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自己-话题作文

2024-09-21

找自己-话题作文(精选8篇)

找自己-话题作文 第1篇

我喜欢篮球,灵魂告诉我:投篮是我命中注定的使命,鞋底与地面的一次次摩擦,为的是得到更好位置,我用汗水谱写热血乐章。

历经几个春秋的我发现:树在大地上扎根,鸟儿在碧天里翱翔,鱼儿在水底畅游都是用心在寻找自己的位置,都是生命来演绎自己的历程。

十年前的我,是个无知的孩子,在天真无邪里度过漫长的季节,在父母的呵护下,高举“为所欲为”的旗帜,高唱“世界我最大”的赞歌。寻找着那种被爱的感觉,也寻找着“我之最的位置”。

三年前的我,是一个懵懂而又桀骜不逊的少年。锁在象牙塔里的人不知道在缤纷的雨季寻到自己的乐趣。我却与之不同,充满激情的我开始寻找生活的乐趣,沾染了社会低层的“恶习”。那时的我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出轨。老师的苦口婆心,我却觉得他们是如此的虚伪,为此,我常与之唱反调。我寻找到了自己所谓的位置,但那些寻到的位置却让我沉迷,也让我后悔,在人生的旅途中也成了抹不去的遗憾。

而如今,是个快要成人的我。在生活中添了几分烦恼,也在热血沸腾中夹杂着几分稳重。是的,人越长大烦恼就越多,往往是在刺激中释放出自己的本性。我渴望阳光,因为那时的我可以将汗水洒向球场;我渴望细雨,因为那时我可以像麦迪一样单手抓住篮球在同伴的面前炫耀。我更渴望雨后的太阳,因为那时的我才是真的我,由无知莽撞逐步成熟稳重的我。

当萧瑟的秋风送来冬天的惆怅,当大雁带走夏天的喜悦,当我步入高中的门槛,我在苦苦地寻找自己位置。这些命运仿佛已注定的事,虽往往令我徘徊,但更坚定了我的确信。而如今,我知道,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大雁飞走了,明年依旧回来……世界万物都在因果循环,谁也不会少了谁。

我也不会,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曾踏过的足印,在每段回忆前加一个标题,看着标题会心一笑。你看,迷迷茫茫的我,可以变得更清晰,更透彻。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实践,我意识到:生活竟是如此缤纷。

找自己-话题作文 第2篇

因此,找一把属于自己的尺子丈量生活,我们会发现其实幸福就在自己身边。

找一把属于自己的尺子,也就是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衡量幸福的标准。还记得那个在江边独自垂钓的庄子吗?面对荣华富贵,面对这些别人眼中所谓的的“幸福”,他做的仅仅是超脱,明月清泉在怀,富贵相位离身,他宁愿做一只曳尾于泥潭的龟,独自追求自己的幸福。庄子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尺子——自由自在、拥抱自然,他认为只有自在,才会幸福,于是他像一只大鹏展翅追寻自己的天空。倘若庄子用别人的尺子——荣华富贵去丈量自己的幸福,他还会感到幸福吗?

因为每个人生来不同,因此衡量幸福的标准也就不尽相同。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尺子丈量人生,完全没有必要为别人的态度所左右,完全没有必要使自己的幸福与否取决于别人的尺度。好比姚明在NBA打球,他感到幸福,那我们应该因为不能在NBA打球而感到沮丧吗?显然不是。因为我自己的尺子是:打球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因此我感到很高兴。找到属于自己的尺子,生活中便会少很多烦恼,多几分微笑。

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尺子呢?这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是雄鹰就应该搏击长空,在风雨中翱翔;是麻雀也可以自由自在,于枝桠间寻找自己的快乐。总之关键是这把尺要适合自己,不要像土拨鼠太太那样渴望自己的丈夫像鹰一样翱翔蓝天,用别人的尺子来丈量自己的幸福。

作文用材从自己身上找 第3篇

(一) 这是使作文回归生活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 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的确, 学生生活就是一座原始金矿, 而习作应是经过矿厂提炼的产品。应该让学生的习作走入生活, 写生活的喜怒哀乐, 写生活的酸甜苦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 离开生活, 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 这是促进学生认识自我的需要

