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2024-06-04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精选11篇)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第1篇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1. 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 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 3. 请孩子“帮忙” 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样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 4. 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5. 让孩子有参与感 小小孩的天职就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 6. 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 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抱抱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 7. 疏导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8. 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 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9.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他你认为合这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 10. 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 11.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 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父母不必觉得难堪。 12. 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 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 13. 先关心孩子 当小孩的尖叫招来路人的目光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14. 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 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第2篇

如果在购物商场、大超市、饭店,或者到别人家做客,孩子突然闹起来,让你措手不及,怎么办?

为了避免“措手不及”,还是先提前想想办法吧!

这是一个跟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焦点就是在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达到管教目的之间寻找到平衡。

管教策略:

A “备堵”型

☆ 带孩子出门到购物中心之前,帮他带一本他近期最喜欢看的书,或者最喜欢玩的玩具。如果你的购物计划还没结束,而孩子已经失去耐心,你可以拿出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安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段时间。

☆ 到了购物商场,先让孩子挑选一样他想要的东西,比如他最喜欢的麦片、薯片、零食等吃的东西(当然果冻或彩色糖果等不健康食品应该禁止),先付好这些东西的帐,让好吃的东西堵着他的嘴,再慢慢开始你的进程;购物的时候,可以给孩子规定他最多能给自己挑选购买几件东西。拟好这个“君子协定”以后,不妨再跟他强调一遍:记得自觉遵守。之后你们再一起挑选着各自的东西。总之,要让他一直有事做着,而且一直在清楚地计算着自己的几件事。

☆ 在公共娱乐场所,孩子经常会“玩兴”大发,你不得不提醒他“该回家了”的时候,他开始又哭又闹。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可以在玩之前把手表拿给孩子,在上面指给他看剩下多少时间可以玩;他点头以后,你就定好闹钟,给孩子自己拿着,到时铁面冷酷的闹铃就会告诉他:无论正在做什么都得停下来了!

B “怀柔”型

☆ 在商场购了一半物,还没付款,或在饭店还没结束饭局,孩子就是吵着要回家;“讲道理”已经无效,众目睽睽之下你又不好发脾气,这时照顾一下孩子的面子,带他马上离开那里也是可以考虑的――即使不得不放下挑好的东西,或者不得不在餐馆里打包把饭菜带走。

☆ 虽然看孩子已经听不进你的话,但别急,还是要想方设法试试别的办法――比如温柔地叫小家伙转过脸来,让你们四目相对(但不要凶神恶煞),尽量让他集中精力听你讲话,这样他往往会慢慢从焦躁的“蛮不讲理”中平静下来,更容易听进你讲的道理。

☆ 如果你的孩子天生爱听好话,“吃软不吃硬”,那甚至你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则来:在公共场合尽量只表扬孩子,即使比较严重的缺点在那时表现了出来,也把它留到私下里再去解决。因为虽然纠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毕竟和其他人无关嘛!而且,这样的孩子一般自尊心比较强,也比较敏感,如果他感觉在自己重视的人面前丢了面子,可能会很长时间很低迷,甚至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C “自治”型

☆ 有时候小家伙因为一点小事在商店里大喊大叫,不妨试试这样的方法:平静地给孩子两个选项――“你现在想要简单的做法还是复杂的做法?”看着孩子疑惑的眼睛,你接着说:“简单的做法就是,你好好地讲话然后我们继续开开心心地购物;复杂的做法就是如果你还大喊大叫的话,我们现在马上就回家,但你今天不能看动画片了!”不出意料的话,大多数孩子会选择“简单的方法”的!

☆ 想要更多地避免口舌,轻松让他“自治”的话,还可以软硬兼施,尝试这样的方法:提前讲好,一年给孩子3次“发泄”机会。等到小家伙在公共场合无理取闹的时候,你不用做别的,只轻轻地对他说:“这是一次。”并不动声色地拿来本子记上一帐――他肯定会牢牢记住的!

☆ 还有更节省口舌的呢――运用表情。当着众人的面说一些严重的话会让孩子下不来台,所以有时候运用表情代替说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平时跟孩子交流就可以注意表情,让孩子熟悉你什么样的表情是开玩笑,什么样的是动真格的,是认真的。到公共场合矛盾出现的时候,你可以直接用表情传递你的情绪,孩子读懂了这些“密码”,尴尬可能会在众人没察觉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化解了呢!

D “强硬”型

☆ 一天在超市排队结账时,我前面的一位妈妈跟她3岁左右的儿子站在一起,男孩手里拿着个玩具汽车在哭闹:“我就要这个!”妈妈哄了一会,但似乎没什么效果,于是就严厉地对他说:“听清楚了没有,妈妈说不可以。”孩子发现妈妈的态度实在是太坚定,就乖乖地自己回去把玩具汽车放回了货架。

☆ 有一次到一个朋友家吃饭,我刚好坐在她儿子想坐的位置上了。小家伙于是就开始闹:“我要坐那里,那是我的位子!”妈妈过来劝他,他却一点不让步;这时爸爸走过来,严肃地对儿子说:“把位子让给客人,再跟阿姨道个歉!”我赶紧说没关系,爸爸却说:“不行,这样会宠坏他。” 小家伙一气之下跑到自己房间去了,爸妈也不理他;过了一会儿,他自己又出来了,爸爸问:“准备好道歉了吗?”儿子点点头,低头向我道歉,这时爸妈又马上表扬了他。看来平时他们家就是这么做的,效果也还不错哦!

