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的特征范文

2024-07-24

茶艺的特征范文(精选10篇)

茶艺的特征 第1篇

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绿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产量最高、消费面最广的茶类。这套茶艺师的绿茶茶艺表演解说词共有十一道程序:

1.冰心去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用开水再烫洗一遍茶杯,做到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2.玉壶养太和

绿茶属芽茶类,茶芽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则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所以将水温降至80摄氏度左右再进行冲泡,用这样的水泡出的茶才会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3.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的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匙将茶叶倾置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4.甘露润莲心

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曾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即是在开泡前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5.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的三起三落,犹如凤凰向各位嘉宾点头致意。

6.碧玉沉清江

冲入热水后,绿茶先是浮在水面,而后慢慢沉入杯底,将这一景象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7.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传说观世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现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各位,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8.春波展旗枪

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千姿百态的茶芽在杯中随波晃动,栩栩如生宛如春兰初绽,又似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9.慧心悟茶香

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展旗枪”之后,再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和乌龙茶有所不同,绿茶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所以必须要用心灵去感悟,才能闻到绿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10.淡中品至味

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茶韵醉人。只要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这淡淡的绿茶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11.自斟乐无穷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着青山绿水或置身于一个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为一乐;二曰“对品得趣”,即两个知心的朋友相对品茗,无需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倾诉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众人相聚品茗,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书本中所学不到的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之后,各位嘉宾可亲自实践。从茶事活动中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茶艺的特征 第2篇

温度凉凉的,浓的像牛奶般的雾将我们包围起来。在这样仙境一般梦幻的地方,伴着“快给朕更衣。”“看我这一身龙袍”之类,男生欢呼声中,我们换上古装,拜孔子,写人字,诵诗经,点朱砂,开始了一天的旅途。

茶艺的体验是我最感兴趣的。我还不知道茶具还有这么多。茶壶,公道杯,品茗杯,茶筒,茶夹,茶勺,茶匙,茶漏……

按照老师给我们示范的,我们的组长首先为我们分茶,分茶的时候,我总觉得这茶有几许怪。像粉末一样,味儿还特别大。但也没想那么多便开始做。当我们有条不紊地泡完茶时。老师,才发现我们泡的是茶渣。我们这一组真是欲哭无泪,赶紧倒掉洗净,重新来泡。

菲菲将茶叶放入壶中,我倒入一半开水,盖上茶盖,拿起茶壶,轻轻地摇晃几下,老师说这是为了苏茶,洗去茶的异味,泡出茶香,也清洗了杯子。菲菲在把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又由公道杯倒入两个品茗杯中。用茶夹夹起其中一个茶杯,摇两下洗杯子,再把茶水倒入茶盘去。现在可以正式开泡了!把水加满到茶壶中,这一次一样概上盖子摇。水加满了,摇时便滴了点儿在我手上,烫的我哟哟叫。我和菲菲忍着烫完成,养好好再倒入公道杯,公道杯好似乎扮演的一个服务员的角色。把厨房做好的茶放在对应的茶杯里,记住,先将茶漏放在品茗杯上,漏去多余的茶渣。

虽然我还不大适应茶微苦的味道,可是就是喜欢这种有趣的活动,我和菲菲玩了敬茶你一口我一口……

茶艺的特征 第3篇

1 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分析

1.1 古典名曲

在传统茶艺表演中, 背景音乐主要以中国古典名曲为主, 这些曲目所使用的乐器也是中国传统器乐, 主要有古筝、笛子、琵琶等。这些乐器节奏明快, 旋律悠扬, 仔细品味, 如同情感的缓缓交流, 令人流连忘返。茶艺表演正是茶艺表演者与品茶人、茶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 这种交流更加细腻, 令人心旷神怡, 仿佛如欣赏中国古典名曲一样令人陶醉忘我。所以, 在茶艺表演中播放中国古典名曲, 能够使整个茶艺表演环境更加和谐, 品茶人能够更快地融入到茶之境界中来, 从品茶中能够体会茶文化的艺术内涵, 在茶艺表演中作为背景音乐的古典名曲主要包括四类, 即展现月色美景的乐曲、反映思念之情的乐曲、描绘山水景色的乐曲和比拟鸟禽声音等。《春江花月夜》是在茶艺表演中运用的最为广泛的背景音乐之一, 此曲主要反映的是月下美景, 通过委婉动听的旋律, 流畅和谐的节奏, 再配以器乐的生动演奏, 使一幅迷人的春江月夜美景尽收眼底, 不仅色彩柔和, 而且清新淡雅, 以此曲作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 能够将品茶人引入到一个清新雅致的自然境界中来, 使品茶人静心平和, 在品茶的同时, 与茶完成感情的交流, 从中领略茶之韵味。再如《平湖秋月》, 此曲描绘了一幅江南月色美景, 乐曲旋律流畅, 韵律婉转, 给人营造出诗情画意、淡泊悠远的意境。此曲能够带领品茶之人一同进入江南月色之中, 在江南景致中感受茶艺之美, 体会中国茶文化的意境悠远。反映月下美景的古典乐曲还有《关山月》、《彩去追月》等。描绘山水景色的古典乐曲例如《流水》, 此曲通过情景相融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以及人们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以此曲作为茶艺表演中的背景音乐能够激发品茶人对茶艺的热爱, 感染品茶人的审美体验。除此之外, 《幽谷清风》、《潇湘水云》等乐曲都是描绘山水之美的古典乐曲。反映思念之情的古典乐曲有《阳关三叠》, 此曲节奏连贯流畅, 描述了作者对友人之间离别与无限思念的情感, 以此曲作为背景音乐, 体现出茶艺表演者、品茶人与茶之间的情谊, 在音乐流动中获得释放。此外反映思念之情的古典乐曲还有《塞上曲》等。比拟鸟禽之声的古典乐曲有《平沙落雁》, 此曲为世人展现出一幅自然的水墨画卷, 将大自然的壮美勾画得鲜明形象, 在情景交融之中连绵的韵律, 独有的抑扬顿挫, 使人身临其境, 仿佛置身画中, 与自然一体, 在茶艺表演中播放此曲能够将品茶人带入艺术的殿堂, 与表演者一同感受茶艺的境界, 将茶艺之美表现得更加生动, 此外, 比拟鸟禽之声的古典乐曲还有《空山鸟语》、《鹧鸪飞》等。

1.2 近代茶艺音乐

随着茶艺表演的主题更加突出, 表达的意境更加丰富, 于是出现了一些专为茶艺表演而谱写的背景音乐, 例如《茶诗》、《奉茶》、《茶雨》、《香飘水云间》等, 这些背景音乐具有深刻的意境之美, 其中一些乐曲应用在特定的茶艺表演中, 这些背景音乐能够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 使品茶人的思想与情感跟随着茶香飘远, 从中感受茶香茶韵, 感悟茶之魅力。

1.3 录制的自然之声

茶源自自然, 集天地之灵气, 将自然之声融入茶艺表演之中是最佳的选择。山间小溪流水、虫鸣鸟唱、竹林飞瀑, 每一个场景都有着生动形象的声音, 将这些自然之声录制下来成为美妙的音乐, 可称为天籁之声。如果在茶艺表演中播放这些音乐, 茶艺表演者仿佛在山水之间表演茶艺, 茶艺环境更加和谐自然, 充满了自然情趣, 品茶人仿佛身临其境, 不仅观赏到了美景, 愉悦了心情, 而且品尝了好茶, 使心灵得到放松和慰藉, 同时也感悟到深厚的文化内涵。

1.4 现当代茶艺音乐

随着茶文化的繁荣发展, 人们对茶艺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人们希望可以看到茶艺表演的创新与改变, 与此同时, 茶艺表演节目种类与形式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一些独具特色的茶艺表演不断出现。其中以现当代茶艺音乐作为茶艺表演背景音乐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有的茶艺表演还根据不同的茶类选择背景音乐, 例如在红茶表演时选用《天鹅湖》等音乐, 使音乐与周围环境、茶室设计以及表演形式和内容等相协调, 达到意境一致即可。因此, 现当代茶艺音乐也可以作为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加以使用。

2 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选择

2.1 从环境和表演形式选择

茶艺表演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但是无论是何种茶艺表演, 周围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如果只注重茶艺表演的动作和表演, 而忽视了环境因素, 则给人不协调的感觉, 难以让品茶人静心品茶, 也无法感悟出茶香茶韵与茶艺之美。如果在茶艺表演中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和表演形式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 不仅能让品茶人平心静气地欣赏茶艺表演, 而且能够与周围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激发品茶人更丰富的体会与思考, 提升审美体验。因此, 环境和表演形式是茶艺表演中十分重要的因素。茶艺表演可以在室内和室外进行, 如果是在室内, 则应考虑是在具有古典气息还是现代气息的茶室, 如果是在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室内表演时, 就要求整体的建筑风格要古朴典雅, 同时可以在室内装饰悬挂书画作品等, 如果是在现代气息的室内环境中, 就要在色彩和装饰品方面体现现代特色。如果是在室外就要考虑是在自然山水之间还是周边有建筑物的地方, 是在人多还是人少的地方等。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中, 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都能够使表演者更加投入地表演, 品茶人能够身临其境, 与茶融入一体, 使整个茶艺表演更加完美和谐。例如在室外的山水间进行茶艺表演, 背景音乐可以选择与自然十分贴近的乐曲, 其中有鸟语花香、泉水叮咚, 使人与自然达成和谐的统一, 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茶艺的自然之美。

