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商业机会

2024-06-24

创业的商业机会(精选6篇)

创业的商业机会 第1篇

微信的商业模式与创业机会

对微信的观察是一种学习,同时对其它移动产品也适用,就产品论产品,同时希望给创业者一些启发。

一、用户需求和商业价值

微信首先是一个通讯工具。无论腾讯想把微信做成什么,在用户的认知里,他到今天已定型了。对于绝大多数用户微信是一个通讯工具,我把这叫做用户的主诉求,或者一级需求。一个产品只会有一个主诉求,此外其它都是二级需求,二级之下还有三级四级。比如微博用户看微博,就是一级需求(浏览),发微博就是二级需求(表达),发微博插入各种功能就是三级需求。需求的层级越低,用的人就越少,商业价值就越低。

商业价值的高低,和用户需求成正比。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在满足用户的一级需求时,把商业价值实现了,比如搜索,电子商务。互联网能让很多商业价值在满足用户的二级需求层次实现的产品也做很大,最典型的就是游戏和各种toC的增值服务,比如QQ的头像、会员,网游的道具等。和用户需求关系不大的模式,也有生存空间,比如门户广告,视频网站广告。用户需求就像漏斗,如果商业价值只能在很少的用户中实现,那少就得花很多资源把用户基数做大。

所以在微信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微信碰到的首要挑战是选择在通讯里挖掘商业模式,还是找到和放大用户的二级需求,寻找其中的商业模式。

二、两个页面原则的挑战

对于独立产品,从设计而言,最理想的产品,能在一个页面里满足了用户的主诉求。目前全世界只有三类产品做到了在一个页面满足用户主诉求,这就是facebook,twitter,hao123。差一点的,用两个页面,比如门户的首页和内容页,搜索的首页和结果页,IM的好友列表页和对话框。(电子商务的用户需求链比较长,这里不适用)

无论pc和无线,用户只会集中在最多两个(两类)页面里,所以一个单独的产品,如果不能在两个页面里实现商业价值的,都没戏。因为用户是很懒的,到了第三个页面,你的用户早就损失殆尽了,除非是卖东西或者做色情的,用户目标性很强。

对于微信而言,挑战就是在用户打开微信后的两个页面里把商业价值实现。

三、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

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同时实现商业价值。这就是微信商业模式的天花板,也是大部分产品的天花板。

举个例子,微信查看“附近的人”页面里有些加V商户,这是否有商业化的价值?查看“附

近的人”,是微信里一个较低的二级需求,而且放在了三级页面。即用户到达这一页,打开微信后,要点两下,用户就漏了两次。这好处是突出了微信的通讯功能,但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微信就得培养用户习惯,把这个功能提升一个层级,放在二级页面,引导用户每天都用,这必然就会弱化微信的通讯功能。

微信会这么做吗?如果微信这么做,那微信底部的导航栏就可以换成“附近的人”,“朋友圈”、“应用”等等,而不是现在这个结构。但这样做,微信会有什么麻烦呢?

每个人都在讲移动的革命,因为移动带来了PC没有的两个东西,位置信息和实时在线。但移动也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屏幕小。屏幕小,不仅限制了”广告“这一个经典商业模式的价值,也让移动上的交互受到限制,变得很笨拙,用户不能在多个功能间流畅的切换,产品也不能像pc上那样放太多功能。这给微信带来的麻烦就是:而为用户习惯发生变化了,用户很难在一个应用中转来转去头不晕。

手机交互的受限,对于移动购物是个利好,因为用户不再有过多的选择,可以迅速决策。对于专注于垂直领域的创业者也是一个利好,因为大而全的app在手机里不适用,巨头在PC上的优势在手机里就不那么明显,用户会习惯在一个应用里完成一个服务,或者说一个垂直的服务会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四、Timeline的商业价值

微信的Timeline就是微信打开的默认页面,也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在这一页,微信碰到了手机屏幕的障碍,不能像PC上的QQ一样,把好友列表和会话提醒放在一页,只能把通讯录,找朋友,设置,放到下方导航。这就是手机的特性:一个app只能干一个重要的事。

Timeline里,除了好友对话提醒外,最主要的就是“订阅媒体、商户信息”这个较强的用户需求。这个需求属于订阅,与微信的通讯定位符合。这些订阅的媒体、商户内容,用户点一下就可以到达内容页,基本符合我说的“在两个页面里,满足用户较高的需求”,所以这也可以看做目前微信最成功的商业化尝试,微信完全可以提供增值服务向商户和媒体收费,同时,微信也充满了O2O的想像空间。因为微信有先天优势可以在O2O这个环节里干通讯的事。

但订阅商户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大商业模式。一方面,不用智能手机,也可以用短信方式订阅媒体和商户信息,我们现然经常收到的短信手机报,各种促销短信,本质上和微信的订阅没有区别。

在订阅上,微信并没用带来革命,这和搜索带来的广告革命和电子商务带来的商业革命是完全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在互动上,商户与用户的互动是复杂,缺乏标准化和衡量指标的,商户很难有持续的驱动力去做这个事,商户没有驱动力,用户就不会有好的体验,变成了一个死结。

Timeline是微信最重要的页面,如何在这一页找到商业模式,如何在O2O的通讯链引发过去不能实现的变革,这就是微信商业化的关键,但至少目前还看不到微信有实质的进展。相比,陌陌类的垂直产品,起始页是位置信息,所以更容易找到商业模式,这就是其它创业者的机会。

