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

2024-07-23

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精选6篇)

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 第1篇

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文明单位建设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水平,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文明单位建设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省委《关于“七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为振兴河南、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第三条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果显著,经过群众认可和有关主管部门的考核、评选,由地方党委和政府命名的先进单位。

文明单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四条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把党的十三大制定的基本路线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好形式。各级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领导和组织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开展军民共 建、工农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第五条创建文明单位的范围。凡是经济独立核算,并能独立开展社会活动,能承担权利和义务的机关、团体、工厂、学校、商店、医院、车站、码头、街道、乡镇、村庄、县城、市区、城市、行业系统等均在创建文明单位行列。

文明单位标准

第六条文明单位的基本标准,省里分四种类别规定,即文明单位标准、文明村镇标准、文明城市(含县城)标准、文明系统标准。

第七条文明单位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锐意改革,团结奋进,廉洁奉公。

二、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实行科学管理,做到文明生产,优质服务,无重大责任事故。

四、环境优美,做到净、齐、美。

五、普法教育深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没有超计划生育和重大刑事犯罪案件。一般刑事案件不超过公安部规定的发案率。

六、工作效率高,增产节约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好,在同行业中居先进水平。第八条文明村镇标准(略)第九条文明城市(含县城)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富有成效,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机构健全,有长远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做到两个文明同步发展,切实完成本市目标管理的各项目标。

二、“四职”教育成效显著,各主要窗口行业做到优质服务。

三、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市政管理措施得力,环境优美,做到硬化、绿化、净化、美化。

四、社会公德教育深入。治安、经济秩序和人际关系良好,无重大恶性责任事故,社会风气有明显好转。

五、有较完善的教育、科学、文化和其他公益设施,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文明单位建设成绩显著。

第十条文明系统标准(略)

第十一条各市地、县区、系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上述标准,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城市和文明系统的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

文明单位的评比、命名

第十二条凡有创建规划,经常开展创建活动,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系统,可按隶属关系向当地党政领导机关申报命名。

第十三条文明单位(含村镇、系统)分省、市地、县区三个档次,分别由三级党委政府命名。

第十四条各级文明单位的产生实行“逐级升格”制。省级文 明单位由市地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市地级文明单位由县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文明单位的升级由下级的文明委向上一级的文明委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由上一级的文明委考核,验收合格后报请同级党委和政府命名。

第十五条文明系统的产生,由系统的主管部门向同级文明委申报,经考核验收合格后报请同级党委、政府命名.文明系统必须有60%以上的所属单位被各级党委和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方可申报。

第十六条文明单位的申报、命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各级文明委采取定期、不定期和明查暗访的方法进行检查考核,达到标准的方可命名。

第十七条文明单位建设要纳入目标管理。文明单位建设活动的检查考核要和单位内部的生产、工作、学习制度的检查考核结合起来,要和各项业务、技术职能部门的考核结合起来,要和单位内部实行的经济责任制、岗位分工责任制和奖励、处罚制度结合起来进行。

第十八条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采取多种形式和通过各种渠道,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对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正。

第十九条省级文明单位每年命名一次。市地县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期进行评比、考核命名。

第二十条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不是“终身制”。市地每年要对 已命名的文明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对优秀的文明单位要提档升级。同时,对发生重大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或退步不再符合标准的,应视其具体情况,或限期改正,或通报批评,或撤消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一条命名文明单位的权利只限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系统主管部门无权命名下属基层单位的文明单位称号,但可以命名下属基层单位单项荣誉称号。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文明单位原则上实行分级管理,即谁命名谁管理,同时接受所在县区及街道办事处的检查监督。省级文明单位委托所在地和省直文指委以及主管部门管理。各市地、县区和系统的主管部门对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文明单位(包括省级文明单位)可组织经验交流和进行检查考核,并向上级机关报告管理情况。

第二十三条省文指委对各级文明单位有监督权,发现不合格或有问题的文明单位,有权进行通报批评直至建议地方党委和政府撤消其荣誉称号。

第二十四条各级文指委办公室要对文明单位的管理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文明单位申报表、基本情况、主要事迹、历次检查情况和考核记录等。

第二十五条各级文明单位如改变单位名称、合并或变动隶属关系,要向命名单位申报,不申报者取消其荣誉称号。对合并后的文明单位,命名单位要重新进行考核、命名。第二十六条被通报批评或撤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原因,落实整改措施,并存入档案。