在当代茶艺表演中, 表演形式十分灵活, 有表演者在背景音乐衬托下自己表演茶艺的, 也有表演中穿插书画表演的, 不同的表演形式对背景音乐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 在进行茶艺表演之前要先确定表演的形式, 再辅以一致的背景音乐, 使音乐与周围环境、表演类型相协调。也就是说, 茶艺表演的背景音乐选择应该考虑综合因素, 例如茶艺内容、形式、环境等, 合适的背景音乐不仅展现的是茶艺表演, 更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和谐之美。

2.2 根据茶类选择

茶艺的表现形式较丰富, 可以按照茶类的不同分为红茶茶艺、绿茶茶艺、花茶茶艺、乌龙茶茶艺等。不同茶类有不同的茶性特点, 制作工艺和冲饮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 在不同茶类的茶艺表演中, 要根据茶类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 例如绿茶色香味醇, 在绿茶茶艺表演中讲究明快柔美, 因此在选择背景音乐时也应掌握节奏的快慢, 可以选择古筝、笛曲等表演乐器, 能够表现绿茶之清澈舒缓的特点, 例如《高山流水》、《秋湖月夜》等。在红茶茶艺表演中, 要突出红茶红艳高洁之美, 可以选用《出红莲》、《梅花三弄》等背景音乐, 以赞美红茶之幽香。在乌龙茶茶艺表演中, 可以选择一些熟悉的背景音乐, 由于乌龙茶的茶艺过程较复杂, 具有较高的表演性, 因此, 为了能让品茶人更快地接受, 从中感受到茶香茶韵, 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柔和舒缓的音乐。但是, 有许多茶艺表演中对背景音乐的选择并不重视, 而只是在表演动作上下功夫, 因此常常在不同的茶类茶艺表演中听到同样的背景音乐, 这样的音乐效果无法体现不同茶类的特点。

2.3 根据风俗习惯选择

我国的饮茶方式丰富多样,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茶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的茶艺表演也各具特色。近年来, 各种风俗茶艺表演越来越盛行, 例如广西六堡茶、四川掺茶、白族三道茶等, 充分体现了不同的民族特色。在民族茶艺表演中, 背景音乐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茶艺表演中, 环境、服饰、茶具等都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因此, 背景音乐也应该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以代表民族特色的乐器进行演奏。

3 结束语

在当代茶艺表演中, 有着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背景音乐是茶艺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能够在环境、表演形式和茶类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 选用更为恰当的背景音乐, 不仅能够丰富茶艺表演的内容和形式,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巧云, 姬红兵.一轮明月两种皎洁——小议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和德彪西的《月光》[J].钢琴艺术, 2008 (7) :27-30.

[2]吴淑元.论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质[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1) :148-150.

关于茶艺审美特征分析 第4篇

关键词:茶艺;审美特征;茶文化

TS971

茶艺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蕴含了国人的精神,也反馈出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以及精神风貌。通过茶艺,我们可以认识和发现茶文化;通过茶艺,我们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而一门艺术,其最终的发展可能性在于审美价值的体现,探讨茶艺审美特征,对我们学习差异、领略茶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茶艺概述

1.茶艺的含义

茶艺是以泡茶为主体,以品茶为目的的技艺和艺术的总称,在泡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一切有欣賞价值的,能够带给人们艺术审美感的,都是茶艺的范畴。茶艺是一种艺术行为,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审美价值,不同于“喝茶”带给人们的表面上的主观感受。茶艺是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茶文化发展繁荣的产物。

2.茶艺艺术的表现形式

我国最早对茶艺进行系统性描述的著作是《茶经》,这是将茶文化中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则性的总结而形成的典范性的审美规则,也是对茶艺表现形式的介绍和解释。《茶经》对茶艺传承和发展的指导价值在现代仍有效用,其中,泡茶的技艺作为茶艺的主要表现形式,被进行详细的描述,但是在实际的冲茶品茗过程中,由于茶叶种类不同,品茶者所处的环境不同,茶艺展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尽管茶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综合分析起来,茶艺是由六个方面构成的,即: 茶叶、用水、茶具、环境、冲泡、品尝,简称茶艺六要素。茶艺作为审美实践,人是审美主体,各要素是审美客体,只有主、客体相结合,即由人来选茶、择水、备器、雅室、冲泡、品尝,茶艺才能获得成功。

二、茶艺的审美特征

1.茶艺审美的形态特征

茶艺是茶文化中的有形物质,可以说,茶文化是通过茶艺展示出来的,因此,茶艺审美的第一个特征,是形态特征。从形态角度进行审美,即要对茶的状态、器皿等与茶艺形成相关的有形物质进行审美,这包括对茶叶的辨识、选择,对每种茶的产地、颜色、气味的特殊理解等;在泡茶的同时,选择适当的器皿,营造合适的环境,会使简单的“喝茶”上升到艺术审美领域,成为人们日常休闲享受的途径之一。这样的审美从盛唐时期茶艺形成就已经开始了,唐朝诗歌中不乏很多反映饮茶器具之美的作品。比如李德裕的《忆茗芽》:“松花飘鼎泛”,以及秦韬玉的《采茶歌》:“鼎中飒飒筛风雨”。由于唐代风炉基本都是采用铜铁制作,因此诗中直接以“铜炉”代替,这些都是有关饮茶器具的描写;又如颜真卿的《五言月夜啜茶联句》:“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白居易的《睡后茶兴忆杨同州》:“白瓷瓯甚洁”,则是对唐朝人饮茶文化中茶具的描写,一次赞颂茶具的洁净和美观。

2.茶艺审美的精神特征

茶艺审美包含了精神成分,这是每一种可以称之为“艺术”的社会物质形态所共有的特征,茶艺的精神审美特征表现为茶道的发展和传承。茶道是在茶艺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茶艺的形态审美为基础,通过形态美表达出来的精神概念。茶艺在唐朝基本形成,则从唐朝开始,查茶道被认为是茶艺审美的高级阶段,可以展示出烹茶者、品茶者、赏茶者个人修养和差异发展当下的社会精神面貌。茶道本身作为一种高屋建瓴的、道德和精神层面的产物,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茶道是存在于茶艺当中的,介由茶艺凸现出来的精神属性的物质;茶艺是茶文化的表现,茶道则是茶文化的哲学价值。在茶艺方面做足功夫,自然会使人感受到茶道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因为茶道的精神力量存在,茶艺才有了别样的韵味和美感。在烹茶和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仍旧会强调“心境”的价值,将“禅意”与“茶艺”相提并论,将茶文化中蕴含的闲适、自在、清修、唯德等意义,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将品茶作为修养身心的活动。

3.茶艺审美的地域特征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且作用于生活,这是我们对艺术进行审美讨论的出发点之一。茶艺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来源于人们对茶的应用和研究,来源于茶文化的发展和。而一种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所处的环境影响,即在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正是由于不同地域人们的审美观念有差异,茶艺的审美也展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但从茶艺的形态美来看,古代中国的茶艺形态美与古代日本的茶艺形态美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虽然二者都讲求在茶的产生、冲泡和品尝方面进行审美,但是,中国茶艺审美寓于品茶的当下,而日本茶艺审美寓于茶本身,这与中日两国的民族文化有直接关系;即使在当代中国,由于地域不同,茶艺审美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浙江、福建地区盛产茶叶,茶艺审美的主要关注点在品茶方面,鉴别茶叶的年份、采摘时间、烹制手法,感受茶味,是茶艺审美中的重要环节;而在盛产茶具的江西,茶艺审美的主要关注点在茶具的精致度、器皿的文化价值等方面;在远离城市的产茶基地,茶艺审美的关注点在于茶叶本身的品质;在远离自然的城市里,茶艺审美的关注点在于冲泡之人的手法、泡茶技艺的观赏价值、品茗时的环境状态等。

4. 茶艺审美的时代特征

艺术在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是艺术所共有的时代特征,茶艺在审美方面也极具时代特征。在茶艺仪式化所出现的唐代 《茶经》中,饮茶器具以 “二十四器不可缺一”为基准,煎茶的技法以克服 “九难”为规程,以“精行俭德”品味饮茶的 “色、香、味”为茶人态度,这些均有严格的规定。由此产生了艺所特有的雅致含蓄的艺术美感,与日常饮茶方式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在浪漫的宋代,举国上下斗茶、艺茶,热衷“水丹青”、“茶百戏”,就是点茶过程中,在稍纵即逝的汤面沫饽上,即兴地描出诗文或山水画,来赢得喝彩,欣赏一瞬间的美。这样的艺术是不能预设的,故每次的斗茶充满惊喜,惊喜成为欣赏的内容之一;明清时期,茶艺审美表现为茶具的丰富和烹茶技术的考究,《红楼梦》中,取梅花蕊上的雪藏于地下数年,取出烹茶的描写,即是当时茶艺审美的一种表现;时至现代,茶艺审美更多地展现为追溯古代茶艺文化价值,对茶艺进行传承性发展等方面。

三、展示茶艺审美特征的方式

1.根据现代审美发展寻找茶艺之美

随着人们的审美个性继续得到张扬,审美的意识更清醒,未来的名茶审美将是多角度、全方位、高品位的。这样一种审美走向反过来又会有效地促进名茶美的创造,体现在名茶的形态上、名茶快感的升华上,同时也体现在名茶的文化内涵以及氛围上。因此,我们应把名茶创制与美学欣赏结合起来,“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更深刻、更广泛地体现名茶的社会美特征,让名茶成为各地品牌建设与茶产业的发展服务的“尖兵”。

2.进行茶艺审美宣传

无论是茶叶生产场地还是零售商,都可以并且应该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入手,进行茶文化的宣传,通过一些茶艺培训来使人们更多地认识茶艺,欣赏茶艺,以茶为媒,感受茶文化兴盛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和精神發展状态。另外,还可以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方式,使更多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感受茶艺之美。例如,福建武夷山地区盛产茶叶,当地的茶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制定访茶旅游专线,内含欣赏茶园基地、学习识茶品茶、欣赏茶艺等多项文化娱乐活动,、使武夷山旅游成为一段茶文化之旅,深受人们喜爱。

四、结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从古到今的发展使茶艺审美产生了变化,但是从差一本神的起源和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审美特征——茶艺既有形态之美,又有精神之美,受地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今社会,将茶艺审美进行延展、挖掘和传承,需要人们根据审美需要进行创造,并且,通过宣传使茶艺被更多人接受,使茶文化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价值凸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胥 佳.浅谈农村茶艺表演中的肢体语言及审美[J].农民致富之友,2015(08):125-126.

