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2024-06-12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精选11篇)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1篇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xxx乡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以邓小平实践为领导,深刻贯彻落实“xxxx”主要思维,始终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工作细则》(试行)XX县委组织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等划定,不求数量,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切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

一是始终遵守“保持尺度、保障品质、改良构造、稳重发展”的准则,切实增强新局势下党员步队建设与治理。

二是年度党员发展打算目表明确,请求各党总支(支部)要适度发展,处置好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联,并联合“三培养”工作,把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接收到党组织内来。凸起质量,不求数目,全年共发展党员16名,定期转正25名;新发展的16名党员中,35岁以下党员11名,占68.8%;妇女党员3名,占18.6%;少数民族党员4名,占25%;大专以上文明水平6名,占37.5%;中专2名,占领12.5%;初中文化8名,占50%。三是树立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义务查究制,要求各党总支(支部)在发展党员前,将入党申请人的入党申请书、家庭历史、社会关系、入党先容人基础情形报镇党委预审,经公示无不良反应跟预审后,支部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票决发展,并明白总支(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对支部把关不严,新发展的党员不合乎党员条件和发展程序不到位的,要履行责任追究。因为轨制明确,责任落实,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无违返党员发展程序。

四是对具备发展前提的优良分子进行造就教育,踊跃领导他们向组织聚拢。通过各种培育、教导,全镇全年共有48人提交入党申请书。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2篇

遵照《党章》要求,按照发展党员“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方针,以“控量提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建设更加美好新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要求

20,全乡要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狠抓薄弱环节入手,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积极稳妥地对发展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全乡党员数量年均增长控制在适当速度,党员队伍保持适度规模,党员质量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度,根据县委组织部下达的年度计划,全乡计划发展党员9名。

三、工作措施

(一)制定党员发展年度计划。乡党委结合各支部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认真调查摸底、层层上报、逐级审核的基础上,制定年发展党员计划。注重加强综合平衡、分类指导,不搞简单分指标、卡比例,确保发展党员计划的科学性、严密性,不搞“突击发展”和踩“急刹车”。

(二)严格抓好党员发展计划执行。乡党委将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对发展党员工作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测,不折不扣把发展党员计划落到实处。并继续就省委组织部按照发展党员计划发放入党志愿书,入党志愿书进行编号管理,不再直接向基层单位提供入党志愿书的情况及时做好解释说明。

(三)严格执行发展党员工作制度,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乡党委将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发展党员,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落实发展党员“两推两考两票”制度,严格履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切实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实行发展党员两次审核和编号登记,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时,各基层党支部要及时报乡党委审核,乡党委再填写审核登记表报县委组织部。

(四)把握发展党员工作重点,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各支部坚持在计划范围内,突出做到“三个重视”,一是村(社区)党支部要以村组干部、返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为重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二是重视在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大学生中发展党员。注意做好在学校青年教师、学术骨干、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兢兢业业工作、具有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的知识分子。三是重视在机关党组织中培养优秀青年干部向党组织靠拢。把那些政策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业务精通,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秀青年干部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重点培养。

四、加强组织领导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3篇

同时给贺疃人民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丰富。当然这与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分不开的。总之, 没有文化的引领, 任何事业都难以成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一切成就, 都必须靠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保证。否则, 文化落后, 人们的素质低下, 已经取得的再好成就也难保持长久。因此, 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文化工作, 把它提到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

一、三十多年如一日, 千方百计为农民创造精神食粮

这个乡地处淮南市最西北部, 西与凤台, 北与蒙城、怀远县为邻, 是鸡鸣狗叫听三县之地。由于远离城区, 群众文化生活十分贫乏, 为了改变农民苦闷乏味的生活, 我想方设法立志改变这一状况, 为此我流了不少汗水。

早在1976年贺疃乡成立文化站, 由于本人在文化方面有一技之长, 被上级组织把我从本乡杨祠学校选调到文化站工作, 本着对文化事业的酷爱, 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为了尽快改变农民的苦闷乏味生活, 我征得乡领导的同意后, 首先从办剧团入手, 因当地群众喜爱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且影响广泛, 感召力强, 最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如演《包铡美》剧目, 就教育人们不能喜新厌旧。陈世美喜新厌旧, 杀妻灭子丧尽天良, 最后落得人头落地, 全体观众拍手称快。

1980年我组织成立了贺疃乡豫剧团, 并担任团长。吸收豫剧名师和学员共40人, 经过培训, 剧团编排上演了《打金枝》、《包铡美》、《红灯记》等多出节目, 在周边地区巡回演出,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 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1982年又成立了贺疃乡曲艺队, 共吸收当地曲艺爱好者8人, 农闲时他们被派往村里演出, 其中比较著名的王永开老艺人后来被潘集区文化馆聘用。

1983年成立了贺疃乡四支锣鼓队, 每逢重大节庆日, 他们均自发地开展活动, 同时乡文化站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三下乡”活动及文化踩街活动, 以使更多的人群得到娱乐, 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响应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号召, 本人于1984年挖掘整理出了本乡杨祠村的“马戏灯”, 这种马戏灯发起于清朝年间, 距今有170年的历史。其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该剧被当成“四旧”清除。本人多次深入找老艺人采访、座谈、收集整理, 才恢复了“马戏灯”的演出。“马戏灯”是我市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在申报审批之中。2010年在淮南市首届文化艺术节上演出, 被央视七套节目组录制。同时活跃在每年的淮南市文化豆腐节上, 为淮南文艺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

