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2024-07-24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精选8篇)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第1篇

含山县人民医院全科医师培训大纲

要求:要求对一般病、常见病能够诊断和治疗;较复杂的(疑难)大病、危急重病能够诊断并把握及时转诊和急症的常规处理技术。

一、培训目标

通过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其具备人事部、卫生部《临床医学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全科医学专业主治医师的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要求:

1、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熟悉全科医学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并指导实际工作。

3、具备全科医学思维能力和诊疗策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技术骨干作用,能向个人、家庭、社区提供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4、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科研方法和管理知识。

二、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2005年以后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应(历)届毕业生;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在岗在编人员,并与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签订长期聘用合同;

热心于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愿意长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承诺培训结束后,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时间五年以上;

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三、培训方法

培训内容按照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和《全科专科医师培训细则》要求实施,培训时间为三年。培训分三个方面: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3个月。

第二阶段(医院轮转):(包括门诊在内)26个月,其中:内科(综合,含心电图、X光)9个月,儿科2个月,急诊科4个月,感染科1个月,外科3个月,妇产科1.5个月,皮肤科2周,眼科2周,口腔科2周,耳鼻喉科2周,针灸按摩2周,选修科室3个月。

第三阶段(社区实践):7个月(含公共卫生)。在医院轮转期间,每周安排半天集中学习,内容为全科医学相关问题与各学科新进展,培训方式包括讲座、教学研讨会、案例讨论与科研等。此外,每周安排半天或一天到社区基地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岗位要求,必须安排足够的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内容,重点培训社区诊断、慢性病管理、健康档案、传染病管理、妇幼保健及健康教育等有关知识。

四、考核

(一)考核项目:

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完成大纲要求的理论学习、临床和社区实践时间、病种和内容、全科医学理论与一体化服务实际技能、病历质量、社区个体与群体健康管理质量、专业外语、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

(二)考核类型:

1.轮转考核:

各科室轮转培训完成后,由科室主任(负责人)根据大纲要求对受训医师轮转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组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的出科考试,并认真填写各种考查评估记录;

2.阶段考核:

各阶段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单位组织相应的考试,考核(基础理论、临床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性理论与实际技能),并将考试、考核结果记录在培训手册上。

3.综合考核:

全部培训结束后,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卫生厅(局)组织有关部门对受训医师进行全面考核和统一考试。考试、考核合格者获得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五、实施按照培训大纲的细则实施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第2篇

(试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根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具体实际,特制订《四川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

第一章 概 述

一、培训目标、原则和对象

(一)目标

四川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是为我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训合格的中医住院医师。通过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掌握必要的西医学有关临床知识和技术,能独立承担全科或专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及危重病症的中医诊疗工作。

(二)原则

中医住院医师培训遵循中医临床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体现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培训应以中医临床实际需要为出发点,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重在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

(三)对象

培训对象为具有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的毕业生。

二、培训时间

一般为三年,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为18个月。

第一阶段为通科培训;第二阶段为专科培训,通过以专科为主强化训练,进一步提高中医专科的诊疗能力,熟悉和掌握相关专科现代医学的基本技能,了解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中医(含中西医临床)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未取得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者,各基地医院应对送培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进行测试,根据工作年限和测试水平,进行1-3年的专科医师培训。本科生必须通科培训18个月,专科培训18个月;科学学位硕士通科培训6个月(培训内容根据所从事专业在相近学科轮转),专科培训18个月,科学学位博士及临床专业学位硕士培训时间为1年(承担住院总医师、师承学习、所从事专业的相关科室学习)。

三、培训方式

采用理论学习、临床实践与师承学习相结合方式,以临床实践培训为主。

(一)理论学习

结合临床实际,开展理论学习。内容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经典医籍。开设若干与临床有关的法律法规、医患沟通、中医辨证思维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等专题讲座。

理论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必要的集中辅导。

(二)临床实践

1.培训学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康复科、推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全科。

2.培训办法

(1)第一阶段:主要在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康复科、推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等科室轮转。辅助科室则以接受基本训练为主,中药房以辨识各类中药饮片训练为主。

(2)第二阶段: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设置个性化培养方案,进行专科培训。

(3)全科方向:中医全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前二年为中医各学科轮转培训,第三年进入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中心、农村医疗机构进行以全科服务为特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培训。3.轮转安排

第一阶段:受训者主要在选择的各相关二级学科的病房、门诊以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

第二阶段:受训者主要在选择的各亚学科(三级学科)的病房、门诊以及与该亚专业有关的辅助科室轮转学习。

(三)跟师学习

根据中医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特点,进入专科培训(第二阶段)后,每位受训人员应接受师承培养,由受训住院医师根据各自需求,选择相关学科指导老师(要求硕博士毕业生所选导师应具备副高及其以上职称),跟随指导老师临诊学习。每周半天。

四、培训要求

(一)思想道德要求

除按一般国家工作人员予以教育和要求外,还应具备献身于中医学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发扬中医优良传统,处处对病人生命、安全、健康负责;文明行医、礼貌待人,热心为病人服务,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决不借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二)教学、科研要求

各培训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对受训住院医师提出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阅读本专业相关书籍,结合本专科临床工作实践,三年内撰写与临床相关的论文(临床总结、文献综述、临床研究等)。

2、参加实习医学生的见习、实习等教学工作,包括临床带教、教学查房和小讲课等。

3、参加院内专题讲座及病例讨论会。

(三)公共课目

按照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生有关执业要求,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应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的学习,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特点增加必要公共课学习。

公共科目:卫生法规、循证医学、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临床思维与沟通技巧、传统文化与临床经典导读、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四)师承要求

每周跟随导师门诊或病房查房一次,每周有不少于10例病人的门诊病历,每月有月记,12个月或18个月后要有不少于10000字的导师学术思想总结。

五、培训考核

(一)考核的目标和原则

参加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住院医师均需参加考核。

以培养大纲和培训方案为指南,考核参加培训的中医住院医师临床基本能力训练水平和效果,并对其中医思维能力、独立工作能力、某一专科特长能力、职业素养和医德风尚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核的形式和具体要求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考核包括公共科目考试、出科考核、阶段考核、结业综合考核。其中出科考核应包括日常过程考核和出科考核。

