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

2024-09-2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精选12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 第1篇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昧、寞、睦、析、患、匪、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并学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重点: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难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具:尺子、一寸的木棍、板书图片、PPT。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比一比)出示一把尺子和一根一寸的木棒,让学生比一比谁长?谁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尺”、“寸”两个字;再用尺子和黑板相比观察尺子是否还长?再让学生比较半截粉笔和一寸的木棒,观察木棒是否还短?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PPT1)这句名言出自屈原的《楚辞.卜居》,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生活中像尺子、木棍的事物有很多,他们同样有长处也有短处,老师先来举个例子,我虽然个子矮小,但是手脚灵活。

新授课:

我们先来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PPT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34页,快速朗读这两封信,看看是谁写的信?信中讲了什么?并圈出本课的生字,一起把本课的生词读一遍,然后学生自愿读。(出示PPT3)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入作者和板书,你们了解柯岩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柯岩。出示(PPT4)

请同学们说说信中张国强遇到了什么苦恼的事?(把板书图片贴在黑板上并出示PPT5)

张国强作文获奖,他认为是同学们嫉妒他而疏远他,因此他寂寞、生气、难受(教师板书)。

柯岩收到他的信后是怎么帮助他解决问题的呢?重点读这封信的6、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柯岩老师告诫张国强的句子。(出示PPT6、7)把你们找到的句子读出来和大家分享 柯岩老师要张国强找自身原因,取长补短(教师板书)人无完人,我们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就像(教师指课题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短处,这样自己才会进步。

书信是传递快乐、倾诉烦恼很好的一种方式,虽然我们现在的通讯工具很发达,有电话,可以打电话,发微信等等,但是偶尔给朋友亲人寄去一封信也很有珍藏意义呢。现在请同学们以张国强给柯岩的信为例找出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文章的不同的地方,把不同之处圈出来。

不同之处有柯岩老师、您好、敬祝、身体健康、小学生张国强、5月10日。

同学们找到的就是一封信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来一起来看一封信有哪些要素,格式怎样?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问候语,空两格。祝福语空两格,后面的顶格写;署名,写在右下角,日期写在右下角署名下一行。出示(PPT8)我们会写信还要学习写信封,有信封,信才能寄出去,我们一起来看信封有哪些部分组成。出示(PPT9)信封的地址要写详细,不能用铅笔写,防止字迹模糊,也不能用红笔写,这样是不礼貌的。给农村的亲人朋友寄信时地址要写到乡和门牌号。写寄信的地址和姓名时也要详细,防止信寄不出去时方便还回来。我们学习了信封的写法,现在我们来试着自己写一写。出示(ppt10)我们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就完成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这节课的内容。出示PPT11。

布置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请你代替张国强,给柯岩老师写一封回信,告诉她你读了她的信后的感想。出示(PPT12、13)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张国强写信——作文获奖

同学嫉妒

寂寞、生气、难受

柯岩回信——找自身原因

取长补短

教学反思:

教师:薛秋梅

2017年11月22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教学重难点: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现在我有事和朋友联系的时候,最常用的就是通过电脑发邮件和打电话,可是最让我难忘的却是上学时和朋友之间的那一封封书信。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板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是由两封信构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第一页)

二、自读自悟

(一)、出示导读提示

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一篇略读课文,要大家自己读自己悟,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上方的阅读提示,了解本文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现在,请大家自主阅读第一封信,思考是谁给谁写的信?为什么写这封信?用“ ____ ”画出原因。

(二)阅读交流第一封信的内容

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读过了第一封信,现在我们来交流问题:谁给谁写的信?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请结合课文原文回答。

(生答: 向柯岩请教,希望摆脱困境;遇到烦恼,感到苦恼,摆脱困境。张国强在作文比赛中获奖后,他感觉同学们因为嫉妒疏远了他,他感觉很寂寞。)

过渡:获奖原本是件高兴的事,现在却落得同学疏远,自己寂寞,是够烦恼的!咦,柯岩老师会有什么好点子,帮助张国强打开心门呢?咱们赶快去看看柯岩老师有什么妙招吧!

(三)阅读交流第二封信的内容

1、生自由朗读第二封信,思考:柯岩老师怎么看待张国强的问题?用“__ ”做出标记。

2、生汇报,师相机引导

①、柯岩老师认为问题出现在哪里? 生自由描述。

②、获奖后的张国强会有何表现? 生自由阐述。③、现在的张国强应该怎么做呢? 生自由阐述。

过渡: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柯岩老师也是这么认为的,赶快到文中把这几句话找出来,用“——“画出。④、引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悟理: 师:谁跟谁比? 生:尺和寸比。师:尺和寸有什么关系? 生:1尺=10寸。

