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2024-09-21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精选5篇)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1篇

浙江警察学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选题代码03

4姓名谢威伟

准考证号01941310180

3专业

指导教师

论文字数5283

联系电话(公安虚拟号或手机长号)***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谢威伟

【摘 要】效益,指的是效果与利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部门的经济管理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公安机关作为我国的行政执行机关,政府的职能部门,如何有效、合理地使用数量有限的公安经费,切实提高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是当前各级、各地公安机关正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近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我认为这对公安机关如何高效使用公安经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即在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中形成对公安经费的有效、合理使用体系。

【关键词】公安经费使用效益;公安经费保障;公安经费管理;监督机制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在我国军队里盛行的一句名言,强调的是后勤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公安机关虽不是军队,但它是一支准军事化的队伍,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公安机关是天天在执勤办案的,没有经费作保障,很难发挥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即使我们的警察素质再高,但只凭两条腿跑,没有很好的装备,即使跑得再快,也不一定追得上利用现代交通工具逃跑的犯罪分子。所以公安机关的经费就显的极为重要,如何提高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便成为当前公安机关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广义上来说,公安经费指的是用于公安事业方面的各种经常性费用。具体来说,公安经费指的是公安机关在从事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的各种警务活动中使用有限的经费所产生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无形或有形的等等使用效益,并且它又包含公安机关各部门通过经费支出所产生的各种实际效果, 既有现实的又含潜在的;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同时,各种效益的成果集中地反映在两方面:

一、可定量分析的成果,比如公安机关的装备品质、队伍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度等等;

二、可定性分析的成果,比如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社会的稳定性、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威等等。公安机关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的不完善等方面的因素,暴露了很多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公安经费的保障存在问题

(一)公安经费保障制度不科学、不规范

公安经费保障制度不科学、不规范和在日常保障运作方面经常遇到的较多困难是公安机关经费紧张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预算的核定标准并不科学合理。现在的公安机关关于经费的预算安排,除人员的经费和行政的经费以外,其他一些比如装备费、办案费、装备和设施的修缮及维护费等开支缺乏科学合理的核定标准。这些标准财政部门不认可,而且办案费没有列入预算,也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备的办案经费开支标准,导致公安经费保障制度的不科学。

二、基层公安机关预算安排经费严重不足。有不少县级财政只安排当地公安机关警员的基本工资预算,这使公安机关经费不足,主要靠罚款的收入来维持支出,导致“以收定支”、“以罚定支”的现象十分严重,当地公安机关的经费根本无法满足正常业务和后勤保障需求。而且有些地方公安机关的经费开支严重脱离实际支出,有的还在沿用以前的旧标准,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公安机关的经费负担。

三、公安经费保障制度在实施中缺乏有力保证,实施不规范。虽然建立了各级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制度,政府财政也制定了一定的预算,但“给不给,给多少随意性大”,往往是视公安机关本身创收的情况而定,没明确各级财政对公安经费保障责任,政府对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缺乏制度、法律的保证。

四、公安机关检查考核过于频繁。“好钢”不能真正用在“刀刃上”,随着考评绩效的规范,各部门都制定出相应的考评标准,并且加大了检查力度。但考核检查过于频繁,由于基层单位濒于应付检查,加大了经费开支,加重了基层公安机关的负担。

(二)公安经费保障机制内容不明确

我国当前公安经费保障机制内容不明确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标准不清。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内容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完整的体系,没有明确公安经费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传统公安经费保障机制的内容过于狭窄僵化,如采用传统的经费预算方式往往会制约公安机关在应对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与高发的重特大案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1]。落实存在困难也是主要问题。公安经费保障机制所确立的各种内容在现实实践中的落实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比如基层中因基础设施建设量大而其投入难以落实,长期警力不足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想要增加编制又怕负担不起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公安事业向前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那些受经济条件较大的地区的公安机关,不要说增加警力,就连对当前雇佣的人民警察的负担问题都把当地政府压的喘不过气来。

