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2024-06-27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精选15篇)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1篇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进入大班了,很多孩子还不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最明显的例子:“老师说我今天表现怎么样。”而孩子很少能这样说:“我觉得我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对自己的评价孩子都以来于教师的评价。

本学期我们将培养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让孩子成为自信、主动、大方的性格呢?

1、为了培养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我们设置了一个“每周比一比”的栏目,我们将评出“纪律好”、“卫生好”、“学习好”、“礼貌好”宝宝,每周进行一项内容的评比,老师和幼儿共同商量评价标准,幼儿每天天对照标准,自价或幼儿互评,基本通过的可以敲一个五角星,一个星期得到3个的可以得一个小红花,得到5个的可以得到一朵大红花,一个月4项评比都得到大红花的,发一张奖状。通过这个方式让幼儿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

2、鼓励幼儿,让幼儿觉得“我行”。当幼儿遇到某些困难时.老师引导并鼓励幼儿:“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解决的,想想办法吧!”当幼儿解决了困难时,教师要及时适当地给予表扬,使幼儿产生一种成功感。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每天留出一段时间让幼儿展现自己的能力,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让一些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表演。每个星期可提供1次~2次机会与其他班的老师和幼儿一起沟通。

4、家长的密切配合。教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如建议家长在家里来了客人时,乘机鼓励孩子与客人交流。并学做小主人招待客人,这样能促使孩子变得大方、自信。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2篇

父母在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上都会产生偏颇,有的父母很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起自己的孩子就会眉飞色舞,把孩子的缺点能说成优点;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总看得不太顺眼,提起自己的孩子就免不了一顿数落。

华夏爱婴育儿专家指出,孩子年幼阶段,自我评价的能力比较低,而这种评价又主要以成人的评价为主要依据,因此成人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心理、行为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所以,家长应该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孩子。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一切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因此不要由于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的不尽人意而把孩子定性为不可救药。比如,孩子生性大胆,出门在外时总是爱惹是生非,常常欺负小朋友,父母在听到一次次告状后不宜对孩子说:“我看你是天不怕地不怕了,不打你,你就不学好了啊!”这样评价孩子,是给孩子下了一个结论,只会使孩子朝着你指定的“永远都不会改好”的方向发展。

父母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时,既要肯定孩子的有点,也应该指出孩子的不足,使还izzai努力发扬自己的优点的同时克服自己的缺点。比如,孩子自己很会玩自己的玩具,但是在玩完之后总是不喜欢自己整理自己的玩具,这时父母就可以对他的会玩进行一番肯定,称赞他是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好孩子,而另一方面也要指出他不爱收拾玩具是不对的,并且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来收拾玩具。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能学会自己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越是表现不如意的孩子越是希望得到成人的鼓励与赞美。父母应该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对此表现出热忱,做出好评,激励孩子上进,引导孩子以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做父母的一定要“善用鼓励”,对孩子进行正面暗示,使孩子朝着父母希望的目标去表现和发展。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家长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适宜进行横向比较,如果把自己孩子的长处与别人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容易比出孩子的骄气;如果拿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则会容易比出孩子的自卑,而且孩子也很不喜欢听到这些有损他们自尊心的话:“某某某就比你聪明能干。”“你什么都比别人差!”“你看看某某某多好,哪像你这么笨啊!”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3篇

关键词:学习习惯,小学教育,做作业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现行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指出要改变原来注重知识传授的方式,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如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就成为关键。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常常能听到父母们的抱怨:老师如果我们不在家盯着,孩子根本回家不做作业。老师,我们在身边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也三心二意,常常做一会儿玩一会儿。孩子完成作业时敷衍了事,错误百出。老师,我们打也打了,还是没什么效果,真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家长们很多问题抛出来,不禁让我深思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独立作业习惯。

一、在教学中,查找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病”因

1.在 语文教学中 ,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可能有知识缺陷,完成作业感到困难。

2.在 语文教学中 ,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可能是缺乏意志力,无法坚持独立完成作业。

3.在语文教学中 ,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可能是孩子缺乏责任感。

4.在 语文教学中 ,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可能是教师没有树立威信。

5.在 语文教学中 ,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可能是家长不负责任。

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原因很多,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把“病”治好。所以,老师要多关心学生,充分了解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二、对症下药,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作业

1.因材施教 ,分层布置作业 ,让孩子轻松完成作业

一个班级五十多个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甚至差异是非常大的。一份作业布置下去,有的孩子轻轻松松就完成了;有的同学花再多时间也找不出答案。教师常常抱怨:为什么我们总是陷在“补差”的泥潭中,我们的空余时间都去了哪儿? 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孩子的能力分层布置作业。把给孩子的作业分成基础题、巩固题、提高题等。不同学生给自己一个定位,然后完成不同作业量。虽然每个孩子完成的任务不同,但是他们都朝“完成作业”这个目标努力,这样完成作业的希望就大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孩子来说,渐渐也会对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有了信心,甚至想尝试更有难度的作业时间长了,与其他孩子的差距就会缩短。

2.在 完成作业中 ,让孩子有时间概念 ,有完成作业的自我意识

很多孩子完成作业时常常会三心二意, 尤其突出的是写会儿作业就玩弄会儿自己的文具,常常把文具当做玩具,完成作业的时间很长。针对这一情况,我看到教室的墙上有一个钟表,就问学生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虽然孩子们对于时间的概念还不是很强,但大致能知道。问题一出,大概可以分成三种情况,有的时间很短,有的时间正常,有的需要很长时间。当学生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时,我就给孩子们一个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星星,这样很多孩子就能及时完成作业,虽然有的时间很长,但只要是在自己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我就给予表扬。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发现孩子们几乎都可以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个别孩子没能达到要求, 对于这些孩子我一个个地单独找来,针对孩子们好强的心理教育,你在哪些方面哪些方面比那些孩子强,为什么完成作业时就比不过他们? 其实你也可以的。一年级的孩子还是比较喜欢比赛的,所以下一次作业中看到了他的进步,只要有进步就及时表扬,这样孩子才会有努力的动力。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鼓励,孩子们渐渐有了独立完成作业的自我意识。

