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文明施工管理

2024-05-21

简述文明施工管理(精选11篇)

简述文明施工管理 第1篇

陇南茶马文明简述散文

陇南茶马古道、陇南茶马古市、陇南茶马古肆、陇南茶马古店,等等,以“茶”和“马”两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把古代陇南与大西南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高度浓缩,谱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因为,围绕以“茶”“马”为代表的古代一切商贸活动,远非“茶”和“马”能够概括,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已经由民间的商贸行为,上升到了文化层面的交融,蕴含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传播、民俗影响、民族融合等等十分复杂的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秦人,就是依靠在陇南养马起家的,西汉水流域是他们建国创业的始发地。据《史记》记载,秦人远祖名叫伯益,擅长畜马、驯马、用马,秦人是马文化传统较为久远的部族。大约到商朝后期,秦人后裔中就已经“在西戎,保西垂”,西垂就是今天以陇南礼县大堡子山及周边为中心的西汉水流域。当时,这里的山原、河谷,水草肥美,气候温润,特别是域内盐官地区盛产井盐,“城内卤池,广阔十余丈,池水浩瀚,色碧味咸,四时不涸,饮马于此,立见肥壮”(《西和县志》)。由于马能从水草中不断补充必需的盐分,秦人的养马特长在此得到尽情发挥。到西周中期,秦人非子更擅长畜牧,是出色的养马专家。周孝王闻听后,把他提拔到F渭之间(今陕西宝鸡以西F河、渭河与陇南交接的区域)负责给周王朝繁殖培育马匹。非子干得风生水起,他养殖的马匹体格强健,耐力持久,非子深受周王室器重,封为“附庸”。按理来说附庸应附于诸侯,但非子却直接附于周天子,专门为周王室养马,至此秦人真正走上崛起之路,到秦襄公时成为诸侯国。此后秦人苦心经营三百余年,直到后来东进关中一统六国,西汉水流域始终是他们的祖地和战略后方之一。

如果说,商末进入西汉水流域养马的秦人属于外来族群,而世居陇南的土著民氐羌人也在畜牧业上颇有建树。《魏略?西戎传》记载氐人“俗能织布,善种田,畜养豕、牛、马、驴、骡”,大多数氐族部落以白马为图腾。而古代羌人也是由多个不同族群组成的游牧民族,其中生活于陇南的宕昌羌,在南北朝时建立过宕昌国,他们和生活在今文县的氐人培育的西垂马成为两宋朝廷用于抗金战场的`“秘密武器”。《宋史?兵志》载:“马分为二:一曰战马,生于西垂,来自宕昌、峰迭峡(今甘南舟曲)、文州(今陇南文县);二曰羁縻马,产西南,短小不及格。”

清康熙四十四年(1746年),因清军不喜欢用西北马而解除了民间骡马交易的禁令,之后,在陇南礼县盐官迅速形成闻名遐迩的西北骡马交易市场。从清朝中后期到上世纪80年代末,盐官一直充当西北地区骡马集散地的重要角色。据《礼县志》(版)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陇南一带战事频仍,经济凋敝,有关盐官骡马交易数据方面的记载比较少。从1952年开始,盐官每年都召开以骡马交易为主的物资交流会(当地又叫骡马会),交易畜远销陕青宁及晋鲁豫皖等地。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牲口交易盛极一时。1979年至1983年,盐官骡马市场每年大致要提供4万余头商品畜,交易额达1000多万元,基于此盐官一度被列为甘肃大家畜繁殖基地。

盐官能成为“名震西北”的民间骡马交易市场,究其原因,一是这里适宜发展畜牧业,是养马的最佳区域之一,秦人在此起家使得养马优势天下悉知。一直以来,在盐官周边一带喂养的骡马体型好、毛色亮、耐力强、能拉善驮,既是冷兵器时期的“国之大宝”,也是农耕时代人们青睐的“劳作工具”,在优势资源富集地形成交易市场完全符合经济规律。其次,盐官盛产井盐,因运盐而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和经过长期积淀营造的商贸氛围,使骡马商贩能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茶叶交换马匹为主要内容的商贸通道,它是亚洲大陆庞大和复杂的古代商路之一。一说起茶马古道,人们总是先想到西南地区,滇藏道、川滇道、川藏道、岷山道这些很容易进入专家学者视域的地区。其实,陇南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分布区域,史料多有记载,境内也发现大量记录茶马互市内容的碑刻。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唐贞元末,朝廷为扩充军队巩固边防,急需大批马匹用于装备骑兵和运输粮秣,而番地又急需茶叶,鉴于这种互补需求,朝廷适时设立边贸市场,用茶叶换取番地的马匹,开茶马交易之先河。番地对茶叶的需求量极大,“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明史?茶课》),所以唐宋以来,朝廷实行以茶换马的法律制度,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官营茶马交易终止,但民间茶马互换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宋明茶马交易的茶叶主要来自四川,陇南在历史上是川茶北上后换取马匹的必经之地,在当时全国茶马交易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朝廷设在陇南的茶马场、卖茶场、批验所和巡检司等场所和机构,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居全国前列。研究蜀道的学者程文徽先生认为,川茶一般从成都启运,北上集中到汉中与当地的陕茶分别进行加工后再运到陕西略阳,然后进入徽县,要么运至秦州,以此为集散地分运到陇右、内蒙古以及关中各地,要么直抵陇南各茶马场。陇蜀茶马道承担了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同甘肃、宁夏、青海及内蒙古等地茶马交易的主要任务。

