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效课改经验交流

2024-06-09

小学高效课改经验交流(精选6篇)

小学高效课改经验交流 第1篇

常丰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主要经验

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在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五步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一年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高效课堂”课改工作的总体思路

我校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主要采用“五步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精神为“先学后教,先试后导”;价值取向为:让学生快乐尝试,在尝试中体验成功,在尝试中创新;内涵为“全、主、合”,即“全”:面向学生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发展;“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 “合”:小组合作、合作探究。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高效课堂”课改工作主要做法

1.试行“导学案”备课。“导学案”的应用是教师备课方式的转变,它由教师备教材教法转变为备学生。我们要求导学案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要让优等生看到挑战,中等生看到激励,学困生看到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一是打破教师对课堂的过度包办。教师对课堂的过度包办主要表现为:预习环节教师对设计问题的包办;探究环节教师对结论的包办;展示环节教师对评价的包办;导学环节教师对活动过程的包办;反馈环节教师对解疑的包办。二是建立适应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3.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1)由“写教案”到“编写学案”的转变

备课、编写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是上好一节课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学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导学问题、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几个部分。

(2)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转变

“先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后教”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取“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释疑解难,对自学过程中的难点或不求甚解的地方进一步理解掌握。

“先学”一般在15分钟左右,主要是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的知识。“后教”一般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采用“生生互动交流”或“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达到释疑解难,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先学后教”只是一种理念,可以根据各种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先学后教形式。(3)由“课后落实”到“当堂落实”的转变 当堂落实指的是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利用学案中的课堂练习、小测、竞赛活动等对刚领悟的知识通过运用达到加深理解,进一步巩固的作用。这一环节一般不少于15分钟(根据不同课型可适当延长),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课堂练习,第二步是学生互相交流、批改、订正或教师批改、讲评、订正,也可以让学生站板带领大家订正。

4.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的位置让给学生,要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讨论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去理解和掌握己知的知识外,还应给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胆提出问题,标新立异,老师把知识点以问题形式呈现给学生们,学生们带着问题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向小组同学们请教,共同讨论;然后同学在课堂上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结果,或者质疑讨论未果的问题;老师安排其他同学点评或者答疑,从而让更多同学展示自己学习方法,老师能发现错误症结和思维火花;然后老师启发引导大家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并且提炼出方法;为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老师又设置问题或练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巩固;最后当堂检测学习效果(也可根据安排放在下节课)。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导,学生变学为思、变学为悟,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知识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成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情感交融、思维碰撞的生命历程。

5.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教学中,师生是平等的,老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提出问题,同时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以建立科学、民主和平等的新师生关系。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学案编写--应符合实际:一份好的学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符合校情、班情和学情,要能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2.学生自学--应落实到位:在自学这一阶段应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①前期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指导自学、督促自学、鼓励自学,表扬自学效果好的同学,引导学生体验自我获取知识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全班同学形成自学氛围。②明确学案中各项自学要求。③自学阶段教师不能放任自由,应在课堂里来回巡视,加强督查,发挥组织管理职能,确保每位学生都专心学习。④要积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指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利用资料、查找资料与利用学习工具书。

3、互动交流--应讲求实效:互动交流阶段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消除困惑、解决重难点、再次掀起思维高潮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应注意几个问题:①进行师生互动或教师运用课堂提问艺术来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并进行释疑解难时,对于所有学生在自学后都已懂的问题,原则上不教,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再更正、补充,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诱导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不是释疑解难,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现学生特别是有待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激活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体验成功、激发兴趣,使每一节课都作为下一节课的“加油站”,持之以恒,从而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②进行生生互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好“培优补差”的功能,引导督查优生不但要当堂掌握相关知识,还要完成选做题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深度、广度加以钻研与领悟,为“兵教兵”作好准备,久而久之,让优生更优。有待激励的学生要引导并鼓励他们及时请教,及时消除知识障碍,不要因为一时的障碍影响学习进程,同时要注意教导他们不能有依赖心理,要逐步过渡到独立学习。

总之,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满了期待,充满了信心。希望老师们追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最高境界,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吧!想一想,在课堂上,学生依照学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兵教兵解决疑难,归纳交流解题的思路办法,学习热情高涨,没有不学的学生,不待老师讲就能完成当堂的学习任务,教室变成了学堂,老师轻松自如的组织学生学,指导学生学,督察学生学,那该是多么理想的课堂教学!