3.有责任感地独立完成作业

让孩子有责任感地独立完成作业, 很多孩子把完成作业当成老师和爸妈的责任,只要老师、家长没有提醒,就变成了孩子没有完成作业的借口。教育是要讲究方法的,我先让小组长做小老师,明确告诉他们老师的要求,如果组员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就发给学生订正,趁机告诉这些孩子:瞧,小组长多厉害,就像小老师一样,可以帮助老师批改作业,你们也可以的。接着让学生两两交换校对作业,指出对方哪些地方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没有达到要求的进行修改。当同学们做得非常好时,我进行表扬。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要求:看,你们给其他小朋友检查作业时那么细心认真,真是个合格的小老师。那为什么不做自己的小老师,让自己的作业使老师满意呢? 以后,孩子们每次完成作业,都会自己检查一遍,这样基本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孩子们作业质量变高后,我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们,你们看,你们修改过的地方变得不再那么平整漂亮,为什么一次性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分几次完成呢? 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作业本变得不整洁。最棒的小朋友是一次性就能把作业写到老师觉得满意的。这样的要求一提出,孩子们变得更积极了,渐渐懂得完成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越来越有责任感。

4.树 立教师威信 ,说一不二

教师要树立学生威信, 让学生知道老师说的话是必须完成的。学生拖拉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有的老师提醒一次就算了,有的老师虽然会严厉地批评,却没让学生及时补上,让学生觉得:其实,不完成作业也是不要紧的。一个学生这样,另一个学生就会照着学,这样一个变两个,两个变四个……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把老师说的话放在眼里,老师的威信就会渐渐失去。所以,没能完成作业的,一定要在当天完成,一旦隔夜,拖拉就会越来越严重。

5.找 家长配合 ,双管齐下

及时寻找家长的配合,在家校路路通上发送布置的作业,让家长及时知道孩子的作业。通过校讯通,让家长明白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可以树立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可以给家长发一些关于养成独立作业习惯的好处,更让家长明白按时完成作业对孩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老师双管齐下,共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使其养成良好的独立作业习惯。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争”与“让” 第4篇

有这样两个场景,幼儿园里,当一个女孩的玩具被男孩子抢走时,她竟然挥起巴掌给男孩来了一个耳光。老师询问女孩为何打小朋友,女孩振振有词地说:“我妈妈说了,谁要欺负我,就让我打他,可不能吃亏。”

幼儿园里举行运动会,小羽妈妈带她参加比赛,休息时间,小羽看见地上的正方体很喜欢,便把小手撑在上面,高兴地玩着。这时过来一个小男孩,要抢这个玩具,小羽立刻让开了。小羽总是这么谦让,从来不和小朋友争,哪怕是非常喜欢的东西她都会让给别人。妈妈很着急,面对她喜欢的东西,她怎么都不为自己争取呢?

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实在是不讨人喜欢,但是那些过分谦让的孩子事事都只知道退、忍甚至表现懦弱,却也更让家长们着急。

其实强与弱,都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性格,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如何调整好这个“度”,让孩子做一个既不霸道欺人,也不隐忍退让的豁达孩子。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适度的“争”与“让”,不仅懂得如何对别人“让”,也要学会向他人“争”,表达自己的想法,满足自己的心愿。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正确、健康的分享互动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出让和占有。正确的“争”与“让”包含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第二,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基础上,孩子能够理解对方的需求;第三,找到解决方案,并达成共赢。

在一个健康的互动过程中,孩子是不以压抑自我需求为代价的,他和伙伴“争”的是自我意愿被充分尊重。然后,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愿意去满足对方所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让”出自己的利益,达到共赢的目标。整个过程中,争与让都是发自内心的。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忍让、赌气性质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的几招让你教会孩子正确的“争”与“让”,不妨试一下。

让孩子自然流露和表达他内心的感受

当孩子还是一个心智和感觉系统都不成熟的小家伙的时候,没有什么比让他体会自身的内在感受和真实的情感流露更可贵的经验了。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多让他和外界环境接触,让他在与外界的人和事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流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也是他心理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争抢玩具时,别告诉他该做什么,看看他自己会怎么做。在他自己做的过程中,他的个性,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会简单地倾泻出来。此时,玩具本身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内心的表达。

启发孩子思考判断,自己该不该谦让

还可以和孩子讨论,是否该谦让,为什么该?为什么不该?启发孩子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标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维往往还是“自我中心”的,大多数时候都无法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这个时候,如果成人用外在的压力来强求孩子去谦让别人,则很可能违背他们本身的意愿。如果这种意愿经常被压制,则他们就可能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长大成人之后行为方式也可能相对退缩,不敢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可以创造交往条件让他们逐步体验到人际之间互惠互利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他们的谦让行为,当他们无意中做出谦让行为时,可以赞许,可以鼓励,但绝不可强迫或引诱!

鼓励孩子在环境中寻找规则

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鼓励他们在游戏和环境中寻找规则。比如,在游乐场玩耍时,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机会。可以鼓励他们排队,轮到自己玩时就没有必要谦让。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要借助于严格的规则。比如,在小便、喝水时,教育幼儿能排好队等待,不能蜂拥而上;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要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这些看似简单的道理,但一些幼儿却很难做到,这样的训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谦让心。

教育孩子遇事要协商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不可避免,但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要教育和引导孩子用协商的方法解决。如在为某个玩具争抢时,可让孩子采取轮流玩的形式或“石头剪刀布”定输赢的形式玩;在玩沙过程中,为了工具争执时,可引导孩子合作完成作品等等。

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长往往有太多的担心,害怕孩子吃亏,害怕孩子犯错误,所以忍不住要在一边不停地帮孩子做决定,给孩子过多的指点。实际上,担心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当你越担心一种可怕的状况出现的时候,你就会有意无意中强调它的存在,你担心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自在的生命,都有他独特的生命能量,独特的生命轨迹,我们应该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好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把大人的担心投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历练,变得坚强豁达、宽容大度。

让孩子正确地对待输赢 第5篇

这天,小朋友把自己喜爱的`扑克、棋子带回幼儿园,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玩。但是,接二连三出现的情景却让我头疼:莹莹赢了,大声欢呼;俊俊输了大叫:“我不玩了!”苏唯黑着脸,把棋子一撒,嘴里还嘀咕着骂人;相比之下,有些孩子则很有风度,慧欣说:“我们重新再玩吧。”静远说:“我下次不会输给你!”

我对不服输的苏唯说:“苏唯,愿不愿意跟我下棋?”他想了一下说:“好啊!”第一盘,我让他占上风,他高兴得哈哈大笑。第二盘、第三盘,他输了,脸色开始转变,手一推,弄得满桌都是棋子。其他小朋友围了过来,我刚想开口,他们已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苏唯输棋了。”“还输了几次呢。”“输了不可以这样发脾气。”“多动脑筋,下次一定会赢的。”“刚才苏唯也赢了老师一次啊。”“对啊,谁都不会总输,也不会总赢的。”……我发现,苏唯居然没有大声抗议,静静地听着,然后看着我,对我说:“老师,我们再来一盘吧!”

