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思考杂文随笔

2024-09-12

宗教的思考杂文随笔(精选12篇)

宗教的思考杂文随笔 第1篇

宗教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宗教?宗教有什么作用?这三个问题应该是最基本的宗教问题。

作为庞杂的宗教系统和内容,一般人是无法理得清楚,头脑里只是用“宗教”这个词总而概括。

宗教的产生,和世上其他万物一样,有它产生的原因。先前人们的研究,说宗教的产生是当时的科学无法解释一些发生的现象,所以出现宗教的说法,以弥补当初科学不发达而造成人们在认识上的不足;也有人认为宗教是当时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产生的一种学说。这么说来,宗教在不同人的手里,有着不同的作用。在统治阶层手里,可能宗教的政治意味更浓。一般有头脑的民众对政治是不太感兴趣的,他们只关心如何先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除非他们的小日子都得不到保障,他们才不得不参与政治,以争取和维护他们的权益。

所以,大多数人对宗教的理解和参与,首先不是和政治挂钩,除非是迫不得已和另有企图。

当人们提到宗教时,一般都会有严肃感和神秘感。这种感觉不会让人快乐起来。严肃让人沉重,神秘让人紧张。沉重和紧张又带有些无助。显然,这是人们遇到了问题。是一些不太好的问题,也是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带来了人精神上的困惑和苦恼。宗教是与之相关。

宗教就是试图帮助人们来解决这些问题。西方的宗教告诉人们,人的烦恼和不幸是人一出生就带来的,这是人的原罪。所以,人要在上帝的面前不断忏悔,要痛改前非。这样上帝会帮助你去掉原罪,让你幸福。东方的宗教是让人自省。佛家让人依靠自己的意念和力量,加强自身心灵的修炼,从而洞察世事,摆脱俗世间的苦恼。不论西方还是东方的宗教,它都是直奔人的苦恼而来。所以,信教都是有苦恼的人。

在人的思想领域,宗教是产生最早的。之后才分化出哲学和科学。但到如今,哲学和科学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古老的宗教却没有被淘汰和消亡,可见如今的人们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烦恼。

在烦恼面前,哲学和科学不能给人们及时的寄托,唯有宗教可以达到这个作用。在神父面前的忏悔,和在庙里的烧香,都会使人的精神立刻得到放松和解脱。

有人会认为:宗教这是自欺欺人。但人们能够借助宗教,把自己哄高兴和快乐一点,也是一种能力和智慧。

不能否认宗教里充有着智慧,所以,信教就不见得完全是盲目。那也就不是人云亦云。宗教也就是一种拿来主义,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用。也不是所有的宗教都要拿来,只需要能解决自己个体问题的。

宗教是给人了一种精神寄托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对一些精神上孤独无助的人,会把生活当做一种苦难。但他们出自本能,又不心甘情愿的受苦受难,便借助宗教来改变自己。这是他们不用求人,又很简便的方法,只需要心里默念上帝和佛祖就可以达到的心理效果。

但对一些人来讲,他们生活的很幸福,无忧无虑,但他也相信宗教。这好像背离了宗教的初衷:是用来救苦救难的。但这些人相信宗教,是相信宗教里的一些教义思想:人要多做善事,莫做恶事。做了恶事要受到神的惩罚,也就是他们相信因果规律。这是东西方宗教的一个共同点。看来这些衣食无忧的信教人也是聪明人,通过宗教来自发的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而使自己远离苦恼和不幸。

相信宗教和不相信宗教都是人的自由。这不是宗教的安排,也不是神的安排。假如世间有这么一位神,以神的境界,它不会因人信教或者不信教,来和人一般见识。否则,它也就成了人,而不是神。因为,只有人和人才一般见识。

宗教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人们不能否认它的作用,但也无法验证它的万能。它也只是反映人自我心理的一面镜子。吸引人们朝着光明美好的方向走去。

宗教的思考杂文随笔 第2篇

要弄清这个奇怪情绪的诞生,必须反推是什么情况下我对“知乎”这个标签产生了负面情绪。此前一直闹得风风火火的“知乎最强答主”的事情似乎还没有消退,至少这件事情对整个“知乎”是打击沉重的。之所以会如此的沉重,根本原因在于这件事情从根本上毁灭了“知乎”的原则——也就是所谓的真实。这是一个如同信任危机一样的可怕的毁灭打击,只是“知乎”这群人仍在努力地自欺欺人地构建“知乎”体系,想要努力维系自己的神话体系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彻底毁灭——但是事实上,偶像崩塌所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为此前有太多人将“知乎”当成是自己生存的标准,而当这个标准被毁灭的时候,也就等于他们的人生和价值观都一同毁灭了。

