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2024-07-25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精选14篇)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第1篇

我读了杨靖宇的故事我的感受是:杨靖宇,一个不曾忘记,也永远不能忘记的名字,亦如天安门广场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雍容壮美的华表,己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象征。杨靖宇将军以他短暂却又辉煌的一生,谱写了一篇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勇于的精神。

这么冷的天气杨靖宇他们连棉衣都不齐,而敌人呢?棉衣齐全,吃的也齐全,__够打三天三夜还不止的,在雪地上行军的时候,裤子都湿了,他们在这个时候是多么需要火,生一堆火啊!还可以好好的烤一烤湿的衣服。

吃的都吃不好,连草也埋在两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只能吃那难咽的树皮,吃树皮还要削掉那些老树皮,还和战士们一起吃那用雪煮的糊糊,吃的是草根、棉絮充饥。

最后杨靖宇被敌弹射到胸膛,最后,壮烈殉国,敌人将杨靖宇的腹部抛开。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第2篇

抗日英雄杨靖宇 读后感

学校放假的时候, 我读了一本关于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深深的被革命先辈的事迹所感动, 体会到先辈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生活, 有了他们的努力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 做好祖国的接班人, 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灿烂.杨靖宇1905年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庭里, 小的时候名字叫马尚德, 幼时读过学堂, 杨靖宇深知自己能上学堂念书不容易,读起书来愈加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在学堂里占头名, 他还天天帮着先生扫地,打水,洗毛笔....., 学习好又勤快的杨靖宇深得先生的喜欢, 我一定要好好向杨靖宇学习, 做一个成绩好老师又喜欢的好学生.1919年五四运动时, 小小的杨靖宇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投身到农民的革命运动中, 领导了震惊中外的豫南农民起义, 由于他的出声表现, 后来被调到了东北, 被任命为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的总指挥, 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战争, 1940年的时候由于敌人调集重兵, 抗日斗争进入了异常艰难的时期, 在50多天的时候里, 他率领部队跟敌人作战了40多次, 后面到了无粮食和弹药的时候, 只能用草根和树皮充饥, 最后由于敌众我寡, 壮烈牺牲.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第3篇

1926年秋, 杨靖宇从开封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毕业, 在学校, 杨靖宇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学习了先进的马列主义知识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 杨靖宇奉党组织的派遣, 回家乡开展革命工作, 回家首要任务是唤起民众, 组织农民暴动, 经党组织研究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决定举行确山暴动, 时间定在农历3月3日, 杨靖宇终日忙碌, 早出晚归, 农历2月的一天凌晨, 天刚蒙蒙亮, 杨靖宇便起床了, 他看到母亲、妻子早已起来正在在烧火做饭, 母亲心疼儿子, 想到杨靖宇终日辛劳, 想让他吃一口热饭再走。杨靖宇洗把脸, 看到院里靠墙竖着一棵小树, 便问:“娘, 谁弄了一棵小树放在这?”, “是呀, 昨天下午你四婶母送给咱一棵小槐树, 这树可好啦, 树叶可以吃, 树皮可以染布, 果实可以治病, 种到院里可吉祥啦!”母亲回答道。杨静宇说:“娘, 我这会儿把它栽上吧。”说罢, 杨靖宇便动手在堂屋前栽下了这棵具有非凡意义的小槐树!

然而, 就是这棵象征着革命意义的小槐树, 命运也是多灾多难。

由于杨靖宇常年在外参加革命工作, 又领导了确山暴动, 确山军阀驻军和保安团一直也没有停止对杨靖宇及其家人的追捕, 前后六次到李湾村杨靖宇的家搜查, 房屋两次被烧, 实际杨靖宇的家仅剩下北屋一个破屋场儿, 东西屋早已被火烧净, 无力再盖, 就这样, 两间破屋场儿也被李湾的保长和日匪军又烧了两次。 (1)

在多次焚烧中, 小槐树也难以幸免, 损害严重, 叶子烧焦了, 树皮烧坏了, 然而, 春天到来的时候, 小槐树像革命的火种, 生生不息, 又萌发新芽, 顽强的活了下来。

1928年3月, 小槐树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了, 杨靖宇大儿子马崇云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 已经一岁多了, 女儿马躲 (学名马锦云) 刚刚出生, 杨靖宇奉命去信阳参加工作, 后又奔赴东北, 再也没有回过家乡。

为躲避敌人的搜捕和迫害, 杨靖宇母亲张君和妻子郭莲带着杨靖宇一双儿女东躲西藏, 在家的时间不多, 偶尔回家住几天, 便给小槐树修枝, 浇水, 施肥, 盼望它快快长大, 看到小槐树, 仿佛看到了杨靖宇一样亲切。

几年后小槐树长大了, 已经长到了两把粗细, 一天杨靖宇四婶母家的儿子, 准备结婚, 翻盖新房, 想借这棵槐树做檀条, 杨靖宇母亲和妻子坚决不同意, 她们怎么舍得这棵槐树呢, 这可是尚德当年栽的呀, 多年来, 尚德出去参加革命工作, 一直没有回来过, 看到它仿佛尚德就在眼前, 这就是尚德的化身, 别人怎么知道它的意义呢!

