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先成人,后成才

2024-08-10

傅雷家书读后感---先成人,后成才(精选9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先成人,后成才 第1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先成人,后成才

孟母三迁,三娘教子,岳母刺字等育子心得古来有之,新时期如何教育孩子?作为母亲,我一直在书籍、课堂中寻找答案,刚好女儿学校推荐亲子共读《傅雷家书》,我就搭上这班车,听傅雷侃侃而谈,感受默默温情的父爱,体会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真谛。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我由后记得知,傅雷12年给孩子写了356封家书,1个月平均2封家书,在家书中,他谈音乐、艺术、做人等道理,为孩子指明道路。他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傅聪不仅要注意学习,还要注意心理健康,让我惊讶不已。我看看书信写于1955年,距今已59年,从这点看出,傅雷的前沿思想,不仅要孩子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相比 现在很多家长要成熟很多。

回想一下,为什么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却有更多的孩子选择自杀,离开尘世,像《那些不能告诉大人的事》中的七七,她像扔一块破抹布一样,把自己从家里的阳台轻飘飘的扔了下去,这仅仅是她讲的刺激吗?

我的心很疼,不仅仅为孩子,也为家长。社会发展到现在,为什么人们没有敬畏生命的思想?家长在社会的环境中,眼光仅仅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忽视周围的一切。孝经有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现在有多少家长会用传统文化教育孩子,横流的物欲,遮住了我们的眼光,孩子成了我们的延续品,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孩子的愿望。诚然我也曾是这样的一名母亲,在与女儿的相处中我慢慢看到了那个失落的自己,我知道女儿是独立的个体,我不能主宰她的想法,但我会陪着她慢慢前行。

记得看过一部很棒的电影《美丽人生》,他讲述二战期间,在纳粹势力的笼罩下,身为犹太人的父子被送往集中营,在这个完全没有盼望的世界里,父亲凭着爱和幽默感,让儿子的每一天都活得开心,活得有盼望。父亲在遭纳粹处决前,儿子从木箱缝隙中窥见士兵用枪顶着父亲的后背,准备要枪毙他,但父亲仍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大踏步地向前走,还扮作跟儿子玩游戏的样子。直到临死前,父亲仍要为孩子留下一个美丽的回忆,真叫人笑中带泪。这位父亲用爱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亦如傅雷对我的启示:

第一、对待孩子,不要溺爱。如今的独生子女,大多都是家里重点保护对象,父母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形成他们任性、霸道、自私等性格特点,他们宣扬个性,随性而发,从不考虑后果,复旦大学投毒案,仅仅因为看别人不顺眼,就能残害生命,看后不仅让人心寒。是什么原因形成这样的性格?虽是天之骄子又能如何?

第二、对待孩子,不要使用家庭暴力。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成人的心理阴影大多来自童年的创伤,在18岁人格没有形成时,抓住关键期,还能修复,错过关键期,很难修复。傅雷在家书中写道,“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看到这里,我对照自身,何尝不是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对待女儿,我认为女儿不听话,就打骂女儿,传承上辈的教养方式,使女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我考虑到女儿的感受了吗?我否定、指责孩子,传输负面的能量,考虑到女儿感受了吗?我总说爱女儿,指责、打骂就是爱的方式吗?我们总用“爱”做自己的挡箭牌,殊不知自己并不懂爱,不懂如何为人母?谁又能说药家鑫、马加爵的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呢?

第三、对待孩子,像朋友般相处。说起家书,我在女儿六岁时,经常给她写信,在信中倾诉感言,直到女儿十一岁,我才意识到错误,我总是忙自己的事情,很少停下脚步,陪伴女儿,我认为物质满足就是合格,后来发现父母不仅要做物质上的保姆,更要做精神上的朋友。跟她聊聊八卦新闻,听她说说学校的事情,没事戏耍打闹,享受陪伴的时光,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能陪我们多久?