(三)考核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原则要求和标准。我省将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各地市州应组建本地区考核专家小组。各培训基地应成立相应考核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考核工作及实施各类考核。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我省及各地成立考核专家委员会,制定考核办法和组织统一考核,并对考核进行质量评估和督导检查。

(四)师承后考核

以提交病例及学术论文、读书笔记为主。

第二章

培训内容

轮转安排

第一阶段:

中医内科:培训时间为不少于10个月。受训者主要在呼吸、心血管、消化、急诊、内分泌、肿瘤、血液、肾病、神经、风湿、感染等专科的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其中呼吸、心血管、消化、急诊科为必须轮转的科室,其余科室可以自行选择不少于2个科室轮转。

中医外科: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为1个月。受训者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可以在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选择科室轮转。

中医妇科: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受训者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中医儿科: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受训者主要在儿科门诊和病房轮转学习。

针灸、推拿、康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月,受训者主要在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门诊及病房轮转学习。中医骨伤科: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受训者主要在急诊、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耳鼻喉科: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周,受训者主要在门诊、检查室、治疗室轮转学习。

中医眼科: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周,受训者主要在眼科门诊学习。

辅助科室: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受训者主要在心电图、放射科、中药房轮转学习。

第二阶段: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第3篇

1 规范化医师下科室前应提前进行有关医师间关系的教育

规范化培训医师下临床科室前应进行提前教育,让他们了解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机构,其内部的结构特点,特别是了解医院里面的不同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寻找并摆正规范化医师自己的位置。

应了解医院是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单位。现代医院实行的是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三级医师制度,住院医师向主治医师负责,主治医师向主任医师负责,各级医师各司其责,具有明确的社会等级分工,主任医师的地位高于主治医师,主治医师的地位高于住院医师,也就是说住院医师在三级医师制度中处于最底层。规范化医师在进入临床前,是在校的医学生,是经过逐级考试、层层淘汰后而获得成功的天之骄子,在家是掌上明珠、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是教师所器重的大学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因此,他们往往具有某种高高在上、受人尊重的优越感。一旦进入医院,从一个受人敬重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忽然变成了医院医师系统范围内社会最底层的一级医师,落差很大,失落感会很强。因此,规范化培训的医师需要明白自己在三级医师等级上所处的社会定位,对医院的等级分工体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端正自己的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应从临床诊疗技能方面学会尊敬自己的学长。医学是经验科学,医师的临床经验是随着工作时间的积累而逐渐沉淀形成的,是在成功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在失败中及时的总结教训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医师临床诊疗技能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与学历无关。规范化医师应当理解,无论你的学历比自己的学长高出多少,刚开始进入临床的时候除了纸上谈兵,无任何临床经验可言。因此,学长的外语口语可能不如你流利,掌握的专业外语单词可能不如你多,但在临床诊疗技能方面你与他们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应当学会敬重自己的学长,谦虚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长或上级医师的认可。一个不知道如何尊重师长的人,不可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机会,更不会迅速成长为一个专业技能一流的合格医师。

规范临床教学过程中的必要医学礼仪。礼仪是人与人社会交往过程中一种行为规范。对礼仪的重视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人素质水平的高低。医院作为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单位,对医学礼仪的要求更高。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在进入临床学习前,应学习、规范临床学习过程中的必要医学礼仪,从而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医学礼仪不当或无知而引起上级医师的反感和误解。比如,在衣着方面,应端庄大方,避免奇装异服;在查房过程中,应知道主任医师站在哪个位置、主治医师站在哪个位置,自己作为主管医师时和非主管医师时应当站在哪个位置;在查房或病历讨论时不得交头接耳或接听电话,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无故打断上级医师的发言等等。这些看似简单或人之常情的礼仪细节,在临床学习过程中一般无人去给刚毕业的接受培训的医师提醒或教育,成为很多医院规范化医师学习过程中常常忽略的问题,往往造成上级医师对青年医师个人素质的质疑。

2 上级医师应关心青年医师的全面培养,重视与下级医师间的心灵交流

上级医师应端正青年医师培养的责任感。由于从事规范化培训的医院均是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对象数字巨大,医疗工作非常繁忙;且绝大多数医院为教学医院,在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科研和大专院校的教学工作。受编织限制,医院工作人员的数量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作为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医务人员数量较少。这些兼具良好临床技能和熟练教学能力的医务人员是社会和卫生保健系统的难得的人才和宝贵财富,这点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良好临床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医务人员,一方面要担负艰巨的临床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还要从事科研和医疗教学工作,劳动强度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又要从事青年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一些教员出现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是可以理解的[2]。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向从事规范化医师培养的教员门进行必要的规范化医师培训重要性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到规范化医师的培养是社会的一个系统工程,是关系到未来社会接班医师技术水平、全社会健康服务水平的大事情,不是某个单位、某个科室或个人的事情,是一个造福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情,是培养自己接班人的人梯工程。规范化培训教员只有认识到规范化医师培训的重要性,才能身体力行,端正思想,统一行为,切实投入到医师规范化培养工作中来。

上级医师要努力做到全心全意、教无不尽。作为教员的上级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只要身边有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就要注意多讲解,在问诊时语言上要尽可能的系统和详细,在查体时要尽可能的规范和细致,注意言传的同时,更需要身教,尽可能的让培训医师从最基本的问诊、查体开始就能接受到规范的教育。由于培训医师尚无经验可言,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必要时反复演示,让学员明白教员的良苦用心。遇到自己也拿不准的问题,及时学习,补充知识,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员,做到教无不尽[3]。