我很高兴,通过这盘棋,苏唯发生了变化。可见,和孩子做游戏并不只是单纯地玩,也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游戏中,孩子容易受成人态度的影响。比如在下棋的时候,很多家长一味迁就孩子,为了讨他高兴而故意让他赢,这只能造成孩子盲目自信,无法接受将来的失败。只有让孩子正确地对待输赢,才能使孩子更加乐观向上,勇敢地面对挫折。

生活的历炼_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6篇

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一般可通过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的自我评价,一种是间接的自我评价。

1.直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是认识自己的自然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其次,是同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取得的不同成绩相比较,以发现自己的长项,确定奋斗目标。美国华尔街股神沃伦·巴菲特原想成为音乐家,也曾在大学学习音乐专业,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长处不在这里,于是便毅然转到股票投资方面的学习中去了。

2.间接的自我评价

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误。当局者迷,那么就不妨用与他人相比较的方法及用自己在不同领域中取得的不同成果相比较的方法鉴别一下。多数人在自我评价问题上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喜欢幻想,把个人的境遇、发展、前途画得绚烂多彩;另一方面又常常低估自己的才智和工作能力,自我评价常常是过谦的,甚至是比较自卑的。有的人可能不辨音律,但却有着高超的组织才能;有的人也许不解数字之谜,但却心灵手巧,长工艺;有的人可能不好琴棋书画,但酷爱自然,精于园艺;有的人或许记不住许多外语单词,但有一副动人的歌喉,擅长文艺。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帮助我们确定正确的奋斗方向的前提。在实践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要突破一定的思维定势,要使思维方法尽可能地全面些、辩证些、灵活些。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7篇

第1课时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编写:王美忠 审核:罗佳佳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做到既不高估也不低估自己。

2、知道每个人都有潜能,只有发挥潜能才能不断进步。

3、掌握一些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有效方法。

二、课堂预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

1、怎样才是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2、只有成绩好的人才有潜能,这个说法对吗?一个人为什么要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

3、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有哪些?

(二)预习检测

1、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要,既不要,也不要。

2、有的人口才好,有的人计算能力强,有的人跑得快:这说明每个人都存在。

3、小明从同桌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他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等。

三、课堂教学

(一)构建知识体系 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认识和发现自身潜能,让自己充分发展

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有效方法

(二)课堂练习

【判断题】

1、小红每次考试都第一,她觉得自己太完美了。小红这样想是正确的。()

2、不管成绩好坏,每个人都存在多方面的潜能。()

3、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把握未来。()

4、盲目崇拜明星,容易让我们沾染上明星们不良嗜好。所以,中学生不应该把

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

5、要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选择题】

1、我们可以通过下列途径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①通过自己的观察②绝对自信,不听别人的批评与劝告③与他人比较④经常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讨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③④

2、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关键是()

A、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B、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C、贵有自知之明D、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

3、“人们也许了解宇宙,但从来不了解自己,自我比任何星球更遥远。”这句名

言说明()

A、发展自己很重 B、悦纳自己很重要C、认识自己很重要 D、完善自己很重要

4、询问别人对自己的印象,这是通过来认识自己。()

A、尝试法B、反省法C、测试法D、反馈法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告诉我们()

A、周围的人都比我强

B、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我的老师,我应该向他学习

C、我们应善于向别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D、每个人至少有三个好老师

6、通过他人了解自己是认识自我的途径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别人的意见听不听无关紧要B、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C、对别人的意见要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略D、我们还小,只能听别人的【分析说明题】

1、小军成绩不好,他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他这样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吗?为什么?你能告诉他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吗?

四、课后拓展训练

1、古人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

(1)请你谈谈这句话中蕴含着什么道理?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8篇

音乐课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 接触的时间也就只有义务教育的九年时间, 然而音乐对于每个人来说也许能伴着他度过一生, 在他无聊的时候用音乐打发时间, 在最烦闷的时候用音乐解开心结, 在最开心时用音乐抒发快乐, 在最压抑的时刻用音乐排解苦闷。作为一名音乐老师, 该给学生的绝不只是一首歌, 一段音乐史, 而是要让学生懂得体会音乐, 感受音乐, 通过音乐敞开心灵的窗扉。

上好一节音乐课并不容易, 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会学生唱一首歌不是件难事, 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音乐的方法, 让他们喜欢音乐, 理解音乐, 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学会快乐地学习音乐呢?

一定能生慧、静纳百川——学会静听音乐感知优美旋律

在音乐教学中, 无论是歌唱课还是欣赏课, 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注重以音乐为本, 从音响出发, 以听为中心。只要在教学中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 发展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一定能够不断提高。因此, 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定能生慧、静纳百川。为了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们“倾听”的习惯, 我尝试在音乐课中加入不同方法, 比如让孩子们和录音机比赛, 录音机的声音越大说明他们讲话声就越大, 而录音机的声音小了说明他们说话的声音也小了。我还让他们在听音乐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的强与弱, 开始的时候让孩子们边听边注意老师的手势, 渐渐地, 孩子们可以自己感受, 自己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高低强弱。在这过程中, 他们体会到聆听音乐带来的快乐, 也学会了分辨音乐情绪。在刚开始的几节课里, 常规教育围绕一个中心词“噪”进行。孩子们都说“噪”音使人耳朵难受, 心烦, 我就顺便教他们认识“噪”字 (看看有四个口, 很多张嘴巴在说话) , “啊——”孩子们张大了嘴巴、睁大了眼睛, 笑了, 也深深地记住了, 谁都不愿成为使人厌烦的人, 每次上课时我都把“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 每节课都来提醒他们, 慢慢地, 孩子们也很配合安静下来。除此之外, 每次在聆听歌曲前, 我总会给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欣赏, 去思考, 思维的中心都围绕着音乐进行, 这样聆听的专注度就提高了很多。逐渐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孩子们甚至在后来的聆听中自己就会找问题来思考和了解。