师:一尺和一寸比,谁长? 生:尺长。

师:可文中为何说是尺有所短呢? 生思考不语。

师: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谁比啊? 生:跟一米比,跟一丈比,就显得短了。

师:很好,相信你们也同时明白了寸有所长是怎么回事了。生:那是把一寸和一厘米、一毫米在比了。师:对极了。

师:明明是尺和寸在比长短,柯岩怎么把这句话送给张国强,她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柯岩想告诉张国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自己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找课文句子读)师: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生:我的学习成绩比××好,但是体育成绩不如他。„„

师:你觉得你可以去学习班上那位同学的长处? 生:写字、朗读、跑步、„„

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太有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

引读:“尺有所长 寸有所长”的意思:尺短寸长,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的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师:是啊!柯岩老师给张国强开了一张药方,同样也告诫我们: 引读:【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师:这句话说的真好!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请大家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第二封信中的第七自然段。

三、注意书信格式,学习书信方法

1、师:同学们有没发现这篇课文的格式和其他课文的很不一样,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是两封信)

2、师:那么同学们观察对照一下两封信,你发现了什么?(生答:都有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板书: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3、随着学生的概括出示课件: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正文: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致敬或祝福的话。“祝你”之类的话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身体健康”之类的话在后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面。

四、学以致用: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老师也明白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寓意,相信你们也有很深的感受,现在请你把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以写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父母、老师、同学或好朋友吧,记住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书信格式哦。

板书: 28尺有所长 寸有所短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老有所养,老有所敬,老有所乐 第3篇

一、我国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虽然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但是从人均GDP来看, 还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还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 因此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建立在低水平上的, 比其他国家进入都晚的的出现比较晚。但是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鉴于建国初期人口规模庞大, 所以就开始实行非常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导致了生育水平和人口增幅的快速下降, 因此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次, 我国人口基数很大, 如果人口老龄化加速, 未来就会出现老年人口增既快又多;再次由于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水平提高, 人民生活条件也明显提高, 再加上医疗条件的改善, 我国人口寿命逐渐延长, 老龄化的人口发展就会更明显。

这两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前面我们讲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所以在我国出现了国未富而人先老的局面。目前世界先进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 国家的老龄人口 (65岁以上) 达到7%。而现在我国人均GDP只有800美元, 却已经呈现老龄化国家趋势, 这就意味着国家将要为更多的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必需的服务, 但问题时经济发展水平无法满足这么大规模的老年人口, 这将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桎梏。

2. 老龄化程度区域差异较大

一方面,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 又在传统中有着“安土重迁”的观念, 所以人口分布极不均匀, 这也带来了各地区的老龄化的不同特点。主要体现东西部的差异: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 就明显较慢。

另一方面, 我国现在的户籍制度有待改进, 实行的二元社会体制, 影响户籍的顺利迁移, 这样就会形成许多的“人”和“户”分开, 同时导致特别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增加, 另外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也达到48.9%, 因而农村老龄人口的程度肯定会高于生产力水平先进的城区, 据相关统计农村老龄人口占70%左右, 更加增大了农村养老困难。

二、老龄化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现象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但是, 凡事都有两面性, 老年人口的增加会给社会发展等带来林林总总的挑战, 成为现代化建设途中极为棘手的问题。

1. 人口老龄化将加重社会保障负担

一方面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 日益扩大的养老金窟窿导致养老金支付危机。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入老龄化。相关资料显示:在1997年, 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0岁以上的比例为10.20%, 标志进入老龄化时代;后来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 全国到达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6.96%, 比1990年上升1.39个百分点。最新统计显示现我国60岁以上增至1.3亿。这种情况下, 随之而来的是退休费用和各种补贴费用将大幅增加, 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将大幅增长等等。

养老资金的财政投入就越来越多, 文件显示于1998年财政支出20多个亿, 都用于养老金的窟窿的填充, 到1999年高达100多亿, 甚至在2002年猛增为408.2亿元。据官方报道, 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城市在1997年我国有5个, 但是到1998年, 短短的一年不到就增加到21个。

另一方面, 国家的经济是呈现二元经济体系, 目前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已经渐趋完善, 但农村、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仍难以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的问题。

如今也在不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 必然结果就是大批从事传统农耕的农业人口变成城镇人口。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48064万人, 占比为37.7%。据权威部门估测2020年城市人口有可能增加到2.6亿, 2050年会达到3.3亿的巅峰。到那时,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可能会达到70%。但是在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中, 由于受到小城镇的社会承载能力的限制, 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 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亟待研究。

农村老年人口由于家庭条件恶劣, 健康状况堪忧等, 所以这个群体的养老、医疗等保障是极具挑战性的, 像诸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频频出现。

