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2024-08-21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精选8篇)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第1篇

2018届高三备考工作总结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在全体高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高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令全校师生为之振奋,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因为我和这届高三师生共同拼搏奋斗了一年,也更能深深体会这一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付出了大家太多的努力和汗水。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心里有太多的感受,焦虑、喜悦、希望、还有丝丝的遗憾。

一、指导思想

1、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立足学生,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3、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途径,激发学生自觉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做题能力。

二、复习方法和策略

1、把握高考的复习方向

对比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与2018年考纲,研究考纲变化,更好地把握2018年新高考的命题走向,理清高考备考思路,增强备考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

2、复习流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总体要求是:

(1)抓纲务本,夯实三基一标(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理论;标——课程标准);构建网络,形成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读图能力、应用能力、表达能力);按章节复习,做到全——稳——实。

(2)讲透高中自然地理,认识世界地理区域;活用人文地理观点,解决中国发展问题。(3)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区域地理部分则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4)紧抓主干,突出重难点,精炼考点。第一阶段具体方法与策略:

(1)抓中间,促两头。中间学生是主体,占到班级的大多数,抓住中间就是抓住整体。同时对两边学生有促进作用和带动作用。

(2)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对于学科主干知识尽量安排充足的时间,并放在复习的前期。

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学生应熟练掌握五大地理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地壳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和四大区位理论,即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区位理论。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有关图像对基本概念、规律、原理进行深入理解。其次,教师在分析有关问题时要把握到问题的实处,进行地理方法的提升,授之以渔。同时要处理好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和初中教材的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复习中可根据高考重点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选择初中区域地理典型地理现象或典型区域为案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中地理的知识和原理分析研究区域地理现象的成因,掌握区域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3)定高标准,适当提速——体现复习课的特点。整个复习阶段的基本要求是要重视教材,重视基础,但是,复习标准要比上新课高,不再是新课的低水平、浅层次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更高水平的再现和能力的提升。注重在掌握基础知识上提升能力,提升应用基础知识。(4)增大容量,注重拓展——让复习课增值。第一轮复习虽然基本上是按照教材一章一节地复习,但需补充、应扩容,要把课堂的容量做足。拓展渠道主要是围绕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对教材的高度整合,这必须建立在对教材的非常熟悉和高超的驾驭能力之上,做到收放自如;二是有多年的积累,做过大量的练习题,见过很多的经典题型,能将这些经典题恰当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化、拓展。通过增容,通过拓展,让教材由薄变厚,让复习课增值。

(5)整合教材,重组知识——构建知识新网络。教师有必要对多本教材内容相近的知识板块进行重组,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6)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点讲教材重难点。具体要求是:记知识、明重点、讲问题、破难点。学生能一目了然的或已经弄懂了的知识,不讲;提示重点,破解难点。

(7)创建通式,化繁为简——以降低难度、增强信心。一些特别抽象的内容,如地球运动方面关于时间、日期、昼夜长短等方面的计算,老师应很好地归纳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使用公式,化整为零,层层分解,步步推导,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要提高主观题解答能力,老师应多提供些具体的、典型的案例,认真剖析解题的思路,展示解题的过程,总结解题方法,形成基本套路,然后让学生模仿——领悟——逐渐形成能力,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标。

(8)以训练为途径——增强复习课的实效性。学生的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通过有效的训练得来的。要克服传统课那种课堂上只有讲,没有练的弊端。训练不只是课后的事,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练,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性。

(9)尽早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答题指导也尽早进行并严格要求;及早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

第二阶段——学科内综合专题复习,一般二个月的时间

把握主干,训练方法,培养思路,提高能力。对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复习,可以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也更能培养考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要凸现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试能力。

第三阶段:排查疑难点,查漏补缺,回归课本,高仿真模拟。以练习为主,讲解为辅。练习时要围绕重点、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精选试题,围绕个案做好讲评,进行思维的撞击和知识的整合。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基础知识不扎实影响高三复习的整个进程和复习效果,以后在高

一、高二就要狠抓基础知识。

2、对基本的地理规律与原理要灵活运用,死记硬背的时代已经过去,原理的运用不灵活,得分率不会特别高。所以,原理的内化与运用是高三一轮复习的重点。

3、重视初中的世界和中国区域地理,夯实区域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将区域知识同高中教材结合起来,不要孤立区域知识。

4、一定要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高考更侧重用有限的题目考察更多的知识点,能否快速灵活的整合运用相关知识很关键。

5、一定注意地理学科生活化的特征,同时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要灵活,不要过度解读信息,也不要对关键信息完全无感。

6、在高

一、高二阶段就要注意综合题分析方法、答题方法的训练。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第2篇

为了进一步搞好高三地理的备考复习,按照学校和年级部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高三地理备课组制订了学年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为目标,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高考形式和要求。

二、学科复习目标

主要目标: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图文转换,提取信息;注重整合,突出人文;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具体目标: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内化,把握教材知识主干,形成双基的系统化、网络化。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培养学生熟练应用地图的能力。

