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结题申请报告

2024-06-27

项目结题申请报告(精选8篇)

项目结题申请报告 第1篇

项目结题申请报告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

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立项项目《江西民间融资风险防范的研究》,在项目主持人与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大量收集、整理调研数据,撰写论文,现已完成项目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项目取得了以下成果:首先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江西民间融资的现状是什么;它与正规融资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它相对于正规融资有哪些优势;它存在的必然性是什么;它对江西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另一方面规范它的活动,防范它的风险,从而使其健康地发展。基于此,本课题分四部分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江西民间融资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说明,包括民间融资的概念、民间融资和正规融资的相互关系、民间融资的特征和规模。通过这个部分,力求对民间融资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其次,分别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江西民间融资存在的必然性,以加深对其存在必然性的理解。接下来分析了民间融资对江西经济的影响以及民间融资的风险。最后一个部分,就是针对规避风险、发展民间融资而提出的对策建议:第一步,提出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的总体原则;第二步,在总体原则之下,针对目前我国民间融资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第三步,在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的同时,施以相关具体配套措施的改革。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其一,应用ARDL模型检验江西民间融资增量发展的特征事实,利用基于统计学的江西民间融资发展模型和模拟方法,探测江西民间融资的结构转化,推断江西民间融资和潜在风险的关系。其二,将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和江西民间融资发展现实相结合,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形成能指导江西民间融资体制改革的系统、完整的应用性理论,填补省内民间融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空白,达到国内相关研究的先进水平。其三,实现了多手段 1 下的制度分析与计量分析结合,拓展民间融资风险防范研究方法的新边界,为江西民间融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模式的转换和深化奠定基础,丰富民间融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

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是在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辨析出江西民间融资现状下的特征事实,应用了模型来检验江西民间融资假设,构建了江西宏观民间融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利用统计技术推断出了江西民间融资的结构变化,重点研究了江西民间融资风险的成因和防范,为江西市场经济改革、民间融资体系创新及风险防范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现申请结题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2015年11月

项目结题申请报告 第2篇

武汉市教育局高教处:

本人承担了武汉市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武汉市制造企业的资源发展战略研究》,因个人2015年需要撰写博士论文和进行博士答辩工作,特申请将课题结题时间延期至2016年6月底。恳请批准。

核准制与项目申请报告 第3篇

关键词:投资项目,核准制,项目申请报告

2004年以前,我国对企业投资项目均实行审批制,前期咨询成果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主。2004年7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对投资项目分别实行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对于企业自主投资建设(不使用政府资金)并且属于核准范围的项目,应按照政府核准机关的要求,编写项目申请报告,以便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等行政许可。

1 投资体制改革后的项目行政许可链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对投资项目按照投资主体、资金投入方式、项目性质、投资规模大小分别实行审批制(项目前期咨询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核准制(编写项目申请报告)和备案制(编写项目备案申请Á表或项目备案文件)。如图1所示。行政许可链中前期咨询成果报告主要类型如下:

1.1 可行性研究报告

政府直接投资或资本金注入的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政府主管部门审批。

1.2 资金申请报告

对于企业使用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或转贷的建设项目,实行审批制,应按国家有关要求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报送政府机关审批。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于政府投资的项目和对政府资金的投放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基本思路是:今后政府投资将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凡是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一般应尽可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1.3 项目申请报告

在新的投资体制下不使用政府资金的投资项目,国家将不再进行审批。但对企业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属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实行核准。企业应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要求,向投资行政主管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核准制与传统的审批制度的重大区别,就在于政府投资管理部门不再关注投资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和产品技术方案等问题,因为这些属于企业自主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应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主要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进行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可以视为在企业自主决策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上的提升和拓展。

1.4 项目备案申请表

不属于国家发改委核准范围内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企业应按照各地主管部门要求编写项目备案申请表或项目备案文件。

1.5 项目核准和备案的特例说明

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投资建设属于发改委《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内的项目,既可以按项目单独申报核准,也可编制企业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规划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批准后,其中属于《核准项目目录》内的项目不再另行申报核准,只须办理备案手续。