2. 人口老龄化将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组数据的矛盾:劳动年龄人口和需抚养老年人口的数量分别呈现减少和增加, 这种反向变化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保障压力, 用于这方面的财政投入必然增加, 自然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就会减少;并且老年人口的增加还有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创新潜力会大打折扣, 这些都将影响我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另一方面, 由于以往的计划生育, 大幅度的一改建国初期中国的高出生率;再到现在随着外来思想的影响, 以及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 还有是现代年青人的前卫思想, 一些现代年轻的夫妻产生了“丁克”思想, 不愿生孩子, 导致如今我国的生育率在持续下降, 家庭结构的失衡成为必然趋势:一方面是生育率不断地下降, 将影响家庭呈现“小型化”, 两个家庭最后只有一个孩子或是没有孩子;同时也会出现家庭“老龄化”, 尤其是80后的夫妻, 自己本身经历了父母计划生育时代, 自己是独生子女, 而一直有来自于工作家庭的沉重压力, 所以仅仅是止于生养一个孩子, 所以家里常常是四个或是六个老人, 甚至八个老人面对一个孩子。而社会是多个家庭的集合体, 家庭出现老龄化的赡养压力的话, 必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再加上由于空巢老人赠送纠纷和因赡养而引起的自杀事件时有发生, 影响社会安定和发展。

三、老龄化的对策

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 长寿化和“老龄化”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 关键的是政府在社会老龄化的过程中能够致力于“老有所养”, 这是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老有所养

首先, 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情况下, 发展经济来应对不断加快的老龄化就成为了硬道理。

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条件, 依靠不断创造社会财富。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 提高国民收入, 才能从本质上减轻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

其次, 各级政府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适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老龄政策。

秉着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坚持改革中创新的新理念, 建立养老产业, 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力求从老年人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等需求着手,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力求从养老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入手, 大力推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实现城乡农村的老年人口的平等对待。

再次,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企业、民间、个人等各种形式的非政府力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政府支持为辅助, 制定因地制宜的制度, 发展各种养老模式。

调整改进人口政策, 提高生育水平, 这也是缓解老人化的一个有力措施, 从而缓解现在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甚至八位老人的压力。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 采用家庭养老模式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会存在的。因为是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同时我国现在的经济基础还是不够雄厚, 及人力资源匮乏等客观原因也制约着养老模式的改进。所以国家要对症下药, 直接从人口本身选择突破口, 从一个家庭的经济抚养能力着眼, 改变生育政策, 根本上改变家庭户的“小型化”和“老龄化”。

现在的家庭逐渐呈现出小型的特点, 且老年人口和空巢家庭也不断增加, 单个家庭照料老人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具有弊端。所以机构养老社区辅助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必须大力提倡。

2. 老有所敬

《礼记·曲礼上》讲到:“年长以倍, 则父事之;十年以长, 则兄事之;五年以长, 则肩随之。”这些语句就是说明我们要有基本的礼节观:对长辈、老人应该尊敬。

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 独生子女的增多, 观念的冲突, 赡养老人的意识逐渐淡薄, 逐渐呈现出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 (经济的支持等) 不断削弱;更别谈在精神慰藉方面的缺失, 像虐待老人、争夺家产的现象数见不鲜, 给老年生活是个极大的打击, 甚至老人死在家中也无人知道的耸人听闻的事件也出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发扬这个优良传统, 敬老、养老、助老, 以赡养老人作为每个中华子女公民的义务, 为社会的养老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老有所乐

首先, 加强老年产业的扶持开发

老年产业的划分依据是: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 也就是服务的消费群体是老年人, 以老年人的心理需要为准。但是由于我国老龄化的特殊, 还没有将产业服务关注到老年人, 所以该群体的产业水平还是比较低。所以政府可以在老年产业上加大推入, 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也可以辅助推进, 加快在老年教育、老年旅游等产业的研究, 以适应我国的老龄化现象。

其次, 积极创造条件, 鼓励和支持老年人发挥作用

自汉代起, “老有所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 精英老年人通过参政议政、为皇帝提供谏言、授予老年人爵位或者“荣誉官位”等形式, 在客观上实现了“老有所用”, 体现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 也迎合了老年人实现自我的精神需求。

俗话说的好:明珠出在老蚌。老年人历经岁月的磨练, 拥有许多的智慧、经验、常识、涵养, 这些都是真实的体会, 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宝藏, 不懂得珍惜老人的智慧, 运用老人的智慧, 这无疑对社会是一巨大损失。我们要充分利用老年群体这一资源, 挖掘他们的潜力, 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和机会, 一方面让老人安享晚年, 另一方面也使老人发挥余热, 进一步地实现自身价值, 为社会作出贡献之余, 也是缓解老龄化的负担。

“家有老人是个宝”, 老年人是我们社会的财富。“最美不过夕阳红”, 给老人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是子女和社会的责任。面对现在养老公共服务不到位的情况之下, 首先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养老政策, 增强养老服务的能力;同时社会上也要进行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教育, 多管齐下, 寻找良策, 开创养老新局面。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规模的庞大、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等等, 导致我国老龄化迅猛发展, 但是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与有所乐”, 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挑站,养老,敬老,乐老

参考文献

[1]穆光宗.《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

[2]王桂新.《中国“未富先老”时代的“老有所养”》.

[3]李翌萱.《对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发展问题的思考》.社会工作, 2009年第4期下.

[4]高成鸢.中华尊老文化探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65-70.