杨靖宇母亲婉言谢绝了他。

1936年8月, 杨靖宇母亲因多年劳累, 又加上被迫害折磨, 病情非常严重, 临终前, 特意叮嘱儿媳和孙子孙女, 精心管理院里的那棵槐树, 轻易不要用它。

1951年杨靖宇将军牺牲11年后, 东北调查组几经周折, 终于找到了杨靖宇的儿子马崇云, 女儿马躲, 这时候妻子郭莲已经去世多年。

1966年2月。中共确山县委, 确山县人民政府 (当时李湾村隶属确山县, 现划归驿城区) 决定修复杨靖宇旧居, 建立杨靖宇将军纪念馆, 邀请杨靖宇将军的女儿马躲担任名誉馆长。不幸的是, 院里的那棵老槐树已经被风吹倒, 馆未建好, 东北辽宁省红卫兵到河南串联, 慕名到杨靖宇旧居参观, 广大青年学生对杨靖宇将军无比怀念和崇敬, 为了留个纪念, 他们来到老槐树跟前, 虔诚的削下一小片槐树皮, 夹在书本里, 非常珍贵, 然而天真的青年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可能以此纪念杨清宇, 随后的日子里, 老槐树慢慢枯萎, 最后竟然死掉了。 (2)

故居修复后, 马躲和儿媳李大幸看到死去的老槐树, 非常心疼, 抱着一线希望, 她们把它扶了起来, 四周用砖砌成一个花池, 里边还种了葡萄, 经常浇水, 施肥, 精心呵护, 奇迹出现了, 1967年的春天, 从老槐树枯死的主干南侧发出了一棵嫩芽,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棵槐树, 就是这棵长大的嫩芽。 (3)

今天, 当我们参观杨靖宇将军旧居时, 依然可以看到这棵老槐树, 枝繁叶茂, 像一位坚强老人, 静静地站在那里, 仿佛向人们诉说英雄的事迹和岁月的变迁, 他历经风吹、雨打、火烧、水淹以及人为的损伤, 依然顽强地活了下来, 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吗?尽管在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有很多艰难险阻, 然而我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 不会退缩, 相信国家强盛, 人民富足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摘要:杨靖宇将军虽然离我们远去了, 然而他1927年亲手栽种的槐树, 历经近一个世纪, 历尽各种磨难, 现在依然枝繁叶茂, 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这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不向任何黑恶势力低头, 不向法西斯帝国主义弯腰, 英勇顽强, 不屈不挠, 这种精神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灵魂和脊梁。

关键词:杨靖宇,槐树,民族魂

注释

11据马桂芝口述, 马桂芝, 女, 现年82岁, 杨靖宇叔父马延龄小女儿。

22 据王留群口述, 王留群, 男, 现年60岁, 曾任杨靖宇纪念馆馆长, 李湾村人。

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家风 第4篇

1905年2月13日,马尚德(后化名杨靖宇)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今驻马店市驿城区)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马尚德考入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在学校期间,他受革命思想影响,秘密参加了革命活动。后来,受党组织派遣,马尚德回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

那时,马尚德的公开身份是李湾村小学教员。邻村姑娘张君利用到李湾村姑妈家串门的机会,不时到马尚德任教的教室窗外偷听这位英姿勃勃、气宇轩昂的教员讲课。天长日久,马尚德也发现了她。1926年,他们喜结连理。次年她为马尚德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取名马从云。1927年5月,马尚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马尚德发动刘店秋收暴动,成功后,任确山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又领导了确山10万农民大暴动。这位贤惠的农家女子惊喜地发现,她敬慕的马尚德,原来是在百姓中威望极高的共产党人。

在女儿马锦云刚出生5天的夜里,马尚德忽然带着满身寒气回来了。他表情沉重地对张君说:“明天我要出趟远门,也许几年也不能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时年22岁的张君知道丈夫这次肯定又去干大事,她点点头,马尚德看了正在熟睡中的儿女一眼便匆匆走了。谁知这一别竞成永诀。

马尚德离家一年后,张君年迈的婆婆因病去世了,从此,张君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为躲避敌伪追捕,东躲西藏,逃荒要饭,吃尽了苦头。

1942年春季的一天,在鞭炮声中,18岁的方绣云嫁到了距确山县城偏远的李湾村,成了村东头马家的儿媳妇,丈夫叫马从云,婆婆叫张君,这个家庭特别贫寒,只有苦命的婆婆一人支撑着这个家。

自从进了马家那天起,方绣云的印象中婆婆真苦呀。公爹马尚德4岁时便失去了父亲,婆婆张君嫁到马家后,上侍老下扶幼苦不堪言。在张君的苦苦企盼中,一双儿女慢慢长大了。每到黄昏,张君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院门口,痴痴地凝望着村口那条小路,当年,参加革命的丈夫就是从这条小路走出去的。院中夫君亲手栽下的槐树,树叶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却没有丈夫一点音信。