上级医师要细致关心规范化培训医师的心理变化。由于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均是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因此,除临床实习外,并没有太多的临床经验。接受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也要在不同的科室之间进行轮转,因此,往往这个科室学习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又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学习压力较大。另一方面,从象牙塔尖幽静的大学校园忽然转场到人头攒动的临床一线,从受人尊敬的校园娇子变身为临床知识匮乏、甚至病人也会冷落的一线医生,失落感往往也非常的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规范化医师的心理波动往往较大,一些心理脆弱的青年会产生畏难情绪,选择以请假的形式躲避,甚至选择退出。作为与他们每日接触时间最多的教员,要善于发现培训医师在工作和学习中所受到的挫折,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请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保证规范化医师以良好健康的心态接受培训。上级医师作为教员,与培训医师之间是同事关系,是上下级医师关系,也是师生关系。但作为教员也要尽量消除由于陌生而生的距离感,主动询问、了解和关心培训医师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帮助他们消除这些困难,从而缩小以消除这种陌生感和距离感,使师生关系和上下级医师关系变成朋友关系,这样才能大大增强规范化医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规范化医师培训不是简单的临床知识的教与学的问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员或上级医师,与作为学的主体的规范化培训医师之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因此,在教与学之外,加强教员或上级医师与学员或培训医师之间的交流能力是规范化培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在规范化医师培训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摘要:规范化医师培训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教员与学员之间人与人交流的过程。提高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能力是规范化培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在规范化医师培训过程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和不断的增强。

关键词:规范化,医师培训,交流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陈绍洋,朱萧玲,侯丽宏,等.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复合21世纪医学人才标准[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9,30(4):379-381.

[2]段惠娟,王传礼,李庆虹,等.专科医院住院医师参加综合医院规范化培训的初步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2):1584-1586.

浅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第4篇

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后完成院校教育之后,在经过认可的培训基地中,以住院医师的身份,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规范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主要阶段,对于培养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卫生部早在数年前就提出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旧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关规定,北京大学医院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全国少数著名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使我国医学教育逐步走向与国际接轨的良性发展的轨道扎实了基础。基于此我院认识到实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规定了我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培训”)的有关事宜,现简单介绍如下。

1 管理方法

1.1 组织结构及职责

1.1.1 人员组成:院“培训”管理委员会设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若干名委员和秘书。主任由院长、副主任由主管医疗和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委员由相关职能处室和医疗科室的负责人组成;秘书由科教处干事担任。

1.1.2 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和修改医院“培训”的各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监督“培训”的实施情况;讨论、审核培训者的资格、培训合格资格和合格证书的发放等。

1.1.3 管理机构:“培训”管理委员会为院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最高管理机构,通过科教处负责安排培训者的轮转,协调解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培训”的实施过程和情况。具体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培训者的招收、培训活动的安排和有关考核。

1.1.4 委员任期:“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根据医院院领导班子和医院中层干部的任期而定,“培训”管理委员会的任期暂定为三年。

1.2 “培训”的范围和对象

1.2.1 院校毕业生: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科本科毕业生、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学位获得后1~3年内)、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

1.2.2 其他:从其他单位调入的临床医师、改变学科者(主要是指由基础转为临床者)、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未通过者、凡是愿意到我院接受“培训”者(需临床医学本科以上毕业者)。

1.3 “培训”目标

1.3.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党,遵纪守法,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1.3.2 掌握本学科(一般指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新进展,并能用于指导实践工作。

1.3.3具有本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1.3.4 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和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撰写并发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论文。

1.3.5 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并且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1.3.6 通过国家临床医学中级职称考试、英语六级达425分以上或通过日语国际一级水平考试。

1.4 “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定为五年。“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普通专科培训和亚专科培训)进行。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三年,即5年制医学本科毕业后前三年;亚专科培训阶段为后两年,即医学本科毕业后第四至五年。

1.4.1 普通专科培训阶段“培训”:普通专科培训阶段为二级学科的基础培训,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皮肤性病 学、影像学等。

1.4.2 亚专科阶段“培训”:进一步加强本二级学科的“三基”训练,同时主要从事本三级学科的临床工作,安排一定的門、急诊和实验室工作等。

1.5 轮转科室和时间安排(省略)

1.6 考核方法

1.6.1 院内考试:日常考核、出科考试、年度考试等。

1.6.2 国家考试:执业医师考试、中级职称考试等。

1.7 培训者的待遇

工资待遇、职称待遇、学位待遇以及结束后工作安排等。

1.8 “培训”结业条件

考核综合素质、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专业外语、科研能力、临床实践时间等。

2 招收办法

规定招收规模、条件及程序等。

3 各学科负责人及指导教师职责

规定二、三级学科负责人职责和指导教师职责。

4“培训”细则(省)

5 结论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第5篇

(一)人文医学概论

1.掌握人文医学的概念及其核心价值、人文的概念及其精髓内涵;人文医学技能的内涵,人文医学技能的具体内容。

2.熟悉在医疗临床工作中的人文医学实践,在医疗服务中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在医疗服务的机体活动中体现医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具体内容。

3.了解医学与人文的关系,从人文视角看的医学本质和当今医学与医疗服务存在的主要不足。

(二)医学的人文视角

1.掌握健康的定义、医学的定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含义;现代医学伦理学原则,生命伦理学定义和原则。

2.熟悉医学发展各阶段的主要成就,医学模式的演进过程,医学模式演进对医患关系模式的影响;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围,生命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的差异,敬畏生命伦理教育、死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人文学科与临床医学实践的关系。

3.了解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疗相关问题的主要变化;现代临床医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生命伦理学的难点问题与对策。

(三)医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

1.掌握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医师人文素养的内涵,医师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2.熟悉培养医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医务人员人文素养的目标,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3.了解人文主义、科学人文主义的内涵,人文与科技结合的意义。

(四)医师的道德准则、专业精神与《医师宣言》

1.掌握中医师协会提出的医师道德准则;体现医师专业精神的《医师宣言》中提出的三大基本原则和十大职业责任。

2.熟悉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精髓;《医师宣言》中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原则、患者自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提高业务能力的责任、对患者诚实的责任、提高医疗质量的责任、对科学知识负有责任、通过解决利益冲突而维护信任的责任等职业责任的具体要求。

3.了解医生修养的具体内涵;医师专业精神的作用与地位;《医师宣言》的背景。

(五)医患关系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1.掌握医患关系的概念、内涵、本质及特点;医患关系模式的基本类型及具体内容;和谐医患关系的主要特征,当代中国医患关系模式的主要特征,从人文角度下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2.了解医患关系的内容和性质;当代医患关系的现状及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国家和地区医患关系建设的概况。

