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2024-05-21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精选11篇)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第1篇

柴达木盆地简介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北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内陆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腹地的柴达木沙漠在中国八大沙漠里居第五。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第2篇

这里大部分属于山倾斜平原,堆积着大面积细土质冲积物,因火焰山横卧在盆地中央,使潜水位抬高,在山体的南北缘形成一个溢出带,造就了南、北两部分绿洲,成为吐鲁番盆地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基础。吐鲁番盆地山区面积为9850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59863平方公里。

吐鲁番盆地的地势特殊,四周环山,其北面的博格达山的主峰海拔达5445米,而盆地中的艾丁湖面海拔-154米,在这样短的水平距离内,高差竟达5600米,堪称自然界中的一绝。

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5500米以上为极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人体机能会严重下降,有些损害是不可逆的.。没有人能在这个高度呆上一年。即使藏民和夏尔巴人,一般也都生活在5500米以下的区域。

海拔最高的建筑群——布达拉宫 第3篇

相传公元7世纪初,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意建造了这座宫殿,后来它经过不断的重修,成为了历代达赖的冬宫。

布达拉是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佛教圣地。宫殿位于日光城拉萨市西北的,布达拉山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有51个足球场那么大。大小房间共1000余间,分为红宫和白宫两个部分。红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和各种佛堂,内藏大量的艺术作品和珍贵文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日常生活起居、举行各种活动的地方。

海拔最高的水疗 第4篇

乘坐360度旋转缆车上到海拔3000米的山顶。在Jacuzzi水疗浴缸里享受着水疗浴缸服务一大群人挤在水疗浴缸里仰望着天空旁边有小帐篷用来换泳衣和淋浴,很多人一起喝着香槟,跟朋友畅饮啤酒,泡着Jacuzzi聊天很不错。

铁力士山是瑞士最著名的阿尔卑斯山峰之。这座海拔3238米高的山峰地处瑞士中心地带,从琉森(40分钟)或苏黎世机场(90分钟)均可方便到达。朋友Andre的家在琉森,吃过午饭开车前往铁力士山下的英格堡镇。约40分钟后,我们已经站在铁力士山的山谷缆车站里了。

入住著名的lglu酒店后,Andre带我继续坐缆车游览冰洞、冰川、打了雪仗,吃了著名的Moevenpick冰激凌,山顶全景餐厅有特色的烛光涮肉火锅晚餐。餐厅的装饰是瑞士木屋风格,全部用木材装饰,入口,阶梯和餐桌上都点了白色的蜡烛,配着轻快的瑞士民间音乐,气氛非常好。

柴达木盆地海拔 第5篇

柴达木盆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内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四川省东部。盆地四周被山岭和高原环绕,盆地内部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只有成都平原的地势较为平坦,像一把扇子斜铺在盆地的西部。

参考资料二:

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柴达木盆地

★ 灾难电影绝命海拔观后感

★ 玉龙雪山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

★ 最低工资制度

★ 最低保障申请书

★ 影评最高电影

吐鲁番盆地海拔是多少米 第6篇

吐鲁番盆地四周为山地环绕,吐鲁番盆地位于(90E°、43N°)附近,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一段,高度都在3500~4000米之间。其中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南部的觉罗塔格山,一般在1500米以下。而紧邻盆地南部山麓的最低部分的艾丁湖面却低于海面154米,是中国最低的洼地。

如果以周围山脊线为界,面积50140平方千米,其中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有4050平方千米,盆地边缘群山环抱,最高的博格达峰终年积雪。盆地中部有二列东西向低山,北为火焰山,低于900米;南为觉罗塔格山,约1000~1500米;两者之间为绿洲。

火焰山为天山南麓冲积扇,多砾石戈壁,地下水丰富,坎儿井(地下引水渠道)从此开始引水。盆地降水稀少,平均年降水吐鲁番城16.4毫米,托克逊城6.9毫米,北部山地300~400毫米,高峰有积雪,为盆地主要灌溉水源,故盆地三个主要绿洲(吐鲁番、鄯善、托克逊)均位於接近水源的中部偏北。

吐鲁番盆地气候特征

吐鲁番盆地属大陆荒漠性气候,干旱炎热,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有过49.6℃的纪录,6~8月平均最高气温都在38℃以上。中午的沙面温度,最高达82.3℃,因此这里自古有“火洲”之称。

日照时间长,全年约3200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由于盆地气压低,吸引气流流入,这里也是中国有名的“风库”。达坂城吹下的春季风暴,每秒达50米,七角井吹下的大风,曾吹翻过车辆。

西藏海拔最高的地方是什么地方 第7篇

西藏北邻新疆,东接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周边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国家及地区接壤,陆地国界线4000多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

★ 塔里木大学录取分数线

★ 哪些美国大学的性价比最高?

