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2024-05-18

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精选8篇)

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委员:

我代表市审计局领导班子作述职报告,欢迎大家对市审计局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2009年以来,市审计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领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获全省审计系统第三名,受到省、市政府的表彰;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获全省审计系统第三名,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被评为优秀单位;财政审计、农业银行审计项目分别获全省第三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审计项目获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三等奖;公文办理被评为全省审计系统优秀单位。2009年全市共审计单位127个,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2.49亿元,审计处理追缴资金485万元;向纪检、检察机关移送案件和线索4起,其中一起案件追缴资金200万元,并追究了2名有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一、服务大局,认真履职,依法加强审计监督

1.围绕财政增收,加强财政税收审计。财政税收审计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去年,我们重点审计了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市地税局地方税收征收管理情况、财政预算超收收入的支出安排情况;延伸审计了城市污水处理费、用电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价格调节基金等非税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情况,指出了代征单位坐收坐支代征规费、代征单位滞留规费、政府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不到位等4个方面15个问题,查出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9188万元,提出的审计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被采纳,述职报告《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根据《审计法》规定,代表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评价。通过财税审计,促进了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防止财税收入“跑冒滴漏”,有力地保障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围绕提高效益,开展政府投资审计。为加快我市城市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决定用2-3年时间投资100多亿元,实施69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确保政府投资合理合规使用,我们按照《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主动作为,履行职责,把开展政府投资审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组织人员到兄弟地市学习,取得了宝贵经验,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代市政府起草了《**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办法》,此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执行。这标志着我市审计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首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计划,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鹰雄大道、龙虎山大道延伸段、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基建投资项目等纳入审计计划。通过审计,检查工程造价的真实性、项目管理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查处违法违规、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建设项目加强管理,提高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3.围绕廉政建设,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措施。去年,我局起草,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出台了《**市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办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我们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拟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人实行任前审计列入了《**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实施方案》,实现了领导干部任前、任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去年,全市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67个,其中县级领导干部21人、科级干部46人,查出违规金额609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9818万元。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使市委、市政府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促进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依法理财,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4.围绕厉行节约,实施部门预算审计。为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共渡难关,中央、省、市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向全党和各级政府提出了厉行节约、过紧日子的要求。为确保中央、省、市精神的贯彻落实,今年我们突出重点,对部分政府部门开展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通过审计,使政府部门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切实抓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节约行政经费,降低机关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利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我市发展。

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第2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民政府的安排,我就2009年的主要履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及市局的领导下,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按照“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

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不断强化审计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审计法制及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机关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依法行政。08年,我局在全市审计系统年度综合考核中获二等奖,在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中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进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五型’机关创建先进单位”和“人口计生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全年审计项目考核指标22项,我局实际完成审计项目42项(包括省厅交办的“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以及“xx县农村低保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两个交叉审计项目),完成下达年度任务指标的190.91%。其中:财政预算执行审计6项,财政决算审计2项,经济责任审计2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18项,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14项。审计查处违规资金365万元, 管理不规范资金590万元,应上交财政192万元,应调帐处理331万元。工程审计资金1613万元,审计认定投资额1482万元,查出多计工程款131万元。向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提交审计报告42篇,下达审计决定26个,上报审计信息13期,向被审计单位及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意见及建议100余条,基本得到采纳和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着力搞好四个方面的审计工作。

1、财政审计进一步深化。在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我们坚持做到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注重规范财政收支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推进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使财政资金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减少损失浪费。

2、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审计重点突出。2009年,我局继续认真贯彻《贵州省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办法》和《xx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试行办法》,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完成工程决算审计项目18个,审计金额1613万元,查出多计工程款131万元。

3、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2009年我局开展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14项,审计资金总额2925万元,在审计中重点检查专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情况,揭示了专项资金在归集、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运作,提高投资效益。

4、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县委、县政府对干部管理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继续深化和规范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审计,促进了财务核算的规范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增强了领导干部财经法规意识和经济责任意识,加强了对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和监督。

(二)加强人、法、技建设,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主要做法有:狠抓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抓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围绕依法行政,加强审计法制建设;不断加快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步伐。

(三)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筑牢自律线。认真开展各种廉政教育活动,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并完善各项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约束机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

2009年,我工作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如审计执法力度有待提高;理论学习不够,学习理论的自觉性、系统性、深度不足;由于人手少、任务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大,有时会出现急躁和畏难情绪;审计宣传力度仍需加强;审计结果的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等,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工作中的不足,2010年,我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把握规律,改进方法,更加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保证完成上级审计机关和县委县政府下达年度审计工作任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第3篇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统计

本文搜集了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9 ~ 2013年近5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对数据进行了系统化整理与分析,以探索其变化趋势,并探究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本文数据来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和国泰安数据库。

(一)2009 ~ 2013 年上市公司审计报告意见类型总体情况统计分析

本文首先统计2009 ~ 2013年沪深两市发布的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标准审计报告意见和非标审计报告意见,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2009 ~ 2013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沪深证券交易所迅速扩容,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量逐年扩大,由2009年的1 774家上升到2013年的2 534家。

与之同时,审计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审计鉴证。从审计结果看,标准审计报告意见不管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呈逐年上升趋势,绝对数由2009年的1 656家上升到2013年的2 450家,相对数由2009的93.35%上升至2013年的96.6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每年的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绝对数由2009年的118份下降到2013年84份,相对数由2009的6.65%下降到2013年的3.31%。

为了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修订的审计准则(简称“新审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正式施行。新审计准则体系全面贯彻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要求注册会计师首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进行了解并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这样,承担审计鉴证的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就面临了高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中会更加谨慎,也迫使那些财务状况不好的企业减少对财务报表的粉饰,更规范地披露企业会计信息,促使审计报告意见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进一步规范了会计信息的披露,不论是在财务报告目标方面,还是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都更强调决策有用观和充分披露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二)2009 ~ 2013年非标准审计意见分布情况分析