第四、对待孩子,培养感恩之心。女儿是我播种的一颗种子,我想任其自然成长,带她接触大自然、参观博物馆,欣赏音乐会,做做志愿者,多一些历练,多一些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像黑幼龙先生提出慢养,润物细无声,积极渗入正向的态度,教育孩子具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更多空间,学会自立、自强,形成一个好性格。正如女儿在学校黑板报所写“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是最认真的”,认真的品质会伴随她一生,我想女儿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我会慢慢减少焦虑,陪伴她一起走。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到“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将是我的座右铭,先成人,后成才,父母先成长,孩子才会快乐成长,女儿的快乐,也是我的快乐……

傅雷家书读后感---先成人,后成才 第2篇

素质为本,全面发展。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题记 背景一:2012年冬,华中某高校在进行期末体育1000m测评时一学生突然猝死。随即,华中多所高校取消了体测1000m项目。

背景二:2013年春,华东某高校四名男生因不满食堂工作人员劝其少拿几双筷子而群殴工作人员,据称工作人员为一名老人。

背景三:每逢各种考试,无论大小,高校大学生作弊成风,以“裸考”为豪。

背景四:高校课堂中学生逃课、迟到、早退、聊天、睡觉、玩手机、吃东西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对学校和老师的指正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看到以上四种现象,我不禁要问: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素质教育体制下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吗?”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人才吗?”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吗?”

也许我们会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不足以代表整个大学生群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确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道德、诚信等危机。当代大学生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会影响和引领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学生的培养要坚持“先成人,后成才”的理念,坚持“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主线。

细数现行的教育体制,实是仅有“素质教育之名”并无“素质教育之实”。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可在我记忆里学校、老师,甚至是家长一直被应试教育所牵绊,片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于学生是不是全面发展、德才兼备并不关心,尤其是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我想这就是学生出现道德、诚信等方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古语云:“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后天的形成主要还是取决于所处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

所谓“素质为本,全面发展”,就是仅仅要求我们不仅要才华横溢还要强健体魄,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型社会,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我们每天都会遭遇各种压力和挑战。试问一个跑1000m就要死要活的人,一个在太阳下站个把钟头就中暑昏厥的人,一个像林黛玉一样整

天病怏怏的人,如何能成就美好的未来?

所谓“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就是仅仅要求我们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爱心和良心的人。似乎是自“彭宇案”以来

社会道德缺失问题日益升温,的确许多现象表明道德滑坡已经到了人们可承受的底线。先撇开社会不谈,难道学生作弊,学生群殴食堂老工作人员,学生不尊重老师和他人不都是道德问题吗?退一万步说,作弊是诚信问题,打人是素质问题,不尊重他人是人品问题。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当代学生的发展倾斜呢?我认为原因有三。其一,是社会。在物质极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受到各种挑战和冲击,造成社会价值观混乱,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难免受其影响。其二,是教育。应试教育体制指挥着学校、教师、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把发展的重点放到学业上,轻视了德育的发展。其三,是个人。虽然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遭受各方面的影响,但这些都是外因,是次要的。一个人的行为最终还是取决于自我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只有内因和主要原因才能从本质上影响事物的发展。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况,只要坚持自我,心中有爱,你就是一个好人。

总之,我认为一个人的发展要始终坚持“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理念,做到“先成人,后成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发展,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在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

既然,我们无法改革教育体制,也无法逆转社会风气,那唯有改变自己才能让自己发展的更平衡、更完美。坚持“素质为本,全面发展;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即使你不能成大才,也能成好人。

好人,一生平安,就够了。

先成人,后成才 第3篇

一、为什么要抓养成教育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

事实表明,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修养的教育,已迫在眉睫。中小学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需要加强养成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学生的价值观念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变为综合,由一元走向多元,整个教育形势变得更复杂,使教师陷入了“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蛮办法不行”的被动局面;加上部分教师对学生行为养成教育认识模糊,把它视作一种软任务,认为可做可不做,顺其自然发展,学生行为规范得不到落实,养成教育就无从抓起。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好的行为养成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决定好的品质,好的品质决定未来有个好的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当代教育家关鸿羽老师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否关系到教育者教育目的的成败。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其终身发展,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如何理解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说,养成教育是对人进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它的内容非常广泛,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又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

三、几个小故事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启示

1.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深夜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教育启示:生命教育。无声的温暖关爱,胜于严厉的惩罚。转悟、觉醒,来自于温暖的关爱之中。许多学校、班级和教师都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厉的管理,但带来的往往是压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这时候需要温暖、理解、关心、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创造宽松的文化环境,激励学生的激情。价值观的诱导胜于皮鞭的督促。