日常生活平常无奇, 每天如此, 毫无变化, 学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而从未去回顾、深思这样的生活。然而, 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课题, 才值得关注和思考。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特别有趣的事、有疑问的事及其它留在心上的事运用到作文中, 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使学生正确认识、展现自我, 树立信心, 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从而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作用。所以, 应引导学生通过写自己, 自主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产生认识、表达的需求。

(三) 这是响应高考作文呼唤真情的需要

“大话题”作文在初期的确呈现过一片繁荣, 但后来在“大话题”的外衣下, “伪化”现象严重:文化的盲从、矫情的流行、模式的泛滥, 大有“新八股”的趋势, 考生写的文章不见自我的性情, 只见“话题”的符号。高考作文命题提倡表达的自然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真情性。这是一种“以我手写我心”的生活化写作理念, “我手”侧重表达, “我心”侧重内容。如2008年的上海卷、天津卷、全国卷Ⅲ、重庆卷等作文就体现了写作的生活属性, 尊重了考生的生命体验, 利于考生弯下腰、俯下身地关注自我、关注生活, 进而关注社会, 写出自然从容的文字, 写出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感悟。这对于以往流行的“大话题”作文是一次及时的矫正。

(四) 这是顺应高考作文注重个性、注重人生体验和感悟的需要

2008年各省高考作文命题, 如湖南卷“韩愈诗句感悟意境哲理”、福建卷“三个人买饮料”、上海卷“他们”、辽宁卷“对青少年价值观调查材料”、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等等这些作文命题在200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自我”观照的回归, 凸显了当前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由以前倾向于思辨性、社会性转而关注生活体验、尊重个体感悟, 并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表达对广义的社会历史现象的理性思考。

有不少运用自身材料的作文过于关注自我, 其品位还停留在幼稚的童话和一味的牢骚呻吟阶段。下面结合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 谈谈从自身找材料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 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材料典型, 有代表性, 可以以小胜多, 以一当十, 增强表达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积累自身材料, 并对零碎的、散漫的生活矛盾进行整理, 想象加工, 使材料变得集中、典型、具有普遍意义。如山东优作《等不及那一天》:

……而我的房间似乎只是为了那一幅日历作背景。

六月份已被我粗暴地划去了四天, 后面跟着的三个用红笔标注的日期是那么的刺眼。为这刺眼的红, 我紧张过, 焦虑过, 时时刻刻伏案, 无时无刻不想象———好几次, 似乎自己都已然坐进了考场, 心于是提到了嗓子眼, 而对书桌上铺开的模拟卷, 一摞又一摞的押宝题, 以前做过的错题整理……头脑昏沉。

我站起身来, 撕下又一张日历。还剩下两天。

文章以日历为背景, 以高考前两三天的心理活动为主线, 诠释自己的高中生活。文章所用材料是学生生活中很普通的, 但很具代表性、典型性。

2. 注意材料的个性化

运用自身材料要个性鲜明, 表现的是独特的“我”。可以从写自己的长处、爱好或独特经历着手。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爱好, 唱歌、书法、画画、体育、表演、演讲、家务等等。不少同学还不只长于一项, 一旦对这些长处和爱好充分挖掘, 材料不仅用不完, 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广东优作《不要轻易说“不”》用自己担任学生会干部的独特经历为材料:

还记得刚上初中, 我以考试成绩前几名的身份进入学校, 一入学便担任学生会干部。刚开始时, 我工作积极, 满腔热情, 但后来成绩开始下滑, 我陷入了犹豫、怀疑之中, 于是开始对学校布置的工作说“不”。

初二, 我辞掉了学生会工作, 可是成绩并没有因此而迅速提升, 反而现得更加优秀。

再后来我发现, 因为太轻易对学生会工作说了“不”, 使自己丧失了锻炼的机会。事实上参加学生会, 担任学生干部, 培养的是我的服务意识, 教会我应如何利用时间, 如何做事一心一意。

与众多考生联系社会现实热点的材料来进行写作不同, 该考生以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来阐释对题目“不要轻易说‘不’”的个性化认识。语言平实而简洁, 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实的情感。

