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问题5个为什么

2024-07-25

品质问题5个为什么(精选12篇)

品质问题5个为什么 第1篇

对品质问题,学会连问5个“为什么”

费根堡姆说:“质量是一种道德规范,它与人员的观念、信念是相关联的。”这两年许多中国优秀企业掀起了学习“丰田精益生产”热。但丰田生产方式不妨说是反复问5个为什么,积累并发明科学的认识态度才创造出来的。丰田公司称为“你对于一种现象连续问5个为什么了吗”。比如,一台机器不转动了,你就要问:(1)“为什么机器停了?”“因为保险丝超负荷。”(2)“为什么超负荷了呢?”“因为轴承部分的润滑不够。”(3)“为什么润滑不够?”“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4)“为什么吸不上油来呢?”“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5)“为什么磨损了呢?”“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反复 问上述5个“为什么”就会发现需要安装过滤器。如果“为什么”没有问到底,换上保险丝或者换上油泵轴就了事,那么,几个月以后就会再次发生同样的故障。自问自答这5个“为什么”,就可以查明事情的因果关系或者隐藏在背后的“真正的原因”。与其说是丰田生产方a式造就了丰田神奇的生产能力与质量,不如说是丰田公司深厚积极的质量文化造就了丰田神奇的生产能力与质量。

品质问题5个为什么 第2篇

1.你为什么到我们公司来?

两名外语专业的大四学生,同校同班,一同应聘总裁助理职位。A说:“我毕业于某大学外语专业,22岁,平均学分90分,班级排名第一,是校学生会主席,组织过很多社团活动,还是学校义卖形象大使。我爸爸是局长,有广泛的人脉。我的爱好是游泳、看书。”B说:“我关注贵公司很久了,很清楚你们公司的业务是……做总裁助理英语必须很好,所以我除了平时在校刻苦学习英语,还利用寒暑假到旅行社实习;我也知道总裁助理的文笔要好,所以一直练习写作,给校广播站和杂志社投稿,现在已发表多篇文章,而且给出版社翻译过外文书。”或许A看起来很优秀,但显然B对公司和职位更有热情,更用心。

2.你能为我们做什么?

有时候面试官会问你:“你在大学都学了哪些专业课?”“除了这些,还会什么?”很多大学生回答“我会C++”,那简直傻透了,对面试官来说,他并不是问你会什么,而是问你能为公司做些什么。如果把回答修改为“我可以利用C++帮公司开发或者完善客户系统,让检索更简单”、“优化公司的管理系统,让全国的数据实现快速共享和更新”,那就截然不同。

3.你是什么样的人?

这等于是在问:你了解自己吗?你的价值观是否和我们一致?“你必须清楚地知道我把你招进来,能把你用在什么地方。”袁岳表示。这个问题还会以“你最害怕的一件事”“最不喜欢的工作环境”“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板”“你最崇敬的一个人是谁,对你的影响是什么”“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等等形式出现。

4.你与竞争同一职位的其他人有何区别?

通常这个问题会带着“你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我要雇用你”的面具。“时常有学生回答,我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毫无意义,因为在校生这些差别只分毫厘,既然岗位要求了这些能力,所有进入面试的候选人都具备了大同小异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这不是你的优势!”汪洱说道,“要讲那些别人没有、只有你有的。”

5.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

通常许多学生会问工资、培训这些问题,事实上这不是最好的选择。招聘者的问题有时间顺序,从遥远的过去递进到最近、到现在、再到未来。这个问题就是个典型的关注未来的问题,你要关注的是工作本身,而不是公司能为你提供什么。所以,“这份工作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果我被公司雇佣做这份工作,我需要注意些什么”这类问题都是好问题。

每次面试的时候常常被问到类似的问题,原因就是面试官比较关心这几个问题,他们想从回答中选择公司需要的人才。而往往一个面试者心理是否健康也可以从这里表现出来。所以在面试前我们一定要结合所面试的公司来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不一定非要做到对答如流,但是必须做到真诚。

更多热门的求职技巧推荐大家参考:

最不健康的十种求职者心态

大学生求职脱颖而出的十大法宝

建设智能化系统的5个基础问题 第3篇

智能化系统的分类

根据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内容, 结合医院的特点以及医院的特殊功能要求, 按照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我们将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分为6大类子系统。

现代智能化医院已向数字化医院、绿色医院及低碳医院发展, 但智能化系统是基本系统。

智能化系统特点

医院是为患者服务的场所, 它对智能化系统有着专业的需求, 它还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 具有自己的特点——

*服务特殊

医院患者体质弱, 尤其是重症患者, 随时面临失去生命的危险, 而这就对医院的监护水平以及医疗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特殊

医院环境分为公共区域环境和专用区域环境, 公共区域主要指就诊区域以及病房区域, 专用区域主要指孕妇分娩房、手术室、放射科、重症隔离病区等, 也需要智能化系统中的手术示教、重症探视等系统。

*管理特殊

医院的管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人员的管理, 第二类是对机电设备的管理, 第三类是对医疗信息的管理。医院可以利用智能化通信网络系统, 形成信息传输通道和管理体系。

*功能特殊

医院特有的专业功能比较多, 例如病房呼叫、门诊 (取药) 排队叫号、手术示教、远程医疗、重症探视、婴儿探视等, 都必须依赖于智能化技术来实现其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

医院智能化系统是通过采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及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现阶段医院智能化系统建设的重点是为医院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方式和智能化管理平台。

*信息密集

21世纪是建筑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时期,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理念、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而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对现代化新型综合性医院的管理和业务结合也是一次冲击和刷新。

如何将已发展了10余年的建筑智能化内容与当代所需要的大型综合性智能医院的管理、业务运用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且既体现常规建筑智能化特点, 也能够突出医院信息密集特色所在, 是一个极具实用价值的课题。

而从概念上来讲, 医院根据其承担的职能不同, 又分为医教研一体、单纯的就诊型医院和医教型医院等不同类别的医院;从等级上, 分为甲级、乙级等类别;从各楼栋功能的不同, 又可分为病楼房、门诊楼、后勤楼或门诊病房一体的综合性楼栋。因此, 不同类别的医院对智能化系统也有不同的侧重。

