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公开课

2024-05-13

小班美术公开课(精选14篇)

小班美术公开课 第1篇

小班美术:小鱼吐泡泡

听课时间:听课教师: 设计意图:

在前几天我给孩子们上了有关“圆形”的活动课,引起了孩子们对圆形兴趣。因此我就设计了本次活动:用瓶盖印画,想通过本次活动加深孩子们对圆形的认识,同时让孩子们感受与画笔绘画不一样的一种新的绘画方式。

活动目标:

一、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章在纸上,在教师的提醒下,有换颜色印的意识。

二、通过印章的动作,提高手臂力度和灵活性。

三、能大胆地印,体验用瓶盖印章在纸上留下印迹的乐趣。活动准备:

一、画有小鱼的背景图人手一张。范画一张。

二、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抹布。

三、《小鱼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小鱼宝宝们,跟着鱼妈妈出去玩吧!(播放音乐——小鱼游)

二、了解用瓶盖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1、师:小鱼宝宝真可爱,一边游泳一边还会吐泡泡,怎么吐泡泡?

幼:波罗波罗…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工具,看是什么呀?(出示瓶盖)幼:瓶盖。

2、教师出示瓶盖和颜料示范讲解:选一个瓶盖,蘸点颜料用力压一压,然后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泡泡。(幼儿观看教师的示范并倾听)

问:吐了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黄色。

问:还想吐一个什么颜色的泡泡?幼:红色。

师:我们刚才蘸了黄颜色,可是现在要蘸红颜色,怎么办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引出:可以拿另外没有蘸颜色的瓶盖去蘸别的颜色。

3、教师继续用同样的方法示范,吐出一个红颜色的泡泡,提醒幼儿颜料不能蘸太多,也不能蘸太少。(鼓励幼儿一起徒手

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蘸一蘸,压一压,拿起来,“波罗波罗”吐出一个红泡泡。)

4、让个别幼儿上来动手操作,并进一步的加深操作过程。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吐泡泡的?(请个别幼儿上来)你想要吐什么颜色的泡泡? 幼:兰色。(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余幼儿跟随她一起边说边徒手做动作。)

5、教师交代:对幼儿提出作画时要求:你还想不想吐泡泡呢?(想)。师:我们可以继续吐,把整个鱼塘里都吐满泡泡。(出示范画)问:好看吗?幼:好看。师继续问:小鱼宝宝们想不想自己来吐泡泡啊? 幼:想。

教师提出要求:每个小朋友都有三个瓶盖,选你自己喜欢的颜色用瓶盖进行印画,印的时候要用点力,每次一个瓶盖只能蘸一种颜色,换颜色的时候要用另外一个瓶盖蘸其他颜料,注意要保持画面的整洁,听清楚了吗?(幼儿仔细倾听)

三、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

教师播放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四、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1、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2、讲评:图上的有什么形状的泡泡,有什么颜色的泡泡?这么多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在一起,觉得怎么样?(请幼儿自由说说)

活动评价:

小班美术公开课 第2篇

1、学习在橡皮泥中镶嵌豆豆,制作简单的图案。

2、与父母一起体验动手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张照片,橡皮泥。

2、各种各样的豆豆。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欣赏豆豆相框作品。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镶着相框的照片,你们看看这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幼儿欣赏豆豆相框。

二、讨论豆豆相框的制作方法。

1、教师:你们知道豆豆相框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先将橡皮泥做成相片的大小,然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豆豆镶嵌在橡皮泥上,组成简单的图案,最后将做好的橡皮泥相框放在照片上。

三、幼儿制作

幼儿尝试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

由一节美术公开课引发的思考 第3篇

第二乐章:实践活动,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和家长共同带领幼儿有序地进行放风筝、野餐、烧烤、游戏等有意义的活动。同时也提供了与家长交流的平台, 可以将学校的一些主题活动、课程配置、教育理念告知家长, 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情况, 更好地促进家园交流与家园合作。

在自然环境的活动中, 让幼儿与教师有了更加自由交流的方式, 幼儿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也不断提醒幼儿在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的同时, 不能伤害到大自然, 自己产生的垃圾要自己扔进垃圾袋里。活动结束, 让孩子与成人站在同一高度, 并成为本次活动的主体, 自发、自觉地清理现场。在草坪上, 如果还有其他不文明的人留下的垃圾, 那也请我们的孩子们争做环保小卫士, 一起手拉手, 将随手可以捡起的垃圾捡到垃圾箱中, 并从我做起, 用我们最美的行动, 去感染身边的人。活动结束, 请孩子清洗小手后, 一起合照, 为活动留下最美丽的瞬间, 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第三乐章:总结评价, 肯定幼儿的环保行动。活动结束, 再次回归幼儿园的时候, 教师把活动中家长为孩子们留下的照片、录像拿出来, 让孩子们观看自己的行动。观看过后, 让幼儿自己总结在活动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什么事情是非常好的, 什么事情是需要改进的, 并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随后, 教师总结性地对幼儿的行动进行评价指导。在评价的时候, 要肯定幼儿的环保行动, 巩固幼儿在生活中能随处可做的环保小事, 加深幼儿对环保的意识。

总之, 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 不仅要在幼儿园期间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更要在生活实践中让幼儿将这种思想内化为潜意识中的根深蒂固的意识。如何让幼儿更高效地认识到这样的意识?我想, 在自然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的心中一定是无可替代的。

美术教学需要教师研究学生的学情, 从学生出发, 精心备课、上课, 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等。一节美术课看似简单, 其实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是花费很长时间的。教师需要有教学基本能力, 有时还需要同行合作, 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 我就从一节教学活动, 谈谈备课、合作、教学过程及感想。

