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范文

2024-05-10

聚焦课堂范文(精选6篇)

聚焦课堂 第1篇

聚焦课堂 倾力打造高效课堂 深化课改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卢氏县实验小学 陈乐平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召开全县“精细化管理和高效课堂”推进会,能在此发言,我倍感荣幸。下面我把实验小学精细化管理和课改方面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向大家作以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近两年来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我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重点,主动探究,大胆实践,在改善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发展,确保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回首教改历程,我们的体会是,唯有聚焦课堂才能深化课改 唯有依托课改才能提升质量。

一、完善设施,保障教学工作。

近年来,学校下大力气对教室、办公室、操场进行了修缮和装修;保证校园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通讯系统等全部通畅。教师的办公设备也按高标准配备,每位一线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办公室设有公用电脑、饮水机。教室里配备有多媒体设备、书柜,成立图书角,有学生们展示才艺的文化墙、励志标语和学习习惯养成标语。定期对校园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进行更新,增添安全宣传、名人名句、少先队知识专栏。今年暑期,学校想方设法对学校的跑道、厕所、东楼的引桥进行了改建、修缮,为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精细管理,加强内涵发展。

人们常说“教育大事必做于精,日常工作必做于细”。我们学校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确立“人文关怀、科学管理、质量立校、全面发展”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发展规划、队伍建设、教育教

学、教研课改、体艺卫生、安全保障、德育文化等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考核方案,努力构建“民主决策,规范管理,处室负责,分组竞争,奖勤罚懒,”的管理模式。坚持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和年级组为核心的分层管理量化考核制,坚持教代会、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周例会、周工作公示和周教研组、年级组业务活动,领导包年级,包教研组,严格考核、奖罚兑现,使学校的管理机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形成团队共振,敬业进取的合力。

三、深化课改,创建高效课堂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当前有些教师的教学与其说是方法的落后,倒不如说是教学观念落后。因此,我们把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理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是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实施的:

一是培训骨干教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发挥骨干引领带动作用。骨干示范引领,以点带面,辐射一片,为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三是坚持教研组每周学习研讨活动。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和探索,我校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教学研究,深入领会课改精神。

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的透彻把握、熟练运用,还需要引领教师作深入的研讨与切磋,为此,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1、加强集体备课。除每周在规定时间、地点集体备课一次,讨论下周教学内容,探讨教法、重点难点疑点外,同时不拘形式,不拘时间、地点,及时开展研讨活动。要求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在备课准确到位的基础上,写好导学案。

2、开展多样教研活动。以每周三位一体课、每期新进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引领课、中青年教师赛课等活动为途径,使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研讨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力促全员“研课”,找不足,学长处,促实践,上水平。同时利用兄弟学校来我校观课交流的机会,实行全员“推门听课”制度,每节课都在“练兵”,提高“实战”水平。教师在观摩中思考,在交流中提高,在学习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在两年的“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锻造出了一批教学骨干,一些教改典型已经走出校门,做报告做课例,带动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3、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高效课堂改革实践必须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才会做到导向明确、有的放矢。我们一是提出了课堂高效行为标准,二是在学生评价上,我们制订了《合作小组评价细则》《学生课堂评价细则》,实施了具体到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评价表记载办法,及时记录学生每节课表现,汇总结果作为优秀学习小组的评选依据,坚持利用周一升国旗时间进行表彰。特别是本期又把学生的坐姿、倾听、讲话、读书、写字、站立等习惯加入评价之中,倾听要求做到专注、思考、赞同;讲话要求做到准确、条例、悦耳;读书要求做到字正、入境、声亮;写字要求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坐姿要求做到身正、肩平、臂开、足安;站立要求做到头正、身挺、脚拢。评价全新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使学生的评价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促使学生能够全员、投入地参与到高效学习之中。

