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形式范文

2024-06-16

管理形式范文(精选8篇)

管理形式 第1篇

如何开好职代会如何当好职工代表

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职代会

一、职代会的性质

1、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基本形式

①职代会是其他民主管理形式的基础

②其他形式是对职代会制度的完善和补充

③职代会具有法定的制度性,具有实施的刚性

2、职代会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

法律赋予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决定问题的权力

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

是单位中职工实行民主管理的形式,是职工通过民主选举组成职工代表大会,在单位内部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一种制度,它是中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如何当好职工代表

当好职工代表首先要明确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履行自己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参与管理的作用。

2、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利及义务

①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利

对本单位涉及职工权益的事项有知情权、建议权,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有选举权,有权参加对本单位领导人的评议和质询。②职工代表的义务

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参与民主管理能力,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如实反映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执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做好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各项工作,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本单位的规章制度,遵守劳动纪律,完成本职工作,对本选举单位职工负责,定期向职工传达参加职工代表大会活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并接受职工的评议和监督。

三、职工代表的工作职责

职工代表通过参加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活动

来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发挥代表的作用。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各项民主管理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职工代表必须熟悉这些程序,熟悉各项民主管理行使的内容和特点,依照程序和有关规定,参与民主管理活动。

四、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安排

1、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的工作

一是认真阅读提前印发行政领导的工作报告(讨论稿)和各项议案(草稿)等文件,了解和掌握大会的中心议题;二是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本部门职工群众对工作报告和各项议案草稿等文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将综合整理好的意见和建议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反映给所在的职工代表团(组);四是在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职工代表的提案,提案的内容应当以企业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安全等为重点,包括改善企业管理、提高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立案解决的有关重要问题。

2、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的工作

职工代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根据会议通知要求,按时参加预备会议和正式会议;参加预备会议,并审议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名单、大会秘书长名单、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换届大会)、大会议程和其他需要确认的事项;认真听取行政领导人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方案、说明;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有条件的最好写出发言提纲;参加各项议案的讨论,充分表达意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按议程规定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

3、职工代表大会召开之后的工作

具体包括:向所在部门的职工群众汇报大会召开情况,宣传职工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决议或作出的决定,对群众不清楚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了解周围群众对职工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意见,向所在职工代表大会团(组)反映;影响和带动职工群众贯彻落实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起到表率作用。

五、如何发挥职工代表的作用

职工代表是职工代表大会的主题,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的行使

主要是通过职工代表的活动实现的,因此,职工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这是决定职工代表大会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所在。

六、做好职工代表提案工作

1、职工代表大会的提案,是职工代表在征集职工意见和经过调查,并转交相关部门处理答复的意见和建议。提案可以由个人提出,也可以由几个人或以单位名义提出。

2、提案与一般性意见、建议的主要区别是:提案是关系本单位业务开展和管理以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不是解决个别人的一般具体问题,或对某领导人员个人的批评意见;提案应有一定的规范性,包括案由、理由、整改办法或措施、提案人等内容;提案处理应按一定民主程序进行,一般都需要职工代表大会立案讨论

七、为了全面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应建立健全五个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培训机制。采用定期培训或以会代训等形式培训职工代表,培训的内容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企业当年的生产经营目标,职工代表的权利义务,参政议政的方式方法等。通过培训,提高职工代表“职工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职工”的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管理的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上岗工作机制。各级工会每年应该至少组织几次职工代表上岗活动。其一,每年组织一次职工代表上岗检查安全生产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职工代表走访群众、收集民意活动;其三,每年组织一次职工代表上岗参与党政工联系会议活动,使职工代表处于经常的参政议政状态之中,在经常的活动中提高参政意识,在经常的活动中提高参政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述职测评机制。失去群众监督的代表是轻松的不负责的代表,最易产生不作为。工会应组织职工代表每年向本单位职工进行一次述职。述职报告的内容包括在职代会上做了哪些发言,提了什么议案,平时做了哪些检查活动,解决了什么问题。职工群众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代表进行测评,对不满意率过半者进行撤换。通过这种活动,可以增加职工代表的责任

感、紧迫感,可以强化参政能力的提高。

四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选举机制。要不断探索完善选举职工代表新办法。当前,应该采取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竞选演说、职工投票等选举程序,由职工直接选举出职工代表。这样做既有利于公开公平,也有利于强化职工代表铁肩担民心责任意识的形成。

五是建立健全职工代表激励机制。层层评选优秀职工代表,对职工满意的职工代表进行奖励。要把这项活动纳入到工会年终评选之中,在职工代表中,逐步形成一个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局面。用过评选活动,激励职工代表积极履行职责,全面提高素质。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管理形式 第2篇