[2]董 晓.中国茶文化的审美观照[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10月:10-12.

[3]郝晓睿.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的审美特征与选择[J].福建茶叶,2016(04);123-124.

[4]彭阳洋.关于中国茶艺美学特性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4(12);130-131.

[5]朱红缨.茶、茶艺、茶文化:从文化研究视角看[J].文化研究,2014(12);131-132.

[6]陈文华.浅谈唐代茶艺和茶道[J].农业考古.2012(05):4.43

[7]关剑平.茶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13-16.

茶艺的礼仪 第5篇

礼仪的原则

礼仪时对礼貌、理解的统称。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自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时一个表现礼貌的系统而完整的过程。茶事礼仪概括了一下原则

1、遵守于自律的原则

在茶事活动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还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

2、敬人于宽容的原则

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上海他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反人格,敬人之心长存;在茶事后动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更逗地容忍他人,不要求全责备。

茶艺礼仪基本姿态

做为茶艺师,应该具备有交割哦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识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动人。也就是说,无论在外形、举止乃至气质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仪容仪态

1、得体的着装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泡茶师的关装以整洁大方为好,不宜太鲜艳,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如留长发、穿乞丐装等,总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要与环境、茶具相匹配,言谈得体,彬彬有礼,体现出内在文化素养来。

2、整齐的发型

要求发型原则上要根据自己的脸型,适合自己的气质,给人一种很舒适、整洁、大方的感觉,不认长短,都要按泡茶时的要求进行梳理。

3、优美的手型

作为茶艺人员,首先要有一双纤细、柔嫩的手,平时注意适时的保养,随着保持清洁、干净。

4、娇好的面部

茶艺表演是淡雅的事物,脸部的化妆不要太浓,也不要喷味道强烈的香水,否则茶香被坏,破坏了品茶时的感觉.

5、优雅的举止

一个人的个性很容易从泡茶的过程中表露出来.可以借着姿态动作的修正,潜移默化一个人的心情。做茶时要注意两件事:一是将各项动作组合的韵律感表现出来,二是将泡茶的动作融进与客人的交流中.

二、服务姿态

行茶礼目和在于自省修身、追求完美、提升生活品味。

行茶礼仪动作:多采用含蓄、温文、谦逊、诚挚的动作。

基本要求:站势笔直,走相自如,坐姿端正,挺胸收腹,腰身和劲部须挺直,双肩平正,筋脉肉放松,调息静气,目光祥和,表情自信,侍人谦和,行礼轻柔而又表达清晰,面带微笑.

(一)基本姿势介绍

1、站姿:优美而雅观的站姿,是体现茶艺人员仪表的起点和基础.男性站姿,身体直立站好,正面看,脚跟相靠,脚尖分开,呈50-60度双手指自然伸直。并拢,左手放在右手上,贴于腹部,双目平视前方;女性与男性不同的是,双服并拢,双手手指自然伸直后,右手张开虎口略为握在左手上贴于腰部。

2、行姿:人的正确行姿是一种动态美,男性行姿双手自然垂,呈半握拳状,头部微微抬起,目光平视,肩部放松,手臂自然前后摆动,身体重心稍向前倾,腹部和臂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带动小腿身前迈进,一般每一步后服之间的距离20-30CM,行走路线为直线.女性行姿,双手放于腰部不动,或双手放下,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劲直,肩平正,脚尖身正前方,自然迈步.

步带和步幅也是行走姿态的重要方面,由于茶艺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在行走时,要求保持一定要步速,不要过急,步幅不可以过大,否则,会给客人带来不安静和舒服的感觉。

3、坐姿:茶艺人员在客人沏泡各种茶时大多需要坐着进行,因此,良好的从姿态,显得十分重要。国性坐姿,双腿自然相靠,脚尖朝正前方,双手自然平放在大腿上,指尖朝正前方,盘腿坐姿态为右腿在前,左腿在后,曲膝放松,双手自如地放于双膝上。女性坐姿与男性不同的是,双手微微相握,贴于腰部。

做茶时,要求头正肩平,肩部不能因为操作动作的改变而左右倾斜,双腿并拢,双手不操作时,平入在操作台上,而部表情轻松愉悦。

茶艺的礼仪规范 第6篇

在开始学习茶艺的阶段,我们所需要准备的基本器具有:煮水壶(随手泡)一只、茶道组合一组、茶海(茶船)一个、无色透明玻璃杯若干、四~六人量紫砂壶一把、公道杯一只、小品闻香饮杯若干套(包括品杯和闻杯)、大盖碗若干(陶瓷紫砂随意)、新茶巾(小毛巾)一条、还有就是对茶艺的好奇心一颗了。

茶道组合分别是什么?

形状如夹子的称呼茶夹或者茶镊;形状如勺子的称呼为茶勺或者茶则;形状是一个环形的斗称呼为茶斗或茶漏;形状为一根细头针形状的称呼为茶针或茶茶通;形象为一扁平弯头木棍称呼为茶刮;形状为花瓶造型的称呼为茶瓶。水壶和这些用具的功能分别都是什么呢

煮水壶是为了方便我们在泡茶时容易掌握水温而泡出可口的茶;茶道六件的作用:

学习茶艺的意义 第7篇

茶艺是个新名词,源于中国古茶道路。茶艺的理念,既是古茶道的传承,而又有别于古巴茶道路民。中国人饮茶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饮茶生活遍及古今社会的各个阶层。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大历年间,陆羽茶经首次总结了从汉到唐的茶事经验,把制茶,烹茶,酌茶当作一个艺术赤程赋予幽深的精神内涵,这便是后来人们常说的茶道路和茶道精神。茶道在唐代兴起后,于宋 元 明 清 各朝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到了现代,随着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加之茶文化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伟承和双扬中国古茶道的新探索。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学者发起,提出了茶艺的称谓,经过多年的实距与研究,初步建立了茶艺的理念和方法,并在两岸广为伟播。这便是近数十年来兴起的现代茶艺。

茶艺的定义

什么叫茶艺?台湾茶艺学者范增平提出,茶艺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的界定。狭义的茶艺,是如何泡好一壶茶和如何享用好一杯茶的技艺,即是关于泡好一壶茶与品好一杯茶的技能艺术。

广义的茶艺,是指研究茶叶生产,制作,经营与饮用过程的原理,方法,技艺和审美价值,并由此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

学习茶艺的意义:

1.喝茶可以使人静心神、修身心,喝茶对环境就很讲究,都比较安静,处于这种环境中给人一种心旷神怡,感觉自己整个人浸袭在文化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的一些不良性格,浮躁的心态会变的平和安静,在为人处事上从容不迫.

2.与人喝茶时,冲泡茶的过程是十分讲究的,更重要的还是冲泡的细节。在选择的茶具、环境的格调、茶叶的多少、水温的高低、时间的把控等等,这些环节都要小心操作、精心调理。在学习茶艺过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在做什么事上,人们都喜欢细心、能力强的人。

3.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都要做到相互尊重,做好相互之间的礼节,就像在与他们一起喝茶一样,相互之间的礼节是必不可少的,经常喝茶也会培养成一种良好的礼节习惯。养成了良好的喝茶礼节的习惯,以后在做事上就会更高一筹。

4. 喝茶的过程也就是品茶的过程,品茶多的人,一般不会直接评价一款茶的好坏,而是从客观上讲述它的特点。这就像在社会工作一样,人与人性格不同、做每件事的方式不同、处理事情的思路也不同等,不要轻易地去评价一个人,做事情要多做分析、少下结论,做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谐

学习茶道的好处

1、平和心态:学茶可以平和人的心态,从容处事。

2、注意细节:茶的冲泡,讲究的是细节。温度,时间,茶的投放量,茶器等等,均需要细心准备,小心操作。

3、互动礼节:一般喝茶总是和朋友一起喝的。彼此的互动,礼节必不可少。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礼节。

4、中庸和谐:得茶道多者,很少直接评价一种茶差或好,多会客观地讲述一款茶的特点。茶有相对的优劣之分,但人的喜好不一。多分析,少下结论为宜。

5、自然为宜,合适最好:茶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尊重自然法则,循序而进,不急于求成。做相对对自己合适的事。