“知乎”和“真实性”矛盾的打击一直在延续,所以我把这种“不信任”当成是“创伤后心理”,唯一的办法就是等着经历了这场毁灭得人彻底离开“知乎”,忘却他们在知乎所受到的伤害(大部分伤害是“丢面子”),接着“知乎”不断修复的体系又会吸引更多的新人,当供奉“知乎”为神明的群体超过了此前因为“创伤后心理”而反对知乎得人,那么“知乎”又会再次新生,没有人会在乎它里面的人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不单单是“知乎”,还有这段时间被扒皮和揭穿的“暴走漫画”,甚至还有很多你过去所信任和当成神话和偶像的品牌,他们都因为自己的虚伪被人唾弃和遗忘,但是他们并不会就此消失,因为始终还有一群人因为他们的追捧和信任,能够让这些东西再度生存——因为毁灭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而人们的消费习惯也促成了快销模式的诞生——包括信任修复,亦可以使用快销模式,制造热点、玩弄虚伪、煽动民意、然后建立新的被一群无脑的蛆虫所维系的新体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宗教立法的思考 第3篇

一、我国现行宗教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一) 宗教基本法的缺失与现行法律中的法律保留之间的冲突

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需要国家机关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来予以确认。在公民合法的宗教活动中, 必须将宪法所规定的原则性事项具体化, 才能使抽象的宪法规定运用于具体的宗教事务中。然而, 目前我国立法机关制定的基本法中, 很少涉及宗教方面的专门法规, 而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种类繁多, 但仍然很难被运用到具体的宗教管理事务中。

( 二) 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民族地方

尽管我国现行法律中, 有数十部的法律法规涉及了民族地方的宗教事务, 但仍然没有专门的宗教法律的规定。这种状况使得在处理现实的宗教问题时, 只能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全盘得到处理, 宗教问题的处理往往是浅尝辄止而不能深入浅出。因此, 对于民族自治地方宗教法治的完善, 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专门的宗教法律法规。从而使宪法对于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真正体现在法律层面, 这必将成为我国今后民族宗教法制建设的重中之重。

( 三) 法律规定本身具有的局限性

作为我国立法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我国民族宗教立法活动的最高追求。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中没有专门的宗教法律规定, 所以各民族自治地区先后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宗教方面的规章对于各地方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规范。但各民族自治地方由于自身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各地方的宗教立法活动在对待具体的问题时, 在具体的宽严松紧尺度掌握上存在很大差别和相互矛盾的地方, 从而不能形成统一完整的宗教立法体系。

二、关于我国现存宗教立法建设的建议

( 一) 努力保持自治法规与现行法律、地方法规的高度统一

由于我国目前多层级的立法体制, 导致我国现行法律在和各地方性的法律法规的衔接中难免会出现差异和不协调。这种法律衔接中的差异导致了各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地方主义, 很难形成法治的统一, 法治的权威也将难以维护。鉴于此,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维护我国法治的统一:第一, 在同一级立法机关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 严格做到各项法律法规的和谐统一, 不能出现各法律法规相互抵触的局面。上一级的立法机关在制定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时, 要首先考虑到本自治地方公民的利益需要, 为本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保留足够的空间。第二, 各民族自治地方在制定自治法规时, 要严格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各省、自治区的民族自治机关的立法工作要积极参照上一级立法机关的具体规定, 不得以各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为由, 改变或者变相抵制相关法律或地方法规中不允许变通或补充的规定。

( 二)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立法

基于经济的发展是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根本途径, 国家应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前提下, 尽快加强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经济促进法》、《民族地区或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法》、《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法》、《少数民族特殊权利保护法》等等, 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并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有效促进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同少数民族之间的平衡发展。为各民族、各地区创造平等发展的机会, 促进各民族之间平等感、平等观念以及各民族是一家的政治社会氛围的发展。

( 三) 加大干部培养力度, 创造便利条件

根据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团结开明宗教上层、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及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需要, 国家应当加强有针对性的如: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促进法》、《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和干部培养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为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进一步交流和了解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 从古至今对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颇为重视, 在对于民族政策以及民族立法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根源。近年来, 我国虽然在民族宗教的立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为我国的立法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少数民族,宗教立法,立法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等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5.

[2]赵朴初.赵朴初文集 (上卷) [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7.

[3]蔡高强.论我国对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国际人权公约看我国的宗教立法[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5) .