(三)经费保障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特别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公安经费的区域分布也出现很大的差异。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的公安保障水平比西部欠发达地区要高,省一级的公安经费保障比市一级的要高,市一级的比县一级和基层的要高。对于公安经费的标准制定,在2005年2月已有了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问题的不断出现,公安部门的工作日益繁重,工作量大,而人力物力缺乏,无法满足正常的公安工作的开展,公安工作所需费用逐年增加。已有的公安经费保障标准不能适应现有的公安事业的发展。[2] 这些的各地区不平衡的公安经费问题,直接导致了落后地区的办公环境和条件、公安基础设备较差,也影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的发挥,对公安日常工作的整体发展和推进有阻碍。公安经费投入不足公安经费的保障就根本无从谈起。很多贫困地区的公安机关办案经费往往需要自筹资金,严重制约了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

二、公安经费的管理存在问题

(一)公安机关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浪费严重

由于经费短缺,公安机关的管理部门既要考虑如何维持工作正常运转,又要应付各种突发性、临时性的警务活动和专项活动的经费支出,所以,公安机关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很难在统筹兼顾中做到突出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限公安经费的最优化使用。公安财务管理存在统筹规划不够、监督指导不力等问题,资金使用浪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011年9月14日,阳新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黄石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程时亮因犯贪污罪、受贿罪,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没收财产120万元。从公安系统领导干部沦为阶下囚,程时亮的犯罪经历发人深省。民警待遇差,拖欠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同时也不利于队伍的管理。加上财政困难公安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公安机关特别是贫困县公安机关拖欠民警补助津贴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市县对增加的民警工作大打折扣、不兑现或者长期拖欠,一些应有的从优待警的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乱收滥罚现象,部分民警因家庭困难大思想压力加重,精神涣散,还有一些民警由于工资低、待遇差而对公安工作失去信心,淡化了执法为民意识。

(二)行政经费得不到保证,计划经常落空

在计划经济时代,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按计划运作,虽然经费贫乏,但经费保障与业务工作之间供需矛盾并不十分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实行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公安机关经费严重不足,基本保障不力已成为全局性的一大难题,严重制约了公安机关的生存与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公安机关执法办案活动,危及司法公正和损害公安队伍形象。经费保障缺乏法律保证。一是无法可依。以基层公安机关为例,虽然《人民警察法》第37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但这只是一种宣告性条文,没有明确对违反此规定需要追究责任的规定,缺乏可执行的具体的配套的法律制度。二是有法不依。《预算法》的实施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保证,应纳入预算的,没有纳入预算,如公安警衔工资等;已纳入预算的又缺乏刚性,执行中的随意性很大,计划时常落空,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预算内资金也要请示审批,出现了不要不给的局面;预算经费严重不足,一般只将人头费和有限的专案费列为预算重点,将公安机关等同于其他行政单位一样列预算,财政只拔政法干警工资的四大块(即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其它部分(如岗位津贴、下乡补贴、防暑降温费等)由预算外资金解决。[3] 有些基层公安机关的经费来源除财政预算外,大部分经费的来源来自于罚款没收的收入和向各部门寻求赞助、行政性收入返回。尽管这样做了,但其经费缺口仍然很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三、提高公安经费使用效益的方法

(一)加强监督,提高人员素质,定期开展素质教育

一要以国家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为依据,坚持量力而行、量人为出的原则,对经费、项目经费进行充分论证,提高预算的权威性。在决策中,要特别注意发挥经费的调节器作用,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对一些预算偏高,离开公安经费使用效益总体目标的现象要及时纠正经费预算计划要留有余地,不可满打满算,应根据历年执行预算情况,合理、适当地保持经费预算弹性。二要强化公安机关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一是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都要强化“预

算”意识,实行部门预算后,“各项支出都必须有预算,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就必须依照执行”,要结合公安机关工作部署,围绕重点,编制好公安经费预算。二是要进一步推进公安工作机制改革,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杜绝各警种、各部门对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三是要努力提高经费保障资源的配给水平。要合理配置警力资源,对职能重叠的机构予以撤并,使警力的重心下移,使有限的警力和有限的经费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要深化公安财务归口管理制度改革,坚持形成统一、有序、监督有力的财务管理制度。[4]定时对警员开展监督理念教育,为监督执法权力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基础,实现全警监督。针对部分警员监督意识薄弱、职责权限不清的问题,应以公安部纪委书记、督察长祝春林同志提出的公安监督“六条理念”为着重点,组织公安机关全体民警特别是监督部门的同志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教育广大民警深刻认识公安监督涉及全警、人人有责的特性,辩证分析公安机关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的区别,公安监督对于保障公安执法权力正确行使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公安经费保障机制