打开app后的第一页,就是app的起始页。这页就像门户的首页,微博的timeline一样,是最重要的一页,也是最有商业价值的一页。facebook官方客户端对这一页的调整发生过巨大变化,非常有意思,非常值得参考。通过对这一页的观察,也就能判断一个客户端产品团队的水平。一般情况下,传统的pc企业都会很吃力,比如淘宝、yy的客户端,所以大企业不是什么都干得好的,这也是移动领域创业者的机会。

五、对话窗口的商业价值

对话窗口是现在微信最重要的二级页面。但这一页的商业价值很低,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手机的交互界面太小。所以微信很难用这页实现QQIM在 PC上的很多商业价值,如QQ秀,广告和其它产品的导流入口。

可以肯定一点,在微信对话窗口,插入各种应用是不靠谱的,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做为一个通讯工具,人们每天平均沟通的对象个数是很少的。和其它人对话时在对话窗口买张电影票,送个礼品,推荐个餐厅,这是超级不靠谱的设计,站在自我角度想当然。

这可以算是微信最大的败笔了。对话窗口唯一有点使用价值的就是表情和音乐,但在国内商业价值不高。对话窗口的应用,腾讯在QQ上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积累,微信为什么会搞这么一个笑话出来,这一直让我想不通。

如果创业者通过微信开放平台,希望用户在对话窗口插入自己的应用获取商业价值,那就更不靠谱了,一定不会成功。

六、朋友圈

朋友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朋友圈可以看做是一个生于移动时代的facebook,有着巨大的想像空间和用户需求。朋友圈和开放平台结合,至少在游戏变现上就有现成的商业模式,在LBS上,O2O上还有facebook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目前微信把朋友圈入口藏得很深,甚至在timeline上都没有提醒,除了产品节奏的控制,我想还是在观察这个功能对通讯服务主诉求的影响。

内涵吧 丰胸产品哪个效果好

朋友圈是一个很重的功能,甚至比“微信”还重,一但被强化,如何在微信其它功能之间切换,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是手机的难题。

一个产品,可能有多个不同吸引用户的点,但产品定型后,无论你怎么改,他的主诉求是不会变的。把在一个成功产品中发现的用户新生需求做大,更常见的例子是使用独立产品的形式,比如Qzone、QQ游戏之于QQIM,360浏览器之于360安全卫士。也许朋友圈更合适成为一个独立的APP。

七、一张船票

手机交互界面太小,多个应用间切换不方便,这给移动产品的商业化带来了巨大挑战。所以,微信完全不能如外界想像的商业前景那么无所不包。这现在看起来仍然只能是一张船票,而不是一艘航空母舰。

或许移动应用上,就不可能存在QQ那样的航母,而只能是一只只的舰队。对于创业者而言,是选择上大船,还是成为舰队的一员,将是一个挑战。但微信的成功给移动领域的创业者了一个信心,只要你关注用户体验,嗅觉敏锐,至少有机会成为一艘船,而且可能不会面临巨型航空母舰的威胁。

创业的商业机会 第2篇

创业是需要我们大家去发现市场需求,寻找市场机会,通过自身投资经营行为来满足这种需求的活动。创业需要机会,机会要靠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在茫茫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要想寻找到合适的创业机会,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机会总是有的,就怕自己没有发现机会的眼光

我们经常听到群里和身边一些想创业的朋友这样抱怨:“别人机遇好,我运气不好,没有机遇”;“我要是早几年做就好了,现在做什么都难了”,这其实是对创业的误解。我们生活在深圳这样一个创业机会最多的城市,也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好的年代,机遇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识别它。

举个例子,深圳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大家都忙着赚钱,家庭成员简单,没有时间采购菜蔬调理自己的饮食生活,高军这个小伙子就此想到了送菜的生意,他到农产品批发市场找到一个菜贩子老乡,讨教蔬菜配送的相关经验,然后带着10名员工,手持公司的宣传单,在市区繁华街市派发传单,每天上午10点准时将客房指订的菜送到主人家中,为了赶点,高军和员工凌晨两点就要起床,先是到批发市场批菜,然后是整理、清洗、分类、打包,然后安排员工骑单车出发。这种按主人要求送菜上门的服务,投入小,利润不薄,操作性较强。另外,高军更注重企业行为的规范:送菜上门超过客户指定的时间,赔偿菜金的20%;实行包退包换,退换的品种1小时内补齐„„良好的口碑和信誉,使公司快速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态势。一个小小的送菜业,让他年盈利上百万。

2,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创业机会

大家都知道牛仔裤的发明人是美国的李维斯。当初他跟着一大批人去西部淘金,途中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许多人感到愤怒,但李维斯却说“棒极了!”他设法租了一条船给想过河的人摆渡,结果赚了不少钱。不久摆渡的生意被人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出汗很多饮用水很紧张,于是别人采矿他卖水,又赚了不少钱。后来卖水的生意又被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时工人跪在地上,裤子的膝盖部分特别容易磨破,而矿区里却有许多被人掉弃的帆布帐篷,李维斯就把这些旧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做成裤子销量很好,“牛仔裤”就是这样诞生的。李维斯将问题当作机会,最

终实现了致富梦想,得益于他有一种乐观、开朗的积极心态,以及细

致的观察力。

著名成功学大师拿波伦·希尔说,“一切成功,一切财富,始于

意念”。一个想创业的朋友,如果你暂时还没发现机会或抓住机会,你不要怨天怨地怨人,先想一想自己的态度是否积极?思想观念、思

维方式是否正确?