陇蜀道在宋代茶马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代是我国历史上茶马互市的黄金时期,也是陇蜀道最兴盛、最繁荣的时期,陇蜀道承担了运送茶叶和输送马匹的主要任务,是当时最重要的茶马商道。两宋时期的战马主要通过陇蜀道供给,最高纪录是一次向前方军队供给三万匹马。为此朝廷在阶州(今陇南武都区)、成州(今陇南成县)、文州(今陇南文县)、宕州(今陇南宕昌县)、西和州(今陇南西和县)设有茶马场,由国家直接管理进行大规模的茶马交易。据现存成县的宋《世功保蜀忠德碑》记载,“置互市于宕昌,故多得奇骏。辛巳(公元1161年)之战,西路骑兵甲天下”。南宋朝廷曾一度下令停止茶马交易,致使军中无战马,负责陇南防务的吴挺多次上书:“马者,兵之用也,吾守罢去,不忍一旦误国军事”。最后,朝廷下令恢复茶马交易,大量战马又源源不断输送到南宋军队中。

位于秦州与徽州之间的火钻镇(今徽县高桥乡火钻村)为明代巡茶御史的官署之地,这里常年居住的运茶脚户有百余名,是当时全国茶马交易的管理中心。巡茶御史是朝廷直派的官员,负责监管全国养马苑圉和茶马交易。陇蜀道不但是历代重要的一条茶马道,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由官方监督管理的“以茶易马”的茶马道,保证了两宋、明朝战马的供给,其他地方的茶马道只是贸易道路。而宋、明两代对茶马交易管理非常严格,官府在道路沿线设立有各类管理机构,向茶叶商人颁发类似于营业执照的“茶引”才能进行茶叶贩运。为了防止私茶流入番地,对犯法者严惩不贷。

目前,在陇南发现的与古代交通有关的摩崖石刻和碑刻很多,如《西狭颂》摩崖石刻,《新修白水路记》摩崖石刻,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已发现的碑刻中也不乏直接记载茶马贸易内容的文化遗产,如成县的《吴挺神道碑》、礼县《大潭长道二八分科后碑》、徽县《新修巡茶察院行台记》《重修庙学记》《徽州调停驿站碑记》、康县《察院明文》等,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发于神农,兴于唐,盛于宋,流传至今。西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由此得知茶有解毒的功效。饮茶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茶成为中华民族的“国饮”。

据《文县志》记载,碧口地区栽培茶树已有千年历史,碧口地区的李子坝、马家山、店房山的云雾炒青茶,色泽苍绿,冲泡后清香爽口,饮之能消油腻,增食欲,除疲倦。陇南属长江流域,境内文县碧口、康县阳坝和武都裕河气候温润、光热丰富、降水充沛,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目前,陇南已发展茶园近30万亩,所产茶叶茶芽鲜嫩、条索紧细、色泽绿润、滋味鲜醇、经久耐泡。

陇南制茶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传统手工技艺有五个流程。一是采摘。采摘茶叶的手和装茶叶的容器要洗干净无异味,采茶时间最好是上午,采摘的茶叶一般是一芽,最多一芽一叶,不能多。二是摊晾。采回来的鲜叶,一定要及时摊开晾在竹席或茶箕里,不能堆放在一起,否则,茶叶会发热沤坏。三是炒制。先将铁锅烧至温度很高,在锅内均匀地抹一层茶油,将摊晾后的茶叶一次取约七至八两放在锅中,用手慢慢地翻炒。炒茶有拿、翻、掇、抖、匀、旋、揉、撺、压、磨等多种手法,手掌手指自然伸开,用力要均匀,速度不紧不慢,控制好温度。等茶叶变干变色,渐渐成扁平状,散发出香熟的味道后,用棕刷和棉垫把茶叶从锅里扫到茶箕里,再晾约一小时。四是回锅。把晾好的茶叶取大约四至五两,重新回锅再炒,这次锅的温度要控制低,用力要更慢更轻匀,着重在于整形、磨光,大约炒制10多分钟,然后出锅,在茶箕里晾一天。五是存放。选用合适的包装,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不能与有异味的物品一起存放,因为茶叶有极强的吸附作用,容易串味。制茶是一项技术要求非常高的技艺,不仅要掌握好温度、火候、色泽,还要把握好水分、力量、时效、香气,按茶叶的叶芽、内质、含水量,根据听、嗅、触等感觉不断调整操作,才能加工出品质上乘的茶叶。

陇南有丰富有趣的茶俗。除了泡茶之外,陇南北部几县流行喝罐罐茶,中部地区以康县为中心的面茶在全国也算独树一帜。

喝罐罐茶的习俗在我国西北与西南多省均有分布,汉、回、藏、彝、苗、佤等多个民族深爱此道。罐罐茶不是简单煮茶而喝,而是在器具、煮茶、饮法等环节有一整套独特的文化体系,这在陇南表现得尤为显明。

陇南罐罐茶的器具与其他地方基本一样,一盆火,一茶壶水,一只烧茶罐,一支茶筚棍,一撮茶叶和一只茶盅即可。火生在火盆里,火盆放在热炕上,烧茶罐煨在火边,边煮边喝。烧茶罐是当地用土烧制出来的浅黑色无釉陶器,六七厘米高,单耳,圆底,鼓腹,有嘴,底面直径不足三厘米。茶筚棍一般是从竹质筷子上截取八九厘米长,茶壶用于往烧茶罐儿中加水,茶盅为鸡蛋大小。最简朴的煮茶法是先把烧茶罐烤热,放入一撮茶叶,倒水至七八成满,煮至茶水沸溢即可倾入茶盅饮用。然后又将开水倒入烧茶罐里,煮开后倒入茶盅再饮,一直煮到茶叶烂了茶的苦味全榨出来了为止。喝罐罐茶时必须先吃茶点,一般为馍馍或饼子,也有精工制作的点心、麻花等。

在礼俗文化层面,罐罐茶是农村各种活动所不可缺少之物,农民们将罐罐茶摆上供桌,可以获得劳作的信心与生活的勇气。喝罐罐茶也是陇南人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煮罐罐茶的茶叶是馈赠亲戚朋友、孝敬老人的首选礼品。