本文在表2的基础上对2009 ~ 2013年发布的非标准审计报告类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审计报告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和保留意见都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而无法表示意见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09 ~ 2013年5年没有出具一个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本文认为,原因在于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存在经营混乱的情况,如果注册会计师发表否定意见就必须同时明确调整方法,对这种上市公司进行调整的过程非常烦琐,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注册会计师通常不会轻易出具这样的审计报告,而将其变通为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对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极其排斥,对出具此类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非常反感,而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激烈,为了保住客源,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不惜牺牲独立性,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等为由,在已经发现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没有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规定编制,导致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时,仍然用无法表示意见取代否定意见。

由表2还可以看出,审计报告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在所有非标准意见中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占比最高为2011年的80%,最低为2013年的67.86%。审计报告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是上市公司得不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情况下的最佳审计意见,这可能是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都乐意接受的结果。保留意见除了在2010年出现了一个小的波动外,2009 ~ 2013年5年基本上保持上升趋势。审计报告中无法表示意见类型除了在2009年有19份以外,其他各年基本保持稳定,且大部分集中在ST类公司。这一方面说明上市公司的大部分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涉及的事项并不非常严重,不至于让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严厉的审计报告;另一方面,很可能会有注册会计师迫于公司压力,出具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审计报告,他们通常会用带强调事项段取而代之,所以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与独立性。

(三)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在 ST 类公司与非 ST 类公司之间的分布情况

本文继续对非标审计报告在ST类公司与非ST类公司之间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除2012年和2013年ST类公司占所有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公司的比例有所下降外,其余三年(2009 ~ 2011年)所占的比例都在百分之五十以上,所以ST类公司更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ST类公司因连年出现亏损所致,而亏损积累会越来越大,导致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诉讼案等或有事项增加、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这意味着这类公司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甚至被证券交易所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这类公司盈余操纵的动机较强。因此注册会计师会承受更大的审计风险和外界压力,为了有效规避潜在风险,迫于客户的压力或出于执业的谨慎性考虑,通常会对这类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这样既迎合了客户的要求,又不需要承担相关的审计责任。

从表3还可看出,ST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报告不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呈下降趋势,其中绝对数由2009年78份下降到2013年22份,相对数由2009年66.10%下降到2013年26.19%,且降幅较大。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在高风险审计领域的执业态度比之前更加谨慎。尽管这样,仍然不能排除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达成默契,从而出具不符合实际的审计报告意见的可能性。

(四)2013年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出具的原因分析

本文继续深入分析非标准审计报告形成的原因。

1. 对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原因分析。表4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公布的2013年1 ~16期的年报审计快报中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公司数量,经本文归纳与整理,得出57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具体情况。其中,有29份审计报告是因为被审计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占50.88%;因或有事项而出具此类审计报告的共20份,占35.09%;因其他重要事项而出具此类审计报告的共8份,占14.03%。由此得出结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是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重要原因。

2. 对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原因分析。表5列示了本文统计的22份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具体情况,其中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共13份,占59.09%,因存在其他重大不确定事项而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共9份,占40.91%。由此可以看出,因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判断不确定事项的性质,但影响范围还不很大,是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重要原因。

3. 对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原因分析。本文共统计得出5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且出具原因全部是因为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且影响范围很大无法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2013年非标准审计报告类型在沪深两市的比较

1. 主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比较。本文继续统计了沪深两市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2013年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截至2014年4月30日,40家具有证券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共为2 534家上市公司出具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深沪两市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总数为1 436家,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共67份,占4.67%,其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8份,占71.64%;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6份,占23.89%;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3份,占4.47%。研究期沪深两市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总数为719家,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共12份,占1.67%,其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份,占50%;保留意见审计报告4份,占33.33%;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份,占16.67%。

上述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审计报告意见类型要明显好于主板市场。主要原因是,中小板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资产质量和良好的持续经营能力,而且多数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科技产品,因而企业的经营业绩比较好、财务状况比主板企业好,其与处在成熟期的主板企业相比,大多数正处在公司发展的上升阶段,具有高成长性,因此业绩增长快、盈利能力强。另外,中小板企业相对于主板企业来说,设立时间晚且设立时资本市场背景好,没有通过各种不道德甚至不合法的途径对公司进行过度的粉饰,因此其质量也会相对好一些。深圳证券交易所最近几年陆续发布了针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政策文件,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因此,这些法规的颁布,规范了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年报的编制、报送和披露,使其年报信息披露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其市场透明度。

2. 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在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的分布比较。具体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截至2013年4月30日,上交所上市公司总数为957家,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共39份,占4.08%,其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7份,占69.23%;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0份,占25.64%;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2份,占5.13%。深交所上市公司总数为1 577家,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共43份,占2.73%,其中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28份,占非标意见的65.12%;保留意见审计报告12份,占27.91%;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3份,占6.98%。

总体来讲,深市上市公司审计报告类型总体上要稍好于沪市上市公司;而从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具体类型的相对数来看,沪深两市并无太大差异。

二、2009 ~ 2013年5年间审计报告类型分布原因分析

根据统计,本文对2009 ~ 2013年5年的审计报告类型分布进行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如下:

1. 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随着各种问题的暴露,国家也相应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严格监管上市公司的行为,由此,上市公司规范了财务信息的披露,使得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提高。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一直都存在一种博弈关系,相对于大规模的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更容易处于劣势,然而随着国家对上市公司监管力度的加强,使得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处理具体问题时有规可循,在博弈中也会向有利的一方转变,从而使上市公司更容易接受和采纳注册会计师提出的建议。