(六)人际交流、沟通与冲突及其化解

1.掌握提高人际交流技能、沟通技能的要领,改善医患沟通效果的要领;化解人际冲突的沟通技能;医患冲突的管理策略。

2.熟悉有效沟通的好处,缺乏沟通的不良后果冲突的类型和各种冲突的特征;医患冲突的本质、原因及其影响;化解人际冲突策略模型(RT模型)的运用。

3.了解医患沟通存在的问题;冲突的概念、冲突的利弊和人际冲突产生的原因。

(七)医学临床实践的人文技能

医学临床实践的人文技能主要包括:与患者建立信任合作关系的技能、人文性采集病史的技能、向患者通告与解释病情的技能、与患者共同制订治疗计划的技能、向患者履行知情同意的技能、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技能、通告患者诊疗依从性的技能。

1.掌握与患者建立关系的三阶段准则,人文性病史采集的三阶段模式,一患者为中心的问诊技能;向患者通告与解释病情、向患者通告坏消息、与患者共同制订治疗计划、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告患者诊疗依从性的步骤与技巧;患者知情权和同意权的概念,以患者为中心告知策略。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第6篇

《循证医学与临床科研》培训大纲(讨论稿)

选用教材: 《循证医学》(第2版)王家良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 主要参考书:

《医学科研方法学》 梁万年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0(第二版正在编写中,年内出版发行)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第3版 王吉耀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2.6 《循证医学基础》 唐金陵&Paul Glaszi主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0.12 学时:16~18学时

一、培训目的与任务

循证医学是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成果),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决策的一门学问。目的在于不断地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和医学人才的素质并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并保障人民的健康。循证医学与传统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它所应用的临床实践证据,是采用科学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分析与评价,从而被确认是真实的、有临床重要意义的、并适用于临床实践的、当代最佳的科学证据,而且随着科学的进步,证据亦不断地更新,永居前沿。

目前,在各级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多数学校已将《循证医学》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列入相应教学计划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重要性有较全面的认识,树立循证医学的行医理念;初步掌握在临床上开展循证医学实践步骤,包括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最好证据对患者进行处理和效果评价;并初步学会获取最佳证据的方法,即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要求住院医师对循证医学的理念及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强化,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解决相应的临床问题。

临床科研是生产证据的过程,也是临床实践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规范化培训中要求住院医生掌握基本的临床科研方法,能针对临床问题(或科研假设),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拟定科研设计书,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最终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二、教学基本要求

循证医学(包括临床科研)的基础知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专业理论学习内容之一,并强调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满足实际需求。1.使住院医师熟悉开展临床科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使住院医师充分认识到循证医学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树立循证医学 思想。

3.使住院医师进一步掌握循证医学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学会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和科研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能更好的用理论来指导实践。

4.使住院医师理解如何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用“以患者为本”的思想指导医疗实践。

三、培训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作为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教材第一篇(循证医学的基础与方法)为主,同时增设关于临床科研方法的介绍。

(一)临床科研方法(6~8学时)

掌握: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随机化、设立对照、盲法);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核心内容(设计、测量与评价);临床研究的伦理与道德

熟悉:观察性研究(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与实验性研究(临床试验与现场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研究目的、设计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诊断试验研究方法;疾病预后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控制;临床研究的创新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了解:综述与论文的撰写方法;临床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

(二)循证医学(8~12学时)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循证医学实践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熟悉:学习和实践循证医学的目的和意义及实践循证医学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类别。

了解:循证医学的发生的背景、发展趋势。

第二~四章

构建问题、检索证据及证据评价(4学时)

掌握:临床问题的构建模式(PICO),证据的种类、分级与评价基本要素 熟悉:临床问题的类型,证据检索和收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各类证据评价的基本原则。

了解:找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循证医学临床证据的资源分类及常用资源数据库。

第五章 循证医学实践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自学)

第六章 医学文献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4~6学时)

掌握:系统评价(SR)与meta分析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熟悉: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有条件时可进行软件操作 培训)。

了解:系统评价和普通叙述性文献综述、meta分析的区别和联系。

第七、八章 循证医学实践的个体化原则与方法&循证医学实践的决策分析

使住院医师充分了解如何正确运用来自群体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正确认识循证医学证据在临床路径、个体化原则、临床决策制定中的作用。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 第7篇

(2010年版)

一、培养目标

遵循以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实践、思考、学习为方法,培养全科医师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及相关理论、临床和社区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其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技能,具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全科医师临床工作的技能,达到全科医师骨干的基本要求,成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中的业务骨干人才。

二、培训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现从事医疗工作的注册执业医师,并同时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或五年及以上高年资医师。

三、培训时间与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10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1.理论培训:1个月。

2.临床科室轮转培训:7个月。3.社区实践:2个月。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培训、医院科室轮转和社区实践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 理论培训(1个月)

(一)全科医学基本理论。掌握:

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全科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与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原则;接诊技巧和工作方式。

2.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与方法,重点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医德医风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熟悉:全科医师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家庭评估的基本工具及特点。

了解: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国内外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特点与教学方法;循证医学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和特点、循证的基本方法。

(二)医患关系与交流技巧。

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调整医患关系的主要方法。

熟悉:常见医疗纠纷问题及解决的策略。

(三)康复医学。

熟悉:社区康复的概念、组成要素、工作任务及组织机构;社区康复的服务模式与内容。

了解:康复医学的概念、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日常训练和生活能力训练服务对象;康复工作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

(四)心理卫生。

熟悉:社区常见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及处理原则。

了解:社区常见心理问题的咨询方法与技术。

(五)文献搜集及利用。

熟悉:计算机文献检索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文献评阅的基本思路;熟悉论文撰写的方法。

(六)常见症状鉴别诊断。

掌握乏力、发热、腹泻、失眠、消瘦等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七)临床岗前培训。

掌握:体格检查操作规范;心电图机操作及注意事项;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步骤与方法;临床常见X线、B超结果的解读;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和化验值的解读;病历的基本内容与书写要求;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临床培训基地的规章制度。

第二部分 医院轮转培训(7个月)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轮转时间为:必修内容内科4个月;急诊急救2个月;选修内容妇产科0.5个月;儿科0.5个月;外科0.5个月;传染科0.5个月。在这四个科室中可以根据自已原来的专科,自选其中两个科。各科实习内容,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一)内科(4个月)。(必修)1.心血管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掌握:血压的测量及高血压疾病的连续性随访管理技能;循环系统的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急救;正确认读常见典型异常心电图。