解决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供给矛盾,克服公安经费管理工作存在的虚构环节,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谋略全盘艰苦创业。结合实际我们应正视公安机关经费的现状,责任重,底子薄,预算经费偏紧,经费缺口增大,供需矛盾突出,加之近年来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建设的要求,装备设施投入多,对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经费的运作难度之大、压力之重是前所未有的,针对这些困难和压力,作为公安机关的后勤管理部门要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加强艰苦创业教育,确立全局意识,在资金的投向、使用上要谋略全盘,重点保证人员经费,解决办案经费基本保障,公用经费“量入为出,看菜吃饭”,使有限的资金管好用活。[5]二是开源节流,规范管理。根据年初的预算计划安排,结合公安工作实际,认真编制经费预算,做到年初有预算,年中有测算,年末有决算,努力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基层部门加强指导服务,围绕中心工作,本着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适时调整公安经费支出结构,从大处出发,小处着手,既考虑公安业务需要,又考虑经费保障可能,既不应经费而影响滞后工作,又不能因缺少预算计划而盲目浪费资金,确保全年工作经费正常运作。

(三)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首先树立市场经济观念,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共享率低的设备和复重建设的浪费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安机关应该说更有条件通过社会分工,按市场经济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不必把公安部门搞成“功能齐全”的“大家庭”。在通信设备方面,中小城市电信网可以单开公安频道,公安机关可优先使用地方通信设备,而没有必要单独建台组网。其次树立全局观念,合理配置警务保障资源。根据我国现行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家财税体制关于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各级政府、计划财务部门应担负起合理配置警务保障资源的责任。在警务保障机制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各级公安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分配使用警用资源。一方面对事关公工作全局的基础设施、装备项目,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保障;另一方面,对一些与公安业务联系不大的部门该撤的撤,该并的并,切实保障资源不流失,真正做到公安警用资源的合理使用。[6]不仅如此,还要切实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够用好管理好先进的科技设备。而且针对目前自动化办公操作人员业务能力普遍较差的状况,还应加大对其培训的进度和力度。在进购先进的科技设备前,必须要先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应始终坚持先培训后购机的步骤。

参考文献

[1]王德宝.论公安经费使用效益[J].公安研究,2008(6).[2]贾世森.如何加强公安经费保障机制[J].现代商业,2009(36):200-201.[3]么子国.试论建立和完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J].公安研究,2007(12).[4]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5]任小燕.关于公安院校经费保障问题的探讨[J].辽宁警专学报,2010(03): [6]王伟.政府公共权力效益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出版.2010.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2篇

学校应及时召开各种会议,让教职工了解学校的家底,发动群众集思广益,积极寻求良策,同时强化教职工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一方面要让教职工明确厉行节约既是传统美德,又是响应党中央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表现,也是学校经费不足之时的解决之道,号召全体教职工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增强主人翁意识,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等细微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支持学校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全体教职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师表形象,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努力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二、严格标准和程序,确保收费合法

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不增加收费项目,不扩大收费范围,不提高收费标准。可在醒目位置张贴由物价、教育部门统一印制的教育收费公示栏,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三、严把“四关”,确保用费合理

一是把好计划预算关。

每学年初,学校总务处都应根据学校需要,本着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方针,从最需处考虑,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预算编制批准后,要及时按有关规定设置经费控制账,防止超预算用款。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及时督促经办人严格按预算办事,确保资金项目在预算内进行。

二是把好审批关。

在经费开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上级要求,属政府采购项目的一定报采购办审批,5000元以上的开支报主管局审批,2000元以上的开支,有关会议研究通气审定,1000元以下的日常运行实施报单审批制度。学校印制购物审批单,其中购物名称、数量、基本价格、经费数量都预先调查,经审批后方可购物,建立“经办人员填单→主管领导签单→校长或行政会审批→两人以上集中采购→实物保管员验收入库→使用部门领用登记”的购用程序。在财务管理中,应明确要求财会人员日清、月结,每半月或一月向校长、总务主任报送财务清单,以使审批、购置有计划运行,保证购置有计划、审批有标准,花得明白,用得合理。