这种形式与职能组织非常相似,除了正式授权项目经理,使其负责项目活动的协调以外。职能经理负责其项目部分的管理;项目经理基本执行经理的职责:列时间表及检查表,搜集有关工作状况的信息,促进项目的完成。项目经理加快与监督项目权力是非直接的,职能经理负责大部分这方面的工作,并决定哪些人做哪些工作,以及何时完成工作。

强矩阵

这种形式试图在矩阵环境中营造出项目团队的“感觉”。项目经理控制着项目各方面的大多数,它包括机会权衡及职能人员的安排,项目经理还控制着专家何时工作,做什么工作,并对主要的项目决定拥有最后发言权。职能经理对其人员拥有权力,在需要时,项目经理会对其进行咨询。有些情况下,职能经理所在的部门可以作为项目的一个“分包工”,此时,他们将对专业化的工作有更大的控制权。例如,开发一个新的电脑系列要求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在项目矩阵的方式下从事基本的设计和操作要求,一旦细节得以确定,某一组成部分(例如能源)的最终设计与生产就分别安排给职能小组来完成。

矩阵制的本质特征是存在着双重命令系统。要判断是强矩阵还是弱矩阵,关键是看双重命令系统孰强孰弱。如果总部各业务职能部门的命令强就是弱矩阵,反之,如果项目部各职能部门的命令强则是强矩阵。

如果公司运作正轨、规章制度健全、项目部具备独立运作和独立造血功能且管理人员实力较强时,就适合于采用强矩阵式管理。强矩阵式的管理,总部对于项目部的授权具有较大的力度,而授予权力的同时也就是指派责任,权力越大就意味着责任越大。

平衡矩阵

建筑企业组合管理形式研究 第3篇

1一般项目组织形式

(l) 职能式项目组织形式

职能式项目组织形式是指企业按职能以及职能的相似性来划分部门。比如说, 一个企业要进行生产, 必须要有计划、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职能。那么企业在设置组织部门时, 按照职能的相似性将所有计划工作及相应人员归为计划部门, 从事营销的人员划归营销部门等等。于是, 企业便有了计划、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众多部门。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优点主要有: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水平的提升, 资源利用的灵活性与低成本, 有利于从整体协调企业活动。职能式项目组织的缺点主要是协调的难度, 项目组成员责任淡化。 (2) 事业部式组织形式

事业部式组织形式是按不同的业务来划归所有资源, 即每个事业部都有完成业务所必须的所有资源, 每个事业部配置一位事业部经理, 事业部经理对上直接接受企业主管领导, 对下负责本事业部资源的运用以完成业务任务, 每个事业部之间相互独立。

事业部式组织形式的优点:目标明确及统一指挥, 有利于业务控制、有利于全面型人才的成长等。事业部式组织的缺点是机构重复及资源的闲置、不利于企业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组织的不稳定性等。

(3) 矩阵式组织形式

矩阵式组织形式的特点是将按照职能划分的纵向部门与按照项目划分的横向部门结合起来, 以构成类似矩阵的管理系统。

当很多项目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引起对职能部门的资源广泛需求时, 矩阵管理就是一个有效的组织形式。矩阵式组织形式结合了项目职能式组织形式和项目式组织形式的优点, 诸如:强调项目组织是所有有关项目活动的焦点;项目经理拥有对拨给的人力、资金等资源的最大控制权, 每个项目都可以独立地制订自己的策略和方法;职能组织中专家的储备提供了人力利用的灵活性, 对所有计划可按需要的相对重要性使用专门人才等。

2工程项目组合管理的组织形式

我们针对项目组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在矩阵式组织形式的基础上, 采用改良的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形式来进行项目组合管理。进行项目组合管理组织形式设计必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 (1) 项目组合管理是由于原来适合于稳定的生产和业务活动流程的传统组织结构和生产组织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而产生的, 项目组合管理以“项目”作为其相对独立的组织单元, 采用的组织形式必须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 (2) 项目组合管理需要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工程实行项目管理, 统一调配企业的各种资源, 实现所有项目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综合上述, 项目组合管理将采用矩阵式组织形式, 同时组织中又需要一个高于职能部门和项目组级别的机构完成多项目管理所赋予的任务, 这个机构就是项目管理办公室。

项目管理办公室是一个配备了能满足组织项目管理需求的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项目管理中心, 是企业项目决策的支持机构和项目管理的服务机构。项目管理办公室可以把企业战略目标与其实施的项目关联起来, 把企业战略反映到项目中去, 并有效监控项目以确保这些项目可以持续的服务于企业战略。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如下: (1) 项目选择和组合

