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2024-07-23

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精选6篇)

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第1篇

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绿色食品十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九十年代初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消费市场的变化,以无污染、安全、优质为基本特征的“绿色食品”在我国诞生了。发展绿色食品的基本做法和目的是:通过对产地生产环境的控制,通过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其它化学合成物的限制,一方面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提高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10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绿色食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绿色食品已成为优质安全食品的代名词。可以说,绿色食品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经济成长和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之一。

目前,绿色食品产品开发已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区,产品大类包括粮食、食用油、水果、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奶类产品、酒类和饮料类产品等,其中初级农产品占30%,加工食品占70%。截至2001年6月底,全国共有2000个产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绿色食品实物生产总量达1000多万吨,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和水面达到5000多万亩,贸易额达到400亿元人民币。除了国内市场消费外,产品主要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国家。

在开发绿色食品过程中,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构造了由质量标准、监测检验、商标管理、组织服务组成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以“标准体系—质量认证—标志管理”为主线的运行模式。

目前,规范绿色食品开发和管理工作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已颁布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委托了38个管理机构、9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56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系统;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订了一批绿色食品技术标准;注册了我国第一例证明商标———绿色食品标志商标,该商标在日本和香港地区也成功注册。

绿色食品的发展在我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所倡导的生产和消费理念、质量标准、商标品牌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生产加工企业和消费者接受。近年来,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加强了与国外政府、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在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认证管理、贸易准则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联合国亚太经社会(UNESCA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国际组织都对绿色食品的发展给予了关注和肯定。

近年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深入实施,绿色食品开发进一步受到各地的重视。许多省、区、市政府把发展绿色食品与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在宣传发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机构建设等方面加大了力度,绿色食品开发对促进各地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民增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的积极作用日益明显。同时,国内著名的大企业也积极开发绿色食品。目前从事绿色食品开发和经营的国内上市公司超过15家,在国家确定的151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中,有34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

探索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新途径

常规农业对环境和食品安全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九十年代以后,在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农业发展计划和模式。尽管名称不同,但取向是一致的,这就是,建立和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农业生产和管理系统,提高食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给数量的情况下,优质和安全是两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产品优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通过市场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完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而产品的安全性则主要需政府引导和强制,特别是产品标准建设、认证和检测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要。

绿色食品开发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载体,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主动地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二是执行“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约束和规范生产行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三是通过质量认证和商标标志管理,强化企业和农民的市场品牌和质量信誉意识。

绿色食品强调生产、加工、贸易过程的标准化和各环节的相互联系,以统一的标准和统一的形象面对市

场,组织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开发,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条,带动了农产品和食品名牌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业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开发绿色食品的作用是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和过程安全性控制和产品洁净度控制,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食品,而更深层次的作用和长远影响是通过运用全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标志管理、市场品牌形象等,有效地组织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其示范和带头作用对提高我国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展绿色食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农产品出口创汇。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尽管相对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总量来说,绿色食品的开发规模还很小,但这项工作已经显示出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前景。从国内来看,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一是收入增长引发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1990年到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从904元增加到1571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恩格尔系数从60.3%下降到49.3%。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的肉、蛋、水产品消费量与九十年代初相比分别增长了19.4%、76.8%和55.1%,而在这10年间,绿色食品产品也由127个增到1360个。

二是农产品供求格局的变化引发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开发绿色食品成为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农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长,急需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在保证供给总量的同时,重点将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许多省区都将发展绿色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绿色食品以每年20—25%的速度增长。

三是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将推动绿色食品的发展。1999年,中央作出了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重点是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环境污染程度较轻,具有适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自然条件,但是缺少技术和资本。1999年,西部10个省、区、市共有107家企业开发了248个产品,分别只占全国的15%和18%,这说明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发展的潜力很大。

四是加入WTO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产生深刻影响,发展绿色食品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加入WTO后,许多不占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从根本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发展绿色食品,一是有利于促进标准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二是有利于扩大产品出口。从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看,常规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变的速度很快,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绿色食品兼顾了可持续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特点,并结合了我国的国情,无论是从资源状况、技术条件等因素分析,还是从市场接受程度来判断,绿色食品更具有现实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性。