人生的思考-杂文随笔 第4篇

是不是哭泣也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久了没有落泪之后,我是否会忘记如何哭泣?有时候我觉得能痛快的大哭一场也是件畅快的事情吧。在感到自己很无能的时候,我只能用泪水来宣泄我的无助;在感到伤心的时候,我只能用泪水来发泄我的忧郁;在感到失落的时候,我只能用泪水的宣告我来孤寂。为什么我的泪水总不会有流干的一天,为什么总是沦落不到哭瞎眼睛的地步呢?那么爱哭泣的我是不是太脆弱了呢?还是我的免疫力不够强,无法抵挡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带来的伤痛呢?哭泣会不会上瘾呢?也许我是上瘾了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活在这个世界上,我就必须要虚伪的做人才能适应这个虚伪的人类世界?做着我不想做的事情,说着我不想说的话,就这样虚伪的附和着,虚伪的活着。我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很不想违背自己的意愿,却无奈总有一股势力在推着我不得不做违心的事,说虚伪的话。就像明明很讨厌这个人,却还要挂着一张虚假的笑脸面对他。这样的世界还剩下什么呢?什么是我存在的意义呢?我觉得自己好像是披着别人的皮做人,这个人却好像是个矛盾的人,一点也不够圆滑,一点也不够世故。就像初次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显得很笨拙。就好像穿着不合身的衣服,显得格格不入。

有的时候我不知道每个人在忙什么?我们每天都在机械的.重复着一样的事情。就像每天一醒来就要刷牙洗脸一样。这样机械的生活为什么每个人还过得乐死不疲呢?我一直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添饱肚子的话那么未免活的有些奢侈,太浪费生命了吧。现在很多人活着只是为了享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人们在说活着就是为了开心快乐。可是如果没有物质的享受和愿望的实现何来开心快乐呢?

人的一生有时候是个奇怪的轮回。每个人好像注定都要进入爱情的坟墓——婚姻生活,也注定要进入人生的坟墓——死亡。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明知道是坟墓却还是要进去呢?如果说生老病死是我们不能掌控的,那么至少婚姻是一个人可以掌控的吧。这是个奇怪的圈子,还没有结婚的人,总是在幻想着能有一段王子公主般的爱情,希望能够穿着华丽的礼服进入婚姻的殿堂,可是结婚的人呢?却在很努力的为生活中鸡毛算皮的小事争吵,冥思苦想该如何摆脱这个婚姻的枷锁。就好像《围城》中写的一样吧。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人就是这样的吗?总是三分钟热度。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其实没有爱情。爱情什么什么?不过是把人们送进婚姻坟墓的垫脚石吧。婚姻开始了,爱情却在慢慢消失,同时也孕育着却仇恨。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有不会变质的东西?为什么连神经类的东西都有了保质期呢?

终于25岁了,很多人总是在问我:“你有男朋友了吗?”我总是回答:“在他老妈家养着,或者还没出世吧。”确实是如此。我觉得这辈子这个人都不会出现了。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有老公,但是确不会有男朋友。因为我觉得男朋友是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的,而老公是和婚姻联系在一起的。也许在某一天,不得不脱离单身的时候我会找个人结婚。但是我却不相信爱情。因为我不想受伤,如果没有开始,就没有伤害。在这个虚伪的现实社会恐怕只有傻瓜才相信爱情了吧?

有的时候我想快点老去,快点到30岁,快点结束这漫长的一生。有的时候,我又害怕老去,害怕婚姻,害怕未来。一个人再多烦恼也是一个人的烦恼,如果成了家,就不止是自己的烦恼了。还要家庭和孩子的烦恼,我不想被这些束缚,因为我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

思考鱼生的杂文随笔(模版) 第5篇

啊,大象,大象!啊!

突然掀起的激流中,一尾小鱼匆忙闪躲

小象顿住了,跌坐在河边 我只是一只小象啊,虽然我长得圆了点。他们都叫我肥宅,因为我不爱动呢。

唔,肥宅,肥肚肚!~ 鱼儿吐了朵水花,溅到小象肚皮上挠痒痒似的,他只好收回长鼻子揉揉。

鱼儿,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我叫… 啊!你不知道鱼的记忆只有七秒吗?你搅乱水流的时候我正在思考鱼生呢……我,我想不起来了!啊啊!

阿澄。

啊!

新年快乐。象鼻挽起,向着早晨透亮的阳光吐出水雾,衬着天幕流云依稀,绘出光影万千。

森林外是城市,人们在新年夜里点燃烟火,掀起扑面而来的尘灰暖意雪夜的京都如是,华灯的楚庭亦如是。鱼儿和小象虽只有山间清澈流水,也看见水雾中瞬息变幻的繁花。

川流不息,澄澈洞明。一如初见时那双清亮的眼睛;一如他生命中的每一次问候,和她记忆里唯一的相逢。

…澄…阿澄…我的名字是阿澄!

啊,肥宅、肥肚肚 ?

啊,肥宅,新年快乐!!

