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4-08-28

毕业生就业创业(精选9篇)

毕业生就业创业 第1篇

近年来,团市委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帮助更多毕业生成功就业为目标,以大力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广泛建立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毕业生SYB创业培训,并通过组建高校毕业生创业专家服务团、项目库、完善信息网络,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全市各级团组织先后扶持1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创办自己的企业,组织2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参加专项就业创业培训。

今年,团市委将5月份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月。活动月期间,团市委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联合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等,围绕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评选、就业创业事迹宣讲、技能培训、平台搭建和资金扶持等方面,重点开展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进校园活动。动员和引导广大青年企业家、青联委员、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先进个人和青年文明号、青年维权岗等先进集体,与就业创业毕业生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扶,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个体援助和协调落实等方面的服务。

今年,团市委还将重点实施毕业生就业创业就业“十百千万”工程,全年计划在全市建立10家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扶持100名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征集100个就业创业好故事、100个好的就业创业计划、建立100家毕业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帮扶1000名毕业生实现就业;对10000名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就业培训。

以选树先进典型为切入点,营造青年创业氛围。着力培养选拔一批青年创业兴业领头人,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增强“青年创业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创业实践。几年来开展的“青年创业领头人”和“创业明星”评选,先后推出了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河北渝乡辣婆婆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进飞、河北天俱时工程科技集团董事长刘秀忠和“三木”生产合作总社等一大批创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青年企业家成立创业明星巡讲团,在下岗青工和高校毕业生中讲述创业历程,介绍成功经验,努力形成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在青年中激发热潮。

毕业生就业创业 第2篇

1.职业培训补贴

补贴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或毕业前一学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均可同等享受)。

补贴标准:按照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铜川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通知》(铜人社发〔_〕104号)文件执行。

申领流程:1.培训开班申报流程。培训机构或企业申请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等培训的,应向所在地区人社部门提供培训方案计划、培训人员花名册、劳动合同、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2.培训补贴申报流程。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或企业应填写《技能培训补贴申请表》、培训补贴人员花名册、培训单位开具的税务发票等材料申请补贴,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拨付至培训机构或企业银行账号。

受理机构:

2.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补贴对象:通过初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含培训合格证)的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或毕业前一学年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在校生,涉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补贴政策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脱贫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退役军人,含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复员干部;大学生村官。

补贴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补贴标准为每人200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补贴每人只能享受1次,不得重复享受。

申领流程:向人社部门提供以下材料: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属于七类人员的证明等。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等级认定申请机构账户。

受理机构:

政策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发布就业补贴类政策清单及首批地方线上申领平台的通知》(人社厅发〔_〕44号)等相关政策。

3.社会保险补贴

补贴对象:灵活就业的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补贴标准:毕业年度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向人社部门提出申请,享受不超过2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其中,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失败时,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期满或距社会保险补贴期满不足1年(含)的,可再享受1年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

申领流程:向人社部门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灵活就业证明材料等。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单位银行账户或申请者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受理机构:

4.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补贴对象: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毕业生。

补贴标准:向所在院校申请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和民办高校毕业生可同等享受。

申领流程: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所在学校申请求职创业补贴,应向人社部门提供毕业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或享受低保、身有残疾、脱贫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特困救助供养)证明材料、学籍证明复印件等。申请材料须经毕业生所在学校初审和公示。经人社部门审核后,将补贴资金支付到毕业生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

受理机构:

5.一次性创业补贴

补贴对象: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就业困难人员、毕业年度和毕业2年内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退役军人、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

补贴标准: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申领流程:一是申请人需提供基本身份类证明原件或复印件、工商登记注册信息、银行卡(社保卡)等材料,在企业或店面所在地区县人社部门申领补贴。二是通过陕西“秦云就业”微信小程序、铜川人社微信小程序、铜川人社门户网站进行线上申领。

受理机构:

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_〕28号)等相关政策。

国家和地方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也鼓励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_年6月18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1)大学毕业生干个体一年免五项收费。对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免除5项收费:除了桑拿、按摩、建筑、娱乐、广告等国家限制的行业,大学毕业生将可自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费(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补换营业执照及营业执照副本)、个体工商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

(2)大学生自主创业免费存档2年。

(3)只需凭借身份证及大学学生证即可创办企业。

(4)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以及部分税费减免。

(5)低息贷款。

(6)大学生、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7)“彩虹工程”将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扶持大学生创业带头人。