根据对以上形势的分析和判断,“质量与发展”将是绿色食品事业今后面临的两大主题,全面加快这项事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推动,又需要市场的拉动。也就是说,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地支持这项工作,在政策、法规、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绿色食品工作本身要通过完善技术标准、进一步规范管理,巩固产品质量信誉,吸引更多的农户、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地参与,稳步扩大产品开发规模,逐步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第2篇

摘要: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绿色食品的生命线,绿色食品发展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因此,依法完善绿色食品监管体系,实现绿色食品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已经成为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对我国绿色产业的现状作了分析。

关键词:绿色食品;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1.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1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吨,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 54万hm。119个县(农场)创建了1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吨,带动农户420.35万户。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1消费认识不足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1.2经济条件不成熟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1.3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l%。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蔬菜类占17%,饮料类占15%,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1.4生产单一.线路分散

由于对产地环境的特殊要求.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产地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尚未遭到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我国在2003年的742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有近70%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而绿色食品的购买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所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的供货困难,造成了产供销脱节。另外,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分布全国各地。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企业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形成合力。这就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1.5假冒伪劣层出不穷

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2.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2.1强化宜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

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人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2.2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

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在建立一支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包括新品种引进、生态农业建设以及加工工艺改造等,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

2.3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

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爱东,谭乐伟.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02).

浅论绿色建筑的发展 第3篇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 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对环境无害, 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 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 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 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 充分利用阳光, 节省能源, 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 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 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二、绿色建筑的历史来源

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核心问题, 并在此后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另一方面,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以及长期工作生活与空调环境中而导致所谓病态建筑综合症的出现等, 使得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是更高水平、更真正意义的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

可见, 生态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虑, 而逐渐地走向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 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 而更被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 绿色建筑概念引入我国。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国际社会的认同, 绿色建筑理念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1996年,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计划重点资助课题。1999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布的《北京宪章》, 明确要求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师和工程师在新世纪中的工作准则。1994年我国发表“中国21世纪议程”, 同时启动“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1996年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 对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证措施。

与国外相比, 我国目前在单项生态关键技术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化:如在建筑节能方面, 与气候相近的国家相比, 我国采暖地区的建筑能耗约是他们的3倍左右;在绿色建筑设计、自然通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环保建材、室内环境技术、资源回用技术、绿化配置技术等研究方面均需加快应用研究。

四、绿色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 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 还处于试点、初步发展阶段, 因此我国在绿色建筑工作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 认识不足。目前对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还没有达到广泛的共识, 相当一部分人尚未将绿色建筑工作放到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2) 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还没有明确规定各方利益主体必须参与, 而建设部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 力度远远不够。

3) 行政监管体系薄弱。对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相关的行政管理未给予高度重视, 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管理薄弱, 个别地方甚至放任自流。

4) 缺乏发展绿色建筑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长期以来, 国家对能源的管理偏重工业和交通节能, 而对引导和扶植绿色建筑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

5) 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交流平台。

五、结语

对绿色建筑的几点建议:

1) 编制与实施绿色建筑鼓励与支持目录。绿色建筑是一个系统化的概念, 是贯穿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全过程的概念。政府管理部门不仅要在节能方面有政策与财政方面的支持, 还要在节水、节材、节地和环境保护方面有所部署。除鼓励节能外, 还要全方位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编制与实施绿色建筑鼓励与支持目录, 鼓励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在各方面、有效开展。

2) 在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下, 制定相关政策, 鼓励、支持多家机构参与推广绿色建筑的发展。我国建筑量大、面广, 除每年要增加大量新建筑外, 还有几百亿存量建筑需要改造, 单靠政府的努力是不够的, 应采取激励措施, 充分发挥各行业与组织的积极性, 让行业协会、商会、金融机构、国外组织等加入到推广队伍中来。

3) 关注农村绿色建筑的发展。虽然我国城镇化以每年大于1%速度在发展, 但农村人口数量仍然是巨大的, 新增建筑与城镇新增数量相当, 是推广绿色建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选取重点技术 (如太阳能、风能、污水处理等) 、试点区域进行推广。

