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 审题是关键

2024-06-22

考研英语 审题是关键(精选11篇)

考研英语 审题是关键 第1篇

考研英语 审题是关键

从大纲发布到考试这段时间,首先我建议大家先把暑假课上所讲的所有的方法进行一次总结和梳理,因为之前大家很焦虑,其实9月初到现在很多同学没有好好的复习,都在忧心忡忡中度过。现在你们可以稳下心来按照进度复习就可以,先把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第一,仍然是我们以前所讲的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阅读和写作是两个大头,写作又是它得分的重点地方。所以,大家应该把写作从现在开始进行背诵和仿写。阅读理解是英语的核心,建议大家9月、10月、11月三个月的时间将过去近十个年的真题进行精析,一边结合我们的方法,一边从我们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提高,这样可以把方法熟练好,又能更好的面对这次新加的60个单词,而且还能通过我们一些模拟练习把它熟练,最后达到熟能生巧的过程就可以了。

写作得高分 审题是关键

写作这两年一直没有变化,就是一篇大的作文,一个图,下面去描述就可以了,写作要想得到一个比较高的分数一定要把题审清楚。还记得我们讲过那篇文章《旅程之余》,很多机构解读说是环保问题,其实是错的,因为这篇文章叫《旅程之余》,强调是旅客在旅行之后扔下的垃圾,说明这些旅客的素质是很低下的,写的不是环境,写的是人的素质问题,所以,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模板对考生很重要,但是你必须学会最后四个月将老师讲的模板进一步的演化,转变成自己的东西,让你的模板不会与别人雷同。

第三,重视句式的变化,句子的变化是我们考试的`要求,必须有大量的句子和演变的过程,最后关注我们所说的词。

考生平时可以多背一些高分作文,应用到你的写作里,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阅读与翻译同步进行

阅读理解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我们传统的段阅读,新题型,翻译部分。你的阅读和翻译是结合在一起来复习,不要把它孤立开来,因为毕竟英语是不分家的,你在做完阅读可以把阅读中挑出五到六个长难句子进行翻译,这样既练了我们的阅读又练了翻译题,大家也节省了时间,因为毕竟只剩下这段时间,每项单独练习可能时间会显得比较紧张,很多同学在我平时做讲座时我时间不够了怎么办?我想说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make the time”,看谁能挤出时间来就能获得胜利,把段落阅读和阅读题结合在一起来做。

摆正心态,期待小宇宙的爆发

新题型得分比较偏低,不要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就按照课上讲的方法一步步操作,到考试能得多少得多少,尽量超常发挥就可以了,对它不能失去希望,但是不要抱过大的期望,因为有时候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摆正心态才会发现考试时自己有一种小宇宙的爆发,才会感觉一下子肚子里暖暖的,后背冒白烟,感觉终于成功了。

复习要把重心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次重心看如何应对它。最后要调整好心态,考研(微博)是知识、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和安排四种的结合体,如果四者结合的特别好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家平常调整好你的心理,很多同学可能平时发挥的特别好,可是一到考场就发慌,大家平时自己隔一两周做一次整个套题的演练,这样发现我哪个地方还有问题,还紧张,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所以,所谓的乐观、积极向上和心态都是练出来的。你只有经过这样的磨炼才发现把一切事情化小,你才不会过多的在乎它的得失,人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而心态的平静才能保证大家考试的时候正常的把你学的东西发挥出来。

(中国大学网考研 )

考研英语 审题是关键 第2篇

语文专家教你攻破阅读难点

“中考语文,审题很重要!”、“今年的中考数学,要学会应变!”上周日上午,在本报《升学周刊》“初三学习”精华本《中考金手指》的首发式公益讲座上,本市著名的语文教学专家、多年从事初三语文教学专家陈庭茂老师面对面指点前来购书“取经”的家长和学生。

“三步走”解题思路“攻破”现代文阅读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普遍薄弱的现代文(尤其记叙文)阅读的问题,陈老师介绍了一种“三步走”的做题思路来攻破这一薄弱环节。