项目管理办公室对企业的备选项目进行评估、选择和组合。包括 (a) 组织专家及各部门代表制定项目组合优选评价标准。 (b) 组织专家及各部门代表进行项目的评定筛选, 按照评价标准对项目进行优先级评定。 (c) 对选出的项目进行有效整合实施, 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在项目优先级确定的情况下, 在企业资源能力条件下选出最佳的项目实施组合, 赋予项目经理权力和资源, 使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2) 项目支持

项目管理办公室的重要角色在于为项目经理提供适当水平的技术支持, 以使他们专注于受其影响的事情上。项目管理办公室为大量的、不同规模的多个项目提供资源, 解决多个项目对同一种资源的竞争性冲突。同时, 为各个项目提供项目管理的咨询和指导, 为企业提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等。

(3) 动态跟踪项目实施状况, 对项目组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项目组合实施过程中, 会不断的出现原有项目完成、新项目涌现以及项目中止等情况, 因此项目管理办公室需要对项目组合进行动态的调整, 以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

(4) 项目风险管理

每个项目中的风险必须被识别、分析、减轻并采取后续措施, 必须建立如何处理风险事件的计划, 并能够被及时执行。

(5) 企业级别的项目管理办公室对企业的战略性工作任务

项目管理办公室将一个企业所从事的工作与企业的战略联结在一起。项目管理办公室可以履行某些关于企业战略的职能, 包括:评估和提升项目管理成熟度, 创建项目文化, 在全企业内整合过程和系统, 保证全企业内项目的质量, 管理项目和组合所用到的资源, 进行项目组合管理。虽然采取了项目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形式, 但是为了更好解决项目组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组织冲突, 仍然有必要明确项目经理部和职能部门的职责。

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决定如何完成好项目经理部分配给本部门的任务, 并确定每项任务由谁负责。在组织结构中, 项目经理要在技术上指导和领导项目中的本部门工作人员, 同时有责任确保该部门承担的所有任务都能在给定的时间和预算范围内按照项目的质量及技术要求完成。职能部门经理也一定要对其部门内人员的工作任务保持监控, 并根据各个项目情况的变化, 如进度拖延或任务变更等进行重新配置人员。如果项目进度落后, 无法按用户要求日期完成, 使项目陷入困境, 部门经理可以同项目经理协商, 从正常工作的一些项目中调派人员补充到这些项目中去。同样, 作为机械、设备、采购等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 也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调配资源。采用项目管理办公室这样的组织形式, 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权责能够很好的解决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之间的冲突, 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结语

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形式 第4篇

【关键词】主题班会;班会;自主管理

现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娇生惯养,没有独自生活的经历,所以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难。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些困难呢,本文的作者从主题班会入手,寻找适合班级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

一、班级特殊性的分析

本班是一个重新组合的班级,有外教,实行小班教学。所有班级成员是从每个班级按照英语成绩排名,再经过面试,层层选拔出来的学生。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集体,每个同学都有上进心,成绩优异。但是作为这个班级的班主任,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存在小集体现象。由于同学们是从不同的班级选拔上来的,所以以前在一个班级的同学喜欢聚集在一起,疏远其他同学。而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2.个别同学表现出自卑心理。同学之间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在原先的班级可能是名列前茅,到了这个班级之后却只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对同学的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甚至有同学向我提出要转回原先的班级。

二、针对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1.让班级成员之间能够尽快的熟悉起来,打破最初的不同班级之间的隔阂。这就需要在班级内部搞一些活动,需要班级成员之间的配合。这既能增进同学相互之间的了解,也能提升班级成员的团队意识,使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

2.发现每个同学的才华,让其能有施展自己才华、表现自己的机会,恢复自信心。改变同学对班级的印象,这是一个施展才华、增长知识的场所,而不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地方。

3.培养同学们的自理能力,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给予指导。

三、结合本班特色,开展主题班会

第一次班会主要是打开同学之间的心扉,增进彼此的了解,让每个同学尽快的融入到这个班级体中来。那么第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是,回忆摇晃——昨日的微笑。整个活动事先由同学策划,班主任指导,并从班级中选出主持人,由主持人负责整个活动的进展和维持好班级的秩序。组织活动形式是学生参与为主,有唱歌,跳舞,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让每个同学之间相互倾诉自己的一些烦恼。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以自己能够进入这个班级体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且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合理的安排和规划。活动中有一个互动环节就是说出你的心理话,先是和你身边的同学小声的说出你的烦恼。再由主持人提问,同学们自愿回答,并且针对每个同学的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共同解决问题。

