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

2024-07-29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精选8篇)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 第1篇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汇总

一、填空。(第8、9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十一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60000000人次,横线上的数读作,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

2.( )15 =20:()=()45=八折=()% 。

3. 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后就是最小的质数。

4.如果A=223,B=35m,A、B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那么m是( ),A、B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

5.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10千米,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厘米。

6.小明用 小时行 千米,她每小时行( )千米,行1千米需用( )小时。

7.把一根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已知削去的体积是26m ,则圆柱形木料的体积是()m ,削成的圆锥的体积是()m 。

8.小红妈妈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两年,年利率是4.14%,到期后就得利息()元;按规定缴纳5%的利息税后,他实得利息()元。

9.一个长方体的高减少3厘米后,表面积减少48平方厘米,成为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38只鸽子飞回9个鸽舍,总有一个鸽舍至少要飞进( )只鸽子。

11.在一次期中数学测验中,某班平均分是85分,把高于平均分的部分记作正数,小明得95分,记作(),小乐得分记作-11分,他实际得分是( )分。

12.看图填空。

(1)小华骑车从家去相距4千米的图书馆借书,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小华去图书馆路上停车( )分,在图书馆借书用( )分。

(2)从图书馆返回家中,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得分 评分人

二、判断。(对的打 , 错的打 )(5分)

1.一个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 )

2.7.8和7.80的大小相等,意义也相同。 ( )

3.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架拉成平行四边行,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 ( )

4.25 与252的结果相同。 ( )

5.圆柱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 )

得分 评分人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5分)

1.单位时间内做的零件数相同,做零件的时间与做的零件总数(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比例尺 表示( )。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800000

3.修一条5千米长的公路,单独修甲队要10天修完,乙队要8天修完。如果两队同时合修,几天能修完?列式错误的是( )。X k B 1 . c o m

A. 1( + ) B. 5( + ) C. 5( + )

4. 两个圆柱的高相等,底面直径的比是3:2则体积比为( )。

A.3:2 B. 27:8 C. 9:4

5.要清楚的反映学校各年级人数在全校人数中所占比例的关系,应选用( )统计图。

A.条形 B. 折线 C. 扇形

四、计算。(28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4.6-0.65= 0.250.4= = 1-1%=

2.542.54= + = = 0.4 =

2.求未知数 。(8分)

1.6:25= : =

-50% =12 5.4 +2.6 =840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0.25320.125 18.5﹣4.5

99

五、操作题。(10分)

1.把图中的长方形绕B点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旋转后,A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4分)

2.按1:3画出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缩小后的面积是原来的( )( ) 。(4分)

3.如果1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请你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轴对称图形。(2分)

得分 评分人

六、解决问题。(5+5+5+5+5=25分)

1.小明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24页,占全书的 ,第二天读了全书的37.5%,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2.暑假期间,学校准备用方砖铺走廊,如果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48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3.一个商人把一件衣服标价650元,经打假人员鉴别降至78元出售,但仍可以赚20%,如按原价出售,则这件衣服可获暴利多少元?

4.一个底面半径是10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器皿里装满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2厘米。求这个圆锥形铅锤的高是多少厘米?

5.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5.4cm,如果汽车以60km/时的速度在上午8:00从甲地出发,那么到达乙地是几时?

附加题:(10分)

从甲地到乙地原来每隔45米要安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的2根一共有69根电线杆,现在改成每隔60米安装1根电线杆,除两端2根不需移动外,中途还有多少根不必移动?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 第2篇

一、填空题。(34分)

1、在1—100这100个数中,至少要取出(?? )个数,才能保证期中至少有两个数的差小于10。

2、有一个数,除300、262、205,都得到相同的余数,这个数是(??? )。

3、四个数的和是96,如果第一个数加上1,第二个数减去2,第三个数乘3,第四个数除以4,

则四个数相等。第四个数是(??? )。

4、在一个周长为60米的正方形广场四周是植树,每隔3米植一棵,可植树(?? )棵。

5、今天参加数学竞赛的考生有120人,根据刚才进场情况统计、其中有的`人没戴红领巾,其余的人都戴红领巾。任意两个考生中至少有1人戴红领巾,则戴红领巾的考生比没戴红领巾的多(?? )人。

