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2024-07-31

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积累(精选19篇)

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第1篇

作文素材成语故事积累,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魁宝,大家知道成语背后的故事吗?以下是本网分享的:作文素材成语故事积累,大家可以积累这些故事背景,在写作文时可以引用!

成语故事:杀鸡取卵【1】

解释:卵:蛋。

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

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

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第2篇

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

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

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口答。

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象韦氏,在周朝则是唐社氏。

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

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入耳,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

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

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

所谓‘不朽’。

说的是这个吧。

他接他又说:“我听说,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

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

这叫做三不朽。

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

成语故事:纲举目张【3】

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

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

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

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第3篇

一.畅游广阔的生活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教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随时随地的留意人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捕捉社会生活的热点、焦点问题。组织学生春游, 野炊, 游泳, 采集标本……使他们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 体验大自然的绝妙情韵的同时, 丰富自己的情感, 提高自己的认识,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1.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观察静物, 可以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由表及里;观察一处景观, 可按空间顺序观察;观察动态事物, 可分阶段描述。

2.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 才不至于千人一面, 万人一腔。

3.观察时, 还要调动全身各个器官, 不光用眼看, 用耳听, 还要用整个身心去感受。比如你来到海边, 用眼睛去看海水, 看沙滩, 看海鸥, 看一切与海有关或无关的东西;用耳朵去听海涛, 海风, 海鸟的呼唤;用整个身心感受大海给你的那种凉爽, 清新和快意。还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 如果只观察不记录, 那么有很多新鲜印象, 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 日后即使能回忆起来, 也是朦胧的。所以在使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 要让学生写好观察日记, 把观察到的自然景物的状态, 气候的变化, 人物的音容笑貌, 社会的各种现象等, 无拘无束的写进日记里。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练就 一双锐利的眼, 一个灵活的脑, 一颗敏感的心, 一双勤奋的手。

二.捕捉生活的瞬间

当写生对生活的闪光点视而不见时, 教师可帮助学生捕捉住生活的瞬间。如一次劳动课结束后, 我了解到学生在劳动课上做的是手工, 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节课小制作都很漂亮, 老师也想学, 谁愿意教我?”同学们纷纷举手。我说:同学们都太热心了, 我一时不知道该跟谁学好了, 这样吧, 同学们把你的做法详细的写下来, 老师慢慢的看, 慢慢学着做好不好?”同学们兴趣盎然, 写起来得心应手。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 句子通顺。学生上体育课, 我喜欢透过窗口看他们欢蹦乱跳的身影。一次, 同学们在上完一节跳木马的体育课后, 兴致很高, 我趁机引导学生回忆:“体育老师是怎样讲跳马的要领的, 咱们班谁跳得最好, 他是怎样助跑, 怎样起跳, 怎样分腿, 怎样落地的?当你自己跳时你怎样跳的? 心情如何?”讨论后以《跳木马》为题写篇作文, 大部分学生写的生动具体。只要留心,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素材。

三.挖掘深化主题

沙子经过 磨砺才能 成为珍珠。我们老师教会学生对主题挖掘深化。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目为《喜事》的文章, 内容是写她家邻居结婚的场景的。她写的语句通顺, 内容具体, 彩车的装饰, 新娘, 新郎的装扮, 热闹的婚礼仪式都写的生动具体, 传神, 但最后的结尾去大煞风景:结婚的场面真热闹, 我多希望再看一看结婚啊!我问她想通过这件事表现什么, 是想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呢, 还是像批评铺张浪费, 讲排场的不良风气呢? 文章没有中心等于没有了灵魂。这篇文章稍加修改, 就成了篇很优秀的作文。总之, 我们只要善于发现, 深入到生活中去, 就能捕捉到写作的素材, 就能寻找到生活的珍珠。

摘要:生活中的每一件细微的事情, 都能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好奇, 但是, 当学生提起笔来就觉得头脑空空, 无话可说。原因是许多可供他们写作的材料或不曾仔细观察而视而不见, 或不曾真切感知体验而成为过眼烟云。老师就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细细寻找闪烁的“珍珠”, 使一件极其细微的事情, 一次真情实感的交流, 一缕生活浪花的冲击而触发的感情, 都变成学生写作的素材。

作文素材的积累 第4篇

关键词:引导写作 素材积累 方法技巧

写作文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是件头痛的是,他们在写作文时常常觉得无从下手,没有可写的材料,于是只有像挤牙膏一样的挤,或者干脆胡写乱拼。可想而知,他们的作文往往是空洞肤浅,缺乏文学色彩。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其实主要原因是缺乏写作素材。怎样才能使他们的作文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呢?语文老师只要引导他们学会一些积累素材的方法与技巧,就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难题,他们的作文也就会有看头。我们可试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

在平时,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与报纸杂志等刊物,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老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并教给他们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如在阅读的过程中边读边思考边吸收感悟一篇文章的好词、好句以及构思、章法、修辞、表现手法等。再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事例、感人的事迹等材料,就应该把这些事例先加以概括积累在自己的记事录中,而后简单地谈谈感受与启示等。长期坚持这样做,就不愁在写作文时没有材料可选。