夫妻一别成绝唱

嫁到马家后,方绣云得知公爹十几年前离开李湾村后音信全无,外出具体干什么她不知道,婆婆也不告诉她。后来才知道,公爹离家以前在当地曾闹过革命,多次被敌人追捕。方绣云终于理解了婆婆忧郁的眼神,她是在为公爹担心啊。

1945年日本投降了,可夫君仍无消息。这时积劳成疾的张君患了重病,临死前,将儿子和儿媳叫到床前叮嘱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们的爸爸很快要回来了,可惜我见不到他了,你们见了他要对他说:这些年我们全家都在想他啊。”去世时年仅40岁的张君哪里知道,她日思夜想的丈夫早已先她而去,牺牲在白山黑水间。

马尚德告别妻子后,先秘密从事了一段地下工作。1929年春天,他被党组织派赴东北工作。1934年,他成为拥有4000余人的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同年,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二次大会将马尚德选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后来,为了斗争的需要,他化名为“杨靖宇”。

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其他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杨靖宇任第一军军长兼政委,随后又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在东北几十个县开辟了广大游击区。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抗联中最大一支主力军,与日伪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麓展开激烈斗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日寇为巩固其战略后方,1938年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加强对南满的“大讨伐”。杨靖宇率部进入长白山区建立了密营。

日寇在诱降碰壁后,于1939年冬大雪封山时又展开讨伐。部队衣食无着,杨靖宇决定分散突围。最后,他带60余人东进。

1940年2月18日,两个警卫员下山买粮牺牲。2月23日,杨靖宇孤身被围,战至最后,英勇就义。日军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后,剖开其遗体,发现他胃里除了树皮、草根和棉絮外,没有一粒粮食。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的牺牲地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8年2月23日,其遗首和遗体被隆重公祭合葬在吉林省通化市靖宇陵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送了花圈,高度评价了他光辉的战斗一生。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题写“杨靖宇烈士纪念碑”碑名。1995年1月12日,江泽民题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名。杨靖宇由此成为在新中国成立后唯一受到党中央两代领导核心题词的抗联领导人。

家中珍藏三张照片

1952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几位干部来到方绣云家,把正在吃饭的马从云仔细打量了许久激动地说:“找到了,终于找到了杨司令的后代!”当方绣云和丈夫听到父亲当年抗联时的老战友冯仲云,讲述父亲1940年在长白山密林深处打到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的事迹时痛哭起来,她没想到父亲会死得那么惨,死后又被日本人割去了头颅。

原来,将军牺牲后,一直到1950年兴建东北烈士纪念馆时,他的出生地也不清楚。当时能找到的只有一张发黄了的杨靖宇履历表,就在这时,一张刊载了杨易辰撰写的回忆文章《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的文童,让他们眼前一亮。不久,他们在沈阳见到了时任中共辽宁省委负责人的杨易辰,杨易辰确切地告诉他们,杨司令的老家肯定在河南,而且就在确山县农村。

在驻马店李湾村,他们终于找到了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和女儿马锦云,得知马从云的母亲等了18年后已于1945年病故的消息时,他们惟有唏嘘长叹。

1958年2月23日,马从云轻唤着父亲的名字来到吉林,终于见到了父亲杨靖宇,不过那是装进一只玻璃瓶子中的头颅标本。马从云和方绣云夫妇跪倒在地痛哭失声。在白雪皑皑的群山中。她们看到了父亲牺牲时背靠的那棵粗壮挺拔的松树,山上仍然可见日军留下的碉堡,以及被炸倒在地上的红松树,它们默默地见证着那场激烈战斗。走时,马从云从父亲战斗过的地方带回去一块桦树皮,至今仍被方绣云老人珍藏在柜子里,她看一次掉一次泪。

在方绣云老人的家中,仅存一张少年杨靖宇在开封读书时的照片。为了保存这张照片,公婆张君曾把他藏在墙缝里,逃亡时缝在女儿马锦云的衣服里,目前这张照片保存在驻马店市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内。

nlc202309022109

方绣云老人还珍藏有两张发黄的珍贵照片,其中一张是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放在汽车上进行示威的照片。笔者看到,车上站着荷枪实弹的日本兵,隐约可见白布上写着“杨司令之末路”字样。另一张照片上则是日军正在庆祝所谓的“胜利”,将军的头颅被放在叠在一起的两张桌子上。

河南省博物院近现代史博物馆研究员刘晓辉说,上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传记女作家泽地久枝来到通化靖宇陵园拜谒。她在将军塑像前长跪不起。原来,抗战时期,她在吉林读书,经常看到日伪通缉的告示,十分崇敬将军,于是开始搜集有关将军的资料,日本投降后,她把积累了10余年的资料带回日本,撰写杨靖宇传。

子孙是普通的铁路职工

今年已88岁高龄的方绣云老人。住在郑州市铁路局材料厂家属院,如今将军的儿子和女儿早已作吉。她是马家惟一清楚知道将军家事的人。

后来,马从云在信阳铁路学校上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材料厂,他妹妹被分到郑州铁路局托儿所工作。1964年8月,身患肝癌的马从云出差途中死在江苏镇江,年仅37岁,他的遗骨被安葬在郑州市烈士陵园。1986年,马锦云也因病去世。