小学高效课改经验交流 第2篇

一、 从抓教研入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树起航标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同级交流、汇报展示、经验传授、课例分析等形式,及时为老师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不断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开学初,由学校教研组成员依据中心校教学工作计划,共同研究商榷,制定出我校的语数教研大课题,并围绕大课题制定出详细的小课题,每周一按计划进行教研。各老师针对每周教研课题充分准备,在教研时把自己的好方法、好思路以及困惑进行交流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本学期,我校以“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教研主题,依据这一主题制定出了:如何激发小学生说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课题。通过几周的研讨,各老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慢慢地放弃了以前以为讲少了就是耽误学生的陈旧观念。

另外,教研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只要有机会,我校经常派老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老师做的很好,每次外出,他们不是抱着游玩放松的心态,而是认真笔记,虚心学习,不断把好思想、好经验带回来,在教研时与全体老师共同分享,也带动着全校教师不断进步,迅速成长。每个人外出学习,都会有很多感慨,很多收获,很大变化。比如孙红梅老师国培半年回来,她本人的内在素质提高了很多,并且把读书的好经验带回来,在全校很快推广开来,她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理解,在理解后交流,在交流中创造。如今,他们班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阅读、认真诵读的好习惯,说的兴趣高了,说的话题广了,语言丰富了,内容充实了,整体素质提高了,她本人也从此养成了坚持每天阅读、诵读的好习惯,并带动起好多年轻教师与书为伴,走进诗歌、走进童话、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田。如今,每天晨诵时间师生共同配乐诵读已成为我校清晨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英语老师高伟玲,从北京学习回来,把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的习惯传播下来,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迅速提高。

教研兴校,的确如此。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教学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风气,不论是办公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经常会看到同级几个教师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些争论,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二、以“说、讲、评”活动为途径,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每次“说讲评”活动的开展对老师的成长都是一次促进。每一位名师就是在一次次讲评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很快成长起来,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说讲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讲评。在讲评活动中,会发现别人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受到启发,得到点拨,学到经验。

新一轮“说讲评”活动是新模式实施以来第五次讲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教师课堂中日趋成熟的一次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真的可以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从说课中,听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变了,注重了读、说的训练;从听课中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变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评课中,再也听不到哪位教师会说:“谁的课讲得真生动,把课文分析的真透彻”之类的评价,而是评价哪个班的学生说的好,提的问题精彩,教师引导到位。细细回忆一下,每位老师都有其独特的一面,都有别人可学习、借鉴之处。走进二年级赵萍、李妮、张秦霞等老师的课堂,你会听到细腻温和的语言如潺潺溪水流进孩子们的心田,那一声声稚嫩而天真的话语中,充满了好奇、欣喜与快乐,多么温馨愉快的课堂呀!三四年级刘文良、姚丽、孙红梅、张丽芳、卢秀珍等老师的课,又会把你带入激烈的讨论中,一个个尖锐的问题令人深思,一种种科学的推理令人欣喜,这样的课堂活而不乱,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严谨,逻辑性强,善于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是六年级阴玲娟、冯江怀等老师的教学风采。李娜老师一节别开生面的英语课,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带到了高潮,使人从中得到享受。

尽管还有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引导者”的含义,整堂课完全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走,唯恐旁生枝节;尽管部分老师还缺乏教学机智,有些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还流于形式,效果还不太明显,但他们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步子还没有迈起来,相信通过这次讲评活动,对他们会是一次帮助,一次锻炼。

三、 把读书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会说做好准备。要求学生读书广泛,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自从特色学校创建以来,我校就把读书,写字,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并在时间上提供保障,资源配备上提供支持。从去年开始,我校陆续在各年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是方便教师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教学,二是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安排每周早读为诵读时间,师生共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走进诗歌、走进童话,尽情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师生读书的品味,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使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丰富了,思路开阔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小学高效课改经验交流 第3篇