亲身经历, 独特体验, 加上实践知识, 一旦找准了和作文试题的联系点, 把自我融进作文, 作文材料就有个性、有感性、有审美情趣、有文化内涵。

3. 注意材料的深刻性

作文的深刻性来自写作个体认识的深刻, 关注社会和我们的生活, 学会思考, 这是我们平时作文和阅读需要培养的能力。如湖南优作《勇敢地化蝶》:

曾经在无数杂志上, 看到过许许多多离开校园的学哥学姐无比怀念当初高三生活的文章。他们感怀着当初的奋斗拼搏与汗水, 更感怀着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好。这对于初入高三的我, 自然是难以理解的———沉重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课业, 父母焦虑殷切的寄望期盼, 愈来愈复杂紧张的同学关系, 还有乏味而充斥着火药味的课堂, 这一切的一切, 怎么可能拥有美好的模样?

考生以评议自己高三生活的经历为主要内容, 得出“有时置身太近反而感受不到生命的实质, 往往要跳出事物才能把握其美好”的结论。走过高三的学哥学姐对高三生活的感怀为什么与自己的感受正好相反, 经过作者思索, 找到了原因——“我”置身其中, 而学哥学姐已跳出其外。构思巧妙, 见解深刻。

4. 敢于突破畏难怕输、害羞等心理障碍

由于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敏感期。态度。存在如几乎不涉笔男女同学交往, 不剖析自己内心等现象。平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着重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 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写作的真情实感。如湖南优作《一米的距离刚好》:

窗外雨一直在下, 雨痛打在窗台上, 响个不停, 如我的心情一般。激动的心跳个不停, 拿出日记本, 打算依次写下与他的一切。我很理解自己也许正处在青春萌动期, 虽然我明白不可以, 但一想到他白皙的脸和修长的手, 我便义无反顾地又一次在日记本上写下他的名字。

每天, 我和他只相隔一米的距离, 因为我总是喜欢静静地跟在他的后面, 直到他回头看到我, 我才满脸通红地跑开, 这一米的距离似乎很近, 触手可及, 却又显得如此遥远, 我想伸手, 却无法触及, 一米, 半米, 一米, 我总是无数次地走近又无数次地走远, 那种感觉每天都让我在心跳与脸红中穿梭。一米, 足以让我看清他的侧脸, 如此迷人。

本文以第一人称细腻地叙述了青春期萌动的朦胧感觉, 以及以适当的距离理智地对待这种情感的经历, 表达了“一米的距离刚好”这一主题。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南京师大教授何永良说:“高中学子应当立足现实的大地, 重点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尽心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华中师范大学刘九洲教授倡导考生“写身边事, 说平常理”。两位教授高屋建瓴, 倡导“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身边事”, 给考场作文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给高三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提出了目标。

作文用材从自己身上找 第4篇

人们常说,写文章,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可见选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章的成败。我认为一定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材料,理由如下:

(一)这是使作文回归生活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的确。学生生活就是一座原始金矿,而习作应是经过矿厂提炼的产品。应该让学生的习作走人生活,写生活的喜怒哀乐,写生活的酸甜苦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并非仅是语言符号的操作,离开生活,作文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这是促进学生认识自我的需要

日常生活平常无奇,每天如此,毫无变化,学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而从未去回顾、深思这样的生活。然而,正是这样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课题,才值得关注和思考。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特别有趣的事、有疑问的事及其它留在心上的事运用到作文中,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使学生正确认识、展现自我,树立信心,增进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达到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从而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地发展起到有效作用。所以,应引导学生通过写自己,自主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产生认识、表达的需求。

(三)这是响应高考作文呼唤真情的需要

“大话题”作文在初期的确呈现过一片繁荣,但后来在“大话题”的外衣下,“伪化”现象严重:文化的盲从、矫情的流行、模式的泛滥,大有“新八股”的趋势,考生写的文章不见自我的性情,只见“话题”的符号。高考作文命题提倡表达的自然性和内容的真实性、真情性。这是一种“以我手写我心”的生活化写作理念,“我手”侧重表达,“我心”侧重内容。如2008年的上海卷、天津卷、全国卷Ⅲ、重庆卷等作文就体现了写作的生活属性,尊重了考生的生命体验,利于考生弯下腰、俯下身地关注自我、关注生活,进而关注社会,写出自然从容的文字。写出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感悟。这对于以往流行的“大话题”作文是一次及时的矫正。