熟悉:心脏X线特点;超声心动图结果解读;心脏起博器安装的适应症及社区指导原则。

了解: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呼吸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连续性随访管理技能;正确痰标本的留取方法;常见呼吸系统疾病X线判读;危重病人吸痰;正确吸氧的方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熟悉:雾化吸入器和气雾剂的使用方法。3.消化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消化性溃疡、胃炎、反流性食道炎、急慢性肠炎、脂肪肝、肝硬化、急性胰腺炎。(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腹部查体的方法;安置胃管、灌肠的技术。4.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1)实习内容: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低)、高脂血症、痛风。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糖尿病的连续性随访管理技能,快速血糖测定方法;尿糖试纸的使用方法;胰岛素的使用方法。

熟悉:尿微量蛋白试纸使用方法。5.血液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贫血、出血性疾病、白血病。(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血液细胞分析结果的辨认。了解:骨髓穿刺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6.泌尿系统疾病。(1)实习内容:尿路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功能不全。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尿标本的采集方法;导尿术。7.风湿免疫性疾病。

(1)实习内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了解: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O”、C反映蛋白(CRP)、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检查的临床意义。

8.神经系统疾病。

(1)实习内容:脑血管病、痴呆。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老年痴呆的早期识别及社区照顾原则。

(3)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神经系统的物理诊断方法;眼底镜的检查技术。

(二)急诊急救科(2个月)。(必修)1.急诊(1.5个月)

(1)实习内容:高热、昏迷、头痛、抽搐、晕厥、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腹痛、呕血、便血、尿道刺激症、血尿、鼻出血、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休克;各系统的急危重症;中毒和意外伤害。

(2)基本知识:

掌握:心肺复苏药、强心利尿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解痉平喘药、镇痛镇静药物、止血药、解毒药物的合理应用。

熟悉;上述急诊常见症状和问题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及流程。

(3)基本技能。

掌握:洗胃、催吐、导泻技术。

了解:电除颤的方法;呼吸机的使用方法。2.(院前)急救(0.5个月)。

掌握: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包扎、止血、固定、搬运的原则与方法;理化因素所致伤害的处理原则和方法;使用救护车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和转诊前的准备。

(三)其他科室(1个月,自选内容)1.外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外科感染、甲状腺肿、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症、疝、阑尾炎、急性胆囊炎、下肢静脉曲张、烧伤、前列腺疾病。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熟悉:外科清创原则与方法;小伤口的缝合技术。妇产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围产期保健、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糖尿病、异常产褥、围绝经期综合征、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妇科肿瘤、月经失调、阴道膨出、子宫脱垂、计划生育指导。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健康问题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熟悉青春期、围产期保健方法与技术。

(3)基本技能。

掌握:阴道窥器使用;妇科双合诊检查;各种避孕工具使用方法。

3.儿科(0.5个月)。

(1)实习内容:新生儿黄疸、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腹泻、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高热惊厥。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3)基本技能。

掌握:查体方法、用药特点、药物剂量的计算、小儿液体疗法的方法。

熟悉:小儿病史特点、小儿急诊急救方法、儿童生长发育指导。

4.传染病(0.5个月)。

(1)实习内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麻疹、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禽流感。

其他传染病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安排。

(2)基本知识:掌握以上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方法、转诊指征及预防策略。

第三部分 社区实践(2个月)社区实践包括1周的理论培训和7周的社区实践。

(一)理论培训(1周)。1.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

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书写、流程和管理要求;掌握家庭生活周期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家系图的绘制与家庭结构分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内容与处理原则;重性精神疾病的概念、临床表现、服务内容与管理要求。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评价、社区卫生问题诊断的原则和基本步骤;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实施与评价的基本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团队合作的工作方法;双向转诊原则及其操作方式;儿童免疫规划知识和预防接种技术要求。

2.实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

了解:卫生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3.预防医学。

掌握:社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COPD)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评价、预防控制原则与管理规范;营养学基本知识和社区慢性病(糖尿病等)的膳食指导原则与方法;社区居民群体和病人个体健康教育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方法。了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干预策略;职业性危害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4.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掌握: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的质量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行及管理模式。

(二)社区实践(7周)。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

掌握:全科医生的接诊方式、与病人沟通技巧;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和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的实际应用;以个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照顾方式;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每人至少完成2份规范的健康档案);国家基本药物的应用;社区常用药物的用量、用法及不良反应观察;病人群体和个体的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至少组织实施一次群体性的健康教育活动;法定传染病报告程序。

熟悉: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理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

2.社区慢性病管理。

掌握: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重点慢性病人及高危人群的筛查与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社区健康促进的方法与健康教育的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的质量管理方法,常用评价指标、方法和程序;病人满意度调查及分析方法。

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工作模式;与社区组织和其他专业人员沟通的渠道和沟通的技术。

了解:冠心病、COPD、脑卒中等社区常见疾病的康复方法。

3.社区重点人群保健。

掌握: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及相关政策。《预防接种服务规范》、《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参观实习。熟悉: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工作内容与程序。了解:儿童保健、产后访视。

五、组织管理与培训基地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一)理论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资质的培训机构承担。

(二)临床技能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三)社区实践: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六、考核与结业

考核工作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两部分。考核全部合格者,由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合格证书》。

附件3 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大纲——社区护士

(2010年版)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逐步转变服务理念,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具备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的高质量护理服务,从而达到社区护士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培训对象

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注册执业护士。

三、培训方法

(一)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的集中培训方式。

(二)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辅以自学的方式。

(三)参考学时:共2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20学时。

四、培训内容与要求

培训内容共分为十个教学模块,为了在培训中突出岗位培训的特点,在培训的内容设置中突出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实际需要,强调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的知识和技能的规范培训,在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社区护士的不同背景,将一部分培训内容设定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选修内容。具体内容和要求如下:

(一)社区卫生服务概论。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特点及工作范围;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与特点;社区常用的统计学指标(发病率、患病率、罹患率、疾病谱、死亡率、病死率、死因顺位等);三级预防的概念及主要策略。

熟悉:社区的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及主要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服务管理规范(内容,流程,要求);医学伦理学原则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常见伦理学问题及应对策略。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