1.1 铁肩担道义

新课改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 新课改的号角响彻长城内外, 新课改的浪潮席卷塞北江南, 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 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是做弄潮儿, 还是赶潮人, 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选择.为推动全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联合河北省鹿泉一中、天津中学、浙江余杭高级中学、湖北大学附中、西北大学附中等20所全国课改前沿学校, 举办第三届全国新课程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与研讨会, 发起成立“全国高中学校课程改革联盟”.他们的口号是:改革者联合起来.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 他们以刊物为阵地, 深度剖析课改热点、焦点、难点、冰点问题, 敢于直面课改中出现的现象与问题, 敢于担当, 面对“衡水现象”他们不是附和众口一词的赞扬, 而是发出了自己的不同声音:叩问普通高中教育的使命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的度过一生.”而衡水这样的教育模式, 这样的教育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快乐的吗?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吗?这说明, 他们有勇气, 有胆识, 敢于铁肩担道义, 有一份坚守, 有一种责任, 有一种社会良知.承办单位是河北省鹿泉一中, 是新课改的示范学校, 走进校园让人感到一种清新淡雅的格调, 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息, 是一种浓浓的课改范围, 从教学楼走廊的文化特色, 从他们教室课桌的摆放形式, 从他们的学生的学习习惯, 从他们课堂的开放程度:与会者可以走进任何一个教室听课, 从课堂的教学活动方式, 可以看出他们的课改是实实在在的, 是训练有素的, 不是作秀, 不是形式.从一个普通的县级中学, 走向全国课改名校, 应该说, 效果是显著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的社长兼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九三学社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刘坚教授倡议并主持了会议.从刘坚教授的主持词及联盟理事长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致辞中, 让人感受到很大的精神鼓舞, 让人感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一种使命, 让人感到“弄潮儿在潮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的风采,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担当新课改的重任, 在课改的道路上义无反顾, 勇往直前.

1.2 论道鹿泉市

为了新课改, 专家们带着追问, 老师们带着困惑, 校长们带着期盼, 学生们带着感受, 会聚鹿泉市一中.这次会议到会的专家都是领导国家课改的学科领军人物.语文, 方智范,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导.数学, 王尚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查委员,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英语, 邓北平, 《双语学习报》总编、特级教师.文综, 王雄, 教授, 特级教师, 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专家组核心成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研究员、阿福儿童教育学院执行院长、江苏省基础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理综, 廖伯琴, 西南大学教授、博导, 《物理教学探讨》主编,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核负责人.有他们来主持课改中出现的问题的讨论, 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融合, 有思想家与实践者的互动, 有设计人与操作人的切磋, 更能水乳交融的论道课改, 有见仁见智的坦露心曲, 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 有行之有效的领导策略, 有身临其境的引导案例, 所以, 使这次活动更具实效性.10月30日, 早晨, 首先有5位专家就所负责的学科的研讨成果向大会做15分钟的汇报, 有4位校长代表, 将校长分论坛的研讨成果进行汇报.

1.3 妙手著文章

这次会议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的是3个人的讲话:一是会议主持人刘坚的主持词, 流畅, 精炼, 非常有风采, 概括准确, 表述严谨, 富有感染力;二是理事长唐校长的演讲辞, 激情充沛, 慷慨激昂, 能震撼人心;三是原国家督学、江苏省教科所所长, 《基础教育课程》执行主编, 成尚荣老先生的演讲, 从他的演讲中让人感受到教育家的素养, 一个多小时, 如行云流水, 洋洋洒洒, 妙语连珠, 精彩纷呈, 让人热血沸腾, 令人欢欣鼓舞, 虽年逾古稀, 可那充沛的气势, 非凡的气度, 让人钦佩不已, 他的论点是:课改的关键是改课, 改变老师课堂的教学行为, 老师课堂教学行为不改变, 课改就是一句空话.改课的根本是理念的转变, 理念不转变, 行为就不可能变, 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不要, 穿新鞋走老路, 不是应付就是作秀, 老师不是思想家, 但我们是思想者, 面对低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需要反思, 我们的课堂应该给学生什么?

2 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新课改最有体会的是首先进入课改的学校的老师、校长, 个中三味, 他们最有发言权.10月29日晚上18:30—20:30, 会议安排4个分会场.就“如何看待老师们普遍反映的课时少, 内容多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个矛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低, 问题出在哪?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关系问题?;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问题?以校长论坛的形式展开讨论, 主持人要求台上的8位校长, 只谈观点, 不介绍学校, 每人每次发言不超过3分钟, 使人感到清新的会议风气.少了客套, 多了实在, 少了空话, 多了实话.

2.1 旗帜鲜明的校长论谈

最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是中学校长, 参加论坛的校长们都是早期进入课改的学校, 他们对课改的体会可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笔者所在的会场所讨论的话题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低, 问题出在哪?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每个校长的发言都言简意赅, 观点鲜明, 校长们一直的意见是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出了问题, 校长们七嘴八舌, 各抒己见, 有理论上的成因分析, 有实践中成败举证, 原因多多, 因素多多, 加上主持人精辟的概括, 使整个会场生动活泼.