3,发现创业机会的五大来源

创业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机会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A,问题

创业的根本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而顾客需求在没有满足前就是问题。

寻找创业机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善于去发现和体会自己和他人在需求

方面的问题或生活中的难处。

比如,上海有位大学毕业生发现远在郊区的本校师生往返市区交通十

分不便,创办了一家客运公司,就是把问题转化为创业机会的成功案

例。

B,变化

创业的机会大都产生于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环境变化了,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必然发生变化。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创业者定义为

那些能“寻找变化,并积极反应,把它当作机会充分利用起来的人”。

这种变化主要来自于产业结构的变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加速、人口思想观念的变化、政府改策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收入

水平提高、全球化趋势等诸方面。

比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私人轿车的拥有量将不断增加,这就会派生

出汽车销售、修理、配件、清洁、装潢、二手车交易、陪驾、代驾等

诸多创业机会。

C,创造发明

创造发明提供了新产品、新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也带来

了创业机会。比如随着电脑的诞生,电脑维修、软件开发、电脑操作的培训、图文制作、信息服务、网上开店等等创业机会随之而来,即

使你不发明新的东西,你也能成为销售和推广新产品的人,从而给你

带来商机。

D,竞争

如果你能弥补竞争对手的缺陷和不足,这也将成为你的创业机会。看

看你周围的公司,你能比他们更快、更可靠、更便宜地提供产品或服

务吗?你能做得更好吗?若能,你也许就找到了机会。

E,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

例如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围绕“水”就带来了许多创

业机会,上海就有不少创业者加盟“都市清泉”而走上了创业之路。

4,把握创业机会的四大特征

有的创业者认为自己有很好的想法和点子,对创业充满信心。有

想法有点子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是每个大胆的想法和新异的点子都能

转化为真正的创业机会。许多创业者因为仅仅凭想法去创业而失败了,这个需要提醒大家关注。那么如何判断一个好的商业机会呢?根据数

据分析和经验总结,好的商业机会一般都会有以下四个特征:

A,它很能吸引顾客;

B,它能在你的商业环境中行得通;

C,它必须在机会之窗存在的期间被实施(注:机会之窗是指商业想法

推广到市场上去所花的时间,若竞争者已经有了同样的思想,并把产

品已推向市场,那么机会之窗也就关闭了。)

D,你必须有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和技能才能创立业务。

5,培养发现创业机会的能力

发现创业机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创业

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实践,培养和提高这种能力:

第一,要有良好的市场调研习惯,发现创业机会的最根本一点是深入

市场进行调研。要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变化的趋势,顾客需求的是否

得到了满足?竞争对手的长处与不足。

第二,要多看、多听、多想,我们常说见多识广,识多路广。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思维以及对市场的了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多看,多听,多想能使我们广泛获取信息,及时从别人的知识、经验、想法中汲取有益的东西,从而增强发现机会的可能性和机率,平常的积累将是你今后寻找创业机会和方向的基础。

基于定位的创业机会识别 第3篇

如何提高创业机会的成功率, 应当成为创业学关心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当人们在创业之前能比较准确地进行创业定位的话, 也就是说, 人们如果能清晰地认识到来源于哪种类型的机会、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创业以及如何行动, 那么就会更成功地开展创业。因此, 本文借鉴波特的战略定位概念, 提出一个基于定位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 并从案例出发探索创业者的创业定位。

1 创业以及创业机会的定义

关于创业和创业机会, 很多人都作了定义。Shane和Venkataraman等认为创业就是发现和利用有利可图的机会[1]。Morris[5]等人认为对创业的本质需要从三个维度去把握: (1) 创新 (Innovation) , (2) 承担风险 (Risk-taking) , (3) 超前认知和行动 (Proactiveness) , 这三个维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蒂蒙斯 (Timmons) 认为一个创业机会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力强、持久、适时的特性, 它根植于可以为客户或最终用户创造或增加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中”[2]。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 我们对创业机会的定义概括为:通过各种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并对创业者和社会都有利的机会, 创业就是实现创业机会的过程——可能创办新企业也可能是老企业寻求新的增长点或公司再造。创业机会也不同于商机, 商机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 创业机会一定是商机, 但并不是所有的商机都是创业机会——因为有些商机只能是零和博弈的胜出, 创业机会对社会来说能实现帕雷托改进。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是一次机会的深化, 也可以是多次机会的转换甚至同时利用。

2 现有关于创业机会识别的研究

现有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大多或者侧重于创业机会感知的认知因素分析, 或者侧重于创业机会的来源研究, 或者侧重于创业机会的开发潜力评估, 少数学者从创业机会识别的程序方面作了研究。

关于创业机会感知的研究, Alexander Ardichvili认为, 有五个因素影响机会识别和开发的核心过程, 它们是:创业警觉, 信息不对称和优先知识, 社会网络, 人格特征——包括乐观和自我效能感、创造性, 还有机会本身的类型[3];杨俊认为, 信息存量和理性深度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机会的发现者[4]。