选择原则:

1.适合

可能你已经感觉到了:这些“策略” 其实看不出孰优孰劣,甚至是表面看起来对立的两种类型也是这样。关键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的方式;另外就是也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即使一种方法曾经很有效,但一旦发现它不起作用了,也不妨马上尝试另一种。

2.周围人的熟悉程度

选择的时候,也要看所谓的“公共场合”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跟孩子的关系是熟悉还是陌生。一般情况下,当着越熟悉的人训孩子,越容易让孩子感到尴尬,越容易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3.事件的性质轻重

妈妈要根据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和以往的经验,判断现场孩子的表现是什么程度,从而选择恰当的方式,比如如果孩子只是闹点小情绪,就要扮演细心耐心的形象,采用“备堵”或“怀柔”即可;而一般的原则是:按照前面“A→B→C→D“的顺序试下来,分别出了“A”、“B”、“C”的牌无效,再亮出“D”牌。尽量避免“小题大做”或者“大题小做”。

4.做法内在一致

公共场合管孩子应该跟平时在家的时候自己的一些原则相对一致,如果平时一味纵容孩子,当着众人的面却突然来了个180度的转弯,一下子“强硬”起来,会让孩子很不适应,造成更大伤害;反过来也一样。

5.管教者统一战线

如果几个人一起带孩子外出,那在选择合适的“策略”之前,几个大人要商量好,否则到时你一言我一语,甚至拉着周围的人参与进来,效果会非常差!

家长如何巧妙应对孩子的无理要求 第3篇

孩子的无理要求,是在试探家长的底线

当孩子发现他可以向父母施加压力,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不公平的要求时,这会让他们习惯性地产生负罪感和变得脾气暴躁。他们感觉到这是不对的,应该对父母表现出更多的尊重他们需要界限(正如我们都需要界限)。

成年人知道界限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孩子原本就和母亲没有界限,孩子的界限是要教的。不知界限的时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做是对,怎么做是错,只好进一步施压,潜意识中希望最终发现父母的一些底线。

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与孩子心理沟通的过程,是一场心理战,所以,家庭教育是要讲究策略的。为此,要研究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制定自己的策略。

拒绝孩子无理要求专家意见

这方面让我们借鉴一下霍华德·加德《改变想法的艺术》中总结的几种对孩子说不的方法吧!

1.用“可以”取代“不行”

心理学家布鲁斯·格莱朗博士表示,听到父母说“不”时,一些孩子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

例如孩子提出要吃糖,父母说:“晚饭前不准吃糖”,那么只会导致孩子怒气冲天。如果父母说:“可以,饭后我会给你吃糖,现在咱们先吃一个苹果吧”,这种表达方式,孩子会更乐于接受。

2.耐心解释说出感受

美国西北大学争端问题专家雷·汤普森教授建议,要向孩子耐心解释,家长为什么不喜欢他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敲饭桌的时候,家长可以说:这样敲会把饭桌敲坏的,这会让我很伤心。别敲了,好不好?

跟小家伙讲道理似乎是徒劳之举,但是的确会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他所做的影响了别人,要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让孩子二选一

美国著名非盈利机构育儿资源主管克莱尔·勒纳表示,给孩子选择机会,会让小家伙感觉自己有“权力”控制局面。

鼓励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选择,有助培养其独立性。但是选项不宜过多,对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而言,二选一即可。比如,在家里只能滚球,在室外可以扔球。你选择哪个?

4.亲自示范并告诉孩子

《不打屁股不溺爱》一书作者,育儿专家伊丽莎白·克拉里表示,有些孩子不停地做某件恼人的事,其原因就是小家伙不知道还有啥别的事情可做。

这时,父母最好能给予示范并告诉孩子怎样做更好。比如,2岁的亨利老是爱戳小妹妹,家长可以告诉亨利,“亲亲妹妹”或类似的提示,下次小亨利就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以上是4种巧妙拒绝孩子无理要求的方法。

另外,父母专制的确很省事,但不利于孩子身心发育,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要慎用!

拒绝孩子无理要求孙子兵法

1.调虎离山

爸爸应和颜悦色,找个借口,立即带孩子出门,使孩子暂时脱离情绪对抗的情境,也避免爷爷奶奶的“保护伞”过度的呵护。

2.声东击西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淡化其物质需求。爸爸可以说:“你看,为了保护环境,街上卖羊肉串的都没有了。你看,那个人那么胖,走路都喘,咱们吃多了羊肉串,也变得那么胖,多难看……”

3.暗渡陈仓

妈妈也可告诉孩子,自己学会了做羊肉串,可在家里自己做炸羊肉串,既卫生又好吃。家中其他成员都应持同样观点,充当不同的角色,共同在孩子眼皮下做戏,以缓解冲突。

4.以逸待劳

让孩子尽情发泄,但家长不对他的要求做出任何回应,以冷漠说明自己的反对,沉默是金,岿然不动,家人照样都吃饭;孩子自己闹得没劲了,再给他一个台阶下:“你饿了吧,快吃饭,吃完要看精彩的动画片了!”家长们就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以淡化冲突。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第4篇

在公共场合,父母应该如何管教孩子呢?