二、引导学生在背诵中学会积累。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最佳时期,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背诵能够很好地积累所学的知识。语文老师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多背诵名家名篇,名言名句,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优美的语段,有个性的语言的等背诵下来。时间长了,学生头脑中的文学沉淀积累会越来越厚,写起作文来也不再像挤牙膏一样,而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积累。

语文和生活紧密关联,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学校期间,留意本班与其他班级的一些趣事、要事,某些有特长、特殊性格的人,还有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精彩赛事、有值得纪念的事情等等。在节假日,留意电视节目中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与节目,留意家中的喜忧之事,邻里之间的趣事,公园、商场、街道、游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见闻感受等。学生只要能把生活中的这些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真实的、鲜活的事例积累起来,在写作文时就不会无从下手,胡拼乱凑,他们觉得有话可说,有许多的事例可以当做材料来写。

四、引导学生在练笔中学会积累。

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对所学课文的扩写、缩写、续写、改写、仿写等手段来积累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因为课文大多数已经通过自学和老师的讲解、分析及同学之间的合作、探讨,学生对其内容已很清楚了,对当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理解与感悟也很深了,所以写起来就容易入手,觉得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能够学以致用,不断创新,也就不会愁写作文了。

五、培养学生养成及时写心情,写灵感的好习惯。

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比较少,但是这并不表明他们对生活毫无感觉,他们也有喜怒哀乐,在不同的情感世界里会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考试成绩的好坏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同学之间的关系,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家长的话语,都可以成为他们的晴雨表,鼓励他们把当时的心情写一写,这就是真情的流露,不会出现空洞肤浅。当他们看到奇怪的景物与事情时,有时他们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引导他们把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进行整理并写下来了,抓住了灵感就有了写作的激情。

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第5篇

东汉时,山阳高平(今山东兖州一带)有一个叫张俭的人,字元节。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出任山阳东部督邮(官名,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教令,兼司狱讼捕亡等事)一职。当时,有一个专权的宦官侯览是山阳防东人。侯览家里的人依仗侯览的权势在防东残害百姓,无恶不作。为此,张俭写信告发了侯览和他的母亲。因为侯览整天在皇帝身边转,这封信没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览扣下了。从此侯览和张俭结了仇。

张俭有个同乡叫朱并,是个奉迎拍马的小人,历来为张俭所不齿。朱并听说张俭告发了侯览,为了讨好侯览,便向朝廷告密,说张俭私结党羽,图谋不规。侯览见后,立即下令逮捕张俭。张俭见官府人马来势凶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谁家可以避难,就投在人家门下。因为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张俭历来很正直,名声很好,都冒着风险收留他。

后来,人们便将望门投止引为成语,形容在急迫情况下,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的存身之处。

点评

小学成语故事作文素材积累 第6篇

很久以前,刺猬和老鼠是好朋友,他们的体态和性情很相似,刺猬因为全身长有硬刺,当他遇到危险时会蜷成一团,变成有刺的球,所以他受到的危险很小。

善良的刺猬为了自己的好朋友老鼠不受伤害,就把自己身上的刺分一些给老鼠。

老鼠身上有刺以后,发现其他动物都不敢招惹自己,于是就渐渐得意洋洋起来了,感觉自己就是动物大王了。

从此,只要一见到有其他的小动物靠近自己,老鼠就竖起它的刺冲向他们,在他们身上扎几个小窟窿,然后自己大摇大摆地走了。久而久之,动物们都讨厌起老鼠来。

有一天,当老鼠在森林里转悠时,发现了美丽的孔雀,就想:“如果自己再拥有孔雀一样漂亮的衣裳,那就更像森林大王了。”

于是,老鼠就对孔雀说:“孔雀,你漂亮的衣服是从哪儿买的?快点告诉我。”

孔雀说:“我可以告诉你。只是告诉你也没有用,你身上的刺会把衣服扎破的。除非你把身上的刺拔掉。”老鼠就去找螃蟹理发师,把身上的刺都拔掉了。

老鼠高高兴兴地去找孔雀,可是孔雀一见到他,就飞上了高空,对森林里的动物高声叫道:“大家快来看呀,老鼠剪刺了,大家可以过安宁日子啦。”

小动物们听到这一消息,争先恐后地从家里跑出来观看。那些受过他欺负的小动物都朝他冲了过去。

正当老鼠要鼓起身上的“刺”准备还击时,才想起自己上了孔雀的当,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只好抱头鼠窜,灰溜溜地逃走了。

所以直到现在,老鼠白天也不敢出来,整天鬼鬼祟祟的,出洞时也总是用两只前爪趴在洞边,左瞧右看,确感安全方才出洞。

高中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第7篇

舍生取义

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开拓作文素材积累之路 第8篇

古人云:“勤于读书, 逸于写作。”多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式, 而且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和技巧, 并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只有读得多, 记得多, 聚沙成塔, 才能博闻强记, 厚积薄发, 应用起来才会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 达到古诗所形容的“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歙张”的境界。