1995年, 本人又挖掘整理了本乡贺疃集“龙灯”。龙灯在全国居多, 但贺疃龙灯解放前就名声在外, 当年 (解放前) 参加凤台县“九连灯”大赛, 战胜了全县十八班灯, 摘得九连灯冠军。现在贺疃龙灯虽不能一展当年雄风, 但每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及文化艺术节上, 我乡龙灯都远远超出其它乡镇龙灯水平。他们能站立玩、蹲下玩、坐下玩、站在板凳上玩、跑着玩等各种动作娴熟无比。

2006年我们又对贺疃乡“马戏灯”和“龙灯”队伍进行了整编, 新添置了两套大狮子, 添置了道具, 调整了队伍, 使得班子更加完整, 更年轻, 每次参加区市踩街和演出都十分抢眼, 受到广大群众喜爱。

二、创办节会, 繁荣农村文化

作为文化工作者, 时刻思考的问题应该是如何繁荣文化市场, 如何丰富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经过多方努力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本站于1990年举办了“贺疃乡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参演的节目形式多样, 有传统的马戏灯、龙灯、狮子舞、戏剧、小品、歌舞、相声、杂技、口技、魔术、诗朗颂, 另外还有书法、绘画。各村的锣鼓队, 各学校的腰鼓队助阵, 节目丰富多彩。至今已举办七届, 每届的观众达2万人之多, 深受各级领导的好评。本站还于1992年发起并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贺疃乡农民歌咏比赛”。该项活动深受广大 (下转82页) (上接87页) 年轻人喜爱, 每年都有很多人报名参加, 繁荣了文化市场, 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 由于农闲时大多数农民都出门打工去了, 使得很多活动的开展遇到些困难。

除了抓好办节, 我还注重办会。贺疃是个古老集镇, 因仙鹤落此而得名“鹤滩”, 后来取其谐音叫“贺疃”。贺疃集从清朝年间就兴起农历十月初七古会, 又叫“骡马会”, 一直延续至今。为了更好地利用古会繁荣当地文化市场,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每年古会到来期间, 我们都积极筹备, 认真组织文化节目。请来著名的戏班子、歌舞团、杂技表演团。他们的表演精彩热闹, 吸引了方圆几十里地的群众前来观赏。为群众的生活增添了精神食粮, 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经济发展。

到了90年代, 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 一个秋会很难适应快速经济发展的需求, 决定发起农历三月初十春会。经过多年的实践, 贺疃春会远远超过了传统古会的热闹程度。赶会的人超过古会的一倍以上。因春天气候宜人, 鸟语花香, 又正逢农闲, 年轻人踏青赶会当然更为时尚了。春会的开展又大大丰富了贺疃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大增了经济效益。抓好一年的“一节两会”工作已经是我站的常规工作。、

三、普及基础, 创新提高, 为区、乡文体发展添光彩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各级政府都重视文化体育的发展建设, 因此, 我们要加倍努力, 力争为实现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更多的事。首先政府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如“马戏灯”投资10万余元, 添置了服装道具, 组织培训了一批新演员, 演员平均年龄从40岁降到30岁, 节目内容形式都进行了整编, 更具观赏价值。“龙灯”, 投资添置了新龙两套, 购置了新服装, 表演队伍也壮大了, 应邀参加了淮南市文化艺术节表演。另外贺疃锣鼓队也克服了种种困难, 争取了活动资金, 队伍更年轻, 平均年龄三十多岁, 新加入了一批女锣鼓手, 现在全队8男8女共16人组成, 节目也丰富了许多, 2009年参加淮南市文化豆腐节表演赛, 荣获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在抓好文艺发展的同时, 更注重体育事业的发展。我站每年都开展群众体育活动10次以上, 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多年来我乡体育名列全区前列。第四届潘集区农民运动会, 我乡荣获拔河第一名、篮球第二名的好成绩。多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参加市区比赛共荣获奖项40余次。

论当前乡镇农村统计工作的发展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国家统计系统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正在逐步转变。由管理到服务功能的转变日益凸显。做好统计工作,是国家正确决策的关键因素。农村统计工作队伍如何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中保持稳定,显得日益重要。如何做好统计工作,成为新形势下做好乡镇统计工作的重要一环。

1.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农村统计工作的基础

力量薄弱、队伍不稳、经费困难、任务过重是当前农村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员外出务工常态化,造成了农村工作基础的薄弱;但社会情况的复杂化,统计工作的实时化又从各方面带来了统计工作的复杂化。“根基不稳,大厦必倾”,做好当前镇村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①人员老化。我省大部分的村级统计工作几十年来都是由村会计兼任,一人要应付上头几十个部门的任务,力量已经十分薄弱。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报表难催、数字不统一的现象比较普遍。

②工作繁化。村级不仅要承担统计部门的统计调查任务,而且县级十几个部门的统计报表(如人口、经管、企业等报表)都要从村里收集,村会计经常忙得焦头烂额。乡镇统计人员也苦不谌言了,任务落实难,报表收集难,基层忙于应付统计检查,数字质量难以高质量完成。

乡级统计工作包括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和乡级部门统计工作两个方面。

1.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省各县(市、区)相继建立了乡镇、街道统计站,乡镇统计站不仅在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统计报表、普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主体,担负着承上启下、联结左右的重要职责。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乡级领导和乡镇统计人员的变更,统计站概念逐渐淡薄,乡级统计工作令人担忧。主要体现在:

1.1.1统计力量薄弱。目前各地乡镇统计站,大多数都是专职统计人员不足。

1.1.2机构改革紧迫。当前县、乡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将大幅度削减,任务与力量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1.1.3乡镇经济困难,统计队伍难以稳定。除机构改革人们思想波动较大外,乡镇经济财政紧张,不少乡镇对统计工作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1.1.4专业素质偏差。目前统计人員中,虽大都是大中专毕业生,但统计专业毕业或者具有统计职称者较少,统计专业水平明显偏低,不足以适应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1.1.5统计任务繁重,基层人员应接不暇。近几年来,统计调查任务不断增加,各项普查任务压得基层难以喘息。尤其是碰到年报和普查,基层统计人员更是应接不暇,经常忙得晕头转向,根本难以顾及企事业单位和村级的统计工作,直接影响了源头数据质量。由于任务与力量差距悬殊,乡镇政府统计困难,上面不断强调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强调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但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光应付都常常是无所适从。

1.2乡级部门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腿”。如乡镇企业统计,前些年,由于企业大多数是集体企业,其统计工作从人员到台帐都相对比较规范和齐全。近几年来,随着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步伐加快,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替代了集体企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非公有制企业基本上都未设专职统计人员,乡镇经委统计人员难以及时有效的掌握真实情况,企业统计报表的质量难以高质量保证。其他部门的统计问题也基本类似,常出现报表难收、数字难准现象。

2. 改进农村统计工作的粗浅意见

2.1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垂直领导。国家点县(市)两支调查队建队以来的双重管理体制,实践近20年来,弊端越来越明显,其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确保调查数字不受干扰。因此,改革国家点县级两队的管理体制已势在必行,是关系到统计调查队伍能否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调查队应当象工商、技术监督部门那样,收归国家垂直管理,而且我们这支队伍的编制、经费本来就属国家,条件更加成熟,如果没有这种超脱,就目前形势来讲,基层调查队工作压力很大,工作积极性和调查数字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2.2统计队伍建设,关键在县、乡、村。从上到下,从整个政府统计系统力量来看,人员设置的主要问题是倒三角形问题,越往下,统计人员越少,力量越薄弱,设备越落后。而统计基础在乡村,数字质量在基层,如此力量与任务的悬殊局面,很不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乡镇,一个统计人员要应付县(市)局好几个专业和两队的任务;至于村级,那就只好一人统包了,应付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所有报表。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各种调查、普查任务越来越多,如此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是力不从心的,结果只能不断形成基层应付上级的局面。统计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关键是加强基层统计力量,如何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畅通无阻的统计网络体系,关键要有人,“基础不牢,大厦不稳”。

2.3排除各方阻力,加大执法力度。目前,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甚多,各部门都有各部门的法,但由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还不强,有法不依,以权代法,执法犯法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统计法,主要违法对象往往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各级领导,执行起来难度更大,执行结果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要使统计数字在社会公众中形象有一个大的改观,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大执法力度,各级统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找准对象、排除阻力、敢于执法。但在目前这种管理体制下同级执法难度很大,因此,只有实行执法队伍垂直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2.4集中国家财力,扩大两队职能。目前,各部门重复调查与统计部门经费困难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如农民收入调查,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几家都在搞;农产品成本调查,物价部门和统计部门也同时在搞,其指标设置大同小异。一边是经费困难,一边是调查项目重复,不仅增加基层负担,而且存在同一指标,数出多门。建议充分发挥县级队的作用,减轻局专业人员的负担,改变应付的局面。

2.5改进普查方法,统筹普查经费。近几年来,各项大规模的普查接连不断,压得基层喘不过气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人们的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公民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有所下降,从近几次的普查结果(如工业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来看,不尽人意。在新形势下如何顺应经济的发展、适应群众的思想,改进普查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应当统筹安排普查经费,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其国家调查项目应当由国家和省财政负担,以维持各县(市)经费的基本平衡为原则,并确保基层普查人员的基本补贴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各县(市)普查工作的基本平衡,工作质量的基本平衡。

2.6加强专业培训,提高队伍素质。针对目前农村统计队伍专业知识偏低,加强专业培训工作迫在眉睫。专业培训工作应当根据基层统计人员的实际情况,分类、分批,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对经济类的大、中专毕业的统计人员可以采取职称培训和上岗培训的方式,提高其专业水平;对初、高中毕业的年轻统计人员应当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专业培训工作关键是讲实效,防止只图经济利益的无效或微效培训。

乡镇年度科技发展工作总结 第5篇

2015年,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总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驱动五大专项行动,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和动力,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年来,我县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知识产权示XX县相继成功通过验收和考核。截至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11.55亿元,同比增长8.3%;规上企业研发人员数4728人,同比增长24.7%;授权发明专利129件,同比增长143%;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14.86亿元,同比增长17.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5.43亿元,同比增长20.2%;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9368万元,同比增长31.2%;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同比增长11.5%;累计培育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2家,同比增长15.4%。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一)大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引进和培育

1.强化科技招商。推进“1+1+1”科技招商制度,县经济开发区等主体分别与上海高科技园区、科技中介、高校或孵化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利用由XX市科委、省科技厅、XX县科技局共同组织的嘉善与上海科技合作交流对接机制的资源优势,与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及杨浦科创中心、浦东软件园、浙江大学科技园等机构进行交流对接,加大与浦东留学人员联合会、欧美同学会等联系,与北京天使汇等机构长期开展交流,并与杭州搜钱网创业网络投融资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推荐园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进行评估、辅导和资本对接。