★ 西安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

★ 山东公布选调生合格线 其中青岛分数线最高

★ 北京吉利大学录取查询分数线

★ 海军工程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

★ 中国大学土木工程大学排行榜

★ 重庆的大学有哪些学校及录取分数线

★ 东南大学分数线

骑行·海拔最高的兜风 第8篇

疯狂单车云中漫步金山

行程:中尼公路也是318国道的最后一段,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经过日喀则,翻越5200多米的加错拉,到海拔1200米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全程约890公里。

坐骑:钛合金车架的自行车,变速选择了经典的SHIMANO LX套件,轮组、车座、头盔之类的也配的是同档次,综合造价八千多元人民币。

拉萨到日喀则基本都是平路,路况也非常好,一路和雅鲁藏布江相伴,骑行起来非常惬意。沿途能见到各地在雅鲁藏布江这一段的绿化林,造就世界上最大的峡谷的雅鲁藏布江居然那样平静清澈。

过日喀则不久就是著名的拉孜。拉孜地处日喀则地区中部、念青唐古拉山最西部。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光明最先照耀之金顶”。曲下镇内的达昌木切寺是萨迦教派在拉孜的第一大寺,朝佛者络绎不绝。位于县城以北、拉孜雪脚下。拉孜雪是西藏著名的“拉孜腰刀”生产加工基地。

拉孜的拉孜曲德寺是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责成修建的,是第五世达赖喇嘛规划西藏佛教寺院所建的13座自建寺和13座改换教派寺斋之一,属格鲁派,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拉孜曲德寺的整体建筑风格、建筑群布局与扎什伦布寺十分相似,宏伟壮丽,殿宇重叠,毗连错落,金碧辉煌。每年藏历元月15日,拉孜曲德寺要隆重举行未来佛(弥勒)迎佛节宗教活动。

翻越5200多米的加拉错山口就开始进入珠峰景区了,下山不远就是定日。沿途有两百来公里在修路,从土路铺装成柏油路。但我这次是赶不上他们完工了。土路真难骑,好在路边上有30厘米宽,50厘米高的与路通长的水泥路基石,就像大城市里人同道的“马路牙子”一样。实在无聊,我干脆连自行车带行李,整车端上了这个特大号、特长的马路牙子。虽然左右晃动的余地小而又小,但平多了。而且人在紧张中也不容易犯困。我就这么着,骑了三十多公里。

定日附近有好几个远眺珠峰的观景台,可惜珠峰一直躲进了云层深处难得一窥。这段路的附近却与前几段不可同日而语了。很多时候只能用那些形容天空大海一类的词来形容这里,虽然不及川藏线的景色秀丽多姿,但延绵的雪山真是大气磅礴,目所难及。难怪有人说这里即使相机广角再大,画幅再大也是不够的。这条路要经过的拉龙拉和亚汝雄拉两个五千米以上的山口,是翻越喜马拉雅的最高点了。亚汝雄拉山口海拔5120米,经幡密布,山口的空地上早被来往的信徒堆满玛尼石形成了一大片的塔林,而塔林的极远处就是延绵不断的雪峰,那一刻,才会真正有站在世界之巅的感觉,仿若梦境。而从山顶一直蜿蜒到山谷的公路又何尝不是人类的坦奇迹呢。这一路下山的一百多公里,竟然要从五千多米的海拔一直下至尼泊尔境内的一千米左右,垂直下降超过四千米。本以为会是 段非常爽的下坡了,结果遇到超大的逆风,加上都是沙石路面,速度只有十几公里,甚至比上坡还慢。真是空欢喜一场,后来听说这段路大概因为地形的缘故,十之八九都是很大的逆风。

聂拉木是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的最后一个县城,这个偏远的小县城居然像模像样,虽然不大却也是五脏俱全。从聂拉木到口岸樟木是异常美丽的一段峡谷,真正是五步一换,十步一景,每过几分钟就忍不住停下来拍照。峡谷深邃陡峭,山峰直插云霄,奇峰怪石林立,树木郁郁葱葱,山谷里总是飘着一层雾,峡谷四周更是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瀑布,空气湿润得让你分不清是雾气还是雨丝。

沿路下到最低处就是口岸樟木。这个不大的镇子因为沿公路而建,由很多个“之”字形弯组成。因为这里水汽交汇,长年都罩在亚热带雨雾之中,远远望去,宛若隐在仙境一般。与先前的高原雪山的风光自是慢又大不一样,才猛然让我想起,原来我已经用自己的脚翻越了世界屋脊,翻越了喜马拉雅。

老爷摩托乱世行大勇

行程:加德满都-博卡拉

坐骑:我的Royal Enfield摩托车复古味十足,排量是350cc,四冲单缸,车身尺寸比一般摩托起码大上两号,消音器调校成非常有冲击力的突突声,很远就能从其他摩托中把它分辨出来。前后轮都是传统的钢丝轮圈,前后刹车也不是现在流行的碟式刹车,而是老式的机械鼓刹。要知道,现在很多自行车都是碟刹了。

在某个特定时期,旅行梦想和交通状况发生冲突的时候,能迎来一次客观上不得以的摩托旅行。

当地时间2008年6月11日晚,尼泊尔前国王贾南德拉依照尼泊尔新政权的要求,搬离了位于首都加德满都市(简称加都)中心的纳拉扬希蒂王宫,开始了作为一名平民的生活。有评论认为,贾南德拉搬离纳拉扬希蒂王宫,标志着在尼泊尔统治了两百多年的沙阿王朝结束了最后的篇章。

2006年的尼泊尔兵荒马乱,毛派和政府军在加德满都谷地(通常是指首都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几乎连在一起的城市)之外的地方对峙,反对当时国王暴政的各界人士发起了全国范围的罢工,全国交通除了飞机,其他的都陷入停滞状态;在发生了几起焚烧汽车的事件后,没人敢包车给游客。但是我的几个好朋友居然在那个时候过来投奔我!一般对于背包客来说,在加德满都本地随便玩个两天就够了,他们还想去博卡拉徒步呢,怎么解决他们的交通问题让我非常头疼,看着空无一车的公路,我真是一筹莫展。突然,我所居住的泰米尔地区拐角转过十几辆摩托,拉着硕大的横幅标语,后面跟着上千人的游行队伍,我们当时眼前一亮——为什么不骑车去博卡拉呢?