1. 加强朗读, 以读为本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有道是:“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 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 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 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要落实以读为本, 首先要以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即以读的训练为主线, 并对朗读流程的各个层面有明确的指向:初读要求读准读通读顺;细读要求理解内容;精读则要抓住重点句段, 细加品味, 感悟入情;熟读则要积累语言, 以至背诵。其次要保证读书时间, 加大读书的实践。要给全体学生有足够的试读、练读和评议的时间, 体现朗读对语言学习的诊断和激励功能,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 读书形式要多样, 指导要得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 要做到读前有要求, 读中有指导, 读后有反馈, 并体现个体差异。尤其要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探索的意识和习惯, 激发其创新的火花,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强调背诵

中国文学泰斗巴金一生笔耕不辍, 著作颇丰。他在谈及写作体会时, 曾说过他得益于小时候阅读大量的文章和背诵的五百余篇古诗文。小学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旺盛时期,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又大多文质兼美。通过背诵, 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进入脑海,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佳辞妙句, 精美篇章, 有了丰富的语言库存, 并从背诵中领悟体味作者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 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 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3. 广泛涉猎“写”。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为鼓励学生平时多看课外书, 多读报, 相互传阅, 我每接一班新生, 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读的课外书籍, 同时要求学生养成看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样作业就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珍珠集”, 将自己从课外书中看到喜欢的内容进行摘录。我还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 以说促读, 让学生把课外阅读的内容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展示。比如举办“百科知识交流会”、“新闻发布会”、“主题辩论会”、“故事大赛”等, 这样, 不仅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作文积累了底蕴, 开阔了思路。学生在熟读精思中学会迁移, 就会毫不费力地把“读”转化为

二、感悟生活, 是素材积累的源头活水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当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 还得处处留心, 观察生活, 思考生活, 感悟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1. 言传身教,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小学生既要踏踏实实地学习, 又要学会痛痛快快地“玩”。在玩中“乐”、玩中“思”、玩中“悟”:做家务活、养花、喂养小动物、做小制作、弹奏乐器、唱歌跳舞、进行体育锻炼、做小实验……在痛痛快快的“玩”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素材。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 春天带领他们亲近自然, 有所发现;夏天, 带领他们拥抱自然, 感受夏天的丰富多彩;秋天, 带领学生走进田野, 分享丰收的快乐;冬天, 带领学生滑冰、玩雪, 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 使学生发现生活原本是这样妙趣盎然, 丰富多彩。认识了生活是这么美好, 从而人人争做热爱生活, 美化生活, 创造生活的小主人。

2. 耐心细致,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观察的对象是随处存在的:飘移不定的云彩, 四季更迭的气候, 自然景物的变化, 周围人们的活动, 以及发生在同学中间的一件事, 集贸市场买卖双方的言行等, 却无不在观察之列, 都有引人思考之处。实践证明, 勤于观察, 对周围事物总有一种好奇心, 有一种敏锐的感觉, 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必定不断地有所发现。这些看到的, 听到的, 想到的, 感受体验到的, 似雨点落在他们的心上, 这就是对生活的积累, 就是习作的材料。不断发现, 不断积累, 作文就有写不完的内容。

3. 举行活动, 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 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由此说明, 有生活, 有活动, 就有作文素材。每学期开学伊始, 我都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制定每周的队会活动, 并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都给学生创设了写作的情趣, 增加写作的内容, 开拓作文的素材积累之路。同时, 我还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如:组织假日野炊, 参观工厂、馆所, 鼓励他们自己来一手, 向别人学一手;双休日、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 游山玩水, 参观名胜古迹、博物馆、纪念馆……丰富他们的阅历, 增加他们的直接经验, 让他们自己阅读、感受自然与社会这部“大书”, 并在丰富阅历, 增长见识的同时, 受到历史的、文化的熏陶, 储存写作的材料。

积累作文素材 第9篇

一、从生活中观察

我们的土地上,每天都“生产”着很多适合写作的故事素材。想发现这些素材,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观察不是记流水账,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比如,学校举办了一次篮球比赛,这就是一次很好的观察机会。我们需要观察的有:队员们在比赛前做了哪些准备;在比赛中他们的动作有哪些,是怎样互相配合的;随着比分变化,队员们的状态有没有变化;观众的反应是什么样的;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有什么表现等。

二、从阅读中积累

最直接的积累途径,就是阅读。我们的阅读不应该局限于书籍,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媒介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来源。无论在哪里,只要发现了好词、好句、好段、好故事,都可以摘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在这里我想補充的是,对于电影、连续剧乃至各类电视节目,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例如,有这么一个很好的比喻句,“那黑白相间的钢琴键,就像带我通往音乐殿堂的阶梯”,这个比喻很独特,也很形象,可作者的灵感居然来自一个家居广告!广告中,装修工人把楼梯涂成了钢琴键的样子。

三、从感悟中收获

积累了故事之后,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反刍”,以便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我的建议是,在故事的后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出自己的感悟。这样一来,故事素材也完成了分类,我们的素材积累本上就不仅有“故事库”(故事素材积累)、“语汇库”(好词、好句、名言积累),也有了“思想库”(感悟、情感积累)。我们的积累本,不仅内容丰富,条理也更清晰,使用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一个结实的本子,一支书写流畅的笔,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情感丰富的心,一股勤奋好学的精神。我相信,同学们有了这五个“一”,素材库会大大丰富,作文水平也会日渐提高!

