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书读书报告

2024-05-17

人生一书读书报告(精选9篇)

人生一书读书报告 第1篇

《关于<人生>的读书报告》

无论是思考人生,感叹人生,还是质疑人生,人生无疑是一个古老而又富有哲理的话题。我们的人生是一张单程的火车票。生命从我们出生那天开始,它就像箭一样地射向远方,我们能够在自己手里把持住的就是我们此时此刻——这无比宝贵的生命。而在这仅有的唯一的生命历程中,是不是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呢?或许我们都会思考什么是有意义,是工作,娱乐,读书,还是其他?我想只要是我们心之所向,就都有意义。在今天的读书报告中,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是路遥的《人生》,众所周知的是路遥是陕西榆林人,我也来自陕西榆林,是作为同乡的本能的亲近,我对路遥的作品有所了解。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西榆林清涧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人生》等。其中《平凡的世界》,荣获茅盾文学奖。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文章中高加林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他很满足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这对于有知识,有文化,一心想进城发展的高加林来说是一种打击,他无可奈何,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她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爱上高加林这个文化人。高加林是刘巧珍的幸福,而刘巧珍并不是高加林的追求。当机遇再次降临到高加林身上时,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这是生活给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生活的召唤,理想的憧憬,使他干劲十足,深夜抢险救灾,不顾疲劳连夜改写报道,而报道他文章的正是他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一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与高加林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在一起时讨论的是时事政治,人生理想。而高加林与巧珍在一起时,谈论的是家长里短的乡村琐事,比如说他家的猪生了几个仔,死了几个,怎么死的,还剩了几个…… 高加林对此苦笑不得,在黄亚萍的知性、博学与巧珍的纯真、无知的强烈对比下,高加林心中的那杆天秤倾向于黄亚萍,而他最终也选择了黄亚萍。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内工作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当他背着铺盖卷,灰心丧气、满腹辛酸地回到家乡时。他本以为等待他的是冷漠、嘲笑、讽刺。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等待他的是乡亲们的宽容、理解、与支持。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我们一系列思考。

但是我想: 高加林还是高加林,虽然故事结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梦想不熄灭,此段经历会成为他最为宝贵的财富。人要有梦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劳,要敢于折腾,敢于寂寞。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我们该怎样留下自己的脚印呢?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思,都要严肃对待的问题。企业家马云说: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导演贾樟柯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这本书的价值可见一斑。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人死了就不能复生。而我们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对于生命有着本能的珍惜。关心、尊重和爱护病人的生命更是我们的最基本责任。我想大家都知道最近很火的一部剧《人民的民义》,不知道大家对剧中达康书记在懒政干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没有印象,我觉得无论是干部官员还是我们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要局限于不犯错、不出错,更要有所作为,做到真正为患者负责,在其位而谋其职。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投身于护理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句话:“一念之差,一技之差,与一命相系。”

人生一书读书报告 第2篇

今日,有幸聆听毕教授讲授读书的心得与想法,传承读书的美德,作为我们的领路人,照亮了前方黑暗的道路,真是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本次报告的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读书的意义

读书对于我们不同阶段的意义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于书籍的意义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可以将读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初始阶段—在我们刚刚接触到书籍的时候,是一种本能的行为,是消遣许乐的一种形式,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这些行为归为——饥不择食、杂乱、以及追求吸引我们的故事情节。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儿时的我们所追求的只是一个热闹,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欢而去看。然而,随着时间的增长,进入高中大学的我们,读书到达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我们从儿时单纯的喜欢变成了自觉、自主、有意识、有选择的读书。

在这一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阅读社会和人生

对于《西游记》的理解,我们有了自己更深一步的品读与理解,西游记告诉我们, 成功的法则主要有三:

1.能力

西游记展示给我们的是: 成功, 不仅需要手段, 而且还要不择手段。当然, 老君、如来、观音的手段太高, 不是我们一般人模仿得了的。不过,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我们还是可以学的。

你是精英, 就学孙悟空, 你是卖苦力的就学猪八戒, 既不是精英, 又不肯卖苦力, 你可以学沙和尚紧跟着有望成功的团队。

总之, 有什么长处, 使什么长处。

2.合作

成功需要合作。合作, 还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 一个叫互助, 一个叫勾结。其实是一样的, 请我们注意, 这些感性认识的词汇仅仅只是生动形象而已, 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唐僧靠徒弟保护,徒弟靠唐僧解脱,彼此扶持, 两不相谢。合作得以成功。

