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2024-07-25

让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精选8篇)

让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第1篇

让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内容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课堂需要、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我们教育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我们的数学课堂增添不少光彩。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利用媒体创设情境,会使新知的导入顺水推舟;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使教学的实效水到渠成;利用媒体拓展新知的运用,能使学生的能力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

多媒体

数学课堂

课堂实效 【正

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把符号、文字、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作用于课堂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新知顺水推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就会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时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愉快的过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丰富表现功能,在导课环节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学、想学的心理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全过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激发兴趣,引出新知。教师提问:它是什么形状的(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长方形草坪)?在最初的时候,人们只会用最原始的方法,拿一个个的面积单位去铺、去摆(多媒体课件展示铺摆过程)。教师再问:如果一格表示1平方米,数一数,长方形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12平方米。教师总结:像这样直接铺、直接数的方法,我们叫直接测量的方法。你觉得用这种方法去测量我们的操场面积,怎么样?学生马上回答:麻烦。教师说:对,于是人们经过大量的实践,终于找到了求长方形面积的先进方法,我们学过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有谁记得?学生回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说:这样咱们只需要一把尺子,量量它的长,量量它的宽,就能求出它的面积。像这样通过量长和宽就能求出面积的先进方法,我们叫间接测量的方法。有了这个成果,我们就会以此类推,求出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再问:这是什么形状(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它先进的间接测量方法又是什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就一起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利用多媒体,通过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指出研究图形的面积一般方法后迅速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任务,简洁明快,重点突出,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情和满肚的疑惑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水到渠成。

利用多媒体课件变“静”为“动”,通过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双向互动共同探究,可以巧妙突破重难点,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是学习面积测量的一个难点、一个转折点,是后面学习三角形、梯形、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可以说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知识体系中是典型内容、是重要知识。而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剪下一个三角形,不理解为什么要沿着高剪掉,如何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这个难点问题呢?我们可以先借助格子纸让学生数一数平行四边形所含的方格数,用直接测量法来寻求正确答案。再让学生全班交流,在教师适时点拨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如果把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移过来与另一个“角”拼到一起,数起采正好是整格,这时学生发明了割补的方法。教师适时强化这种方法,在探索交流过程中,学生认识剪拼方法的多样性。多媒体课件展示三种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的方法:一种是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向对边作高,剪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把直角三角形平移拼成长方形;另一种是从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的任意一点向对边做高,剪拼成两个直角梯形,把两个直角梯形平移拼成长方形;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在对折后的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应边上出现两个中点,沿着中点分别向对边做高,剪切旋转180度拼成长方形。教师的课件展示让学生明白原来一剪一拼面积没多也没少,剪拼后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那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面积相等找到它们的对应关系,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更加清晰推理过程,明确学习方法,深刻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三、利用多媒体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事半功倍。

学完新知,需要进行巩固练习,对新知进行拓展延伸,以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这个过程省时高效的方法当然是借助多媒体技术设计形式多样、数量适当的习题,强化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练习中形成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入闯关夺冠的游戏之中,目的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激发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找不准相对应的底和高。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明确在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相对应的底与高相乘才能准确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件出示有两条高和两个底的平行四边形。教师问:这么多条件,要求它的面积,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1答:我认为应该用8×12(相对应的底与高相乘)。学生2答:我觉得可以用9.6×10(相对应的底与高相乘)。学生3答:我觉得也可以用8×10(底与高不对应)。学生4答:我觉得还可以用9,6x12(底与高不对应)。教师再问:用8×10,9.6×12行不行?学生犹豫片刻后,摇头表示不行,却又很难用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迅速明白其中道理。这样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演示,为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学生根据观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自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利用多媒体,使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让课堂绽放光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学校实践探究性课程》,湖南省会“探究性学习”课题组

2、《数学学习指导与教学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

让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第2篇

文章摘要:计算机是一种多功能的设备,通过相应的软件,可以轻松地将各种媒体信息,如文字、表格、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为老师,自然希望在教学活动中能使用自己开发制作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融字、表、声像等于一体,通过电脑、图像等现代教学设备,优雅生动地进行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拼音教学 激发兴趣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信息化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采用多媒体教学已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多媒体适时地运用于拼音、识字和朗读教学中,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拼音字母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们传统的拼音教学,教师既教得累,学生也学得很苦。我将多媒体技术与拼音教学结合起来,力求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从儿童的心理分析,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时期过渡。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而对抽象的概念与思维的空间较为陌生。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还不完善。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宜多采用直观性教学,借助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板书、充实的内容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尽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他们关注教学过程。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

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多媒体与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学生识字、阅读、学讲普通话的工具,但汉语拼音的教学相对抽象和枯燥一直以来都是一年级孩子们学习的难点。而电教媒体作为一种知识信息的载体,进入语文课堂,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之一。

首先,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多媒体以其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动静互换的独特功能,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无意识心理活动的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运用多媒体还可以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及部位是学生学习拼音的难点,一年级学生较难掌握。这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投影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观,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单韵母“a”的时候,可用生活实际情景(如录像)导入:小芳感冒了,医生在给她做检查时,小芳发出了“a”的声音。借此机会,让小芳当“老师”,学生一起读“a”的音。这样从学生熟悉的事情着