2. 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现行会计准则和新审计准则已实施多年,相关部门还在不断地对其进行修订与完善,同时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证券监管部门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如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资产大规模重组并购等,使ST类公司的数量大幅度减少。上市公司无论从财务上还是营运、盈利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从根本上提高了上市公司质量。深市创业板于2009年10月23日正式启动,新上市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较好,绝大多数被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以2013年为例,深市创业板379家公司中,只有5家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只占到1.32%,所以在整体上较大程度提高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例。

3. 政府大力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政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并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极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2009年国台办发布的56号文件为起点,国家陆续发布政策文件支持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关注。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医院、学校等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纳入注册会计师审计范围,从而拓宽审计领域,推动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转换和升级。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建议

1. 完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管。我国虽然已建立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但是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使相关法规的有效实行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其完善需要实践检验,这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想保证被审计单位信息披露的质量,同时减少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不断完善会计与审计准则。只有准则完善了,才能更有效地约束被审计单位的行为,不让那些存在不良动机的被审计单位有机可乘,审计质量才会相应地提高。

为此,应从两个方面加强对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与管理:第一,被审计单位信息披露的机制很重要,因此要着重对其进行监督与管理。第二,被审计单位粉饰财务报表发布虚假财务信息的主要责任人有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可以说,财务报表质量的好坏跟他们有直接的关系,只有明确他们的责任并制定有效的奖罚机制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

2. 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和机制。从上文一系列统计与分析中可以看出,注册会计师在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时,对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应用并不规范,出具这种审计报告的原因大多没有明确的解释,往往一笔带过。而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所占比重之所以上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注册会计师为迎合客户公司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与其进行串通,将一些实质性问题予以淡化处理,用温和的审计意见取代本应严厉的审计意见,造成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所以,应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体制和机制,细化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规定,规范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应用,促使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3. 进一步关注ST类公司的审计情况。由于财务状况差、连续多年亏损、经营风险大,ST类公司很可能通过粉饰财务报表的方法进行财务造假。从本文的统计可以看出,虽然ST类公司在2012年与2013年占所有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多年来一直占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高比例,大大超出了非ST公司,并且其带强调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比例也很高。因此,注册会计师不能掉以轻心,应在今后审计工作中以充分的职业谨慎性和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来对此类公司进行审计,降低审计风险,发表的审计意见也才会更恰当,同时又能维护自身及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摘要:本文对2009~2013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的报告意见类型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报告意见与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的趋势呈现鲜明对比,前者呈上升趋势,后者则呈下降趋势,但前者中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保留意见所占比重却相对减小。本文同时对沪深两市主板与中小板上市公司、ST类公司的审计报告意见分布情况以及非标准审计报告意见出具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从完善相关法规、把ST类公司作为重点审计领域、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2009年山东省金融运行报告 第4篇

关键词:山东省;金融;运行

Abstract:In the year of 2009, closing around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of “ensuring growth,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djusting structure, and benefiting people”, Shandong province applied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response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various policy decisions and plans, and behaved a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to achieve a "V"-type economic inversion, optimize three major industry structure persistently, achieve remarkable success of energy saving, and enhance endogenous economic power obviously. As a result, financial sector was continued to maintain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with enhanced scale and effectiveness. Besides, monetary credit went well, indicators of deposits and loans achieved a new record. Further,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was accelerated and protection function of insurance was enhanced. Furthermore, trading and investing was activated in money market, and resource was allocated more efficiently. Moreover, the pace of banking system reform was accelerated, and again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was steadily progressed. In the year of 2010, following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ating total, optimizing structure, holding rhythm, and preventing risk”, financial institu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ill continue to implement moderately easy monetary policy conscientiously, carry forward financial reform, maintain money and credit to grow at an appropriate pace, make great efforts to optimize credit structure, and strengthen support to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blue Shandong peninsula economic zone and weakness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lly boost economy to achieve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shandong province,finance,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3-0003-05

一、山东省金融运行情况

2009年,山东省金融业运行平稳,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市场资金配置功能进一步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为全省经济企稳回升和持续向好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一)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成效明显

2009年,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有力支持了全省经济健康发展。

1. 规模、效益、质量同步提升,结构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效益稳步提高,资产质量不断改善,不良贷款继续“双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省经营,外资银行在省内拓展,银行体系更加健全。

2. 存款快速增长,活期化特征明显。2009年,全省本外币存款增量创历史新高,同比多增超3000亿元。储蓄存款受房市、股市交易活跃影响有所分流,同比少增224.5亿元;企业存款在经济回暖及贷款多增的带动下,新增额达上年3.4倍,月度增量连续8个月创历史同期新高。活期存款增量占比提高33.1个百分点。受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影响,企业和个人结汇意愿、速度有所下降,外汇存款同比小幅多增。

3. 贷款增势迅猛,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受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保增长投资拉动影响,2009年全省本外币贷款增量同比翻番,新增、多增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贷款投放节奏与全国基本同步,上半年增速较快,下半年增势趋稳。短期贷款增量占比微降,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新增占比达六成以上。票据融资冲高回落,月度间波动加大。由于国际市场LIBOR利率较低,外币贸易融资需求增加,外币贷款同比大幅多增。

信贷支持经济转型力度明显加大。新增涉农贷款居全国首位,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3.7个百分点。新增企业贷款八成投向制造业、公共服务业、租赁业和批零业。全年消费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18.4个百分点。在房价上涨预期增强和刚性需求释放带动下,新增住房消费贷款达上年3.6倍;受购置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刺激,汽车消费贷款新增同比接近翻番。