2 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的范围

2.1 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中与电子行业相关的要求

国家已颁布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04年本),共涉及13大类,67个方面的项目。其中,除需国家核准的项目外,由省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12项,由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18项。

该目录中与电子行业相关需核准的产品主要包括:

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关键件、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等生产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高新技术:民用航空航天、民用飞机(含直升机)制造、民用卫星制造、民用遥感卫星地面站建设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

外商投资项目:《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总投资(包括增资)1亿美元及以上鼓励类、允许类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总投资(包括增资)5 000万美元及以上限制类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上述项目之外的外商投资项目由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法规办理核准。

境外投资项目:中方投资3 000万美元及以上的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中方投资用汇额1 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上述项目之外的境外投资项目,中央管理企业投资的项目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备案;其他企业投资的项目由地方政府按照有关法规办理核准。

2.2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相关要求

国家发改委第22号令《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分类规定如下:

总投资(包括增资额,下同)1亿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 000万美元及以上的限制类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其中总投资5亿美元及以上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1亿美元及以上的限制类项目由国家发改委对项目申请报告审核后报国务院核准。

总投资1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和总投资5 000万美元以下的限制类项目由地方发改委核准,其中限制类项目由省级发改委核准,此类别项目的核准权不得下放。

2.3 外商投资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核准条件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发改委对项目申请报告的核准条件是:

1)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规定;

2)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行业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要求;

3)符合公共利益和国家反垄断的有关部门规定;

4)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

5)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工艺标准的要求;

6)符合国家资本项目管理、外债管理的有关部门规定。

3 项目申请报告有关问题说明

3.1 项目申请报告的研究思路与内容

项目申请报告与企业用于自身投资决策需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性质和研究思路不同。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从企业内部角度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就项目的市场前景、厂址选择、产品技术方案、建设方案、盈利能力、资金来源等内容进行研究论证,为企业自主决策提供依据。而企业报送项目核准机关的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政府关注的有关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

3.2 项目申请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的差别与侧重点

项目申请报告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的内容差别与侧重点详见表1。

3.3 项目申请报告与项目核准内容关系

项目申请报告与项目核准内容关系示意图详细如图2所示。

3.4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内容要求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落实投资项目核准制的有关规定,使核准制进一步规范化,国家发改委2007年5月28日发布了《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及《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发改投资[2007]1169号),并于2007年9月1号开始实施。

依据国家发改委1169号文《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规定,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内容有8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第四章节能方案分析

第五章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第六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第七章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社会影响分析

报送国家发改委的项目申请报告还应附以下文件:

(1)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营业执照)、商务登记证及经审计的最新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

(2)投资意向书,增资、购并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

(3)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4)省级或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书;

(5)省级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6)省级或国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书;

(7)以国有资产或土地使用权出资的,需由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确认文件。

3.5 项目申请报告行业文本

国家发改委投资[2007]1169号文指出,2007年5月发布的《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指导性的文件,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相关部门编写项目申请报告行业文本,以进一步规范各行业《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核准工作。

4 电子行业核准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研究的内容

电子行业企业投资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加强或补充阐述的内容如下:

4.1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注重投资项目对优化重大布局的影响,要进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有些重大项目发展规划分析包括:是否符合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要求;对拟建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进行分析论证。产业政策分析主要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技术政策、行业规划等内容。

4.2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需要结合环评报告的内容编写。环境和生态现状分析重点是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的基础,主要有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主要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及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两个方面阐述,既要分析拟建项目在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如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浓度、排放量分析,也要列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如项目拟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方案及可行性,以及治理效果分析论证。

4.3 经济影响分析

根据方法与参数的第三版要求做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评价指标主要为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及经济净现值(ENPV)。

对于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应进行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后果等进行论证。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重点分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影响,是为分析投资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融合程度提供依据。