首先是加强整体阅读,即快速地通读文章和题目。这里的整体既是指看清整篇文章,也指看清所有的题目以及有关材料、相关链接等。例如的`《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文中,有道题是要根据“相关材料”完成的,而很多同学根本没有看到全文下方的“相关材料”,摸不着头脑;又如去年有一道关于中国瓷器的题目,是要结合文章旁的图案来回答问题,有些同学却忽视了图片,随意发挥……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没有把所有信息都看完整。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敏感”字眼,比如“这个”和“这些”,回答的时候就需注意答案是否已完整。

第二步,是把握整体理解。现代文阅读中常有“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是?”、“这一段所起的作用是?”此类的题目。而要把握这些题目,光理解一句话或一个段落是不够的。陈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往年考过的《成全一棵树》这篇文章,从标题看貌似是写物,而实际上,它是通过写树而引申到写人。最后的思想感情实际是落在“人”,而非“物”上。因此,片面地理解往往不能答出最深入的准确答案,根本问题还是“审题”!

第三步是注重感悟鉴赏能力的培养。中考语文中常有感悟题或是鉴赏题,感悟题通常着重于对思想内容的理解;鉴赏题着重于对写作特色的赏析。陈老师坦言做感悟题的关键是“实在”,不要空谈,也不要空表决心,重要的是能联系文章内容,实实在在地写出感想。而对于鉴赏题,陈老师推荐给同学们几个角度去赏析,比如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修辞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开头结尾”……等等角度;而议论文中有“层进式论证结构”、“并列式论证结构”等角度。从这些角度去鉴赏,通常都有“料”可写。

问题解决的关键——审题 第3篇

关键词:审题,成功解题

审题, 是解题者对题目信息进行搜集与加工的过程, 是问题求解的前提;审题是对题目进行分析, 寻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而审题过程包括明确条件与目标, 分析条件与目标的联系, 确定解题思路与方法三部分, 即审题是解题的第一关。

一、通过审题找准切入点

审题, 除了对问题中所涉及的条件、定义、概念、定理等有正确的理解之外, 尤其还要把握好关键性的条件、图形、符号等, 找准解题的切入点, 达到快速解题。

例1:已知直线l过点P (0, 1) , 并与直线ll:x-3y+10=0和l2:2x+y-8=0分别交与点A、B, 若线段AB被点P (0, 1) 平分, 求直线l的方程。

分析可设l的方程为y=kx+1, 常规解法是用k表示点A、B的坐标, 再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k, 运算繁琐。若审题时充分考虑到曲线与方程的理论, 用设而不求, 解法会简单。

解:设l与ll的交点A (a, b) , 则l与l2的交点B (-a, 2-b) , 由此可得a-3b+10=0, 2a+b+6=0, 两式相减得a+4b-4=0。因为P (0, 1) 适合方程a+4b-4=0,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4y-4=0.

二、通过审题发掘隐含条件

隐含条件是指隐而不显, 含而不漏的已知条件, 它们常常巧妙地隐含在题目背后, 极易被解题者忽视, 从而造成错解或繁解, 甚至无法解决。若审题时能挖掘出隐含条件, 往往能减少运算量, 简化或避免复杂的变化或讨论, 使问题简捷获解。

三、通过审题理解信息

通过审题发掘信息, 包括明显的和隐含的信息, 信息经分析、理解加工后就可以利用了。利用信息要注意灵活变通, 要注意与其它知识相结合, 使想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方向进行。

例2:点P为矩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 且PA⊥平面ABCD, Q为AP中点, AB=3, BC=4, PA=2,

求: (1) 点Q到直线BD的距离;

(2) 点P到平面BQD的距离。

解析: (1) ∵PA⊥平面ABCD.

过点A作AH⊥BD于H, 连结QH。

根据三垂线定理知:BD⊥QH,

∴QH的长即为Q点到直线BD的距离。

在Rt△BAD中, BA=3, AD=4,

在Rt△QAH中,

(2) ∵PA的平面BQD相交于Q点, 且Q是PA的中点。

∴P到平面BQD的距离即为A到平面

BQD的距离, 过A作AF⊥QH.

则AF的长即为A到平面BQD的距离。

本题求点P到平面BQD的距离时, 因为Q为AP的中点, 故把求P点到平面BQD距离转化为A点到平面BQD的距离。

四、通过审题排除干扰因素

例3:如图3, 小圆圈表示网络的结点, 结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有网线连接, 边线标注的数字表示该网线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信息量。现从结点A向结点B传递信息, 信息可以分开沿不同路线同时传递, 则单位时间内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 ()

A.26 B.24 C.20 D.19

[分析]:首先应当明确, 由A经某三段网线把信息传递到B时, 所能传递的最大信息量是三段网线传递信息量最小者, 如图4,

A—P—C—B:最大信息量为3,

A—P—D—B:最大信息量为4,

A—E—F—B:最大信息量为6,

A—E—G—B:最大信息量为6.