(8)申请《自主创业证》将提供三大优惠政策:即优先受理,优先办照并简化登记手续;申请从事小规模私营企业的,实行试办期制,试办期间,免收注册登记费、变更手续费、年检费;减免企业所得税。此外还享受贷款担保,贷款金额一般在2万元左右。此证在三年内有效。

所以,大学生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

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指毕业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利企业,按国家规定享受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大学生自主创业成立的企业,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外,企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一律降低为3万元;鼓励大学生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作价出资;允许大学生自主创业企业以股权出质融资。

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

1、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提供2年期一般额度为10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

2、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按人均10万元、实际贷款人数和额度分别给予为期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全额贷款贴息;

3、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各类就业困难人员达到企业员工30%(超过100人的达到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为期2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

放款创业贷款政策

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的途径主要有三:

①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

②申请科技型中小企业贴息贷款

③利用新的技术成果或知识产权、专利权进行担保贷款。

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实行工商注册免收费

对大学生自主注册公司,一律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享受培训补贴

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免费创业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全集纳 第3篇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1.各地区要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 充分挖掘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农技推广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 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2.各地区要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

3.继续统筹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 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 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4.高校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申报相应职称时, 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

5.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潜力, 对到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所在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协助办理落户手续, 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4号) , 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更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2.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 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 政策执行期限截至2015年年底。

3.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 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并享受财政贴息。

4.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开展岗前培训的, 要求各地根据当地物价水平, 适当提高培训费补贴标准。

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2014年至2017年,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提供创业服务, 落实创业扶持政策, 提升创业能力, 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

2.各地要采取措施, 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优惠、场地扶持等各项服务和政策优惠。

3.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 根据需求开展创业培训, 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4.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代理、档案保管、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服务。

5.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商登记、场地支持、税费减免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出资方式, 简化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6.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

7.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 按规定落实好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8.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和毕业年度内的高校毕业生, 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9.留学回国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符合条件的, 可享受现行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

10.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高校毕业生创业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本着风险可控和方便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的原则, 降低贷款门槛, 优化贷款审批流程, 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通过进一步完善抵押、质押、联保、保证和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 多途径为高校毕业生解决反担保难问题, 切实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

11.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 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12.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积极作用, 推动改善创业环境。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天使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设立重点面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对支持创业早期企业的投资, 符合条件的, 可享受创业投资企业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1.各地区要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 采取有效措施, 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2.有关部门、各高校要密切协作, 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 切实保证服务不断线。教育部门要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信息及时提供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 全面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

3.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要及时主动与实名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 摸清就业需求, 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服务, 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

4.各地区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意愿及需求, 扩大就业见习规模, 提升就业见习质量, 确保凡有见习需求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见习机会。要根据当地物价水平, 适当提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标准。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参加职业培训的, 按现行政策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5.各地区要继续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技能就业专项行动,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需求, 创新职业培训课程, 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高校毕业生集中的城市, 要提升改造一批适应高校毕业生特点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和培训实力雄厚的职业培训机构, 要选择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培训项目, 及时向社会公布。

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各高校要根据高校毕业生特点和求职需求, 创新服务方式, 改进服务措施, 提高服务质量, 促进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2.加强网络信息服务, 建立健全全国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加快招聘信息全国联网, 更多开展网络招聘, 为用人单位招聘和高校毕业生求职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信息服务。

3.积极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 为高校毕业生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 特别是要让高校毕业生知晓获取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的渠道。

4.精心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就业服务周、部分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和每季度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月等专项服务活动, 搭建供需信息平台, 积极促进对接。

5.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 积极聘请专家学者、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优秀校友担任就业导师。

6.各地区、各高校要将零就业家庭、优抚对象家庭、农村贫困户、城乡低保家庭以及残疾等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列为重点对象实施重点帮扶。

7.要在高校毕业生离校前, 将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的求职补贴全部发放到位, 求职补贴标准较低的要适当调高标准。

8.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将残疾高校毕业生纳入享受求职补贴对象范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招录残疾高校毕业生。

9.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 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实名登记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 补贴数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 最长不超过2年, 所需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创造公平就业环境

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 促进就业公平。用人单位招聘不得设置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歧视性条件, 不得将院校作为限制性条件。省会及以下城市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不得将户籍作为限制性条件。