关于机会来源的研究, 丁栋虹在《创业管理》[5]一书中进行了归纳总结, 包括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来源——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引入新的材料供应、组织创新;德鲁克 (Drucker) 的创新机遇的七大来源, 即意外之事——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在事件, 不一致之事——现实与设想或推测的不一致, 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每一个人都未注意的工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 人口统计数据 (人口变化) , 认知、情绪及意义上的变化, 新知识, 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蒂蒙斯 (Timmons) 的7个创业机会引发和驱动因素, 即法规的变化、在10年以内的时间里产生10倍的变化、价值链和分销渠道的重构、所有权或契约优势、现有管理层/投资者资金用尽/管理不善、创业领导权, 市场领导者存在客户方面的头疼问题或者对客户漠不关心, 等等。此外, 我们认为, 杰弗里·莫尔 (Geoffrey A.Moore, 2005) 在《公司进化论》一书中对创新的分类 (产品领先区域的创新, 客户亲近区域的创新, 卓越运行区域的创新, 品类革新区域的创新) 也基本上可以视为创业机会的来源。

关于创业机会的开发潜力的评估, 最有名的是蒂蒙斯模型, 它对创业机会的潜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1) 利润和市场; (2) 竞争优势; (3) 价值创造和实现; (4) 机会、资源和团队的匹配程度 (O+R+T) ; (5) 风险回报平衡; (6) 时机; (7) 其他紧要问题, 比如必须知道或可能造成失败的问题——没有致命缺陷[2]。

关于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的研究, Teach等人提出了四种不同的机会识别模式。第一种模式印证了机会鉴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第二种模式是根据正式计划和评价过程按部就班地对机会进行鉴定;第三种模式是自主开发产品, 自我鉴定机会;第四种模式是把机会鉴定看作是一个随机过程, 没有正式的计划或评价[6]。Donald F.Kurako等把创业机会识别过程视为一个创造过程, 包括背景或知识积累 (调查研究和收集信息) 、酝酿过程 (对收集的大量信息进行反复思考) 、创意体验 (人们在这个阶段发现所要寻求的创意和解决办法) 、评估和落实[7]。

3 战略定位之于创业的重要性

德鲁克 (1995) 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提出, 创业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并非创业机会不是机会, 创业研究者们必须清楚大部分的失败和机会本身无相关性, 只是由于“贪婪、愚蠢、缺乏深思熟虑的盲目扩张和缺乏决策或执行能力” 。Kurako在《创业成长战略》一书中也介绍了Robinson, Ibrahim和Mosakowski等的实证研究成果, 肯定了战略规划对创业企业的价值, “大部分结论暗示:规划影响企业的生存”[7]。例如, Rue与Ibrahim在1998年考察了253家小公司的业绩表现与其规划完善程度的关系, 发现具有相对完善的规划或规划完善的小公司超过88%的业绩等于或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 没有书面规划的小公司只有40%达到这个水平。可见, 很多学者的研究都肯定了战略规划对创业企业的重要性, 而迈克尔·波特认为, 定位 (positioning) 是战略的核心[8]。因此, 综合这两方面的论述的结论自然是:战略定位也应当成为创业规划的核心。

波特对战略定位的定义是:战略定位意味着进行不同于竞争对手的运营活动, 或者以不同方式进行和竞争对手相似的运营活动;战略竞争可以被视为发现新定位的过程[8]。

Kurako认为, 新定位始于变化:新消费群体或购买场景出现了;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新需求, 新销售渠道出现了, 新技术发展, 新工艺或新信息系统出现了。可见, 创业定位与创业机会的来源具有紧密的联系。

4 基于定位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

首先, 创业者对机会的识别必定与超前认知和创业行动联系在一起, 没有行动的机会识别还只是机会感知。其次, 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就是感知创意、评价创意、规划创意的探索过程, 也就是探索机会在哪里、能不能做、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的过程, 可见其核心是创业的战略定位。再次, 从本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可以看出,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还缺乏将创业机会来源、识别创业机会过程、创业机会潜力评价综合起来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因此, 本文试图通过战略定位这个核心将这些一体化为一个基于定位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型 (见图1、图2, 后者是对前者创业定位概念的图解) , 从而为创业者创业机会的个性识别提供依据。创业机会识别模型就是为研究、谋划甚至发展创业机会的工作提供一个程序、标准和范式。

我们认为, 机会窗不仅可以指产品或行业的引入期和成长期中的大量机会, 也可以通过创业者合理匹配与发展可资利用的资源与市场潜力、机会来源等创业要素而开掘。所以, 图2将机会来源, 资源禀赋 (包括创业者的机会认知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其他资源等) , 以及机会价值与创业目标作为界定“机会窗”的三个维度 (机会价值与创业目标虽然不同且可以作为两个维度, 但因为二者可通约且具有互动性, 也为了模型简约, 故作为一个坐标轴) 。该模型要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第一, 创业的成功往往取决于机会来源的特点 (需要什么专用性资源、增值空间、产业特性、产品生命周期等) 、创业者的资源禀赋与创业目标的匹配——这是对蒂蒙斯“O+R+T”思想的扬弃。其依据之一是:从激励理论可知, 要潜在的创业者采取创业行动, 其预期收益不能低于参与的约束——机会成本。杨俊的调查表明, 机会成本与创业动机之间负相关, 相关系数为-0.341 (P<0.05) [9]。依据之二是: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当然, 你能从别人那里变过来也是可以的, 例如微软创业初期卖给IBM的MS-DOS实际是买了别人的软件稍作加工的产物。企业家把握创业机会的本领体现在“被忽略需求与现有资源、现实需求与未充分利用资源、被忽略需求与非充分利用资源之间的匹配过程”中[10]。