(四)这是顺应高考作文注重个性、注重人生体验和感悟的需要

2008年各省高考作文命题,如湖南卷“韩愈诗句感悟意境哲理”、福建卷“三个人买饮料”、上海卷“他们”、辽宁卷“对青少年价值观调查材料”、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重庆卷“在自然中生活”等等这些作文命题在200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自我”观照的回归,凸显了当前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由以前倾向于思辨性、社会性转而关注生活体验、尊重个体感悟,并在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表达对广义的社会历史现象的理性思考。

有不少运用自身材料的作文过于关注自我,其品位还停留在幼稚的童话和一味的牢骚呻吟阶段。下面结合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谈谈从自身找材料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1,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材料典型,有代表性,可以以小胜多,以一当十,增强表达的效果。在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累自身材料,并对零碎的、散漫的生活矛盾进行整理,想象加工,使材料变得集中、典型、具有普遍意义。如山东优作《等不及那一天》:

……而我的房间似乎只是为了那一幅日历作背景。

六月份已被我粗暴地划去了四天,后面跟着的三个用红笔标注的日期是那么的刺眼。为这刺眼的红,我紧张过,焦虑过,时时刻刻伏案,无时无刻不想象——好几次。似乎自己都已然坐进了考场。心于是提到了嗓子眼,而对书桌上铺开的模拟卷。一摞又一摞的押宝题,以前做过的错题整理……头脑昏沉。

我站起身来,撕下又一张日历。还剩下两天。

文章以日历为背景,以高考前两三天的心理活动为主线。诠释自己的高中生活。文章所用材料是学生生活中很普通的,但很具代表性、典型性。

2,注意材料的个性化

运用自身材料要个性鲜明,表现的是独特的“我”。可以从写自己的长处、爱好或独特经历着手。每一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爱好,唱歌、书法、画画、体育、表演、演讲、家务等等。不少同学还不只长于一项,一旦对这些长处和爱好充分挖掘,材料不仅用不完,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如广东优作《不要轻易说“不”》用自己担任学生会干部的独特经历为材料:

还记得刚上初中,我以考试成绩前几名的身份进入学校,一入学便担任学生会干部。刚开始时,我工作积极,满腔热情,但后来成绩开始下滑,我陷入了犹豫、怀疑之中,于是开始对学校布置的工作说“不”。

初二,我辞掉了学生会工作,可是成绩并没有因此而迅速提升,反而是那些继续参与学生会工作的同学表现得更加优秀。

再后来我发现,因为太轻易对学生会工作说了“不”,使自己丧失了锻炼的机会。事实上参加学生会,担任学生干部,培养的是我的服务意识,教会我应如何利用时间,如何做事一心一意。

与众多考生联系社会现实热点的材料来进行写作不同,该考生以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来阐释对题目“不要轻易说‘不”的个性化认识。语言平实而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实的情感。

亲身经历,独特体验,加上实践知识,一旦找准了和作文试题的联系点,把自我融进作文,作文材料就有个性、有感性、有审美情趣、有文化内涵。

3,注意材料的深刻性

作文的深刻性来自写作个体认识的深刻,关注社会和我们的生活,学会思考,这是我们平时作文和阅读需要培养的能力。如湖南优作《勇敢地化蝶》:

曾经在无数杂志上,看到过许许多多离开校园的学哥学姐无比怀念当初高三生活的文章。他们感怀着当初的奋斗拼搏与汗水,更感怀着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好。这对于初入高三的我,自然是难以理解的——沉重得叫人喘不过气来的课业,父母焦虑殷切的寄望期盼,愈来愈复杂紧张的同学关系。还有乏味而充斥着火药味的课堂,这一切的一切,怎么可能拥有美好的模样?