第二十七条要切实加强对文明单位的管理和指导,确保文明单位的质量和声誉,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

第二十八条文明单位门前只悬挂最高一级文明单位匾牌,其他荣誉称号的匾牌一律移入大门以内或室内,以区别等级。

奖惩办法

第二十九条凡被评为文明单位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由所在县区、市地分别等级,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三十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企业,全体职工可以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或在原来基础上增发一到两个月的奖金,增发部分不纳奖金税。被取消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浮动工资或奖金随之取消;受警告处分的文明单位,停发浮动工资或奖金,直到撤消处分为止。

第三十一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可以参照第三十条之规定,对干部职工进行适当奖励。

第三十二条只有被评上文明单位的,才能参加企业上等级评选。

第三十三条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建设文明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第三十四条凡客观条件具备,而不努力创建文明单位者,视其情况,对系统和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通报批评。

会。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的解释权属于省文明单位建设指导委员

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 第2篇

关于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标准及管理办法的

补 充 规 定

(豫文明[1999]11号)

为了进一步推动和规范系统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文明单位、文明系统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在执行《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标准及管理办法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爱岗敬业、树行业新风为主题,以创建文明单位为基础,努力提高全系统服务质量和文明水平,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以省直有行政隶属或业务指导关系的系统为单位开展。整个系统领导班子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识到位,自觉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做到有领导机构,有工作队伍,有创建规划,有得力措施,有经费投入。每年有具体的创建活动要求和内容,群众广泛参与。省直单位和部门经常指导基层创建工作,针对行业特点和业务工作设计载体,积极探索创建活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

三、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整体形象好。在全系统机关深入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在窗口行业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突出系统和行业特色搞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服务标准规范,管理严格有序,行业风气正,服务意识强,社会评议良好。系统主管部门是省级文明单位,系统内二级机构和市地级单位60%是省级文明单位,全系统各级文明单位达到90%以上。

四、本职工作业绩突出。系统内各单位完成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系统省直机关和大多数市(地)级单位处于先进行列,业务工作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近两年来在全国同行业中有1-2项工作获得先进称号。

五、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实行动态管理,五年届满。届期内每年底由系统内部自查和省文明办复查。届满后可重新申报,重新申报未批准命名的不再享受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荣誉称号。

六、因发生问题,工作滑坡,系统主管单位、系统所属二级机构或市地级单位被撤销省级文明单位的,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也同时予以撤销。被撤销荣誉称号的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经过两年以上时间的整改,达到创建标准的可以重新申报。

七、系统中的某个行业创建文明行业,参照此评选办法。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由省直系统主管单位直接向省文明委申报,由省文明办检查验收,符合条件的由省委、省政府命名,并颁发匾牌和证书。省直文明委要经常督促省直文明单位开展文明行业创建工作。系统中省级文明单位当年有被警告、撤销处理的,当年申报省级文明单位建设先进系统的不予考虑。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省文明办负责解释。

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 第3篇

2014年, 湖南省散办党支部和全体干部职工加强组织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效能建设, 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 文明单位建设取得了实效。

在文明单位创建动员大会上, 省散办党支部成立了创建省直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和由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办公室, 制定了《2014年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度表, 向职工发放了文明创建倡议书和创建知识宣传手册, 同时, 在醒目位置悬挂文明单位创建宣传标语, 在办公室公共区开辟了文明单位创建宣传栏, 展示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和活动。

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 省散办进一步建立完善机关管理机制, 对原有的机关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后编印成册, 人手一份。同时, 完善了岗位目标考核评价机制, 并制作了岗位监督牌, 实行亮牌办公, 对办公场所进行了重新改造, 美化办公环境。党支部还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 组织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 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相关培训, 全体党员进社区服务报到, 参加省直工委举办的“践行核心价值观提升党员素质”网上知识竞赛活动, 全体职工到韶山白玉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服务, 开展诸如保龄球、乒乓球及登山等有益的文体活动, 同时, 进行了文明科室、文明职工和文明家庭评选, 增强了职工凝聚力, 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 有力推动了散办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经湖南省直机关文明办考核、省直机关文明委审议, 湖南省散办被授予2014届“省直机关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河南” 第4篇