智能化系统建设方向

*以人为本, 量体裁衣

一些特殊的系统在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人性化。比如紧急呼叫系统, 如果呼叫设备都不具有录音和实时打印的功能则无法避免呼叫纠纷的产生;白天环境嘈杂, 护士往往希望能把白天时段和晚上时段的呼叫器设置成不同声音……这些都与实际使用需求相联系, 设备厂家应该关注这样的实际问题。

医院智能化应根据项目的特点、使用功能、投资情况、建设标准及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从而对系统水平和功能档次的高低做出正确的选择, 应本着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可扩展性和标准化等原则进行建设。

医院有时会提出大大超过医院功能与规模的智能化要求, 这不仅是对自己医院管理需求定位的不清楚.也是对智能化产品了解的不深入。

*资金是保证

医院建设方和系统集成商都有把医院智能化系统做好的愿望, 但是许多非技术的原因往往使项目立项时的要求和后期的设计、实施相矛盾。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立项审批制, 批下以后再想扩大预算是很困难的, 而医院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 往往首先会减少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投资。智能化系统是保证现代医院功能的重要技术措施, 如果资金不足那就很难实现其设计目标。

*安防系统不可少

这几年医院的纠纷增多, 需要安防系统有效地监控, 以减少纠纷。医院如果要全程监控, 要花费巨大的资金, 所以在重点位置设置监控即可, 比如收费处等。如何利用智能化的手段来减少矛盾的发生频率, 这是医院从安防方面应该考虑的内容。

*网络实行分网制

医院的网络应分成多个网:办公网、医疗网和外网。医疗网跟互联网应该是不交叉的, 如果医疗网连接互联网, 则医患隐私、内部工作文件, 都有可能被泄露或者被病毒侵害, 必须实行分网制。

网络建设一定要有全面和超前的考虑, 不仅是行政办公室和医生办公室还要考虑重症病室、监护室等。大流量的语音和图像应用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设计的相关标准

医院的智能化设计需要较多地考虑患者的需求, 处理好患者和医护的互动关系, 并且执行设计规范。

医院建设的标准是《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和《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现在常用的智能化设计标准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第九章医院建筑标准。

智能化系统建设现存问题

*对增值效果的不确定

业主方面的问题主要来自其对医院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和资金投入等。具体来说就是——过度压低投资, 造成实施效果的下降;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今后发展的考虑, 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 不断返工, 造成严重浪费;缺乏人才, 以致设计、施工、竣工等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 及时纠正质量问题;医院智能化系统建成后, 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 部分医院还延续原来的后勤管理办法, 没有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加以辅助。

*系统设计考虑不周

在设计方面, 院方对智能化系统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由于个别医院的建筑方案由国外设计事务所完成, 设计内容与国内相关标准要求有所出入。

*低价中标, 留下隐患

就厂商方面而言, 参加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公司, 有些仅仅是某个子系统的集成商或者产品销售商, 在这一领域并不专业;为争取项目, 有些厂商迎合业主低投资的想法, 压低报价, 而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顾质量, 降低规格;各产品厂商提供的系统开放程度有限, 造成集成系统难以实现或留下维护中的隐患。

男人的5个关键品质 第4篇

这里提到的成熟指的不是“有一份全职工作”,“能和人聊聊时事、谈谈政治”,“告诉你他想要孩子”,等等,而是心智的成熟。是否具备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判断,它们对于婚姻关系都十分重要:

1.当两个人发生矛盾时,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考虑对方的意见,检视自己的想法。当两个人之间产生分歧时,心智成熟的人应该明白,两个人的意见中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可取之处。他们会冷静耐心地换位思考,琢磨、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想法。如果他固执己见,听不进去对方的意见,那么他的心智就不够成熟,而这一点是维持婚姻关系健康的必要保障。因此,倘若他/她不能认真考虑对方观点,你会很难与他維持长久、和谐的婚姻关系。

2.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耐心地解决问题。只有两个人能够找到适当的解决途径平息争吵,你们的婚姻才会美满、幸福。如果你们不能一同探索合理的解决办法化解矛盾,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陷入泥沼,相持不下、争执不休。

3.互相之间敞开心扉、坦诚相待。在健康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会向彼此袒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心智成熟的伴侣会向对方表露自己心中的不安、恐惧,甚至自己性格中古怪的一面,同时也会尊重、接受对方这些隐秘的情绪和性格。不能或不愿向对方袒露心迹的伴侣,往往也会排斥婚姻关系中的成长与变化。

二、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指的并不是在二人之间出现矛盾时,无条件地舍弃自己的意愿,一味迁就对方,而是下定决心为了进步和成长而调整自己,以适应以后的生活。例如:

1.能够不时地让步,毫无怨言地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心智成熟的伴侣对于新想法不怀有任何抵触情绪,随时准备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那些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伴侣,往往会随着时光的推移,变得愈加刚愎自用。

2.能够改变自己的计划、目标,甚至某些方面的性格,以此适应婚姻关系或情况的需要。生活是无法预见的。无论生活中出现什么新情况,善于随机应变的人都能够从容地调整自己、渐渐适应,而且不会因此而迷失自我。如果他/她常被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意外事件或难以解决的麻烦事弄得焦头烂额,那么他/她在面对生活中的重大变化时,想要成长,就必须比别人经历更大的痛苦。

三、有担当

在健康的婚姻关系中,承担义务并不代表成为控制狂,或者总是妒火中烧(“我生气是因为我太在乎你了”),也并不意味着不健康的依赖——彻底摒弃自己的人格、观念、目标。承担义务是指以下两点:

1.总是把维持和谐的婚姻关系放在第一位,在必要的情况下,要甘愿改变自己的行事风格,强迫自己做出不合心意,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决定。

很多时候,承担义务意味着做出选择。心智成熟的配偶能够认识到这样做的必然性,并且把它当作实现生命中一项积极的转变。不成熟的配偶在面对这些选择时会愤愤不平,还会向对方抱怨这些决定为他/她的生活带来了怎样消极的影响。

2.无论如何也会履行自己许下的诺言,承担婚姻关系中的责任,就算这对他/她来说是不愉快的,或者需要他/她牺牲自己的意愿。心智成熟的配偶为自己做出的这些决定感到骄傲,而不成熟的配偶满腹牢骚、怨气冲天,和对方争执,或者没完没了地辩论。