2.国有企业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 除涉密等特殊岗位外, 要实行公开招聘, 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信息要在政府网站公开发布, 报名时间不少于7天;对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 明确监督渠道, 公示期不少于7天。

3.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严厉打击非法中介和虚假招聘, 依法纠正性别、民族等就业歧视现象。加大对企业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 对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不签订劳动合同、不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不按时支付工资等违法行为, 及时予以查处, 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4.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消除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单位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省会及以下城市要放开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落户的限制, 简化有关手续, 应届毕业生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或劳动 (聘用) 合同办理落户手续;非应届毕业生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 (聘用) 合同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办理落户手续。

农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农科院校;新农村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01-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而目前的农村人才队伍状况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去甚远;同时我国有一支庞大的大学生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掌握了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同时却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和创业,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人才“瓶颈”难题和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之举。

一、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的优势

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相对于其它高校毕业生有着独特的优势,这是既决定于农业高校的专业性质以及生源特点,也源自于我国农村经济现状和提供的就业岗位等因素,这些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专业优势。农科院校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服务“三农”是其根本的办学宗旨,农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农科毕业生经过四年系统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到农村就业更能发挥其专业优势,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2、生源优势。农科院校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业、农村、农民有着朴素的情感,同时对农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更熟悉,更了解,建设新农村能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

3、岗位优势。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农村基层为农科毕业生提供了专业对口的就业岗位。

二、毕业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坚持“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和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探索并形成“思想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保障机制是关键”的到基层就业创业的体制。据五年来的统计看,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人数达到60%以上。

(一)突出抓好思想教育

学校以“三种意识”教育为着力点,把“学农、爱农、干农”教育贯穿于大学生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典礼的全过程,引导和教育学生把为基层服务、为“三农”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使命和历史责任。

1、学农、爱农意识教育。学校把“学农、爱农”的意识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参观百年农大校史馆和中原农业文明博物馆,同时,采取农科杰出毕业生典范教学法、百名教授?百场报告、知名校友报告会、企业家课堂等生动鲜活的形式,帮助大学生找准人生坐标,将目光投向新农村建设。

2、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学校紧紧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校院两级创业中心和校外创业平台为基地,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身怀创业本领走向基层,逐步构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三基模式”(基地+基金+基层)。2002年、2008年学校两次获得本科教学评估优秀等次,其中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两次评估的特色项目,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3、服务新农村意识教育。学校对毕业生强化新农村建设教育,开展一系列诸如“中国新农村的未来”“新农村建设掠影”“我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等报告、展览、讲评等活动,让毕业生感受新农村建设,参与新农村建设,奉献新农村建设。自觉把个人理想同国家与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二)着力加强能力培养

学校注重加强学生知识技能、创业能力、社会实践等能力培养,使学生不仅有建设新农村的意愿和热情,更要有建设好新农村的过硬本领,明确“四个培养”教育。

1、加强知识技能培养。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三通一特”的课程设置和“四元结构”的实践教育体系,(即:公共课全校打通,基础课按学科大门类打通,专业基础课按专业类群打通,专业课开出特色;以及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四大实践体系),将学生科研训练、专题报告、创新创业成果和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

2、加强创业能力培养。学校把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将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成立了河南省首家“大学生创业中心”,启动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举办了“就业创业论坛”和“创新创业计划大赛” ,逐步构建了校院贯通、校地互通、院地直通“一体两翼”的新型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前不久,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视察我校时,对我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高度肯定,学校也被评为河南省第一批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3、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在长期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社会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台、一挂、一送、一线、一网” 的“五个一”服务基层平台,(“一台”就是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点播台”;“一挂”就是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到基层农村挂职科技副村长,利用双休日到村里指导农业生产;“一送”就是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解答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技术难题;“一线”就是与郑州市联合开办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致富金桥”;“一网”就是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网站,利用网络不间断地为农民朋友提供远程科技服务)。学校连续19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4、加强服务新农村建设能力培养。学校在长期坚持“三士”下乡的基础上(学校每年选派博士、硕士、学士下乡做村官,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目前已在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等建立起以专家为后盾、博士到乡、硕士到村、学士到户的志愿者服务体系),2005年学校全面启动了新农村建设行动方案,在南阳方城、新野、南召三县九乡开展试点工作,选派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到乡镇工作1—2年,担任乡(镇)长助理,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当地的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学校给参加科教富民的毕业生发工资和生活补贴,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以此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大学生服务西部、服务基层的演习场。