3.训练答题的规范化、高效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重视纠错,在失败中积累经验,使知识活化。4.加强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5.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复习思路及进度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1.复习要求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稳扎稳打,不放过知识点的细枝末梢,全面系统准确熟练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复习时,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必须是精讲精练,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同时加强应用原理和方法的训练。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难度较小但不易住抓住重点,要求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复习时间安排:2017年8月-----2018年3月底(高三第一学期及寒假补课期间完成)

(二)二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复习要求

二轮复习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2.时间安排

4月至5月5日共五周30课时(五周,每周六课时)。

(三)5月6日至高考期间

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投入高考。

1.复习要求

在第三轮复习时,查缺补漏、模拟考试、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指导等是同学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重点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建立各类问题的分析模型,明确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审题技巧,训练答题规范,心理调整。2.时间安排:5月---6月3日

(以上时间安排未除去节日、校庆活动时间,计划与实际有出入)

四、备考具体措施

(一)、落实“六到位”

1、讲到位,讲到学生的疑难点上,讲到知识的关键点上,讲到试卷的失分点上,讲到考纲的赋分点上。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专题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延伸。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思维的过程,甚至是学生在解题中的失败的教训和走过的弯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讲评课,要紧紧的抓住典型的题目讲评,凡是出错率高的题目必须要讲,必须再练习。讲解时要注意从学生出错的根源上剖析透彻,彻底根治。要做到:重点评讲、纠错讲评和辩论式讲评相结合,或者让学生讲题,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2、练到位,学生做题的全过程实施细心观察,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上下功夫。精选习题,注重综合。复习中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选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和变式性的题目来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训练答题规范,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在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首先要格外注意正确解题思路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为此:(1)建立学生疑难点档案,明确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精选针对性习题,用小型综合题训练能力,对学生 的能力的提高更又实效性。(2)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是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3、改到位,凡是学生练过的东西都要评改,老师或详或略都要有评价,不要留下重视漏洞,评改的方式可以不拘一格(如:可以让学生在互相批改作业中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补到位,步步为营;落实满分卷制度,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拓展训练。

5、画到位,坚持画好两幅图(中国。世界轮廓图),坚持看图,练好地理学习的基本功。

6、落实到位,盯住学生,盯准学生,摸清每个学生的增分点,因材施教,落实补差。

(二)、克服六种不良倾向(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2)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3)克服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对某些影响教与学的现象抓不住或抓不准,教师“头头是道,夸夸其谈”,学生“心烦意乱”,不研究高考,复习方向出现了偏差。

(4)克服高原现象。在复习中“模考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5)克服只练不讲或只讲不练。

(6)克服学情抓不准,讲评随意,杜绝对答案式的讲评。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

五、备考复习中还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重视复习观念的更新,不走过去“死背书、多做题、拼时间、效率低”的老路。(1)高考命题已经从“以知识立意”转向“以能力立意”,复习内容就应该从单纯复习知识转向“知识加方法等于能力”,复习方法也必须从“复习课”转向“复习活动”。(2)复习活动包括:

教师讲解(讲中有启发,听中有思考),学生动脑(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演绎、总结概括),学生动手(绘图、列表、列关系式、结构式),学生动口(提问、答问、讨论、交流)以及阅读查询资料等。复习活动不能等同于讲新课。

2、要重视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不要像学习新课那样搞机械重复。(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

(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

(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

(5)比较知识异同:知识间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要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如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便于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重视对地理事实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思考,而不要只注意结论的背诵。

(1)要学会总结复习方法,对地理事物的成因分析,规律总结,图像判断要领等要能够自己表述,把记忆过程变成思维过程。(2)要动态的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对其形成条件、组成要素、构成原理、发展过程、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基本内容。

高三地理备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第3篇

一、合理计划, 科学地运用“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复习到3月初 (底) , 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 让基础能力过关。

第一轮复习, 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能力。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 重点是梳理知识, 紧跟思维训练, 打牢基础, 切忌脱离教材而重视资料, 搞大量的“题海战术”而忽略学生地理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做到熟练掌握和准确理解考纲考点, 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上单元训练,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提升应用能力。

第二轮复习从3月初 (底) 到5月中旬, 主要目的是“突破三点”, 让综合能力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要明确“三点” (重、难、疑点) , 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 优化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即讲即练, 进行知识、方法和能力的专题训练, 以提升解题能力。在专题复习中, 关键是引导学生做好“专题考点解读”和“专题考点拓展”, 然后针对不同的专题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根据高考“考点覆盖率很低, 题量少, 各题分值大”的特点, 复习中要大胆地做适当的取舍, 对于高考大方向的考点, 如宇宙、气候、工农业和区域地理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分析等内容, 要不厌其烦地细化和重复, 对于大量繁杂纷乱的知识点则蜻蜓点水般一点而过, 以节省时间, 迅速进入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第三轮复习, 从5月中到5月底, 冲刺复习阶段。主要目的是“拓展能力”, 提高应试技能。

高考地理试题充分使用了地图语言, 用各种类型的地图 (政区图、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等) , 进行地图辨识与区域位置的认定, 考查学生学习地理的意识及各种能力 (如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因此图名的阅读、图例的识别、各种信息的挖掘以及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变式图的识别都是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冲刺复习阶段, 在加强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要强化高考应试技巧训练, 提高应试技巧能力。

