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向市长汇报提纲

2024-06-08

局长向市长汇报提纲(精选5篇)

局长向市长汇报提纲 第1篇

XX局长向市长汇报目标完成及下步打算

尊敬的XX市长:

您好!

在工作特别繁忙、即将收官之际,市长您还专门抽出时间,听取我们的汇报,指导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备受感动,也深受鼓舞,我谨代表市局班子以及全系统干部职工向万平市长表示深深的敬意。想汇报的工作很多,为了不耽误市长的时间,我简要汇报一下我们局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和近期的一些想法。在此,也恳请万平市长有机会到我们局多来看看,以便帮助我们的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快,取得更大的进步!

首先,汇报一下我们局的一些职能情况。

我们局的职能和老百姓的生活联系的比较紧,主要负责全市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制(修)订、发布地方标准,规范监督计量行为,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以及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中,我们除了执法监管外,还有稽查支队、食品安全监管队、特种设备监察支队等三支执法队伍以及标准院、计量院、质检院、锅检院和特检院五大技术机构,为我们的执法监管提供技术保障,很多时候,我们的执法都是靠数据说话的,这也是我们与其它执法部门的不同之处。

接下来,我汇报一下我们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年初,我们就与市政府签订的《职能目标责任状》,涵盖了质量管理、标准化

家,检查特种设备4334台,发现隐患535项整改479项,责令停产整顿64家,关闭非法加气站21家。率先在乳制品、白酒、肉制品等10类50家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中建立质量状况主动报告制度及首席质量安全官工作制度,制定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核准目录、审查通则及细则,已完成炒货、豆制品、食用油等6类小作坊核准发证。连续开展11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食品企业288家,监督抽查5073批次,抽检合格率均在97%以上,妥善处置了哈尔滨华义食品“大脚板”事件。同时,借鉴去年24期“为民特制”活动经验,成功举办名优食品展销系列活动,赢得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全市目前未发生一起区域性、行业性安全事故。三大职能,主要指质量、标准、计量职能。在质量提升方面,我们出台《哈尔滨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3年行动计划》(哈政办综[2013]22号),比去年提前了两个月,并通过申报推荐中国质量奖、国家品牌价值测算、诚信示范企业、品牌示范区、名牌培育和首席质量官培训等方式,全市有141家企业通过了省名牌初选,比2011年增加20%,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产业示范区已进入文审答辩阶段,我市优秀企业数量达历年之最,有效提升了我市产品竞争力和城市知名度。在标准支撑方面,针对我市供热安全、特色旅游、家政服务等实际,我们制定了《预制直埋保温管》、《哈尔滨市乡村旅游点评定标准》、《家庭育婴服务基本要求》等地方规范及标准,进一步建立完善我市冰雪景观标准体系、旅

目7项(国家级3项,省级2项,市级2项),储备项目11项,省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省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建设中,努力提升我们质监服务社会的能力。

最后,我再汇报一下近期的一些想法,简单地讲就是“六个进一步”。

一是进一步落实服务发展优惠政策。近年来,着眼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我们相继出台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10条服务措施,服务大项目建设21条优惠政策,服务招商引资48条实施意见,把最优惠的政策送给了企业。为更好支持我市经济发展,我们除了一以贯之地把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外,还在积极创新服务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好在畅通准入渠道、支持企业品牌建设、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政策更加贴近企业需求,切实实现政策效能的最大化。

二是进一步强势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抓质量。从大的方面讲,包括质量振兴和品牌培育,从小的方面讲,主要是提高我市产品质量。下步,我们还要抓好“三个重点”,重点打造哈尔滨品牌发展,建设好名优食品标准样馆,力争为我市再增加1至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重点解决哈尔滨市标准缺失、标准老化的问题,鼓励企业使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重点抓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力争产品质量合格率由今年的87%提高到90%以上,促进我市企业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是进一步强化“三个安全”监管工作。主要包括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这三个安全既是政府关心、坚决杜绝“四乱”行为的发生。另一手要认真履行职能,对涉及民生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维护好市场经济秩序,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六是进一步抓好队伍执行力。工作好不好,关键看实效。制定再好的制度,确定再好的工作目标,归根到底都是要靠人来落实,要靠干事来落实,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我们质监局党组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心抓班子、带队伍、干工作,力戒空谈,提倡实干,秉承“恪尽职守、勇于担当、清廉团结、争创一流”的质监精神,以严抓队伍勤政、廉政、工作作风和提高队伍素质为要务,不断提升队伍的执行力,为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以上是我们局一些简要情况和今年工作的初步打算,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局长向市长汇报提纲 第2篇

XXX区委

XXX区人民政府(2005年X月X日)

尊敬的X市长及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X市长一行来中区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忱的欢迎。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工业强区、城

乡相融、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经济发展思路,狠抓发展第一要务,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预测,1-9月份,全区GDP实现29.47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收入完成6150万元,同比增长18。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完成2750万元,同比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9亿元,同比增长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9亿元,同比增长57.86;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4.09亿元,引进各类项目51个。现将我区今年以来各项重点工作及后三个月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各项重点工作情况

(一)狠抓“项目推进年”活动,把抓发展切实落实到抓项目、抓投入上来。今年以来,全区集中力量推进实施了36个重点项目,目前,云天新材料年产1万吨铬铁合金一期、天宇纸业技改扩能、伟华纺织年产3万纱锭一期、金鹰集团年产30万吨轧钢一期等7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伟华纺织年产3万纱锭二期、四川上碳年产1.5万吨石墨化炭素一期、海天实业与成都海特高新合作年产2.2万桶肠衣、“宝白”公路等11个项目建设力度大,进度快;年产1万头洋二杂母猪繁育场、广昭商业城、清江逸景小区等4个项目新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