四、可靠

这一点是婚姻关系中的关键性因素。要赢得伴侣的信任,不仅仅是对对方忠诚、从不说谎就可以了,还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即使他/她并不认同某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表现,也要尊重那个人的感受、挫折和秘密。

值得信赖的人从不怀有偏见之心,而且不会用自己的观点去评判别人的感受与秘密。如果你的配偶用自己的价值观给你的朋友、家人、同事盖棺定论,那么他/她很快就会失去你对他/她的信任,因为他/她不懂得尊重你身边的人。这样的话,你们就很难再谈论任何和这些人有关的话题。最后,这些敏感的话题会变成禁区,使你们之间产生隔阂,渐行渐远。

2.宽容大度、不计前嫌。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你的配偶对于你曾犯下的错误一直怀恨在心,并且总是旧事重提,以此对付你,那么他/她便很难取得你的信任,而且你们从一开始就很难建立起愉快的、亲密无间的关系。

五、浪漫

这里的浪漫,指的是懂得如何去建立你们之间亲密的关系。这些年,“亲密”的概念已经被很多人曲解了。建立亲密的关系,不是通过性爱、互相袒露秘密,甚至不是凭借情感交流,而是要依靠性格中的敏感与脆弱才可以实现。只有两个人愿意并且能够向彼此完全敞开心扉,一起分享生活、内心感受,互相袒露性格中的小瑕疵,毫无顾忌地向对方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丝毫不必担心遭到鄙视、奚落或者排斥,才能够建立起这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创业做什么赚钱-5个赚钱项目 第5篇

特种鸡的品种有很多,但是这些鸡的营养价值比普通的价要高很多。比如说乌骨鸡、七彩山鸡、黑水鸡等,这些都是比较稀有的品种。而且现在这些特种鸡的养殖还没有进行规模化养殖,这也就是在现在这个市场上特种鸡的市场资源还是极其稀少的,所以价格也比较高,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种鸡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在农村养殖特种鸡的成本也更低,特种鸡的品质也更好,所以不失为一个在农村创业的好项目。

2020创业做什么赚钱2、有机肥加工

现在农村很多地区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和养殖业,而种植业对肥料的需求量就比较大,养殖业则需要进行粪便鸡污水等的处理。那么结合现在的这种情况来分析,在农村开展有机肥的加工是在合适不过了的。种植不仅需要花费,还需要有机肥,所以我们既可以将养殖场的粪便回收,经过后期的分解加工之后,生产成为无害的有机肥,用比外面市场稍低的价格进行出售,利润空间也是非常大的,同时这对环境也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创业做什么赚钱-5个赚钱项目 第6篇

在农村创办维修店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而且现在维修也分很多的种类,比如说家电维修、房屋维修、汽车维修、摩托车维修等各种维修。而在农村最有投资价值的就是家电维修、房屋维修以及摩托车维修。这些都是农村比较常见的东西,而且我们可以实行流动式维修,这样可以大范围的扩展业务,上门维修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主意。

ed是什么后缀的单词5个 第7篇

anguished adj. 很痛苦的

antiquated adj.陈旧的,过时的,

abandoned a. 被抛弃的;无约束的`

abashed adj.(在人前) 感觉羞愧的,局促不安的

abed ad. 在床上

abstracted adj. 心不在焉的

accepted 已经接受的

accomplished a. 完成的,实现的,善社交的,有造诣的

accrued adj. 增值的,应计的

accursed adj. 不幸的,倒霉的;被诅咒的;可憎的

accustomed a.习惯了的

acquired adj. 后天免疫;后天习得的

品质问题5个为什么 第8篇

“从2010年前后智慧城市的理念进入中国, 到后来超过26个部、委、局推进智慧城市 (建设) , 现在全国有几百个城市在做智慧城市这项工作。”在2016年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强简单概括了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历程。

从2013年1月公布首批90个智慧城市试点开始, 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近300个智慧城市试点, 出台了相应的规划, 计划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从不少地区的实际效果来看, 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广泛性的成果。

火热的概念、广泛的试点反映了城市管理者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情, 但是, 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城市内涝等“城市病”依旧困扰着许多城市。这让一些行业专家对已经广泛开展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在近300个城市开展试点后, 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哪些问题?过去3年的试点有哪些经验?

至今未有统一定义

什么是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变革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概念, 智慧城市至今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年-2020年) 》中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指明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6个建设方向。

在众多城市试点、推广后,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蚂蚁金服支付事业群副总裁邹亮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表示, 移动支付可以让每个人通过手上的智慧终端连接所有的智慧设施, 能让每个用户真正感知智慧城市。“只有市民都能感知到, 才是真正智慧城市的到来。”

同在一个会场上, 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总经理李志堂则从交通出行角度阐释智慧城市概念。在他看来, 各类地图出行类软件的出现, 不仅帮助用户及时查找地理信息, 还能获知实时准确的城市交通情况, 为用户提供互联网的智慧交通服务方案。

“智慧城市是一个开放、复杂的系统, 里面涉及政治、经济、金融等各个子系统。”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认为, 智慧城市在不同行业和领域有着不同的意义, 其目的是让城市运行更高效, 提升城市品质。

薛向东是东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东华软件在多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的软件服务。据他观察, 在众多智慧城市试点中, “没有哪个城市仅仅落在概念上, 都有或多或少的落地。”

他认为, 每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特点不一样。合作伙伴不一样, 选择的切入点也不一样。“有的选择智慧医疗, 有的选择智慧公安, 有的从城市一卡通入手。”

袁昕也表示, 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在应用层面如何落地, 不同地区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我们做智慧城市的过程中, 一直主张在政府的自上而下, 和企业、社会的自下而上之间找到结合点。”

根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的不完全统计, 截止到2014年年底, 已有65%的试点城市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约11%的城市正在开展该项工作。其中江苏、四川、湖北、安徽、吉林和北京等省市的顶层设计工作, 开展得整体较为出色。

2013年, 北京市朝阳区被列入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据朝阳区信息化办公室主任王臻介绍, 在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工作基本完成后, 区里着力发展城市中的各类数据共享, “把大数据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如此看重城市管理的大数据?王臻表示,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让数据说话”, 通过数据共享让部门之间联动起来, 让企业共同参加城市建设中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工作。