2.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启示:榜样的力量无穷。人要朴实,心要充实,学要踏实,做要求实。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事。教师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一直以“人类心灵的工程师”而誉满天下,现在教师的地位仍在不断提高,正因为这样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与此相匹配,真正做到名副其实。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教比学更难……教比学难是因为教意味着让人去学。真正的教师让人学习的东西只是学习。”“真正的教师要以身作则,向学生们表明他应学的东西远比学生多,这就是让人去学。教师必须比弟子更能受教,真正的教师对自己的事务比学徒对自己的活计更没有把握。”就此而言,其实还有许多,对于教师的要求仍然是那句话: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只有现在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学生才能成才。其实这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3.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当时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罗尔斯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教育启示:罗森塔尔效应。读完这个小故事,不免有些感慨:在我们接手的每一批学生中,都会有像小罗尔斯这样调皮捣蛋的孩子,只是他们是否也像小罗尔斯一样幸运,能够认识像皮尔·保罗那样懂得抓住教育契机的“贵人”,适时给学生一个看到光明的支点,迷茫、困顿时点燃学生人生前进的希望的火把,让黑暗中的他们看到光亮。

人生的成与败、悲与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心态与自我评定。内心平和,处事坦然,能够理智地面对万事万物,准确地评价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一个人在很多时候,对自我的评价很大程度与别人对自我的评价肯定有关,别人一句“你能行”、“我看好你”……往往能增添无穷的力量,树立奋斗的信心。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教授知识常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学生性格、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说白了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有充足的自信,让他们看到自身无限潜力,给他们“提早”确立人生目标。

4.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教育启示:我不是陶行知,所以我面对学生这种错误一定会出奇愤怒。但我现在必须反省,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我认识到我从事的不是教育,而是管制。一个错误变成四项奖励,不仅让我们感觉到处理问题要有新思维,而且让我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领略什么才是教育的智慧。我们多数被学生的错误冲昏了头脑,即使有太多闪光也被我们的定势思维淹没了。

5.赞美是暗室中的一支蜡烛

最近将有台风袭击一座海滨小城。城里的百姓积极地投入到预防工作中。一位母亲忙碌着,旁边站着她的小女儿。“这该死的台风……”母亲诅咒。“我喜欢台风”,旁边的小女孩不同意母亲的说法。“那回(指上次台风吹过的晚上停电)我点着蜡烛走来走去,你说我像小天使。”母亲顿时无言,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抱起小女孩,亲吻着她的小脸蛋,凑近她的小耳朵并说了一句话——孩子,你永远是天使。

教育启示:赏识教育。我也经历过这样一个事例,让我体会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胸怀;被赞美者会受到激励,会心存感激。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很调皮捣蛋,用笔扎周围的同学,撕坏别人的本子,作业经常不写,还自以为是,对教育满不在乎。如一次数学老师让他用比例解应用题,他偏用数学法解决。老师让他改过来,他死活不肯,再说,干脆啥也不写了。就这样一个学生特别喜欢听好听的话。一次上课间操,教室里开着电扇,他主动征求我的意见要求把电扇关掉。事后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这件事对他影响可大了,老师说的话他能听进去了,不再跟老师对着干,学习也用心了,有一次听写居然得了97分。

可见,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学生无一不想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可以燃起学生之火,唤起他们的进取心,特别是那些惹是生非的或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是多么渴望得到老师或同学的赏识或赞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赞扬和鼓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也是世界上最具有感染力的催化剂。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听赞扬的话,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有时教师随意的一句表扬或鼓励的话会使一个学生产生巨大的转变,可以使一个后进生转化为一个优等生。为什么赞扬有着如此大的威力呢?我想那是因为赞扬能使人心情舒畅,使人自信,让人倍感自身的价值,激发人的斗志,促进人不断努力奋斗。

先成人后成才 第4篇

2012年4月7日上午8:30,著名教育家、中国家长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中央电视台长期聘任的教育专家郑委先生受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的邀请,专程来衡讲课——从自然型家长到智慧型家长的转变。

郑委老师在讲座中提出:德才兼备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做人首先就要有德行。一个有德行的孩子会讲道德、有爱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责任心。作为一个老师,我想应该着眼于德行教育,把品德教育摆在首位。三国时期的刘备曾对其子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里所说的为与不为,就很有朴素的辩证法。小恶虽小不以为然,酿成大恶就悔之晚矣,所以不能因其小而为之。小善也是善,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小善就会变大善,所以虽小善也要为之,而且对他人的所作所为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之,从情感教育入手,从诚意出发,促使其自觉改掉小恶,完善自己的形象,这也是与人为善的美德。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曹操断发的故事。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军队中却留下了美名。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卖田的,立即斩首示众。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杆,小心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可这时,飞起一只鸟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曹操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拔剑要自吻,众人连忙拦住。后来曹操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牢记立信守则:“以信立身,以信立世,以信处事,以信待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罗桂兰

先成人后成才的名言 第5篇

2、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3、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4、如果失去是苦,你怕不怕付出?