(二)狠抓移民新村和生态小康村建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按照市委高烽书记提出的“防患未然、确保稳定、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的移民工作要求和“一调整、二提高、三建、四改、五通”的新村建设总体要求,重点抓了宝珠寺电站施工区4个移民新村和龙潭庙坪村等3个生态小康村建设。已投入资金623万余元,建设竣工沼气池1153口、入户路21.82公里,硬化渠堰10.2公里,建蓄水池20口,新、改建房602户;新建经济园745.5亩,建标准化圈舍841户,发展养殖大户300户。“宝清”公路已整治竣工5公里。召开了全区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和农业产业化推进现场会,成立了蔬菜、生猪、油橄榄岩桂、白龙湖渔业4个产业发展办公室,明确了全区农业产业化建设的目标和思路,落实了突破性发展的措施办法。全区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8万亩;出栏生猪21.2万头,生产仔猪20万头;新增网箱养鱼320箱,白龙湖水产品产量达到6224吨;1.1万亩岩桂、3.5万亩油橄榄长势良好,部分油橄榄已开始挂果。

(三)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入实施“三个集中”,实现了城乡经济互促互动。我们始终坚持城镇化是实现“二个率先”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为实现走有特色的城镇化之路,首先是加强了规划,着力提高城镇建设水平,重点对XX和XXX等镇进行了总规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其次是不断壮大经济,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争取到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资金200万元用于宝轮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资近6000万元进行旧城改造,旧城上街整体开发房屋主体工程已完成2万平方米,清江东路、四河子引水工程、绿化工程、上街300米道路基础工程和地下管网已基本完成,宝轮大酒店、龙都花园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强化产业支撑上,我们侧重抓了“三个结合”。一是与农村工业化相结合。乡镇企业快速发展,1-9月全区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3600万元,同比增长17.3。二是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和重点大户的培育,全区市级龙头企业达7家,区级8家,培养大户2134户,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更快更好的发展。三是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相结合。以搞活流通为突破口,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发展旅游农家乐、电信、保险等行业,使之成为城镇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我们加快了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步伐。截止9月份,回龙河工业项目区内已拥有混凝土搅拌站、四川上碳等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02亿元;向区内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95万人,占全区富余劳动力总数的42.8,145户农民到城镇建房、购房,从事二、三产业,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重组土地3800余亩,26家业主经营土地2800余亩。

(四)狠抓招商引资,奋力推进“三个转变”,对外开放的速度加快。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主要抓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到多次赴西安、上海、杭州和成都等地招商,就伟华纺织第三期工程(即20万锭纺纱基地)、上海碳素厂整体搬迁、核石墨高科技项目、2×5KW坑口电厂、年产20万m3中密度纤维板等项目进行了广泛地前期洽

谈,达成意向性项目合作协议6个,协议资金11亿元。充分发挥市场化配量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成功拍买土地4宗,实现土地收益1673万元,拍卖采砂权2处,拍卖收益137万元;全区引进专业技术人员51名;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生产经营领域,激活民间资金近8.6亿元,吸纳民间资金4.9亿元,外贸出口168万美元。全面减免农业税352万元,发放粮

食直补资金148.3万元。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已报至中国银监会审批。

(五)集中整治矿业秩序和发展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按照省委学忠书记“关键是干部,要害是利益”的指示,全区全面整顿矿产资源181处,责令限期整改非煤矿山企业42家,依法关闭无证煤矿、井口18个和不具备办矿条件的非煤矿山18家,责令证照不齐的30只采金船全部停产,并依法依纪对9名责任人给予了处理。集中清理整顿公铁路沿线乱堆乱建煤坪影响环境和黑石坡滥采松脂等突出问题,依法取缔非法经营煤坪119个,清除原煤3.1万吨,并关停石灰窑4个,停业整顿洗煤厂3家。加快了南河、嘉陵江沿岸环境整治,制定了《加强生态建设取缔南河沿岸违规养殖牲畜实施方案》。对着力打造广元精品街道区进行了论证和评价,即将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投入资金近200万元,按照特色社区、精品社区和平安社区的要求,重点打造了11个社区,创省级优质社区进入验收评审阶段。同时,对全区影响发展环境的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运输、非法阻工等行为进行了整治,对城市背街小巷、“牛皮癣”进行了治理,效果比较明显。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和独生子女奖励补助政策,全区计划生育创省优迎复检工作取得成效,宝轮中学创省重已全面启动,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开发区的移交工作。

(六)狠抓信访工作,切实处理和解决关系群众的热、难点问题。我们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实行信访群众区长接待日制度,按照“坚持政策、理顺情绪、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原则,加强了对重点工程移民和城市建设拆迁征占地遗留问题、企业改制破产遗留问题等不稳定因素的调处,切实履行维护稳定职责。加大“三金”清收和资产变现处置力度,按承诺兑付股金(基金)583万元,保证了股民稳定。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和行政“一把手”抓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开展了“安全生产警示月”、“全国第四个安全月”、全区第三个“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无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后三个月的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1.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伟华纺织二期、石墨化炭素一期、云天新材料二期、天正纺织、海天实业扩能、“宝白”公路、锐昌生态农业科技园等14个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2×5KW劣质煤电厂、XX镇11万千伏安变电站、新利州购物广场、众森商厦年内全面开工建设,全面完成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的目标。全力做好招商引资“三篇文章”。一是以伟华纺织印染公司的发展壮大为龙头,抓好伟华、天正扩能上规模,建设30-50万纱锭纺织基地;二是以上海碳素厂整体迁移我区为基础,建设国内第一家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原料供应基地;三是依托2×5KW合力电厂建设,建设年产5万吨工业硅项目。同时,跟踪国栋年产20万m3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加快林纸产业一体化项目的论证和招商,为“十一五”首批项目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快工业经济的提速增效。利用后三个月时间,确保现有规模以上企业正常运转。在伟华纺织、云天新材料2家企业已培育至规模企业的基础上,年内再将瑞奇模具、天正纺织等5家企业培育为规模企业,力争使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9家。同时,集中人力和财力,抓好回龙河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瑞奇模具、飞亚抗静电纳米梭子料项目2家工业企业进入园区。抓好上海碳素厂整体搬迁和核石墨高科技项目建设的规划、征地和拆迁安置工作,力争尽早开工。

3.加快城郊一体化建设步伐。一是立足把XX镇建设成为全市最有活力的卫星城镇,坚持“经营城市规划优先”的理念,以城镇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经营城镇资源为手段,对宝轮城镇建设实现多渠道投入。加快移民市场、广昭商业城、众森商厦、宝轮大酒店、清江逸景、龙都花园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尽快完成上街旧城改造和舟坝路北段道路、城镇排水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动工宝轮城网改造。二是把宝轮镇的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天燃气公司和51宗闲置土地以及公益性广告、三轮车列为年内加大市场化经营城市的重点,不断探索投融资新模式,并以点带面,全面推开以中心城区为依托建设城周结合点,切实把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坚持“商贸创品牌、服务创星级、市场上规模、环境创优质、社区创和谐”的第三产业发展路子。四是围绕“一线一道”和“三点一城市”的总体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规划,打造精品街区,年内完成总体规划。同时加快11个社区建设,确保创省级优质文明社区一举达标。