第二, 任何创业首先要选准 “机会窗”入口 (见图2) 。不排除创业者一开始就定位于高价值的“机会窗”选择。蒂蒙斯关于“市场价值”的评价指标, 如:“市场规模要达到1—10亿美元的潜力、成长率达到30%—50%、5年内可获得的市场份额占据20%以上、毛利率超过40%并且持久”等[2]——只是本模型的一个特例, 本模型同样适合生存型创业者的机会识别。创业初期的创业定位虽然是选择“机会窗”入口, 但企业家不仅可以凭借资源禀赋延伸机会窗利益, 而且可以在谋划和探求创业机会的认知过程中重新发现、扩张、整合、深化甚至创造创业机会的新来源, 从而收获更大的创业机会价值——图1椭圆形内的循环箭头体现了这一想法;更遑论企业成长过中的机会窗的组合和升级——这是对蒂蒙斯模型侧重于评估能做什么、值不值得做的发展, 具有战略目标与战略实施辩证统一的意义。

总之, 在机会感知、评价、规划过程中的创业定位不仅具有匹配创业要素的静态意义, 而且具有发展、更新、创造创业要素并动态匹配创业要素的意义, 其内涵不仅包含波特的战略定位的意义, 而且还体现了他营运细节与定位匹配的思想。我们想通过这种创业定位的定义来说明, 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虽是创业前期阶段 (在这个阶段包含小批量生产、试营业等初期创业行动) , 但已包含了创业企业进化的全部基因。

5 “机会窗”的分类

简单地说, 创业定位就是“机会窗”的选择与组合。本文第四部分已经提供了创业定位的三个维度, 而其中每个维度又都可以进一步细分, 因此, 要全面深入揭示创业定位是极其困难的任务。但是, 借助于市场营销学的营销定位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中的战略类型理论等管理学成果, 通过对“机会窗”进行分类是有助于全面深入揭示创业定位的。限于本文作者的学识视野, 这里仅基于波特、摩尔、Kurako、Ardichvili, 杰克·特劳特等人的思想, 对“机会窗”的分类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加工尝试 (见表1) 。

6 关于创业者创业定位的案例分析

梁伯强的故事被世界级管理大师、隐形冠军企业研究专家赫尔曼·西蒙作为“如何成为你所在的行业的NO.1”的经典案例, 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兄弟的希望集团的创业故事大家也熟悉, 本文选用他们的故事是为了诠释 (见表2) 本文的观点, 进一步的实证还需要做更多工作。

摘要:创业定位是创业者通过合理匹配机会来源、资源禀赋 (如社会关系、能力、资本等) 、市场潜力、创业目标, 选择“机会窗”入口的工作。它不仅具有匹配创业要素的静态意义, 而且具有发展、创新、创造创业要素的动态匹配意义。机会识别是创业机会感知、评价和规划的过程, 其核心是创业定位。

创业的商业机会 第4篇

摘要:本文把创业环境置于广东省的情境化下,利用新构建出的创业环境与经济增长模型CEM(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模型和实际调查所得的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问卷数据,探讨了创业环境对创业机会、创业能力跟创业动力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创业环境条件对创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的影响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创业能力;创业动力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创业环境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内在机理是,创业环境是决定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的关键因素,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一旦结合为创业活动,新企业跟新工作机会产生的同时,必定会有旧企业和旧工作机会的消逝,即出现所谓的“商业动态学”,这时经济增长便实现了(Paul D. Reynolds、Michael Hay和S. Michael Camp,1999)。然而,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并不必然能够结合成为创业活动,这当中还有一个创业者是否有足够创业动力的问题,如果没有创业动力,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便无法共同创造创业活动。因此,创业环境对创业动力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创业环境本质是一种制度环境(Desai,Gompers和Lerner,2003),抽象地进行创业环境研究并没有多少意义,创业环境都有其特定的背景,我们有必要先把创业环境情景化。徐淑英和欧怡(2008)提出,情景化是指将研究置于一定的情境当中,情境包括特定研究所处的物理的、政治和法律的、文化的、社会的、历史的、经济的环境以及组织环境。因此,本文把创业环境置于广东的情景化下,探讨广东的创业环境对它的创业机会、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的影响。

目前国外创业环境的研究范式主要是三个模型。第一个模型是Gnyawali和Fogel于2001年提出的五维度创业环境模型,这五个维度是:金融支持、非金融支持、创业与管理技能的培训、社会经济条件和创业政策与程序。第二个模型是Lundstrom和Stevenson在2005年开发出的六维度创业政策模型,六维度分别是创业教育、创业促进、减少进入障碍、启动支持、启动融资和目标群体政策,它的理论基础是M-O-S模型,即创业动力—创业机会—创业能力模型。第三个模型即我们熟知的九维度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模型,维度有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和文化及社会规范。国外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在这三个模型的基础上展开。

国内目前对创业环境的研究大多是基于GEM的概念模型,所以我们把它们归类为非GEM类与GEM类。非GEM类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论,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自己的创业环境模型。如蔡莉、崔启国和史琳(2007)等。GEM类的又分为直接利用GEM的模型和数据进行研究的和在GEM基本上进行改进的研究。直接利用GEM的模型与数据进行研究的有杨晔和俞艳(2007)等,买忆媛和甘智龙(2008)等。在GE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背景与理论进行改进研究的有江虹和朱涵(2007)等。