2.2 针锋相对的教师质疑

最关心新课改的是一线的老师们, 处在新旧课程的更替之际的老师们, 几多困惑, 几多迷茫, 敢问课改的路在何方?在台上台下的互动过程中, 有经历了课改之痛的老师们的慷慨陈词, 有正在开始课改的老师们的困惑发问:作为校长, 你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哪些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学校课改, 校长先行, 你对老师做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培训和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做过学习与研究吗?你能给你的老师做有效的示范吗?你是否给你的老师提供了更多的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和时间了吗?台下的老师们, 与校长们的观点可谓针锋相对, 各伸己见, 对校长们的观点提出质疑, 并坦陈自己的体会与观点, 自己的认识与理解, 气氛热烈, 彼此能理解对方的体验, 能包容对方的观点, 使人感到一种的和谐的学术争鸣, 自然的观点碰撞, 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沙龙.

2.3 发人深省的学生发问

最关切新课程改革的是学生.在热烈而又激烈的观点交锋中, 一个特殊的举动让争论平静了下来, 一个随母亲参加会议的小学生举手发言, 主持人允许他上台, 他拿着话筒, 声泪俱下的诉说:他上小学六年级, 现在学习任务很重, 他生活的一点也不幸福, 希望我们的课改能给他们学习带来幸福.一席话, 让会场哑口无言, 用主持人的话说, 我们的课改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快乐的学习, 幸福的学习, 当我们的孩子们还不能感到学习生活的快乐时, 我们每个人应感受到自己身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观点综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学校如何发展, 新课改怎样改?对他们来说也是面临的新课题, 需要谨慎, 需要稳妥, 更需要勇气和胆识, 新课改所带来的理念的转变, 教学与管理行为的转变, 不是一蹴而就的活动, 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 需要一个过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低, 问题出在哪?原因是多因素的, 一是理念层面的问题, 理念决定行为, 当一个老师对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不从根本上认可的时候, 在他的课堂上就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学习行为, 他也不会支持这样的学习行为, 因此, 真正意义上的理念转变是关键.二是操作层面的问题, 当一个老师他认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他也期待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 但是, 自身水平能力有限, 做不了这样的事、做不好这样的事, 这就需要学校校长给以大力的支持, 从提高老师的水平上着手.三是评价层面的问题, 无论是老师还是校长, 在当下功利性极强的社会背景下, 家长, 校长, 老师更多的是关心高考成绩, 升学率, 引发的社会评价, 而学校内部的评价机制会自然服从于这一需要, 在这个“分数”至上的教育环境中, 一个个体很难摆脱它的束缚.只有不断的改变这种评价机制, 当我们的教育能以学生的幸福快乐的学习为目标, 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 以学生学会学习为目标时, 才能更充分的解放校长、老师的思想, 抛开“患得患失”的功利性, 使他们全力以赴的投身于新课改的洪流中去, “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基”尽心尽力.四是管理层面的问题, 新课改关键在老师, 根本在校长, 只有校长矢志于课改, 老师们才能锐意课改, 只有校长拿出课改的具体方案, 老师才会有课堂的具体行为, 只有校长的强有力的支持, 才会有老师的义无反顾的行动, 所以, 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低, 一定意义上讲, 取决于校长课改的态度与决心, 取决于老师的理念和能力.尽管目前我们的课改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样那样的不顺利, 但我们应坚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3 映日荷花别样红

新课改的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扑面而来的清新, 如映日荷花有着别样的鲜艳, 真可谓“连天荷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古诗写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次听课的时候我想到了这句古诗, 我把它改成了:采得百花成蜜后, 方知:为啥辛苦为啥甜.作为老师, 当我们麽出一节成功的课后, 才能体会到为啥辛苦为啥忙的滋味.这次的观摩课, 设计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 由来自3个不同省的年轻老师用3个不同班的学生上同一节课:“椭圆的性质”, 课堂观摩活动由4个环节组成.

第一环节:八仙过海———上课

第1节课由江苏锡山高级中学陈春芳老师上, 课堂的基本程序是:一是回顾椭圆的定义, 二是让学生画椭圆, 三是利用画椭圆的过程让学生找椭圆的焦点, 顶点, 范围, 引出课题———椭圆的性质的学习, 四是学习椭圆的性质———范围, 对称性, 长轴、短轴, 离心率.整个过程也在凸显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与交流, 但显得平平淡淡, 学生的讨论活动给人的感觉是形式, 没有落到实处.

亮点1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了离心率的含义.

亮点2让学生动手画椭圆, 在画椭圆的过程中, 探究椭圆的性质, 体现在做中学的理念.