(三)、构建有效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通过对教学理论的学习、领会和借鉴他校先进教改经验,再结合我校具体实际,通过骨干教师的反复讨论、调研,我们坚持把导学案作为课改的支撑点,初步形成了“五环—探构”下的特色教学模式。

语文课形成“五三教学法”。数学改进课在原有“五环—探构”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改进。英语课单词教学变“自主学习”为“呈现操练”。下面介绍语数课模式。

数学改进课:因为五环探构模式在全面推广和熟练运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拘泥于模式完整,看似面面俱到却有点蜻蜓点水,教师束手束脚,习题训练量小无难度、无深度,基础性练习多,拔高性训练少,不利于优等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我校教师和教研员共同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探究交流、合作展示力度。把“达标训练”环节中基础性训练与自学检测相结合,把难度稍大的习题增加到 “合作探究” 环节。这样以来,合作探究环节时间就增长,训练广度、深度就有所提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就可能设置探究一个、两个、三个甚至是四个问题。今天大家听的几节数学改进课就是这样操作的。

语文“五三教学法”特色教学流程。预习课

预习就是教会学习,教会学生备课,教会学生上课,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拓展!

预习的步骤有:(1)预习目标和预习方法。(2)疑难反馈。(3)内容分析。(4)灵感放飞。(5)展示设想。自学七步法:看、找、标、查、思、悟、列.展示课

1、展示准备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任务做好准备,展示形式要富有创意,如:一板(书),两读(朗读、诵读),三歌(唱歌),四演(表演),五画(图、画),六舞(舞蹈),七作(文),八操(操作实验)等。

2、团队展示

各团队在组长的安排下在全班展示本组的预习成果,展示时要求准确条例、声音洪亮、大方得体,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专注思考,如有疑问可进行追问,由展示小组的成员或其他组的成员进行解答。通过展示,实现生生互动,在质疑对抗中,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中,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和感悟水平,在说、写、讲、读、对话、表演等形式的精彩展示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此环节中,要通过点拨、追问、启发、质疑、评价、补充、强调、归纳等形式,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在学生产生困惑时,发生观点碰撞争议时……发挥“点睛”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但要对教材分析透彻,还要有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

3、教师(学生)总结

教师(学生)用简短的三、五句话来评价本节课的情况,表扬好的,对不足的地方提出批评及整改意见。点评共性的问题,易错的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点评,如知识内容、规律、方法,学习习惯、表现形式等方面。本期我们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点评,如坐姿、倾听、讲话、读书、写字、站立

等方面。

反馈课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及时反馈矫正,可针对易错点或难点的内容,通过再次检测或纠错,巩固所学内容并形成能力,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达标情况。可以采用组内问答、对学互查、小测验、板演等多种形式完成。反馈检测根据课堂需要可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一定设立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所以““五三教学法”,不单纯是三课时,而是三步教学法,用三步教学法来完成五个环节。它们环环相扣,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我们要根据学科及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不见得每个学科、每一节课都是标准的五个环节。

四、春种秋获,成效困惑并存。

耕耘教改虽劳苦,天道酬勤自觉甜。我校推行高效课堂教改实验两年来,已经取得了初步收效。

1、教师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教师由起初的怀疑、观望、排斥的态度转变为认同、赞成、推进。

2、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讲台上的时间少了。教师力图想办法、创机会让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规范,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3、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我校的课改实施和班班通建设基本是同步进行的。现在,老师们基本都学会了电脑操作,能够打印文档,制作课件,大部分课利用课件展示,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4、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由原来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了提前预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深度思维习惯得以养成,学生探究合作、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展示欲望强烈,个性张扬,学生素质明显提升。

5、教研氛围浓,不断开发特色课程。随着全国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校在向一些优秀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创造性的形成了一套阳光大课间活动,并初步形成特色课程。我校的阳光大课间体现了学生智育+德育+身体锻炼的活动理念。具体内容包括: 经典诵读--艺术操展示—德育活动(感恩的心手

