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2024-06-30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精选10篇)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篇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 zhū jìng wéi

( )马 ( )位 ( )赛 ( )有

二、比一比,再组词。

戎( ) 诸( ) 竞( ) 唯( )

猪( ) 者( ) 竟( ) 难( )

三、先解释字的意思,再写出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尝:_________

诸: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竞走:_________

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之,信然。

信然: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戎 诸 竞

二、戎马 诸位 竞赛 唯有 猪八戒 作者 竟然 难过

三、1.尝:曾经。 诸:众多 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2.竞走:争相地跑过去。唯:只有。 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3.信然:确实这样。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2篇

一、教学效果

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难度比较大,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的效果还算满意,现总结如下:

1、“读”占鳌头。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文言文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首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先指生试着读一读,发现学生认识字但是不会停顿,所以教读题目学会停顿。接着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边听边学习文言文的读法。听完之后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发现问题在班内及时指导,争取每个学生会读本文,也能以此为根基学会去读其他的文言文。最后,指学生在班内展示朗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教读,去体会当小老师的喜悦感。

2、“学”字当头。

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和课文中的批注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去自学。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着写批注。接着,开展讲故事比赛。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在班内再展示。要求:自然得体、大方,语句通畅。通过学生上台展示,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发奖状以资鼓励。在讲故事中能发现学生理解的程度,及时予以引导,以便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最后创设讨论的环节,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学生学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在观察所得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课文注解: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潜移默化

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能谈得比较准确,感受非常到位。设想:你还读过哪些名人轶事呢?引导学生谈出司马光砸缸等,在熟悉的历史人物身上再次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成功之处

学生能很好地朗读文言文,理解非常到位。整堂课气氛活跃。

三、不足之处

课堂容量略嫌不足,有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解还有难度。

四、教改措施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第3篇

一乐乐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对于古诗文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从课标中我们看出,诵读是学习古文的主要途径,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桥梁,俞老师的课堂以读贯穿始终。初读读准字音,二读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三读带动作吟诵。最后俞老师出示竖着的、去标点的古文,配乐朗诵,这样的朗读形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形成浓浓的中国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乐乐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只弹出万般音”,俞老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整个课堂围绕了王戎的人物形象设置问题:王戎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对王戎有什么了解?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于是从学生口中有了善于思考、善于推理、聪慧的王戎。

三乐乐学: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第4篇

南塘小学 杨晓娟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分析的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四句话,表现出了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推理判断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会认“戎、诸”等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含义。

3.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已接触过小古文,读中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所表达内容,感悟作者所写的道理。《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非常好的小古文,教师应充分的引导孩子们读,在读中明白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推理判断的好品质。及时拓展,做到课内课外两条线,引导孩子们学会,会学小古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智慧及美德,养成细心观察、冷静分析的好习惯。

【资源利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好吗?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故事的图片,学生猜故事。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些故事呢?

2.过渡:故事讲得真好!这些故事讲的都是一些名人的小故事,并且这些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世说新语》资料)

3.今天我们要学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就选自《世说新语》,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板书时教学“戎”字。戎由两部分组成,“戈”指长柄兵器,里面的横撇指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就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师:同学们齐读课题,在读课题时,你们发现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王戎)介绍王戎的资料。说说课题的意思。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很好地、快速地了解了《世说新语》这本书的特点是写名人言行与轶事,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读通。

2.再读课文,读到100分。(文言文要读慢点,注意节奏)

3.我们古时的文言文是这样写的,同学们,读一读。

4.师: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看看这样,你还会读吗?

5.变繁体字再读

孩子们现在的朗读达到100分了,这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板书:反复读)。

【设计意图】

正确朗读,注意停顿,根据课后注释,自读自悟,初步理解课文,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精读感悟 学习方法

1.文言文的学习,光都会可不行,还得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看你能读懂哪些句子?

指名说

2.同学们说的很好,同学们懂了吗?哪老师再考考你们。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课中有三个“之”,它们的意思有区别吗?

理解“之”的意思。“诸儿竞走取之”中的“之”代表“李子”。“人问之”中的“之”代表“王戎”,“取之,信然”中的“之”代表“李子”。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①指名学生回答。

②师: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小朋友们直流口水,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小朋友们会怎样问呢?

人问之:“ ?”

③师:王戎是怎么回答的?他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是怎么想的?