如来靠取经团队, 传经得以成功, 取经团队得如来封授得以成功。

成功是互利的, 现在的说法叫:双赢。

3.坚持

成功, 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 其中, 最为重要的一点, 就是坚持。

要做成任何一件事, 至少有个必要时间, 取经的必要时间是两三年, 那么, 无论如何在两三年之内是难于完成的。在成功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 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 两三年时间就够了, 那么, 有阻力呢? 有强大的阻力呢? 需要多长时间? 这就是不确定的了。

唐僧本打算三年完成的, 结果却用了14年, 这14年他一直坚持着, 其中的任意一个时候, 他只要一放弃, 就彻底的失败了。

二、在阅读中决定人生的去向

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我们不能只是过眼云烟,应该在阅读中不断的思考,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为毕业后能够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而努力奋斗,做好一切的理论知识的准备。

三、求知识做事业

当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自己在社会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此考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只有在理论知识充足的情况下,实践上才可能得到较大的提升。求知欲,无论我们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这是我们在读书中应该时刻保持的原则与目标。读书的三个不同的层次: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读书的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三种:

1、浏览

不是所有的书籍我们都是一字一句的去读,有的书我们可以大致的浏览,比如期刊报纸,我们完全可以只读文章的标题,达到一个博览群书的目的,以至于当走向工作岗位,书到用时方恨少。

2、泛读

人各有所志,人各有所长,长各有所取。我们可以通过泛读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以及对莫一职业的喜爱,相对于广泛培养,来考虑自己的人生取向。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是自己成为可负荷型人才,具有可塑性,打破了从一而终的形式。

古代社会的女子是不允许改嫁的,如果改嫁,社会的舆论则会认为不守妇道,但是现在则是婚姻自由,从古自今已经打破了从一而终的形式。

有的人从工作的那天起,即使自己对现在的工作不感兴趣,也不会改变,没有勇气打破从一而终的形式。

3、精读

精读是在自己西黄的基础上再对其慢慢的研究,不仅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做笔记,而且背诵其中的几段,达到精读的目的,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学友所用。

比如说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都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轨道。

四、如何读书

博——博的中文意思多,大,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努力的汲取多方面的知识,中国有一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

广——广通“博”虽然在含义上都有多,大的意思,但是也有一些差异,博,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汲取而获得知识,在博的基础上来增长自己的知识。专约——我们可想而知,“专”即专心,专一,“约”即约束自己,年少的我们必须有一定的约束力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积——积,让我们从表面的意思就是积累,如果我们像童话里小熊那样,吃一半,丢一半,我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不会剩下多少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仅应该不断地增加我们的知识面而且更应该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下来,让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才能应用的活灵活现,让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

行——“行”即“实践”,“天才等于一分智慧加九十九分汗水”,这句格言的含义是何等的深刻啊!

人生一书读书报告 第3篇

腐败,原意是指有机物的腐烂、变质。把这个词引申后,公共权利被滥用而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就称之为腐败。《镜鉴》收录的反面典型揭开一幕幕血色的腐败。血的代价是腐败分子付出的人生成本,人的一生是要算一算账的,用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反映一个人一生的财务状况,这个表的结构与会计上的资产负债表相似,表的左侧是人生不同时期的资产,右侧是人生在对应时期的负债和净资产,财务状况的变动,随着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堕落和懈怠,发生着数量上甚至是质量上的变化,在人生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腐败的贪念、私欲的冲动,可能会导致代表人生价值的净资产骤降、归零甚至成为负数。遵循会计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帮助贪官们算一算腐败人生的会计账。

核算腐败人生的会计原理之一: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的基本要求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权利寻租、贪污等腐败行为一经发生,当事人可能暂时获得经济利益上的好处,资产增加(虚增),与之对应的负债必然等额增加。对一个人来说,在偶然和必然之间,存在这样的逻辑关系,发生因腐败行为导致资产虚增的事实也许是偶然的,随之而来的负债增加却是必然的。复式记账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腐败人生的结算规则是“有借必有还”,欠下腐败的债务,迟早是要还的。

核算腐败人生的会计原理之二:会计等式:资产-负债=净资产

腐败行为产生的资产虚增和负债增长在数量上变化迥异。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资产增值不显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之对应的负债却与日俱增,增加的部分包括沉重的心理负担、担心腐败行为暴露的心理压力,以及案发后的刑事和民事处罚,等等。因此,这种负债是有息负债,当负债的增加大于资产的变动时,按照会计等式,两者之间的差额就要冲减代表人生价值的净资产。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一定要对人生的收益和成本试算平衡。

核算腐败人生的会计原理之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且资产损失一经发生不得转回

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中除了货币资金、固定资产等项资产之外,还有一种叫作无形资产的长期资产,无形资产项下至少核算与人生相关的八项资产,它们是事业、家庭、健康、友情、心情、自由、自尊、威信等。发生腐败行为,减值测试结果显示,这八项资产均要计提减值准备,甚至要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当腐败行为案发后,减值准备变成资产损失,按照会计核算原理的要求,相关资产损失一经发生不得转回。腐败行为不可逆,也没有后悔药。