语舞)--自主体育活动—第二课堂展演,真正把课间操变为课程来管理和发展。

经过课改实验实践,我们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又有许多问题与困惑。

1、教师学情掌握不够,导学案的撰写与课堂、学生的实际有脱钩现象。

2、学生的预习还没有达到理想化的程度。预习还不能分出重点和难点,还不能理清会与不会的界限,学生习惯培养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有些学生在探究展示中比较被动,探究展示的几个原则不能得到有效把握。

4、校舍改造缓慢,虽然暑假拆除了旱厕新建水冲式厕所,搭建东楼引桥,但是教学楼内和校园花带瓷砖脱落严重,许多死角亟待改造,精细化管理还有漏洞。

五、凝心聚力,坚持特色发展

实验小学作为一个老牌学校,有特有的发展优势,有相对规范的管理机制,有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今后我们将凝心聚力,坚持特色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多实验,真正成为“实验”学校。打算从以下几点做起:

1、深入开发校本课程,以“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快乐课间”等活动为载体,扩充课程内涵,开发艺术类、运动类、实用技能类、学科延伸类的校本课程;

2、打造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条件现代化,配齐学校各个教室、功能室的现代教学、办公设备;

3、创新德育模式,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成效、有亮点;

4、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探索建立高效的作业模式,(语文家庭作业主要是阅读和预习,数学家庭作业主要是预习和向家长口头汇报的当天收获,尽量不留书面作业),真正实现快乐课堂、快乐校园。

5、完善学校后勤服务支撑,积极筹资,努力优化校园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课堂教学改革复杂艰巨,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我们学校继续以稳定

发展为前提,提高师生素质为核心,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办学水平,凝心聚力、竭尽所能、求真务实、乘势而上,创办人民满意好学校,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

谢谢大家!

聚焦课堂 第2篇

—— 武汉为明高二年级6+1高效课堂建设回顾

在集团的统一部署下,在骄阳灼灼、洪流滚滚的八月,一场伟大的变革在武汉为明学校拉开帷幕。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三箭齐发,三备两研、6+1高效课堂、限时练三块钢板横空出世,作为改革的核心环节6+1课堂很快被武汉为明师生所欢迎、所接受。于是武汉学校的课堂百花争艳,百舸争流,纷纷开展了6+1模式的研究实践活动。根据林总讲话中“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的战略思想,我们也认为一场伟大的成功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我们准备花三到五个月时间来摸索定型,再用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优化提升。

一、本学期总体目标及具体计划: 落实“僵化”的过程。从时间安排、操作流程、制度规范等方面落实“三块钢板”。让课前的三备两研,课中的“导、思、议、展、评、检”六个环节和课后的限时练基本成型,达到“形似”的要求;全体师生形成共识,各种制度常态化。本学期具体计划: 九月 6+1入格课探索

十月 6+1合格课验收

十一月 6+1一师一优课竞赛

十二月 6+1试卷评讲课探索

元月 6+1复习课探索

二、6+1课堂呈现的问题及其思考

在九月的入格过程中,老师们人人上研究课,如同跳云南苗族的竹竿舞,既要合乎节拍,遵循规定,又要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于是,五花八门,问题频现:

(一):“思”环节,学生不能集中精力看书,容易走神,完不成导学提纲的内容;

(二):“议”的环节,学生抓不住要点,议论不着边际;

(三):“展”的时候说话慢,声音小,口头禅多,语无伦次;

(四):多数班级,尤其是普通班,走不完六个环节,完不成教学任务。

(五):语文,6+1模式缺乏语文味;

(六):数学,学生常常因审题不清出错;

(七):英语,专注于导学提纲而忽视文本阅读;

(八):物理化学,6+1中无法落实演示课;

(九):政史地,因6+1课堂节奏快,时间紧,学生难以梳理分散的知识点。

(十):学生展示时,老师喜欢插话,夺走学生话语权。综上所述,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来自两个方面:

其一方面来源于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激情,导致学习行为缓慢;长期以来被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基础薄、习惯差;成功体验少,导致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不敢展示。

其二方面来源于教师:教师长期以来,霸占课堂,不是以学定教,而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不顾学生实际,贪多求快。他们可贵的责任心导致他们不相信学生,自己不讲不放心。

三、6+1课堂的优化措施:

(一)在“学生的学”上狠下功夫,坚持“三个不放松”,做好“三个十件事”。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内因,是主体,学生必须是课堂的主人。针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被动情况,我们团队制定出了“三个不放松”和做好“三个十件小事”的措施。

1、坚持激情教育不放松,做好激情教育十件事:

第一件事:对学生进行激情教育总动员。(图片)第二件事:开展“告别十慢,倡导十快,做风行青年”活动。(图片)

第三件事:每日激情跑操。(图片)

第四件事:每日激情晨训。(图片)

第五件事:每周一篇励志文章推荐品读。图片

第六件事:每周一场精心准备的道德讲堂。(图片)

第七件事:开展“追求卓越我行动”激情承诺活动。(图片)

第八件事:举办《纪念长征,唱响为明》红歌激情演唱比赛。(图片)

第九件事:举办《最强演说家》激情演讲比赛。(图片)

第十件事:带学生聆听北京大学孙一鸣老师激情演讲。(图片)

通过一系列的激情培养,以激情教育为初衷,以全面提升为目标。我们的学生精神状态变好了,散漫拖拉的少了,紧张有序得多了,暮气沉沉不见了,活泼阳光的多了,校园里每天书声琅琅,歌声飞扬。

2、坚持规范要求不放松

(1)从细节抓起,规范行为十个细节不放松,(附件一)(3)坚持每日九巡堂,每日公布不放松;(附件二)(2)坚持每周小结,评比不放松;(德育小结图片)

(3)坚持每月总结,表彰不放松;(每月校长嘉奖令图片)(4)坚持榜样+底线,每月榜样推崇和违纪处分结合不放松;

(5)坚持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教育不放松。设计《中学生行为规范量化评分细则》(附件三).通过“知”“行”“监督”“反思”“表彰”和“处罚”和“自我评估”,学生中违纪行为少了,上课吃零食的不见了,上课走神的不见了,玩手机的不见了,学习环境好了,学风浓厚了,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坚持成绩提升不放松;

学生成绩提升,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练”“考”。针对学生实际,我们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精心做好十件事):

(1)精心做好小组建设工作。(附件四)附件五

(2)精心打磨师生示范课,人人对照示范课,分析自己的现状,找出优化措施。(附件六)(3)精心做好层层培训工作。(附件七)(4)精心设计每日限时练。(附件八)(5)精心设计每周周测。(6)精心组织每月月考。

(7)精心准备开好每月质量分析会(附件1)(8)精心开好班科联席会。(图片)(9)精心做好培优扶弱工作;(附件九)

(10)精心分层开好优生、学困生座谈会;(图片)

(二)在“教师的教”上狠下功夫,坚持“一个中心”“四个不动摇”

如果说“学生的学”是内因,是学生成绩提升的决定因素,那么“教师的教”

是学生成绩变化的根据,教师是主导,是引路人,是设计师。教师的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老师霸占课堂,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达不到培养的问题,我们坚决围绕“一个中心”“坚持四个不动摇”。

一个中心: 以“聚焦课堂”为中心 四个“坚持不动摇”:

1、坚持“三块钢板”不动摇;(附件十)

首先,坚持“6+1”模式不动摇。(附件十一)

其次,坚持“三备两研”不动摇。(附件十二)

第三,坚持限时练全批全改不动摇。凡限时练必精心设计,必教师先做,有做必收,有收必评,有评必改。(附件十三)

2、坚持学科研究不动摇;(附件十四)

(1),强化听课评课制度(附件十五)