李树多子——人们不摘——此必苦李(有理有据)

树在道边而少子,此必甜李。【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联系上下文)

4.大家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学生回答。

生1: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

生2: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冷静理智的孩子。

【设计意图】教孩子们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

王戎真乃 也!

5.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互相讲一讲,然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讲。

6.有感情地再读课文

7.填一填:同学们把课文读了这么多遍,读得这么流利,大家也都理解了课文的意思,那大家能按原文填空吗?让我们试着来填一填吧。

课件出示:

王戎________,尝与________游。看道边李树________,诸儿________,唯戎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_______,此必________。”取之,________。

8.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反复诵读,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把王戎和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进行对比。这样的对比,容易使我们感受到王戎的聪明机智。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多方位、多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感受

四、以文带文,课外延伸。

1.拓展:《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王戎的其他故事《王戎观虎》。

【出示】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zhàn)然③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①承间:趁机。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③湛然:安详沉静地。

①请你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读故事两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就更棒了。

②思考:你感受到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勇敢、从容淡定……)从哪读懂的?

③补充: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豪杰,王戎自幼聪慧过人,胆识过人,后来成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师: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在《王戎卖李》中他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中找找答案吧?

五、推荐阅读

《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很多孩童智慧的故事,比如家喻户晓的《孔融让梨》、《孟尝君以语启父》、《陈太丘与友期》、《杨氏之子》、《咏雪》等,让我们共读《世说新语》,感悟智慧人生。

六、作业

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拓展性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激情长时间保持,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第5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了解故事情节,

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板书:王戎)

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

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

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分析)

(四)拓展延伸

本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五)小结作业

搜索《世说新语》的其他小故事,并在下节课前给大家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及译文 第6篇

佚名〔宋代〕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7篇

1.认识“戎 .诸”等字。

2.理解文言文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文中故事,体会文中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1.朗读停顿。2.得出启示。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

2.分角色朗读,体会文中人物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说说文中故事。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完这篇文言文有何感想?

(点名说说:文中主要人物王戎与朋友出去游玩,正巧看到道旁长着一些李子,多的把树枝都给压弯了,伙伴们看到这场景便争先恐后的去摘,只有王戎站在那里不动。)

2.王戎为何与他人不同,他是发现了什么吗?

(生答:王戎认为这李树长在道路边上,竟然还能有这么多的果实,一定是苦李。)

3.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推断吗?

(生可按自己的理解作答:道路上人来人往,假设李子真的好吃,估计早就被摘光了,又何来压断树枝之说。)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点人逐句翻译。

2.多媒体出示本文翻译。

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把课文相关图片给学生展示,以此激起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

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字词的理解:

尝:曾经。

诸:众多。

游:嬉戏玩耍。

李:李子。

折枝:压弯树枝

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信然:确实这样。

文章的翻译:王戎七岁的一天,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路边的李子树上结了很多李子,许多小孩就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李子。但是王戎没有爬上去。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他不上去摘果。王戎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也有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来放在口里面尝,发现情况果然如此。

3.学完这篇文言文后有什么感受,收到什么启示?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8篇

1、 掌握三个生字。

2、本篇文言文读正确,读出节奏,读懂意思,并能背诵。

学习过程:

课前谈话:初识文言,文言文

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两句话和现代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还记得么?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文言 文言文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写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读正确,读出节奏

在预习时,大家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师准备有 “曰”的字理知识,“折”的三个读音,在学生需要时教给学生。

多名学生读后出示去掉标点的文章,学生读。

二、读懂,能讲这个故事

谁能用现代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

师提示: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办法。

理解了意思再来读又会不一样了,齐读。

三、 写字

王戎的小伙伴用文言怎么讲?“诸小儿 ” “诸”是什么意思?先给“诸”组个词吧?出示“汉之星”中“诸”的组词。生读写诸。

“争抢着跑”文言怎么讲?“竞走” “竞”和哪个字特别像?出示“汉之星”中“竞”和“竟”的字源知识,学生进行分辨,书写记忆。

我们把这些字送到文中再读一遍。

四、背诵

这篇文言文只有49个字,四句话。现在能背下来么?

五、拓展

这篇文章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我们猜想一下,作者为什么要记述这件事?从哪句话看出他聪明?他为什么这样讲?依据是什么?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世说新语》里全是这类暗含聪明故事的文言文,有兴趣读的可以找来读一读。

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及备课资料

课型 讲读课文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课件出示2)

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别?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

(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不错!)