核算腐败人生的会计原理之四:会计主体假定

在会计主体假设下,应当对自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核算中涉及的资产、负债的确认,收入的实现,费用的发生等,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收入,清清白白,阳光收入,费用,实实在在,据实发生,超出一个自然人主体范围的收入和费用、资产和负债,都不得纳入个人的资产负债表范围。明确会计主体的界限,就是要抵制侵占集体和个人经济利益的行为。期末盘点实物资产,该入账的,不少,不设立“小金库”;不该入账的,没有,做到两袖清风。

核算腐败人生的会计原理之五:腐败行为的会计差错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前期会计差错,属于非重要的会计差错可以在当期更正,但属于腐败一类的重要的“会计差错”,就要追溯调整,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错误。追溯重述调整的结果是,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复返,腐败的人生如同一枚树叶,坠落、枯萎、腐败,终点又回到起点,人生的过程之美、结果之美荡然无存,生命在追溯重述之后失去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核算腐败人生的会计原理之六:廉者要无风险收益,贪者求无收益风险

与企业经营的特点相似,人生的成长和进步,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贪污腐败获得个人私利的同时,资产增加的同时,负债也同时增加,导致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腐败行为导致资产负债率过高,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面临极大挑战,在一定条件下,将使人生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不要让人生进入破产程序,否则,悔之晚矣。腐败行为如同竹篮打水,终究是一场空。按照会计原理明确的风险法则,要无风险收益,不要无收益风险。

人生一书读书报告 第4篇

【关键词】三都县;驻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建设现状

1最需要的是干实事的干部

通过走访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确实存在资金和能干实事干部的短缺,“农村发展需要钱,可没有好干部,再多钱都会被挥霍掉。”通过网络等途径,我们不时看到部分农村干部贪污腐败的新闻。通过座谈了解个别村派性严重,村支书和村主任争权夺利关系不和,或搞小团体主义,严重影响班子团结;二是部分村干部素质偏低,思想保守,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少数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作风漂浮,群众意见较大……。它们严重影响了党群关系,使得很多村工作开展如一盘散沙。因此下派第一书记的工作是我县农村建设的关键。

2基础设施落后

在2016年5月全县第一书记培训班討论会上全县各镇的第一书记谈到经济建设时都提到了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包括道路建设、饮水问题、农业灌溉问题、办公设施陈旧、农村的规划性比较落后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山区村组,由于地势特殊,居民居住比较分散,对于山区的建设也缺乏整体规划,房屋修建、道路河道设施建设都缺乏长远的打算,建筑物排列无序,随意修建房屋,缺乏意识等等,严重的影响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滞后,农民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各种民主形式和实现途径被创新性地探索出来,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自身的权益也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但是,在新时期新情况下,我县目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仍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农村基层组织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性。目前我县一些农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能力不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思想僵化、志气退化、组织弱化倾向比较严重,致使党组织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二)农村部分党员素质偏低,积极性不高,甚至丑化党员形象使得基层党务工作和民主建设的开展遇到很多困难。

(三)人口流动使村民自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素质较高的村民的大量外流,严重地削弱了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一方面使村庄中可供民主选举的高素质的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减少直接导致村委会工作能力的下降;另一方面,留在村里的农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不懂民主的程序及意义,使得民主决策异化为少数村干部决策。

二、村“第一书记”开展工作遇到的困难

1内在问题

“第一书记”缺乏农村工作经验,难以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农村工作面广量大,直接与基层党员群众打交道,需要较高的政策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多数经济落后、村情复杂的村,要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不仅要有工作热情,还要有开展基层工作的能力和办法。由于受单位人员结构和干部配置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单位无法派出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干部,导致部分“第一书记”因农村工作经验不足,有时难以把握要领,推进工作有心无力,甚至好心办坏事。

2外部因素

首先,农村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困难重重。不少党员长期不交党费、不参加党组织生活,思想涣散,观念落后,对农村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其次,村工作计划需要真实性。县里要求的驻村工作计划时间太短,不能很好地摸清村情以有效地开展计划;再者,集体经济建设困难大,使得清除空壳村的的难度提高。主要是资金短缺、群众积极性不高、人员流动大、集体经济成果销路的保障困难等问题;最后,个别单位对该工作不够重视没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针对目前我县农村建设存在问题和工作开展遇到的困难,现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要提升境界,高度重视挂职工作。帮扶单位、帮扶村、挂职干部本人必须高度重视挂职工作,把组织部门的所有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以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帮扶工作;要把帮扶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述职述廉的重要考核内容,以此作为单位领导、挂职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让帮扶单位真心帮扶、用心帮扶,让挂职干部以挂职为荣,真正沉得下、驻得下、干得好,实现帮扶单位和帮扶村的双赢。