整个班会活动,班主任担任的是一个倾听者和一个观众的角色。从这个主题班会,笔者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一个在平时上课的时候看不到的一面。有的同学平时见到班主任连头都不敢抬起来,这时却能在大家面前献歌;有的同学的组织能力和演讲才能也表现了出来;还有同学文笔很好,能够写诗,还进行了诗朗诵,那么以后参加各种征文和写通讯稿的任务就能都交给她了。

通过这次班会,深入了对学生的了解,同学之间通过互动也建立了友谊,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那么接下来我们又陆续的开展了淑女教育、感恩传递、诚信做人等主题班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成效显著。

四、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每名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所以每名学生都有权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来。班级问题不仅仅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情,而是要调动每名同学的主体意识,发挥每名同学的主人翁责任感。每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那也应该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因此,班会主题的确定、组织方式、活动形式等都需要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充分发挥其自主创造精神;当然,班主任也需要给予启发和诱导,但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五、班会是行使学生权利、进行民主决策的理想的场所

班会是进行民主决策的理想场所。班级成员通过班会充分参与班级管理,并能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提高了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开放民主的班会活动可以增强班级成员的自尊心和对班集体的自信心。民主决策增加了班级成员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每名同学会愿意承担班集体所确定的任务和做出的决策。因此,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主题鲜明的班会,充分发挥民主决策的作用,还可以因地制宜,针对各个阶段的任务和出现的问题,推出应对措施来指导班级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实践证明,为了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除了实行以“勤”带班,以“严”管班,以“细”治班外,班会也是实现班级有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设各种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主题班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并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向。通过各种主题班会活动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融洽了师生感情,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总之,主题班会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班级实行自主管理的有效形式。

绩效管理不能流于形式 第5篇

很多企业绩效管理没有取得成效,并不是整体绩效管理体系出现了问题,而是绩效管理实施环节出现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

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缺乏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发展战略清晰、组织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很多企业没有清晰的发展战略,企业只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被动的适应环境,组织机构设置不能适应公司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需要,岗位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都会对绩效管理的成效带来影响。目标管理有效,预算、核算体系完备也是实施绩效管理的前提,很多企业核算体系存在问题,没有进行预算管理,没有经营目标,没有年度计划,更谈不上目标管理,这样的企业绩效管理取得比较大的成效也是非常困难的。

绩效管理可操作性差:绩效管理可操作性差是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时遇到的难题,考核周期不合理、绩效考核者选择不恰当、绩效考核内容不合适、关键业绩指标不能反应岗位的核心职责、绩效考核信息收集困难、绩效考核结果使用不合理等都是可操作性差的表现。

2.绩效管理变革准备不充分

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最终没有成功,关键原因是对推行绩效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推行绩效管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外部环境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企业内部来讲,它相当于一次管理变革,因此一定要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并为绩效管理的实施充分做好准备。

缺少对员工的宣传解释,员工抵触情绪强烈: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绩效,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用来对员工进行奖惩,因此员工很自然的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情绪。加强对员工的宣传解释,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是为了员工更好的发展;要让优秀员工明白,只要干得好,就会获得优秀评价,绩效工资就会高,职业发展前景会更好。

培训工作不到位,各级管理者没有掌握绩效管理工具:培训在绩效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各级管理者进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流程的培训,使绩效考核者清楚绩效考核的操作过程。同时要对各级管理者进行绩效管理工具的培训,例如如何制定绩效计划、如何进行绩效沟通、如何帮助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等,同时应该使各级管理者熟练掌握绩效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考核表单等各个方面。

公司高层对实施绩效管理的难度缺乏清醒认识,遇到困难就退缩:企业高层对待绩效管理的态度以及推进绩效管理的决心对绩效管理的成功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推进绩效管理不可避免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初期可能还会对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冲击,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快速度过变革振荡期。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TM公司绩效管理变革准备不是很充分,缺少对员工的宣传贯彻,员工抵触情绪强烈,管理者没有掌握必要的绩效管理工具,从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管理者应付填写绩效表格等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3.绩效管理实施不力

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各部门都很重要:很多企业将绩效管理没有取得成效的原因全部归结于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不力是不公平的。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各级直线部门才是推进绩效管理的主力,高层领导对绩效管理的支持更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

人力资源部职责错位:在绩效管理中,人力资源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和管理职能,具体的考核指标设计、考核结果评价等工作由各个直线领导负责。人力资源部门不能陷入考核指标设计、打分评价等具体工作中。如果人力资源部门陷入这些具体工作中,一方面会占用人力资源部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也不利于调动各部门直线领导的积极性。