二、立足双基, 构建主干知识体系

文综地理试题, 主要选取“能反映地理学科面貌特征和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 立足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此, 应重点抓好主干知识和原理的教学, 重视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及时巩固知识, 提高应用能力。

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基础, 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是人地关系。必修教材是高考复习的重中之重, 其中包含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的基本原理及规律, 占比重最大, 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和延伸, 复习中可对必修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和提炼。初中区域地理以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现象为主。面对八本书的考试内容, 我们需要对地理学科知识体系作一全面整合, 突出主干知识, 在抓好基础复习的过程中, 强调知识联系, 形成复习线索。

三、加强图表判读能力的培养, 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文综考试中,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 都是通过地理图表来体现的。因此, 地理图形图像语言系统的分析, 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要尽可能将地理课本中所有的知识点, 放在各类图形图像中去理解和掌握。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学生用图像来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地图、图表、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 寻找规律, 探究原理。

具体而言, 要能够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 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要能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 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 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设置新情境, 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分析、评判能力是目前命题的主旋律。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师生应有意识地收集有关地理信息资料 (特别是图像信息) , 培养学生对图像有效信息的获取和综合,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四、训练解题思路, 提高实战能力

能力测试是高考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命题通过设置试题情景, 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 展现考生解题思维过程,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浅析高三地理备考校本教研 第4篇

我认为校本教研关键是要展开对制约本校发展的关键现象的研究和对相关课题展开本质探讨,要贴近学校实际。如我校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高考成功是学生普遍的追求,学生追求名校,学校追求升学率,但文科生的底子普遍薄,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差。怎样让学生按高考要求快速掌握所需知识,是我们高中老师必然面临的问题。我们地理学科也不例外。这就需要立足我们的校情来对教育现象展开研究和采取对策。“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因此,认识论意义上的“校本教研”,就是指由单个的学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以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目标而营造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制度。

单就地理学科,尤其是高三地理,学生学起来就更注重应用和实效。因此,我个人感觉在地理的教学中更应注重知识的构建,题型的概括,方法的总结。让规律通俗易懂,学生更易掌握。

我认为高三地理学科开展校本教研可以这样进行:

1.强化双基教学,夯实基础

从高考趋势来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仍是高考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分布规律,才能真正的将所学的地理知识活学活用。基础知识的教学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近几年高考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有气温垂直递减率、土地盐碱化、工程建设区位因素、原料与燃料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区位的正确选择、典型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等。基础知识没有弄清或理解不透彻则明显影响到考生的答题水平。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都离不开地理技能。地理技能包括基本的地理识记和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读图和绘图能力、由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对区域位置进行准确判读的能力等。这些基本技能的要求几乎体现在历年高考的每一题中。因此在高三的学习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教师注意并努力在教学中实践,如:

①空间尺度的大小的定位、空间观念的深化与不同级别区域图的判读。

②洋流的分类与影响,洋流的分布特征。

③各类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2.重在知识结构,构建知识联系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上应强调的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逻辑鲜明、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图是复习课上不可缺少的组成之一。如在讲述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时,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图必然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精选典型真题,强化题组训练

复习冲刺阶段基本上以解题析题为主,但是切忌陷入题海之中,因此在最后冲刺阶段教师应帮助学生精选一些典型习题,进行专题式的评讲,提高试卷讲评课的质量。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做题组训练,总结知识点和题目间的关系。

①对各题的得分情况认真统计分析,以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

②对某一类型的题目引旧联新,认真总结出一般的通用答题模式。例如:分析某地为何适宜水稻种植业的发展,,一般通用语言有“该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当然具体到某一个地方不一定这些优势都具有,甚至也可能是一些特殊原因,這时就要“因题制宜”的表述了。

③加强对常见的惯性思维的正确分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忽视一些地理事象存在的前提,犯一些惯性思维上的错误。如“临海则降水丰富”(忽视了背风一侧)、“北半球阳坡植被好”(忽视了北坡是迎风坡的情况)、“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忽视了同一水平面上)等等。在介绍各类常见图表时,应有意识地介绍这些图表的各种变形或非常用形态,如三角坐标图和四角坐标图横、纵轴名称和标值的变化,不同类型的能源利用图等等。

4.加强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

在研究老试题和热点试题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切入点。同时在教学和做题过程中,可适当增加点新概念的引入,以提高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能力,这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例如这两年高考涉及到的书本上没有的新概念有:人口抚养比、人口红利、原料指数、鱼鳞坑、钙化池、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等。其次如生态足迹、有效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彩色农业、能源作物等也是考生应该理解的。

5.加强对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

基础知识扎实的同学,有利于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得分相对较高。但要在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尽量减少失误,考生除了应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外,还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如: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中低纬大陆东岸暖流,西岸寒流等。

2018届高三班备考计划 第5篇

潘立毅

本学年,我继续由高二跟上高三,担任高三(4)班的班主任。学生刚进入高三,开学初的学情是绝大部分同学纪律观念强,学习态度认真,目标明确。目前的班级情况为:班级的整体学情较好,为了让本班建成具有“立志、刻苦、多思、进取”的班风,本班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会自我管理,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力争更高更快地发展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我拟订以下计划:

一、班级主要情况

1、学生情况:本班学生57名学生,女生49人,男生8人,寄宿生51人,走读生6人。

2、学生成绩:本班是一个文科重点班,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好,在3个文科重点班里,平均分排名第二,总分年级前20名有9人,前80名有27人。

二、班级管理计划

(一)常规和学习方面,逐步达成完善的学生自我管理,继续争创文明双优示范班。

为了调动学生尽快进入高三的学习状态,养成一个争分夺秒自主学习的习惯,开学第一天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同学们分析高三的情况,谈谈高三的学习方法的两个转变,(1)从时间上转变,时间比高

一、高二更加要抓紧,进一步完善早6:40和晚6:40到教室学习;(2)态度上的转变,态度决定一切,要从心里抛去一切杂念,跟着老师苦干一年,要让同学们明白“辛苦一年,受益一生;此时不博,更待何时”的道理。同时跟同学们谈谈他们心中的大学梦想,大学的美好,让同学们心里充满冲劲;我计划做到以下这几个方面:

(1)建立班干部以身作则:每天早上6:40、晚上的6:40分准时回到班级指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和晚自习协商科任老师要求严格的纪律作学习的有力保证。

(2)开学两周布置好班级标语,创建一个努力奋斗的班级学习环境。(3)用力抓好开学的第一个月,稳定班级的秩序。(4)利用文明班评比的契机,每周要相关的班干部进行点评,以起到激励和督促作用。

(二)、开展多样式的班级学生活动,树立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良好学风,敦促所有学生早立志、早努力、早成功。

1、利用班会课开展榜样教育。

设想1:考试心得大家谈(积累考试经验); 设想2:本班优秀学生学习方法交流;.设想3:“我的一日作息安排”(指定一走读生和一寄宿生)讨论并供大家借鉴好的做法。

设想4: 心理健康辅导,如:如何排解考试紧张心理等。设想5:观看励志教育视频,给予鼓励

2、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

(1)和班级中成绩比较优秀、比较好学的部分学生谈心,争取他们在班级中无论是早读前、早读、课上还是晚自习时间能够做到认真学习,对班级其他学生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以期潜移默化地影响班级其他的学生。(2)开学前两周,进行座位调整,开展小组学习,建立的班级的竞争意识,我把本班分成10个学习小组,9组6人,一组3人,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由班干部担任,负责小组的日常考勤监督工作,同时6名成员各担任一科的课代表,负责监督带领本组学习好该科,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培养学生的互助竞争意识,在小组成长,明白一个人强大不是强大,小组强大,班级强大才是强大,达到整体提高。

(3)进行班级布置,写好班级口号,在教室周围贴上班级口号,及励志语句:如入班即静,入座即学,决战高考志在必赢;撸起衣袖努力学,2018我们一起上大学,拼一分高一分,一分成就终生等等。

(4)前两周结合科任老师课代表学些委员,安排好早6:40-7:30,晚上6:40到7:50的科目学习安排。

(5)定期检查中、英、数和政、史、地六科的笔迹,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尽量认真地听课,提高课堂效率(每周六)。(6)严抓晚自习纪律和课堂的气氛。

3、建立班情记录本,及时发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坚持开展优等生的培优工作,培养一本苗子。

确立班级前5名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填写好优等生学习成绩档案和跟踪辅导记录,对优等生每两周辅导一次。同时将学生的阶段检测试卷和期中、期末试卷一起装订,做纵向比较。培养一本目标。

(三)、配合学校政教处和年级开展的德育中心工作,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

在班级树立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的思想。建构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健全人格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追求卓越,乐观向上的人格品质,使学生能客观地认识自我,自觉管理自己的学习生活,自信、合作、诚信、责任,追求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孜孜以求,勤奋好学,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期望学生“做一个由于自己的存在,而使别人生活更幸福的人”,不仅学业优秀,同时更要人格健全。创品牌管理,出优质人才。

(四)、坚持用“面向全体,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的理念指导班级教学管理工作,集中主要力量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

1、坚持做好“谈心”工作,及时鼓励表扬学生。

2、建立学习优秀和学习进步奖励制度。

3、定期做好学习阶段性效果分析。

4、创建好班级家长微信群,加强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形成家校合力.三、班级工作目标计划

目标1:争取培养3个一本学生,40个二本学生,全部三本。目标2:全班同学拼搏高考,追求卓越!顺利完成高考。

四、本学年加强方面:

1)本学年学生面临大型考试密集,作好学生心理工作尤为必要。要指导学生学会总结、学会分析、保持良好心态。

2)与家长及时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加强家校配合,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3)本学年任务重,时间紧,更要效率高,因此,要将学生的学情分析做的更细致,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营造勤学班风,不留遗憾。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第6篇

一、紧抓高考命题思想

1、地理学科特点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归纳比较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地理学科的教材知识构成主要有三大部分: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综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强调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高中必修3)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必修12)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分析差异。

2、地理语言的运用,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

地理学的表达有别于其他大多数学科,除文字表述外,还需用各种图表等来形象表达。地理高考试卷中正是充分使用了地理表达的文字、图像双重语言,才使得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除了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原理或规律、变化过程、事象之间的联系等。