4.4 社会影响分析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主要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项目产品关联性即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以及项目用工人数对当地就业的拉动作用。其他分析内容包括: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对地区文化、教育、卫生的影响;对地区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社会适应性重点分析内容包括:当地政府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对项目的支持的力度,可能在哪些方面及多大程度上对项目予以支持和配合;考察由当地提供的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的保障能力;当地日常生活供应条件,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的条件及辅助支持能力等。

5 编制项目申请报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咨询工程师应根据项目自身情况、行业特点和委托方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有选择地确定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和论述重点。

2)对于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设专门篇章进行分析。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环境影响分析及节能分析篇(章)。

3)为了全面、清晰地表达项目申请报告的相关内容,应重视附件、附表及附图,将其作为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于投资包括银行贷款的项目申请报告,咨询工程师可以根据委托方要求,补充财务分析内容,将其作为报告附件,以便银行评估。

5)根据各省市的核准要求及项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增加招标内容及方案。

6)咨询工程师要深入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掌握政策法规,提高咨询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关于投资资本制改革的决定[Z].

项目结题申请报告 第4篇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首先分别就学会所承担的《中国力学学科史研究》和《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史研究》作了报告,从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洪友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隋允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袁江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院地球物理系教授臧绍先等组成的专家组分别对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所承担的《中国力学学科史研究》和《中国地球物理学科史研究》进行评审。专家组对两个学会的学科史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两个课题按照修改意见作进一步完善、修改后准予结题。

按照中国科协学科史研究试点工作的进度,课题在2月上旬完成稿件的修改,研究成果将于2012年4月举办的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发布。研究报告将作为正式出版物出版发行。

(中国科协 学会学术部)

申请报告、结题报告 第5篇

罗华中心小学

2011年11月6日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学校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10月成为县级立项课题。

从我校目前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1人,占全校教师总数23.8%,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能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能较好地解决“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课堂教学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3、支撑性理论: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

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三是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对“重负低效”课堂教学进行归因分析,针对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应对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构“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有:

1、研究“低效课堂教学”与“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界定。

2、通过课例研究、问卷调查了解低效课堂教学的现象。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哪些现象可归结为低效甚至无效,初步拟定判断低效的标准。

3、低效课堂教学现象的归因分析,主要研究造成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原因是什么,重点从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学生的心理与发展、教材的变革、教学方法、课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改进低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5、构建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题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制约着,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标”之后,请教专家,群策群力,针对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将课题定位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

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主任黄益全亲临指导,构建了实施目标体系,确立了课题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12月5日、12月16日学校分别开展了数学科子课题“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与语文科子课题“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有效性”开题活动,为整个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经过经验性论证、行政论证、专家论证之后,我们拟定了课题的总体方案,并申报立项为县级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初步研究阶段(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

这一阶段确立了重点实施目标,学习并吸取名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本课题共设置了“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有效性”等四个子课题,分别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全员参与。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首先学校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黄益全主任到我校举办讲座,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地在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教导处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在理性实践中前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主题我们举办了“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沙龙活动,大家围绕有效教学从课堂教学入手,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共识:课题研究必须要从课堂开始,课堂必须要有自己的理念,建立自己的模式,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课堂构成各要素和各环节入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有效高效。这次活动是我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活动,对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内涵

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我校每个学期组织中心小学范围内的片区教研活动,每年组织由四个中心小学组成的大片区活动,经常开展真诚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了多层次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话题进行重点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和学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发展。

第三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

这一阶段为期一年,主要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1、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我校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进修校专家、兄弟学校老师来评价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组织校内青年教师互听互评,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模式;组织全体教研组长、中心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参与各级教研活动,从而扩大视野,收到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学校每学年编写教师的论文集、案例集、教学反思集,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自己原创或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研究体会让大家共享,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为课题研究丰富了资料。

2、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每周均开设1~2节由骨干教师执教的校内研讨课,骨干教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理念与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课堂,他们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教研组也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子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个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上课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整体阅读、练习设计等问题共同

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有效的预设。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集体备课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如此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

这一阶段为全面总结阶段。参加研究的所有人员都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对课题进行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获得了预期的大量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课题论文及学生作品等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科研意识