面茶介乎美食和饮品之间,可饮可食,老幼皆宜。烧制面茶首先要炒调料,即用炒勺以清油、精盐、葱花依次炒鸡蛋、豆腐、核桃仁,熬小麦面粉。鸡蛋要炒嫩、豆腐丁要炒至金黄色、核桃仁要炒脆、麦面要熬熟。炒好的调料及熬熟的麦面需置入容器中分别存放备用,不能混合。其次以清油、盐将茶叶炒熟后加水,再放入红葱皮、花椒叶、茴香秆、生姜片煮沸。最后依次将备好的豆腐丁、核桃仁、鸡蛋等调料混合搅拌即可。面茶味美酥香,且解渴充饥,当地人以茶为点,招待客人,每逢佳节,街坊邻居还互敬面茶,以示和睦与祝福。

简述文明施工管理 第2篇

1、是生态发展的客观需要。

2、是实现生态和谐的重要手段。

3、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简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第3篇

一、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原因

(一) 地理因素

一方面, 这块土地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华夏大地东部和南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隔海相望, 北部又与邻国冰雪相封, 西部是高山耸立, 喜马拉雅又成了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在这种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中, 很容易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明。与环地中海流域 (河流纵横, 岛国林立, 小国寡民) 相比, 这里可以避免较多的战乱纠纷, 进而避免了大量因为战争而导致的文化的中断和文明的破坏。

另一方面, 亚洲拥有广大平原和适合于耕种的土壤及其相应的农民社会。广袤的平原为中国成为发达农业国提供了可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农民比较, 最大的特点是“自由”。中国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的社会结构呈上下双层结构。如果说上层政治是专制主义, 那么, 下层社会则是自由主义。而欧洲等其他地区的封建社会下的劳动者则多为农奴, 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中国的农民虽然也受制于很强大的专制制度, 但是农民只需要完成徭役、赋税, 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还可以进行土地买卖。强大的专制制度并没有限制农民事实上的自由, 而正是这种农民的自由和独立, 创造了农业文明奇迹。世界文明发源地都来自农业文明, 唯一保存并传承下来的是中国。

(二) 经济因素

就经济原因而言, 其一:中华文明的传承也得益于一个发达的市场交换网络。早在秦始皇时期, 就已经统一了度量衡。这就有利于实现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市场交换。而欧洲地区的市场的一体化, 则是自欧元产生以后才得以实现。其二: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还得益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 人们虽然谈不上过着奢华的生活, 可是相对于游牧民族和海上探险者而言, 男耕女织的分工也有利于形成相对和谐的家国环境。

(三) 政治因素

长期的大一统的局面无疑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的国家以后, 从汉至清, 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是各朝代的英雄所争取达到或者尽力实现的目标。国家的大统一则不仅有利于减少因为国家分裂而导致的管理费用, 此外还可以减少战乱而导致的休养生息的成本。而且, 在统一的国度里, 人们都有了很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相比较而言, 欧洲那种小国寡民因为岛国林立, 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度, 因此也很难规避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战争, 人们很少有归属感和安全感。长时期的不统一必然不利于各国文化的交融和相互借鉴, 有些小国的文化也因为自己弱小的政治集团的支撑而悄无声息地埋没在地下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古埃及也是因为在被外族侵略而导致埃及神秘的金字塔文明不为人知。因此一个统一的国度才有强大的力量规避战争, 才能像盾牌一样守护一片土地上的精神花朵。

(四) 文化因素

第一, 中华文化本身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铸就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发展研究所主任孙煕国也说,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 历久不衰,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善于吸收和容纳多种外来文化和积极内容。[1]同样, 历经五千年的古老中国也不是时时受到上帝的眷顾, 跟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他也经历了无数次辉煌与衰落的交替, 但是它并没有因为战争的创伤而销声匿迹。即便是在被异族统治的期间, 其光芒也没有被淹没。自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到唐代的三教合流以及近代的西学东渐, 文化运动乃至现代政府互派留学生的行为都无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中华文化自身的这一特点使之在人力文明中不是昙花一现, 而是香飘万里。它不仅在中国生根发芽, 而且极大影响到了日本和韩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文化。

再者,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中华文化就形成了一种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相对稳定的文化结构。但是儒家文化如水一般, 能够包容万象。入世有孔孟, 出世有释老。不管你是失意, 还是得意, 你总会找到精神寄托。正因为它博大精深, 才让海内外的人们对其怀有敬仰之情, 也较易为外来民族所认同、所折服, 从而对其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 使中华文明不仅不被取代反而内涵更加丰富, 生命力更强了。

第三, 从中华文明的内容上来看, 中国自古以“和”为贵, 读《论语》让人如浴春风, 孔子的仁爱思想无不想建立一个和谐的理想社会。老子的《道德经》也讲到顺天行事, 当然不是被动消极地听天由命, 而是希望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建立一个与世无争的社会。即便在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 也是为何睦邻友好, 而不是像西方国家那种赤裸裸的侵略为目的的开拓。近代中国面临亡国之痛时候也是想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直至现代, 我国领导人又提出了构建和谐中国的目标。而以上所述的“和”的精神, “天下”的精神, “入世”的精神, 道德伦理精神这几种精神具有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 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 汉字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文字载体。试想如果只是靠汉语拼音而没有汉字, 那么泱泱大国, 56个民族, 几十种方言, 怎么才能靠汉语拼音达成一致的文化共识。但是有了汉字, 只要表达意思一致的不同读音的方言便得以统一成为书面语。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而早在周朝, 中国就有了记载历史的史官制度, 靠着统一的文字, 中国的文化得到专门的记载和保存, 文明的延续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而与中华文明相比, 欧洲文明中的宗教的排他性和剑拔弩张的气势则很难保证各个民族文化在一个比较平等的平台上得到展示。同时又没有统一的文字, 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也变得难上加难, 不同民族的文字很容易伴随着民族的消失而淹没。连文字都不复存在了, 文明继承也无从谈起。