简单说说尼泊尔的公路交通现状,尼泊尔是山地之国,从包含八座高度超过八千米雪峰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部地区,到尼泊尔南部的印北平原只有区区200公里之遥,首都加德满都到度假胜地博卡拉的直线距离也只有200公里,但是公共汽车最快也要开六个小时,别觉得慢,60年代末的嬉皮士时期,从加都到博卡拉可是要开一周的车的!基本是逢山开路、遇河搭桥这么过去的,现在这条公路是中国援建的,号称“高速公路”。高速的概念就是最快时速不到40公里,常常两车交会的时候还要一辆车等在略宽的地方让另一车先过,而且一直是盘山道,上下落差在千米之上。不过风景可真是好

呀,公路边的Trisuli河是白浪漂流的起步河流,远处就是连绵的喜马拉雅雪峰,驾着铁骑,盘旋在“高速公路”上,那叫一个爽!

再说说我搞到的摩托车,是一个在老牌车友中非常有名气的英国皇家军车,牌子叫Royal Enfield,属于英国上世纪的经典老牌子。在1893年The Royal Enfield ManufacturingCompany Ltd公司正式成立,在1901年正式制造机动摩托车,同时也是生产军火的品牌,其产品可追溯至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人手中的步枪。

我花了20000卢比,买了这辆1986年的二手车,除了启动的时候有点困难,基本上没有其他毛病,另外我也不担心它会发生什么故障,因为如此简洁的车体结构,不大容易有问题。我的摩托属于过时的经典车型,甚至是非常古典。据说从二战那会儿到现在基本上外观没有什么变化,全车身都是金属件,没有一个部件是塑料或者玻璃钢的,非常圆润、金属感十足,绝对是男子汉的首选。

那就上路吧。我们找了五辆车,当然包含各种摩托,从摩拳擦掌的国内背包客里挑出五个骑手,再驮上五个乘客,带着几张人民币,各自把背包扎好,一早就离开加德满都出发了。

当地局势仍然动荡。游行的人群为了增加示威的威力,各派队伍组织了很多的纠察队,把市区道路用燃烧的轮胎分割成一段段点燃,黑烟漫天。纠察队还手挽手把道路封闭起来,强迫路人一起游行,尤其是我们这样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但是我们是游客呀,尼泊尔人对游客的态度可不是一般的好,往往是远远看见我们靠近,就大声吆喝要我们停下来,真靠近停下来后看见我们是外国人就让开一个小缝放行了,合计过了五道这样的民间的关卡,三道警察设立的关卡,这样过五关宰六将地冲过关卡,终于到了加都谷地的山口上,这最后一道关卡是政府军控制的,严格地检查了我们的各种证件后也顺利地放行了。

再之后的路途可就有毛派游击队出没了,气氛陡然紧张,看不到一辆车,不过我们可就爽了,由着性子加速占道,去途不是很熟悉,也没有看到几次路障,但是开了近八个小时,天色擦黑才到博卡拉。博卡拉和加都完全是两个世界,大家都挤在路上载歌载舞,非常兴奋,一打听才知道国王已经对民众的要求让步了。

在博卡拉找个靠湖的旅馆住上几天,也是非常享受的。随便哪个旅馆的房间,窗帘一拉开就可以看到后面的雪山,风景很棒。到了那里,实在懒得去找徒步的朋友,于是很安心地骑着摩托车闲逛。骑着摩托车穿过博卡拉的小乡村,到sarangkot山,去静候壮丽的雪山日出,看太阳把各个雪峰逐个点燃,实在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或者在夏日白天租个小艇,划到费娃湖中央,除去全身衣服,跳入冰冷的雪山融水中,那叫个凉快!或者骑上落满尘土的摩托,绕着费娃湖骑到西边的世界和平塔山上,俯瞰美丽的湖和博卡拉。如果不是战乱时期,尼泊尔的年轻人平时都很喜欢骑摩托车,当一个外国人穿行在他们中间,他们会给你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把你围在中间,一群人帮你护航,实在爽快至极!

户外探险提示

尼泊尔虽然没有被英国殖民,但是不可避免地受英国影响非常之深,车辆是靠道路左侧行驶的,左转不需要看红绿灯,但是右转一定要当心。

尼泊尔山路上印度的巨大货车非常多,而且都配着噪音极大的音乐汽笛,绝对不会避让行人和小型车辆,一定要及时避让,非常危险!

沿路有很多的小镇,不需要特别准备吃的东西,带点水就足够了。

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 第9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海拔最高牧区案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区的特点,体会牧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

2.过程与方法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牧区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饱满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区特点。

难点:从地图和相关的资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2.准备“青藏高原”歌曲

教学流程: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什么地方呢?哦,你们领略过我们平原的秀丽美景,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到海拔最高的牧区看看,愿意同老师同行吗?