手,通过镜头的特写和反复等技巧,学生便可轻松掌握“a”的读音,并记住“a”的字形。巧用多媒体,突破拼音教学难点。如区分b-d时,可以设计马在沙漠上飞奔后留下的脚印以及马跑步时“得得”的音响效果。学生在观看“d”型的马蹄印时,牢记“d”的字型;在听声音时,记住“d”的读音。学习“b”时,可以直接借助录音机,拉长天线显示“b”形,并播放“b”音;还可以用动画直接显示“6”慢慢变形为“b”,强调“像个6字bbb”,反之就是“d”。区分“ei—ie”时可设计字母“i”和“e”左右跳动,排队报数。谁在前面先报谁的“名字”,后面那个字母的名字轻轻带过。巧用多媒体,辅助发音练习。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利用录音机把学生的声音录进磁带,再播放出来。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又能有效地纠正学生读音。此举还可以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自己录音,并选一个时间进行读拼音的录音比赛。比赛的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学生喜欢的形式对他们所学的拼音知识进行巩固,以求学生对字形和字音掌握得更加牢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还培养了学生对电器的操作

二、多媒体与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地劝说、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一一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运用它,可以更好地优化我们的识字教学。

首先,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技术,烘托

场面,使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创设乐学的情境。

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写字。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住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模仿。再者,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在此我仅以课件《小小的船》为例加以分析。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而传统的黑板板书则没有这样的效果。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

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反复两次)。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由于多媒体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同时使用,是知识信息从感觉通道输入记忆系统,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在学习“船”时,一方面计算机提供标准发音“chuán”及整个拼读过程:ch-u-án→chuán;另一方面,在“船”字旁附有动态小画面,船,既形象,又具体,比单一感觉道信息的输入更能增加学生的记忆。另外,在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时,还可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字形匹配,特别是象形字的教学,例如“火”字的教学,在课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在利用图片教学时,可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弯”和“闪”均比较抽象,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可通过图片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和“闪”的字义。

三、多媒体与朗读教学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对一至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都提出了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可见把朗读教学放到了重要 的位臵。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同样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首先,采用多媒体可以激发朗读兴趣。在导课时,我经常会播放课本的插图。并配上相应的音乐作为背景,再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样就为进一步地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观看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情感,有助于提高朗读技能。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通学了全文之后,我带着学生一起走进了秋天,课件出示了课文中的内容,孩子们看得很入迷。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朗读课文时,孩子们的情感已经是表露无疑了。

再次,运用多媒体现场录音,有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小学生争强好胜,特别喜欢表现自己。我们抓住了这一特征,在课堂上给他们进行现场录音。同时开展比赛,孩子们兴致很高。听着自己的声音,在大家的评议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多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让有效观察在数学活动中绽放光彩 第3篇

一、利用无意观察,释放已有经验

在生活中,人们在感知一个事物时,先是无意的观察,即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观察,同时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这种观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也不容易疲劳.例如在某个教师的教学案例中,上课伊始就把这几个分数逐个呈现,教师让学生观察,第一次观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尽管没有提出要求,学生也会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去观察.如果教师开始就提出:“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提供给学生一种观察的目的,学生的观察受到限制,思维就被框住,很少能够再发现问题以外的不同观点.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事物往往不在一起进行比较,那些表面看上去差别很大的事物,他们的共同特征要靠我们知觉去理解,才能有所发现.

二、数学活动中感悟,追寻有意观察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之后再进行有目的的、有选择性、深入细致的观察,这种观察是需要意志努力的.在数学课堂上,观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知识的特点,需要学生在做中感悟,在互动中观察,才能使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

(一)追寻观察的目的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再重新审视、观察前面出示的几个分数.这种观察是无意观察,是自觉的,不是被动的.如果教师开始就提出了要求“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是教师教的需要,不是学生观察的需要.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相同的地方观察?观察它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在不清楚观察目的的情况下,学生的这种观察是被动的,只是为了迎合教师的需要.

由于学生的观察目的是随着年龄发展的,对于情境图的观察,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可以分别这样问:“用数来说”、“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叙述”、“说出图中数学信息”等等,这样不至于说出非数学信息,也不至于把学生框得太死.

(二)追寻观察的广度

当有部分学生只观察到条件的部分规律,而没有观察到结果的规律时,教师问:“你能直接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吗?”“你怎么说得这么快?”让学生在练习中再感知、再观察,迫使学生再去观察结果,使观察具有广度,比较全面.而通常教师会手指着分数去观察,并引导说:的分子、分母比的分子、分母怎么样?分子、分母比较大的分数就怎样?显然这一问题根本不需要观察,等于在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三)追寻观察的深度

“有同学要补充的吗”,学生由果观因,“放在心里别说,出一道题给大家做做,让大家做后能明白你的想法”,“比较大小”,让学生自觉的考虑非因是否有果,这就是观察的计划性.“知道为什么吗”,可能学生说不明白,当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时引导学生去画图观察,当学生从图上看到分子、分母相差几,就是比1少几个分数单位.这样的观察伴随着思考,学生观察到了本质,这就是观察的理解性.