(五) 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人在封建文化的约束下, 有很强的家国精神, 他们认为国即是大家, 没有国便没有家。而且中华民族特别重视种族的延续, 奉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念, 注重后代的养育。再加上2000多年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使得国与家内部比较稳定。除此以外, 各朝代的统治者还采取册封制度和和亲政策以保证边疆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中华民族不仅对内向往和睦, 即便多民族一直是其特色, 但是也从未因为统治者的统治而导致的“种族歧视”。

摘要:中华文明历经波折, 绵延数千年, 至今仍旧光彩熠熠。它出生在华夏民族广袤的土地上, 成长在农耕经济的臂弯里, 发展在大一统的襁褓中, 延续在安土重迁的华夏民族血液内, 而自身的包容与开放性又为其自身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关键词:地理,经济,政治,文化,民族

注释

简述两希文明的融合的原因与意义 第4篇

关键词:两希文明;基督教哲学;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

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是欧洲文明的两大来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斗争和融合,最终形成了基督教哲学,其融合的原因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生活方式等等因素,笔者主要从政治、文化因素浅析两希文明融合的原因。

一、两希文明融合的原因

1.政治军事斗争的促进

古希腊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西方历史的开源,位于欧洲南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海洋资源丰富,方便希腊从事海外贸易,海外殖民和经济文化交流。希波战争以后,希腊人互利互惠的思想观念,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促进了经济生活的发展进步,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成为了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对整个世界影响深远。

希伯来民族,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的交接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受到四邻古文明大国的影响,在文化思想方面希伯来民族很早就接受了两河流域和埃及的文化影响而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此同时希伯来在几大文明古国的夹击下,战事频繁,在这种频繁的战争残痛中,与希腊文明发生着碰撞与交融。

公元前333年两希文明第一次正式融合,在希腊进行大规模东迁之前,希腊与东方文明一直保持着联系与交流,而亚历山大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文化融合的措施,致力于将希腊文化与被征服的东方各国文化进一步融合,其中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的融合最早,进展最快,成为希腊化时期的文化中心。

2.希腊文明衰落

希腊文明史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希腊人在人文艺术和纯粹知识的领域上都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首创了数学、科学和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辉煌过后,希腊文明也逐渐走向衰落。

希腊哲学的衰落以公元529年关闭雅典哲学学校为标志。哲学最初表现为诧异,而希腊哲学源于对自然的思考,希腊哲学的特质就在于非宗教性和思辨性。希腊哲学纯思辨的特性,使得希腊各哲学学派内部争辩和冲突不断加剧,陷入自我会毁灭的境地。伊壁鸠鲁是主张快乐主义的,但是却被人歪曲为纵欲主义,无独有偶,唯物主义也被人理解为庸俗的物质利益智商,并因此成为一些贵族对自己享乐主义的借口和说辞。斯亚多派也逐渐的成为“官方哲学”,他同罗马统治时期奢侈、残暴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主张的是服从命运,尽忠职守,节制和忍让等。这个学派已经成被贵族用来寄托精神和空谈,逐渐地丧失了作为道德哲学所必须要有的说服力和实践性。而后期的心柏拉图主义也同各种各样的偶像崇拜等思想相互混杂,也不能够为哲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应该有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①

3、精神匮乏的需要

希腊文化除了理性的特点,还有就是对人性自由的倡导。他们肯定人的自由、欲望、崇尚智慧和力量,但一味地放纵人的原欲,并非是对人的全面的理解与把握。特别是罗马人攻占希腊后,罗马人破壞性地继承了希腊人纵情纵欲的精神,整个社会弥漫着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精神氛围,统治者也在极端的物欲满足后,精神的匮乏导致社会道德沦丧,面对现实的混乱,人们需要精神的慰藉,需要灵魂的解脱,希伯来朴素的神学思想如原罪论、宿命论便被希腊人所接受。

二、两希文明融合的意义

1.对近代科学的作用

早期宗教泛灵论、泛神论的性质使得整个自然界具有神性,人们对自然的探索与利用就会被视为冒犯神灵。希伯来人从多神崇拜过渡到一神崇拜,原始宗教与圣经宗教最鲜明的区别在于一神论,《圣经》宗教具有一神论与自然非神化的特征,人类是上帝的伙伴,分享着上帝对同类受造之物的统治,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并不是偶然的和不可知的,而是必然的和克制的,通过积极的探索和观察,人类可以认识上帝创造的世界的客观秩序。这种思想更容易与希腊理性的科学精神相接轨,《圣经》宗教本身就蕴涵着科学理性获得宗教允诺后的原始能量。希腊理性中对宇宙起源与宇宙秩序的猜测,为近代科学对宇宙的探索开辟了道路;希腊理性中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以及在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方面的成就,不仅为近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近代科学提供了方法论的框架;而希伯来信仰中包含的关于宇宙规律性的思想,成为近代科学探索的主题,希伯来信仰中包含的关于宇宙可认识而且必须为人类所认识的思想,成为近代人类科学征程的宗教动力。

希腊文明与希伯来文明的融合,是理性思维与信仰精神的融合,在理性中汇入了圣经宗教思想非但没有阻碍科学的产生,恰恰相反,两希文明汇合孕育了西方文明,也促进了近代科学在欧洲的兴起。