4. 利率低位运行,市场化水平稳步提升。受降息累积效应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叠加影响,全年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下浮利率贷款占比显著提高,企业利息负担下降。金融机构利率定价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浮动利率贷款大幅增加,Shibor定价基准作用进一步增强。受美联储降息及外需减弱影响,美元存贷款利率同比均现回落态势。

(二)证券业稳步发展,资本市场融资速度加快

2009年,山东省证券期货业务不断扩展,防控风险能力增强,证券市场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升。

1. 市场主体快速健康发展。证券机构经纪和承销业务同比分别增长86.8%和124.3%,净利润同比增长88.7%。2家法人券商盈利能力和净资本实力显著提高。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量和交易额双创新高,净利润同比增长1.8倍。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稳步回升,5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购重组,注入优质资产62.4亿元。

2. 资本市场融资取得新突破。全年16家企业通过首发、增发、认股权证行权实现境内外股权融资234.9亿元,青岛特锐德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11家企业通过中小板发行审核,过会数量创历史新高。8家企业发行企业债107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

(三)保险业较快增长,经济补偿功能强化

2009年,山东省保险业稳中求进,业务增长较快,效益稳步提高,结构持续优化。

1. 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内部建设不断加强。全省行业总资产首超千亿,全年新增各级保险及中介机构过六百家。省内首家保险法人机构-泰山财险获准成立,德国安顾保险集团成为首家在山东设立代表处的外资保险机构。各保险公司积极推进财务、业务省级集中管理,加大违规行为内部处罚力度,保险业服务质量显著改善。

2. 保险业务持续增长,保障服务向纵深延伸。保费收入居全国第3位,保险密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9.3元。人身险保费收入仍占主导地位,但增速较财产险低12个百分点;农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3.1%,22个县市启动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旱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以及“11.12”旅游客车坠海等重大事故的善后工作获得圆满处理。

(四)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

2009年,山东省金融市场融资总量大幅增长,货币市场交易同比翻番,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回落,黄金市场交投活跃,民间借贷量价微降。

1. 融资总量大幅增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实现突破。2009年全省融资总量创历史新高,同比翻番,银行贷款仍占主导地位。受股票市场波动加剧、新上市公司数量减少等因素影响,股票融资比重同比降低3.1个百分点。全年债券融资额成倍增长,在全国率先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占全国发行量的八成。短期融资券等三类融资工具累计发行总量稳居全国各省首位。

2. 银行间市场交投活跃,成交利率明显下降。由于市场资金宽裕及投融资需求推动,全年银行间市场交易总量、同业信用拆借总量翻番,净融入资金同比增长57.2%。现券买卖大幅增长,成交量为同期3倍,债券回购增长60%,但占比下降。机构持债规模上升,金融债和信用债增加较多。全年拆借交易加权平均成交利率1.1%,同比下降145个基点,后4个月略有上升。

3. 票据市场先扬后抑,利率水平触底回升。一季度票据业务迅速放大,当季票据融资增长55.4%。随着金融机构信贷节奏放缓及调控力度的加大,4、5月份票据业务增幅趋缓,三季度后持续下降,年末票据融资余额较年内最高点下降32.6%。银行承兑汇票、转贴现业务走势与票据融资趋同。随着市场交易的变动和市场预期的变化,票据市场利率在二季度探底后振荡上行,年末达到最高点。

4. 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回落,黄金买卖活跃。受出口低迷等因素影响,全省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同比下降10.5%。在国家刺激经济政策的推动下,外汇收支、银行结汇及顺差额逐季回升。全省11家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场内交易成交358.3吨,同比下降4.6%。受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美元指数不断走低及各国央行增购黄金等因素影响,个人黄金买卖增长迅速,2009年省内商业银行纸黄金成交超过100吨,同比增长52%。

5. 民间借贷需求趋弱,资金价格略有下降。受银行贷款大幅增长、企业资金供求状况改善等因素影响,民间借贷规模、利率水平同比小幅下降。全省3117个样本监测点民间借贷金额同比减少5.3亿元,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山东省认真执行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和一揽子计划,全省经济实现“V”型反转,企稳向好势头不断巩固。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一)投资消费共促经济回升,对外贸易出现积极变化

2009年,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城乡消费市场均衡发展,外经外贸降幅逐季收窄。投资与消费相互促进、协同拉动格局逐步形成。

1. 投资成为保增长的主要动力。200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6.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八大领域投资占比达88%,中央投资项目开工率、资金配套率和问题整改率实现“三个百分之百”。投资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3.7:53:43.3调整为3.2:51.1:45.7。民间投资逐步跟进,增速比全社会投资快0.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2. 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受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下滑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在连续多年两位数增长后略有回落,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仍高于GDP7个百分点。城乡消费市场协调发展,增速差收窄3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家电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扶持政策效果明显,农村消费热点培育初见成效。

3. 出口结构优化推动经济良性增长。进出口总额降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8个和2.5个百分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主要市场出口份额上升,日美韩和欧盟市场占比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利用外资质量提高,引进过亿美元项目8个, 新批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3个。“走出去”再上新台阶,大项目增多,新签千万美元以上项目54个。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增长方式加快转型

2009年,山东省将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第一产业稳定优化、第二产业调整振兴、第三产业提升扩展,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9.5:56.3:34.2。

1. 农业发展基础夯实,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山东省粮食连续7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6000元。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三农”财政投入增长31.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路水电气医学房”等农村民生显著改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试点基本完成,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开。

2. 工业速度和质效同步提升,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受政策利好和市场回升因素影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经历了触底、回升、企稳的发展过程,全年增加值增幅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由年初的下降转为增长,综合效益指数同比提高26.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领先增长,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速,落后产能淘汰和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力度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首批认定20个省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3.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2009年,山东省以举办“十一运”为契机,加大服务业资金投入和资源整合力度,服务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9.1个百分点。依托“好客山东”品牌效应,旅游业整体实力明显提升。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服务外包增长1.3倍,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服务外包省会城市聚集区和沿海城市聚集带初具雏形。