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吗?

(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新课教学( )分钟

二、初读小古文

1.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课件出示3)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并组词语。

戎 诸 竞

认读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字音难点:“戎”(róng)不能读成(yóng);

“诸”(zh)不能读成(zh)。

(课件出示4)

(2)书写“戎 尝 诸 竞 唯”。

字形难点:戎:左下部是“十”,不是“廾”; 诸:中间没有“亻”;“竞”下半部是“口”加“儿”不能写成“日”加“儿”。

(课件出示5)

(3)理解实词和虚词。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且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语,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

实词:〔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尝〕曾经。

〔李〕李子。

〔游〕玩耍。

〔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

〔竞〕争先跑过去。竞:争逐。

〔走〕跑。

〔唯〕只有。

〔曰〕说

〔诸〕众,一些,这些,许多。

〔信〕的确。

虚词:

〔然〕如此。

〔之〕他(它)。

(课件出示6、7)

3.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课件出示8)

2.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

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

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

3.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

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

4.合作学习生字。

(1)按照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2)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

朗读方法:范读、自由朗读、赛读等。

(3)开火车,齐读,两两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一定也想做一个像王戎这样的善于思考的有心人吧?可是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想不想帮帮他呀?看一个小故事:

一个小孩掉到缸里去了,缸又很大,里面盛满了水,小孩不会游泳,眼看就快淹死了,孩子们没有力气将他拉上来,叫大人来又怕来不及,这时该怎么办呢?(课件出示9)

老师会继续追问,如果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能够砸缸的工具又该如何?

师小结:距今9以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而司马光也最终成为北宋一代名相,还写有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此可见,从小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对于将来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课件出示12) 这一环节一方面在于拓展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了解一些古代的传奇故事,同时也加强孩子们对于勤思考的进一步认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 注音。

戎( ) 诸( ) 竞( )

二、比一比,组词语。

戎( ) 诸( ) 竞( ) 唯( )

戒( ) 储( ) 竟( ) 维( )

三、选一选。

1.诸儿竞走取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知道。 C.他,指王戎。

2.人问之——“之”是指( )

A.它,指李子。 B.起来。 C.他,指王戎。

3.取之信然——“之”是指( )

A.之间 B.它,指李子。 C.的。

四、课文这个小故事,主要写王戎是个 的人。

【答案】

一、rón zh jìn

二、戎装 戒备 诸侯 储蓄 竞赛 竟然 唯一 维护

三、1.A 2.C 3.B

四、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意思。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2.结合理解句子,积累本文重要实词,理解虚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3.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言文,你还记得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学生回答)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课文,回忆一下,你还能背下来课文内容吗?(学生背诵)(课件出示14) 复习导入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新课教学( )分钟

二、精读小古文

过渡:小古文大家已经读得背得很不错啦,那它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1.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谁来读一读?(生读,注意节奏)

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小儿)(诸)(尝)

这个词语提得真好,谁愿意来帮助他解决?

(小儿:小伙伴)

(诸:多 )

(尝:常常。)

有一点想要提醒小朋友,尝一尝可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为什么?

(1)品尝(2)曾经(3)尝试

(曾经)

现在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课件出示15)

过渡:是呀,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

同桌说,指名说。

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 跳绳、抓蛐蛐儿、爬树……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句吧!

2.过渡:正当小朋友们玩得欢天喜地的时候,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16)

请男生一起来读一读。

师: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请小朋友小组合作来说一说。

师:第一幅

(小朋友们来到了路边,他们发现路边长着一棵茂密的李树。)

师:这棵李树长在哪里?

(路边。)

你怎么知道的?道边李树。

师:这就是李树,你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李树?

(高大)

(李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快把树枝都压弯了。一个个李子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把树枝都压弯了,这就叫“多子折枝”。)

大家能读好这句话了吗?

出示小古文。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课件出示17)

师:谁来说说第二幅?

(小朋友们都爬到树上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这么做。)

小古文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李子,你瞧瞧。

它什么样?你觉得它的味道怎么样呢?

(诸小儿看着满树的李子,馋得直流口水。)

师:诸小儿怎么做的?