鉴于目前GEM模型正逐渐成为创业环境研究的权威范式,本文将借鉴GEM概念模型,并结合广东省的经济发展背景,构建更符合实际的创业环境模型。

下文先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广东的情景构建出了评估创业环境的概念模型,然后运用调查所得数据进行评估研究,最后得到发现与结论。

二、理论模型

创业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概念,涉及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等背景,无法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因此,能否较精确地对创业环境进行刻画,关键是构建出一个简洁的、全面的创业环境评估模型。目前,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创业环境评估模型是1999年Paul D. Reynolds、Michael Hay和S. Michael Camp在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全球创业观察)项目中提出的创业过程与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把创业环境分解为9个条件,分别是金融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项目,教育和培训,研究开发转移,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和文化及社会规范。然而,用该模型来评估中国的,或者广东的创业环境在某些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笔者在承担的,由清华大学负责GEM的中国子项目2007年珠海分项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模型虽然是面向全球的,但主要适用于发达国家,评价指标反映的主要是后工业化阶段的创业环境与政策。中国处在工业化中期,市场体系尚在完善之中,使用既有的评价方案不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开放程度较高、劳动力密集、加工与制造密集的广东就更不适应,调查结果也进一步支持了这样的判断。有鉴于此,我们将结合广东经济体的特点提出更加情景化的创业环境评估理论模型。

(一)理论模型

对一个经济体创业环境的考察应该充分考虑到该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判断一个经济体发展阶段的一个权威标准就是工业化进程。梁炜和任保平(2009)借助Fisher最优分割法对我国1978~2006年的数据分析后认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共经历了四个经济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即为工业化逐渐成熟、开始迈进工业化高级阶段和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具体到广东的工业化进程,汤萱(2009)也认为,广东已处工业化后期最后阶段,将向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过渡。结合创业环境理论与工业化进程,我们把工业化看作是工业领域创业活动的结果,并且是以资本化和资产形成为主要动因。

评判广东经济体创业环境的另一个角度是市场化。由于中国是一个转型国家,转型的目标是建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广东更是这场改革的先行试验者。因此,考察广东的创业环境须得从市场化的角度进行。这里我们把市场化下的创业环境概括为低市场进入成本、机会公平程度、无市场人为樊篱、市场秩序和国际市场参与规则执行程度等。

广东经济体创业环境最后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政府作用。中国的经济改革一直以来都是以政府的推动为主,创业环境也是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培育而成的,比如大学生的创业一直以来就是政府在推动,并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可见,政府对创业环境的影响相较于发达国家要大得多。为此,我们把政府作用概括为政府对创业环境的保护、创业动力的激发、政策转变为创业环境的能力,政府规制等。

在创业的合成方面,单有创业机会与创业技能,如果没有一定的创业动力,同样不可能有创业活动的产生。在GEM的创业过程与经济增长模型中,把创业动力当成了创业能力的一个方面,笔者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创业动力应该能够是独立于创业能力之外的东西,当然拥有高的创业能力的经济主体可能会有更强的创业动机,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创业能力很低的经济主体也可能有强的创业动力,起码笔者就是这种人。所以,鉴于创业动力的重要性,我们把创业动力单独列为创业合成的一个方面,即创业活动应该由创业机会、创业能力与创业动力三方面组成。

综上所述,在设计广东的创业环境评估模型时必须充分考虑工业化、市场化与政府作用。因而,我们以GEM为对象,结合广东工业化、市场化、政府作用等,提出以下与GEM相对应的CEM(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的创业环境与经济增长模型:

图1 CEM模型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该模型虽是在广东省的情景化下提出的,由于整个中国各区域经济体是有一定的共性的,比如说政府的强势,经济体制的转型,故以上的模型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中国其他区域经济体,这也是我们把它命名为CEM的原因。

三、评估结果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来获得数据,问卷形式与GEM相似,要求被调查对象对相关问题做出相应的评分,评分数值都在1到5分之间,数值越大说明所衡量的指标优良程度越高。与GEM不同的是,本研究采取全面调查而非城市抽样,把广东省21个地级市全部纳入了调查范围,这样做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避免抽样误差,又可以对广东省的创业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该问卷突出由工业化和市场化形成的产业环境、人才要素环境、金融要素环境、土地要素环境、技术要素环境和市场环境,突出了企业家、普通社会成员、大学生以及海外归国人员的创业倾向考察,重视科教技政策、公共财税政策、产权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制度)、创业融资制度、政府规划、政府投资及采购、政府管制、园区与基础设施的诱导作用,使评估更加全面,更加注重政府的作用,更加注重产业升级的推动。问卷由暨南大学创业实验室的成员发放,调查对象包括政府人员,企业家,创业者,教育工作者,金融机构人员与中介机构人员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1。

(二)评估结果

基于所建立的CGEM指标体系,对各样本城市的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出广东省各市的创业环境综合评估结果。