2、对伦理道德的作用

希腊晚期的城邦制度最终还是瓦解了,以失败而告终,他的瓦解必然带来社会各个方面的动荡不安,同时也促进了其融合。这些都深刻二全面的改变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复杂的动荡不安和相互融合的社会里,人们理所当然的渴望稳定和谐的生活;在此时,东方文明以及罗马文明中的宗教信仰实用主义态度也逐渐侵入到了希腊哲学中,并且相对主义以及怀疑主义思想之间的对抗也毁坏了、希腊哲学本身具有的思辨理性思维。晚期希腊哲学同老学派的哲学是不同的,最主要的不同点便是伦理化的倾向,哲学的主要目的从追求智慧变成了追求幸福。然而各个学派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看法,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他们却都认为没有为了智慧而去智慧的思辨精神,理性的去生活只是抵达幸福的一种途径而已。即使像托马斯·潘恩那样极力反对宗教神学的无神论者也不得不承认耶稣基督的道德无人可以超越,他说自己对宗教的反对不适用于耶稣基督的真正的品格,他认为,耶稣的故事可以不被相信,但也无法被核查,难以证明它的可信性。即使像托马斯·潘恩那样极力反对宗教神学的无神论者也不得不承认耶稣基督的道德无人可以超越,他说自己对宗教的反对不适用于耶稣基督的真正的品格,他认为,耶稣的故事可以不被相信,但也无法被核查,难以证明它的可信性。

亚里士多德说,第一哲学是神学,哲学思辨表达了人性中的神性,哲学家的生活是人类所能达到的幸福的顶点。希腊民族特有的思辨精神,不但展现在他们创造的艺术品的特殊美感之中,而且造就了高于周围民族文化的科学理论。希腊哲学家虽然推崇为知而知的纯思辨,但也并非不关心实践。当希腊哲学家的非实用性时,他们否定的只是个人的物质利益和感官享受方面的实用性,他们不否认哲学对于个人精神的知识。

希伯来信仰的宗教教义,渗透到欧洲文明的诸多方面,从文学到宗教,从道德到科学。希伯来信仰不仅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慰藉,也更为深远地影响着欧洲文明的进程,特别是犹太教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结合产生了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的产生不仅挽救了道德滑坡的人类精神信仰,而且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出现与发展。

结语:

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来源,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希腊文化的理性主义与希伯来思想的信仰主义的融合在一起并对人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

注解:

①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115页

参考文献:

[1]李露亮.科学哲学基本问题与经典文本解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4

[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管理学简述题 第5篇

(1)惩罚权

(2)奖赏权

(3)合法权

(4)模范权

(5)专长权

14.简述计划工作的局限性

答案:计划可能会造成刚性;

动态的环境是难以计划的;

正式计划不能代替直觉和创造性;

计划工作有可能将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今天的竞争而不是明天的生存上;

正式的计划会强化成功,但也会因此导致失败。

15.企业的社会责任

1.办好企业,使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更美好。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3.社区福利投资。4.社会慈善事业。5.自觉保护环境。

16..如何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17.计划工作的作用包括哪些?(1)指明方向,协调活动(2)预测变化,减少冲击(3)减少重复和浪费(4)有利于有效地进行控制

18.目标管理的特点:(1)明确目标;(2)参与决策;(3)规定时限;(4)强调“自我控制”;(5)评价绩效。

20.德尔菲法的决策过程?(1)拟定决策提纲。(2)专家的选择。(3)提出预测和决策。(4)修改决策。(5)确定决策结果。

21.组织的集权倾向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1)经营环境条件和业务活动性质。(2)组织的规模和空间分布广度。(3)决策的重要性和管理者的素质。(4)组织的历史。(5)领导的个性。

22.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答:主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据有: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好的环境、减少政府管制、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具有社会责任感将提高企业的股票价格、资源占有-支持公共项目和慈善事业的资源、以及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

23.1.影响计划工作重点的权变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1)组织层次

(2)组织的生命周期

(3)组织文化

(4)环境的波动性

24.信息沟通中的障碍主要有哪些? 答案:(1)语言障碍,产生理解差异

(2)环节过多,引起信息损耗

(3)信息沟通中的偏见、猜疑、威胁和恐惧,妨碍沟通

(4)地位差异,妨碍交流

(5)信息表达不清,沟通要求不明,渠道不畅,影响沟通

(6)地理障碍,沟通困难

(7)信息超负荷

25..简答划分部门的原则。

答案:(1)部门力求维持最少

(2)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

(3)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4)检查部门与业务部门分设

26.组织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1)统一指挥原则

(2)分工协作原则

(3)权责一致原则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5)有效管理幅度原则

(6)弹性结构原则

工程部管理思路简述 第6篇

一、人员设置及基本职责:

1、经理一名,负责部门的全面管理工作;

2、部门助理一名,协助经理及部门做好日常工作,并负责部门的管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3、副经理一名,主要负责公司在建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4、技术负责人一人,项目前期配合营销做好技术支持工作,项目施工前,梳理技术上重难点的,指导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对技术难点做必要的技术指导,工程部技术资料的管理,项目资料的监督管理,根据公司项目情况配备必要的公用资料人员;

5、成本合约负责人一人,负责部门所属项目的对外结算和对内结算工作,对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情况的监督指导,根据项目情况配备必要的公用预算人员;

6、物资负责人一人,负责收集项目组提出的材料采购计划、采购资金计划,协调材料进场、材料库存监督、材料退库管理;

7、根据公司项目情况成立多个项目部:一般项目部3-5人(大项目增加立技术负责人和生产经理岗位)1)项目经理 2)施工员 3)资料员 4)预算员 5)材料员

二、部门管理

1、成本控制,工程部建立多项目综合台帐,定时更新,使数据准确,为部门指导项目管理和公司决策提供可量化依据。

具体做法:项目部的预算人员负责按照施工区域、施工部位、工艺将项目分解成很直观的能够量化的小项目,建成工程量清单管理台帐、材料机具管理台帐、产值管理台帐;过程中按阶段或按部位将台帐进一步更新,新增工程量和索赔类一并列入。项目经理按周或月上报工程部,使应收应付金额、欠款金额准确。