[5]邬沧萍.社会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27-49.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4篇

在教学中,我常常感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一天的午休时间,我找到XX同学和他“无目的”地闲聊,先是和他聊了一些他的家庭的事,聊他的过去,他的爱好,之后我切入主题。我问他:“化学不难学吧?你喜欢学吗?”他说:“喜欢学。只是,我很差,学不好化学,”“我笨手笨脚,做不好实验。”“我记性不好,记不住化学方程式。”“化学难学难记,不好理解。老师,你说我怎么办呢?”

[分析]

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多!这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是课上总是无精打采,情绪不高,成绩也不理想。他的表现代表了一部分学生在学化学上存在自卑心理。心理学表明“自卑——厌学——拒教”是后进生的三大特征,厌学是后进生的情感特征,拒教是后进生的行为特征。后进生的沮丧心理,恐惧心理,防御心理,对立心理皆因自卑而引起。如何使他们由自卑转到自信呢?从根本上来看就应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激发自信心、自尊心。

从心理学角度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思想上赏识他们,更多地关心、体贴这些学习上的“心理贫困”者。“只要你往前跑,就会有进步。”“你比昨天又有进步了!”我经常用这样的话语给他们打气。(2)经常与他们促膝谈心,每次谈心总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你要学会求助,同学、老师都可以,我很希望能为你做点什么!”(3)带笑脸走进课堂,以减少他们心理压力。提问、练习让他们上来,以增加他们的学习机会。做对答好者给予表扬,答错了善言鼓励。“你行,你一定行,没有人比你做得更好。”(4)作业“高标准、严要求”。对他们的作业要求和优等生同样严格,决不允许抄作业,对他们的作业批阅更为认真仔细,错了让他们当面纠正,再错再改,直到全对为止。

从学科角度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结合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实验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增强学习动机的法宝。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是学生感到“神秘”的地方,只要他们有要求并说得出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案,我就让他们进实验室,并适当辅导,以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培养求知欲。(2)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堂的实验由他们来做;每一节课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每一章的小结都由他们来上,课前“秘密”辅导,课上充分展示!再就是让他们编化学“口诀”,组织他们编拟试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而且在每一小题后面注上学生姓名。由于试题都是他们所编,他们做起来很有自豪感。他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就会增强。经过以上措施,他们的自卑心理消除了,自信心树立了!现在他们经常说“化学真有趣。”“我太喜欢化学了!”“什么时候上化学课呀?”我从内心为他们高兴!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第69中学)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第5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文教案 第6篇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师: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

师:我们看到这句中,有两个丈量单位进行比较,谁跟谁比?

生:尺和寸比。

师:尺和寸有什么关系?

生:1尺=10寸。

师:一尺和一寸比,谁长?

生:尺长。

师:那又为什么这里说是尺有所短呢?

学生思考。

师: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谁比啊?

生:跟一米比。跟一丈比,就显得短了。

师:很好,相信你们也同时明白了寸有所长是怎么回事了。

生:那是把一寸和一厘米、一毫米在比了。

师:对极了。

师:明明是尺和寸在比长短,柯岩怎么把这句话送给张国强,她的目的又是什么?

生:柯岩想告诉张国强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自己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找课文句子读)

师: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道理吗?

生:我的学习成绩比××好,但是体育成绩不如他。

其他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回答。

师:你觉得你可以去学习班上那位同学的长处?

生:写字、朗读、跑步、……

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太有道理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名言吧。(引读:让我们一起记住“尺有所短……”)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给好友有哪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边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

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

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

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_教案1 第7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3.掌握书信的格式。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没写过信的同学,可让其说说“你或者父母收到过别人的信吗?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3.简介柯岩:

(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柯岩,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师:同学们,这是由两封书信组成的略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读懂这篇课文,并有所收获。自读的时候,下列问题或要求也许对同学们会有所帮助:

(1)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2)柯岩老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分析原因的?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这有什么作用?

(3)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⑷),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

三、交流讨论

可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再全班进行。交流中,老师要作一些精辟的概述和引导: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2.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妒嫉过别人吗?别人妒嫉过你吗?通过学习柯岩老师的回信你有什么想法?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1)格式:

① 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② 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③ 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④ 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2)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2.拓展延伸:

(1)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2)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第8篇

有一天,长围巾仰着头傲慢地说:“你们看我,身材多苗条!而且,我还能给人类带来温暖呢!”雨伞不服气地说:“我虽然胖了点,但雨天我能给主人挡雨。在炙热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我还能挡住火辣辣的阳光,不把主人晒黑!长围巾,你服了吧?”长围巾红着脸说:“我,我不服。”这时,袋鼠不高兴了,说:“当我产下小宝宝后,能把宝宝放在袋子里。你们俩行吗?”雨伞和长围巾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狗狗也毫不示弱大声地说:“你们给我听着!我能为主人看家护院。主人把我当成了家里的宝贝呢!哼,嫉妒吧?”