啊,我叫,我叫……

阿澄。

关于人的思考杂文随笔 第6篇

行进中的思考是动态的,端坐时的思考也是动态的。人是思想的动物,只要一气尚存,人的大脑总是在动,思想的野马总是在奔跑,无边无际,漫无目的,低级的、高级的、物质的、精神的什么都有,有时杂乱无章,有时脉络清晰,有时到了远古,有时回到了现实……

此时,我坐在鳌峰山的石凳上,思考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我很多年,迄今仍然找不到答案。人是简单的,又是复杂的,汉字的“人”只有一撇一捺,可人的内心却包罗万象。文艺批评家刘再复在分析人的性格时,说是有二重性格组合,即先进与落后、善良与残忍、勤劳与懒惰、真诚与虚伪等等都存在一个人的躯体内,只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其中一种性格会占主要地位。其实,人的性格何止有二重呢?三重、四重、五重,甚至更多,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人的性格的形成,决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

“人性天生就是自私的。”这是我在大学任教时的一个学生,他在大学毕业多年之后对我说的话。我从事教育将近三十年,整天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什么儒家积极入世思想,什么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然而,我恰恰忽视对人本身的研究。我的这位学生在经过了对人的大量研究之后,得出了这个结论,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其实,性善抑或性恶之争,已有几千年,论者面红耳赤,引经据典,言之凿凿;信者深信不疑,都以为先圣们的结论千真万确。我以前是确信“性善”的,这是读儒家的书太多的缘故,《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一直深深地扎入我的灵魂深处,我深信人性的美好。然而,当我吃了一次又一次的亏之后,当我一次次被人蒙骗之后,我仍然没有改变我的信仰,坚信“性本善”。如果不是学生对我实行“反哺教育”(我把乌鸦的反哺之情用在这里,也许不很正确),我也许终身是一个信“性善”者。

前不久到一个养猪场,看到一头母猪正在喂养一群小猪,由于母猪只有十个奶头,而小猪却有十一只,小猪们都争先恐后,占领要地,各自衔住一个奶头,谁也不愿放松。有一只体形瘦弱的小猪,虽然很拼命地拱,还是没有占得一席之地,饿得在旁边嗷嗷叫。可是其他小猪并不因为它的嗷叫,而放弃吸吮,让它来分享母乳的快乐。没有!动物的本性就是吃,在没有吃饱之前,谁还会学雷锋呢?

动物如此,人又如何呢?可以说,婴儿的天性与动物的天性毫无二致。假设一个妇女生了三胞胎,三个人抢两个奶头,那情形和上面的猪抢吃奶有什么两样呢?人稍长大,稍知人事,经过教育,也许懂得了礼让,但谦让决不是人的本意。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儒家津津乐道了几千年,我开始听到这个故事也深受感动,然而,仔细一想,它也有很大的蒙骗性,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个“孔融让梨”呢?不让梨的总比让梨的多,这是事实,足见人的自私;况且孔融让梨仅仅是一次,决不是一辈子都让梨。现在的招干或者招工,比拼的大都不是实力,而是人脉和背景,官员的子女和百姓的子女一同考试,都入围了,难道当官的会让出这个“梨”吗?不会!起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会。这种人性的特点,注定使既得利益者不会把随手得到的利益拱手相让。我们也不要对这种现象耿耿于怀、深恶痛绝,因为有哲人说,爱自己的孩子的是人,爱别人的孩子的是神。人没有理由先做神再做人,而是先做人再做神。如果总做不了神,那就做人好了。

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说:“中国人太聪明,太聪明的极致一定是太自私。”《红楼梦》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说法,那么,自私是否会被自私误呢?未必!虽说人的私欲与生俱来,而人有了私欲未必都是坏事,从某个意义上说,正因为人有了私欲,社会才能得到发展。有私欲才有追求,有追求才有进步。许多先哲圣人,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他们尚且还有私心;我等凡夫俗字,吃的是五谷杂粮,穿的是土布粗衣,为自己想得多一点也是情有可原的。

关于医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与思考 第7篇

1 对象和方法

本次问卷设计有:基本项目, 对宗教及宗教政策了解情况、信仰情况, 对邪教了解情况, 熟悉的类别及了解途径、信仰方式等问题;随机对110名重庆医科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医学生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110份, 收回100份, 有效问卷为100份。男生34人, 女生66人;城市生源28人, 农村生源72人;汉族92人, 少数民族8人, 家庭经济良好者6人, 家庭经济一般者72人, 家庭经济差者22人。同时随机访谈交流达50人次。

2 结果及特点

2.1

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1, 表2)

2.2 医学生宗教信仰特点

通过表1, 表2问卷调查结果不难看出, 医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以下特点:

近半数学生不了解、不熟悉宗教相关知识及相关政策。表1中反映出46%的学生不了解宗教, 不熟悉宗教基本知识; 82%的学生不了解、不熟悉国家有关宗教信仰方面的规定及政策。访谈中, 多数学生未认真阅读过宗教相关书籍;有的只知道“宗教信仰自由”, 但不知道如何信仰, 掌握到什么程度, 有的一无所知。对宗教有所了解的学生, 其来源主要以亲人影响为主, 其次是书籍或电影、电视的影响。总的来看, 学生对宗教及宗教政策了解途径甚少, 学校的引导和教育缺失。