4.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引进。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市农业产业化暨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继续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充分利用境内3万亩白龙湖水面,重点抓四川涌泉珍稀鱼类养殖有限公司、三台佳琪公司等养殖企业的发展壮大,使白龙湖水产养殖产量年内达到8000吨,三年达到1万吨,收入达到2亿元,建立无公害珍稀鱼类水产养殖基地。二是加速促进锐昌生态农业开发科技园的种猪基地建设,力争建成年育肥猪1万头,年产洋二杂母猪1万头的养殖规模,确保明年5月1日前全面建成,成为川北农业产业化的亮点。继续按照“六个一”的目标建设龙潭川北仔猪之乡,年内达到15万头,三年达到30万头。为全区实现年出栏肥猪60万头,仔猪40万头打下基础。实现肥猪、仔猪100万头。三是利用已栽植的3.5万亩油橄榄和1.1万亩岩桂基地,进一步培育产业上台阶。四是立足服务城市,规划培育建设1000个大棚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和10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年内再取得新的成效。同时,以发展产业为核心,继续加快移民新村和生态小康村建设,确保18个市级示范新村和4个移民新村全部验收达标,确保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以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搞好城周秋季植树和绿色通道建设。

(二)着眼谋划明年,认真编制好“十一五”规划。一是根据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又快又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推进区域性经济中心的加速形成,建设生态广元”三大奋斗目标,按照发展要更快的要求谋划明年。明年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区域资源整合,围绕一切工作以发展为中心,发展以项目、投入为中心,各项指标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努力建设四大农业产业化基地,连抓五年,使20的农户即1万户农户实现种养大户标准,培育龙头企业20个。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发展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4家(伟华纺织、四川上碳、合力电厂及工业硅、国栋20万m3的中高密度纤维板项目)、5个过亿元的企业(海天肠衣、云天新材料、金鹰集团、天宇纸业、中方制药)、6个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瑞奇模具、南桥实业、天正纺织、新粮商贸、飞亚纺织器材、混凝土搅拌站),使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到30亿元,增加值10亿元以上,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5个。培育3个销售过亿元流通企业(通大道、新天地、川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按城市规划,打造一条精品步行街。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按照新型工业化,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农村经济,商贸流通和社会事业发展6个板块,进一步搞好听证、专家咨询、市民参与、社会各界评价的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在10月底提交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十一五”规划编制总的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创新的原则,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原则,坚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则,坚持抓项目抓投入的原则,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建设生态市中区的原则,按照“强化总体发展目标,突破重点、体现特色,依托项目抓发展,增加空间规划”的要求,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以及自身资源优势为出发点,以关系全局、带动性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为支撑,把规划全面落实到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循环经济等重大项目和投资大,效益好、延伸产业链条的重点项目上,使编制的规划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稳步推进区乡财政体制改革。一是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全面清理全区税源和纳税人及欠税情况,加大稽查力度,堵塞税收流失漏洞;进一步改进和强化税收征管手段、严格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抓好重点企业的发展,做到满负荷生产;激活城乡消费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努力培植税源。二是稳步推进区乡财政体制改革。主要是以区乡预算管理一体化,实施预算区乡共编;以区级部门集中收付一体化,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和调控性能;以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一体化,推进乡级财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建设;以政府集中采购一体化,完善管理和监督区级部门和乡级政府的资金运用制度;以区乡国有资产管理一体化,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化解乡镇债务。

(四)继续加大矿业秩序整顿,彻底整治城镇环境卫生,坚决整治影响投资环境的各类行为。一是继续巩固矿业秩序整治工作成果。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广元,打造天台山国家级风景旅游精品区的要求,当前重点是抓好回龙河街道天台山旅游线路上3家煤矿的整治工作,制定具体的整治措施办法。二是抓好煤坪清理整顿“回头看”。加大经常性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严格办理煤炭经营许可证,建立起南河上游及公路沿线环境治理的长效监管机制。三是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强南河环境保护的通告》的要求,切实抓好南河、嘉陵江沿岸养殖户的搬迁工作,争取在10月31日前拆除搬迁到位。四是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排放污染物,严肃查处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物且拒不整改的企业和责任人。五是切实加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组织领导,加大城市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制定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城镇环境卫生进一步好转。六是继续严厉打击影响投资环境的行为,在教育、查处上决不手软。七是全力抓好市教育园区建设的拆迁安置和新区建设工作,确保教育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局长向市长汇报提纲 第3篇

会同商务部 (全国散协) 参加山东、河南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 通过加强与各地的联系, 及时掌握和交流各地工作情况。先后参访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苏州弗克、郑州金鼎、中煤润邦、山东迈瑞克、山东万斯达集团等著名企业, 着重了解和交流了对行业发展颇具影响力的创新产品及有关问题。

二、加强统计工作, 提高统计工作质量

指导行业的科学发展, 统计工作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目前, 业已构成的散装水泥统计体系和执行的统计制度正在努力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近期商务部已将散装水泥相关统计指标列入“全国商贸流通统计”序列, 并将协会秘书处汇总整理的全年统计分析作为“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对外发布。因此对散装水泥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为规范行业发展和行业自律, 做好贯彻《预拌砂浆生产及其装备制造企业等级评价规范》行业标准的筹办工作

该行业标准已由商务部于2012年8月1日发布并于11月1日实施, 这是国家倡导推进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实际举措。协会秘书处为在预拌砂浆行业全面开展等级评价工作, 多次研究该项工作的实施步骤、方法和细则, 拟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推进此项工作。

四、为培育和指导预拌砂浆产业发展, 坚持做好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中国散协接受商务部委托, 在组织行业专家编撰发行《预拌砂浆》 (商务部指定散装水泥应用系列教材) 后, 即于2012年以来相继举办了四期“预拌砂浆专业技术及管理培训班”。来自全国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和企业技术管理的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学员们普遍反映学习收效很大。