因此, 由A到B所能传递的最大信息量为:

3+4+6+6=19, 应选D。

[评述]本题的关键是题意的理解, 学生可以有大量的生活实例, 通过类比思维, 帮助理解题意, 比如:几段相连的公路的汽车流量, 取决于流量最小的一段, 几段相连的输水管线, 水流量取决于管线中最细, 流量最小的一段。

话题作文的审题是关键 第4篇

话题中的提示语往往是命题者精心构思而成的,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使人们更好地、更快地切题,确定写作角度。提示语是话题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所给话题是一种提示,是一种阐述,往往从阅读提示语中就可以获得写作方向,甚至写作灵感,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提示语,要吃透它的内容和要求,决不能轻易放过。如某年浙江宁波市中考话题作文“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的提示语:“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纷繁的世界。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份自信,少一份失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激,少一份抱怨;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多一份勇气,少一份怯懦;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这个提示语,可以有如下启示:(1)我们可以写对人生、生活、困难和挫折的看法;(2)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写,也可以从社会角度即社会其他人的关系角度来写;(3)可以记叙自己的生活感受、实践体验,以及各种经历;(4)可以对纷繁的世界发表见解。

在此基础上,可以迅速判断生活中哪些素材可以利用,哪些内容最吻合题意,哪些又是可以创新的题材。提示语审读完了,怎样拟题目、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心里就有了腹稿,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如果忽略了这一过程,匆匆入笔,把这几种情况罗列在一起,面面俱到,就会泛泛而谈,做不到以小见大,就很难写就一篇好文章。

关于怎样拟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俗话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靠衣装,文靠题装”“题好一半文”,标题是写作人精心炮制的,拟题要对字词斟酌,绝对不能拟得如“一杯白开水”那样无色无味。标题拟得好文章也就会写得较好。所以,我们就得讲究拟题技法和选材技法。就一般而言,有以下拟题方法。(1)概括主旨法。因为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以全文的主旨为话题,能使写作抓住重点,有所依托。(2)显示特征法。中考作文题目,无论是写景写物,还是人物地貌,都得抓住所要写作的话题来叙述和描写。常规下,标题是为写作的内容服务的,不得不考虑标题要加以突出特征。既然这样,何不在标题中把该景、物或事的内在特征以简洁的话语显示出来,可以使人一目了然,而且更加使自己行文时不易偏题离题。(3)新奇吸引法。新奇的题目使人一看见就急于想读下文,而且有非读不可之意。所以,拟题新颖、有趣,就吸引人人爱读。

选材技法,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去粗取精法。写作时,确定好中心后,下一步就得对材料加以取舍,应该从众多的材料中考虑选取精当的,做到粗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良,良中选精,能以一当十的材料。(2)创新制胜法。创新是指选材新、立意新,选前人所未选,写前人所未写,谈前人所未谈,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良,人良我精,角度上选前人所未选。

二、审话题语

话题语就是所给的话题。既然是话题作文,那话题是非审不可的。审题必须审话题,明确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以加深写作前的印象,在下笔前做到“心中有数”。明确了话题内容之后,就应考虑这个话题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正确理解。我们应把话题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分割的个体,注意话题中各部分的组成在语序和意义上的关系。如“给自己一个微笑”这个话题,就应考虑“微笑”这个词前有一定的限制:是给自己的“微笑”,而不是给别人的,也不是自己让别人“微笑”,应写自我的感受和体验。如“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有学生一看到话题,出于习惯,即把文章中心定在“助人为乐”“助人等于助己”上,可本次话题实际上是“心灵的选择”,写作重点应是“心灵是如何选择”的。审好了话题,就能选准最佳、最小的切入点,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着笔来表现深刻的内容和主题,这样就能避免以偏盖全和偏题离题现象。