6、舍得:淡而处在,舍弃一些,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

基于人文素养渗透的职高茶艺教学 第8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茶艺教学,人文素养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将“茶艺”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到常规教学中来, 其原因有二:一是继承和发扬传统茶文化,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迎合东方人文明的生活追求;二是茶艺教学能促进学生修身养性,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从2006年以来一直任教茶艺这门学科, 在这五年来不断学习和探讨茶艺知识,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长期教学实践中, 发现茶艺专业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元素。

一、茶艺教学中存在的人文素养元素

茶艺是“茶”与“艺”的融合, 从广义上讲, 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 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从狭义上讲, 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用一杯茶的艺术。在教学中主要从狭义概念着手, 学生把茶的色、香、味、形泡出来, 以及懂得如何去品尝、去欣赏一杯好茶, 就达成教学目标了。我们在茶艺表演时特别讲究的是茶艺表演的形象及气质要求, “茶艺表演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它浸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飘逸出中国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静、明净自然的人文气息”。

我在茶艺教学实践中发现, 茶艺教学中存在很多人文素养的元素, 如学习者仪容仪表、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文明礼仪;融音乐、插花等艺术形式于一身的审美修养……茶艺因其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 使得学生在茶艺学习中获得深刻的人文素养的体验、感悟与内化。茶艺教学中所注重的内在气质的培养, 如自然和谐、从容优雅、清神稳重都是人文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特别是茶艺生命力所寄寓的文化土壤, 能使茶艺学习者逐渐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 传达出茶艺的“精、气、神”, 这些人文元素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提升学生的人文品位。

二、在茶艺教学中渗透学生人文素养

师生同在茶艺教室这一清静的处所, 斟上一盏清茶, 看茶汤的透彻, 观杯中茶叶的沉浮舒展, 沉下心来细细体味那始涩而后甘的滋味。茶里氤氲着做人的超然、含蓄、执著品德, 人们通过饮茶来领悟哲理, 感悟人生。具体到茶艺教学中, 我认为可以通过泡茶、品茶、茶艺表演渗透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素养。

(一) 渗透审美情趣

审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在茶艺教学特别是茶艺表演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且创造美。进入茶艺教室, 每个学生要做到仪表美、仪态美和语言美, 当表演茶艺的学生款款走上讲台时, 整个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学生都只是静静地观看和品味。涤器、投茶、冲泡、敬茶, 表演者动作利索大方, 礼节谦和恭让……静寂的处所, 轻柔的音乐, 袅袅的茶香, 甘醇的茶汤, 让人似乎进入一个空明宁静的世界。一杯茶所烘托出的千山绿意, 让人随和、随缘, 此种意境和美感能对身居茶室之人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行为约束, 并在潜移默化中使自己的性格情操、思想境界等都得到陶冶。久而久之, 学生会把茶艺课作为一种美的享受、美的提升来对待, 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趣和陶冶性情的目的。

(二) 渗透团队精神

在茶艺教学中, 有许多学习内容的协作性很强, 在茶艺表演中表现尤其突出。茶艺表演是在泡茶技艺的基础上, 对泡茶的各项程序进行艺术加工, 将生活中的泡茶技艺上升为一种表演艺术, 使客人得到一种美的熏陶。茶艺表演在一般情况下要三人同台合作, 在整个过程的进行当中, 要求主泡手、助泡手和解说员在同一时间内有良好的协调与配合, 不能因为个体的独立而破坏整体的和谐之美。另外, 泡好一壶茶不仅需要有好的泡茶技艺, 而且需要有优质的茗茶、上好的水质、恰当的冲泡时间、合适的茶具、良好的心境等, 缺一不能品出茶之真味。茶艺表演是培养学生和谐美感与团队精神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可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与团队精神。

(三) 渗透节俭意识

茶出自深山幽谷, 得益于山野自然之造化, 秉性朴素高洁, 不入俗流。在茶艺教学中, 以茶为载体, 茶性的俭朴可以培养超然、淡泊的雅趣和恭谦俭让的精神涵养。“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崇尚节俭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一种体现, 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节俭并非吝啬, 它是一种自我约束, 是以一种简朴的生活态势达到一种精神快乐的境界。弘扬节俭美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上保持旺盛的精力, 磨炼意志, 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 渗透科学精神

饮茶能促进身心健康。茶圣陆羽认为茶有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等多种功效。中、日、美、英、法、俄等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 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解毒醒酒、降火明目及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 而且对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新的功能使茶由最初低级的药用转向饮用后, 再回归到更高级的药用状态。我们在茶艺课中传授这些知识, 使学生明白喝茶有益于健康的道理, 有利于他们养成科学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五) 渗透创新精神

学校开展多种竞赛活动 (如开化龙顶茶茶艺表演、茶艺知识抢答赛、自创茶艺比赛) , 促使学生动脑筋, 勇于创新。将茶德、茶知、茶艺等教学活动和鲜活的、多彩的、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并有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茶山、茶厂、茶馆见习, 使学生感受职业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互动性、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精神培养,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茶艺专业可以使学生在泡茶、品尝中获得自我心态的调整, 尽快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创造自我, 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工作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 在茶艺教学中潜在着丰富的人文素养元素, 有待于茶艺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积极发掘。茶艺教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泡茶、品茶、茶艺表演等动作本身, 而且在于这一过程能使人获得极高的人文素养的品悟, 内化为纯正的人文信念, 培植成健康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00.

[2]郑春英.茶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白仲兴.浅谈茶艺专业课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7) .

茶艺的心得体会 第9篇

对于品茶,分为三种境界。最初级的为识茶,即认识茶,是与“制茶”、“泡茶”相对应的名称。识茶除了用眼识,还要用口尝、用鼻嗅、用触感。而这些对茶的认识除了用于市场上的买卖之外,重要的还在于享用,所以“识茶”尚包括了“评茶”、“赏茶”的内容在里面。第二个境界为茶艺。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最高的境界乃茶道。茶道是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道是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在烹茶品茗的过程中,老师特别提醒要心静(禅静)。老师还引用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语中的地道出了茶道修身养性之作用。

通过饮茶使人能够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从而完成个性品德修养,在刹那间体会到廉、美、和、敬之真谛和永久,正所谓“道由心悟”当然意境很重要,有一个很好的意境,再加上人们用心灵去体悟茶道的玄妙感受,正好比是:“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有的“浮光跃金”,有的“静影沉壁”;有的“江清月近人”,有的“水浅鱼读月”;有的“月穿江底水无痕”;有的“江云有影月含羞”;有的“冷月无声蛙自语”;有的“清江明月露禅心”。有的“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则“雨暗苍江晚来晴,白云明月露全真”。月只一轮,映像各异。茶道如月,人心如江,各个茶人由于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从而在心中对茶道自有不同的感悟,但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返璞归真,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珍爱人生。

茶艺的六要素 第10篇

第一节 人之美

茶由人制、境由人创、水由人鉴、茶具器皿由人选择组合、茶艺程序由人编排演示,人是茶艺最基本的要素,同时也是最根本的要素。

一、仪表美

演示者的身形、服饰与发型的有机综。(一)形体美

(1)骨骼发育正常,关节不显得粗大凸起。

(2)肌肉发达均匀,皮下脂肪适当。

(6)胸部隆起,男性正面与反面看上去略呈V形。女性胸部丰满而不下垂,侧视应有明显的曲线。通常半球或圆锥状乳房容易唤起形式美感。

(7)腰细而结实,微呈圆柱形,腹部扁平,男性有腹肌垒起块隐显。

(8)臀部圆满适度,富有弹性。

(9)腿部要长,大腿线条柔和,小腿腓部突出,足弓要高,脚位要正。

(10)双手视性别而定。男性的手以浑厚有力见称,女性的手以纤巧结实为宜。

毫无疑问,这是形体美的基本条件,其次是对演义者的手和牙齿有较高的要求。(二)服饰美

着装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与品味,并会影响到茶艺表演的效果。茶艺表演中的服饰首先应与所要表演的茶艺内容相适,其次才是式样、做工、质地和色泽。在正式的表演场合,表演者不可戴手表,不宜佩带过多的装饰品,不可涂抹有香味的化妆品,不可浓妆艳抹,不可涂有色指甲油。(三)发型美

发型美是构成仪表美的三要素之一,同时,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要素。发型设计必须结合茶艺的内容,服装的款式,表演者的年龄、身材、脸型、头型、发质等因素,尽可能取得整体和谐美的效果。

仪表美给人的印象很直观,是茶艺审美的前奏曲。从文化社会学的观点看,这种仪表美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茶艺表演者个人精神面貌和审美修养,而且可以反映出企业总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充分重视。

二、风度美 风度美包括仪态、神韵两部分。一个人的风度,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和周边环境氛围中自然形成的,是个人性格、气质、素养、和生活习惯的综合体现。

(一)仪态美

茶艺表演者的仪态美主要表现在礼仪周全、举止端庄、待人诚恳。茶艺更是十分注重礼节。在茶事活动中所常用的礼节有五种:

(1)鞠躬礼:鞠躬是中国的传统礼仪,即弯腰行礼。一般用在茶艺表演者迎宾、送客或开始表演时。鞠躬礼有全礼与半礼之分。行全礼应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弯腰90度。行半礼45度即可。(2)伸手礼:

伸手礼是在茶事活动中常用的特殊礼节。行伸手礼时五指自然并拢,手心向上,左手或右手自然前伸。伸手礼主要在请客人帮助传递茶杯或其他物品时用,一般应同时讲“谢谢”或“请”。