1、要提前做好预防

带孩子外出玩耍,先提前跟孩子说好要去哪儿,去做什么。定格约定:到了之后不要乱跑乱跳,也不能乱发脾气,如果做不到这些要求我们就不去了。比如说:我们去朋友家做客,到了要有礼貌,不能人来疯等。

孩子都是讲道理的,只是到了陌生的环境之中,孩子很是兴奋才会表现出与平时不一样的好动,父母提前打个预防针很有必要。

2、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可能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让他们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

所以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3、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

天气太热最好带一些水喝小风扇之类的出门。

4、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带孩子去商场购物,孩子非要吵着买买买,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哭闹,管教他们闹得更厉害!

人来人往的,自然不好。这时候想个招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包包里放着孩子平时最喜欢的故事书,小玩具。拿出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5、马上离开现场

如果孩子在人群多的共公场合大发脾气,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带着孩子快速离开现场。而不是让所有人群看到大人和孩子在对峙,这样子很难解决问题。离开之后,父母再进行管教。

6、听孩子的解释,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

当小孩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也可以把孩子拿到一边人群较少的地方,蹲下身来,和孩子好好沟通,不要把孩子当成什么也听不懂的小屁孩,很多时候他们还是讲道理的。

家长如何管教初三孩子 第5篇

给他们进行形势分析。眼看要中考了,你打算怎么办,假如说考不上高中,你是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重新复读,接受新同学们的小看和鄙视,或者是独自一个人辍学去打工。那种情况你愿意接受吗?这是最典型的的形势分析,让孩子感受到压力。

给孩子分析典型案例。这个案例是你们都知道的案例,某某的孩子,上学不好好学习,不听家长话,结果现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你如果不好好努力跟他应该是一样的。孩子看到这样的形式,会感到害怕。

如何管教孩子?美国专家的指点 第6篇

无论是大发脾气还是胡乱扔东西,或是早上不肯穿衣、不愿洗脸……孩子们总是在不断地测试你的忍耐极限,深深地吸口气,不要放弃。

虽然我们已经能克隆出绵羊了,但要哄你的孩子乖乖地穿上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管教孩子问题设立一项诺贝尔奖也不为过。美国纽约州的安德瑞・海丝柯尔谈起女儿3岁时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早上,我正准备送基娜去幼儿园,可她死活不穿衣服。我好言相劝、哀求、恐吓,什么法子都用了,她不仅置之不理,反而跑回床上蒙上被子睡觉……我简直让她气坏了,拉开被子在她屁股上打了几下,她就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最后,基娜终于穿上了衣服,不过她的忘性挺大,第二天仍然闹着不肯穿衣服。安德瑞妈妈却为此内疚了好几天,对自己的失去控制感到非常不安!

安德瑞妈妈的行为的确不符合现代育儿观念,但又有哪一位父母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能保持十分理智的态度?尤其是1到3岁的幼儿,都是些自我中心、不明事理、专门考验你耐心的小东西,幸亏他们很可爱,不然的话,真要令大人们厌烦了。因此,要决定什么是适宜的行为并教会(而不是强迫)孩子这些适当的行为,一直是困扰着父母们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使出版了无数的育儿指南、父母必读一类的书籍,对此仍是莫衷一是。能不能教导一个9个月的婴儿不要扯爸爸的眼镜?能不能指望一个14个月的幼儿懂得与别人分享玩具呢?能不能教会一个2岁的孩子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呢?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助理维多利亚・拉维尼说:“问题的症结在于怎样让孩子不是强迫地,而是自觉自愿地做你认为适当的`事情。”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采用“管教”的方式让他们分辨是非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当孩子拽电话,把手指塞进电源插座,用指头去戳别的小朋友的眼睛时,他并无恶意,仅仅是在探索新奇的事物,而这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任务,做家长的总不能因噎废食,把孩子限制起来吧?唯一的应对策略是:把东西挪开、挪开、再挪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良行为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渴求自主,或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或仅仅是由于挫折感。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无法分辨是非(大约要到3岁左右才开始分辨是非)。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霍夫曼认为:18至20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对其进行劝说,他们已经开始懂得适应他人的要求了。

以下是一些幼儿的典型行为:

闹脾气:专家们认为闹脾气是孩子学习表达愤怒和挫折感的正常方式,如果不是闹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并随着年龄毫无改观的话,父母无须过分干涉。两岁半的本・卡洛尼就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喜好,对试图改变他习惯的人吵闹不休的典型。他母亲说:“他坚持以某种方式刷牙,以某种方式爬上椅子,别人倒果汁必须有他帮助……最近,当本谢谢爸爸后,爸爸没有象往常那样说:“不用谢”,而是说:“不用,谢谢你,本。”本为此就大发脾气。专家建议卡洛尼夫妇,当本发脾气时不要理睬他,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试着和他谈心,让他解释生气的原因。这种方面有时奏效,有时一点用也没有。但为了哄孩子把他抱起来或顺从他的要求只会使他更加变本加厉。