(竞走)

师:竞走这个词语,我们在识字中已经学过,什么是竞走?(板书:诸儿:竞走取之 王戎:唯戎不动)

(课件出示18)

在小古文里也出现过竞走这个词,在哪一课?龟兔竞走就是龟兔赛跑。所以竞走“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拿”的意思。是大家都比赛着跑过去,谁也不让谁,老师送大家一个词,就是争先恐后(齐读)。

(“唯”就是只有。)

你能读出诸小儿的争先恐后,王戎的镇定吗?

谁来说第三幅?

(看到路边的李树结满了果子,诸小儿口水直流,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冲向李树,像猴子一样一下爬到树上摘果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 (课件出示19)

诸小儿会会怎么问呢?

(你怎么不摘李?)

你傻啦,为什么不去?

你怎么站在这儿不动?)

人问之,“之”是谁?

(“之”就是王戎。)

谁来问一问?指名读。齐读。

王戎什么反应呢,谁来说第四幅。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课件出示20)

(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王戎怎么知道的?他去尝了吗?

那他是随便猜猜的吗?他怎么想的?

(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摘光了。)

说得真有道理,你和王戎一样会观察会思考。所以王戎说——(齐读)

:想想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会做什么动作?做动作演.

师:李子究竟苦不苦?一开始诸小儿相信王戎的话了吗?

(没有,摘了吃了,才相信的。

生2:哇,果然很苦! )

那就是“取之,信然”。你明白了吗?(板书:善观察 勤思考)

(李子果然是苦的,大家相信王戎说的话了,这就是信然。)

这句话只有4个字,我们一起读一读。

大家终于知道王戎说的是真的,学到这儿,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小朋友呢?

(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

师小结,你的发言,老师看出你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你说的也很有道理,老师希望每节课都听到这样的发言。(课件出示21)

3.写作方法

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过写“唯戎不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手法对表现王戎的聪明才智起到了什么作用?

(对比) (反衬了王戎的聪明过人)

联系实际讲对比:对比的手法看起来好像很深奥,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用。而且经常用。

(课件出示22)

生活中这样的对比还很多,以后注意在作文中也多运用。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聪明过人的王戎身上,你能学到什么?遇到事情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推理,不盲目行动。(如果做到这样,你也可以像王戎那样聪明。)(课件出示23)

三、合作朗读

1.小古文理解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得更好了。请小朋友小组合作读读看。(课件出示24)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师:用各种方式读,还能读出趣味来呢!

2.看来现在你们都是朗读高手了。 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提升

师: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你认为王戎聪明在哪里?

生汇报。师总结。

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课件出示25) 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板书内容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诸儿:竞走取之 善观察

王戎:唯戎不动 勤思考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写出近义词。

戎装——( ) 竞赛——( ) 唯有——( )

二、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一读,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诸儿竞走取之( )

人问之( )

取之,信然( )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信服 B.征服 C.服从

【答案】

一、武装 比赛 只有

二、1.(1)看到道的一边有一棵李子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获取李子。

(2)把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是那样。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动脑想一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不能盲目的跟从。

三、1.代词,代指李子代词,代指王戎代词,代指李子

2.B 3.略 4. A

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9篇

看道边李树 ,诸儿 取之,唯戎 。

人问 ,答曰:“树在 ,此必 。”

取 ,信 。

2.提示词全部去掉,背诵课文

五、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自己放开声音说一说这个故事。

2.小组内,分好角色,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王戎诸小儿别人叙述者)

3.找两个小组代表上讲台说一说。其他组同学可以进行评价,老师补充评价。

【设计意图:课后第二题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讲故事,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生不仅要将文言词汇转化为现代语言,还要结合故事情节,按照一定的顺序,想象人物说的话,揣摩人物的内心讲故事,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六、认识人物,拓展阅读:出示文言文《孔融让梨》

1.看着手里的拓展资料,请你根据本节课所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方法,自己说一说孔融这个故事。

2.指生简要地复述这则文言文故事的内容。

七、推荐相关书目:《世说新语》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有很多,全文有一千多则文言文,全是有趣的小故事,主要记载了一些名人名士的言行故事,请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只是个例子。”学完课文以后,老师推荐学生读整本书,从而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迁移和技巧的运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第10篇

同课同构”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

计美微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0个字,会写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能用自已的话讲故事,并能背诵。

3.能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4.能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感受人物形象。能借助卡片提示的重要信息,讲自已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能交流、总结简要复述的方法。

5.能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把故事讲生动。

6.通过习作能选取一件感受强烈的事,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能自己修改习作,并些写清楚。

【教材解读】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即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间他为什么不去摘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苦李”。