由于人事与社会劳动保障部的相关组织机构改革以及整顿培训工作的原因, 致使结业的学员未能及时拿到《结业证书》。近期, 经人社部专家组审查通过, 已批准中国散协该项培训工作正式纳入“CETTIC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就业促进会”的职业培训项目, 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至此, 今后凡是经过中国散协组织的“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管理培训班”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学员, 均可获国家人事与社会劳动保障部上述两家机构颁发的《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管理人员》结业证书 (已结业的学员将及时补发) 。

中国散协今后将结合产业发展的状况, 不断充实培训班的教学内容, 希望各级散装办、企业和从业人员踊跃报名参加今后陆续举办的培训班。

五、加强秘书处建设, 规范办公秩序

近期, 协会秘书处将办公场所进行了全面整修, 使办公环境即俭朴又整洁。为方便内部工作协调, 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工作岗位分工进行了新的合理布局, 使工作场所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逐步改变秘书处工作人员平均年龄偏大的状况, 做到新老交替, 近来已开始引进年轻人员, 逐渐优化工作人员年龄结构, 满足秘书处未来发展的人员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面临新的形势。水泥行业和散装水泥“三位一体”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的创新驱动下, 散装水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呈现了许多新的情况。我们对调研中发现和掌握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本次研讨会和活动中力求较全面地展开话题, 使我们业界的会议代表广开言路地研讨与交流, 其目的是开阔发展思路, 指导行业未来的科学发展。

市长调研汇报提纲 第4篇

一、全市农业生产概况

1、基本情况

我市属通南高沙土地区,分为沿江、沿靖和高沙土三个生态区。高沙土占75。耕地面积110万亩,总人口128万人,农业人口80万人。常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60万吨。以稻、麦两熟为主,水稻面积60万亩,小麦50万亩,其中优质弱筋小

麦30多万亩,蔬菜面积25万亩,油菜20万亩,其次是花生8.5万亩、甘薯、马铃薯6万亩、大豆6万亩、玉米5万亩、元麦2万亩、大麦2万亩,蚕、豌豆3万亩,香荷芋1万亩,还有少量荞麦、山药、秧草种植。全市高效农业面积11万亩,占总面积的11左右。

畜牧养殖以生猪、家禽为主,是有名的生猪大市,肉类总产8.5万吨。生猪饲养量140万头左右、上市量85万头。家禽饲养量130万羽。上市量700万羽左右;其次是山羊饲养量40万头,上市25万头、毛(肉)兔、奶牛1585只。常年水产养殖面积6万亩,产量1.8万吨,其中特水养殖1.6万亩,产量不到1万吨。全市规模养殖生猪占32,蛋禽占31.4,肉禽和奶牛接近100。

我市是全国有名的银杏大市,常年银杏产量4000吨,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共有银杏树650万株,挂果的100多万株,盛果30万株。树龄1000年以上的12株,500年以上的121株,100年以上的6186株,银杏成片林12.8万亩,围庄林20.2万亩。意杨成片林4.8万亩,550万株。花卉苗木2900亩,420万株,蚕桑4500亩,年产200吨,其他有少量冬枣、桃子、梨子、柿子、葡萄等果树,面积在几百至一千亩。全市现有林地3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7.5。

2、近几年农业生产特点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全市围绕农业“三增”积极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市2005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49万公顷,复种指数218.22,全年粮食总产量58.70万吨;肉类总产量8.38万吨;水产品产量1.75万吨;全市有林地面积1.94万公顷,林木覆盖率17.5,活立木总蓄积量65万立方米;白果产量4000吨,全市农业产值17.69亿元,其中多种经营产值9.78亿元,种植业产值7.91亿元,农业增加值22.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5元,各项指标与2000年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业产值占55.3,其中养殖业产值占总产值的47.9,分别比“十五”期初提高8.3个、8.1个百分点。种植业优质专用品种比重提高,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油菜种植比例分别达到90、98和100。养殖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元生猪、杂交山羊、优质家禽、优质水产品上市比例分别达到30、20、85、60。“十五”期间新增成片造林14.7万亩,建成绿色通道、绿色屏障1300公里,新建完善农田林网64万亩,四旁植树1000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8.4个百分点。

(3)、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围绕粮油、蔬菜、畜禽、银杏、特色水产品等特色产业,建成初具规模的农产品基地42个。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30个,农产品加工值达到21亿元,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苏三0”集团跻身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省和泰州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3家。订单农业起步发展,2005年订单收购农产品达2.3亿元。近三年农业系统共引进“三资”农业项目总额1.4亿元,实际投入7273万元,其中外资67万美元,台资1000万元。

(4)、农业科技贡献分额迅速上升。3年累计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系)100多个,自主选育了泰花4号、泰花5号两个花生新品种和苏玉糯6号玉米新品种,大面积推广20多个,大宗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稻麦轻型栽培、麦套稻、水稻塑盘旱育抛秧、银杏早果丰产、生猪高效集约化养殖、高床养羊、大棚养鸡、水产品网箱养殖等重大技术的推广,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力。三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泰州市科技进步奖21项。

(5)、农产品质量建设成效明显。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2.4万亩,申报并获得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共58个,制定了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及有机农业标准28项,建成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在城区主要农贸市场实行了市场准入。

(6)、项目农业、高效农业稳步发展,政策支农力度加大

近三年,我局共上争各类农业项目63个,资金2327.77万元,其中省级以上项目42个,资金2195.77万元。高效种植面积、规模养殖比重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近两年,实施良种补贴项目112万亩,农民直接受益986万元,实施小麦农资增资补贴76万亩,水稻农资增资补贴67万亩,农民受

益1765万元。

(7)平安农业建设不断加强。为了有效应对农业突发事件,确保农业安全生产,我们制定了应急处理预案和责任追究制度,专门成立了农业生产事故鉴定委员会和专家组,实行了主要农作物用种公告制度。近几年,通过加强预测预报,坚持统防统治,对以水稻条纹叶枯病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加强疫情监测,加大

防疫力度,净化养殖环境,遏制了牲畜五号病、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通过强化农资执法,加大农资抽检力度,实行关口前移,农资质量逐年好转。

