可能得高分,甚至得分很低。近几年的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或话题作为内容范围,由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在这种情况下,符合题意是比较容易做到的。

符合题意是作文的首要问题,“符合”的含义是恰当、适当。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从内容的选材到思想的定位,都比较宽泛,要求也相对灵活,但一定要“符合题意”。例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大前提,你就不能写“假如”不成立,“记忆不可以移植”,大前提没有了,何谈移植呢?所以要先承认前提条件,然后或记叙、或议论,都可以。“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不然就会无的放矢。所谓“符合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符合题意”,主要是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主题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是审题。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严重偏离题意的,即使文字功底再好,得分也不会超过20分,就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审题立意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一步。

(二)审题

要做到“符合题意”,就必须过好审题关。高考作文试题一般由题目、材料、要求(注意)三部分组成:或完全式,三个部分都具备;或省略式,某部分不出现,如要求自拟题目。审题就是审读作文试题各个部分的文字,力求正确理解,做到不漏、不改、不误。所谓“不漏”,即全面审题,不遗漏任何要求;所谓“不改”,即准确审题,不随意改变试题的要求;所谓“不误”,即正确审题,不误解题目的要求。

要做到这三点,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审明概念。题目或题干中的重要概念是命题者设置的限制,是考试作文内容取向的依据,如果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明,常常会失之千里。

2.审明主旨。文有文眼,题有题眼。所谓题眼,就是题目的表达重点或主旨所在。题眼不明,就会造成文章中心不明。

3.审明关系。许多命题中往往有两个或多个概念,或事理、事物并存,这时,就必须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正确理解题意,才能保证文章结构详略得当。

4.审明题材。为了防止“移花接木”,高考命题一般都会对取材范围有所限制。跳离限制,就会有“不符合题意”之失。命题对取材范围的限制,一般体现在时间、空间、数量、人称以及材料的性质、类别、范畴等方面。

关于高考数学复习的“六点”探索 第13篇

从近几年的高考数学试题, 能窥出命题者命题思路的一致性:“出活题”。他们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具体的指导思想, 着重考查学生的“三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和“四能力” (运算能力、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并着重考查数学思想和方法。

所以我们在复习中, 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多做一些有关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甚至类题教学、变题教学等训练, 积极地探索“活题”的解答方法, 迅速提高“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等四个层次, 才能使学生在考场上发挥出高超的答题水平。

二、努力夯实基础知识, 提高数学素养

众所周知, 数学这一学科, 极其重视基础。它告诉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切忌“好高骛远”。人们常常会提到“数学素养”这个词, 其实, “数学素养”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 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特征。通常说来, 具有数学素养的人, 非常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 他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常常表现为:1.在讨论问题时, 特别习惯于强调定义 (界定概念) , 强调问题的存在条件;2.在观察问题时, 特别习惯于抓住其中的 (函数) 关系, 在微观 (局部) 认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做出多因素的宏观 (全局性或全空间) 考虑;3.在认识问题时, 特别习惯于把已有的十分严格的数学概念 (对偶、泛涵、随机、相关、混沌、周期性、非线性等概念广义化) , 用来认识现实中的问题。这些素养, 并非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大量练习与积累。所以, 我奉劝那些数学分数能够稳定在100分以上的学生, 都要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加以百倍的重视, 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对照《考纲》, 快捷地找出基础薄弱的环节并给予速歼。只要你的数学素养上去了, 在考场上就能从容应对了。

三、深入理解思想方法, 强化融会贯通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根本。如若不能正确地掌握它, 并将其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 在数学领域里, 就无异于“白痴”。高中数学思想主要有“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一般和特殊思想”等;数学方法主要有“代入法、换元法、消元法、配方法、反证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等。在复习中, 我们应该强化对这些思想和方法的深入理解, 并对其“主要特征、实施步骤、注意事项”了然于胸。近些年来高考命题中的热门话题——分类讨论, 其中就含有很多的参变量问题。我们在练习时, 就必须多做一些思考与分析, 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该题究竟需不需要分类讨论?为什么对它进行分类讨论?分类的标准该如何确定?该用何种方式进行讨论?对其结果该怎样综合?要想将这几个“?”全部变为“!”, 我们就必须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 不断地熟悉、悟透、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 进而达到融会贯通, 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

四、充分关注创新题型, 适应热点试题

担纲高三毕业班数学课的教师, 常会发现高考命题者总是会打破前一年的模式, 在试题的布局上做出一些尝试性的调整, 于是, 一批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新型试题涌现在试卷中, 这些试题内容立意深、情境设置新、设问方式新、题型结构新, 十分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 而且也成了近些年的热点。它主要考查的是:1.学生面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 能要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收集信息, 能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独立的思考、独立的探索、独立的研究,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能读懂并理解在中学教学内容中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 然后再根据这个新的知识做出进一步的演算和推理, 能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些新型的试题, 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 且在高考试题中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因此, 关注这些问题, 研究这些问题的特点, 探索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思维规律与常用方法, 就显得颇为重要而迫切。