4) 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的绿色化。建议建立监察执法机制, 对大型公共建筑包括从设计、施工、调试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管, 如建造前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节能标准、设备采购、施工调试是否贯彻设计方案以及建成后运行管理是否合理。设计方案在施工图完成后要通过详细地模拟计算对建筑本身、能源转换及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这三项与建筑节能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评估, 通过节能评估后开发商才能获取开工许可证, 准予施工建设。另外, 对新建和既有的大型公共建筑均给出合理用能配额, 政府节能监察部门定期检查其能耗情况, 结合气候变化、入住率、设备状况等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能耗分项计量数据, 判断该建筑运行管理是否节能高效, 从而罚劣奖优, 比如对超出合理用能配额的能源消耗征收高额费用。

参考文献

[1]符振彦.2007年是道关, 最不节能建筑的活路在哪儿[J].北京房地产, 2006.

[2]田淑芬.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 2006.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技术导则[J].住宅科技, 2007.

浅论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第4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66-01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须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我国于1990年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l1月,农业部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和指导全国的绿色食品开发工作。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的7大类,包括粮油、果品、蔬菜、畜禽蛋奶、水海产品、酒类、饮料等。到2005年底, 绿色食品企业总数3695家, 产品总数9728个。从产品结构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占57.1%,畜禽类产品占14.2%,水产类产品占5.8%,饮品类产品占16.4%,其它产品占6.5%。绿色食品实物总量达到6300万吨,年销售额1030亿元人民币,环境监测的农田、草场、林地、水域面积6 54万hm 。l1 9个县(农场)创建了1 51个大型标准化原料基地,基地面积270万hm ,年产优质原料1878万吨,带动农户420.35万户。

目前,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技术标准和环境、产品一体化的跟踪监测,严格限制化学物质的使用,保障食品和环境的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谓“特定的生产方式”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禁用或限量使用化学农药、肥料、添加剂等物质,对产品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对产品实行标志管理。

迄今为止,我国绿色食品發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1 消费认识不足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还不认识、不了解,使得绿色食品在我国蕴含着巨大消费潜力,未能形成现实意义上的有效需求。据一项调查显示,人们对“绿色食品”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但多数人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所以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及其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现阶段重要的工作,从而促使消费者自觉购买、使用绿色产品,把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

1.2 经济条件不成熟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限制或者禁止使用农药等人工合成物质,限制转基因等某些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引起了产量的下降,加上认证、加工、储藏、检验、包装等各环节的特殊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的成本要高于普通产品,造成绿色食品定价较高。市场上,绿色食品比一般食品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近10倍。这就使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1.3 产品结构不合理

近10年,绿色食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普通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1% 。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饮料、蔬菜类产品,所占的比例也很小。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品种单调,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2003年,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粮油类产品占28% ,蔬菜类占17% ,饮料类占l5% ,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

1.4 生产单一,线路分散

由于对产地环境的特殊要求,我国绿色食品原料产地和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生态资源尚未遭到破坏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我国在2003年的742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有近70% 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而绿色食品的购买者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所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的供货困

难,造成了产供销脱节。另外,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分布全国各地。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产品供给没有规模,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企业间缺乏必要的联系,难以形成合力。这就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1.5 假冒伪劣层出不穷

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2 开发绿色食品的策略

现今,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状况并不良好,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必须在以下方面加强:

2.1 强化宣传,推动绿色食品消费潮流

研究发现,消费只有融入了保护环境、崇尚自然,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消费理念,所以,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引导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营养、优质的特性,强调绿色食品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人类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

2.2 完善绿色食品科技含量

检查发现,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决定了其附加值及价格,只有通过投入高科技,才能有高产出、高效益。所以,要加强同有关科研机构、高校、监督检测机构等合作和开发,逐步形成完善的绿色食品科研开发和生产应用相结合的开放性服务体系,为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推动。加强绿色食品人才体系建设,开展绿色食品知识和科技培训,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专职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在建立一支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科技研究,大力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包括新品种引进、生态农业建设以及加工工艺改造等,不断提高绿色食品档次,增强企业竞争力。

2.3 自主开发绿色农产品

在浙江省,发展绿色产品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虽然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但全省绿色食品的区域发展不完善,缺乏绿色食品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缺乏绿色食品生产经营的龙头企业,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尚未形成绿色食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针对这种区情,就可以实行区域发展、规模推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爱东,谭乐伟. 我国企业发展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02) .