3、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1)夏粮生产获得丰收。平均单产387公斤,其中小麦单产401公斤,同比分别增加31公斤和24公斤。夏粮总产31.86万吨,同比增加12.88万吨,增长67.9。

(2)畜牧养殖有喜有忧。忧的是总量和效益有所下降,主要是由于市场因素的影响。喜的是规模养殖稳定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增加较多,品种改良步伐加快,草食畜禽增幅明显。

(3)造林绿化成绩显著。全市今年已通过泰州验收完成农村造林总面积3.11万亩(含林网折算面积),森林覆盖率净增1.65个百分点,绿化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90。分别完成泰州市交指标2万亩、1.06、85、85的156、157、106、106。其他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达标,造林工作继续在泰州市保持领先位置。

(4)泰州农委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较好。在下达的8大项38个子项目标中,目前已全部完成的有4个大项指标,38个小指标已完成的30项,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年底时能够完成的有7项,仅有一项工作待市政府批准并下拨有关经费以后实施完成。

(5)市交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1-7月份,完成全部工业产值31000万元,销售收入29000万元,利润139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5、11.5和22,完成市交任务的55.4、55.8、和51.5;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900万元,同比增长5.5,完成市交任务的82.6;建筑业施工总产值27450万元,同比增长12;疏浚业施工总产值3000万元,同比增长11.3,分别完成市交指标的62.5和62.5;自营出口额39万美元,同比增长8。(完成市交全年任务的19.5;注册协议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

全系统完成技改投入2780万元主要是:

1、兆胜集团高温导线项目,今年6月份开工,目前已经投入400万元;

2、南极集团特种军用车辆改装项目,总投入3000万元,今年一期投入1200万元,3月份开工,目前已经投入1000万元,计划在8月份竣工投产;

3、黄桥种猪场干冰项目,投入300万元。

服务业项目投入100万元,主要是济川房地产项目,占市交全年指标的66.7。(服务业利用市外资金实绩也为零。)

4、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打算

着重是理清思路,抓住关键,全方位多层次推进高效外向化农业快速发展。在抓好常规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的同时,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效外向农业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措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主线,以实施高效农业项目工程为载体,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外向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的农业产业和项目,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是:高效农业规模每年扩大5-10,年均新增亩效益2000元以上的高效农业种植面积10000亩,到2010年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农业增加值年均新增1.5亿元左右,农产品出口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

二、农业局人员、机构设置等基本情况

现农业局是2001年11月由原农业局与原多管局合并而成,2002年8月挂牌成立林业局(二级局)。

1、机构设置

局机关下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生产综合科、科教科、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科等14个机关科室。下设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农科所、农干校等7个直属事业单位。

2、人员情况

局机关行政编制26名,实有26人,其中科(副科)级干部11;事业单位科技人员471名,其中,全额拨款425人、自收自支46名;现有国家级专家1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泰州市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正高级专家3名、高级职称人员52人、中级职称人员12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名、泰州市“311”工程培养对象36名。

3、下辖场圃、企业

下辖泰兴市种猪场、马甸养殖场、西郊良种场、第一捕捞公司、第二捕捞公司、黄桥种猪场、黄桥果园场等7个国有场圃。

系统所属企业共35家。其中:工业企业25家、建筑3家、疏浚1家、三产服务6家;工业企业中,列统企业5家(兆胜集团、南极集团、金穗电缆有限公司、亚龙电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江泰食品有限公司);市属骨干企业2家(兆胜集团、南极集团)。05年,两家骨干企业实现总产值3.56亿元、利税4217万元,分别占全系统工业总产值和利税的77.19和88.63。

近三年我们共自筹改制成本6702万元,上争省场圃改革资金233万元,置换分流职工3504人。市种子公司、家畜良种推广站、种禽场3家经营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已全面完成,42名职工身份全部置换到位。

三、几点建议

1、恳请市政府对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给与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多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农业生产和发展一直比较关心,特别是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作出以后,近几年,通过政策推动,财政支持等方法,积极推进我市的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目前,无论是发展高效规模农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局都责无旁贷。我们既感到责任重大,同时又满怀信心。但是客观分析目前农业发展的情况,一些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我市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的基础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较大;

二是农业科技服务及保障体系与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新要求有的地方不相适应。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农业科技人员面临着严重的知识老化和断层现象,只有通过有序进修、培训、知识更新与引进更高层次的人才,才能更好地组织解决新时期防治农业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侵害、畜禽防疫、农林牧渔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应用,适应新形势下指导和服务现代农业的要求,推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换代;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有机构、有班子无仪器设备,需要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因假农资出现的坑农、害农案件屡屡发生,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同时给人民的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打击农资制假、售假工作都十分重视。农业局是农资打假的职能部门、牵头部门,对农资打假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由于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刚刚组建,执法装备差,财政上对执法工作无专项投入,只能靠以罚养法,这样很难适应农业执法面广量大、工作艰巨的需要。为此,建议加大对农业执法专项经费的投入,改善执法的装备,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按国家规定落实农业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管理的政策、待遇。

三是主导产业发展的质态和规模尚没有达到预想的程度,一些主导产品如银杏、生猪的加工、开发、产业化发展还任重道远,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较弱,效益较低,迫切需要通过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特色地下农产品规模基地、设施蔬菜基地、畜禽品种改良、推广与畜禽小区、无公害养殖基地等的建设,促进我市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特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进一步实行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财政支持,以奖代补,助农增收致富的力度尚待进一步加大。

目前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项目农

业,通过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促进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农业产业本身的弱势,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财政支持,扶上马,送一程。

恳请市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上述几个方

面给与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2、建议市政府将基层畜牧兽医体制尽快改革到位。

我市现有畜牧兽医水产技术人员652名,多年来,靠“一双眼”、“一双手”、“一双腿”服务。由于诊疗仪器、设备简陋,常造成一些误诊、错诊,跟不上畜牧渔业发展的新要求,并给养殖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带来很大隐患。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在国内外频繁暴发流行,造成巨大损失的事实充分说明,动物防疫工作是关系到畜牧业安全发展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大事。我市是畜牧大市,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还会越来越高。但我市动物防疫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动物防疫工作的要求。目前的动物防疫职能仍由兽医人员承担。兽医人员虽承担防疫的公益性职能,却不享受财政拨款,工资靠临诊收费自收自支,畜禽生病越多,收入会自然增加。而免疫注射不向群众收费,防疫到位后,发病得到控制,兽医的收入反会下降,防疫队伍自身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成为严重妨碍畜禽防疫安全的重大隐患。要想解决这对矛盾,必须改革现有体制,将属于公益性的防疫工作由政府投资,解决防疫人员的工资,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免疫、监测和治疗,杜绝无规定疫病的发生,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保障畜牧业健康安全发展。