2.参考学时 理论讲授4学时。

(二)社区护理概论。1.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护理的定义、特点、工作内容;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及能力要求;个人、家庭、社区评估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基本原则;社区护理的效果评价;家庭的定义、分类、功能;家庭护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家庭访视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家庭医疗护理风险及防范。

熟悉:家庭的结构、生活周期;家系图的含义。了解:个人、家庭、社区诊断;社区护理的发展过程,社区护理的服务模式。

2.实践教学。

掌握:家庭护理中,能制定家庭访视计划、实施家庭访视。

熟悉:参与对个人、家庭、社区进行评估。3.参考学时。

共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三)社区健康教育技巧。1.基本理论。

掌握:健康、健康教育的概念及健康的影响因素;人际沟通技巧;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社区中健康咨询技巧。

熟悉: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概念。健康信息收集与收集方法;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方法。

2.实践教学。

掌握:能针对社区中某一群体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实施健康教育活动。

3.参考学时。

共2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四)社区重点人群的保健。1.基本理论。

掌握:国民健康基本素养的内容;社区重点人群即0-36个月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常见健康问题预防、处理的知识与技能,如社区老年人保健:老年人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指导等。

熟悉:儿童、围产期、围绝经期妇女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母乳喂养咨询及指导;婴幼儿早期教育、辅食添加及营养指导等。

【选修内容】

1.社区儿童保健:新生儿访视及护理指导、儿童保健指标及正常值;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类型、时期及注意事项;生长发育监测等。

2.社区妇女保健:围产期、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的健康问题及预防;计划生育;婚前婚后、孕期妇女的保健指导;产褥期妇女的访视及保健指导。

2.实践教学。

掌握:0-36个月儿童随访的内容和随访记录的填写;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内容和随访记录的填写。

3.参考学时。

共2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0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

(五)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的管理。1.基本理论。

掌握: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服务管理规范;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卒中、COPD等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知识和技能;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COPD家庭氧疗的原则、方法及注意事项,呼吸功能的康复;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康复护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COPD、脑卒中等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

熟悉: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流程与随访监测;尿糖试纸、快速血糖仪的使用;COPD的危险因素、预防原则及护理措施。

了解: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高血压、糖尿病的社区服务管理规范。

2.实践教学。

掌握:能为某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或指导。

熟悉: COPD呼吸功能的康复指导。

了解:进行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康复指导。

3.参考学时。

共5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

(六)社区常见传染病的护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基本理论。

掌握:传染病基本概念,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报告;社区传染病的管理原则;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的危险因素与传播途径,消毒与隔离措施及健康教育内容;艾滋病的概念与传播途径,高危人群的管理与人群预防策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类型、分级、特点及应急处理程序;医源性感染的预防。

熟悉:性传播疾病概念与常见疾病,高危人群的管理与健康教育;艾滋病危害;肺结核的治疗方案;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2.实践教学。

熟悉: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3.参考学时。

共1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2学时。

(七)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1.基本理论。

熟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为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精神卫生、用药和家庭护理等方面信息的内容;社区及家庭老年痴呆患者意外事件的家庭指导及服药的观察。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随访的目的和内容。患者用服药监测的内容;防止患者复发的方法,患者疾病复发或加重的征兆及紧急处理措施。

2.实践教学。

参观:老年病院/科;精神病院。3.参考学时。

共16学时,其中理论授课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

(八)社区紧急救护。1.基本理论。

掌握:心脏骤停的判断要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及有效指标;意识障碍的临床分级;昏迷病人的紧急救护。

熟悉:社区紧急救护的基本原则;急性中毒(食物中毒、一氧化碳、安眠药、鼠药)病人的救护方法;意外伤害(电击伤、烫伤、动物咬伤)的紧急处理。

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临床特点。2.实践教学。

掌握:能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洗胃等紧急处置和抢救技术。

3.参考学时。

共2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2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九)临终关怀。1.基本理论。

掌握: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病人的主要心理反应、生理变化;临终病人的护理;疼痛的概念,疼痛评估,控制疼痛的基本原则及方法,疼痛的护理。

熟悉:WHO癌症疼痛分级方法,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和指导。

2.参考学时。理论授课4学时。

(十)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1.基本技术。(1)社区保健技术。

掌握:婴儿沐浴法,新生儿抚触法,乳房自检法,尿糖试纸、快速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熟悉: “国家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各种表格填写(居民健康档案表,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0-36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表,预防接种卡,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表等)。

(2)社区常用护理技术。

掌握:能独立进行①促进呼吸的护理技术:包括拍背、体位排痰、COPD呼吸技术指导、家庭雾化吸入和氧疗技术;②皮肤和黏膜护理技术:包括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压疮护理技术、口腔护理技术、家庭会阴部清洁技术、膀胱和结肠造口护理技术和换药技术、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技术;③家庭中进行管饲、导尿、灌肠技术。熟悉:冠心病、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技术;心电图的基本操作方法、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识图技术;腹膜透析技术和PICC置管的居家维护技术。

了解:在家庭内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医疗废物处理方法,常见传染病病人的家庭消毒隔离技术。

【选修内容】

可根据各地社区护士的基本情况,对下列技术进行选修学习:

(1)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记录;

(2)能独立进行皮内、皮下、肌肉、静脉注射法及静脉输液法;

(3)能进行常用药物的服药指导(包括中药的煎煮方法);

(4)血、尿、便检验标本的采集技术等。2.参考学时。

共70学时,其中理论授课16学时,实践教学54学时。

五、组织管理与实施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并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一)理论培训: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培训机构承担。

(二)临床技能培训: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临床培训基地进行。

(三)社区实践: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社区培训基地进行。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到预防保健机构和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考察见习。

六、考核与结业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第8篇

1 多途径开展临床教师培训

目前,我国的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在临床基地进行。临床基地的教师(简称临床教师)对全科医学的认识水平与带教能力,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果或质量有很大影响。但是,三级综合医院的临床教师,熟悉或了解全科医学及其临床带教方法比较少,甚至很少。因此,开展对临床教师的全科医学培训,提高其临床带教能力,对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是十分重要的。