不少学生对邪教及非法宗教组织没有深刻的认识和分辨能力。问卷中, 34%的学生不了解邪教;在访谈中, 发现不少学生无法辨别宗教与邪教及非法宗教组织的特征与区别, 对有关邪教组织及非法宗教组织了解甚少。访谈中, 有学生认为只要是自己信仰那种宗教就行, 不在乎其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 甚至认为“信仰宗教有利于身心健康”。

半数学生对宗教感兴趣, 部分医学生的信仰有向宗教转移的趋势。在问卷中, 有16%的学生信仰宗教, 有50%的学生对宗教有兴趣, 而且类型相对较广, 包括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访谈中, 有人认为“信仰宗教与信仰马克思并不矛盾”。

对宗教信仰的原因, 多为精神寄托、兴趣爱好、休闲为主, 但也有少数学生, 以此作为人生信仰。从表1中反映出有8%的学生将信仰宗教作为精神寄托, 4%的学生作为人生信仰, 38%的学生因一时兴趣或休闲旅游中参与一些宗教活动, 或因影视、文学作品影响关注、爱好宗教, 如参与佛事活动, 参加祈祷、做礼拜等。

参与的方式多与寺庙、教堂活动为主, 少数家族性的信教者也在家里进行诵经、祷告, 访谈中未发现有参加非法宗教活动者。表1中反映出来大多数是以旅游观赏、休闲娱乐、寺庙活动为主, 占40%, 家庭聚会占4%。问卷中无人参与外籍人员宗教聚会活动。

从兴趣、信仰、参与活动情况看, 女生多于男生, 农村生源约多于城市, 经济困难的约多于经济状况良好的, 少数民族学生对宗教感兴趣的反而较少。从表2中反映出, 55%的女生曾了解宗教, 52%的女生曾参加过宗教活动, 如拜佛、祈祷、诵经等, 21.2%的女生信仰宗教, 尤其对佛教更感兴趣;男生中, 了解宗教的占58.8%, 曾参加过宗教活动的占29.4%, 信仰宗教的占5.9%, 其参加宗教活动多以娱乐休闲为目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和较差的学生中参与宗教活动的比例为65.6%, 信仰宗教占14.9%, 经济良好的学生参与宗教活动比例为33%;从生源来看, 农村生源学生参与宗教活动比例为47.2%, 信仰宗教占22.2%, 对佛教感兴趣的占36.1%, 城镇生源学生曾参与宗教活动比例为35.7%, 以宗教作人生信仰的比例为零。从民族看, 因我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少, 反映出参加宗教活动的也很少。

学生逐渐成为非法宗教活动渗透人群。访谈中, 发现近30%学生曾收到过“宗教”宣传单、书籍、音像制品、短信或电子邮件等;也有少数学生反应, 曾有大学生受到非法宗教人员的胁迫、伤害或自伤事件。

3 原因分析

医学生的宗教信仰之所以呈现以上特点, 究其原因, 应与以下四方面因素相关: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中的宗教组织及其活动形式极具复杂性、多样性、诱惑性, 对医学生的宗教信仰及兴趣起极大的吸引和推动作用。一是改革开放以来, 世界各类宗教及宗教思想大量传入, 致使社会宗教类型及活动迅速增多, 宗教组织活动范围迅速扩大, 涉及人群迅速增多。致使部分学生认为是否参与宗教活动、参加宗教组织是个人事情, 是很正常的事件, 少数学生认为是流行、时髦。二是社会生活中的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动较为混乱。正规的与不正规的、合法的与不合法的宗教组织及活动交叉存在, 有的宗教组织在方式、活动范围、目的、利益、危害等方面已超出政策和法规的范围。尤其是反动势力和敌对势力为了达到其反动目的, 借助宗教信仰的外壳, 进行非法活动, 重点加大对大学生的诱导和宣传。过去几年中, 高校也曾出现过大学生或大学生党员退学参加宗教组织, 甚至参加非法宗教组织, 愿意将其作为人生事业, 奉献一切的事件。三是政府对社会上的宗教组织及其活动的规范、监督力度不够, 对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力度不够, 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宗教思想教育及宗教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家庭环境。家庭的背景及宗教、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信仰影响最早、印象最深、依赖最强。一是家庭的教育对学生的信仰形成具有较大的影响。目前, 农村或城市均有不少人员参加宗教组织, 如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 因血缘关系很容易感染, 参与到宗教组织中。在问卷和访谈中, 均反映出部分学生因家族信教而信教, 易受父母的宗教信仰导向。同时, 与家人教育引导关系极大。在访谈中发现, 家长具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政治信仰、宗教观, 也重视子女的信仰引导, 其子女信仰宗教的较少;反之, 父母信仰宗教, 其子女信仰宗教的较多。二是家庭变故与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亲人的不幸易造成精神伤害, 物质基础的缺乏易引起人们寻找超人为的力量来保佑自己, 解决生存、生活问题。一旦有机会, 就容易信教, 甚至参与迷信活动。