真智慧与假智慧之争

在过去的3年中, 近300个试点城市大多有智慧城市的落地, 但是邹亮仍然感觉“做得不够”。

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从业者, 他喜欢从用户视角看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的效果。“其实大家对智慧城市或生活的感知并不强烈, 我们感觉到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的进步, 但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智慧。”

大规模的试点与顶层设计工作正在逐步推进, 但很多人对智慧城市的感受并没有那么深刻, 这引发了一轮“智慧城市是真智慧还是假智慧”的争论。

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 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指出, 过去一段时间, 不少地方走错了路, 发展的是“假的智慧城市”。

“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 这就是智慧城市?”仇保兴认为, 因为智慧城市是“新的东西”, 我们没有体会什么是伪智慧, 什么是假智慧, 什么是空概念, 所以很容易被误导。

从近年来各试点城市的实践来看, 仇保兴认为一些“智慧城市”不能解决任何一种城市病, 有的是被IT企业“绑架”, 成为企业推销产品的渠道;有的是被政府部门“绑架”, 部门间形成信息孤岛互不往来;还有不少则是“忽悠”, 还有些地方的“智能城市”从规划上就是错的。

那么, 哪种智慧城市是科学而可行的呢?仇保兴认为, 现在有三种概念的智慧城市是比较好的:第一是解决交通拥堵、水污染等城市病的;第二种是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原来的那些基础设施投入解决不了的问题, 为节能减排服务的;第三种是方便老百姓监督政府的, “干得差的、干得好的一目了然, 它把所有的东西都忠实地记录下来”。

徐振强表示, 前几年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理解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的认知,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节奏较快, 甚至有点运动式的态势, 导致很多项目虽然立项实施, 但在最后的运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他看来, 普通人对智慧城市的感知不明显并不奇怪。因为我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 由于体制机制的特殊性, 往往做的是全盘规划, 但欧美发达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则一般是按照“小而精”的思路, “先从小的做起来”。

对市民诉求回应有限

由于并不是采取“小而精”的建设思路, 而是全盘规划、广泛试点, 不少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容易出现比较类似的问题。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4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指出,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中还面临着创新不足、资金筹措困难、评价体系和标准缺乏等问题, 部分试点城市对智慧城市的认识高度不足, 还停留在单纯城市信息化建设层面。

在袁昕的研究中, 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的角度来看, 智慧城市实际上考验的是跨部门的协同能力。因为试点范围广、数量多、全面铺开, 很多时候需要政府部门牵头。

上述《报告》也指出, 在智慧城市的统一建设和协调共享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试点建设项目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统筹, 协同对接难度大, 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造成“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特别是部分垂直部门信息系统限于部门内部使用, 缺少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应用。

因为协同不足等原因, 很多地区正在推进的智慧城市并没能很好地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徐振强表示, 目前的智慧城市工作往往重视硬件投入, 但对市民的参与和感受不够重视, 对城市发展的诉求回应比较有限。以一些打车软件为例, 原本可以基于交通大数据解决一部分市民的出行问题, 但如果没有加以正向引导, 导致线上注册的司机远远多于实际需要, 可能会加剧拥堵。

他还认为, 一些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往往是企业主导居多, 而国内的智慧城市一般由政府主导, 因此就更加需要考虑政府和社会或者行业单位的关系。而在前几年的经验中, 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 投资非常单一, 对经济收益的考虑不足。

他建议, 未来继续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回归产城融合”, 尤其要注重提升和当地主导产业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 并且避免大量工程性项目的投资。

神舟飞船5个为什么 第9篇

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巨大,研制周期长,风险大,我国成功地发射了返回式卫星,已解决了卫星返回和防热关键技术,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为载人飞船研制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我国首先从载人飞船搞起,把发展载人飞船作为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口。

2.飞船发射为什么总是在秋冬季节?

飞船在太空飞行离不开地面测控站(包括陆地和海上)的支持,执行海上测控任务的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指定海域,其中3艘测量船分布的海域在南半球,那里的秋冬季海况极为恶劣,春夏季则适于观测,南半球的春夏季,正是我国所处北半球的秋冬季,因此神舟飞船的发射要尽量安排在秋冬季节。

3.飞船为何只让“返回舱”返回地面而不全部返回?

如果让飞船全部返回,就需要把飞船做成一个整体,那时返回的重量和体积就会很重很大,要使飞船安全地返回地面极为困难,因此飞船由可分离的舱段组成,将必须返回的载有航天员的“返回舱”返回地面,需要继续在轨道上运行完成特定任务的部分放到“轨道舱”留在太空,用过后不需要的部分放到“设备舱”遗弃在太空,这样就大大减少了飞船返回时的重量和体积,降低飞船返回的技术难度,减少投入。

4.飞船着陆场为何选在内蒙古中部?

飞船着陆场要选择在飞船经过机会多,有足够大的空旷地,区内没有高山、森林、大河、及人烟稀少的地方,内蒙古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属沙质草地,区内没有大河,为中温带大陆气候,全年干燥,少雨多风,能见度高,当地人烟稀少,因此“神舟”飞船的主要着陆场选在了内蒙古中部。

5.飞船为什么不进行搭载动物试验?

到底什么是品质问题 第10篇

一位质量总监发飙:“什么是品质问题?研发部将图纸弄错了,那叫研发问题;工艺部将作业指导书写错了,那叫工艺问题;生产线将一个产品做错了,那叫生产问题……而现在,所有这些问题公司都叫品质问题,老板一听是品质问题,就来骂质管部,就来骂我。”

仅仅半个月的时间,就有五六家客户发来重大质量投诉。老板上火,打电话斥责我:“为什么我们最近有这么多问题?你作为公司的品质总监,是干什么吃的?!到底是你的能力有问题还是你的态度问题?”

