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英语第2课教案

2024-06-23

八年级英语第2课教案(精选6篇)

八年级英语第2课教案 第1篇

艺术与科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生活中各种物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艺术性。能画出简单的设计图稿。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认识到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结合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教学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分析艺术与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的。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1、导 入

1、播放“手机”视频(多媒体课件展示)

2、回顾“手机”的发展史。(提问:看了上述图片,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引出本课的课题 《艺术与科学》

观看课件

2、新课

一、艺术与科学概念

1、艺术:艺术强调主观感受,重美感,主要依靠激情和想象,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人类的情感。(美观、愉悦、舒适)

2、科学:科学强调客观规律,主要依靠理智和实验,以抽象思维为主,探索自然发展的规律。(实用、合理、便利)

二、分析实例:

欣赏图片进一步感受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1、长信宫灯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一说长信宫灯美在什么地方?(神态、动作、色彩、缓解学生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教学课件 造型)

2、安 济 桥(赵州桥)

教师实验,使学生更直观感受到拱形桥设计的科学性。

3、蒙娜丽莎

利用光学原理和油性原料进行绘画,逼真生动。(体现在绘画中也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

三、小组讨论总结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艺术与科学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互相促进,不断融合,协调发展。

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欣赏图片,同桌讨论后说出安济桥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如:桥的简练、美观、古朴、对称美等。科学合理的设计如:拱形减轻桥的重量、利于排水等)。

3、练习

1、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认真思考。把刚才提到的设计不合理的例子重新设计。(例如:班级的桌子、椅子等)

2、利用手绘线条的方法进行绘画。

3、将设计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让设计者说出设计意图。教师加以点评。

4、小结

艺术与科学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自古代人们就能认识到将艺术与科学完美的结合。到了我们现在那就更应该注意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所以我希望各位同学,不要只注意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艺术的学习。

教学反思:

八年级英语第2课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八年级英语第2课教案 第3篇

关键词:学案,有效设计,初二英语阅读

一、初二英语阅读课有效设计“学案”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中学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传统英语阅读课堂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点的讲解, 甚至把英语阅读课变成翻译课, 忽视了对学生自主理解和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在难度较大的阅读过程中往往无处下手, 阅读技巧不当, 阅读兴趣不高, 动力不足, 并且有强烈的畏难心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阅读课中尝试了用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但是传统的学案设计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缺乏整体思路和缺少以整个单元的话题主线为线索, 无法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框架;把学案当作是纯粹的练习提纲, 使之失去导学的功能;缺乏文化渗透和情感升华, 无法促进学生从内心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得到思想升华。笔者认为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在学案设计中, 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学生学习活动, 清楚明白地告诉学生该怎么样去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升华情感。

二、“学案”的有效设计

所谓学案 (Guided Learning Plan) , 是教师根据学生学情、教材内容、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 为学生度身定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编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从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和知识建构出发, 以学案为载体, 创设建构性学习情境, 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和体验思维的过程, 实现教材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经验结构的有效整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做了有关设计初二英语阅读课“学案”的尝试。

(一) 合理设计问题, 理清文章主线

新版《新目标》八年级的教材中, 每个单元的Section A部分多了一篇英语阅读文章, 而且Section B部分的英语阅读文章篇幅加长, 生词多, 句型结构复杂。面对这样的教材, 教师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和设计“学案”时, 不能被大量的细节信息所左右,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意义的高度把握全文, 明确文章的主线, 这样整节课才不会像一盘散沙, 从而有利于学生抓住整篇文章脉络, 进而对文章有更好的理解。以《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 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教学为例。笔者根据文章内容在Detailed reading环节中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读第1, 2段, 完成第1, 2, 3个问题

Q1:What do pandas look like?

Pandas are______, cute and lovely.

Q2:Are pandas important to China?

______, they are_______ of China.

Q3:What do baby pandas and adult pandas eat?

The baby pandas_______ for breakfast.

The adult pandas________.

读第3段, 完成第4个问题

Q4:Why are pandas endangered?

First, because pandas don’t have many babies

The baby pandas illness and don’t live very long.

Second, pandas don’t have enough food to eat.

The bamboo forests because people the forests.

读第4 段, 完成第5 个问题

Q5:What do people do to save the pandas?

An education program teaches children about_______.

They tell children about_________of saving the animals.

Scientists do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__________ of pandas.