三、审限制修饰语

限制语一般是放在提示语、话题语之后,对写作范围、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学生为了节约时间,匆匆看完了提示语、语题语之后便动手写作,而没有看清楚有关限制和要求,以致偏题离题。很多话题作文都有这样的限制和要求:“联系自己和社会实际,思想内容健康,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但有些学生因未仔细审读而忽略了,作文中写了真实的人名、地名被扣了分,甚至出现了思想内容不健康,而得了低分。

考研英语 审题是关键 第5篇

作者: 陶莹 郭涛 稿源: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2010-05-19 11:09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在高考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考生怎么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地理备考,昨日,西北师大附中地理高级教师王述华做客本报热线8119000,就广大考生关心的问题做了解答。

地理考试最大的难点就在综合题的图文图表题,王老师建议考生在做此类题时特别要注重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要细、要慢,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和解答范围。

【答疑实录】

读者:请问综合题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和重点需要注意?

王老师:人文地理题需要掌握答题套路,如农业区位,需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工业区位,从资源配置、地理位置、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工业基础、科技、等方面分析。交通区位(如港口)从陆域条件、水域条件、经济腹地及依托城市分析。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及成因的探究。

读者:如何提高地理选择题里的图文题做题效率?

雅思作文审题很关键 第6篇

In 2008, It is clear that the museum stretched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with six rooms and two stairs. In the western part, a path led to a special collective gallery bordered by the entrance and stairs with a shop located to the opposite side. In addition, a gallery and an interactive gallery were constructed in the north part and a reading room and a cloakroom stood by their eastern side, with stairs between them.

Four years later, great changes had occurred with the number of rooms almost doubling. It is striking to note that the entrance had transformed into an entrance hall where tourists can take a rest under the sunshade while the previous gallery was equipped with a cloak room and also on its north a restaurant was erected. The stairs on the eastern side was upgraded into a lift shared by more enlarged public zones like an exhibition room, a self-service cafe, and children area.

During the period, this museum had developed in terms of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supplied for the public.(200 words)

4月7日雅思写作大作文范文:变富有就该帮助穷人

雅思大作文题目

Some people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about being rich is that give person an opportunity to help other people.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雅思大作文解析:

本题为社会生活类话题。题目问题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变得富有最重要的事是帮助他人。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the most important”这个形容词最高级的限定作用。思考论点时建议多往disagree的方面展开。

paragraph 1 :结合时代背景引入话题且表明自己的观点。

paragraph 2: 论述富人帮助他人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富人的富有和穷人的困境展开)

paragraph 3: 论述富人帮助他人非最重要的。(从自由支配财产和政府两个层面展开)

关键词作文审题立意 第7篇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审题——作文教学的关键 第8篇

如果这一步没走好,那么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为写作文如果离题的话,那就像给一个饥饿的乞丐棉衣一样,是没有用的。有的学生,作文要求写一件快乐的事,他偏偏写一件伤心的事;作文要求写一件发生在夏天的事,他偏偏写一件发生在冬天的事;作文要求写一个人,他偏偏写“我的家乡很美”……所以,即使他妙笔可以生花,如果审题这一步没做好,那花也是“白花力气”的“花”了。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教学生审题呢?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已经将题目拟出来,学生只要按照题目的要求写作文即可,不需要自己拟题目的一种习作要求形式。

审命题作文的题,我们主要要弄清题目规定的写作对象和范围。

什么是写作对象?就是写作所指向的到底是什么,是介绍一个人,还是写一件事,是写一处景,还是写一个物……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写作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如《我的爸爸》,这是写人的文章;《往事》,这是写事的文章;《校园一角》,这是写景的文章;《漂亮的橡皮》,这是写物的文章。

一般情况下,写作对象除了这个大范围,还有一些小范围。同样是写人,《我的爸爸》,就只能写“我”的“爸爸”,不能写其他任何人;《我的伙伴》,只能写“我”的“伙伴”,不能写“我”的“妈妈”;《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只能写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不能写发生在公园里的一件事,也不能写“两件”发生在教室里的事。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作文题目中的附加条件。有些作文题目中有附加条件,如《这儿变了样》的附加条件是“从一条马路、一家商店、一所学校中任选一处来写”,如果你不注意这些附加条件,写的是“我”家的变化,那就不符合要求了;如果你既写了商店的变化又写了学校的变化,那也不符合要求,因为题目要求“任选一处”来写。

二、如何审“习作要求”