学校环境。学校是提高学生政治觉悟、认识水平、辨别能力和正确知晓宗教基本知识、相关政策的重要场所, 学校一旦缺乏引导和宣传, 学生容易将兴趣转向“一知半解”的宗教活动。首先是学校在宗教教育与引导上乏力。据了解, 多数高校未开展宗教相关课程的教育;较少开展相关政策的学习与宣讲;更未成立宗教政策和基本知识宣传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 学校引导缺乏, 致使学生的宗教知识来源途径缺少, 甚至不正规, 不准确。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欠佳, 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 接受率降低, 不易形成正确的、稳定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信仰。

自身因素。一是大学生正处在信仰形成的特殊时期, 其信仰具有不稳定性。大学期间是学生思想走向成熟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二年级、三年级是学生人身信仰、政治信仰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旦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或者自身挫折, 学生易迷上宗教活动, 进而转为信仰。在访谈中, 不少学生表示, 一旦信仰宗教, 即使不反对其他信仰, 也会降低或者退出政治等的信仰, 甚至看破红尘, 虔诚信教。在这一时期, 学生的信仰发展具有不稳定性, 多样性, 互相排斥性。所以, 需要外界正确引导。二是缺乏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精神空虚。大学课余时间相对较多, 自由度大, 但有些学生, 缺少远期的人生奋斗目标和近期学习目标, 精神空虚, 无所寄托, 一旦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其兴趣爱好易转向宗教信仰。三是科学精神不足, 法纪意识薄弱, 易受生活、感情、学习等挫折的影响参加宗教活动或误入邪教。有的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科学态度, 对宗教及其活动没有科学认识, 一旦生活出现困难, 感情出现危机, 学习出现挫折, 就会寻找佛的力量或者神的力量而步入宗教殿堂, 随意参加一些宗教活动。有的学生对“信仰自由”理解错误, 辨别能力差, 易误入非法宗教活动的歧途。四是部分学生对宗教文化的追求和热爱。访谈中, 有学生明确表示对宗教文化看重, 对其积极的、有价值的文化内容非常感兴趣, 愿意不断探索, 发掘其精髓, 为社会服务, 为人类服务。

4 建议

高度重视, 科学管理。医学高校及其辅导教师要高度重视医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 客观评价其积极性和消极性, 严格掌握医学生宗教信仰动态, 加强与已加入宗教组织的学生的交流沟通,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严格纪律, 依法规范、科学管理学生宗教活动。防止学生在活动中出现不理智言行以及被骗、被伤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加强政策和科普宣传, 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活动,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加大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宣传力度, 对医学生的信仰正确引导, 建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 培养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 坚定以科学的精神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信念, 为促进社会和谐付出宝贵精力和年华。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丰富课余生活。改进工作方法和途径, 走进学生的宿舍、课堂、课外活动, 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培养学生自立自强, 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组织学生走入社区, 了解人民的疾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活动, 主动为群众做出力所能及的服务, 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开展心里健康系列活动, 对在校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活、感情、学习、工作中的挫折和苦难, 树立无神论观念, 指导他们, 将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 自己的前途靠自己创造。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力, 建立健康的、和谐、协调的家庭氛围、校园文化、社会环境,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全面成才。

摘要:为了解医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 对我校大二、大三医学生进行了宗教信仰问卷调查, 以便掌握医学生的宗教信仰动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加强引导和科学管理,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瞎思考杂文随笔 第8篇