三是把好报销关。

对各种业务凭证严格进行审核报销,是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实现节约开支的关键。

我校在报单审批制的基础上,实行报单、票据报销制,按照“经办人员申请、分管领导证明、会计审核、校长签批、出纳人员复核”的支付程序办理支出。

四是把好跟踪关。资产配置后,总务处应随之对资产进行入册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学校设立专管人员,每学期末对账物进行全面清查核对,层层控制,同等物品,同等使用期限,互相监督,责任到人。

四、完善制度,严明财经纪律

一是切实贯彻《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

坚持经费“收支两条线”和经费开支“一支笔”的财务审批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

二是建立阳光采购制度。

坚持日常办公用品由总务处统一购置,各部门领用时进行逐笔登记。在各项购置中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货比三家”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坚持维修工程结算审核制、大项支出合同制。

学校房屋维修、项目经营承包等较大支出项目,学校同价格最低的施工方签订合同、协议,施工完备,通过验收,写出详细的结算清单,甲乙双方及参与人签字入账。

四是加强民主理财,落实校务公开。

学校大额支出均要根据情况提交行政会、校务会、教代会研究商议,充分体现集体决策、集体审批、民主管理。每届教代会上学校均安排由总务处做经费收支报告,每学期学校均安排专门会议向全体教职工通报学校经费收支情况。

五、节减开支,增强效益

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要积极创建节约型校园。学校领导带头,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电、节水、节耗材,降低学校运转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对学生加强爱护公物的教育,避免人为破坏。要做到能不花的尽量不花,能少花得尽量少花,切实节约每一分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六、强化管理成效,增强团队凝聚力

学校通过落实各项“节流”措施,切实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节约意识,提高了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使学校经费收支得到了有效监控,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以规范、合理、透明的经费管理,切实保证了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一些学校可能会因修建等原因造成历史欠债的问题,面对经费紧张的情况,要对历年来形成的债务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通过集思广益,共度难关,增强干部职工的团队向心力。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3篇

关键词: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项目,重要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实施, 国家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成为科研和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管好用好科研经费, 对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激发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技部部长万钢部长在“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监管暨科技部2013年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启动会上强调:“财政科研经费是公共财物, 是纳税人的钱, 管好用好, 切实保障资金的安全, 发挥出资金的效益, 是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 也是每个科研单位、承担科技项目的科技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科研经费, 解决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 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当前经费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近年来科研项目的审计、检查结果情况看, 科研经费管理监督工作还有一些薄弱环节, 存在未按照规定对财政资金进行单独核算, 超预算超标准范围支出经费等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部门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有效沟通。目前, 科研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是由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别完成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 主要是对项目申报、立项、预算、采购合同审查、进度控制和验收等过程进行管理, 注重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更多科研经费, 对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监管不够, 对执行过程中的财务数据缺乏了解。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管理, 主要是对项目的收入、支出、结余进行核算, 对经费使用的合理、合法性进行管理。由于不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立项及结题验收等过程管理, 不掌握项目立项信息, 对项目预算的编制、执行进展等环节不了解, 无法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由于各部门管理目标不一致, 对对方的管理流程和信息数据不够了解, 又缺乏沟通, 最终导致无法有力监管经费的使用情况。

(2) 预算编制不科学, 与科研活动难以实现有机统一。科研经费有国家、省市、企事业单位等不同来源渠道, 每个渠道又有不同类型的项目。项目数量多, 涉及面广, 专业性强, 财务部门往往不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 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也缺少审计检查手段。而科研管理部门多注重研究内容的合理性, 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 对于预算编制的审查只限于经费构成的合理性, 具体财务科目的核算多由科研人员自行完成。而科研人员由于不懂财务制度, 不掌握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 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合法性。从而造成科研经费预算弹性较大, 或编制不合理, 最终导致经费不好花、支出窜项或经费报销不真实;而弹性较大的预算直接导致很多科研课题结题不结账的问题, 亦或是为了应对审计和验收, 出现大笔转账、突击花钱的不合理现象。