有时候,命题者给我们的并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段话,我们一般把这段话称为“习作要求”。习作要求不像命题作文那样,把关键的词语都列在了题目里面,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写谁,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你写得怎么样。

读了上面的“习作要求”,我们来审题。(1)写人还是写事?这个问题有点难,它既需要写人又需要写事,它是写“人的事”,所以,我们就不能写“小壁虎断了尾巴,它去借尾巴,大家都不借给它,它哭着回家找妈妈……”虽然这也是一件事,但这不是人的事,而是动物之间的事。

(2)这件事有什么特点?这件事必须发生在“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的身上,我们不能把我们看到的一些名人故事写下来,如:华盛顿砍了樱桃树,主动向爸爸承认错误;周总理的睡衣很旧了,他舍不得扔,补好了再穿;诸葛亮巧使空城计;武松打虎等。这些虽然也是我们熟悉的人发生的一件事,但不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的事。哪些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呢?我们的亲戚、邻居、同学、伙伴、朋友、老师等。写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这件事最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人能够看出一个人的品格,或者说明一个道理。

我们将习作要求概括一下,就是“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但是,我们一般不直接将“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作为作文的题目,最好将这个“熟悉的人”的身份指出来,如果写爸爸的一件事,标题就是《爸爸的一件事》。

把作文的要求搞清楚了,我们就走上了写作文的正确轨道。

考研英语复试:好好准备是关键 第9篇

进入复试的同学们,还是不能放松,因为复试刷人也是存在的。在这里万学海文考研辅导专家特别给广大考生强调一下英语复试需要把握的内容。从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研究生初试中的听力考试,将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考查一并放到复试中进行,并将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分值记入总成绩。英语听力和口语测试是研究生复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考生需要重点加强的薄弱环节,因此考生应该充分利用从初试结束到复试开始这一段时间,集中强化英语口语和听力的训练,做到提前准备,有的放矢。海文考研万学海文

考研复试英语口试特点如下:

1.对口语的考查,各个学校各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流程,甚至规定每个老师发问的方式和时间;有的让面试老师自由发挥,成绩也基本上由面试老师主观判定。海文考研万学海文

2.考试形式汇总。第一,个人介绍:让你以问答的方式或一个小小的独白来介绍自己。第二,深入对话:考官进一步问你关于一些基本话题的看法。第三,个人长谈:考官让你抽一个话题,给你1-2分钟准备,然后做两分钟左右的演讲。这部分考查比较接近雅思口语考试的第二部分。第四,考生对话:考官给你和另外一个考生一个话题,给你们一段准备的时间,然后让你们进行对话讨论。第五,图片描绘、分析与讨论:这种形式非常接近考研笔试写作的图片作文,只不过是以口语的形式来考查。每个学校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指定考试的具体形式,但一般都会包括以上的两到四个部分。海文考研万学海文

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英语的学习成果直接体现在口语运用上,因此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既是英语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是各高校在英语复试中衡量人才合格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评价一个人英语口语能力主要从看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第二,语音、语调是否准确;第三、语法是否正确;第四,语句表达的流利程度。这些是衡量英语会话能力的主要标准,针对这

些标准,要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就要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方法恰当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考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准备:海文考研万学海文

1.准备一些相关的口语材料,如《英语中级口语教程》、《英语900句》等。当然如果确定参加哪种英语口试,又了解其口语考试的形式与内容,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或是专业的辅导机构来了解,进而选择针对其考试的口语材料更为有效,如雅思口语、托业口语等。海文考研万学海文

2.制定复习计划:在搜集了目标院校的相关复试信息后,根据备考时间与所要参加的口试类型制定复习计划。可以每天准备一个话题,话题的内容最好是热门话题或所要参加的口试常考的话题。热点话题在报纸、杂志上大多可以找到,也是很多考试写作部分常出的题目,因此也可以参照考研或四、六级作文范文。但切忌全篇背诵所找到的材料,最好只借用其中某些素材,然后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对日常生活题材的讨论是我们训练口语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讨论活动和交流不断扩大知识面,促进思维能力及驾驭语言的能力。海文考研万学海文