“对于公司面临这么多的品质问题,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管理混乱。”并总结以下五条问题点。问题之一:崇尚人治,强调品质是盯出来的;客户水平提高了,我们却没有变有的问题如果发生在七八年前,可能不会是严重问题。可现在客户的层次提高了,要求提高了,而我们的做法还没有变,我们输出的产品质量也没有变,问题就来了,就是现状和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目标或要求提高,现状不变,问题就产生了

问题之二:集团军的规模,游击队的打法,不出问题才怪

公司员工的做事风格,可以用一句话形容:„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算哪里‟。各部门、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不明确,员工按流程、按要求做事的意识差。

问题之三:公司的组织分工与权力分配存在很大问题,高级管理者的职权与角色错位 问题四:公司想做的事情太多,自身能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当 问题五:我们公司缺乏先进的品质文化和对自己工作结果负责任的意识

公司的品质文化有问题。公司目前对待品质、成本、交付的态度就是:交付第一,成本第二,品质第三,在面对品质和交付、成本相冲突时,我们往往将品质放在最后考虑,先将货发出去再说。

好的产品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品质的关键在于管理。”

一、质量是由客户决定的

产品到客户手中,无论标榜的是多么豪华的配备、性能是多么卓越、外观是多么的精美,但是,并不是客户所需要的,结果是淘汰一途。因此,制造商的立场与观念:用“最适质量”取代“最佳质量”;而“最适质量”即是让客户感到“最满意的质量”。1.满足客户现在的需求:

    符合特定的规格 功能好 使用方便 外观精美

经久耐用,不易发生故障 2.保障客户未来的需求:

    安全可靠 外在环境影响小 为客户设想周到

二、质量不是增加成本,而是可以降低成本 人们对质量认识的错误观念:提高质量就是要提高成本。对于制造业而言,不良率下降,成本就会下降:

    不需要花费检验、修正不良品的成本; 没有不良品,节省材料更换、机器调整的费用; 因不良品的减少而有更多生产机会;

在不良率减少的情形下,可以改善生产的持续生产能力。

三、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就是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减到最低,甚至剔除。品质管理是管理者为了达到部门的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活动。1.从不稳定的产品质量抓起 不稳定的因素来源于:

     人员 设备 材料 方法 环境

2.品质管理基础(1)标准化

标准化是管理不稳定质量出现不可或缺的准则,野蛮制造的“克星”。

    统一化 通用化 系列化 简便化(2)信息化

数据化可以说对偶发不稳定的管理最有效的办法。所谓数据化,就是尽量将事情用数值表示。(3)质量教育

持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让员工第一次做对。(4)质量成本分析

  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故障成本

(5)质量缺陷分析 轻微缺陷 一般缺陷 严重缺陷 致命缺陷

产品质量缺陷严重性分级(6)设备管理    

  设备优化 设备保养 3.“三按”、“三检”(1)“三按”

   要求员工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操作(上岗前培训及现场指导); 要求检验员按工艺、按图纸、按标准检验; 要求技术部编制工艺、绘制图纸、制定标准。(2)“三检” 员工自主检验 巡回检验 员工之间互检

四、品质三大控制

1.进料控制与库存品质管理

进料控制的5R原则,5R原则是指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的采购物料。实现了5R,就可以确保需求、成本、品质等各方面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1)适时

Right Time,在需用的时候,及时地供应材料,不断料。2)适质

RightQuality,购进的材料和仓库发出的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3)适量

RightQuantity,采购数量与存量控制适当,防止呆料和过多地占用资金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

4)适价

Right Price,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材料。

5)适地

Right Place,从距离最近或供应最方便的供料商那里进货,确保随时可以进料。2.过程控制与SPC—统计过程控制   

            过程品质管理计划的拟定 设备点检与仪器校验 首件检查 操作人员自主检查 过程巡回检查 品质异常处理 检验记录 不良统计分析 不良品的区隔与标示 控制图的应用 限度样品的应用 看板管理的实施 3.终端控制与顾客满意 最高主管的决心和承诺 让客户永远“忠诚于我们” 争取品质要求严格的顾客 推行全员“一票否决制”的活动 建立员工满意的企业环境 重视教育训练 建立好的环境品质 永远培育供应商理念        

五、品质管理与全员改善 1.6S管理与品质

6S活动源于日本,它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进行相应的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是日本产品在二战后品质得以提升,并行销全世界的一大法宝。

1)整理(SEIRI):区分要用与不用的物品,不用的坚决清离现场,只保留要用的。2)整顿(SEITON):把要用的物品,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管理。3)清扫(SEISO):扫除现场中设备、环境等生产要素的赃污部位,保持干净。4)清洁(SEIKETSU):维持以上整理、整顿、清扫后的局面,所以也称为“3S”活动。5)素养(SHITSUKE):每个人都要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6)安全(SAFETY):按操作规程进行工作,避免事故的发生。6S口诀:

只有整理没整顿,物品真难找得到; 只有整顿没整理,无法取舍乱糟糟; 整理整顿没清扫,物品使用不可靠; 3S之效果怎保证?清洁出来献一招; 标准作业练素养,安全生产最重要; 日积月累勤改善,公司管理水平高。2.TPM与全员自主改善 T:Total(全员参与)P:Productive(生产性)M:Maintenance(保全)

M指公司在包括生产、开发、设计、销售及管理部门在内的所有部门,从最高管理层到一线员工全员参与和开展重复小团队活动,以追求生产极限为目标,构筑能预防所有浪费的体系,挑战故障为零、浪费为零、不良为零的高效率企业,以及部门、班组自主改善活动的活力型企业。期待效果:(1)有形效果:

          提高品质 降低成本

缩短生产与管理周期 库存量的减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效率 工作浪费的减少 减少市场投诉 减少各类损耗 杜绝安全隐患 改善提案件数的上升

(2)无形效果:

  增强员工的改善意识 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 培养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六、质量管理与TQM 1.了解质量管理之父—戴明 戴明主要思想理念—管理十四要点

              提高产品与服务要有持续不变的目的; 采取新观念;

停止靠检验来提高质量; 废除以最低价竞标的制度;

不断地提高生产与服务系统,以提高质量与生产力; 建立在职训练制度; 建立领导体系;

排除恐惧,使人人都能有效地为公司工作;

消除那些要求员工做到零缺陷及高生产力水准的口号,训示及目标; 破除部门与部门间的藩篱;

废除工作现场的工作标准量,代之以领导; 排除那些不能让工人以技术为荣的障碍; 建立一个有活力的教育与自我提高机制; 让公司每个人都致力于转型。

戴明式公司与一般公司的比较

七、质量管理与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 Planning)

零缺陷管理是由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克罗斯比首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方法。其前提是:针对工作现场存在的双重工作态度的业绩,即人们愿意在一些领域中接受不完美的状况,而在另一些领域人们又期望零缺陷。这种双重态度得到发展的条件是因为人,而人就要犯错误。然而,零缺陷说明如果人们致力于细节和避免错误,就会不断接近零缺陷的目标。