(3)注目礼和点头礼:注目礼即眼睛庄重而专注地看着对方。点头礼即点头致意。这两个礼节一般在向客人敬茶或奉上物品时联合应用。

(4)叩手礼:叩手礼即以手指轻轻叩击茶桌来行礼。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时,有一次乾隆皇帝装扮成仆人,而太监周日清装扮成主人到茶馆去喝茶。乾隆为周日清斟茶、奉茶,周日清诚惶诚恐,想跪下谢主隆恩又怕暴露身份引起不测,在情急之下周日清急中生智,马上将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并拢,指关节弯曲,在桌面上作跪拜状轻轻叩击,以后这一礼节便在民间广为流传。

(5)茶桌上还有其他一些礼节,例如斟茶时只能斟到七分杯,谓之日“酒满敬人,茶满欺人”;当茶杯排为一个圆圈时,斟茶一定要逆时针方向巡壶,不可顺时针方向巡壶。因为逆时针巡壶的姿势表示欢迎客人,而顺时针方向则好像是逐客。

另外,不同民族还有不同的茶礼和忌讳。例如蒙古族敬茶时,客人应躬身双手接茶而不可单手接茶;土家族人最忌讳用有裂缝或缺口的茶碗上茶;藏族同胞最忌讳把茶具倒扣放置,因为只有死人用过的茶碗才倒扣着放;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一般都忌讳高斟茶,特别是忌讳在斟茶时冲起满杯的泡沫,因为,这样会使他们联想到沙漠、草原上牲口尿尿,认为高斟茶是对他们人格的污辱;在广东客人用盖碗(三才杯)品茶时,如果不是客人自己揭开杯盖要求续水,茶艺馆的工作人员,不可以主动为客人揭盖添水„„。各地的茶礼、茶俗很多,应当尽可能多学习,以免犯忌。

除了礼仪美之外,仪态美还包括站姿美、坐姿美、步态美和其他身体语言美(如手势、表情)等。(二)神韵美

神韵美是一个人的神情和风韵的综合反映,主要表现在眼神和脸部表情。一个人仪表美仅仅是静态的美,而神韵才是有内而外的体现。

三、语言美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三伏寒。”茶人在人际交往中要谈吐文雅,语调轻柔,语气亲切,态度诚恳,讲究语言艺术。

茶艺中的语言美包含了语言规范和语言艺术两个层次。(一)语言规范

语言规范是语言美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茶室中的语言规范可归纳为:

待客有“五声”,是指宾客到来时有问候声、落座后有招呼声、得到协助和表扬时有致谢声、麻烦宾客或工作中有失误时有致歉声、宾客离开时有道别声。

待客时宜用“敬语”,包含尊敬语、谦让语和郑重语;说话者直接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尊敬语;说话者通过自谦,间接地表示自己对听者的敬意的语言称为谦让语;说话者使用客气礼貌的语言向听者间接地表示敬意则称做郑重语。

要杜绝的“四语”,为不尊重宾客的蔑视语,缺乏耐心的烦躁语,不文明的口头语,自以为是或刁难他人的斗气语。

(二)语言艺术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语言艺术一是要“达意”,二是要“舒适”。

“达意”即语言要准确,吐音要清晰,用词要得当,不可“含糊其辞”,也不可“夸大其辞”。

“舒适”即要求说话的声音柔和悦耳,吐字清晰,有节奏感,自然随和,表情真诚自信,表达流畅自然。

四、心灵美

心灵美是思想、情操、意志、道德和行为美的综合体现。也就是要有一颗纯洁、无私、包容的心灵。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第二节 茶之美

唐代诗人杜牧在《题茶山》一诗中赞道:“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

一、茶名之美

庄子《庄子·逍遥游》曰:“名者,实之宾也。”所以名讳很重要。我国茶叶的名称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是地名加茶树的植物学名称,从这类茶名我们一眼可了解该茶的名种和产地:如西湖龙井、武夷肉桂、闽北水仙、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等。

第二类是地名加茶叶的形状特征:如六安瓜片、平水珠茶、君山银针、古丈毛尖等。

第三类是地名加上富有想像力的名称:如庐山云雾、敬亭绿雪、舒城兰花、恩施玉露、日铸雪芽、南京雨花、顾渚紫笋等。

第四类是有着美妙动人的传说或典故:如碧螺春、文君嫩绿、大红袍、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绿牡丹等。

其他统统可归为第五种,这类茶名有的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普陀佛茶、xx茶、金佛、佛手等;有的以吉祥物命名,如太平猴魁、银猴等;有的反映了采茶时令,如谷雨春、不知春等。总之好的茶名都能引发茶人美好的联想。

赏析茶名之美,实际上是赏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从中不仅可以感受道茶文化,而且可以看出我国茶人的艺术底蕴。

二、茶形之美

我国的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普洱茶、拼配茶等种类,其外观形态各有千秋。

绿茶、红茶、黄茶、白茶等多属于芽茶类,一般都是由细嫩的茶芽精制而成。以绿茶为例就可细分为光扁平直的扁形茶,细紧圆直的针形茶,紧结如螺的螺形茶,弯秀似眉的眉形茶,芽壮成朵的兰花形茶,单芽扁平的雀舌形茶,圆如珍珠的珠形茶,片状略卷的片形茶,细紧弯曲的曲形茶,以及卷曲成环的环形茶等类型。

乌龙茶(青茶)属于叶茶,采青时一般要到长出驻芽后的一芽三开片才采摘,所以制成的成品茶显得“粗枝大叶”。但是在茶人眼中,乌龙茶也自有乌龙茶之美。例如对于安溪“铁观音”即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美如观音重如铁”之说。对于武夷岩茶则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

对于茶叶的外形美,审评师的专业术语有显毫、匀齐、细嫩、紧秀、紧结、浑圆、圆结、挺秀等。而文士茶人们更是妙笔生花。宋代丞相晏殊形容茶的颜色之美为“稽山新茗绿如烟”。苏东坡形容当时龙风团茶的形状之美为“天上小团月”。清代乾隆把茶芽形容为“润心莲”,并说“眼想青芽鼻想香”,足见这个爱茶皇帝很有审美的想像力。

武夷山是茶的名丛王国,仅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记载的名茶就有830多种,武夷山的茶人们爱茶至深,他们根据茶叶的外观形状和色泽,为武夷岩茶起了不少形象而生动的茶名。如:“白瑞香、东篱菊、孔雀尾、素心兰、金丁香、金观音、醉西施、绿牡丹、瓶中梅、金蝴蝶、佛手莲、珍珠球、老君眉、瓜子金、绣花针、胭脂米、玉美人、金锁匙、岩中兰、迎春柳”等等。

三、茶色之美

茶叶的色泽,给人一种质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叶底的颜色以及茶汤的汤色三个方面,在茶艺中主要是鉴赏茶的汤色之美。不同的茶类应具有不同的标准汤色。在茶叶审评中常用的术语有“清澈”,表示茶汤清净透明而有光泽。“鲜艳”,表示汤色鲜明而有活力。“鲜明”,表示汤色明亮略有光泽。“明亮”,表示茶汤清净透明。“乳凝”,表示茶汤冷却后出现的乳状浑浊现象。“浑浊”,表示茶汤中有大量悬浮物,透明度差,是劣质茶的表现。

对于具体色泽按审评专业术语有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等。

鉴赏茶的汤色宜用内壁洁白的素瓷杯或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杯中茶汤的底层、中层和表面会幻出三种色彩不同的美丽光环,十分神奇,很耐观赏。茶人们把色泽艳丽醉人的茶汤比作“流霞”,把色泽清淡的茶汤比作“玉乳”,把色彩变幻莫测的茶汤形容成“烟”。例如,唐代诗人李郢写道:“金饼拍成和雨露,玉尘煎出照烟霞。”乾隆皇帝写道:“竹鼎小试烹玉乳”。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一诗中写道:“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

四、茶香之美

茶香有的甜润馥郁,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鲜灵沁心。按照评茶专业术语,仅茶香的性质就有清香、高香、浓香、幽香、纯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陈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为花香型和果香型或细分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兰花香、桂花香等等,按照香气的表现则可分为馥郁、高爽、持久、浓郁、浓烈、纯正、纯和、平和等。

唐代诗人李德裕描写茶香为:“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温庭筠写道:“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在他们的笔下茶的“兰气”、“疏香”使人飘然欲仙。宋代苏东坡写道:“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在苏东坡的笔下茶香透人肌骨,茶本身就是一个遍体生香的美人。古代的文人特别爱用兰花之香来比喻茶香,因为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王禹珃称赞茶香日:“香袭芝兰关窍气。”范仲淹称赞茶香日:“斗茶香兮薄兰芷。”李德载称赞茶香日:“搅动兰膏四座香。”高士奇赞美武夷茶香日:“香夺玫瑰晓露鲜等”。

对于茶香的鉴赏一般至少要“三闻”。一是闻干茶的香气,二是闻开泡后充分显示出来的茶的本香,三是要闻茶香的持久性。闻香的办法也有三种,一是从氤氲上升的水汽中闻香,二是闻杯盖上的留香,三是用闻香杯慢慢地细闻杯底留香。茶香有一大特点,就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据骆少君研究员主编的《饮茶与健康》介绍:“茶叶中已发现有约700种香气化合物,各类茶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这些物质有的在高温下才挥发,有的在较低的温度即可挥发,所以闻茶香既要热闻、温闻又要冷闻,这样才能全面地感受到茶香之美。