这些问题的设计使得文章框架清晰、逻辑明朗, 既帮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关键信息, 又可以理清文章的主线, 把握篇章整体结构, 明白段落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大限度地获取篇章所传递的信息, 并且使得细节信息找到附着点。学生很快就能够弄清楚这篇文章围绕着“the endangered panda”这条主线,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濒临灭绝的熊猫, 即“熊猫的简介”“熊猫濒临灭绝的原因”和“保护熊猫的方法”, 用图式表示如下 (见图1) :

(二) 用心设计步骤, 培养阅读策略

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终身受益。”在英语阅读课中, 如果只是简单地教会了学生几个单词和几个句型, 而没有教会学生阅读的策略和技巧, 那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法真正提高。在学案中阅读步骤的设计也要能够体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技巧。以《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教学学案为例。笔者在安排阅读步骤时, 从skimming到scanning再到detail reading, 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中心大意, 通过寻读找出数字所代表的含义以及通过细读回答问题来理解文章的细节, 逐步培养学生略读和寻读的阅读技巧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获取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所给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快速阅读抓住中心思想, 了解文章大意,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这些步骤的引导, 学生不仅能够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获取关键信息, 而且也提高了阅读速度。

Skimming:快速阅读, 选出中心大意。

Which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re are fewer bamboo forests and pandas, because humans cut down lots of forests.

B. The pandas are endangered, so we should help protect them.

C. The pandas are very cute and eat a lot of bamboo.

Scanning:阅读文章, 找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含义 (可在文章中画出来) 。

10: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

300:__________________

2000:__________________

(三) 精心设计活动, 促进知识内化

阅读的本质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是通过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获得对文本的准确理解的过程。因此, 阅读教学首先要将文本作为信息材料, 通过有效阅读,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英语阅读获取信息, 在吸收信息的基础上转述信息, 并进行创造性写作 (曹敏2011) 。由此可见, 在对文章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活动并不能戛然而止, 应该与口语结合, 利用信息转化活动把文章内容用图式的形式展现出来,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口头复述主要内容并与写作结合, 进行同一主题的作文训练。教师可设计Memory game等活动, 让学生对文本信息知识进行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 为后续的写作奠定基础。如在《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课中, 笔者在阅读后设计下列的活动Memory game (背诵竞赛) 和Retelling (根据提示词, 复述短文内容, 一人复述一小部分, 也可自己补充相关的句型) 。

S1:black and white, cute and lovely, symbol

S2:drink, eat

S3:don’t have many..., die from, don’t live long

S4:get fewer, cut down

S5:teaches...about...;tells...about...;

S6:do research to...

(四) 科学设计练习, 巩固语言知识

学案的设计内容中不可或缺的是相应的配套练习, 设计此练习可以供学生在掌握基础语言知识的基础上, 对所学的知识点的用法进行巩固和运用, 同时又能给教师以直接的反馈, 让教师可以直接针对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设计阅读后练习应该注意针对本节课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进行, 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 从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样以《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课学案设计为例, 笔者在学生得到足够的语言输入 (input) 和语言内化 (intake) 之后设计了7 道练习题, 让学生根据句子内容, 用今天所学到的词和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试题如下:

1. These days, many peopledie fromcancer (癌症) .

2. The elephant is thesymbolof Thailand, just like the panda in China.

3. We should stopcutting downthe trees. Instea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4. The lecture tells u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studying English, it i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5. The animals areendangered. 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to save them.

6. I spend half an hourwatchingnews on TV every day.

7. There are many boyplaying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 Let’s join them.

这些练习, 有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加以运用和巩固。练习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答案, 也可以直接出示答案, 但讲评一定要有针对性, 展示解题思维的过程。达标练习以便反馈矫正,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 巧妙设计任务, 推动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因此, 在设计阅读课的“学案”过程中, 要关注情感教育的渗透, 并在导学案中设计相关的活动来体现阅读文本之后的情感升华, 以便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进入更高的思想境界, 去探索文章所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例如, 在《英语 (新目标) 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Reading:The Storm Brought Peo原p le Closer Togethe r. 阅读后, 笔者设计了Free talk (自由讨论) 活动, 让学生讨论生活中除了台风之外还有什么事情可以使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如何互相帮助, 学生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 不仅收获了语言知识, 而且收获了思想的升华, 鼓励学生在现实困难面前互帮互助, 团结友爱。而在八年级下册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b的阅读后, 则让学生观看了一些有关濒临灭绝的动物如何遭受人类杀害的图片, 并通过6 人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 条建议来号召身边的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以此来唤醒和培养学生保护和拯救动物的意识, 为人类和动物、自然的和谐相处贡献一份力量。