(三)不断创新保障机制

学校针对以往部分到基层建设新农村的毕业生反馈的政治待遇、生活保障、专业特长发挥等问题,与地方政府联手创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服務保障工作,解除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1、落实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用足、用活、用好代偿助学贷款、考研考公务员加分(加5分)、户档迁移(免费办理人事代理)、生活补贴(参加科教富民行动的每人补助600元;支援西部的毕业生每人补助2000元,延缓偿还贷款;义务服兵役的毕业生免除四年学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做好毕业后的追踪辅导。学校通过建立基层就业毕业生档案、定期回访、共享学校教学、科研和图书资源、提供返校学习机会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跟踪管理和服务,与地方政府沟通解决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工作和生活问题,尽最大努力当好他们的发展后盾。

3、建立稳固的校地合作关系。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教师和学生带着项目(方城辣椒、沁阳核桃),捆绑下基层,实现毕业生专业和地方需求的无缝对接,解决了毕业生到基层后有效发挥专长的问题,为基层就业同学的后续发展找准了切入点和生长点。

三、引导农科院校毕业生服务新农村的思考

1、政府:政策激励,增强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吸引力。在毕业生服务和建设新农村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大学生走向非公单位、走向农村、走向自主创业,要制定实实在在的政策,让大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2、高校:深化改革,打好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素质基础。首先必须与社会取得密切联系;不但要根据客观需要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而且要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基础课和特定的专业系统知识,以及培养专门理论高级研究人员的需要之外,应该尽量与现在各行各业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要求相适应,与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以满足他们的要求。

3、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能力。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在回到农村就业大学就白读了。针对这种情况,应教育学生注重修炼长远的发展眼光,注重选择到到社区乡镇、到中西部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就业,选择到适宜发挥自己才智的地方就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取得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双赢效果。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作为农科院校,我们更有责任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基层培养和输送毕业生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莫利拉.农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认识与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0):58-59.

[2]邵华,邓艳.农业高校率先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9,(4):83-85.

[3]靳燕.大学生服务新农村机制思考[J]. 职业时空,2007,(11):16-17.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简报 第5篇

今年以来,西安市出台就业创业新政、户籍新政、安居新政、人才新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来西安就业创业,提出了“五年留百万”大学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目标。为此,市人社局计划利用2-3年走遍西安地区高校,宣讲西安的发展形势、未来发展预期、就业创业政策,使更多大学生关注西安、了解西安、爱上西安,并最终留在西安、建设西安、扎根西安,与大西安共奋斗、共成长。

启动仪式上,市人社局局长李宁君向参会的大学生们介绍了西安的就业创业政策,吸引了大学生关注。张诗帆说,西安的发展前景很好,毕业后会留在西安工作。家在河南的大学生陈冠红准备考研究生,对西安发展很有信心,愿意留在西安工作生活。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小额贷款 第6篇

一、个人基本材料

1、申请书、《景泰县高校毕业生创业贷款申请表》一式3份;

2、借款人的毕业证书、身份证、户口簿或户籍证明;

3、借款人档案或户籍所在地人社部门开具的未就业证明;

4、参加创业培训取得的结业证书或报名通知单;

5、已婚的借款人须提供结婚证及其配偶身份证明。

二、创业实体基本材料

1、创业计划书;

2、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或租赁合同;

3、企业章程;

4、已经创业者还须提供借款人经营实体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行业许可证等资质材料。

三、反担保材料

1、财政供养人担保,需担保人工作单位介绍信,身份证件:

2、法人担保,需法人资质及其单位验资报告;

3、其它担保形式,与经办银行协商。

景泰县高校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本表一式三份,担保经办机构、人社部门、经办银行各一份。

景泰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申请表

本表一式三份,担保经办机构、人社部门、经办银行各一份。

景泰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贷款材料目录

一、个人基本材料

1、申请书、《景泰县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申请表》一式3份;

2、借款人的身份证或户籍证明及全家户口簿复印件;

3、借款人户籍所在乡镇劳务所开具的返乡创业证明;

4、已婚的借款人须提供结婚证及其配偶身份证明。

二、创业实体基本材料

1、拟创办实体者需提供创业计划书;

2、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或租赁合同;

3、已经创业者还须提供借款人经营实体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行业许可证等资质材料。