(三)物价走势基本平稳,价格下降压力缓解

受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和负翘尾因素影响,2009年山东省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各月同比价格变动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2月份起连续6个月下跌,11月份在粮菜价格大幅上涨推动下由负转正。八大类消费品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价格稳中趋涨,继续主导总体价格走势。

受国内外经济企稳回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环比连续9个月保持上涨,同比价格先抑后扬,全年生产类价格涨幅呈现“V”型变动走势。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后逐月回落,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在政府工资指导政策以及改善民生相关举措的推动下,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连续6年“双过百万”,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2.4%,高于GDP增幅0.5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汽车行业快速复苏

1. 房地产市场稳中有升,房地产金融发展加快。2009年,山东省房地产市场供需逐步趋旺,发展呈先抑后扬的态势,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增速加快,对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

(1)房地产投资增速提高。2009年,山东省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上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开发资金来源充裕,增速较上年加快9个百分点。其中,贷款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对房地产投资贡献度加大。

(2)房地产市场供需趋旺。全年购置土地面积增幅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增速加快,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竣工面积增幅高于高档公寓4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增幅同比分别上涨44.2和26.9个百分点,房屋空置面积快速减少,同比下降20%。

(3)房地产价格增速呈“V”型走势。随着旧城改造及山东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增加,济南、青岛等中心城市土地溢价成交。商品房销售价格二季度探底后迅速拉升,全年增幅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屋租赁价格同比下降26.3%,租售比持续上升。

(4)房地产信贷投放加快。2009年,山东省房地产贷款增速提高22.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远高于开发贷款。房地产贷款投放集中于1月和各季末月,占全年增量的49.5%;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量占全部增量的78%。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年末执行0.7倍至0.85倍利率的贷款额占77%,平均抵贷比较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普通住房消费。

2. 汽车行业迅速扭转低迷格局,整合升级取得实质进展。2009年,在国家一系列振兴汽车业政策作用下,山东省汽车行业快速复苏且呈现加快发展势头。全年汽车产销首次双过百万辆,产销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同行业15.2和15.9个百分点。商用车产销量分别占全国的23.7%和24.3%,成为国内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重汽集团进入全球重卡产销前三位。受国际汽车市场需求低迷影响,整车和零部件全年出口降幅明显,但下半年以来趋于好转,降幅逐渐收窄,行业效益快速回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年营业收入将达千亿元。吉利、青年轿车开始批量生产,乘用车份额偏小的市场结构趋于改善。

2009年,全省金融机构配合汽车行业调整振兴,围绕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培育汽车消费市场等,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强化风险防控,贷款质量保持较好水平。全省汽车制造业新增中长期贷款21.7亿元,增速是全部中长期贷款的2.5倍;汽车消费贷款增幅达40.6%,高于个人消费贷款7.5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不良率分别低于全部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3.3和2.9个百分点。

(五)“蓝黄战略”统筹布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山东省把区域资源、基础优势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已获国务院批复,是山东省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已全面展开;半岛蓝色经济区进入全面规划建设阶段,力争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建设起步良好。围绕全省区域发展战略,金融强力驱动。2009年,“黄三角”地区贷款增幅同比提高11.9个百分点,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贷款同比增长30.8%。

三、预测与展望

2010年是山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外部环境有望持续好转;但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从国内看,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将进一步巩固;但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很突出,经济结构优化任务仍较艰巨。从省内看,全省确定的社会民生、农林水利、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八大重点领域的投资,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及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出台,将打造新兴经济增长极;但民间投资跟进不快,可能影响投资的持续性。政府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汽车家电下乡等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继续推进,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制约消费的长期因素持续存在,短期内快速扩大消费的难度较大。预计2010年山东省将继续保持“基础稳固、特色突出、结构改善、方式转变”的良好发展态势,投资、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势头,进出口将好于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从物价走势看,总需求持续回升、市场信心逐步增强将导致价格走势趋升,资产价格上涨与通胀预期相互强化将加剧物价上行压力。另一方面,由于粮食连年丰产,农产品供应充足,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较小;资源品价格改革有序推进,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可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难以持续大幅上涨,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总体判断,价格波动的潜在风险有所加大,全年CPI水平可能高于上年,但仍将保持低位运行。

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第5篇

根据##省统计局办公室《关于开展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闽统办〔2009〕44号)文件精神,我局认真组织安排各县(市、区)对本级以及辖区内的各乡(镇、街道)、村(居)农村统计工作开展全面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7月21日,市统计局专门组织各县(市、区)农业统计人员在##市召开全市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自查总结和复查部署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县(市、区)开展自查工作的总结汇报,拟定了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复查方案。7月22-23日,市统计局###副局长亲自带领由8人组成的复查组分赴###市和##区开展复查工作。从各级各地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基层党委、政府对统计工作更加重视,农村统计基层基础条件较大改进,基层统计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一、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我局历来重视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年初以来,积极探索抓好农村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认真筹划针对乡镇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做好经费预算安排、培训资料编印、授课人员抽调、受训学员划分批次等前期工作。5月中旬,在认真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市农村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南统[2009]44号),对各县(市、区)的基层规范化建设开展考核评比,并将评比结果纳入农村统计工作考评体系。

7月初,省局通知下发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迅速召集有关科室人员安排部署,并及时下发了《##市关于开展全市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的通知》(南统[2009]55号)。各县(市、区)统计局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安排检查工作,全市从市、县到乡、村,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自查自纠全面展开,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各县(市、区)统计局同时对本级农村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也进行了全面检查。