(2),确定每月科研目标:

九月 6+1入格课探索

十月 6+1合格课验收

十一月 6+1一师一优课竞赛

十二月 6+1试卷评讲课探索

元月 6+1复习课探索

3、坚持目标考核不动摇;(附件十六)

在集团的目标引领下,我们把绩效考核与目标挂钩,设置权重,大家心中有目标,手中就有办法,老师们就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境界。

4、坚持检查评价不动摇;(附件十七)

三备两研的质量和限时练选题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成绩的提升。于是我们一是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提纲和限时练的每日检查,二是坚持对教师的“四件套”实行每日检查评价,来保证质量。我们

四,6+1课堂取得的成果

经过集团以及学校的层层培训,小步试,大胆走,勤探索,快优化,尽管走得颤颤巍巍、踉踉跄跄,但是我们边走边学,边学边改,终于走出了6+1的特色,走出了初步成效。

(本学期参加武汉市四校联考成绩3个——5个——7个一本的柱状图), 各项均分与一批次的差在缩小(各项均分与一批次的差柱状图)(上线人数增加图)

聚焦课堂立足有效 第3篇

一、课前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前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其实有很多知识通过学生自己看书就能学会的, 没必要花太多的课堂时间, 更用不着探究.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 一个对所学知识有一定了解的学生, 能比其他同学先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 他的探究欲望更强, 他的思考更敏锐, 当然他的思维也更有深度, 而且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推敲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 预习无疑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过程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创设情境———有效诱发学习的积极性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就要营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环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 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的生理特征, 我在课堂上采用课前操, 将音乐律动引入数学课堂, 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利用这段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 集中注意力, 合着轻松、愉快的节拍走进数学天地.在导入新课时, 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 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空间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动机.例如教学“对称”时, 设计放风筝这样一个气氛热烈的情境, 既贴近学生生活, 又是学生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呈现的一幅色彩鲜艳、形式活泼的数学学习画面, 包含许多数学问题, 学生愿意去探索、去发现, 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教师创设了平等、尊重、宽容的和谐环境, 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主动参与———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 一种亲身主动参与的活动过程因此, 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 以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为中介,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 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 进而真正地喜爱数学, 主动参与学习数学过程.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购物经验, 知道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情况,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 让学生去购买风筝, 许多风筝的单价知道, 每个风筝3.5元, 三个风筝多少钱?引进了小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 为他们设计合理的购物方案.学生既有购物乐趣, 又学到了小数乘法.

有效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能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教学资源,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身心的发展, 既有共同的特征, 又有个性的特点如何正确处理好个别差异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呢?教师应努力因材施教, 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课堂教学方法.

首先, 降低知识难度.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把新知识难度降低, 使新知识变成似曾相识的东西,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或者是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 顺利地完成正迁移, 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问题, 使学生感到知识易学, 从而会学、乐学.其次, 确定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 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教学的灵魂, 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征, 制定出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的目标.如计算教学目标一般制订为:后进生能掌握基本计算方法, 会算就可以了;中等生能根据数据特点, 灵活选用算法, 会正确、合理地计算;优等生会巧算拓展题.这样的设计目标, 保证学困生“吃得了”, 中等生“吃得好”, 优等生“吃得饱”, 这样既能强化“算无定法, 以理导算”的思想, 又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算法的能力, 使知识、智力、能力同步增长.

五、把握目标———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 课堂教学的深度应略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 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味”.教师应切实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 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使学生“跳一跳, 摘果子”.

首先, 摸清班情.教师要了解全班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知识基础, 还要掌握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目中有人, 心中有数.

其次, 要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教师在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的前提下,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智力因素, 合理安排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有深度、有新度、有活度的教学内容, 以满足优等生的需求.例如教小数除法, 求“商的近似值”时, 有两个例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的香油分装在每个瓶中只能装0.4千克的瓶中, 需要几个瓶子?”“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 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多少礼盒?”把知识拓展延伸, 让学生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目标,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而且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 有效的课堂教学, 是实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都要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必须获得,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也是发展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钱坤南.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科研论文, 2011 (4) .