1.零缺陷

第一次做对,在企业中要花一半的运行费用在做错事情的代价上,做错事情的代价大约是销售收入的25%,而企业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第一次做对,就是可以避免这个代价,质量就是符合要求,质量就使利润。

建立预防系统:

(1)传统的观念把重点放在产品完工后的检验和售后补救,(2)零缺陷管理思想是从人的价值层面、精神领域入手,通过改变人们的态度与习惯,改变人们做人做事的方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零缺陷的基本原则

零缺陷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企业改进质量以达到产品缺陷为零的指导方针。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预防,所有的工作标准是零缺陷。

着力解决5个问题 第11篇

着力解决5个问题:

1.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2.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3.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4.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5.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

中国农村问题5个方面 第12篇

提高农民收入有很多制约因素,但最主要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扩大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稳定的价格;二是如何转移农民的就业,使农民能够从非农产业中、从城镇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近一段时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非常困难。从1997年到2003年这7年时间中,农民的人均收入每年平均增长4%。如果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增长4%是很不错的水平了,但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就会引出很多矛盾。

首先,增长4%就没有实现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农民增收目标。《十五纲要》规定:“十五”期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每年达到5%,但是三年过去了都没有实现。第二,过去六到七年之中农民收入只增长了4%,但是城镇居民的收入却每年增长8%,因此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是在不断地扩大。如果从1998年算起,6年时间里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总额增加了532元,但是城镇居民在这6年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3312元,也就是每年增加了552元,这就是说农民6年的收入增加总额比城镇居民平均一年收入的增加额还要少20元,这当然是个非常尖锐的矛盾。

但是更突出的问题是这几年农业没有让农民增收,不仅没增收,而且减收。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目前大概有45%是来自农业,这个比例比8年前大概下降了18个百分点,也就是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不断下降,而且绝对额连续7年来也是在减少。中国农民收入来自农业部分最高的是1997年,那一年平均达到了1276块钱,但是从1998年到2003年,就没有一年再达到过这个水平。从这个角度去看,在农民收入中制约农业收入增长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农产品的市场问题,其中粮食价格到去年10月底为止连续84个月是下降和低迷的,也就是粮食市场很难扩大,其他的农产品也有类似的问题。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分析,把2001年的指标和1996年的指标相比,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这五年中平均增加了2020元,但是每个人用于粮食、植物油、肉类和蔬菜的开支2001年却比1996年人均减少了131.2元。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农民要想从农业中增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就一定要考虑向非农产业、向城镇的转移。

但是,被寄予很大希望的乡镇企业在过去这几年中,尽管生产、产值、利税都在增长,但是就业却很少增长。1996年中国乡镇企业中从业人员的总数是1.3508亿,到2002年为止,就业水平一直没有达到过1996年的这个指标,到了去年略有增加,比1996年增加了63万人。所以可以这么说,乡镇企业在过去的7年中几乎没有增加就业。于是大家就看到了越来越汹涌澎湃的农民进城的民工潮。

提高农民收入有很多制约因素,但我想最主要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扩大农产品市场,使农产品在市场上有一个稳定的价格;二是如何转移农民的就业,使农民能够从非农产业中、从城镇中获得更多的收入。这两方面确实都存在很多的矛盾,要想解决,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所以不可能指望短期内农民收入很快就会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粮食问题

当前的粮食问题开始凸显,并不是说现在的供求有问题,而是指中国现在到底还有多少粮食生产能力。

从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曾经经历了5年粮食丰收的可喜局面,因此到90年代末就整个国家来说,实现了粮食总量供过于求的局面,库存明显增长。由于有了巨大的库存,所以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四年粮食产量下降并没有影响市场的供给,甚至粮价都没有回升。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长期粮食问题,或者粮食不是个大问题。但是我觉得从去年年底粮价开始上涨实际上又使得中国长期存在的粮食问题凸显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去年的粮食总产量只有8613亿斤,而去年各个方面预测的总需求是8760亿斤,所以,粮食的产需缺口是非常大的,必须动用库存、增加进口,否则市场马上就表现出来了。我知道经济学界都说当粮食短缺的时候价格就上涨,价格上涨农民就会多种粮食,因此粮食矛盾自然就会很快地解决。这种判断的基础是在我们有足够的粮食生产能力这一点上。我觉得这个逻辑是对的,但客观上很多实际问题不一定这么表现出来,我之所以讲当前的粮食问题开始凸显,并不是说现在的供求有问题。我想需要认真研究的是我们现在到底还有多少粮食生产能力。

90年代后期我们确实曾经有过3年粮食产量超过1万亿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国有1万亿斤的粮食生产能力,但是我说现在可能没有那么多。到底有多少,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去年国土资源部公布的中国实有耕地面积是18.51亿亩,和1996年底相比,耕地面积整整减少了1亿亩,这是一个基本情况,而且按我自己的调查和掌握的实际状况来看,我觉得减少1亿亩是一个最低限度最保守的估计,实际远远不止。当然减多少,我说不出来,但是绝对不止1亿亩,仅退耕还林,到去年年底就已经退耕了1亿零800万亩,当然还有其他的地方要占地。第二个指标就是粮食的播种面积,去年的粮食播种面积是14.9亿亩,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是17.06亿亩,减少了两亿多亩的播种面积。第三个指标就是粮食的总产量,我刚才讲到去年的粮食总产量8613亿斤,而最高的1998年是1万零246亿斤,之间的粮食产量下降了1633亿斤。第四个指标就是单位面积的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时候按播种面积计算1998年正好是300公斤,600斤,去年是289公斤,减少了11公斤。第五个指标就是人均粮食拥有量,1996年是人均粮食拥有最高的一年——824斤,去年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只有667斤。第六个指标是库存。2001年初的时候库存最高,大概是5200多亿斤,现在明显下降了,降到多少还不知道,但是马上能想到的一个现象就是从2000年开始,我们的粮食产量就没有达到过9200亿斤,而总需求在9600、9700亿斤以上,去年供给又降到了8600亿斤,所以这几年每年都要动用几百亿斤甚至上千亿斤的粮食库存,因此库存实际上是只进不出或者进的少出的多,所以,如果不促使粮食生产尽快有一个恢复性的增长,中国很快会面临非常严峻的粮食供求矛盾。