5、坚强的人,并不是能应付一切,而是能忽视所有的伤害。

6、偶尔也要现实和虚伪一点,因为不那样做的话,很难混。

7、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8、生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激。

9、回忆,是与往事最美丽的重逢。

10、与其顾虑太多,倒不如放手一搏。

11、尽量充实自己。不要停止学习。不管学习什么,语言,厨艺,各种技能。

12、现代社会已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年代,而是快鱼吃慢鱼的年代。

13、不要在失败时才想起别人的忠告,不要在失去之后才想起珍惜。

14、失败时可以称为人生财富,成功时可以称为财富人生。

15、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

16、当有人说你是傻瓜时,证明你离成功不远了。

17、与其战胜敌人一万次,不如战胜自己一次。

18、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

19、人生就像赛跑,不在乎你是否第一个到达尽头,而在乎你有没有跑完全程。

“先成人后成才”家训小故事 第6篇

家风家训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也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特征、为人处世、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家训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训,就有什么样子的孩子,古语曰“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认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我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村人,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教育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先成人后成才”,这句话也被我作为家训用在对自己女儿的教育上。在我女儿五六岁的时候,小朋友拿她的玩具玩,她总是不肯。我问她为什么不肯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玩具,她说玩具是她的,别人不可以玩。我意识到女儿还小,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但作为家长,我必须让她深刻的认识到和别人分享是一种快乐,自私自利会成为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羁绊,但如何让她平和的接受这个道理呢?一天,她玩够了家里的玩具,又闹着我给她买新玩具,我没有答应,她憋了半天,最后让我带她出去玩,我拿着她的玩具,带着她去了邻居家。当时有好几个小朋友在邻居家玩,她破涕为笑,从我手中接过玩具和其他孩子一起交换玩具,一会儿就和小朋友玩得热火朝天。回家的路上,我趁热打铁,告诉她不能生活在自己世界里,只有学会与人分享才会获得乐趣。她用力点了点头。

父亲让我先成人后成才 第7篇

刘翔

“‘翔飞人’又起飞了!”虽然在大邱世锦赛上惜败,但“翔飞人”的表现却足以昭告世人,他已经走出奥运会后的低迷。一年多来,刘翔凭借在几次国际大赛中的不俗表现,再度强势聚焦了人们的视线。他以坚强的意志、自信的谈吐、阳光的微笑征服了大家,但是这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刘翔透露,一段往事对他影响很深,还差点掩埋掉他的田径之梦,是父亲的正确处理成就了他今日的辉煌——

那时我是寝室里年纪最小的,加上平时又不太爱说话,很快就沦为被欺负的对象。年纪大的室友每次训练回来,就会叫一声:“来,给我放松放松!”我就得上前,帮他按摩肩膀、捶腿。到了后来,由于我的成绩冒尖很快,又不怎么和别人一起疯玩,所以矛头几乎都集中到了我身上,大家都以拿我“开涮”为乐。有人会专门把我的自行车轮胎戳破,也有人在我被子上浇水。最过分的一次,是一个大我两岁的师兄,在一天早上,竟然把我的牙刷浸到小便池里!

那时候,我一周才回家一次。一个周日,父亲开车送我回市少体校。见我闷闷不乐。他看了我一眼,问我:“刘翔,你老实告诉爸爸,你是不是不想去?”我没有回答,只是眼含期盼地看着父亲,半晌才吱声:“你肯让我放弃训练吗?”