中考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第10篇

注释:视:看待。归:回。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故事:管仲是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曾任命当时的大夫鲍叔牙为宰相,被鲍叔牙婉言拒绝,他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于是齐桓公就向管仲询问有关治理天下、复兴国家的方略。管仲答复齐桓公说:“大量开垦土地,大规模地扩建城镇,发展生产,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我不如宁敕,请派他去做管理经济的官员;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熟悉礼仪,举止得体,说话有分寸,我不如隰朋,请派隰朋去管理外交;不辞辛劳、不计较个人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冒死进谏,我不如东郭牙,请派他主管监察;整肃军队,打仗英勇,把死亡看得像回家一样,我不如王子城父,请派他去统率军队;断案英明,不枉杀无辜,我不如统章,请派他管理司法。如果您想富国强兵,有这五个人就足够了;若您想称霸天下的话,还得依靠我管仲。”齐桓公很赞同管仲的话,任命他为宰相,并按照他所说的,分派了这五个人的官职。这五人果然干得非常出色。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逐渐强大起来,齐桓公也成为一代霸主。

造句:在革命斗争中,千千万万共产党员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表现出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

高中作文常用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第11篇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史称汉武帝。他当政的第二年就下了一道诏书,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诸侯王、郡守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诏书下达后不久,各地送来了一百多个有才学的读书人。武帝命他们每人写一篇怎样治理国家的文章,其中有个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写得不错,武帝亲自召见他两次,问了他不少话。董仲舒回话后,又呈上两篇文章,武帝

成语典故作文素材积累 第12篇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交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战争中,前秦军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特点,节节败退。晋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到北方镇守,统率淮北各军。可是此时的刘波正身染重病,闭门不出。

接到天子命他北上的诏书,刘波感到非常为难。他的身体很虚弱,这使他不能在平定北方的行动中建立功勋,可是他又不能说:“皇上,您的任命错了。”因此,刘波的内心非常矛盾。

刘波想了一阵,还是觉得不能贻误国家大事,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意见,供朝廷进行参考。他边写边想,如今自己身染重病,皇帝就是看到奏疏龙颜不悦,也不便责备他这个病人。

他写道:“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再联想到如今的时势,因此暂把戒律放在一边,放肆、直率、毫不隐瞒地把所想到的话都讲出来,希望您能采纳我的意见。”

在奏疏中,刘波不但指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还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治国之术,以及怎样任用人才都写在上面。

没想到刘波的病情越来越沉重,等到他写好奏疏以后,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点评

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第13篇

一.作文的材料哪里找?

首先, 我们可以从各科教材中找到各类的素材。比如:哲理类,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事例类, “孔明挥泪斩马谡”……

其次,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积累各类素材。父母的关爱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快乐与烦恼……

另外, 我们可以从平时的阅读中积累历史典故、名人逸事, 从语文复习资料的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中积累素材, 还可以从网络、电视, 甚至手机短信中积累。

二.如何组织作文素材, 形成优秀的作文?

即使有了新颖丰富的作文素材, 也需要恰当的表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优秀的高考作文是一个被很多人认同的实用的捷径。每年高考, 各地都会涌现出一批优秀作文, 统观这些考场佳作, 要么认识深刻, 见解新颖独到;要么材料典型鲜活, 内容丰富充实;要么文采斐然, 华章丽句叠现;要么构思精巧, 形式灵活多样……总之, 每一篇高考佳作都有其精彩的地方, 它们在思想认识、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表达、材料积累及作文应试技巧等方面, 对考生都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三.如何盘活作文素材?