不愿分享:孩子在2至3岁时才开始懂得与人分享东西,但不要指望他们发自内心的乐意,也不必为孩子的你争我夺而担心。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学和儿科学教授斯坦利・格林斯潘说:“孩子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交往更为重要。分享是通过这些交往获得的一项成果。”居住在加州的帕蒂・拉尔夫尝试鼓励两岁半的女儿杰西与人分享东西,结果却是成功失败兼而有之。帕蒂说:“她固执地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打人:大人们对孩子动手打人常常是不能接受的。但斯坦利・格林斯潘认为:“不必对此大惊小怪。”有时孩子打人是为了应付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有时候是从同龄小朋友那儿学来的。住在伦敦的13个月大的美国女孩劳拉・斯科特就是一个例子。一次,劳拉打了另一个女孩之后,她的父亲抓住她的手温和地对她说:“不能打人,不能打人。”从此,劳拉就再也没有打过人了。

穿衣服:杰西・拉夫喜欢将衣服前后反穿,或穿互不搭配的衣服,或将鞋子左右反穿,还有一次她想穿着睡衣上学,这些都可能演变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杰西的母亲说:“她只是在学习如何表现自己的意志,只要不过分,我一般是不干涉的。”

吃饭:在维多利亚时代,孩子进餐时都乖乖地坐着将分给自己的食物吃完;而今天呢?如果能让一个不足3岁的孩子在餐桌前乖乖地坐上15分钟以上就是一个奇迹了。父母不断地与孩子作斗争,企图使他们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这实在是浪费精力。马里兰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查尔斯・弗莱特认为:“只要睡觉和代谢正常,孩子偏食不是大问题。”格林斯潘则认为:“正确的方法是父母不要给孩子制定过多的规则,应该使规则适合每个孩子的需求。”

孩子不服管教,父母该如何调理? 第7篇

儿子小强从小在乡下由爷爷奶奶带大,直到15岁上中学后才回到我们身边。回来后,小强对我和他爸爸表现得异常冷漠,很少和我们说话。在学校与同学也显得格格不入,和同学的交往还有语言上的沟通都很难进行,平时的脾气也很暴躁,下课回到家里写完作业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

最近,学校老师反映他经常逃学,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根本不愿意再去学校,他说上学没意思,将来就在乡下种地好了,还可以陪着爷爷奶奶。看到孩子这种状况,我们做父母的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爸爸一着急就只会对他动粗,我真的对他很失望……

江西李女士

李女士:

你的儿子小强表现出对你们的冷漠、少言少语、与同学格格不入,还扬言要回乡下种地去陪爷爷奶奶,并且发展到逃学。他的这种表现完全是一种对抗心理,你孩子潜意识里有对父母的抱怨和不满,这与幼年和童年依恋期里没有充分得到父母的关爱指导、陪伴是肯定有关的,这也是造成他孤独叛逆的主要原因。

一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都是在其成长过程中从自身或身边出现的种种事情中学习过来的。因此,陪伴孩子成长的家长首先需要明白一点:家长的思想、言谈、行为和情绪表现模式,塑造了孩子今天的现状,只不过塑造的过程家长是善意的,但往往结果不是家长所想的。为了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着想,你们夫妻必须建立一种清晰的信念:对于曾经没有尽心陪伴孩子的成长,不要太自责或内疚。你们现在能做到给予孩子最好的,还将继续找寻能做得更好的来帮助孩子成长,同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和感觉到什么行为是他自己应该做的,且从中能得到很多乐趣,这样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家长。要想使孩子改变,家长必须做一些改变。家长不准备改变,而只想去改变孩子的家长,是没有可能成功的。你们对待自己的问题孩子,需要更多的理解、肯定、耐心、支持,多陪伴、多引导、多爱护。因为,问题孩子肯定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有过创伤,很脆弱,也很自卑。需要你们正确引导孩子接受父母的转换,让孩子学会表达,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让孩子多做,把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处理,家长在旁守护着,对孩子做的事多一些肯定,教会孩子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管教 第8篇

教育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天职,而家长们最大的成就也莫过于能够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能够让他们健康成人。而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控的教育,大约就在孩子叛逆期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为叛逆期的孩子而头疼。

这时候的孩子有了足够的自我认知和反抗的能力,他们也逐渐学会了拒绝和反抗父母对于自己的管教,甚至会产生一种对抗、违逆的心理,越不让他做,就越要做。如何管教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不让他们做错事,一直都是困扰着很多家长的难题。

孩子的叛逆期,亲子之间很大的特色就在于各种的争吵、冷战,严重的时候孩子还会离家出走,很多家长明明是想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避免孩子犯错的。但却是越管教问题越严重,很多话在孩子面前都变得没有用了,我行我素成为了孩子叛逆的色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被过度管教以及缺乏关爱的孩子,他们的叛逆期往往都来得非常激烈,亲子关系也会变得越发的严峻和割裂。前者是在于逃离父母过度的管控,后者更多的则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想要在叛逆期教好孩子,以下6个是关键点:

1、尊重

即使是父母孩子之间的相处,也是需要以尊重为首的,很多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尤为喜欢反抗自己的父母,就在于从父母那里没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有个人的隐私、个人的选择空间,好的教育应当从尊重开始,也是正确爱孩子的开始。