(四)追寻观察的精度

观察要做到观察,观察,再观察,当学生觉得大功告成的时候,教师让学生直接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如果大部分学生出现错误,进一步追问:“你还想说什么?”.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伴随比较,使观察具有深度,教育学生观察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持久.同时教育学生观察要精细,做到明察秋毫,善于发现一般人不宜发现的且往往被忽略的现象,对观察对象的各个侧面、各个部分都不能遗漏.

让学生根据需要去训练观察的广度、深度、精度,就是使学生自觉运用观察方法,学生由因观果,由果观因,也体现了观察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案例中并没有像科学课那样,让学生去制订一个观察计划和观察方案,而是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去运用、去感受.

三、欲擒故纵,激活观察的兴趣

一次一次的有意观察,都是在“做”数学中进行,符合数学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观察的重要性,也唤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没有刻意地去引导学生观察,而是在设置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去感知,这种欲擒故纵、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挑起了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乐意去观察,并在观察中反思自己的观察方法,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同时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的习惯,如教师一句“放在心里别说,出一道题给他人做.”学生立即动起来,去“倾听”、去领悟题目所蕴涵的意义,这样学生也乐于将语言压缩成题目,也乐于将题目扩展成数学语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这种欲擒故纵符合数学的学习规律,在做中学习,在互动领悟,也解决学生生成的问题,如“老师我还发现分子和分母的差越小,分数越大.”,通过学生自身的否定去解决,使知识真正得到了内化和理解,以至能灵活运用.

让人文光彩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第4篇

【关键词】人文 关怀 发展

在学生的心目中,多姿多彩的数学课堂生活是他们永远的期待。多姿多彩意味着什么?意味课堂生活的人文化,没有“学生和老师”这一生命的思想、知识、人格的萌生、滋长、对话、提升、丰富、完善,就没有多姿多彩课堂的内在涵义。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生命,都有思想、有个性,由师生所构成的课堂就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和生命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以及情感的流动。从教育的角度,数学课堂要留给学生的,正是黄克剑教授所倡导的教育的三个层面: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还有更重要的是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人学必需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是数学新课程所提倡的,也是人文化数学教育最好的注解。数学课堂就应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通过人文化数学教学让人文的光彩在数学课堂中尽情飞扬。

一、善于给学生高度的人文关怀

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老师,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对学生给予高度的人文关怀。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差异,他们有自己的认识方式,有自己的选择能力,有自己的人格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考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目的不仅在于让孩子和家长知道得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 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相信自己,拥有信心。

二、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

数学教学内容作为学习的载体,应当涌动浓浓的生命气息,鲜活、明亮、打动人心。这是我们的期待。国家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有意义的,富于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找寻到人文化的韵味:生活化,现实的,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人文化的数学学习内容,决不是等同于现成的教材内容,而是要在学生生活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和生活化的数学。这样的学习内容,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甚至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迎合了学生的期待,激活他们的兴趣和经验,引领学生完成具有真正意义的“学习自主建构”。

例如:小学数学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有位教师利用广告开篇引入,就充满了生命和生活气息。 

广告内容:四个孩子准备分享一块蛋糕,蛋糕被平均分成四份。这时又来了四个孩子。于是,东东拿起刀,将蛋糕横截为上下两层,蛋糕被平均分为八份,每人分得一块。可问题刚刚解决,又来了第九个孩子。东东迟疑了一下,将自己的那块蛋糕分为两份,给了第九个孩子一半。 

师: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一看来了八人,刚解决这个问题,又来了第九个人。看广告让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

生1:能想到1/4。 

师:从哪个画面中联想到1/4? 

生1:第一幅画面,蛋糕被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

生2:能想到1/8。 

师:那么,你又是从哪个面画中联想到1/8的? 

生2:第三、四画面,一个蛋糕被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

生3:能想到1/2。 

师:这里的1/2是整个蛋糕的1/2吗? 

生3: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

生4:1/9。 

师:如果开始就有9个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这块蛋糕的1/9。这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下课以后我们接着讨论,好不好? 

在这里,课堂既是数学的,又是生活的。整个教学设计都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而提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探究欲望成了学生丰满个性和启发灵性的催化剂。如果教师能够尝试着在课堂中采用类似的情境导入,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原本枯燥的内容也会显得更具吸引力。 

三、积极尝试人文化的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观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和变化。新的评价观关注每一个生命的整体性和生命在于运动发展的现实。这为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开了处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重视激励的作用;保护孩子智慧的火花;给孩子思考、辨白、申诉的机会;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表扬、奖励办法;让孩子成为评价的主人——自评、互评;侧重定量评价转向侧重定性评价……

作为课堂,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课堂的生成性,学生的知识、思想、情感、能力都在生成,都在发展变化,这正是体现数学课堂人文化的重要特征。数学老师应善于捕捉生成中的信息,发挥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丰富课堂生活,成全学生知识学习的提升,成全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大力营造自由、平等的人文化氛围