3、理顺管理体制,整合、节约行政资源

在局现有机构中,虽然局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三大中心及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属二级局建制,但在人员到位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好,需要进一步理顺。

除林业局(林业中心)、执法大队与机关集中办公外,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异地办公,造成管理和服务有较大的不便。一是为基层增加了不便,有的单位或群众到农业局办事,因为不清楚情况,要多走一些冤枉路,也有的到同一个局办一次事,却要走几个地方;二是机关也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电话费、水电费、交通费等支出。三是管理不便。

周市长调研汇报提纲 第5篇

2008年工作总结 2009年工作打算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商贸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商贸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商贸工作提升年活动”,积极应对商贸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推进各项商贸工作的落实,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商贸各项分解指标任务,商贸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商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1551.75亿元,增长24.1%。城乡市场共同繁荣,餐饮市场快速发展,全年餐饮业销售195.01亿,同比增长39.5%。全市83个重点商业项目开工在建,完成项目总投资140.97亿元,完成了目标的101.28%。商贸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商贸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商贸业在繁荣市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2008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强化作风效能建设,机关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1、调整理顺机构职能。年初,经局党委研究,对局内设机构、人员及职能进行了调整,提拔任用了11位中层干部,进一步优化了机关人员配置,理顺了处室职能,明确职责,“上下对口,左右协调”,大大激发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机关的工作效能。

2、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有工作机制。局领导班子坚持每周碰头,检查、商讨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处室领导每月集中交流,分析月度工作的完成情况,交流工作得失,部署落实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各市区商贸局长每季度座谈,分析季度全市商贸经济发展情况,交流探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各项工作进度的落实,形成了周碰头、月交流、季盘点、年总结的工作机制。

3、完善汇编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根据“商贸工作提升年活动”的安排以及规范机关工作的要求,对机关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将16项制度汇编成册;同时根据局工作职能,明确了工作标准,制定了工作流程,对56项职能、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进行了汇编,并在网上公示6大类42条管理及审批流程、标准。

4、大力开展联系交流与调研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联系、建立领导挂钩联系点的通知》。局领导分别重点分工联系10家以上重点商贸企业;并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各种形式的企业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等多种渠道,形成了关于商业特色街建设、扩大消费、商贸重点项目建设、餐饮市场运行、猪肉市场供需等方面的调研分析资料和报告,新建基础数据库6个,完善更新了基础数据库24个。全面及时地了解全市商贸发展实际情况、市场运行特点和企业对商贸管理工作的需求,全面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农村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

1、全面完成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目标。通过培育常熟常客隆超市有限公司等19家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方式的试点企业,落实专项补贴,有力促进了镇、村两级放心农家连锁店的发展。全面完成了今年建设200家放心农家店的任务,超额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年建设2600家放心农家店这一总体目标。

2、提高农家店效益,促进了农村消费增长。通过搭建协作平台,扩大经营范围,引入新的营销理念,以物美价廉的商品、多种功能服务,推动“一网多用”,进一步提升农家店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拉动农村消费增长,1-11月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7.96亿元,同比增长24.4%。

3、发挥“万村千乡”工程作用,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在年初冰雪灾害天气中,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连锁店在保障农村市场供给工作中主渠道作用突出,确保了各类生活日用品、副食品等生活必须品在农村市场的供给。在毒奶粉事件发生后,根据商务部的要求,对全市城乡市场的奶粉销售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所建立的连锁农家店成为这次监测工作的重要抓手。并且通过农村连锁网络,合格的放心奶粉也占领了农村消费市场,促进了农村消费安全。

(三)推进社区商业建设,促进便民利民消费

1、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商贸部门大力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双进工程”,进一步扩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覆盖面,把创建工作由城市推向中心镇。并通过引进品牌服务企业,落实有关扶持资金、政策,出台《关于促进苏州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正逐步形成贴近居民生活、满足居民基本消费和服务需求、发挥社区综合服务功能的密集型社区商业网点。常熟市率先开展了市(县)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由县(市)城区向中心乡镇推进,扩大覆盖面。

2、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今年全市的创建目标为12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在各市、区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性较高,已有20个社区申报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有4个社区正分别申报省和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

(四)商贸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1、加强对品牌的宣传推广。对获得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迪欧咖啡)、中华餐饮名街(太监弄·碧凤坊)、中华老字号、国家级社区 商业示范社区等,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积极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全面营造品牌创建工作氛围。

2、积极引进品牌企业和品牌商品。久光百货将在湖东时代广场开业,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将一同入驻。国际连锁巨头沃尔玛、易买特、欧尚、家乐福等商家的新店纷纷开业,并且随着常熟格瑞印象城购物中心的开业,沃尔玛作为主力店在中国首次进入县级市场发展。国际奢侈品牌LV等今年也进入苏州市场。

3、积极打造本土商业品牌。在“老字号”品牌、美食品牌、会展活动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太仓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等市区镇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美食之乡”荣誉称号;太仓市陆渡宾馆、太仓市娄东宾馆、吴中区石家饭店、常熟市森林大酒店、吴江市美佳乐酒楼等五家企业被授予“中华餐饮名店”。中国·苏州美食节已被中国烹饪协会列为全国十大美食展会之一。

(五)保供体系初步形成,确保了市场稳定供给

1、进一步扩大市场运行监测范围。今年,在对重点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监测的同时,还根据商务部的要求,确定并落实了133家重点流通企业、40家生活必需品企业、36家生产资料企业、3家百货企业为商务部市场监测网上直报系统的样本单位,每周、每旬、每半月、每月及时准确的上报数据,目前这项工作在全省处在前列。新建了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监测网络,实施监测周报、月报制度。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样本单位的交易量,已占全市农副产品交易总量的70%以上。