今年61岁的马继先对爷爷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感受,爷爷离家去关外时,爸爸才1岁多,姑姑才出生5天。在她刚懂事时就听爸爸讲爷爷的故事,爷爷英勇抗日的英雄事迹在她心里打上了深深烙印。

马继先的5个兄弟姐妹的名字当中都有一个“继”字。从大到小依次是:继光、继先、继传、继志、继民。马继先兄妹都在郑州铁略局工作,姑姑家7个孩子都是工人或农民。

马继先兄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教,从上学到工作,从没对周围的人炫耀过他们是杨靖宇的后代,后来同事们知道后都惊讶地说:“你怎么不早说呀?”马继先说:“爷爷的功绩是我们的骄傲,却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有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多为人民服务,才对得起爷爷。”

今年53岁的马继志,从小在奶奶及父母那里,听到过许多关于爷爷生前英勇抗日的故事,稍大后,又读了描述爷爷英勇事迹的许多书。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英雄爷爷,一直活在他心里。让他难以忘怀的是父亲临终前的一句话:“咱是烈属,是抗日英雄的后代,咱家可不能出孬种,更不能躺在爷爷的功劳簿上向政府提要求,捞好处。”这番语重心长的嘱托,激励着马继志。

1977年到1981年,马继志曾在河南某部服役,当兵没几个月就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了三等功。在部队时,他从未声张自己的爷爷是杨靖字。

7年见证靖宇县变化

马继民曾在南海舰队服役4年,后在郑州铁路局物资供应总段工作。每去吉林,马继民的内心就受到震动。

2004年,马继民在哈尔滨参加靖宇公园杨靖宇铜像落成仪式时,当时来看热闹的人很多,老百姓争先恐后想看看杨靖宇的孙子长什么样。

2005年,马继民到吉林省白山市参加杨靖宇诞辰100周年、殉国65周年纪念大会时,靖宇县组织抗联后代重走抗联路的这次经历,让马继民对这座以爷爷名字命名的县城有了更深的感情。这年7月,马继民到当年爷爷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担任县长助理一职。临走时,母亲对他说:“到靖宇不要给组织添麻烦,要踏实工作,多作贡献。”

随后的7年里,马继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一个人住办公室,每天都在食堂吃饭。现在,马继民半年在郑州市铁路局工作,半年到靖宇县负责红色旅游开发。

在马继民的努力下,杨靖宇殉国地等抗联遗址得到修缮和有效保护,红色旅游成为靖宇县的“名片”,杨靖宇殉国地被列入国家红色旅游景区,每年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有力推动了靖宇县的旅游发展。

7年来,马继民亲眼见证了靖宇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发展。马继民刚来那年,靖宇县财政收入只有八九千万元,而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已突破3亿元。马继民认为,“身为杨靖宇后代,能亲证、亲历靖宇的变化,我很欣慰,很自豪”。

抗日英雄杨靖宇读后感作文 第5篇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因此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中写道:“到2月18日,他仅有的2名警卫战士也在大东沟牺牲。他只身一人,陷于敌魔爪。敌人妄图生擒,但恐伪军不力,以日寇合围蒙江东南地区,封锁路口,迫他于绝境。在万分紧迫时,突击部队自东南秃砬子、牛槽沟向黄花甸子疾驰,但敌人兵力过厚,曹部被重重包围,敌飞机数十架轮流轰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敌被击毙者20余人。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记载:“讨伐队已经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群众的要求下,在墓前当场枪决了汉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为将军报仇雪恨。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1957年9月25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为杨靖宇隆重举行遗首恭送仪式,通化市党政军民举行隆重迎归仪式;1958年2月23日,由通化党政军民组成的公祭安葬委员会将他的遗体与遗首对接起来,覆盖国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等送了花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也送了花圈。大会高度评价了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光辉一生。悲壮的哀乐声起,人们吟唱着怀念他的歌曲,一时哭声大作,震撼山岗。

抗日英雄杨靖宇读后感作文 第6篇

抗日联军遍地游,日本小鬼心发愁。

南满北满起烽烟,白山黑水扫倭寇。

共产党的军队好,杨司令的指挥妙。

救国救民一条心,还我山河歌声高。

这首歌里说的“杨司令”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总司令杨靖宇,这位为国捐躯的伟人。

1940年4月杨靖宇带着十几个战士,来到蒙江县山东的山林里由于叛徒告密,他们被包围了,由于他们几天几夜没有吃东西了,所以让两个同志去村子买东西,被日军发现了,在与日军搏斗的时候被杀害了。

杨靖宇一个人被敌人封锁在森林里饥饿寒冷无情的袭击着他,他只能靠吃草根,树皮来支撑着身体。20日下午杨靖宇与敌人相遇了,敌人很多,但是他毫不畏惧,很快就被敌人包围了。他双手拿枪,左右开弓,弹无虚发,连连击毙敌人,在激战中一颗罪恶的子弹穿过了他的胸膛,但他还用最后一口气打死了几个扑上来的敌人,倒在了大石旁边。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把他的遗体用汽车运到蒙江县城。日军指挥官吼叫着:“解剖,把他解剖!我要看看他吃的是什么东西!”结果,壮士喋血,为争民族之气,连残暴的侵略者也震惊和折服了。当年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并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