2、平等

最舒适的亲子关系,往往都是彼此之间是平等的,孩子与父母能够同处于一个平台之上,而不是被父母居高临下的约束。当父母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不去切断与孩子平等的对话,很多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才能拉近亲子关系。

3、沟通

这里我们更讲究的是良性的沟通,而不是单方面的说教和指责,孩子对于父母也同样需要有表达的权利,只有彼此之间有沟通回馈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具体的情况。并且,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和支持,也需要通过沟通表达出来,不要让言不由衷的语言伤害到彼此的感情。

4、理解

理解的核心就在于家长能够学会去倾听和包容孩子的想法,也许父母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代沟,也许父母会不懂孩子为何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学着去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想法和意图,而不是全盘否定,这样沟通才能持续,而不是争吵收场。

5、威严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直都需要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只有给予孩子正向的榜样示范,孩子才能学习到更多好的地方。而家长在孩子面前,除了尊重、平等以外,也需要保留一定的威严,而这就来自于父母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孩子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教育。

6、引导

很多家长在孩子教育上都习惯性地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常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第9篇

家中孩子任性不听话,这时候家长应该怎么管教呢?

一、任性的表现

孩子太随心所欲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道理根本行不通。比如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想要,否则就大哭大闹。相信很多妈妈为此都伤透了脑筋。

二、任性的心理分析

这种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父母对孩子过分宽容和娇纵的结果。比如,父母总是在孩子哭声的折磨下顺从宝宝的心愿;加上孩子的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经常以执拗发泄不满,更助长了任性行为。有的孩子不听话,父母感到无奈,于是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三、管教的方法

1.转移注意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物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的注意力一旦转移后,会很快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提示在先 已掌握孩子的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只要带孩子去商场,提前就跟他约好:“今天上街买衣服不是买玩具,答应就带你去。”

3.有意冷落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耍赖时,家长要不予理睬,给他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更不要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没趣而作出让步。事后再对孩子做简单而认真的说明,说清不能做的原因,并用“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4.榜样示范 利用孩子喜欢童话故事人物的心理,激发他克服任性的信心。如孩子不肯吃菠菜,家长可以说:“你不是喜欢铁甲小宝吗?他就喜欢吃菠菜。”

5.适当惩罚 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宝宝故意把东西扔到地上,家长可以对他的行为做出批评后,要求他将东西拣起来。如果孩子不服从,则可采取取消购买食物或玩具的承诺,或是“单独隔离”的惩罚方式。这种惩罚性的措施,会使他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十分坚决。这样,宝宝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6.注重表扬 在平时的生活中,一方面要规限孩子的不良习性,一方面更要关注孩子听话、不任性的行为,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夸奖。这样孩子就会懂得什么是大人赞成和允许的,什么是大人反对和制止的;就会知道专由自己的性子来就会受到惩罚,听话乖巧、不乱发脾气就会得到表扬和奖励。

● 如何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虽然,它不能防止淘气的孩子偶尔犯错,但可以帮助您运用爱心和耐心,将那个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孩子从麻烦角色中转换过来。

1.说到做到

如果从1到10代表正确管教孩子的重要程度,(数字越高表明越重要)那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就可以用10来表示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

说到做不到、言行不一会把孩子变成投机主义者。因为他知道怎样能逃避惩罚。但当他知道您一定会在他做错事后怎样做时,他就可以预测那种行为的后果,自己控制自己。

如何做到这一点?

其中关键的部分是家长不要心软,不要在“只此一次”面前让步。总结出您认为重要的规矩,定好无论何时他们破坏这些规矩都会出现的后果,然后,将这些统统告诉孩子。例如,您要带他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告诉他违反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他犯错,就按说的来惩罚他。

2.不要小看孩子

大声喊出孩子的名字或下一个定论(像“你真是粗心大意”)是最无效的方法,只会伤害他的自尊心。

为什么要这样做?

孩子并不会因为您惩罚了他,就从自己做错事的感觉中解脱出来。这样的感觉也许会过去,但反复的批评(“为什么您总对别人这样不友好”)会产生消极的感觉令其挥之不去。

如何做到这一点?

您要相信孩子,暗示他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终,也就促进孩子做出了更好的行为。孩子的潜意识里会这样想:“如果做了正确的事,我会感觉很好。如果通过做这种事我能得到很好的感觉的话,下次我还想再这样做。”

3.带着赞赏去教育孩子

管教的正确含义是“教”。如果您只是通过惩罚来管教孩子的话,您就会失去给予孩子正确引导的机会。例如当孩子收拾好玩具,您通过奖励他点心这种具体方式提醒他,希望他怎样去做,效果反而会更好。

为什么要这样做?

您一定要认定一点:孩子自己也想做“好”孩子。可是同时他也渴望受到别人的注意。如果只有当他把玩具扔向小朋友时才能引起您的注意……那真是件糟糕的事情。当孩子把一件事做得很棒时,要多关注他,多给些鼓励和赞许,这会激励他下次做得更好。

如何做到这一点?