(二)精心组织,全面自查。我市及各县(市、区)统计局精心策划,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和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全面系统的开展自查。从全市10个县(市、区)、137个乡(镇、街道)、981个村(居)自查情况来看,检查数据总数43.6万笔,查出错误数据2224笔,自查差错率0.51%。其中计算错误763笔,指标含义不清710笔,其他类型错误751笔。自查涉及农林牧渔产值统计、农林牧渔生产统计、县(市)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以及其他农村统计调查内容。自查采取上下结合、点面结合的办法开展。各县(市、区)对本级的农村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全面检查,并安排辖区内各乡(镇、街道)对本乡(镇、街道)及各自辖区内各村(居)的农村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在各乡(镇、街道)完成自查的基础上,各县(市、区)统计局组织力量,严格按照省、市统计局文件要求开展了重点抽查工作。

(三)随即抽选,交叉复查。在各县(市、区)全面完成自查的基础上,市统计局7月21日,召集各县(市、区)农村统计工作人员在建阳市开展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自查的总结交流,并通过抽签的形式随即抽选四名县(市、区)统计人员参与市局复查组,再次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两个复查对象:延平区统计局和武夷山市统计局。市局检查组随后划分两组,于7月22-23日分别对延平区统计局和武夷山市统计局开展交叉复查。市局检查组成员首先对两个县级统计局本级内业开展全面检查,并分别抽选延平区南山镇、夏道镇和武夷山市五夫镇、新丰街道进行全面检查,并随机抽选南山镇的长春街村、夏道镇的徐洋村、五夫镇的五一村、新丰街道的五里村进一步对村级统计工作和数据质量复查。

从复查的两个县(市、区)和四个乡(镇、街道)、四个村的情况来看,复查共检查数据总数1.52万笔,查出各类型错误31笔,复查差错率0.2%。其中计算错误14笔,指标含义不清8笔、现场核实错误2笔,其他类型错误7笔。错误大多出在农林牧渔生产统计、和乡、建制镇基本情况及村基本情况统计等报表内容。

二、基层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全市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检查,农村基层统计总体情况良好,基层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统计队伍人员不稳定,变动频繁。在目前的人事管理体制下,乡(镇、街道)没有设置统计编制,乡级统计人员大多数是兼职,常因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需要而被调整和调动到其他工作岗位,造成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基层统计业务不熟,制度执行不力,数据质量不高。村级统计人员常因换届选举,领导班子变动等原因而变更。经调查了解,延平区20个有农村统计报表任务的乡(镇、街道)2009年以来乡级农业统计人员更换10人次。基层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影响了农村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乡镇领导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检查发现,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统计数据对于本乡镇的具体工作缺乏参考价值和实际作用,统计工作只是上级政府部门下达的一项硬性任务,在乡镇财力、人力等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统计工作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工作只是满足于一般的布置安排,对统计工作条件、数据质量等关心不多。

(三)统计调查经费难落实,严重紧张。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政普遍偏紧,乡镇没有统计编制,因而没有配套资金。据了解,全市大部分乡镇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解决统计工作经费。经济条件稍好的乡镇基本能够及时给予报销处理,条件较差的乡镇正常的业务开支都难以报账。另外,由于村帐镇管,村级经费更是紧张,多数村级统计人员没有工资补贴,村级报表很多是靠乡镇统计人员的面子和个人交情促使其完成。

(四)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人手不足。从县级统计局来说,我市各县(市、区)都只有一名从事农村统计的工作人员,而且邵武市、武夷山市等县(市、区)农村统计人员同时兼做其他专业,由于人手不足,时间紧张,任务较多,部分县市对乡镇的检查指导和业务培训难以安排;对于乡镇一级,统计工作人员一般

身兼数职,随着统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各项普查、调查任务不断加重,许多乡镇统计人员越来越感觉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村级统计是统计工作的源头,但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因素,村级统计员无法得到相应的经济和政治待遇,同时要应付上级各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时间和精力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数据质量意识不强。

(五)乡村台帐欠规范,资料不齐。实地检查发现,各乡(镇、街道)基本上建立了分村台帐,但各地台帐格式五花八门,装订方法各种各样,甚至个别地方帐表不分,台帐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模式。村级统计常因换届或领导变动而变更统计人员,由于种种原因,统计历史资料的交接存在缺漏,造成基层统计资料连续性受到影响。

三、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一是要壮大基层统计队伍。争取人员编制和经费支持,改善基层统计人员的待遇,增加对乡、村统计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二是稳定乡镇统计人员。尽力争取各级政府支持,明确乡镇统计岗位,理清乡镇统计人员身份,做到专岗专责,确保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二)加大统计法制宣传力度。以新修订《统计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工作。特别要加强对乡镇和村级干部的统计法制宣传,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群众和各级领导更深入的了解统计,基层统计工作才能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和更有力的支持。杜绝统计工作上弄虚作假的行为,为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建立健全逐级培训制度。逐步建立常态化培训制度,可以采取省级培训到市县级,设区市培训到乡镇级,市县级培训到村级。定期或不定期得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高基层特别是乡、村两级统计人员的统计业务能力,确保源头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不断提高。

2009年审计局工作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审计工作,牢牢把握“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以服务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推动“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___、和谐___”建设为目标,以“加快审计转型年”为抓手,努力提升审计工作的谋划力、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在推动___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审计监督更大作用。

二、工作目标

结合市委五届八次全委会提出的“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主基调和署、厅有关精神,2009全市审计工作基调是: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立足创新、提升素质、推进转型。

在坚持上述工作基调的基础上,2009全市审计工作目标是加快“四个推进”:一是深化绩效审计探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二是突出民本审计理念,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三是结合财政收支分类改革,持续强化财政审计一体化理念,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规范;四是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基础,全面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推进惩防体系构建。