一、前期准备工作

我的一节公开课《葡萄的画法》是被安排到农村送教的一节课, 所教年级是四年级。开课前一段时间, 领导就安排好3名助教给我, 由我通知他们如何协助我。由于没有指定具体教材, 全部由自己准备, 再加上我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 在报送课题时我就选了绘画课, 确定了以葡萄的画法为题材。我们先收集素材, 做好课件, 写好教案, 分别准备了学生用的画具、画材等, 我自己还忙里偷闲画了很多关于葡萄的范画。

开课时间定在下午第三节课, 而开课的那天中午, 我饭后就匆匆赶往目的地, 主要是去准备毛笔、调色盘、清水、颜料 (三种以上) 、墨汁、报纸 (垫在纸下) 等材料。多亏有3名助教配合我, 分头准备材料, 才在预定的时间内把材料准备好了。我们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 每人负责一组, 所以, 桌面上的材料也是按组摆放的。下午第三节课, 上课正式开始。

二、教学过程

1. 由课件导入和范画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件中晶莹透亮的葡萄图片, 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视线, 他们被我的范画作品所感染, 兴致勃发。接着我重点讲了葡萄果子的画法, 讲如何用笔、用墨与调色等绘画步骤。讲课的时间我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

2. 创设绘画情境, 由学生自主练习

我选定轻松的乐曲连续播放, 设定好绘画情境, 绘画练习就开始了。我的3名助教也分别在自己的小组参与辅导。由于学生基础不一, 有的连拿笔都不会, 有的不会调色, 有的胆子很小不敢下笔, 有的干脆三下五除二几分钟就“画好了”, 我真的有点招架不过来的样子。看, 我一会儿跟学生讲如何用笔、如何提按等, 一会儿调色示范学生看, 一会儿提醒学生注意构图、果子的前后关系, 一会儿有些学生用的宣纸不够了……还好, 要下课前, 学生的作品出来了, 一个个葡萄栩栩如生, 虽然有的还不太完整。

3. 边示范边讲解, 辅导以鼓励为主

我们几个教师分组教学, 先以示范为主, 要求学生画出规定的内容, 然后在他们画的过程中, 给他们讲解如何用笔、调色、果子的前后关系。同时, 我们鼓励学生敢于动手画, 让他们大胆地表现, 发现问题时及时讲解, 并对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没有来得及最后的评讲, 下课铃声响了, 学生匆匆整理手中的画具, 交上了作品……

领导对我的公开课作了评价:“惟妙惟肖的葡萄图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讲解生动、精到;手把手的指导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听得认真、画得高兴, 短短40分钟学生创作出了不少佳作;学生作品生动形象, 颇具中国画意蕴, 一串串栩栩如生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几点思考

首先, 学生学习的条件有限。美术教室是临时用的阶梯教室, 桌面显得很窄, 室内光线不足, 使学生操作时有点难度, 如纸张铺不开、辨别色彩不是很清楚等。

其次, 绘画课要准备很多的材料, 让学生一一准备是很不容易的。要上好一节绘画课, 材料的准备十分烦琐, 幸亏所有材料由我们教师准备, 什么裁宣纸、倒墨汁、挤颜色到调色碟等环节, 要不然这节课可真的不好上了。

第三, 讲课不能面面俱到。《葡萄的画法》这节课以前我曾经上过, 把绿葡萄、红葡萄的画法讲了, 还讲了叶子、枝干、小枝、果柄及果脐的画法, 这样讲得太多, 留给学生的时间少, 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就会减小, 画画的积极性也会降低,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这次我吸取了经验, 在练习中讲解, 边画边讲,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 时间没有把握好。一节课40分钟, 总体上是讲解———示范———绘画———讲解, 根本来不及点评。而不进行最后的评讲, 学生就不能分辨出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 (只有将作品与作品之间进行比较, 学生才能分辨作品的优劣) 。

总之, 绘画教学只有准备充分、精心安排, 才能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教学, 我觉得同行分组合作是解决大班上课的好方法, 能够合理地安排教与学;要突出练习为主的绘画要求, 理论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对小学生要求与期望值不要太高, 要以鼓励为主, 关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要明白, 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 只有关注学生, 才能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对美术公开课教学的思考 第4篇

首先,从总体上讲参加这种比赛一定要精心准备这是大前提,包括语言、服装、教案、教具、课件等元素的准备,但我认为最关键是上课时教师要有一种气势,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这种气势我个人理解为是一种累加,需要教师厚积薄发,他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对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哲学、历史、美术史融会贯通。其次,上课时教师要有饱满的热情,用词再准确一点也就是教者要有激情,要让激情贯穿课堂的始终,要给听课的教师、学生带来心灵上震撼和艺术上的享受。下面就《时间的“表情”》这节课具体谈几点感受:

一、视听结合,导入新课

导课很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有新意,时间要快,不能拖泥带水,我采用视听结合,导入课题。就是利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加上新颖独特的声响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从而感知时间的存在。

【片段1】

上课开始,首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几组声音。(点击课件)

然后提问学生听到了哪些声音?他们都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有公鸡的打鸣声、教堂的钟声、布谷鸟的报时声。他们都和时间有关。我总结了一下,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时间就是生命、时不我待、时不再来,我们从小就要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通过片段一让学生聆听几组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出了时间的概念。

【片段2】

提问:同学们平时都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时间的呢?