(二)要加强培训,提高挂职干部素质。挂职干部是连接单位和帮扶村的桥梁纽带,其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帮扶工作的成效。各级党校应当因地制宜,加大对挂职干部的培训力度,从开展挂职的意义、方式方法等各个方面对挂职干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挂职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为挂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育为人生》读书报告 第5篇

在知识更新日益剧烈的现代,重视人的再教育,终身教育,是面对新形势的有力举措,更是示范的榜眼,感召的力量。

当我拿到学校极力推荐的《教育为人生》时,看到作者是王开东老师,上网一搜点击率特别高,在京东畅销书上排名前茅。我想它的畅销一定有它的道理,学校的推荐一定也很有道理。所以我就以读小说读散文的感觉来读。慢慢地到了痴迷。看来读书态度决定一切呀!我像一个小学生似的端坐在桌前,听从他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肺腑之言,看着他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教育的窗。那些经典的事例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都在给我以启迪以思考。

《教育为人生》这本书是江苏省名师王开东20多年的从教心得及其对当前教育问题思考和探索的精华集萃。从“教师是什么”的职业追问,到“学生记得什么样的教育”的深刻反思;从“教育不会在恐惧中发生”的断言,到“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的呐喊;从“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的剖析,到“思想是可爱的洪水猛兽”的推崇,一直汇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全人之美,完整体现了其“教育为人生”的核心思想,以及要把人当作“人”来培养,把人培养成“人”,为“人”的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观。整本书犀利深刻,寻找问题独具慧眼,剖析问题一针见血,解决问题切中肯綮,是一本既有温度、深度、高度,又有知识、见识、胆识的教育随笔佳作。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王开东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一.“学生记得什么样的教育?”时常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一旦出了学校门就忘记老师了。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学生记得呢?

(一)和蔼可亲,像朋友一样走到学生中,和他们打成一片。

(二)对待好学生与差生一视同仁的老师。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不恶语,不讽刺差生。公平的对待优生和差生,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更关心,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三)谈吐幽默,教学形式活泼大方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总是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乐在其中。课堂效果不错。

(四)经常给予学生肯定的老师。任何人都不能生活在否定和非难之中,更何况是心灵脆弱的孩子们,肯定他们,让他们看到希望和笑脸,清楚自己的有点和潜力何在。作为老师,也请给孩子们一个“面子”。

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首先,孩子是敏感的,脆弱的,任何时候,孩子都需要鼓励,赏识教育永远是教师的第一选择。赏识很可能不仅仅是增加孩子的自信,更重要的是,增加孩子的安全感,没有安全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其次,教与学,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教学生学,甚至也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只是老师教学生自学。无论如何,学生的学不打折扣。面对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能够自学。

再次,面批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因为耳提面命,耳濡目染,及时问答,这就有了一个场效应。这个效应不仅有助于知识上直线传递,更有情感上的和谐碰撞,是最高明的教学相长。

最后,如果说,教师教学水平是师德,那么,老师发自内心真诚的爱更是师德。道理很简单,因为老师所教的知识未来会过时,会一钱不值,但老师传递给我们的那一份温情,却注定能够温暖我们,成为我们生命最深处的信仰,而这,才是不会被忘记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三.教育的作用有多大?王开东老师以陶行知的实验为例:1938年,在武汉大学的一次演讲之前,陶先生抱来一只老母鸡,那只老母鸡饿得头昏眼花,他在老母鸡面前撒了一些米,老母鸡不断挣扎,却死也不肯吃。然后,陶先生把老母鸡放下来。老母鸡走了几圈之后,就在教室的角落里找米吃了。欢快地啄着地板,声音沉闷而悠远。

圈养不如散养。强迫灌输,不如自由寻找。孩子唯有在幸福的、无忧无虑的不为恐惧和担忧困扰的情况下,才能持久保持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兴趣。作为教师,无非就是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呵护孩子探究世界的微妙的兴趣,而不是用所谓的师道尊严和权威人格来兜售自己的专业知识。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牢记: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灌输产生强制,强制产生压力,压力产生负担,爱因斯坦说得好:“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承担。