三、使用学案后取得的效果

经过将近一年的探索尝试, 笔者将“学案”作为课堂助手, 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上的学习效率。学生对英语阅读课不再感到恐惧, 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回答问题, 在课堂问题讨论中也表现得更加积极主动, 课堂气氛明显比以前活跃;课后与老师讨论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 笔者还发现, 通过学案的有效设计, 教学目标达成度也大大提高了;课堂上, 学生得到了足够的语言输入, 提高了阅读技能和策略, 同时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专家点评

谢老师的论文选题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学案”热点问题, 针对初中学生畏惧“阅读”难点问题来论述。文章以一节八年级英语阅读课的“学案”设计实践展开, 结合《英语课程标准》和理论进行阐述。论文选题适当, 有实际应用价值且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论文撰写思路清晰, 文章主题、条理清楚, 结构安排合理, 层次清晰, 逻辑性较强, 有一定的理论和实例支撑, 语言流畅简练, 用词准确。

附学案:

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B Reading

特别说明: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 条建议来号召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加油!

1.Guessing:What is Miss Xie’s favorite animal?

It’s a little big and heavy.It has two big eyes.

It is pink when it’s a baby, but it’s white and black when it grows up.

2. Brainstorming: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pandas?

3.Skimming:快速阅读, 选出中心大意。

Which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 There are fewer bamboo forests and pandas, because humans cut down lots of forests.

B.The pandas are endangered, so we should help protect them.

C.The pandas are very cute and eat a lot of bamboo.

4. Scanning:阅读文章, 找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含义 (可在文章画出来) 。

10: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

300:______________

2000:______________

5.Detailed reading:细读短文, 回答下列问题。

读第1, 2段, 完成第1, 2, 3个问题

Q3:What do baby pandas and adult pandas eat?

The baby pandas ________for breakfast.

The adult pandas________.

读第3段, 完成第4个问题

Second, pandas don’t have enough foodto eat.

The bamboo forests because people the forests.

读第4段, 完成第5个问题

They tell children about of saving the animals.

Scientists do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of pandas.

6. Memory game (背诵竞赛)

7. Retelling (根据上面的问题, 复述短文内容, 一人复述一小部分, 可以看屏幕上的提示词)

S1:black and white, cute and lovely, symbol

S2:drink, eat

S3:don’t have many..., die from, don’t live long

S4:get fewer, cut down

S5:teaches...about...;tells...about...

S6:do research to...

8. Exercise (用所学词或词组填空)

(1) These days, many people________ cancer (癌症) .

(2) The elephant is the______ of Thailand, just like the panda in China.

(3) We should stop _________the trees.Instea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4) The lecture tells us about the________ of studying English, it is the most popular language in the world.

(5) The animals are_______.We need to come up with a plan to save them.

(6) I spend half an hour __________news on TVevery day.

(7) There are many boy__________ basketball on the playground.Let’s join them.

9. Discussion (自由讨论)

What else can we do to help save the pandas?

10.Task:6人小组合作制作海报, 提出至少5条建议来号召人们帮助拯救和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 加油!

参考文献

曹敏.2011.以读促写循序渐进[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 :34-38.

李林, 王冬, 覃文圣, 张淑琴, 高栩.2011.论电子教材取代纸质教材发展趋势的必然性[J].中国信息界, (5) .

倪扬英.2015.一堂优质课对阅读文本解读的几点启示[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 :45-48.

如何上好八年级的英语阅读课 第4篇

关键词:八年级 阅读 方法

八年级新目标英语课本下册中每个单元都增加了阅读文章,而在这些文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法都是和目前学习的知识有着一定的差距,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怎样给学生更多更有效的阅读知识,阅读技能,怎样提高阅读能力是摆在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问题。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在课堂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强调阅读课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心目中重视阅读课

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常常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有的时候,学生的耐心是很重要的,大部分学生一看到阅读文章,觉得好长,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卷怠的情绪,没了耐性读下去,最后导致阅读效果不佳。如果学生对教师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产生兴趣,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等等,都能使他们提高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浓厚,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形式等充满好奇心,有急于获得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的强烈欲望。所以我在阅读教学导入过程中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二、授课之前,让学生预习并要求学生主动到阅览室或者网上查寻相关的资料

鼓励学生预测所要阅读的内容,明确阅读任务,讲解必要词汇。

例如教Unit 1中的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时,我请学生从网络上找相关的图片或者动画片,并提问学生问题,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s and pictures?