各部门领导不重视:各部门领导如果不重视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因为绩效管理循环中各个环节工作都是由直线领导负责完成的。有些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没有取得成效,关键原因就是各个直线领导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很多直线领导把绩效管理当成了一种负担,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各个部门管理者不是很重视绩效考核工作,因此出现很多员工投诉,打分评价结果不能反应真实业绩的情况。

企业最高决策者对绩效管理缺乏必要的支持:在有关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中,企业最高决策者一定要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以保证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能顺利运行。另外在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中,企业高层应该做好对自己直线下级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工作,只有公司高层重视对公司中层的绩效管理工作,公司中层才会重视对其下属的绩效管理工作,公司整体的绩效管理工作才会取得成效。

绩效管理循环的各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绩效管理如果要取得成效,这四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计划对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多公司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在于绩效考核计划制定的不合理,有的部门或员工目标定的太高,员工无论如何努力,都完不成目标,而有的部门或员工目标定的比较低,员工很容易完成了目标,因此这种事实上的内部不公平,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绩效计划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如果不重视绩效计划制定或者绩效计划制定不合理,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在绩效管理循环的各个环节中,绩效辅导实施阶段是耗时最长的环节,这个环节贯穿整个绩效期间,这个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者绩效管理的成败。既然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那么在绩效实施过程中管理者对下属进行绩效实施辅导自然是非常关键的。在绩效辅导实施阶段,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辅导以及绩效信息收集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绩效沟通辅导是保证员工完成绩效计划的重要手段,而绩效信息收集一方面是使管理者及时掌握员工绩效实施状况,另外也是为了绩效考核评估积累数据。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考核者要对被考核者一定期间内的工作给予考核评价。在这个环节,如果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做出的评价做到公平公正,那么绩效考核可以鼓励业绩优秀的部门和员工,鞭策业绩低下的部门和员工,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相反,就会损伤优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绩效管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绩效,应该让员工知道自己的绩效状况,管理者应将对员工的期望明确的表达给员工,因此必须有绩效考核面谈这个环节。

绩效管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应用绩效考核结果,一般来讲,绩效考核结果应该和薪酬联系起来,如果不和薪酬联系起来,绩效考核不会受到员工的重视,绩效管理提升绩效的目的很难实现。除了和薪酬联系外,还应该和培训、绩效改进计划相联系。只有公平合理的应用绩效考核结果,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使公司的绩效得以提升。

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在绩效管理循环各个环节中,只是最低限度的完成了绩效考核环节的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也存在问题,对于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这两个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工作基础非常薄弱,因此绩效管理没有取得成效是很自然的。

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从TM公司的薪酬体系、绩效考核方式来看并没有大的缺陷,绩效管理系统基本也是和企业的现状相适应的。若使绩效考核落实到实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

1.明确企业高层、人力资源部门以及各直线领导者的职责

企业高层的职责:绩效管理体系的确立需要体现企业的价值观,绩效指标的制定要配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且执行时需要各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通力协作,因此企业高层的导向、监督及协调作用对绩效管理的成功非常关键。除了以上工作外,企业高层还负责分管部门以及部门负责人的绩效管理工作,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辅导、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考核结果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人力资源部的职责:人力资源部门在绩效管理中的职责应该是负责构建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组织设计各部门、各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组织实施绩效管理循环中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工作;为绩效考核者提供绩效考核方法和技巧的培训;监督和评价绩效管理系统;负责组织定期召开绩效考核工作会议等。

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各部门负责人是绩效管理的主体,负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应该熟练掌握公司有关绩效管理的制度、方法和工具,在人力资源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定期完成本部门员工的绩效管理工作。对于某些职能部门,还要负责对其他部门或下属子公司、分公司进行某些绩效考核指标的绩效考核。

2.加强培训工作

加强对员工的绩效管理培训,消除员工抵触的情绪:企业推行绩效管理,首先要让员工明白,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同时应该使员工清楚绩效管理循环各环节中应该做的工作以及注意事项,鼓励员工在绩效考核面谈时说出真实想法,使员工掌握制定员工发展计划技巧等等,这样会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有利于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

本案例中“绩效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员工也没感觉受到激励,反而感觉有点对不起绩效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的同事们”说明迫切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促使公司形成奋发上进的氛围,使绩效好的员工受到真正的激励,绩效差的员工受到鞭策。