第2节课是由鹿泉一中的田爽老师上, 基本程序是:一是展示预习成果, 二是提出问题, 分组讨论, 三是展示小组探究成果, 四是老师评价小组成果, 并完成教学目标评价单.

亮点1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导学法.整个教学过程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 以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 以问题引领课堂活动的不断深入, 以问题引航教学目标的达成.

亮点2学习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活动, 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 答案让学生自己做出, 对错让学生自己讨论, 思路让学生自己讲解, 问题的解决是学生的自主活动, 没有老师的讲解, 学生照样把问题解决的有滋有味, 知识的掌握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建构.

亮点3自主探究是一种养成的学习习惯.从她的课堂中可以看出这种学习方式不是一时的作秀, 而是一种训练有素, 给我的启示是课堂自主探究活动、合作交流活动的实施需要专门的训练, 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 要形成一种习惯, 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

亮点4学生成果展示的方式.小组探究结束后, 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并对全班同学讲解, 尤其把解题过程投在屏幕上让师生对过程能共享共赏.老师的点评, 引领非常到位, 能让人感到教学方式的真正的改变.当时我就在想, 或许当学生比较多的时候, 相互之间的讨论未必能有效的开展, 但学生的这种独立学习并展示学习结果的这种形式很容易做到, 老师少讲, 让学生自己多活动很容易做到.我对这节课的评价是:朴实, 真实, 充实, 现实.

第3节课是由陕西长安一中的陈勍老师上, 基本程序是:一是由圆的几何特征, 类比发现椭圆的几何特征.如圆的方程中x, y的取值有具体的范围, 在椭圆的方程中x, y是否也有类似的特点;圆是轴对称图形, 椭圆也是轴对称图形吗?圆在坐标系中有特殊的点, 椭圆在坐标系中也有特殊点吗?有哪些特殊点?二是让学生动手实验,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画有椭圆的纸, 让学生动手实验, 验证.三是对图中看到的结论, 从数的角度进行论证.四是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展示探究成果, 老师点评完善.五是小结.

亮点1这节课遵循从感性到理性, 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体现数学学习中的类比思想, 让人感到设计合理有效.

亮点2让学生自己发现椭圆的性质, 用动手的实验操作来验证、观测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 体现科学发现的思考方法.

亮点3体现动与静的结合, 使学生有一种愉悦的视角享受.在学生动手实验验证的基础上, 通过动画, 动态演示画椭圆的过程, 及椭圆的对称性, 椭圆的范围.充分体现了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亮点4体现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有机结合, 让学生认识到从图形中观测到结论不一定可靠, 需要从数的角度即理性的角度进行推理证明.数离形少直观, 形离数少严谨.

亮点5有无法预约的美丽, 有意料之外的生成.在探究椭圆方程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时, 有一个学生选择了用函数的方法, 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来说明问题, 这是出乎意料方法, 老师能因势利导, 借题发挥, 让一个小方法变成了数学火热的思考, 给所有的学生以启迪, 是一种真正的生成.是一份无法预约的美丽.

我认为这节课上的非常好, 老师的引导作用体现的非常的有效, 知识的生成自然和谐, 师生的互动进行得水乳交融, 合作探究的活动进行的水到渠成, 实现了从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 让教学活动充满智慧, 让教学为学生生成智慧.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 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 而拥有智慧的人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 在一粒沙子里发现光辉.总之, 这是一节有“大气”的课, 沉淀了教者的文化底蕴, 有“灵气”的课, 彰显了教者的教学智慧, 有“朝气”的课, 突出了教者的教学激情, 有“喜气”的课, 体现了教者的教学目标.

这两节课给我的启发:我们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学为最终目标, 所以, 要“以学论教”, “以学定教”, 教学不是看老师讲得怎么样, 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更多的时候, 我们的教学总是认为老师不讲, 学生就不会, 老师讲少了, 就担心学生没有听懂, 没有听会, 没有听全, 把老师的侃侃而谈, 老师的苦口婆心, 满堂灌, 全程讲, 当做了教学的主要活动, 事实上我们也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课堂上原原本本讲过的数学题, 考试时有很多学生根本做不上, 问题就在于老师完成了讲的使命, 而学生却根本没有完成学的任务, 老师讲的内容, 没有有效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听懂常常是学生对老师观点、思路、方法的一种认同, 而真正的掌握需要学生自己的行动, 要动脑去思考, 动手去操作, 亲身去体验, 主动去建构, 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智力参与,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讲只听终觉浅, 自作自受悟方深”.正如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言: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 然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的重要, 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 而老师仅仅是一个助产婆的作用.所以,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以老师的讲为主的教学模式, 还课堂于学生, 还时间于学生, 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 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 放开让学生自己学, 放心让学生自己学, “天高任鸟飞, 海阔凭鱼跃”.老师的任务是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场景, 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 给学生宽松的展示平台, 给学生欣赏数学精彩的视觉.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使命不应只是教给学生知识, 更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第二环节:坐而论道———说课