2、形成市场运行分析制度。加强对消费品市场的运行分析,形成了每季度分析、长假分析、特殊时期分析的制度。强化了对生猪等重要农副产品的供需情况分析,实时跟踪产、运、销、储等情况,定期发布我市市场供应和价格信息,引导副食品货源的流动。

3、建设猪肉等重点商品保供体系。组织有关企业到生猪产区和外地大型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帮助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建立产销衔接体系。起草、制定《苏州市生猪活体储备方案》(草案)和《苏州市级生猪活体储备管理办法》(草案),制定完成了《苏州市生活必需品供应预案》和《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生活必需品供应专项预案》。

(六)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商贸行政执法工作

今年,我们把商贸行政执法工作的推进作为为履行职责、转变管理职能的重要工作来抓,并针对今年上半年猪肉等食品价格高位运行的特点,对猪肉市场进行重点监管。

1、开展猪肉专项整治行动。在年初组织了生猪定点屠宰专项整治“回头看”活动,又结合奥运前社会稳定的要求及夏季市场特点,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夏季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查处了猪血地下加工黑作坊、病害肉制售窝点、冻品市场销售病害冻品猪肉等案件,严厉打击了私屠滥宰、制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不法行为。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约6200多人次,取缔私宰和非法加工窝点7个,没收、销毁注水、病死猪肉19200余公斤。开展猪肉含水量检测40个批次。

2、落实市场准入制度。下发了《对外埠入市肉品企业开展年审的通知》,对已登记备案外埠定点屠宰企业肉品入市资格开展年审,对年审合格的十五家企业,向社会公布。

3、深入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开展专项培训,颁发资格证书。编制生猪定点屠宰规划,加快推进中心屠宰场建设和压点工作,全年压点21个。

(七)推进商贸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1、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颁布实施。《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于8月18日颁布实施。5市(县)的商业网 点布局规划也根据商务部的总体要求完成了编制工作,进入了政府审批程序。这将对我市商业网点的有序发展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2、重点商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全市重点商业建设项目83个,计划完成投资139.19亿元,在国内外经济紧运行的态势下,超额完成了投资建设任务。今年已新开5000平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7个。

3、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全面启动。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加快苏州市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苏州市商业特色街区建设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苏州市创建商业特色街区标准、申报程序和考核办法》的初稿。各市(县)、区都成立了商业特色街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市商业特色街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全面启动了19条商业街区的建设改造工作。

(八)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苏州美食节

在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中国烹饪协会、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苏州美食节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节、会、赛、展、奖”五个载体,开展八大活动,彰显了苏州美食的区域特色、行业特色和企业特色,实现了层次高、参与广、联动强、影响大、成规模的目标,受到了国内餐饮业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好评。美食节期间企业百姓热情参与,为期一周的小吃展和土特产品展,吸引20万消费者消费260万。持续40天的美食节系列活动,各市、区特色主题美食活动有机联动,全面提升了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实现了资源共享、市场共荣,放大了美食节效应,形成了高潮迭起的市场影响力。一些市区还开通了旅游专线,商旅互动发展,对我市餐饮业产生了有力的拉动作用。

(九)加强招商服务,对外开放成效明显

1、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随着我市经济及商贸发展环境的日益 改善,来自英国、美国、韩国、日本、瑞典等国家的品牌商业企业、国内的知名商业企业以及仲量联行等金融投资服务公司在我市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调研,并就苏州商业的投资环境、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情况、商业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咨询。对具有先进的营销方式、经营理念和流通技术的品牌企业,如韩国的GS零售企业、易卖特、瑞典的服装专业店,美国著名冰激凌品牌酷圣石,英国的tesco等,我局主动带到各区参观考察,并与各市区商贸招商部门及重点项目进行接洽,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在对外服务的同时,也为各市、区负责商贸业招商引资工作部门提供相关服务,为园区和新区有针对性的介绍大型商贸设施布局和现代零售业态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今年以来,全市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达258个。

2、强化外商投资审批和管理。今年以来,沃尔玛(常熟店、昆山店)、史泰博(市区3个店)、LV品牌、深圳天虹百货、意大利工厂直销店等大型项目以及一些中小型外商投资零售和贸易公司申请进入我市,全年共审批上报53个外商投资商业项目在苏州开设独立机构或分支机构,比去年增长71%(去年全年31家)。对申报材料和经营地点进行认真的核实审议、及时转报,并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服务,及时了解申报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放心消费环境

今年以来,继续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加强行业管理作为创建消费放心行业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重点抓好示范店的长效管理和检查考核,积极帮助有关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级示范店。二是继续开展创建“消费放心行业”的活动。今年,在我市咖啡西餐行业开展了创建“诚信企业”的活动,下达了三年行 动计划,制订了行业标准,在全市200多家咖啡西餐企业中分批完成了咖啡西餐行业“诚信企业”初审、评定、公示、命名等工作。三是率领全市商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建立联系制度,制订行业标准,明确责职责任,与七市区商贸主管部门、40多家连锁企业总部、大型商场、卖场分别签订了目标任务书,通过三轮的检查、复查、抽查,确保商贸企业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检查中不失分,并在全市各行业中排名第一。四是大力表彰先进。对创建“消费放心行业”、“消费放心场所”三年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表彰了一批商贸行业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以及服务明星,下达了后三年创建长效管理实施意见,与五市七区签订了三年目标任务书,用制度来巩固创建成果,用创建来提升商贸服务水平。

二、2009年影响商贸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各种不利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全球金融危机;二是国内经济回落;三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三方面的有影响正在形成叠加效应,金融危机及国内经济回落的影响更为显著。

1、影响就业和直接薪金收入。由于我市经济外向度高,在出口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将直接导致企业订单减少,效益降低。工业企业的限产、停产甚至破产,将直接影响到居民就业和收入,这种影响目前仍未见底。

2、导致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缩水,直接降低人们的购买力。

3、影响人们的收入预期。由于担心企业效益下滑,可能导致未来收入预期大幅降低,人们的消费信心受损。

4、金融危机的潜在威胁后果严重。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预期经济,对发展有信心,企业就敢投入,对未来有信心,居民就敢消费。这次危机对心理的冲击比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更为严重,并将随着危机的蔓延,不断地对企业家及消费者的心理产生冲击。