使各级管理者掌握绩效管理的工具和技巧,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对各级管理者包括企业高层进行绩效管理工具以及绩效管理技巧的培训,使各级管理者熟练掌握绩效计划制定、绩效实施辅导、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点、掌握必要的绩效管理工具和绩效管理技巧,逐步提高公司的绩效管理水平。

本案例中“几乎所有的部长都不曾对下属员工进行过绩效考核面谈,很多部长对绩效考核的流程、表单都不是很清楚”,说明迫切需要对管理者进行绩效管理工具和技巧的培训,保证绩效管理顺利实施。

3.加强绩效管理循环各环节的工作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和绩效结果应用等各个环节组成的,绩效管理的任何一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都会对绩效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各级管理者一定要重视绩效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把各个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长久坚持下来,绩效管理定会产生成效。

管理者行为决定企业文化形式 第6篇

管理者行为决定企业文化形式,并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管理者在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地位,管理者不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传达企业的价值观与理念。总的来说,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成为企业价值观的载体。根据企业管理者在公司的职责分工及定位,我们可以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及基层管理者三个层次展开分析,探讨企业管理者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定位问题。

高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倡导者,秉承跨越沟通的重大事项,在诸多场合需发挥精神领袖的作用。

设计师:由于高层领导在企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他们对企业的理念和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说来,企业文化理念,离不开领导者的总结、归纳和加工。企业高层领导者在萌发构想、提炼升华、形成等过程中起到总设计师的作用。

倡导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领导者成为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实质。作为倡导者,需要坚定自己内心的信念,要把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时刻铭记在心中,以实际行动倡导企业文化。领导者不应满足于一般性号召,不应只是通过文告和集会才向员工倡导,而是利用一切机会,通过一切手段去倡导企业文化。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扬者,发挥以身作则,积极培训、指导部属的作用。传扬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领导者成为员工的示范者,被认同的对象、模仿的榜样,做到表里如一。领导者需要做到言行一致,忠实于自己的承诺,带头践履文化价值理念。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需要领导事事做员工表率,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指导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领导者成为团体和员工个人的指导者。团队和员工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困惑和问题、冲突与挫折,对新的文化价值观会感到难以适应,对旧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会感到难以摆脱。因此,领导者应当帮助团体和员工,给予他们及时而有力的指导。作为中层管理者,需要善于集中员工的经验和智慧,用员工自己成功的经验去指导员工,提高员工,解决员工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管理者,更多的担任培育的角色、一线指导员,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到学以致用。培育者:建设企业文化,要求一大批企业文化的培育者,需要营造有利于企业文化骨干成长的条件,藉此获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机会,扩大文化视野。企业可以因人而异地发挥企业文化骨干作用,发挥其特长。在交往互动中,亲自给员工以指点、开导、启发和感染。变革者:基层管理者,最能深刻感知环境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需要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不断保持创新与进步。当管理者发现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需要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时,必须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使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确保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要求以及自身发展要求保持一致。

新形式下流动人口的管理 第7篇

古州镇计生站叶永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流动人口的迅速增多为繁荣经济、丰富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流动人口的增加也给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尤其是给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难题,是影响控制人口目标的重要因素。当前,流动人口的发展势头需要我们寻找一条有效的管理途径,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的管理难题。

一、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

目前,流动人口的基本现状归纳起来体现在七个方面,一是总体规模具有增幅性;二是从事职业具有广泛性;三是流动来源具有地域性;四是滞留时间具有不稳定性;五是暂住具有边远性;六是年龄结构具有青壮年性;七是文化程度具有多层次性。

二、新形式下流动人口带来的问题

1、加大城市设施的压力。流动人口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在生活服务、供电、供水、文化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方面都带来很大的压力。

2、给社会治安带来严重隐患。流动人口来源地不同,结构复杂,相当一部分人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并有流窜犯罪分子也夹在其中,伺机作案,是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3、登记办证难度加大。流动人口职业不稳定,进出流动性大,房屋出租混乱无序,让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者无法调查了解,难以掌握控制,加之流动人口受居住条件和从业条件的限制,他们居住和职业经常发生变化,很不稳定,施工单位人员进出频繁,给登记办证工作带来难度,造成管理上的失控现象。

4、给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流动人口壮年居多,据统计,处于生育旺盛的育龄妇女占流动人口妇女总数80%以上,许多育龄妇女没有流出地生育状况证明,而且流动性很大,居住分散,对其生育状况很难如实掌握,超生、逃生现象严重。

三、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流动人口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就新形式下如何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谈谈笔者的看法和管理建议。