2.课文教学解读

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如,“诸”是“众”的意思,“竞”指“争着”,“必”是“一定”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差别比较大。如,“走”在文言文中常指“奔跑”。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的意思。

【学情分析】

本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小古文,通过之前学过的几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但小古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还是启蒙阶段,所以教学中还是要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落实核心素养中提及的“学习和传承文化”这一核心素养要点。

解读课后题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意图,一是让学生继续接触文言文,激发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而是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受王戎这一人物形象;三是积累和传承中华优秀经典作品,培养古文语感。

【学生学习行为细化】

模块内容

学习内容(行为对象)

行为

动词

行为程度

行为条件

熟读课文

整篇课文的朗读

朗读

正确、通顺、节奏

同桌合作游戏跟读

古代文章罗列方式

理解课文

“多子折枝”“走”

理解

句通、义懂

字典义项

图片、联系已学知识、词语拓展

复述课文

结合注释讲故事

复述

正确、流利、有感情

同桌合作,利用注释方法进行讲故事

思辨推论过程

猜想

思考

评价

理清

过程

想象画面

猜一猜

夸一夸

换角度讲故事

换角度

大致、基本

通过换角度,同桌合作讲故事,可加入语言、动作、想象等

背诵课文

整篇课文

背诵

尝试

通过过填空、图片等形式达成背诵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1个生字,理解“多子折枝”“走”“诸”等词语的意思。(知识)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结合看注释、换角度等方法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理解王戎的思维过程;背诵课文。(技能)

3.体会王戎善于思考,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品质。(情感)

【教学策略】

追溯文言文阅读,激发朗读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纯粹的阅读环境,在生生交流中,满足学生阅读期待。不给任务、不提琐碎问题,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开展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整节课,学生都在想画面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感受故事情节。

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将语言文字还原成画面,置身其中,心随身动,引领学生去发现和感受。

【教学过程】

导入

1.书写生字“戎”。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历史人物,板书王戎,讲解戎字:戎是半包围结构,“戈”代表兵器,“十”代表铠甲,一个代表进攻一个代表防守,两部分合在一起指武器。

我们来学习发生在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

2.你能读好课题吗?指名读,读好题目。

【设计意图:将生字的学习融入字理当中,激发学生学字兴趣,对汉字追本溯源,了解字的本义。】

板块一

熟读

1.自由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检查字音、句子。

3.小组练读断句。

我们读小古文时,不仅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还要读好断句,这样有助于我们读出古文的味道。请你看着这样的断句方式自己练习读一读。

4.指名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你看看和你读的有什么不一样?

5.师范读。

发现有什么不同?老师读得声音虽然断开了,但是气息是连着的,谁能再试一试?你真聪明,这么快就掌握了读的方法,读出了味道,请同学们像他这样一起读。齐读能读得这么有味道真的很不容易,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希望你们接下来每一次朗读都能这么精彩。

6.回声读。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回声读,老师读一句后,请你把这句中红色的字再重复读一遍,来做我的回声,来试试啊,看你够不够机灵。

玩得不过瘾是吧,那同桌再玩一次,一个人读,一个人做回声。看同学们读的时候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来回声读给你带来了很多乐趣是吗?没关系,老师啊,带你们接着玩。

7.去标点读。

其实古代的很多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这样的读法你敢试一试?

8.竖着读。

看,我们啊越来越接近古人的读法了,文章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以前的文章又是怎么罗列的呢?是的,古代的文章是竖着从右向左读的。找同学来试一下。

【设计意图:教学中,在熟读课文板块,我设计了同桌练读、教师范读、游戏回声读、去标点读、纵向隶书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和韵律,以此激发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味道。】

板块二

理解课文

1.小组内理解课文意思。

我们读书不但要读好,更要理解,请你和小组同学说说课文的意思吧,如果遇到问题了我走到你身边时希望可以帮助你。

(1)

理解“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折有以下几个意思,你看看在“多子折枝”中折的意思应该是第几个?用你的手势告诉我,啊,对啦,是弯曲,那是什么让李树弯曲的呢?

生:果子。

出示图片,你看,你看到什么了?

生:看到许多果子挂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这是多子折枝。

师:看,多子折枝的意思你都理解了,还看到什么了?

生:看到李了一个挨着一个

师:真是硕果累累,成串地出现在我们面前。看到这又大又红的果实,你有什么想法?