6、甲乙两数的和是45,甲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恰好是乙数的2倍。甲数原来是(? )。

7、二十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地连续报数,如果报2和200的是同一个人,共有(??? )个小朋友。

8、20.8 化成最简分数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9、甲、乙两个水池,原来乙水池存水量比甲水池少14 ,现在把甲水池中存的水的15 注入乙水池后,再从乙水池抽出21立方米的水,这时两个水池中水量恰好同样多。乙水池中原来有水(???? )立方米。

10、把一张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纸(无剩余),最少能剪成(?? )张。

11、标有A,B,C,D,E,F,G,H记号的八盏灯,顺次排成一行,每盏灯装有一个开关。现在B,

E,G开着,其余五盏灯是关着的,小明从灯A开始,逐个拉动,次后,关着的灯是( )。

共4页,第1页

12、把786分成四个数,第一个数比第二个数多24,第三个数比第二个数多8,第四个数比第三

个数少30,这四个数是(??? )、 (???? )、( )、( )。

二、计算题。(20分)

1、(91×48×75)÷(25×13×16) 2、335 ×2345+5555÷25256 +654.3×36

3、(927 +729 )÷(57 +59 ) 4、1078 ÷329 +656 ×929 -929 ÷2441 -2829

5、(1+12 +13 +14 )×(12 +13 +14 +15 )-(1+12 +13 +14 +15 )×(12 +13 +14 )

共4页,第2页

三、操作题。(20分)

1、如下图中所示,阴影三角形面积是60平方分米,A、B两点??? A

分别是长方形的长和宽的中点,求原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

米 B

2、一个长方形被两条直线分成四个长方形(如下图),其中三个

面积分别为20公顷、25公顷、30公顷。问另一个(图中阴影部

分)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下图中小三角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求大三角形的面积。

4、一个长方形,如下图,恰好分成六个正方形,其中最小的正方形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 第3篇

关键词:小升初,数学教学,学习方法,转变技巧

小学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其数学成绩往往会出现下滑,尤其是在课程学习的后半段更为明显。学生升入初中后,面对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在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上不能很快得到适应,就会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

一、开放课堂,引导发现

小学数学教学大多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生对于定义、概念的灌输和记忆,而忽视问题发现的过程和解决的思路,不利于开发学生更加多元的思维,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能力。而初中数学不同,初中数学教学不局限于一题一式的具体解题模板,而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上,应当将教学空间开放化,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让学生从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数学思想层面的提升。

例如,小学数学有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但学生只是对知识进行了记忆,而没有直观深刻的理解。因此,初中教师可以在“展开与折叠”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主动去认识多面体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体会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变换过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棱柱、棱锥等模型的制作,再让学生亲手将其展开,观察展开的图形,并将其画在纸上。通过这个立体图形平面化的过程,学生对课堂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动手发现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积极参与,学会合作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环境里,教师的权威感往往很重,这也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全参与到教学中来。初中的数学课堂强调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因而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协作中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每个学生都要发表看法,听取别人的意见,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习惯和课堂参与意识。这样,既让学生有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又达到了教学目的,一举两得。

三、转变思维,主动探究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以具象思维为主,对很多知识的理解还是要借助实物或者图形,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最浅显的层次,这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初中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抽象思维渗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例如,学生小学阶段接触过三角形,对角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这个概念显然是很生疏的。在进行“余角和补角”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拿两个三角板,给学生进行90°角和180°角的组合拼接,并在展示的过程中跟学生讲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让学生边观察边体会,并将余角、补角从三角板抽象化为平面图形,深刻体会余角、补角的概念。

四、多元联系,归纳对比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到的知识大多是孤立的,没有在脑海中进行数学知识框架的搭建,随着初中课程难度的加大和内容的增多,如果仅是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显然不够的。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行培养,在教学中多将内容与之前的知识点进行有机串联,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之前学到过的代数形式都呈现在题目中,帮助学生温习之前学到的知识和提高综合解题的能力。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归纳掌握这道经典例题,遇到其他题目时进行对比,就能够举一反三,轻松解出。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帮助学生进行小升初数学学习方法的转变必须要建立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与教学文本的充分对接。同时,教师应当在教学大纲和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进行初中数学教学多元化的探索,努力实现教学资源的特色运用,回归初中教学的实质。

参考文献

[1]黄淑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2]钱钦亚.浅谈如何做好“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问题[J].语数外学习,2013(11).