6月12日,由省社科联举办的省社科界“建设生态文明,打造文明河南”理论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全省社科界、高校、科研院所近30位专家与会,就“美丽河南”的内涵及打造“美丽河南”的重大意义、实现路径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本刊将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省社科联主席 李庚香

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生动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美丽河南,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河南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四个河南”、“两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美丽河南建设,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天人合一”思想中蕴含着巨大的生态智慧,是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的宝贵资源。彼得·圣吉在《必要的革命》中指出:“中国拥有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并与印度一起保存着巨大的文化资源,包括对人的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智慧传承。在对矿产资源开采依赖越来越小、对人力资源开发依赖越来越大的世界,挖掘这种深层文化智慧也许会成为未来的关键。”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充分挖掘出来,是美丽河南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美丽河南建设,要以制度设计实现生态红利。面对新的生态要求,只有坚持以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长期、稳定、可靠的保障。美丽河南建设,也必须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一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把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指以数字制造及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为代表的一个崭新时代。它包括两个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快速下降。二是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现在,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即将融合,并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奠定坚定基础。这一变化无疑将改变整个世界。

二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工业化仍未完成的河南来说,发展仍然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河南在抓紧治污的同时,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升,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粗放高耗外延向集约绿色低碳转变;以壮大规模和提升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快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高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由黑色经济体系向绿色经济体系的转变,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

三要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建设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有“复合生态”的理念,即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整体最优,在空间上实现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在时间上实现过去、现在、未来的效益统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这种发展思路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生态城市建设必须立足资源环境状况,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发展全过程,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同时,要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在治理农村染污时,要讲究投入和产出。

四要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推行生态红线奖惩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严守资源环境底线。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推进重点区域生态建设,加快建设桐柏大别山地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山地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沿黄生态涵养带、沿淮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生态涵养带,构筑起四区三带的区域生态格局,以良好的生态体系继续涵养中原这一块中华民族的“风水宝地”。

五要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是一个公共产品。要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之,只有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才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河南的生态文明水平。

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与政策建议

省科学院副院长张占仓

绿色发展的本质是要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和能源原材料大省,虽然近年来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出中原崛起的良好态势,但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扭转,存在科技创新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第三产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一些突出问题。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绿色发展是打造美丽河南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美丽河南的必经之路。要推动绿色发展,就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构建绿色经济体系。河南是全国传统能源原材料基地,绿色经济所占份额有限。未来要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产业发展低碳化,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为依托,以“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为抓手,围绕做大服务业、做强工业、做优农业,突出发展引领带动能力强的高成长性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要实现绿色发展,就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绿色发展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制。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分类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建设,以及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引入促进绿色发展的市场机制。

nlc202309012258

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当前,应当下大力气加强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绿色科技工作机制,尤其要重视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参与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使企业真正成为绿色科研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成果应用主体,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构建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机制,着力推进绿色科技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同时,还要搭建开放的绿色科技研究试验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战略联盟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与产业相融合,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态势。

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 谷建全

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美丽河南”建设的认识。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种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充分认识到,推进美丽河南建设,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河南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工作布局上,一定要把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科技创新与调整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与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与生态环保产业培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

积极构建鼓励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各地各部门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科技政策的杠杆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相关产业的技术政策,科学制定生态标准的门槛,鼓励支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产业发展,从严控制“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限制产生环境污染、消耗能源较大的产业发展,有效克服生态创新过程中双重外部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科技创新着重解决重金属、化学品、危险废物、细颗粒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关涉国计民生的环境问题。加快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创新体系。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资源、影响环境,所以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节约环保,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根据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来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中。因此需要从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大力推广绿色生产、低碳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快形成节约环保的技术和生产体系,根据“美丽河南”建设所提出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等新要求,相应调整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思路,加强对国土空间优化开发、排放权交易、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等的研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里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共同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支持国内外、省内外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积极参与“美丽河南”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的科技资源,通过科技合作与交流,突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为“美丽河南”积极支持国内外、省内外的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积极参与“美丽河南”建设领域的科技创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要在转型上下功夫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永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据上述精神,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河南,必须重点在宣传教育、法治建设、发展方式转变三个方面下功夫。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大规模开采利用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一方面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正像恩格斯说的,人类对于自然的每一次胜利,都遭到自然的报复。无论你有多少钱,有多大权力,有多少豪宅豪车,如果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生活。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正确的生产和消费观念。要使社会公众、企业法人、各级干部认识到,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生态文明建设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依靠法治建设。邓小平在谈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时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那些经过反复宣传教育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法律制度原因,通过法制建设来解决。必须改革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制度、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的制度体系,下大力气贯彻落实新环保法,以法律的硬性约束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优化。