生:吃

师:你们的想法和小朋友们是一样的,就想吃到嘴里,那走过去来不来得及?

生:来不及,得跑过去。

师:是的,还得争着跑过去,这就是“竞走”的意思,这里的“走”意思是?还记得你在哪篇小古文中学的吗?《守株待兔》。早就听说工农兵小学经典诵读特别棒,那老师这一句能考住你吗?公兔和母兔都贴着地面跑,你能分出它是公的母的吗?

其实在现在的许多成语中,还一直沿用了古代的意思,你能猜猜这几个成语的意思吗?看来啊,我们学这一个字,就可以牵动好多句子和词语的学习,那我们一起大声地读读这几个成语,读出你对它的理解。

2.看来课文的意思已经难不住大家了,如果理解到位了,相信你们再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味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把对课文的理解读出来吧。

你们的朗读向所有老师证明了你们的实力,老师要给你们点个大大的赞。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重点字词是学习小古文的重点,同时也为本课难点复述课文作铺垫,这一板块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关注重点字词。】

板块三

复述与背诵课文

同学们,一千多年前的故事流传至今,不仅是靠文字记录,还要靠口口相传,今天我们要讲好这个故事,这也是我们今天的重要目标之一。

1.关于讲故事,有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那就是借注释、讲故事,请你们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一会我请你来讲。

2.借助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把故事讲清楚,所以以后同学们在学习古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书下的注释。

其实有时为了让讲述更有条理,我们还要理清人物关系,刚才在你们讲故事的时候发现文中都出现了哪些人物呢?(学生说,贴板书人名)

生:王戎

生:诸小儿

师:诸小儿指的是一类人,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意思一样。

生:诸儿

师:说的就是诸儿。还有别的人吗?

生:人问之

师:这又是看到这情景的一类人,我们会发现众多就是诸的意思。我们班这么多学生我们可以说诸?现场有这么多的老师,可以说诸?

学着学着你们就会诸的用法了,那你能找到诸小儿和王戎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吗?

生:道边李对、多子折枝、竞走取之师:说了这么多诸儿的表现,王戎的表现只有一个?唯戎不动

(2)大家都争相去摘李子的时候,王戎却在独自冥想,你猜猜他在想什么呢?

是啊,此时此刻,王戎的心里一定有自己的想法,当诸儿见道边沉甸甸的李树时,唯戎在思考为何——

生:无人摘,师:当看到又红又大的李子压弯了树枝时,戎在思考此李为何——

生:无人拾

师:当看孩子们争先恐后跑向李树时,戎一动不动,他在思考此李为何——

生:无人尝

师:诸儿皆可见,唯戎独善思,此李为何无人摘?为何无人拾?为何无人尝?在他深思熟虑之后他断定——

生:此必苦李(PPT),师:这真是道旁李甜苦,贤人心自知啊。

师:此时此刻,王戎的想法是否准确呢?孩子们看着那么诱人的李子,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但王戎却说这是苦的,这怎么能甘心呢,必须摘下来尝一尝,结果?

生:取之,信然(板书信然)

师:的确如此,什么的确如此?道旁李是苦的(2)

此时此刻,你想怎样夸夸王戎?

3.如果你就穿越回古代,你就是这聪明的王戎,你打算怎样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有一天,我和小伙伴……

4.看,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这就是换角度讲故事,那么如果你是诸小儿之一、你是路边路过的老者,你又打算怎么讲给别人听呢?选择一个角度先在小组内练习一下吧。

5.都说呀高手在民间,我看高手明明就是在咱们班呀!看来这个故事已经走进你的心里了,那我们来尝试一下背诵。

老师听着你们吟诵故事,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人们在讲王戎的故事,这样一个与众不同、聪慧的王戎,长大后的他也有了一番不小的成就,认识王戎。

就像同学们说的那样,王戎的聪慧,他的善于观察与思考,这便是雅量,《世说新语》就记载了许多这样的故事,有王戎的另一则故事《王戎观虎》,有我们熟知的《孔融让梨》,也有我们今后会学到的《杨氏之子》,希望同学们在课外能走进这本书来读一读,希望同学们能够爱上古文,去从古文中体会古人的智慧。

【设计意图:复述是学生的一种语言实践,为了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基础上进行复述,也为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思辨思维得以发展提升,在复述板块,让学生抓复述方法进行,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附: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