3、新课标要求能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和探究能力。

地理能力是指在一般学习能力基础上而为地理学科独有的地理学习与初步研究的能力,包括对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图表的判读、绘制、分析;善于观察、发现和分析地理现象;善于获取或提取地理信息等;善于用地理的思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新情境中出现的新问题。

4、反映大量的、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因而具有明显的国家观、发展观、时代观。

二、备考措施

1、认清自己的责任,做好集体备课。

做到每节课都及时集体研读考纲、分析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法、精选作业,群策群力,充分合理利用时间,团结互助,力争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依据考纲整理知识纲要,要讲解到位,重难点突破,考点过关。

通过研读考纲,整理出每单元主要的基础知识纲要,给学生一个引导。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式及时落实,及时反馈,并督促学生按时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

3、精选试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教学进度,精选试题,有课节练习,有单元测试,有滚动训练,有综合巩固。练后及时精讲,从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到如何调动和运用知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问题以及答题技巧等方面全面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抓整体抓重点抓优生,对目标学生分层要求和辅导。

做好与目标学生的及时交流,了解目标学生对各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帮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差距,并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使其稳步提高,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必胜的信心。

三、教学要求

1、讲:串讲知识要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提升能力

2、练: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3、评:针对性的评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4、考:,研究高考考题导向、特点及其答案和评分标准,组编考题,训练落实。

5、结:教师总结分析,提出措施要求,学生总结不足,及时改正落实。

四、具体安排 高三备考复习分为三轮:

第一轮复习:知识过关,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初

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2013年2月中至5月初

第三轮复习:高考应试,2013年5月中至6月初

附: 复习进度表

地球地图1个星期必修一8个星期

必修二5个星期必修三3个星期

区域地理6个星期

注:进度细化按照每个星期集体备课研讨制定

高 三 地 理 组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第7篇

2016年春夏,由于持续的大雨和暴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武汉等城市相继出现城市看海的尴尬景观。针对这种现象,国务院再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最需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地区 2.下列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①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②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

③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 ④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图11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

①流域内降水变化 ②湖水流向变化 ③上游地区植被破坏 ④当地围湖造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会引起

A.湖泊土壤肥力下降

B.湖泊调蓄功能不断增强 C.湖泊航运条件变差

D.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2011年9月14日,位于可可西里地区的卓乃湖发生溃决,洪水经冲出的洪沟和库赛河流入库赛湖,9月20-30日期间,库赛湖因水量急剧增加出现湖水外溢,并导致其下游的海丁诺尔发生类似情况,湖水最终汇入盐湖。如果盐湖也因为来水量持续增加而外溢,汇入楚玛尔河,则卓乃河将成为长江的最北源,下图示意盐湖及周边地区湖泊水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原因最可能是

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 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

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 6.2011年9月前后,流域面积基本没有变化的是

A.卓乃湖

B.库塞湖

C.海丁诺尔

D.盐湖 7.一旦盐湖湖水外溢,将

A.增加该地区的水资源总量

B.可能影响长江水体的水质 C.利于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

D.提高周边地区土壤的肥力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上图为祁连山一一一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下图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关于图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9.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B.“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C.远小于210毫米

D.约为210毫米 11.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湖水富营养化加重C.盐湖面积缩小

D.湖水盐度增大 读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发展

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降水减少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13.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

B.温度升高C.地下水埋深增加

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

14.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跨流域调水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增加

D.上游修建水库 潜水水位是指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砂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高度,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

①丁地地下水水质最好②乙地潜水水位最高③潜水从丙地流向乙地④甲地可能形成湿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的是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受土地开发和防洪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目前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生态带由抗腐蚀材料制成,只透水不透土,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联合制成的新型生态河堤受到许多城市的青睐。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7.铺设废旧轮胎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河水渗漏,保护水源B.缩窄河流航道,提高水位 C.固定植物根系,促进生长

D.减缓水流冲刷,保护河岸 18.香根草主要用于改善水质,推断其具有的特性是

A.喜阴凉

B.耐旱涝

C.根系横向生长

D.茎干中空而脆 19.与传统硬质河岸相比,石笼网与生态带结合可以

A.增加河流水量

B.减少河道淤积

C.缩短使用期限

D.减轻旱涝灾害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湖(下图)随着构造运动和气候的变迁,其范围曾不止一次的扩大与缩小:当湖面缩小时,成为完全的内陆洼地或者多个不连续的小湖泊;当湖面扩大时,通过R河与额尔古纳河存在“吞吐”关系。1952-1962年,湖泊面积曾快速扩张;1958年,在R河筑坝建问,切断湖泊与额尔古纳河的联系;1971年开通人工河a;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呼伦湖不断姜缩;2006年起,修建人工河b,有效遇制湖区生态环晚恶化2014年湖区面积恢复到2002年的水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推测1952-1962年呼伦湖面积快速扩张的原因主要是

A.气温降低,蒸发减弱B.地壳下降,流域扩大 C.地壳上升,湖水外泄D.降水增多,水位上升 21.R河筑坝建闸导致呼伦湖

A.水量减少

B.盐度变大

C.蒸发加剧

D.水深变浅 22.与人工河a相比,人工河b突出的作用有

A.增加湖水水量 B.促进湖水流动 C.降低湖水盐度 D.改善湖水水质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m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图中A、B两地最大高差可能为