新课教与学:

在去之前,那我们先了解一些关于海拔最高牧区的有关情况吧。首先是我们要知道牧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情况。请同学看图。我们再了解牧区的气候,气候由哪两个因素组成,牧区的气候特点请同学来说一说。(终年气温较低,日温差较大)

我们了解了牧区的基本情况后,你觉得要去牧区选择什么季节去最合适呢?哪些人不适合去高原牧区呢?那我们应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呢?(汽车、火车、飞机)有没有同学知道关于青藏铁路更多的信息呢?(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困难,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总长1142KM,累计投资88.9亿元,建了整五年时间。)那青藏铁路建成以后对青藏地区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好,我们准备很充分了,那我们就出发。我们从南京坐火车,走京沪线到陇海线,在到兰青线,日过三天,火车行进在青藏线上,各位旅客请注意,前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放眼望去,你们看到什么了呀?看到这个场景,我想起曾经遇到一个游客,他说:“青藏地区看来没有纯粹意义的农民,而有纯粹意义上的牧区和牧民,你们觉得呢?”(青藏地区的耕地很少,即使从事农耕的农民也会饲养少量的牲畜,他们是完全依赖畜牧业的牧民。畜牧业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另外,在青藏牧区,除了我们刚刚看到的绵羊、山羊外,你知道还有什么优良的畜种吗?(牦牛、藏羚羊)好,让我们一起去近距离的接触它们吧。展示图片牦牛,在这图中你获取的有效信息还有哪些?展示图片藏羚羊,藏羚羊是我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它们之间也有逃脱不了的命运,看!远处这场景,你最想说什么呢?

了解牧区的大致情况,让我们走进牧民,了解更多我们想知道的牧民生活吧。吃(展示图片):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穿(展示图片):藏族同胞居住在青藏高原,那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他们所穿的藏袍,袍袖宽敞,当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以调节体温,同时有利于起居、出行。另外,藏袍腰肥襟大,白天当衣穿,晚上则可以当铺盖,和衣而眠。除此,藏胞在放牧、耕作中,遇到天气多变而需要调节体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而把袖子褪下来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地形成了穿着习惯,也就是在气温正常时,藏胞们穿藏袍时,一般只穿一只袖子。住(展示图片):了解牧民从游牧到定居的生活变化。行(猜猜看):根据牧区特色和条件,藏族同胞平时靠什么而行呢?

各位游客,我们的旅游接近尾声了,前一段时间都是我说你们听,接下来,我想听听你们对这次旅行的感受,谈谈当地的自然环境对牧区生活的影响,怎么样?规则: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感谢各位对本次活动的积极参与,跟大家一起度过的时间我非常愉快。欢迎各位下次再来我们牧区看看,相信我们的牧民生活会越过越好。最后我代表藏族同胞送上我们珍贵的礼物──哈达,祝福各位身体健康,生活愉快,万事如意!再见!

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 生产方式

地势地形 自然条件 (决定)

气候条件 生活方式

教学设计体会:

新课程要求建构的主导不是学科知识的给予,而是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是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这一要求,我在教学设计时多从学生的视野出发,以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为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相关的知识,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这是本教学设计的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整合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从自然环境到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牧区生活再到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同时也体现了教材运用的灵活性。第三,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和捕捉。

不过,在整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需要各位批评指正,我自己觉得最大的缺憾是在课堂中一些问题的设计不够严谨,指向性不够明确,以致于学生“答非所问”。面对学生的“答非所问”又不能很机智地转化,所以,本人觉得个人素养急待于提高。

附件:

(1)酥油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了它。酥油是似黄油的一种乳制品,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的脂肪。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酥油滋润肠胃,和脾温中,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颇高。在食品结构较简单的藏区,能补充人体多方面的需要。

(2)糌粑是藏族的主食。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是以青稞磨成粉为原料,经炒熟后,以酥油为粘合剂制作而成的。其做法是:先将酥油溶化在热奶茶中,然后加上适量的青稞粉,搅拌成团状后,用手捏成形状后直接进嘴吃。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人民的传统食品,而且作为藏餐出现在拉萨的主要饭店,成为招待外宾的重要食品。

(3)浙江: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为4898万人

西藏:土地面积为1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藏族占全自治区总人口244万。

青海:面积7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96万

(合计相当于19个浙江,人口只占浙江的七分之一)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我的心情无比轻松快乐,学生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我很感动。再通过老师的及时肯定点评,学生积极想要展示自己的欲望被点燃,得到肯定和认可后,又很满足,我觉得这堂课对我来说很有收获。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她必然会和社会上的很多领域相联系,成功的教育最终必然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正如,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教育为改良社会而设,为教育社会人才而设”。他所创立的“生活教育”内涵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生活在社会之中,最终必将走入社会。那他们需要什么呢?需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需要走上社会后最有用的基础知识和提高自己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而这些正是新课程下教育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

(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知识,课堂里安安静静,师长高高在上。而新课标要求师生互动平等和谐,当学生处在这种宽松、民主、愉悦的状态时,最容易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有效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求知。而且还能充分利用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创设有兴趣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学会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学促教、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增长了知识,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肯定的需求和欲望,当这种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明显增强,不仅仅是主体行为的参与,更是主体情感与思维的参与;不仅仅是主动参与课堂的讨论、回答、辩论、表演等活动,更是注意力、好奇心和兴趣的高度集中,是思维激活与发展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在课堂上及时肯定,适度表扬也是可以借鉴的好方法。

(三)这堂课通过海拔最高牧区案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地理环境、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方面分析牧区的特点,体会牧民如何利用不同的自然条件安排生产生活,感受多姿多彩的牧区生活。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的形式进行教学,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其实也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培养,也符合当今教育目标的要求,故花去大量时间我觉得也值,最主要的是学生有了这种意识,变书本的知识可以为自己的生活所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不失教育的目的,更加彰显了历史与社会课开放性的特点。我们正在实践着新课程,正在摸索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将使每个同学在情感、智力、能力各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这也是我们所有实践新课程的老师们最大的心愿。