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通过交流培训深化本课题的理论观念。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强化了教师的校本培训,专门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专家作专题报告,推荐《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等学习文章,并举办了“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沙龙活动,构建了多层次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增强了,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业务素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县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校的邱毓芬、张小霞等获得县一等奖,在县说课比赛中,局下小学陈小华、中心校谢艳获得一等奖,在县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林丽霞、王观玲、黄光惠等15名教师被评为县“优秀青年教师”。张夏莲老师的论文《优化练习体现价值》在《福建教育》2009年第九期上发表,邱毓芬、黄光惠等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2、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纸上谈兵,为了验证我们的课题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课堂,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创造多种机会向领导、专家展示我校提高课堂教

学有效性实践课,通过同行评课研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利用各种研讨活动,探讨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各位老师突破教学方法的旧框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追求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高效。

经过实践和研究,各门学科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确立,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料,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以“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为范式,有一定操作性,教学效果显著。

课题研究的三年中,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型观摩研讨活动三次,共展示语、数等6门学科的10节课,从反馈的情况看效果良好。与以前相比课堂的形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加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展示结果的多了,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在课堂上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都有了收获。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于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科的整体阅读模式、数学科练习设计模式、品德科的活动教学模式等,整体上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的三个有效目标。

结题申请报告 第6篇

20xx年10月,我校 “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从确立项到现在已经历时六个学期的研究。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已经进入末期结题阶段。

在过去的六个学期里我们先后制定并落实了《万店镇中心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实施细则》(第一阶段)《万店镇中心学校“提高课堂有效性课题研究‘分层目标教学’”实施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堂”行动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示范班级、达标班级评选办法》《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堂”课题研究中期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有效性课题研究验收方案》。依据以上方案或计划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并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

为此,我们认为“有效性课堂”课题研究已达到预期的目的,现特申请结题。

万店镇中心学校

结题申请报告 第7篇

XX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在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大量撰写教研论文,现已完成课题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实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技能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四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五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市县优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县数学中心组活动中、镇数学教研活动中所上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树立新时代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学生创造天赋得以施展。

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求知、求新,广泛涉猎知识信息,才能适应创造教育的时代需要。

3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教师应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并且勇于探索、乐于创造,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4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不但兴趣广泛、乐观自信、意志坚强,而且能战胜挫折、超越自我。

5掌握科学的方法规律。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到训练学生的创造行为,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

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教育智慧、人格风范伴随着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课题主持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市、县教育博客大赛一、二等奖,获“市教育博客之星”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学习创新好家庭”称号;两次获县“优秀教师指导奖”,数学教研组获县“优秀教师集体”称号,撰写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先后在《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教育家》、《渐江中小学教师培训》、《名师之路》等杂志上发表了二十多篇,获奖十余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反对过分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尤其义务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人人都能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材中新选的内容将适合所有学生的口味,其中有不少闪烁着编者创造性思维光辉的思想,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要适时捕捉体现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知识点、情感点、操作点、能力点,将这些合作性因素和创造性因素略加提示,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为最终实现学生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正向迁移奠定良好基础。学校有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有了一个适宜合作与创造的氛围,学生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较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较好的合作和创造心态,其潜在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欲望获得释放,创造智慧得以激发。研究中,我校两年有40多名学生的作品在全国少儿读物上发表;在市、县“小巧手”比赛中有多人次获得等级奖,有40多人在县数学小论文评比中获等奖。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也为学生成绩的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后学生的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实验前。

(4)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挑选和设计教学内容,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心,或怀疑度,那么生动活泼的民主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再现个性,会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教师的鼓励和赞许而始终处于探索和质疑的亢奋状态,使他们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更加大胆想象,多向思维,勇于标新,敢于立异。这样能有效防止学生两级分化,优秀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后进生”的进步,不仅如此,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得到积极改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的保证。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无论是期末还是毕业考试,高分云集教学实验班,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新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5)促进了评价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挥评价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理论成果

(1)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的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评价过程中,做到:

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马斯洛指出:“人是知识创新与发展的

生命之源。”知识的人本性决定了知识的本质是创造的、开放的、不完全和不固定的,为人的创造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知识的人本性同时也决定了知识的学习不是接受和认同式的,而是构建式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和认同式的,而是构建式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主体。

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那么,面对学生我们到底是“奉送”真理,还是教他们“发现”真理呢?毫无疑问,我们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过程中教学生“发现”真理。当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价值时,才能焕发学生求知的主体意识,激发创造行为,使他们真正获得智慧的成长。

③倡导学生勤于动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手和脑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确;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作,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小学生有喜欢动手、善于动手的特点。动手,可使大脑灵活,可使学生把想像变成事实。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到创造成果时,就会感到无比喜悦和自豪。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中,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机会。通过“画画”、“做实验”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规律、获取真知。

(2)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具有教育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和导向功能。宜在常规教学中发掘创造的生长点,在合作互动中把握创造的衔接点,在潜能开发中激活创造的兴奋点,在促进发展中找准创造的着力点。

(3)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制约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性行为训练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关键在于确立有效的合作学习和科学的创造理念。为此,我们初步探索出六大理念:

一是创造并不神秘,合作技能和创造能力是每一个常人都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

二是创造行为是可以通过有效合作学习或训练激发出来的。

三是基础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有效合作学习为路径,训练学生创造行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是我们必须从合作与创造学层面上重新反思小学教育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合作意识与创造能量诱导出来,教师应为创造而教,学生应为创造而学,让我们师生能在享受合作与创造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

五是有效合作意识和创造性行为训练研究与学生学业成绩提升并不矛盾,实质上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它是一种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六是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教育面前无差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展示“无处不学,无时不学,无人不学”的理念,践行的是一种大众教育思想。

(4)实施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必须符合:

一是方法新颖。即学生从未感知过的但通过有效合作学习和自身的努力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方法;

二是内容具体。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内容不能笼统、不能模糊。内容构建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做到可望又可及,并给学生以新奇的感觉,好像游历科学殿堂,从而体会到一种品味精神美餐的乐趣,尝试到“再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目标全面。确定目标应从学生的兴趣、参与度、理解力、创造能力等众多因素出发,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这些内容溶解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自我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知识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能力。

(5)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六个结合:

①教师有情与学生有意的结合。认知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有合作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对创造的情感与态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对创造行为的解释与演绎,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投入,多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多给学生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让课堂氛围轻松、幽默。我们教师在观念里也要确定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主感悟、独立思考引路搭桥。

②教师创造性的教与学生创造性的学的结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教”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它的重点应该是“教师如何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如何创造性地学”。创造教学策略,简言之,应该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现代科学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下,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尽量以新奇、独特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科学的富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展学生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学习行为,实现由被动学习向创造性学习的转化,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训练学生创造行为的教学活动过程。有了教师创造性的教,才有学生创造性的学。

③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创造能力的形成的结合。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能力又反过来作用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制约着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速度、深度、难易程度和巩固程度。因此,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获得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同时存在于数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协调发展。由于创造能力是概括化、系统化了的经验,因此,掌握知识和技能需要一定的创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创造行为的训练。但是,创造能力不是在掌握知识、技能之前就已经具备的,也不可能脱离知识、技能的掌握而孤立的获得,这是我们在确定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时所必需了解的。

④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结合。

Ⅰ有效合作过程与行为训练结果的关系。“有效合作学习”的方式,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积极地引导,深入地指导,细心地发现,要使有效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形成合作能力的过程,而不只是为了获得预期的训练结果。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要关注“两极”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

Ⅱ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有效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有效合作与交流往往密不可分。但没有创造性思维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合作的效率、合作的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交流,只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就不能产生碰撞,不会产生共鸣,不能受到启发。

Ⅲ有效合作与竞争行为的关系。有效合作学习的价值之一,就是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行为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行为,有助于培养、锻炼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价值之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如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竞争行为,尤其是强调速度方面的竞争行为,那么,非但不能实现这两个价值,无助于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也无助于创造能力与创造行为的训练。