考生以评议自己高三生活的经历为主要内容,得出“有时置身太近反而感受不到生命的实质,往往要跳出事物才能把握其美好”的结论。走过高三的学哥学姐对高三生活的感怀为什么与自己的感受正好相反,经过作者思索,找到了原因——“我”置身其中,而学哥学姐已跳出其外。构思巧妙,见解深刻。

4,敢于突破畏难怕输、害羞等心理障碍

由于正处于心理发育的敏感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情感持保留态度。存在如几乎不涉笔男女同学交往,不剖析自己内心等现象。平时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着重从学生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发写作的真情实感。如湖南优作《一米的距离刚好》:

窗外雨一直在下,雨痛打在窗台上,响个不停,如我的心情一般。激动的心跳个不停,拿出日记本,打算依次写下与他的一切。我很理解自己也许正处在青春萌动期,虽然我明白不可以。但一想到他白皙的脸和修长的手,我便义无反顾地又一次在日记本上写下他的名字。

每天,我和他只相隔一米的距离,因为我总是喜欢静静地跟在他的后面,直到他回头看到我,我才满脸通红地跑开,这一米的距离似乎很近,触手可及,却又显得如此遥远,我想伸手,却无法触及,一米,半米,一米,我总是无数次地走近又无数次地走远,那种感觉每天都让我在心跳与脸红中穿梭。一米,足以让我看清他的侧脸,如此迷人。

本文以第一人称细腻地叙述了青春期萌动的朦胧感觉,以及以适当的距离理智地对待这种情感的经历,表达了“一米的距离刚好”这一主题。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南京师大教授何永良说:“高中学子应当立足现实的大地,重点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心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华中师范大学刘九洲教授倡导考生“写身边事,说平常理”。两位教授高屋建瓴,倡导“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写身边事”,给考场作文指明了方向,同时也给高三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提出了目标。

找自己作文 第5篇

又采访另一位乒乓球运动员(发挥的也是不太好),这位运动员很自然地说,我的球拍上的胶不太好,所以今天没发挥好,这时切换的画面是演播厅的评论员在评论:“早几天都知道自己的球拍有问题为什么不更换过来?完全是给自己找理由,难道说上战场了说武器不如敌人?

看到这儿,女儿都已经看出问题,“她完全是给自己找理由。其实,结果是相同的,但如果又要给自己找借口的话岂不让人感到更可悲”!我们就这个话题讨论了一番,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我们又何尝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就比如我吧,说是在暑期里和女儿一起写博客,可由于种种原因,女儿一天一篇的写,而我每天都在为自己找借口,工作忙,身体不好,没有时间……,细细想来,其实每一条都是借口,都是可以克服的,我深深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愧疚,向女儿保证以后不再找借口,女儿也说了其实有时候也会给自己找借口,并说以后会避免。

其实整天给自己找借口的人,做事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只要出什么问题,总能给自己找出一千一万个理由来安慰自己,试图让别人也认同自己的借口。这样的人永远不会为自己的错误去改正,自然做事就不会成功!

找自己作文 第6篇

落日的红霞洒在书上,我正在看一篇名为释放自我的文章,看完后,我漠然思考,自我?什么是自我?是内心的自己吗?但那样的我会在哪儿呢?猛然,想起哥哥,从小我就觉得他有灵光、灵气,会是一个因实现自己梦想而快乐的人。我错了,现在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而已,做的还不是自己喜欢的事,可他不得不适应。他的自我,他的梦想都在这个不明不暗,不黑不白的世界中一点点抹去,在岁月与坎坷的无情下,他终于没有力气抬头,去迎接下一个挑战,因为青春已放弃了他,他不得不在各种压力下接受一份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就这样过一辈子,等待时间对他的宣判,他没有自我,没有梦想。他的自我迷失了,他的梦想逃跑了,他只剩下没有了青春的躯壳。

我觉得,我就像哥哥的影子,我喜欢舞蹈,觉得穿着可爱的公主裙在舞台上跳舞就是我的梦想。六岁,我开始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学习舞蹈,十五天,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只给了我十五天的时光,就无情的关闭了,在学舞蹈后的半个月,一场事故,使我这辈子都完不成这个梦想,我不能跳舞了,我是一个特别爱哭的人,只偏偏那天我没哭,也许从那时起,我的悲伤、自我就被我锁在心里。