生答:看手表、教室墙上的挂钟、听学校的铃声等。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知道这些计时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人是怎样计时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吧。(播放时钟的发展史)

视听结合中的第二元素“视”粉墨登场。利用鲜活的视觉图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学生了解了钟表的发展历史,深深的为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教师再从侧面点拨一下,但是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古人的计时工具都很原始,计时不够精确而且携带也不方便,而今天的设计师已经能够制造出计时精确、携带方便的钟表,而且设计师还给他们添加了许多美丽而又有趣的“表情”。然后正式导入课题《时间的“表情”》。

二、巧用、会用、用好多媒体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21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于学生。这次比赛大部分教师都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还有少数动画课件。可以这么说,多媒体的正确使用扩大了教学效果,它直观的表现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片段3】

首先,多媒体展示几组时钟设计的图片。这几组图片都是有针对性的选出。分别从时钟设计的几个要素挑选(外形设计、指针设计、钟面设计)然后提问,你们最喜欢哪一款?

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多媒体的使用也与听课的老师产生了共鸣。学生立刻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生答:我喜欢这一款,因为她有着天使般的外形,非常可爱。(外形设计)

紧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张图表,图片和文字都是精心设计,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图表的展示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有效的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做到寓教于人,美中育人。

三、重视多元评价

师评很重要,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也可以促进课后学生持续关注美术。道理很简单,学生认为我的作业连老师都赞叹不已,肯定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这个学生肯定在这方面会多留意,假以时日说不定就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

在巡视辅导作业的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个学生的作业很特别。刚开始我很奇怪,时钟的指针在哪里?后来我仔细观察,感觉很棒。在课堂上我对这个学生大加赞赏。这是一个直升机造型的时钟。这款时钟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指针,设计独具匠心,他用直升机上的螺旋桨作为指针,很有创意!

小班美术公开课 第5篇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毛毛虫

设计意图:

由于本班幼儿年龄比较小,从开学至今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活动,从这些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粘贴活动的兴趣比较浓厚,而且他们对色彩也比较敏感,本着一切从兴趣出发的原则,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片片以不同颜色间隔开来连续的粘贴在纸上,并学习简单的添画。

2、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手工活动的习惯。小班美术教案

二、活动准备:

教具:范例一幅(毛毛虫)

学具:画好的树叶图每人一份;浆糊、各种不同颜色圆片片若干;毛巾人手一块。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毛毛虫”。小班美术教案提问:

这是什么?(毛毛虫)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毛毛虫是由什么形状组成的?(圆片片)

那这个毛毛虫漂亮吗?(漂亮)

你们想做吗?(想)

2、教师进行示范,要求幼儿认真仔细的观察,与此同时,着重讲解操作中的要领。

3、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小班上学期美术公开课教案 第6篇

手指点画“串串葡萄”是简单有趣的美术活动,葡萄幼儿很熟悉,教育资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因此我设计了《串串葡萄》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活动的趣味性。

活动目标:

1、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能大胆地使用颜料进行用手指点画葡萄。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能获得愉悦的情感。

活动准备:

画有葡萄叶的白纸(附打印学具)、绿色葡萄紫色葡萄各一串(实物)、擦手巾、颜料等。

活动重点:

重点引导幼儿使用颜料进行用小手点画葡萄的方法。

活动难点:

一颗颗葡萄要紧紧地靠在一起,上面比较多,下面比较少。

活动过程:

1、以游戏“变魔术”将引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变魔术了,请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变出葡萄,瞧!这是什么呀?(出示实物)

幼儿:葡萄。

此环节孩子们的好奇心被吸引了,并且都睁着渴望的眼睛,想知道变出什么?老师神秘地出示了两串不一样的葡萄,运用实物展示台展示现实生活中葡萄,使教学更贴近生活,葡萄对于幼儿们来说是非常的熟悉了,这样会让幼儿觉得很亲切,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师:小朋友看看这个葡萄是什么颜色呢?

幼:紫色、绿色。

师:老师摘下一颗葡萄,你们看一看这颗葡萄是什么形状的?

幼:圆圆的。

师:葡萄是什么味道的?

幼:甜甜的,酸酸的。

师:小朋友数数有几颗葡萄。

幼:1、2、3…许多葡萄,密密麻麻的。

教师小结:

小班美术公开课《冬天的梅花》 第7篇

一、活动内容:吹画《梅花》

二、活动目标:

学习用吹画和手指点画的方法梅花的基本特征;体验吹画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调色盘、墨水、红色水粉颜料、毛笔、吸管和操作材料纸。

四、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教师范画--梅花。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一下老师手里的这幅画漂不漂亮啊?你们猜一猜这画的是什么花呢?

小朋友们自由回答

老师:是的,老师手里的这幅画画的是梅花,梅花只有在冬天才会开花的哦,而且天气越冷,花开的越漂亮,越香,下面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画梅花好不好?

介绍作画工具。(先让幼儿猜猜作画工具,教师再出示特别的作画工具“吸管”。)

2.教师讲解示范。

老师:首先小朋友们用毛笔蘸上墨水滴几滴在纸的下端。然后再用吸管对着水滴向纸的上方吹,改变吸管的方向吹出不同方向的树枝用右手食指蘸上红色的颜料,点出若干朵梅花。

3.幼儿作画。(要求:幼儿可站着、蹲着吹画画;注意画面干净;画好后等颜料干了以后再拿起来)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独立完成。