生命需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在沟通、体验中才能快乐成长。而师生关系的平等,师生、学生间资源(包括人的思想、情感、知识、能力等)的互动共享正是“快乐成长”的源泉。人文化理念下的“平等、共享”,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扉,沟通吸纳,平等互动。在“平等、共享”的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承担的是“人格引领”和“学业指导”,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平等、共享的课堂里,师生同是课程资源的享用者和开发者,师生的和谐互动为快乐学习增添了羽翼。

叶澜教授说过: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培养优秀的人性和有质量的生命是我们教育的天职,而有质量的生命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充满灵性和智慧。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分支,人文化应该是我们的追求和期待,数学课堂生活作为一个学生成长的最重要的平台,应先溶入人文化的光环之中。

参考文献:

[1]汪潮 ,《教学新理念》,文汇出版社

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绽放光彩 第5篇

【摘要】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高科技的教学平台,也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驱动力。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课程设置提供了新的内容。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和重要性,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了科学的有效分析和探讨。主要表现在学习氛围的良好载体,课堂教学延伸的有效手段,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教师素养、素质教育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个人认为其重要性尤为重要。

实践告诉我们,许多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重要性。同时,学校也缺少有效的引导和培训机制,以及对信息技术运用重要性的认识。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普及应用,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这个智能化的教与学的平台,成为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是教学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是手段,是载体,是“桥”和“船”。英语课程是主体,是目的。如何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充分体现它的优势和作用,是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时代要求。

一、信息技术是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良好载体。像所有其他语言一样,英语是一门技能,它只能在实践中获得,英语的实际能力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创设一种真实的实际环境,必须有一个真实的交际场所,即一个真实的课堂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我经常用多媒体设计一个适合课文内容的一个场景,丰富生动、兼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课堂,既像是一个知识的“乐园”,又像亲切的“家园”,让学生身临其景。学生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氛围中学习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教学经验告诉我,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吸引着孩子们求知的目光,熏陶着孩子们的心灵。许多英语歌曲简单易懂、节奏感强,琅琅上口,内容生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音乐的美妙旋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让学生学地轻松、开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乐教乐学。在正式授课之前,我都会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英语小故事或英语歌曲,这些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补充,也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同学们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既活跃了身心又获得了知识。

二、信息技术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延伸的有效手段。

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出形式多变的英语课外作业,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还能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作业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系统学习英语,学习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把今天学会的对话、歌曲说、唱给家长及同学听,第二天告诉老师他们是怎样评价的;

八、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录下自己所读的最好的课文和唱的最好的歌曲,在班上公开评比出最棒的学生。这两种课外作业都能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这种成就感一方面是学生认真学习后获得的丰厚回报,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兴趣的基础。

三、网上资源是提高英语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中,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效地利用网上英语学习资源,可以实施创新教育,造就创新人才。网上英语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课堂,它不仅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还让学生能动地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创设形象生动的环境,使网络英语教学生动有趣。“网上英语课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必须学习的内容外,还另外开设了阅读欣赏、新闻英语等栏目,学生可以读到文字优美意义深刻的文章、时事新闻等;通过网上的英语俱乐部,学生还可以欣赏到影视的精彩片段以及特别推荐的英文歌曲、诗歌等,满足了英语学习者的个人兴趣、陶冶了情操,了解了国外的风土人情。此外,“网上英语课堂”设有的BBS公告栏,作为语言教学的专题讨论、习作刊登、消息公布、师生交流等用途,对于这些活动的参与,学生摆脱了为了应付英语考试而与语言应用脱节的学习模式,能让他们充分地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其英语素质。

利用校园网的光盘库,校园局域网和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终端,播放教材同步VCD光盘,进行视听说教学。自己采集和利用教学资源库的歌曲、影视音像资源,通过校园局域网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听说练习,寓教于乐,增强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利用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库充实自己的教案,丰富学习材料,开拓思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英语网站,如http://(中国日报),http://(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台)等,学习最新的英语词汇和表达,了解国内国际大事。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正确运用英语表达的同时,体会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英语信息技术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丰富实践经验和丰厚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超常思维形式。我在练习模块中选用了大量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或实物图片及声音动画,要求学生在接受信息的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形成直觉思维。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一课Let’s learn部分时,我利用AuthorWare软件,设计了“练习屋”模块,采用计算机连机教学手段,让学生上机操作,自主复习。学生在模块界面点击题号出现相应的组题,每组题目由各种趣味性的动画或图片组成。如点击“Listen and choose the picture”,画面出现a pig,a cat,a dog.如果音箱里发出“dog”的读音,学生立即(直觉思维)点按狗的图标,马上就听到音箱里发出一阵掌声,否则,就会听到错误音效。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了温习巩固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增强,思维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而教师则无需开口,只要走下讲台听一听、看一看,计算机会给每个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这就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机会,帮助学生完成了英语知识的再认识。