在烈士的肠胃里找不到一粒粮食,只有树皮草根和棉絮。看到这里我惊呆了,我们的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何等大的代价。有些是我们想都想不到的。象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吉鸿昌,赵一曼,董存瑞等为国捐躯,叫我们佩服不已,赞叹不止。

抗日英雄杨靖宇读后感作文 第7篇

当您在开封火车站前的街头上高喊道:“同胞们,赶快行动起来,让我们同心协力,举起铁锤把一切帝国主义从中国领土上赶出去”。时,您就下定决心为这个目标而奋斗。在三十五个春秋里,您有多少个夜没有合眼;您在短暂的三十五个春秋里,有五次被敌人关在牢里酷刑,您没有一次向敌人低头。我敬佩您,敬佩您那颗赤诚的爱国心。

当您一个人面对离自己只有二百多米的敌人时,您没有恐惧,您握着双枪决定坚持到最后。当敌人呐喊道让您投降时,您只用子弹作为回答。当子弹落到您身上的时候,您强忍着痛,毫无一丝恐惧,直到有一颗子弹击中您的胸口时,您倒下了,您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并永远融入了长白山的泥土里。

您牺牲后,敌人将您的身体解剖开时,发现您胃里全是未消化的棉絮和树皮。见到这些,无一人不为吃惊,无一人不为震撼。现在我们无法想象您是如何咽下去的。我心中犹然涌起对您那崇高的敬佩,永远不朽的灵魂!

抗日英雄杨靖宇观后感 第8篇

这段时间,我读了许多关于抗日民族英雄的故事。面对日本侵略军的凶残,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而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那有着钢铁般意志的抗日英雄杨靖宇。

7.5万日军对杨靖宇的第一路军实行了疯狂“围剿”,最后,只剩下杨靖宇独自一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杨靖宇并没有向敌人屈服。饿了,就用草根、树皮和棉絮充饥;渴了,就抓一把雪来解渴。凭着坚强的意志单枪匹马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使敌人也为之敬畏!

那个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杨靖宇将军的事迹却深深感染震撼着我!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才换来的。做为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遇到挫折时,我们应该学习杨靖宇将军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拼搏,战胜困难。我们要掌握科学知识,练就过硬本领,做新时代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第9篇

学生们的罢课斗争使军阀官僚们胆战心惊,他们慌忙采取卑鄙手段阻止学生的爱国活动。一天,教育局派了几个“学监”,到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进行“视察”、“监督”,并以“钦差大臣”的姿态命令学生复课。这些“学 监”不仅仇视学生,对教员、工人也是指手划脚,神气十足。

有一天,一个学监的衣服丢了。他无根无据地猜疑是在学校的李老头作的案,不问青红皂白,就叫来几个兵差,把李老头捆绑起来,吊在树上,硬要他“招认”。李老头是位老实人,无端地受此冤屈,气得呜呜直哭。

正在这时,杨靖宇来到了现场。他压根儿不相信李老头会偷衣服,拳头一攥,就冲到兵差面前:“你们诬赖好人,再不把人放下来,就揍你们!” 话音未落,几十名学生也都围了上来,包围圈越来越小。几个兵差见学生来 势汹汹,龟缩在一起,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校长闻讯赶来,怕惹出乱子,就对同学们说:“快散开!快散开!你们要少管闲事!这非同小可!”这时,杨靖宇又挺身而出,冲着校长说:“我们反对陷害好人,这怎么叫管闲事?”校长指着他说:“马尚德,你还 想不想读书!”杨靖宇毫不示弱,理直气壮地说:“不读就不读,你们开除吧, 这里不是教育人的学校,是衙门!”校长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连摇头带跺脚地走了。几个兵差见学生人多势众,就无可奈何地把李老头从树上放了下来。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读后感 第10篇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槍,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槍里也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他坚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注视祖国壮丽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杨靖宇将军是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 第11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李湾村(今属驿城区),1923年参加由李大钊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大革命前后,杨靖宇积极投身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先后领导了确山暴动和刘店秋收起义,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县级农工革命政权、第一个县级工农苏维埃政权,揭开了河南土地革命的序幕。1929年以后,党派他到东北从事革命工作,先后在辽宁抚顺、黑龙江哈尔滨和南满等地领导革命斗争。他曾任东北反日救国总会会长、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1932年11月,他以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省委巡视员身份,被省委派到南满——吉林磐石、海龙整顿党组织和抗日游击队。这时按照党组织安排,他改用“杨靖宇”这个名字。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中共南满特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由于他功勋卓著,先后被选为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执行委员、中共七大准备委员会委员,成为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最高领袖。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在吉林省氵蒙江县现为靖宇县抗日斗争的战场上。

2005年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我们要深切缅怀将军的不朽功绩,加强宣传研究将军的崇高思想,大力弘扬将军的伟大精神。