二身临其境、全情投入——利用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艺术来创设愉快情境

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使其全情投入其中, 让他们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跨进小学的特点, 我选择让他们认识并了解音乐书上三个憨态可掬的音乐娃娃来开始第一课。首先我说:“小朋友们, 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三位可爱的新朋友, 他们躲在我们的教室里呢, 让我们排好队出发, 找找他们吧!”在欢快的《玩具兵进行曲》中, 孩子们开心地在我的带领下围绕教室走了一圈。很快, 孩子们就发现了音乐教室里的音乐娃娃, 我请孩子们仔细观察音乐娃娃, 不一会儿, 他们就认识了可爱的唱唱, 听听和动动, 了解了音乐娃娃在音乐课上的作用, 并十分高兴地模仿起音乐娃娃。在接下来的音乐游戏《拉勾勾》的歌曲中结交了新朋友。当下一次音乐课程开始时, 我看到孩子们仰着一张张笑脸, 有的还亲热地拉着我的手, 开心地说:“老师, 你又来给我们上音乐课了……”也有小朋友急切地问我:“老师, 今天是哪个音乐娃娃来啊?”“老师, 我喜欢上音乐课。”刹那间, 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欣喜。学生有了主动、积极、愉快的情绪来参与学习, 我心里有种欣喜, 上完这堂音乐课, 我感到很欣慰, 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孩子们的眼中, 音乐教师是“愉快”的代名词, 因此, 我们必须利用肢体动作语言, 辅以面部表情, 营造一种自由的、宽松的、美好的情境, 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亲其师, 信其道——创造愉快的师生关系

具有激励性人格 (热情、热心、幽默和可信任) 是有效教师的特征之一。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 只有让学生喜欢你, 认可你, 学生才会更喜欢你的课, 才会上好课。教师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 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中, 有了感情基础, 就会在自觉不自觉中去看、去听、去想, 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成功感, 这种情绪体验能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反之则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或对抗行为。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应多用肯定取代否定, 以激励取代批评。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情感,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创设了这样一种关系和基础, 音乐的学习也会变得快乐而简单, 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

家长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 第9篇

关键词:家长;爱孩子;探析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09)04-085-001

我们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体会到,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不适当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以适当的爱,以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父母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要知道,幼儿也是有意识、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是有自然规律、有阶段性的,父母应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天赋差别的基础上,尽力引导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其实,孩子对各种爱好的选择并没有太强烈的功利性,他们一般只是希望能通过选择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认同。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大人能同意他的选择,就是尊重他,从而产生一种孩子特有的成功感和满足感。作为父母,要努力地营造民主的氛围,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也是培养孩子民主意识的第一步。从小在受尊重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民主意识的人,做起事情来才会不偏听偏信,不独断独行,才更容易体谅和包容人。

曾经有这么一个鲜明的例子:前天下午放学的时候耽误了一点时间,来到琴房,孩子们早已经到了,几个人挤在一起正议论着什么,我就有点着急的说:“在于什么?”孩子们马上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欣欣来到我面前指着书的背面说:“由老师,我们是不是把这些书学完就会死的?”我吃了一惊,顺口说:“这是谁告诉你的?”欣欣指着小杰说:“是小杰告诉我说我们学习完了,就要死了。”我当时问小杰这些是谁说的,他说:“是我妈妈说我要把这些书全部学完。”我把小杰叫到身边轻声的问:“为什么会说死呢?”只见孩子委屈地说:“我要学完钢琴还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可我想学画画和珠心算。”孩子眼泪都快流出了。我心疼地说:“不会的,我们学习完了不会死的,我们在学本领,将来长大还要做许多许多的事情呢。你昨天不是还给老师说,你在家里有妈妈买的美工书,还和妈妈一起做的吗?怎么会想到死呢,要知道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活过来了,我们要珍惜生命。”事后我就在想,现在有的家长为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出来,连孩子的成长规律都不尊重。让孩子从小就有压抑感,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这可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二、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爱

连动物都会疼爱自己的宝贝,我们人类就更不用说了。但是要给予孩子适当的爱,恐怕能够做到的就不是很多了。有的因为给孩子太多的爱,使得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责任感不强。一些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是在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的。我班上有一个孩子,也许是奶奶带的原因,连鞋子都不愿意去穿,一直等着老师帮忙。一次放学时,这孩子自己取书包,让柜子门碰了一下,但并没有什么伤。第二天家长就来幼儿园,指责老师没帮孩子拿一下书包。我想要是孩子连书包都不会拿,这孩子还会干什么?

还有的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家长一定满足孩子,导致孩子闹“小脾气”,养成了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习惯。我们最常见到的事,早上去幼儿园时,如果孩子要干什么(买早餐或带玩具等),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到幼儿园一定是会闹情绪的。此外,有时候某个孩子犯错误了,老师对他批评引导,他就不停地大哭或根本不理会你。

三、要注意幼儿的“两面性”

教育专家越来越强调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换句话说就是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问题。这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对于一些乖孩子,家长却在每周的家园联系册上念叨着自己的孩子在家如何的调皮,如何的不听话;还经常听到家长抱怨孩子在家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却不知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抢着吃、争着吃。为什么出现这种“两面性”呢?我认为,一方面是家园教育脱钩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造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转到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打工族携带家人一起来到城里,使得我们幼儿园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由于父母都比较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带孩子,孩子也就自然在家随便玩。家长们要么对孩子了解不够,要么是娇宠孩子。有些孩子真的是“掉进蜜罐里了”:在家里有爸爸妈妈宠着,爷爷奶奶疼着,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使孩子养成了娇纵撒泼、不听父母的话、只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的毛病。这种幼儿在外面则表现为不肯说话,不合群。

如何让孩子学会鼓励自己 第10篇

一: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

孩子如果学会了积极的自我暗示,就会调动全身心的各种潜能,朝着既定方向前进。当孩子在奋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学会暗示:“我可以做到。”当孩子参加长跑时,可以让孩子暗暗对自己说:“坚持,胜利就在前面。”

积极暗示会增强孩

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态也会随之平稳,也就更容易成功了。

周新还有两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可在最近的模拟考试中,她的成绩很不理想,老师也说她升入重点高中的希望很渺茫。她回家后闷闷不乐,将自己的成绩和老师的话都告诉了妈妈。

妈妈尽管很担心,可是还是面带笑容地说:“没事,你的成绩上普通高中是没问题的。再说现在离中考还有2个月,一切都是有可能的。”妈妈让周新每天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能行,我相信自己。”周新将妈妈的话记下了。

慢慢地,妈妈发现周新有了新的变化,她脸上又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她的学习成绩也不断地提高。

当孩子参加有挑战性的活动时,父母要让孩子学会在心里暗暗地鼓励自己:我可以战胜困难。在这样的积极暗示下,孩子会变得坚强和勇敢,也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了。