2、目标管理:项目组按照项目实际做好进度计划,依据成本提供的管理台帐做好人员计划、分包需求计划、物料机具计划和资金需求计划,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程部按项目组提供的计划设定项目目标,做到准确具体。过程中工程部依据目标值动态监督项目部施工管理情况。

3、资料管理,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做好方案的编制、资料管理台帐的建立(计划)、检验试验管理台帐的建立(计划),报部门审核后,作为部门对项目施工过程指导检查的依据。

4、物料机管理,部门物料负责人按照项目部提供的材料计划,做好市场调查,配合釆购负责人及时准确地采购进场,建立完善的物料管理台账。工程部对项目部所有物料的采购、领用、退库等定期检查监督。

5、日常的监督和管理,工程部副经理按部门对项目经理部的要求和项目部的项目目标做好项目日常事务的管理指导工作。

6、工程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资料的台帐,由部门助理负责记录工程部日常工作。如: 1)资金管理台帐

2)工程部人员动态管理台账 3)部门资料出入记录台帐 4)例会记录台帐、会议记录台帐

5)来人来电来函中提到的事项的记录、处理、跟踪台帐。6)部门活动计划、执行、结果记录。

7、按各岗位职责,设置相应权限和奖惩机制。

三、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1、安全管理,安全质量教育、交底必须严格认真对待,在观念上要重视,在施工现场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2、质量控制,做好教育交底工作,所有用到工艺,编制一套完整的教学类ppt文件或直观的视频文件,管理人员和现场一线工人必须全员通过学习才能上岗,明白该做什么、什么时间做、怎么做、结果是什么样。

3、进度控制,严格按合同工期要求,结合现场条件和公司资源情况,按工程量清单和一般工效做好进度计划,报部门、公司审核后严格执行,避免工期的不可控;

4、项目部做好安全质量进度计划,确定安全质量进度目标,工程部全程采用多种方式检查督促,如:重点部位时时传送画面由经验丰富人员指导,用公司网络办公平台或者微信等通讯工具解决沟通问题。工程部将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项目部检查指导管理工作。

四、维护好公司形象 如:

1、规范形象:项目部人员统一胸牌、安全帽标识、上墙宣传内容,办公环境规范整洁;

2、提高交流要求:项目部与客户交流沟通的事项必须以书面形式体现,按照公司对外发文统一格式;

3、工程部配合项目部做好客户沟通维护工作,让客户满意。

苟小林

请简述绩效管理的意义 第7篇

答:绩效管理的意义有,1、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绩效。

2、有助于保证员工行为和企业目标的一致。

3、有助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简述舍饲养羊管理 第8篇

1 品种方面的选择

舍饲养殖的品种主要以饲料转化率高、繁殖率高, 羔羊增重快, 羊肉的品质好, 耐粗饲、食谱广、屠宰率高、适应性强的品种。这方面主要以杜泊羊极其杂交羊和波尔山羊极其杂交羊为最好选择。

2 防疫注射

搞养殖的关键是做好防疫注射, 根据地方实际轮流间隔注射所需疫苗, 在羊只空怀期间间隔1~2周注射羊痘、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三联四防苗等疫苗。

3 寄生虫病的防治

寄生虫病是养羊生产中极为常见和危害特别严重的疾病之一, 和瘤胃积食在我县素有羊群两大杀手的俗称。定期驱虫是杀灭羊体寄生虫的重要措施, 对新进羊群每60d进行一轮驱虫, 每轮驱虫3次, 1次/周, 每次灌服阿苯达唑片小羊4片, 大羊10~12片或天马克虫霸小羊1片, 大羊4片并注射伊维菌素2~3m L。第二年后每80d进行一轮驱虫。夏天绵羊剪毛后可以进行药浴, 药浴池应在圈舍附近修建, 水池深不小于1m, 根据实际羊只露头即可, 池底宽50cm, 入口端呈斜坡状, 便于羊只入池;出口端建有一定斜坡度的台阶, 以便羊身上的药液流回池内。注意交叉用药避免羊只产生抗药性,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米唑、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左旋咪唑、阿苯达唑。

4 瘤胃积食的防治

瘤胃积食是由于食用大量难消化、易臌胀的饲料大量积滞在瘤胃里, 饲料发酵导致胃容积增大、胃壁受压引起的。病因主要是食用过量的精料、豆粕、酒糟引起的。病羊表现有:腹痛, 连续伸懒腰, 姿势异常, 嗜眠卧地不起, 羊只头折回, 蹄往后弯曲,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甚至不进食, 排便频率次数多, 便量少, 鼻孔干燥或有黏液并发高烧, 一般还伴有肠臌气等症状。预防从管理上下手, 避免给饲纤维干硬而不易消化的粗饲料精料量要合适, 按日粮标准饲喂, 并在喂食精料中添加少量的碳酸氢氯或酵母片。治疗用生姜、大蒜、与生菜油一起灌服已达到排除胃内容物, 可用熟柚子、香樟子、大黄苏打片、消气灵、阿托品促使肠胃运动。严重患畜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头孢、病毒灵。病畜若出现假死注射肾上腺素和安钠加。

5 补充微量元素和畜牧盐

简述园建施工管理 第9篇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

1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1.1园林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园林项目成本管理是在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措施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费用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活动。它主要通过技术(如施工方案的制定比选)、经济(如核算)和管理(如施工组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等)活动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和总和。园林成本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1.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要贯穿园林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园林工程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不可能只讲究质量和艺术效果,控制成本也很重要。工程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工料机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现场经营管理费,这些成本可以在施工预算中并在会计预算时反映记录,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这是较为明显并容易控制的。而事实上,还有三大块成本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1.2.1体制成本是项目管理体制落后、不符合项目法施工原则,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造成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队伍庞大,人浮于事引起的效益低下,费用增加。所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劳务、材料、设备和奖金五大市场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1.2.2机制成本为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不合格、不落实,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质量优劣等所造成经济损失而增加的成本。因此,健全完善管理机制,稳定项目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项目负责制等措施是降低机制成本的重要环节。