3.熟悉考场情况与考试流程。首先,进入考场入室前要敲门,虽是小节,但关系到你给考官的第一印象。接着向考官问候,如果可以,微笑,但绝不可勉强。其次,自我介绍要求简洁、有新意,能够让考官记住你。最重要的是,发音要准,不要太快,以别人听懂为目的,一定要听考官的指示语。在回答讨论性的问题时需注意,千万不要只回答“YES”或“NO”,而要加上你的reason或者是example。对于看图说话题,不要过分局限于图中的内容,应充分开阔思路,尤其注意在讲述完图中内容后做适当的评价,对图中的事物或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客观公正的评论。海文考研万学海文

英语启蒙耳聪是关键 第10篇

当时参与投票的有些是已经上培训班一年甚至两三年以上的孩子,但是结果却不容乐观。正如一位妈妈跟贴所言:正规培训了四年,看了孩子听力辨音在哪个阶段的投票,结果我“疯了”,哪个阶段都不是!学了这么长时间居然是“聋子”。

一说听力,很多人想到的是听力理解,却对听力辨音不重视。实际上就像学琴的孩子一样,辨音能力决定了他以后能走多远。所以好的老师都会非常重视听力辨音这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听力辨音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一个音的信号通过耳朵传输到大脑中后,大脑就和已经存储好的大量声音信号比较,最后找出与这个音有关的各种数据,于是就形成了对这个音的认识。大脑就好比是一个硬盘,你想从硬盘中调取数据,必须首先把各种语音信号装进去。当然,人的大脑对语音信号的处理要远比硬盘处理数据复杂得多。但是,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输出,这一点是不容怀疑的。

英语发音有很多现象,比如连读、吞音、闪音等等,看似复杂,成年人用规律很难解决。但是对于听着儿歌、童谣看着动画片长大的孩子就非常简单。那些组合在潜意识中就是长成那样的,甚至不知道单词都能知道组合。除此之外,一些语序方面的问题,一些意群方面的体现,用语法解决完全不如用语感来得彻底和准确。

听力辨音和听力理解的关系,如果还用上面所说的硬盘来比喻,那要想理解,首先要先把语音信号输入到大脑中上。这些信号覆盖的范围越广,以后调取数据的时候就越能及时得到反应。否则,需要重新输入再调取,输入时间本身就影响了效率。这其中还没有说大脑处理语音信号的过程所需要占用的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沉默期。

对于启蒙初期的孩子,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听他们不理解的内容,尤其是韵律节奏方面的内容,不能要求孩子把歌词童谣的内容全部拆开弄懂再听。当然同步进行动画片和绘本的情境对应以加强理解也是必须的。否则单独进行的韵律节奏训练时间过长,会影响整体的听力理解水平甚至输出水平。这一点,很多孩子的教训是:歌唱的很热闹,但是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却没有任何积累。这将直接影响孩子后续路线图的进展。这一点,也是当时这个投票贴的直接作用:很多妈妈发现了自己的误区并及时进行了调整。

关于听力理解,目前也有误区。很多人把听力理解看成是每个词的中文意思都要懂的理解,而不是整体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有人把听力理解能力和词汇量紧密关联,在选择素材的时候一定要找能认识70%以上词汇的内容。问题是,每一个听力词汇都懂就一定能保证篇章内容的懂吗?结论显然是否定的。我们英语听力不好的人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听一句话的时候头三个词还能跟住,后面的词就溜过去了,根本不知道说了什么。而低头看下文本,发现所有的单词都知道发音。最奇怪的是,很多发音看着文本知道每个单词,但是听的时候就怎么都漏词。而这种现象,在经过一段时间磨耳朵训练的小宝宝身上却很难发生。即使不知道含义,但是他们的复述绝对不丢词。这就是听力辨音能力对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也充分说明,听力词汇和听力理解能力并不必然成正比。

启蒙初期,到底是少量输入信号然后重点解决这些信号的理解好,还是多输入,具体理解问题后面再说好,目前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针对成人英语学习的流派非常强调可理解性输入,认为不可理解的输入就是无效输入。对此,我认为在儿童英语启蒙方面,不可过于教条。应该说,一段时间集中反复输入可理解的同一素材以达到对这种素材的充分理解和输出,和启蒙初期广泛接触各种孩子感兴趣的资源相比,二者殊途同归。甚至越小的孩子,因为中文强势地位没有形成,所以对于用一种语言来理解另一种语言没有要求,所以他们的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发展路径和中文母语的路径更有相通之处。比如都是通过看画面来获得整体理解,然后再从整体理解过渡到对局部甚至字词的理解。以此方式来达到听力理解的上台阶。