他们说着说着就打了起来。长围巾嚷嚷着比谁个高。雨伞主张比谁有用。袋鼠说比谁肚子大,还能装宝宝。狗狗认为应该比谁能保护主人,还能逗主人开心。

站在一旁一直没吭声的枯井说话了:“你们全有缺点。”一句话把长围巾、雨伞、袋鼠、狗狗全说愣了。他们异口同声地惊讶道:“什么?我们有缺点?”枯井坚定而又语重心长地说:“长围巾,你怕火。火一烧,你就变成灰了,没了。”“雨伞,人们一踩,你就坏掉了。”“袋鼠,如果你在野外,有可能会成为狮子们的美食。”狗狗看枯井没说自己,有一点点的得意。枯井喘了喘气说:“狗狗,你有时善恶不分,误伤好人。”狗狗听后低下了头。他们听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都脸红了。

世上的万物都有自己的優点,也有自己的缺点。这就是常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也不例外。我知道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也不能去比较。但我们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来学习,还要审视自己的短处去克服,逐渐地完善自己。

灵犀一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 第9篇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 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四年级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集体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2.集体备课教案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故事

4.《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作文

6.《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课文原文

7.《认识小数》集体备课教案

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 第10篇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如果你想和家人、亲戚、朋友或同学沟通想法、分享快乐、倾诉烦恼,你会用哪些方式?(面谈、通电话、发电子邮件、书信……)

2、从古至今,书信都是人们之间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书信的内容包罗万丈,除了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还有请求帮助的、汇报情况的等等。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8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里就有两封信,请大家看看这两封信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自由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看两封信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简单概括书信内容。

三、深入思考,探究文中道理

1、师:对于张国强提出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吗?你是怎样做的?

2、柯岩老师提到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讨论交流,了解书信好处

1、猜一猜:这么多可以和柯岩老师倾诉烦恼的方式,张国强为什么选择写信而不选择打电话或其他方式呢?

2、交流:写信好友那些好处呢?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

a、有的地区还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b、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可以用书信表达。

c、有时候见字如见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d、……

五、观察发现,认识书信格式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边在黑板上按信的格式板书:

(1)称呼。(把对说信任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正文。(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就应该分段些,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该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六、巩固练习,紧记书信格式

1、出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内容改成书信的格式。

练习内容:今天,小明写信通知哥哥爸爸得了急病,请哥哥收到信后马上回家。

2、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在黑板写,全班校正。

七、作业:写信

温馨提示:

1、先确定要写给谁。

2、考虑清楚要说些什么内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开课教案 第11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学习目标:

1.认读8个生字以及“冒昧、疏远、寂寞、形单影只”等词语。2.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3.明白“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明白“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学习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就是用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那就让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书信的格式,也来尝试用这种方法与别人沟通。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次。

2.读生字词:冒昧 寂寞 形单影只 和睦相处 患难与共 受益匪浅 年少气盛 年逾古稀

3.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事?

三、合作交流,发现方法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开头称呼及称呼后的标点;信末祝语和署名的写法。2.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四、深读课文,理解课文 1.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1)课文主要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了什么?(2)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展开想象,合情推理。2.指导朗读,感悟柯岩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真诚、耐心

五、延伸训练

1.讨论本班中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或个人问题。

2.根据实际情况互通书信,加强沟通。要求书信格式正确。3.学习写信封的方法,尝试寄信的经历,感受收信的快乐。

日有所诵 一年级教案 第12篇

第一单元《数字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导入主题

1、(出示《日有所诵》)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桌上都有一本书,把它举起来,告诉大家书名是什么?你们喜欢读这本书吗?

2、在这本书中有很多的儿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妈妈经常给我们唱儿歌,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读儿歌。儿歌就这样渐渐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快乐!伴我们一起成长!今天这节阅读课,我们大家一起就来读儿歌,唱儿歌。

3、你们都会读哪些了儿歌?

4、把你喜欢的儿歌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二)、汇报展示,集体共赏。

1、学习《数字歌》,跟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2、说一说:我来说说儿歌的意思。

3、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4、赛一赛:谁记得最快。

第二单元《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儿歌吗?从开学的时候起,老师就希望你们天天能够把《日有所诵》放在书包,有空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喜欢上儿歌,如果大家能背上几首儿歌就最好了。

2、开学到现在你会背了哪些儿歌呢?指名说。

3、学习《门》,这首儿歌从大小、颜色、材质、动作四个方面帮助孩子们辨别各种各样的门。

4、领读三遍,拍节奏读,读熟的基础上,学生站起来带动作读。

5、提问:从这首儿歌中,你认识了哪些门?从大小、颜色、材质、动作等方面去辨别。

6、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门?

第三单元《落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导入主题

1、落叶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吗?一边读,一边要想象着“秋风”“树叶”和“蝴蝶”的样子。“吹吹”“飞飞”“追追”可要读出运动的感觉来!