⑤创造性素质的提高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关注学生的多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中,教师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用发展的思想来发掘学生与生俱来的潜能,用发展的胆识来确认学生已经具有的各种能力,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实质性的进步,用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活动要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⑥导向性评价与常规性指标的结合。坚持先进行两种指标与

各年级学生年龄差异的综合考虑,保证总体上权重分配基本合理,防止评价指标与学生的实际相脱离的现象,然后对导向性指标采取加分或倒扣分值的办法,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6)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过程中探索出高效课堂的方法是:“四进”、“四让”和“四多”。

“四进”就是:一要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把“激励”带进课堂,让每个同学都享受成功的体验;三把“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学会善学巧学和乐学;四把“创新”带进课堂,让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四让”即:一是新知识要让学生主动探索;二是重点难点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三是规律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是发现的新问题要让学生带着走出课堂多想。

“四多”即:一是让学生多一点超前的体验;二是让学生多一点思考的空间;三是让学生多一点发表意见的机会;四是让学生多一点追求执着的激情。

经过不断的努力,数学课堂有了改变,学生对数学也有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果也有了好转,学生都说这样的数学课实在是难忘。当然,数学教学任重道远,它的审美性在不断的提高,价值观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人生理想、生命的意义等思想不断的走入数学课堂,丰富深化了数学课的主旨。

现申请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鉴定。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

结题报告成果表述的通病 第8篇

一、不去介绍成果具体的情状, 而是大作成果的理论分析

作为基层学校所开展的一般都是实践研究, 结题之时应向别人呈现出课题研究所取得成果的具体状貌, 或者运用数据和图表进行比较与图示, 或者运用实例和图片加以描述与说明。然而有些报告撰写者却用大量的笔墨去分析成果的原因及意义。如“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的成果介绍。

国际象棋活动是一门科学艺术, 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与其他运动所不同的是象棋活动不是直接的体能对抗, 它是一种“一对一”的智力对抗, 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小学是学生身体、思维发育的最佳时期。在小学开展象棋文化教育, 首先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下棋时每走一步, 都要动脑筋, 发现和利用别人的错误, 自己尽量避免犯错误,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要分析、要归纳。这些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注意力。棋盘上的拼杀, 战略战术的运用, 这都需要想象和联想, 在下棋时, 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否则就赢不了对方, 而一个人注意力是否能集中, 是一个人学习, 做事效率是否高的先决条件。再次培养了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为与对方下棋, 对手一直在等你走下一步, 比赛时每一步棋都是不同的, 每着棋都是新的, 整个“作战”都是千变万化的, 这就需要棋手对每着棋的信息进行处理, 并能随机应变。我校国际象棋选手逻辑思维能力强, 尤其体现在数学成绩优秀, 奥数成绩显著。同时, 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 学科类成绩也很优秀。今年, 四位国际象棋小将在毕业考试中被几所重点中学录取。

报告的成果表述大致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次 (国际象棋活动……美称) 主要表明国际象棋活动素有“人类智慧体操”的美称;第二层次 (小学是……随机应变) 则对小学中开展象棋文化教育的一般作用意义, 分别从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这三个方面加以翔实的分析;第三层次 (我校国际象棋……重点中学录取) 概括列举了国际象棋成绩突出的一些选手在各方面成绩显著的事例, 对国际象棋教育开发了学生的心智潜能作了极其一般的例证。就成果表述部分整个段落的内容看来, 根本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有效开发的具体情形及相关征状。

二、缺乏提纲挈领的亮点语句, 而使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课题的成果, 肯定是有主要点与次要点, 有结果点与原因点, 有直接点与间接点, 在表述中特别要讲究重点突出, 要点明了, 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弄得人如雾里看花, 或者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而不是直截了当简明扼要说明成果, 搞得人家看了半天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国际象棋开启了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成果表述。