能有效启发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空间视觉表象去把握,从而作出概括与间接的反应,这是空间思维形式。因此,运用计算机动画将单词的含义与单词的空间结构表象结合起来,既能增加单词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在教学“We love animals”这一课的Let’s learn时,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将书本中dog、elephant、monkey等单词与磁带读音整合在多媒体中。在生词学习界面中,屏幕上依次出现该课的动物图片与动画(空间思维形式),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之后,自然想知道这个单词的发音。这时教师点击PLAY键,学生立即可以听到单词的发音。待学生对单词有了总体意象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操练生词,这样,在单词含义与单词空间表象之间建立起了必然联系,学生的兴趣开始被调动起来,枯燥的单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令人头痛的单词记忆变得轻松自如。这样,每个学生都争着与电脑比效率,活跃的课堂气氛,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轻松愉快的心情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

能有效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大存储容量,每一个学生都会很容易得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的信息。有着丰富内涵的光盘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如:《走遍美国》、《英语百科全书》、《轻轻松松背单词》等英语课件,借助于此,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在众多的资料中进行筛选,是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分类等思维能力的一种考验与锻炼。成功的选择,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阅读、研究所学主题的有关材料,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利用这些英语学习资源,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的同时,借助计算机的大容量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其找到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些信息技术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当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对每位教师教学的迫切要求,应该强调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常态的熟练的运用,不是一种呆板的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观念。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说:“信息科技可以是一个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希望我们英语教师携起手来,让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绽放。参考文献:

﹝1﹞郭绍青:《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

﹝2﹞段少敏,胡淑娟:《计算机及其网络在辅助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001年7月。

﹝3﹞郭永平、梁建国:《更新教育观念 实施课程整合》。

﹝4﹞钟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之我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年1月。

让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第6篇

内容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并给未来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优化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现在是信息技术时代,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激发主体主动参与,引发主体主动探究,启发主体主动完善,开发主体主动发展;如何教会学生获取信息、正确分析信息、准确运用信息并且有所创新。多媒体信息教学手段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特有效果。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激发 引发 启发 开发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教学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解决学生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把教学时只靠挂图或课本插图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近几年我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教学实践,现仅以《地球变脏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同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参与情境,激发主体主动参与

创设参与情境,激发主体主动参与,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机原则。兴趣在人的行动中是最具活力的主观因素。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趣的最佳途径,是再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有效办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条件。

例如,教学《地球变脏了》这课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让他们畅所欲言,说一说自己乐意在怎样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首先,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对比鲜明的环境画面:蔚蓝的天空——漫天黄沙;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漂浮着垃圾的河流;绿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盖的大地;„„。再让各学习小组负责一组图片,围绕图片展开讨论。小组内部的成员再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一部分人生活在受污染的环境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的生存环境,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最后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分别描述他们可能的感受和心情。通过利用多媒体出示不同环境的画面,让学生体会到了环境受污染、遭破坏的危害性。这样亲切、轻松的气氛和色彩鲜明的画面启发了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激起了学生思考解决环境受污染、遭破坏的有效途径的热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参与氛围,引发主体主动探究

创设参与氛围,引发主体主动探究,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认识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作为 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被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教师上课之前,使用网络技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对课堂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进行整理,设计出教学环节,并在每个环节提出探究主题,提供参考信息,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在教学《地球变脏了》这课时,课前我布置给学生预习的重点,搜集资料等任务,使学生了解三方面内容:(1)地球环境受污染和遭破坏的状况;(2)环境受污染和遭破坏的危害性;(3)人类环保措施。我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技术,教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除了向教师请教外,也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到互联网上搜寻所需内容,最终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研究任务。课上我发现,通过察看书籍,询问父母,社会调查,网上查阅等,每个学生的收集册,都记录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这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前把课内知识延伸到了课外,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这样的整合课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供参与机会,启发主体主动完善

提供参与机会,启发主体主动完善,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原则。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知识技能互补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主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对于学生将受用终生。所以,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作为评价的要点。

在教学《地球变脏了》一课的第二部分“地球和人类的对话”时,为引导学生总结地球“变挤”“变穷”“变脏”的三个方面,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地球和人类的对话” 形象生动的展现给学生;接着把地球“变挤”“变穷”“变脏”,逼真的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再现给学生;最后把学生分成六个人一组,在学习课文后,学生会把自己从课文中了解到的知识和画面中的情境结合起来,在小组内交流,组内归类,然后由组长向全班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这三大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深刻感受到人类和地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在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世界环保日”时,我结合网络信息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然后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谈感受,目的让学生看到,人类已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及其后果,正在为此采取积极的措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既促进了同学间团结合作意识的形成,又促进了主体主动完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开发主体主动发展

创设生活情景,开发主体主动发展,这是强调课堂教学的效益原则。《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为适应这一要求,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在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环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收集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分析的能力。根据课堂要求,学生能够将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整理的能力。学生将从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加工整理,用于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讲《地球变脏了》一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看看家乡河流的水是清洁的还是发黑的?学校、家庭附近的垃圾是怎样堆放的?家乡的土地有没有沙化现象?造成种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达到教学目的,课上在学生把这一调查结果汇报后,我通过多媒体再进行形象的演示,最后让学生把这一内容表演出来。首先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庭辩论,然后,再让几名同学分别扮演地球母亲、河流、大气、土壤、人类进行实地表演。这不但调动了学生全面参与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还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了课外实际生活中。学生达到了实质性的参与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一实践活动十分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环境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地球变脏了》这一课的整个教学程序的设计,目的就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相机安排师生的双边活动,面向全体,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合作意识的形成,注重知识的反馈与课后延伸,力求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结合亲身实践,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资源共享等特点,能够满足品德与社会这一综合课程的需求,使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整合发挥优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根本途径,在整合过程中要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作用,合理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与学形 式的根本变革,从而培养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