而由毒奶粉事件、鸡蛋中三聚氰氨的检出所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又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食品生产环节及及食品安全检查环节的不信任,使人们的对食品类商品的消费信心受到了很大打击。

我市商贸经济发展所受影响也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幅总体呈回落态势。从各月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来看,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逐步显现。今年四月份以来,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25.1%、24.7%、24.5%、24.4%、24.2%、24.2%、24.3%,社零总额的同比增幅逐月下降,10、11月份有所企稳。

2、居民消费升级受阻。以汽车、住房消费为代表的本轮消费升级,在今年大幅放缓,1-10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仅为0.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0.9%。从重点企业走访及座谈会的情况看,各大商家一致认为,住房市场的疲软,将对居民消费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家电、装修建材、家俱等商品的销售将产生较大影响。

3、零售企业销售增长乏力。从全市14家商场销售统计情况看,9月份、10月份、11月份的增幅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21.46、17.95和1个百分点。从对企业走访及重点企业座谈会情况看,大部分企业在今年4月份以后,零售增幅出现总体回落的态势。

4、明年的商贸投资可能下降。在全市商贸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各市区普遍反映,明年的新开工项目可能会减少,商贸重点建设项目呈投资下降趋势。

但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商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有利因素:

(一)产业传导规律给我们留下了应对挑战的宝贵时间。产业传导规律预示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商贸流通业的的冲击往往在危机末端显现。目前,大规模的正面冲击还没有完全到来。这给我们留下了遏制和减缓冲击,避免和化解风险的宝贵时间。

(二)拉动内需的政策措施,给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了宝贵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经济政策措施,许多方面需要经过商贸流通业传导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与商贸流通业关联度高,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为流通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健康的,较快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不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逆转,特别是我国农村新一轮的改革发展,将大大提升农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激活农村市场。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正处于加速期,发展空间广,回旋余地大,国内消费需求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2009年商贸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创新、强化服务为动力,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不断提高苏州商贸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保持商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目标任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同比增长17%,新增12个“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加速推 进商业特色街区建设。

为确保完成以上目标任务,09年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求得突破: 一是在流通规模上求突破。要加强假日市场、农村市场、社区商业等方面的拓展力度,积极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全市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二是在商贸载体建设上求突破。要以特色街建设、重点商贸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商贸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逐步形成与城市发展规模相匹配、与消费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商业网点体系。

三是在商业品牌培育上求突破。进一步提高苏州商贸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通过品牌培育,促进企业从城市走向农村,从苏州走向全国,从传统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管理加快转变。

四是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要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水平上求得新的突破。

(二)2009年主要工作

1、推进商贸项目建设,增强行业发展后劲

以规划为引导,精心打造全市标志型的商业发展区域和大型商贸设施项目,完善全市三个层级的商业网点体系,加快推进中心商圈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心商圈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加快商业特色街区建设和改造。以“三年行动计划”为准则,强化特色街区服务平台的投入,力争三年内打造20条市级特色街区,创建2条以上国家级商业特色街区。

2、加快示范社区建设,促进便民利民消费

扩大试点范围和试点区域,把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由城市中心向郊区新村扩展,由城区向镇区延伸,提高社区商业的覆盖面和惠及 率。引导和鼓励商业品牌企业、连锁经营企业进入社区商业发展,提高社区商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09年在全市新增12个左右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的基础上,重点培育3-5个省、全国示范社区。制定和落实《苏州市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长效管理制度》,不断巩固和提升“便民服务进社区,利民服务进家庭”的成果。

3、深化“万村千乡”工程,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把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和村镇区划调整相结合、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相结合,增建农村连锁网点,提升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的新型网络体系,做大农村市场规模。力争农村市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

4、完善商品供应体系,确保市场稳定供应

完善和发挥城乡市场信息监测网络功能,继续强化对市场运行以及各类重要商品供需情况的监测分析,跟踪居民消费变化及政策调整、市场供求和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全面及时掌握市场运行情况,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对生产和消费的正确引导;加大对猪肉、粮食等大宗商品以及重要和敏感商品市场预测预警力度,对市场运行中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准备、早解决,保持市场供应基本稳定,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探索猪肉储备机制,组织协调生产流通企业,建立肉类、食用油、粮食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产销衔接机制,提升市场保供能力。

5、大力组织营销活动,促进市场繁荣活跃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长假以及各项大型活动,组织商贸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促销,加大力度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鲜明的购物活动。以中国·苏州美食节为平台,组织系列美食文化活动,并针 对居民休闲旅游消费增长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农家乐餐饮,加强商旅融合,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活跃。

6、落实网点布局规划,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研究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大型商业网点设立听证制度》和重点项目协调会、论证会制度等。积极探索新建大型商业投资项目的公示、听证制度和商业开发商资质准入制度,制定和发布商贸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和规范商贸领域的投资行为,调优商贸布局和业态结构,促进现代商业业态的发展.7、严格落实市场监管,大力保障放心消费

落实《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规范屠宰加工、经营活动。全面实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落实对病害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督制度;推进屠宰厂(场)分级管理。规范肉品交易活动,严厉打击制售注水肉和病害猪死肉的不法行为;加强对猪肉市场的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强化对外埠入市肉品监管。扩大食品放心工程覆盖面,提升放心品牌知名度。鼓励支持肉品品牌企业、豆制品生产企业和早餐经营企业扩大连锁经营,提高“放心肉”、“放心豆制品”、“放心早餐”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

8、加强招商引资服务,提升商贸发展水平

继续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商业经营人才,以及我市比较薄弱的购物中心、工厂直销、折扣店等业态,吸引国际著名商家、品牌旗舰店进驻苏州。认真做好商贸业利用外资项目的谋划、设计和发布推介,扩大对外交流,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寻找合资合作伙伴,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商业地产投资商来我市,投资建设一批商业地产项目,从而带动设立一批中高档百货、专业店和知名品牌专卖店,提高我市知名 品牌的聚集度,实现苏州建设区域性购物中心的目标。

9、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促进行业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积极创造条件,认真指导和帮助各类商贸企业建立专业行业协会,不断扩大中介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认真研究和探索部分政府职能逐步向中介组织转移,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商品促销、资质认定、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认真研究和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增强行业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商业发展氛围。

10、努力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上一篇:青岛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下一篇:清明节踏青出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