1.1 参与全科医生岗位培训

全科医生岗位培训是对已获得临床类执业医师资格的、已经或者即将从事社区全科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生,所开展的全科医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为期6个月,共需完成600学时的学习任务[1]。三级综合医院其他科专科医师接受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目的是要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或了解全科医学,为开展全科医学理论课教学和临床带教奠定基础。

为了便于我院相关专业临床教师参加并坚持学习,我院与重庆市卫生局联合,在我院举办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班。我院从承担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科室,如内科所属亚专科、儿科、老年病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门诊部、普通外科等科室,选出18名骨干临床教师参加培训。全科医生岗位培训虽然耗时,需要较大的费用支出,但效果非常明显。经过培训的临床教师,对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及技能,特别是对其理论体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均取得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1.2 参加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短期培训

目前国内针对全科医生及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班及学术会议比较多。为了让更多的临床教师熟悉全科医学,3年来我院累计派出200余人次,参加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中国社区卫生协会、重庆市卫生局和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等举办的全科医学学术交流、社区卫生服务论坛及培训班等。

1.3 院报宣传全科医学基本知识和临床带教方法

我院院报每月一期,主要报道医院医学教研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受到医务人员的喜爱。我院在院报上开设“全科教师必读”专栏,连续刊载短文12篇,先后介绍全科医学相关概念、全科医疗的基本原则及特征,以及临床全科医学带教方法等内容。院报刊载全科医学知识性文章,一方面使临床教师能够比较方便地学到全科医学及其带教知识,另一方面营造了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的氛围。

1.4 全科医学教研活动

我院全科医学教研活动由全科医学教研室主持开展。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由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老年病科(全科医学科)由一名有教学经历的硕士毕业青年医师任秘书,临床各专科带教医师为其成员。全科医学教研室的教学研究活动主要有集体备课及教学督导等。我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主要对临床带教实施过程(包括临床实践登记资料及考核等)进行督导,主要检查临床带教方法与内容,以及培训生在临床教师指导下完成培训任务的情况,及时发现与纠正带教中的问题或不足。

1.5 参加全科诊疗活动

医务部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安排承担全科医学教学专业(如呼吸科、心内科、老年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的高职称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全科查房和门诊,2人次/周,连续半年共计派出50人次。临床其他专科的医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全科诊疗工作,不仅带动了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水平的提高,而且加深了对居民健康需求、全科医疗保健及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与任务,为形成正确的临床带教方法奠定了基础,是一举两得的临床教师培养举措。

1.6 其他培训

为了加强全科医师的人文素质和健康管理能力培养,我院安排骨干临床教师参加健康管理师培训、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先后有13名教师参加健康管理师资格培训和7名参加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资格证培训。

2 临床轮转培训安排的改进

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调研,我院发现卫生部颁发的全科医师培养标准———《全科医学专科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存在着一些不足或缺陷。所以,我院对其进行完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增加常见病的病例学习量

据各地社区诊断报告[2,3,4],呼吸、消化、心血管和妇女生殖系统疾病或健康问题在社区最常见。但是,《细则》中一些社区常见疾病的最低病例学习(诊治)数量要求太低,例如,成人上呼吸道感染2例,支气管哮喘3例,肝硬化2例,胆囊炎胆石症2例,白带异常3例,更年期保健3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3例,儿童腹泻与体液疗法5例等。这样的规定没有约束效力,而且很可能产生误导,让受训者认为只要完成了这样少的学习任务就能熟练掌握这些疾病的诊疗技术,不愿意更多地去诊治此类患者。所以在临床培训中,我院增加《细则》中呼吸、消化、心血管及妇科常见健康问题的培训量。根

158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据带教老师及培训生的反馈和培训登记表查验结果,培训生完全能完成增加后的培训量。

2.2 添加肿瘤科临床实践安排和具体要求

在《细则》中没有安排肿瘤科实践,没有乳腺癌、食管癌、肺癌、鼻咽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学习要求;部分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子宫颈癌等,被安排在短期的外科或妇产科实践中学习,主要是学习其外科处理原则与方法。显然,在这样的安排下培养出来的全科医师,缺乏恶性肿瘤的基本知识和诊断技能,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

恶性肿瘤也是社区居民的常见健康问题或疾病[4,5]。不论是其预防,还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康复等,都离不开全科医生在社区的工作。全科医生应当较全面地掌握或熟悉常见恶性肿瘤临床知识和基本防治技能。

因此,我院在轮转方案中,安排了肿瘤科的临床实践,规定了常见实体肿瘤的学习要求,并在《培训登记手册》中添加了“肿瘤科实践登记”,记录培训生在该科的培训任务完成与考核情况。调查显示,培训生对肿瘤科的学习均感到满意。

2.3 添加对老年病科实践的具体要求

《细则》把老年病科临床实践插到内科临床轮转中,没有规定在该科实践的时间长度,也没有对该科需要掌握的专科知识(如老年医学基本知识)做具体规定。因而学员、临床教师及培训管理部门不易把握老年病科的学习目标与要求,不利于教学的统一实施。

老年人是全科医生在社区服务的重点人群之一[4,6]。与其他成年人相比,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情况均有其特殊性,而且常有患多种慢性病,病情复杂。全科医生要在社区为自己的主要服务对象———老年(病)人服务好,必须经过在老年病科的严格培训,掌握老年医学的基本理论及知识,掌握常见老年疾病的诊疗原则及方法。

我院在轮转方案中明确规定了老年病科实践的时间长度,需要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和学习(诊治)病例的数量。问卷调查显示,所有轮转老年病科的培训生均感觉“收获非常大”,认为老年病科实践学习很有必要。

2.4 降低或取消对少见疾病的学习要求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疾病谱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疾病在某一地区较常见,在另一地区却很少见或罕见。例如,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等传染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山病等地方病。因此,不同地区的全科医生须学习和掌握的疾病种类应该有一定差异。但是,《细则》没有考虑到这种差异,要求学习的病种,无轻重之分。带教老师一方面觉得《细则》中的病种不够,比如有些地方性常见病,虽然天天诊治,但《细则》中未要求学习;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病种完不成其学习任务,因为该病未在本地发生过或已多年未发生。所以,作为全国统一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大纲,《细则》要求学习的病种虽然较全面,但不少地方一方面觉得一些该学的痢疾并未列出,另一方面要感到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学习任务又有很大困难。因而我院将地方病、少见或偶尔流行的传染病、意外发生的一氧化碳中毒等特殊病种,不作为硬性任务要求完成。这样做有利于临床科室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教学任务和管理部门对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5 内科系统学习病例数量分配到科室