2.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继续实施科技型企业梯级培育“163计划”,选择成长性好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年度重点培育对象,加以培育扶持和跟踪服务,2015年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到期重新认定7家、通过复审6家。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引导企业新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创新机构,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县级企业研发中心13家。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列入省级新产品计划237项、国家火炬计划1项。

3.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省知识产权示XX县创建工作,4月份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作成为全省试点并获8万元奖励。专利质量并举,协同发展,全县申报专利467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34件,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4.8%;授权专利3773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9件,同比分别增长64.8%和143%。

(二)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1.推进科技孵化平台创新发展。以建设一流的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为目标,围绕“3+3”产业结构聚焦上海等,引进高新科技项目和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县科创中心新引进孵化项目40个,总注册资本17358.5万元,为去年同期的142%,其中引进来自上海的孵化成果21个;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1人,其中“国千”人才1人、“省千”人才1人。目前科创二期入驻企业43家,租赁面积31028㎡,占可用孵化面积的71.33%。2015年,科创中心孵化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6651.77万元,上缴税金1391.83万元。县科创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2.推进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嘉善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与上海技交所联网合作,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虚拟市场、网上技术交易市场,通过大型显示屏的形式实时显示成果交易信息。在9号楼大厅设置了专业查询设备,可进行科研院所、项目成果、专家文献、企业技术难题等信息查询。整合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上海伯瑞杰、佰腾科技、中科联政、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检验检测机构等县内外社会化中介服务资源,吸引风险投资、基金公司、法律财税等机构入驻,为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知识产权、科技评估、融资、财务、法律等一站式服务。

3.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积极支持县经济开发区筹建北大创新研究院嘉善产学研合作中心,支持姚庄镇建设日本中小企业加速器等创新平台。加强对现有7个行业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和支持,举办了全县电子电声行业座谈会,中科电声、西南自动化所等创新载体,围绕“机器换人”“两化融合”等企业技术需求,与县内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1.加强科技合作交流。深入开展“百企进高校、高校进百企”系列活动,邀请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到西塘纽扣产业园帮助企业解决纽扣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目前企业已与纳米研究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组织全县各镇(街道)分管领导和部分企业代表赴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开展了“汽车配件相关产业”科技对接交流活动;与浙江工业大学开展了“浙工大海外人才专家教授嘉善行”活动等。同时,浙工大专家每周1至2次来善走访企业,目前已与众盛金属、亿力清洁等近10家企业进行了难题对接。

2.深化科技融入上海。深化“沪-浙-善”科技合作机制,由省科技厅、XX市科委、XX县政府等联合举办了“上海-嘉善科技对接交流活动”,组织17家上海高校、园区、孵化器、行业协会的43位专家与嘉善企业28个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接,其中1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举办了上海欧美同学会第六期“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培训班嘉善行”活动,达成多个项目合作意向,其中2个项目正在办理入驻科创中心手续;在上海与商务局联合举办了XX县服务外包政策环境推介会等活动。

(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惠民

1.加快农业农村科技进步。围绕我县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大力组织实施蔬菜、水果、水产等精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着力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支持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创建,新认定省农业科技企业1家、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2家;尚品农业与以色列开展对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2.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围绕“五水共治”,加强与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引进科技治水新技术、新成果,为全县河道整治提供科技示范。围绕医疗卫生、教育、生态保护等重大民生问题,组织实施社科类科技项目30项,加快民生类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的推广转化。

(五)大力推进科技体制创新

1.探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全面推行科技创新券制度,通过政府购买科技服务的方式,强化普惠性政策支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完善项目和经费全程监管机制,开展了科技经费检查工作,终止项目5个,追回财政科技资金32万元。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企业创新扶持力度,下达高新技术扶持资金1209万元。

乡镇年度农业发展工作总结 第6篇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全县“2+5发展战略”,结合我乡“旅游兴乡、农业壮乡、物流强乡”的发展目标,大力推进设施农业,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基础设施,努力实现全乡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全乡辖六个行政村,共有3095户,8810口人,全乡耕地面积783公顷,农业以大田玉米种植为主,施家营村利用其独特的小气候发展了部分错季蔬菜,2014年来又鼓励部分村民发展起了大棚蔬菜种植。2015年在克服重重自然条件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相对稳定,但因玉米价格下降原因,农民收入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2015年农业工作情况

1、积极争取、全力推进村二期农开工程,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村于2012年争取到上级农业开发项目,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4000亩,今年又争取到二期农开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新打机井8眼,预计出水量为80吨,并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0.16千米,安装地上软管3.1千米,努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同时新建农桥2座、维修农桥2座、新建农涵1座、平整土地50亩、砂石硬化农田道路7千米、栽植绿化树木800棵。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中。

2、继续深化同市农科院、巡天种业公司的合作,改变农业种植结构,扩大张杂谷种的培育规模。近年来,培育的张杂系列谷种得到了市农科院和巡天种业公司的高度认可,培育规模逐年增加。2015年全乡共培育张杂谷种1150亩,基中施家营村670亩、盆儿窑村350亩、西黄庄村130亩,亩均收入可达3000至4000元,较大田玉米亩均增收2000多元。