小班美术公开课 第8篇

这四节小学美术课的执教者都很年轻, 年龄在二十几岁, 其中三位为女教师, 一位为男教师。参加上课的学生为区内比较有实力的“老牌”实验小学的学生, 各方面的素质比较高。经过选拔后的优秀教师加上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结果应该是质量比较高的课堂教学。而给众多的听课教师留下的印象却是“一般”———教师的准备一般, 课堂的设计一般, 学生的表现一般, 创作的作品一般, 教师的才艺展示也是一般。为什么没有达到公开课预期的心理目标而出现这么多的“一般”化呢?深入反思我们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至少在某些区域) , 我个人的观点是教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儿童取向的认识缺失是其主要原因。

坚守小学美术教育的儿童取向是解决当前美术课堂内容单一、气氛沉闷、兴趣不高、不能真正吸引学生的一种战略决策。教师只有在战略上高于课堂、在战术上依托课堂、在价值取向上倾向儿童 (学生) 、在内容上贴近儿童的生活, 才能被学生从内心与行动上所接受和认可, 才会呈现出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积极课堂状态和理想效果。

然而, 很多时候教师的“想当然”, 严重脱离了儿童的生活世界与行为模式, 甚至把儿童搁置在一边, 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 学生成为了教师完成教学目标和内容任务的“工具”或者是“配合对象”, 这时候就会出现教师教与学生学“两张皮”现象———教师教得“津津有味”、“怡然自得”, 学生却“一头雾水”、“沉默不语”;不管你教师怎么说、怎么演, 学生均泰然处之。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儿童取向价值认识的缺失, 忽略了儿童学习美术的特点与行为的了解调查研究, 以及课前必要的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顾虑而一味地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 不顾及学生的学习感受, 教师即使把绘画的技能与方法讲得再明白、再清楚, 其结果只能是课堂教学的失败———气氛沉闷, 作品单一, 缺少互动, 草草了事。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增强课堂对儿童 (学生) 的吸引力, 开启儿童 (学生) 的内心世界, 激发儿童 (学生) 的作品创造力, 就必须坚守小学美术教育的儿童取向。以儿童的眼光看美术, 从儿童的视角看课堂。缘此, 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从认识上要遵循“儿童第一、为儿童而教”的原则。儿童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把儿童放在第一位?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是这样说的:“儿童是人”, “儿童是成长中的人”, “儿童是儿童”。教师需要把儿童作为一个生命完整的又相对独立的“人”来看待;在设计教案、制订目标、实施教学和作品评价中, 都要考虑到儿童 (学生) 的学情, 顾及到儿童 (学生) 的需求, 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上, 为儿童的学习需求与发展而教。

二是从思想上要树立“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信念。回顾这四节美术公开课, 教学效果“一般”, 除了儿童主体地位的被忽略以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的脱节。在目前社会教育资讯发达快捷的情况下, 教师缺乏的不是教育理念也不是教学实践, 而是在正确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教师课上得很好, 但只会“上课”, 教育教学理念 (理论) 严重缺乏, 缺少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必要阅读, 也很少总结和写作。还有一些教师喜欢阅读和写作, 发表了许多文章, 但课上得不怎样, 缺乏对教学实践的重视与研究。只有把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以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积极的教学实践, 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摒弃“把美术课上成以传授技能技法为目的的纯粹的绘画课”的局面, 坚守美术教育的儿童取向与儿童视角, 使小学美术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从单纯的“美术教学”走向积极的“美术教育”。

三是在方法上要体现“来源生活、多元选择”的策略。这四节美术课, 执教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张纸、一盒水彩笔的“单一工具”的作品创作模式, 而忽视了根据教学内容、地域资源或者学生积累的已有生活经验 (绘画基础) 为依托的多元创作选择策略。四节美术课, 在作品表现的方式上, 是否可以把黏土 (橡皮泥) 捏制、手工制作、绘画创作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供学生选择利用;是否还可以把学生个体创作与小组合作创作结合起来呢?

小班美术公开课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公开课评课资源

近几年来,由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对于美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各地美术教师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进行大胆改革,纷纷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了美的实践和体验,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学生的艺术观念大大增强。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近两年,我有幸参加过多次地市级公开课、县级公开课等活动。听课后的感受很强烈,确实感到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面貌大为改观,课堂容量大,师生互动强烈,教学方法、思路有创新,许多方面值得我学习。公开课结束后,往往要求听课人员进行评课,评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打分的,即每个听课者对执教者进行打分,每个人员在上课前就会领到一张评分表,要求从教学目标、方法、过程、效果等逐项打分,汇总分数后写下听课意见,最后签上大名。另一种方法是座谈会的形式,即由某负责人组织,将听课老师召集座谈,听课者逐个发表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对老师们进行综合评价。总体而言,老师们大都以赞誉,少数则予以保留,很为谦虚到表达:学习收获较大,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思路有创新。有些观摩课是由部分专家组成评委团,由专家当场评分,听课后当场评奖,宣布获奖名单,不要求观摩的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最后是领导讲话,讲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宣布活动结束总的感觉是来看别人拿奖的,收获不是很多,仅仅带回一堆别人的教学案例。对于公开课,大多知名学校在经常开展,搞得有声有色,影响较大。但有些观摩课、公开课选送的不尽如人意,尤其作为大市级公开课、观摩课,有的一天安排若干节,听课专家、老师感觉很是劳累,有些应接不暇。而其中,有少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明显不够合理,对教材把握不当,教法的处理不够灵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连专家、老师们都在课堂下面议论纷纷而表示不满。还有的授课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透彻,还是以满堂灌的授课形式上课,更谈不上什么师生互动了,居然有一位教师从头到尾在读课本……这样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选送一些不如人意的“优质”课呢?既然是公开课、观摩课,就应该是代表本地区最好的课程,代表本地区的走在前沿的较高水平的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给听课老师们学习以启发的新课程,是准备不足,还是……?让人大惑不解。就正常地进行公开课或观摩课活动而言,这些活动应该开展,而且应该多开展,然开课之后,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是我们应该探讨的话题,大多数人经常参加培训、观摩等一系列活动,可收获又有多少呢?就我个人而言,就美术公开课活动的开展及其活动之后做些什么,想谈一些浅显的认识。