建设生态文明,治理污染必须着力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建设美丽河南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必然对经济发展进行更加严格的约束,需要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更高。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快工业结构升级。持续降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比重,提高高技术含量、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产业比重。

nlc202309012258

建设美丽河南必须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服务业。中国古代把“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照临四方,就是要在改造自然,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驱走愚昧,发展精神文明。西方语系中的“文明”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与城市化密不可分。建设美丽河南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大城市为中心规划建设城市体系,建设生态城、智慧城、畅通城、和谐城,为服务业特别是科技教育的大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城镇化把山区丘陵地区的人口转移出来,让自然的力量修复生态环境。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治理。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困难程度,理性分析农村污染治理的投入产出,深入研究治理农村污染的战略策略,改变让农民在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发展思路,把农民向城镇转移和农业规模化作为治理农村污染的战略方向。边远地区的一般农村要抓好农民向城镇的持续稳定转移,通过耕地流转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为发展循环农业、治理面源污染创造条件。通过立法严厉禁止向水库等水体投放化肥农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深刻把握打造美丽河南的实践维度

省社科联副主席 唐玉宏

建设生态文明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当前,伴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强。要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必须从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高度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对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们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日益成熟,以及我们党在实践上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科学把握。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河南,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部署,是美丽中国建设在河南的实践平台。当前,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科学发展路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持续探索“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宜居的美丽河南,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河南是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建设的实践归宿。要围绕打造富强河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切实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美丽河南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围绕打造文明河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为美丽河南建设提供可靠的精神支柱;要围绕打造平安河南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特别是要突出抓好法治和德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为美丽河南建设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构建美丽河南建设的长效机制

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 屈凌波

根据“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融入社会经济决策中,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中,实现政府决策的绿色化和生态化。建议在组织领导层面上,建立美丽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和美丽河南建设的决定,统筹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河南的战略布局。在管理层面上,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统筹协调,对与建设美丽河南和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能源和水资源评价以及气候影响评价,提高法律、政策和规划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度,从决策源头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产生。

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淡化传统的GDP考核,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机制。考虑到广义的生态文明建设错综复杂、不易操作,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地方调研,结合目前已有的各种类型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如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等实践,研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

科技创新是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当前,应当下大力气加强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绿色科技工作机制,尤其要重视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参与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使企业真正成为绿色科研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成果应用主体,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着力推进绿色科技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此外,还要搭建开放的绿色科技研究试验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战略联盟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与产业相融合,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态势。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新机制,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良好氛围。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引导公众参与,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持续增强全民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营造爱护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

nlc202309012258

观点摘要

省生态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研究员樊万选: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河南,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省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博士郭志远:美丽河南建设重在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从资金投入机制、科技创新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工作责任制、公众参与机制、执法监督机制等方面进行努力。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考核导向需要做出改变,经济增长的步子要慢下来,更多地关注民生、关注生态环境。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志友:从工业化以来的发展范式看,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它追求理性的发展,关注发展的意义,是一种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内在地包含了环境正义的具体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方式,走的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良性发展道路。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博士卢艳: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和谐生态的关键。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真正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的制度化和市场化。建议完善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逐步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增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加强公民环保素养教育、构建公众水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马华:广东省蕉岭县在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中,以政府引领为主导,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社会参与为补充,积极推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将“共谋共建共创共享”理念嵌入到群众生活,内化为群众的生活习惯,从而探索出一条以“群众路线”践行“美丽乡村”的有效路径,取得了良好成效。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史鸿文:乡规民约的重要来源是民间长期形成的保护生态资源的习惯,充分利用民间固有生态保护资源。执法部门应当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民间生态保护文化,引导群众将优良的生态保护传统转变成现代化的行为规范。这些习惯在民间被执行已久,对当地群众来说也喜闻乐见、易于遵守,可谓事半功倍。