What do these robots look like?

What can they do?

这样不仅自然地引出这课所要掌握的重要的词汇,并且把文章中一些学生还未了解的机器人的知识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有初步的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知识背景。

教Unit 3中的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时,我让学生分四个小组分头寻找资料,向同学讲述刘翔和杨利伟的个人情况;马丁路德金的事迹;美国的911事件和人类第一次探月活动。又例如教这册Unit 4中的阅读文章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时,我让每位学生查阅有关徐本禹的情况,并且每人转述你认为他说的最感动你的话。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开展思路,设计有意义的,适合交际的活动,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适当的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

1.根据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词义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遇到生词的时候,总是为之头疼,一下子就觉得这个文章难,甚至于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有的成绩好点的同学就开始翻阅字典,了解单词的确切意义,其实如果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个单词的确切含义。

例如教Unit 2中的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时,文中有这么一句:Pushy parents are nothing new, but now parents seem to push their children a lot more.pushy这个单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是很容易理解,但是当把整个文章阅读完就会了解到英美国的学生没有什么自己的时间可以放松,那么就可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没有必要去查阅字典了,所以学生应该学会在阅读的时候放弃一些词,等到文章的意思概括后在去理解它,或许理解的更到位。

2.每个段落都有其中心意思,理解重点句子,提高阅读速度

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主题句,其他句子则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述。

3.猜测文章的内容,一个文章的题目就是题眼,题目往往更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书,阅读文章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而是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猜测的能力,如通过文章的标题猜测文章内容,根据首句猜测段落,根据开头猜测结尾等。

三、阅读后给学生写作任务,让学生进行自我巩固

读后的活动可以要求学生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用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巩固了知识点。在读后的活动中特别强调写,或改写,或复述。

参考文献:

唐国荣.《走出阅读教学三个认识误区》.《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7期

八年级英语第2课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2.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3.教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到自己故乡的变化及自己的感受。

重点难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3.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

明确: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

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2.介绍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3.作家、作品介绍:

鲁迅,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

《故乡》选自《呐喊》(小说集)。(《百草园》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4.出示幻灯片,检查词语预习:

阴晦(huì)

瓦楞(lãng)

胯(kuà)下

獾(huān)

秕(bǐ)谷

鹁鸪(bó)(gū)

髀(bì)

嗤(chī)笑

絮絮(xù)

瑟(sâ)索

蜷(quán)缩

寒噤(jìn)

折(shã)本

惘(wǎng)然

恣睢(zì)(suī)

潺潺(chán)

黛(dài)色

愕(â)然

五行(háng)

5.听课文录音,熟悉课文。

6.讨论课文段落: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一段(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

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二段(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

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

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第1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友

谊;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第2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全文重点)闰土外貌 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3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三段(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7.完成表格: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变化

动作语态

对“我”的态度

对生活的态度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2.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理清了小说的线索和情节,对课文已比较熟悉,现在我们

来讨论闰土的形象塑造。

2.分析闰土人物形象:

(朗读第12自然段—30自然段;第55自然段)

《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

明确:

(1)外貌对照: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少年闰土:雪地捕鸟,月夜刺碴,“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聪明勇敢、活泼开朗;

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也说不完。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

“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

“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在鲜明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上的摧残,也揭示了闰土们悲惨命运的深刻的社会原因是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是旧中国贫苦农民的典型。

3.杨二嫂人物形象(外貌、对话、动作描写):

(朗读39自然段—52自然段)

小说对杨二嫂的描写,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对话描写——

动作描写——

——她的说话和动作表现了她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并分析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我”的人物形象,探讨小说丰富的语言内涵,从而理解作品表现的主题。

2.讲读第三段,离开故乡:

这一段主要写“我”离别故乡时的怅惘情绪和对未来的希望。

(学生读第78-85自然段)(1)“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明确:“我”只感到“有些惘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

“我”无法消除与闰土之间的隔阂,但对未来是抱热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希望宏儿和水生能够一气,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隔膜起来。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各不相同,第一个是“奔波、劳碌”的意思,是“我”的生活;第二个有“辛勤、劳苦”的意思,指闰土的生活;第三个有“钻谋、妄为”之意,指官、绅一类人物及杨二嫂们的生活,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是“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学生齐读86~88自然段)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明确: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3.“我”的人物形象:(心理描写。主要采用内心独白,直抒胸臆的方法。)