2、正确:读准字音,不添不漏。

3、流利:句句连贯,不急不慢。

4、响亮:放开声音,不闷不藏。

5、节奏:注意标点,不拖不连。

6、如果想象着画面、带着表情来读,那就更棒了。

第四单元《螃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你们喜欢《日有所诵》这本书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儿歌。

2、学习《螃蟹》,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3、出示童谣内容:猜猜这是什么东西这么厉害,还拿着两把大剪刀?

4、出示题目《螃蟹》,领读三遍,齐读两遍。你知道什么季节的螃蟹最好吃吗?仲秋时节的螃蟹最好吃,肚子里满满的蟹黄……肥美的蟹肉……那么,这几天正是仲秋时节,回家吃什么?“螃蟹!”

第五单元《吃瓜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吃瓜歌

1、生活中,你知道些什么瓜呢?

2、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3、通过图片展示瓜类果蔬并说所展示果蔬的特点。

4、对读的形式记果蔬特点及短文。

5、男女同学对读。

6、齐读短文。

第六单元《大山爷爷》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大山爷爷

1、真是快乐无比啊!儿歌不仅有趣,有的还能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呢!

2、出示“大山”的照片,提问:这是什么?

3、一首有关大山爷爷的儿歌送给大家。(学生自由读儿歌。)

4、这首儿歌里的大山爷爷漂亮吗?(漂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你知道爸爸的帽子、大衣、腰带、领带是怎样的吗?

6、那大山爷爷的帽子、大衣、腰带、领带都是什么呀?(你可真会读儿歌)

7、瞧,这就是大山爷爷的白云帽子(出示白云围绕着大山的图片)美吗?谁来读好这一句? 再看,这就是大山爷爷的——齐答:绿色大衣(出示大山上绿树成荫的图片)好看吗?谁来读好这句话?

咦?那为什么大山爷爷的腰带是公路呀?(出示盘山公路的照片)指名解释,你可真会发现,请你来读好这句话。

哎,这是大山爷爷的什么呀?(出示大山中的瀑布)真特别,你来读。

8、看来大山爷爷真美呀,让我们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一起来赞美下大山爷爷吧!

第七单元《中秋节》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中秋节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你知道是几月几日?

2、中秋节有些什么节庆习俗呢?

3、学习民间童谣,了解传统文化。

第八单元《打醋买布》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绕口令《打醋买布》,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顾、醋、兔、布。

3、尝试加快语速进行朗诵,在不断挑战的过程中感受绕口令的乐趣。活动准备:

PPT《打醋买布》 老爷爷、小兔子、老鹰头饰各一个。活动过程:

1、游戏:百家姓,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么?那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姓名?下面老师就要向小朋友提问题了。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2、出示老爷爷、醋、布图片,学生学习朗诵绕口令第一句。师:你们的笑声引来了一位老爷爷,你们看看他姓什么?爷爷今天准备上街买东西,你们看看他要买些什么?出示PPT,学生跟读。

3、出示老鹰和兔子的头饰,引发学生猜想。学习朗诵第二三句。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动物?动物和老爷爷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大胆猜想发言,教师出示PPT带领学生认读。

4、辩论活动:你认为顾爷爷能抓到鹰和兔么?为什么?

5、出示绕口令第四句,以此宣布最后结果。

师:没了鹰和兔,爷爷什么都没得到,还发生了倒霉的事,猜是什么?

6、学习完整朗诵绕口令。

7、情景表演《打醋买布》

第九单元《走路》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儿歌中的生字。2、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会读书,爱读书的良好习惯。3、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书,了解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励、兴趣导入

师:今天天气真好,阳光灿烂,许多小动物都跑出来做游戏了,他们正在捉迷藏,小朋友,请你找一找,都有哪些小动物?(图片展示)大虾、鱼儿、海蜇、螃蟹、河蚌、老鳖、乌贼。

今天,我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快看老师写课题吧!

板书课题:走路

二、自主识字,合作交流。

(1)自己认读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3)出示字卡,开火车认读生字。(4)字卡出示指名认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读儿歌。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或难读的字,怎么办?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的。

(2)指名读。一边听读,一边看书,想一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指名读文,读后指名说)(3)指导朗读。这首小诗写得真好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自己大声读,可以和同桌合作读,还可以和老师一起读。

第十单元《萤火虫》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童谣的趣味。2.以诵读感受三言童谣节奏的明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0分钟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领读员带领全班复习以前所学。

1.导入:出示《萤火虫去许愿》这本书,这个萤火虫名叫——(亮亮),它帮助了——(小仙女),那如果这只萤火虫有困难,你们愿意帮助它吗?(愿意)这只萤火虫在《日有所诵》的第147页。2.老师范读《萤火虫》

3.老师领读,注意学生在后鼻音字以及轻声字的发音。4.学生自由读。

5.再用心齐读,想一想,萤火虫遇到了哪些困难或危险呢? 6.疏解意思,引读。(老师用左右手表示不同的动作)老师讲解:萤火虫遇到了哪些困难或危险呢?