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田文富:坚持依法行政,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实现生态环境的“刚性制度、铁腕执法”,严厉打击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住建、经信、发改、环保、国土、水利、规划和农林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院长吴国玺:加快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路径应该是以生态化为方向,修编村庄规划,以清垃圾、控污水为重点,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以生态产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更要拓展农民创业就业空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纯成: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华文明作为“和”的文明曾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顺应生态环境的变化,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成为必然,中华民族已经从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走进了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中华文明已经成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人类文明。

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张玉亭:建设美丽河南一定要建设美丽乡村,重点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和防控。农村和农业是美丽河南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不美,河南不美;土壤不净,河南不净。农村和农业环境最终决定着美丽河南的建设进程。

(本刊编辑部综合责编)

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考评细则 第5篇

依据《关于省级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细化项目,量化标准,坚持群众评议与现场考核相结合、查阅资料与考试测验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部门把关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综合评价申报单位的创建成效。

二、考评内容

主要考评领导班子坚强有力、业务工作实绩显著、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管理规章制度健全、环境面貌整洁优美、治安秩序状况良好等6个方面,具体细化为26项,综合进行评价。

三、考评办法

各省辖市由省辖市文明办对申报单位进行初选。在资格认定、复查、征求意见(主要征求纪检监察、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部门意见),实行一票否决的基础上,按照分配名额1:1.5的比例进行考评。如果申报单位数没有达到分配名额1:1.5 比例的,在资格认定、复查、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考评。省直由省直文明办在对申报单位进行资格认定、复查、征求意见(主要征求纪检监察、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有关部门意见),实行一票否决的基础上,由省文明办、省直文明办联合进行考评。

考评采取群众评议、考试测验、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进行。考评实行百分制,其中群众评议40分,考试测验15分,查阅资料20分,查看奖励10分,实地考察15分。

1、群众评议。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百人以下的召开全体会评议;百人以上的抽取100人评议。企事业单位召开机关全体干部、中层处室负责人、二级机构负责人、部分员工代表会(员工代表10-30人),参加考评人员最多不超过100人。用统一制发的“群众评议表”采取无记名方式,按照“优、良、一般、差”四个等次进行评议,由考评组当场计出平均分,公布计分结果。

2、考试测验。群众评议后,直接进行现场考试测验,主要测验精神文明创建基本知识。省文明办命题,被考评单位随机抽题,进行测试。考试结束后,当场批改,计出平均分,公布成绩。

3、查阅资料。主要查阅二年以来的创建文件、会议纪录、创建简报、活动资料、规章制度等,对照“现场考核表”,当场计分。

4、查看奖励。对近三年来获得的奖项,综合荣誉省部级每项加3分,地厅级每项加2分,县级每项加1分;单项奖省部级每项加2分,地厅级每项加1分。奖项得满10分为止。

5、实地考察。考察工作、生活环境和宣传教育、文体活动阵地,对照“现场考核表”,当场计分。

四、考评要求

1、省文明办委托各省辖市文明委对本辖区的申报单位进行考评,省文明办抽查。省直申报单位由省文明办、省直文明办联合考评。

2、考评中,严格执行此考评细则规定,不得随意增减考评项目,变更考评办法。

3、依照考评分数排列顺序,由省辖市文明委和省直文明委分别按分配名额推荐。对考评分数出现并列的,由省辖市文明委和省直文明委分别召开主任会议或全体委员会议研究确定,不得超名额推荐。公示中发现问题需撤换单位的,按考评排序予以递补,经文明委同意后,对递补单位进行公示。

4、以省辖市文明委或省直文明委的名义,形成书面推荐报告,连同考评情况、征求意见情况、公示情况等书面材料,一并上报。推荐报告须由各省辖市文明委或省直文明委主任签名,实行责任追究制。超名额推荐或超时限上报的不予受理。河南省关于省级文明单位评选和管理办法补充规定

(豫文明[1999]11号)

为了加强对省级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提高创建水平,根据《河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特制定如下评选和管理办法补充规定。

一、评选范围

本省境内经济独立核算,能独立开展社会活动,能承担权利和义务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学校、各类企事业单位、驻豫单位等均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行列。乡、镇和科级单位下属的机构一般不命名省级文明单位。

二、评选条件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两个文明一齐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勇于创新,决策民主,团结协作,联系群众,务实高效,廉洁奉公,班子整体形象好,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近年来,两个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班子建设在综合考评中处于先进行列。