3、通过示范带动,逐年壮大大棚蔬菜种植,探索生态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14年,施家营村代永军等三户村民带头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共新建凉棚7个,每棚平均占地约1亩。蔬菜大棚建成后,我乡积极组织几户村民出门学习,并多次邀请上级农业技术专家就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现场指导,尽力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减少种植投入、增加种植收入。经过多方努力,几户种植示范户的经济效益较大田种植大幅增加,他们种植的豆角每亩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约合大田种植收入的4倍以上。在他们的带动下,2015年春季新建大棚5个,今年冬天又有几户村民计划新建大棚5个。

三、2016年工作谋划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7篇

20xx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立足全局谋划,发挥参谋作用

一是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研究提出20xx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县十五届人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分解下达到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为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及早安排年度工作,制定措施,圆满完成年度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开展经济形势综合分析。把握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密切跟踪项目进度,定期与不定期分析经济情况,强化协调与服务。预计(下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1.5亿元,比增3.4%,五年年均递增9.6%;工业总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1.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1.5亿元,比减15.3%,五年年均递增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亿元,同比减少28.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2216元,同比增长10.5%,五年年均递增13.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5亿元,同比增长14%。

精心组织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积极谋划和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与福建省东南企业研究院联合组织编制《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8月底已完成征求意见稿并发送给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XX县直有关部门进行审阅修改。《纲要》于11月份递交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讨论,会后做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于年底前形成人大送审稿。

二、强化投资管理,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强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编制全县重点建设项目65项,总投资541.6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6.3亿元,预计完成投资80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8.8%;其中列入XX市重点建设(新区)项目21项,总投资374.2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4亿元,完成投资62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67.1%。全县共安排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行动计划重大投资项目89项,总投资778.4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41亿元,预计完成投资60.8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1.8%。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完成113亿元,同比下降28.5%。加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及协调反馈工作,实行月报、季分析制度。二是积极抢抓政策机遇争取项目资金突破。充分用足用活我县所享受的苏区县政策,积极主动与省、市发改委衔接,争取上级发改部门更多资金补助与支持。同时,及时掌握项目投资信息,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筛选储备项目,做好调研,及时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在争取资金、项目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9月底,共争取中央、省级预算内扶持资金达3377万元,为完善我县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项目技术对接进展顺利。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进行产学研对接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今年,共完成“6.18”技术成果对接项目40项,技术需求项目10项,总投资27.28亿元,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我县的工作任务。

三、注重深化改革,强化项目服务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扩大项目储备的数量,提高项目储备的质量。实施完善了一批道路、供排水、供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二是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审批透明度,履行公开承诺制,提高窗口服务形象及办事效率。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所有审批事项全部进入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三是切实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所有审批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至法定时限的30%以内。再造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行政许可项目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3个;公共服务环节由原来的5个简化为2个.截至目前,办理网上审批业务46项,其中:审批21项,备案15项,核准4项,公共服务3项,否定备案3项。积极与省、市发改部门沟通联系,做好省、市“简政放权”的承接工作。切实强化招投标监督,做好招投标指导与协调工作。四是牵头和配合抓好各项改革。今年,我局与县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牵头开展了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全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县机关所属非参公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此项工作目前进展顺利。积极配合县卫生局抓好全县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工作,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来抓,把健全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作为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着力点,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坚持减费控价,稳定经济秩序

坚决贯彻落实各项价格改革政策,规范价格行为。一年来,我局始终把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作为价格工作的出发点,把解决民生价费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致力于工作方式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做好定调价工作。做好水价、电价等重点领域的价格调研,修改完善居民用水阶梯水价方案。二是抓好价格监测和成本监审。认真做好月份、季度及半年度预警分析工作,全年共完成36篇价格监测分析及价格监测信息。完善节假日价格应急监测巡查。增加价格监测品种,完善价格监测的项目数据信息,切实完成各项成本调查及监审工作,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价格政策提供成本依据。三是立足服务三农。进一步规范涉农部门的价格收费行为,强化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监管,开展了农资价格和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确保了我县农资价格总体平稳,惠及广大农民。四是加强收费管理。核发13所公办幼儿园收费许可证,做好民办幼儿园收费情况调研和收费标准备案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完成对全县65个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验审,验审率达100%。五是强化价格执法力度。通过深化“12358”价格举报的受理,加强市场价格巡查,组织多项专项检查,全年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件,查处违法收费80多万元,罚款12万元,违法收费绝大部分得以退款。六是完善涉案价格鉴证工作。严格按照公平、公正、守规、守纪的要求,开展涉案物品价格鉴证工作,共为公安机关受理价格鉴定94起,办结91起,涉案标的额71万元;价格认证2起;价格争议调解处理2起,为公、检、法机关以及其他行政机关依法办案提供了价格依据,从而为稳定社会治安、改善罗源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保障粮食安全,夯实发展基础

保储备、抓安全,让群众牢牢端住饭碗。一是落实储备粮轮换工作。今年需轮换的粮食为早籼谷2082.716吨,由县粮食收储公司组织1次竞价销售圆满完成轮换腾库工作。因我县粮源相对紧缺,县里委托县粮食收储公司外出江西以签订采购合同的方式订购早籼谷2082.716吨,顺利完成了我县储备粮轮换补库任务。同时,提前完成增储吨粮食的任务。二是全力推进粮食中心储备库建设工作。该储备库规模3.4万吨,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使建库工作顺利推进,我局努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714万元,省级补助330万元,有力支持了项目建设。三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强化粮食安全生产监管。通过与各粮食企业签订消防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组织开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全年共开展安全生产检查6次,出动人员38人次,检查单位3家,未发现安全事故隐患。