何谓“杨靖宇精神”呢﹖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高度评价杨靖宇将军是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综观将军一生的战斗业绩,全面考察英雄的人生足迹,深刻思考伟人的历史性贡献,深入研究杨靖宇的思想品德和作风,“杨靖宇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坚持真理,忠心报国,艰苦奋战,英勇献身”。

坚持真理——就是他孜孜追求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这是杨靖宇毕生为之奋斗的宏伟理想和远大目标,也是他取之不竭的强大革命动力。

杨靖宇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幼年丧父,深知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黑暗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寻求变革社会的真理,1923年,杨靖宇考入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校址开封,学习期间就开始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报刊。在学习、研讨中,杨靖宇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实现变革旧中国的真理,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久,杨靖宇从《北大日报》上看到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招收会员的启事,他立即写信与该会联系,报名加入该会,成为该会的第88名会员。1925年6月,杨靖宇率领本校同学积极参与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的斗争。1926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自此以后,他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把自己融于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之中,自觉服从党组织领导,牢记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对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孜孜追求,才会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不竭的力量源泉,才会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为争取民族解放的壮丽事业之中。

在以后的长期革命斗争中,杨靖宇都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著作。据他生前的许多战友回忆,杨靖宇将军是个博学多才的卓越政治军事领导者。他随身带着《共产党宣言》等马列的书籍,不断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中汲取精神力量。还对从中央红军传来的游击战争的小册子和毛泽东《论持久战》等军事战略战术理论,经常研读。杨靖宇将军还充分利用战役战斗的间隙时间、部队休整之时,对广大干部战士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展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干部战士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杨靖宇将军不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而且身体力行,自觉去实践马克思主义,百折不挠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他冲锋在前,疾恶如仇;在敌人的监狱里,他不怕酷刑拷打,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在抗击日本侵略者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他百折不挠,顽强战斗;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杨靖宇将军之所以有这样辉煌战斗的一生,都在于他自始至终有着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1940年是杨靖宇抗战以来最艰苦的时期,部队伤亡很重。他鼓励大家:“革命就像一堆火,看起来很小,可燃烧起来能烧红了天,照亮黑夜。正是为了革命的火焰燃烧得更旺,才会有许许多多的同志前仆后继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可能牺牲,革命并不等于失败。革命,不管遇多大困难总会胜利的!”

杨靖宇将军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持把远大理想与抗战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抗击日本侵略、争取全国抗日胜利作为捍卫真理的革命实践,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倾向作斗争。1939年5月,根据当时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形势,抗联一路军有人建议将部队转移到苏联或长白山躲起来。杨靖宇将军说,我们是抗日的队伍,就是打鬼子,就得坚持战斗。我们在这里坚持打下去,就能牵制敌人一部分力量,鼓舞民众精神,减轻党中央的压力,支援全国抗日战争。针对同志们让他先隐蔽起来的建议,他激昂地说,难道我怕死﹖我在这个队伍,这个队伍就不会散,就能同日本侵略军坚持打下去。杨靖宇就是这样,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一直战斗在祖国的疆土上。

忠心报国——就是他始终把党和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坚决捍卫民族利益,顽强抵抗日寇侵略,具有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是杨靖宇精神的核心,也是他报效国家和人民的实际行动。

从1929年2月到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用他生命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坚决捍卫民族利益,顽强地抵抗日本侵略者。从领导抚顺煤矿工人罢工到“福合客栈”被捕遭日警严刑拷打,从磐石游击队到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在东北的莽莽林海、皑皑雪原中与日寇英勇奋战11年,直至血洒祖国疆土。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也不论战斗如何残酷,杨靖宇将军总是忠贞不渝,矢志不移,充满必胜的信心。1933年冬,杨靖宇率部队强渡辉发江,身后有日伪军的咆哮,头顶是呼呼的寒风,他和战友们用赤脚踩碎刺骨的寒冰,跳入齐腰深的江水中强行过江。人在江中走,冰在头上结,抗日杀贼的烈火在胸中烧,将士们的意志愈挫愈坚,战斗情绪愈战愈旺盛。

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杨靖宇将军不为日寇高官利诱,对祖国赤胆忠诚,真正做到了“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1940年2月,杨靖宇率部队与数十倍于我的日寇作战,最后只身一人用草根、树皮、棉絮充饥,在茫茫林海雪原与敌奋战。日寇以“东边道”高官相许,利诱劝降,但他回答敌人的只有愤怒的枪声。将军牺牲了,但英雄的忠魂永远留给了祖国,忠心报国的精神,成了教育后人的宝贵财富。

杨靖宇忠于祖国,更热爱人民。他处处心系人民,事事为人民着想。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驻地整顿,他都坚持不扰民,不给群众添麻烦,从来不占住老百姓的住房,都是住地窖、密营,甚至住野地。

1933年12月的一天早上,住在东山区小屯子里的刘老太太一打开门,吃了一惊:门外地上全都睡满了人,有的盖条破毯子,有的盖件旧长袍,有的卷着野兽皮,乌黑闪亮的枪支放在他们的身边。她激动地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一次看到杨司令这样规矩的兵!”杨靖宇将军率领东北抗联战士,还经常帮当地群众拉犁种地、收获庄稼、挑水磨面,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杨靖宇如此关心群众、心系百姓的事例,在当地广为传颂。