第一、健全必要的全国性流动人口管理法规

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有力武器,也是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最后一道防线,依法治国也是指导流动人口管理基本方针,是从行政管理转向法制管理的有效途径,流动人口长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法制化管理。流动人口的增加是历史的必然,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出现日益增多的趋势。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流动人口会继续增加,因而加强其管理的法制建设也势在必行。

目前,流动人口管理法规繁杂,且不同效力等级的法规在处罚种类、幅度有矛盾之处,不便执行。为了使流动人口的管理人员有法可依,增强他们的执法信心和决心,须由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制定一部统一的《流

动人口管理法》,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法律,提高立法层次,规范管理行为。对流动人口管理中涉及的社会治安管理、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明确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加强管理同时突出对流动人口权利的维护,制定《流动人口管理法》时要结合户籍改革立法, 对流动人口入住城市、子女教育、权益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和享有政治权利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使流动人口正确行使个人权利,履行个人义务。要对各地针对流动人口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清理,及时废除过时的法规,取消带有歧视性的政策,人口的管理必须要从形式上实现统一。

第二、抓住主要环节,明确指导原则

流动人口的出现是和商品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计生部门是做不好的,只有公安、工商、税务和劳资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重点明确其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职责,并提出量化指标要求,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奏效。目前,不少地方和单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在指导思想上缺乏全局观念,重视个体居住固定者的管理,轻视临时暂住户、租赁户、无业户的管理;其薄弱环节在于管理措施不配套,现居住地有关部门责任制又落实不严,形成协调工作上的难度。因此,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首先要考虑有利于搞活经济流通,保证本地的利益不受影响。其次是考虑有利于计划生育,避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失控,对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这就要求有关主管部门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明确计划生育管理的制约措施,从而把流动人口在发展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与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紧密结合起来,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

第三、加强基础建设,实行属地管理

现居住地和户籍地是流动人口管理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造成流动人口长期与户籍地脱离,使户籍地难于对其实施管理。实行属地管理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与本地所有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逐人逐户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并通过司法部门公证,从法律上保证合同的实施;二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地盘谁清理、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这主要是在给流动人口发放经营执照(户口暂住证)和安排务工时,工商、公安、税务以及劳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对外来暂住或务工的流动人口,必须凭原户籍地乡、(镇)街办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计生证明,才可暂住或务工;(2)对已领取证明或临时务工的已婚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管理要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一项重要职责,积极协同做好工作。除明确领导分管外,还应配备专人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从组织力量上保证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3)对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组织有关人员经常主动的上门服务,帮助他们解决经营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4)对临时工或暂住户的计划生育管理应与正式工(常住村民)一样的管理,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

第四、强化舆论宣传,实行综合治理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必须动员全社会齐抓共管。首先,要向各级党政干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宣传,使他们增强抓好这项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尽职尽力地把管理工作做细做好。其次,要向居住地的群众和流动人口进行宣传,教育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不受地域限制的,要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好,必须实行综合治理,由各有关部门共同负责把流动人口的治安、经营、住房、税务、城建、计划生育等各项管理结合起来抓,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明确管理要求,与原户籍地密切配合,树立全国一盘棋齐抓共管的思想,全面有效地发挥管理效能。

第五、定期检查走访,坚持量化考核

数学作业的布置形式及管理 第8篇

一、布置作业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科书上的练习是经过精选的, 每道题、每项练习都承担着具体的训练任务, 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领会教科书编者配置这些练习的意图, 这样才能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练习。不要让学生盲目地把教科书上的题或练习册上的题从头到尾全做一遍;不要不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知识间的衔接, 随便布置;要充分发挥作业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如个别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作出规定:算错一道题加做三道题或是做错一题, 重抄两遍题。这种布置作业的目的虽然明确但不正确, 这是惩罚而不是训练。这种惩罚性的作业不仅无益, 而且有害, 它让学生厌烦做作业, 学生在这种心情下做作业, 甚至可能错得更多。所以,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某项练习的具体目的和要求, 并把练习当作一个逐步完善知识的过程时, 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作业分量和难易要适当

所谓分量要适当, 就是要遵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小学一年级一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二、三年级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30分钟, 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 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作业量过多, 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而且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作业量太少, 也达不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所谓难易适当是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的, 课外作业的难易程度, 应是学生需要经过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 但又是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作业太难达不到训练目的, 会导致学生的厌做情绪;作业太简单又不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拓展思维的能力。