1.公开课要选送最精彩的教学案例。首先要选,而且要精选,不要流于形式,不需要一些专家出来为活动解围,说什么贵在参与之类的话语,而要宁缺毋滥,要么就等条件成熟些再开展这项活动。省得有人在背后说组织部门或组织者的不是。

2.不要让人有作秀之嫌。这是许多老师经常在听公开课期间碰到的事情,实际上,一节课,事前上没上过,听课老师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允许老师在课堂上出现一些小瑕疵,这样更能体现老师课堂的真实性,更能反映老师的教育机制。而有的课堂像表演似的,学生全部应对自如,老师上课游刃有余,简直让人无可挑剔。他平时的课到底是如何上的,真的会如此完美吗?

3.评课很重要而且很有必要。观摩课之后,评课是很又必要的,通过评课活动,一是能够促进授课老师水平的提高。二是促进其他老师们相互间的交流,有所感悟、对提升自己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只有老师们才能够说出课堂教学中的要点,因为老师们是实践者,每天都在跟学生打交道,在执行新课程目标,他们最有发言权。

所以,这就要组织部门营造一个良好的评课氛围。让听课者主动参与进来,愿意讲出心里话,有一说一,最好能说出欠缺的地方,这是组织者着力挖掘的。最后,还要进行评课总结,有学科带头人或教学专家相关人员进行总结最好,他们的话,人们愿意去聆听,他们知道如何评课。从那些方面评课,不是只抓住枝叶末梢,根本性的东西没有谈到,更不是各个方面都好,不谈缺点。还有,发评分表的评课形式,评课者打的分数的高低,可能对你的教学都不会有什么帮助,也许是形式上的需要,也许是教务人员的抽查或学校开课的统一要求。如果没有真实的评课活动,对开课者无益,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无助,可能也不是开公开课的目的。

4.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教无定法,有些个性化的教学值得推崇,别人想模仿,但是,又不能达到那种境界。好的教案、课件如果能够共享,对有些老师来讲,就会少花时间、少走弯路。现在都讲究集体备课,一节好课,需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教材怎么处理、用什么方法讲、怎么互动等需要共同探讨。而大家共同认可的好课,为什么不能学习或模仿呢?但是,好的资源也不是直接的拿来,而是要进行借鉴。所以,对于他人的成果,要尽量多听取他人意见,有针对性地增加或删减,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教学素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6

幼儿园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第10篇

《可爱的蓝色巴士》是一幅充满幽默、童趣的绘画作品,画面内容丰富、常见,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小班幼儿进行简单的美术欣赏活动。本活动是在幼儿园的亲子春游活动后进行的,这时幼儿已体验到了和大家一起乘坐大巴车的快乐感受,也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因此幼儿能更好的感受画面的生动有趣及作品明朗、活泼的气氛。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关系在教学活动时我尽量的将活动游戏化、情景化。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学习。

活动目标:

1、感受欣赏美术作品中生动有趣的画面。

2、大胆想象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画面情景。

3、体验乘坐蓝色巴士的快乐情绪。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

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画面情景。

活动难点:

感受欣赏美术作品中生动有趣的画面。

活动准备:

自制教具“蓝色巴士”一辆;在游戏中让幼儿乘坐的“蓝色巴士”一辆;名画《可爱的蓝色巴士》制作成PPT;《可爱的蓝色巴士》的局部PPT若干;幼儿用书《交通工具》人手一本;将幼儿的座位排成两辆巴士车座位的样子;一段轻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自制“蓝色巴士”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什么?(出示自制“蓝色巴士”)

2、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3、师小结:它是蓝色的,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蓝色巴士”。这辆蓝色巴士在马路上嘀嘀、叭叭的开着,看它开到那里去了呢?

4、播放PPT《可爱的蓝色巴士》

这辆可爱的蓝色巴士,它开到了这幅画中去了,真有趣。

利用自制的巴士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而这辆巴士也是这幅画的“主角”,这样能引起幼儿对这辆车的关注,为后面的环节做准备。

二、理解画面内容,感受画面的生动有趣。

1、播放局部PPT(蓝色巴士部分)

2、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辆蓝色巴士是什么样的?这是车子的什么?追问:是什么样的?可以和幼儿一起用动作比划车轮、车身的样子。这是车的什么地方?(车头)车头是什么样的?

3、车里坐了谁?坐在车里的小朋友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们不止开心的笑着还做起了动作,我们来学学他们的动作?

车顶上呢?你猜猜看小朋友们带着自己心爱的玩具要去哪里?

4、播放局部PPT(马路部分)

5、这辆车走的路是什么样的?是平平直直的还是高高低低的马路?(老师配合手势帮助幼儿理解)在这高高低低的马路上开车,坐在车里的乘客会怎么样?(老师可以用动作提醒幼儿),集体做乘客体验车在高地不平的马路上开的有趣感受。

6、播放局部PPT(马路上的行人部分)

7、马路上的两个人在做什么?他们看到蓝色巴士在开过来了,就高举着双手挥舞着他们是想干什么呢?(上车)马路上的两个人,高举着双手张大了嘴巴可能在在说什么?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的样子。

8、播放局部PPT(房子部分)

9、路边的这一排是什么?这排房子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请幼儿指出房子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进一步观察房子人的表情,房子人的眼睛怎么样?它们都在看什么?它们看着蓝色巴士心里在想什么?看看嘴巴怎么样?集体学房子人的表情。

10、自主欣赏作品《可爱的蓝色巴士》

这幅画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可爱的蓝色巴士”。它是一个外国画家叫贝勒兹马利哥画的,是一副彩色水墨画。

现在请自己来欣赏这幅画,你能发现什么特别的有趣的地方呢?