小升初: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 第4篇

[关键词] 小升初;七年级数学;教学过渡

经过六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数学思维,获得了一定的数学能力,完成了数学学习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由于小升初的免试政策,使得进入七年级的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较弱,背起定理等朗朗上口,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像蔫了的花儿,无精打采,手足无措. 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较于小学阶段,有着质的飞跃,无论是内容的难度还是广度,都有着跨越性的发展,可以说,这一级“台阶”的坡度可谓是陡然上升. 因此,从小学过渡到七年级的这一阶段尤为关键,教师需从学生的心理引导、知识迁移、方法转变等多维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衔接,让学生平滑地从小学走进初中,迎来数学学习的新挑战. 在本文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正是对准“小升初”这一特殊阶段,就七年级数学如何过渡这个课题,分享了自己的几点见解,希望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如鱼得水地畅游于初中数学的新海域.

心理引导,尊重学生的成长变化

从小学进入初中,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怎么上了初中之后成绩比小学差了一大截,也有学生反映初中的知识点难掌握,他们不感兴趣甚至不愿学习. 我们长期在岗位实践中发现,初一基本成为学生之间成绩的分水岭,特别是数学学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听课成效也有明显的差距,如果任由这样的现象发展下去,会让很多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信心进而“破罐子破摔”.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成长中的心理变化,了解他们的情绪动向,及时做好引导指正. 学科老师应多与班主任、家长交流合作,遵循《七年级数学新课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要求,“让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独立克服困难的过程,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是做好小升初过渡的重要阶段,在正式开始理论课程之前,我们通常会开设一门导入课,与学生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安排丰富多彩的环节,内容设置贴近生活,与学生的日常息息相关. 尽管这一堂课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数学概念,没有提出明确的数学问题,但它的作用非常关键,不仅能够指引学生前行,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常进入七年级新学期,我们都会利用它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引导,让他们体会到随着知识的积累,数学带给我们生活更多的便利,也为我们生活带来更多不可思议的创造. 譬如,车票、身份证、商品条形码……这些常见事物上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意义,今后我们会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因此,在这节导入课中,笔者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寻找自己的小组搭档,并开设了“数学新航线”的探究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地图”,以生活为“新大陆”,再次出发,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找生活中还未解决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笔者将重点放在寻找问题、探寻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不是我们日常所聚焦的解决问题. 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小组成员还细心地翻阅了教材的目录,尝试从书中找问题.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叩响了初中数学的大门,提前了解了初中阶段的数学内容,而且在他们的脑海里打了好几个问号. 相信带着这样的求知欲望,他们能够很快融入新生活、新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笔者会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忙疏导,并定期开展班会与数学活动以优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机制.

正面迁移,新旧知识相辅相成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包括习得经验对其他活动的影响,表现在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和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当原有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积极作用时,我们称它为正迁移. 在小升初的过渡阶段,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发挥知识的正面迁移,用习得的知识或良好的学习方法促进新知识的摄取.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走入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小学知识直观性和常识性强,学习方法也比较单一,担心学生升入初一后,将这样的定式延续下去,会影响新知识的接受度. 因此,他们忽略了正迁移的作用. 然而,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在新课中摸不着头脑,更容易因为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反之,趋利避害,正确运用正迁移作用,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让彼此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学生更易接受,也更有求知的渴望.

在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一课关于“比0小的数”的教学中,我们恰当利用了小学知识的正迁移,让学生在懂得比0大的数之后认识与之完全相反的“负数”. 在导入新课之前,笔者在多媒体设备展示了全国12月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此时显示出广州17℃、福州15℃、北京0℃、乌鲁木齐-3℃、哈尔滨-13℃……对于经常接触电视与网络的学生而言,对于气温的表示方法他们并不陌生.