(四)长期以来,人们把课堂学习转化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把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把教材内容的学习转化为考试要点的学习。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也绝非只是教材内容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的交往、交流、对话和合作中不断地生成着新的知识,如同课程专家所言: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通过充分、大胆利用学生资源,创设情境挖掘学生的教学资源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唱主角,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当然,如何有效、高效的用好这些资源,有待我们继续研究和实践。

(五)在这堂课中还值得肯定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渗透着思想教育,比如在讲到藏羚羊的生活环境时提到青藏铁路给藏羚羊让道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激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热情。还有对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的理解及尊重,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了解到祖国大家庭的各民族的民族风情。

拉巴斯——海拔最高的首都 第10篇

拉巴斯极富山城特色。城的四周由群山包围,东面是连绵的雪山,终年白雪皑皑。海拔6 462米的伊利马尼峰距拉巴斯不远。全城以拉巴斯河岸的穆里略广场为中心,依山势向四周山左扩建,犹如一个巨大的体育场看台。低处是高级住宅区;中部是行政中心和商业区,有总统府、政府宫、大使馆、高等学府、大小商店;高处是印第安人住宅区,大多是简陋低矮的住房。

穆里略广场的中央耸立着南美争取民族独立的先驱者佩德罗.多明戈.穆里略的铜像。广场附近有政府机构和国会大厦。白色的总统府是三层小楼,建筑新颖别致。门前的卫兵还穿着传统的天蓝色上衣和红色长裤。另外,还有古色古香的大教堂。

穆里略广场的四周为老城区,道路狭窄,房屋低矮。广场向西不远是圣克鲁斯元帅大道,路面宽阔,其长度从城西北向东南,成对角线贯穿全城。它是闻名全国的主要街道。

拉巴斯的蕾瓦瓦纳科公园绿草如茵,外来鲜花盛开。园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印加帝国古城遗址和美洲最驰名的古道——太阳门。太阳门用整块巨石筑成,上面有人形浮雕。每年9月21日,当旭日初升时,阳光恰好从门中央射出,颇有神秘色彩。在拉巴斯附近,有人发掘出一座古城的遗迹。学者认为,这是印加时代一个古帝国的首都蒂瓦纳库城。据传说,它建于公元前1600年,古城建筑雄伟壮观,别具一格。遗址中有一座扩音壁,石壁长43米,有圆孔。人们把耳朵贴在圆孔上,可以清晰地听到远处对着石壁说话的声音,宛如中国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古人艺术创作的结晶。

从零海拔到最高极 第11篇

时间:共12天

车辆:八人两车,庆铃QL 6470DL11,2.6L排量陆地龙

难易程度:★★★★☆(雪域高原,部分路段艰险,后半程均在高海拔地区行车)

冒险指数:★★★★(冒雪翻越多个5000米左右的山口,江达至昌都段,通麦天险等)

路况指数:★★☆ (70%是柏油路面,但高原山路海拔落差大、弯急路滑)

费用指数:★★★ (消费较低)

景色指数:★★★★☆(高原风光、藏地风情)

总花费:两车八人共花费18500元,其中油费6360元;路桥费3650元;食宿费、门票费8590元;人均2325元。

在这个浮躁的快餐文化年代和商品社会里,西藏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国人的终极精神家园和心灵的归宿,西藏是个值得将一生的梦想所托付的地方。而惟有驱车自驾,才能感受到进藏之旅的无限艰辛和大气之美。当你翻过一个个海拔5000米上下的山口,当你跨过一条条大江大河,西藏的壮阔和绝美就已经占据了你内心关于风景的所有记忆。无论走哪条线路进藏,西藏都无比慷慨地展现着她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眼睛捕捉着不同的景致,不同的心灵感悟着不同的神圣,西藏教会人思考关于美,关于爱、关于生命的一切……

这次我们八人由上海出发,分乘两辆越野车,跨越上海,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四川和西藏等七省区,最后直抵圣城拉萨,完成了一次由零海拔至世界屋脊的跨越之旅。

第一阶段:

上海-南京-徐州-开封-郑州-洛阳-西安-汉中-成都(2410KM)

[驾二天、玩一天,海拔最高点:姜眉路秦岭山门,1650米]

为了将风险降至最低,我们的两辆车在出发前几进修理厂,从内到外进行了全面的改装和加固。由于排量大、油耗多,加装的副油箱是对续航能力的有力保障。耐低温的润滑油也是高原驾车所必不可少的。由于是两辆车结队出行。每辆车上的车载电台就成了通报路况、保持联络的重要通讯工具。考虑到部分路段路况很差,每辆车各备了两个备胎。其他如修车工具、牵引绳、撬杠等必备用品也都一应俱全。甚至还准备了帐篷、睡袋等露营装备,以备遇有紧急情况时使用。

带着进藏的兴奋,一口气从上海连续高速驾驶了1500公里,第一天就赶到了古都西安。高速路上120KM/H的连续奔波似乎只是为了在特定时间内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一想到在

天之内连续跨越五个省市,这种时空变换的乐趣和新鲜感恐怕在后面的行程中无法再体验到,枯燥的旅途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许多。