五、茶味之美

茶有百味,其中主要有“苦、涩、甘、鲜、活”。

苦是指茶汤入口,舌根感到类似奎宁的一种不适味道;涩是指茶汤人口有一股不适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汤人口回味甜美;鲜是指茶汤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时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适、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础上,审评师们对茶的滋味有鲜爽、浓烈、浓厚、浓醇、醇爽、鲜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赞言。品鉴茶的天然之味主要靠舌头,因为味蕾在舌头的各部位分布不均,一般人的舌尖对咸味敏感,舌面对甜味敏感,舌侧对酸涩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所以在品茗时应小口细品,让茶汤在口腔内缓缓流动,使茶汤与舌头各部分的味蕾充分接触,以便精细而准确地判断茶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环境和心情,可从茶中品出不同的“味”。“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饮茶。”历尽沧桑的文坛宗师欧阳修从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纸、世态炎凉的苦涩味;“蒙顶露芽春味美,湖头月馆夜吟清。”仕途得意的文彦博从茶中品出了春之味;“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昧永。”豪气干云、襟怀坦荡的苏东坡从茶中品出了君子味;“双鬟小婢,越显得那人清丽。临饮时须索先尝。添取樱桃味。”风流倜傥的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从美人尝过的茶汤中品出了“樱桃味”;“一岭中分西与东,流泉泻涧味甘同。”统治全国达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认为,在他的国家里,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从茶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茶如人生,亦有百味。苏东坡拟人化地把茶称为叶嘉先生并写了《叶嘉传》。在《叶嘉传》中,他借皇帝之口说:“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吾始见嘉,未甚好焉,久味之,殊令人爱。”只有爱茶,才能成为不俗的茶道中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肉清骨腻和且正”。第三节 水之美

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极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所以茶人们常说“水是茶之母”或“水是茶之体”。

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确的规定。他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的茶人张源在《茶录》中写道:“茶者,水之神也;水者,茶之体也。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出:“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我国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一、水之美的标准

最早提出美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估,他在《大观茶论》中写道:“水以清、轻、甘、冽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这位精通百艺独不精于治国的xxx之君确是才子,他最先把“美”与“自然”的理念引入到鉴水之中,升华了品茗的文化内涵。后人在他提出的“清、轻、甘、冽”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现代茶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佳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其一,水质要清。水之清表现为:“朗也、静也、澄水貌也。”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其二,水体要轻。明朝末年无名氏著的《茗芨》中论证说:“各种水欲辨美恶,以一器更酌而称之,轻者为上。”清代乾隆皇帝很赏识这一理论,他无论到哪里出巡,都要命随从带上一个银斗,去称量各地名泉的比重,并以水的轻重,评出了名泉的次第。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轻,故被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矿物质含量超标,对茶汤的味道必有不良影响。

其三,水味要甘。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写道:“甘,美也;香,芬也。”“味美者日甘泉,气芬者日香泉。”“泉惟甘香,故能养人。”“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所谓水甘,即水一入口有甜味,下咽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用这样的水泡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其四,水温要冽。冽即冷寒。明代茶人认为:“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冽则茶味独全。”因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其五,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科学证明了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作用,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特别鲜爽可口。

另外,现代茶人择水除了有上述五项经验之外,还有更科学的标准。用于泡茶的水质,必须优于生活用水标准。科学试验表明,水中矿物质对茶汤的品质影响很大。当铁的含量超标时,茶汤汤色发暗,甚至呈黑褐色;当铝超标时,茶汤味苦;当锰、铬、钙等超标时,茶汤苦涩味明显;当镁超标时,茶汤味变淡;当锌达到0.3mg/L时,茶汤产生难以下咽的苦味,而铅、汞、砷等若超标,不仅影响茶汤品质,而且对人体会产生毒性。有鉴于此,我们提倡在茶事活动中选用信誉可靠的企业生产的罐装饮用水。

二、水的分类

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

(一)天水类

天水类包括了雨、雪、霜、露、雹等。在雨水中最宜于茶的有立春雨水,立春雨水中得到自然界春始生发万物之气,用于煎茶可补脾益气。在我国农历上芒种以后逢壬叫入梅,夏至以后逢庚叫出梅。这个时期下的雨统称为“梅雨”,用于煎茶可涤清肠胃的积垢,使人饮食有滋味,精神更爽朗。立冬后十日叫入液,到小雪时叫出液,这段时间所下的雨叫液雨,也叫药雨,用于煎茶能消除胸腹胀闷。

我国中医认为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本草纲目》记载到:“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脂、其甘如饴”,用草尖的露水煎茶可使人身体轻灵、皮肤润泽。用鲜花上的露水煎茶可美容养颜。

霜与雪宜取冬霜和腊雪,用冬霜的水煎茶可解酒热,用腊雪水煎茶可解热止渴。

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冰雹味咸性冷,有毒,故不宜饮用。

古代医学家的说法虽然不一定都有科学根据,但东方艺术自身的神秘感,用古代医学家推崇的天水泡茶,会增加茶人心灵的享受。

(二)地水类

地水类包括了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池水、井水等。茶圣陆羽主张“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要取潺潺涌流不息的泉水,而瀑布湍急的流水不可用于煎茶。对于江水陆羽主张“取去人远者”,因为离人群远的地表水的污染程度较轻。对于井水“取汲多者”,因为众人经常取用的井水,实际上是活的地下泉水。

(三)再加工水类

再加工水类是指经过工业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它包括自来水、纯净水(含蒸馏水、太空水等)、矿泉水、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生态水等)、净化水等五种品类。在这五类再加工水中,纯净水属于软水很适于用来泡茶;净化水是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后的水,一般也适宜泡茶;若直接用自来水煮沸泡茶,因为自来水中含氯量高,要注意设法消除;矿泉水与活性水应选用软性的品种,含矿物质多的硬水泡茶效果不佳。

三、水之美的鉴赏

在刘向所著的《说苑·杂言》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与其学生子贡的对话:

子贡问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日:“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旬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万仞之谷不疑,似勇„„是以君子见大水观焉尔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君子看到大水为什么那么喜爱呢?孔子说:因为水是君子比德的对象。水无私地将自己奉献给天下万物,这好比是德;水能使万物生长,这似仁;水是流是停都按照自然的规律,这似义;水浅者周流不滞,深者深不可测,这似是智;水泄下万丈深谷而毫不迟疑,这似勇。所以有道德的君子见到水都爱莫能舍。从这段话中,我们可见儒者爱水,是因为从水中看到了很多与儒家君子相似的人格美。这种君子比德的审美观对茶艺审美影响极大,它决定了中国茶人在对水的审美时,主要不是注重水的物质形态,而是注重其物外高意。

在茶事活动中,对水的审美离不开火,故曰:“活水还需活火烹”。活火是指有焰的木炭旺火。中国茶艺对烧水的用火非常讲究。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写道:“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意思是烧水最好是用木炭,其次用硬木柴。他还把水沸腾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彭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这句话的大意为:当锅中出现一个个如鱼眼睛的气泡,并微微作响时,为一沸,这时水还太嫩,习惯上称为“婴孩水”,尚不可用来泡茶。到锅边的水如泉水般带着气泡向上涌时,为二沸,这时的水最宜用于泡茶。最后到了锅中水浪翻滚蒸汽升腾时,为三沸。再烧下去,水就“太老了”,只好倒掉不用。可见最美的水,当是用旺火烧到“涌泉连珠”时初沸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这时的水温为100℃,并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都最充足,泡出的茶最鲜爽、甘美、可口。当然,如果是用可直接饮用的都市罐装水冲泡细嫩绿茶,那么将水烧到所需的最宜水温即可,不必等到烧开后,再让它降温。第四节 器之美

易·系辞》中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指无形的道理、法则、精神,形而下是指有形的物质。在茶艺中,我们既要重视“形而上”,即在茶艺中要以道驭艺,用无形的茶道去指导茶艺。又要重视“形而下”,即重视对器之美的研究,用有形的茶艺去反映茶道的精神。

一、茶具的分类

我国自古以来无论是饮、还是食,都极看重器之美,从古至今就有美器与饮食相配套的传统。陆羽在《茶经》中就设计出了24种完整配套的茶具,并强调说:“城邑之中,王公之门,廿四器缺,则茶废矣。”

按质地来分类,茶具可分为陶土茶具、瓷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其他茶具等七大类。

(一)陶土茶具

陶土器具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发明,最初是粗糙的土陶,然后逐渐演变成比较坚实的硬陶和彩釉陶。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创始于宋,明代以后大为流行,成为各种茶具中最惹人珍爱的瑰宝。明茶长岱《陶庵梦忆》中记载:“宜兴罐以龚春(供春)为上,一砂罐,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不愧色。”紫砂壶兴起后,因其造型美观大方,质地淳朴古雅、泡茶时不烫手,且能蓄香,所以极受欢迎。紫砂壶自龚春之后,经明代万历年问董翰、赵梁、文畅、时朋“四大名家”,稍后的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清代的陈鸣远、杨彭年、杨凤年、邵大亨、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以及近代的朱可心、顾景洲、蒋蓉、徐秀裳、汪寅仙、吕尧臣、徐汉裳、谭泉海、许四海等大师的发展,已成为穷工毕智,令人叹为观止的工艺珍宝。(二)瓷器茶具