四.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我记得在我高三时候有许多同学都喜欢把自己的竞争对手贴在桌上。这种赤裸裸的竞争关系,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能会说,孩子们只是互相促进而已,他们会在竞争中合作。想想看,社会上那些你死我活的竞争,甚至买凶杀人,他们有没有做到合作中竞争?再问问自己,同一个教研组之内,有没有做到和谐竞争?这种竞争无疑会加重大部分同学的失败阴影,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影响,甚至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竞争是应试教育的怪胎。有多少风华正茂的学子,成了竞争中被淘汰的惨死鬼。每一年,每一届都有很多。而那些在竞争中春风得意的孩子们,会不会失去一种平民情怀,一种悲天悯人的底层意识?我觉得不适当的强调竞争,是一种双重的伤害。

五.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现代教育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独立思考的精神、优秀的品德和较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因为只有这些才是学生们将来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具备担当的勇气、付出的精神、创造的热情和智慧;就是要让他们懂得爱和关心,追求自由、平等和公正,学会宽容和与人为善;就是让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沉溺于凝固的现在;就是让他们具备诚实、守信的美德,而不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地做伪君子;就是让他们热爱劳动,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是让他们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就是让他们热爱劳动,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是让他们懂得知识是用来为人服务和创造美好未来的工具,而不是用来个人升官晋级的垫脚之物;就是让他们懂得荣誉是社会对一个人品质的鉴定,而不是某种用来捞取利益的“光环”。总之,就是要把孩子锤炼成为合格的公民,获得公民的权利和尊严,承担起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如此社会才能进步,民族才有前途。不能不说,我们现今的教育于此还是有问题的。

六.作为老师要做到宽容。多年来,我理解孩子,宽容对待孩子,我让他们慢一点,再慢一点,如果不会,我再继续教,直到他们会为止。我还会告诉孩子,就算他们永远不会,也没什么大不了,更不会下地狱。而且这地方不会,别的地方很可能就很会,东方不亮西方亮。

为什么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超级优秀呢?事实上也不大可能。很多学校都给老师创造学习机会,鼓励老师们专业发展,压担子、指路子、搭台子;但真正走上专业发展的老师不还是凤毛麟角?己所不能,勿施于人。一两的身教大于一吨的言传,自己甘于平庸,却告诉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拒绝平庸,超越自我,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我告诉我的孩子们,你们有选择优秀的权力,也有选择不优秀的权力。我不强求,也不逼迫。了解不想优秀的孩子所思所想,给他们指明新的方向;帮助希图优秀的孩子们增加能量,让他们独自上场。事实上,尽管我一直这样宣传,却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放弃优秀。但有了这样一个过程,就全然不同了。你理解他,给了他选择的自由,他是在价值澄清之后,勇敢地选择追求优秀的道路,那么,他就会自发努力,承担选择的责任。在这种选择中,他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而是一个有担当的公民。

为什么一定要理解和宽容呢?因为宽容,能够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而安全感则是教育能够发生最根本的保障。研究发现,金字塔不可能是奴隶建成的,只能是欢快的自由民才能建成,高压之下的奴隶、没有安全感的奴隶是绝对没有创造力的,学生也是。

王老师这本书稿的7个分辑,恰如把一个电影分成了7个大场,数十小幕。这本书也可以是王老师拍的一场电影,写王老师亲历故事的是其中最精彩的镜头,而直接议论教育与社会的,则是王老师这位总导演的解说,他为什么这么拍电影,他为什么要那样演讲,他怎样管理班级等等。镜头与解说也不一定就是分开的,解说就是弹幕,故事就是画面。这本书,当然可以是弹幕式的电影。转折时期的故事总是精彩的,王老师的大学生涯和最初的几年工作都是在90年代,.那是一个应试教育正疯狂而素质教育尚流于空谈的时代,那是一个网络尚不发达资讯尚不畅通、每个落后地区之优秀的人都感觉自己像一座孤岛的时代,那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相见恨晚者、一见如故且会秉烛夜谈者未必能轻易遇到对方的时代。处于那样一个时代,王老师写出了转折时代的个人之精彩。

当然,这本书不只是王老师对自己成长的故事记叙,还有更多的是王老师对教育领域诸问题的独到见解,或者是从某些现象出发,探讨教育,纵论社会。走一条路,王老师从1200米的路看到了1200米里的中国;看一期《超级演说家》电视节目,王老师不仅将鬼马书生的演说转述得十分精彩,让读者也不禁为其口才赞叹,却忽然一转——乐嘉竟然拒绝了鬼马书生!现场当然很精彩,乐嘉很会说话;但王老师的转述与分析,也一样不亚于这个节目的精彩。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才是一种写作的高明境界。