如果不从一个具体素材的输出状态来评价效果,而是从一个宽泛的周期,比如半年甚至一年,尤其是放在一个没有具体素材考评的英语运用环境中来评价听力与输出的关系,我们会发现,早期泛听的量越大,后期爆发期的效果越好,并且孩子年龄越低,这种现象越明显。最近不断有3、4岁孩子的妈妈或者老师向我表达对孩子表现的惊喜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说辨音能力是呈逐渐下降趋势的,积累素材越早辨音方面的优势越强;另一方面,语音资源之间都存在交叉印证的过程。如果只用一个资源重复十遍,不如用十个资源交叉印证效率高。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讲,不同资源的重复可以减少枯燥,提升兴趣。这比成人用一种资源反复重复的学习模式更容易激起兴趣。兴趣是内在动力的保证。没有动力的英语启蒙对孩子的今后发展弊大于利。

考研英语 审题是关键 第11篇

山东省陵县一中高三语文组薛峰

内容概要:本文从对作文题目的分析中,得出作文题目中的两三个关键词,然后,通过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确定作文立意,希望能够给考生一个操作性、步骤性比较强的方法,为广大考生的备考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审题关键词分析结构

就作文题目的形式而言,题目可谓是形式多样,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如果考生被这些外在的东西给遮住了双眼,那么审题就麻烦了,可谓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作为指导教师理应为其擦亮双眼,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一些教辅教材,也对作文审题进行了一些讲解,但大部分都是对一些个案进行讲解,学生往往在每一个具体的题目,一看就明白了但一换题目就傻眼了,没有一种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做法,给学生一种方法,一种能够从操作步骤,也就是给学生一种信心,拿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不至于胡子眉毛一把抓,不知从何处下手,而出现偏题或跑题的情况。

结合自己在近几年的备考经验和一些成功同仁的做法,我也体会总结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自认为可行的方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其具体的操作步骤:一、对话题给定的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要仔细,要明白材料有几句话,这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二、找关键词。注意,关键词不等于话题题目,我们找关键词,不管话题是几个词,都要至少找出两个或三个以上的关键词。三、针对这些关键词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作文的主题。

在这里,我解释一下,是找出两个或三个关键词而不是一个关键词,很容易造成考生在构思的时候,思路可能出现偏离出题者意图的情况出现;另外,考生对原材料或原话题的理解不是很准确,那么只找出一个关键词,这时这个关键词是否符合出题者的意图,就会令人质疑。因此,找出两个或三个关键词就能极大地避免上述情况出现的机率。

就题目的形式而言,我们可以分为名言名句类、寓言故事类、讲述介绍类、词语或短语类和漫画类,下面我分别从每种类别中找出两个案例给大家讲解一下这种方法的.使用。

一、名言名句类

题目一: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强。”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断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样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从以上看法种选择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分析:话题是:“门与墙”,并不是现实中的“门与墙”而是一个比喻性的短语,因为这里的“门与墙”是有寓意的:在悲观主义者看来,世界上有无数的墙;在乐观主义者看来,世界有无数的门,在现实主义者看来,世界则是由无数隔断的墙与沟通的门组成的。“墙”的寓意是“隔膜”,“门”的寓意是“沟通”。这样,材料的关键词就成了“隔膜”与“沟通”了。这则作文题的立意也就是论述“隔膜”与“沟通”的关系了。

题目二:安徽省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题目略)

分析:这则材料有余华和王小波两位作家的两段话语构成。余华的话语中心为:人活着与其它事物无关;王小波为:人或者与其它事物关系密切。概括起来两人都是说:人或者与其它事物是否有关系。再加上提示语表述的内容,其关键词就好总结出来了:生存的价值或生命的价值、外界的事物。文章的立意就是论述两者的关系了。

二、寓言故事类

对于这类材料的作文题目,你要首先就材料的结构关系进行分析,即故事包括几个人物或失误,然后就人物或事物之间关系进行总结归纳,最后在总结归纳中,提炼出题目的关键词,而不是上来就眉毛胡子的一通乱找,没有目的性。

题目一:全国Ⅰ(题目略)