其实话一出口,已经表明我不想呆在少体校的决心。但我知道,那个时候,我文化课己经落下好多年,只有体校这一条出路了。如果爸爸坚持让我呆在少体校,我就只能毫无反抗地继续忍受现状。

谁知,不久后父亲就把我从少体校转到宜川中学。父亲对母亲道出良苦用心:“刘翔成才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前提。孩子继续在被压抑的环境中硬忍下去,对他的成长没有好处,反而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甚至留下心理阴影。不如退一步,换换环境,让他缓一缓,去普通中学上学读书。”

父亲的开明让我很感激,我在心中暗暗鼓劲:一定要为父亲争气!让人欣喜的是在宜川中学读书的日子里,我的文化课没有落下,专项也没有荒废,比赛成绩不降反升。

宜川中学的这段岁月,对十五六岁的我来说,可以说是成长途中的一处心灵港湾,也正是父亲的这次“曲线战术”,让我意外得到了孙海平教练的垂青。

在我成长途中最困难、最想脱离压抑环境时,父母无比体谅的“缓一缓”,让我拥有了“柳暗花明”的新世界,让他们拥有了个“先成人后成才”的儿子。

编后:多么明智的父亲,“先成人后成才”不正是培养子女的真谛吗?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石压笋斜出”,是说生长在压抑的环境里容易畸形。许多家长重视成才,却恰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以至于孩子出现行为异常,脱离主流群体,甚至轻易放弃了宝贵的生命。刘翔的经历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正面的启示。

先成人后成才大学生演讲稿 第8篇

“先成人,后成才”,这是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口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德育是办学的根本,景山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必须首先从学生学会做人开始,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人格和习惯,从而学会学习。

即时教育,有学生的地方就有教育

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

即时教育---是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在数十年教育工作中总结出的德育新理念。他认为,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可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一些现代化生活的准则、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习惯、好品德,对一些学生来说依然遥远,这就要求教师去积极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美丽,去体验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内心的愉悦。这一道德准则在他们亲身体验过之后,“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即时教育”核心在于“即时”,关键在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人人育人以及事事育人中,即首次遇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范畴的人和事中。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环境限制;也没有课界、班界、校界;更不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也就是说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学生的管理,要做到凡是有学生的地方都应该充满教育。每位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杨菁同学不喜欢住校,为了弄清她不愿意住校的原因,老师通过上门家访和杨菁的多次谈话,了解到杨菁怀疑爸妈只爱姐姐,不爱她。由于父母忙于生意,忽略了对孩子感情上的交流,让孩子产生了一种和姐姐比被父母忽略的错觉,从而用逃课、叛逆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为了让杨菁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消除彼此间的误会,老师利用杨菁过生日的契机,在晚修的时间,邀请全班同学为她过生日,让她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之间的爱,同时也通知杨菁的父母为孩子准备生日蛋糕,让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全班同学的祝福声中,她的妈妈为她送来了生日蛋糕---此时此景,杨菁抱着妈妈哭了,当杨菁和远在外地做生意的爸爸通电话时,一句“爸爸谢谢您!我爱您!”班里的同学们立刻掌声响起……这温情的一幕感动了杨菁,也感动着班里的每一个同学。

如今,每个周日返校的时候,杨菁都会在父母怀里撒娇。一个曾经不愿住校、叛逆的孩子,因为老师的即时教育,变得积极、乐观且充满爱心。

养成教育,辉煌人生从这里起步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因此,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青少年和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提出,在学校全面开展对学生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学生周末回家,向家长问一声好,对家长说一句上周学过的英语,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行为得到纠正,学习态度得到积极转变。

李文泽同学第一次问候姥姥,让姥姥高兴了半天。孩子多次的问候,让家长感受到暖暖的温情。一次周末回家,他下车后对爸爸说:“爸爸等了多久啊?辛不辛苦?”爸爸问他,是不是在车上想好这样问候的,李文泽说:“没有想怎么问候,是见面后随口说出来的。”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良好习惯的养成,最终体现在学习上的进步。曾凯同学以前书写潦草,自开展养成教育后,学习态度端正,书写一笔一划,作业很工整。

将道德内化为自身需要,是海口景山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之处。郑栋煜同学的家长说:“星期六,孩子吃完早餐,看到我在拖地,他就说‘妈妈,我来拖吧。’他把拖把拿过去,把地板的边边角角都拖得很干净,突然觉得孩子长大懂事了。”

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在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看来,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

在海口景山学校的校园里,你看不到奇装异服、乱扔垃圾。“老师好!”“校长好!”在校园里,一声声温馨的问候话语、一张张充满活力的笑脸,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也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