下午1点半开始:由3位上课老师分别说课, 3位的说课都比较好:一是言简意赅, 由于有时间的限制, 只能长话短说, 直奔主题;二是提纲挈领, 条理分明, 说设计思路, 说上课流程, 说预设目标;三是有理有据, 说设计的理论依据, 说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四是是非分明, 说上课的体会, 所得与所失, 有哪些成功, 有哪些失误.

第三环节:见仁见智———议课

说课结束后, 由参加会议的老师们进行讨论, 由于老师们来自五湖四海, 都来自教学一线, 都是上课的行家里手, 因为无所顾忌, 所以畅所欲言, 讨论就显得非常的热烈,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有“大漠孤烟直”的直言不讳, 有“长河落日圆”的圆润婉转, 有一针见血的批评, 有花红叶绿的赞扬, 同课异构, 有两位老师属于异地做课, 环境不熟, 学生不熟, 大家的共识是:这几位老师有很强的掌控课堂的能力, 驾驭学生的智慧, 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与精神,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各有千秋, 有的课堪称样板课, 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有的课可谓样本课, 需要大家讨论完善, 共同提高.一堂好课, 是老师经验的积累, 智慧的体现, 创造力的展示, 一堂好课, 需要老师潜心钻研, 精心设计, 悉心组织, 苦心引导, 耐心帮助.

第四环节:.高屋建瓴———评课

在老师们的讨论的基础上, 与会专家进行点评, 先是石家庄市教科所副所长进行点评, 然后是北京市的关键老师进行点评, 最后由王尚志教授, 以“怎样从学会数学走向会学数学”为题, 进行点评.

4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有幸参加这次盛会, 感受颇多, 感触颇深, 感想颇丰, 有惊喜, 有诧异, 有反思.可谓“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4.1 独具一格的会议安排

一是开门见山.会议的第一天的活动不是令人生厌的开幕式, 不是令人生畏的领导讲话, 不是令人生气的致辞发言, 而是“精彩纷呈”的课堂, 全天大家议论的话题是课改, 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

二是节奏紧凑, 晚上也安排活动, 进行校长分论坛.让人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学术的氛围, 独具特色的会议风气, 务实求真.

4.2 独具慧眼的课改话题

课改走到今天, 有许许多多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其中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效率低的问题;内容多, 课时少的问题;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与获得好的学习成绩的关系问题;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问题”.这些问题正好是课改一线的老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也是学校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正是这些课改话题, 吸引到了全国十多个省的一千多老师、校长.省份之多, 人员之巨, 期望之殷, 让办会者始料不及, 说明, 会议是及时雨.顺风车, 因课改期待“通气化於”的良策, “乘风破浪”的航船.

4.3 独树一帜的课改联盟

小学高效课改经验交流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氛围

新课改犹如一股清新的空气,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然一新,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新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小学数学课堂,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努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学习新课标精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改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变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特别是我们的数学课,教师更不能只做“教书”匠人,而是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让自己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建立课程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和课程是分离的,我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教材、教参照本宣科,自己是教学资料的照搬者。新课改积极倡导开放、科学、民主的课程理念,我积极建立课程整合意识与参与教学活动意识,努力改变消极被动的做法。

2.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可是,获取知识需要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总是尽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发挥自己潜能的时间,并积极改变“师教生学”的模式,把重点放在自己的“导”上,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分享快乐

在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有思维、有情感的教学统一体,怎样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怎样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1.采用商讨性语言

要想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的言行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采用命令式的语言,学生就很难接受,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常常这样做: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从不高高在上,认为自己拥有主动权,而是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你的想法告诉同学们好吗?”“我们很想听听你的精彩发言,可以吗?”“哪位小朋友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呢?”等等,如果学生答对了,我就这样说:“谢谢你给大家带来这么精彩的解释。”“你的想法很深刻。”等等,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我也从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这样说:“你想听听老师的回答吗?”“你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好。”等等。正是这样的语言,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和谐了,课堂气氛也融洽了。