六、紧抓队伍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年”活动。通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并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和学习教育活动,使全局广大党员干部在实现解放思想方面有新突破,转变职能方面有新举措,服务水平方面有新提高,干净干事方面有新气象,依法行政方面有新进展,机关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二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落实学习制度。通过理论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更好地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三是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制定了《XX县发展和改革局机关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机关管理制度,使我局机关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推进勤廉机关创建工作。规范机关“三公”行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树立勤廉的发展改革新形象。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8篇

关键词:乡镇,农机推广,限制因素,发展对策,浙江丽水

丽水市地处浙西南山区, 面积17 928 km2, 人口276万人, 辖1个市辖区, 1个县级市, 7个县。该地区以发展农业为主, 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为此, 笔者就当地乡镇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农机推广工作的发展。

1 农机推广的限制因素

(1) 受地理条件、作业面积限制。由于农业生产采用包产到户形式, 将田块分到每个农户。各农户采用机械化作业思想不统一, 而机械化要求成片作业, 这种分散的经营方式不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推广。同时, 由于作业田块面积小, 田块高低不平, 田间机耕道路缺少, 给机械化作业带来难度。

(2) 推广的新型机具不能满足农业产业调整需要。随着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深入,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不断提高, 而当前适用的农业机械却相对偏少, 结构相对单一。在实际生产中农田耕整、排灌、植保机械较多, 而播种、移栽、收获、烘干及粗加工等生产环节的机具很少, 农户亟需引进缺乏的机具, 以达到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3) 农村劳动力充足。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较少, 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依靠从事农业生产维持生活。农村劳动力充足, 劳动力价格低廉, 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的开展。

(5) 农机闲置严重, 利用率不高。由于没有很好地规划与布局, 机具作业量少, 利用率低, 导致作业经济效益低。

(6) 部分农机产品性能低, 质量差。近年来, 农机产品质量问题是农机投诉的焦点, 一些农机具虽然也有技术部门鉴定, 标有合格证件, 但使用寿命短, 故障频发, 常修常坏。有的机具甚至配件都供应不足, 给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7) 受经济条件限制。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农民对农业的投入较低。一些农户由于经济困难, 购置农机具时缺少资金。

(8) 受技术条件限制。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 不懂科学技术, 也缺乏农业机械操作方面的技术。在机械化推广中受到缺少相关技术人员因素的限制[1,2]。

(9) 农机与农艺适应性很强。机具的性能发挥离不开农艺配合, 技术推广同样也离不开农艺配合。如插秧机推广对农艺要求很高, 插秧环节对秧苗秧龄要求严格, 若农艺环节未处理好, 会直接影响机插推广。缺少与农机配套的农艺措施也是限制当地农机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2 发展对策

(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大田进行土地整理, 建设配套灌溉渠道, 开通田间机耕路, 为农业机械的使用创造基本的条件, 以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推广农业适度规模。允许土地在合理范围内流转。对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年老体弱人员的土地实施土地流转, 集中到种田能手耕作。培育种粮大户, 建农机专业合作社, 开展机耕、机插、机收等一系列服务。

(3)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将农村剩余劳动转力移到第二、三产业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不但有利于刺激农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 而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使农户有资金购置农机具。总之, 因地制宜发展工业, 能够实现以工带农, 促进农机推广[3,4]。

(4) 加强基层农机站建设, 充分发挥乡镇农机部门的作用。基层乡镇农机管理部门是联接县市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级的政策由乡镇农机部门宣传、传达, 农业生产与农户的需求也靠乡镇农机部门向上反映、汇报。

(5) 加强宣传力度, 以点带面, 加快推广步伐。农机化示范基地是试验场, 要在基地试验成功的基础上, 以点带面、以面带片, 逐步推广。农机示范基地不仅较好地带动农业的发展, 而且促进新型农机具的应用,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6) 积极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建设, 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近年来, 丽水市财政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购置农业机械的农户重点给予扶持补助。不仅对机具进行补助, 而且对农机合作组织给予补助,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机械向专业组织和农机大户集聚, 使一些闲散农机得到整合, 有效地提高机械利用率。

(7) 提高农机推广队伍素质。农机推广部门承担着在本地区推广适用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训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任务。当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业生产规模和种植方式的改变, 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推广的新技术、新机具的科技含量也日益加大。由于推广技术人员专业知识老化、缺乏培训等因素, 其现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手段也不适应。因此,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农机推广效果。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 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不断涌现, 农机推广工作集技术、培训和管理于一体, 是一种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作, 推广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宣传组织能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都要求农机推广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应定期举行培训, 拓宽农机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面, 更新其农机知识。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改善农机推广人员的待遇, 提高其办公和收入水平,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农机推广的队伍中来。三是制订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户购买农机具的补贴力度, 促进农机具的购买和使用。

(8) 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农机推广的最终目标是将新技术、新机具广泛应用于生产, 农民是直接受益者, 是当然的投资主体。但我国农业属弱势产业, 农民收入较低, 应该采取各种政策手段, 鼓励农民投资, 应以国家财政投入为导向, 农民投入为主体, 并且通过如贴息、补贴等形式, 引导信贷资金、农村集体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等多种投入。此外, 今后应通过逐步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来改善农机推广手段。要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 建立农机推广电子信息网络, 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9) 提供社会化服务, 扩大农机推广工作服务领域。服务社会化是实现农机推广工作的基本途径。各级推广部门应该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特点来发展社会化服务, 打破行政区域界限, 按市场需求去运作。积极探索生存发展之路, 不但要搞好新技术的推广, 还要拓展服务范围, 开展综合经营, 坚持以推广为主业, 以推广带服务, 以有偿技术服务求发展的工作方针, 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 增强自身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平.辽阳县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农业装备, 2010 (12) :50-52.