每个人能够掌握的作文素材是有限的, 如何将有限的作文素材灵活的运用于无限的作文话题?我们可以运用发散思维盘活这些素材。对同一个材料, 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度应用于不同的话题之中。

同是一个材料——孙膑与庞涓的故事, 举例说明盘活的方法。

孙膑与庞涓同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 结拜为兄弟。一年, 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的待遇招求天下贤才为相, 庞涓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寂寞下山而去, 孙膑继续深造。孙膑下山后与庞涓同朝为臣, 庞涓嫉妒孙膑才华设计陷害了孙膑。后来被孙膑识破庞涓计谋, 在墨翟的帮助下脱身到了齐国。在魏齐交战中消灭了庞涓。以此为原材料, 分别运用于以下话题:

(1) 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2) 嫉妒是杀人的刀。

(3) 作恶的下一步就是毁灭。

(4) 轻易相信他人容易受害。

(5) 感情影响了理性认知。

(6) 团结人才的重要性。

(1) 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孙膑被庞涓骗到魏国被施以膑刑, 他不屈服于命运的魔掌, 而是坚强地斗争。为了生存, 他在监狱中装疯卖傻, 让庞涓放松警惕, 齐国使者把他带回齐国后, 作为齐国军师在马陵之战中使庞涓中计兵败身死。而孙膑这一在逆境中崛起的英雄从此扬名天下, 并写下了《孙膑兵法》, 而泽被后世。

(2) 嫉妒是杀人的刀。 (要善于包容) 妒忌是一剂毒药。

庞涓与孙膑同门师兄弟, 本来感情和睦, 按照正常的方向发展, 可以同朝为臣, 共同效力, 把一个国家搞好。但由于庞涓心胸狭隘, 不能容忍崭露头角的锋芒已露的孙膑, 以致于施出毒计, 残忍地剜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而自己也最终难逃兵败自刭的下场。

(3) 作恶的下一步就是毁灭。

庞涓本人也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 但是他却用他的才学来陷害比他聪明的孙膑, 这换来怎么样的结果了?是桂陵之战的惨败, 是在马陵之战中被活活逼死, 是可悲可怜的被毁灭, 被耻笑。

(4) 轻易相信他人容易受害。

具有如此聪明才智如孙膑者, 还好似忘记了这样一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样就让他无视庞涓的险恶用心, 让自己掉进了陷阱。轻易相信他人的结果是什么呢?

(5) 感情影响了理性认知。

孙膑抱稀世之才而惨遭膑脚之祸, 是因为他太相信他奸诈的师兄庞涓所致。同窗手足之情蒙蔽了他的眼睛, 使他无法理智地看到庞涓的险恶用心。

(6) 团结人才的重要性。

魏惠王求贤, 却反而葬送了自己的富强。魏国本是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当时魏文侯身边聚集了一干贤臣。像李悝、吴起等人, 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而到了魏惠王时期, 由于驸马相公公叔座的排挤, 挤走了吴起;又由于魏惠王的不信任, 放脱了商鞅;由于庞涓的忌妒, 致使孙膑跑到了齐国, 成为魏国的劲敌。如果这些人不走, 孙膑和庞涓能协作共进, 魏国的强大不知还会多保持多少年, 而秦国的第二次崛起又不知要费多少功夫, 至少是重新摸索, 不能直接享受魏国改革的成果和他们发展的思路。历史上有太多的魏国人才外流, 以致造成了秦国的强大、魏国的被动。

作文素材趣味积累法 第14篇

但素材积累是一项庞杂而无趣的工作,只是机械地记,盲目地背,学生不感兴趣,导致像狗熊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力气花了不少,到头来白忙活一场。

“趣味”是最好的老师。何不进行趣味作文积累呢?

为此,我在作文素材积累上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在愉快的阅读中,在轻松的借鉴中,演绎出意蕴深远、文辞富丽的佳作。

一、从身边入手,向生活讨教

教师节、中秋节、圣诞节等节日时,我引导学生编辑手机信息,学生兴趣盎然,涌现出许多精彩短信贺语,如“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您的谆谆教导,是爱的清泉,将在我心灵的河床里,永远流淌。祝您教师节快乐。”“故乡的云飘来深情的牵挂,女儿的心收藏诚挚的祝福,祝福与牵挂常相随!祝妈妈中秋快乐!”“朋友是春天的花,冬天的火,时刻惦记着;知己是雨季的伞,雪中的炭,经常想念着,祝你圣诞快乐!”“蓝天为纸,西风为笔,祝福为墨,点出真诚星星,描上白云,奉上月亮,送给正在看信息的你,祝生活如画如诗。”最终我以班级为单位,编印成册,提供给学生阅读欣赏。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材料积累,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了作文写作能力。

二、饮古人陈酿,注时代活水

成语、歇后语是古人留下来的浓缩的精华,是日久弥香的佳酿,既朗朗上口又幽默风趣。

我尽力发动学生搜集精彩歇后语,教师加以补充,以谜面是典故,谜底是成语为主,并且让学生试着在文章中运用。例如,孙悟空变土地庙——尾巴难藏;佘太君挂帅——马到成功;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甘露寺招亲——弄假成真;白娘娘遇许仙——一见钟情。

我还注重介绍常用新词语,让学生习作注入时代活水。很多学生在习作中偶尔也会运用。说到某人或某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会用上“东方不败”;说到第一次获得的丰厚报酬或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最初获得的收益,会用上“第一桶金”;说到所暴露出来的部分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会用上“冰山一角”;说到第三者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去夺取爱情,会用上“横刀夺爱”;说到公开的比试或学术争鸣,会用上“华山论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三、模名诗结构,仿经典语言