您不必因为孩子说个“请”字就大加赞许,但表扬他的时候应更具体些,不要只是泛泛地说:“做得好。”而应该说:“今天的衣服很整洁、干净,非常好。”这样,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您会表扬他,以及原因是什么。表扬就是表扬,避免在表扬中添加任何附加的话,说出类似:“你把房间收拾得很整洁,为什么你不能每天都做到呢?”这种貌似表扬实为批评的话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好处。

4.控制自己

大喊大叫、摔门、态度粗暴……很少有家长可以夸口说在管教孩子时从没失控过?只是,我们多数都会在事后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失控的怒火会影响您管教孩子努力的成果。一旦他习惯了您的这种教育方式之后,会将您的话当作耳边风,慢慢就会变成您的批评或表扬他都听不进去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

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他感觉到您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您对他的要求。

如何做到这一点?

即将发怒前从1数到10,或是深呼吸几次,如果这些方法仍无济于事,最终您还是对孩子发了脾气,记住事后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告诉他,您也会犯错,但您能承认并改正错误。

5.说明后果

“后果”这个词已经被理解为如果你不停止做这事就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告诉孩子,后果,就是任何一种行为的结果—惩罚或是奖励。

为什么要这样做?

给孩子加深这种“原因和结果”的观念:做什么事情是由自己决定的,这样会教给孩子一种责任感。

如何做到这一点?

养成一种习惯,在对孩子提出要求后向他解释一下原因,并偶尔对他的行为给予奖励。譬如,在去冰激凌店的路上,您可以说:“今天你表现很不错,我请你吃点东西。”当必须要采取惩罚措施的时候,也要将其与导致这种惩罚结果的行为联结在一起。

6.讲明您的价值观

家长管教孩子,目的都是为了将一个好孩子抚养长大成为一个好人。尽管我们都同意一个好人应具备的品质:诚实、尊重他人、宽容、慷慨,但实际上每个家庭侧重的都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您要考虑到,您希望孩子学到怎样的价值观,这也是教育孩子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这样做?

现在的孩子被外界大量不好的信息所影响,像什么“成年人很虚伪”,“及时享乐”……所以,我们要时常将我们认为正确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以免他们在良莠不齐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

如何做到这一点?

按您的价值观排列您的教育方式,假如您试图向孩子传递一种“家庭成员间应有一种互相照顾的责任感”,请在为孩子做了些琐碎小事就予以奖励前深思一下,这种奖励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的,并在措辞中表现出来。最后,当孩子将家长的价值观逐渐演变成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这就完成了我们管教孩子的终极目标——将对孩子的教育变成孩子的自我约束。

■值得注意的是,两三岁的孩子虽说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但他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事时往往做不好,常常遇到很多他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时孩子就会通过哭闹,扔东西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有了自己的要求,不喜欢父母过多的干涉,一旦目的没有达到,就会发脾气,对感情易冲动的孩子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一种表现方法。

遇到孩子任性哭闹时,父母要分析原因,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他,也不能无视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父母不能像对待婴儿一样,让孩子一味听从你的安排,更不能采取强硬的措施让孩子完全服从于你的权威,只要合情合理,就应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有些时候,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这时就不能迁就他.如孩子想玩打火机,小刀或小朋友手时的玩具而别人不给时,可以利用其他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实在不行,就采取不理睬的方法,让他去哭闹,打滚,让他消耗精力,折腾一阵,当孩子看到实在没人理睬他时,觉得再吵闹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便会慢慢地平息下来.然而,这一招常常会因为爷爷奶奶的搭救或者邻居大妈大婶的怜悯而功亏一篑。孩子只要一次得逞,以后就是不去理他,他也不会轻易地放弃当初获得成功时的那种努力。这时再想改正改正孩子这种毛病,则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孩子无理取闹时,家长一定不要打骂他,否则孩子会越闹越凶,而且父母的责骂也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而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很不听话,而且逆反.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看法是:应该把尊重和信任放在教育首位。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

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择场地申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望而生畏。还有的家长则受孩子的左右,孩子说什么是什么,孩子要求什么做什么,以求得孩子听从自己。

更有的甚至为孩子护短,替孩子说谎,或是过分夸耀自己的孩子,这样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压抑,孩子一旦明白了,会对父母的纵容感到羞辱和愤怒。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那么,家长如何做才算对孩子尊重与信任呢?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做对了或做好了,要使他知道应该这样做,并且鼓励他做下去。表扬不要言过其实,尤其避免在众人面前做不适当的夸奖。孩子做错了或做坏了一件事,要提出意见和批评,甚至严厉的批评,采取惩戒措施,使他吸取教训,但批评也要实事求是。

其次,当孩子遇到困难,包括学习知识,技能上的困难,处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和朋友之间的一些麻烦等,家长这个时候不要包办,更不要申斥他们为“笨蛋”。要关切地看一看,提示一下,帮一把,让他们感到自己能够做好而努力去做,并从完成任务中得到满足,从而增强自信心。

当孩子情绪不愉快,包括受了批评、委屈,或是受了小朋友的冷遇,自己心爱的玩具损坏了或是要做的事情总也做不好时,家长要给予安慰,鼓励或者指导。教孩子自己动手把玩具修理好,教他们谅解伙伴或主动与小朋友和好等。

孩子犯除了各种烦恼,就会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什么都愿意给父母讲,父母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就会增强自信心,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再次,要让孩子当父母的助手和参谋,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商量家里的事情。做好了一定要谢谢他,即使做坏了也不要嫌他帮了倒忙,而要告诉他怎样才能做好。