三、反担保材料

1、财政供养人担保,需担保人工作单位介绍信,身份证件:

2、法人担保,需法人资质及其单位验资报告;

3、三户联保,需担保户主的身份证件及户口薄复印件;

4、其它担保形式,与经办银行协商。

景泰县农民工返乡创业证明

景泰县就业服务中心:,性别,身份证号系我乡(镇)村组农民,于年月至年月在务工,现返乡创业,向你中心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特此证明

(乡镇劳务所章)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第7篇

王长平校长宣读了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名单,李敏副校长宣读了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贡献奖和先进个人获得者名单。省教育厅学生处朱敏处长、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陈成武主任分别对我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给予肯定,并就推进2016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黄汉升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我校2015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成绩,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37%,签约率为87.06%,较去年同期提高12.46%,就业质量大幅提升。他指出,全校要准确认识当前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着重在五个方面抓好2016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和签约率稳中有升;二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是拓宽重点领域就业渠道,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四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五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全员化的就业创业工作格局。他强调,各学院要进一步理顺辅导员工作职责,确保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主业,为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创造条件。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研究 第8篇

一、进一步细化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一) 就业指导细化至专业

各大高校在给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时, 应该做到认真分析本校、本院、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纲举目张、重点突破, 为学生指导正确而有效的择业之路。应针对本校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性, 并结合社会的整体需求具体细致分析专业的社会用途, 择业方向, 职业发展潜力等。指导和监督学生做好本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 在激烈的竞争中正确认识和定位自己, 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最大程度的减少就业的阻力。

(二) 从本质上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在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 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增强个人能力, 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岗位的需要。另外, 还应帮助学生科学客观的对自己做出评价, 让学生对适合自己的职位、自身的求职方向以及应聘者的要求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 从而有针对性的去找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第一, 国家增设职业咨询师职称职位, 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第二, 政府加强对劳动、人才市场的管理, 有针对性的进行就业指导;第三, 各大高校专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

(三) 提升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能力

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就业率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开展咨询辅导的能力、把握职场动态信息的能力、把握职业道德和政策法规的能力、管理与实施服务的能力等。因此, 要想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提升高校就业工作人员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改造人员的能力:第一, 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的深造学习, 如接受正规教育、研究生教育等;第二, 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能水平的培训, 提升工作人员的咨询辅导能力、把握职场动态信息等的能力;第三, 工作人员加强自我学习, 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二、高校创业教育需要新的突破

除了就业以外, 进行自主创业也是毕业生一个较好的选择择, , 同样也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但目前各大高校的创业教教育育工作还存在不足之处, 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一) 把握创业教育实质, 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 通过开展展创创业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创造新知, 能够够使使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 并在进入用人单位以以后后很快适应和融入工作。因此, 在进行创业教育时应注重加加强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 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体系, 形成成从从培养目标、人才素质结构到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性教教学活动等方面全面融合的一体化的新培养体系, 为学生提提供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实践活动的平台和环境。

(二) 整合校内外资源, 共同推进创业教育

创业活动的展开需要一定的资金、项目、场所等硬件设施施的的支持, 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因因此此, 各大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时, 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源, , 积极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进行授课, 积极争争取取与当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进进行行合作, 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从外部获取资金建设大大学学生创业园区, 为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条件。还可以挖掘校友友资资源、家长资源等, 从而更好的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三) 重视创业实践教学, 扶持创业项目开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创业也是如此。开展展创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中去去, 训练学生的创业意志与技能。因此, 在进行创业教育时时, , 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成成立立由学生自主管理和经营的科技服务公司, 让学生体验创业业全全过程。另外, 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创业产生的影响, 要对学学生生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观。。

摘要:目前, 全球经济已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阴霾中走出来, 中国的经济状况也逐渐复苏。经济复苏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这些于大学生的就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 各大高校以及社会在解决大学生就业这一问题时必须做到立足根本、抓住重点、解决难点、着眼热点, 全方位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以及创业工作的开展, 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切实提升大学生的毕业就业率。

关键词:经济回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

参考文献

[1]邹文通.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策略探析[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攻坚举措 第9篇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