叶圣陶说: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学了背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篇章,为什么不学以致用呢?我鼓励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古代著名诗歌形式,为文章增彩添辉。

“三贤亭”是我校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学校德育教育资源之一。我以此为契机,在学过《阿房宫赋》后,引导学生学写文言《三贤亭赋》。文章虽然稚嫩,却还耐看。现节录三段如下:

一贤者,商人也,合法经商,乐善施德;二贤者,僧人也,普渡众生,研习几何;三贤者,少年也,少年丧父,孝敬母亲。三贤亭楼,静如处女,动如脱兔。铃声一起,人如云涌;铃声一落,人如云散。三贤亭,亭化人,人学贤,则后人以亭为美,以贤为鉴。(周李梅)

二川汇,草木丰。水溶溶,柳依依。一亭翼然临于川畔,名之曰三贤亭。色丹夺人目,翘然欲腾飞。凌空而起,姿态翩然。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杨小冬)

一贤为僧,得道脱骨。二贤孝士,贫寒扶母。三贤惠施,善积于琐。三贤闻扬,后世敬之。树以一亭,名曰三贤。轻风盈盈,细水江珠,杨柳依依,皓月值空。三贤亭者,魂立赤岸。春去冬来,鸟语花香。(卞小平)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实践,面对五花八门的作文素材,学生们不再乱了手脚,分门别类,怎么有趣怎么来;面对各式各样作文题目,学生们不再伤透脑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脱手而出,最后笑傲高考。

学习也许很枯燥,老师可以让它变鲜活;作文也许很无味,老师可以让它生芳香。

小学生作文成语故事素材积累 第15篇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司马叫华费逐,他有三个儿子,华驱、华多僚和华登。

华多僚得国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经常在元公面前提两个弟兄的坏活。华登被迫逃亡到国外后,他又在元公面前诬陷华驱,说他打算接纳逃亡的人。

宋元公经不住华多僚的一再挑拨,便派人通知华费逐,叫他驱逐华驱。而后华多僚又在宋王面前诬陷华驱,使得华驱不得不逃离宋国。

虽然是两兄弟,但华驱得知这又是华多僚的诡计,便与侍从一起杀死了华多僚,并召集了大批人马反叛宋国。

宋元公派人将华驱包围起来,并请求齐国大夫乌枝鸣助他守城池。

当时,逃亡在外的华登听到这个消息,忙从吴国借兵回来解救。

眼看华登的队伍朝宋国奔来,宋国一个叫濮的大夫对乌枝鸣说:“先张扬自己的声威,可以摧毁敌人的士气;后向敌人进攻,要等待他们的士气衰竭。现在吴军很疲劳,还没有安定下来,我们应趁此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否则,等他们势头过了,就难以攻破了。”

乌枝鸣听取了濮的意见,这一战,宋元公取得了胜利。

后人根据这则故事,引出成语“先声夺人”,意思是说用兵时先用强大的声势摧折敌方的士气,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

高考成语典故作文素材积累 第16篇

战国时期,孟子给他的学生讲治学之道,学生问怎样才能学到高深的学问,孟子说:方法要对,态度要好,学习要有自觉性,学习知识要心有所得,久而久之,就学得广、深、透,使用起来就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下》,本义为“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是说功夫到家后,就会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英文ALLWAY SUCCESS,意思是不论怎样做都能成功。因此左右逢源人十分注重先练功夫,后做事。这功夫即是勤奋努力、开拓创新的功夫;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功夫;和气生财、和衷共济的功夫。善左右逢源的人,必定能成功。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高考作文成语典故素材积累 第17篇

楚国令尹子文,为人公正,执法廉明,楚国的官员和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子文的兄弟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俶。这天,正逢越俶满月,司马府宴请宾客,一时热闹非凡,显得喜气洋洋。子文也应邀来到司马府,看到侄子越俶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俶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你千万不能善待他,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

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

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

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俶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第18篇

首先, 素材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一提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往往就会想到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 这是一种方法, 但不是唯一, 其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金钥匙。

一是要教学生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和条理。或者由点到面, 或者由面到点, 逐步地、一处一处地、一样一样地细心观察, 还要注意到观察时的方位、角度和先后顺序;否则, 就会影响观察的效果, 不利于写作。如有一次, 我们让学生观察学校的球场, 然后写一篇《我们的运动场》。由于一部分学生在观察时炫于事物的新奇, 听凭主观的兴趣, 这里没看完, 就忙着看那里, 结果走马观花, 只知道个大概, 写起文章来依然是内容空洞、干瘪的。