2009,全市计划安排250个审计项目,市本级安排60个审计项目。其中,绩效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占到一半左右。强力推进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全面实施审计署6号令,逐步扩大审计结果公告面。

三、工作要点

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第7篇

县直工委:

一年来,审计局支部在县委、县直机关工委和县政府总支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组织实施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穿越小说网 http://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迅速贯彻落实十七精神及时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为完成以审计监督、服务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引导,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和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抓“三子”促“三化”提升“三个核心指标”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强势推进××科学发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切实加强了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领导,按照要求,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规定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文章,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把握精神实质,查找出各自和党政领导班子与科学发展不相符的差距或不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工作方案,并通过开展切合实际的主体实践活动,推进了部门内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如期完成了县委的统一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内容议程,并取得可喜的学习、实践工作成效。二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形势教育与信念教育相结合,提高认识与改进作风相结合,组织党员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主要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的科学发展观基础理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人大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组织党员重温了《党章》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学习中,既考虑审计工作任务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又兼顾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目标,积极开展专题讨论,对照检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确保了学习效果和质量,从而使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十七大”精神实质及科学发展内涵,提高了每位党员对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强烈服务意识,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三是积极开展《四项制度》和《阳光政府》的学习,规范了审计机关工作人员行为,促进了审计人员依法审计。

二、抓组织建设,构筑坚强的战斗堡垒

1.健全党建工作机构。为了确保我局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继续延用原成立的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支部书记、局长陈灿同志任组长,支部委员杨文东、罗德娟二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党建业务工作的处置。在组织上提供有力保障,把责任落实人,做到了责任、分工明确。

2.制度健全。为抓好组织建设,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支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政治学习、中心组学习、廉政建设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并制定了有力措施保证落实。

2009年审计局述职报告 第8篇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进程来看,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起步较晚, 在2002年以前没有一个系统的体制, 对国家审计公告制度的规定也只是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1994年) 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 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 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这为该制度的实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法律基础。自2003年12月发布的第1号审计结果公告开始, 我国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审计结果公告已至2010年第4号。至此, 我国审计署共发布了56个公告, 但是我国审计署网站上公布的2010年的审计结果公告还没有完全公布出来, 所以本文对审计结果公告的整理还是截止到2009年底。

二、基于我国政府审计公告信息的分析

(一) 我国政府审计公告类型

从2003年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来, 截止到2009年, 国家审计署在其网站上发布了51个审计结果公告, 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支持。国家审计公告数量的增加趋势表明,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越来越重视审计结果公告, 从一个侧面也表明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越来越关心, 同时社会公众对参与政府审计监督、关注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在这51个公告中, 按照其性质可以分成专项资金审计公告、财政预算执行结果公告和金融机构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公告等, 具体的三大类公告分布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初步了解到审计结果公告主要涉及的还是以专项资金审计公告为主, 其比例占了一半以上, 另外财政预算执行结果公告在发布的审计公告中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专项资金是国家部门或上级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制定用途的资金, 这种资金被要求进行单独核算, 专款专用, 不能挪作他用, 而且专项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很大, 所以专项资金审计就成为一个审计重点。专项资金审计公告主要集中在社会公众最关心的审计领域, 所以它涉及的范围也就比较广, 主要是有关民生方面的资金审计公告。

注: (1) 在统计的45项中包括两项重复的审计公告:2004年第6号和2009年第9号。 (2) “其他”包括2004年第4号、2009年第3号、2009年第9号和2009年第11号。 (3) “所占比例”是各大类审计公告数量占51个审计结果公告的百分比。

另外, 可以将专项资金审计公告细分成几个小类, 包括有关三农资金审计公告、捐赠资金审计公告、基建项目审计公告、教育资金审计公告、医疗卫生资金审计公告、环境保护审计公告以及其他等7项。具体如表2所示。

注: (1) “其他”包括2008年第4号和2009年第8号。 (2) 2006年第2号和2006年第3号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3) “所占比例”是按照各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占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告的百分比。

(二) 我国审计公告存在的问题

为分析审计公告存在的问题, 方便比较与理解, 现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公告中的违规资金进行归类、整理与统计, 审计结果公告如表3所示。

注:以上项目并不能完全统计出51个审计公告涉及的全部财政资金。由于最近几年被审计单位的数量增多, 在审计公告中并没有反映出每个部门的财政资金预算总数, 因而不能具体算出所归纳的范围所占的百分比。根据2004年和2006年发布的审计公告的具体数据, 可以统计出来的违规资金规模占应统计规模的比例在90%左右。

1. 审计公告数据的模糊性。

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的拨付不及时和资金的支出不具体两大问题。在2004年的第5~7号审计公告中公布了国家林业局等9个部门单位各自的预算总数, 这样公众就能明确知道这些违规资金占了多大比重。而从2005年开始的几个关于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结果公告中,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数量增多, 就没有公布出各单位的总预算, 社会公众只能看到违规资金的具体数据, 但是看不到具体所占的比重。如此一来, 就一个相对数不能使公众感觉到这些问题存在的严重性, 不利于社会对政府部门单位监督作用的发挥。

2. 公告内容的随意性。

在不合理资金的公告中主要就包括这9项, 但是在这几大类中没有特地划分小类, 其内容就有很大的模糊性, 对于具体的不合理去向, 社会公众也只是模棱两可。在审计结果公告中, 公开与保密尺度的衡量、把握非常重要, 它不仅影响到审计公告的成效, 也影响到审计风险。审计结果必然涉及国家及有关单位的财政、收支的内容, 必须慎重把握审计结果对外公开的尺度。既要保证审计结果公告的透明度, 又要从保密和大局的角度考虑, 着重审计公告的综合效果。虽然《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和《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中都规定了审计报告应符合的审批程序, 但是鉴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审计中发现的不少问题在审核把关中被截留, 这就使得对外披露的一些审计结果不够全面。同时可能导致有些部门单位利用审计公告公布时存在的上述顾虑而对审计结果不加以重视, 使得审计公告的威慑力大打折扣。