(此环节尽量挖掘画面中有意思的细节,以及让幼儿在亲身做一做这些有意思的动作,让幼儿从几个方面来感受画面的生动有趣。主要用提问、观察、讲解、挖掘细节、亲身体验等手段来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游戏――乘坐“蓝色巴士”

1、看看画中的小朋友乘着蓝色巴士开心的样子,你们想不想也来乘一乘蓝色巴士?

2、老师提出乘车要求:老师是司机,你们做乘客,乘客要跟在司后面,排好对,从后门上车,我们一起出发。

3、播放音乐,在音乐中游戏。

4、游戏第一次结束刚才你们坐蓝色巴士心里感觉怎么样?这边的小朋友你们看他们乘车心里有什么感觉?(心里着急吗?想不想也来乘一乘?)游戏第二次结束汽车到站了,请下车,会倒自己的座位。现在你们心情怎么样?下次,我们再开着蓝色巴士去更好玩的地方去郊游,好吗?

小班美术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 第11篇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能大胆选择色彩绘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的画纸。

2、各种颜色的油画棒若干。

3、已调好红、黄、蓝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小金鱼》进场。

幼儿跟随《小金鱼》的音乐做小鱼游的动作进教室。

师:小鱼们,今天鱼妈妈带你们到大海里去玩吧!游啊游,游啊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啊游,游啊游,小鱼游的真开心。

师:小鱼们,游累了吧!我们来休息一会吧!(坐下来)

二、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玩的真开心,鱼妈妈高兴的想来吹泡泡了,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呀?(圆形的)

教师出示范画画泡泡。

师:小蜡笔,转呀转,这头那头手拉手,吹成一个大泡泡(小泡泡、红泡泡)你们想吹什么颜色的泡泡呀?哦!红泡泡和黄泡泡还会亲亲嘴呢!看!这个泡泡还会躲在大泡泡的怀里呢!

师:鱼妈妈吹了这么多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泡泡,有的泡泡还会亲亲嘴,有的泡泡还会捉迷藏,真漂亮,我们来帮泡泡拍个照吧!

教师出示排刷和颜料。

师:我们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吧!你们想帮泡泡拍个什么颜色的照片?

师:小排刷,手中拿,红色水里走一走,舔舔干,走到纸上来拍照,这边刷到那一边。瞧!照片拍好了,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吹泡泡,帮泡泡拍照呀?

师:那我们一起去吹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会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吧!吹好了就请排刷姐姐和颜料哥哥来帮泡泡拍照。

三、幼儿操作。幼儿作画时,教师指导并用语言提醒幼儿:这个小朋友画了个大泡泡,这个小朋友还会画亲亲嘴和捉迷藏的泡泡,真棒!

四、相互欣赏幼儿作品。

师:小鱼们,跟着鱼妈妈一起来看看小鱼们吹的泡泡吧!跟鱼妈妈说说自己的泡泡是什么颜色的。

(设计意图:评价幼儿作品,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五、结束部分。

师:小鱼们吹了这么多漂亮的泡泡,鱼妈妈带你们到外面去做游戏,我们一起出发吧!

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 好吃的鱼 第12篇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涂涂、撕撕、贴贴等技能,制作一盘好吃的鱼。

2、感受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帮助小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红、黄、绿、白手工纸

2、鱼儿轮廓、胶水、油画棒、一次性盘子、抹布

3、背景音乐,视频仪、DVD、录音机

活动重点:能涂涂、撕撕、贴贴烧鱼

活动难点:涂、撕等技能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过生日激发孩子作画的兴趣教师:“孩子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课件同时有喵喵的声音)瞧,是谁呀?小猫咪咪打扮的可真漂亮,原来今天是咪咪的生日,朋友们送给它一份包装得很漂亮的礼物,我们一起看看到底是什么礼物呢?(放课件)哇!是什么啊?为什么朋友要送他小鱼呢?(幼儿回答)今天是小猫的生日,我们也来烧一条鱼给小猫吃吧?(鼓励幼儿动手帮小猫”烧鱼")

二、和幼儿一起讨论怎样烧鱼并示范

1.提问:小朋友想想平时爸爸妈妈是怎么烧鱼的呢?

引导幼儿回忆烧鱼的步骤,(幼儿自由说)师:小朋友说的都很对。烧鱼的时候要放点油,还有糖啊、醋啊、酱油啊,其实还要点放生姜,盐、葱花等等一些调料,这样烧出来的鱼才更香哦!

2、示范烧鱼的过程师:现在我们要开始烧鱼了,先将这条白白的鱼涂上漂亮的颜色,(边说边涂色)涂的时候呢要涂均匀,顺着一个方向来回涂,尽量不要涂在外面,小朋友也可以涂各种喜欢的漂亮的颜色,瞧,小鱼多漂亮啊。然后拿来一个锅,在上面放上油(胶水),油要涂满锅底哦,注意粘有油的手要在抹布上擦一擦,再把鱼放在锅里,(压一压)为了使鱼不会太腥呢,还要在锅里放几片生姜,我们用黄色的纸条来撕生姜,要用多少就撕多少,接着撕点绿色的葱花撒在鱼上,(可以多放点)这样做出来的鱼,会很香哦,最后,我们撕点白色的盐洒上去,但是盐要洒的少一点,太多了,鱼就太咸了。有喜欢吃辣的小朋友还可以撕几个小辣椒放上去,瞧,一盆好吃的鱼就做好了。(闻的动作)真香啊!你们现在是不是也想做一盆好吃的鱼送给小猫啊?