瓷器的发明和使用稍迟于陶器,如果说在陶器茶具基本上是宜兴紫砂一花独放,那么瓷器茶具则是白瓷、青瓷和黑瓷三足鼎立。

1.白瓷茶具

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唐代时由于饮茶之风大盛,各地先后涌现出一些以生产茶具为主的著名窑场,如河北的邢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长沙窑、四川的大邑窑生产的白瓷茶具都很有名。北宋以后,江西景德镇因生产的瓷器质地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异军突起,技压群雄,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瓷都。元代景德镇始创青花瓷茶具。明、清两代白瓷茶具的制造工艺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产的瓷器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著称于世。除了景德镇之外,福建德化、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白瓷茶具也各有特色。

2.青瓷茶具

青瓷茶具始于晋代,主产地为浙江。唐代顾况《茶赋》记载:“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著名诗人皮日休在《茶瓯》一诗中赞美说:“邢客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到了宋代浙江龙泉哥窑、弟窑的生产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哥窑所产的翠玉般的青瓷茶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雅丽大方,如清水芙蓉逗人怜爱,被后代茶人誉为“瓷器之花”。弟窑所生产的瓷器造型优美,胎骨厚实,釉色青翠,光润纯洁,其中粉青茶具酷似美玉,梅子青茶具宛如翡翠,都是难得的瑰宝。

3.黑瓷茶具

黑瓷茶具流行于宋代。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彩色也。”因为在宋代,茶色贵白,所以宜用黑瓷茶具陪衬。黑瓷以建安窑(今在福建省建阳市)所产的最为著名。这里所生产的兔毫盏,釉底色黑亮而纹如兔毫,黑底与白毫相映成趣,加上造形古雅,特别为日本茶人所推重。(三)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省福州市故称为“双福”茶具。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赤金砂”等名贵品种。(四)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最著名的是1987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陕西扶凤县法门寺地宫中发掘出一套晚唐时期的银质鎏金茶具,这套茶具精美绝伦,堪称国宝,曾轰动一时。目前除了煮水器具之外,很少再用金属茶具。(五)竹木茶具

竹林质地朴素无华且不导热,用于制作茶具有保温不烫手等优点。另外,竹木纹理天然,做出的茶具别具一格,很耐观赏。目前主要用竹木制作茶盘、茶池、茶道具、茶叶罐等,也有少数地区用木茶碗饮茶。

(六)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是茶具中的后起之秀。玻璃质地透明、可塑性好,制成各种茶具晶莹剔透、光彩夺目、时代感强且价廉物美,所以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玻璃茶具最适宜用于冲泡名贵绿茶、白茶、工艺花茶和花果茶。

(七)其他茶具

除了上述六类常见的茶具之外,还有用玉石、水晶、玛瑙以及各种珍稀原料制成的茶具。例如在***,木纹石、黑石胆、龟甲石、尼山石、端石的石茶壶都很受欢迎,但这些茶具多数是用于观赏和收藏,在实际泡茶时一般舍不得用。曾经广泛使用过的搪瓷茶具因为身价较低,且没有艺术品位,所以在近年的茶事活动中很少使用。

另外,按照茶具的功能可分为十类。1.烧火器具——如风炉、火夹、液化气灶、电磁灶等。

2.煮水器具——各种用于烧水的壶具,如陶壶、铜壶、釜、茶铫、铝壶、石英玻璃壶。在现代茶艺馆中通常烧火器具和煮水器可合二为一,常见的有电随手泡和酒精灶具组合。

3.承载器具——如泡茶车、茶盘(也称为茶船)等。

4.盛茶器具——如茶叶罐、茶叶盒、茶荷等。

5.泡茶器具——如茶壶、三才杯、同心杯、瓷杯、玻璃杯等。

6.饮茶器具——如各种杯、盏、盅、碗等。

7.辅助器具——如备水器、茶道具(含茶则、茶匙、茶夹、养壶笔、茶导、茶针、茶漏斗)、花瓶、香盒、香炉、公道杯、茶滤、计时器、奉茶盘、杯托等。

8、清洁器具——如水方、水盂、渣池、茶巾等。

9、调味器具——如糖罐、奶盅、盐罐、花果盘等。

10、贮物器具——即用于存放上述器具的专用箱、柜、竹篮等。

二、茶具美的赏析

中国茶艺中的器之美,包括了所选择茶具本身的形之美,以及茶具搭配后的组合美两个方面。

(一)茶具的形之美

宜兴紫砂壶实际上包括紫砂壶、朱砂壶、绿泥壶和调砂壶等四大类,从造型上分可分为光货、花货、筋囊货等三大类。

从造形艺术上看,紫砂壶“方不一式,圆不一相”,以方和圆这样简单的几何体创出无穷的变化,在变化中又恪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法则。方壶则壶体光洁,块面挺括,线条利落。圆壶则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变出种种花样,让人感到形、神、气、态兼备。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圆肥墩厚,有的纤娇秀丽,有的拙纳含蓄,有的小巧洒脱,有的古朴典雅,有的妙趣天成,有的灵巧妩媚,有的神韵怡人,有的甚至表现出古代青铜器的狞厉美。在《茗壶图录》中对紫砂壶的形态美做了绝妙的人格化描述。该书写道:“温润如君子者有之;豪迈如丈夫者有之;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纳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者有之。赏鉴好事家,深爱笃好”。

鉴壶的基本技巧,始终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看壶的嘴、把、体三个部分是否均衡。看壶是否均衡首先是看手感是否舒适,其次把壶盖拿掉后,倒扣在桌面上,看壶嘴、壶把和壶口是否成一平面,茶人们称之为“三山齐”。二是看有没有神韵。即仔细观察从形态上流露出的艺术感染力。好的壶能从文静雅致中显出高贵的气度;从朴实厚重中让人觉得大智若愚;从线条的简洁明快中产生返璞归真之遐思;从自然的造型中让人感到生命的气息。

三是看泥质。好的壶泥质色泽温润、光华凝重、亲切悦目、古雅亲人。用手平托起壶身,然后用壶盖的边沿轻轻敲击壶身或壶把,发音清亮悦耳甚至有钢声且余音悠扬者为上品。

四是看实用性能。从壶中倾出茶汤时应出水流畅,水柱光滑而不散乱,俗称“七寸水不泛花”。也就是说在倒茶时茶壶离杯子七寸高,而倒进杯子时茶水仍然呈圆柱型,不会水珠四溅。好的壶还要“出水断水”都利索自如,壶嘴不留余沥。

最后是看装饰。看装饰主要是看浮雕、堆雕、泥绘、彩绘、镶嵌、陶刻、铭文、印鉴等的款式和水平。例如好的铭文应内涵隽永,书xxx力精深,镌刻用刀神韵精到,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不但不会使壶增色增价,相反会破坏了壶的美感。

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想提高自己对紫砂壶的审美能力,除了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看名壶。一把好的名壶是制壶大师心灵的产物,它往往可集哲学思想,茶人精神,自然韵律,书画艺术,造型艺术于一身。今附上一组当代名壶的彩色照片以飧同好。

(二)茶具的组合美

将茶具进行搭配组合,是茶人在茶艺活动中对美的创造。茶具组合是茶席布置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茶具的选用和搭配时,应注意四个问题:

1.因茶制宜

首先选择茶具必须了解茶性,顺应茶性,并使所选茶具能充分舒发茶性,即要为展示茶的内在美服务。例如冲泡乌龙茶,宜用紫砂壶或盖碗;冲泡红茶宜选用瓷壶;冲泡高档绿茶宜选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冲泡花草茶或调配浪漫音乐红茶宜选用造型别致的鸡尾酒杯。试想一下,如果选用紫砂壶冲泡西湖龙井,那么龙井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这四绝你至少有两绝享受不到,相反,因为紫砂壶保温性能好,稍一不留神,水温过高,就会造成熟汤失味,龙井茶那淡淡的豆花香和鲜醇的滋味你也享受不到。这样,即使你选用的紫砂壶出于工艺美术大师之手,无比名贵,你的选择仍是失败的。

2.因人制宜

不同年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学养、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在不影响展示茶的色、香、味、形美的前提下,茶具的选择和搭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例如同样是冲泡乌龙茶,若是广东潮汕人,宜选用素称为“工夫茶四宝”的潮汕风炉,玉书碾、孟臣罐、若琛瓯进行搭配组合;若是***的朋友,则可选用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等进行搭配组合,若是青年情侣,则可选用同心杯进行组合,这样会倍感亲切。

3.因艺制宜

不同的茶艺表现形式,客观上对茶具的组合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宫廷茶艺要求茶具华贵;文士茶艺要求茶具雅致;民俗茶艺要求茶具朴实;宗教茶艺要求茶具端庄;而企业营销型茶艺则要求所使用的茶具便于最直观地介绍所冲泡茶叶的商品特性。总之,茶具的组合是为茶艺表演服务的,它必须充分考虑茶艺所要表现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

4、注意茶道美学法则的应用

这主要是指在茶具选择时,要注意各件茶具外形、质地、色泽、图案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要注意对称美与不均齐美的结合应用。在摆台布席时,要注意茶具之间的照应以及茶具与室内其他物品的协调。

初学茶艺的人,最常见的毛病是喜欢选用质地、花色完全相同的一整套茶具,这样布置的茶席势必显得单调、枯燥。我们只有在茶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精心构思、大胆实践,才能创造出有艺术感染力的,美的茶具组合 第五节 境之美