3. 审计公告的公布不是很及时。

在审计署发布的51个审计公告中, 有关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公告的发布都会在下一年度及时发布, 但是有关金融企业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的审计公告都不是在下一年度就发布出来的, 一般都要到第三个年度时才发布出来。另外, 到目前为止, 国家审计署网站上2010年所有相关的审计结果公告也没有完全公布, 只公布了很小的一部分。

4. 实际的纠正结果与重视程度存在较大的偏差。

尽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十分重视, 但是有些审计问题是屡审屡犯, 而且这种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资金的支出不具体化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近年来的审计公告后半部分都添加了有关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查出问题的一个整改结果的附录, 这说明相关被审计单位对自身部门单位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十分重视的, 尽管如此, 每年的问题还是在重复出现。这会导致审计机关每年对相同的问题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被审计单位则是对相同的问题乐此不疲地进行整改, 使得审计公告流于形式, 不能达到其预先的作用和效果。

三、问题成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一) 成因分析

1. 行政性审计制度的制约。

在我国现行审计模式下, 审计公告披露的信息以合规性审计结果为主, 绩效审计结果对社会公众的披露严重不足。从这51个审计公告的分析来看, 大部分还是关于合规性审计的, 其所披露的只是对违法、违规与违纪资金的审计结果, 而对财政资金绩效审计这一方面结果的披露是十分缺乏的。审计公告披露的范围远没有达到社会公众期望达到的水平。因此, 我国现在推行的审计模式是提高审计公告效果的一大障碍。

2. 法律体制的不完善和相关制度的模糊性。

从整体情况来看, 在国家审计公告方面尚未形成系统完善和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审计法》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在这里采用的是“可以”的说法, 这就给审计机关有自主选择要不要发布的权利或者是发布哪些内容就可以由其自身裁定。这样就导致国家审计监督更多的仍然拘泥于内部监督, 容易弱化审计结果公告的法律刚性。

3. 缺乏完备的政府问责机制。

虽然近年来随着审计范围的越来越大, 被审计对象的增加以及披露的问题越来越多, 但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 屡审屡犯的现象屡见不鲜。自2003年第一个审计公告发布以来, 公众所期盼的“问责风暴”不尽如人意。由于目前我国的审计机关是政府的组成部分, 缺乏独立性, 而审计机关具有行政机关一般都拥有的行政处理处罚权力, 这个权力并不会因个别部门的非议而发生动摇。我国的审计问责关系是, 如果我国审计机关在审计完成后发表审计意见, 但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处理处罚不到位, 就会影响到后面的后续审计, 这样在审计公告中就仅仅反映出审计的一个结果, 社会公众就不会知道相关部门单位对查出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

(二) 改进对策及建议

1. 变革行政审计模式, 由合规性审计向绩效审计方向发展。

将政府处理财政资金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作为最基础的一个原则, 通过以是否高效地使用财政资金为目的来审计政府相关部门的资金运作情况。需要加强政府财政审计的事前与事中动态监控, 将预算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充分披露, 从而避免财政资源的非效率性漏损。将财政部门的预算绩效评价与审计部门的绩效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方式既可以实现两种绩效取向的预算资金管理模式的互补与协调, 又可以从制度上构建起来自于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两方面的高绩效政府体系。

2. 明确政府审计公告目标, 充分关注审计公告的社会影响。

在民主社会的前提下, 政府决策、政府绩效以及政府的财政资金如何开支就不是政府及其官员单独解决的事了, 让社会公众拥有知情权, 那么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审计机关把审计工作过程和审计结果撰写成的审计报告及时地传递给人民大众和相应政府管理机构。在向社会公众发布的同时要及时收集社会公众对公告的反应, 政府然后做出相应的调整, 把审计公告社会影响的好坏作为评判审计结果公告工作优劣的指标。

3. 构建科学的审计报告法律法规体系, 完善法律规范内容。

强化审计结果公告的硬约束, 让《审计法》对审计公告做出原则性规定, 为审计公告提供直接的法律保障, 如将《审计法》中“可以”公布的表述改为“应当”或者“必须”, 并增设专门条款, 明确审计公告的主体、内容及具体要求。审计结果必须公告, 如果不公告出来即为违法。并且建立完善审计公告准则, 按照《审计法》的要求, 对审计公告的指导思想、总体原则、程序、具体内容、责任及救济等进一步细化。

4. 完善审计问责制度, 加强审计问责。

针对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的问题, 注意落实并跟进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 将审计问责上升到法律层面, 完善审计法律问责制度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客体, 正确划分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加强审计机关的处理处罚权力, 将审计公告的目的落到实处。

5. 正确选择审计公告的题目和内容, 扩大审计结果公告的范围。

公布审计结果的目的在于威慑违法违规行为, 肯定守法守规行为, 向社会昭示审计监督职责履行情况。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 积极实施审计结果公告, 科学安排, 合理选择, 注重实效, 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另外, 还要对审计信息提供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由于社会公众不是专业人士, 而审计信息是专业信息, 这两者之间就有可能产生理解误差, 因此如何使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审计公告信息是审计公告制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欧阳华生.我国国家审计公告信息分析:2003~2006——解读我国财政违规资金特征.审计研究, 2007;3

[2].宋常, 周长信, 黄蕾.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研究——以我国省级审计机关2003~2009年审计结果公告信息为样本.当代财经, 2009;9

上一篇:方案性招标下一篇:各级各类人员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