(3) 缺乏科研经费执行情况监管的有效手段。科研经费到账后, 科研管理部门按规定建立分账号, 提取管理费用, 并按预算将经费划拨至各承担部门分账号, 后由财务部门对分账号进行监管。由于缺少有效的预警和监督手段, 无法及时监管经费超支现象。而科研管理部门在审查科研支出时, 没有财务数据作为参考, 仅仅依靠预算能够判断支出的必要性, 而无法了解账号相应科目下的具体支出信息, 盲目的审批通过后, 直接进入财务支出科目, 致使科目出现超支现象, 甚至是超出很多也很难被发现。待项目即将结题验收时, 发现问题为时已晚, 为应付审计不得不出现调账、结转等不合理现象。

(4) 科研经费执行与绩效评价脱节。目前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检查意识较弱, 缺少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和效益分析, 尚未形成在经费监管下的完善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

增强科技经费监管意识, 加强科研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措施, 完善科技管理制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第一, 要提高科研经费管理认识。要加强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和财务知识教育, 提高他们自觉合法使用科研经费的意识。加强主管领导、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对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 明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经费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 要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预算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到项目, 更是为了项目的执行提供资金使用依据。科研管理部门应协同财务部门联合审查合同任务, 不仅要审查项目申请人的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经历与项目任务的匹配度, 更应关注项目的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法要求以及合同 (任务书) 和预算批复, 组织科研人员合理使用科研项目经费。认真做好转拨和外协经费的审核,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劳务费、间接费用和结存结余经费等的管理, 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

第三, 要将国家的奖励充分用在科研人员身上。要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正确引导和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改革评价机制, 推行分类评价和开放评价的新机制, 建立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项目考核、评价和奖励制度, 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国家需求, 潜心研究, 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更多的创新性贡献。建立和完善科研绩效档案, 并将其作为科研人员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项目推荐的重要依据。

第四, 要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整合现有的科研管理系统, 建立全面涵盖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项目、人员、设备、经费等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机制, 注重完善项目信息库的建设, 实现院内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及科研成果的动态监管, 做到经费监管的有效预警,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 方便科研人员和管理服务人员及时了解跟踪科研项目的动态信息。

参考文献

[1]宋永杰.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 2009 (11) :3-7.

[2]罗燕琴.对高效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1) :133

[3]万钢同志在加强科技计划经费监管暨科技部2013年科技经费巡视检查启动会上的讲话[R].

[4]关于加强高效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调研与思考[D].中央财经大学.

[5]李凝.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3) :174-176.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 (教财[2011]12号[Z].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4篇

关键词:公安经费;财政保障;人均经费;公用经费 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12-02

1 现行公安经费保障模式的积极作用

1.1 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按照现行的经费保障模式,各级公安机关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负担,充分调动了我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安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筹措财政资金,及时、灵活地保障公安机关的必要经费,认真落实公安经费保障的特殊政策。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公安机关的人员经费、行政经费等维持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经费得到了有力保障,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基本装备经费以及主要基础设施维护等重点项目支出经费得到了基本保证。特别是1998年以来,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支出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经费的保障力度。

1.2 公安经费保障增长速度加快

2000年以来,湖北省公安经费增长速度加快,无论从经费总量还是人均经费看,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数据见下表一和图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省公安机关经费总收入(含交警)增长20.91亿元,增长幅度为77.39%,2000-2005年间,有三年经费总收入增长速度超过10%;而图一表明,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经费增长2.37亿元,增长幅度为72.92%。

1.3 初步建立了专项经费补助机制

根据事权划分的原则,上级财政和上级公安机关通过一般性补贴或专项补贴方式,对贫困地区公安机关所需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一定程度上调剂了地区差,缓解了这部分地区公安机关经费的紧张状况。2001年起,中央财政建立了对全国县级公安机关的转移支付制度,2005年转移支付金额达到14268万元(含省、市、县配套资金),重点对县级公安机关的装备费、办案费和三所(派出所、看守所和拘留所)房屋维修费进行补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的急需问题。湖北省从2004年起向全省政法系统基层机关转移支付3.5亿元资金,其中转移支付公安系统2.4亿元,主要用于补助基层公安机关人员和公用经费不足,在《公安报》头版报道,受到公安部的表彰。