在这一段时间的调查中我也遇到以下一些现象:比如说我到发达地区,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粮食销区,从当地的决策者到部门的负责人都跟你讲这一条:我不怕,我有钱,我有钱就能买到粮,所以不用跟粮着急。这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态度。第二就是13个粮食主产区,能够向外调出粮食的主要是这些地区,但是到这些地区去调查,所有的干部都讲,粮食搞多了很吃亏,卖不出去放在库里,又要压资金又要付利息,最后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亏损。所以他们说:你放心,我们最多就是没粮可卖,但我自己肯定是够吃的。剩下10个省份就是我们所说的产销平衡地区。这些省份的领导就更简单:我从来就没有给过别人粮食,也没有要过别人的粮食,所以不用管我,我们自顾自就可以了。因此,没有一个地方愿意多生产粮食。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中国最终还会出现粮食供需的突出矛盾。农村土地问题

现行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我卖你的地我可以赚钱”。不解决中国的征地问题,无论是对于农业生产能力的保护还是对农民的利益保护,都存在非常大的隐患。

土地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农村自身的土地制度问题——农地制度问题。中国的农地制度是和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宪法里有规定,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这是宪法规定的,但是你到基层去就会发现,没有多少干部读过宪法里这句话,或者读完了忘得最快的就是这句话,因此基层干部不断地折腾农民的土地,土地的承包纠纷层出不穷。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原因,去年3月1日开始实行了中国新通过的一个法律,就是《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法》里相当重要的一条叫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土地”;还有一条叫做“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土地”。但是可以坦率地说,这两条执行得很不好。

土地问题第二个层面就是土地的征用,也就是农地转为非农地,现有的制度应该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农地转为非农地在中国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它必须改变所有权,由政府征用集体土地之后才可以进入建设用地的市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制度,这个制度在过去引出的矛盾不大,原因第一就是过去城市化的进程很慢,农地转为非农地的规模很小;第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征用了农民的土地就要改变他的户籍,农转非,提供商品粮,就要给他提供住房,提供工作,都由政府包下了,所以那个时候农民对于国家征地是欢欣鼓舞的。但是现在情况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一是城镇化的用地数量急剧扩张;二是市场化条件下对农民的补偿和安置对农民来说利益损失很大。

因此征地制度必须进行改革。这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已经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三句话: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严格区分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的矛盾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了清理整顿市场,“五一”前国务院发出暂时停止半年审批农地转为非农地的通知后,我在跑过的任何地方听到的都是一片反对声。那么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据我了解,全国各地建立的土地储备中心现在掌握着270万亩的建设用地;在全国所有的房地产商手里,已经批到手的土地还有40%没有动工。这么大的土地供应量,我想半年不再审批新的土地不会产生什么问题。实际状况是,每批一笔土地政府都能从中得到好处,所以半年不批等于政府半年得不到好处,因此他们是从这个角度反对的,并不是真正地从影响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土地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大的矛盾和问题,我想肯定是我们现有的法律和政策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革、需要完善。但问题是现有政策对很多人来说也是置若罔闻,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么大的问题,说来说去,现行征地制度的最大弊端就是“我卖你的地我可以赚钱”。于是受苦受难的就是农民。不解决中国的征地问题,无论是对于农业生产能力的保护还是对农民的利益保护,都存在非常大的隐患。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

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影响到农民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下一代农民能不能摆脱贫困。

农村的社会事业发展问题尤其是教育和卫生问题在农村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矛盾,与城乡之间经济上的差距相比,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更突出一些。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中国全社会的教育开支是5480亿元,这包括财政开支也包括学生家长开支,也包括社会各方

面的投资和捐助。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这5480亿元用在农村的只占23.1%,76.9%是用在城市。在中国,1.6亿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中绝大部分是在农村,因此农村分到的教育资源实在太少。即使在去年中央已经明确各级财政新增加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必须主要用于农村,但据我了解这个政策其实落实得并不好。因为能够参与教育资源分配的人实际上没有多少能够代表农村的孩子。大学校长的嗓门显然要大得多。

在农村有病缺钱不敢医治的现象大量存在。2002年各级财政用于乡镇卫生院的全部财政事业经费接近60亿元,只占全国各级财政卫生事业经费开支的15.5%。农村人口是大数,但是享受到的卫生事业经费却是微乎其微。我曾经当面看到过温家宝总理问卫生部长:你知不知道在农村有多少因病去世的农民能够在医院去世?城市是什么比例?在农村有多少生孩子的妇女可以在医院生产?城市是什么比例?这两个指标没有纳入统计体系,所以谁都说不上来,卫生部长也说不上来。到农村跑一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因病在医院去世的农民寥寥无几。能够到医院去生产的农村妇女实际上比例也是相当低。按我的估计,全国所有的农村妇女不会超过1/3能够在乡卫生院生产,大部分都还是在家里。前两天我看到了一个资料,当然它不是完整的统计资料。它提出了两个指标非常让人震惊,它提出在中西部边远地区孕妇和产妇的死亡率是沿海地区的3.6倍,婴儿的死亡率是沿海发达地区的4倍,有40%的死者是因为缺钱无法去治疗最后导致去世。这是个非常可悲的现象。一方面在城里有大量的医疗资源在浪费,购置了大量昂贵的设备,医生开出的药单都是让人非常吃惊的天文数字。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医疗条件。从这个角度去看,如果不能加快农村的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那么注定农村现在贫困,将来还会贫困。农民的权益维护问题