象棋活动如同学生手中的一根启智魔杖, 在学校长期、系统、规范的训练过程中, 学生在“棋中启智”, 充分认识到象棋的运动功能, 训练了大脑的灵活性, 开发了大脑的潜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下来, 我们不难发现, 相对而言, 积极参与象棋活动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都比较好, 他们的思维活跃, 课堂反应快, 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且学习效率也相对较高。而不喜欢或很少参与象棋活动的同学, 学习上大都较被动, 学习能力不强, 不会合理安排时间, 灵活性、创造性较少, 学习的潜能未能充分发挥。几年来, 学生确实显示了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的发展特质。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明显超过其他班, 计算更扎实。这由每学期的数学测试卷反映出来。在我们所做的数学测试的质量分析中, 可以看到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心算”这两个项目上, 这个班的成功率要远高于其他学校。不仅如此, 语文老师也反映, 在课堂上, 同学们的发言更有逻辑性, 也更有很多出人意料的精彩语言。班主任还发现, 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原来班上有一位小朋友, 整天好动、好打架, 因为无所事事而到处惹是生非, 自从迷上了国际象棋, 大概是精神有了寄托, 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课间更多看到的是他在和别人下棋, 打架闹事几乎看不到了。

看完这段概述性的文字, 如果不静下心来认真研究一番, 很难发现该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具体涉及到了哪几个要点。其实经过仔细分析我们终于发现整段文字是总分结构, “象棋活动……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段首总括, “实践下来……几乎看不到了”是分述, 分述部分主要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学了国际象棋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二是学生的发展特质与其他学校不一样;三是学生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出现微妙的变化。遗憾的是报告撰写者在总括部分语句啰嗦含混。没有真正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 而分述部分则没有能够运用序数词 (首先、其次、再次等) 清晰地罗列出来, 给人有一团糟的感觉。

三、成果表述的角度极其普通, 引不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

应该说不同的课题其研究成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的报告撰写者习惯于用千篇一律的笼统化、公式化的语句来表述, 使得所有的课题千题一语、千果一面, 根本显示不出独特的课题个性与亮点。如《幼儿园园本网络教研的探索》的课题, 在成果表述部分报告撰写者是这样表述的。

近两年来, 我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抓网络教研的建设与管理, 使我园网络教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或许是对我们所作的巨大投入的一种回报。通过课题研究, 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 促进了教研的知行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 这种高要求同时转化为对教研的高需求。而园内的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相对于这种高需求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传统集中教研状态下,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园本教研力量和教研资源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不管是专业引领还是同伴互助都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网络教研是适应新课程骤然增加的教学和研训需求应运而生的。用网络技术改造教研, 放大了我园教研力量、资源, 力量和资源匮乏得到缓解。以同样多的人做了比以前多得多的事情, 从而做大做强教研。具体体现在: (下略) 2、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 优化了教师的成长环境:开展网络教研对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把网络技能培训与网络教研融为一体, 在网络教研实施过程中, 用教研的方式完成网络技能培训。这样的培训方式给了教师更多实践和运用的机会, 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水平。如在网络教研实行之前, 我们有很多老师平时很少接触电脑和网络, 打字速度慢, 不会查资料、不会做课件, 甚至不会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活动。 (下略) 3、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提升了幼儿园对外的影响力:教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网络教研在形成特色, 提升教研实效, 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 也有力地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一次关于幼儿区域活动研讨过程中, 我们首先通过网络平台明确研讨目标;在广泛搜集难点、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话题讨论答疑解惑;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各班先进经验、展示幼儿活动照片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我园区域活动质量。 (下略)

综观整个课题的结题报告, 该课题做得非常扎实, 措施极其有效、成果非常显著、研究颇具特色, 但是就成果的表述而言则极其普通一般, 从上述的三个要点的表述语句来看, “改变了教研供给不足的状态”、“提升了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任何一个课题都可以套用的笼统化、概念化、模式化的语句, 凡网络教研类的课题毋须研究都可以猜想得到, 而没有能够变换一下表述的角度另辟蹊径, 从而显示出该课题独到的成效。

上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年信息下一篇:银行展厅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