瞬间想大笑,不知道为什么。

那写点什么呢,未知,只能思考晚年的生活。

晚年,常常在想如果再老上六十岁就好了,那时候怎么着也应该是个智慧的老人家了吧。

可能被生活摧残的不像话,但是就我这样盲目乐观的人,搞不好,心态仍旧好到爆。

那我要养很多花,然后有一个诺大的书房,那时候可能还会儿孙绕膝。

我要给一堆小朋友讲故事,然后带着老花镜在那慈爱的微笑。

书房里摆满字画,有自己的章,然后一个个盖章。

然后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思想观念,但是不是老顽固,最好那时候我仍旧很爱学。

然后养了猫狗,傍晚时候,出去遛狗,小猫咪在家慵懒地躺着。

晚上看看话剧,然后年轻人随便聊聊人生,当然那时候我的人生价值观仅仅只是自己的,年轻人与我无关。

最好约上二三健康的挚友,一起出去旅游,最好有人拍照。

那时候的我得豁达的不行,比如一大早我会进行锻炼,对于很多事情不会非要说对于错,你开心就好。

这种就有点像老子的思想,无为而治,有点恐怖啊,最好有年轻人在我身边告诫我最近又开始不思进取了。

然后我在睡觉时候,会吾日多次反省。

为了那时候日子过的多姿多彩,我大概年轻所学会的一切技能就该发生作用了吧。

这些年累积下来的原始资本,开始用于享受,难不成那时候还想着给孩子,那时候,还是多多想想自己身后事,养老都要靠自己。

拥有一个大花园,照料很多花花草草,然后浇水。

然后写很多文字,年轻时候所见所闻的汇总。

仍旧不放弃工作,去工作去看这个世界,去认识各种各样的老家伙和小家伙们。

然后肯定会遇见小家伙来取经,想到这里,立马精神抖擞,回到现实的年纪,快快储备大量有用的知识,毕竟智慧难道是凭空而来吗

晚上的时候不要思考人生杂文随笔 第9篇

我是一直固执的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只是在经历了几次徒劳无功后,内心深处真实地充满了倦怠感,原来我居然如此地害怕没有结果!尽管周围的朋友都在说找工作真的好累,但是慢慢的,结果好像也都明朗了,他们的脚步愈渐加快,我内心的惶恐就愈发的无可控制,所以是我哪里做错了,是我哪里不好,或者我根本就没有闪光处,我开始怀疑自己,无可救药。

宗教的思考杂文随笔 第10篇

今天上午,课室里忽然传来了几声呜呜的哭声。经过我们队员的细心询问,两位同学说出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一位孩子不小心撞倒了另一位同学。在孩子的世界里,哭是表达疼痛,伤心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要细心探索每一次哭泣背后孩子们的话语,并找到与他们沟通的方式。在了解情况之后,我们讲了一段历史故事给他们,让孩子能够知道自己错于哪里,并让孩子诚心道歉。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在新闻报道上看到的一些幼儿园因无法忍受孩子的哭而施虐于孩子的新闻,不愿去理解孩子哭声所表达的语言。无论是老师还是孩子,甚至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情绪的意义就在于表达自身的满足与不满足,并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满足。孩子得到满足了,就会出现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得不到满足,或满足受阻后,往往会出现负性的消极的情绪。无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负性情绪,一名合格的老师都要接纳它,并在接纳孩子负性情绪的前提下思考:孩子的负性情绪代表着孩子的什么需求没有得到?这种需求是合理的?还是过分的?是必须给予满足的?还是不能给予满足的?是应该给予及时满足的?还是应该延迟满足的?

曾几何时,我们拼命向前奔跑,却忘记自己走了多远;曾几何时,我们埋头苦干,却忘了仰望星空。我们也曾经是孩子,为什么我们不能理解这种情绪吗?换位思考,走进孩子的世界吧!

宗教的思考杂文随笔 第11篇

一、《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实施专题化教学的原因

《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是学校国际政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一般来讲, 专题性教学多数适用于公共及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中, 但是, 专题化教学同样适用于国际政治专业开设的《世界民族宗教概论》课程中。目前, 民族、宗教问题被广泛地关注于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国际政治学科的研究中, 涉及的学科广泛, 所需要掌握的研究方法也众多, 对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个人的能力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当前缺乏一本系统化、专业化且内容完整、适合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教学的教材, 授课教师想要深刻、透彻讲解该课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而专题化教学可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作为国际政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主要是要使学生了解民族与民族政治行为的基本特征, 世界宗教基本状况, 使学生对民族和宗教问题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予以理性的思考, 保持宽容的态度。《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可以利用专题化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个专题, 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国际热点问题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使《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的教授既可以实现专题化, 又不失其整体性。这样,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 对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充实学生知识储备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科学、合理设置专题是《民族与实践问题概论》课程专题化教学的关键