1.创业环境的城市间差异

我们首先计算出了21个城市在5个创业环境模块的得分,然后在各个模块中把所有的城市得分算出算术平均值,即图2中的“Mean”,可以看出,所有城市中综合评价最高的是“创业环境”,评价最低的是“政府规制与行动”。需要指出的是,综合的平均等分高或低并不意味着各个城市在该项的得分都是如此,即各个城市的评价可能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能够被我们计算出来的“标准化得分(Normalization)”所捕捉,“标准化得分”的计算公式为Normalization=Mean标准差。标准差测量的是各个城市之间得分的差异化程度,当评价差异越大时,标准差越大,因而“Normalization”反而会越小,反之亦然,所以“Normalization”衡量的是包括差异化程度在内的平均得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创业环境的平均得分最高,但标准化后等分最高的却是“创业机会与技能”,其次才是“创业环境”,这说明“创业环境”在各个城市间的差异是远大于“创业机会与技能”的;另外,“创业政策转变创业环境”在城市之间的差异性也大于“创业动力”和“政府规制与行动”。

2.创业环境均衡指数

创业环境均衡指数由高建、颜振军、秦兰和程源(2007)等提出,它是指用座城市创业环境综合指数,即每座城市的得分均值,除以城市创业环境问卷得分均值的标准差(类似于图2的标准化得分),它能够考察各个城市创业环境各要素评价的均衡程度和影响差异。均值越大,方差越小,均衡指数越大,该城市的创业环境评价也越好,且各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也较均衡。图3列出了各个城市的综合指数与均衡指数。

图3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与均衡指数

图中的综合指数是按降序排列的。单从广东省各市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排名结果来看,排名位次较高的是中山、汕尾、韶关、珠海和湛江,名次较低的是河源、汕头、广州、茂名、江门与潮州。得分最高的中山市3.77,比得分最低的潮州市的2.76高出了36.4%。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排名中靠前的中山、汕尾、韶关、珠海和湛江等市,在均衡指数中的排名位次却是极低的,这说明这几个市各方面的创业环境要素发展是很不均衡的。相反,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排名中靠后的广州、河源、潮州等市,在均衡指数中的排名位次不低,特别是广州,均衡指数得分在21个地级市中是最高的,说明它各方面的创业环境要素发展相当均衡。总的来说,创业环境较好的是佛山、东莞和惠州等市,既有较高的均衡指数得分,综合指数得分也不低,即总体的创业环境不错,各方面的创业环境要素发展也较均衡。

五、结论

本文在GEM提出的创业过程与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在广东省的情景化下,结合广东的工业化、市场化和政府作用,构建出了新的创业环境评估体系与经济增长模型CEM。利用该模型和实际调查所得的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问卷数据,对广东省的创业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创业环境”在广东省的各个地级市中发展较不平衡,而“创业机会与技能”则发展较为平衡;中山、汕尾、韶关、珠海和湛江等市的各方面创业环境要素发展是较不均衡,广州、河源、潮州等市的各方面创业环境要素发展则较为平衡。

参考文献

[1]蔡莉、崔启国和史琳.创业环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

[2]陈晓萍、徐淑英和樊景立等.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江虹和朱涵.论省级区域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估———以江苏省各市为例.生产力研究[J],2007,(24).

[4]梁炜和任保平.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评价及现阶段的特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

[5]买忆媛和甘智龙.我国典型地区创业环境对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实现的影响———基于GEM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5(2).

[6]沈超红和彭巍.国外创业环境研究内容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7]汤萱.广东经济发展阶段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四个维度的判断[J].广东商学院学院,2009,(4).

[8]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国有企业的性质、表现与改革[R].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2010.

[9]杨晔和俞艳.上海创业环境的GEM模型分析和政策建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2).

[10] Anders Lundstrom and Lois Stevenson, Entrepreneurship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 Springer, 2005, pp.189-216.

[11] Georgine Fogel, An Analysis of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Hungary, Journal of Small Management, 39(1), 2001, pp.103-109.

[12] Paul D. Reynolds, Michael Hay and S. Michael Camp,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1999 Executive Report, Kauffman Center for 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1999.

[13] Mihir Desai, Paul Gompers, and Josh Lerner, Institutions, Capital Constraints and Entrepreneurial Firm Dynamics:Evidence from Europe, December 2003, NBER Working Paper No. 10165, JEL No. L1, G3.

[14] R. H.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16), 1937, pp.386—405.

[15] Richard D.McKelvey and William Zavoina, A statistical model for the analysis of ordinal level dependent variable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Sociology, 4, 1975, pp.103-120.

作者简介:

1.黄国宾(1986-),男,广东揭阳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

2.张耀辉(1961-),男,辽宁阜新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业理论。

生活中的创业机会 第5篇

如果仅仅满足于马车的话,福特就不会去做汽车,如果依旧痴迷于大银幕的话,那么电影的诞生和成长还要延后多久呢?如果打扫卫生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那就做一个扫地机器人出来,如果人们彼此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方便的话,那就做一个微信出来,创新就是如此顺理成章且自然而然。

我们生活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伟大的产品、服务,都源自最简单同时又是最本质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正来源于解决那些让我们的生活不便利、不美好的问题。

伟大源于平凡,平凡之中蕴含伟大。

伟大属于那些能够认真体察生活中细节的人,属于那些从纷杂的现象中洞察并把握机会的人,属于那些不甘平庸努力创造的人。

这个栏目的存在意义就在于此,通过我们的眼睛,我们希望能够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一个处处都存在机会的世界一个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构想转化为现实的世界,一个只要有想象力就有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世界。

每一个让用户感到不方便的场景都意味着新的创业机会,每一个被人们忽视的瞬间背后都蕴藏着能够让创业者发现新价值的力量,每一个被大家习惯了的成见其实可能都潜藏着创新的力量。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渴望享受生活,都愿意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品质,都希望现实变得更加美好,正是这种渴望一直推动着创新事业源源不断地进步。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提供独到而深刻的价值:

用户价值

反映普通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使他们能够以更优雅、更高效的方式去解决之前面对的问题,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商业价值

为从业者和创业者提供启发,帮助他们寻找其中可能潜藏的创业机会,让他们的产品或服务发现真正的用户和市场。

这就是我们推出这个栏目的初衷,我们相信在人人都在高谈阔论“创业”的时候,只有将其落到实处,从最普通、最常见的地方出发,从生活出发,才有可能真正推动创新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用户想要什么?用户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哪些才是用户真正需求的?