王老师将他的思维方法在很多文章中都展示了出来,所谓“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王老师的这本书,不仅是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如何思考、如何写作的过程。王老师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暗示了写作的重要性,讲到一位老师曾对他说,“你不要把学生看得那么重,自我的发展最重要。你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强大,你要写文章,通过写文章记录自己的生命,唯有你自己的成果才是真实的,它会永远记在你的名下,无论岁月流转,都将给你最大的安慰!”如此“阴险”,也如此真实,赤裸,毫无遮掩,引人深思。书稿中很多地方引用了鲁迅的话。而王老师记叙故乡与田园,也颇有“朝花夕拾”之隽永,文章虽也有粗野之“呐喊”,但却无无可奈何之“彷徨”。文章很少有长篇幅的段落,多紧凑段落,甚至独句成段,独词成段。若古龙任侠豪爽,不拘细节;若弹十面埋伏,鏦鏦铮铮,皆有金铁之声;有时又若“赴敌之兵,衔枚疾走”,虽无声中而感到思路倏忽而过,直取首级。

读王老师的文字,特别有一种熟悉感。这不是因为我也和王老师一样来自农村,这种熟悉感,绝对是能让大多数读者感受到的。读王老师的文章,也如沐春风。王老师在自况中如此评价自己,“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位普通的老师,一份平凡的职业,一份热烈的坚守,一个庄重的承诺:用心寻找春天和快乐,用爱编织秋天和自由。”这样的人与文,绝大多数人都会读出文的熟悉与人的亲近。

书里那些美好的文字,那些精美编制的句子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段落——读完,不忍释卷,还想去读更多的开东之文章。这是一本让人读来爱不释手的书。

《培根人生论》读书报告 第6篇

《培根人生论》是我近期度过的和思想政治课有一些联系的一本书了,本书也算是哲学范围内讨论。但《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论帝王》、《论贵族》等篇幅中则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人生论》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因而,我认为《培根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在《培根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确定论来准确描述的,但机遇确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为,一定要善于省时度势,看清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还有一种机遇是社会造成的,我国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没有很好的机遇可以利用。机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觉地出现的,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要机遇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不仅要尽可能的获取各种各样的广搏的知识,还要尽可能锻炼出很强的创新能力。我们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读书能力。“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之革新,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论革新》)。有些人非常刻苦,很爱学习,但是遇到新问题总是一筹莫展,这就是创新能力不足。第二,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第三,一旦出现机遇的时候,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抓住它。我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容国团所说的“人生能有几回搏!”就是很好的诠释。第四,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许多学生念书时成绩很好,但后来,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却一事无成。关键在于面对新出现的复杂局面时,能否发现机遇。

机遇难得,然而不可以创造机遇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创造机遇。其次,创造机遇要找那种适合自己,到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去。据介绍,美国人很喜欢换工作岗位,一生中大概要换四次。中国人恰好相反,惯性大,干一件事就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换工作岗位有什么好处呢?你不是一锤定终身,你可以多次换,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机会最大的地方和位置。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或者让那些属于自己机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有好多年轻人,为了短期利益和行为做假,考试作弊、说假话,就是不诚信,这样做的最终结果是害了自己。中国某个地方曾经一度是商业非常发达的地区,而现有却不然。原因很简单,也是缺乏诚信。第四,要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交流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那么你就具备了得到机遇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最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现问题,要很快调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以上是我对《培根人生论》部分章节的一点心得。望老师、同学指正。

2010微电子

张淄阳

人生一书读书报告 第7篇

什么叫快乐?快乐在汉语词典里有许多意思,可以是幸福快乐,也可以是感官上的快乐。我对快乐的理解就是心里最中央的地方感受到轻松和愉快,使你内心感到安宁。那怎么样才能使我们在现在高压的生活环境中保持快乐呢?读了《快乐人生7步骤》你就会知道。它就是一本滋润心灵的鸡汤的书。

《快乐人生7步骤》全书分3个部分,作者用100位快乐人士,21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七个通向终极快乐的法则,向我们诠释快乐的奥秘,让我们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让我很有感触,有一位护士因为滴了非处方的滴眼液导致了双目失明,她成了一个像34岁开始学走路的孩子,之后的几个月都躺在床上度过,她将自己像犯人似的囚禁起来,与世隔绝。别人进不来,自己也无法走出这个自己编织的牢笼。有一天,她发现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不是她要追求的生活质量,她不能今后的10年、20年都在这张床上虚度。她要重新做回她自己。后来她买了条导盲犬,渐渐的,在导盲犬的导向下她又开始感受到世界的精彩。最后她在一家医院里找到一份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她很开心,因为她可以帮助别人,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温暖。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既然我们无法改变事实,那就让我们欣然的接受它,换个角度去诠释,你会变得更快乐。就如玛雅•安杰洛说的:“如果你不喜欢某样东西,那就去改变它。如果你不能改变它,那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因为快乐掌握在你的手中。