我觉得我对音乐有灵性,此后,我一直专攻音乐,随着长大,作业、分数,使我不得不放下。好不容易有了第二课堂时间,我却在现实与梦想中选择了现实,另一位热爱音乐的朋友也是如此,还记得那日在阳光下说宁可傻一点也要音乐,可我们都放弃了梦想。我放弃了,因为我知道青春也会放弃我,现实的压力有一天也会压向我,我觉得我会像我哥哥一样,找不到自我,管不住梦想,就只留下空空的躯壳。

找自己作文 第7篇

有一个女孩进入一家大公司,因为女孩直率的性格,上司经常为难她。公司每年有一次考核,排在最末位要扣除30%的奖金,还得下降工资。

第一年,女孩排在最末位,被扣了奖金和工资;第二年,女孩咬着牙好好干,而且出色完成了任务,业绩排在了科里的最前面,但年终考核下来,她仍然排在了最后面。

这次考核让女孩和上司大吵了一场。女孩又向公司上层反映此事,但上层给她的意见是,这个考核分并不是女孩的上司一个人决定的。

女孩觉得自己的处境微妙—自己努力想融入,但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挤出来。

有一天,她和妈妈、妹妹一起上街,回家时,天空中飘起了细雨。妈妈拿出一把伞,也许伞太小的缘故,女孩只得站到了伞沿下,结果不少雨水浇到了女孩的身上。

妈妈说:“你快躲进来呀!别站在伞沿边儿。”

女孩突然豁然开朗,自己的处境不正像三人同在一把伞下,因为伞太小了,肯定会有人被挤在伞外,结果那些伞面上的雨水浇到了自己的身上,而且三人挤在一把伞下,相互掣肘,行走十分困难。

不久,女孩向公司辞了职,进入另一家收入较低的公司,但她在公司里却如鱼得水。一年后,升职为销售主管,并得到公司上层的器重。

找自己 第8篇

第二天, 我在客厅贴上一张寻人启事。

找自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我便在日月轮回里丢掉了自己

是因为

天下雨了

才披上雨衣

避过了雨

却找不到自己

钟表上的时针 分针 秒针

一点一点

一圈一圈

带走了我的童真

我又长大了一岁

妈妈说这是不是有点矫情了?人总是要长大, 要慢慢变得成熟起来。

爸爸问女儿你在想什么?诗写得不错, 长大了脑袋中也有内涵了。

我不语。

我的好朋友檀儿信中说, 她觉得自己变了很多, 她讨厌这样的自己。小霸也说, 自己与小时候截然不同了, 她很希望能回到过去。我给她们回信说, 我正在努力地找自己。

曾几何时, 妈妈告诉过我, 人活着是给自己看的。活着, 就要对得起自己。可是我不明白, 为什么为自己活着, 还这样力不从心?我向往苍穹, 我喜爱草原, 只可惜, 那只能成为我的梦。面前, 只有各种教科书的天空和复习题的海洋。我喜欢自由, 可是大人们总是告诉我, 应该做什么, 应该怎么做, 在公共场合要怎么说才不至于丢了他们的脸面。我喜欢住在有些零乱的房间, 喜欢不叠被子——反正是要摊开来睡的。可是在家里妈妈不许, 在宿舍里老师不许。她们说我, 一个干干净净的女孩子, 床铺怎么这么乱!是啊, 的确乱, 但枕头下有许多我爱读的书, 墙上有许多我精心设计的漫画。

我开始迷惘, 我真的不知道, 这是在怎样为自己活着。

妈妈摸着我的头说, 你已经不是妈妈的小宝贝了呀, 你要懂事, 不要埋怨环境, 应该改变自己。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 人要适应社会。

我懂事地点头, 却又有些悲哀。

我开始不明白成长的意义。除了身体的成长之外, 难道, 变得人云亦云, 变得随波逐流, 变得世故圆滑, 变得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 连自己都讨厌自己, 就叫成长吗?

在这样的成长中, 我找不到自己。

沉闷了一天, 终于下雨了。我多么想拨开那厚重的乌云, 看一看本应属于我的天空啊!我仿佛看见从前那个小小天真的我, 开心的笑脸。

可是我又何德何能在一群庸碌的人中变得无比清高, 能够伸手拨开压抑在心头的乌云呢?

上一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笔记下一篇:靖边职教中心2012-2013学年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