师:同学们,这些气温大家平时经常听天气预报员播报,那么每一个温度应该怎么读呢?

生:北京是零摄氏度,乌鲁木齐比零摄氏度还要少三摄氏度.

师:比0还大的数,我们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比如1,100,那么比0小的数有哪些呢?

随后,多媒体开始播放天气预报的语音片段,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到“乌鲁木齐零下三摄氏度”时,马上就有学生举一反三,说出哈尔滨的温度为零下十三摄氏度.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将小学所学的正数归类为“比0大的数”,而后在天气预报的真实情境下又得到“比0 小的数”是负数的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记忆点很深刻. 可见,在小升初的衔接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迁移作用,充分发挥迁移的“正能量”,让学生们自主发现知识,以“所学”的力量认识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方法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入初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迁移非常关键,而作为教师,更要从思想上做出转变,重点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让学生做记忆容器、做模仿者,要促进学习方法的更新,做思维的主人,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以小见大,告别小学时的一味“听话”,自己做学习的主宰者.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是七年级正式进入几何模块学习的第一单元,第一节是阅读与思考几何图形. 在小学阶段及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立体图形,因此在这堂课的导入阶段,笔者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列举出日常中的立体图形并标注出他们认为的图形名称,并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数量竞争. 我们还设立了裁判组,负责判定与计分,全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自己寻找答案、自己观察生活. 当学生将他们列举的立体图形集中展示后,我们又一同探讨这些图形的名称与彼此的共同点,还在小组讨论中总结这些图形的特点. 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不干预学生的思考与合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换,能让学生以“主人”的姿态进入课堂活动中,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特别是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有着鲜明的思想性,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其逻辑性与抽象性也越来越明显. 而在小升初这一关键阶段,正确的引导将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作为衔接阶段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更加细心,仔细观察学生在思维模式上的点滴变化,挖掘他们数学学习中的内在潜能;更加耐心,循循善诱地启发并引导,静待他们的思维开花,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更加富有创造力,以充满新意的教学智慧,当好学生的“摆渡人”,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小升初”这个新的数学挑战,踏上新的数学旅程.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 第5篇

小升初考试是小学生面临的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它关系到小学生是否可以接受更好的初等教育。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的做好小升初的复习备考,查字典数学网小升初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小升初数学毕业质量检测试题,希望大家在小升初的备考过程中有所参考!

2018小升初数学毕业质量检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地球上陆地面积约是一亿四千八百九十九万五千平方千米,写作()平方千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万平方千米。

2.分数单位是的最大真分数是(),至少再添上()个它的分数单位,就变成了最小的质数。

3.3时15分=()时

50平方米=()公顷

4.7千克比()少

千克

;

20吨增加()%后是25吨。

5.一根圆柱形木料长4米,把它锯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12平方分米,这根木料体积是()。如果锯成3段用了10分钟,那么把它锯成6段要用()分钟。

6.在ab=53中,把a、b同时扩大10倍,商是(),余数是()。

7.用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300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4厘米,甲、乙两地实际相距()。

8.:的比值是(),写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9、已知A=235,B=3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0.一个周长为46分米的长方形,如果长和宽都增加10厘米,那么面积增加()平方分米

11.一只长方体油箱的容量是27升,里面高是6分米,底面积()平方分米。

12.如下左图,一长方形被一条直线分成两个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的宽的比为

1∶3,若阴影三角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则原长方形面积为()平方厘米.二、判断。

1.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

2.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

3、钟表在下午3时半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

90。

()

4.甲乙两桶水,甲用去,乙用去一半,剩下的水一样多,甲乙原来水质量比是4:3。

()

5、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都扩大2倍,它的体积扩大6倍。

()