引读:上天去——(雷打你)哦,这不能去 下地去——(火烧你)哦,这不能去 进洞去——(蛇咬你)哦,这也不能去 翻坡去——(猫抓你)嗯,这还是不能去 过河去—— 上树去——

这也不能去,那儿也不能去,那萤火虫只能去哪里?(小朋友的手里去)你要跟萤火虫做什么呢?

哦,原来,萤火虫并不是真的有危险,你们是故意这么说,是因为你们太喜欢萤火虫,抓不到萤火虫就把萤火虫骗来呀!那么我们就快快乐乐地读一读吧 7.男女生合作对读。8.同桌合作拍手对读。9.其实,左手和右手也能合作,左手表示萤火虫的动向,右手表示它遇到的危险,教师慢慢示范,学生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诵读。10.稍快节奏的拍手背诵。(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决定是否再读再背)11.你们喜欢萤火虫吗?很多诗人都喜欢,把他们写进诗歌里,你们看:(出示泰戈尔的《萤火虫》节选,老师范读,指名读,学生齐读)12.出示李白的《咏萤火》,老师诵,老师起头,学生齐诵或吟)13.老师问:同样是写萤火虫的诗,三首诗有什么不同吗?(字数的长短不同),读法上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自由读读,比比看。14.指名学生说读法上有区别吗,三字童谣读起来有什么感觉?(节奏感强,可以打着拍子读,很欢快等)

15.三字童谣的确具有欢快、节奏感强的特点,几乎所有的三字童谣都可以一边拍手一边读,我们试试看,拍手读《数字歌》《过山车》 16.出示学生邵诗原的三字童谣《新年到》,由邵诗原领读。17.教师小结:三字童谣不仅好读,而且还好写。你们都可以像邵诗原一样创作出这样的三字童谣。

第十一单元《盆和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儿歌:盆和瓶

一、出示盆和瓶,引发幼儿的兴趣,读准字音“pén”“ píng”“ pèng”

1、读准“pén”“ píng”

师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袋子,你们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

师2:(出示盆子)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呀?读准“pén” 师3:(出示瓶子)这是什么呀?读准“píng”

师4: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盆子和瓶子?他们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教师书写板书)

2、读准“pén pèng píng”和“píng pèng pén”

师1:刚才老师来给你们上课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听吗?请小朋友认真听,然后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教师小声说出:盆碰瓶 和 瓶碰盆,让学生大声说出

师2: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示 “盆”“瓶”“碰”“瓶碰盆”“盆碰瓶”

二、出示图片,感知绕口令

师1:出示图片1(桌子上有个瓶子)谁能告诉老师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黑板上贴图片1】 师2:出示图片2(盆子里面有个瓶子)同上【黑板上贴图片2】 师3:让学生闭眼睛听,师将瓶子和盆子相互撞击,发出声。让学生描述

(“乒乓”一声响)【黑板上贴图片3】

师4:师示范动作,学生猜语义。(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动作一:不知道

动作二:瓶碰盆

动作三:还是

动作四:盆碰瓶)

【黑板上贴图片4、5】

三、示范朗诵,学习绕口令

1、播放绕口令《盆和瓶》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第二遍小声跟读)

2、学习绕口令,纠正读音 游戏:黑白颠倒

玩法: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群体,当老师大声读句子时,学生就得小声去读,当老师小声读时,学生就的大声去读。(玩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四、以游戏的方式,练习熟读绕口令

1、给绕口令编动作

2、以跳皮筋的方式读绕口令。

3、让学生打节奏读绕口令。节奏要注意由慢到快,一字一拍。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

第十二单元《高高山上一条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四、教学过程:

一、把绕口令编成一个简单的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中的内容。

二、教师放慢速度念一遍绕口令。

三、让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下由慢到快地练习绕口令,重点练习发好后鼻音:“eng、ing、ong”。

四、创设游戏情景。

1、游戏由2~4人进行,幼儿以轮流方式一人念一句绕口令,一边念,一边将右手伸出去,用拇指和食指往前一小朋友的手背,依次爬上去,若右手不够,可用左手接上去。

2、轮流念绕口令做动作,注意倾听同伴的语言,自己也要快速接念,不使游戏中断。

3、由教师扮“风爷爷”,发出“风吹了”和“风停了”的指令,让幼儿做铜铃摇摆等动作,并念该句的绕口令,反复练习几次,让幼儿感到绕口令的乐趣。活动延伸

请幼儿的家长组织家庭“绕口令晚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语音的敏感性。

第十三单元《老鼠抬花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儿歌,激发学生对儿歌等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2、通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快乐,培养学生初步感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读懂文章内容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 《日有所诵》 教学过程: 儿歌:老鼠抬花轿

1.观看图片,感知鞭炮什么时候会放,并认识鞭炮发出的声音。(1)你们看到了什么?

(2)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放?(3)鞭炮是什么声音?