1.2.3素质成本是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差,造成决策失误、管理失控、效率低下并造成项目增量成本或发生很大的机会成本。项目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管理素质、技术素质和业务水平,并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

2施工过程管理

2.1在整个园林建设项目周期内,施工的工作量最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多,施工项目管理的难度也最大。其最终目标是:按合同规定,按设计要求建造园林,并获取预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并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并达到验收标准。其具体内容如下:①建立管理组织。②选聘称职的施工项目经理。③组建适宜的管理机构。④制定符合国家政策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施工管理制度。⑤制定对项目管理的内容、主法、步骤、重点及具体安排的纲领性文件。⑥进行施工项目的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安全目标控制。⑦进行生产要素管理,包括劳动、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等的管理。⑧建立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处理施工项目的各类信息,为项目管理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

2.2严格控制施工进度

2.2.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凡是绿化工程施工前必须要检查施工单位资质及管理人员到位情况,参加由业主组织的第一次工地例会,当施工单位开工条件具备后及时填报工程开工报审表,并组织施工单位按时开工。

2.2.2施工主组织的第一次工地例会,当施工单位开工条件具备后及时填报工程开工报审表,并组织施工单位按时开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控制,首先要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进度计划是否合理;其次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按进度计划实施情况,当检查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发生较大偏差时,应协助施工单位分析原因,例如是由于甲方工作面未交出或气候因素影响的客观原因,还是因为施工单位本身的工人窝工、机械操作不当或进场苗不合规格需重新更换的主观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计划调整。如属施工单位造成的,则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如因甲方原因或不可预见因素造成,则要同甲方协商或相应调整工期,使进度计划符合工程实施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合同规定的总工期要求,不延误工期。

3施工质量及安全的监督管理

3.1施工质量管理

3.1.1做好土壤与基肥质量的控制根据植物广谱特性,当土壤的PH值介于6.5~7.5之间时,更适合大部分植物的生长,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种植土应选择菜园土或稻田土。目前由于很多基建工程破土动工,需要大量的回填土,另外许多园林绿化工程也需要菜园土、稻田土作种植土,因此造成大中城市菜园土和稻田土普遍紧缺,解决的途径是对土壤进行改良,将晒白的塘泥与红壤按7:3或6:4的体积比混合,作为种植土摊铺于基层之上。

3.1.2苗木的规格及种植技术的控制工程的施工要符合设计要求,苗木在种植和养护期间要保证其成活率,所以在选择苗木时首先要根据设计图的规定选择对应的品种;其次要控制进苗关选择壮苗,即按照设计规格从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冠高和土球等六个方面来控制进场苗木的规格。苗木种植技术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不同的树种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才能保证种植成功。严格控制苗木质量及种植技术是保证绿化施工质量的前提。

3.2绿化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

3.2.1工程水平作业安全控制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公园、庭院及道路绿化均属于水平绿化工程范围。施工安全主要是针对大规格乔木的的移植而言。做好施工中大规格乔木的掘苗、运输、假植、栽种和养护各环节安全控制是保证施工水平作业安全的关键。具体来说在掘苗时要尽量避免劈裂大根,多保留须根,苗木在装卸过程中应注意吊装机械的操作安全,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施工,对进场机械进行检查,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保证无安全事故发生。

3.2.2工程垂直作业安全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垂直作业的情况,如本人在南沙采石场绿化工程监理中,因石壁绿化需要搭设脚手架作业,需要采用相应的安全措施。首先搭设脚手架一定要符合安全规范规定,依照地势牢固布设。其次对工人要进行安全教育,作业时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凡是雨天绝对不允许爬上脚手架进行作业,而应合理调整工作节拍,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总结

简述SMA沥青路面施工 第10篇

简述SMA沥青路面施工

改性沥青SMA具有较强的抗滑和抗变形能力,良好的`路面排水性,极好的高温稳定性,能有效的提高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因而在公路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

作 者:蔡幸丽  作者单位: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1) 分类号: 关键词:SMA   路面施工   沥青  

简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第11篇

内容摘要: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运作,企业竞争环境变化的强度和频度、企业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在不断加强,越来越激烈的全球人才争夺大战也进入了战略性阶段。本文将通过介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背景、定义,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三种主要的观点进行简略回顾,并以此基础为我国企业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普遍观 权变观 配置观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一直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重整。21世纪的到来,使得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角色必须从先前的传统人事管理转变到现在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纵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在1981年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战略观》可谓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诞生的标志,在该文发表之后的短短20年里,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作用的研究也引起了众多学者们的强烈关注,关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也爆炸式的增长。下面我们将就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做一个简单回顾,并以此为我国企业提出一些建议。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出及背景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才争夺大战愈演愈烈,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已成为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在当今世界中,从知识经济的角度上来看,人才资源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资源,将在企业中发挥着它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完成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着重指出,21世纪是“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人才的重要性和人才争夺战的升级将迫使企业不得不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思维和方式、方法做出重大调整。然而在21世纪80年代以前,虽然企业在投资决策和市场营销等活动中推行并实现了战略管理,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受到现行惯例、工会、企业内外利益相关者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战略范畴,从而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和效果。20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欧美企业积极地引进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但是由于没有同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而使这些新技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现实促使人们反思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由此产生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思想。因此,人们深刻意识到了要使新生产方式取得成功,探索新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应运而生。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基于上述背景,学者们纷纷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展开了研究。戴瓦纳(Devanna,1981)在《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战略观》一文中提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戴瓦纳在文中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由于经济转换、人口转变、授权和规章法律、越来越多的管理复杂性和困难这些因素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取而代之执行平稳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总公司正在努力对付人力资源问题。在比单独执行实施福利政策