三、选择题。

1.一列分数的前5个是、、、、。根据这5个分数的规律可知,第8个分数是()。

A.B.C.D.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是锐角,这个三角形()。

A.是锐角三角形

B.是直角三角形

C.是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

3.一辆火车从北京驶向上海,火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相等

4.一根电线长20米,剪去

后又剪去

米,还剩()米。

A.4

B.C.365、三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18平方分米

B.16平方分米

C.14平方分米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14=

6.30.9=

0.006100=

2018299=

306(206

+

78)=

()12=

1.2598=

+

5=

=

10=

2.求的值

X-

=1.75

=x

x

+

x=42

3.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75+3252512

+

(-)

[

(1)]

+

+

五、下图是永久化肥厂2018年化肥产量统计图。

看图填空: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

吨。

(3)平均每季度生产化肥

吨。

六、解决问题(一)下列各题,只列式(或方程)不计算。

1、织布车间2.5小时织布3500米,照这样计算,5

小时能织布多少米?

2、某专业户收一批梨,每筐装30千克,要装70筐,如果每筐多装5千克,则需要多少个筐?

3、光明小学今年栽树260棵,比去年栽的80%还多20棵,去年栽了多少棵?

4、东河小学建造校舍,计划投资306万元,实际投资是计划的,实际投资多少万元?

(二)解答下列各题。

1.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的。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元?

2.一个游泳池长160米,宽75米,平均深2.5米。在游泳池的四壁和底涂上一层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根绳长6米,第一次用去,第二次用去

米,还剩多少米?

4.小明写大字36个,是小兰写的,也是小红写的,小兰比小红多写几个大字?

5.在一个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一些水,水中全部浸没着一个高10厘米,底面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锥形铅锤。当把铅锤从水中取出后,容器中的水下降了几厘米?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6.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开出,当两车相遇后又继续前进,甲车行了全程的时,乙车恰好行了全程的。这时,两车相距357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乙两班原来有多少人?

小升初语文毕业考试题 第6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n jùn tóu xián xián guàng zhuó yǒu chng xiào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shēn lín qí jìng làn yú chōng shù fān tiān fù dì bō tāo xiōng yǒng cuì sa yù liú

jiāo ―( )带 触( ) yì―( )力 ( )制 ( )立 kān ―( )测 ( )称 yù―犹( ) 富( ) 忧( )

二、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的句子下面的横线上。

气势磅( ) 久( )盛名 雄为( )观 高朋满( ) 门庭若( ) 琴( )书画 深思熟( ) 无所不( ) 温文( )雅 回味无( ) ( )飘( )舞 ( )礼( )拜 ( )( )心血 ( )( )而出 ( )( )泪下

1、被称为大自然杰作的黄果树瀑布显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结婚那天,家里好热闹,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爸爸真是多才多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常对你说,这里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不能离开”。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

改为带有问号的句子:_____。

2、我班全体同学通过并讨论了这次诗文诵读计划。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

4、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做儿女的.怎么能够报答得了母亲的爱呢?这使我们想起了孟郊的诗________句_________。

5、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

6、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仿照句式写一排比句:______。

7、用上“无论如果还是”关联词使句子更完整。 我们工作有多忙 时间排得有多紧 合理安排好 可以把每件事做得井井有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家的房屋很小。

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

9、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

10、李辉指着新鞋对我说:“这双鞋是我叔叔给我买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

11、他只要从火星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12、(1)教练指导我们。(2)我们排练体操。

把上面两个小句子合并成一个大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屹立 矗立 耸立

1、人民英雄纪念碑像巨人一样( )在人民广场。

2、中国像巨人一样,巍然( )在世界的东方。

3、大街两旁( )着很高层建筑。

必须 必需

1、阳光、空气和水是人们生活的( )品。

2、建造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 )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五、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虽然但是 只有才 不但而且 不管总 如果就

1、( )认真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2、( )你对别人没礼貌,( )别想让别人尊敬你。

3、( )刮风下雨,警察叔叔( )要在路上维持交通秩序。

4、( )鲸的体形像鱼,( )它不属于鱼类。

济南小升初英语毕业模拟试题 第7篇

<1>under<2>white<3>play cards<4>in bed<5>speak to

1. The book is _______ the bed.

2. Could I _______ Mike , please?

3. Don’t read _______ . It’s bad for your eyes.

4. It is a _______ pencil.

5. I will ______ with Mike this week

八. 根据情景选择句子,将答案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 )1. 当你想知道橡皮放在哪儿时,问:

A. Where is the eraser?

B. Where is the pen?

C. Where is it from?

( )2. 当你提醒小明不要在房间玩球时,说:

A. Don’t read in bed, Xiao Ming!

B. Don’t be late for school, Xiao Ming!

C. Don’t play ball in the room, Xiao Ming!

( )3. 当你想知道别人能看见几辆汽车时,问:

A. How much is the car?

B. How many cars can you see?

C. I can see five cars.

( )4. 当你想知道别人是否喜欢那辆绿色汽车时,问:

A. Do you like the green car?

B. What is the car like?

C. I’m looking for a green car.

( )5. 当你想知道别人会不会骑马时,问:

A. Can you make a bike?

B. Can you ride a bike?

C. Can you ride a horse?

( )6. 当你想要一杯茶时,说:

A. I’d like a cup of tea.

B. Would you like a glass of tea?

C. May I have a bottle of tea?

( )7. 当你想知道新电视机的颜色时,问:

A. Where is the new TV?

B. What’s a TV?

C. What colour is the new TV?

( )8. 当你想知道别人是否有钢琴时,问:

A. Have you got a dictionary?

B. Have you got a piano?

C. May I use your piano?

( )9. 当你要了解别人是否喜欢游泳时,问:

A. Do you like swimming?

B. Do you like running?

C. Do you like pingpong?

( )10. 当你想知道这些物品是谁的时,问:

A. Whose are these?

B. Whose are those?

C. Who are they?

九. 选择填空,将答案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 )1. I’v got a toothache. I’m going to the __________.

A. park B. dentist C. teacher

( )2. ――May I _______ your bike?

――Sorry.

A. ride B. reading C. read

( )3. ――Whose ruler is it?

――Maybe it’s _______.

A. Peter B. Peters C. Mary’s

( )4. I want to find a good book. I’m going to the _______.

A. cinema B. library C. museum

( )5. ――_____ will you do?

――I’ll play football.

A. What B. When C. Where

十. 从B栏中找出适合A栏的答语,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A B

( )1. What does he do? A. She is going to the cinema.

( )2. What does she do? B. He is old and fat.

( )3. What is it like? C. She is a dentist.

( )4. What is he like? D. He is a doctor.

( )5. Where is she going? E. It’s long and black.

十一. 每小题A B C三个单词中,有一个与图意相符,选出来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 )1. A. bag B. bed C. book

( )2. A. cap B. cat C. car

( )3. A. radio B. fan C. fridge

( )4. A. nose B. mouth C. hand

( )5. A. dentist B. worker C. teacher

十二. 每小题A B C三个句中,有一个与图义相符,把这个句子的标号填入括号内。

( )1. A. No smoking B. No spiting C. No parking

( )2. A. He is swimming B. He is dancing C. He is riding a horse.

( )3. A. She is drawing B. She is reading C. She is singing.

( )4. A. I’m closing the window. B. I’m cleaning the door.

C. I’m opening the door.

( )5. A. I’m from Africa. B. I’m from England. C. I’m from China.

1.小升初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2.北京小升初英语考试模拟试题

3.2017小升初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4.小升初英语试卷

5.小升初英语试题

6.小升初英语练习试题

7.小升初英语测试真题

8.小升初英语专项练习试题

9.小升初英语试题练习

小升初数学毕业测试题 第8篇

学生从小学步入初中,不是简单地从六年级升入七年级,对数学学习而言,这是一次知识和思维的飞跃.小学的数学,内容不仅直观形象,而且比较单一,而初中的数学,不仅内容更加抽象和复杂,而且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较强的计算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对图形的感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基础,也有些内容是初中数学的特例,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的拓展与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这对学生学好初中数学有很大帮助.