父母还要教给孩子如何自我暗示,比如要用积极的正面话语:“我一定要成功。”“我没问题的。”不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孩子才不会产生 “我做不到”的潜意识。父母一定不要让孩子忽略潜意识的作用。孩子学会积极、正确的暗示,就会自觉抵制那些消极的坏的影响,最终达到目标和理想。

二:父母要给孩子选择一个好榜样

孩子在生活中和学习上有了自己的榜样之后,会模仿他们的言行,朝着他们的榜样努力,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激励自己,给自己加油打气。

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身边比较熟悉的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也可以选择在孩子比较感兴趣的领域里有突出贡献的人作为他们的榜样。在为孩子选择榜样时,父母要注意说话的口气和态度,不要对孩子有任何的嘲讽和挖苦。

三:父母要做到经常激励孩子

孩子的不断进步有很多原因,但是家庭教育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快速地成长。聪明的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会变得更加聪明,愚笨的孩子会在父母的鼓励下,变得不再愚笨。

激励孩子并不是单纯地靠物质奖励,更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激励。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父母的“孩子,你真棒,妈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远比给孩子买多少新衣服,给孩子多少钱更加让孩子受益。

秦辉患有先天性腿部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因为这个问题,伙伴们经常嘲笑他,他也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但是坚强的妈妈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对孩子有丝毫的失望,相反,她用尽很多办法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每天早上醒来,妈妈都会到秦辉的房间,对孩子说:“孩子,新的一天开始了,要有新的收获哦。”最初秦辉对自己很没信心,可是妈妈说这句话的次数多了,他就觉得自己如果不努力,就对不起妈妈的良苦用心,于是,每天他都对自己说加油,用好成绩去证明自己。

在妈妈的鼓励下,秦辉的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再也没有同学对他投去鄙夷的目光了。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也许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这却可以唤起孩子的良好情感体验。孩子会将父母的鼓励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不断督促自己进步。

父母要学会悦纳自己的孩子,赏识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这样孩子才会在父母的赏识中肯定自己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四:引导孩子学会鼓励自己

父母要告诉孩子,求人不如求己,没有人有义务和责任一直给予你鼓励和支持,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激励,这样孩子在没有外人鼓励的前提下,也可以获得大的进步。

在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一书里面,首次揭示出六个自我激励的“黄金“步骤:

(1)你要在心里确定你希望拥有的财富数字——泛泛地说“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要求的财富具体数额;

(2)确确实实地决定,你将会付出什么努力与多少代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钱——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这回事的;

(3)规定一个固定的日期,一定要在这日期之前把你要求的钱赚到手——没有时间表,你的船永远不会“泊岸”;

(4)拟定一个实现你理想的可行性计划,并马上进行。你要习惯“行动”,不能够再耽于“空想”;

(5)将以上四点清楚地定下——不可以单靠记忆,一定要白纸黑字;

(6)不妨每天两次,大声朗诵你写下的计划的内容。一次在晚上就寝之前,另一次在早上起床之后--当你朗诵的时候,你必看到、感觉到和深信,你已经拥

有这些钱!

爱迪生曾写信给拿破仑·希尔:“我感谢您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去完成‘成功学’,这是一个很健全的哲学,追随您学习的人,将会获得很大的效益。”

这是一个经济学中的步骤,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也有重要的意义,父母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利用到对孩子的教育当中,让孩子读懂这个黄金步骤,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步骤,从而

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指导孩子确定自己的目标

目标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会决定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劲头。善于自我激励的孩子,一定是有明确目标的孩子。只有在目标的引导下,孩子才会为之进行自我激励,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查理·派迪小时候在一次赛车比赛中得了第二名,他非常兴奋地跑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他对妈妈说他得到了第二名,总共有5个人参加了比赛。

妈妈看了他一眼,说道:“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吗?在我看来,其实你输了,你输给了第一名。别人能跑第一名,为什么你就跑不了啊?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查理·派迪的脑海里,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称霸赛车界,成为运动史上赢得奖牌最多的赛车选手。

正是在自我激励下,查理·派迪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取得卓越的成就。

孩子通常自己会设定一个目标,但由于年龄的限制,目标会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设定一个目标。即使孩子的目标很幼稚,也不要对其进行挖苦讽刺,而是鼓励孩子说出来,然后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朝着目标前进。

刘俊很喜欢打乒乓球,可是他的技术很一般,为此他对自己很失望,妈妈经常见他在打球的时候摇头,然后就会收起球拍,妈妈从他的动作中发现他的情绪变化,想到为他制定目标的方法,来帮助他学会自我激励。

妈妈首先让他确立同学中几个打球打得比较好的同学,将他们作为孩子的学习和竞争的对象,刘俊观看了几次他们的打球,还向他们取经。

刘俊可以看得出他们有些看不起自己,正是这样,刘俊暗自鼓励自己一定要争气,苦练乒乓球,后来终于可以超越他们了。

这时候,妈妈又向他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让他学习市里打乒乓球比较优秀的孩子,刘俊在妈妈的指导下,确立了向这些孩子学习的目标,不断地鼓励自己,最终在市里的乒乓球赛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 第11篇

在一节健康活动《表情的变化》中,我让小朋友分辨了四种不同的表情:开心、生气、伤心、害怕或忧虑,并尝试让他们体验和表达不同表情,最终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做一个开心娃娃。

通过图片模仿表情,感知不同的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孩子们模仿的不亦乐乎,互相嘻嘻哈哈的笑着,紧接着进入了正题,在环环相扣的提问中,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表情背后的故事,如:“你什么时候开心过?”“你什么时候会有生气或忧虑的表情?”A:“妈妈带我到南风广场玩的时候我很开心。”

B:“妈妈给我买一件新衣服时,我很开心。”

C:“那天,我和爸爸出门,我想玩蹦蹦床,爸爸不让我玩,我就伤心地哭了。”

D:“有一次,我和奶奶去超市逛,过了一会,发现奶奶不见了我很着急,也很害怕,所以哭了。”

当活动进行到这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看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心理需求和想法,当他们的这种想法不能实现时,就会以生气或伤心的哭泣来发泄,这并不是这节活动的本意,能让他们通过交流和讨论,了解一些自我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学会找到解决的办法才是至关重要的。

师:“如果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怎么办?总不能老师不开心或生气吧?”