[1]何克抗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途径》 [2]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2002第9期 [3]马红斌,《课程整合中的教学合作》,《中小学信息技术》2005第7期

谈信息技术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整合

学科:品德与社会 作者:李文翠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牛道口镇塘头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22581707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让基层在活动月中绽放青春光彩 第7篇

——我校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暨班级规范化建设月活动纪实

“我们组的主题团日活动的讨论火热进行中,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很好地建议呢!” “今天是培训的最后一天,上午打扫卫生,虽然冷却很快乐。”“培训活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班干部肩上所承担的责任之重大,同时也要处理好工作于学习之间的关系,提升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从主题团日活动的制定实施,到公益实践再到学习感悟交流,2012级各班长、团支部都在所在团支部微博上发表了参加2012班长、团支书培训的所感所悟。第七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暨2012级班长团支书培训班是我校开展的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的主要项目之一。

“基层在活动中成长,支部在实践中闪光”。各基层班、团组织建设月的开展是我校提升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点举措之一,对推动学团工作不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本届团支部建设月以“抓基层、强基础、创特色、重实效”为活动主题,采取团支部建设与班级规范化建设同时进行的模式。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开展“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活动;做好团支部换届工作,指导各年级团支部健康发展;扩大基层团组织覆盖,构建“同心多层”的共青团组织建设体系;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实施“团支部微博建设工程”提升共青团微博影响力;实施“特色团支部培育计划”增强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认真做好团支部“推优入党”工作等部分构成。活动月期间,共举办团支部特色活动100余项,主题团日活动800余项,培训大学生骨干培训2000余人,举办校园文化论坛、专题讲座等50余场。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的举办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要求和我校第九次团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了班级、团支部等基层学生组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展现了团支部的活力,让各个团支部在活动中绽放出青春风采。

构建共青团组织体系的“同心圆”

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中为切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我校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来在学生宿舍、学生社团、学生团队、青年自组织等领域开展团建工作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团组织覆盖,积极构建学院层面的以团组织为核心,以学生会组织、社联组织为骨干,以新型团组织为新的着力点,构建起了“同心多层”、“同轴共转”,共青团“同心圆”组织体系,带领全校团员青年踊跃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

基层团组织的建设与活动的开展,必须要具有一个完整、规范的共青团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团支部各项活动以及建设的蓬勃发展。活动月开展期间,各级团组织以此为契机,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实施项目化管理体制,继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我感到我在学校里不仅仅有聊大这个大‘家’,班级这个小‘家’,我还被许许多多的‘家’包围着,有羽毛球之家、武术之家等等,在聊大,我倍感家的温暖。”这是体育学院2012级新生马子健在班级微博上所说的话。体育学院积极响应第九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月的号召,进一步结合专业特色巩固学院特色团支部发展成果,进一步强化了篮球团支部、排球团支部、网球团支部、羽毛球团支部、乒乓球团支部、武术团支部、田径团支部、健美操团支部、足球团支部、龙舟团支部的建设工作,一年来,指导特殊团支部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竞赛活动20余项。体育学院还继续完善学院活动项目化管理模式,构建了以分团委为核心,学生会组织、社联组织为骨干,以常规团组织、新型团组织为新的着力点的“同轴共转”共青团组

织模式。

同时,各个学院也建立楼宇建团、学生自组织建团、互联网建团等多种类型的新型基层团支部,其中在互联网建团中,各个学院按照“全面推进、全员覆盖、分层管理”的工作思路先后建立起了微博团支部,飞信团支部等,运用微博平台、飞信平台、通信连群等新媒体,激发基层团组织的活力,扩大共青团活动的影响力。历史文化学院在微博上积极广播团组织工作动态、活动风采、青春励志故事等富有思想性、引导性、教育性、时代性的信息,积极参与校团委“微话青春”、“时事微评”、“青年微思想”等等线上互动活动,通过微博引导青年思想航向、化解青年思想困惑、解决班级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我在聊大大大小小的‘家’中生活着,我感受到了团组织的关心和期待,这真正的让我成长了很多。”材料学院学生会副主席陈兆睿如是感慨道。活动月期间,各学院结合学院实际与专业特色,开展各式各样的新型基层团组织,进一步深化团组织的覆盖。

搭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加油站”

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班长、团支书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发挥其在班集体中的骨干核心作用,是我校组织班长团支书的主要目的。第九届基层团组织建设月期间,各级团组织以组织开展2012级新生班长、团支书培训班为主要形式,搭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加油站”。