和管理技术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其中一个的更高水平上,通过鼓励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公司可能减少问题,更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了组织通过人来达到组织目标的各个方面。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主要的资源,所以企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政策及管理实践来实现其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配置;企业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达到组织战略的灵活性,使人力资源与组织战略相匹配,从而来实现组织目标。由于人力资本已成为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资源,战略也需要人来执行,所以最高管理层在开发战略时必须认真考虑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正是企业战略在这方面的整合部分。

自从进入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之后,学者们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也与日俱增。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众多的理论中,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主要分为以下三个观点: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遍观(Universalistic Perspective)

普遍观点的基本假设是不管企业的战略如何,都存在着一种最好的HR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种HRM系统总是优于其它的,采纳这种HRM系统的企业会提高绩效。尽管这种方法得到了很多研究者等的认同,也得到了实证的支持,但是,关于何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应该包括在这个最好的HRM系统之中,还没有一致的结论。许多著名学者,如德莱利(Delaney)、莱文(Lewin)、澳斯特曼(Osterman)、普费(Pfeffer)等人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容和范围。例如,德莱利(1989年)等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包括8个方面,即甄选、绩效评估、激励性薪酬、职务设计、投诉处理程序、信息共享、态度评估和劳资关系。海塞里德(1995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招聘的激烈程度、每年的培训实践和晋升标准等3个方面的内容。1996年,德莱瑞(Deleiy)和道梯(Doty)在其论文中指出有7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被认为是具有“战略”特性的,它们是内部职业生涯的机会、正式的培训系统、绩效测评、利益共享、员工安全、倾听机制和岗位界定。普遍观点主要研究HRM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侧重HRM对于绩效的影响有多大,通过什么样的中间机制发生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涌现了大量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变观(Contingency Perspective)

权变观点是在研究在企业不同战略前提下,HRM所做出的相应反应,如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战略,所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也是不同的。企业采取何种HRM系统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而定,如果很少与战略相契合,不但不会对绩效做出贡献,反而会对企业的绩效造成损害。这种HRM系统之间及与企业战略的配合是否是有效果的和必要的,还没有得到证实。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观(Configurational Perspective)

匹配观点是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战略的匹配,这种匹配的协同作用是否存在,以及对于企业的绩效是否有影响。匹配观点调查确定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政策之间的“匹配”程度,这种匹配性包括“外部匹配性”(如和战略的适应性)和“内部匹配性”(实践中的一致性和相似形),主

要考虑这些匹配性对组织输出的影响。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与组织战略一致,而且人力资源各项职能之间实现有效匹配。战略匹配或整合这个概念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概念,我们需要战略整合来保持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完全一致,人力资源战略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并且可以帮助我们制定企业战略。

上述三种观点就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三种主要观点,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均与企业绩效有关,但是,它们又有其各自的侧重点,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是不管怎么说,它们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即通过战略管理,使人力资源更好的得到了发挥,让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组织取得竞争优势,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绩效。随着世界的竞争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加剧,为了取得成功,许多企业必须参与全球性的竞争,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如何才能更好的参与其中呢,我们就得根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企业采取适当的战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对我国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但是,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远远没有达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所以,要使企业在竞争中不遭淘汰,使企业能够有实力的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但是,在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在不了解企业需要的情况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不但会被看作是与企业业务无关的,而且还会阻碍提高生产率。另一方面,在单独追求某种创新活动,而又不考虑人力资源实践在不同领域的运用性的时候,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也会遇到一些阻碍。因此,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严格的初期分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目标的人力资源活动模式。所以,企业在进行其模式之前,首先要了解企业的需要,进行严格的初期分析。另外,中国现在还处于经济转型期,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很强。因此,在制定与实施的同时,企业一定要把握其外部环境,注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有效结合。企业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其优缺点,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企业需求等或采用PESTILE分析法来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和企业运作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发挥作用。评估潜在阻碍,准备行动计划。在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对潜在的阻碍进行评估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阻碍关系到冷漠、敌意(拒绝改革),缺乏对程序或资源的支持。然后,企业应搞清楚要做什么、谁来做,什么时候完成。一项好计划应能指出实施步骤,每一阶段所需要的资源以及最后完成的日期。行动计划应当指明所需的咨询、参与、交流和培训计划。它还应当说明怎样对进程进行监控以及说明针对目标衡量组成的标准。

对接下来的工作以及评估。一切事情都不能想当然。最重要的事就是作为接下

来的工作和评估创新活动的结果。后续工作可以通过谈话,了解团队工作,最好实施员工态度调查来进行。通过评估来指出行动的方法,如修正原有的计划,对程序提供支持,对一线管理者提供额外的支持,进行高强度的交流和培训,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为实施下一次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积累一定的经验。

对员工进行可持续开发。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只有不断的提高的员工的自身素质,才能使他们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绩效。所以,企业要注重对员工进行可持续开发,培养员工的知识、技能、经营管理水平和价值观念,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使员工得到锻炼,充分的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组织能够获得具有良好技能和具有较高激励水平的员工,进而使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形成组织的战略能力。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主流。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环境中,企业竞争呈现出动态化特征,竞争能否成功,取决于对市场趋势的预测和对变化中顾客需求的快速响应。在这种竞争态势下,企业必须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而培育和发展动态核心能力。我国企业迫切需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人力资源竞争力。因此,进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必然趋势和要求。

参考资料:

1.许庆瑞,郑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22(4)

2.蔡仁锡(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新领域——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国外财经,1999(2)

3.许庆瑞,刘景江,周赵丹.21世纪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研究,2002.20(1)

4.迈克尔•阿姆斯特朗著,张晓萍,何昌邑等译.战略化人力资源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

上一篇:各类员工GMP培训试题下一篇:世纪之恋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