我们希望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来回答这样的问题,从生活中发现创业的机会,发现推动创新的原动力,从而帮助从业者、创业者。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将创意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桥梁。

在桥的这头,是那些对生活品质有着更高追求的普通用户,在桥的那一头,是那些为了寻找用户的兴趣点而苦思冥想的从业者和创业者。

在这个栏目中,我们会每天提供一个好的创意、有趣的想法和别致的点子,那么,你准备好见证平凡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了吗?

★ 创业的励志文章

★ 机会创业做个突破性的尝试后

★ 如何让自己在创业中变得高大上

★ 鼓励性的励志创业文章

★ 玩中的发现作文精选

★ 雨声中的发现作文

★ 关于平凡中的发现的作文

★ 平凡中的发现的作文

★ 生活中变化英文作文

创业成功的关键是商业模式 第6篇

答案是有。曾经一位想要创业的朋友,就来和我讨论过这样“革命性填补市场空白”的一个项目。他想要做保健品,这没有什么稀奇,他的所谓“蓝海”是把保健品卖到农村去。朋友说:“纵观目前的营养品市场,全部集中在地级市以上的大城市里,县、乡级以下的市场是一片空白。”他对自己的这个概念非常自豪,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创业好项目。“这个市场非常大,想想吧,全中国有9亿农民,有十分之一的人买我的产品,就是九千万的销售量。”

我没有朋友那么有激情,于是给朋友浇了一盆冷水。

“这个市场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这么大的空白市场没有人进入?这样的市场要怎么才能打开?后续如何进行开发?采取怎样的销售模式?如何进行渠道建设?产品采取何种价格策略?如何保证自己的价格具有竞争优势?”还没等我继续发问下去,朋友马上打断了我。“你怎么那么悲观,创业需要热情。有了好的概念,就要马上去做。马云就说过:‘创业不能停留在理念与幻想上’。时间不等人,等到别人也想到这个概念,再进去就晚了。”

其实朋友错误的理解了马云的这句话。概念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卖钱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谓的新概念,其实都是新瓶装旧酒。其实已经被人谈论过千百遍,甚至正在实践中。因此,必须要将概念变为具体的东西,不能让概念在空中飞。否则,概念就只能是理念和幻想。马云说:“创业,要真正想清楚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创造了什么独特价值。”当然,比这更重要的是:市场愿意为这个价值支付你想的价格吗?而最重要的是:如何能够实现价值到价格的这一跳跃,即成功将价值销售出去。

世界上任何一位伟大的企业家,没有哪个在创立之初(甚至还没有开始前)就说自己有如何宏伟的计划,第一步讲的永远是我该怎么才能生存下去。为了生存下去,就首先要想到该如何将概念变成真金白银。但如同朋友那样去计算的所谓市场,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真正的市场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用加减法,不用乘除法,

有很多朋友在创业之前计算市场,往往如朋友的“九亿人,有十分之一买我的产品”想法一样。他们先划定市场总量,然后定义出自己的目标分额,这样一乘除就OK了。这是不符合逻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凭什么那十分之一的人要买你的产品?真正的市场,客户是一个一个加上去,销售是一分一分加出来,利润是一分一分减出来的。要考量自己什么时候能卖出第一个产品?什么时候企业能收支平衡?

当然,以上这些还只是比概念更重要事情的一小部分。那个比概念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商业模式。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商业模式,不是某一个点的突破,而是贯穿于企业资源开发研发模式、制造方式、营销体系、市场流通等各个环节。

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应该具有三大特征:

1、持续盈利。企业能否盈利是判断商业模式外在最为明显的标准。一个无法实现赢利的商业模式,绝对是不成功的。当然,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模式开始之初并不能实现赢利,但你必须要找到能够说服自己能够盈利的理由。

2、客户价值最大化。一个商业模式能否持续盈利,是与该模式能否为客户提供价值有必然联系的。一个不能提供客户价值的商业模式,即使能盈利也是暂时的,不会具有持续性。而一个能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商业模式,即便暂时不盈利,但终究会走向盈利。基于此,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将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作为设计基本原则。

3、自我保护。在竞争激烈的商场,越是不容易复制的商业模式才越能够实现持续盈利。因此,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具有自我保护功能。例如在商业模式设计中,在分销渠道设计时,采取签订排他性分销协议。其他诸如品牌、核心技术等都是自我保护的一种体现。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核心逻辑,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竞争力与持续发展力。其核心就是从产品---销售----运营----资本嬗变的过程逻辑。商业模式的设计,实际就是对资源有效整合的设计。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动物气象台》的说课稿下一篇:文明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