(二)工作业绩突出。坚持改革开放,科学管理,依法办事,优质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全面完成各项目标责任,在目标考评中处于先进行列,主要业务指标在全国(全省)同行业中处于先进位次。

(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对创建活动高度重视,列入领导重要日程,做到有领导机构,有工作队伍,有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和具体措施,有经费保证,有完整的档案资料。坚持开展文明科(处)室、文明车间、文明家庭、文明市民、文明职工、军民共建等各种形式的系列创建活动,并取得明显效果。积极参与当地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小区、文明街道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并走在前列。省直有行政隶属或业务指导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还要切实抓好系统的创建活动,系统内市地级单位20%以上是省级文明单位,全系统内各级文明单位数量达到60%以上。

(四)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对职工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干部、群众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单位风气正,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和整体形象。(四)省级文明单位的匾牌悬挂在单位门(楼)前,其他文明单位匾牌一律移入荣誉室内。届满的省级文明单位,匾牌移入荣誉室内。撤销的省级文明单位,其匾牌和荣誉证书,由当地文明办负责收回。

(五)凡具有下列情况,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处理;情节严重,影响较大,受到严肃处理的,撤销其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领导班子成员中受到党政处分或被判刑的,单位职工发生严重刑事案件或经济案件被判刑的;(2)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滑坡幅度较大的。进行非法经营活动,违反价格政策或偷税抗税,情节严重,受到有关部门处理的;(3)职工干部传看黄色书籍、音像制品、吸毒贩毒、聚众赌博、卖淫、嫖娼受到治安处罚的。封建迷信活动严重,婚丧事大操大办,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4)行风社会评议较差,群众满意率较低,形象不好的;(5)发生责任事故超过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人身伤亡、经济损失指标的;(6)存在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

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考试相关试题 第6篇

精神文明建设学习资料(续一)

目录

河南省情(1)

时事政治 国内(6)国际(12)

其他内容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14)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15)

河南省情

1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跨海河、长江、黄河、淮河四大流域。2河南古为“豫州”,故简称豫。

3河南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17位。

4河南辖18个省辖市,20个县级市,88个县,50个市辖区,1892个乡镇。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省有47557个村委会,3404个居委会,464个街道办事处。5河南省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有少数民族55个,人口1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6%。6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

7河南省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2007年末总人口9869万。

82006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河南时对河南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河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既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92003年7月22日,河南省委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确定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0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使河南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

11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12“十一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13“十一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以城镇化为重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4)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5)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6)坚持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7)加强和谐社会建设。14“十一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即加快推进八个转变:(1)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2)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3)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4)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一体化转变;(5)由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转变;(6)推进体制机制向更具活力和开放的经济体系转变;(7)推进河南经济社会向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转变;(8)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转变。

15省八次党代会和省“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努力推进和谐中原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两大跨越”、“两大建设”的历史任务。

16河南坚持扩大开放,以换脑子、挖根子、变法子、装轮子、闯路子的“五子登科”思路,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

17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提出,以郑州为中心,以沿黄文化产业带为主轴,以豫北和豫南文化产业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为支撑,构建一轴带两翼的文化区域布局。

18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5位,人均生产总值15万元,全国排名从第21位前移到第16位,GDP增速连续3年超过14%。2007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6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68亿元。192007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2元,分别是2002年的18倍、17倍。我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95万人,是2002年的23倍。

202007年,我省工业增加值7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4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195955亿元,增长685%,增速连续24个月保持在70%左右,确立了新兴工业大省的地位。21200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22中原城市群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和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市组成的城市群。2007年,9市生产总值858158亿元,占全省的57%。23截至2007年,全省发电装机容量4069万千瓦。24截至2007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343%,是历史上城镇化推进最快时期。

25200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49亿斤,居全国第一,实现连续2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新高,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26200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达到1974万人,年劳务收入1316亿元。

27到2010年,在全省农村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8徐光春强调推进河南新农村建设,实施“五个一”工程: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创业氛围、一套好的扶持政策。29河南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文化是仰韶文化、裴里岗文化、龙山文化。