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

在当前教育界,中小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令人触目惊心,学校里学生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学生素质不高,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心理素质较差有极大的关系。就目前状况而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一名优秀的学生,不仅应有优秀的成绩,更应有健康的心态。

10月,在德育处陈雪梅主任的领导下,海口景山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小组。“需要帮助的孩子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低落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德育处的包威老师说,对于这些孩子,需要冠以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让他们把正面的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在校园环境中得到认同,从而达到教育成长的目的。

从海口景山学校高中部张欣老师那里,我们听到这样一个故事:12月,高一的阿盛同学离家出走两天一晚,想过自杀。张欣老师找他几次谈话后了解到,当时他赌博欠了很多钱,家里人(主要是妈妈和哥哥)骂了他,自己也觉得对不起家人,想死了算了。之后又了解到,阿盛与父母和哥哥关系处不好,周末不想回家,晚上经常失眠,在同学之中常常感到孤独,从小就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

高二上学期,张欣老师任命阿盛担当班级的生活委员,用意其一是为班级做些有意义的事,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其二是让他的能量有发泄的途径。

如今,张欣老师成为了阿盛的朋友,阿盛也成了张欣老师的“孩子”。“他会偶尔悄悄把一些特产放在我办公桌上,小点心、糖果等等。还会问我一些想不懂的问题,比如‘老师,我不喜欢小孩子,是不是有问题呀?’端午节带给我几个粽子,还有一点红糖,再加一句嘱咐‘老师,别一次都吃完,会发胖。’”张欣老师说,“阿盛的转变,让我体会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什么上课、传授知识、组织活动、个别谈话,批评也好,表扬也罢,其实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不论哪方面成长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是我们不能替代的,我们只需要怀着一颗宁静的心在旁边微笑着关注、陪伴,必要时指导一二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揪住某方面不放。只要心中有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因为那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使自己强大,也可以让别人强大。”

正如海口景山学校校长吴郑植所说---“景山所有的学生都是我的孩子”,让学生的笑容更多一些,让学生们的未来更灿烂一些。

傅雷家书读后感---先成人,后成才 第9篇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

有变,你定会发迹。再过13年,你将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

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便走了。

张良回家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这可是姜太公姜子牙写的兵书啊,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呢!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先成人后成才——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中华美德》。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但是无一例外的,这些人都有高尚的品德,正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他们才能成为民族的脊梁、成为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因德而成才的人,他就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在这样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张良拜师》的故事、感悟他的高尚品德吧。

有一天,张良在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位老人。老人穿着粗布短衣,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把鞋子给我拾上来!”

张良听了一愣,很不解,但一看是位老人,就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谁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

张良一想,既然已经拾来了鞋子,为人为到底,于是就跪在地上给老人穿鞋。鞋子穿好后,老人就笑嘻嘻地走了。走了不远,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忙跪下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就到了下邳桥。不料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5天后的早上再来吧!” 说完就拂袖离去了。

5天后的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到了下邳桥。可是老人又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生气地说:“怎么又在我后面才来?再过5天早点儿来!” 说完又一拂袖走了。

又过了5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老人来了,张良忙上前去见了礼,老人高兴地说:“嗯,这样才好。”然后拿出一本书,说道:“认真研究这本书,你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了!过10年,天下形势

从此,张良谨遵老人的叮嘱,反复学习、研究。转眼间,10年过去了,张良归附于沛公刘邦。

他经常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计献策,慢慢成为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张良为留侯。

可是张良始终不忘那位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就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并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张良的优秀品质,他不但能帮助他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教诲,而且能遵守约定、尊敬长辈,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感恩。

张良正是凭着自己在细小地方展示出的高尚品德,才通过了黄石公一而再再而三的品德测试,也才得黄石公以兵书相授,进而建功立业。试想,如果当初面对黄石公的故意刁难,张良一声不吭的离开,结果会怎样呢?答案不言而喻。

这就像我们碰到过或听说过的一些人,他们虽然很有才能,甚至是事业有成,可是却品德败坏,试问,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吗?他们会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吗?答案同样不言而喻。我想,这就是老师常说的“先成人后成才”吧。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我们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努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一个让人敬佩的人,成为一个心中有国家、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人吧。

上一篇:小蚂蚁组诗下一篇:某山生态旅游资源情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