1.4 公安经费保障机制日益规范严格

自1998年中央规定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公安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后,原上缴主管部门的利润和管理费中用于补充经费部分,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核实后予以补贴。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部门逐步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的经费投入,在安排公安机关预算时,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的原则统筹核定,不再与公安机关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挂钩。

2 当前湖北省公安经费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湖北省情况看,武汉、荆州、宜昌、鄂州等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和省、市级公安机关保障情况较好、增长较快,而十堰、黄冈、神农架等贫困地区及县级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仍较为困难。总体而言,湖北省公安经费保障上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1 财政拨款预算缺口较大,财政保障水平低下

目前我省许多地区的县级财政年初只安排公安机关的工资预算,不安排或极少安排工资外的其他经费,这使得预算外收入在公安经费中占比较大,公安机关的行政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和装备经费主要靠罚没款、行政性收费返还和自筹经费解决,预算缺口较大,“收支两条线”形同虚设。如2005年全省公安经费总收入47.93亿元中,财政年初预算拨款只有25.05亿元,近50%的收入靠罚没款(91740万元)、行政性收费(82712万元)和追加预算(54339万元)来保障。

财政保障力度不足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印证:

一是公安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2003年全省公安机关财政拨款支出为22.42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5.05%;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财政拨款支出31.50亿元,所占比重下降为4.87%。而广东省2004年公安财政支出177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6.02%,公安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是我省的5.62倍,相对数也高出我省1.15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保障率偏低,不仅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3年以前,我省公安机关经费的财政保障率一直在40-60%之间,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在80%左右,2004年以后这一状况有所好转,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这充分暴露出我省公安经费来源结构不甚合理、非财政拨款占比过高的现实。具体数据见下表二。

三是公安机关人均经费偏低,而且在不同地区、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间差别较大。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人均经费支出5.86万元(不含交警,下同),我省人均经费仅为5.07万元,与最高的上海市相差7.04万元。在全国排名中,位次不仅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低于重庆、广西、新疆等西部省份;2005年全省公安机关人均经费5.62万元,在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中,最高的武汉市是最低的孝感市的2倍多;按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对比,分别为7.99万元、7.13万元和5.02万元。作为公安实战部门、主力军的县级公安机关人均经费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9%、省级公安机关的63%、市级公安机关的70%。具体数据见下图二、图三。

上述数据资料表明,我省公安经费财政保障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财政保障力度的不足导致基层公安机关经费来源困难,许多派出所的经费依靠乡、镇财政开支。有些地方公安机关靠借外债维持运转,不仅影响了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的开展,还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001-2004年,我省公安机关外债余额一直居高不下,超过6亿元,直到2005年才稍有好转。具体资料见表3。

2.2 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人均公用经费2.37万元(不含交警),东西部地区分别为3.40万元和2.11万元,我省仅为2.00万元,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于西部省份。我省县级公安机关人均公用经费更低,仅为1.77万元。具体体现在:一,许多县级公安机关行政经费严重不足,难以维持正常办公需要。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因欠费经常被断水、断电、停电话,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二,办案经费严重短缺,民警个人垫资办案、集资办案的现象比较普遍。三,警用装备落后,交通工具量少质差,更新缓慢。全省看守所中没有囚车的占37.8%,看守所装备配备达标率仅为13.5%。一些地方的基层刑侦部门缺乏必要的刑事技术器材,更谈不上指纹识别、DNA檢测、枪弹痕迹等省公安厅要求配置的科技器材,警械装具和民警个人防护装备严重不足。

2.3 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多数地方公安机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较大。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基础设施简陋,没有会议室、食堂等。一些经济困难地区的公安机关甚至没有办公地点,只能租房办公。一些看守所、拘留所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