下面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和概率与统计三个领域中选取一些“小升初”数学教学衔接中的典型例子,借此谈一谈在教学衔接中,教师该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在数和式的运算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转化能力

例1计算:

【评析】学生进入初中后,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有理数的运算.计算时,除了要考虑数值以外,还要考虑符号.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准确运用法则,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灵活使用运算技巧,减少计算量,提高正确率.本例中的四个小题,直接求解非常困难,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技巧,采用简便方法巧解复杂的计算题.这样,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逐步适应初中阶段数和式的运算.

2.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例2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的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方法1:

5500-5000=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

500÷5000=0.1=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十.

方法2:

5500÷5000=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

110%-100%=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十.

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3完成下列计算:1+3=?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

讲解这道题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也可以提供如下帮助:

如图1,教师可以列出点阵,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进行猜想.再如,在教学初中数学的“函数”部分时,教师往往需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函数图象,探讨函数的性质.

解:数形结合,易得:

【评析】教师一定要通过课堂教学和习题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数中有形、形中有数,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数形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同时,教师还应指导他们以形助数,数形结合,探寻不同题目中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巧解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在解题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鼓励他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例5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为75千米/小时.

在初中数学中,本题常用的解法是:设甲地到乙地的路程为S千米,则平均速度为:

【评析】算术平均数是指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相应的数量关系式为: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式.通过对比初中和小学的解法,可以看出,虽然解法不同,但模型思想相似,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

4.“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

例6(“归一问题”)一个织布工人,在七月份织布4774米,照这样计算,织布6930米,需要多少天?

分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已知的一组对应量,用等分法求出每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数量关系式:单一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一量=份数(反归一).

解:必须先求出平均每天织布多少米,就是单一量.

6930÷(4774÷31)=45(天).

答:需要45天.

例7(“归总问题”)修一条水渠,原计划每天修800米,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每天修了多少米?

分析: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式为:

单位数量×单位个数÷另一个单位数量=另一个单位个数.

本题要求出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长度,所以,也把这类应用题叫做“归总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归一问题”是先求出单一量,再求总量,而“归总问题”是先求出总量,再求单一量.

800×6÷4=1200(米).

答:每天修了1200米.

【评析】“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体现了数学逆向思维的特点.

5. 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例8体育馆内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篮球比排球多6个.篮球和排球各有多少个?

分析:在列方程解答和倍、差倍问题时,要注意找准单位“1”的量.通常情况下,设单位“1”的量为x,再根据另一个量和单位“1”之间的关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另一个量,最后根据它们的和或差列出方程.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是把篮球的个数看作单位“1”.{

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

等量关系式:篮球-排球=6个.

解:设篮球有x个,则排球有75%x个.

答:篮球有24个,排球有18个.

你会自己检验吗?

检验:24-18=6(个),符合篮球比排球多6个.

18÷24=75%,符合排球的个数是篮球的75%.

【评析】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比学生用算式解决问题更容易,体现了方程思想和模型思想的运用.

6. 从特殊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例9(“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50个头,170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解题规律:

(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一只鸡和一只兔子脚数的差=兔子的只数;

兔子的只数=(总脚数-2×总头数)÷2.

解:兔子的只数:(170-2×50)÷2=35(只);

鸡的只数:50-35=15(只).

如果假设全是兔子,可以有下面的式子:

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脚数)÷2;

兔子的只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其他几种特殊的解题思路:

方法一: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2只脚,还有170÷2=85只脚.笼子里的兔子就比鸡的脚数多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85-50=35,就是兔子的只数,所以鸡的只数为:50-35=15(只).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让兔子都抬起2只脚,那么,现在就有50×2=100只脚,原来的脚数和现在的脚数之差为170-100=70只脚,这些都是每只兔子抬起2只脚,一共抬起70只脚,用70÷2得到兔子有35只,用50-35得到鸡有15只.

方法三: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还剩下170-50×2=70只脚,这时鸡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脚,而且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70÷2=35只兔子,有50-35=15只鸡.

对方法三附图解析一下:

假设鸡和兔子都训练有素,吹一声哨,鸡和兔子都抬起一只脚,地上站着170-50=120只脚,鸡肯定都“金鸡独立”,兔子则成了“三脚猫”.