幼A:我会告诉给老师。

幼B:给小伙伴说一说。

幼C:画出来。

幼D:跟爸爸妈妈再好好说一说。

幼E:如果找不到家人了,赶快请旁边的叔叔阿姨帮忙。看来孩子们还是有办法的,已经找到了如何做一个开心娃娃的秘密,于是活动结束后我便在家园联系栏里布置了这样一个栏目“我的心情”,每天来园进入活动室前,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记录,如果很开心就在笑脸下面打一个“√”,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和表达,画完后还要跟爸爸妈妈或老师说说为什么这样记录。一方面便于家长直接直接了解孩子心理动态,另一方面便于老师进行个别交流和指导。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孩子们来园哭闹的现象减少了,从家长的口中得知孩子们也越来越懂事了。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12篇

教育笔记: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上午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在练习跳绳,可没过一会儿就见几个小男孩纷纷跑去草坪里的旗杆的水泥台上围在一起低头在捣鼓什么,任凭我在这旁喊破了嗓子也没人理。于是我好奇的走了过去。只见康康用一根小棍在使劲的抠着水泥地的缝隙。旁边的几个人则在一边观察指挥:“往左一点,往后一点,使劲„„”我忙问:“你们在干嘛?”“老师,慧慧的小发夹不小心掉到缝里面去了。”康康边忙活边回答我。“哦,我来帮助你们吧。”说着我准备上前帮忙。“不用啦老师,我能行。”他连忙阻止我的行动。

看到他的举动,想想以前班里只要出现一丁点儿得事情,孩子们都是求助依赖于老师,我们的一手包也让他们很少操心或者从来不操心,以至于在遇到事情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而今天孩子们拒绝我的帮助,主动学会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于是我停止了帮助站在一旁观看,看他们到底是怎样将小发夹取出的。只见康康单腿跪在水泥台上,左手拿着勉强能伸进石头缝里的小棍在缝隙了拨来拨去,但是小发夹始终没有出来。此时的浩浩说了:“康康你的这根小棍太粗了,你要找根细一点的小棍,用两个手指捏住,把手也伸进去。”话音刚落旁边的小朋友迅速捡来一根比较细的柳树枝递了过来,可是小棍依旧能来回碰到小发夹却无法将它取出。这时旁边的梦涵说了:“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找一盆水往里一泼,发夹就会顺着水出来的„„”话还没说完浩浩马上反驳说:“不行,如果倒上水会让里面更湿,会黏住发夹的。”“老师,怎么办?妈妈昨天晚上都批评我了,让我今天带回家。”此时的慧慧略带哭腔的向我求救。“慧慧你别着急,我们想想办法肯定能行的。”康康边不停的用小棍继续拨着发夹边安慰着。

看着康康从容的样子,我似乎感觉到了孩子突然之间的长大了,不再是那个动不动就爱哭鼻子找老师寻求帮助的小家伙了,而是学会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正在此时,只见他兴奋地高举着小发夹喊着“杨老师,看我把它抠出来了。”“噢,是吗?快告诉我你是怎样做到的?”我高兴的问。“就是把柳枝的顶头折出一个小钩套住小发夹,然后慢慢向外拉,同时另一个手伸出两个手指在它刚露头的时候快速的捏住,这样就拽出来。”康康很有成就感的向我解释。

让孩子学会快乐地分享 第13篇

那天,与我关系甚好的牛阿姨来家里做客,小家伙就把洗好的荔枝端了出来,还一个劲地请牛阿姨品尝。盛情难却的牛阿姨便拿起荔枝往嘴边送,谁料女儿的态度来了180°大转弯,不悦赤裸裸地写在了脸上,还扭头跑回了自己的小屋。这下,弄得牛阿姨十分尴尬,吃也不是,放下也不是。那一刻,我的心简直被狠狠地抽了一下:一直以来,女儿对待客人总是分外亲热,谁料这都是做给大家看的表面文章啊!

送走了牛阿姨,我的心还是难以平静。想起刚才难堪的一幕,真想给女儿个“下马威”。可转念一想,面对幼稚的孩子,“猛攻”还是不如“智取”。于是,我便抑制住内心的不忿,故作轻松地跟女儿聊起天来。“妞妞,凡是来咱们家里的客人,都夸你既大方又懂事,而今天是怎么了?”“那……那……,那谁知道牛阿姨真吃啊!”女儿顺口接着说。这下,我终于找到了症结的所在。

孩子为什么仅能做到“虚伪的分享”呢?答案是多方面的,其一我们成人不经意的客套,让孩子尝到了“表面分享”的甜头;其二作为家里独苗苗的女儿一向以自我为中心,极大缺失与他人共享的意识。

面对五岁的孩子,很多时候讲道理是微乎其微的,那就让她亲自体验一下其中的滋味吧。一场我事先导演好的“心灵拯救”大戏开始了。阳阳表姐拿着三本非常好看的绘本来到我家里,进门就炫耀起来。女儿更是乐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地翻看着。“怎么,很喜欢吧!既然喜欢,你就拿去看吧!”女儿刚要抱起绘本,阳阳就按照我的吩咐“变脸了”:“不行不行,我还没看呢!刚才啊,是逗你玩呢!”说着,阳阳表姐紧紧地搂着绘本。如我所料,女儿“哇”地一声痛哭起来。

这时,我一边擦拭女儿脸上的泪水,一边轻轻地说:“伤心了吧!心里一定在埋怨表姐吧!”委屈的女儿连连点头。我继续说道:“不过啊,今天上午的你和表姐犯了同样的错误,喜欢的东西要与大家共同分享,怎能在关键时刻变卦呢?”听了这番话,女儿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哭声慢慢停止,低垂着头,一动也不动。

稍停片刻,满脸泪痕的女儿仰着天真的小脸,喃喃地说:“妈妈,我明白了,我以后也要和大家一起快乐地分享!”随即,女儿一溜烟跑进自己的房间,拿出心爱的小电脑和表姐一起玩。自然,对那些绘本也你一言我一语地朗读起来了。

从此以后,“让我们一起玩吧”、“这个就是送给你的”诸如此类的话语成了女儿不假思索的“嘴边话”,而且她也格外兴奋,甚至陶醉在团结互助的共享之中。而我也由衷地庆幸,及时为女儿弥补上了人生的必修课—“快乐分享”,让孩子从小就充分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好境界。

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 第14篇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天生的,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父母需要给孩子机会锻炼自我管理能力,从小事做起。

【亲子现场】

案例1:

小米明年就要上高中了,可是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她都是个让妈妈很担心的孩子。到现在,小米都没有洗过一次衣服,学习计划、作业检查一般也都是妈妈代劳。妈妈觉得孩子必须要学会自我管理,这样才能适应高中生活。