A.9mB.14m

C.17m

D.19m 24.拟建一渡口,方便甲、乙、丙三村之间的联系。从安全、距离等方面考虑,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①③之间河流流向为

A.向西流

B.向西南流

C.向东南流

D.向东北流 下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这种方式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读图,回答下面小题。26.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是

A.降水

B.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27.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

A.长春

B.拉萨

C.乌鲁木齐

D.广州

读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通过等。环节

发挥

28.地下水埋深指地下水水面至地面的距离。导致北京地下水埋深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发展

B.气候变暖,蒸发加剧C.降水减少

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29.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原因是()

A.降水减少B.温度升高C.地下水埋深增加

D.植被增加,涵养水源

30.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A.跨流域调水

B.植被覆盖率增加C.降水增加

D.上游修建水库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C 2.A 【解析】

1.根据材料推断“一雨即涝”的城市应该位于我国降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青藏地区海拔高、降水少,故BD错;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雨季较短,而且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而华北地区城市众多,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易发生“一雨即涝”,是我国最需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区,故选C

2.城市建设使得耕地、草地等转变为建设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使得水分下渗减少,地表易积水成涝;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使得地表水无法及时汇入河流,易导致城区积水;城市建设大面积增加湿地与绿地,会加大下渗,减少内涝现象;据此判断①②③项正确,故选A。

【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的分配。如修筑水库,二、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地表、地下水贮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额干旱化和盐渍化威胁。

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的植被破坏,导致地区性气候向干旱化方向发展,直到形成荒漠。

四、环境污染而恶化水质,影响水循环的蒸散过程。洋面的油污染导致蒸发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增加,密度增大,也会影响到蒸发。

五、由于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大气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CO2等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改变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而引起的气温升高、全球性降水增加、蒸发加大和水循环的加快以及区域水循环变化。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可持续几十年到几百年。另一方面,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排出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水循环。矿物燃料燃烧产生并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入水循环能形成酸雨,从而把大气污染转变为地面水和土壤的污染。大气中的颗粒物也可通过降水等过程返回地面。土壤和固体废物受降水的冲洗、淋溶等作用,其中的有害物质通过径流、渗透等途径,参加水循环而迁移扩散。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使地表水或地下水受到污染,最终使海洋受到污染。

3.C 4.C 【解析】

3.图示为属于季风气候区的湖泊,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为丰水期,河流的水位高于湖泊,则河流补给湖泊,河流会带来泥沙注入湖泊,湖泊TSS通量为正值;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湖泊TSS通量为负值。因此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与流域内降水变化、湖水流向有关。故选A。

4.读图可知,图中泥沙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泥沙淤积,会导致土壤肥力增强,湖泊淤积导致调蓄功能降低,航运条件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故选C。

5.C 6.A 7.B

答案第1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5.从材料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水系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该湖溃堤使得湖泊的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形成联系,则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主要原因,故选C。

6.从材料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水系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各湖之间形成河道,使得下游湖泊间形成了一个流域,面积均有所增加,只是最上游的卓乃湖流域面积不变,故选A。

7.一旦盐湖湖水外溢,将成为长江的最北源,由于湖泊为内陆湖,湖泊的含盐量高,盐湖水外溢汇入长江后,长江水质发生变化,对于区域的水资源总量没有影响,会影响青藏铁路路基的稳定,对于土壤肥力无关,故选B。

8.D 9.A 【解析】

8.古诗描述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D正确。

9.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A正确;“阴脸”为阳坡,光照充足;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阳坡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并不比阴坡降水丰富。

10.D 11.C 【解析】

10.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11.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源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湖泊面积缩小,湖水总量减少,不能影响湖水的富营养化。

12.A 13.C 1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下渗和抽取地下水都能影响地下水位的深度。

12.从图中可以看出1979年至1994年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地下水水位在下降,再联系北京的背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导致用水量增加,所以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选择A

13.1979年至1994年天堂河流域最大降水量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流量却在下降,而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降水后下渗补充过低的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所以选C。

14.由于南水北调,导致北京对备用水源地的取水量大幅度减少,引发地下水水位回升,所以正确答案是A。

15.C 16.D 【解析】试题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答案第2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5.丁地地下水埋藏最深,不一定水质最好;甲地潜水水位为10米,乙地潜水水位为12米,丙地潜水水位为8米,丁地潜水位为-10米,乙地潜水水位最高;从图中看甲地潜水深度为0米,甲地可能形成湿地,C正确。

16.图中丁地地下水为-10米,低于海平面,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D正确。

17.D 18.B 19.D 【解析】 17.从“城市河流往往被两条水泥堤防牢牢控制”可以看出,传统河堤硬质牢固。轮胎中空,并不能明显减少河水渗漏,A错误。轮胎的铺设对提高水位十分有限,且新型生态河堤建设主要体现生态功能,B错误。生态具有满足植物生长的孔径,C错误。新型生态河堤是利用废旧轮胎、石笼网与内装碎石土的生态带,牢固性相对要差,利用废旧轮胎可以减缓水流对生态带(河岸)的冲刷,保护河岸,故选D。