再稍大些,可以请他来出主意,如到哪儿参观,爷爷奶奶过生日买什么礼品;甚至家里什么东西摆在哪儿,等等。这样做会 使孩子感到自己是个大人,和父母一样拥有参预“家政”的资格,从而更加尊敬父母,并主动用“大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们应该做而且能做的事,要放手让他自己去练,不要横加干涉或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使孩子从父母的信任中,提高责任感和自信心,增长才干。

只要家长不实行“专制”,让孩子觉得父母像自己的朋友一样可以信任,觉得自己在家中有地位、他们就会喜欢这个家,喜欢父母,愿意把心里话说给父母听,也愿意接受父母的帮助。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第10篇

多数家长,因为孩子无理取闹或和他们对立,既恼怒又忧虑。大家可能过多地看到孩子负面的行为,却忽视了他们痛苦的根源。

关键字翻译,你的孩子为什么无理取闹?

当孩子大发脾气、故意捣乱、大哭不止时,常常会令父母感到莫明其妙或不知所措,大多家长以为这是孩子倔强任性、故意挑战大人极限。其实,无理取闹有时候只不过是孩子想表达自己,并向家长求助的一种方式——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会顺畅地表达自己,才会以成人看起来不恰当的方式发泄。

无理取闹是孩子表达想法和情绪的方式

情景再现:佳佳跟着妈妈回娘家,整个行程都板着脸,还故意在亲戚们都在的时候哼哼唧唧。妈妈觉得很恼火,最后只得匆匆结束探亲。

专家分析:一个小小孩长途奔波去到一个陌生环境,大人都在忙着叙旧,其他孩子都不认识,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难免没有安全感并心生失落,耍点小脾气甚至哭闹一下挺正常,这不正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么?

关键字翻译:帮我缓解疲劳,帮我熟悉新环境!陪我玩,不要只顾着自己聊天!

被压抑太久的孩子更容易无理取闹

情景再现:睿睿在之前的幼儿园因为动作慢,被老师和同学嘲笑训斥过。他刚转到新幼儿园时,不仅独来独往且一直畏畏缩缩。经过半年的观察,他发现这里的老师和同学都很友好和善,便开始了各种无理取闹。在新环境里,他俨然变成了小霸王:抢同学的东西、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砸老师的水杯……

专家分析:如果孩子以前不存在被压抑的问题,他的发展就会是正常的,他平时的行为就会按照自己内心的指引和需要做得恰到好处;而如果儿童遭受过压抑,一遇到能够释放的环境,那他就会矫枉过正。这个孩子没有意识他在闹,他就是想动想破坏。大人只看到了一个捣乱的小孩,却不知道正是以前的经历成为他痛苦的根源,他因为忙于发泄痛苦而丧失了理智。

关键字翻译:请一直这样温柔待我!永远无条件地爱我!我要看到你们的真诚!

孩子“装哭”,是表示他需要倾听

情景再现:元元在游乐场上摔倒了,他通常都会环顾四周看看,看是不是有大人看到他摔倒。如果有,他就会哭得惊天动地,且无休无止,家长都认为元元的哭泣纯属无理取闹。

专家解析:大部分家长会认为这些泪水是假的,或者说是故意装出来的,事实上这表明了孩子天生就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别人来倾听他们。当我们看到孩子摔倒过去安抚时,他们知道有人注意到了他们的感受,就要把以前积累了很久的负面情绪连同现在的这次小伤害一起哭出来。如果家长明白,成人的发怒和小孩的哭泣,都不仅仅只是因为眼前这一件事,那么倾听他们的哭泣和无理取闹就容易多了。

关键字翻译:关心我是否摔痛!让我告诉你我有多委屈!请耐心听我哭泣!

和孩子的沟通产生问题,需重新建立沟通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曾经讲过一位父亲和他5岁女儿的故事:小女孩蜷在一个角落里号啕大哭。父亲走过来问她怎么了,她让他走开不要管她。父亲走开了,女孩又马上哭着要他回来。他很懊恼地回来,再次问她怎么了,显然这一次没有上一次那么温柔。她又把他推开了。等父亲一走,她又哭着要他回来。这样来来回回搞了好几次。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当和孩子们的沟通产生问题时,我们总需要重新建立起沟通,但我们不能强迫孩子用我们想要的方式跟我们敞开心扉。故事里的父亲想跟女儿聊聊天,帮她走出悲伤的情绪。可是她为什么把他推开了呢?因为父亲只想用他计划好的方式跟她交流,而孩子的想法跟父亲是不一样的。

要是女孩能表达出:“我现在还不想跟你说这件事情。当我哭泣的时候,你能不能就抱着我,陪在我身边,等我准备好了再告诉你?”这样那就太好了。但她还很年幼,无法这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父亲的质问让她生气,她的怒气又让父亲困惑。

她为什么哭着要父亲回来?因为她想和父亲交流,但她想要用她的方式,而不是父亲的方式。这也许显得不公平,但是,毕竟她才是那个伤心的人,而且她只是一个小孩子。所以,大人就该委屈一下自己,让孩子们决定用什么方式开始交流。