聚焦课堂:体验课堂观察 第4篇

【聚焦课堂】

一次教研活动。由三年级郭老师执教《航天飞机》一课,三年级教研组的语文教师全体参与。在上课前,每位教师手中都拿到了一份《课堂观察记录》,然后三人自由组合,进行分工:一人记录执教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人记录学生思考问题以及回答问题的时间;一人记录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以及回答的人数。课上,执教者投入而有亲和力,整堂课的气氛热烈而活泼。听课教师则按照三人小组坐在一起,你瞧,有的教师竖起耳朵仔细地听,手上不停地记录着;有的拿着秒表一丝不苟地掐算着……这情形也是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课后,三人一组进行讨论,形成一份完整的《课堂观察记录》。之后教研组集中研讨,教师们围绕研究主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根据观察记录中的数据各自谈了自己的想法,肯定了成功之处,对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了剖析,找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修改意见。

这次教研活动后,教师们纷纷说:这样的观课还是头一次!有的说这次观课让我们有了一次独特的合作机会。

【体验课堂观察】

案例中的这次观课教研活动,能给我们哪些启示呢?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提出清晰的观察目的,制作观察量表,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然后基于记录的这些信息进行适度推论。

1 确定观察点的视角,正面切入主题

根据研究主题确定观察点,以便观课者通过这些观察点来解释课堂行为,进而有效地对课堂进行诊断。在上文提到的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明确在这节课中的观察点是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出发,对课堂教学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及问题情境有效性进行观察。为提高观察有效性,设计的观察表分为课前交流和课堂观察、课后分析三个部分。

观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整个教学流程,更要重点记录执教者如何通过提问展开教学、组织练习、反馈评价等重要环节,仔细捕捉和记录师生的真实对话,对于执教者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的典型发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和存在的问题等,都尽可能作详尽的记录。当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观课者在课堂上需要调整观察点,学生练习时,可以悄悄走到他们旁边看作业情况,记录作业中的创新做法或出现的典型问题;小组讨论时,仔细观察各成员的表现,倾听他们的发言,或小声询问某学生的真实想法,完整记录他们原生态的言行,供课后分析思考。同时,观课时及时做好点评,要随时记录自己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

2 把握观察点的维度,科学分析事实

(1) 教师教学。执教者是如何教的?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等等。以上文的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2) 学生学习。观课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观察课堂的立足点从教师的“教”逐渐转移到了学生的“学”。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准备得怎么样?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习的,是否有效?学生问答的人数、时间,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等等。

通过这几组数据我们发现在第一个一级问题的提出后,教师给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为学生达成学习的核心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后面的层层分析中我们从学生的举手人数可以看到基于半数以上的学生可以很好地达到目标。但回答人数数据显示执教者所提的问题思维挑战性低,没有思维的梯度,往往一位同学就可以很好地回答完问题,没有理答记录,那么执教者的指导性又在哪里呢?另外,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这些都值得执教者反思。

(3) 课程性质。学科性表现在哪里?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是否符合该班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是否合理?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怎样?预设资源的利用是否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向学生推荐了哪些课外资源,得到程度如何等等。当我们拿出这节课的《课前记录表》与《课堂观察记录》进行对照时,我们发现教师预设的目标全部实现,每个问题基本贴合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因此,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简单地说,就是要教“课程的语文”。因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指向课程目标、旨在达成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另一方面,语文课程目标,从总体上看属于“能力目标”或称“素养目标”。能力或素养目标,往往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课程与教学内容,这与为达到目标而选择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着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需要执教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或研制合适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異的语文教学内容,从而,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