小说不同于一般记叙文,小说中的人物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形象,“我” 不是作者。是一个线索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杨二嫂的变化,“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 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4.理解课文环境描写的作用:

提问: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又是一幅怎样的图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故乡的美丽画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5.小说的主题思想:

八年级英语第2课教案 第6篇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八年级美术教材中,以较大的篇幅、较多的内容涉及了中国花鸟画的教学,中国花鸟画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技法日臻完美。本教材有宋画名作《鸡雏待饲图》《碧桃图》《出水芙蓉》。近代画家陈之佛的《白鹰》、齐白石的《莲蓬蜻蜓图》等一系列内容,将工笔花鸟的艺术做了较完整的呈现。通过宋画赏析,使学生看到流传千余年的宋代花鸟画的生命力,看到古人无意天成的艺术天赋,更看到宋人不仅将花鸟形象达到精微传神,还将自然属性与道德品格相联系,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宋代是工笔花鸟画最为繁荣的时期。教学路径

写生与感悟:体验生活、注重写生。写生是依照具体的物象来描绘,是解决作品“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来的问题”,是从观察生活中解决如何表现生活的问题,也是学习花鸟画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国画是有写生传统的,古人所谓“应物象形”就是面对实物的写生方法。历来有成就的花鸟画家都十分重视写生,一个画家没有生活,没有体验,不了解花卉的风、晴、雨、露,禽鸟的飞、鸣、宿、食就很难表现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自然界。通过荷塘写生,初步尝试用白描的方法完成一幅荷花白描小品,也为工笔荷花创作做铺垫。

欣赏与探究:欣赏课本和课外的花鸟画名作。如宋代的名作《鸡雏待饲图》《双喜图》《出水芙蓉》等,初步感受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和意境美,画家通过作品的意境抒发主观感受,表现一种潜在精神,或托物言志,或托物喻情。如画荷花,表达作者“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画竹子,体现高风亮节;画梅花,表现清风傲骨;画菊花,以示淡泊言志;画藤花蜜蜂,会感到春意无限;画油菜花燕子想到春天的田野;画青蛙跳跃,体会其夏日情趣;画游鱼戏水,让人怡然自乐;画蔬菜瓜果,回味农家乡土气息清新扑人;画雄鹰展翅,体味人生理想,等等不一而足。再有工笔画材料探究,了解墨、砚、染色用的羊毫笔、勾线用的狼毫笔、水盂、颜料、调色盘等材料,并体验勾线、晕染、积色等技法。

学习与实践:教师演示《出水芙蓉》步骤,引导学生了解工笔荷花的晕染技法,鼓励学生将写生画稿进行创作整理,并完成由勾线、渲染、罩色、刻画的创作过程,初步体验工笔画创作的乐趣。在材料的选用上熟宣、绢抑或选用团扇等来创作或临摹一幅宋代花鸟画小品均可,感受宋画的艺术魅力,体验工笔画创作过程。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宋人花鸟画的表现语言、构图形式、造型特征、色彩运用及画面情趣的表达。

操作目标:写生荷花,体验工笔花鸟画创作过程,并通过临摹或同题材经典宋画《出水芙蓉》,感受工笔花鸟的艺术魅力,并通过欣赏与实践,更深刻地理解宋画的哲学思想和艺术魅力,加深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认识。情意目标:感受宋代花鸟画崇尚诗意的情趣,通过对工笔花鸟艺术的特点、风格、规律美学思想等有基本了解,对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在认识上有一定提高,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的绘画步骤及其艺术特征。教学难点:工笔花鸟画诗意画面的构建。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团扇、熟宣、勾线笔、羊毫笔、中国画颜色、水盂。

四、教学内容要点

熟宣:中国书画用纸,起初产于安徽的泾县(古属宣州),所以称之为宣纸。熟宣,是染有胶矾的生宣,具有着水后不渗化的特点,适用于工笔画。主要品种有素宣、玉版、蝉羽、冷金等。

勾线笔:多为狼毫勾线笔,用于中国工笔画创作时对作品的勾勒,以线条造型表达形象的准确性、力量感。

染笔:中国工笔画渲染时的用笔,多为羊毫。

工笔花鸟画: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花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没骨法:中国画术语,舍弃了墨笔勾勒,直接用彩色作画的技法称为“没骨法”。相传由南朝张僧繇创始,真正始于清朝恽寿平。这种画法打破了以往的“勾花点叶”法,以彩笔取代墨笔直接挥毫,从而产生了全新的画风。