在中国,农民之所以弱,非常重要的一条不在于他们的数量有多少,而在于组织化程度太低,凝聚不起来,没有自己的组织和声音,甚至在很多地方缺乏表达诉求的渠道。

其实开始这场改革时,我觉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就非常清晰地认识到,真正要促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基本的条件是保证农民的权益。经历这场改革的人都讲,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村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吹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号角。三中全会重要在哪里?重要的是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党和政府处理同农民关系的基本准则。26年来,中央政府在制定有关农村政策的时候时时考虑这个准则。这个准则就是两句话: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度在执行中的后果可能各不相同,但是从初衷来说,都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包括经济的、政治的,但实际效果可能没达到。所以我觉得,村民委员会这样的组织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确实需要认真考虑。对农民来说,他们更需要能够带领他们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增加收入的组织,而这类组织极其短缺。从去年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列入立法议程,现在正在启动法律的起草工作。我感觉到农村有大量的问题,梳理起来不知道能列出多少个,但是就我的感受来说,如果能够把上述这五个突出矛盾比较好地解决,那么其他的问题可能解决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我想正像大家所知道的,这五个问题怎么解决100个人至少可以开出99张处方来,因此要形成一个有效的政策还有许多磨练的过程。但是我感觉到至少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确实对农业和农村问题是高度重视。我记得去年的1月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闭幕的时候,胡锦涛主席去作报告,他首先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问题是各级掌握政策、掌握资源这样的机构和领导人是不是真正能够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解决。如果都能放在重中之重,我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农村的很多矛盾是可以化解的,就怕嘴上讲“重中之重”实际放在“轻而又轻”的位置,很多矛盾不仅解决不了还会逐渐增加。

(本文系作者6月27日在“中国三农问题国际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和回答提问,由本报记者李利明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问答

问:在现在大学规模日益扩张的情况下,这种用地是属于公益性事业还是经营性的?为什么它那么容易得到批准?您怎么看待大学大规模圈地的现象?

答:我知道在这一轮新的圈地运动中大学也是高举大旗积极争取的。比如说浙江大学新校区,大概两期设计要占8000亩耕地,据我所知并没有得到完全批准,所以第二轮不得不停掉,再做就是违法的。至于大学用地到底是公益性的还是经营性的,那要看大学自己。大学现在有这么多收费,尽管收来的钱不足以弥补教育经费的缺口,但是我总觉得有收费就有一定的经营性质。具体到浙江大学要扩展这个地算什么,那可能要非常具体地分析。国家正在制定征地目录,就是要非常明确地规定什么样的项目、什么样的性质属于公益性或者不属于公益性。

其实我想不管是公益性还是经营性,都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好处,可问题在于很多人从占地中得到了好处。土地不可能不占,怎么少占,怎么在占的过程中让农民能够分享到社会发展的好处是最关键的。

问:对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在执行中的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答:我想,可以先看一下这个法有没有毛病。如果有,就修改;如果没有,那么只有下决心贯彻这个法。就是这么一个想法。至于土地私有化问题,我想,公有制也好私有制也好,都改善不了人多地少这个基本状态。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中国的历朝历代土地基本上都是均一轮再聚一轮,先是均分,均分完了再兼并,兼并完了再造反,造反完了再均分。我记得当年我们一起搞农村土地改革的时候,宋国青1983年就提出来,是不是把地都分给农民,让农民自己把地卖掉作为资本进城。当然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人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卖地的钱都花完了之后怎么办?这可能还涉及到很多很复杂的事。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是整个财产制度的一个基石。我一直有这么一个看法,作为一个财产方面的最基本制度,绝对没有哪个国家在这项基本制度上经常变来变去而使得这个国家有稳定的发展。我主张选定了一个基本制度就去完善它,沿着这个往前走,不是走不出来。其实很多成功了的国家也并不一定都是土地私有制,也并不一定都是国有,多种多样的所有制和比较有效的经营形式结合在一起,我相信农业还是可以保障,农民的权益还是可以保障的。

问:目前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土地的低成本和劳动力的低成本。我们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转得太快,或者在速度上不是很恰当的话,是否会损害到制造业竞争力的问题?

答:这更复杂一点,超出我熟悉的领域。但是我觉得这些方面的矛盾正在迅速地浮出水面,而且高度关注这类问题的不光是中国政府,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怎么去提高对劳动者的保护程度?这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我刚才提到,三农问题中的很多问题取决于其他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的改变,否则光靠解决农业和农村方面的制度和政策是不够的。确实,中国现在有这么强大的出口能力,相当大部分和农民有关系。正是由于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土地,正是由于中国民工的工资水平相对比较低,因此使得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提高了。

真想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非常重要的一项当然是加工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可能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农业农村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已经提出一个概念,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的看法是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一种概念,它有很实在的内容。我认为,我们目前的这种增长方式,不是农业,而是工业和城市,可能很难持续下去,如果哪一天持续不下去,农民也就转移不出来。之所以持续不下去,有些事情是大家知道的。中国去年GDP的总量是11万多亿人民币,折成美元占全球GDP总量将近4%,但中国去年消费的石油占全球消费量的7%,消耗的钢材占全球消耗量的27%,消耗的水泥占全球的40%,消耗的煤炭占全球的31%。为了4%的GDP付出这么大的资源消耗,我想这个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从去年的统计资料来看,为了支撑这样的增长,很多资源我们自身不足,必须进口,去年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达到33%,水泥进口占到国内需求总量的47%,氧化铝占到48%,铜和铜晶粉占到58%。大家可能注意到为什么中国领导人要提出和平崛起这个概念,一定程度上是在这种增长背景下告诉世界我们将转变自己的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注意到很多媒体近来都关注今年四月份处理的江苏常州的铁本案件,很多人从中得出自己的分析判断。据我了解,中央为什么花这么大的力气去处理这个问题就是两点:第一点,这件事情从立项到建设到现在投入20多个亿,其中有一连串的违背法规法律的现象,从项目的立项到土地的审批,到资金的供给,按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很多是省级政府无权定的,必须报国务院,而国务院一无所知。比如说土地,基本农田各级地方政府审批一亩的权力都没有,但是铁本这个项目占了2000多亩基本农田,国务院不知道;审批任何普通的土地,省一级政府最大的权力是70公顷,如果其中有耕地的话,耕地只有30公顷的权限,非基本农田的话省级政府有30公顷的权限,荒地有70公顷的权限,70公顷就是1000亩地,铁本占了6000多亩地,国务院不知道。地方政府把6000多亩地的项目划分为14个小项目自己来批掉了。像这样一些做法,我想国家是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否则整个就乱套了。所以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从树立制度权威的角度,这个事件就必须处理;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处理完了以后,胡锦涛主席“五一”期间专门在江苏视察,他强调如果江浙沪这样的地区都不能使自己的产业结构或者经济发展转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去,还是靠大量地投入资源,靠低水平的扩张来增长经济的话,那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很困难的。

上一篇:学生会学习部部门规划下一篇:用形容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