3 抓住观察点的生成,反思教学行为

观课强调关注课堂背后的理念、方法,关注对教学行为背后教学思想的挖掘。课堂就是一个可供研究的载体,通过观察课堂上所发生的现象,推断执教者教学行为背后的思考。观课强调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我们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所不同的是位置后置了,在预设学生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执教者确定要教给学生什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突破难点,达成学习目标。观课者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去观察,也可以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去观察。

观课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课堂仅仅依靠描述性的语言来分析是不够的,弗兰德的课堂观察整理技术理论中提到:将课堂实录的教学过程归纳、整理出教学程序表、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提问行为类型频次表等进行定量数据的分析。利用这些数据与课堂描述性分析相结合,则能解释教师课堂行为形成的各种因素,提炼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具体策略。这对研究者本身来说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观课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提高观课能力,这样的观课活动也愈发显得专业化了。

聚焦课堂反思 第5篇

勤行

江佳

经过多方准备,我们终于迎来了聚焦课堂活动。参加这样的活动,无论是讲课者还是听课者,都受到了震撼。四位老师讲课风格各异,确定的重难点倒是大同小异,在课题生成上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

上海的老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较强,他更关注学生对学生的点评。育才的老师更关注课堂的预设,教学中更习惯自己点评。通过听课,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诗歌教学要回归文本

过去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诗歌教学死抓考点,弱化了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这次聚焦课堂,我欣喜地发现我们的老师现在已经回归到语文的根本,启发学生品读感悟,老师们都尽量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二、教学设计多样化

王居武老师将诗歌写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的环节之中,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不能离开诗歌创作的背景,但将诗歌背景放在学习诗歌之前介绍是否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呢?什么时候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介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以往的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陷入了纯知识的记忆。学生在学了许多年语文后,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如果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所以这次聚焦课堂的语文教学几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多围绕如何鉴赏语言如何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三、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还是占很重的位置 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把教材的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静态的。“填鸭式”明显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忽视了学生主体经验和个体感悟。为了改变“填鸭式”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事实上,这种“牧羊式”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往,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

这次讲课的老师都有较多的学生活动,学生解决字词读音、释义,学生朗读,学生分析诗句含义,学生分析作者情感等等,课堂活跃,气氛热烈,但是教师始终密切关注学生,及时给予引导,不让学生信马由缰随意发挥,而是围绕文本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

四、关注学生对学生的点评

教师都习惯于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作评价,有的千篇一律过于笼统,虽然激励为主,但是语言比较空洞;有的过于急切,没容学生思考。这次上海的刘老师特别喜欢叫学生评点学生,我觉得这样比老鼠急于评价好,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倾听的能力,语言表述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五、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连基本的语言问题都过不了关,语文教学更是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而使用多媒体不当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许多语文课上,幻灯片、动画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看看录象、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而不是相反。脱离了语言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

关注课改 聚焦课堂 第6篇

2011年12月6日,我有幸到张店区实验中学参观学习,倾听了白老师《生命的起源》一节课,参与了教研活动。潘校长的点评,像一盏明灯引领我明确了新课改正确的行走方向,下面是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谈一下,与大家共勉。

1、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而非形式上的活跃,整个课堂要有张有弛,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因为善于思考的学生不会抢着说话。

一节好的生物课,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切忌课堂教学的碎片化。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把整个板块的知识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搞得整节课很破碎、不连贯,弄得学生一节课每个小问题是理解了,但对于整节知识却是一头雾水,无法构建起清晰的脉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任务驱动、学法指导,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重视过程性、激励性评价,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出“会学、乐学”的和谐氛围。

2、容量恰当,关注生成前者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密度”,不能一位追求大容量,抛出太多的问题,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容量安排合理,教学环节详略得当,课堂节奏张弛有度,能给学生留下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我们要在重点、难点处多投入,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树立“预设服从于生成”的意识。

3、注重评价的落实 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了技能,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上一篇:曹文娟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教案下一篇:基于金融危机的监管理论梳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