五、学会优化解题过程, 追求解题质量

少费时多办事才能提高答题效率。在解题上, 必须牢牢地抓住“数”“式”“形”三个字;在审题和语言的表述上, 能够实现“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自如转化;对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 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 更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 追求解题质量。在复习中, 要注意不断积累选择题的解题经验, 注重“小题小做”, 除直接法外, 还能将排除法、检验法、估计法、特殊值法、数形结合法等灵活运用。这样便能以最少的时间, 换取最多的分数, 以腾出更多、更充分的时间来思考解答难题。在做解答题时, 切忌“小题大做”, 只要以简明、扼要、规范的语言, 写出“得分点”即可。

六、注重题目本身立足点, 提高做题技巧

关于08年高考作文题的几点思考 第14篇

一、作文题类型求新求变

纵观2008年高考作文题,话题作文只有两个,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 为题;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而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各有8个,例如: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北京卷、海南、宁夏卷、辽宁卷、福建卷、湖南卷、江西卷都是材料作文。广东卷、江苏卷、天津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北卷、重庆卷、安徽卷都是命题作文。其中,命题作文又呈现出新的景观,单纯命题作文只有三个,它们是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其余5个命题都是由叙述材料引出作文题,比如上海卷:“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我们姑且将它叫做材料型命题作文或新材料作文。综上所述,08年高考作文题求新求变,它打破了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三足鼎立的局面,出现了话题作文降温,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秋色的局面。同时,命题作文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出现单纯的命题作文,而是材料型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正式亮相于高考舞台。

二、作文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突现

纵观历届高考作文分值,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08年高考更加突现这一信息,作文的主体地位,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彰显。0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总分160分,作文分值第一次提高到70分,占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四,作文地位不容忽视,“得作文者得天下”已成共识。

三、作文题限制有所增加,内容呈现多元化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显露出开放性与限制性并存的新特点。在话题作文形式还没有出现以前,高考作文对文体、内容及其它的要求比较严格。话题作文出现以后,对文体、语言等要求逐渐放松,直至“文体不限”。然而,由于许多考生写出“四不像”作文,作文中缺少生动记叙,缺乏深刻推理,脱离生活实际,胡编乱造,无感情因素可言,因此,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实”、“内容丰富”等要求。并且,大多省市都由以前话题作文时开放式的“体裁不限”改为“文体自选”。2007年,湖南卷以“诗意的生活”为话题,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2008年湖南卷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或哲理,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偏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说明文;江西卷要求必须写一封信,一定要有书信的格式;山东卷要求“文体特征鲜明”;海南、宁夏卷要求“确定文体”;辽宁卷、福建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要求“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北京卷要求“展开联想,文体自选”;湖北卷要求“展开联想”;湖南卷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安徽卷要求“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四川卷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另外,08年高考作文题内容积极向上,坚持开放的原则,试题有较强的启发功能,能让每位考生有话可说。占作文题近一半的材料作文,不限话题,指向宽泛,允许考生自由解读。如全国Ⅰ卷、北京卷、四川卷直击现实,关注生命、爱心、感恩,可让考生自由抒情,彰显人性之美。全国Ⅱ卷、江西卷以自然立意,启迪思维,引发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思考。并且,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皆无强制性主题的限制,便于考生自由驰骋。

四、作文命题思想关注多彩的现实世界、思辨的精神世界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这是高考命题的出发点。审视自我,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展示出考生特有的人格魅力、品质、文化修养、认知能力、价值观及情感倾向等。这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内在要求。08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一年,也是中华民族情感最丰富的一年,关注现实是这一年作文的一大亮点。这一年高考作文题关注自我与他人,关注自然与人类,关注生命与情感。全国Ⅰ卷直接运用震灾的材料;北京的小作文用45个字对地震的废墟中一只时钟停在了2点28分的漫画写出自己的感想;四川卷以“坚强”为话题,直击现实,直击未来,直击那蕴藏着的真实的情感和生命体验;安徽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感动现实中的人和事,这是关怀,这是感恩;江苏卷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封信;重庆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既关注自然,也关注生活;全国Ⅱ卷、江西卷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湖北卷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立足于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上海卷以“他们”为题,立足自我,关注别人的生活,关注别人的情感,关注别人的思想;天津卷以“人之常情”为题,关注你我,谱写真情,凝聚爱心。它们都和现实紧密相连,正如韩愈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高考选拔人才之关键。08年高考更加关注理性精神、体验和领悟,内在要求是考生以自己所知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带之情感人。这些充分响应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广东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引导考生用思辨态度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辽宁卷要求考生谈看法,谈认识,谈体会;浙江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意在让考生体悟生活,感悟时代,抒写人生情怀与哲理;福建卷三种不同的选择,形成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江苏卷“好奇心”使人质疑,使人有所发现,使人产生智慧,使人变得高尚,使人烦恼,使人平庸,彰显着强烈的理性色彩;湖南卷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和哲理启迪考生的观察、体会和哲思;山东卷以“春来草自青”为题,用自然现象暗含自然规律,引发考生对社会规律、人生哲理的思考;湖南、宁夏卷,母女放生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综上所述,足以展现今年高考作文题极富思辨的思想。当前,社会不断呼吁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无思辨便无创新。所以,今后,高考作文将青睐于富于思辨色彩的命题。

上一篇:大学生应该读的书单下一篇:店长的角色定位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