兼工带写:中图画技法名。即一幅画中有笔法工整细致的部分,亦有较放纵写意的部分,用工、写二种笔法,表观出物象的形神。

宋人小品:小品画,通常指表现折枝、局部和寻常花鸟鱼虫的扇面、册页等小幅作品,画幅小中见大。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张幅不大的画面上,画有山水楼阁、花鸟草虫、人物故事等内容。宋人小品花鸟画形制多为圆中见方的尺牍小幅,以内敛的结构和开合呼应的构图方式,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

六法论: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写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是最完整、最系统的中国绘画、品画的标准。

赵佶: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在政期间,扩充画院,兴办画学,鉴藏古画,编纂《宣和画谱》,使得宋代宫廷画院人才济济,达到我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赵佶长于工笔花鸟画,代表作《芙蓉锦鸡图》。

陈之佛:号雪翁。擅长图案设计和书籍装帧,后转入中国画,长于工笔花鸟画,作品无论在构图、线条、设色方法都有独到之处,尤其对色彩的运用,艳而不俗、淡而有味,让人百看不厌。“观、写、摹、读”四字诀,则是陈之佛律己教人的金科玉律。

齐白石:名璜,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三百石印富翁等,白石先生以写意蔬果见长,常常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中国画的艺术精神,向大众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稍加留意你会发现,他的写意画中有描绘得十分工细的昆虫穿行其间,这样的描绘加强了作品的意趣。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水盂。学具:熟宣、勾线笔、染笔、颜料等。

二、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对“荷”进行了写生,同学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了荷花的风韵,效果非常不错。那么,我们的古人是怎样表现荷的呢?今天,我们将通过欣赏宋代艺术作品,一起来学习《轻描重彩总相宜》的工笔花鸟画。

三、新授课程

(一)欣赏交流

工笔花鸟画是运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国画颜料,在熟宣纸或矾绢上进行严谨精致花鸟画创作。工笔画鸟画不仅是“应物象形”,而是意象性的写实,追求气韵生动的意境和情趣。

工笔画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工笔花鸟画要求表现对象的生命与特质,并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的诗意画面。

工笔画花鸟画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宋人花鸟画的发展是中国绘画史的高峰,师生一起赏析《出水芙蓉图》。

(二)分组讨论

第一组讨论《雏鸡待饲图》、第二组讨论崔白《双喜图》。1.作品在取材、取景上的感受。2.画面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第三组讨论构图布局特点,并谈谈画家在苦心“经营位置”时,背景为什么要留白?

(三)教师演示《出水芙蓉图》步骤

1.工笔画的工具材料介绍、工笔画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2.演示线描

(1)工笔画的材料介绍、白描勾画。(介绍铁线描、游丝描等所谓“十八描”知识。)

运笔——起笔(起笔藏锋)笔欲右行,向左锋顿笔,然后右行。反之亦然。行笔(行笔要稳)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收笔(收笔回锋)收笔向来的方向收回。“天往不回”。(2)A.勾线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荷花从尖端起笔,荷叶从柄起笔,从粗向细起笔。)

B.表现结构前后关系——两线相遇,一线前压另一条线,即前压后。C.线条的浓密粗细——(介绍墨分五色——焦浓重淡轻。)淡墨细线勾花瓣,重墨粗线勾叶、茎、花萼。

(3)学生完成白描稿。3.演示晕染技法。(1)分析莲花的色彩。(荷花——白到粉红,荷叶——浅绿到墨绿。)简单介绍几种颜色的调配方法:

A.花 粉红——曙红+酞白(少量酞白)浅红——曙红+酞白(少量曙红)

B.枝、叶子 深绿——花青+藤黄(花青为主)嫩绿——藤黄+花青(藤黄为主)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步骤,观察渲染的技法要求(出示分步步骤图)。A.渲染打底 B.分染

C.平涂或罩染 D.整理完成(3)作业:

A.临摹一幅宋人花鸟,体验描绘技法,感受画面的情意表达。B.选宋画局部进行工笔画临摹学习。

C.部分同学可根据写生稿整理工笔花卉创作,体验创作乐趣。(4)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用笔与染色要领,指示学生注意笔墨浓淡,干湿变化。

四、展示评价

在班级展示临摹作品,要求同学之间交流临摹宋人小品的体会,交流工笔画的体会,交流在下节课工笔画创作时自己的想法等。

五、教学延伸

上一篇:读《神秘岛》有感作文450字下一篇:医改工作个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