三、作业有统一要求也有所区别

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 除人人必须完成的统一要求外, 应有一定弹性。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 可适当增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选作题, 由学生自愿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少量补漏性的作业。当下, 课外作业量大质差, 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 把学生的精力浪费在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练习上, 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反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降低教学质量, 是必须纠正的。有的教师对练习题不加精选, 对学生不加区别, 书上的题一律按顺序全做, 甚至还要外加市场上以营利为目的的、粗制滥造的习题集之类的东西, 完全失去了作业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四、对作业方法进行指导

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质量, 与教师布置得是否清楚有很大关系。题目抄在什么地方, 要不要空行, 要不要写竖式, 要不要写验算, 这些具体问题, 教师都要一一交待清楚。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最好是边交待、边示范、边让学生模仿, 教师边巡回检查一遍。课外作业的主要特点, 就是在于它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习活动。因此, 教师应指导有关的作业方法, 如先复习后做题, 怎样审题, 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 怎样自我检查, 怎样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等等。作业的布置形式有许多种, 不一定非得在作业本上写写算算才称得上是作业, 教师完全可以把制作学具、预习新内容、到商场购物、认识人民币、观察小区楼房信息等等作为课外作业去布置, 这样的作业形式能把单调的技能训练变得生动活泼, 使学生高高兴兴地练, 练中有乐。

五、作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1.按时收齐, 及时评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如果不及时收齐、评改、发还, 那么完成作业的积极意义也就没有了。

2.严格要求, 认真评改。学生的作业本, 是反映学生学习态度和学风的一个重要依据, 教师要建立明确的作业规范, 并在实施中严格要求学生。如要求学生做到书写要清楚、整洁, 格式要正确;要细心, 计算要准确;做完作业后要认真检查;独立完成, 不抄别人的作业;教师评改后, 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要及时订正等。学生的作业本, 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态度、教风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求学生按时交, 教师自己就应按时收齐、及时评改和发还学生;要求学生书写清楚、整洁、正确, 教师对作业的批改就应有示范性。

3.分析错误, 找出对策。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能简单地仅让其纠正, 而要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以后怎么不再错?是不是教师教学上的失误?还是学生对某个步骤模糊不清?等等这些方面, 都是教师该分析的。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 可以做一个错题收集卡, 对错误的类型、错误出现的频率等作详细的统计, 再进行分析, 找出对策, 以便解决。

4.做好讲评, 激励学生。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去讲评, 讲评的重点可以围绕两个方面:一是表扬作业优秀的学生和有明显进步的学生, 指出他们的作业好在什么地方, 这对中、下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激励作用;二是订正普遍性的错误, 指出共同性的问题, 提出要求, 加以改正。

六、几种布置作业的方法

1.按教师要求自编自练。由教师出示编题要求, 学生按要求设计课外作业。如学习“位置”后布置作业:拿3张小楷纸分别标出行与列;取出第一张纸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5~10个, 再用数对表示它们的位置;取出第二张纸任意地画一个多边形, 用数对表示顶点的位置, 然后将这个图形向右平移4格和向上平移3格, 再用数对表示平移后顶点的位置;取出第三张任意地画一个景物方位图, 景物不少于5个, 并说出3条从一景物到另一景物的路线。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参与作业内容设计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归纳单元重点的能力。

2.按内容要求自编自练。在讲授完一节内容后, 根据重点让学生独立地自编自练。如在学习“倒数”后归纳重点: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作业就根据这3个重点编题, 如学习稍差的学生会编“给出几个数, 再写出它的倒数”这类题;学习稍好的学生会编判断题、填空题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 防止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 又能使全体学生都有可能完成合理的作业量, 尤其是后进生与优等生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学生之间互编互练。让学生按内容要求出题, 大家一起练习。如“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课堂结尾时, 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设计一道作业。

生1:测出欧亚牛奶盒的长、宽、高, 再计算它的表面积。

生2:量出无盖粉笔盒的长、宽、高, 再计算它的表面积。

生3:一家公司要在饼干盒上贴商标纸, 这个饼干盒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高是6厘米, 上下面不贴, 一百个饼干盒要贴多少平方厘米的商标纸?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己设计作业,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优秀的设计在学生之间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同桌之间互编互练。每张桌子好差搭配, 好生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给同桌编一套课外作业, 内容要符合本节课的知识。第二天再由出题者带领同桌一起批改、订正, 产生疑问时教师再作指导。如在学习“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后, 同桌编题:爷爷有60岁, 爸爸比爷爷小1/2, 爸爸是多少岁?有100张桌子, 椅子是桌子的3/5, 椅子有多少把?一个数是18, 比它大1/3的数是多少?同桌互编互练, 有助于学生之间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互相发现对方的知识遗漏, 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上一篇:品质组长转正自我鉴定下一篇:努力,成绩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