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第5篇

摘要: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既是企业应对竞争、开拓市场的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就要从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流通加工和发展第三方物流五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物流;我国企业;

面对国内飞速度发展的物流行业,迫切要求规范行业,绿色物流应运而生.

一、绿色物流概念的提出

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运输车辆的燃油消耗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包装所带来的废弃物污染,运输和流通加工所带来的噪音污染、资源浪费、城市交通堵塞等。基于物流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绿色物流概念应运而生。所谓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目标是将环境管理导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各个作业环节的环境管理和监督,有效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具体说来,绿色物流的目标不同于一般的物流活动。一般的物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物流企业的赢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这些目标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某一主体的经济利益。而绿色物流除追求上述经济利益目标之外,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这一既具经济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目标。

二、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企业应对竞争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的同时,创建我国的现代绿色物流,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不仅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绿色壁垒逐渐兴起。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物流行业在经过合理过渡期后,1月1日起已取消大部分外国股权限制,外国物流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势必给国内物流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我国企业加紧发展绿色物流,是应对未来挑战和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重要机遇。

2.企业开拓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物流绿色经营消费理念非常淡薄。经营者展现给我们的是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绿色营销和绿色服务,消费者追求的是绿色消费、绿色享用和绿色保障,而其中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却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发展物流的同时,要尽快提高认识,更新思想,把绿色物流作为世界全方位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绿色形象来达到市场开拓的目的。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赢得顾客,谁就能把握市场先机。

3.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目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首先,我国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据73个城市的调查,超过限额的城市已占70左右;其次,目前我国水资源匮乏及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全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因供水不足影响工业产值1200亿元以上;再次,我国城市道路噪声来居高不下,全国有47的城市区域受到噪声的污染;复次,垃圾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城市每年的生活垃圾产量在1亿吨以上。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并已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必须在环保方面承担起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承担社会责任,将物流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使物流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我国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对策

1.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企业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全新的生态设计,既可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减少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企业应树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2.开展绿色运输(1)采取多式联运方式。多式联运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联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为此,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既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还可以实现一票到底,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选择最佳的运输路线组织合理化运输。

(2)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在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主要有两种运作形式:一是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送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这种配送有利于节省运力,提高运输车辆的货物满载率。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3.采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它要求商品包装无害于生态平衡,无害于人类健康。具体而言,绿色包装泛指包装用料节省资源,尽量减少包装废弃物,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和再生成为其他有用之材,填埋时少占地而易于降解。实现绿色包装的途径如下:(1)充分利用可回收容器。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虽然人均资源不足,但是废弃物利用率却很低,例如纸的回收率仅为15。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物流包装中应广泛采用可回收容器,可回收容器一直是物流系统的一部分。大多数可再利用的包装品为钢或塑料包装等,不过有一种趋势是,对于许多小物品及零件,也使用可回收保障材料运输于各厂之间以及仓库到零售商店之间。可回收包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均有一个完整的标记系统以控制容器的流传。(2)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3)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这种途径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包装的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即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从我国的出口包装上看,存在的问题是材质差、衬垫不良、运输捆扎不合理、外观不清洁以及卫生标准不过关等。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的开发。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供需方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5.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参考文献][1]陈柳钦.环保:物流管理新趋势[j].中国经济信息,,(15).[2]乌英格.对“绿色包装”问题的思考[j].科学管理研究,,(1).[3]林敬松,钟唯希.对发展绿色物流的思考[j].物流,2002,(8).[4]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6]舒辉.论现代物流的资源整合[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开展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是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在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它是在配送中心的统一计划、统一调度下展开的,主要有两种运作形式:一是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即由一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货物数量,全面进行配送。二是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者运送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货物接收点上。这种配送有利于节省运力,提高运输车辆的货物满载率。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3.采用绿色包装绿色包装就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它要求商品包装无害于生态平衡,无害于人类健康。具体而言,绿色包装泛指包装用料节省资源,尽量减少包装废弃物,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和再生成为其他有用之材,填埋时少占地而易于降解。实现绿色包装的途径如下:(1)充分利用可回收容器。我国是发展中大国,虽然人均资源不足,但是废弃物利用率却很低,例如纸的回收率仅为15。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物流包装中应广泛采用可回收容器,可回收容器一直是物流系统的一部分。大多数可再利用的包装品为钢或塑料包装等,不过有一种趋势是,对于许多小物品及零件,也使用可回收保障材料运输于各厂之间以及仓库到零售商店之间。可回收包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均有一个完整的标记系统以控制容器的流传。(2)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包装模数标准确定以后,各种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便需要按模数规定的尺寸包装。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利用集装箱及托盘装箱、装盘。包装模数如能和仓库设施、运输设施尺寸模数统一化,也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3)包装大型化和集装化。这种途径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体。(4)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包装的发展趋势是包装物的高功能化,即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从我国的出口包装上看,存在的问题是材质差、衬垫不良、运输捆扎不合理、外观不清洁以及卫生标准不过关等。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的开发。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由这些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为供方或需方提供物流服务,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考虑物流合理化问题,简化配送环节,进行合理运输,有利于在更广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供需方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