因此,妈妈刻意将生活中的小事交给小米自己完成,她让孩子自己洗衣服、叠衣服,在学习上,妈妈也不再插手,目的就是为了使孩子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的好习惯。最初,小米是无法做到管理自己的,但妈妈给她讲清了其中的要害关系以及今后她将面对的生活,小米意识到了管理自己的重要性。在妈妈的帮助下,上高中之前,小米慢慢学会了自我管理,对此,妈妈很欣慰。

案例2:

李惠的爸爸常年在外地出差,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妈妈身上。妈妈一直认为对孩子有所亏欠,因此对李惠关爱备至。

从小时候起,妈妈就宠着李惠,帮她穿衣服、洗刷,吃饭都是把碗端到她的面前,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妈妈的宠爱,变得很任性,只要妈妈不按照她的意思做,她就会哭闹不停,一点儿也不知道控制自己的脾气。

李惠上学了,她让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头疼。大家一起吃香蕉的时候,她竟然不知道香蕉是要剥皮之后才吃的;别的同学不小心碰着她了,她就会哇哇大哭,让老师束手无策。此外,李惠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比其他同学要差。

妈妈了解到李惠在学校的表现之后,开始反思自己对她的教育方式了。

【专家剖析】

自理能力是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的前提和基础,是孩子学会照顾自己衣食住行的必备能力,这会帮助孩子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真正独立的人。

一份调查问卷显示,98%的父母担忧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这已经成为父母的心病。但是这个心病大多数是由父母自己制造的。

父母常在爱的名义下,为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处理好一切困难。有的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事事依赖父母;还有的孩子,内心已经萌发了自己照顾自己的意识,却苦于父母的压抑,无法施行,而因此产生逆反心理。孩子小时候,父母剥夺孩子的自理权利,等孩子大些了,却抱怨孩子懒、不会自理,这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足够了,这是教育的误区。读书固然重要,但是孩子总要进入社会,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代替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热爱劳动的美德。因此,父母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会认识到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可是孩子的社会经验少,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在自我管理方面会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也随之提高。

孩子如果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会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还可以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养成独立的优秀品质,所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方法一: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有了明确的意识,孩子才会自觉遵循,把自己的需要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像对待吃饭睡觉那样,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二战中和二战后,都是世界的风云人物,他的愿望是从政、做首相,为此,他进行了长期的准备。他曾担任《晨邮报》的记者,到南非战场采访,并且积极写作,靠撰写文章赢得名声,参与上流社会的社交,结识权贵,发表演讲,树立政治威望„„他凭借自己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并且付诸实践,等待时机,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我管理是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行动的意识,自觉地管理自己,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最大。方法二: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

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的形成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然后在实践中孩子才会慢慢掌握。父母可以为孩子介绍自己或成功人士的自我管理的经验,让孩子学习和效仿,帮助孩子探索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新方法。下面是3种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

系统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此方法是将孩子的成长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去研究、设计和管理,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进行分析,使孩子的成长更加符合教育和成长的规律。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影响孩子的发展。向孩子解释系统的自我管理方法,遇事就可以多进行逻辑推理,找出最佳方案,少走弯路。

行为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行为直观地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受孩子思想的支配而表现在外面,人们评价孩子也往往通过他的行为,从行为进行评估和纠正,可以帮助父母把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消灭于萌芽状态,帮助孩子实现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预见未来的自我管理方法。预见未来的自我管理,是源于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基础上的科学预见,帮助孩子预见某种决定或行为的后果,能够大大提高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使孩子的人生获得主动权。

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孩子就会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父母要让孩子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管理自己。

方法三: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父母在生活中总是为孩子包办代替,这会使孩子形成“只要我不愿意做的事情,父母就会帮我去做”的意识。因此,父母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在信心的鼓舞下,孩子会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王辉小时候,妈妈总是会为他做好很多事情。他想自己试着穿衣服,妈妈不同意;他想自己吃饭,妈妈硬要喂他。王辉。觉得自己可以做好生活中的这些小事,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欣喜于孩子的想法,于是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他第一次穿衣服时,竟然将扣子系错了,妈妈看到很想笑,但是她觉得这是孩子的第一次,于是好好地表扬了他一番,见到熟人就跟别人夸奖一下:王辉会自己穿衣服了。王辉听到夸奖以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热情更高了。

明年他就要上幼儿园了,妈妈对他一点也不担心,她相信孩子自己会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能否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是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管理,那么,就很难相信他会在其他方面更好地管理自己。

只要孩子可以做的,父母就不要代办。衣服脏了,教给孩子如何去洗;孩子的房间乱了,教给他自己去整理,父母可以在小事中逐渐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很不成熟,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总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偶尔会大喜大悲,偶尔会焦躁不安,而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孩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就不会这样,他们会合理把握自己的情绪,知道应该如何控制和释放自己的情绪。

父母可以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协议,比如当孩子因为父母不给他买某件东西而大哭大闹时,可以用事先约定好的语言或目光暗示孩子,孩子看到后,就会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用文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有个小男孩脾气很暴躁,有一天,爸爸给了他一袋子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和他人吵架时,就在家里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以后的几天,他稍微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每天钉的钉子也变少了,并且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并不难。

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对他说:“以后只要你一天没有发脾气,就可以拔下一颗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钉子都拔光了。他高兴地带爸爸来到篱笆边,爸爸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会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就好像是在他人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你的朋友是你宝贵的财产,所以不要去伤害他们。”

父母只有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逐步纠正发火、骂人、说脏话等不良习惯。孩子在说脏话的时候,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已经成为习惯了,所以改正起来很困难。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以宽容的心态来原谅他人的过失。

同时,父母还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宣泄方式,如:鼓励孩子把不开心的事情告诉父母或是其他人,以缓解内心的不快,还要教孩子不要轻易流露出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来暗示自己。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乐观、幽默的性格,以此来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方法五: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就要教给孩子在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在学校里应该注意的常识,比如要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文具,怎样使用文具,并且要教孩子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教具等。

每天一回到家,姜菲就打开电视,看完电视再去做作业,常常做作业到很晚,这天,姜菲做作业都到十点了,还没有做完。

妈妈觉得这样下去,会严重影响她的身体和学习,于是为她制定了严格的规定,她先看电视,后做作业,就以减少她的零花钱为惩罚。在严格的规定下,姜菲自觉地克制自己,回家后先认真做作业,然后再看电视,有时候作业多了就不看电视了。姜菲慢慢地学会了管理自己的学习。