“境”作为美学范畴,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其后,中国诗学一贯主张:“一切景语皆情语,融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自有境界。”正所谓“喝酒喝气氛,品茶品文化。”故品茶和作诗一样,也特别强调情景交融,特别重视“境”之美。中国茶艺要求在品茶时要做到环境、艺境、人境、心境,四境俱美。

一、环境美

所谓环境,即品茶的场所,它包括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部分。

对于外部环境,中国茶艺讲究野幽清寂,渴望回归大自然。唐代诗僧灵一的诗:“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钱起的诗:“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月影斜。”他们所描述的都是茶人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中品茶,茶人与自然最易展开精神上的沟通,茶人的内心世界最易与外部环境交融,使尘心洗净,达到精神上的升华。

中国茶艺所追求的幽野清静的自然环境美,大体上可分为几种类型:其一为“鸟声低唱禅林雨,茶烟轻扬落花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幽寂的寺院美。其二为“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云缥缈,石峥嵘,晚风清,断霞明,幽玄的道观美。其三为“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幽篁映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幽静的园林美。其四为“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幽清的田园美。只要你有爱美之心和审美的素养,大自然的松阴里、竹林中、小溪旁、翠岩下处处都是品茗佳境。

品茶的内部环境要求窗明几净,装修简素,格调高雅,气氛温馨,使人有亲切感和舒适感。日本专门为茶道设计的茶室讲究“美”源于“用”,强调“美”与“用”相结合,已形成了多样、精巧、谦和、淡雅的风格。

二、艺境美

“茶通六艺”,在品茶时则讲究“六艺助茶”。六艺是指琴、棋、书、画、诗和金石古玩的收藏与鉴赏,以六艺助茶时,我们特别重于音乐和字画。

在我国古代士大夫修身的四课——琴、棋、书、画中,琴摆在第一位。“琴”代表着音乐。儒家认为修习音乐可培养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使自己的生命过程更加快乐美好,所以音乐是每一个文化人的必修课。如孔子、庄子、宋玉、xx相如、诸葛亮、王维、自居易、苏东坡等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是弹琴高手。荀子在《乐记》中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足见音乐在古代君子修身养性过程中的重要性。

我们在茶艺过程中重视用音乐来营造艺境,这是因为音乐有助于陶冶情操。茶艺过程中选播的音乐,应适宜以下三类音乐:

(一)古典名曲。

我国古典名曲幽婉深邃,韵味悠长,有一种令人回肠荡气之美。如《春江花月夜》、《霓裳曲》、《平湖秋月》、《流水》《潇湘水云》、《幽谷清风》、《塞上曲》、《阳关三迭》、《怀乡行》、、《梅花三弄》、《佩兰》、《雨中莲》、《听松》、《平沙落雁》、《空山鸟语》等。茶艺馆应根据季节、天气、时辰、客人身份以及茶事活动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播放。

(二)近代作曲家专门为品茶而谱写的音乐,或为茶艺馆选编的音乐如《闲情听茶》、《香飘水云间》、《桂花龙井》、《清香满山月》、《乌龙八仙》、《听壶》、《一筐茶叶一筐歌》、《奉茶》、《幽兰》、《竹乐奏》等。

(三)是精心录制的大自然之声,如山泉飞瀑、小溪流水、雨打芭蕉、风吹竹林、秋虫鸣唱、百鸟啁啾、松涛海浪等等都是极美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天籁”,也称之为“大自然的箫声”。

上述三类音乐都超出了一般通俗音乐的娱乐性,容易引发茶人心中潜藏的共鸣,为品茶创造一个如沐春风的美好意境。

营造高雅和意境,我们还常借助名家字画、金石古玩、花木盆景等,在这些装饰中楹联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应精心挑选。

三、人境美

所谓人境,即指品茗时人数的多少以及品茗者的人格所构成的人文环境。明代的张源在《茶录》中写道:“饮茶以客少为贵,客众则喧,喧则雅趣会泛泛矣。独啜日幽,二客日胜,三四日趣,五六日泛,七八日施。”其实品茶不忌人多,但忌人杂。人数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意境。一是独品得神,二是对啜得趣,三是众饮得慧。

(一)独品得神

一个人品茶没有干扰,心更容易虚静,精神更容易集中,情感更容易随着飘然四溢的茶香而升华,思想更容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独自品茶,实际上是茶人的心在与茶对话,与大自然对话,容易做到心驰宏宇,神交自然,能“原天地之美而达到万物之理”(《知北游》庄子),可尽得中国茶道之神髓,所以称之为“独品得神”。

(二)对啜得趣

品茶不仅可以是人与自然的沟通,而且是茶人之间心与心的相互沟通。邀好友相对品茗,或能推心置腹、或能心意相通,所以称之为“对啜得趣”。

(三)众饮得慧

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众人品茗,人多、议论多、话题多、信息多。在茶艺馆清静幽雅的环境中,相互交流思想、启迪心智,所以称之为“众饮得慧”。

茶艺馆的优秀工作人员只要善于引导,无论人多人少,都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境来。当然人境美最主要的还是茶艺馆工作人员的仪表美、神态美、语言美和心灵美。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条件,无论如何都无法营造出使人感到亲切、温馨的美好人境。

四、心境美

品茶是身心的放松,所以场所应当如安静优雅。元代诗人叶颙的诗《石鼎茶声》写道:“青山茅屋白云中,汲水煎茶火正红。十载不闻尘世事,饱听石鼎煮松风。”

品茶时好的心境靠茶人对人生的彻悟,好的心境也会相互感染,这在心理学里称为心理暗示或心灵感应。为了使客人有好的心境,主人首先要有好的心境。第六节 艺之美

主要包括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美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神韵美、服装道具美等两个方面。

一、程序编排的内涵美

俗话讲:“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不少茶艺爱好者在观赏茶艺时往往只注意表演者的外表、服装美、道具美、音乐以及动作而忽视了最本质的东西——茶艺程序编排的内涵。一套完美茶艺的程序要看四个方面。

(一)是否“顺茶性”。通俗地说就是按照这套程序来操作,是否能把茶叶的内质发挥出来,泡出一壶好茶来。

我国茶叶品类繁多,不同的茶时所选用的器皿、水温、投茶方式、冲泡时间等也应各不相同。茶艺是生活艺术,它重在实用,重在自娱、自享,而不是重在表演。按照某套茶艺程序去操作,如果不能把茶的色、香、味、韵最充分地展示出来,如果泡不出一壶真正的好茶,那么表演得再花俏也称不得好茶艺。

(二)是否“合茶道”。通俗地说就是看这套茶艺是否符合茶道的“精行俭德”精神与“和静怡真”的基本理念。

茶艺表演既要以道驭艺又要以艺示道。以道驭艺,就是茶艺的程序编排必须遵循茶道的基本精神,以茶道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艺示道,就是通过茶艺表演来表达和弘扬茶道的精神。

(三)是否科学卫生。目前我国流传较广的茶艺多是在传统的民俗茶艺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有个别程序按照现代的眼光去看是不科学、不卫生的。例如有的地区的茶艺要求泡出的茶要烫嘴,认为烫的茶喝着才过瘾。但从现代医学卫生理论看,过烫的食物反复刺激口腔黏膜易导致口腔病变,诱发口腔癌。有些茶艺的洗杯程序是把整个杯放在一小碗水里洗,甚至是杯套杯滚着洗,美其名日“狮子滚绣球”,这样洗杯虽然动作好看,但是会使杯外的脏物溶于水中粘到杯内,越洗越脏。

(四)文化品味。这主要是指各个程序的名称和解说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水平,解说词的内容应当生动、准确、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应当能够艺术地介绍出所冲泡的茶叶的商品知识和文化内涵。

二、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

每一门表演艺术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茶艺首先是一门生活艺术而不是舞台艺术,其目的就是要让茶艺的爱好者们对茶艺的艺术特点有正确的认识,这样在表演时才能准确把握个性,掌握尺度,表现出茶艺独特的美学风格。

与其他的表演艺术对比,茶艺更贴近生活,更直接服务于生活,它的动作不强调难度,而是强调生活实用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去表现流畅的自然美。

在表演风格上茶艺注重自娱、自享和内省内修,它们虽然也可以用于表演,但它根本的作用还是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手段。明确了茶艺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就明白了茶艺的艺术之美,从神韵上看应当是“庖丁解牛之美”,而非“公孙大娘舞剑”之美。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中和之美,自然之美。

“韵”是我国古典美学的最高范畴,可以理解为传神、动心、有余意。在古典美学中常讲“气韵生动”,在茶艺表演中要达到气韵生动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训练。第一阶段要求达到熟练,这是打好基础,因为只有熟才能生巧。第二阶段要求动作规范、细腻、到位。第三阶段才是要求传神达韵。在传神达韵的练习中要特别注意“静”和“圆”。关于以静求韵,明代著名琴师杨表正在其《弹琴杂说》中讲得很生动。他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颠,或游水湄,或观宇中;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能心与神合,灵与道合。”也就是说要弹好琴,首先必须身心俱静,气血和平。茶通六艺,琴茶一理。在茶艺表演中要做到气韵生动,也必须身心俱静,只有身心俱静,才能凝神专注于艺茶,才能深入细微地去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才能达到体态庄重,动作舒展自如,轻重缓急自然有序,使平凡的泡茶过程出意境,见韵味。

上一篇:道路施工交通安全措施下一篇:初中物理说课稿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