5.开展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变消费者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所带来的能源和空气污染。二是集中处理消费品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以减少消费者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废弃物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所造成的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论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 第6篇

摘要: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前提,保护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

关键词:环境保护;环保成效;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等

一、当前环保工作的形势

1“十二五”环保工作取得的成效

“十二五”以来,坚决向污染宣战,全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家把生态系统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启动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投资达3600多亿元,约105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林得到有效保护。近十年,我国森林面积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近16.6%上升为2013年的21.6%,不仅是森林,湿地保护率也提高13个百分点,水土流失面积由2000年的356万平方公里减少为2013年的近295万平方公里,减少多达1/6。我国已建成以自然保护区为骨干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网络体系,各类陆域保护地面积达17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0年达17%的目标。建成自然保护区2729个,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14.8%,高于12.7%的世界平均水平,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2.“十三五”环保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多阶段、多领域、多类型生态环境问题交织,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需求和期待差距较大,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核心任务。“十三五”期?g,生态环境保护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健全,为环境保护释放政策红利、法治红利和技术红利。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化解重污染过剩产能、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污染物新增排放压力趋缓。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逐步形成。

同时,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巨大压力。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地方环保投入减弱,进一步推进环境治理和质量改善任务艰巨。区域生态环境分化趋势显现,污染点状分布转向面上扩张,部分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下降,统筹协调保护难度大。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挑战大。

二、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制定和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案,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严格控制污染源头,狠抓末端排放治理,切实整改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环境改善的成果。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发展冬季清洁取暖。实施20万千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淘汰20吨以下燃煤锅炉1000台。加大油品升级和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突出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大石头口门、新立城两大水源地综合治理力度。新建、续建、提标改造10座污水处理厂。完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努力实现建成区水体长治久清。加快推进伊通河南南段、北北段和串湖、新凯河、东新开河、饮马河等重点流域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形成巡河、治河、护河常态机制。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启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开展土地污染详查,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矿山环境修复。严格环境执法,对环境违法犯罪,必须依法惩治。加快构建环境管控的长效机制

完善机制,深入推进综合整治。总结以往经验,建立完善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的楼院卫生管理评比机制和社区环境卫生日常监管机制,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楼院环境卫生挂牌机制,以引起物业公司和广大居民对楼院、小区环境卫生的高度重视。抓好市民素质教育,动员辖区退休职工、热心居民组建成立宣传队,加强对身边居民教育引导;动员热心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楼院“红黑榜”的作用,增强居民的荣辱感,引导居民收好自家杂物,做好楼道卫生,逐步养成人人注重生活环境、天天打扫卫生、及时清理垃圾的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着力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是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五是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这就进一步昭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

上一篇:内部承包合同修改版下一篇:下象棋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