2.4 部分地区民警工资和福利待遇难以保障

具体表现在:一,公安民警按照政策应当享受的一些福利如岗位津贴、加班补助、防暑降温费、防寒费、卫生津贴等,大部分县级公安机关无法兑现;二,无法报销民警的医药费。由于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生活没有规律,患病比例较高。由于无钱就医,许多基层民警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地方公安民警因公负伤也无法解决医疗费。三,民警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国家调资政策不能兑现。不少地方只给公安民警工资发放基本工资的前四项,少数地方连前四项都不能按时发放。

由于经费保障困难,一些县级公安机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削弱了公安机关的社会职能,影响严格、公正执法,客观上纵容了违法犯罪活动,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导致了“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也加大了队伍管理的难度。因此,完善我省公安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特别是加大向基层公安机关的倾斜力度,将是今后我们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刘明望. 公安装备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康学军,候荣华. 中国财政支出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5).

[3]湖北财政年鉴[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2005.

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5篇

(一)预算编制不严谨,预算执行太随意

首先,行政事业性经费是预算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严肃,科学理财、勤俭用财的意识淡薄,随意列项目、铺摊子,没有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原则,造成计划与实际需求相差太大,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其次是预算执行不严格,开支随意性大,由于编制的预算不合理,计划与实际脱节,致使一些单位将预算搁置一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强调实际变化多,不按预算办事,部门领导随意批条子、开口子,无计划、超计划开支,形成预算与执行两张皮。再者,部门安排预算,只考虑本系统的问题,而对几个部门相关的任务或共性经费开支,部门与部门之间互相推诿,使问题久拖不决。

(二)只包干经费,不保证效益

事业经费实行包干管理责任制是我军财务工作多年来坚持的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尤其是1991年以来军区总部成立结算中心,撤销了事业部门银行账户,采取了综合财务计划管理,对经费收支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目前部队的实际情况看,在事业经费管理上,只注重经费包干,不注重使用效益问题很普遍,物资管理不严,钱变物后失控,“包”经费与“保”效益不协调,甚至有的工程质量低劣,今年建设明年维修,实际问题年年投资年年办,就是办不完,所造成的损失浪费不可低估。

(三)经费使用不合规,开支杂乱

各事业部门开支的经费本应按制度规定范围使用,保障事业任务需要,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有的人员财务法规观念淡化,致使与任务无关的开支比例增大,用于部队建设的开支愈来愈小。有的是发票虚假,一些经营者为了多售商品,不顾一切为客户提供方便,少买多开、低价高开,甚至买烟酒开成“副食品”,买家电开成买“电料”,买生活用品开成“办公用品”等等。另外,有的事业部门购进物资不入账,贵重物品不登记,物品随意发放,高档设备管理责任不明确、更换频繁。

(四)向党委争财力,留“私房钱”现象存在

在当今经济社会,“钱”似乎越来越重要了,本来属于事业费保障的项目,有的部门不去积极地办,专等党委统一安排经费来解决,甚至有的事业部门夸大事实、编大预算,向党委要财力,认为事业经费是自己的,留得越多越好办自己的事,这样就造成了事业经费的沉淀,极大地削弱了党对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

(五)行政费用消耗比例太大

行政消耗性费用愈少,用于军队建设的资金就愈多,所取得的事业经费效益也就愈高,反正则不然。有的部门将事业经费用于请客送礼、购高档用品、非事业性差旅费、变相发补助、发福利,使得经费“跑冒滴漏”,或开支大手大脚,这不仅造成了军费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更助长了不良之风。

二、加强事业经费管理的几点对策

(一)一定要坚持党委统管,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党委是部队领导的核心,财权集中于党委统管是推进部队全面建设的客观需要,事实证明,把各项事业经费任务按轻重缓急进行统筹安排,由党委集中统管、统一安排、合理调剂,可以保证党委从宏观上控制经费投向、调剂数量、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我认为应从三方面注意:首先要严格执行军委关于事业经费管理的政策制度,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不违规,以满足基层建设的需要;其次要抓好年初预算的编制、年中预算的调整执行,重点关注大专项、大工程、大项经费的开支及大项资产的处置问题,最后还要坚持落实党委“一支笔”审批具体经费内容,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决策,保证事业经费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真正用出效益来。