18.从图看,香根草从河堤底部到河堤顶部均有种植,推测有些生长于水中;河道水位常会出现季节变化,可以推测部分香根草时而被浸没,时而露出水面。因此推测香根草耐旱涝,故选B。

19.传统硬质河道河水和两岸地下水不能互补,而石笼网与生态带可以透水,河水和地下水可以互补。枯水期,地下水可补给河水,洪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最终减轻旱涝灾害。故选D。

20.D 21.B 22.A 【解析】

20.在短时间内,气温变化较小,蒸发量对于湖泊面积的影响不大,A错。在短时间内,地壳基本是稳定的,B错。湖水外泄,面积缩小,C错。导致1952-1962年呼伦湖面积快速扩张的原因可能是降水增多,水位上升,D对。故选D。

21.从图中河流流向看,总体从西向东流动,河流上修建水坝,导致湖泊水不能通过R河流入额尔古纳河,使得盐分积累,盐度增大,B对。由于不能排泄,湖泊水量会增加,A错。蒸发大小与气温变化有关,建坝的影响不大,C错。由于湖水不能进入R河,会使水深增加,D错。故选B。

22.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呼伦湖不断姜缩;2006年起,修建人工河b,有效遇制湖区生态环晚恶化,2014年湖区面积恢复到2002年的水平。所以修建人工河b,是为了增加湖泊水量,而人工河a是为了将湖泊的水排进河流,故选A。

23.B 24.A 25.D 【解析】

23.由材料可知,图中等高距为5m,B海拔在110-115米,A海拔在100-105米,两者高差在5-15米之间,结合选项,故选B。

24.读图可知,①所在位置,海拔高,且等高线稀疏,水流平缓,水平距离小,适宜修建渡口,而其它几地均位于下游地区,等高线密集,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A。

答案第3页,总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5.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结合指向标判断,河流流向东北,故选D。

【点睛】等高线数值的判读: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

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

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

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

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

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26.B 2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气候的差异和水循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水特征的过程和环节,熟悉我国南北方降水的差异。

26.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雨水收集起来,减少地表径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选择B。

27.我国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所给的四个城市中广州在最南方,所以该类房屋在一年中能够发挥雨水收集作用时间最长的是广州。选择D。

28.A 29.C 30.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下渗和抽取地下水都能影响地下水位的深度。

28.从图中可以看出1979年至1994年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地下水水位在下降,再联系北京的背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导致用水量增加,所以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选择A

29.1979年至1994年天堂河流域最大降水量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流量却在下降,而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降水后下渗补充过低的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减少。所以选C。

30.由于南水北调,导致北京对备用水源地的取水量大幅度减少,引发地下水水位回升,所以正确答案是A。

2018届高三地理备考工作总结 第8篇

地理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40小题共60分)本部分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同一时刻不同日期昼夜分布图,图中最外圈纬线为60。S,阴影区域为T1日期黑夜范围,斜线区域为T1日期过后的T2日期黑夜范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2月6日6:00

B.2月6日20:00 C.11月7日6:00

D.11月7日20:00 2.北京再次出现与T1日期昼长相同的日期约为 A.12月7日前后

B.2月6日前后 C.5月7日前后

D.8月7日前后

下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2220km。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中④点的经度是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E B.120°E C.40°W D.60°W A.140°4.若此时⑤地为10时,除日界线外,地球上另一日期的分界线是 E B.30°E C.150°W D.130°W A.50°5.要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2倍,若其图幅不变,则其表示的范围是

A.为原图的1/4 B.为原图的3/4 C.为原图的1/9 D.为原图的8/9 下图显示的是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 5点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阴影部分)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40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拉萨 7.该地该日昼长约

A.13小时20分

B.12小时20分

C.10小时40分

D.9小时40分 下图为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在图中天气系统影响下,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A.万条垂下绿丝绦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映日荷花别样红 D.北风卷地白草折 9.此时

A.渤海海域可能发布海浪预警 B.最强高压中心位于西伯利亚 C.京津地区即将迎来大幅降温 D.陕西北部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C.先向南,再向东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11.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150米 B.199米 C.278米 D.400米 12.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世界某海区表层水温等温线图,图中等温线的弯曲是受洋流影响而形成,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13.若图中x=20°,等温距为0.5°,则少的值为 A.18°

B.20°

C.22°

D.24°

14.图中所示季节,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为一年中最湿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珊瑚对水温、水质和水深的要求极高,图中所示海区曾是珊瑚的重要分布区,但现在大多死亡,其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B.石油运输污染海域 C.寒流导致海水变冷

D.板块张裂海水变深

16.下图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运密度高等.据此完成下题。

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A.保证通航顺畅 B.降低施工成本 C.减轻台风影响 D.缓和海潮冲击

2016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辽宁舰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开展远海训练。下图为“辽宁舰编队航行路线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17.辽宁舰编队在2016年12月23-25日的航行过程中,最可能

A.顺风、顺流 B.逆风、顺流 C.顺风、逆流 D.逆风、逆流 18.该海域主要洋流对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降低气温 B.增加降水量