《民族与实践问题概论》课程共计48学时, 课外4学时。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博大精深, 错综复杂, 内容广泛, 经过不断探索, 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学者的论文和著作, 并吸取相关专家意见建议, 认为可以设置以下八个专题, 二十二讲。第一专题:民族问题相关概述。对有关基本概念的认识与把握是民族与民族问题教学与学习的起点, 该领域涉及到诸多概念, 此专题包括对民族及民族问题相关概念的介绍等内容。第二专题:世界各地区民族概况。此专题包括世界各主要地区的人种分布、民族构成、民族结构的特点等内容。第三专题:世界主要民族问题介绍。冷战结束后, 民族宗教问题就成为世界最大的热点问题, 当代民族问题是相当复杂的, 各国内部民族矛盾以及各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纷纷涌现, 此专题包括对世界主要民族问题的介绍, 分析世界热点问题的民族宗教因素等内容。第四专题:外国的民族政策。此专题主要介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民族政策, 总结其经验教训, 包括苏联解体的民族因素及苏联处理民族问题的教训等内容。第五专题:中国的民族区域自制政策。此专题包括民族区域自制政策的含义、中国民族区域自制政策的特点、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的重要意义等内容。第六专题:客观认识宗教。此专题包括世界三大宗教, 即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特点、宗教的基本功能、当代宗教信仰的状况、引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宗教等内容。第七专题:民族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在观察当今国际问题时, 我们不应忽视民族宗教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国际热点问题都与民族宗教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民族宗教问题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专题包括民族宗教问题引发国际政治问题的原因、当代民族宗教问题对国际政治的影响等内容。第八章:正确对待民族宗教问题。民族宗教问题纷繁复杂, 要客观、科学地认识和对待民族宗教问题, 走出认识和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误区。此专题包括民族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建美好家园等内容。

三、《民族与实践问题概论》课程开展专题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民族和宗教问题在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是在专业学习或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全球化的日趋深入, 民族与宗教问题也越来越纷繁复杂, 了解或研究民族与宗教问题不仅具有突出的必要性, 而且具有明显的紧迫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在国际政治专业开设《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 应当以“国际政治民族宗教问题解析”为主题, 把国际政治、民族研究、宗教研究进行整合, 在教学中侧重对“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国际化研究, 并实现与延边地区的民族状况相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 实现“民族与宗教问题”课程的本土化研究。在构建《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教学体系过程中, 达到知行统一, 学识结合。

(一) 注重民族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学科的相互渗透。

本课程着力于推进民族宗教问题与国际关系的研究, 将使学生认识当代民族宗教问题对国际政治和全球化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 并明确不同类型的民族宗教问题对国际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把民族宗教理论与当前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如何在教学中实现民族宗教问题的国际化, 如何将“民族与宗教问题”与国际关系相结合是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二) 实现《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教学的本土化。

延边大学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 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 朝鲜族人口约77万人。延吉市地处东北边疆, 随着我国《长吉图规划纲要》的批复实施, 延边地区作为开展边境贸易的窗口, 地理位置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是由多民族共同建立的统一国家, 中国的发展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安全可靠的边防。在教学过程中, 应将“民族与宗教问题”与本地区的民族宗教状况相结合,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宗教观, 科学、客观地了解民族问题、宗教知识及民族宗教政策,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其最基本的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但同时也是一门与国际政治热点问题以及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课程, 因此, 教师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民族宗教理论与当前民族宗教热点问题相结合, 做到民族宗教问题理论与本地区的民族问题现状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充分利用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到延边地区当地的博物馆, 了解朝鲜民族的迁入、发展史, 通过参观朝鲜民族民俗园等实践活动, 使学生掌握,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认识。

摘要:《民族与宗教问题概论》是政治学、国际政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研究当代世界民族宗教问题, 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 深刻认识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借鉴外国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 以进一步处理好我国的民族宗教问题。本文既具有鲜明的理论性, 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性, 针对在教学过程出现的一些问题, 适时进行专题化教学, 使该课程的教授既可以实现专题化, 又不失其整体性, 不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 而且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民族宗教问题,专题化教学,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曹兴.全球化时代的民族宗教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2]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12

[3]丁金光.世界民族与宗教[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8

聪明人如何思考的杂文随笔 第12篇

让我们开门见山,看看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如何思考的,我们与他们的思维差异到底在哪里。

1、“聪明的人对“难”更钝感,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轻松地面对陡峭的学习曲线。”

如果两个同样没有基础的`人一起学习吉他,那个所谓的聪明人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迟钝,他会觉得困难,但没有认为这是很难逾越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有杂念和顾虑,更容易坚持,从而实现有效的进步。

2、“聪明人更善于结构化与系统化”

一般人可能面对问题,更容易陷入细枝末节,或者在被限定的框架内考虑问题,但聪明人会先考虑框架、大结构,即在更高、更广的层面进行思考。

3、“面对同一个事件,普通人看到表象,聪明人看到规律。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后可以通过将问题依照同类型问题的解决办法来处理。

面对同一个问题,普通人想到两三种解决方法,聪明人能想到十几种,并且能迅速找出最优的方法。

面对同一个行动,聪明人会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并且在不同的可能性下都能作出应对。而普通人大多顺其自然,且容易茫然失措。”

4、“对于一切新事物,不满足于「知道」,而是会去深入思考。”

5、“把接触观察到的事物拆分成小环节,研究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对整体的影响,然后利用对环节的理解,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上一篇:《从军行》原文及翻译下一篇: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