[2]冯舟.开展农机标准化工作促进垦区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J].现代化农业, 2010 (5) :37-38.

[3]王社和.基层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农机:学术版, 2010 (5) :17, 22.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9篇

【关键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

乡镇基层农业基础建设,是统计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扎实的统计基础建设工作,将会直接影响整体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质量,需要在明确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相关的管理对策,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整体效果。文章将基于实践调查研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乡镇基层农业的整体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以及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等方面问题。

1.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农业统计工作是乡镇基层农业开展的重要辅助手段,但是当前乡镇管理中,却存在着管理程度不佳,重视程度不足等方面问题。乡镇领导者比较关注农业的发展现状,仅仅关注所呈现出来的各项数据,但是具体的统计工作重视程度却相对较差。这种情况不利于农业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无法有效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总体效率。

2.统计人员流动情况突出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工作能力等将会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但是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的过程中,却存在着相关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人员流动情况比较突出的问题。

3.数据的准确度有待提升

农业统计中数据准确,能够为各项乡镇基础农业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下一步乡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撑。但是当前很多乡镇地区农业统计中,由于统计工作量相对较大,故而实际的数据准确率也难以得到有效保证,不利于乡镇基层农业的全面发展。

二、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发展对策

基于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改善当前乡镇基层农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乡镇农业的全面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农业统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关系到乡镇经济水平的增长。当前大量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多是通过手工的方式完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统计工作信息化时代逐渐到来。乡镇基层单位领导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乡镇领导可以引入更多信息化技术手段,更换相关设备,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环境。通过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统计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与技能逐渐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管理,也需要重视知识与技术的价值。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管理中,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等方式,使每一位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增强统计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更好的展现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开展的价值。

岗位培训活动可以主要分为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两个方面展开。专业技能主要包含统计应用操作的方式,统计相关法律知识,常见的统计方法等等,通过专业技能的指导,帮助统计人员掌握到有效的调查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工作水平的提升。职业素养主要包含职业工作态度、职业认同感等相关内容,通过职业理念的指导、职业工作价值的指导等方式,增强每一位统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保证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的稳定性。

3.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

基层农业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性是检验统计工作的重要标准,能够直接展现出乡镇基层农村的经济现状。在当前的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中,需要基于科学的工作流程,通过合理的数据调研方式,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率。针对于存在失误的统计人员,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罚方式予以提醒。

同时,统计工作中需要关注数据的分析价值,通过数据的全面调研、数据的细致核对以及数据的全面分析等方式,切实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

三、结束语

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工作对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乡镇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开展岗位培训活动,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强调统计数据准确,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价值等方式,提升乡镇基层农业统计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为各项乡镇基层农业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乡镇基层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智华勇,黄季焜,张德亮. 不同管理体制下政府投入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的影响[J]. 管理世界,2011,07(21):66-74.

[2]申红芳,王志刚,王磊.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与其推广行为和推广绩效——基于全国14个省42个县的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2,01(14):65-79.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10篇

与时俱进踏实苦干狠抓落实提高效率

为我镇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稳定农民增收而努力奋斗

××镇地处叶城县西沿,全镇以南北走向条形分布,南北走向18公里,东西走向平均1.8公里,横跨315国遣与棋盘路,与依提木孔乡、萨依瓦克乡、依力克其乡、夏合甫乡、乌古热克乡5个乡镇毗邻,是喀什文秘

114版权所有到和田地区叶城地域第一站,有叶城窗口之称。本镇辖14个行政村、1个园艺场,计69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8万亩,人口1.66万人。其中维族人口16254人,汉族人口327人,其它少数民族19人,2002年人均纯收入1210元。

在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我镇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即“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两条路,一个市场”的作用,突出特色,重点实施核桃基地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为农民增收作贡献”。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种植业方面

在原有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增加科技含量,实施立体种植及多熟制,全面推广良种及套种技术,确保农民多渠道增收。好范文版权所有

1、粮食种植:采取多熟制,在适当减少现有面积的基础上,小麦全部进行良种种植,并在管理上下功夫,力求年底小麦单产达436公斤;同时抓好麦田套种,套种玉米、大蒜、豌豆等经济作物,夏季复播多穗玉米,玉米单产可达550公斤,全镇小麦面积1.4万亩,按此计划,粮食种植每亩可得产值678元,总产值949.5万元,除掉机耕费、种子费、农药费、水费等费用,人均纯收入达250元。4年后,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小麦单产可达550公斤,大蒜可达30公斤,玉米单产可达660公斤,每亩毛收入达831元除掉机耕费、种子费、农药费、水费,面积每年减少500亩,总产可达997万元,人均纯收入300元。人均增收50元。

2、棉花种植,实施减面不减收,全面推动良种种植.今年预计棉花单产100公斤,总产达2万担,除去种子费、水费等各项费用,加上小茴香收入,人均纯收入400元,4年以后,我镇将重点以中棉36号为主,加大棉花投入,单产可达150kg,面积减少到6500亩,总产达2万担,总收入达10m万元,除掉各项费用,加上套种小茴香收入,人均纯收入450元。