“在接受培训的这四天里,我学到了很多,从学习团支书的职责,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团支书;从如何填写简历,到观看优秀小组的活动展示,并从中吸取经验,现在,我们结业了,相信我们培训班的所有同学都受益匪浅,希望我们能够将这四天所学运用到以后班级的发展中去!”在培训班结束后,农学院2012级团支书刘胜男在微博上如是感慨道。为进一步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推进学生骨干队伍建设,我校特举办了第七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暨2012班长、团支书骨干培训班。在跨度两周的培训班举办期间,学校有效融入理论学习、模拟训练、活动观摩、素质拓展、公益实践等形式,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注重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优秀的班干部要具备学习能力、服务能力、沟通表达能力、自律自省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集体、服务同学。”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理论学习阶段,校团委副书记刘东莲这样告诉学员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员们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职责所在,调动了成员们学习的积极性。此外,为增加学员们的实践能力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大学生骨干培训班还特意安排了模拟训练与活动观摩环节。模拟训练展示环节中,来自东西校区的6个团队对自己为期一周开展的团日活动实施情况进行了集中的汇报,从团队的成立,团徽、组号的确立再到主题活动的选定、实施、总结,各团队都以ppt为载体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生动的展示。“七组成员的‘我言文明,行之绿色’主题团日活动真的很精彩,我很佩服他们的新奇的想象力以及高效的组织协调能力。”商学院2012级团支书张敏这样说。模拟展示环节中,第七组的《我言文明,我讲绿色》,正反面环保现象的对比,从策划、宣誓再到实施的活动全过程视频展示,造型独特的垃圾树,收效奇佳的百人签字条幅,想法独特的垃圾工艺品形象的反映出七组组员新奇的想象力以及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开放训练背景下,学员们思路清晰,协同创新,励志、感恩、环保等各种不同主题的团队活动相继呈现,“大学新生活,你HOLD住了吗”、“父母心、儿女情”、“我言

文明,行之绿色”等精彩团日活动方案脱颖而出,思路与实践快速结合、想法与办法现场碰撞的场面、音乐与视频交相渲染的氛围,让学员们耳目一新,深受感染。

同时,各个学院也结合新生团员的成长需求,组建本学院2012新生团队训练营,组织新生以班级团支部为单位参加培训拓展,确保要让每一位新生同学都能够参与一项活动的组织,着重培养新生团员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调能力。化学化工学院还召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工程主题交流会,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大讲堂”提升班长、团支书的综合素质。

本届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共校级培养新生班长、团支书369名,院级培养主要学院骨干2000余名。培训结束后,校团委还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优秀学生骨干,建立2012级新生英才种子库,实施跟踪培养。

打造基层工作活力的“催化剂”

共青团工作的活力在基层,工作重心在基层。第九届基层团组织建设月的开展,就为丰富多彩的基层活动注入了一支“催化剂”,赋予各基层以生机和活力,让基层在活动中闪光,在活动月中绽放出青春的炫丽光彩。

活动月期间,各级团组织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创新思路,开辟载体,深入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各基层团支部紧密围绕“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开展以座谈交流、文化活动、专家报告、社会观察、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团日活动。

“‘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活动的举办,更加的丰富了我们学院学子多彩的课余生活,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院文化氛围,学院结合专业特色,积极的为党的十八大的召开献礼。”法学院学生会主席杜宝坤在主席交流会上谈起基层活动建设月时这样说道。法学院以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重要契机,结合具体实际与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各样的主题团日活动,做好“喜迎十八大,青春建新功”主题教育宣传、发动、组织工作。社团团支部携手“白云”,开展法制报告进中学活动、拉手北顺小学进行十八大宣传活动、开展团支部法庭审判模拟活动、等具有专业特色活动,普法知识宣传十八大,进一步加强法治社会的建设。开展“创新就在我们身边”聊大首届团员科技节,激发团员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此外,还开展新老生交流会、新生团支部运动会、“飘扬的旗帜”喜迎十八大文艺晚会等常规型活动,在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同时,积极献礼十八大。此外,美术学院也开展各式各样的喜迎十八大主题活动,被国内大大小小的媒体争相报道,《人民日报》报道美术学院 “宿舍亲情DIY海报设计展”、“情系留守儿童 寒冬中的温暖”活动;《环球日报》报道美术学院龙迎十八大活动;《聊城日报》报道美术学院 “长卷绘家乡 献礼‘十八大’活动等等,以各项活动的开展催化团支部的活力。

第九届基层团组织建设月期间,计算机学院开展“强技能、增素质,献礼十八大”专业技能夺标赛、“成长报国、岗位建功”演讲比赛、“喜迎十八大,挥笔诗书画”三笔一画比赛;历史文化学院开展“国粹进校园,喜迎十八大”以笔抒情,书法交流活动、“喜迎十八大,祖国在我心”系列爱国爱党活动、“史话十八大”从近代中国转型看中国革命活动;文学院开展“青春畅想话成长,师生寄语十八大”栖凤林文化论坛、“博览群书、阅读经典——弘扬时代主旋律”读书交流活动——大学生们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形式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 注重增强团日活动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引导青年学生坚持远大理想,担负时代使命,砥砺青春品格,成才报效祖国。