二是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事物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发掘深刻的内涵。鲁迅先生说过:“留心各种的事情, 多看看, 不看到一点就不写。”又说:“对于任何事物, 必须观察准确、透彻, 才好下笔。”因为世间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些事物的意义, 正是从联系中才显示出来。为此, 我们要引导中学生观察生活时力求全面细致, 否则认识容易偏激。如有一次我们班被评为“文明班级”, 教师授意把奖旗挂在后墙上, 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件事写一篇短文。当时有许多同学认为奖旗应挂在前面墙上, 可以天天见到它, 引以自豪;而另有一部分同学则建议挂在后墙上, 理由是, 成绩属于过去, 希望在于未来。这部分同学正是从比较中觉察到了奖旗挂在后墙与挂在前墙的不同意义。他们由奖旗而联想到了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来之不易的, 但一味沉醉在成绩中将会使自己裹足不前, 因此得出“让前墙空着, 激励自己勇于进取, 永不满足”的主旨, 这恰恰是老师的良苦用心。

其次, 素材来自生活知识的积累。丰厚的生活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像蜜蜂采花, 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 博览方可约取。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没有万卷书的积累, 怎有“神来”之笔?蒲松龄如果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听别人讲故事而“搜奇索异”, 哪来《聊斋志异》这部“孤愤”的奇书?对于中学生来说, 虽不要求写出传世的文学佳作, 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积累, 恐怕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积累, 其要求就是多多益善, “时”不分古今, “地”不分中外, 既要占有正面材料, 又要占有反面材料。对于中学生来说, 要建立起两个“仓库”:一个是直接材料的“仓库”, 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是间接材料的“仓库”, 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前者包括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归纳整理, 也包括对自己所见、所闻、所忆社会现实中的生活素材的归纳整理, 后者可以是报纸上的时事新闻, 也可以是书籍上的奇闻趣事。

要引导学生不但善于撷取现实生活中闪光的金子, 还要善于捡拾海滩上朴实无华的贝壳。如茅盾把毕生积蓄的几十万稿费献给中国的文学事业, 居里夫人经过几千次试验, 终于从沥青中提炼出了“镭”……诸如此类闪光的珍珠固然要采撷, 就连你小时候与伙伴们一起捉蟋蟀、玩游戏等只鳞片爪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可贵的。鲁迅的很多小说和散文就是以他少年时代的所见所闻为题材, 才塑造出“闰土”、“长妈妈”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这就告诉我们, 要熟悉自己的环境, 熟悉周围的人物, 除了用心去记, 还要勤于动手去写, 如写“观察日记”, 记“素材笔记”, 做“读书摘要”, 设“资料摘抄”, 贴“报刊剪辑”等。

再次, 素材来自于他人作品的借鉴。这里所说的“借鉴”, 是指吸收人家作品中有用的素材为我所用。这样, 从书籍、报刊、影视中摄取知识、信息、经验, 就成了获取素材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巴尔扎克说他彻夜写作, 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图书馆里。福楼拜为了写《布法与白居谢》, 参考了一千五百多册书, 其中包括化学、医学、农学等书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厦, 就是继承了以往历史的优秀理论成果, 批判了一切不合理的因素, 这也是一种借鉴。

借鉴的范围很广。对于中学生来说, 首先要善于从课本中获取原料, 利用好教科书, 尽可能把课文中的知识学扎实, 变成自己写作的素材。

作文素材专项积累:尊严 第19篇

素材直通车

和尊严握手

毛利权

也许是工作性质的缘故,我每天都会接待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干部、工人和农民……

刚到单位,办公室门口聚集了很多人,我刚落座,便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请问,办理低保手续是在这吗?”我抬起头,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七十多岁衣衫褴褛的老人,头发蓬松,脚上布鞋还沾满泥浆,看得出来是位农村老大爷。我先是让老大爷坐下,并给他倒杯热水,老大爷端起水杯,手颤抖着说:“谢谢了。”

仔细问清缘由,我告诉老大爷如何办理相关事项。老大爷在听我介绍完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站起身停顿了一会。“大爷,您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我又问道。“我不知道你说的办事地点怎么走。”于是,我带着老人从一个办事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二十多分钟过去了,终于办完所有事项。

老大爷每到一个办事地点总是很客气地主动和办事人员握手,可一些工作人员在老大爷伸手的那一瞬问,手却退了回去,只是点头微笑了一下。看到这,老大爷先是怔了一下,他的手也慢慢地缩了回来,自言自语道:“咳,我这双老茧的手,人家会嫌弃的。”

帮老大爷办完事,我将老大爷送到电梯口,大爷没有忙着走进电梯,犹豫一会后,向我伸出右手,我急忙伸出手紧紧握住:“大爷,您慢走啊。”话刚说完,大爷的眼眶湿润了:“你和我握手了,谢谢你帮我啊……”

送走了老大爷,我站在窗口前,那一刻,有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

一次握手,令我浮想联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更何况一个来自农村的老大爷,在真心回报的那一刻,老人家期待的是同样平等的尊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尊严,和尊严握手,在幸福和感动之余,心里再次泛起一片涟漪……

[深度评论]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说到要“让人民生活的更有尊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2011年的国庆招待会,总理又再一次说到“努力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那么,什么是尊严呢? “尊严”是骨子里的东西,奴颜媚骨定无“尊严”,吮痈舐痔之流,不知“尊严”为何物。可以说,“尊严”的门也很严,许多人想进去,恐怕也难。不是吗?