(4)在结婚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声音呢?(吹喇叭)

2、观看视屏,初步感知、理解童谣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1)你们看到了什么?(2)现在老师这有一个首好听的儿歌,让小朋友们听一听。等一等老师会请小朋友来回答问题,要听仔细了。

3、教师念诵歌,并提问:

(1)小朋友刚刚听到了什么?(放出图片)

(2)幼儿说出一个内容,教师用儿歌的句子来帮幼儿补充。(3)小朋友现在我们把这几句话连在现起念出来。(加上动作,并且可以多重复几遍)

4、请幼儿想一想,这时被老猫听见了,老猫会怎么样做。(1)老猫给老鼠贺喜,那小朋友想一想猫是怎样给老鼠贺喜的?(用儿歌的句子来帮幼儿补充)

(2)小朋友现我们把老猫来贺喜连起来念一下。(也可以重复几次)(3)现在我们要把前面老鼠娶亲和老猫贺喜连在一起,念一下。(加上动作,并重复几遍,看着图)

第十四单元《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生认读“马”字。)师:他们还悄悄告诉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文题目)(认识“雪”)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1)学生自由读字。(2)指名读字。

(3)教师指导认识偏旁“虫、目”。(4)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3.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2)指名读字卡。(3)开火车读词卡。(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2.同桌互听互读。3.齐读课文。

第十五单元《大象鼻子当滑梯》

图片导入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猜测大象和滑梯之间的联系。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图片里面有什么?(大象、滑梯)

——大象和滑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导入儿歌

——老师带来一首儿歌《大象鼻子当滑梯》,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跟我读一读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跟我读一读”环节,师幼一起欣赏画面(不点击播放按钮)。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画面里有哪些小动物?

——仔细观察大象,他在干什么?(打喷嚏)——小鸡飞到了哪里?(玉米地)——小鸭飞到了哪里?(小河里)

点击儿歌题目《大象鼻子当滑梯》,播放儿歌,幼儿完整欣赏儿歌。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大象为什么打喷嚏? ——小鸡为什么飞到玉米地? ——小鸭为什么飞到小河里?

小鸭和小鸡把大象的鼻子当作滑梯,从大象鼻子上滑了下来。结果,滑的大象鼻子痒,“阿嚏”打了个大喷嚏。大象鼻子一喷气,小鸡飞进玉米地,小鸭飞进小河里。这首儿歌非常有童趣,儿歌里的小动物就像我们身边喜欢奇思妙想和冒险的小朋友一样。朗读儿歌

集体朗读,师幼跟随一体机课件朗读。分组朗读。跟我跳一跳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跟我跳一跳”环节,引导幼儿欣赏律动。幼儿自由模仿律动。集体表演律动。

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方地进行表演或者创编,并作简单评价。字宝宝乐园

出示教学一体机,进入“字宝宝乐园”环节。通过课件认读字宝宝:象、鼻。

点击“下一个”按钮,进入游戏环节,玩游戏巩固认读字宝宝。请幼儿按顺序领取幼儿用书,在儿歌中找出字宝宝:象、鼻。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请两名幼儿站在黑板前,全体幼儿一起念儿歌:“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儿,摸摸那儿,默默X字就回来。”两名幼儿摸一摸指定的字,先摸到者为胜。活动结束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幼儿合作整理物品。活动延伸

将小字卡投放到阅读区,供幼儿游戏使用。

第十六单元《九九歌》

一、从实际入手,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从操场经过,你们说,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啊?(很冷)。我也觉得很冷。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编写的农谚《九九歌》。它和冬天有一定的联系。(跟读课题)。还有一个采蘑菇的小兔子,它的蘑菇篮子中有许多小蘑菇。是要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课前的铺设相呼应。小兔子看到了你们学习得那么认真,它也想跟你们活动活动。但是,它不小心把蘑菇篮子中的蘑菇给弄丢了,我们来帮忙吧!(设计思路:这是课文后的一个练习,用flash的形式变换平面教学为立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更加地融入教学中。)

三、反复练习,游戏巩固。

1、师领读。

2、指名读。让学生做小老师。

3、开火车读。

4、游戏。

四、朗读背诵的训练

1、师在学习生字结束后,领读谚语

2、拍手读谚语

3、男生女生一句一句读

4、看图试着背诵读 附:相关资料:

农谚: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对时间、季节的气象条件及万物变化的历久观测所得的经验的概括,通常作为他们终年耕种作息的依据。浓谚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我国是农业大国,各地浓谚非常丰富,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九九歌》也是农谚之一。

九九歌的来历:南朝梁代《荆初岁时记》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岁寒。”意思也就是说从冬至那天起,每九天为一个“九”,数到“九九”共八十一天,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后,“九九歌”便开始在民间流传。到了明代出现了“画九”,清代又发展为“写九”。无论是“数”、“画”还是“写”,都是以“九”为标准数字,巧妙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生态现象和天气征兆,反映冬季九九中的气候变化规律。

上一篇:浅析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下一篇:车载记录仪设备使用和检查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