再吹哨,地上只站着120-50=70只脚,这时,鸡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则两只脚着地,进化为直立行走,兔子共有70÷2=35只,而鸡有50-35=15只.

【评析】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可以优化解题方法,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果结合初中数学知识,既可以列一元一次方程,又可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总体来说,难度大大降低了.

7. 从整体代换角度解决问题

【评析】本题灵活性较强,对思维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运用整体代换的思想来简化运算,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转化与化归的能力,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这样的思维值得借鉴和推广.

8. 注重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例11甲、乙两地相距162千米,一辆慢车从甲地开出,每小时走48千米,一辆快车从乙地开出,每小时走60千米.试问:两车相向而行,几小时后两车相距54千米?

解法一:(算术方法)

当两车相遇之后,相距54千米;

当两车相遇之前,相距54千米;

答:两车相向而行,1小时或2小时后两车相距54千米.

解法二:(方程方法)

设两车行驶x小时后,相距54千米.

当两车相遇之后,相距54千米;

当两车相遇之前,相距54千米;

答:两车相向而行,1小时或2小时后两车相距54千米.

【评析】本题是相遇问题中的分类讨论问题.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的分类,图形的分类,代数式的分类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处处都渗透着分类讨论思想.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分类时,要求学生能够理清分类的界限,选择分类标准,做到不重不漏.因此,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这种思想,并提炼相关的解题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在平时作业中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强化这种思想方法.

9. 在图象信息中渗透函数思想

例12小明和爸爸去北京香山游玩.下图是他们两人登山比赛情况的统计图.

(1)10分钟时小明行了()米,爸爸行了()米.

(2)()在途中休息了()分钟.

(3)出发()分钟后,两人行的路程相同,是()米.

(4)()比()早到达终点,早()分钟.

(5)爸爸登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米.

解:(1)10分钟时小明行了300米,爸爸行了200米.

(2)15-10=5(分钟).答:小明在途中休息了5分钟.

(3)根据折线统计图可知:出发15分钟后,两人行的路程相同,都是300米;

(4)27.5-25=2.5(分钟).答:爸爸比小明早到达终点,早2.5分钟;

(5)500÷25=20(米/分钟).答:爸爸登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20米.

【评析】解答此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函数图象,读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1 0. 面积计算中常用的割补思想

例13(1)右图中,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9厘米和5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大正方形的面积+梯形面积-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5+9)×5÷2+9×9÷2-(5+9)×5÷2=40.5(平方厘米).

(2)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6×3-3×3÷2=13.5(平方厘米).

(3)求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阴影部分的面积=四分之一个大圆的面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3.14×4×4÷4-4×4÷2=4.56(平方厘米).

1 1. 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思想和随机意识

例14某校宣传栏中公示了担任下学期七年级班主任的12位老师的情况(见下表),小凤准备到该校就读七年级,请根据表中信息帮小凤进行如下统计分析:

(1)该校下学期七年级班主任老师年龄的众数是多少?

(2)在下图(1)中,将反映老师学历情况的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在下图(2)中,标注扇形统计图中表示老师的职称为初级和高级的百分比;

(4)小凤到该校就读七年级,班主任老师是女老师的概率是多少?

【评析】本题涉及统计图表,结合图表进行分析,第(4)问渗透随机意识.

(1)求该公司职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你认为用哪个数据更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结合此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解:(1)平均数是2118,中位数是1500,众数是1500.

(2)在这个问题中,中位数或众数均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因为公司中少数人的工资收入与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差别较大,这样导致平均数与中位数偏差较大,所以平均数不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

【评析】先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然后再进行分析.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本质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习者来说,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数学思想一旦形成,便会对数学方法起着指导作用.

学生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提升其解题能力,才能提出新观点,获得巧解法.中高考试题中,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十分重要.

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基础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设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反复强化、及时总结,用数学思想方法武装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的主人.对于究竟应如何渗透,没有固定的方法,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地挖掘与引导,适当地训练与概括,合理地设计与运用,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上一篇:项目融资课程论文下一篇:遵章守纪反三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