C.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D.上升流形成北海道渔场

19.下图为局部等高线图,图中各点数据是该地某地理事物的实测高程。若图中数据反应的是当地同一岩层(下图中以阴影表示)项部的海拔,则从P到Q的地层

分布和地貌形态最可能是

A.A B.B C.C D.D 河谷中常有多级阶地,其中高于河漫滩的最低一级阶地被称为一级阶地,向上依次为二级阶地、三级阶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地……在正常情况下,阶地越高年代越老。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C.地壳抬升、流水沉积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21.图中左图的阶地可能形成于右图中的 A.丁地

B.丙地

C.乙地

D.甲地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该河流的流向是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23.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拆除水电站 B.上游城市进程加快 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 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

下表为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24.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5.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⑧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⑧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26.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⑧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水稻和青稞为主 下图为某城市地域形态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7.图中商业区

A.主要从事商品批发活动 B.主要沿河分布

C.位于高速公路和铁路交会处 D.位于市中心,呈带状分布 28.下列拟建的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的是 A.甲: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B.乙:旅游休闲中心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C.丙:仓储物流中心 D.丁:化学工业中心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 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

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 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 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 D.农业人口散居区 30.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 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 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 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

“刘易斯拐点”是指劳动力由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下图为我国劳动力变化及预测情况(新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20~39岁年龄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1.我国开始出现“用工荒”的时间拐点大致是 A.2002年 B.2007年 C.2012年 D.2020年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32.“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政府应

A.继续实行严格的低生育政策 B.加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技能 C.鼓励大量外资企业的入驻 D.增加对企业的补贴,提高劳动者工资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3.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34.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有学者提出: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探索城市组团绿心空间结构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35.图中“绿心”区域适合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公园绿地 B.园艺苗圃 C.商贸中心 D.交通枢纽 36.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会

A.保持原有地貌形态不变 B.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C.出现城市“空心化”现象 D.增加区域的地下径流量

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下图示意我国四个省(市、自治区)2000年土地城市化质量的差异。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征: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等于城市人口除以城市用地面积:城市用地经济密度等于城市产业的GDP除以城市用地面积。

37.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出关于四省(市、自治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最合理 B.上海的城市化质量最高 C.重庆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D.贵州的滞后城市化程度最高

38.重庆城市用地人口密度大于上海,但城市用地经济密度却低于上海,与其相关的因素是 A.地势起伏较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B.第一产业发达 C.城市用地较为完整 D.城市化水平较高

地理学家阿隆索对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制作出“阿隆索地租竞标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10

39.据图判断,多层住宅区最可能在

A.甲与乙之间 B.乙与丙之间 C.丙与丁之间 D.丁与戊之间 40.该城市的城区边界在

A.丁处 B.戊处 C.己处 D.庚处

第二部分

选择题(40小题共60分)4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河西走廊示意图

材料二: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材料三:七彩丹霞地貌(图20)一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千万年前这里曾是茫茫湖泊,河流众多,经过几番地质演化,在外力作用下形成面积大、集中,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的丹霞地貌。有红色、黄色等,色调有顺山势起伏的波浪状,也有从山顶斜插山根的,犹如斜铺的彩条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轻纱,熠熠泛光,色彩异常艳丽。

材料四:压砂瓜一一在沙砾淤积丰富的冲积扇区域种植的西瓜。种植此瓜要将大量碎沙石覆盖在土壤表层,每年4-5月份种植,7-9月份上市。上市鲜瓜不但个大、甘甜,而且皮厚、质硬,耐贮运。某中学夏令营的同学们走进甘肃品尝了西瓜后说:“早穿皮袄晚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该地区最真实的写照。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11

(1)概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请简述七彩丹霞的形成中产生色彩斑斓、色调顺山势起伏呈波浪状并有陡峭的奇岩怪石的成因。(3)分析在河西走廊上种植压砂瓜的优势区位条件。4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冷凉蔬菜又称错季蔬菜,是指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长的蔬菜,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7℃~25℃,多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冷凉蔬菜“家族”里有菜花、甘蓝、娃娃菜、西兰花、洋葱、青笋等。材料二:兰州辖区海拔1500~3300米,是我国著名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盛夏时节,兰州能够向上海、杭州、广州等南方市场提供20多个种类的冷凉蔬菜,弥补了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因高温、暴雨等气象灾害导致的蔬菜供应缺口。

材料三:榆中县是兰州市冷凉蔬菜的主产区,2016年6月,受市场价格波动和南方蔬菜退市期推迟等因素影响,榆中县冷凉蔬菜出现严重滞销并遭大面积倾倒,给当地菜农带来较大损失。材料四:左图示意兰州市的位置和范围,右图为兰州气候资料图。

(1)榆中县菜农将蔬菜依山势阶梯状种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坡上,试解释采用该种植方式的优点。(2)分析近年来兰州冷凉蔬菜畅销南方市场的原因。

(3)为避免兰州冷凉蔬菜再次陷入滞销困境,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突破全国卷,就到济南明尔来 明尔教育-山东“衡中模式”教学创新试验基地 12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奇特现象。请从气候角度加以说明。

上一篇:教育局师德考核下一篇:复产复工验收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