30中国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安阳、杭州、郑州,其中我省有4个。

31洛阳、开封、安阳、南阳、商丘、郑州、浚县是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32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之首,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全省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198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1处。洛阳龙门石窟于2000年、安阳殷墟于2006年分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3安阳殷墟出土发现的10万余片甲骨文,是中国和世界最早、最完备的文字。34河南有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和蒲剧、坠剧、宛梆等二十多个小剧种。35我省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被国务院命名为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36河南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和通讯枢纽,境内有铁路网三纵四横,2007年末,铁路通车里程39439公里。

37第二条欧亚大陆桥横贯河南,并与京广、焦柳、京九路分别交叉于郑州、商丘、洛阳。38河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9条国道干线呈五纵四横分布境内。截止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8万公里,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14万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56公里,居全国第一位。39河南是重要通讯枢纽。京汉广、郑徐和郑西3条国家一级通信光缆以及3条微波干线纵横、贯通全境。长途传输实现了自动化、长途线路实现了数字化、城乡电话交换机全部实现了程控化。加上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构成河南“四纵、四横”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

40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一座具有防洪、防凌、减淤、灌溉、供水和发电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

41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在我省淅川县丹江水库。

42著名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和领导人杨靖宇是我省确山县人。43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彭雪枫是我省镇平县人。他是中央军委两次审议确定,并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的我军36位军事家之一。

时事政治

国内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22007年2月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32007年3月5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就陈水扁抛出“台独”分裂主张发表谈话指出,3月4日,陈水扁抛出“四要一没有”主张,这是陈水扁赤裸裸鼓吹“台独”、在“台独”分裂道路上又迈出的危险一步。

42007年3月25日,中央文明委下发通知,要求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省文明委决定在全省广泛开展“热情迎奥运、文明我先行”活动。

52007年3月26日~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国年”开幕式等活动。

62007年4月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第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72007年4月2日,首批获准改制为中国本地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正式开业。82007年4月7日,原国民党副主席吴伯雄当选为中国国民党新任主席。

92007年4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与教育部、公安部等8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102007年4月10日~13日,温家宝总理应邀对韩国、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温总理称这次日本之行为“融冰之旅”。

112007年4月11日,中国自行研制的“海洋一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卫星准确进入了预定轨道。

122007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开始施行。132007年4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142007年4月21日~22日,以“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07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

152007年4月26日至28日,第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162007年4月28日~29日,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

172007年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95号国务院令,公布《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该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182007年5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就圣卢西亚与台湾恢复所谓“外交关系”答记者问时说,这是对中圣建交公报原则的公然违背,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中国宣布5月5日起中止同圣卢西亚的外交关系。

192007年5月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达1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

202007年5月25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第75届国际大会在巴黎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该组织的合法权利。决议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指出中国作为主权国家成员加入该组织,中国台湾作为非主权地区成员参加该组织活动。

212007年5月29日,因太湖暴发大范围蓝藻,江苏无锡市发生饮用水危机。

222007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当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

232007年6月1日,中国和哥斯达黎加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24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4级强烈地震。

252007年6月6日~10日,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在德国举行的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并对瑞典进行国事访问。262007年6月8日,《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印发。

272007年6月15日~6月22日,实施了首次两岸端午包机。其间两岸共11家航空公司总计执飞21个往返航班。

282007年6月20日~21日,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

292007年6月24日,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全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提名马英

九、萧万长参加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302007年6月26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贯通。312007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颁布,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32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揭牌成立。

332007年9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全国道德模范。在今年7月起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中,共评出53名全国道德模范,有254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342007年10月15日~21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352007年10月22日,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会在北京举行。36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372007年10月2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在鲁迅故乡绍兴揭晓。382007年10月25日~11月3日,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武汉举行。392007年10月28日~31日,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

402007年11月1日,我国在黑瞎子岛(原由俄罗斯占有)竖立界碑,黑瞎子岛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也意味着,继香港、澳门回归中国之后,又一块游离多年的中国领土即将回到祖国怀抱。

412007年11月2日,中国卫生部代表中国政府承诺,全面推进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到2010年,实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

422007年11月3日,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核电中长期规划》,2020年前我国新增投产的核电站,主要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广西7个沿海省区兴建。

43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文近15万字,全面介绍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

442007年11月30日,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专程来到河南省上蔡县,进村入户,亲切看望、慰问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致孤儿童,就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调查研究。