到2007年,种植业总产值可达2200万元,人均纯收入750元。

二,林果业方面

我镇有叶城窗口之称,同时占有2条道路优势,极具发展园果业的优势,今后我镇将以经济林为主,重点发展核桃基地建设。

1、核桃种植:全部按照矮化密植,以4乘6的标准,中间套种桃树的方式实施。目前,我镇已有核桃15820亩,计427140株,挂果核桃17400株,核桃总产达34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67元。今年,我镇将在13村外的所有土地及林带中种植核桃,核桃总面积达3.5万亩,按4乘6为标准实施,每亩种植27棵核桃,总量可达687280株,每亩间种27棵桃树,总量可达2977株,按今年种植,2004年嫁接,2005年挂果,到2007年每棵核桃树平均产果8kg,产果率按80%算,总产可达5400吨,总收入达3240万元,按每株核桃每年水费、农药费、肥料费、土地占用费等费用按25元计算,每年人均纯收入可达896元;桃树按每棵产果20kg,总产可达580万元,每棵桃树农药费、水费、肥料费每年按10元计算,人均纯收入可达170元;杏树2007年达到13.36万株,按每株每年水费、农药费、肥料费、土地占用费等费用按10元计算,总产值180万元,人均纯收入154元。

2、葡萄种植:今年秋季计划在我镇2村到9村拜西拜格路旁渠道边全部种植美国红醍、青醍葡萄,间距1米,全长8公里。葡萄种植4年后为丰产期,可产20000kg,产值达20万元。同时,在12村大力扶持种植大型葡萄园500亩,全面采取立体种植,葡萄架下种植中药材、豌豆、黄豆、绿豆、草莓或花茹等,按保守估计每亩产值2000元以上,去除育苗、搭架、施肥、引种等费用每亩合计285元,总产值可达100万元,发展葡萄人均纯收入可增加60元。

3、红枣种植:今年计划在本镇13村全面发展红枣业,引进良种面积达700亩,按3乘4的比例种植,共计40000棵,4年后按70%挂果,每亩去除各种费用250元,总收入可达70万元,每亩纯收入750元,人均纯收入可达32元。

三、养殖业方面

乡镇年度发展党员工作总结 第11篇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北城区开发开放的关键一年。为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实现全镇工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新郑市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

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为主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建设,促进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http:///

二、发展目标

根据2005年我区经济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是:完成工业增加值109880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6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育经济增长点

2006年,要坚持不懈地强化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新郑振兴、项目支撑”意识,形成人人想项目,合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对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1、要抓好200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主要是镇科伟业沥青生产项目。要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益。

2、要抓好在建项目。包括欧普陶瓷二期工程、福华钢铁轧机线、顺康兴中药生产线、民兴钢制品厂的项目建设,确保2006年竣工投产。

3、是要抓好新建项目。对于河南省同位素研究所投资建设的电池隔膜生产项目、河南科海陶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陶瓷辅料生产项目等正在洽谈中的项目,要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洽谈力度,争取2006年开始建设。

4、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步伐

我镇工业经济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必须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

1、大力推介,进一步提升新村对外影响力。要借助网络、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我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园区布局、产业特色的推介。要围绕重点板块、重点产业,继续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招商推介活动。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让更多的客商了解新村、熟悉新村、落户新村。

2、创新招商新方式,进一步增强招商新优势。一是全员招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全镇上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抓招商。二是企业招商。把优质资产拿出来,全面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资产重组和服权并购,积极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三是以商招商。善待现有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他们增资新上项目,加速自身发展,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拓宽引资渠道,广交新朋友,引来新项目。四是出门招商。各级党政领导带头示范,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组织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加强与各界人士交流,开展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乡情招商、亲情招商。

3、进一步推进“二次招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要进一步强化经济园区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意识,树立经济园区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大对已落户我区的企业服务工作,鼓励已经投产的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要加大闲置土地、厂房的“二次招商”力度。加强调查排摸,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强化对空置厂房的信息发布,使现有的土地或建成的厂房能实现“二次招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板块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工业集群区。

1、确定重点,打造板块经济。以羚锐制药、卓峰制药、灵佑制药等医药企业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要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工程新药等,积极引导医药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要利用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在医药包装行业、陶瓷生产行业试点发展循环经济。

2、统筹规划,突出园区特色。按照“拉大框架、改善环境、增强功能、提高品位、突出特色”的原则,以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要做好园区规划,使产

业规划、园区规划、城镇规划相互融合、相互依托,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区域功能。利用重点镇倾斜政策,积极筹措配套资金,加大投入,进一步拓展镇区交通路网,推广管道燃气,提高供电、排水等各类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重点做好北城大道、北环路及沿线的规划建设工作。

(四)强化政策支持,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造良好的外部发

展环境

目前,我们对工业经济发展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与其它兄弟地区相比,这些政策还不够优惠,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政策洼地,对项目、对资金、对人才、对技术的吸引力还不够大,还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出台一些新的优惠政策。要研究新的办法,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和带动金融、民间、外来资本参与我镇工业结构调整。要强化为投资者服务的意识。继续推行一站式服务,公开办事程序、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新村、和谐新村。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对投资者的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以批评教育为主,持宽容态度,不一罚了之。加大对执法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于投资者投诉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追究责任。加强法制环境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让投资者在新村安心、顺心、放心。

上一篇:一朵常开不败的花初中作文850字下一篇:硕士论文写作的基本步骤、以及重点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