3、幼儿烧鱼,教师巡回指导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也准备了一条鱼和一个锅还有一些调料。

小朋友先要给鱼涂上漂亮的颜色------然后在锅里放上油把鱼放进去-------最后放各种调料。手脏了要用抹布擦一下。篮子里的调料都可以用,不要抢,用完把多余的调料再放回去。(背景音乐)

三、评价幼儿作品(请小猫吃鱼)

师:小朋友烧的鱼都差不多好了,我们把烧好的鱼放在这边的展示台上,你们看看哪盘鱼烧得最好呢?(请幼儿说)为什么呢?(幼儿说)这盆鱼颜色涂得很好看又均匀,调料放的也刚刚好,很香哦!其他小朋友的烧得鱼也很香,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请出小猫咪咪吧?(小猫咪咪请你出来)小猫咪咪:小朋友烧的鱼真香啊,谢谢你们!

幼:不用谢!

小猫咪咪:为了感谢你们我想邀请你们、还有张老师和我一起过生日,好吗?

小班美术公开课 第13篇

《三个好伙伴》从前版教材中的《吹画五彩树》演变而来。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实验,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受;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三原色, 什么是三原色在色彩知识中是非常抽象。如果没有实践操作学生根本无法建立色彩知识中原色的概念。这样的课很容易变成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我决定充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 我安排学生课前观察、收集生活中的色彩, 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什么颜色, 并记录下来, 课间互相交流。其次, 利用实物现场演变色彩混合后的变化过程;再次, 我让学生玩吹画游戏, 观察出两种颜色相遇时产生的色彩变化, 最后, 利用三原色进行添画练习。让学生充分体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生活到处有颜色, 处处有色彩,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二、问题的归因

农村教师总认为城里教师的课上得好主要是因为有课件。多媒体课件在美术某些领域教学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条件有限制, 我们农村广大学校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教师上课只有一块黑板、一只粉笔。因而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辅助教学就成为非常有必要的研究项目。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比教材中的 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三、措施与行动

上课铃响起, 我和学生打过招呼后, 向全体学生介绍:“今天, 咱们学校来了很多客人, 他们都是老师, 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学生很乖, 马上鼓掌响起并回头看 (农村学生很少见过这么多老师听课, 他们觉得很新鲜) 。伴着学生的新鲜感我出示学生都喜欢的气球说:“同学们,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三个好伙伴, 大家看他们是谁?”

“气球。”一位学生很快回答, 一些学生在小声地说着。

“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

“红、黄、蓝”一个学生大声回答到。

我在黑板分别板书了红、黄、蓝后让他们打开书本, 读读儿歌 (红红、蓝蓝和黄黄, 真是三个好伙伴, 组成色彩大家族, 把我们的世界来装扮) 。

“谁来说说从儿歌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开始动起脑筋在想着, 很快有学生举手。

“红红、蓝蓝和黄黄, 他们三个是好伙伴。”

全班同学表示赞同, 有的嘴里还嘀咕着什么。我没做声。教室里很安静, 持续了几秒钟, 正当我要提示:“还有不同意见的吗?”一个声音蹦出来, 红红、黄黄和蓝蓝组成了色彩大家族。谁说农村的孩子没城里的孩子聪明?我在心里反问自己。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神气地坐了下来。他那可爱的表情让听课老师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创设一种直观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 原以为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的孩子聪明, 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听课老师和上课老师互动活动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愉快, 学生和我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为学生的大胆发言创设了条件。

在学生初步感知三原色后, 我对其进行了总结:“这三个好伙伴是色彩家族中最重要的三个成员, 我们把它们称为'三原色', 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 可以调出其它各种丰富的颜色。而用其它各种颜色通过调和是无法调出这三种颜色。通常红红大名叫品红, 黄黄大名叫拧檬黄, 蓝蓝大名叫湖蓝。”

在学生认识到三个好伙伴就是红红、黄黄、蓝蓝这三种颜色时, 我请他们说说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红色、什么东西是黄色、什么东西是蓝色的?说起生活中的色彩, 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小组里相互小声说着。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色彩认识, 更直观更深刻记住三原色。

德国古典美学家曾提出“艺术是游戏”的观点。它们有着共同的本性。游戏活动能增进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出发, 教他们玩吹画游戏。在玩这游戏之前我先向他们提出要求:在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色彩变化, 看看红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红色和蓝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蓝色和黄色相遇时发生的了什么变化?同学们听到了会有变化还没等我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了。大伙都玩得可开心了。不一会儿, 有一位同学大叫起来, “红色和黄色相遇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相遇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相遇变成绿色。”另一个同学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蹦了起来。课堂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请同学们在玻璃杯中, 分别放入红色, 黄色, 蓝色的色水, 然后分别往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黄色水, 在黄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 在红色水的杯子中加入蓝色水。接着观察色彩的变化。”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不时传来清脆的声音:“变淡绿色、深绿色、桔红色、淡紫色、赫色、灰色、黑色……”

“说得非常好, 你们是善于观察得孩子呀!”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新知识, 进一步认识三原色。当学生明白色彩变化时, 都大吃一惊。我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发现三原色之间更多的色彩变化。