据教育部统计,200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07万人,2013年达到699万人,增幅超过6倍。毕业人数的增加给就业工作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预计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突破700万人,北京地区将达到23万人,比2013年的22.9万人又略有增加。另外,近年来留学归国的人员也在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有27.29万留学人员回国服务,数量比上一年增长46.57%。据《2013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略有下降,预计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从整个国家来看,正在调整经济结构,有些产业的人才需求将会缩减,同时,农村富余劳动力正在向非农领域转移,向城市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13年,国内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已达2,500万人,宏观就业压力增大,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的困难。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社会等教育外部的原因,也包括学校自身和学生个人等教育内部的原因。

教育外部原因 其一,经济原因。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部分地区用工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加凸显。国际经济及就业形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外贸、出口、投资、就业等,势必也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影响。此外,当前国内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从行业情况看,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其二,雇主原因。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认为高学历就是高就业能力,对学历严格要求,造成很多高能力低学历的毕业生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认为经验强于一切,要求员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于刚刚走出大学的毕业生来说可谓是难乎其难。另外,有些用人单位还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其三,市场原因。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工作是由教育部门管理,户口是由公安部门管理,而人才市场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这些部门之间有些政策衔接不够,再加上一些地区还有地方保护主义,对一些外地毕业生加上各种条件限制。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服务保障体系还未健全,体制性障碍还未真正消除。其四,政策原因。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围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也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些有本地特色的具体政策,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有的政策尚未落实到位,政策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内部原因 从总量看,目前一方面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以及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结构和质量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首次发布了长达380页的工程学报告。报告中特别指出了工程学所面临的一些巨大挑战,第一即是工程人才全球性短缺。另一份调查报告中则表明,在岗的工程师中,中国只有10%可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被调查的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6%,而发达国家为66%。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不是求职者与企业因“搜索冲突”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而是求职者达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标准。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对许多公司人事主管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抱怨找不到合适的新人,这表明寻找工作者与新职位对所需技能的要求之间存在着鸿沟。

《2011年~2012年度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才发展报告》指出,“调研数据表明,目前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极低。超过80%的软件企业首席技术官(CTO)认为目前高校中软件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岗位需要”。该报告预计,按照IT产业最近10年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中国需要各类软件人才300万人,而现在每年大约有90万人毕业于高校的IT相关专业,但其中只有不到10%可达到产业的用人标准。因此,产生人力资源市场悖论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的问题。

在学校方面,教育与实际脱节较大。首先,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有的学校追求短时效应,不顾本校的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造成人才供求过剩;有的高校市场灵敏性不够,对一些冷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的专业,不作及时调整,而针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所需的新型专业没有提前做出预测和设置。专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人才的结构性失业。其次,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脱节,实践环节薄弱等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调查研究表明,现实中很多大学生专业知识储备量不足,知识面狭窄,理论与实际脱节,专业技能差,综合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相距较大。endprint

大多数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一是选地域。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大都市总是意味着机会、高薪和前途,这导致最需要大学生的地方却少人问津,而大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则人满为患。二是挑单位。大学毕业生都希望选择一个地域条件好、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观念在大学生中流行,带来了就业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大学毕业生也必然就业大众化,一味地追求高薪职位、精英职位,无视普通岗位,大家所追求的地区及岗位需求过少,渴望人才的地区、单位却很少有人问津,势必也会造成就业难的局面。

另外,高校就业指导滞后。就业指导机构不完善,许多高校没有设置职业发展咨询和就业创业指导等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机构。就业指导队伍有待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咨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个性化的指导与服务不够;没有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全过程。

应对策略与举措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学生、雇主(用人单位)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

高校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第一,高校应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前瞻性研究,根据市场预测,超前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第二,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社会生产实践,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应加强创业教育,要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高校可根据自身状况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园区、大学生创业街,也可与企业或研究所联办大学生创业科技实体。第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与职业指导。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与咨询机构和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就业指导课程和学科建设,提高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尽早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个性化咨询与服务。

大学生应切实提高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第一,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将是就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第二,要转变就业观念。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实现自身价值。也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就业或创业”的职业选择观念。第三,要努力实现自主创业。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用人部门应纠正用人偏见,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与合作 第一,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和高学历,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第二,要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与协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

政府部门应制定、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应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鼓励大学生投身中西部、边远艰苦地区、基层单位和中小企业就业。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助。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提供创业补贴,使高校毕业生由被动择业向主动创业转变。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力度,及时纠正性别歧视和其它各类就业歧视现象。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上一篇:教学模式百科下一篇:查思想查管理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