[多维解读]

1幸福来自于尊严。乡下老人的幸福是什么呢?不仅是来自于办成了一件事,更重要的是受到我这个陌生人的尊重,让他完成了一次握手的机会,完成了一次有尊严的体验。把尊严作为幸福的标志,是对幸福精神价值的重构,除了物质我们更应该有精神的幸福。

2举手之劳,我們可以做的还有很多。面对一位陌生的老者,一位不熟悉办事流程的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的,只是举手之劳,可他们心里感受到的却是社会的关爱和温暖。面对举手之劳,我们何不做得更多点呢?

3朴实与感动,写在心里。生活中,许多人喜欢以貌取人,以身份取人,殊不知朴实与感动不太挂在脸上,往往写在心里,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流露,需要我们用心去体味。

4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正所谓“赠人玫瑰,留有余香。”面对一个陌生人,我们如果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让别人体会了方便,自己便能收获到快乐和感动。这便是快乐的源泉,也便有了幸福的生活。

[例文应用]

30份报纸

尊严

回家的路上,不知何时起,多出一个卖报纸的孩子。看上去有十岁左右的年纪,左腿被截肢,拄着拐杖,只凭一条腿站在那里叫卖。我从发现他起,每天都要走过去买他一份报纸。起初几天一手交钱,一手交报,很平常。

可是自从那天的一件事情后,孩子卖报的方式却发生了变化。

那是一位老年人,在我刚刚买过报纸要离开的时候,他找到了孩子,他递过去1元钱,要一份当天的报纸,孩子把报纸给他后,老先生拿着报纸转身就走。孩子在后面喊着:“爷爷,找你钱。”

我能理解那个老年人的想法,那5角钱,也许他当成了一种善意的馈赠。可是这个孩子却单腿跳跃着追出好远,把那钱塞进了老年人的手里。

再去买报纸的时候,孩子没有直接接过我的钱,而是抬着头,嘴里一连串说出当天报纸主要新闻的标题,他说:“今天的副刊是E时代,写的都是数码科技的知识,叔叔,你看你需要吗,不需要的话就明天再来。”

我有些愕然,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在这里卖报纸,发现一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是因为可怜我,才来买我的报纸。但我希望,他们能把我看成是一个正常人,他们买报的原因是自身需要,而不是出于对我的同情!”

听了他的话,我有点惊讶。虽然这个孩子卖报纸的消息传开后,郑州很多人会特意来看,而且众说纷纭。有很多人说,这个孩子一定像那些乞讨的残疾孩子一样,是一些团伙找来利用别人的同情赚钱的托。可是我不相信,我把这个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告诉每个有兴趣听的人。

再后来,发现孩子的身边多了一个纸箱做的牌子,上面写着,报纸一一每天30份,这又让我觉得发现了“新大陆”。后来,我和孩子熟悉起来,问他这是什么原因。孩子笑笑说:“叔叔,等过几天我再告诉你。”

果然,几天后,我上班时看到了孩子。他手里拿着报纸,看到我,他向我跳过来,我马上迎过去,从口袋里掏出了钱。

“今天不要钱的,叔叔。”小男孩把报纸递给我,“叔叔,谢谢你们一直买我的报纸。我明天就开学了,不卖报了。今天的报纸送给你们。”

没想到,他竟然是趁假期来卖报纸的。他笑笑,脸上挂出了一丝得意。回头指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对我说:“叔叔,看到没,这是我用卖报纸挣的钱买的新车子,以后上学方便多了。”

“那家里人怎么不买给你,让你自己出来赚钱买呢?”

“是我自己坚持要出来的,妈妈说给我买车,可是我不想要。我想靠我自己赚的钱买一辆车。叔叔,你说,靠自己赚的钱买车,是不是说明正常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我看书上写着,这叫做人的尊严。”

我彻底被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震撼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我对尊严有着这么深刻而清晰的体会。

送完报纸的他挥挥手,用一只脚蹬着车子,消失在了人流之中。

尊严是什么,尊严对他来说,就是不依靠别人的施舍,哪怕施舍是善意的;尊严就是不假借别人的手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尊严就是他稚嫩的声音读出的报纸内容;尊严就是每天30份报纸,而不是用别人对自己的同情去卖更多更多。

[赏读]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善于没置悬念,一次次把我们带入高潮。文章一开始写戏疾孩子卖报纸,起初感觉平常,用方式的变化设下第一个悬念:残疾孩子的奇怪找钱行为,第一次对话,告诉我们不需要别人的同情;文章接着设下了第二个悬念:他一天为什么只卖30份报纸。直到假期的结束,他用自行车和尊严的生活让我明白了活着的意义。文章至此深化中心:尊严的真正意义在于,用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他人施合来完成自己的梦想,体味到付出的收获。

上一篇:“助学筑梦铸人”征文:谁的青春不奋斗下一篇:礼宾部岗位服务内容