45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这是党的十七大之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先后作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46数学界的国际大奖“陈省身奖”将于2010年在印度举行的下一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首次颁发。“陈省身奖”是国际数学联盟第一个以华人命名的数学大奖。

472007年12月12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48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57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6万公里。有21个省区市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其中,河南、山东两省突破4000公里;江苏、广东两省突破3000公里。

492008年1月1日发布的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每年放假的总天数为11天,比原来增加1天。新增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是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50200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闵恩泽院士和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得200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1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1月18日在北京举行动工仪式。

522008年1月17日,在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距今8—10万年间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重要一环,而且把世界目光重新引向中国河南。

532008年1月22日,胡锦涛在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时强调,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要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

54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根据通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全部实行免费开放。552008年2月21日,国内首款中国北斗导航核心芯片“领航一号”正式诞生。业内人士表示,北斗导航系统的开发有望打破卫星定位导航应用市场由GPS垄断的局面。562008年2月2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57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58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3日在北京召开。国际

12007年3月7日,韩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韩明淑正式辞去总理职务。3月9日,韩国总统卢武铉提名前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部长官韩惪洙为新总理。

22007年4月24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首次发现了一颗大小和表面温度与地球相似的太阳系外行星,代号为“581C”。32007年5月6日,尼古拉·萨科齐当选新一任法国总统。

42007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美国前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担任世行新行长,以接替因“女友门”事件而辞职的保罗·沃尔福威茨。佐利克7月1日开始为期5年的任期。

52007年6月27日,英国执政党工党新任领袖布朗接替当天辞职的布莱尔,正式就任英国首相。

62007年7月4日,在危地马拉首都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9次全会确定2014年冬奥会举办地的表决中,俄罗斯的索契战胜对手韩国的平昌,获得这次冬奥会的举办权。这将是俄罗斯首次举办冬奥会。

72007年8月,美国爆发次级债危机,这是继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以来,全球发达国家金融系统爆发的规模最大和程度最深的危机。

82007年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顺利升空。

92007年9月19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总务委员会拒绝将所谓“台湾申请加入联合国”的提案列入联大议程。9月21日,联大全体会议批准联大总务委员会的决定。

102007年10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伊朗,成为60多年来首次访问伊朗的俄最高领导人。

112007年11月8日,第62届联大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5日定为国际民主日。

12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峰会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其作为东盟成立40年来第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在东盟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132007年1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首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142007年11月27日,来自中国的张月姣女士当选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成员。张亦成为中国第一位WTO大法官。

15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在该国东北部城市拉瓦尔品第参加集会遭自杀式炸弹袭击身亡,终年54岁。

16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零时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从之前的13个增至目前的15个。

172008年1月27日,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病逝,终年86岁。

182008年1月18日至20日,英国首相布朗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

19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任命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士出任这一要职。20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

212008年2月20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从一艘军舰上发射的导弹击中一颗失控的美国间谍卫星。222008年2月24日,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举劳尔·卡斯特罗为国务委员会主席。232008年2月25日,韩国新当选总统李明博正式宣誓就职,成为韩国历史上第十七任总统。

242008年3月3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俄罗斯现任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总统选举中获胜。

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

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环境,关系到每位游客的切身利益。做文明游客是我们大家的义务,请遵守以下公约:

1、维护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2、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保护生态环境。不踩踏绿地,不摘折花木和果实,不追捉、投打、乱喂动物。

4、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不污损客房用品,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电,用餐不浪费。

6、尊重别人权利。不强行和外宾合影,不对着别人打喷嚏,不长期占用公共设施,尊重服务人员的劳动,尊重各民族宗教习俗。

7、讲究以礼待人。衣着整洁得体,不在公共场所袒胸赤膊;礼让老幼病残,礼让女士;不讲粗话。

8、提倡健康娱乐。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拒绝黄、赌、毒。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注重礼仪,保持尊严。

讲究卫生,爱护环境;衣着得体,请勿喧哗。

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女士优先,礼貌谦让。

出行办事,遵守时间;排队有序,不越黄线。

文明住宿,不损用品;安静用餐,请勿浪费。

健康娱乐,有益身心;赌博色情,坚决拒绝。

参观游览,遵守规定;习俗禁忌,切勿冒犯。

上一篇:中国饰品行业现状下一篇:小学生元旦晚会活动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