父母要给孩子学习的自由,不要代替孩子做作业或是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父母那样做,孩子就会认为那是父母的工作,自己就不会检查作业了,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学习、自检作业,锻炼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教育方法 第15篇

令人庆幸的是,歹徒最终并未得逞!因为女童在被掳时不停地挣扎哭闹,所发出的声音引起了街坊的注意,歹徒大概是害怕被抓,丢下女童跑了。事后,女童的家长后怕不已,立马报了警。据悉,目前该为非作歹之徒已被抓获(为警察叔叔的效率点赞)。

身为人母,对有关孩子的新闻事件总是特别敏感,更何况这是经官方确认了的、昨晚6点多发生在隔壁镇的真事。这个视频,我反复观看多次,每看一次,心内的惧怕便加深一层,对那个胆大包天、丧尽天良的歹徒的恨也加深了一层!然而在惧怕和痛恨之余,我更多的是担忧:现今歹徒如此猖獗,父母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同时还要灌输相关的防范意识给孩子!

要怎样做才能把相关的防范意识灌输给才刚满四岁的孩子?给他讲,宝宝,虽然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是却有很多抢小孩的坏蛋,所以你千万不要一个人去外面玩?

这样的说教有用吗?他能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吗?我不禁沉吟。

吃过晚饭后例行散步半小时,看着蹦蹦跳跳走在前面的孩子,我又想起了这个视频,突然灵机一动,不如这样做!

我把孩子叫到身边,对他说:来来来,宝宝,妈妈给你看个视频。孩子听说有视频看,马上跑了过来。我点开视频和他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提醒他:宝宝,你看那门外边躲着个人哦!

孩子没说话,只是十分认真的看着视频。

我又提醒:你看躲在门口的那个人,是不是有点像喜欢抓小羊羔的大灰狼?

孩子想了想,满脸严肃地说:是。

我:这个大灰狼躲在门后偷偷观察,店内是不是只有小姐姐一个人在玩。

孩子:哦。

我:啊,店里真的只有小姐姐一个人哦,你说她有没有危险?

孩子:有危险。

我:看看看,现在大灰狼开始抓姐姐了。

孩子没吭声,表情十分严肃。

我继续提醒他:

你看看这个小姐姐在做什么?

哦,她在不停的扭动身子呢!

哦,她抓住门把手了!

唉,大灰狼的力气太大了,小姐姐的力气不够大,她被大灰狼拽走了。

视频随即结束。孩子面带惊恐。我连忙安抚他:宝宝别害怕,大灰狼并没有抱走小姐姐。

孩子立刻惊喜地问我:是吗?

我用十分坚定的口气对他说:是的!因为呀,小姐姐被大灰狼抱住时不停的大声哭喊,爸爸妈妈,快来救我!大坏蛋要抓走我啦!她的哭喊声被周围的大人听到了,他们都跑来看。大灰狼见了,怕围上来的大人越来越多跑不掉,只好把小姐姐扔在地上跑了。

一边说,我又一边翻出那名歹徒被羁押的图片给孩子看。看到狼狈地蹲在地上的大灰狼,孩子的神情终于回复了正常,并且向我要求再重看一次。我自然是答应了他的要求,在陪他看的同时,还提醒他注意小女孩和歹徒的动作。

孩子看了又看,连看5次才把手机交给我。收好手机,我问他:宝宝,你说小孩子单独留在大灰狼能来的地方安不安全?

孩子:不安全,要跟爸爸妈妈在一起。

我:那要是以后带你外出玩,要不要跟紧爸爸妈妈?

孩子:要。

我:那你要是万一不小心被大灰狼抓到了怎么办?

孩子:那我就大声叫救命,叫爸爸妈妈。

我暗自欢喜,目的已经初步实现。何不趁热打铁,让他懂得更多一些?想到这,我便又问:那除了哭喊之外,你还会怎样做?

孩子想了想后说:我要拉住门把手。

我连忙对他竖起大拇指说:对,要尽力拉住门把手,如果没有门把手,就尽量抓住其它不会动的东西,比如树干啊、栏杆啊。

孩子一听来了劲,大声地说:对,我要抱住栏杆不动!

看到他可爱的小样,我不禁乐了:哈哈哈,宝宝这样做很棒!宝宝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孩子得到表扬很开心,可惜想了想,他没再给出新答案。我只好教他:如果被大灰狼抓住了,我们还可以用力扭动身子,把大灰狼累坏。见他不是很理解,我又心生一计:宝宝,要不然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当小绵羊,我当大灰狼来抓你。

孩子马上说:好啊。话刚落音,就撒腿跑了起来。

我见势也马上去追,一边追还一边说:哪里逃!然后大步向前把他搂抱在怀。小家伙在怀中果然拼命的挣扎起来,害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箍住。

大概是因为我深得太认真,孩子嘴巴一撇,正要张嘴就哭。我心呼不妙:糟了,他以为我秒变大灰狼了!连忙松开手对他说:宝宝,这是在做游戏,你看,妈妈为了抓住你这只大力气的小绵羊,累得汗都流出来了。

小家伙对此十分有兴趣,我们玩了一次又一次,玩到第三次时我提出抗议:不行,我不要老是做坏蛋,现在换你做大灰狼,我做小绵羊。

孩子马上开心地变身大灰狼,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我这只史上最肥大的小绵羊也就只好装出小可怜的模样,拼命地“奔跑”,最后还不得不在他的“魔爪”下用力挣扎。角色互换后我们又玩了几次,我问他,如果大灰狼现在来抓你,该怎么做?他说,要逃跑,要叫救命,还要挣扎。见目的基本达到了,我便以时间不早为由带着孩子打道回府……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是家庭的幸福和希望所在,他们的安全时刻牢牢牵系着父母的心。我想,没有哪个父母能接受孩子有任何闪失。既然如此,身为父母,我们就应该及早在孩子心里灌输一些安全防范意识,尽量利用孩子善于观察模仿的天分,让他们通过实例,亲身去体验和感悟,而不是用说教的形式。

就此结束吧!家长朋友,这是我利用突发的危险事件,给孩子灌输自我保护意识的做法,写出来是希望大家帮忙看看这样做是否恰当,欢迎大家拍砖并提出宝贵的建议!

最后,我也要提醒家长朋友们,现在社会上的坏人太多,总有那么一些阴暗狠毒的眼睛在偷偷地窥视着我们天真柔弱的孩子,大家在为生计奔忙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了孩子的安全哦!

上一篇: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下一篇:愚公移山文言文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