面对“无理取闹”的四大

规则

父母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急匆匆地想去安慰伤心的孩子,但那安慰却不是他们心里想要的。家长掌握以下几个有效应对的规则,面对孩子的求助一定轻松很多。

1. 明白孩子的脾气不是想停就停

孩子的任何行为不仅有其根源,并不受成人的控制发展。家长明白这一点,便不会强求孩子每一刻都乖乖听话。最重要的是做足心理准备尽量和孩子耐心相待,因为孩子哪怕现在正为微不足道的小事抹眼泪,但当感情得到了释放以后,他们马上就能重新生龙活虎起来。

2. 孩子伤心时,家长多听少说

孩子伤心时,也许需要的只是尽情地宣泄和父母的专注倾听。甚至孩子气呼呼地让你走开,他可能也只是在表达他的愤怒。他想要什么呢?也许只是当他宣泄痛苦时静静地坐在旁边,不要去问那些恼人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们首先是通过眼泪来表达他们的感受,等哭够了,他们才会告诉我们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善意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是在打扰他们,他们只想我们陪在旁边,倾听他们的心声。

3. 要尽力广义地去理解真正的交流

劳伦斯·科恩说“交流并不一定是一次深入的谈话。它也许只是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一个视线的交流,一次击掌。”这些仪式和深入的聊天一样具有意义。比如和孩子的玩具人握手、抱足伤心的孩子等。

4. 玩耍,让孩子们忘记生活中的烦恼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第11篇

不买,就撒泼、恶语相向。

他一定知道我在找茬,但还是带我开着车,满大街乱转。

“蛋糕行吗?”“我才不要吃破烂小店的蛋糕。”

开到一家名牌蛋糕店,“行吗?”“你什么时候看我在这买过蛋糕?”

接着转,9点差5分,另一家蛋糕店关门前的最后一刻,他把车开到了门口:老婆大人,这行吗?

我绷不住笑,推门下了车。

并不是我矫情到觉得这一家比那一家的蛋糕好吃多少,而是一路上老公对我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应该“作”够了。我想要的东西也得到了满足。我不是吃货,对蛋糕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我要的只是,不管我怎么作,老公都不跟我计较,都会呵护我,无条件地接纳我。这种东西应该叫做“情感满足”。

不是秀恩爱,只是联想到孩子的状态。

我的情商常会在突然间退行到3岁,耍无赖的时候一点不比闺女强。是很丢人,但这又常常是我走进小朋友心里的一座桥。

女儿也经常有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的时候,但每当这时,虽然我不一定知道“为什么”,但却知道“怎么办”。我知道她要的那个终极的东西是什么。

有时甚至她越反常态地不讲理,我越是心疼她。连我这个成年人都不知道自己的情绪为什么突然间低到谷底,她怎么可能那么明白呢?即使明白,也说不清楚。可我知道,那是一种非常非常难受,非要通过折腾,把情绪发泄出去,才能排解的感觉。

这个时候,她身边的人通常有两种态度。

1. 批评她不懂事、瞎闹,这样孩子就可以借这个机会,把心里的火烧得更旺,直到把情绪发泄出来。

2. 理解她、陪着她、抱着她、亲亲她。让她知道:妈妈知道你心里有事,你难受,不管你怎么闹脾气,我都要陪着你把这个坎过了。

第一种换来的通常是两败俱伤。第二种,眼前事以最快速度得到解决,且利于孩子长期的心理建设。

越来越觉得人是精神动物,起码在今天这种物质已经极大丰富、远离匮乏的年代,大家对精神需求的渴望早已超过物质。

就像昨晚,我不是非要吃蛋糕,是要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个人呵护。就像老婆希望老公买鲜花、钻戒,渴望不是鲜花、钻戒一时的美丽,而是物质背后的情感链接(以及像其他女人炫耀“我有一个好老公”的满足感)。孩子也是一样,她只能吃下2块巧克力,却非要妈妈买10块。这时候,我们买不买?

我听过最动人的一句话是:剩下8块都在说“我爱你”。

不过这样说,很容易让人误解。孩子要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其实不是,我想说的重点是,物质只是一个媒介,情感才是孩子真正要的。孩子最渴望的是妈妈心头那句“我爱你”,而不是那8块巧克力,她吃不了。至于那8块巧克力买还是不买?如果你不在乎那点钱,也不担心孩子会全给吃了,那就买。如果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你决定不买,那也一点问题都没有。都说了,孩子不是要巧克力,我也不是想吃蛋糕,我们要的都是对方在意我们、看到我们欲求的那双眼睛。

我有个朋友特别鸡贼,女儿养得很好,却也没有乱花钱。我想,如果让她来做这道题,她可能会对闺女说:哎呦呵,这巧克力看上去就好吃极了,别说10块了,真想把这摆着的都给你买回去。不过,闺女,妈妈没带那么多钱啊。就够买2块。她说每回遇到这样的事,她闺女都会气不忿儿地说:哼!我让我爸爸给我买。这事就这么过去了,闺女也没受委屈。因为她的感觉是:妈妈也说这巧克力好,她也愿意给我买,就是她自己没带那么多钱。相比之下,“要那么多干嘛?你哪吃得了?”这样回应像是在说:你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你的要求不合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有理数和无理数07-22

上一篇:学前教育资助程序下一篇:了解职场礼仪 提升职业素养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