有的内科系统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等,可以在内科系统各临床科室诊治。但是,《细则》没有将内科病例学习任务分配到相应科室,科室的责任和任务不太明确;《培训登记手册》中的内科疾病是按解剖系统进行登记的,既不便于学员明确自己在各科的学习任务,也不便于科室对学员进行考核,还不便于管理部门对科室完成带教任务情况进行考核。

因此,我院将《细则》中须学习的病例数或须完成的培训任务,分配到内科系统各科室(亚专科),《培训登记手册》也以亚专科(三级学科)科为单位进行登记,使带教老师和规培生更加明确任务,管理部门考核也比较方便。

3 采取综合措施开展规培生学员文素质培养

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保健的提供者,不仅应当具有较全面的临床各科基本知识与适宜技能,而且还须具有强烈的人文情感和很好的管理能力[7]。

全科医生的人文情感和管理能力是其人文素质的体现,如何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进行培养与锻炼,目前的《细则》没有具体要求,笔者做了如下探索。

3.1 参与党团工会举办的活动

全科学员报到后,医院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将党员、团员名单交到医院团委和教学党支部。党支部举办的学习或活动,均通知全科规培生中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工会和团委举办活动时,也同样要求全科规培生参加。3年来,全科规培生参与节日文艺演出、“迎新春拔河比赛”、“庆五四诗歌朗诵比赛”等文体活动共12次,参加时事及政治学习共13次,不仅熟悉了医院的先进文化,而且由于融入到医院大家庭中,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参与全科培训的积极性。

3.2 参与医疗社会活动

毕业后医学教育办公室主动与医院相关部门联系,安排全科规培生参加各种医疗社会活动。3年来,医务部、预防保健科、院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全科规培生参加其开展的公共场所义诊与卫生宣传、入户调查、社区健康教育、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等活动共计162人次。通过这些活动,深化了对全科医学、对人、对社会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及组织协调的能力。

3.3 举办人文社会学知识讲座

为了使人文社知识更易于被全科规培生接受,我院特邀请在医学领域具有突出或重要贡献的知名专家,给全科规培生做人文或社会学知识演讲,例如,著名葡萄膜病学者杨培增教授讲《思维·艺术·人生》,医学教育家朱明德教授讲《医学·教育·科研》,美国著名麻醉专家乔治·A·格雷戈里博士讲《麻醉学中的人文医学沟通》等。全科规培生在医学大师们挥洒自如的谈吐中,从大师们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人生经历中,学到了人文社会学知识,进一步完善了人生观,激发了立志成才的决心。

3.4 举办医学教材读书报告会

全科规培生主讲的医学教材读书报告会,是培养其综合素质,特别是自我发展能力与演讲才能的重要方式。为配合临床培训,首期读书报告会的主要内容确定为症状诊断学。每次报告会由2名全科规培生完成1个题目的读书报告,要求在阅读专著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亲自制作幻灯片。每次报告会由1名高职称内科医师主持,2名规培生主要发言,其他规培生可自由提问或发言,最后主持医师点评并总结。

3.5 参观人文景点

在旅游参观过程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增加人文知识,增长见识,是全科规培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形式。3年中,我院组织全科规培生,参观过著名的三峡博物馆及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等。通过参观,全科规培生不仅更加熟悉了重庆的自然与社会,而且受到了地方优秀文化的影响,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4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普遍不足

在招生中,笔者明显感觉到,绝大多数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不愿意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虽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全科医学的误解或不了解,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他们不知道全科医学是现代医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中的体现,有的甚至认为全科医师是“万精油医生”,是没有出息的医生;在评价医生的水平和能力时,完全采用生物医学模式形成的标准,片面认为只有会做大手术、能诊治疑难危重病的专科医生才是高水平的医生。所以,应当把《全科医学概论》作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8]。一方面可激发临床本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使更多的毕业生愿意成为全科医师;另一方面可让希望成为其他专科医师的学生熟悉全科医学,为将来从事其他临床专业工作时更好地与全科医师合作奠定基础。

4.2 培训经费缺乏

临床培训基地不仅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大量投入,还要承担培训费、规培生的生活补助和住宿等方面的费用,感到资金压力比较大。希望政府加大对培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增加对规培生的生活补助,使临床培训基地能够正常地、可持续地开展培训。

4.3 结业后的再就业及待遇缺乏政策保障

目前在许多地方,临床本科毕业后即可进入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医生,规培生看不到自己结业后在就业和待遇上的优势,因而对前途缺乏信心,甚至有人因此而终止培训。所以,必须加快全科医师制度,给予规培结业的全科医师较优惠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坚持到底,从而提高全科医师的比例,改变我国专科医师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院作为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基地,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开展临床师资培训,全科医学临床带教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完善临床轮转培训方案及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等措施,使得培训内容更加符合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我院的探索受到国内全科医学同行的关注,对提高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作为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笔者通过多途径开展临床师资培训,如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服务短期师资培训、院报宣传全科医学临床带教知识、全科医学教研室活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疗等,提高了临床师资的带教水平;通过改进临床培训方案及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如增加常见病的培训病例数、添加对肿瘤科和老年病科实践的具体要求,以及让学员参与党、团、工会组织的学习与活动、参与业务管理部门组织的医疗社会活动、参观人文景点、聆听知名医学专家的人文社会学讲座等,提高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对广泛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师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施榕,朱静芬,谢庆文.我国部分省市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3-5.

[2]刘秀娜,周娟,张翠华,等.重庆市主城区社区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2):3285.

[3]杨红,张云君,方萍,等.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基线调查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8,23(5):33-34.

[4]洪淇,宋山,朱爱萍,等.江阴市社区诊断报告[J].中国实用医药,2006,1(4):8-9.

[5]张雪芹,高建英.北京大兴兴政西里社区慢性病社区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2006,8(18):66.

[6]吴秀云,李秀艳,李曼春.北京市两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及服务对象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7):485-486.

[7]梁万年.全科医生的素质和任务及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3):173.

上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和思考下一篇:晚自习辅导答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