翻越秦岭的这条姜眉路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褒斜栈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指的就是这条路。姜眉路的沿途风景依旧如三国时期一般写意,甚至让人不敢相信这里竟然是属于西北地区的一片沃土。

在西安到汉中的高速公路尚未开通之前,姜眉路无疑是最安全迅速的一条穿越秦岭的公路。褒斜道始终沿河谷地带蜿蜒伸展,道路两旁的油菜花和麦田黄绿相间,仿佛油画里浓浓的色块,远处的秦岭山脉上依稀闪烁着雪影。沿着河道,海拔在不经意间缓缓抬高。忽地悟出古人选择这条峪口开辟褒斜道的真由原来这里在秦岭的崇山峻岭当中是最易通过的一条谷口,相对于其他几条栈道而言,褒斜道整体最为平缓。号称中国龙脉的秦岭曾经是隔断关中与蜀地的天然屏障,古人能在没有卫星和遥感测绘技术的上古时代开凿修建出这条贯穿秦岭的栈道,这是何等的智慧和勤劳。如今,我们以车代步,但却依然沿着古人开辟的捷径在前进。

驾车提示:由西安到汉中我们选择了新近开通的姜眉路,而不走传统的108国道。这是目前连接关中和陕南最便捷的一条二级路。路面很平整,时速经常可以上到80KM/H。而且途中翻越的秦岭梁最高点的海拔也只有1650米,真可谓既安全,又快捷。

从上海到成都,除了眉县到汉中和宁强到广元段是柏油路面的二级公路以外,其余的路段都是高速公路。正常情况下两天时间即可开到,惟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在高速路上不能疲劳驾驶,尽量轮换着驾车。

第二阶段:

成都-都江堰-小金-丹巴-道孚-甘孜-马尼干戈-德格-江达-吕都(1210KM)

[驾四天,玩两天,海拔最高点:雀几山山口,5050米]

成都-丹巴(360KM)邂逅丹巴美女

丹巴,一个美丽的名字,很自然地与美女联系在了一起。天生丽质外加嘉绒藏族华丽的服饰使得“千碉之国”的女子出落得个个似出水芙蓉一般。入夜时分,当我们经过了日隆、小金,冒雨按计划抵达这座川西小城时,完全被她的温暖湿润所包裹。

梭坡古碉群和甲居藏寨是丹巴的旅游招牌,寻找丹巴美女也成了旅途中的乐事。每每看到前方路边有身着民族服装的背影,众人皆大喊:“看美女喽!”齐刷刷地探头过去,边行注目礼边挥手.结果往往都是姨妈级的“美女”!没想到在去甲居藏寨的路上,美女真的从天而降,我们幸运地“搭”上了有“丹巴三姐妹”之称的老二拉布拉姆。她盛情地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并告诉我们,她的名字在藏语里是宝石仙女的意思。她和她的姐妹也都在当地做导游工作,拉布拉姆一回到家就换了一身时尚的牛仔服,这时的她和一个追求潮流的城市姑娘没什么不同。我不禁想,“丹巴美女”是否也应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呢?它不仅仅是一个美丽传说、一段悠久历史,更维系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浪漫想像。在童话般的东女国土地上,但愿能永远看见“丹巴美女”的优雅身影。

驾车提示:成都到丹巴绝大多数路段都是柏油路面,但要翻越巴朗山和猫鼻梁两个较高的山口。从日隆开始一直是沿着河谷的缓下坡,路况比较好。

巴朗山是川藏北线上第一个超过4000米的山口。巴朗山虽不似传说中那般艰险,但仍需谨慎驾驶。

丹巴-八美-道孚-炉霍-甘孜(330KM)

第一场事故

就在距离道孚县城还有4KM处,一个小小的意外发生了。由于前方路面有情况,我们的头车采取了紧急刹车措施,正当大家猝不及防地前扑后倒之时,车身又随着一声爆响而剧烈一震,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心想可千万别“出师未捷身先卒”啊!原来是紧跟在后面的另一辆同行车辆因为连续下坡,刹车反应不及时而狠狠地吻住了我们的车尾。所幸并无大碍,大家一齐动手用撬杠将变形的保险杠恢复了原状,并用冷水浇凉了刹车片。不曾想出行以来的第一次事故居然是自摆乌龙,虚惊一场之后是哑然失笑。

从炉霍至甘孜要翻越洛戈梁子。在半山腰上,碧蓝的卡萨湖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线。这或许是我们进入藏地之后所见到的第一个碧玉般的大湖。倒映的雪山、蓝天白云下的村寨,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倏地闯入镜头。

驾车提示:由丹巴出发,沿303

省道翻过亚拉雪山山口,行车84公里可到达八美镇。一路为平整的柏油路面。

甘孜—马尼干戈—德格(206KM)小药片大疗效

“马尼干戈”在藏语里意为“雕刻玛尼石的地方”,又有“中国西部牛仔城”和“新龙门客栈”的美称。我们的到来吸引了镇上的藏族同胞.有人好奇地朝车内张望;有人要求合影;还有一位主动带着我去邮局盖邮戳。

爱上马尼干戈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她的狂野、质朴和原始在这个工业社会里已经极为罕见。也许游人在这里都会自私地想,但愿马尼干戈永远是雕刻玛尼石的地方,永远游离于商品社会之外。

从马尼干戈出发向德格方向行13公里就到了新路海风景区。洁白的雪山、碧蓝的海子、大块的玛尼石……纯净和圣洁是对新路海最好的描述。景区的管理员饶有兴致地为我们介绍了一位奇人,新路海内有一位喇嘛叫多加,号称“赤脚大仙”。他常年在新路海内的冰川下闭关修行,修建白塔,已经赤脚30年,曾先后两次赤脚磕长头到拉萨朝圣,并赤脚帮登山者背物资上山。

下午5点到达德格县城时,已经有多名队友同时出现高原反应,症状是头疼欲裂、食欲不振。这时我得意地从冲锋衣口袋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阿斯匹林片,分发给大家服用。之后他们没过半小时就恢复得如在平原上一般,随即跑出去与藏族同胞们同乐了,甚至在晚会上喝光了好几瓶青稞酒,献光了所有的哈达。我们一致认为,这最便宜的阿斯匹林不但能治高原反应,而且还有亢奋的作用!