四、听课教师同感

A老师:以前我们总认为农村的学生比城里的学生差, 没有城里孩子聪明。从今天的课堂来看, 我们农村的孩子一样聪明、可爱。叶老师让我感受了新课程美术课堂的变化, 感受了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叶老师总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充满自信, 让人感到一种幸福的学习状态。

B老师:叶老师不仅关注美术学科的审美意识,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需要。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让我们农村的老师看到, 没有多媒体同样可以上出学生喜欢的美术课。我以前上这堂课时, 学生没有学具, 是通过我准备的教具进行学习的, 当时学生主要是听我讲, 然后用三原色来画一幅画。今天, 我看到叶老师大胆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玩吹画、用玻璃杯做实验。”这个教具非常好。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做法来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 这样学生的感受会更深, 教学效果会更好。

C老师:开始我不知道叶老师要上什么内容。因为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直到学生通过玩吹画汇报所观察到色彩变化时。我才认识到今天上的内容是色彩的初步认识——三原色的认识。叶老师课前准备学生喜欢的气球导入课堂, 通过玩玩、做做,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色彩。看似在玩, 其实在学。叶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用心开发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让我受益匪浅。她的教学很轻松、自然, 使我感觉教师不是在简单地教学生而是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课的前半部份显得有些松, 但这正有别于常规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

我们要学会开发身边的课程资源。从活动中使我再次明白:没有多媒体课件, 一样可以上出一堂学生喜欢的美术课。只要我们做有心人, 就可以挖掘比教材更好更多的教学资源。

摘要:探讨在条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 以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三个好伙伴》。通过对色彩的感知、实验, 观察等一系列活动。让农村孩子在没有课件的同时一样享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小班美术的教育策略 第14篇

一、好玩的棉签画

幼儿由于年龄小不能专注于某一事物,光凭说教、示范是没有用的,于是美术活动我也从游戏开始,让幼儿在玩中学习。进入小班下学期后,我在开展美术活动时适当多加入了棉签画的方法。棉签画是用棉签蘸颜色作画,对于初学画画的幼儿来说比用毛笔画简单而易行,又比蜡笔画更加有趣,我觉得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特点。

如:在《我的妈妈》美术活动时,由于孩子们已经用蜡笔画过人物画,对于基本形态也有所了解,怎样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和能力呢?经过思索——棉签画,这是我脑海中急速闪过的想法,而且琢磨后也越发觉得可以尝试下,在准备活动时考虑到孩子还小,颜色不易太多,以单色棉画签来完成作品,活动开始后,经过老师的讲解幼儿对于棉签画的方法有了了解,而且也在自己尝试中发现棉签吸上颜料后画出的线条要比平时用的蜡笔粗很多,所以一定要把画面画的大些才能完成整幅作品,个别幼儿在第一次勾画出现失误后,我及时地给其换纸,并微笑着给予鼓励:“我们再来试试画大些,一定能画一个漂亮的妈妈出来……”最后小朋友每人都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个别幼儿在表现线条方面非常棒,直线曲线能很好地进行组合,而且有的画得快的幼儿画完一张还兴趣不减,希望能再画一张。

本次作品画面十分生动有趣。对于幼儿的这些成功作品,我给予了热烈的表扬,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里我可以感受到他们正在回味作画的乐趣,充分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的几日里,幼儿对棉签画念念不忘,总有人来问:“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再画棉签画?”于是在我们的桌面游戏中也及时地增添了这个活动内容,请幼儿用棉签画出不同的人物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宝宝。画得出色的作品我们也展示到了走廊公共区供大家一起欣赏。这些棉签画以它丰富的色彩,突出的效果,给每位经过这儿的家长、老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让我们的小朋友对绘画有了更多的兴趣。

二、有趣的美工活动

美术活动中的手工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我们的撕纸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

在《菠萝》的美工撕贴活动中,老师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后,决定采用撕贴的方法教幼儿操作。为了让画面更完整,除了为幼儿准备好长纸条供幼儿撕贴菠萝的果实外,还用绿色的彩纸为幼儿剪好了菠萝的叶子形状,使幼儿在操作时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看到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十分适合小班小朋友。孩子们用食指、拇指稚拙地从长条纸上撕下一块块小小的桔色小纸片,贴满在菠萝的格子内,没多大功夫就把菠萝装扮好了,对于自己作品的成功,孩子们的喜悦之情表露无遗,同时对这种撕贴活动的兴趣也越发提高了。掌握方法后,在接下来的撕贴活动中,老师也是不断地提高要求。如我们请幼儿在正方形的纸上撕出圆形并将多个圆拼贴组合出毛毛虫,虽然教学的技能只有一个,但要求有不同,所以孩子们每次活动的参与热情都比较高。撕纸粘贴活动使幼儿进一步有了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感体验。

三、生动的蜡笔画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把大狮子关起来”这一绘画活动中,语嘉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她说:“语嘉,你看你的笼子有这么大的洞洞,大狮子一定会从这里逃走的,多危险啊!快把笼子关紧,别让大狮子跑出来。”语嘉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李朝阳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

四、重要的欣赏评价

我们知道,任何一件美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用某种语言来说话)展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的艺术作品。当幼儿的作品完成后,老师都不会忘记将孩子的作品来进行一个展示,那些作品有序地摆放整齐后能更好地将孩子们带入一个艺术天堂,幼儿也通过自己的眼睛欣赏审视每一个作品,对自己的作品都会赞叹不已,使其在“美”的环境中进行感受、体验、领悟,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并引起感情上的激动、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上一篇:也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师德师风建设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