(二)一定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开支

军队经费预算反映和控制着一定时期内军队建设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方向。首先预算的编制要科学合理和准确,事业部门在制定本部门年度分项预算时要对本年度的工作有详尽的了解,再进行周密计划,并将本部门的库存物资和预算外收入一并上报,纳入年度总预算,以确保经费预算贴近实际、满足保障、兼顾财力;其次要精准执行预算,预算一经批准就具有法规效力,预算的编制重要,预算的执行结果更重要,要坚持以预算为依据对事业经费开支审核把关,预算之外的一律不得借款、不得开支、不得报销,自觉养成一切开支以预算为依据的良好作风;另外要建立一个全面可行的财务预算考评制度,对预算的安排、调整与执行过程、结果评价考核,将预算考评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中,对预算执行好、经费使用效益高的单位进行奖励,反之则应给予处罚。

(三)一定要建立事业性经费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管理质量

目标责任制管理是军费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责任制的实质就是对军费支出效益负责,因此,各部门不仅要对经费的使用过程负责,而且要对使用的结果负责。党委应与事业部门领导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具体明确开支限额标准、开支项目、管理手段、考评方法等,由事业部门领导负全责,财务部门对事业经费开支情况进行全程监控,定期评审预算执行情况,并对开支情况每季末上报党委通报讲评,形成一定的压力,从而激发部门的自控动力。

(四)一定要实行物资集中采购制度,杜绝浪费和违纪问题发生

要成立一个直接向分管首长负责的采购办公室,负责全站各事业部门的物资采购工作,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由纪检、军需和财务部门组成供应商资质审查小组,重点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经营业绩和售后服务进行综合审查,经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变各自采购为集中统购,变难以监督为便于管理,从根本上杜绝了货买多家、价码不一的问题,不仅提高了物资采购的质量和效率,还有效堵住了多购、滥购、伪购等浪费现象。另外还要对引进的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对有不良记录、优惠幅度较低或经营业绩不佳的供应商实行淘汰制度。

(五)一定要加强审计监督,完善监督制度

首先在实施监督时,不要只注重事后监督,忽视事前、事中监督,应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并举,形成对事业经费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以利于把经费使用中的不良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其次要扩大监督力度,把党委及群众监督、各业务部门自身监督、财务部门监督、审计部门监督融为一体,形成立体的监督网络;再者还要扩大监督范围:不仅要监督经费使用的合法性、真实性,还要监督考评经费的使用效益;不仅要监督经费的请领划拨、报销结算,还要监督经费的物资购买、使用、库存,甚至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部队以外的市场中;再次,还要健全内控制度,针对事业部门的资产越来越多,管理会越来越复杂,必须切实做到钱账分管,防止差错,出现失控,建立高档贵重物品购置、处理和交接制度,防止军用资产的流失和挪用,落实会计与出纳、单位与银行、事业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对账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强化事业经费的全面管理,做到“有钢用到刀刃上”。

(六)一定要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建强“三支队伍”

一是要建一支过硬的基层主管队伍,基层主管既是各单位事业经费的直接管理者,又是各项财经制度的重要执行者,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基层主管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有的业务部门经费数额多、保障摊子大、掌控难度高,这些单位的主管政治觉悟高不高、能力素质强不强,直接关系到相关经费能否得到科学合理的使用管理;二是建设一支过硬的助理员队伍,财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技术性强的知识密集型工作,这些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有一支过硬的助理员队伍,要坚持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并重的选人标准,业务训练和政治教育并重的育人办法,坚持定期对助理员进行跟踪考核和民主测评,选拔一些思想素质过硬、能力素质扎实的助理员就职。三是建设一支过硬的司务长队伍,基层司务长在基层经费使用管理中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经常组织司务长进行集训,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并结合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活动对集训效果进行跟踪考评,交流经验互通有无,从而有效地规范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秩序。

综上所述,面对军队建设转型、军事斗争准备日益加快的新形势,必须抓住事业部门经费支出管控的主要环节,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事业部门经费管理使用效益,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

摘要:事业经费是指我军各级机关在日常公务活动中经常发生的服务性、保障性支出, 具有数量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 在整个军费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认真研究解决当前事业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寻求提高事业经费保障效益的有效途径, 对当前新形势下的部队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费,预算效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单位个人表扬信下一篇:奥尔夫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