分析:这则材料的人物(事物)有六个,事情的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老鹰和小羊、乌鸦和山羊、牧羊人和孩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鹰选择小羊,乌鸦选择山羊本身就不如老鹰的捕食能力。所以,乌鸦的错误不仅是选错了对象,更重要的是它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最后一组的人物关系是牧羊人和孩子,他们对乌鸦的这种行为进行了嘲笑,成了孩子手中的玩物。这样,我们就可以透过寓言故事可以提炼出以下关键词:能力、过高估量、嘲笑。文章就可以立意为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与成功的关系了。

题目二:浙江省杭州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五次月考(题目略)

分析:在这则故事中,只有一个人物--老狐狸,事情的过程是先绝食三天,再饱食三天,然后是又绝食三天,结果遭到嘲笑,最后是老狐狸的感悟: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得与失并不重要。在上面的分析中去寻找关键词就很容易了,即:生命的价值、体验、得失。再结合下文的写作提示,提炼出关键词:成功与失败、体验。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明确了,即:生命价值与体验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进行论证。

三、讲述介绍类

题目一、20全国卷Ⅱ(题目略)

分析:材料由丛飞和小李的不同遭遇构成,两个人都有一颗无私而充满关爱的心,但当他们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却受到了两种不同的待遇,引起我们震撼的是丛飞面对受助者的无情,他表现出了一种旷达而宽厚的胸襟,以及小李的“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就很容易找出两三个关键词,如:宽容、爱心、自私、回报、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等。在中间选出两个词语或短语即可。

题目二:浙江卷(题目略)

分析:这个题目一共又有三段材料组成,看似很复杂,只要我们一分析就会发现材料并不复杂,第一段是说童年、梦想、快乐的东西正离我们远去。第二段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人类在消逝中进步。第三段写了人们在前进中会有惆怅,也会有旷达。这样分析以后,我们再去找所谓的关键词就轻车熟路了,即“消逝”“进步”“惆怅”“旷达”,前两者是主旨,后两者是心情或感觉。这样一一对应,“消逝--惆怅”“进步--旷达”,文章围绕“消逝”与“进步”为中心,把中间关系理清,再写文章就有的放矢了。

四、词语或短语

题目一:2007年天津卷(题目略)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与我们近几年常见到的话题不一样,这要求你写作文时,不用另起题目,这是与话题作文最大的不同,其次,写作内容也与话题作文不同。写作范围不如话题作文宽泛,需要紧扣写作题目。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篇作文的审题难度不大,但是,如果考生不注意审题也是很容易偏题甚至是跑题的。“有句话常挂在嘴边”这里面的关键词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考生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句话的关键词是“有句话”“常”“在嘴边”,这就要求你在立意的时候要注意必须是“话语”,而且是“经常性”的,另外还要“在嘴边”,那么就要求这句话是座右铭或某句刻骨铭心的,经常在你的大脑中出现的。这样的审题就保险了。

题目二:2007年福建卷(题目略)

分析:这则命题作文比较简单,但如果紧紧从自然的季节来写未免过于肤浅,这时我们需要从“季节”与之相关的事物谈起才能写的较为深刻,也就是找出与“季节”相似的事物,与之形成相对照的“关键词”,像“人生”“王朝”等。我们可以把“人生”看作“季节”中的四季,“王朝”的初建、发展、盛事、衰亡与“季节”的四季相对应。

五、漫画类

漫画这种命题形式从出现,直到2007年的全国卷又出现中间隔了十一年,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我自己认为是这种命题形式的审题难度比较大,所以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我们也不能成为不备考的理由。作为一种训练学生思维的方式,它理所应当成为好的训练方式。在这里我仅就2007年全国卷Ⅰ看一下如何审题。

画面上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人围绕着一个摔倒的孩子,共同发出了一个声音“出事了吧!”这是画面上出现的内容。这里虽然没有介绍性的语言,考生不能在这里找出既定的关键词,这时,考生也不要慌,只要认真分析这中间的人物关系,就能找出两个关键词。作为孩子而言摔倒本是一件很自然不过的事情,哪有不摔倒的孩子呢?作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做法呢?却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当一个孩子摔倒或犯错误,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考生在分析漫画之间的关系的时候,结合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两个词语来就可以了,如:责任、宽容、帮助、失败等词语。

上一篇:死亡证明格式及参考下一篇:商场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