艰苦奋战——就是他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战胜各种困难,具有共产党人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这是“杨靖宇精神”的突出特征,也是他辉煌一生的闪光之点。

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联军是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展抗日斗争的。祖国的东北,冬季长而寒冷,尤其是山林旷野,积雪没腰,奇冷无比。杨靖宇将军和他的抗日部队长年奋战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转战在白山黑水之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气候,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杨靖宇将军领导的抗日斗争是在极其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进行的。一是缺衣。每逢冬季,部队经常露营在深山老林里、冰天雪地中,杨靖宇和战士们没有棉衣穿,只穿一件夹衣。1935年冬,柳河县副县长听说冬天杨靖宇只穿一件夹衣,就托人捎给扬靖宇一件皮大衣,将军自己舍不得穿,让给部队身体弱的同志。1938年11月,抗联第一路军在蚊子沟召开会议,晚上杨靖宇和大家睡在冰凉的地上,身上只裹件单薄的衣服。将士们虽然衣不御寒,但抗日救国的热血沸腾,战斗情绪十分高涨。二是缺食。日寇为了围困抗日联军,大搞坚壁清野。有时部队一天要在深山雪原里跋涉上百里,一连几天吃不上饭,只能吃点野果就把雪水,甚至只能吃草根、树皮和棉絮。1939年,部队行军到桦甸北岗,连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了,杨靖宇就让大家煮榆树皮吃。他说:“人们从前吃榆树皮,是为了活命;现在咱们吃榆树皮是为了革命!榆树皮、野菜、草根都是革命粮,能锻炼革命战士的士气。多吃点革命粮,将来革命胜利了,享福了,也不会忘记革命的艰苦!”

杨靖宇和战友们不仅要与寒冷和饥饿作斗争,还要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奋战。1938年10月,日军5万重兵将杨靖宇率领的四五百人的队伍层层包围在申家堡一条死山沟里。当时,战士们子弹很少,杨靖宇问大家,我们被敌人包围了怎么办?“坚决拼到底!”吼声震天,似深山虎啸。经过激烈拼杀,部队终于成功突围。

英勇献身——就是他不畏强敌、视死如归,具有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这是“杨靖宇精神”感天地、泣鬼神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一生最悲壮、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大英雄之举。

在敌人的监狱里,他大义凛然,从容应对,从不屈服严刑拷打。1929年8月,杨靖宇被叛徒出卖,第四次被捕入狱。敌人用老虎凳、辣椒水、压杆子等酷刑,连续折磨他五六个昼夜,最后将他扔进水牢。面对种种惨无人道的折磨,杨靖宇始终没有吐露半点党的机密。

在抗日的战场上,他英勇顽强,百折不挠,愈战愈勇。在长达11年的抗战岁月中,常常缺衣少食,他带领战友们转战于深山雪林,不管环境如何艰苦,条件如何恶劣,他从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退缩,总是充满必胜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

在对强敌的斗争中,他视死如归,英勇不屈。1940年2月15日,杨靖宇身边只剩下6名战士,而且4人负伤,形势十分严峻。他鼓励说:“同志们,为了革命,我们要坚持到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2月18日,天寒地冻,粮断衣烂,在齐腰深的积雪中跋涉的杨靖宇将军,刚从袖头上撕下棉絮蘸着白雪吞下去充饥时,又一次被日伪军包围,他沉着迎敌,英勇拼杀,又一次机敏地突出重围。2月23日,杨靖宇被人告密,再次遭到敌人包围。一颗子弹打中将军的左手腕,他用右手继续射击。将军同近300名敌人血战一个多小时,不幸被敌人罪恶的子弹击中腿部和胸部。他紧紧搂着树干,艰难地站起来,继续反击,又一次被敌人机枪扫射,将军伟岸的身躯倒在雪地中,英勇献身。

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精神贯长虹。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然而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却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教育着亿万中华儿女,继承先烈遗志,报效祖国,建设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纪念杨靖宇将军百年诞辰的日子里,我们要缅怀将军的光辉业绩,大力弘扬“杨靖宇精神”,深入学习“杨靖宇精神”,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弘扬杨靖宇精神,就要学习和发扬他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实践真理的精神,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党性,服从党的领导,不为名所困,不为利所诱,一心一意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弘扬杨靖宇精神,就要学习和发扬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饿死不和人民争粮,冻死不与人民争衣,战死不让人民罹难,视人民如父母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情怀,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弘扬杨靖宇精神,就要学习和发扬他艰苦奋斗、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学习他为民族谋独立、为国家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作文 第12篇

伟岸的身躯挺立在白雪皑皑的山崖

白桦树下有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手舞双枪跨上赤色的战马

将军在弹尽粮绝中像山峰一样倒下

倒下的勇士更让敌寇惊恐惧怕

英雄的史诗传遍四面八方

山崖上开满殷红的杜鹃花

在这曲《英雄赞歌》里,那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就是让我们敬仰的抗日名将杨靖宇。对于现在的少年儿童来说,我们出生在21世纪,从小就过着快乐而又幸福安定的生活。可是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许多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这几天,我读了一个关于抗日名将杨靖宇的故事《愿将此身长报国》。读了这个故事后,我心潮澎湃,为杨靖宇将军大无畏的精神而感动。