唯戎不动

诸儿

竞走取之

信然

【学科素材】

★“竹林七贤”简介。

三国魏末七位名士的合称。他们是谯国嵇康、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陈留阮成、琅邪王戎。由于他们曾集于山阳(今河南焦作东)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七人的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服膺老庄,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在政治态度上各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成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四十岁后出仕,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酃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七人在文学创作上成就不一。阮籍的五言诗,嵇康的文,在文学史上都占重要地位;向秀的赋,今存唯《思旧赋》一篇,亦称名作;刘伶作品不多,今存文《酒德颂》,风格与阮籍《大人先生传》颇近;阮成精通音律,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山涛、王戎虽擅清言,却不长于文笔,《隋书・经籍志》著录山涛有集五卷,今所见佚文,全部是奏启文字,文学价值不大。王戎的著作则很少。

【学习效果评价】

随文认识了“诸、竞、戎”3个生字,理解“多子折枝”的意思,并对古今异义字“走”进行了拓展,使学生所得更为饱满和丰富。

读出了古文的味道,通过不同形式的趣味化朗读,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古文语感。

【反思】

我认为本节课我的设计板块清晰,实施策略富有层次性,其中朗读板块中的多形式朗读,如同桌练读、教师范读、游戏回声读、去标点读、纵向隶书读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和韵律,做到了形式新颖,充满趣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在理解课文中,没有逐句分析,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关注重点词语的理解上,在此处利用注释、图片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理解的难点,既给了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空间,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支架,让学生的思维在理解课文中实现重组和提升。如在理解“多子折枝”这个词语时,学生容易把控不好,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准确理解短语含义,我通过词义选项及图片感知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多子折枝”产生意义关联,学生在发现联系、准确理解的同时也进行了思维网络的构建。文中“走”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知识回顾勾起了已有经验,我适时引入了课外经典和成语,以此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一步丰实思维的拓展和提升过程。

我认为本课中复述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这一板块,我结合课后习题,借注释让学生通过小组练讲就能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理清人物关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中我采用诸儿和王戎的不同表现作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王戎当时的想法,由此让学生感受“众人皆可见,唯戎独善思”的可贵之处,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在此基础之上,我鼓励学生进行换角度讲故事,学生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穿越古代,在复述中尝试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复述教学呈现层次性。在引导学生背诵上,为了避免机械性记忆,计老师还采用了填空挑战背诵、借图片背诵等策略进行,一方面可以增加背诵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实现了背诵的教学目标。

【评析】

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能立足单元,把握语文要素,注重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连续性和发展性,教学中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注意激发学习古文的兴趣。并能有效把控解读课后题“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感受王戎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中,在熟读课文板块,计老师设计了同桌练读、教师范读、游戏回声读、去标点读、纵向隶书读等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和韵律,以此激发学生朗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引导学生读出古文的味道。

理解文中重点字词是学习小古文的重点,同时也为本课难点复述课文作铺垫,在理解课文、关注重点字词板块中,计老师注意横向迁移,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引导学生回忆原有小古文的学习基础,安排自学任务,学生会结合书下的注释等方法理解小古文的意思,但对文中难点词语,学生不一定说得准确,所以有了第二个层次:纵向迁移,寻找联系,重组思维。“多子折枝”这个词语学生容易把控不好,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准确理解短语含义,计老师通过多种选项及图片感知的方式帮助学生对“多子折枝”产生意义关联,学生在发现联系、准确理解的同时也进行了思维网络的构建。

文中“走”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知识回顾勾起了已有经验,计老师适时引入了课外经典和成语,以此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一步丰实思维的拓展和提升过程。

在复述这一板块,计老师结合课后习题,借注释让学生通过小组练讲就能把故事讲清楚、讲明白。理清人物关系,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中计老师采用诸儿和王戎的不同表现作对比,引导学生思考王戎当时的想法,由此让学生感受“众人皆可见,唯戎独善思”的可贵之处,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在此基础之上,计老师鼓励学生进行换角度讲故事,学生仿佛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穿越古代,在复述中尝试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复述教学呈现层次性。在引导学生背诵上,为了避免机械性记忆,计老师还采用了填空挑战背诵、借图片背诵等策略进行,一方面可以增加背诵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实现了背诵的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计老师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评课及对两节课的反思,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聆听,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王戎不取道旁李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王戎识李阅读答案08-03

王戎七岁阅读答案08-03

上一篇:财务2020个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四年级写雪的日记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