驾车提示:由甘孜出发5KM后,在岔路口右转驶上307国道,重新回到了川藏北线的主线上来。由此开始。川西高原的绝美风光渐入佳境。尽管317国道的个别路段是碎石路,海拔也一直保持在5500~5700米上下。

从新路海行13公里,可到达三道班的路卡。所有车辆都在这里排成了长队,等待放行。上午7:00在这里放行德格至马尼干戈方向的车辆;下午2:00放行马尼干戈到德格方向的车辆。平均每天约有100辆车通过雀儿山。看来翻越雀儿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德格—江达(110KM)

二手虫草

由德格出发40分钟后,江边块巨石上硕大的“西藏”两字立刻引起我们的一阵激动。连续奔波了一个星期,终于就要进入西藏地界了!前方不远处的全沙江岗托大桥无疑就是四川与西藏分界的最明显地标。桥头正在修建收费站,不知何时就要开始收费,因为川藏公路是国家战备公路,从都江堰下了高速路以后还没有遇到过收费站呢。

金沙江边,几个拎麻袋的藏族老乡凑过来,拿出一把虫草用浑浊的汉语冲我们喊:“8块18块!”因为一路遇到不少卖虫草的,我们知道这个价钱还算厚道,讨价还价后以3元一根的价格成交。提着一大袋子的虫草兴高采烈上车前,路过的一位当地人告诉我们,便宜的虫草有可能是提炼过的,就是说只剩个外壳,没有药效了。鉴定的方法是尝一下味道,真的虫草发苦。我们尝了几根,还真是没有味道。大概是为了安慰我们,他又说即使是这样的虫草,以这个价钱买到也算是很便宜了,若是带到拉萨也得翻两倍呢。我们也互相安慰,即便“二手虫草”也还是虫草啊!就权当西藏旅行纪念吧!其实,旅行就是这样,只要别太计较得失,把路上的每次经历都当作最新鲜最有趣的发现,那我们的每次旅行就都是完美的。

驾车提示:一过岗托大桥,西藏境内的国道立刻变为土路。在进入西藏后的第一镇岗托镇有了加油站。90号汽油的油价飙升到5.31元/L。可加油的师傅告诉我们,这还不是西藏最贵的油价,越往里走,油价会越贵。

从川藏分界桥到江达县城,90公里的土路耗时三个小时。

江达—昌都(234KM)

身陷泥潭

原本以为越野车走这段路不会太过艰难,预料之外的是前半程竟然成为我们川藏自驾行中最艰苦的记忆。七个小时仅仅爬行了120公里也创下了全程最慢行车纪录。除了路况糟糕以外,两辆车也先后遭遇了麻烦。

刚下过的大雪使土路变得泥泞不堪。两辆车都在几个拐弯处发生了打滑现象。在一处河滩地,车辆都需要涉水通过。而旁边一辆拉木材的货车为了绕开水路,不幸整个底朝天翻到了低洼处。在我们抵达昌都后才听说,这起事故酿成了五人惨死的悲剧。

在第二处泥潭,我们的头车终于很不幸地陷了进去。车头悲壮地栽在水坑里,像一只把头埋在沙地里的鸵鸟,我们试着把车挂上四驱也还是无法动弹。围观的当地人给我们出主意,到前面找大卡车拖,刚才陷的几辆轿车都这么拖出来的。问了一下拖车费,居然要500元!当然,今天这500是可以省下来了,我们的另一辆车挂上牵引绳,屁股对屁股只脚油就将头车解救出了泥潭。双车同行的好处初步显现了出来。正在暗自庆幸,我们的这辆车却突然出现了动力不足的故障,真是祸不单行。巧的是路旁恰好有 个修车铺,修理工只将进气阀调节到最大风门,车子立刻恢复到90%的动力。可惜这只是个治标不治本的临时办法,到了昌都我们就好了伤疤忘了痛,结果造成了次日途中的继续抛锚修车……

在距离昌都还有112公里时,我们历尽7小时“磨难”,终于把车开到了妥坝乡。

驾车提示:车子驶出江达后,始终在海拔4000米上下的山脊上行进,而且要翻越雪集拉山口、宗拉夷山口和达马拉山口等多个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高山。

第三阶段:昌都-邦达-八宿(268KM)

[驾一天,海拔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18米]

爬上业拉山口视野倏地变得开阔,皑皑的群峰在蓝天下闪烁着银光。矗立在山口,久久不愿离去,我们像闯入神殿的孩子,世俗的恶念消遁于无形,天地万物幻化的力量摄取了内心鄙薄的灵魂……眼睛已然不够使用,耳边充斥着空灵之声,双手分明触摸到冰清的壮美与神圣。