说到这,让我想到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于丹说《论语》。《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她说了个佛像与台阶的故事,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我们简单就是快乐。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做同一样件事,你可以如此成功?想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压力。这样你又怎么会快乐呢?不要随便埋怨别人,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快乐屋顶就是活着要有目标,努力地朝你的目标去奋斗。

定势的思维是妨碍我们快乐的真正敌人,因为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不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可以看到真相,经受的痛苦也少些,人际关系肯定也处理的非常好。就像杰明·富兰克林虚心接受了朋友的意见,承认错误,戒躁戒躁,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杰出的外交官。所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可以让你的头脑快乐,无论世事如何,你都可以变得更快乐。

活法一书读书心得 第8篇

人类活着的好处、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许多人说活着的目的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名。其实这些都是过眼云烟,当岁月蹉跎,百年之后,这些又算什么呢?,一切都是过眼的云烟,虚幻得如浮云般。但是多少人为了他们殚精竭虑,也处心积虑,不顾一切争名夺利,到头来一场空。人们说:方向不对,永远无法到达彼岸。人要过得幸福,只有把活着的好处参透了,才会真正的感受生活的完美和心存感激之情。追逐钱名利之徒,犹如追日之夸父,安能追上。所谓欲壑难填,永无休止。当有天发觉自己已经太累的时候,可能虽有物质许多,但是否真的感受到快乐。提高心地,修炼灵魂。这八个字真是经典,人最大的快乐就是提高心地,即不断从每一天的生活中学到新的方法、哲学、思想、创新,不断的超越自己。灵魂,需要修炼,此刻虽然看不见,但是又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你,影响着你对客观世界的反应。身体某天会消逝,但灵魂却会永恒。没有灵魂的人,只是行尸走肉。一个有魅力和魄力的人,就是正因在灵魂深处有着金子般的气质,因此,修炼灵魂,亦是重中之重。

务必“极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到达了更高境界。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生,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必不可缺的。发奋、诚实、认真、正直…。严格遵守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度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正能量》一书读书心得 第9篇

——读《正能量》有感

五月天是读书天,坐拥万卷便是仙,若问人间福与祸,书中自有上上签。

——孔庆东

栀子花开,五月飘香。我校图书馆“读书活动月”如期而至。本次“读书活动月”活动中,有幸读完了《正能量》这本书,掩卷沉思,若有所悟。

作为一名大众心理学传播教授,理查德▪怀斯曼的这部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通过描述心理学界大量的实验,用轻松幽默的语言,颠覆了以往个体经验冲突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观点、态度和思维方式,深入浅出地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教给我们如何排除负面情绪,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自身内在的正能量。

自己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去做这些专家曾进行的各种实验,只能凭借他们的一些观点做些主观的不太负责的判断,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情绪、生活态度、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寻找根源,如何激发人的正能量,让人能健康快乐地面对生活、工作、人际交往等,我对其中的某些案例进行反思,结合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肤浅的认识,在这里,我想以粗浅的文字和个人的理解,联系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与大家分享我读这本书的所得所思。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当你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尝试解脱或改变破坏性的能量,当积极的能量被引爆时,你的人生也将会得到神奇的大转变。

快乐的能量

快乐是只有自己能创造的一种状态,快乐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处于现代大学生这一队伍中,我深知这一群体的生活,不少人正处于徘徊、迷茫、甚至堕落的状态,他们幸福感低并不能归罪于大学这一抽象的大环境,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很多人只是在追求表面上的享受,游戏k歌、酒场饭局、谈情说爱、虚度光阴不亦乐乎,然而却都不是真正的快乐,从高中牢笼般的日子中解脱后,大学新生以释放多年的压迫感而不顾一切虚度,早早立下的目标便抛之脑后。腐化的大学生活一定阻碍大学生的幸福指数,致使大学生活充斥着浮躁、喧哗、失望、孤独。

然而,如何才能创造快乐呢——“如果你想拥有一种品质,那就表现得你像是拥有了这个品质一样。”人们通过有意识的操纵自己的行为,获得某种积极的“正能量”的积聚,从而获得正面的情绪。面对着纷繁错乱的光电声色,有效地释放压力,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高雅的生活情趣,才能为创造快乐奠定最初的基础。参加学生组织办的比赛和户外拓展、参与举办各类晚会编排精彩节目、投身公益事业关爱贫困儿童、和知心好友促膝长谈或静坐图书馆等,这些有益身心的活动,强健体魄,丰富生活,能让大学生在快乐中生活,在生活中创造快乐。当代大学生应该坚信:快乐是可以被创造的。

爱的吸引能量

“表现”原理能解释以下现象:当人们深陷爱河,他们会把沮丧的心理信号错误地理解为爱情的证据。因此,他们越是被拒绝,就越是依恋那些得不到的恋人,从而激发出相互吸引的正能量。