1932年,杨靖宇受中央委派到东北开展抗日工作,他在东北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并率领部队与日军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展开了斗争,很快就建立了蒙江、那尔轰、金川、河里、集安、老岭山区和辽宁老秃顶子山等抗日游击根据地,打了许多胜仗,给当时嚣张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日军看到抗日联军的势力不断壮大,就开始害怕。为了消灭杨靖宇所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敌人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队实行了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束蓖式”“踩踏式”的“讨伐”。

1940年2月23日,北风卷着飞雪,疯狂地扫荡着吉林省蒙江县的山山岭岭。形势异常严峻,杨靖宇将军所率领的抗日联军连身边最后两名战士也不幸牺牲,在县城西南保安村的山坡上,病魔缠身、饥寒交迫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杨靖宇孤身一人,正在同200多个日军进行着殊死搏斗。敌人认为,杨靖宇单枪匹马,身陷重围,逃走已不可能。于是,他们停止了射击,利用叛徒尹夏太等人对杨靖宇喊话劝降:“杨,你的命要紧,抵抗没用了,快投降吧!你如果归顺,皇军大大地重用!”“杨靖宇,归顺吧!现在就剩你一个人了,再抵抗是没有用的!”在敌人的围攻下,在声嘶力竭的劝降声中,杨靖宇面无惧色,瞄准喊叫的敌人不停地射击,血战一个多小时,敌人彻底绝望了,日本指挥官大阪发狂似的下了“干掉他”的命令。各部敌人听到命令,马上包围上来。步枪、机枪一齐开火……

枪声过后,整个山谷的空气像凝住了似的。低低的林涛如泣如诉,发出阵阵悲凄的哀鸣……杨靖宇高大的躯体靠在扭筋槭树上,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壮烈殉国。他那被敌人子弹穿透的胸膛,汩汩流出殷红的鲜血,染红了落叶,染红了雪地,但他依然睁着双眼怒视敌人,手里紧握着那支20响的驳壳枪……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残暴地砍下他的头颅,又剖开他的腹部。当一位日本军官发现杨靖宇的胃中没有一粒粮食,全是草根、树皮、棉絮时,感动得流出眼泪,声音哽咽地说:“杨靖宇,中国人的英雄!”在场的敌人被惊得目瞪口呆,不得不承认“杨靖宇不愧是一个将才!”

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作文 第13篇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子两旁种着的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柏树。院子中央有一座高大威武的铜像,那就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铜像。让人看了肃然起敬。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小展厅,展厅里有一个昏暗的房间放着一个玻璃棺材,杨靖宇将军在里面躺着,好像睡着了一样。他身体的四周放满了黄色白色的鲜花,我和同学不约而同地举起来右手向他行了少先队礼。

走出小展厅,我们又来到了一个大的展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他当年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用过的手枪、大刀、长毛、发电机、地图、信件、纸、笔等物品。看到他们吃的粮食有草根、树皮、棉花……旁边有一个简陋的小茅草屋,外面插着一面五星红旗,屋顶结着一层厚厚的冰。杨靖宇和他的士兵在这里打退了日本兵。看到这些,我不禁赞叹杨靖宇将军真棒!看着他生前用过的东西和墙上介绍的英雄事迹,他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立刻呈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怎么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他在站战场上指挥战斗,战士们在勇敢杀敌的情景,多么令人敬佩!

读《抗日英雄杨靖宇》有感 第14篇

钮浚桓

他自幼仰慕英雄,当日寇入侵东北,他投身革命义无反顾地踏上抗日之路。他被日寇重重包围,只身战斗,直至牺牲。他就是——杨靖宇。当我读完《抗战英雄》这本书之后,杨靖宇将军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最敬佩!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因为“靖宇”在朝鲜语中有“驱逐外敌”之意。因此马尚德决定改名为“杨靖宇”。

1940年2月23日,因为身边叛徒的出卖,杨靖宇在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4万多日军包围,孤身战斗最后壮烈牺牲。因为杨靖宇在牺牲前好多天都没有吃到一粒粮食,饿了吃口雪、吃草根,树皮、棉絮充饥。日军劝他投降,可是他想都没想仍不停向讨伐队射击。交战中有一弹命中了他的左腕,他的手枪落在地上,可他还是顽强地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到下午4时30分,他被敌人射中胸膛,壮烈殉国,年仅35岁。日本侵略者剖开他的遗体,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未消化的草根和棉絮,连一粒粮食也没有,震惊了侵略者!连当时参与“围剿”的伪通化省得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认:“虽为敌人,但他是大大的英雄!”还特意为杨靖宇举行了“慰灵祭”。朱德元帅赞叹:“人民英雄杨靖宇永垂不朽!”。

上一篇:互相帮助的作文200字下一篇:初二数学几何综合训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