过完怒江桥,天色渐渐黯淡下来。我们的车在治好了动力不足的毛病后,却又突然全车无电,转眼在夜色中变成了“瞎子”。无奈之下,只好由另一辆车在前面带路,我们的车则紧随其后,摸黑前进。出发前准备的手台此时发挥了大作用。黑暗中每个人的思想都高度紧张起来,丝毫没有了倦意。每一双眼睛都瞪得溜圆,生怕车子开到道路外面。尽管速度慢得好比蜗牛一般,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大家还相互打趣道.旅途本应该如此,假如没有 点意外,一切按部就班的话,那不就显得太平淡无奇了么?就这样,我们的两辆车在夜色中以20KM的时速“爬”进了八宿县城……

驾车提示:昌都到邦达的214国道路况极好。从邦达镇沿路况很好的柏油路前行15公里就爬上了海拔4618米的业拉山口。由业拉山口到八宿之间有60公里的土路。业拉山口下山路上之字形的急弯很多,是

川藏线上著名的72道拐。连续下坡45公里后就到达了怒江桥。

第四阶段:

八宿-波密-鲁朗-林芝-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870KM)

[驾两天,海拔最高点:米拉山口,5020米]

八宿—然乌—波密—鲁朗—林芝(450KM)为人民服务

川藏线就是这样,它总能让美景与风险并存。在通麦天险狭窄的山路上,我们与武警交通部队的大卡车迎面相遇。按常规,我们的小车应该让大车,但在这凶险的山路上倒车是我们从未曾做过的,心理上的压力远远大于对车辆的操控。正当我们犹豫不决时,军车上的兵哥哥们开始示意我们继续前进,而他们的卡车开始缓缓倒车。在仅容一个车身的悬崖土路上后退了近百米,用了近半个小时才退到能错车的地方。一边等待的我们早已看得心惊肉跳。要知道,通麦的天险路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则是万丈河谷,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大概常年在这里筑路的子弟兵们早已习惯了这里的惊险,见多不怪了。在错车时,男士们纷纷高呼:“子弟兵万岁!”,女士们则献出飞吻。我把脑袋探出车窗,挥着手用四川话向子弟兵们大声喊道:“同志们辛苦了!”,谁知一车的战士们立刻条件反射似地回应道:“为人民服务!”。这诙谐的一问:答把大家全给逗乐了。天险通麦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被我们化崎路为坦途。

林芝—巴松错—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拉萨(420KM)

回到拉萨

从工布江达至墨竹工卡,车子在不知不觉中爬上了一个山口。同伴中有打瞌睡的,却全都因为胸闷气短被憋醒过来。下车一看山口的石碑,米拉山,海拔5020米,竟然是整个川藏南线中的第二高度。难怪早已适应高原的我们仍然会有些许的反应。或许米拉山正是以它的高度提醒着进藏的游人:“醒醒吧,拉萨就要到了!”

一想到几个小时后就将到达圣城拉萨,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那感觉就象《回到拉萨》里所唱到的 “纯净的天空中飘着 颗纯净的心,不必为明天愁,也不必为今天忧。你根本不愿担心太多的问题,她会教你如何找到你自己。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户外运动提示:

气候:

1.这次川藏线自驾活动的时间选择在3月底、4月初发车,一来避开了五一黄金周的自助游人潮和自驾游车潮,二则恰遣西藏的春天,冰雪消融,桃花盛开,且提前躲过了雨季的泥石流和滑坡,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这个季节并非西藏旅游的旺季,但沿途冬春的景致变换无疑为旅程锦上添花。

2.尽管避开了川藏线上的雨季,但由子时值西藏的冬末初春,又是在高海拔地区骂驶,有时一天之内的海拔落差就达两千多米,小气候经常变幻莫测,甚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经历大雷、冰雹、小雨和灿烂阳光。

食宿:

川藏线上的餐饮以川菜为主,价格适中;沿途县城和乡镇都有住宿,标准间价格一般在80-120元之间,即使在旅游旺季也很容易找到。尽管带有帐篷睡袋等户外装备,但一路上并没有宿营的机会。

加油:

川藏线沿途的县城和小镇都有加油站。昌都、邦达和八宿是此条线路上加油最贵的几个地方,93号汽油的价格均为5.89元/L。如果车子的续航能力有保证,可尽量不在这几处加油。

行路:

1.川藏线的大部分路段已经是柏油路面,但仍有一些路段路况极差,如江达至昌都的前半段(江达至妥坝),一定要集中精力谨慎驾驶;

2.高原缺氧的情况下行车本身就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低温和高原缺氧会使燃油燃烧不充分,可能造成发动机工作不稳定,甚至突失动力,所以出发前必须对车况做一次全面检查。

3.部分山口的积雪也会给冰雪路面的行车造成一定的危险。

4.高原驾驶一定要及时检查车况,否则极小的毛病也有可能造成大麻烦。

通讯:

1.尽量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卡。在川西和西藏的大部分地区,中国移动都有信号覆盖。

2.多车结伴时,一定要配备车台或手台,以方便及时联络,特别是在手机信号富区内,作用更加明显。

摄影:

1.使用锂电池的相机一定要注意保暖,否则在一些山口拍照时会因为气温过低而造成电池无法供电,相机不工作甚至死机。

2.假如需拍摄反转片,出发前一定要带足胶卷。即便在拉萨可以买到,价格却是翻倍的。

上一篇:2022-2023第二学期工作要点下一篇:《童话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