2.乐于分享学生的快乐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什么事情也愿意和老师说。如果我们因为工作忙而懒得去听,孩子们就会很不乐意,可能他们会说:“老师,我昨天吃了螃蟹。”“老师,周末妈妈带我逛公园了。”“老师,你的衣服很漂亮。”等等,看着他们那稚气的脸蛋,听着他们那天真的话语,我想,这是他们内心最快乐的事情,他们愿意老师和他享受快乐,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一旦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总是虚心聆听学生的心声,与他们一起快乐、一起享受。

三、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根据数学学习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他们的不同学习要求和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可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教材和知识是主要的,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新课改却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时,我积极借助新课改的春风,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1.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平等划分为10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取上名字,例如博学组、知进组等,学生在小组内根据特长各有分工,例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

2.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总是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也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效课堂是数学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俊华.适应新课改要求,构建和谐数学课堂.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2010.

[2]王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2010(11).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第5篇

7月10日至7月18日,我们学校六名教师作为第二批次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在为期10天的时间里,通过听专家教授的报告,实地考察,小组交流,班级讨论等形式,进一步更新了教育的理念,增长了新知识,获取了新信息,学到了新经验,清醒了头脑,相信这十天的学习,必将对自身今后从事课堂教学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自新的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崇阳县沙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中心完小,迅速行动,积极研究新课标理念,认真组织实践,获得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产生了些许困惑。现在一并提出,请与会的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从新课改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第一、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实施。如何将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转化为实施者自己的信念或行动哲学,是课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这种由“理念”向“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完成的,人的思想认识,人的思维习惯,人的整体素养及社会外部的大环境都可以制约理念的实施和理想的实现。从目前实验区的“成果”来看,有些是急功近利的产物,有些流于形式,有些仅供“展示”“汇报”,不能真正落实于课堂,有些课是“大杂烩”,“大拼盘”,在实验区流传着一句“内容如不够,小组活动凑”的顺口溜,不能不说是新课改带来的一种“流行病”。因此,我们要走出误区,反对任何形式主义的东西,要脚踏实地,实现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实。

第二、教师要有课程意识。过去,我们的教师是在教教科书即教教材,而今天应变为教材教,是把教材做为素材,过去认为课程是由教科书、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况和教学环境组成,而今天研究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写在书本上,还应包括师生互动及在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上。过去,我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各种目标,都是预设目标,而生成目标没有被重视,生成目标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及出现了问题的解决中生成的,它在未来的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把重视预设目标转为重视生成目标。

第三、要改变教学模式。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巩固、练习和提高。如果今天我们依然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显然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所以要改变教学模式,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应是高度个性化的,多姿多彩的,教为学服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有对教材取舍、调整的能力,备课时要知道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要知道学生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到学校参与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示,当把过程还给孩子的时候,学生学习就不是被动的了。学生有发言权,教师不是无所不知的传授者,教学过程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有些是不可预测的,为了学生的发展,要调整教学进程,使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关注的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教案,而应注意学生的状态,抓住有利时机,因事利导。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许多亮点,这是孩子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蒙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让智慧闪耀光芒;要点拨偏差,让失误得以校正;要引发争论,让思维擦出火花;要剥枝除叶,让质疑抓住主干;要拨动琴弦,让情感得以熏陶;要尊重选择,让个性自主张扬;要满足表现欲望,让生命释放活力。新课程的过程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更不应该成为一个僵化的模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应寻着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三步五环七程序已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课堂里有没有学生成长的气息。

第四、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原有经验因为新经验的加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突出而引发的观念转变,结构重组,新旧知识间的这种过程,谁也不能代替,教师要给学生知识重组,知识建构的时间,而不是像过去一样,认为给学生讲的越多,越细,越透就越好。

2、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在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反驳,提问,补充。而不是怕出“意外”,怕影响进度,丢面子,就对学生的反驳,提问等不理和训斥。

3、在课堂上少问“为什么”,过去我们常常喜欢问学生“为什么”,都是教师想追问结果和答案来证实自己讲的是对的。在课堂上应该多问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自己的经验知识来与教师交流的,教师要尊重孩子,少问没有什么深层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说“我讲这么透了,你还不懂?”“听都没听懂,还想看懂?”之类的话语,真正帮助学生理解明白了才行。

4、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这是当前课改特别强调的。过去我们都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现在,我们要让学生提问题,给学生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自己的问题。

5、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探索性学习,学会合作。探索性学习重视的是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出有研究性的人才,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长期作业,让学生分组完成,亲自动手,去研究、调查、汇报来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的能力。