这里只是举例性的将“爱”理解为男女之间的爱情,大家不妨将“爱”广义地理解。于是可以得出结论:当人们无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他们会变得沮丧、生气,一定程度激发人的正能量。

我觉得,所谓广义上的爱,就是对任何事物都产生热情,然而发至内心的爱。由此说来,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便是爱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以及涉及到的一切。大学里,每一个个体都会包含于不止一个的圈子中,寝室、班级、学生会、社团,不同的圈子定义着不同的身份,但毋庸置疑都可以表现出对身处圈子的爱,一种无私的大爱。当一个人对大环境表现出爱时,就会无形之中收获爱,即被爱。试验已经证实:情绪可以在人群中像传染病一样传播,人们会感染周围人的情绪,很少一部分人的爱,能像催化剂一样使整个大环境都充满爱、充满正能量。

由此看来,一个人的大爱可以感染周围人的大爱,周围人的大爱可以吸引大环境的大爱,最后激发正能量,凝聚集体,从而营造了一个适合大学生生活、发展的平台。解开心灵的奥秘,释放大爱,提升吸引力,大学生的幸福生活来的也是如此简单!

对抗抑郁的能量

现代流行病学指出,每二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感到抑郁。虽没有找到具体的大学生抑郁有关数据,但我猜测大学生群体一定为这样的数据做出了“贡献”。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感到绝望,不愿起床,避免与他人接触,厌食或暴饮暴食,难以集中精力以及失眠。大部分的医生、心理学家、精神治疗师都认为要治疗抑郁症,首先要改变人们脑中所想。

想象一下,你参加了一场考试,并且分数很低。一般来说,你会对此做出怎样的解释?有人会说他们没有复习好,有人会说他们那天不在状态或者说那天运气不好。当抑郁者遭遇不幸事件时,他们的解释往往是对自己的责怪,暗示自己未来也会失败,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反,那些不抑郁的人会尽量避免自己的弱点,对未来充满期待,并且尽量不影响自己生活的其他方面。可见,心理与行为上的选择,有一种强大的吸引力,能将你与正能量联结起来。

作为大学生,如何让心理上与行为上积极影响情绪呢? 抑郁的人往往纠结于生命中那些不是很顺利的事情。所以首先,如果你想要记住生命中那些最美好的时光,让你的大脑充分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日子吧,这样你所发出的感觉和能量,才会是正面的。其次,花点时间在你的脸上做出一个快乐的表情。将嘴角尽量上扬,并保持这个笑容。专家发现当人们面部表情快乐时,他们会更多地回忆起积极的事情。

请相信,对于对抗抑郁能量,心理与行为的调节比医学药物治疗效果好的多。当你真的试图摆脱糟糕的情绪时,不妨试一试,回忆一下美好的画面,给自己一个微笑,也许,它真的能带来强大无比的正能量。

用正能量打造自我

每个人的心理都潜藏着巨大的正能量,一旦正确使用这种能量,就足够成就精彩的生活。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最具有活力的群体,更应该学会用正能量打造全新的自己。

正能量的人,会对生活乐观,他们知道生活本来就悲喜交加,所以已经学会坦然面对。当快乐来临时,会尽情享受,当烦扰来袭时,就理性解决。他们相信改变的力量,确实无法改变时,就坦然接受。他们相信人生路上的坎坷也是一种风景,值得留念和珍惜。

正能量的人,坚定自己的信念,拥有人生的目标,知道自己的所需并为之不断努力。他们欢迎变化也制造进步。当困难来临时,他们不嫌麻烦或贪图安逸,他们知道山丘后面会有道更美丽的风景。当心灵疲倦时,他们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心,让心灵重获能量。

正能量的人,拥有大智慧,他们分得清世界的黑白曲直,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跑偏也不会随波逐流。他们不会扭曲事物的本质,不会夸大事情的不利面。他们知道世界运作的原理,明白人人都有优点和弱点,也知道如何去克服人性的弱点和发挥人性的优点。

正能量的人,善于搭建人脉圈,和某些人打交道,能让你感觉“活着真好”,因为,他身上带有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感染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觉。把正能量带给别人也是一件多自己来说美好的事。

让更多的正能量积聚在心中,心灵深处便会充满前行的渴望;带着正能量向成功奔进,勇敢的人才无所畏惧。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累累,许多事情让我们身陷困惑、争执和消极能量之中,学习倦怠,生活消极,并波及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因此降低了生命质量。在当今时代的压力和社会浮躁的大环境下,我们更是如此。

上一篇:幼儿园新学期家长会总结下一篇:山水田园类课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