点亮团支部规范化建设的“指明灯”

“团支部发展记录不仅是班级的青春纪念册、展示的窗口、交流的平台、延续的桥梁,更是班级规范化建设的指明灯。”计算机学院分团委书记曹娜娜这样告诉班长和团支书。活动月期间,各团支部以《聊城大学团支部发展记录》为抓手,深化团支部达标升级工作,认真实施好团支部书记向分团委书记述职制度,科学指导班级、团支部做好科学发展规划,促进班级、团支部健康发展。

“打开我们团支部的发展记录,看到班级同学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看到我们举办的活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我的心里真的很感动,看到发展记录所做的科学规划,我对班级活动的开展有了大体的思路,它指引着我更好的完成班级的各项工作。”商学院2011级人资2班团支书刘海丽这样说道,团支部发展记录由团支部发展规划、团支部荣誉榜、团员信息一览、年度信息登记、团费收缴记录、工作计划要点、特色团日活动记录七部分组成,涉及到班级大大小小的各项事务,对班级的工作进行全方面的记录。

同时各分团委精心指导基层团支部严格按照我校团支部换届工作要求进行换届,进一步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把理想信念坚定、学习成绩优良、工作能力突出和工作作风扎实的团员吸收到班委和团支部班子中。以2012新生导航教育为载体,开展好新老班级、团支部“1+1手拉手共同成长”、“我的支部我的团”团队活力展示活动,引导班级、团支部创建优秀班风、学风。

让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 第8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真诚对待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想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 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 想学生之所想, 使学生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护。这样, 学生就会信赖和尊重教师。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 学生才更愿意和教师相处。

2. 给学生表达情感的机会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 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 想唱就唱。有疑就问, 有问必答。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 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如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 采用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 音乐课堂上就能形成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如在欣赏小提琴独奏曲《牧歌》时, 为了让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我选择了学生喜欢的由腾格尔演唱的流行歌曲《天堂》, 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美丽的大草原, 引起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

二精心设计教案

1. 根据学生的兴趣备课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较感兴趣, 或有较强烈的好奇心, 或学生能自行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就能激发和促进他们的学习。为此,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备课。

2.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实施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课堂上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落实好课堂中提问的层次, 依据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使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注重新课导入环节, 抓住学生的心理

每节课的开头是很重要的, 开头开得好, 学生有了兴趣, 对整堂课的授课质量起到很重要的提升作用, 使整堂课得以顺利进行。导入新课时, 教师可以采用联想、启发的方式, 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 也可以采用猜谜、做游戏、表演等方式, 尽快进入角色, 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如在学唱歌曲《生日蜡烛》时将流行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融入教学中, 把学生带入过生日的温馨幸福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音乐情感体验, 并用歌声表达这份喜悦和关爱, 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在音乐中许下愿望, 把爱升华。

1. 游戏法导入

学生具有好动的特点, 编排有趣的游戏导入新课, 深受学生的欢迎, 这对他们有很强的吸引力。经验证明, 在游戏中, 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兴趣极高, 接受知识比较轻松, 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在学唱《青年友谊圆舞曲》一课中, 可先制作各种舞会的面具, 邀请同学们参加化装舞会, 学习华尔兹的基本走步, 模仿视频学习舞蹈动作, 大家会很有兴趣地参与到舞蹈中来。舞会后再导入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兴致会一直保持到下课,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 学习的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2. 提问导入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 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提问, 答问气氛容易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 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学习。在写教案时, 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怎么提问, 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问题导入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2) 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3) 通过课堂讨论或辩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 提问形式要有趣味性。 (5)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心态的了解。

四加入各种学习方法

让学生单一地学习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知识是比较枯燥的。一个节奏通常需要很多遍的练习。学生很难一下子明白一拍、半拍是怎么回事。时间长了, 学生对节奏练习便会失去兴趣。因此, 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设计了一些形象化、趣味化的节奏练习,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1. 让学生做“走、跑”的动作代替单纯的“dada”练习

如节奏“X X XX X”通过“走走跑跑走”, 让学生做动作、拍拍、念念, 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的知识, 帮助学生建立节奏速度感, 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2. 结合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如教学碰到节奏“XXXX XX”时, 我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节奏:把“XXXX XX”的节奏念成“快快快快来呀”的节奏, 借助朗读、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来学习欢快、活泼的节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儿歌中训练节奏, 提高了学习兴趣, 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乏味, 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了教学要求。

五合理地应用课堂教学评价

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学生来说, 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举手动作, 都会让学生有不同的、深刻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尤其是教师的赞扬和鼓励, 更让学生铭记在心。鼓励的语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 更有益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 我对他们每一次的答问, 都以诚相待, 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教学中, 我常用“送笑脸、表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与鼓励, 让他们在被表扬、鼓励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而自豪的心理体验,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信心。但不能滥用物质奖励, 恰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总之,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 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

六结束语

如今的课堂, 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 是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的课堂, 是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发挥个人潜能的课堂。总之, 培养学生的兴趣很重要, 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兴趣的培养, 才能顺利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舒适、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参考文献

[1]严永金.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互感器下一篇:公司元宵节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