6、改变师生关系。新文化的重建包括课堂文化、教研文化和学生文化。而师生关系是课堂文化的重要方面。过去,教师常常说“注意听”,“看黑板”,“有溜号的了”等,学生害怕老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孩子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经常有惊喜,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经常被学生问住,多说“你们还有问题吗?”“还想知道什么?”“你比老师想的好”,老师应该多走下去,弯下腰,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不要顾面子,不要不允许学生不一样,真正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

7、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一套教材包打天下,现在教材多种多样,在实验区有49种教材,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知识面拓宽,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教材内容离学生远的可改为和生活近的,内容难的可降低,在安排学时时,也可以调整进度,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8、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以数学为例,原来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解题能力强。现在却要求教师做到:首先要知道课堂中的数学和生活中的数学是什么关系,睁开眼睛看看课堂之外的数学风景;其次数学教师要懂得儿童心理,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解决生活问题;再次新课程强调数学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语文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看到文化的走向;其次要积累、感悟、熏陶,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最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是阅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生命的体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增加任务型学习,用所学的语言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

9、校本课程。目前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校本课程要在课外活动的基础上,体现个性,通过不同的校本课程,提高和发展学生在科技、艺术、人文、生活技能、体育等各方面的素养。校本课程首先要根据办学目标来开设,要体现高尚、高雅和高明;其次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开设;再次要根据教师资源,就地取材,从实际出发,利用家长、社会等资源来开设。

二、关于新课改的一些困惑

1、课堂要活起来,但教师在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时,明显感觉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效率降低了,这两者的矛盾如何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适应,驾驭能力不足。学生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到新奇,往往一节课就是玩。

2、积极的评价体系是否意味着对学生的表扬越多越好。

3、小组学习是否就是合作学习。

在我们学校,这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焦点在于合作学习是否就只能是分小组学习。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第6篇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逐步实施,课堂中面临的新问题也越来越清晰,使我们的课改思路也日趋明朗。本学期,我校结合中心校课改精神,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主要工作来抓,以教研为主导,以“说、讲、评”活动和读书活动的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课改进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下面谈谈我校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切磋。

一、从抓教研入手,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树起航标

几年来,我校一直把教研工作作为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及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集中学习、集体研讨、同级交流、汇报展示、经验传授、课例分析等形式,及时为老师指引教育教学方向,不断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

本学期,我校以“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教研主题,依据这一主题制定出了:如何激发小学生说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怎样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等一系列子课题。通过几周的研讨,各老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作用,慢慢地放弃了以前以为讲少了就是耽误学生的陈旧观念。

教研兴校,的确如此。有了学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我校的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今,教学研究在我校已形成风气,不论是办公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经常会看到同级几个教师在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这些争论,真正反映出教研的境界: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

二、以“说、讲、评”活动为途径,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锤炼。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育名师,名师创名校,每次“说讲评”活动的开展对老师的成长都是一次促进。每一位名师就是在一次次讲评活动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成为名师,很快成长起来,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两次“说讲评”活动,要求任课教师人人参与讲评。在讲评活动中,会发现别人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上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能从其他教师的点评中受到启发,得到点拨,学到经验。

新一轮“说讲评”活动是新模式实施以来第五次讲评活动,也是课堂教学新模式在我校教师课堂中日趋成熟的一次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们真的可以说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成效。从说课中,听出教师的设计理念变了,注重了读、说的训练;从听课中看到同学们的学习方式变了,成了课堂的主人;从评课中,再也听不到哪位教师会说:“谁的课讲得真生动,把课文分析的真透彻”之类的评价,而是评价哪个班的学生说的好,提的问题精彩,教师引导到位。尽管还有个别老师没有真正理解“引导者”的含义,整堂课完全带领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预设走,唯恐旁生枝节;尽管部分老师还缺乏教学机智,有些自主合作与探究活动还流于形式,效果还不太明显,但他们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只是步子还没有迈起来,相信通过这次讲评活动,对他们会是一次帮助,一次锻炼。

三、把读书活动开展起来,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语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就必须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为学生会说做好准备。要求学生读书广泛,要积累多方面的知识。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广博的知识是表达者妙语连珠、左右逢源的坚实底蕴。要求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尽量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我校把读书,写字,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学校安排每周早读为诵读时间,师生共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师生共同走进诗歌、走进童话,尽情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每学期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了师生读书的欲望,提高了师生读书的品味,充实了师生的文化底蕴,使师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丰富了,思路开阔了,教学效率提高了。

上一篇:学校党政办工作制度下一篇:乡镇民兵训练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